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

时间:2023-05-26 17:33: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资产管理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资产管理策略

第1篇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35-01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在企业的资产组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关系到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展开,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发展扩大经营的物质基础。单位价值高、周转速度慢、使用周期长以及占总资产的比重大等是固定资产所具有的特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因此,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提高资本利用率,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一)固定资产核算特点

固定资产的核算要在一定的财务时期内进行,它是一个财务处理过程,包括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值、记录。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大,一般在2000元以上,它有多种增减变化方式,变化次数繁多。账务在进行处理时,涉及到的科目十分繁杂,给核算带来很大麻烦。固定资产用折旧这种核算方式来反映其价值转移。影响折旧的因素有:计提折旧基数、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旦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此外,购置固定资产的进项税不能抵扣。

(二)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复杂的组织工作。其中,财务部门、基建部门、设备管理和设备使用部门都需要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管理。此外,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是一项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精通的专职人员来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绝对不能失控,因为固定资产管理失控的危害性极强。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于形式化、简单化、程式化,企业对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理有很强的随意性,实际工作中资产管理常常出现脱节现象。从而导致财务部门、物资管理和使用部门之间制约关系混乱,工作衔接不清楚。还有一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台帐不健全,固定资产资金和使用情况不清楚。一些基层单位由于没有严格、规范、可行性强的考核指标,因而不能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效益分配挂钩,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企业员工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出现的舞弊行为,惩罚力度不够。

(二)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有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员,日常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在会计流程和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分级管理、流动账、资产台账不健全,内容不齐全。造成在月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中出现财务和实物不相符的情况时常发生,经营成果不实。

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没有完善的盘点制度,没有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定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盘点。同时,一些企业也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固定资产由于得不到良好的保养维修,从而严重影响其工作能力,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企业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应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企业生产经营考核体系之中,建立健全资产保全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专管人员的管理,并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三)严格固定资产账实核算

企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方面,各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要制定相关人员专门负责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及财务进行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相关账目要定期更新,账目的内容要做到齐全和准确,要全面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总体情况。另一方面,各级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管理部门要定期与本级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进行财务核对,做到财务与实物相符。要及时而且全面的掌握固定资产的资产原值、使用年限、已折旧年限、资产净值以及累计折旧等资产价值情况。还要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对它的在用状况进行全面追踪,及时了解资产价值、实物状况。

1.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加强维护与保养。企业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掌握资产使用状态,防止由于企业财务上的失误而导致的固定资产的损失。为此,企业应选择企业中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建立相关的盘点机构,让他们制定固定资产盘点表,由相关人员签字并存档,以便掌握资产使用状态。

为此,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设置专门的场所开展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还要做到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固定资产实施不同的维修和保养。还要做好保养维修记录,定期开展保养维修工作。

2.建立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针对企业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大、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特点,以及企业对固定资产实行全局化管理的需要,应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将传统的固定资产纸质信息转变成电子信息,建立全局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这样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就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变动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固定资产的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盈利额和管理效率。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进行合理预测。通过建章立制改进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引进高科技手段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钟裕镇.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5):78-80.

第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尤其是在通信企业中,企业的运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要求更加地高。在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对一个企业来说价值都是相当高的,它是一种有形资产,如果管理的不到位,最终会使它的折旧率提高,进而减少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本文就目前通信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对应的策略,以供通信企业进行参考,促进通信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合理地利用资源,使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

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企业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市场的需求,通信企业的发展趋向于全球化,把实现信息的全球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因此加强通信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企业发展壮大十分的重要,由于通信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日益提高,管理工作也进行了细化分类,但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管理上的问题也就逐渐的表现出来了。

(一)管理上的缺陷造成账实不符

通信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首先查看的是固定资产的项目管理,账实相符是保证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在通信企业中常见的账实不符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被更改,账目却没有得到消除;其二,企业内部个各部门间交流沟通少,固定资产被拆除而财务部门的账务却没有及时的处理;其三,部分固定资产的交接手续不清,账目记录混乱;其四,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在进行职位更换时,交接过程太随意,账目管理不到位,或者是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造成账目与实际固定资产形成差异。

(二)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

通信企业的闲置固定资产一般是指在一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段内不需要再用的固定资产。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通信企业中,设备的更新换代更加的迅速,造成了一些通信设备(如通信基站、其他的电子设备等)的闲置,这也是科技快速发展的另一种体现。如果让这些固定资产就此闲置,肯定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给通信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闲置的固定资产并非是无用资源,只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在企业中运用较少甚至于不再用,但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却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本,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动。

(三)通信设备改建、扩容

按照目前通信企业的发展速度,通信产业的设备是需要随时进行更新换代的,当通信企业的一些闲置固定资产再次投入使用时,也许大部分的固定资产已经不再适用,为了将这些资产再次使用,对固定资产进出改建和扩容等工作就必不可少了。而根据相关规定可知,这些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投入要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当中,否则就将这些费用投入当做财务活动支出,计入当期的成本支出中,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使得改建后的固定资产在账目中记载不统一。

二、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还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做的不到位。因此,通信企业要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强化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对策进行考虑:

(一)完善人事约束机制

通信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还是通过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来实现的,所以健全人事约束机制对实现固定资产科学有效的管理非常重要。企业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首先企业要广纳人才竞聘上岗,让有能力的人才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其次,实行责任制,奖优罚劣,对在管理工作表现好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定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抽查考核,同时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形成一个强烈的约束作用,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树立年度计划的权威性

通信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问题有很多就是由于使用计划太随意,管理有不到位造成的,所以要制定一个固定资产的年度计划,并保证其权威性,让年度计划严格有效的实施。目前,许多的通信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上落实不到位,企业有了使用计划,却没有使用固定资产或者是使用过程中超出了计划限度,亦或者是计划交叉,资产挪用等现象。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年度计划没有得到贯彻实施,使得固定资产浪费或者是过度使用。因此严格保障年度计划的权威性,科学有效地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ERP管理

ERP管理系统是一个相对比较先进的管理方式,它是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管理系统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充分利用整个通信企业的信息,然后进行整合,将企业的人、财、物以及时间和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的管理,发挥出资源合理利用的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水平。将 ERP管理系统运用于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可以充分掌握整个企业的经营信息,对固定资产的购进、使用、改建、闲置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并作出一个最为合理的经营计划,而且使得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积极盘活闲置固定资产

闲置固定资产并不是再无用处了,只是在短时间内企业再不会使用了,但是长时间的资产闲置占用了大量的企业可用资金,这些资产不能获利而却在长时间存放过程中价值慢慢降低,因此盘活闲置资产相当重要。闲置资产对自身企业的用处可能不大,但是对其他的一些企业却是“优质资产”,所以体通信企业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然后采用租赁或者是竞拍出售等方式来处理闲置固定资产,回收企业资金,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五)进行合理的职业判断,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通信企业具有多种多样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并不是一直会使用的。当资产闲置时,企业可以进行盘活处理,但当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资产减值现象时,企业就应该做好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准备了。由于固定资产所涉及的种类繁多,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且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便于识别固定资产是否有减值现象。由于人的能力有限,企业可以组建一个由各种人才组成的评估小组,随时监测固定资产价值变化,避免对企业造成损失。

(六)加强纵横向之间联系,保证资产的准确性

通信企业中部门繁多,如果仅仅是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这项工作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要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纵横联系,实现信息的交流沟通,避免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计划中出现差异,使得账目记录混乱。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改建和扩容过程中,由于资金的再次投入,使固定资产的价值出现偏差,把这个过程中的资本性支出和投入性支出合理区分开,及时对固定资产的账目进行更新,保证信息的正确完整性。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的是通信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通信企业发展较快,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所以企业要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应对,采用健全人事约束机制、盘活固定资产和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等措施,促进通信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和鑫.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2]徐芝娣.对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

第3篇

关键词:电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探讨

一、我国电信企业固定资产情况分析

由于电信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所以我国的电信行业的企业基本都属于国家所有企业,掌握着我国通讯行业的关键,而这些电信企业大都是超大型国有企业,属于基础服务性企业,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的比例较高,有些企业的固定资产甚至达到了企业总资产的60%-80%。可以说,我国电信企业的固定资产普遍高于其他行业。并且由于这些企业都是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某些公司进行合并或者对某个公司进行拆分,这些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且我国的电信行业仍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行业发展速度较为迅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电信企业的固定资产有其独到的特点:资产数额大、种类多、折旧率高、维修率高、维护成本高。

二、我国电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固定资产妥善管理的意识

由于我国的电信运营企业数量较少,并且在经历着不断的规划和重组,所以企业管理层缺乏对公司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管理层大都认为公司是国有的企业,仍然受传统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并不是特别注重。并且企业在继续进行着兼并和重组,有些管理人员认为即使是对企业资产管理清楚了,等重组之后,立马又不清晰了,所以缺乏对固定资产进行妥善管理的意识。

(二)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我国电信行业的企业大都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企业并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有效的管理机制是确保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机制的缺乏使得管理不能顺利进行。同时电信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漏洞,给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缺少集中统一的管理部门

我国的电信企业固定资产大都占到企业总资产的60%以上,但是却没有专门的机构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我国电信企业的固定资产监管基本都是由财务人员兼职进行,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责任无法具体的落实到个人,责任无法查清,则使得监管不够力度。同时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能较好地完成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四)固定资产积压

由于我国的电信企业的发展比较迅速,并且现代科技进步的速度较快,使得通讯技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出现一次质的飞跃,所以对相关的技术设施的更换比较频繁。许多企业的旧设备在更换之后就进入库房,不再发挥作用,造成了大量的固定资产积压。

三、电信企业如何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一)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确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电信企业要在公司内部加大宣传与教育的力度,让管理层认识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并且要积极地对相关的管理人员展开相应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知识水平,帮助其树立相关的意识。同时要将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到企业基本的管理体系当中去,作为一个考核的目标,确保企业固定资产可以得到妥善的利用。

(二)建立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

电信企业要建立起系统的管理模式,一套可以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的机制。要建立严格的预算与决算制度,控制采购规模,严格设备更新程序,对资产的更新要严格把关,杜绝不必要的更换与浪费。同时对替换下来的设备要严格的进行登记与封存,对于可以折旧出售的设备,可以适当的变现,转为流动资金。

(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诸如我国电信企业的这种大企业,想要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要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因为电信公司的固定资产数量大、种类繁多,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较高,所以,要想加强对电信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通过专门的管理工作,做到对固定资产的购买、安装、维修、更换等工作都要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

(四)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办事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3G网络、4G网络是将来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3G网络建设的速度加快,每年需要的投入数量也在迅速增加。需要购买新设备,还需要更新旧设备。对于这些相关资产,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处理。

(五)确保认真执行固定资产的检查工作,并且做好科学的调度

为了确保企业资产的清晰可查,需要每年组织专门的专业人员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检查,保证登记资料的真实性,也要将检查绩效与员工的薪金挂钩,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于发现账实不符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更正,做到现实资产与登记资产相吻合。电信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的设备种类多、价值高,并且较为分散,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类型的设备。所以,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固定资产登记与调度制度,使得企业在全国内的设备都可以通过数据库查询,然后进行相关的调度,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总结

电信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造成了企业固定资产种类、数量大的局面,要想较好地利用好这些固定资产,就要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海燕.企业资产管理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8).

2.杨天臻.加强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浅谈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实物资产管理[J].会计之友,2007(9).

3.丘惠义.公司治理下的内部会计控制[J].财会研究,2004(9).

第4篇

一方面,建议提高工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在现有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前的物价水平,科学合理的确定工会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在工会资产核算中,适当引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适当引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账。首先,建议对工会固定资产设置专门的辅助账,参照企业会计中每年年终进行的减值测试方法,合理确定工会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并利用相关的折旧年限,对各项固定资产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现值认定。其次,充分利用固定资产辅助账,做好对实物的使用、维护、预计残值等情况的登记工作,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工会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二、完善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结构

(一)引入风险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成为风险管理的督促与参与者,传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为以法令遵循及财务报告为主轴,须转变为以协助企业总体风险管理为重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功能,积极参与公司策略决策过程,将公司目标、风险承受度及策略加以连接,以审视公司风险管理程序,并协助公司经营管理阶层,辨认及处理整个企业所有相互关联的风险,包括:针对经营管理阶层的风险评估基础与风险处理策略的适当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提供改善风险策略的建议,积极协助经营管理阶层掌握机会;依据经验、判断及管理咨询,协助定义尚未确认的风险容忍水平。

(二)完善咨询服务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提升为管理部门咨询服务的对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若能有效发挥提供咨询服务的功能,基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公司本身业务的了解应该优于外界专家,且能作后续有效的追踪服务,其效果更可能超越外界的专家,包括:随时掌握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发展,引领公司导入先进的信息作业环境;随时注意公司资产调控规章制度的优缺点,并思考改进缺点的方案,使其运作更有效率,重视工作简化及流程设计,对不适切的作业程序,提出改进方案;要能确实协助经营管理阶层,提升公司营运效果与效率。

三、增进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工作

(一)有效执行固定资产管理作业

为能执行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作业,企业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依该制度,构建固定资产管理管理系统,制定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实施细则、标准审计流程及作业期限等,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及受查单位遵循,并依上级管理部门核定的年度计划,进行年度固定资产管理作业。固定资产管理作业,可针对 BSC 策略目标、关键绩效(KPI)、行动方案、绩效考核、风险管理等进行查核,每年并进行一次企业层级内部控制自行检查作业、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及妥适性的复核。另外不定期做法规、政策、策略、指示、重要建议等遵行的查核。另外,针对上级管理部门交办查核事项,甚或舆论与媒体所反应的重要案件,也须办理项目查核。

(二)取得高层管理阶层的强力支持

一是完整参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参与公司各类型的重要会议,以便充分了解公司愿景、使命、核心价值、企业文化、经营策略、管理方针、营运活动等。二是完全独立。独立性是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以无偏袒方式执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的能力,免于受到威胁。企业赋予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相对独立性、不受任何干扰的查核权力,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执行效果。三是足够资源。公司充分支持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人力、设备、权限及经费。四是充分信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以诚正、客观态度,专业执行职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报告内容、建议事项,高层管理阶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信赖。

四、利用大数据机制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第5篇

【关键词】油田企业 资产管理 新时期 问题 加强策略

油田企业是一种资金密集型的企业,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与需求的变化,油田企业在资金的分布上也在逐年加大。大存量、广分布、多类型以及管理难度大等是油田企业在资产上最突出的特点,这些资产同时会在企业自身不断的发展中滚动发展,油田企业的资产分布也就越来越庞大。由于油田的开发基本已经走进中后期阶段,所以在生产经营的管理要求上也就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油田企业资产的管理。

一、油田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账实存在不符现象,效益观念薄弱,资产利用率低

很多油田企业在资产管理机构上的职责比较模糊,在资产权责上的管理并不明确,资产管理处在油田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运行的状态。资产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在沟通上不够畅通,容易出现资产账实不符现象。不管是在对资产的前期配置还是对后期的绩效评价又或者价值管理上,油田企业都缺乏长期的研究。绝大部分的油田企业仍然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单位和各部门可以对资产进行无偿的占有和使用,缺乏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其次,油田企业在资产设备上由于是无偿占用的,所以往往不考虑对一些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只要求产量的提高,效益观念比较淡薄,使很多资产处在低效及闲置的运行状态,利用率比较低。

(二)没有树立资产经营的观念,资产管理工作力度不够

从各种数据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国油田企业在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上还处在简单的入账、折旧以及报废等核算上,缺乏深层次的资产使用状况分析。资产运营情况的分析方面没有真正被提上日程,在油田资产的分布状况、运行及使用分析与效益高低上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建设,资产经营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最近几年以来,虽然在资产管理工作上油田企业已经有所加强,但仍然存在固定资产在清查上不彻底等问题,有些管理者甚至对资产进行随意的调剂和变卖。总之,我国油田企业在资产管理工作上的力度仍然不够,资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消极而被动。

(三)资产管理各环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大多数油田企业在资产的运营管理中各环节存在脱节现象,目前油田企业在资产上的运行模式主要是计划部门对资产构建计划进行审批,在构建上则由基建、采油、机动等部门实施负责,资产转资前的账务核算则由财务资产中心的基建投资岗位负责,转资后的日常管理以及转资前的验收环节都由财务资产中心资产组来进行负责。可以看出,资产的管理是一种被各个部门接受的分段管理,有些部门只负责投资而不顾产出,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经常会出现脱节的情况,对资产管理不利。此外,油田企业在资产管理上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员工工作状态不好,积极性不高。

二、新时期加强油田企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清查资产,做到账实相符,树立效益观念,提高资产利用率

油田企业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是资产部门对资产的清查,只有仔细核查资产,才能真正做好资产管理对油田企业的资产管理集中和统一的管理与调配,树立效益观念,有关分散性强,利用率比较低的季节性资产,包括车辆及施工设备等应该减少重复购买的行为,可以通过在采油厂统一进行调配来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其次,也可以对闲置的资产设备进行技术性的改造,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增加这些资产设备的使用功能,满足油田企业生产的一些需要。

(二)树立资产经营理念,完善资产经营管理模式

油田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资产经营理念,完善资产经营的管理模式。经营承包制虽然能促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在资产管理与短期化经营上还带有明显的缺陷。所以,必须完善油田企业资产经营的管理模式。油田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推行资产的经营责任制,以企业占有的资产设备量作为企业资产考核的依据。经营者和企业要从经济效益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资产投入的回报意识,做好资产的前后期管理,对无效投入和低效投入进行有效的控制。其次,油田企业可以把承包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到基层每一个职工和班组身上,调动广大员工的资产管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使员工树立自觉意识,对资产进行维护和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和完好率。

(三)加强资产管理工作之间的紧密度,建立监督和约束机制

针对资产管理工作之间的脱节现象,油田企业要加强资产管理各环节中的信息化建设,保持各部门联系和沟通的畅通和紧密度,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避免出现出了事故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其次,油田企业还要建立好监督与约束机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约束机制可能比激励机制更加有分量,很多实践已经表明,企业内部仅仅依靠激励机制是不行的,所以,油田企业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对于违反资产管理各项规定的行为进行一定的处罚,并实行上下级互相监督的策略,实现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透明和公正。

总之,油田企业面对新时期的资产管理,一定要看清时势,明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了解了这些问题,并做出清查资产,做到账实相符,树立效益观念,提高资产利用率;树立资产经营理念,完善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加强资产管理工作之间的紧密度,建立监督和约束机制等及时的改善和加强,才能实现油田企业实现资产的更好管理。

第6篇

文章根据电网企业资产的管理特点,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入手,阐述在电网企业中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性。同时,以广东电网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构建起广东电网公司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科学体系。最后,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实施效果,提出实施推广的核心关键点与建议。

【关键词】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价值管理;广东电网公司

一、广东电网公司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背景与必要性

企业财务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其维系着整个企业的生计和发展,每一项业务、每一项管理、每一项决策都关系着企业和社会资源成本的耗费或价值创造的过程,并围绕着财务目标来展开。然而,传统的电网企业由于其自然垄断经营的企业属性,企业难以完全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缺乏竞争创新思维和机制。在这种模式下,财务管理较封闭,财务与业务以及整体经营环境的管理融通和衔接较弱,因而,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经营分析以及辅助决策重要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目前,国内电网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受这种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大多还是基于统计意义上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典型问题。

一是资产价值管理观念淡薄,只重视设备资产的性能表现而忽略资产价值管理,只重视投入而轻视产出效益:

二是部门之间缺乏协作机制,传统的基于职能的“分段式”资产管理模式使得各部门工作目标不一致,缺乏有效衔接。业务信息无法共享;

三是关键业务环节的决策方法有待完善。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风险评估与管理、状态监测与检测、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

四是历史资料和数据不全,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难以全面支撑科学决策。如电网资产的设备台账、运行维护数据等信息缺失,账、卡、物长期不一致等。

如何规范、有效地提升电网企业资产管理的水平。在确保电网资产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资产运营的效用和效益,通过强化资产管理。推动企业相关业务管理的变革,提升企业的综合价值创造能力,这是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和资产运营过程当中亟需解决的重要命题。

长期以来。电网资产管理面临诸多困惑:第一,在电网建设大规模投入的同时如何考虑投入的效益和扩张的成本?第二,设备招标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如何做到既清正公廉又质优价廉?第三。如何防止电网工程建设中的重复建设、低效建设和低劣产品进入。以减少工程建设和以后的运行成本?第四,电网资产设备修理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评估依据是什么?第五,为什么近年来固定资产报废净值越来越高。物资库存量却越来越大?第六,如何理解资产保值增值的本质内涵?提高资产的质量和运营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广东电网是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供电地域广阔,资产庞大,是典型的投资密集型和资产密集型企业。截至2010年12月底。全省共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含电缆)69594千米,变电站2301座、主变压器4741台、变电容量37027万千伏安。如何解决以上管理困惑,提升资产管理绩效,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对广东电网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虽然近年来广东电网公司通过开展创建国际先进电网企业活动,安全生产、电力供应、电网建设、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水平都上了新台阶,资产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站在实现国内国际领先目标的高度来全面审视,公司资产管理仍然存在精细化程度不高、管理手段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广东电网公司资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并因此造成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使用寿命短、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等问题。

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解决公司长期面临的资产管理难题,转变公司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广东电网公司必须对旧有的资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变革,通过引入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和现代化资产管理手段。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以资产价值管理链条为主线,构建科学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资产实物与价值管理一体化,切实提高资产管理绩效。

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电网企业有着明显的社会和经济两重属性。从电网企业的社会属性来看。电网企业是国家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畅通,承担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它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企业资源为社会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因此,电网企业资产运营的首要任务是通过不断提高资产运营的可靠性。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同时,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电网公司还需要尽可能地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减少对社会资源的占用和浪费。从电网企业的经济属性来看,电网企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占有大量的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使命,因此,电网企业运营必须关注于资产价值链管理,并通过合理安排资产的初始投入及后续运营支出,有效控制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实现电网企业投资收益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广东电网公司作为南方电网下属的特大型国有供电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履行其经济使命。因此。广东电网资产运营不但要考虑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还要统筹兼顾资产的可靠性、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实现四者综合最优,才能全方位提升公司资产管理绩效,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公司根据电网企业固有的双重属性特点,将国际上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CC)理念、多目标决策理论和价值链管理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全新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简称“LCAM”)理念。

(一)基本思路

广东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思路是:贯彻落实公司发展战略,针对公司资产管理薄弱环节,以国际成熟的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为基础,系统谋划、突破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广东电网特色、界面清晰、统一协调、科学高效的现代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司资产管理绩效,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广东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资产的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退役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综合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四大业务的横向融合,以及省公司、地市供电局、县级供电局等的纵向贯通,最终实现资产使用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综合最优。(如图1所示)

三、广东电网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体系建设内容

为了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最优的战略目标。广东电网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从五方面开展工作,包括建立统一明确的管理策略;贯穿资产生命周期各阶段、互相衔接的业务流程;层次清晰、科学、全面的评估考核体系:适应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协调一致的组织架构;以及建设集成高效的信息系统。(如图2所示)

资产管理策略是纲要,是从公司战略角度对资产管理策略做出较为明晰的界定。即明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目标、实施原则和策略等纲领性要点。

业务流程是载体,通过业务流程、表单设置将公司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各业务环节有机衔接的资产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组织架构是保障。通过建立以“流程管理”为导向、流程与职能结合驱动的跨部门协作管理模式。促进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层次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交互,既考虑了原企业职能管理的现实,又引入了现代流程管理的先进理念。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平稳过渡,为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组织保障。

评估考核是推手,通过建立全面、可行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考核体系,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并根据评估考核的结果,促进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和相关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

信息系统是支撑,通过建立“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固化业务流程,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支持评估考核和分析决策。

(一)管理策略

1 资产管理总体策略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制定资产管理策略,从公司战略角度明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目标、实施原则。总体策路的制定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强调管理目标的先进性。改变传统资产管理目标不明确、不统一、不协调的状况,强调以资产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综合最优为目标。

强调管理手段的先进性。以“流程管理”代替传统的“职能管理”。建立全方位的评估考核体系,搭建先进、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强调管理模式的先进性。打破传统的条块化、分段式管理模式,建立从资产规划、设备采购、工程建设到生产运营、报废退役等各阶段、各业务环节紧密衔接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

2 细分管理策略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按其业务过程,主要分为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及退役报废等五个主要业务环节,各环节的策略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为核心。支撑综合最优目标的实现:

第一,规划设计管理策略:以LCAM综合最优为目标。进行项目优选和设备选型;建立项目优选和项目群投资组合分析模型。

第二,设备采购管理策略:以LCAM综合最优为目标,进行设备采购:引入“大物流”管理理念;建立LCAM评标方法。

第三,工程建设管理策略:实现资产建设的过程管理与价值管理、物流管理一体化;建立固定资产、生产设备、物资相对应的分类标准化目录,从源头上保证“账、卡、物”一致。

第四。生产运营管理策略:以LCAM综合最优为目标,基于资产状态评估结果和运维策略优化安排运维检修;建立作业标准化、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备品备件的整体规划、合理存储、及时配送。

第五,退役报废管理策略:以LCAM综合最优为目标。将退役,报废资产的技术经济性评估结果应用到规划、采购、运维等各资产管理的各业务环节之中;建立资产退役和报废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估模型;建立退役资产再利用方式的评估模型和方法。

(二)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资产管理策略实施的重要载体。通过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将公司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紧密联系起来,以核心业务流程贯穿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协调各具体业务流程之间的衔接关系,特别强调流程中的跨部门协作,完善跨部门交接的流程关键节点设计、相关职责以及交接控制点,形成各业务环节有机衔接的资产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环节。实现价值流、物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在各个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关键的业务流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流程进行再造:

一是资产策略及状态评估。建立闭环的技术政策评估、制定、执行、反馈;实施设备风险评估。并将结果应用于作为技改、大修等工作。

二是规划设计阶段。建立,更新中长期电网规划:在可研设计阶段引入全生命设计理念,对项目技术经济性进行量化评估;平衡基建、技改规划;引入项目优选;在初步设计阶段引入全生命设计理念。

三是设备采购阶段。统一物资管理组织架构和流程、信息系统、设备选型标准、物资调拨配送:明确LCC评标;建立量化的供应商评估模型;完善供应商关系管理,进一步扩大集中采购范围。

四是工程建设阶段。强化项目实际用款与项目进度比对;建立项目阶段性回顾机制,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进行定期的回顾。

五是生产运营阶段。结合状态评估结果制定技改、大修、维护等计划,实施优化检修;对运维信息、成本信息进行合理的归集。

六是退役报废阶段。建立退役资产再利用平台,进一步完善废旧物资招标处置;加强设备信息输入及时性、准确性,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将退役报废信息反馈至立项环节,充分利用可再利用的资源。

(三)组织架构

有效的组织管理是开展各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以及建立符合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的新型组织架构模式,包括了战略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职能明确的三级组织架构。为了促进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层次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交互。广东电网组织架构模式由原来的以职能驱动的“条块化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流程管理”为导向、流程与职能结合驱动的跨部门协作管理模式:

战略决策层:按照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对整体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和系统管理,明确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总体目标、方向和原则。

管理层:对决策层负责。进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日常协调和策划管理工作;建立以跨部门协作为基础的归口管理机制。

执行层:按照管理层制定的工作目标、流程、制度规范和完成指标开展工作,制定执行层的业务流程及作业标准、执行标准化、规范化作业以及执行层信息化应用。

(四)评估考核

绩效评估考核机制,是确保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效的重要推手。通过制定包括资产使用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成本的关键绩效指标,建立全面、可行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考核体系,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以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和相关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

1 指标分类及评价方法

从关键绩效指标、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三方面进行衡量。关键绩效指标:衡量整个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实现情况;结果性指标: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各业务环节的实施效果;过程性指标: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业务流程的及

时性、规范性和先进性。

同时,从关键绩效指标出发,与业务流程挂钩,将资产管理目标逐级分解、逐层细化,形成金字塔结构的评估指标库。

2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来反映资产全生命周期综合最优的实现程度。

设计综合指数T的计算方法,T取决于可靠性、周期成本、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四方面的实现程度。

T=∑(四项目标完成情况×各自的权重),建立以下的管理综合指数模型。

(五)信息系统

建立“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支撑。内容包括流程细化和业务蓝图设计,搭建系统应用架构,系统功能详细设计、集成开发及测试等。目的是建立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紧密集成的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覆盖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固化业务流程,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高度统一。从而促进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益化,支持评估考核和分析、决策。

上述五项工作内容分别贯穿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实施步骤及阶段性目标

根据管理现状和地区差异,广东电网公司遵循“统一谋划、分步实施”“瞄准最佳、分段达标”的实施原则,逐步建设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主要的步骤和目标如下:

第一阶段:形成总体方案(2009年2月至2009年3月)

成立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组;制订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总体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设计实施方案(2009年4月至2009年7月)

明确管理对象,制定资产分类分层原则和编码规则;完成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流程、管理策略、组织架构及评估考核体系设计,为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试点阶段(2009年7月至20lO年9月l

在试点单位完成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实现试点单位的资产全生命周期业务闭环管理及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cc)。

第四阶段:推广阶段(20lO年10月至2011年12月)

完成资产管理的流程优化和制度建设,完成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省、市公司及直管县分公司的推广实施工作,全面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业务闭环管理及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CC),资产管理关键绩效指标达到国内领先。

第五阶段:总结完善阶段(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完成管理分析及决策支持模型在公司的全面应用,全面实现资产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综合最优的管理目标。资产管理关键绩效指标迈进国际领先行列。

五、广东电网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成果

广东电网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体系建设已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资产管理对象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第一,统一项目编码体系。公司制定了基建、技改、修理、科技、信息和小型基建六大类项目全省统一的项目编码体系,从项目立项源头就赋予项目“身份证编号”,统一了各部门在项目管理中的“交流语言”,也是为了在信息系统中实现统一规范的大计划、大预算项目管理打下基础。

第二,统一物资编码体系。公司制定了全省统一的物资编码体系,在设计院编制设备材料清册的源头就应用统一的物资编码,贯穿于整个物流管理过程,统一了各部门在物资管理中的“交流语言”,同样也是为了在信息系统中实现统一规范的物资管理打下基础。

第三,制定统一设备资产目录。公司将财务资产目录和生产设备分类融合在一起,同时满足了财务管理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是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账、卡、物一致”管理目标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第四,开展设备资产清查工作。对于存量资产,试点供电局以统一设备资产目录为基础,进行主网设备资产清理,通过设备台账与现场实物核对、现场实物贴标验证、设备台账与资产台账核对三个步骤。试点供电局清理399座变电站,1124回输电线路,涉及资产卡片14.36万张。资产原值396.03亿元,第一次完全实现了存量主网资产的“账、卡、物一致”。对于增量资产。创新性引入RFID实物标识技术,从资产源头进行跟踪,确保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账、卡、物一致”。

(二)制定并实施管理策略,落实价值管理理念

以资产价值链为主线,设计了涵盖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及退役报废五个阶段的19项资产管理策略。明确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项工作的目标、内涵和实施方法,明确了各业务环节需要重点推进的关键管理变革内容或管理提升点。

在落实资产价值管理理念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

第一,设计应用项目优选准入模型,提升项目投资决策水平。设计并在年度计划、预算编制中应用了基建、技改、修理、科技、信息、小型基建六大类项目的优选准入模型。在项目优选模型中设置“安全生产评价因素、财务评价因素、其他评价因素”等内容,强化项目投资收益评价,通过定量的评价,对项目实施的优先级别进行评分、排序,辅助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二,设计应用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管理模型,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设计并在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了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型,可以对单个资产在各业务阶段发生的成本进行细化分解并实时归集。

各级管理人员能实时获取资产在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退役报废等各个业务环节的成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资产价值链上的业务流程和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可以增强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控制能力,实现实时监控和实时分析,为下一步实现综合最优打下基础。

第三,大力推动闲置物资再利用,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一方面。通过加强对规划、设计方案合理性评价,以及完善库存定额管理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闲置物资的产生;另一方面,完善废旧物资管理办法,对废旧物资分类标准进行明确定义,通过技术鉴定对废旧物资所处的状态进行评估,确定不同阶段设备的处置方式,包含资产退役策略、资产调拨再利用、报废物资处置。将退役,报废资产的技术经济性评估结果应用到规划、采购、运维等各个资产管理业务环节之中。2009年挖掘利用闲置物资7.4亿元。

第四,设计高级检修策略模型,科学制定检修方案,有效节约检修成本。以设备状态评估和风险评估为基础,研究、设计了广东电网公司高级检修策略模型,为公司检修方案的制定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以保证检修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广东电网公司所属输电、变电、配电等一次、二次设备的两个核心环节(状态评价及风险评估环节、当期检修策略环节)导则、制度、工具的编制。共制定11类设备状态评价及风险评估导则(其中一次输变电设备3类,配电设备3类和5类二次设备)。通过对高级检修策略模型的试点实施,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检修策略模型的合理性。

(三)再造业务流程,并通过信息系统予以固化

公司对项目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四大业务的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优化重组,设计了161项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修编制定了28项管理规范和制度,形成了紧密结合的制度与流程体系,打破了部门壁垒和“条块分割”。明确了各级单位和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公司通过自主开发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固化了一贯到底的业务流程,使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四大业务高度融合。使省、市、县三级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促进公司向集团化、一体化和集约化管理方向的转变。

(四)设计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

公司研究设计了资产全生命管理指标体系,从资产使用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全生命周期成本四方面着手。设计了50项管理指标。包括8项关键绩效指标,21项结果性指标;21项过程性指标。选取了部分当前可统计的指标。如万元固定资产售电量等,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纳入公司绩效考核,以促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全省的推进实施。

为全面有效衡量公司内部各单位的资产管理绩效,公司研究设计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评价模型。公司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设置综合指数比较四项目标完成情况,设计综合指数T,用于量化评价各单位的资产管理绩效。T取决于可靠性、周期成本、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四方面的实现程度及其相应的权重。

根据电网企业特点,以“负荷增长、安全运行、资产状况”为影响资产管理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设定27种业务情景,由专家评分得到相应的权重系数组合。公司可以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业务情景,得到权重系数组合。例如,某供电局负荷增长平缓、安全运行状况十分稳定、资产年龄较短、设备运行状况健康,就选择相应的业务情景,在综合最优权重评分表中得到相应的权重系数组合:α=14%、β=33%、γ=20%、δ=33%。

(五)自主开发并实施“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

公司自主开发基于SOA架构的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采用全省大集中的部署方式,将信息模型与业务需求相契合。建立了项目、设备、物资和财务各模块之间的紧耦合关系,通过有效的集成来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在业务蓝图设计和流程细化阶段,对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设计,完成应用架构设计、数据架构设计和基础设施架构设计,以指导开发阶段的详细设计;将业务流程再造阶段的161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细化为224项;将影响系统设计的关键业务提取出来进行专题讨论。形成28项关键业务解决方案;结合关键业务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功能的概要设计,共设计了721个概要设计功能点。

在系统的开发和测试阶段,共开发了3375项功能、331个菜单、7250个界面原型、25000个源代码文件。研究了业务流程设计和系统的功能、集成等298个问题;多次组织专家组对系统界面原型和系统功能进行审查。形成254条意见;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系统功能评审,保证系统开发满足业务需要;从省公司本部和试点供电局抽调了21名内部专家,参与系统开发工作,培养了一批懂业务和技术的内部专家。

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于2010年6月底在省公司本部、广州供电局、深圳供电局上线试运行,试运行情况良好,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并正在向全省其他供电局推广。

六、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成效

广东电网公司通过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成效:

第一,实现四大业务的“横向融合、纵向贯通”

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是广东电网公司自主建成并投入运行的首个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广东电网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自主开发软件实现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四大业务高度融合的电网公司。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贯穿计划发展部、工程建设部、物流中心、财务部、生产技术部等核心资产管理部门,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公司从职能化管理往流程化管理方向的转变,同时,使省、市、县三级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固化了一贯到底的业务流程,实现纵向贯通。促进公司向集团化、一体化和集约化管理方向的转变。

第二。建立保持资产“账、卡、物”一致的长效机制

首先,通过对存量资产开展实物清查和实物标识工作,按照统一资产设备目录的要求,建立资产卡片、设备台账及资产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理清“家底”。

其次,借助于信息系统,对资产的新增和变更、报废进行全过程管理,做到“账、卡、物”联动,防止“前清后乱”。规划设计阶段,建立初设设备资产台账,以及设备台账和资产卡片的对应关系,在资产设计过程中进行溯源跟踪;设备采购阶段,引入实物标识管理手段,在设备出厂即贴标。赋予资产“身份证编号”。在资产形成过程中进行实物跟踪;工程建设阶段,建立起物料和设备的对应关系,通过“自动转资”,实现对新增资产的实时管理i生产运行阶段,通过资产与设备联动,确保设备的变动(调拨、盘盈、盘亏)同步触发资产变动;在退役报废阶段,设备退运自动触发资产处置(闲置、报废)。

第三,建立规范化、自动化的项目管控方式,实现“自动转资”

在规划设计阶段。从源头开展闲置物资、资产的再利用,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按照标准模板建立WBS结构,应用典型设计方案,加快设计进度:建立初设设备资产台账,在设计时就建立设备台账和资产卡片的对应关系。在设备采购阶段,项目管理部门按照设备材料清册,通过信息系统自动提交物资需求计划给物资部门进行采购,提高申购准确性;建立以概算为基准的设备购置费用控制体系,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在工程建设阶段,建立三级进度控制标准,自动生成投资统计数据。避免虚报谎报;通过WBS实时控制费用支出,避免随意超概;实时建立领用物资和设备台帐的对应关系,设备来源清晰可查。在项目投运阶段,通过电子化移交以及实物标识核对等手段,设备资产信息全面准确的移交给生产运行部门。在竣工决算阶段,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分摊费用、出具报表、转增资产。实现“自动转资”。

第四,财务、业务充分融合,实现“业会合一”

一是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会计核算凭证均根据相应的业务操作自动生成,如系统在处理领料单据时。即自动生成相应的物资出库的会计凭证,确保财务核算信息准确、及时和可追溯:二是财务管控要求与业务操作流程融为一体,有效降低了财务控制风险,如在物资采购流程中,财务人员通过在线进行采购单、收货单、发票三单匹配。确保采购付款的规范性,有效控制了付款风险;三是将财务预算控制贯穿于业务操作全过程,实现预算管理的事前、事中实时控制,结果实时反映,如在提交物资需求计划时,对于超出概算的。系统会自动进行提醒甚至予以拒绝。

七、经验分享

结合广东电网公司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战略思路、目标、体系建立的内容,剖析实施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出以下经验供其他企业在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参考:

第一,切实转变资产管理理念

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专业和单位,必须树立系统管理理念,旧有的部门(专业)本位主义必须被彻底摒除,各部门(专业)不仅应关注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管理工作对整体工作的影响,才能保证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顺利推进。流程管理理念、价值管理理念、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等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经营管理理念,必须落实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具体工作之中。

第二,注重资产管理核心能力的培养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引入及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目的,从根本上来看,是为了培养公司资产管理的核心能力,全面提升公司资产管理水平及管理绩效。进而促进资产和企业运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工作必须要注重公司资产管理核心能力的培养。资产管理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资产策略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资本性项目实施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资产信息管理能力等。

第三,重视数据的收集和积累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当中,大量的决策模型需要数据支持,比如“高级检修策略”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设备参数及运行数据予以支持;大量的决策方法需要数据验证。比如应用LCAM评标时,供应商所提供的设备运行费用、可靠性、故障等信息需要收集和积累大量的设备运行数据予以验证:大量的决策分析需要以历史数据为基础,比如预算编制时所使用的设备运维定额成本,需要在分析每类设备运维成本历史数据的基础上予以制定;大量的评估考核需要通过数据来反映和落实,比如资产管理指标的应用和考核、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需要通过数据的统计和计算结果来反映并予以落实等等。因此,数据的收集和积累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技术上讲,数据越充足,越准确,所应用的模型和分析结果就越能反映现实,就越能为公司资产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第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实施自然也无法离开一个高效的、充分集成的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的支撑。通过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将各个业务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将不同业务条线的关键信息进行充分集成和共享,提高数据发掘能力,为报告、决策支持和计划工具提供支持,以满足不断增长、日趋复杂的资产管理业务需求。

第7篇

关键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要素

1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要素分析

1.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对于控制环境来说,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扮演着前提性作用,其中,人为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上,一些领导对于闲置的资产,并没有予以高度重视,在资产分配方面,出现了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有时还会分配给其他办公室,没有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告知。一定程度上导致资产去向情况不明现象经常出现[1]。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进行充分了解,一定程度上导致资产管理难度性的增加,很难顺利执行好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同时,相关内部控制的人力资源引进和培养也严重缺失,比如内部控制方面的专家有所不足,或者没有积极培训相关工作人员,在企业内部,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有待形成。

1.2风险评估过程

资产管理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化,风险评估机制严重缺失,针对资产采购和处置等环节,系统化的风险识别和评价严重缺失。比如在资产采购完成以后,针对其后续情况,相应的追踪评价并没有体现出来,在使用情况和利用效率等方面,统计分析力度也严重不足,很难为资产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决策失误现象经常出现,浪费和流失了较多的资产。同时,一些企业虽然对风险评估机制进行了构建,但是由于内控意识不足,也会导致风险评估机制形同虚设,很难将其效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1.3信息系统和沟通

现阶段,在诸多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大都对资产管理软件进行了应用,一般来说,单机版和网络版等是软件的重要构成内容,其中,对于网络版软件来说,在诸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但是在实际上,资产的登记建账和调拨等,是主要的功能。而资产前期采购等环节尚未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在不同影响因素的限制下,比如资金和技术等,资产软件和会计软件尚未紧密衔接在一起。一些企业资产和财务信息的封闭性比较突出,很难确保信息共享顺利实现,进而影响着信息沟通机制的构建。

1.4控制活动

大多数企业都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构建,暗示一些企业的执行力度不足,没有将相应的制度规定落实到位。比如丢失和随意处置现象经常出现,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资产管理单位和资产管理部门出于不愿得罪人的目的,并没有将责任追究工作落实到位,导致缺少有利的证据。此外,部分企业仍然应用多年不轮岗机制,一人多岗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现象[3],很难完善牵制机制,对资产管理的顺利推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下,各级审批权限的管理控制力度不足,随意修改已经入账数据现象经常出现。

1.5加强控制监督

一些企业虽然对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进行了设置,但是在一些人情因素的影响下,很难将审计的独立性体现出来,尤其对于深层次问题,审核工作仅仅体现在财务账表方面,不利于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2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

2.1打造良好的资产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基于企业最高管理层,要将完善的资产管理内控意识树立起来,提高对资产内控和企业整体内部控制建设的高度重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将表率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对于领导不使用的资产,要借助校办,按照正常流程进行调拨。其次,要注重培训内部控制方面,不断拓展培训的覆盖范围,引导企业员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高度重视,加大执行力度。在培训关键岗位人员过程中,要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更好地执行和落实资产内控机制,进而促使资产内部控制环境的顺利形成。

2.2构建风险评估机制

对于资产管理活动来说,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繁琐性,特别现阶段,企业年资产规模增长速度比较快,在资产采购和处置业务中存在着较多复杂化现象,而且再加上受到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4],严重影响着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必须要将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加强风险控制,不断提高风险评估机制的完善性,确保风险判断和预测的合理性,确保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2.3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渠道的构建

要加强网络版信息平台的构建,使资产管理信息和财务信息成为统一整体。使企业各个员工都可以对自身的资产情况进行查询和了解,及时做出反映和更新处理。尤其在员工出现岗位变动或离职现象时,要严格掌控其领用资产,如果没有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变更或交接处理,很难保证离职或离岗手续的顺利办成。借助信息平台,加强资产信息化管理,可以显著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并防止主观因素的出现,给予资产数据真实性一定的保障[5]。此外,企业各个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要注重业务交流和探讨,将交流沟通会议真正落实下去,并且针对资产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做好相应的收集反馈工作,进而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4提高资产管理控制活动的规范性

要想确保资产管理控制活动规范性的有效提升,必须要加强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企业要结合资产配置、日常使用等,以此来不断优化现有的管理制度,并落实好监督、评估以及考核等作用,在具有制度性保证的基础上,加大执行力度。尤其对于岗位分工职责来说,必须要做好高度的清晰和明确,进而防止相互推诿现象的出现。同时,针对不良资产,要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将公开性和公正性原则落实到位,及时提交给上级相关部门,进行合理审批。

2.5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构建

要注重将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出来,特别在资产采购和处置等环节中,要将审计和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控制检查小组的构建,对资产状况进行检查或核对,确保与实际情况相符,借助内部监督体系,以此来将内部控制的实效性提升上来。

3结束语

总之,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加强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势在必行,必须要对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彰显出内部控制的作用,确保企业资产管理控制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慧.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4):192-193+162.

[2]韩昱.探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审计控制的测试方法[J].中国商论,2018(34):141-142.

第8篇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企业的管理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企业从以往单纯的重生产、轻管理,逐步转向生产与经营管理并重发展。作为企业的有形资源,企业最重要的经营资产--固定资产要想保值增值,为企业产生效益,就需要企业在“管”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说,企业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从行动上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的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这样才能全面促进企业发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下面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概述

1.固定资产管理的概念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从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角度看,主要是对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进行分配、管理,(1)为企业产品生产、出租经营管理所有;(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比较高。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使用超过1年的建筑物、房屋、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以及其他生产所需的设备工具,此外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设备,单位价值超过2000元,同时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可以列作固定资产。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首先要准确的确认固定资产,并然后才能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案,从而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在确认企业固定资产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安全监控设备、环保设备虽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利益,但是能保证企业更好的获取经济效益,因此,也应该将其列作是企业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极其重要的管理环节,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从企业的管理目的看,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有:(1)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2)结合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3)注重对固定资产进行保养、维护,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周期;(4)从增量投向、资产存量流动中改善固定资产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5)加强固定资产产权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6)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进行检查分析,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1.利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进行数据管理

就目前而言,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大多是采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在手工记录资产数据向计算机软件记录数据转变的过程中,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以往固定资产管理会计人员手工记账存在的工作量大、计提折旧计算复杂、准确性差等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固定资产账务核算质量和固定资产管理准确性。但是在新环境下,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企业转型也越来越深入,而企业当前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新环境下,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企业开始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后,几乎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使得当前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在功能上无法满足更高的管理要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资源,固定资产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老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缺陷,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也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2.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集中管理

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计划主要是在每年的年底以企业各部门的二级单位为上报主体,对本单位来年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上报,然后由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对各单位的上报情况进行分析论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分解下达给各二级单位。各二级单位按照上级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组织实施,以此推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逐步进行,并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集中管理。

3.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现状

作为企业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很多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营资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或者固定资产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资产流失,甚至会错失市场机会、丧失企业核心竞争力等,从而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关键生产设备运行情况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安全生产风险,开始重视和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些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也被应用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这些技术和方法极大的提高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质量,解决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种问题,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拥有一定的固定资产,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每一个员工参与进来。但是从当前的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情况看,还存在企业员工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加上企业的经营模式、技术水平、管理思路等方面的局限,使得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思想落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方法缺陷等,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问题

目前,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多数都是全国通用的系统。在新环境下,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也越来越大,系统数据越来越复杂,这也导致管理人员在月末、年末进行业务操作时,经常会出现系统宕机的现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与质量。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中,查询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但是由于通用软件系统的功能设计缺陷,导致系统无法为管理人员提供过去的固定资产清单情况,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无法准确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比较。此外,由于当前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查询模式过于简单,数据维度也比较简单,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很难满足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实际分析需求,进而影响到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质量的提高。

2.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集中管理的问题

在企业管理中,财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调度是比较常见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安排,管理权限集中在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企业的各部门没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权,也就是说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企业各部门参与决策的力度很小。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设备、场地、车辆等固定资产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是在这种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集中管理模式下,最了解市场和生产的基层部门管理权限十分有限,难以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等快速做出决策,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再加上企业“重计划、轻落实”行为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受到极大影响,同时这也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在这种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二级部门经常会在上报计划中随意增加上报金额,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思想,使得上报计划存在很强的随意性,从而对企业管理决策层的投资决策造成一定影响。在当前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还存在“重投资,轻管理”的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落实后,固定资产的维修、折旧都是由企业统一核定的,不管是大型系统设备,还是简单的设备,都通过粗放的手段进行管理。在固定资产投资前没有对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等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在投资后,也没有对其效益进行追踪,从而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难以获得期望的效果。

3.固定资产日常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发生大量的费用支出,需要定期检修维护,需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等,来维持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固定资产的日常运维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固定资产设备检修频率的确定,检修成本开支的衡量、停机检修的后期利益与当期利益的矛盾,设备技术升级的时机把握等等,会对固定资产设备的寿命周期、企业当期与后期经济利益等产生深远影响。但有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企业管理层为了自己任期内的利益,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以提高当期收益为任期目标,通过降低设备检修频次等,减少设备的运维费用开支,严重地透支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性能,为企业今后的生产运营风险埋下了隐患。

五、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

1.建立有偿投资机制,提高投资效益的责任意识

面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一方面应该在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增加有偿投资机制,从而对投资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引导经营者树立“有投入就要有产出”的经营理念,在主观上促使经营者可以在投资前做好规划、算好账,从而保证投资的成功率。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要坚持谁使用、谁受益、谁担责的原则,要求经营者能根据相应的投资需求,在一定时间内有所回报。具体而言,企业可以根据经营者的投资要求,延长相应的设备使用年限、设备投资回收期。例如,一条生产线设备的有效使用时间为5年,而经营者需要增加一条生产线设备时,需要根据相应的业务发展,制定5年内的经营思路,创造收益,从而回报自己提出的增加一条生产线设备投资要求。这种有偿投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各个部门的投资自主权,企业各个部门有投资需求时,必须对自身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按需上报,这样不仅能降低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还能全面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设定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等绩效指标,在主观上提高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意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必须综合考虑各部门的具体情况以及市场环境因素,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界面

为了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企业需结合部门职责、固定资产类型、管理层的授权等情况,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界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从而全面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例如,对于企业的生产设备,其使用权、中小维修权等权限应划归相应的生产部门,对于设备的大修、技术升级改造等权限,应划归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当设备、机器等固定资产在生产中发生大型故障,或需更换贵重的关键配件,或需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产品质量等情况时,生产部门应及时向生产技术管理部门报告,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组织技术力量对实际情况进行专项研究分析,并及时作出决策,避免造成生产设备损坏进一步扩大、产品质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等现象的发生。

在企业的固定资产中,公共类固定资产往往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就是没有一个部门愿意主动承担公共类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这也造成了公共类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损坏多、浪费严重。鉴于此,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公共类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并制定相对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管体系,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能真正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制定设备维修费用预算定额

从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情况看,许多企业采用以固定资产原值为权重,核定相应的固定资产设备维修费预算。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一方面不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正常维修、使用,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各部门固定资产维修费用预算的执行,导致各部门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维修费用预算都持有很大的意见,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成新率比较低的部门,很可能会因为费用预算不足而减少设备的正常维修,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等。鉴于此,企业应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全方位分析,结合固定资产的已使用年限、设备运行状况、关键部件的可替换情况等,并对各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进行细化分类,根据不同的使用年限、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制定不同的维修费用预算定额,从而使得固定资产维修费预算更加科学、合理,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质量。

4.建立关键的固定资产设备寿命周期管理系统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设备的技术性能、成品率、成品质量、使用年限、运行小时、关键部件的可替换性、运行环境等因素,对关键的生产运营固定资产设备建立科学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动态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维护,根据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测数据、检修维护时对设备状况的初步诊断等情况,组织技术专家进行会诊,对设备的后期维护、技改等提出专家评审意见,报企业管理层决策,从而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设备后期维护、技改计划。通过提高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质量,来提高固定资产性能、稳定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设备大修频次、降低安全风险等,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贡献最大的经济利益。

第9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策略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产业调整不断深化,我国经济运行逐渐步入一个规范化的轨道上,但是这也为事业单位等政府管理部门提出了一个难题,即如何去管理经济繁荣背后庞大的国有资产。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目前在国有非经营型和经营型单位中,共计12万亿国有资产,但是其中只有7.7万亿属于经营型单位的,而4.3万亿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研究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仍然存在严重缺陷,例如制度与管理模式老化,不能适应当下互联网环境的快速变更等。因此,事业单位与理论界急需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提升策略及内在结构特征作出明确化与快速化的反应。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涵及特征概述

首先,研究需要鉴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涵。国有资产是能够为国家带来经济流入的资源,是国有财产的主要体现形式。在理论研究中,将国有资产的含义分为广义与狭义的,广义上讲,它等同于国家的财产,正如《国有资产法(草案)》中对国有资产的定义,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形成的资产及其收益,主要包括接受馈赠、拨款等;而狭义的国有资产主要是指具有经营性质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并包括在内。因此,本文研究的国有资产主要是基于广义国有资产而言的。

其次,研究需要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及特征。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原则方面不同于行政单位,主要可以归纳为“二原则”,一是资产管理当中融合了预算管理、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等众多因素;二是与企业制度逐渐开始趋同,使用权与所有权开始分离管理。基于以上两个原则,可以分析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三大特征。一是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其中具有使用权的主体是事业单位,而拥有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二是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不以盈利为最终目标的;三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而非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有自身的经营活动。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必要性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首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际上沿用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它并没有和企业一样在市场中经过“优胜劣汰”机制的筛选,因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直是事业单位最难解决的问题。同时,这种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控制与管理权限分散,国有资产资源被严重浪费或者闲置。其次,基于以上分析的三个特征,实际上可以衍生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三个难点:一是使用权和所有权的问题,目前主要由机关事务管理局、国资监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国有资产行使监管权力,但是权限交叉造成了监管不明晰;二是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单位内部国有资产闲置不能对外出租等,难以规避闲置资产的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三是国有资产增量与存量的问题,增量要基于实际需求和存量的核实调查,不能单方面靠事业单位的预算实现,存量的核实要基于地区、部门差异化,也许没有必要实行定额管理。基于以上两大方面、四小方面的梳理,目前事业单位急需进行一次国有资产管理变革大讨论。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主要是沿用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模式,但是在复杂环境下,这种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目前在国内个别地方已经开始了管理模式创新,例如深圳和南宁,它们均采用了授权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延伸了“两权分离”的原则,将国有资产管理权利委托给财政局等机关专项管理部门或者是外部企业,例如南宁市专门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以企业的形态管理资产。这可能只是全国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有益探索,它们的管理模式创新为我们全国事业单位模式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但二者的优势与劣势不尽相同,深圳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对“两权分离”的重新探索,实行委托与分级授权的方式,以产权管理为核心,按公共财政框架与理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而南宁则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将经营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运用到了非经营性事业单位管理方面,以市场的方式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优胜劣汰”。前者主要是对现有体制的重新梳理,将原来三个部门交叉行使的权利进行了分配,没有进行体制改革;后者是质的改变,对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变,以市场的方式对资产管理进行自由分配。因此,建议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资产管理变革,单位内部究竟具有以上两种变革条件的哪一种。如果条件允许,笔者更倾向于后者。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制度是资产管理的保障,要想将价值管理、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更好的融入资产管理当中,就必须进行制度统一和制度完善,搭建制度体系框架。

第一是资产登记制度,强化对国有资产的核实,一是无论是否纳入预算管理系统中的国有资产均要进行登记与申报,办理登记手续,从法律上确保国有资产占有和使用的合法性;二是要对登记程序和登记结果进行核查,可以定期核查国有资产的存量,在存量基础上确定增量。

第二是资产使用制度,一是要对资产进行核查与调处,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证相符,对闲置资产通过各相关部门协调进行部门间调处,甚至可以放到市场上调处,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二是提升内部正在使用资产的效率,防止资产的不当使用或者是资产无故流失,引入经济审计,发现资产无故流失或者故意损坏资产情况,要进行经济惩罚。

第三是资产的调处制度,关于报废资产或者闲置资产的处置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一致同意,财政部对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具有明确的规定审批标准。如果调处过程中出现了部门间的资产权利纠纷,则必须要按照资产管理局出台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是资产的报告与责任追究制度,以上所有制度的执行结果均需要形成报告向相关部门提交,同样对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引入经济审计进行监督,报告格式要按照资产管理局的相关规定。此外,事业单位要对在资产管理过程具有违规行为或者故意资产流失的情况,主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并追究其所在的部门主管责任。

(三)建立资产信息共享机制

互联网环境下,各行各业均开始进行办公网络化改革,尤其是在分享经济逐渐成为当下网络经济的主流时。部门间资产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能简单的依赖于人工报告,而要逐渐转换为互联网信息的共享。共享可以分为部门间共享和部门内共享,部门间共享可以加强各部门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更好的应对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部门内共享可以充分利用资产占用和使用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获取,以便于利用信息快速决策。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是政府实现服务社会的主要部门之一,而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保障单位实现服务职能的物质基础。党的重要会议多次强调要加大资产管理监督力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但是鉴于我国事业单位的传统性较强,一时难以改变现有管理体制。鉴于此,本文试图以阐释-策略的框架解析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和制度完善是当下事业单位急需解决的难题,必须对事业单位也进行供给侧改革,单位内部部分模块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的自由化管理和自由化竞争获得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模式创新和制度完善只能获得管理质量的提高,而管理速度的提升还需要依靠于当下网络化进程,因此信息分享机制构建也是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之一。但是文章由于篇幅限制并没有对制度框架搭建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建议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旭凌.基于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6(6):27-28

第10篇

关键词:科技企业;无形资产;有效管理

一、前言

科技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形式,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科技企业的经营管理来看,科技企业要想提高整体效益,就要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除了要对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及特征分类进行深入了解外,还要对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得到妥善管理,满足科技企业发展需要。由此可见,科技企业要对无形资产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做好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

二、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及特征分类

(1)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无形资产主要指的是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中明确规定的那些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无形资产是总体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技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科技企业只有明确无形资产概念,管好无形资产并用好无形资产,才能保证科技企业获得全面快速的发展。

(2)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特征。无形资产具有非实物性、非货币性、多样性、长期性以及超额营利性的特点。明确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特征,对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和整体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要对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特征有全面正确的认识,重视无形资产的作用。

(3)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类型。1)技术创新型无形资产:是知识产权型要素,包括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2)品牌型无形资产:是市场型要素,包括企业的品牌的经营和管理等。3)人力资源型无形资产:是人力资本型要素,包括企业的员工、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等。4)服务创新型无形资产:是知识产权和市场资源相结合的要素,包括企业服务客户的能力等。

从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类型来看,无形资产几乎涵盖了科技企业的所有软件资源和软件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对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类型有全面的认识。

三、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在某些科技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对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导致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不但不利于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对科技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科技企业要想做好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就要从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入手。

(2)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在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和其他管理过程一样,无形资产管理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建立可靠的制度作为保障。但是从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来看,目前还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制约了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难以满足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需要。所以,完善的保障制度是无形资产管理的关键。

(3)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系统技术含量低。由于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多数都属于概念性的,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不进行详细归类和系统管理,难以发挥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积极作用。但是从目前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来看,电子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技术含量偏低,不利于无形资产的管理,成了困扰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因素。

(4)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研发机制不健全,特色无形资产较少。一些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构成过于单一,如其中的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整个公司的无形资产仅为软件,尽管其实软件企业,大部分无形资产是软件是合理的,但是没有重视以及披露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其他无形资产,也就更加没有对其他如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和研发;

四、科技企业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效果的具体措施

(1)加强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的宣传。在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管理意识的建立是保证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科技企业应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艺术的宣传,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氛围,保证无形资产管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的宣传,保证无形资产管理的整体效果满足实际要求。

(2)建立完善的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与其他管理项目一项,要想取得积极的管理效果,就要建立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为此,科技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实际和无形资产的管理现状,建立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使无形资产管理制度能够覆盖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全过程,满足无形资产管理需要,促进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

企业应加强技术产权的保密和安全管理工作,严防技术丢失或被盗。具体可以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保护好企业无形资产。对于企业配方、机密工艺和技术要选择专人专管,或分类分工序保密。在产权交易中,要加强安全保卫,采取计算机加密、网络监督等技术手段来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3)建立科学完整的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在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无形资产的管理效果满足实际需要,应积极建立科学完整的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无形资产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提高无形资产的管理效果。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过程中,应合理设定系统功能,实现对无形资产信息的快速有效管理。

(4)健全无形资产研发机制并积极开发特色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的结果,因此可见创新是企业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不竭动力,高科技企业不应满足于现有资产的规模和其有限的价值,而应当加大无形资产研发的资金投入力度,在持续科学的研发战略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无形资产。

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立集市场分析、技术研发、效益模拟、决策分析、会计核算与监督六位一体的增值网络系统,形成一套符合其研发需要的科研开发基础设施。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科技企业发展中,要想实现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就要从加强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的宣传、建立完善的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完整的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和健全无形资产研发机制并积极开发特色无形资产入手,保证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悠诚,陶正毅,白大力.企业如何保护核心能力的载体——无形资产[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04).

[2] 戴亦欣,孙荣玲.无形资产价值实现及其量化[J].中国软科学,2010(07).

[3] 哈梅芳.宁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对策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4).

[4] 陈东升.新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

第11篇

尊敬的任志强先生、卓福民先生、钟伟先生、林采宜女士,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中城联盟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会”现在正式开始!

中城联盟是一个全国性开发商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于1999年12月,目前成员企业61家。2014年,中城联盟成员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超过10%。

中城联盟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城联盟55家成员企业发起,2002年9月成立。起步于国家发改委创新提出的“产业投资基金”,依托产业市场和投资市场机会,中城投资成长为全国最大的“专业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

2013年,中城投资发生了三件事:一是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二是定向增发12亿股,实收资本超过16亿,成为资本金最大的私募投资管理机构,三是启动公开资本市场上市,直通红筹国际资本市场和国内新三板市场。这极大地推动了公司投资业务扩展和大类资产配置,推动了企业走上“创新、升级、转型”之路,公司进入了高速成长的轨道。目前公司业务板块包括房地产投资与资产管理、证券投资与资产管理、股权投资与资产管理、海外投资与资产管理,以及服务于私人银行、特定圈层和转型资本的财富管理,中城投资已经发展成“多类别的综合类资产管理公司”。

过去的十年,是开发的黄金十年。中城投资携产业资本和“投资+资产管理能力”,在最好的行业、最好的年代、最好的圈子,获得了最好的成长和回报。连续十年,公司收益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下一个十年,是投资的黄金十年。本次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会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重要问题。第一,产业投资机会在哪里?行业和企业分化带来哪些投资机会?新技术、新领域、新周期孕育了哪些新机会?第二,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如何贯通、互动,如何实现要素升级、企业转型,特别是通过资本市场去杠杆、强资本?第三,资本、市场和技术创新,尤其是新三板、注册制和“互联网+”将为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哪些驱动力?产业转型资本往哪里去?企业如何主动拥抱?

本次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会,主题聚焦在“创新、升级、转型”之路,目的是帮助企业和投资机构“以新谋旧”、“以外促内”,帮助投资人认识“下一个中国”的投资机会和财富成长机会,共同推动“投资+资产管理”事业。在此,期待今天的演讲嘉宾为大家坚定方向、指明路径、解疑释惑。

我们正迎来“中国梦”的新时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中国”,为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新预期;“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为天使、股权投资(VC/PE)、新三板和主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将提供源源不断的投资、并购新动力。估值与股指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们正迎来“互联网+”的新时代。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特区”,前所未有的扩展能力正在金融和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活力。“互联网+”和“工业4.0”为产业转型、企业发展提供的新思维、新方法、新路径,也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和企业成长预期。

我们正迎来“投资+”的新时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资本市场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经济的发动机;资本市场不仅可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也将创造实体经济。今天,私募和公募、场内和场外集聚的资本力量,正在改变中国经济。真正发挥资本市场神奇而有效的功能,以改革预期和资本市场流动性,盘活、激活存量资产;以权益资本重组债务资产、整合过剩产能;以创新、创业、创富引领资本配置,才能真正推动产业和经济结构升级、转型,推动企业成长和投资财富效应。

第12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大服装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各项风险问题也就越来越多。企业要想良好、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如服装的质量问题、产品的研发问题等。一旦发生各种风险,那么势必就会影响企业的稳定运营。因此,对于企业的风险资产管理尤为重要。风险资产管理主要是指各大企业对风险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减少或避免风险资产的损失,有效的减少企业的资金损失,避免出现经济危机。风险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谨慎的工作,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时期下,各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相互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企业经营的风险因素也势必会增加。一旦发生资产风险,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反之,如果企业能够对资产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可以减少和避免相应的资产流失,减少损失。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企业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现有的管理制度。风险资产管理是当代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有效的进行风险资产管理,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更有利于与各国之间的密切往来,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风险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2.1缺乏权威的管理机构

风险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应该由相关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但是,很多企业的风险资产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没有独立的权威的管理机构。对于大型的服装企业来说,如果缺乏权威的管理机构,那么各部门的分工就不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也就不够细致,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账目不清晰,资产效能低等各种现象。风险资产的管理流于形式,资产管理不深入,长此下去,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循环。

2.2管理人员重视度不够

由于跟多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对于企业风险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因此,风险资产的事前预防工作、事中控制管理以及事后的清理追索等相关管理工作做的不全面、不到位,甚至很多环节并没有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跟踪、管理。这样的风险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危机的“定时炸弹”,缺乏有效的组织性和系统性,使得风险资产管理工作如同虚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很多风险资产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债权性资产的催收工作。

2.3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企业的管理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那么企业的运营就是一盘散沙,毫无组织性、纪律性可言。我国服装企业的运营活动较为复杂,各项工序环环相扣。所以说,只有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让企业的运营活动正常进行。对于企业的风险资产的管理也是一样,风险资产就是那些有风险的收益资金,无时无刻不存在风险,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管理、规范,势必会引发企业的“金融危机”。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奖惩制度,不能有效的激励员工各司其职。风险资产管理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管理难度较大的艰巨任务。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派遣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企业的管理较差,缺乏各项规章制度,那么财务人员的工作也不能开展顺利,风险资产的管理效益很难显现[2]。

2.4资产风险意识较差

企业所有的资产都存在风险因素,无论是编织服装的原材料还是加工制造的各项程序,甚至到企业员工都存在一定的风险系数,无论哪种风险因素,一旦风险系数加大,就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但是,很多企业领导与广大员工对于风险资产的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配合管理人员进行风险资产的管理工作,因此,企业资产风险管理的效能很难发挥。

3.加强服装企业风险资产管理的策略研究

目前,服装企业的风险管理基本处于零散失控的状态,缺乏强有力的专业管理机构,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让风险资产管理工作“无从下手”。针对当前的风险管理出现的问题,各大企业的领导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快建立全面的风险资产管理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

3.1建立强有力的风险资产管理机构

对于企业的风险资产管理工作而言,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进行管理。只有建立一个权威的、专业的管理机构,才能保障企业的风险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对于企业的实物性资产、投资性资产以及债权性资产等相关工作有风险资产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管理。这样就能很好的对风险资产进行良好的预防和控制,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风险资产管理机构还应与企业的其他部门通力合作,与企业的组织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纪检部门等各个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系,共同管理企业的风险资产。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提高资产管理效能,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

3.2完善各项风险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服装企业除了要建立专门的风险资产管理机构之外,还应制定相关的风险资产管理制度。只有有了具体的、全面的规章制度,才能让各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更好的规范企业员工的各项行为。因此,企业必须完善风险资产的管理制度,理顺管理流程,明确职责分工,让企业员工能够按章程办事,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此外,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业要想长远良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作用,发挥奖惩机制的职能,只有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才能让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发挥所长,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3加大对风险资产管理的宣传力度

目前,很多服装企业的领导与员工对风险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认识不足。所以,各大企业的资产风险管理工作漏洞百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所以,要想真正的做好风险资产管理工作,首先就必须要提高企业领导与各部门员工的思想意识,提高对资产风险管理的认识。风险无处不在,风险资产是伴随企业运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旦风险系数增大,那么势必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因此,各大服装的企业领导者必须提高思想认识,重视风险资产的管理工作,并且要积极在企业员工中进行良好的宣传活动。以企业的各大领导干部为主,强化广大员工的忧患意识。只有各大企业的干部员工们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注重风险资产的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企业的风险资产管理工作,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让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