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

时间:2023-05-26 17:43: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

第1篇

关键词: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233-01

护理安全指在护理工作服务的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使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允许有范围限度以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

1 护理安全意义

1.1 护理安全关系到患者预后

如甘露醇的使用,对于颅内高压患者必须高浓度、快速度输入才能发挥脱水、降低颅内压作用,相反缓慢输入不仅起不到降低颅内压作用还将延误病情、延长治愈时间,甚至危及生命;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输错液体,轻者加重患者心里负担,使患者情绪紧张,重者导致患者死亡。更换引流瓶面低或不小心碰倒轻者可加重气胸、呼吸困难,重者导致患者死亡。

1.2 护理安全关系到护理质量

如长期卧床患者不按时翻身或不到位同样可以形成褥疮,对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生命造成威胁,增加并发症。

1.3 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底线

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

1.4 护理安全关系到医院的信誉

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闹事、负面宣传等对医院信誉、声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1.5 护理安全关系到自身利益

由于工作不慎出现差错不仅受到医院的批评、处罚,严重的还要遭受患者及家属的人身攻击。

2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管理因素、物质因素、环境因素、患者因素。

2.1 自身因素

(1)不安心工作。上班时间想其他事情、把工作之外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顶撞患者等。(2)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认为护理工作没前途,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产生改行的念头。(3)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目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资低、学历低的护士,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住院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护士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的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患者的权益。(4)不懂装懂。新参加工作的护士遇到不会的问题碍于面子不请教老师,按自己想法做,埋下医疗纠纷隐患。(5)责任心不强。时间针不按时执行、测量生命体征不测呼吸、或新来轻患者认为没什么只测体温。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等。(6)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

2.2 管理因素

安全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护士的工作量加大了,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再有过度工作和劳累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思想教育薄弱,安全意识不强,职责、制度、常规落实不到位,对专业理论、技术训练重视不够,管理不力,要求不严,好人思想严重,检查不够。这要求护士长应常督促、常要求、常检查、常提醒哪些工作做的还不到位哪些还没做。

2.3 物质因素

现有设备陈旧不齐全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药品不齐全。

2.4 环境因素

(1)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合理。目前很多基层医院仍存在护士站、治疗室不分开, 严重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存在及大安全隐患。(2)环境污染。(3)病区治安。医闹或患者酗酒闹事使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人身受到攻击。所以要加强医院治安管理。(4)社会环境。医护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决定着医院的命脉。医院要稳步发展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良好的住院环境,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5)差错、事故的鉴定处理仍没有一个使医患双方都信赖满意的机制。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尚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的环境还不令人满意。

2.5 患者因素

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患者的不良心境,患者的自身素质。

3 防范护理安全风险

3.1 加强关键患者的护理

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疑难患者、新入院患者、转科患者、接受多种特殊检查的患者、有纠纷苗头的患者、情绪波动的患者,这些患者病情相对复杂、变化快、易出现纰漏。应加强管理,严密观察,主动沟通,认真交接。

3.2 加强关键时段的管理

节假日、早上、中午、晚上,这些时段在岗人员相对较少,护士承担的工作量大,年轻护士的应急能力和经验不足,易出现问题。所以这时段上班的护士更应加强责任心,来不得半点马虎。

3.3 加强关键人员的管理

新进院护士、实习生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对护理程序不够熟悉,是发生护理安全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督、培训,护士长排班应考虑新老搭配,对实习生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3.4 加强关键环节管理

患者交接、患者转运、管道护理、压疮护理、药品管理等应加强防范。

3.5 加强重点科室监管

急诊科、手术室、妇科产房、新生儿病房、抢救室等,这些科室危重患者多,风险大, 涉及面广。护士处于持续紧张状态, 易出现问题,应加强监管。

3.6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是护理人员工作时必须遵守的准则,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

3.7 加强医院安全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

护士要正确认识病人的权利和护士的义务,加强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理行为,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这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帮助护士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3.8 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护士长采取科学管理病房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当使用新的医疗仪器或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科室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护理工作是神圣的,我们要用智慧代替鲁莽,让错误成为财富,发现一个问题,寻找一个问题的根源,完善建立一套制度和流程,积累更多经验,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第2篇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护理安全管理包括以下4部分: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②人员安全管理;③环境安全管理;④物品安全管理。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为了提高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总结出以下防范措施。

1 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制度的有效实施

制定与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督促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前提。如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交接班制度、医嘱执行制度等。护理管理者在平时工作中,对每一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均应定期进行考核,真正做到制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护理差错上报采取非惩罚制度,鼓励护士谈经验教训,而不是批评、惩罚,做到只对差错不对个人,本着“重原因,轻结果”的原则,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改善系统管理问题来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对每一个护理单元已发生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出相应防范措施。

2 注重护理工作关键时段、关键护士、关键患者的管理

护理工作是一个多人多班次合作的工作,环节多、交接多、配合多、可能发生的差错隐患也多。关键时段包括:繁忙、中午班、夜班、节假日等人员缺少时间。护士长应根据工作量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做好人力资源调配,适时启动备班人员。

关键护士包括:进修护士、实习护士、新护士、工作态度散漫护士、情绪状况不良、业务能力欠缺的护士等,应引起护士长足够重视。护士的素质能力与护理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故要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加强业务培训,加强护士责任心的培养,认真实施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通过科室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护理经验和技术,使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要求护士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关键患者包括:新入院、危重、抢救、大手术、病情发生变化、以及名字相近的患者,加强护理安全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保证患者安全。通过平时工作不断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3 发现并防范护理单元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医院是对特定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环境的安全舒适是医院环境的主要特点,应首先满足患者安全的需要[2]。护理管理者应及时发现护理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地面是否平整、厕所是否湿滑、床档与走廊扶手是否固定有效等。护理交接班时,采用床头交接的方式,通过护士的自我介绍,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当班医生与护士,杜绝陌生人出现在病房,而未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护士应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我们采取多部门合作,保证护理

4 规范物品管理,保证护理工作有绪进行

各护理单元物品多,应采取专人管理,加强交接班。护理工作是一个完整而相互连续的工作,因此常用物品的摆放应固定、数量充足,保证日常护理工作的进行。

抢救物品应做到五定一及时[3]:定品种数量、定位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与灭菌、定期检查与维修、做到及时补充,保证护理工作有绪进行。护士严格进行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参考文献:

[1]崔焱,主编.护理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

第3篇

1、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XX医院护理业务查房病历65份。将65份护理查房病历中出现的护理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

2、影响因素

2.1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由于繁忙的护理工作,忽略了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护理人员对于安全隐患的判断与处理不够,缺少法律意识,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2.2环境因素

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面滑、床脚移动和病房扶栏三个方面。病房地面滑是引起病人摔伤的因素之一[3]。由于神经科病人存在肢体偏瘫、无力,在清扫地面后,如地面潮湿、过滑,病人行走易出现摔伤。为给病人创造舒适安全的治疗、休养环境,病房走廊的扶栏、浴室卫生间的扶栏安装很重要。尤其对于神经科病人,可以找到支撑点,防止摔伤、跌倒。

2.3用药与设备因素

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新药与设备不断更新,神经科所用药物大部分为高渗性,对血管刺激性大,再加之病人年龄、血管因素,因此临床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很高。加之药物配伍、给药途径、设备使用不当等方面原因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后果[4]。医疗设备本身的安全、患者的安全及操作者的安全。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当、故障、老化、种类不齐、性能不良、规格不配套或护理人员对仪器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都可能给患者造成危害。使用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是测值不准确;仪器设备消毒不彻底,也常成为神经内科患者的感染源[5]。

2.4人员与技术因素

护士评估患者的知识水平不只是看其文化程度,主要是评估其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统计结果显示,不论文化程度高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均属于缺乏之列,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用药常识等缺乏了解,若卫生宣教不到位,很可能导致许多风险和纠纷的发生,例如进展性卒中的患者往往对住院以后病情还继续加重不理解。人员方面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技术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病人安全构成的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2.5疾病因素

(1)偏瘫

神经科病人大多年老体弱,同时存在视力减退,神经疾病导致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发抽搐及晕厥。病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时易致坠床。

(2)感觉障碍

神经科病人存在感觉障碍的占大多数,病人对痛温觉感觉障碍,病人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如使用热水袋不当导致烫伤。病人长时间一个卧位,导致皮肤出现压疮等。

(3)抽搐

癫痫病人抽搐发作时,常发生舌咬伤、骨折、坠床等意外。抽搐间隙期病人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按压肢体易致骨折等。

(4)精神异常

神经内科病人,发生大面积的额叶、颞叶等部位损害后,出现精神异常、躁动。肢体忽略病人,危险性增加,病人有自伤危险,出现他伤、自伤等。老年痴呆病人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h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5)呼吸困难

神经肌肉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变等,病变累及呼吸肌后即可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引起食物误吸,鼻饲不当引起误吸,牙齿松动脱落导致窒息,痰液黏稠导致气道受阻。此类风险多易发生于吞咽障碍、需要鼻饲饮食的患者。

(6)感染

各种监测、诊疗技术的应用,使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无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其中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呼吸道感染者为85.0%,气管切开感染者为50.5%[6]。80%的医院内泌尿系统感染与导尿有关,且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7]。病人住院期间有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护士编制相对不足,护士整日忙于治疗和处理医嘱,长期超负荷工作,都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护理人员业务及技术水平与护理安全有一定关系。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直接联系,近年由于低年资护士增多,导致技术操作熟练程度欠缺,经验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到位等,极易产生各种外伤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给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的医疗技术大量引进与开展,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管理者工作中预见性欠缺,基础质量工作监管不到位,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护理人员卫生宣教不到位,护患沟通欠缺。卫生员工作监管不够,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

二、安全策略

1、善抢救仪器的管理

制度,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做好培训、考核、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等工作。每班检查,每周大检查,原则上不外借。配备一定量的零配件和必要的配置替换设备,以备应急。将仪器报警声音调至最低,工作人员的动作轻,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碰到抢救或特殊情况时,拉上床位之间的布帘,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和影响。

2、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沟通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有力配合,需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为此,每月开1-2次的健康教育讲座,由责任护士着重讲解神经内科的基础知识,及诸如脑中风等病症的预防、治疗、预后、康复等知识,让家属明了患者的检查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医疗费用情况、预后及康复情况,使之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同时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家属,应告知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大多是由动脉瘤或血管畸形造成的,在没有去除病因之前,排便过于用力、情绪激动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3、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

护理风险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医院护理管理条例》、《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与护理风险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聘请法律顾问为护士上法制课,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能力和守法的自觉性,在全面认识理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订的有关实施细则、规范[8]。提高安全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科内制定安全日,责任班负责评估病人安全隐患,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对于其他科室和本科室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制定整改措施。科内制定相关预案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使护士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在尊重和维护病人权益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加强感染控制

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是年老体弱、吞咽困难、感觉障碍、肢体肌力差的病人。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入院宣教,入院当天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呼叫系统使用方法。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视力、步态及步行时的平衡力,足部有无变形或痛楚等。根据评估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健康宣教;3天内护士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宣教,护士长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的检查,检查结果与护士工作考核挂勾。给患者加用床档保护,指导患者及家属活动时有人陪同,不穿拖鞋,以免摔伤、坠床等意外发生;使用热水袋时要指导使用温度及使用方法,以免烫伤;长期卧床要经常变换,以防出现压疮及坠积性肺炎;鼻饲时要将床头抬高,并保持床头抬高,鼻饲后30min尽量不给患者翻身,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总之,掌握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安全的威胁。进入病区的所有人员戴口罩、戴鞋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进入。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加强各种导管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从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提高临床治愈率[9]。做好环境的消毒,加强空气的清洁和消毒。患者转出后做好终末消毒,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和各种管道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5、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确保护理安全和实现自我保护的基础。神经内科病人病情变化快,需要护士利用专业知识,充分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协助医生做出正确的处理。如果护士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主动,甚至有时因解释不清、处理不及时而使患者和家属不满意,产生不良后果。在抢救时,若护士技术娴熟,就能给患者和家属以安慰,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减少纠纷的发生。加强护士专科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防范的能力,在注重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专科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的训练,请科主任作专科理论知识讲课。对护士进行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操作的培训考试,做到人人过关。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如地面材料防滑、干燥,卫生员拖地应设警示牌,提示病人防滑,厕所、洗漱间增设防滑垫;坐凳带扶手。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安装竖向扶手,便于站起时借力;病床、轮椅的制动闸性能良好,其次应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在提高护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风险防范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护士明确了护患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认识到虽然护理风险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可以化解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认真的处理好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第4篇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afety hidden danger of intravenous infusion,and to summariz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Methods Safety hazards in 40 patients in intravenous infusion,the patient's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analysis of security risks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Results After effective nursing,the quality of transfusion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safety of transfusion was guaranteed,and the disput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accidents were reduced.Conclusion In venous transfusion,nursing staff to deal with the possible problems accomplish know fairly well,strictly grasp the patient's indications to the maximum security of transfusion.

Key words:Intravenous infusion; Safety hidden trouble; Preventive measures

静脉输液是一种直接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应用的较为广泛。静脉输液给药方便且药效快,在临床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基础护理技巧[1]。而在具体的操作中,静脉输液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存在各方面的安全隐患,影响患者的输液质量。现结合在静脉输液中发生安全隐患的40例患者,就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

1 临床资料

选取在静脉输液中出现安全隐患的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40例患者中输错液的患者有5例,药物过敏性休克15例,发热反应的有12例,发生穿刺部位渗漏的有6例,滴速过快引起心衰的有2例。对40例患者的发生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2 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

2.1医嘱因素 用于输液的药物有多种,且每种药物又有不同的规格及制剂,同一药物不同生产厂家对药品的使用剂量及规定有所不同。医务人员对新型的药物掌握得不清楚,下达医嘱时不准确,造成护理人员在给药过程中出现错误。

2.2药物配伍方面 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药物配伍是常用的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但护理人员不能掌握好各药物间的配伍原则,从而导致药物配伍不正确。

2.3护理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在整个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及责任心。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护理人员未按照三查七对制度进行核对检查,在执行医嘱方面也较为粗心,对于医嘱上的错误未及时发现与处理,在配药过程中不仔细,造成用药错误,为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2.4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 在为患者进行输液前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护理人员自身也未对该问题引起特别的重视,在输液时未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滴速的调节,使得患者自行调节引发不良反应。

2.5其他方面 输液时未注意治疗室的环境及空气洁净问题,为患者穿刺时未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或是处理不到位,导致发生细菌感染。连接输液装置时未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尽,导致输液过程中进行二次穿刺。未对输液装置的严密性进行检查,导致药液渗漏、皮肤肿胀的出现。

3 有效的防范护理措施

3.1强化输液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护理人员应意识到输液安全的重要性,应不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熟练地进行操作,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同时在输液前应进行有效的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一旦发现医嘱有问题应及时提出来并联系开具医嘱的医生。在输液的每一个环节中应认真查对,且在执行后应进行签名,并互相监督,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对于常用药物的配伍,在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中就能查到,但由于有些新药还没有列入在配伍禁忌表中,没有理论指导,故须特别注意,最好不要随意和其他药物配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3.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治疗环境,在为患者注射前后应清洗双手,尽量使用消毒液,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加强消毒观念。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及管理制度,把好操作及一次性物品使用关,保证输液安全。

3.3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调整输液速度 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输液方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能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以免发生不良反应。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应进行耐心的解释,并加强巡视,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输液部位有无疼痛、肿胀,及时排除输液故障。出现输液反应或药物过敏反应时,根据患者情况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处理。

4 小结

在静脉输液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好安全隐患的因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强化静脉输液知识的学习,掌握穿刺技巧,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同时,护理人员要对静脉输液有风险意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保证输液的安全有效[2]。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388-01

神经内科患者属于医院的高危科室,患者病情比较复杂,且病情变化快,受到神经系统病变的影响,会出现意识障碍、感知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精神异常等[1]。而且对医院环境比较陌生,经常会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危险事故。因此,对神经内科患者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对危险事件加以防范。护理安全是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规范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本研究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报告如下:

1神经内科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1.1患者本身的原因:神经内科患者常会同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加上神经系统病变,患者代谢功能紊乱、动作迟钝、记忆力衰退等,这些因素增加了患者生活安全隐患。而且神经内科患者使用的药物都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尤其是抗精神病药物和镇静催眠药,患者容易出现跌倒、坠床等情况,增加了危险因素。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时间长,不管在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患者难免产生悲观情绪,比较严重的还会产生自杀倾向。

1.2护理人员的原因:有些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时间不长,业务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缺少临床护理经验,患者出现突况时不能单独处理,静脉穿刺技术差,抢救时对医疗设备的使用不够熟练,错过了患者的最佳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有一小部分护理人员职业素质还比较欠缺,对患者态度比较恶劣,给患者情绪带来很大的刺激,导致病情急剧恶化。

1.3容易出现的意外事故:(1)误吸:神经内科患者由于后组颅神经受损,会造成咳嗽反射弱以及吞咽困难情况,患者容易发生误吸以及肺部感染等情况,有的还会发生呼吸暂停、窒息等严重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神经反射活动逐渐衰退,吞咽肌群不相协调,从而引发吞咽障碍。患者消化功能差,食物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少,在进食时就容易出现呛咳情况;(2)坠床、跌倒:神经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减退、肢体功能失调、抽搐、晕厥等情况。因此,如果医院防护措施和护理人员安全护理做得不到位,例如床栏防护或者肢体约束方法错误、患者或家属自己取下约束带、地面没有保持干燥、座椅不稳等,患者稍不留意就会发生坠床、跌倒等危险情况;(3)走失:这种意外情况通常发生在患有痴呆症或者精神不正常患者身上,如果患者家属或者护理人员没有对这类患者全天看护,就很容易走失;(4)烫伤、舌咬伤:有的神经内科患者出现感知障碍,在冬天使用热水袋时对水温不敏感,就很容易被烫伤;舌头咬伤患者通常是发生在会发生抽搐患者身上,在抽搐发作时,患者如果没有戴上牙套,舌头就很容易被咬伤;(5)皮肤受损:对于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缺少运动,皮肤受压时间长,就会造成皮肤破损,出现褥疮[2]。

1.4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没有严格执行医院管理制度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缺乏职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没有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跟踪,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也未能得到及时处理,造成不良后果,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另外,有些护理人员护理文书记录不全面、不完整,和医疗记录不相符合,这种情况下,将来如果产生医疗纠纷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状态。而且有些护理人员对医院管理制度不够重视,没有严格执行,造成患者发生意外事故。

2危险事故防范措施分析

2.1加强宣教:在患者及家属缺乏健康知识的情况下,有必要向他们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讲解一些预防跌倒、坠床的有效措施,例如在病区设置一个宣传栏,或者发放宣传小册子等;对于一些高血压或者颈椎病患者,突然改变会引起患者血压上升、头晕等症状,要交代患者在改变时动作保持缓慢。另外,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尤其是使用安眠药、镇静药的患者,要告知他们在意识还没有恢复清醒情况下擅自行动,要有家属陪同。

2.2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神经内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操作技术、业务知识、职业道德、人文修养等。患者综合素质提高了,护理人员才能提高法律意识,做好护理文书记录,在面对患者突发状况时,才能镇定自如,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处理,也才能满腔热忱投入工作,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为患者考虑,努力做好护理工作,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2.3采取有效措施对意外事故加以防范

(1)误吸防范措施:对于这类患者,尽量安排他们清淡、易咀嚼、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遵循少量多餐原则,采取坐位或者半卧位进食,对于存在吞咽困难患者,可以对食物进行加工搅碎,避免呛咳[3]。如果患者留置胃管,在鼻饲前要检查胃管,处在胃内后方才能操作;(2)坠床、跌倒防范措施:对于容易发生坠床、跌倒患者,要及时增加护栏,如果患者情绪激动、躁动不安,要使用约束带对身体进行约束。患者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有专人陪护;(3)走失防范措施:对于容易走丢患者,要由家属或者护理人员全天陪护;(4)对存在感知障碍患者,要使用热水袋时要由他人调节好合适水温再让其使用,对于癫痫类患者,在抽搐发作时,要立即使用干净物品让其咬住,避免出现舌头咬伤情况;(5)皮肤受损防范措施:长时间卧床患者要对其定期翻身,让床铺保持干净、整洁,随时观察局部皮肤血循环状况,避免冻伤、压疮。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患者是一个高风险、工作量大的科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严格护理操作规范,将一切容易发生的危险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敏,吴红梅,张倩,等.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基层医学论坛,2011,07

第6篇

【摘要】目的 避免或减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从几方面对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积极的防范措施。结果 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结论 通过了解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使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迅猛,手术的高难度也随之增高,手术室护理常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1]。手术室护理工作通常具有连续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法律意识的提高,对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视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当自身权益一旦受损就会发生投诉或纠纷[2]。因此,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1 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护士方面

1.1.2 法律知识的缺乏及意识淡薄 体现在大多数刚毕业护士上,因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对举证倒置的认识不到位。

1.1.3 临床护理经验不足 很多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时间很少,对手术患者的护理诊断不明确,没有及时有效地采取护理措施,延误患者的救治。

1.1.4 人力资源 护士配备不足没用达到床护比1:2.5-3。造成护士没用多余的时间观察护理患者。

1.2 手术患者方面

1.1.1 技术欠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新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因而手术室护士技术方面欠缺而存在隐患。

1.2.1 接错患者 手术在同一病区同时存在多个手术病人,或转床病人,因术前紧张或使用镇静剂造成不能正确答话,易出现接错病人。

1.2.2 手术部位错误 某些双侧脏器、器官等部位手术,由于手术医师在手术通知单上未详细注明左右侧,在进行手术时巡回护士及主刀医师又未认真核对,此时,极易造成手术部位错误[3]。

1.2.3 手术错误 巡回护士对术式了解不足,与术者沟通不到位,违背手术摆放原则而导致。

1.3 操作方面

1.3.1 用药、输液输血错误 因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三查八对制度,药物放置有误,标识不清,造成误用,错误执行口头医嘱。

1.3.2 器械、敷料清点错误 术中常常需要增加物品,但巡回护士由于工作较忙而不能及时做相关的登记,或者术中持针钳夹针不稳而导致缝针脱落并较难寻找。或术中粗心而导致清点敷料错误,等。

1.3.3 灼伤、压伤、导管滑脱 术前粘贴电极板不牢固,或者患者的皮肤与手术床的金属接触从而造成电灼伤,有时摆时不正确可造成压伤及神经关节牵拉伤,

1.3.4 手术后过床或术后送患者回病房过程中不慎牵拉导管而至脱落或扭曲。

1.3.5 止血带使用错误 静脉输液过程中绑止血带未及时松开,或骨科手术用驱血带操作不规范,使用压力大、时间长,造成肢体缺血甚至坏死。

1.3.6 手术前输液选择患侧肢体,使肢体输液不畅,回流受阻,造成肢体水肿,甚至导致坏死。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没有检查输液部位,没有发现输液管与留置针分离,使患者补液不足,急救药品没有用到患者身上,因此,危机患者生命。

1.3.7 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手术室长期存在护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的问题,护士长应合理弹性排班,关心护士生活,解决护士的后顾之忧,使护士能主动、快乐地工作,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4]。

2.2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及思想素质 鼓励本科护士特别刚毕业的年轻护士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手术护士专科培训,提高个人基本知识。每天早晨交班时可作相关提问并解答,定期比如每周一次进行集中业务学习,每个月进行三基理论及相关操作考试,要求全部合格。要求护士积极参加思想教育学习,增强个性化服务理念,从而提高个人自律性及责任感,每个环节(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与患者进行沟通,进一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2.3 防止伤口感染及交叉感染 手术器械应由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确保灭菌合格率为100%。应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和工作流程,定期测量消毒液的浓度,严把无菌操作规范。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时有条件的应将手术安排在负压手术间,术后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处理流程进行处理相关物品[5]。

2.3.1 病人查对 接病人时做到六查十二对,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科室查对病历,对清醒病人实行反问式查对,对患儿及昏迷病人应与家属沟通,并认真查对手腕带,病人送到相应的手术间后,由主刀医师、巡回护士、麻醉师共同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麻醉、手术。

2.3.2 手术部位查对 护士根据安置原则合理安置,保证手术部位无误,病区主刀医生对手术部位做好标识,利于进行查对,巡回护士详细询问患者、查看历、核对标识,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确认手术部位。摆放时按安置原则及手术要求摆放,确保患者的安全,舒适和功能位。避免因压迫或牵拉造成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对手术时间较长病人,对受压部位予垫软垫,手术中可适当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预防受压部位发生压疮。

2.3.3 手术物品的查对 清点物品时应按照三人四次清点原则进行,即手术前手术医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清点,关闭体腔前、后及缝合皮肤前各进行清点,应当面清点并且立即记录,对清点的物品进行核对,若术中需要增添的物品,也要立即登记备查。

2.3.4 用药、输血时查对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必需掌握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需执行口头医嘱时应重述一次,医生护士都确认正确才能执行,若要输血,亦需核查并在配血单上签字备查,输血术后给予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2.3.5防止弄错或丢失病理标本 术中切下的病理标本由器械护士保管,手术结束及时将标本装入盛有甲醛溶液的容器内,在容器外标明病室、床号、姓名、标本名称等,并做好登记,放于指定地点。由专人连同病理检查单送病理科。

2.3.6 安全正确使用高频电刀 手术前一定检查仪器确定良好,负极板一般贴牢于大腿处或肌肉较多处,患者皮肤不能与其他金属相接触;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一般禁止使用高频电刀。

2.3.7 防止管道脱落加强患者过床期、全麻诱导期、复苏期的管道评估与护理,妥善固定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防止导管脱落、返折等。

2.4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根据专科特点做到弹性排班,根据工作量增加或减少护士上班人数,必需避免因超负荷工作而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全科人员均重视手术室的各种安全隐患,同时采用一定的防范措施。

3 讨论

手术室是高风险的医疗场所,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士管理的核心,只有针对安全隐患,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质量管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重视高危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6]。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医护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安全护理意识,强化自己的业务技术,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詹秋菊.手术室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安全防范分析[1].当代医学,2011,17(1):130.

[2] 丁秀娟,马立群,张玉林.护理安全隐患及质量缺陷信息共享制度对护士工作态度的影响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2):1613.

[3] 欧雪芬,蒋维连.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124-125.

[4] 彭兴连.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099.

第7篇

关键词 护理 不安全 输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3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36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临床医嘱采用的主要方法。据资料统计,在患者投诉中涉及静脉输液的约占28.28%[1]。现对连续6个月输液的5000例患者进行观察输液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逐项分析,找出应对方法,探讨护理的防范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临床医嘱采用的主要方法。据资料统计,在患者投诉中涉及静脉输液的约占28.28%[1]。现对连续6个月输液的5000例患者进行观察输液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逐项分析,找出应对方法,探讨护理的防范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6月对5000例静脉注射患者调查,其中,男920例,女580例;年龄12~84岁,治疗时间5~20天。科室有护士9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1名,护士5名。护士的平均年龄26岁,每月输液980例左右,平均每人每天4~6瓶。

2010年1月~2010年6月对5000例静脉注射患者调查,其中,男920例,女580例;年龄12~84岁,治疗时间5~20天。科室有护士9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1名,护士5名。护士的平均年龄26岁,每月输液980例左右,平均每人每天4~6瓶。

方法及不安全因素分析

方法及不安全因素分析

每天巡视输液中有无问题,及时发现液体外渗情况,患者出现液体外渗发现不及时现象最多,有102例次,建立每天记录笔记,及时总结反馈督促。发现或患者反馈出现液体外渗70例次,表现出护士未及时巡视病房,缺乏输液风险意识。

每天巡视输液中有无问题,及时发现液体外渗情况,患者出现液体外渗发现不及时现象最多,有102例次,建立每天记录笔记,及时总结反馈督促。发现或患者反馈出现液体外渗70例次,表现出护士未及时巡视病房,缺乏输液风险意识。

建立护理的登记表,每周三和周六上午护士长和1名主管护师检查输液患者的输液卡填写有无涂改、漏项等,发现输液卡填写不完整涂改情况98例次,其中输液卡填写不完整80例次,更换液体时间30次,执行时间20例次,输体批号10例次,漏填输液滴速8例次,操作者签名12例次,涂改18次。一旦出现纠纷,输液卡就成为可以公开的资料。在输液卡填写不完整70例次中,更换液体时间漏填排在首位,其次输液执行时间漏填。护理专业护士严重缺编,大多数只能忙于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忙时忽略了输液中的文字填写。出现纠纷时1处的疏忽或含糊不全涂改,都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中的不利因素。

建立护理的登记表,每周三和周六上午护士长和1名主管护师检查输液患者的输液卡填写有无涂改、漏项等,发现输液卡填写不完整涂改情况98例次,其中输液卡填写不完整80例次,更换液体时间30次,执行时间20例次,输体批号10例次,漏填输液滴速8例次,操作者签名12例次,涂改18次。一旦出现纠纷,输液卡就成为可以公开的资料。在输液卡填写不完整70例次中,更换液体时间漏填排在首位,其次输液执行时间漏填。护理专业护士严重缺编,大多数只能忙于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忙时忽略了输液中的文字填写。出现纠纷时1处的疏忽或含糊不全涂改,都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中的不利因素。

加强巡视病房,发现有无输液滴速过快或过慢,特殊要求滴度药物与输液卡填写是否相符,特别注意老年和小孩患者的反应,出现输液滴速过快20例次,过慢4例次。分析:输液管理中的健康教育宣传不够,滴速过快的20例次中,滴速患者自行调节占78%。护士一方面由于工作量较大,护理工作繁琐,总在液体更换、拔针,填写护理记录等,护士对输液安全的宣教指导重视不够。

加强巡视病房,发现有无输液滴速过快或过慢,特殊要求滴度药物与输液卡填写是否相符,特别注意老年和小孩患者的反应,出现输液滴速过快20例次,过慢4例次。分析:输液管理中的健康教育宣传不够,滴速过快的20例次中,滴速患者自行调节占78%。护士一方面由于工作量较大,护理工作繁琐,总在液体更换、拔针,填写护理记录等,护士对输液安全的宣教指导重视不够。

护士长要督促检查药物是否现配现用,药物配制过程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科室存在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护士有时间赶快把药都配出来,造成操作台静点堆积,发生药物配制后放置时间大于2小时,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后家属提出异议,出现纠纷5例次。

护士长要督促检查药物是否现配现用,药物配制过程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科室存在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护士有时间赶快把药都配出来,造成操作台静点堆积,发生药物配制后放置时间大于2小时,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后家属提出异议,出现纠纷5例次。

输液瓶之间换药时应注意先后顺序,特殊药物中间用盐水冲瓶,防止出现浑浊现象,输液瓶与输液瓶串连现象普遍,换瓶出现浑浊17例次,家属看到出现浑浊马上停药,患者提出异议吵闹,经过护士长耐心讲解,护士承认错误,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事情得到解决,全科护士都学习接受了教训。

输液瓶之间换药时应注意先后顺序,特殊药物中间用盐水冲瓶,防止出现浑浊现象,输液瓶与输液瓶串连现象普遍,换瓶出现浑浊17例次,家属看到出现浑浊马上停药,患者提出异议吵闹,经过护士长耐心讲解,护士承认错误,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事情得到解决,全科护士都学习接受了教训。

年轻护理人员缺乏对静脉输液的风险认识,表现出护理人员工作存在不认真,法制观念淡薄,忙时查对患者没有做好,三查七对不认真,换瓶容易忙碌发生错误最多。换错输液药物1例,没有造成生命危害,护士记过1次。

年轻护理人员缺乏对静脉输液的风险认识,表现出护理人员工作存在不认真,法制观念淡薄,忙时查对患者没有做好,三查七对不认真,换瓶容易忙碌发生错误最多。换错输液药物1例,没有造成生命危害,护士记过1次。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输液管理:不断发展掌握新技术,如杜绝特殊药物之间的串连,现在特殊药物两瓶间用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冲管10分钟。输液药物配置不易过早,操作中注意无菌原则等。倾听患者的反应好坏,检查输液全程是否是良好安全稳定,护士长每周对违规者处罚教育,使护理人员了解自己护理工作中时时存在的风险。输液过程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操作,用爱心、真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避免潜在性的护理法律问题发生。

输液管理:不断发展掌握新技术,如杜绝特殊药物之间的串连,现在特殊药物两瓶间用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冲管10分钟。输液药物配置不易过早,操作中注意无菌原则等。倾听患者的反应好坏,检查输液全程是否是良好安全稳定,护士长每周对违规者处罚教育,使护理人员了解自己护理工作中时时存在的风险。输液过程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操作,用爱心、真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避免潜在性的护理法律问题发生。

健康教育:科内加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尽量能够减少书写量,做到把护士的时间留给患者。护士给患者积极讲解输液知识,把不良反应和输液可能发生的现象如实告知给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加强专业学习,宣教中可采取口头宣教与书面宣教相结合,使患者及陪护了解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如老年和小孩短期内快速输液可导致肺水肿的发生,如果发生肺水肿后肺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表现以及不良后果,化疗药物、氯化钾等刺激性大的药物,患者一旦了解液体外渗造成的局部的损伤不良后果告知后,大多数能够更好地配合完成护理工作。

健康教育:科内加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尽量能够减少书写量,做到把护士的时间留给患者。护士给患者积极讲解输液知识,把不良反应和输液可能发生的现象如实告知给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加强专业学习,宣教中可采取口头宣教与书面宣教相结合,使患者及陪护了解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如老年和小孩短期内快速输液可导致肺水肿的发生,如果发生肺水肿后肺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表现以及不良后果,化疗药物、氯化钾等刺激性大的药物,患者一旦了解液体外渗造成的局部的损伤不良后果告知后,大多数能够更好地配合完成护理工作。

提高人员素质:护士长在工作中要培养护士责任心,增强道德观念,年轻护士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心集中一点就是一切要对人民的健康负责,人民的健康高于一切[2]。护士要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及时发现护理输液中的问题。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既保护了患者的利益,同时也要求医护工作者不要马虎工作,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医疗事故规范细则对医院护理质量有新的高质量要求。护士要在执业中不断增强道德责任心,能够得到患者的支持和理解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养成勤巡视,认真倾听患者的反应,对输液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倾听患者的反馈,不要因为忙累应付患者,特别老年和小孩多看看,及时发现并纠正排除不安全隐患。

提高人员素质:护士长在工作中要培养护士责任心,增强道德观念,年轻护士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心集中一点就是一切要对人民的健康负责,人民的健康高于一切[2]。护士要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及时发现护理输液中的问题。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既保护了患者的利益,同时也要求医护工作者不要马虎工作,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医疗事故规范细则对医院护理质量有新的高质量要求。护士要在执业中不断增强道德责任心,能够得到患者的支持和理解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养成勤巡视,认真倾听患者的反应,对输液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倾听患者的反馈,不要因为忙累应付患者,特别老年和小孩多看看,及时发现并纠正排除不安全隐患。

合理调配:护士长应根据工作量对护士工作调配,松弛有序,对护理处置繁多的阶段找好安排方法,如科内可采用弹性排班法,特别是新护士要灵活安排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增加护士的比例,以免产生消极情绪上班,在工作量大的上午增加上班人员,做到忙而不乱。做好护士的减压,在下午如果工作不忙则减少上班人员,弹性排班,减轻心理压力,这样可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保证护理安全,好好休息后能更好地工作。

合理调配:护士长应根据工作量对护士工作调配,松弛有序,对护理处置繁多的阶段找好安排方法,如科内可采用弹性排班法,特别是新护士要灵活安排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增加护士的比例,以免产生消极情绪上班,在工作量大的上午增加上班人员,做到忙而不乱。做好护士的减压,在下午如果工作不忙则减少上班人员,弹性排班,减轻心理压力,这样可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保证护理安全,好好休息后能更好地工作。

讨 论

讨 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的康复离不开护士的精心护理,我们加强对患者输液过程中的管理是医院护理安全的保证。通过重视护士合理调配,提高业务素质的培养。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宣传,向患者告知时不说教,不照本子宣读,能让患者理解明白,只有护士和患者心心交流,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才是保证患者输液过程安全的最好方法。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的康复离不开护士的精心护理,我们加强对患者输液过程中的管理是医院护理安全的保证。通过重视护士合理调配,提高业务素质的培养。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宣传,向患者告知时不说教,不照本子宣读,能让患者理解明白,只有护士和患者心心交流,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才是保证患者输液过程安全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尚娥,李文珍.可控性护理差错的分析与规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3):358.

1 尚娥,李文珍.可控性护理差错的分析与规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3):358.

2 靳士英,高万良.护理失误意外与防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0.

第8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安全护理

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而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老年患者是医院患者中相对特殊的群体。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机体的总体功能下降,加之老年患者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使得影响老年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成为老年患者疾病康复的极大障碍。总结分析导致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各类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各类意外发生,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效能。

1 导致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因素

1.1生理性因素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往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的机率大大增加。有文献报道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一次或多次,而跌倒的概率随年龄递增,80岁以上跌倒的年发生率高达50%。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喉腔黏膜萎缩、变薄、喉的感觉减退,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咳嗽反射与喉反射减弱而导致误吸、易噎、易呛,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②研究显示高龄活动无耐力占老年患者跌比例最高。原因是因为老年人各系统功能衰减,消化、吸收能力较弱,长时间食量不足以致低钾,从而引起肌肉活动无力,活动中易发生跌倒;③餐后收缩压显著下降,是老年人常见现象。金晶等的研究显示,跌倒与餐后血压下降有关,是高龄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

1.2病理性因素 ①老年患者患脑血管病后,肢体活动障碍,平衡能力差,导致身体应急适应性、协调性欠缺,易发生意外损伤;②老年痴呆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大脑器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由于患者的自理能力丧失,易导致日常活动中的意外损伤;③疾病对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排泄、生物转化均有一定影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等会诱发跌倒。如抗精神病药冬眠灵常会引起性低血压:抗癫痫药引发共济失调;扩血管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血量减少、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出现头昏跌倒;④老年患者多病情重、病程长,长时间卧床易导致皮肤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卧床并发症。

1.3心理性因素 焦虑症、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现今社会常见的空巢现象,离退休综合症、高楼住宅综合症,使得老年人与外界接触机会很少,导致孤独、压抑等负性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

1.4药物性因素 老年人群是健康行为保健中的脆弱人群,章晨琦等的调查研究显示:社区老年每天均服药者占半数以上,且平均一天同时服三种药者达18.74%。药源性问题正越来越成为影响老年人安全的重要因素。①多种药物联用、重复用药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大。加之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病理因素,体内处置药物的能力发生改变,表现为药物的肝代谢和肾排泄减慢从而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而老年人的靶器官或细胞对药物敏感行增强,使他们对药物的反应比年轻人强烈。资料表明:成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而60~79岁组为15.4%~21.3%,≥80岁组达25.0%;②老年人由于退行性变化,常使其理解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诸多病理生理因素使得老年人不能准确和按时服药,造成少服、多服、错服、漏服等现象发生。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的服药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评估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了解老人困难,在执行过程中未遵循服药到口原则,如替老人打开药物包装,备水、及时督促服药等。从而导致老年患者少服、多服、错服、漏服药等现象发生。

1.5环境与设备因素 ①病室内灯光设计不适宜;如灯光光度过亮反而刺激眼睛、而灯光过暗都会影响患者的视力而易发生跌倒;②保洁员拖地板后不及时放置醒目的"小心地滑"的警示标志,使老年患者易发生滑倒;③走廊、厕所无扶手、病床没有床栏、床栏不牢固等都是危险因素;④病室闲杂人多,阻碍走道或遮挡患者的视线;⑤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

2 安全管理对策

2.1认真做好安全评估 找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做好预见性护理。①建立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制度。针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发生跌倒、走失、压疮、窒息等安全方面的问题,设立相应的安全风险评估量表,对新入院的老年患者进行安全风险的评估,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评估的分值,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②认真做好环境的安全评估,对潜在的伤害性因素进行整改。使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如对湿滑地面的处理、床脚、轮椅的稳定性确定、走廊扶手、如厕的方便程度、冷热水调节等等环境各方面的安全管理举措。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着装、眼镜、助听器、拐杖等辅助用具。患者有事能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等;③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使用警示标识能提示患者注意某个安全环节,明确告知患者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醒医护人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老年患者随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2做好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预防。不断提高心理沟通技术,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波动,及时发现心理问题,作好情绪疏导工作。

2.3仪器设备、药物的使用安全 专人保管科室内的仪器设备、药品,仪器设备要定期检查维修、定位放置,仪器设备完好率要达100%。处于备用状态,以确保使用安全;药品应合理储存,定期检查、清理,保证药品无过期、无变质,护理人员要了解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等,做好指导,使患者了解不按医嘱服药的危害性。

2.4做好安全护理的组织管理工作 ①定期组织医德医风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医疗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各种法律学习,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各种潜在法律问题;②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坚决制止无章可循,有章不循。操作常规是多年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每个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范;③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工作安排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弱搭配,避免因人力不足或经验缺乏而影响到正常护理工作质理。

3 小结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安全,特别是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因其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且多病程长,在住院期间若发生意外会加重病情而延误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住院时间和费用,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重视患者的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应不断加强教育,同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病房管理,强化安全护理意识,及时解决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尽可能避免及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

参考文献:

[1]林琳,范文霞,李斌.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2):215.

[2]素娟.常见老年人安全问题及护理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3):69.

第9篇

关键词:普外护理 安全问题 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4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8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普外患者对其自身治疗中的护理问题也越来越关注。由于普外患者自身病情的复杂性及特殊性等,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护理工作一定要做到位,进而提高普外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但是,目前而言,普外护理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问题,仍需要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1 普外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普外护理安全意识问题。由于普外科患者多,且涉及患者范围广,普外科医护人员工作繁琐,再加之其工作环境差等,一些医护人员对此可能会产生不良的情绪,长期一来,从而导致医护人员自身安全意识的淡薄,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严重的,有的医护人员在单独值班时甚至不按照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办事等,从而为护理工作的安全问题埋下隐患。安全意识的存在对普外患者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极大的不利,不利于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信任度的建立。

1.2 普外护患之间沟通交流的缺乏。沟通交流是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信任度增加的必备的条件,同时也是整个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护理是一种特殊服务,在患者的住院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对有特别的心理需求及感受的患者进行得当的护理。由于医护人员自身工作量大等的原因,因此,在为患者进行各种的护理时,难免会对患者的心理感受等缺乏关注;有些医护人员虽然再一点程度上也与患者进行了沟通,但或者由于医护人员所用的方法不当,或者由于患者自身医学知识的缺乏等,都会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正当、正确的护理产生不理解。这样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的可能影响到患者的自身治疗和康复。

1.3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等,也是导致护理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的医护人员由于某些不良的情绪,对护理工作不在意,责任心不强。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对各项查对制度、护理操作规程等都没有严格的执行,对患者的观察不仔细,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观察到,从而延误了对患者的抢救时机。

1.4 医护人员技术不熟练。在护理的工作中,医护人员的每一操作动作都影响着患者的病情变化,医护人员的操作动作是否准确、是否娴熟、是否严谨,都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极大的关联。此外,有些医护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只单纯按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不懂得处理应急事件,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不能够采取及时的措施来进行处理;有的医护人员缺乏对患者进行相关方面的知识讲解等,导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性程度的降低。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规章制度及法律知识的培训。安全护理与法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依法施护的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由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专题讲座,加强实习护士、进修护士、见习护士的安全管理,实行岗前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差错标准及处理方法》、及《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在学习上应体现“四勤”,即勤学、勤讲、勤问、勤记,反复灌输,让护理人员在认识上提高、思想上统一,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

2.2 加强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鼓励护士参加专科、本科等再教育,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并主持专业讲座和业务查房等;定期组织科室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并由院、科两级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理论”考试,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观念;对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让每位护士均能准确、熟练、规范的完成护理操作,从根本上防止了因操作不熟练或失误,而发生的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

2.3 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要求护理人员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培养护士“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这一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及质量标准》,遵循护理文书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书写原则来记录文字内容,仔细观察病情,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禁止涂改、粘贴、错写、漏写;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保证病人安全的意识,同时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2.4 加强沟通,依法行使病人的权利。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配合和支持,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应尊重病人、理解病人、同情病人,因人施护。在交流过程中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对病人提出的疑问,用通俗易懂的专业知识,结合病人的情况,向病人说明诊疗计划、手术需知、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遇到护患双方有意见分歧时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贴关心、理解病人,提高病人和家属对我们的信任,从而杜绝护理纠纷。

2.5 加强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培训。作为管理者在工作中应以身作则,成为学习、执行、落实制度的模范。凡事有预见性,努力作到“三预”、“四抓”,即:预查、预想、预防和抓容易出差错的人、时间、环节、部门,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超前教育和超前监督。

总之,完善规章制度和健全护理质控网络体系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落实各项检查,严把护理质量关是关键,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前提,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合理的人力资源配备及人性化的管理是减少和杜绝差错与缺陷的有效措施。护理不仅有助于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刺激,可以防止患者心、身疾病上的恶性循环,而且还有助于协调患者于医护人员之间的各种关系,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应该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护患关系;冲突;原因;对策

护患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加之媒体的某些负面报道,人民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致使护患关系日益紧张,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防止护患冲突的发生,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和谐的康复环境,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防患于未然[1]。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6年1月到2008年12月3年来收住病例中出现护患冲突的有23例,平均年龄31岁。冲突的发生不仅与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技术水平有关,而且与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法律意识及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密切相关。

2 护患冲突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服务态度引起的护患冲突 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由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生硬,工作拖拉,缺乏耐心,未及时满足患者的要求,冷落了患者。3年来引发冲突5起,占21.7%。

2.2 护理技术问题引起的护患冲突 现在患者对护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重复注射、穿刺给患者增加痛苦,也容易引起护患冲突。3年来引发冲突2起,占8.7%。

2.3 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做固然很重要,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只做不说,或者随便乱说均可以引发冲突。3年来引发冲突9起,占39.1%。

2.4 对治疗诊断不满意 某些疾病诊断不清,住院时间过长;切口愈合不佳;晚期癌症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患者和家属往往已存在不满情绪,当护士言语不当或操作失败时就很容易成为出气筒,引发冲突。3年来引发冲突3起,占13%。

2.5 费用问题 患者对医院的期望值是服务优、技术精、疗效肯定、预后好、价格合理。当患者费用不够,护士催款时,有些患者就不了解或不知情而产生质疑,由此引发矛盾。3年来引发冲突3起,占13%。

2.6 违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现在患者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知情同意权是自主权的延伸,体现在护理人员对患者自主权的尊重[2]。3年来引发冲突1起,占4.5%。

3 防范对策

3.1 建立和谐、安全的康复环境 护士应建立一个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的安全、和谐、整洁的护理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最大限度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3.2 第一印象很重要 做好首问负责制,做好引路人,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任何时候都不要冷落患者。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3.3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在进行暴露操作时要用屏风遮挡。做任何诊疗操作前,都要和患者详细说明操作的利、弊和必要性,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必要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3.4 正确对待患者的费用问题 患者入院时告知患者医疗的大概费用,住院时发放每日清单。在进行高费用检查时应先告知并说明其目的和必要性,如有疑问时应及时耐心的解释,必要时询问有关科室,直到患者或家属清楚为止。催缴费用时,要晓之以理,理解患者费用不到位肯定有原因或难处。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执行,不乱收,不多收。

3.5 平时练好基本功 学习护理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不断丰富与护理有关的人文、社会和行为科学的知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做一个全科护士。

3.6 让沟通到位 护患之间的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决定了护士要为患者的自主选择提供充分条件,如介绍病情、各种治疗护理的工作程序、治疗时间和目的及方案的选择、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有关问题。语言是沟通的重要工具,要用亲切的语言、温和的语调向患者说清楚,多用解释性语言,详细说明他最关心的问题,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做到心中有数,让沟通到位。

3.7 不断加强文明修养 护士在护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护士应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要用健康的情绪对待患者,要不断加强文明修养,要诚恳,给人以温暖。当遇到患者或家属有过激言行时,不要急于争辩,让他们把话说完,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要求,做到以情服人。当患者指责护理工作时,不必做过多的解释。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最好让专家解释。

4 小结

总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能取得双方的密切配合与合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而且能增加护患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避免纠纷的发生和矛盾的激化,从而促进和谐、互动式的新型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产科;地位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是医院的生命线。护理安全管理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也是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产科的护理对象面对的是产妇及新生儿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护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事故高发的科室〔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医学知识不断普及以及法律知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2〕,如果我们安全管理做不到位,产妇及新生儿中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均会容易引发医患纠纷。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抓好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防止医患纠纷。医患纠纷的发生,影响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而处理医患纠纷需好浪费时间人力、物力,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同时对医院的声誉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医疗护理安全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重要的课题之一〔3〕。所以为了保障母婴安全,产科护士长的工作中应将护理安全管理放在工作的首位〔4〕。现将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1.影响产科护理安全因素

1.1管理因素

1.1.1 护理安全管理仅靠护士的自觉行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证护理安全工作的落实。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不安全的因素〔5〕,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够,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6〕,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7〕。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较普遍的问题。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护理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8〕。同时医院制定的奖罚规定不分明、绩效工资分配不合理,尤其是高危科室与清闲科室之间更加明显,不能体现高危科室人员自身价值,由此造成部分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工作主动性差,这也是造成护理安全的较大隐患〔9〕,这些管理因素上的缺陷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1.2护理人力资源构成 目前在很多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参差不齐,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较多,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较少,未受过规范化培训的护士多。护理人员的数量始终处在相对不足的状态〔10〕。在一些基层医院为了增加经济效益,以特别重视成本核算,护理人员明显少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人员编制要求护理人员同按规定编制的要求相比(医:护为1:2;床:护为0.4:1)大为不足〔11〕。人员少护理工作量大,一些制度常规得不到有效落实。

1.2护士自身的因素

1.2.1护士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 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工作中往往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不足,如对病人的隐私、知情同意没有在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不能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不能从法律的角度保护自己和病人的权利。《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第3条明确规定,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12〕。但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对患者的权利、护理人员的义务认识不够,举证意识不强,对于具有法律效应的护理记录重视不够,文字书写字迹模糊或随意更改,记录内容与医生的病情记录不相符,或患者病情变化抢救后不及时完成各种记录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病人有权利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这一重大举措将意味着由医院保管、病人家属不得查阅的内部资料要全部向病人公开,在出现医疗纠纷而对簿公堂时,病历将作为原始记录,成为法律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断是非、分清责任的法律依据之一〔13〕。完整的病历资料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14〕。一旦发生纠纷护士就不能为自己提供有效的证据。

1.2.2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工作不到位 护士有着特殊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15〕。但一些护士在护理技术操作中违反各种规章制度,简化护理工作流程,凭印象草率进行护理工作,特别是在病人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不能将“三查七对”工作的内容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王美云在210例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和对策一文中分析:210例差错中因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计120例,占全部护理差错的57.1%〔16〕。而一些护士则服务意识淡薄,对患者敷衍了事,对待患者态度冷漠,在进行治疗护理时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未能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而遭投诉。

1.2.3患者及家属缺乏医学知识和常识,对医方期望值过高 在医学专业上,医患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17〕。患者因疾病原因而发生的身心的变化,对疾病认识不足,心理承受力较差,对医院期望值过高,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以及家庭经济原因而拒绝治疗〔18〕,从而出现忧心忡忡的心理现象,当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反复时,对医护人员产生疑虑,导致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2 安全管理对策

2.1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 医院管理者要按照卫生部规定标准配置护理人员,改变护理人员缺编问题。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防止长期超负荷运转给护士带来的职业疲惫和危险,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提高护士的从业信念,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品质,降低护理风险〔19〕。护理管理者要根据产科的特点对护士的排班模式进行尝试性的改革,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及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地安排人力资源,在护理高峰阶段要实行弹性排班,如有突发事件发生或遇到重大的抢救时均可实行动态排班,全方位解决产科护士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护理安全。

2.2 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20〕,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在护理管理中,管理者要从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着手,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聘请法律界的老师对护士进行经常性规范培训,通过法制教育,培养护士良好的工作责任心、爱岗敬业的精神,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让护士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主动去做,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把“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创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维护了患者和自己的权益〔21〕。

2.3落实护理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机制,实行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2.3.1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医院核心制度,作业指导书,教育护士养成周密、审慎、慎独的工作作风〔22〕。要求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书写各项护理文书。

2.3.2严格执行护理安全预警机制,畅通上报途径,共享缺陷经验 护理安全干预的目标是排除诊疗错误和护理损害,护理安全干预有益于分析诊疗服务中的不安全因素,通过预警进行预防,干预和补救是安全问题的两种处理方法,事前的干预更为主动,又可以避免损害;事后的补救是干预失败后的补救行为〔23〕。安全专家指出,发生差错后担心被惩罚是当今医疗机构内患者安全管理的唯一最大障碍〔26〕。管理者传统的处理方式为犯错归咎于个人,是当事者不愿主动公开错误的症结所在。管理者传统的思维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差错报告的次数预示了安全的程度,是上报不畅的重要原因〔24,25〕。护理差错隐瞒上报的后果在于使护士失去缺陷分享的机会,消弱了红灯警示的作用。护士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执业机会排除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护士长每月对科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于月底在科室的护士会议上通报,对发生的护理差错要鼓励护士上报,对发生的护理差错的护士实行非惩罚性管理机制,科室形成畅通的差错呈报制度,没有隐瞒现象发生,在科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

2.4加强细节管理,注重警示标识的设立 标识信息的载体,规范、醒目的标识能给人一种警示的信息,使其对此有所反应、有所触动,从而对其行为和思想产生影响〔26〕。管理者可根据科室的工作特点设立各种标识:人员标识、环境、区域标识、药物警示标识、提示标识等,如三查七对标识:药物配置室墙上贴:“您三查七对了吗?”;发药车、治疗车上立:您三查七对了吗?您呼叫病人名字了吗?;护士站有:“请您回顾在下本班工作完成了吗?”的标牌;病房紫外线开关与日光灯开关应有不同的颜色,并有醒目区分标识,以防病人与家属开错开关。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可以规范护士工作行为,强化护士工作的风险意识,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行之有效的护理警示标识系统,明显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医疗行业,大多数的病理产科和生理产科并无绝对界限,病情较复杂,影响预后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一旦出现意外难以得到孕产妇及家属的理解。随着国家“降消”项目的开展,母婴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关注母婴安全,共创医患和护患关系双赢的局面,也是现代化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所追求的目标。作为产科管理者要重视安全的管理,坚持科学化的管理,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母婴提供安全有效的就医环境,促进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廖陈亮,黄贤华.产房护理纠纷隐患及防范措施.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3):77-78.

〔2〕樊淑珍.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实用护理杂志,2010, 1(17):90-93.

〔3〕王群,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74-75.

〔4〕郑雪如,陈U青,陈代敏.抓好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中国实用医药.2010.1(5):273-274.

〔5〕龚静.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预防.基层医学论坛,2010,18(1):122-123.

〔6〕范文英.ICU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07(20):4808.

〔7〕黄莉.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体会.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182-184.

〔8〕遆彬.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原因分析与预防.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72-173.

〔9〕林聪贤.引起妇产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及防范对策.吉林医学.2010,3(31):1275-1276.

〔10〕黄建明.对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合理流动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531.

〔11〕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12〕潘绍山,孙方敏.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13〕刘 宁,孙素玲。关于病案书写中潜在性法律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3):45-46.

〔14〕牟洪香,杨志彩。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后护理文书应注意的法律问题〔J〕。护理研究,2003,17(2A):183.

〔15〕李 婵.苏彦芷,张惠丽。分析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强化安全防范策略。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82-83.

〔16〕王美云. 210例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和对策.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博士论文 2000.

〔17〕潘海玉.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和对策研究〔J〕.海南医学,2009,20(1):111-114.

〔18〕刘晓红.护理心理学。上海:第二军区大学出版,1998:224.

〔19〕郑明.护理安全管理及事故防范对策.天津护理.2010.2.18(1):60-61.

〔20〕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4-196.

〔21〕岳秀云,王少坤.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624.

〔22〕葛建一,金艳.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构建.中华护理杂志2010.1.45(1):53-56.

〔23〕刘义兰,张亮,王桂兰.对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思考〔J〕.中会护理杂志,2007,42(9):827-829.

〔24〕徐学军,刘先娥,李金娣.从我院护理人员满意调查度析加强护理人性化管理的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88-89.

第12篇

关键词:烧伤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和死亡[1]。烧伤外科病人具有急、危、重的特点,病情变化快,大面积烧伤病人常易并发感染、休克和多器官衰竭,对护理质量要求高,护理人员肩负的任务重,风险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检查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工作中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确保病人安全,防范医疗纠纷,是烧伤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现将烧伤外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如下。

    1  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护理管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现阶段由于注册护士严重短缺,因而存在安排非注册护士从事临床工作,以缓解临床护理工作压力的现象。非注册护士处于临床学习阶段,缺乏工作经验,往往对大面积烧伤病人的病情观察不准确,烧伤科病人长期使用高辐射治疗机,用电量非常大,护士除观察病人病情、治疗、心理外还应多留意病区的用电情况,加上烧伤护理工作量大,病人模样可怕、味道难以接受,常出现护理人员短缺现象,新来的护理人员又缺乏经验,对病情及病区都只能完成一般工作,而顾不上其它工作。

1.2  护患沟通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轻视人性化服务,不主动和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护患交流的信息量过少,缺乏病人迫切想了解的信息如有关病情、用药、治疗、预后以及经管医生及护士的姓名等[2];病人发生烧伤后一般不允许下床,护士应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定时翻身叩背,避免发生因护理不当引起的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护士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避免态度冷漠、生硬,常常因护患间交流少,解释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在用药咨询,住院费用清单中有多收或错收等现象发生,如果护士缺乏沟通的技巧,将很容易导致患者误解、不满,甚至护患纠纷。

1.3  护理文书方面存在不安全因素

随着医疗纠纷案件举证责任倒置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医患双方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医疗护理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护理文书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特别是涉及到医疗纠纷案件时,它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公正的评价事实最关键的证据。但我们在进行护理文书书写中,护理记录不规范,如不能真实客观的进行病情描述,昏迷病人仍有口服药物;多记少记,涂改,记录与医生不相符等等,患者一旦发生意外即可引发纠纷。

1.4  护理操作方面存在不安全因素

个别护士平常不注重学习,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下或不熟练,大面积烧伤后,穿刺较困难,一些年轻护士单独值班时,病人入院后反复进行穿刺未成功,可能延误了治疗时间;由于输液速度、输注量不当引起的输液反应也是引发纠纷原因。

1.5  带教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护生从学校进入实习医院后,一时无法适应角色转变,进入临床后不能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基础理论薄弱、操作能力差,擅自离开带教老师单独给病人做治疗;老师带教不严,缺乏严格的监督和指导,尤其是对实习快结束的护生放松了监督等,均可能造成不安全因素[3]。

1.6  在医疗费用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烧伤患者受伤后,费用较高,尤其是大面积烧伤病人,烧伤后需大剂量补液及增加营养,特别是血液制品,价格昂贵,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在执行各种治疗操作时,和病人及家属交流少,未告知病人用药及费用情况,使病人及家属早期无心理准备,突然让病人缴费,病人家属一时缴不上费用而延误了治疗,往往是引起纠纷的苗头之一。

2  防范对策

2.1  合理排班

由于烧伤外科工作的特殊性、突发性强的特点,我科结合病区病人数情况实行弹性排班制,白班忙时加派人手,夜班病人重时也可随时调整人员帮助工作,合理安排班次,也能减少护士因工作过度劳累而诱发护理差错,要求护理人员24小时开机,离开本地要请假,护士长对护理人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当遇突发事件才可能保证人员到位。

2.2  加强护患交流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护士要积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说明治疗情况及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烧伤科病人病情重,病程长,出院后可能留有残疾及毁容,患者或家属无法接受的现实问题,住院期间可能出现一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护士与其沟通时要注意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艺性,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谅,以实际行动来感动他们,以提高他们对我们的理解与信任,杜绝护理纠纷。

2.3  从法律角度规范护理记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351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患者有权复印医嘱单、护理记录单等相关资料。护理文书是执行医嘱和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在住院期间的客观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医疗争议时,护理文书有重要的举证作用。因此,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和法律责任越发显得重要。护士长应不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重视程度,护理记录应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及合法等原则,严禁涂改、伪造。

2.4  加强专科业务学习,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烧伤专科护士除具有一般科室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业务技术外,还必须在了解本专业特点和重点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的理论与技术,如对烧伤科各种疾病的护理诊断、浅静脉穿刺等。

2.5  加强对护生的管理,定期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及安全教育,严禁护生离开老师而单独操作,教育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科室设立教学秘书,教学秘书不定期进行检查,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发现不良现象给予批评,根据发生事件分析,情节严重者上报医院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2.6  按标准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