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24: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际外汇交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外汇交易;PVP结算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6-0065-04
作为连通境内外资金交易与流动以及中央银行调控外汇储备和汇率的重要平台,外汇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全球交易金额最高、流动性最强的金融市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1989年外汇交易市场的日均交易额为5900亿美元,到2006年4月该市场日均交易额已高达38000亿美元,数倍于全球第二大金融市场――美国国债市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及货币当局都非常重视外汇市场的建设,以整体提升本国或本地区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拥有全国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其运营主体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外汇交易和拆借活动非常活跃,在服务金融机构、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支持金融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在外汇交易结算方面,主要通过商业银行方式,在结算风险防范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PVP结算机制的缺失,无疑会影响我国外汇市场改革进程。
一、我国外汇市场交易结算现状及弊端分析
(一)我国外汇市场交易结算现状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负责为外汇市场提供交易、结算、统计和监管等服务。外汇市场实行会员制交易。会员机构包括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外汇交易中心会员在人民银行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在外汇交易币种发行国或地区的银行开立外币账户。从外汇交易中心的业务发展进程看,结算币种逐渐增多,交易机制日趋灵活: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银行间结售汇交易系统,为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的即期交易提供交易和结算;2005年5月18日推出银行间外币买卖系统,为8种货币、8个货币对(欧元对美元、澳元对美元、英镑对美元、美元对瑞士法郎、美元对港币、美元对加元、美元对日元、欧元对日元)的即期交易提供交易和结算;2006年1月4日,在结售汇市场推出询价(OTC)交易。询价交易自推出后,已成为我国外汇交易市场最主要的交易模式,业务量占比达95%以上。
在结算安排方面,竞价交易与询价交易有所不同。竞价交易实行集中结算,即由外汇交易中心作为交易成员资金结算的中央对手(CCP),在结算日集中为会员办理人民币、外币资金收付净额的结算,外币资金主要通过境外银行办理支付结算,人民币则通过人民币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办理结算,结算时间一般为T+2日。
询价交易实行双边结算,即交易成功后,由交易双方自行安排资金结算。目前交易双方均通过境外银行完成外币资金的结算。
(二)目前外汇市场交易结算存在的主要弊端
按照现行外汇交易的结算模式,无论竞价交易还是询价交易,交易双方的外币结算必须通过境外银行完成,而且用于结算的外币账户分散在多家境外的商业银行,无法实现消除本金风险的PVP结算。特别在竞价交易结算中,外汇交易中心作为交易成员资金结算的中央对手(CCP),发挥着集中担保清算的作用,承担着竞价交易集中清算的全部风险。由于境内缺乏进行外汇交易PVP结算的统一平台,现行结算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是:
1、外汇交易结算通过多家银行办理,无法实现PVP结算,外币结算风险隐患较大,交易会员有可能承担结算风险:
2、银行缺乏提供外币资金流动性支持的商业动机,而且在全球金融动荡的大环境下,银行的破产可能影响会员机构的资金安全,从而加大外汇交易市场及外币结算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
3、由于会员机构的外币结算资金分散存放在境内外银行,头寸调拨难度大,汇划环节多,造成外币结算成本高、效率低;
4、银行间外汇资金结算分别通过境内、境外不同渠道处理,使得中央银行无法及时掌握资本市场外币流动的最新动向,难以有效监测资金跨境流动情况;
5、通过境外支付系统办理境内外汇市场交易(含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交易)的外汇资金结算,以及通过境外机构运营的通讯网络传输支付信息数据,可能将重要金融信息暴露于境外支付系统和境外机构,不利于维护我国金融信息安全。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进程的加速,我国外汇市场也将逐步融入全球外汇市场,改革我国现行外汇交易结算方式的必要性日益显现,这不仅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对安全高效的外币结算服务的客观需求,也是中央银行改善金融服务、强化外币资金运行监管的需要。在这方面,借鉴国际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PVP外汇结算机制无疑可以加快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步伐。目前,PVP结算在国际上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通过CLS(持续联接结算系统)处理外汇交易结算;二是香港金管局推行的将不同币种的支付系统直接连接。
二、外汇交易实现PVP结算的国际经验
(一)CLS银行的经验
1、CLS银行概况。
1974年原西德赫斯塔特银行的倒闭导致国际外汇市场出现混乱,为国际金融业敲响了外汇结算风险(也称为赫斯塔特风险)的警钟,引起业界对外汇交易风险的关注和重视。1994年6月,国际清算银行CPSS(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成立了“外汇交易结算风险”指导小组,对十国集团的近80家银行进行了调研,于1996年3月公布了题为《外汇交易结算风险》的研究报告,提出从三个层面处理外汇结算风险:(1)由各商业银行控制其外汇结算风险,例如改进其测量和管理风险的方法;(2)由整个行业提供降低风险的多币种服务,这导致了CLS的产生;(3)由中央银行引导私营部门的快速变革,例如变革其支付系统,使类似CLS的私营部门服务能够运行。
1997年,十国集团从事外汇交易的大银行发起成立了CLS集团控股公司,随后又成立了下属机构CLS银行,CLS于2002年9月正式运营。CLS银行是各结算币种大额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采用SWIFT报文标准收发支付指令。各结算会员在CLS银行开设多币种账户。CLS银行在各结算币种的中央银行开立账户。CLS连接结算会员以及结算货币发行国的中央银行的全额实时结算系统(RTGS),在PVP基础上对买卖双方的货币进行同时结算。CLS银行设在美国纽约,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牵头监管,其他结算货币发行国的中央银行辅助监管,其运营情况向CPSS报告。作为重要支付系统。CLS系统必须符合CPSS出版的《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
自2002年CLS银行运营以来,短短6年间,其结算币种从最初的7种增加至17种,涵盖美元、欧元、英镑等主要币种,亚太地区包括日元、港币、新加坡元、韩元、澳大利亚元和新西兰元这6种货币。CLS银行的结算会员包括世界上最大的60余家商业银行,其中,中银香港也是CLS银行的结算会员。
CLS银行代表着金融机构在降低外汇结算风险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CLS银行构建了一个连接众多会员和支付系统、跨越不同国家和时区的结算系统,将分散在世界各地不同时区的外币结算业务,集中于统一的时间段和支付平台。PVP机制是CLS的核心理念,即通过同时借记参与者在其开立的多币种账簿上卖出货币金额、贷记买入货币金额完成外汇交易结算,且结算一旦完成,就不可撤销,从而消除结算风险。同时,CLS银行采用多边轧差、净额结算模式。这种模式有效降低了会员对流动性的要求。事实证明CLS银行的多币种结算系统运行以来,全球外汇交易结算资金需求降低了90%。
2、结算币种中央银行的努力。
为支持CLS银行的运营,各结算货币发行国中央银行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改进本国或本地区的法律框架以及大额支付系统的技术与管理:(1)修订法律法规,包括增加结算最终性条款(欧央行、香港金管局)、增加轧差有效性条款(澳大利亚央行)以及修改大额支付系统规则,将CLS付款置于高优先级(欧央行);(2)延长大额支付系统的运行时间(加拿大、日本央行和美联储);(3)改变支付系统架构,使其更好地与CLS连接(韩国央行、新加坡金管局);(4)修改支付系统报文格式,使其与SWIZl2103报文格式兼容以支持跨境多币种结算服务(美联储);(5)增强流动性供给与管理能力,包括为结算成员开立为CLS付款预留流动性的子账户(欧央行)、加强日间信贷的供给(瑞士央行)、增加可质押证券的范围(加拿大央行、美联储)、引入跨境流动性管理方案(丹麦、挪威、瑞典三国央行成立“斯堪的纳维亚现金池”以及建立中央流动性管理功能如英格兰银行);(6)为CLS支付建立应急安排,确保在本币大额支付系统中断的情况下也能进行CLs支付(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和德国央行);(7)出版CLS支付指南和建议,指导参与者使用CIB服务(欧央行);(8)直接加入CLS银行,成为其结算成员(新西兰央行)。
在结算货币发行国中央银行的共同努力下,CLS银行的业务量逐年快速增长。国际清算银行2006年关于外汇交易市场的专项调查表明,通过CLS银行实现外汇交易PVP结算金额已占全球外汇交易结算总额的55%,达到日均2万亿美元(见外汇交易结算模式分析表);结算业务从单一的外汇市场,逐渐扩大到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结算品种从即期交易延伸到托管交易、期权买卖和衍生金融工具等领域。
其中,其它PVP模式是指香港金管局建立的外汇交易结算安排机制。
(二)香港金管局的经验
从香港金管局的经验看,不同币种支付系统直接连接也不失为实现PVP的一种便捷的方式。为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支持香港金融市场交易的安全与高效结算,香港自1990年代后期开始致力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香港金管局于1996年推出港币实时支付系统;2000年推出美元实时支付系统。并与港币实时支付系统相联,实现美元与港币交易的PVP结算;2003年推出欧元实时支付系统,并与港币、美元实时支付系统相联,实现欧元与港币以及欧元与美元交易的PVP结算。另外,2006年香港金管局与马来西亚中央银行达成协议,在香港美元支付系统与马来西亚马币支付系统间建立跨境连接,处理美元与马币交易的PVP结算。2006年,港币实时支付系统处理的日均PVP结算业务量占系统业务量的2%,美元实时支付系统处理的日均PVP结算业务量占系统业务量的33%。而欧元实时支付系统处理的日均PVP结算业务量占系统业务量的38%。香港的经验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据了解,还有一些亚洲国家央行对这一方式感兴趣,考虑是否把本国的大额支付系统与香港的美元、欧元支付系统相连,在亚洲时区内实现本币与美元、欧元交易PVP结算。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外汇交易结算机制
外汇交易结算模式分析表明,随着外汇交易结算模式的发展,CLS银行的PYP模式因有效消除了外汇交易的结算风险,已经取代传统银行模式,以55%的交易金额占比位居第一位,传统的银行模式占比已下降为第二位。而香港的PVP模式,由于主要服务于亚洲时区市场,虽然在交易量方面很难与CLS银行相提并论,但从便利亚洲时区交易、保护国家金融信息安全的角度来看,香港模式也有其独特的意义。这两种方式均对中国人民银行构建境内外汇交易PVP结算机制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有责任推动并不断健全我国外汇市场交易结算的安全性与效率性。在本外币结算安排统一考虑的前提下,通过在境内直接实施本外币交易的PVP结算模式,组建安全、高效的外汇结算体系不仅可以消除结算风险,而且为将来人民币自由兑换奠定良好的基础。有鉴于此,本文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外汇交易PVP结算机制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一)现阶段借鉴香港金管局经验,以第二代支付系统建设为契机,将人民币支付系统与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直接联接
2008年4月,中国境内外币支付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包括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和瑞士法郎在内的8种主要货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交易币种)可以直接在境内完成支付结算。虽然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目前只处理商业支付,但这一平台的搭建毕竟为我们研究在境内直接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的PVP结算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进行第二代支付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如果能够以此为契机。将人民币支付系统与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直接联接,就可以支持我国外汇市场交易实现人民币对外币、外币对外币询价交易的PVP结算。这种方式类似于香港金管局采用的方法,具有成本效益性和现实可行性。
一是可以利用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和系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预定目标。实现我国境内本外币交易一体化的PVP结算模式;二是有利于维护国家金融信息安全。由于境内外汇交易结算在我国境内进行,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和专用通讯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可以确保境内外汇市场交易结算信息安全。三是可以此为依托,吸引周边国家支付系统接人我国境内外币支付系统。这样做,不仅能够拓展我国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的业务增长空间,而且也能很好地服务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贸结算业务,使人民币逐渐成为一定区域内的好用的、易流通、易兑换的货币。
(二)循序渐进完善法律法规,为人民币加入CLS
银行奠定基础
1、从结算资产的安全性考虑,通过人民币大额支付系统与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的连接进行外汇交易的PVP结算这一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在于人民币结算使用中央银行货币,而外币结算使用商业银行货币,在商业银行流动性充分时交易双方可以顺利完成结算,但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紧缺时,仍然存在结算无法完成的可能性。虽然由于外汇结算的自我质押特性,PVP结算机制的实现消除了结算风险,但结算的延后会因汇率的变动给交易一方带来重置成本风险。
2、从长远来看应使人民币成为CLS结算货币。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成为CLS银行的结算货币。不仅可以扩大人民币对外币的交易范围,满足我国外汇市场参与者多样化的交易需求,而且可以消除外汇交易中蕴含的各种风险。但是,按照CLS银行的规定,加入CLS银行的货币,首先必须满足在相关司法辖区具有结算最终性的法律安排这一条件。考虑到我国目前尚未制定轧差有效性与结算最终性的法律制度,人民币成为CLS结算货币暂时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人民银行不妨借鉴欧央行、香港金管局等监管当局的经验,在构建本外币一体化结算平台的同时,有序推进支付法律框架的完善,确保净额结算的有效性和最终性。在此基础上,待时机成熟后,人民币可以加入CLS银行。
(三)以PVP结算机制构建为契机,积极推进多极货币新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自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各外汇交易工具的日均交易量都在一万亿美元以上,2004年4月创出2018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的历史记录。除2001年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尤以2004年增幅较大,比2001年4月的日均12670亿美元增长59%。在各交易工具中,货币互换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4月的日均70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4月的210亿美元,增幅为200%;期权的增长幅度位居其次,增长近一倍。
2、外汇衍生品交易占绝对优势,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自1995年以来,衍生品交易一直高于即期交易量,并处于稳步上升之中。衍生品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比重,从1995年4月的58%,上升到2004年的68%,其交易量已达同期即期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各交易工具中,外汇互换衍生品的交易最活跃,占到全部外汇交易的49%。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目前其市场地位已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近三分之一的水平,而且在所有外汇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的位置。
3、外汇交易对手以报告交易商为主,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趋于上升。
在国际外汇市场各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活跃在外汇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也从事业务,交易通常经由诸如EBS或路透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尽管报告交易商的交易量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下降之势,但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2004年4月为53%。除报告交易商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这主要指小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券公司,及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等,其市场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交易量比重从1995年4月的20%提高到2004年4月的33%。此外,非金融类最终客户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等,其交易量比重2004年4月为14%。
4、外汇交易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亚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全球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前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交易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2%左右,2004年4月该数据为73.1%。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
5、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
外汇交易的机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少数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中看出。例如,在英国,占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个数,从1998年的24家,减少到2004年的16家;美国同期的银行家数则由20家减少到11家;香港的集中化趋势更明显,由1998年的26家降到2004年的11家;德国的集中化程度可称得上最高,2004年4家银行垄断了国内75%的外汇交易,而1995年的数字是10家银行
二、对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启示
以上对国际外汇市场的考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外汇是市场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与上海成为完全自由的国际外汇市场尚有待一定时日,但浦东政府应该积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为未来建成开放型的外汇市场准备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外汇市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是一个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协调一致的循环渐进过程,应积极、稳健、妥善地推进。
(二)积极准备条件支持推出外汇衍生产品。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际,于1972年率先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领头羊。我国目前仅有外汇远期衍生品种,这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币汇率不断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身的优势,适时推出其他外汇衍生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能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衍生品交易所。
(三)引入更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活跃份子,将其引入上海,则上海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对外联系网络将扩大,这对活跃上海的外汇交易十分有利。
(四)增加金融机构类型,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国际外汇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我国也应积极引入更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并可考虑设立新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目前首先可作的是,尽早推出中外合资的货币经济公司,利用国际著名货币经济公司的管理经验与服务手段,为金融机构的外汇买卖等业务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务。
(五)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内金融机构在开放过程中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命脉的掌控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上海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使上海的金融机构能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并着力培育几个能与国际同行抗衡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市场上不断兼并、强者恒强的竞争势态。
(六)加强上海在国内贸易口岸中的地位,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往来与资金往来相辅相成,国际贸易的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交易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上海应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发挥国际贸易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实现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意义尤其显得重要。
关键词:国际金融;实践教学;外汇交易
一、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国际金融课程通常是针对商学院本科生设置的专业课,涉及非常广泛,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课程教学强调的是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解释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种现象,并能够注重国际金融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总的来说国际金融学具备以下特点。
(一)知识点覆盖面广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汇率等基本理论,了解国际储备的构成及管理方法,学会几类主要的外汇交易,并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作方式及国际资本流动规律,最终学会用所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各种国际金融问题,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与实际联系紧密,内容更新快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断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而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内容也必然随着国际形势及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而不断更新,及时地结合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以来的次贷危机和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它们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因此深入研究其形成原因及预防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成为国际金融课程中要研究的新内容。所以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需要不断地融入新事件、新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与实际经济活动不脱节。
二、实践教学作为国际金融学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国际金融学所包含的国际金融活动很大程度上都与汇率有密切的关系,而经济主体,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会进行外汇交易活动等。而已有的国际金融等课程更多的是阐述外汇交易等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而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增强国际金融实践操作能力,具体目标是要求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外汇交易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外汇交易的方法、风险的分析和控制,也要能够解读外汇行情、利用分析软件对外汇走势作出合理判断,并顺利实现外汇买卖的即时与委托交易的模拟操作。目前国内仅有部分高校开展了国际金融实践教学,而多数高校还是纯理论教学,这样导致学生仅对外汇交易的理论内容有所涉及但没有系统的外汇交易应用方面的学习,因此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加强实践教学能够深化学生在《证券投资学》等专业课程中学到的投资的基本概念,深化学生国际金融学理论教学中学到的汇率变动的基本概念和得到交易的基本程序与方法,通过外汇模拟交易的具体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金融交易实务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常用词汇,把握各类金融外汇交易的基本特点与交易常识,进而更好地将国际金融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这就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国际金融学教学设计形式多样化
(一)理论教学
国际金融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中涉及的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需要有很强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掌握,所以首先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只有在理论已经充分吸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不同的实训形式。教师应该有效地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整合相关理论,选择板书、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详尽地阐释理论,并且及时关注课堂学生反馈情况,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从而让他们更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训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金融实验室软件模拟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仿真现实经济情况进行外汇模拟教学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因此学校建立金融实验室并安装相关外汇交易软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训讲解每次实训的主要内容,不同实训内容的注意事项及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对即将要进行的实训有清晰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实训内容。在外汇实训的现场指导中设定具体交易环节,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练习。外汇交易相对复杂,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多种不同的问题,现场指导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并将常见问题记录,以后补充在实训报告中供学生参考。这样的仿真模拟交易才真正做到了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的事实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手上的虚拟货币造成的影响。只有经历过才能更加理解国际金融市场学习的重要性。
(三)建立实训基地
作为学生很少有机会到银行、证券公司和外贸公司等参加实践活动,而这是学生了解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外汇交易特点的重要途径。事实上是银行、证券公司几乎不需要本科生进行外汇交易相关的实习,所以高校如果能够联系大型外贸公司的资本运作部门建立实训基地,应该说是对在校仿真模拟实训之后的一个最好的补充。目前这方面对各学校来说实施都比较难,但是也有不少高校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一些实训基地的机会。另外还有个解决路径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回老家的相关公司进行外汇交易方面的实习,通过家乡的关系网适当地寻找这样的机会也是不错的方法。
(四)开展专业讲座
除了丰富的课堂理论教学、新鲜的外汇交易实践教学以外,高校在国际金融学教学过程中适时地邀请外汇交易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汇交易专家应该是从事多年的实际外汇交易,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讲座为学生讲解近年来外汇市场的发展比枯燥的课本描述历史发展更容易让人记忆犹新。尤其重要的是真正的外汇交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突然性的事件等的应急处理办法等,这些知识是教师经验欠缺的重要部分,因此通过专业讲座的形式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一堂课。
(五)课后多渠道沟通
现在的90后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表现力都比较强,这就需要给他们提供可以释放自己、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他们也非常需要教师的认可。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更要在课余时间跟学生有充分的交流互动。所以课后学生利用网络在宿舍学习,教师采用视频会议或邮件联系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并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对已经学的理论和做的外汇实践进行总结,真正做到吸收消化知识。
四、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要想实现国际金融学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从以上几方面努力,不断创新教学形式,鼓励授课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创新。但在实现以上教学形式创新的过程中也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加强校企合作
正如以上提到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困难,作为实训基地本身能够加强教学效果,所以如果能够以学校为平台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应该是比较好的方法,当然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也应该能够想到为企业服务的措施从而使得校企获得双赢才能够长期合作下去。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
很多教师本身理论基础非常扎实,也能够进行虚拟的外汇交易等实践,但仍然缺乏真正的实践。两者最大的差别就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两种情况下有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的投资决策,因此授课教师加强实践操作非常重要,这种可以通过去公司实习也可以通过自行开户进行外汇交易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沈军,王聪.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02).
[2]罗丹程,宋连成.国际金融学课程“引导式”教学方法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08).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买卖。是指企业或证券交易商与银行达成协议,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远期汇率办理外汇收付业务的交易行为。它是当今国内外回避汇率风险普遍的做法之一。采用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防范风险的成本低。企业不需缴纳保证金,而只需支付手续费和风险保证费;二是灵活性较强。远期外汇交易的货币币种不受限制,交易的金额和契约到期日也由买卖双方自行确定。我国的银行已开办这项业务,外贸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利用。如外贸企业在与外商签订进出口合同后,一般要对未来的外汇汇率走势作一判断。如果我方为进口方,为防止到期支付外汇时汇率上涨而造成损失,便可与外商签定合同后,立即与银行签订买进外汇的合同,从而将汇率固定下来;如果我方属卖方,为防止到期收汇时汇率下跌而造成的损失,则要与银行签订合同,将此外汇按几个月的远期汇率卖给银行。当然,如果外贸企业预计汇率趋势与上面谈到的两种情况相反,即我方为进口方时,预计汇率将下跌,或我方为出口方时,预计汇率将上涨,那么外贸企业不进行远期外汇交易,即可获取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额外利润,但是汇率波动变幻莫测,外贸企业如无确切的把握,一般还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为好。
从上述的交易过程不难看出,远期外汇交易的实质是外贸企业将汇率波动的风险转嫁给银行。所以银行除向企业收取手续费外,还要向企业收取风险保险费,即防范风险的成本。这一成本一般是以成交日的远期汇率与交割日的即期汇率之间的差额来表示。但因交割日的即期汇率很难确定,所以便用成交日的即期汇率来代替,即假使成交日的即期汇率等于交割日的即期汇率。
运用远期外汇交易来防范汇率的风险已被国内外众多企业证明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也有较明显的缺点。采用这种交易方式,要求外贸企业在签订外汇买卖合同时,必须确定企业未来收付的外汇金额,收付期限和交割日等。因为合同一旦签定,就需按时按量进行交割,这也是远期外汇交易的一个基本特点,即侧重契约的商业行为。但对外贸企业来说,外汇收付期限和交割日一般很难确定,为了避免远期外汇交易的这一弊端,外贸企业可利用由远期外汇交易所派生出来的择期外汇交易来回避汇率风险。
择期外汇交易,就是在外汇买卖合同中不规定固定的交割日期,而只规定一个交割的时间范围,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日办理交割。这种交易方式与远期外汇交易方式相比大大方便了外贸企业,增加了企业的活动余地,但在采用这一方式进行交易时, 企业应注意国内外各银行对择期的时间范围的不同规定。如果中国银行开办的择期外汇交易时间范围是3个月,则在成交后的第三天起到3个月的到期日止的任何一天,客户都有权要求银行进行交割,但必须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银行。
外汇期货交易是指协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汇率买卖一定数量外币的交易。它与远期外汇交易相比,具有三个优点:(1)投资者范围扩大。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只要按规定缴纳了保证金,任何投资者(不论大企业、小企业或个人)均可通过经纪人进行外汇期货交易。但是在远期外汇交易中,投资者的范围则比较小,一般是与银行有良好业务关系的大企业和信誉良好的证券交易商才有资格。(2)市场流动性大,市场效率比较高。在外汇期货市场上有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存在,所以外汇期货市场上的流动性比较大。(3)外汇期货契约是标准化的合约,交易的货币也仅限于少数币种,所以外汇期货合约比较容易转手和结算。
外汇期货交易是于1972年5月16日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上首先出现的。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当前外贸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
外汇期货交易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套期保值,二是投机。从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外贸企业做期货交易大多是为了套期保值,从而避免或减少企业的货币损失。
由于外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在汇率变动不利于进口企业的情况下,可以使进口企业少损失一些外汇,但当汇率变动有利于进口企业时,它又要使进口企业的外汇盈余少一些,这就是外汇期货套期保值的特点。1982年,费城股票交易所最先开始了外汇期权交易。1984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国际货币市场也开始了外汇期权的业务。外汇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一样,具有严格的合同要求,它所买卖的货币,一般都是可自由兑换的硬通货,汇率采用浮动制。期权的到期日与外汇期货市场的交货期完全相同。其特殊性仅仅表现在外汇期权的最后交易日是到期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之前的星期五。
外汇期权交易除具备上面所提到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外汇期权交易可固定保值成本,使其仅限于期权费;(2)外汇期权交易可对未来发生与否的不确定的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因为期权交易获得的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外汇期权的执行与否,必须视约定价格的计价货币是升值还是贬值而定。
关键词 国际工程 采购 外汇风险
国际工程的材料和设备采购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材料及设备采购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比例随项目的性质、特点、承包范围以及项目所在国市场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大体在30―70%,平均在40%以上。材料、设备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可降低项目总成本中的直接费用,从而使工程总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国际工程物资采购由于其项目环境不同,与国内工程相比既有工程物资采购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在外汇风险方面。如果承包商对国际采购中的外汇风险管理不当,则无异于提高了采购价格,增加了采购成本,削减了项目利润。因此,为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国际工程承包商必须对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外汇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一、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外汇风险的识别
外汇风险是指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由于外汇汇率变动所引起的其价值上升或下降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外汇风险有三种类型: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其中国际工程物资采购所涉及的主要是外汇风险类型中的交易风险,即以外币计价结算的应付债务或应收账款由于外汇汇率变动引起其价值变化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具体到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外汇风险,主要是指在工程项目业主支付币种和进口材料设备支付币种不一致的情况下,当汇率发生变化时使负责采购的承包商实际采购成本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如果业主所支付币种正好是进口材料设备所支付的币种,则承包商在这笔具体的材料设备采购中没有外汇风险。
国际工程项目业主的支付币种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如图1所示:一是项目支付币种为当地币和不超过三种的外币;二是项目支付当地币和一种外币(如美元)。对第一种情况,如果物资采购支付币种与业主所支付的外币币种一致,则没有外汇风险,图1中以N来标示;如果物资采购支付的币种是业主所支付货币以外的币种,则采购面临外汇风险,图1中以Y来标示,比如,业主支付英镑、美元和欧元,但材料设备进口需要支付日元。对于业主支付币种的第二种情况,由于业主只支付一种外币,材料设备的国际采购更易产生外汇风险。图1中箭线越粗表示越容易产生外汇风险。
二、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外汇风险的衡量
外汇风险衡量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确定一定期间外币流入量和流出量净额,即净现金流量,然后对期间内的汇率变动范围进行预测,最后确定各种外币的不确定现金流。对于国际工程物资采购来说,外汇风险衡量的期间是从采购合同签订到采购合同结算的过程,净现金流量是净流出量,即采购合同价款额。由于国际工程进度款支付时,对于进口材料设备所支付的非业主支付币种一般是按照投标截止日前28天的汇率进行折算支付的,如果采购合同结算时材料设备支付货币相对于业主支付货币贬值,则承包商会从中受益,相反,如果采购合同结算时,材料设备支付货币相对于业主支付货币升值,则承包商会有损失。
例如,某一国际工程项目业主的支付币种是美元,但其中工程项目所需的某一大型设备必须从日本进口,计价结算货币为日元,合同价款为1.2亿日元。已知投标截止日前28天的美元和日元的汇率为120,则工程进度款结算时业主应支付给承包商100万美元。假如采购合同结算时日元贬值,美元和日元的汇率变为150,则承包商只需花80万美元即可买到1.2亿日元,而业主支付给他的却是100万美元,承包商从中获益;然而,假如采购合同结算时日元升值,美元和日元的汇率变为100,则承包商需要花120万美元才能买到1.2亿日元,比业主的支付多花了20万美元。采用表1所示的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外汇风险衡量方法,假定该项目的材料货物采购中,只有日元货款支付与业主支付币种不一致。表中不确定的现金流是净流出量的可能范围与业主支付100万美元的差值。
外汇风险是一种投机风险,既可能给当事人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稳健的经营者看重的是外汇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带来的损失,因此,在对外汇风险进行衡量之后,需要有一个风险评价。如果认为风险发生可能带来的损失小于对风险进行管理所需花费的成本,则不必采取措施,但若认为外汇风险的发生可能带来不愿承担的损失,则必须对面临的外汇风险采取有效手段进行管理。
三、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外汇风险管理手段与策略
(一)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外汇风险管理手段
1 外汇交易方式
在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外汇风险管理中,常用的外汇交易方式有远期外汇交易、外币期权交易和即期外汇交易。即期外汇交易一般用在下面的投资法与BSI(借款――即期外汇交易――投资,Borrow-Spot-Invest,BSI)的方法中。
(1)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是一种先成交、在成交一定时间后再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方式,买卖双方成交时在合同中约定外汇买卖的数量、汇率和将来交割的时间,进行交割。远期外汇交易用于防范外汇风险的主要原理在于其在成交时就把将来外汇买卖的汇率给固定住了,在成交时就可以确定将来买卖外汇的成本或收入,从而防范将来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比如在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外汇风险的衡量示例中,项目业主支付美元,而设备进口需支付日元,一旦日元相对美元升值(与120的汇率相比),则承包商进口多花费的美元将得不到补偿,采购成本增加。承包商可以采用远期外汇交易防范这一风险。假定预计采购设备结算日为某年9月,现在是该年3月,美元和日元六个月远期汇率为115(如果大于120对承包商更有利),则该承包商在3月份买进六个月日元远期,到9月份交割日只要花费104万美元(1-2亿/115)就可买到1.2亿日元,从而将防范外汇风险的成本锁定在4万美元(104万―业主支付100万)。
利用远期外汇交易防范外汇风险的好处是锁定了将来可接受的成本支出,但同时却也失去了从汇率变动中获益的机会,比如上例,到采购支付日只要即期市场上美元与日元的汇率大于120,则承包商的采购成本就会降低。外币期权交易可以很好地克
服远期外汇交易防范外汇风险中的这种呆板的不足。
(2)外币期权交易
所谓外币期权交易指的是交易双方达成货币买卖的协定汇率,期权买方支付期权费后获得在交易到期日或到期日前以协定汇率向期权卖方买卖一定数量货币的权利,这一权利可以放弃。期权买方利用外币期权交易防范外汇风险,其最大的损失是期权费,如果交易到期日的即期汇率对期权买方更为有利,则其可以放弃权利的执行,从即期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比如上例,承包商可利用外币期权交易防范日元升值的风险,作为期权买方,承包商与期权卖方的协定汇率假定为115,期权保险费为2万美元,假如期权交易到期时即期汇率为100,则承包商行使权力,按115的汇率从期权卖方买进1.2亿日元,假如到期时即期汇率大于115,比如即期市场汇率为150,则承包商可以放弃权力,从即期外汇市场买进1.2亿日元,只花费80万美元。此例中,承包商防范外汇风险的成本锁定为不超过6万美元(1-2亿日元/115―100万美元+2万美元期权费),如图2中A点所在水平线段所示;如果即期市场汇率大于115,这一成本会逐渐降低,比如即期市场汇率为120时,这一成本变为2万美元(1.2亿日元/120―100万美元+2万美元期权费),如图2中B点所示;当即期市场汇率为123时,这一成本变为0,如图2中c点所示;当即期市场汇率大于123时,承包商可以从这一防范外汇风险的手段中获益,比如即期汇率为130时,这一收益变为5.7万美元(100―1.2亿日元/130万美元-2万美元期权费),如图2中D点所示。
2 投资法或BSI方法
所谓投资法就是利用手中流动资金在即期外汇市场上买入将来要支付的外币应付帐款,由于付款未到期,先存入银行或购买货币发行国的国库券进行投资,投资到期日与将来应付帐款到期日一致,投资到期收回,支付外币应付帐款。比如,上例中的承包商可以先用美元买进将来要支付的日元,存入银行,存款到期用于支付日元进口货款。在承包商美元流动资金比较充裕而且预期日元将大幅上升时可以采用投资法。
如果承包商预期日元将升值,欲采用投资法但手头流动资金缺乏,承包商可以在衡量美元银行贷款利率、日元存款利率和预期日元变动率后去银行借一定数量的美元,美元贷款的期限和业主支付日期一致,然后在即期外汇市场买进日元,存入银行进行投资,投资到期收回支付应付日元货款,然后在贷款到期日归还银行美元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这就是BSI法。
BSI法实际上也是把未来购买日元的美元成本固定,比如上例承包商防范日元进口货款升值的风险,若采用BSI法,假定美元贷款利率为10%,日元存款利率为4%,即期外汇市场汇率为120,从即期买入日元存入银行到货款支付日的期间为6个月,则承包商可以从银行借入98.04万美元,按120的汇率买进日元存入银行,存期6个月,存款到期的日元本息和为1.2亿日元,用于支付进口货款,假定美元贷款时间也是6个月,承包商美元贷款的本息和为103万美元,其中3万(103万―100万)美元是防范外汇风险的成本,承包商在上述已知条件下采用BSI法实际上相当于在货款支付日的即期外汇市场上花103万美元买人了1.2亿日元,从而将购买日元的汇率固定在117(1.2亿日元/103美元)的汇率水平,这一汇率水平实际上在承包商决定是否采用BSI法防范风险时就能明确计算得出,承包商如果预期在未来6个月汇率不会超过117的水平,甚至会更低,则可采用BSI法。
(二)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1 选择有利的采购支付币种
外汇风险产生有三个要素:货币、时间和汇率,即对外资产或负债是以外币计价结算、交易从成交到交割有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内外汇汇率发生变化。其中,以外币计价结算是外汇风险产生的根源;具体到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外汇风险,其产生的根源在于采购支付币种与业主支付币种不一致,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根据实际需要的外币种类和数量,要求业主支付多种外币,以尽量减少采购支付币种与业主支付币种的不一致。如果在采购中能够以业主支付币种作为计价结算货币,则可彻底消除该采购的外汇风险;如果不能争取到以业主支付币种作为计价结算货币,在承包合同中没有加入含有汇率因子的调价公式的情况下,可尽量选择相对业主支付货币有贬值趋势的货币作为采购的计价结算货币;如果在承包合同中加入了含有汇率调整因子的调价公式,则采购中应尽量选择相对业主支付货币有升值趋势的货币作为采购的计价结算货币。
2 合理利用合有汇率因子的调价公式
含有汇率调整因子的调价公式在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外汇风险管理中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使工程结算款调高,也可能使其调低。如果以劳务、材料或设备出口国货币为计价结算货币而该货币呈贬值趋势,则承包商在与业主签订合同时,应争取在价格调整公式中去除汇率调整因子,或者改变劳务、材料和设备出口国,否则工程结算款有可能被调低。例如,某国际公司签约尼泊尔河道防护工程项目,工期两年,合同金额700万美元,美元支付比例为66%(支付外币只有一种),计划从印度进口材料,合同调价公式中含有汇率调整因子,签约时1美元=35印度卢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虽然印度价格指数增加,但由于印度卢比贬值到1美元40印度卢比,汇率调整因子为0.895(35.8/40=0.895),最终该项目调减30多万美元。因此,在考虑利用汇率调整因子防范外汇风险时,承包商应该仔细分析出口国的货币汇率走势,保证价格调整公式计算的结果为调增。
对于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商来说,在人民币相对美元日趋升值的情况下,应争取项目所需材料设备尽可能从国内采购,并在新签合同的调价公式中中加入汇率调整因子,这样人民币升值时,汇率调整因子将大于1。
3 基于对汇率的预期合理利用外汇风险管理手段
如前所述,远期外汇交易、外币期权交易和BSI都可用于防范国际采购面临的外汇风险,但这三种方式在采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同,适应的汇率预期变动范围也不同,如表2所示。
比如在上述承包商防范日元相对美元升值的例子中,承包商可以分别采用远期外汇交易、外币期权交易和BSI,但在给定条件下,这三种方法的成本是不同的,三种方法分别适应于不同的汇率变动区间,如图3所示。
图3中,给定条件意味着表2中外汇风险管理手段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除汇率预期外都已给定,即,远期汇率、期权交易中的期权费、协定汇率以及银行贷款利率和投资收益率已知,在这种条件下,图3显示了在未来不同汇率预期水平下以上三种外汇风险管理手段的成本线,其中,BSI的成本线和远期外汇交易的成本线与外币期权交易成本线分别交于E点和F点。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是在给定条件下,无论未来汇率如何变动,BSI比远期外汇交易防范风险的成本低;二是将BSI与外币期权交易相比,未来汇率如果大于E点所对应的汇率,即日元趋于贬值,则采用外币期权交易成本更低,否则,如果日元趋于升值,则BSI成本低于外币期权交易的成本;三是将远期外汇交易与外币期权交易相比,未来汇率如果大于F点所对应的汇率,即日元趋于贬值,则采用外币期权交易成本更低,否则,如果日元趋于升值,则远期外汇交易成本低于外币期权交易的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述给定条件发生变化,则以上三种外汇风险管理手段的成本线相对位置将相应发生变化,在具体选择时应根据实际条件和对未来汇率的预期选择成本较低的外汇风险管理手段。
>> 免费5美元 开始玩外汇 外汇交易 我的终身美元提款机从0开始3天玩转外汇, 美元玩技 免费App玩虚化 PC免费玩“雪豹” VMware:开始免费之旅 5美元的伟大 5美元的日薪 教育,从玩开始 5500美元之后怎么玩 免费畅玩“星际2” 免费“绿色上网”抢先玩 美元升息 外汇咋理 外汇储备:美元仍最强势 美元降息 外汇理财需变招 外汇投资:年内首选美元 外汇模拟交易系统 免费体验外汇交易 美元开始大幅回调 美元指数开始“远反转” 美元: 特权终结的开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一个是官方网站下载地址(/)。软件完全免费使用,可实时24小时免费接收所有外汇保证金、黄金、伦敦金、白银、铂金、指数(道指等)、基金等国际走势行情,可查看5分钟、15分钟、半小时、1小时、4小时、日、周、月线图、走势图等。该软件永远免费,真正国际数据支持,非常稳定可靠。Marketiva虽是英文界面,但都是极简单的词,正好也可学习一点外汇常用单词,可谓一举两得,大家可以搭配有道桌面词典的屏幕取词功能来使用!
2申请账号并获赠5美元
首先打开注册页面(/index.ncre?page=open-account&gid=3587)。
3登录软件 新手上路
4通过账户认证
必须通过认证之后才可以交易。打开链接/index.ncre?page=identification,输入刚才注册的账户、密码,如果不知道怎么操作,可以在客服区用中文问客服,他们会指导你直到你完成操作!
然后上传身份证扫描件,也可以用相机拍下身份证再上传。认证需要上传身份认证文件与地址认证文件。如果你注册时填写的姓名、地址和身份证上的信息一致,身份证就可以同时作为你身份认证和地址认证的认证文件,如果是二代身份证则需要同时上传正反两面。
认证时请注意,文件格式要求是JPEG,文件大小要求是100KB以下,两个上传窗同时上传。上传认证文件后请在客服留言区留言,客服人员会马上帮你开通。
5买卖交易
这里简单说一下如何买卖一种外汇。交易的方式有即时成交、限价成交,以 EUR/USD为例,预计欧元兑美元将要上涨,目前的现价为1.3238,我以限定的价格下单。
常用外汇网站
外汇知识堂(外汇入门知识):/
外汇宝(所有与外汇相关的资讯都能在这里得到):/
Marketiva外汇学习网站(Marketiva中文指南):/
本文涉及的外汇词汇含义
外汇交易:外汇交易就是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进行交换。与其他金融市场不同,外汇市场没有具体地点,也没有中央交易所,而是通过银行、企业和个人间的电子网络进行交易。外汇交易是同时买入一对货币组合中的一种货币而卖出另外一种货币,外汇是以货币对形式交易,例如欧元/美元(EUR/USD)或美元/日元(USD/JPY)。外汇交易市场也称为Forex或FX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平均每天超过1万5千亿美元的资金在当中周转,相当于美国所有证券市场交易总和的30余倍。
远期外汇业务:即预约购买与预约出卖的外汇业务,亦即买卖双方先签定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币种、数额、汇率和将来交割的时间,到规定的交割日期,再按合同规定,卖方交汇、买方付款的外汇业务。
平仓(Close Position):原先买入的就卖出,原先是卖出(沽空)的就买入。
期货交易操作流程:
看涨行情买入 开仓 卖出 平仓
看跌行情卖出 开仓 买入 平仓
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FEM)是指经营外币和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外汇市场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金融通至少涉及到两种货币,而不同的货币对不同的国家形成购买力,这就要求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来清理债权债务关系,使购买行为得以实现,而这种兑换就是在外汇市场上进行的。
(二)提供资金融通
外汇市场向国际间的交易者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外汇的存贷款业务集中了各国的社会闲置资金,从而能够调剂余缺,加快资本周转。(三)提供外汇保值和投机的市场机制在金本位和固定汇率制下,外汇汇率基本上是平稳的,因而就不会形成外汇保值和投机的需要及可能。而浮动汇率下,外汇市场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外汇市场的存在既为套期保值者提供了规避外汇风险的场所,又为投机者提供了承担风险、获取利润的机会。
二、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汇市场不稳定
目前外汇指定银行的交易员必须进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外汇买卖,银行间市场具有集中、有形的特征。这种市场形态常见中央银行居绝对主导地位,采用竞价交易的外汇市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集中交易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如交易场所的建设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容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交易主体的需要等。与集中交易相对应,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本外币的集中清算,承担清算风险。随着未来人民币可兑换程度提高和人民币在走向浮动汇率制以后交易主体及其外汇头寸都将迅速增多,一些实力较弱的交易主体可能因信用风险、汇率风险等陷入危机。此外,由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人民银行的一个事业单位,由该中心承担清算风险,实际上就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风险,这导致市场参与者普遍缺乏风险约束,可能进行大量的高风险交易。其结果,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整个市场的稳定都可能受到很大的冲击。
(二)外汇市场风险大
从现行市场运作情况看,银行间外汇市场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运作体制不健全,使企业和银行都丧失了防范市场风险特别是汇率风险的意识的能力,同时外汇市场也没有为企业和居民提供防范汇率风险的手段。这使得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诱发汇率系境性风险。二是集中清算方式可能引起的资金清算风险。随着市场容量扩大特别是我国经济容量及经济复杂程度的增加,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也在增加,由于市场自律机构不完善,参与者仍没有完全自行承担资金清算风险。
(三)市场监管不完善
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建设初期,确立了市场运作体系、调控体系与管理体系三权分立的格局,这种分工原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导致诸多不便。动作系统的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设在上海,并对分中心实行业务领导,监管当局因此无法监测到整体市场的运作,也不能监测到交易中心为其自身利益对分中心及交易系统而采取的不合规行为,监管显得鞭长。而外管局目前的监管手段仅凭事后报告制度,而不能做到事先防范。同样,央行的操作也游离于制度政策目标的管理部门以外,操作部门由于缺乏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整体分析与把握,缺乏管理部门具体指标要求与判断,操作易带盲目性,而管理部门的意图可能也得不到有效实施。
三、外汇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
(一)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
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已成为当前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主攻方向:一是在交易性质上实现向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市场转变,完善市场组织体系,其中以外汇银行、企业为市场交易主体,实行竞价交易,中央银行退出交易主置,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 2012 年 4 月 16 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 5‰扩大至 1%,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 1%的幅度内浮动,这是增强汇率弹性的重要制度改进。二是取消强制性银行结汇制,为企业真正参与市场交易扫清障碍。2008 年,修订后的《外汇管理条例》明确企业和个人可以按规定保留外汇或者将外汇卖给银行,可以看出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出了实质性的改变。
开户最好就直接选择英国的外汇公司。因为英国FSA是全球监管最严格的机构,英国伦敦是全球最大外汇交易中心,2010年全球外汇日交易量高达4w亿美元。英国伦敦占全球外汇交易量的37%。纽约日交易量只相当其的一半。并且英国外汇公司通常也是英国伦敦国际期货交易所成员,往往可以同时交易黄金与国际原油,所以选择英国FSA比较有优势。
选择英国公司后,需要看其监管编号,得到该公司监管编号后,登录FSA网站查看其监管信息。
但是要注意套牌公司。区分套牌公司办法很简单以国际著名金融公司TransMarketGroupLLC集团为例,其收款人账户就是公司名称TransMarketGroupLLC。如果出现不一样的地方,可能是冒充的公司。通过这个办法也可以识别商真伪。因为外汇公司汇款帐户往往都是唯一的。
还有如果要求汇款到香港就需要注意,如果是接受人民币汇款十分有可能是黑公司。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货币政策调整;人民币汇率;外汇市场微观结构;非线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6)05-0065-08
一、引言
全球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变动成为热点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外汇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在2015年后呈现加速态势。Wind资讯显示,2015年年底,中国境外央行类金融机构开始分批进入中国外汇市场。2016年2月,国际清算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国际金融机构均已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完成备案。在中国外汇市场加速开放、外汇交易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全球货币政策不确定性逐步增强,尤其是2015年第三季度开始发达经济体之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加剧分化,势必会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复杂影响。因此,从中国外汇市场交易机制视角出发,研究货币政策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前,传统的汇率理论在凯恩斯经济学框架下形成与发展,但是随着世界外汇交易量不断扩大、外汇交易机制愈发复杂,其在接受现实数据的检验上却面临着巨大挑战。Meese和Rogoff认为凯恩斯框架下的汇率理论在解释主要国家汇率变动的效果时没有超过统计学中的随机游走模型。Frankel和Rose的进一步研究同样证实了宏观汇率理论对汇率变动月度数据和季度数据的解释力几乎为零。20世纪90年代后,Flood和Taylor以及陈雨露和侯杰均认为从外汇市场微观结构视角研究汇率变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兴起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汇率变动的研究呈现两大阵营,分别从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研究汇率变动。宏观视角下的汇率变动实证研究结论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外汇市场微观结构视角下的汇率变动实证研究结论却具有较强一致性和稳健性。2008年以后,随着美国开始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经济开始步入量化宽松时代。外汇市场微观结构视角下的汇率变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层出不穷,继Evans和Lyons的开创性研究之后,Killeen等和Yao等均给出了微观视角下的汇率模型。此外,部分学者并未完全摒弃宏观因素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并在实证研究中将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有机结合,较好地拟合了汇率变动特征与行为。本文拟通过引入中国外汇市场交易机制来研究货币政策调整与人民币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希望对中国货币当局采取相应对策以避免人民币汇率意外变动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所帮助。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假设1:人民币外汇市场有核心交易商i,该交易商预期是理性的。
假设2:人民币外汇交易周期包括T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为t,t=1,2,3……T。
假设3: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通过改变宏观经济影响外汇市场信息传递与交易商持有的外汇头寸影响人民币汇率。
假设4: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交易商外汇持有的最优外汇头寸有显著影响。
(三)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综合式(7),我们选取如下变量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变量。本文选取美元、欧元、日元兑人民币外汇即期名义汇率,分别表示为usa_chn、eur_chn和jpn_chn(100日元兑人民币),且均采用直接标价法。利率差变量。本文选取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各国基准利率。人民币基准利率来自SHIBOR,美元、欧元、日元基准利率来自LIBOR,将人民币基准利率与发达经济体基准利率相减得到三个利率差变量,分别表示为diusa_chn、dieur_chn和dijpn_chn。货币供给差变量。本文选取各国m2作为货币政策调整的实施指标,所选取的货币供给数据均为月度数据,中国、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货币供给时间序列分别表示为m2_chn、m2_usa、m2_eur和m2_jpn。其中日本货币供给单位为百亿日元,其余单位均为亿元。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方向变量。本文选取技术分析中的SAR(stop And Reverse)指标作为反映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方向变量,分别将发达经济体货币兑人民币交易方向变量表示为direusa_chn、direeur_chn和direjpn_chn。若外汇市场是多头市场,变量取值为+1;若外汇市场是空头市场,变量取值为-1。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情况变量。本文选取技术分析中的威廉指标(Williams%R)作为反映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情况变量,分别表示为wrusa_chn、wreur_chn和wrjpn_chn。另外,考察模型中的因变量APit,该变量表示即期汇率的一阶差分,因而对人民币汇率变量分别取一阶差分,得到新的时间序列。本文利用对数线性插值法将货币供给月度数据转换为日度数据。为了消除货币供给的异方差性和量纲,本文对货币供给数量先取对数,之后不同国家之间作差,表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中国与发达经济体货币供给数量之间的相对变化,分别表示为dm2chn_usa、dm2chn_eur和dm2chn_jpn。
本文实证研究数据均来自于Wind数据库,模型估计基于Eviews8.0,样本区间为2010年10月8日至2016年5月13日日度数据(不包含周六与周日观测值)。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本文拟对三个方程的回归元进行组数据单位根检验,若组数据检验结果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则可以进一步进行区制转换模型的估计。需要说明的是:鉴于拟估计模型因变量回归元所代表的经济含义与计量对象明显不同,因而假设组数据中不同的变量有不同的根,在此假设下,组数据单位根检验主要有Im-Pesaran-Shin检验、ADF检验和PP检验三种类型,本文给出三种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检验结果显示,三个统计量值均在1%显著水平下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
(二)估计结果
考虑到2015年发达经济体之间货币政策调整出现了明显分化,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更加复杂,因而本文试图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进行研究。又因为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的估计结果对区制个数有较大的限制,个数较多对模型的估计结果造成较大的稳健性损失,且大部分学者在应用该模型时区制个数取值为2或3。因此,本文的模型估计将区值个数设定为2,并假定不同区制下模型具有同方差性。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以得出,美国、欧元区、日本货币政策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既有差异又有相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1)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有差异。微观影响因素方面,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在常态下只有外汇交易方向变量有显著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更易受外汇交易方向与外汇交易情况的共同影响。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在两个区制下均只有外汇交易方向具有显著影响。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在常态下没有微观因素具有显著影响,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微观因素均对其有显著影响。宏观因素方面,货币供给差变量及其一阶滞后变量系数均显著,表明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均有影响。基准名义利率差变量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有明显的不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只有一阶滞后变量对其有影响,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均不显著,而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均表现显著。(2)人民币汇率变动状态的持续期有差异。模型区制期望持续期结果显示,区制1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33,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16,日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14。区制2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54.67,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为25.05。日元兑人民币汇率为21.14。由此可见,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在区制2下持续期最长,而三者在区制1下持续期差异较小。因此可以推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持续时间最长,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持续时间次之,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持续时间最短。(3)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结合在解释三者变动效果上均表现良好,且与理论预期基本保持一致。虽然三者之间的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制下具有差异,但是模型的估计结果均显示,微观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不可忽视。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货币供给差异及其一阶滞后项估计系数均显著,也证实了货币供给的相对变化在解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传导机制中的主要作用。
(三)稳健性检验
1.变量系数的稳健性检验
考察表2的估计结果,筛选出除常数项且系数在10%以内显著水平的变量,其系数符号与理论预期结果如表3所示,区制转换模型的估计系数正负与理论预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估计结果较为可靠。
2.模型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区制转换模型对变量系数的估计要求较高,多重共线性往往是模型估计过程中出现障碍的主要原因。鉴于此,本文剔除系数不显著的共同变量,对模型进行进一步估计,发现模型的系数与之前的相比仍然显著,且系数正负未发生明显变化。具体如表4所示。
根据表4可以得出,剔除原模型非显著的共同变量后,极个别变量前的系数出现了显著性与方向的变化,而模型的整体结构与区制转换情况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模型估计结果呈现出较好的稳健性。
(四)人民币汇率变动区制转换结果
本文给出人民币汇率变动的HP滤波区制转换概率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2可以得出,本文的二阶段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较好地识别与拟合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同状态,这主要体现在区制转换时点与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的时点较为接近,具体表现为如下两点:(1)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时期。人民币汇率的微观传导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变动位于区制1的概率在2015年后明显减小。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增强,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市场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外汇交易量的大幅增长均使得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对外汇市场信息的扰动更为灵敏,增强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复杂性。(2)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时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状态与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状态较为同步,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状态相比两者具有一定差异。本文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1)在与中国经济往来密切程度上,美国最强,欧元区次之,日本最弱。(2)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与美国和欧元区更为密切。
四、结语
(一)研究结论
第一,宏观因素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根本原因,微观因素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直接原因。在宏观因素方面。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主要受到中美利差变化的影响,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主要受到货币供给差影响。在微观因素方面,外汇交易方向与外汇交易情况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第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本文研究发现,两区制计量模型的转换概率较好地识别与拟合了人民币汇率变动行为。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通过改变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给差和利率差间接作用于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机制,进而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形成了显著的影响。
第三,未来时期,美欧日货币政策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从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美国持续加息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不容忽视,欧元区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最有可能改变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行为,日本货币政策调整对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行为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
(二)政策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有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目前全球货币体系的不对称性仍持续存在,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着较为复杂的被动影响。因此,中国应建立健全有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以此来避免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意外变动。
本文作者:徐磊工作单位:上海建桥学院
一、外汇保证金产品的法律属性
为达到法制统一化的要求,对外汇保证金产品进行立法之前,首要的问题是界定外汇保证金产品与证券、期货、外汇的异同,辨析外汇保证金的法律属性。外汇保证金交易属于外汇交易,外汇交易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即交易所方式和OTC(Over-the-CounterMarket,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交易市场)方式,外汇保证金交易属于后者。OTC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规定的成员资格,没有严格可控的规则制度,没有规定的交易产品和限制,主要是交易对手通过私下协商进行的一对一的交易。场外交易主要在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十分发达的国家。《我国证券法》调整的客体为:在我国境内,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政府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上市交易。外汇保证金既不属于股票或债券,也不属于证券投资基金,因而不属于我国法律项下的证券范畴。2007年公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已经将适用范围从原来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确定的商品期货交易,扩大到商品、金融期货和期权合约交易。所谓期货,就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而外汇保证金交易属于现货外汇交易,其虽按一定的杠杆倍数将实际交易额在原基础上放大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因其以24小时频繁波动的外汇现汇行情为依据,不符合期货的特点。《外汇管理条例》中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一)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二)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四)特别提款权;(五)其他外汇资产。而作为OTC交易中的一种,外汇保证金交易也被称作虚盘交易,即指个人在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后进行的交易金额可放大若干倍的外汇(或外币)间的交易,其杠杆效应与现汇交易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我国银行曾提供的实盘外汇交易,实际上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封闭型外汇交易。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外汇保证金产品都不属于外汇的法律范畴。如上所述,外汇保证金产品与我国现有法律规范所明确的证券、期货、外汇没有交集,因而无法适用《证券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期货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亦难以适用外汇法律法规。法律制度的缺失及实务界对外汇保证金法律属性认知的匮乏,致使投资者司法救济相当艰难。《商品交易法》(CommodityExchangeAct,以下简称CEA)①奠定了美国金融衍生品场内交易的监管基础,2000年《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则是美国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的重要里程碑。审判实践显示出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FuturesTradingCommission,以下简称CFTC)的权力只限于期货领域,对于现汇交易缺乏相应的法律权限。2008年《再授权法案》首次赋予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针对外汇交易商制定监管规则的权力。由此,所有外汇交易商必须在CFTC和美国国家期货协会(USNationalFuturesAssociation,期货行业自律组织,以下简称NFA)注册为期货佣金商(Fu-turesCommissionMerchant,以下简称FCM),并接受上述机构的日常监管,在期限内不符合资格或没有被核准的外汇业者将被勒令停止营业。这两部法案的出台,赋予了外汇保证金产品“类期货”的法律性质,可以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蓝本。
二、风险隔离机制
金融衍生品的高风险性众所周知,②外汇保证金交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地域的局限,在线外汇交易行业发展至今,金融欺诈和交易商破产的事情屡有发生。有外汇研究专家将外汇保证金交易的潜在风险概括为:资金安全、市场风险、高杠杆风险、网络交易风险、信用风险和破产风险。③就法律层面而言,风险隔离机制主要应考虑资金安全和破产风险。
(一)资金安全
美国对外汇保证金交易过程中的客户资金安全设定了较为严格的监管法规,《商品交易法》要求经纪商与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开展国际外汇保证金交易业务的信誉账户;并要求经纪商与保险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由保险公司承担因协议银行破产所导致客户账户的风险。CFTC和NFA要求从事期货交易的FCM将客户保证金与自有资金的账户分开,为客户保证金设立专用的隔离账户(SegregatedAccount),并将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作为准备金存入客户的隔离账户。④但对于从事OTC外汇现货交易的经纪商而言,NFA并没有要求其为客户建立隔离账户,实际上外汇保证金交易经纪商也极少为客户设立隔离账户。因而,外汇保证金交易中客户资金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外汇保证金交易经纪商与保险公司之间签署的合作协议也并未使客户资金获得外部信用增强,美国某些外汇经纪商宣称在其公司开户的客户的资金受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DepositInsur-anceCorporation,以下简称FDlC)或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SecuritiesInvestorProtectionCorporation,以下简称SlPC)的保护,实际上只是一种宣传手段。FDIC的主要职能是存款保险,在银行破产的情况下为储户提供一定额度的补偿,而在外汇经纪商破产的情况下,未存入隔离账户的客户资金得不到保护;SIPC则保护的对象是证券投资者,并不包括外汇保证金交易。经纪商的信用风险进一步扩大了客户账户的资金风险。我国《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规定,期货交易应当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期货交易所向会员、期货公司、客户收取的保证金,不得低于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期货交易所规定的标准,并应当与自有资金分开,专户存放。期货交易所向会员收取的保证金,属于会员所有,除用于会员的交易结算外,严禁挪作他用。期货公司应当为每一个客户单独开立专门账户、设置交易编码,不得混码交易。期货公司经营期货经纪业务又同时经营其他期货业务的,应当严格执行业务分离和资金分离制度,不得混合操作。⑤外汇保证金交易相关条款的设计可借鉴期货交易较完善的资金风险隔离机制。
(二)破产风险
美国外汇零售交易风风火火十余年,已经有数百家提供外汇零售交易的经纪商倒闭,甚至包括声名显赫的上市公司瑞富集团。⑥2009年5月,被誉为“外汇皇冠”的瑞士外汇交易商CrownForex被宣告破产再次引起OTC领域的波澜。2008年美国《再授权法案》通过后,CFTC和NFA也将经纪商破产风险防范作为外汇保证金政策研究的重中之重。《美国统一商法典》规定了完善的担保制度,⑦极大地扩大了担保权人对担保物的物上追索权。⑧不仅如此,美国破产法确立了安全港规则,⑨规定了六种受保护的交易,即商品合约、远期合约、证券合约、回购协议、金融互换协议与净额结算主协议。瑏瑠受保护主体是商品经纪人、远期合约商、证券经纪人、金融机构、金融参与人、证券结算机构或净额结算主协议参与人之一。瑏瑡商品期货合约或期权合约、股票合约、与外汇相关的场内交易的任何期权,都属于在“安全港”中受保护的交易。但是,OTC交易的经纪商不属于安全港规则保护的主体,其场外交易的特征也使其不属于受保护的交易范围。而且不管是否设立了担保,美国破产法授予股票客户或商品客户拥有清算理赔的优先权。但是,由于外汇保证金产品既不属于股票也不属于商品,所以交易客户只能以普通无担保债权人的资格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而且不享有优先权,所以当经纪商破产时,客户保全其全部资金的可能性基本为零。美国国家期货协会明确表示,外汇保证金交易没有结算机构的担保,客户用于买卖外汇的入金不受任何监管机构保护,在破产时不被优先考虑。我国《破产法》将金融合约等同于一般合约进行处理,没有建立有关金融合约的安全港规则。金融衍生交易的实践水平与研究水平低下,更不可能在《破产法》中提及OTC交易客户的优先地位。在法律制度的设计中,必须考虑破产风险的防范和金融秩序与安全。
三、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
美国次贷引发全球金融动荡余波未平,目前世界各国致力于加强金融监管。在我国外汇保证金交易尤其是外国经纪商渗入的领域,却出现了监管盲区。究其原因,除该产品法律属性未定之外,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和有效是我国外汇保证金交易市场夭折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对金融业仍然采取“一行三会一局”瑏瑢的分业多元监管模式,尽管设有联席会议制度,但仅限于进行交流和沟通信息,并没有实际上的联合监管,在外汇保证金交易制度缺失的情况下,权责不明监管缺位难以避免。美国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主要是采用功能性监管的方式,即根据不同金融体系基本功能的不同来划分监管权。美国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部门主要是CFTC和证券交易委员会(US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以下简称SEC)。CFTC和SEC根据衍生工具本身的属性来划分监管管辖权。所有的衍生工具分为两类———“证券”和“商品”,由联邦及州两级政府部门加以规制。当出现既有证券又有商品属性的混合工具时,CFTC和SEC则通过“目标测试”来决定双方的管辖权。其中,CFTC的目标是促进价格风险的转移,因此,它应当监管“以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为功能的市场与工具”,如对期货合约和期货期权的管辖权;而SEC的目标是促进资本流动,因此,它应当监管“以基础投资为目的的市场与工具”,如对证券期权和证券指数期权的管辖权。瑏瑣因证券业和期货业的不断融合,近年来,美国期货业就是否应该将SEC和CFTC合并从而进行监管机构整合问题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探讨。如前文所述,美国《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和《再授权法案》已经将零售外汇行业纳入到CFTC的监管之下。CFTC在OTC经纪商关于信息披露、信用增强、内部控制及对交易客户的投诉和争端处理等方面实施多方面的监管,相当程度地规范了交易市场。CFTC和NFA近期对OTC经纪商资金门槛的调整瑏瑤使之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严格的资本要求,降低了交易风险。在监管体系方面,我国应加快金融统一监管体系的构建,并在法律制度中授权监管机构对OTC经纪商的资本金要求、风险评估、实施程序等方面制定细则,同时应对国际跨境交易进行监管,严厉打击跨国金融欺诈,维护金融秩序。外汇保证金产品等金融衍生品不是潘多拉魔盒,在金融体系多元化的今天,一个不存在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市场,其金融市场体系是不够完善的。否认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合法性只是权宜之计,难以避免我国交易客户通过境外经济商的在线交易的法律风险和造成的金融冲击,统一的法律或法规应尽快出台。
关键词:当今世界经济环境;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
1当前世界经济环境特征概述
过去几十年,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使全球贸易的开放和标准化取得了巨大进步,推动了全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贫困人口的减少。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在特朗普上任后,实施“全球收缩,美国优先”的经济政策,对内减税加息推动制造业回流,对内通过惩罚性关税和设置技术壁垒保护本国产业。2018年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剧,呈现逆全球化,单边主义的特征,美欧贸易争端升级,中美贸易争端愈演愈烈,这无疑使经济的风险因素上升,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波及无辜的跨国公司。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进一步推出促进改革的措施,加强与世界的合作,恢复经济活力的道路上遭遇世界经济动荡带来的更多的风险因素,中国的跨国企业如何在世界化生产贸易投资过程中规避外汇风险成为必修课。
2跨国公司面临的外汇风险的类型
跨国公司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经济实体组成,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企业。跨国公司是外币资产或负债的所有者,汇率的波动可能使跨国公司面临损失或获得收益,非旨在汇市赚取利润的专业机构或公司,主要任务仍是通过适当的工具手段控制风险减少损失。当今世界无论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还是经济不发达的弱小民族,其经济状况总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国家并受到直接影响,越是发达国家其与外部经济的联系越密切,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越高,由此带来的内部增长动力越足。外汇汇率的波动会给参与国际经济的主体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风险则为外汇风险。汇率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杠杆,它能影响资本流动、产出、进出口、物价。跨国公司持有的外币资产,外债,海外分支机构及进出易都与汇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将其面临的外汇风险细分为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外汇经济风险指跨国公司事前未预测到的汇率波动,引发企业在未来的生产经营,投融资事项中潜在的净现金流出的可能。经济风险长期影响企业的经营性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关系到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未来。由于汇率经济风险估量基于对世界经济周期性全局性预测,重要但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对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的日常管理在跨国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活动中更常见。外汇交易风险指在以外币计价交易,国际信贷中,由于结算时的汇率与交易发生时汇率变动和债权债务未清偿前汇率变动产生的风险。外汇折算风险是会计概念,指会计年度结束时,跨国企业将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以东道国货币计价的财务报表折算为以跨国公司所在国货币计价的财务报表,编制合并报表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具体表现为与东道国货币相关的资产或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本币值出现不利变动。
3跨国公司如何管理汇率风险
跨国公司面对外汇市场的变化,需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汇率变化造成的损失,内部可采取选择计价货币、合同增列保值条款、控制收付款账期等措施,外部利用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工具如远期外汇交易、外币期货、外币期权、掉期交易及套期保值等对冲风险,补充内部管理不能消除的外汇头寸。针对上述跨国企业面对的外汇风险类型,具体的管理措施详述如下几点。
3.1外汇经济风险
东道国超预期的汇率贬值造成的,它的影响是长期的综合的,如日前委内瑞拉陷入经济危机,委内瑞拉6月通胀率为43478%,100万委内瑞拉币玻利瓦尔仅相当于29美分。如此恶性的通货膨胀源于货币超发,国内支柱产业石油价格暴跌,受美国制裁等原因。从跨国公司外汇经济风险控制的角度可见一斑,东道国的政治稳定,经济秩序良好,对外国投资者保护健全,货币稳定是跨国公司投资经营境外公司或进行交易的预设条件。跨国公司针对外汇经济风险一般在宏观的经营投资决策中体现。
3.2外汇交易风险
外汇交易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经营性对冲,多为跨国公司内部的主动管理:利用合同条款防范风险:订立货币保值条款,货币保值方式主要有硬通货货保值、“一篮子”货币保值等,目前多采用硬通货保值条款;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原则上在出口、资本输出时使用硬通货,在进口、资本输入时选择软通货;合同中订立风险分摊协定,交易双方确定产品的基价、基本汇率、汇率变化区间以及分摊汇率变化风险的比率,特殊情况可以通过补充协议调整产品基价。在交易性外汇收付中,根据汇率短期走势灵活掌握情况,在双方约定的收付条件下提前或推迟应收应付账期,主动规避外汇交易风险。跨国企业可以调整经营策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售价,多元化经营等来对冲汇率损失达到经营指标,当然此措施并不针对汇率波动而设计。第二类是金融对冲,主要通过使用金融衍生品对冲跨国企业以外币计量的资产、负债及投资风险的行为,主要包括远期、互换、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
3.2.1外汇远期交易
外汇远期交易是指银行与企业约定在未来某一时点或某一期间按照事先约定币种、金额、汇率等交易要素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分为有固定到期日的远期交易和在未来某一时间段内进行交割的择期交易。外汇远期交易是比较典型的套保工具,不涉及主观判断,适合稳健保守的跨国企业。外汇远期合约即期的汇率锁定将来的外汇收付,有利于锁定成本收益,但需缴纳保证金、交易不灵活(交割日交割,否则交违约金)、场内交易流动性较差。
3.2.2互换
互换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的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汇率)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互换可分为外汇互换,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目前是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品种。跨国企业多币种的资产构成及经营特征决定互换在其交易及投资融资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平滑汇率风险的作用。(1)外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分别约定外汇币种、金额、期限、即期外汇买卖汇率,远期外汇买卖汇率。客户按约定的即期汇率和起息日与银行进行外汇交易,并按约定的远期汇率和起息日与银行进行反向外汇交易。适合资金在国际有流入流出,且时间错配的跨国公司。(2)货币互换指跨国公司与银行签订互换协议,期限内双方交换约定数量外币的本金,同时期交换两种货币利息。此方法适合有外币贷款和对外贸易的跨国公司。(3)利率互换指债务人根据国际资本市场利率走势,将其自身的浮动利率债务转换成固定利率债务以锁定利率成本,规避未来外汇利率波动的风险;或将固定利率债务转换成浮动利率债务,获取如果未来出现外汇利率下调时借贷成本降低的收益。适用于有外汇债务跨国企业。互换交易最大优点是解决货币错配问题,固定换汇成本和规避汇率风险,但流动性较差,交易不灵活一般不可撤销或终止。
3.2.3外汇期权交易
外汇期权指外汇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期权费后,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汇率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外汇,或根据需要也可以放弃行使这一权利。外汇期权可以使买方将风险锁定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有限的损失和无限的收益,但如果出于单纯的逐利动机,卖出看涨或看跌期权,判断失误将损失惨重。跨国企业可以通过买卖单一的看涨看跌期权对冲汇率波动,也可以通过组合期权即买入看涨期权的同时卖出看跌期权(或相反操作)锁定收益,这样可以通过买入看涨期权锁定未来最大购汇成本,同时收取权利金(卖出看跌期权)摊薄成本。外币期权合同优点是可以根据市场汇率变动作任何选择,买入期权合约即既可履约,也可不履约,最多损失期权费,不剥夺持有者获取价格波动带来收益的权利。期权适合对汇率有一定判断的企业,如果汇率方向判断错误并且采用卖出看涨或看跌期权反而会扩大风险,承受较大的汇率损失。
3.2.4期货交易
外汇期货与远期合约相似,都是交易双方约定汇率在未来某一时点或期间完成外汇结算。两者区别在于:外汇远期合约交易规模较小,交易双方按照自愿的原则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较为灵活。而外汇期货交易是场内交易,外汇交割的相关要素如时间、数量、汇率等都已经标准化。外汇期货套期保值原理是利用期货上的损益抵消现货的亏损,即在现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的同时又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金额大致相当的期货合约。外汇期货的优点是作为场内交易工具,具有价格透明度高、操作灵活、流动性好等特点,缺点是需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增加了资金成本。外汇金融衍生工具总体灵活方便,针对性强且交易成本日趋降低,给跨国企业提供了外汇避险的工具,促进了现代经济的蓬勃发展。
3.3会计折算风险
外汇会计折算风险是当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汇总到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由于转换时所使用的汇率与当初入账时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账面损失的状况。外汇折算风险会影响到跨国公司的现金流、企业利润从而影响上市跨国公司的股价,融资能力。外汇折算风险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项目分类进行管理,基本原则是增加硬货币的资产项目,减少负债项目;减少软货币的资产项目,增加负债项目。最终目的是资产负债表中外币调整的资产总额大于等于负债总额,试算平衡或增加会计收益,从而使外汇折算风险为零。
4结论
当前预期人民币对美元双向变动,中美贸易战升级,全球区域性经济力量间博弈较量加强,跨国公司在投资交易中应趋利避害,合理决策,灵活运用汇率套期保值工具,谨慎对待会计报表折算项目,全面控制外汇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把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风险锁定在确定区间,微观上符合企业盈利的要求,宏观上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世界经济舞台上树立正面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国际外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交量连续向上突破。自1995年开始,国际清算银行每隔三年对外汇及衍生市场业务进行调查,并于调查年的九月份公布初步结果,12月份公布最终结果。参与调查的中央银行大多数来自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绝大多数为经济与合作组织成员,其外汇交易占全球的90%以上,因此调查结果非常权威,常被广泛引用。以2013年4月的平均汇率计算,1998年、2001年、2004年、2007年、2010年和2013年的外汇市场规模分别为1.7万亿、1.5万亿、2万亿、3.4万亿、4万亿和5.4万亿美元,增长速度分别为-12.69%、35.73%、65.82%、17.57%、34.67%;按名义汇率计算,外汇市场增长速度分别为-18.86%、56.09%、71.87%、19.46%、34.06%。跟1998年相比,2001年4月传统外汇市场交易额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欧元启动后,取消了欧洲货币体系中成员国货币之间的交易,降低了外汇交易总量。我国外汇市场交易起点低,但发展速度快。人民银行没有参与2001年之前的调查,有关数据无从得知,但自2004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的日均成交量先后达到10亿美元、90亿美元、200亿美元和440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外汇市场规模还是偏小。我国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也是除美国之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我国外汇市场规模仅与韩国、瑞典并列第十四;在亚太地区,尚不及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和香港的市场规模,而且差距还相当大。英国和美国继续巩固了它们在外汇市场的领先优势,削弱了欧洲其它区域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如法国、德国和瑞士。
二、人民币外汇交易的区域分布特点
人民币外汇成交量在不断提升。我国外汇市场规模小于人民币外汇市场规模,因为人民币外汇市场既包括国内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外汇交易,也包括境外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外汇交易。2001年4月,在国际清算银行调查统计的30多种货币中,人民币外汇成交量排名很靠后,仅居第35名;2004年4月(汇改前夕),人民币外汇成交量排名上升至第29名;2007年4月升至第20名,其市场份额达到0.9%,排名向前进了3位。2013年4月,外汇市场最活跃的九种货币依次为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澳元、瑞士法郎、加元、墨西哥比索和人民币,居前三的货币外汇成交量分别为4.7万亿美元、1.8万亿美元、1.2万亿美元,排名居后的货币成交量从英镑起分别为6312亿美元、4617亿美元、2755亿美元、2441亿美元、1353亿美元、1196亿美元。不难看出,人民币外汇成交量的真正突破点在于2013年4月,其市场份额达到2.2%,也首次从“其他货币归类”中脱颖出来。就交易的货币对而言,人民币对美元交易日趋活跃。在剔除本地经纪商间的重复计算后,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成为全球第最活跃的货币对(2.1%),仅次于美元对欧元(24.1%)、美元对日元(18.3%)、美元对英镑(8.8%)、美元对澳元(6.8%)、美元对加元(3.7%)、美元对瑞士法郎(3.4%)、美元对墨西哥比索(2.4%)。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迅速上升,国际外汇市场越来越多地关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趋势。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规避汇率风险,1996年香港和新加坡先后推出了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合同的交易(Non-deliverableForwards);2006年8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推出了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期货和期权产品。人民币外汇交易的地理区域比较分散。其中,我国境内的交易只占22.71%,境外人民币交易还没有形成一个主要中心,香港、英国和新加坡成鼎足之势。跟人民币交易相比,其他主要货币的交易量集中在境外市场,英国和美国占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利优势,而其他金融中心至多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难以挑战伦敦和纽约的竞争地位。这也是中英两国在金融方面合作的主要目标,即伦敦打造成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香港也有其竞争优势:其离岸人民币存款由2004年2月的不足9亿元飙升至2013年10月的7816亿人民币;其人民币实时清算体系为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等其他机构提供服务。外汇市场是个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而非完全的本土化市场,因此跨境交易是外汇市场的根本特点。换言之,一国或地区发生的外汇交易必然包括境内交易和跨境交易两部分,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跨境交易占比较高。全球主要外汇交易中心(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和澳大利亚)的跨境交易占比很高,几乎占五成以上,而离岸中心的占比尤其高。相比之下,2013年4月,我国外汇市场的跨境交易占比仅为16.17%,居表中所列国家或地区之末。我国外汇交易市场主体缺乏来自境外的市场参与者。也就是说,我国外汇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不够,或者境外机构没有积极参与市场的交易活动。
三、外汇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外汇市场的最初发展动力源于国际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业务往来,但资本项目交易后来者居上,成为现代汇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般而言,一种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可用五个指标测算:国际贸易结算中的计价货币、国际借贷业务中的标价货币(国际银行信贷市场)、国际证券市场的标价货币、官方储备货币中的标价货币、外汇市场的成交量。由于国际贸易中的计价货币数据难以获取,并且也没有国际机构进行过权威的统计,各种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计价地位仅限于推测。相反,主要银行的跨境业务、国际债券市场规模和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均有系统、连贯的统计资料,因此可信度很高。国际主要货币在外汇市场的成交量跟该货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地位高度相关。除了国际债券市场外,主要货币在国际银行业务中的地位以及在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跟在外汇市场的排名完全一致。我国银行的国际业务不活跃,人民币在国际债券市场的表现也比较沉闷。人民币国际化缺乏强大的金融市场做后盾。这里所指的金融市场包括在岸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如果我国在岸金融市场高度发达、高度开放,离岸金融市场的人民币资金池子具有较强的深度和广度,那么国际资本流动会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和离岸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才会实现质变过程。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起步较早,但离岸人民币借贷业务并不活跃,人民币资产品稀少,人民币利率低于在岸的利率水平,许多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目的不在于投资,而是等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有关国际银行和外汇储备的统计数据没有提供详细的货币分类数据,本研究仅选取国际债券和外汇市场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分析外汇市场与国际债券市场的长期关系。文章的外汇成交量数据取自国际清算银行的《央行每三年一度调查:全球外汇市场活动》,时间跨度为1998-2013年。国际债券市场数据取自国际清算银行出版的《季度评论》(QuarterlyReview)各期。另外,国际清算银行只公布季度末数据,但三月份的数据跟四月份的债券市值(存量)差别不大,所以本研究选取三月份的数据以替代无法获取的四月份数据。文章选取了澳元、加元、欧元、港元、墨西哥比索、新西兰元、挪威克朗、英镑、新加坡元、瑞典克朗、瑞士法郎、美元和日元的外汇成交量及其标价的国际债券存量。文章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分析这些国家货币与国际债券市场的关系,首先依照通用的计量技术先对原始数据对数,然后建立合并数据表。为了排除伪回归,本文先对合并后的外汇交易量和国际债券市值数据作单位根检验,结果详见表6。检验结果表明,这些面板数据的序列为非平稳序列,均存在单位根,p概率值等于1,即我们只能接收原序列存在单位根这个事实。但一阶差分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其概率值为零,我们否认一阶差分序列存在单位根,这些时间序列服从I(1)如果仅考虑以标价货币发行的国际债券市值,相同系数、加权模型表明,以一国或地区货币标价的国际债券市值每增长1%就会引起该货币外汇成交量增长0.12%,且各项统计量均显著。这充分说明,一个国货或地区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是外汇市场规模的决定因素之一。货币国际化程度越高,用该货币标价的国际资产就越多,货币兑换就越活跃,外汇交易量自然就大幅度提高。
四、我国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外汇市场
综合上述分析,发展和壮大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关键是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而后者发展的关键是必须有序开放我国资本项目。我国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其实,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就是逐步实行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其必然结果便是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人民币跨境使用所指的领域主要是国际贸易、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银行信贷,次要领域则是衍生品交易。《中国人民银行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实际上勾画出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建设的蓝图。自从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出以来,人民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结算占比大幅度提高,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结算货币。2011年,我国以人民币结算的对外商品贸易占总比的6.6%;2012年占比提高至16.7%。香港的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发展尤为迅速,仅2012年就达到了2.6万亿人民币。我国自贸区的离岸中心建设目的之一就是要强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一趋势,因为在岸企业以人民币支付的海外进口是非居民的人民币资金来源。除了用于进口贸易外,非居民的人民币资金主要用于购买人民币资产,也就是说,我国的相关政策必须扩大境外人民币资产池子,并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问题。如何扩大境内外人民币资产池子?这是新一轮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放松了管制,从某种程度上方便资金的流动。人民银行的《意见》规定,上海自贸区采取了分离式账户管理模式,放宽了区内资金向境外流动限制,还允许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在我国境内发行债券,也允许区内企业从境外市场进行本外币融资,但政策趋于谨慎,依然保留了已有的一些管理限制。资金流动仅限于区内居民贸易账户、非居民贸易账户、境内非居民账户和境外账户之间的资金可以自由划转;账户内本外币不得自由兑换,自贸区内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机制功能被限制。区内居民贸易账户因经常项下业务、还贷、实业投资及其他符合规定的跨境业务与境内区外的银行结算账户发生的资金流动被纳入跨境业务管理。就直接投资而言,有关规定有审批制度改为向银行直接办理,简化了办理手续,从某种程度上方便跨境人民币投资。其实,我国对外商直接来华投资的政策比较宽松,因此新规定实际上促进国内企业自己用人民币或外币对外直接投资。自我国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我国的资金一直为正数,特别是1993年以来,年流入净额达到300亿美元以上。
自贸区设立能否扭转这一趋势?跟直接投资相比,证券投资规模更大,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影响力更强。然而,《意见》对跨境证券投资的政策规定不多。截止2012年底,国外对中国的证券投资规模为6442亿美元(约合2.3万亿人民币),其中股票投资为5066亿美元,占我国股票总市值13.7%。这表明,我国现有的金融市场开放水平不高,法律建设还有待完善。境外资金进入国内金融市场的限制依然较多,《意见》也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突破,基本沿袭了2011年12月公布的人民币合格国外境外投资者做法。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按规定进入上海地区的证券和期货场所进行投资和交易。这显然是指区内的境外金融机构和企业,因为本国金融机构和企业无需绕道进入这些市场。“按规定”是指什么规定?这应该指现有规定。《意见》允许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可在一定额度内进入境内银行间市场展开拆借或回购交易,也沿袭了人民银行2010年8月公布的办法。事实上,市场开放度依然受到额度限制。在对外方面,《意见》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按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投资和衍生品投资业务。显然,这是针对国内企业,因为境外企业无需绕道中国再投资境外金融市场。“按规定”又是指什么规定?换言之,国内资金在境外进行证券投资依然受到限制。在融资方面,《意见》允许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可按国家有关法规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目前的困境时除了少数国际金融机构外,尚无境外企业在我国发行人民币债券。《意见》原则上允许试验区的中外合资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组织可按规定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但严格限制本币的使用范围,即不得用于有价证券和衍生品投资,也不得用于委托贷款。《意见》没有涉及国际银行信贷业务。资本自由流动是离岸金融中心存在的必须条件,也是本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之一。在这些大量频繁的金融交易活动中,本币国际化就水到渠成,无需刻意去为之,因为它有着强大的现实基础。作为大额、高频金融交易的后盾,自贸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必须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必须构建多币种、多层面的平台,实时处理涉及主要本币和外币交易,覆盖了包括银行、股票和债券的多种金融中介渠道,并与周边国家的有关系统无缝联接。我国现有境内外币支付体系,而跨境支付体系尚在研究和规划中。2012年,境内外币支付体系处理业务111.05万笔,金额为5327.37亿美元。相比之下,香港美元结算所自动转账系统(USDCHATS)同期处理业务381.7万笔,金额为40256亿美元;香港人民币结算所自动转账系统(RMBCHATS)同期处理业务108.7万笔,金额为62万亿港元。可见,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远达不到国际水准,依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