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24: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教育的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义务教育 初中化学 基础教学
一、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明显增强
首先需要进一步适应相关的基础教学要求,能够增加相关的难度,实现《水氢》一章中的“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删除,为了进一步减少难度,此外还有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溶液》一章中的“溶解过程是动态平衡、结晶原理”等,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减少。
主要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如在《空气氧》一章中增加的“测定空气中氧的含量”以及“燃烧条件”等的演示,能够进一步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实现相关的条件理解,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考察。
其三是能够让学生适应相关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将持续发展的内容加强,实现自学。新教材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单独作为一节,把“水在人体的分布及动植物体的分布情况作为选学内容”,进一步通过实际的形象演示来证明这一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实现相关的原理认知,减少知识的压力,进一步增强知识和实践的通融性,将趣味性进一步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培养,实现全方位的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的发展。
二、按照知识逻辑顺序,完整性体现清晰
首先要进一步实现教材的大纲研究,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带动学生认知顺序的提升,能够使得知识的编排充满一定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系统的需求,解决相关的顺序问题,主要的内容有氧气分子原理、水氢;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化合物;铁;溶液;酸碱欲。这些都和日常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算难,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进一步来看很多的分子和原子问题需要结合相关的实验来进行解决,初步对于化合物知识的了解也需要加强,整个来看有着比较分明的层次,也就是说能够实现相关的上升,进一步将化合物的认知情况提升,首先,第一章研究的是混合物及其组成的一种单质(氧气),学生尚未学习化学式。第二章研究的化合物及组成化合物中的两种元素(氢和氧)是在学生学习化学式之后。第五章就是在方程式之后又加强的巩固内容,也就是能够进一步将化学用语的认知进行巩固,实现对特征的了解,进一步过渡后期内容的要求,整体上能够实现相关的拓展,结构和生活问题为直线展开。对于研究新的教材来说,进一步能够体现出完整性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要将练习的针对性增强,实现有目的的联系,完善针对性,要进一步解除题海战术带来的疲劳,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进一步完善学生的需求,很多的要求都是根据考试大纲来定的,因此有着比较强的针对性和内容,进一步能够实现练习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大体任务来说,就是要能够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实现相关的题目和知识点的灵活运转,进一步将练习的效率增强以便于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还需要对学生有着比较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总是用相同的试卷来解决问题,要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适宜、因人而异展开工作,进一步落实对学生基础的巩固,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能力促进,此外,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片面性,能够将传统的模式进一步突破,能够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是真正的目标,于此,我们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状况开展相关的工作,落实平衡,将个别的内容过于超标的、有难度的进行简化,给教学大纲带来更大的效率,要完善学习的步骤和指导的原则性,进一步能够改善相关课程的联系,实现接短性的内容,实现阶段性。例如,教材在讲CO2的性质时,首先画出了一幅与自然常识课及植物课中密切相关的大气“自净”关系图。
三、加强国情教育,育人性表现显著
要进一步将教学的人性化管理方面体现,首先是教学的方法提升,进一步就是思想教育的提升,还要注重思路的问题,比如在《空气》一节中新增了关于要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等等,这样就有了典范性。在气含量的测定”演示实验,为学生理解拉瓦锡讲述空气时,指出了污染的两个来源,教育学实验设计思路作好铺垫;在《co:的制备》一节生要防止污染、保护环境。中通过对。:、H,制取的回忆、归纳,也就是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来开展相关的内容扩充,进一步能够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使得范围能够有所扩大,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拓展性思维的训练。这样就能够一定程度上整合相关的概念,出现关于教学大纲的研究g规律,进一步能够提升教育的效率,也能完善国情的需求,这样就能体现出教育的力度,也能为后续的力量培养出新的希望,要进一步结合社会的现状。在《甲烷》、《铁养高科技人才的需要;同时适应了“减轻负担”的性质乡、《黑火药》以及《酒精、煤和石油》等章的教材改革目标的需要。其中主要是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辉煌的成就弘扬,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荣耀感,这样才能够使得他们不断上进,拥有自豪感,对于一些条件差的学生,要及时给他们信心,使得他们能够从爱国主义教育之中的到相关的介绍和结论,进一步能够实现现代化的管理,能够和保护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实现提升,对于学习的内容来说,实践性为主,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进一步能够实现教育另一扇门的开放,比如介绍水资源的时候,就提到了要节约用书的问题,此外,讲述空气时,指出了污染的两个来源,也就是教育学生要进一步保护环境,控制污染。
四、根基教学实际啊、弹性限度扩大
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不断改革思想政策才能够适应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将所学的知识利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为实现现代化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进一步培养出高科技的人才,现在为了减轻相关的负担,要进行教材的改革和方法的创新。
有的条件好的学校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教学,使得义务教育变成一种更加丰富的形式,能够将介绍和要求进一步实现,对于化学方面的成分,可以加强领导,用心打开知识之窗。
参考文献:
[1] 刘津;“合作学习”应用于化学教学的一次实验报告[J];化学教育;2000年06期
[2] 徐远征;关于构建中学化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化学教育;2000年10期
[3] 刘敬华;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1994年06期
[4] 王存宽,沈;现代启发式教学的构建与应用[J];化学教学;2000年02期
一、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点
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期,有其特殊性;同时由于初中生安全关系整个社会千家万户,具有复杂性;因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所以安全教育具有长期性[2]。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初中生的年龄段大约是12~15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此时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渴望受到尊重,是初中生在个性发展中独立性增长的突出表现。其次是教育内容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初中生大多已经熟练掌握上网冲浪的技能,由于其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沉迷于网络,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真假,因此,培育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形成文明的上网行为习惯更是成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增加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需要自觉遵守文明上网的规范,充分利用网络开放的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素质,主动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学会辨别是与非的能力。学校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教师应通过级会、班会、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文明上网。家庭需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上网行为的榜样,理解和配合学校对孩子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增加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社会应该承担网络安全教育应有的责任,校园周边严禁网吧的经营,网吧严禁未成年人入内,互联网形成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长期性
由于网络已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网络信息,危险时刻都会发生,因此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网络安全教育必须贯穿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是教育者长期的教育内容,需要预防性和补救性教育相结合,其中预防性教育更需要大力提倡和加强,而不总是等出现网络消极事件后再紧急补救进行教育,应多以正面的积极事例作为教育的样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发展,对网络上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还不是十分完善,作为教育者应该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融入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当中强化文明上网的意识和行为。
二、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常规化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把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化教育当中。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排上课表,并确保授课时数。把防网吧危害作为安全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根据不同年级确定安全教育的内容[3]。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和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教师在教学当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多样化
学校在实施网络安全教育时,需要考虑到初中生热爱新奇、喜好体验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途径从不同角度开展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增强效果。在学生教育方面,除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广播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之外,还可以采用电影放映、网络安全讲座、图片文字宣传、现场模拟体验、安全情景剧、安全知识问答、正面事迹报告和现身说法等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组合,大力推进初中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和社会教育方面,改变以往教师在校内教育的单一形式,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请家长和社会共建单位代表参加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工作座谈会[3]。讨论研究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集大家智慧,取众人之长,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化
开展安全教学活动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要采用能收到实效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学校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主题相应地设计出网络安全的主题活动,如情景剧扮演、班级板报宣传、知识讲座、网络安全征文比赛、“安全小卫士”评比等,把网络安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活动中去,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建设符合网络安全教育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促进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抵御不良网络诱惑的能力。
4.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社会化
网络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教育责任。学校应充分利用日常学校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的意识,同时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向家长传授各种事故发生的特点和预防、逃生的知识,使家长能够根据子女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给子女传授各种安全知识。家长要注意对子女开展情境化训练,在生活中指导子女科学使用网络[4]。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公安、治安、信息安全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最好能聘请有关人员担任网络安全的校外辅导员,共同承担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协助学校制定出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纪律规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国教育报,2007-03-01.
[2] 陈慧萍.中小学安全教育机制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简析
目前,我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关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等。”又如,有人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的比率在10%以上的项目,初二有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6项,初一除上述6项外还有“焦虑”一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等9个项存在问题的学生比率平均在11.11%。”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初中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初中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国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
以我校为例:在近五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我发现:
焦虑状态处于较高水平。即初初中生情绪中,最受影响的是焦虑状态。产生焦虑状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初初中生学习任务过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尤其是初三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和家长的高期望,必然产生高强度的焦虑感。其他还有人际关系、独生子女的特殊生活环境等也是给他们带来焦虑的重要原因。
抑郁、孤独、敌对、恐惧状况分析。初初中生抑郁状态低于焦虑状态,高于孤独、敌对、恐惧状态,孤独状态最低。这一现象表明,现在学生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孤独无助的情况较少,这方面情绪受到的影响最小。另外,在恐惧状态中,初三男生的恐惧状态是最低的。这说明初三男生由于年龄的优势,体格上的突变,性成熟化,自我安全感加强,所以恐惧感最低。
初中二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特殊年龄阶段。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焦虑、抑郁、敌对、恐惧这四个等级,初二年级都处于最高水平。从数字分析的结果来看,各项指标中初二年级都与初一年级有明显差异,而与初三年级差别并不明显。这说明,初二年级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及在特殊情绪方面有明显的表现,他们不仅处于学习分化阶段,且焦虑、抑郁、敌对、恐惧感高。初二年级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关键的年龄阶段,应受到特别关注。
初中生心理特点性别差异明显。在焦虑、抑郁、敌对、孤独、恐怖情绪中,女生明显低于男生。这一调查符合男女性格特点。女生善于诉说,善于表露,所以在情绪上容易得到渲泄,在五个项中,除恐惧外,都低于男生。男生由于不善于表露,情绪往往得不到渲泄,这就使男生更感到焦虑、抑郁、敌对、孤独。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到男女性别在心理上的差异。
在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之后,在工作中,我们就能够对症下药,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一部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消失,但另一部分则要通过接受专门的教育、训练,掌握心理调整方法才能较快而有效地克服,单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是难以奏效的。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
笔者认为,当前,维护和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教育结合起来。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的挖掘,对初中生实施自觉地、有意识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任务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和任务形象的分析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班主任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关心学生健康心理,尝试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工作中注意在班级内营造一个优良的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心理氛围。
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据调查:“有41.0%的初中生认为健康教育的最佳形式是广播;37.2%的初中生认为是黑板报。21.8%的初中生建议开设健康教育课。”因此,学校要采用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初中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重视孩子的生理需求而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与孩子很难沟通,部分家庭的不当教育方法还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家长学校,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教会家长如何做孩子的朋友,学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并采取响应的合适的教育方式。在这一点上,我们学校的家长学校是办得比较成功的。
学科特点学生特点自主学习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以及教育工作者们对教育内涵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以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面对自己平时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去克服这些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形成对自己终身有益的学习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
一、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在现代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把传统的“教学”转变为“导学”。认真、耐心地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进而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引导学生学习。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不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结合初中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及被引导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理念,进而在引导的过程中再逐渐给学生灌输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去勇敢地尝试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并不是教师绝对的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也是自主性学习的参与者,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起到对学生监督和辅助的作用。传统的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自主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便是两者的区别。
二、建立小组机制,组织学生互助学习
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初中生物学科的特点,可以把班里的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学习兴趣小组。因为初中生物学科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大多是自然界中我们比较常见的生物,这样一来,笔者认为老师可以在每天的生物课后,结合第二天所要讲的内容来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些需要实际观察操作的作业。比如第二天所要讲的内容是“花蕊的结构”,那么前一天的课后,老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都观察一种花,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种花的形状和结构描述出来,然后再经过小组讨论把意见统一。并把讨论结果形成文字,记录下来,要求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把每个同学的看法和小组最终统一的意见都交给老师,由老师对每个小组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分析和评价。这种方法切实可行,许多地区的学校都有条件来实际操作。
教师还可以定期的组织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郊游,把学生从教室内“搬”到教室外,这更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在郊游的过程中,与学生积极沟通所观察到的自然界的事物,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特点来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楚地理解这些自然界中的生物知识。这样的学习形式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乐意去自主的面对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性的作用,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操作的情况下完成的,教师只负责最终的纠错和解惑,而且区别于以往学生被动地被老师指出错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这个时候的学生是非常乐意倾听老师指出的意见的。在这样一个趣味性极强的氛围内,学生能够很及时、更容易地记住很多知识。这种情境教学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下去,自主学习的模式便被潜移默化地成功推广了。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活动,整合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学科本身有着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视性特点,而初中的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活跃、爱动这些特点也和初中生物学科有了一个可以契合的平台。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时,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用PPT的形式把课本内容里的花朵图片、动物的组织结构等更好地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来学习新的内容,然后教师进行提问并纠错。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潜意识里督促学生更加高效、自主的学习。
四、结合本地资源,利用实验室来进行教学
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学科特点结合本地资源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带学生到野外去采集上课所需要用到的动植物,并制作成标本保存下来,课堂可以搬到实验室里,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和观察实验结果。在采集动植物、制作标本和观察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辅助者来参与学习的,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可以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同时,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以后,就会贯穿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始终,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
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既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也是学习成果的受益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辅学习的作用。时代在不断的革新,教育体制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老师一味地说教,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青年学生是一个时代的希望,如果学生的创造力被扼杀在了萌芽之中,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速度,这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当下我们就要勇于去开发和完善自主学习模式,并积极推广自主学习模式,让它为这个闪光的时挥出更大的能量,让更多的适龄学生受益。
六、结束语
自主学习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孩子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一种压力、一种包袱。自主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素质地培养,更可以保护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部门也应该适应时展的需要,适时地改革教育体制,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单联强.让生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J].考试周刊,2010,(56).
教科文组织将新媒体定义为网络媒体,而我国学者则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例如电视相对于广播来说就是新媒体,笔者比较同意我国学者对于新媒体的界定,那么发展到今天,新媒体主要指的是那些在新技术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媒体形式,例如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手机微信等等。
一、新媒体的特点分析
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成功的打破了各种媒介的之间的存在的壁垒,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地域的控制,其所具有的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1.开放性。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受任何的地域限制,另外其信息存储量也是非常惊人的。从技术角度来说任何人都可以进行信息的,那么基于网络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就使得终身教育成为了一种不知不觉的行为。
2.交互性。新媒体上的信息能够进行评论及互动,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思维。
3.多样性:新媒体融合了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那么用户就可以根据喜爱和需求去检索需要的信息种类。
二、初中生运对新媒体的运用情况
新媒体的运用情况直接关系到对学生的影响,所以笔者在该部分主要通过调研来开展研究。笔者选取了新疆地区普通初中院校的200名在校生进行调研,具体涉及的调研内容为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和接触情况。
1.初中生使用新媒体情况调研结果。
下表为笔者所调研的200名初中生接触新媒体的时间以及每日使用新媒体的时间调研表。
从上表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初中生当中有超过80%的学生有超过一年的新媒体接触时间,而每日接触新媒体的时间0.5-1.5小时的人数占到了绝大多数。
2.使用新媒体类型调研结果。
笔者在调研当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目的都是为了娱乐和交流,那么他们接触的新媒体类型就主要集中在了QQ、微信、MSN等上,另外百度视频、爱奇艺视频等APP也是应用的比较多的。
三、新媒体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带动作用
新媒体能够丰富初中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的思想更为开放。那么在新媒体的带动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思想上、教育手段上都起着什么样的带动作用呢?
1.新媒体丰富了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但是我国当前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却过分的注重知识的讲授,忽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教育;另外在教学内容上还存在着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所以尽快的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趣味性至关重要。例如我们可以将央视比较火的“家风”节目引入到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学生在课下看后,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就能让学生对家风的理解程度更深。
2.新媒体能够帮助教师思想和素养上得到提高。
当前课堂的话语权已经不再仅仅是学生了,但是教师却无法及时的掌握到学生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那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些不足,所以教师就应该不断的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思想和素养,尽快的掌握网络思维,把握网络德育、网络心理等,所以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改变,也是一个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过程。
3.新媒体为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创新了教学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说教和与学生面对面的对话,新媒体进入校园,并逐渐参与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常用的论坛(如班级群)、电子邮件、微博微信客户端及在线聊天等形式将教学内容上传给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与学生达到良好的教学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新媒体优化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
长期以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那么新媒体的出现则为其开拓了思路。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的在初中院校得到普及,那么我们进一步去进行教学手段的优化则就容易的多了,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网上德育网站,并在网站上建立起德育功能板块,通过教师的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的德育情况,还可以通过在网站上视频、文字等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进行网络犯罪的危害宣传。另外学校还可以在校园内设置公共平台,在公共平台上接入网络,保证学生能够在任何的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进行咨询的获取,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在课余时间来提高思想得到素质。
结语:总之,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和优势,能够丰富初中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的思想更为开放,其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思想上、教育手段上能够有效的带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文化 娱乐生活,但是它大多时候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既然是虚拟的那么就存在真与假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辨别是与非的问题。而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在新媒体的参与过程中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关心,这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作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新媒体对初中学生的影响,切实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 国民教育
1、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科教兴国这一伟大国策的带领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兼之素质教育的提出,也使得我国的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得到了完善,让我国的教育事业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小视的,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各个朝代的兴衰替更都充分地显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都可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教育历来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工作,为社会贡献人才,只有在教育事业足够发达,获得足够重视的前提下,国家的实力才能够得以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的重要性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在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一竞争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国要想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就必须充分地发挥出教育的作用,让国家的人才资源能够跟得上世界的发展,给以我国各项实力的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让我国综合实力更好地实现平稳较快的发展历程。
教学课标的改革、教育制度的完善,都是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都是国家给予教育事业更大发展空间的一个关键点,教职人员必须懂得充分地利用这一空间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尤其对于初中的教学工作来说,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决策性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成效的体现点,是衔接着小学与高中的一道过渡的桥梁,是实现素质教育、决定学生学习思想的根本性途径。初中生都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就意味着初中的教学也是整个教学中任务最为繁重的一个阶段性工作。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这一阶段的教育工作难度就更加大了,如何充分地发挥教学的作用,已经成为现今每一个初中教师都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尤其是在引入了“综合性学习”这一课程内容以后,这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语文的教学不同于别的科目,初中语文的教学是我国各项教学的基础,是教会学生理解、思考的一个重要科目,是突出我国国情、凝聚了我国千百年来的文学特色的一项教学工作,其中的“综合性学习”更是让学生融会贯通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质量,要想更好地发挥教学工作的作用,教职人员就必须懂得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现“综合性学习”,如何有效地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成效。
2、提高“综合性”学习成效的策略
2.1注重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任务中最主要的一项特点就是将语文和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对语文进行了解。这是“综合性学习”教学工作的特点,也是这一项教学工作的方向。要想更好地突出这一项教学的效果,要想更为有效地提高这一项教学的成效,就必须从根本上认清这一教学的特点与方向,教职人员就必须从这一项教学工作的特点出发,沿着其方向循序渐进地进行开展教学工作,控制好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突出语文的特点,从根本上提高“综合性学习”教学工作的质量。
2.2充分利用可用于教学的资源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工作是将语文的教学融入到现实中的一项教学工作,是将理论与实际高度结合在一起的一项教学工作。要想让这一项教学工作取得更为高效的成果,教职人员就必须懂得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一切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充分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才能够让整个教学工作更为高效,才能够让整个教学更具实际性意义。语文的教学是中国各项教学的重点,而语文则是与我国国人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其教学资源几乎涵盖了我国的方方面面,教职人员要想充分地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就必须学会选择教学资源,选择更为贴近学生生活,就必须选择更为易懂的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
2.3采取灵活多变的学法和教法,关注学习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观者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性取得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刨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白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在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学生自主合作的活动过程是实现这一课程价值的重要阶段,决不能轻视。另外,它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学习对象、内容、环境是“活”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手段也都是“活”的,教师和学生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和学习策略开展综合性学习,而且在开展过程中要特别突出体验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认识方式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的大舞台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和主体性人格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潘静,基于时效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初探[J],浙江教育科学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现状
初中生处于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的关键时期,对初中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前初中学生的德育现状从主流上来看是积极健康的态势,家长、社会、学校对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逆反心理严重、知行不能够合一等现象是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难点所在。学校作为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基地,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同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对于当前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初中学生德育教育受到社会因素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二是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三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对于当前初中学生德育教育影响的主要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由于学生的成长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的家庭比较重视对孩子的道德规范的教育,有的家庭对此不够重视,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早期德育教育的基础不够深厚。社会因素的影响中,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身体变化的高峰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追逐社会上的逆反心理现象、市场经济的求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对于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功利化,对于初中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较坏的影响。还有就是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内容脱离生活的实际,不能和当前初中学生的生活相互协调,最后就是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当前学校中的德育教师一般将德育教育作为一种政治任务进行管理,不能作为一种享受型的课程进行教学,所以说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意识也影响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
二、初中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1.当前初中生的德育教育的主流是具有时效性的,但是也有一些德育教育发展和德育教育开展的不利因素在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初中学校中的德育教育往往是班主任承担着主要的任务,其次就是思想品德教师,没有专门的德育工作教师或者是教育工作者来承担这项工作。而且,初中学校在缺乏教师的同时还缺少适合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教材和具体的材料,在具体的工作中展示出来的就是单纯、空洞的理论,缺少生动形象的描述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
2.初级中学由于目前还存在着升学的压力,还不能够充分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学校的所有课程当中,德育教育的课程所占的课时比例和受到的重视不够。另外,学校德育教育的方式、内容、形式都过于简单,不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去感染初中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些内容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效果不够明显。
3.我国的初中德育教育的开发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
要表现在初级中学的德育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偏向于成人化,一直都使用着成人的思维来对未成年人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这样就要求对于初中德育教育的素材进行更新和换代,还应该结合现实生活的状况,使发生在初中学生周围的事件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主流是积极的,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具体操作方面的问题。在分析初中生德育现状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能够给初中德育教育提供一些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建议和意见。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应该从学校领导层面和教育主管部门重视起来,充分开发适合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素材,培养一大批能够长期奋斗在初中学生德育工作一线的专职教育工作者,还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更新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竹青.基于初中生思想特点的考虑看其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
[2]刘翠华.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初中生的德育教育[J].学苑教育,2010(16).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口镇第一、第二低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以为学习的作用是进步自身素质,10%的学生以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以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进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以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以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以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以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进。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留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爱好。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以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很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熟悉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熟悉,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爱好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看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看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动的数据,52%的学生以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以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看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夸大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看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熟悉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进步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把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往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定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往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
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看,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往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看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预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把握基础知识;预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把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把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熟悉到了未来进进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预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看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预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预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预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预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慨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布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进,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大张旗鼓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由于他们享受到了蕴躲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以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用度而放弃考大学的愿看;52%的学生以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看,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爱好,失往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熟悉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留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以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题目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进,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期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进,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和刺激。
2.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进,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先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远景;向他们先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公道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先容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是非分明,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
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爱好、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天生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进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往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爱好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一、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5岁左右,处于少年和青年的临界点。这个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心理上还不成熟,性格还没有固定,是幼稚性、依赖性、独立性、自觉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个性,但是遇到困难,却很难自我解决,容易灰心丧气。在这个时期,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结合德育教育全面发展学生体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和疑虑心理,使他们信任老师,利用教学形式和内容去引导教育,教育的内容应当包含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根据德育内容要适时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体验不同角色的人所要求的不同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二、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选择好结合点再进行。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了解教材特点,吃透教材,分析教材各环节的教学特点,充分考虑思想道德教育与体育的结合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有序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中长跑锻炼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接力跑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跳跃项目、各种器械体操培养了学生的勇敢精神;排球、篮球项目培养了学生“败不馁、胜不骄”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努力去研究教材中的多种教育因素,依据不同项目、不同教材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中。例如:可以通过保护器材、布置场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为别人服务的思想;通过跨栏、体操项目培养学生果断、勇敢、机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由以上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应当尽量挖掘教材内的德育因素,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时机,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在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德育渗透做到内容具体化
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进行德育教育。
1、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
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任务以及各种运动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例如:中国女子排球队、国家乒乓球队等运动员,通过顽强拼搏、艰苦训练、自强不息,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光。针对当前很多初中生缺乏顽强拼搏、刻苦耐劳精神的状况,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顽强拼搏、艰苦锻炼的优秀品质,并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
2、对初中生进行精神文明和集体主义教育
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课堂中的接力跑、校运动会、队形队列、各种球类比赛等体育活动,及时实施集体主义和文明礼貌教育,从而使德育教育能够很好地得到实施。
3、对初中生进行道德观念、组织纪律以及法制观念教育
体育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多了解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组织纪律,利用一些事例让他们讨论个人行为、道德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使他们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能首先想到集体利益。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教学过程是在有组织纪律、有道德的前提下,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扬自由民主。如果没有道德观念和组织纪律,就很难有自由民主,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可能发挥。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从小事做起。例如:①篮球教学。教师要求学生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去训练,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与教进行充分结合;否则,体育课堂就会成为一盘散沙。②上课时要学生要按照要求准时集队。教师针对部分学生总是不愿上课、迟到等一些没有组织纪律的表现,要进行认真的思想教育。
4、对初中生加强自信心的培养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多鼓励他们,以精湛的技艺感染他们,以高尚的人格感化他们,并且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对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动作,教师可以用“你能行”、“勇敢些”、“放松些”等语言去鼓励他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会存在畏难情绪。例如跳高练习:多数情况下,学生都以失败收场。出现这样的情况,既有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原因,也有怕苦、胆怯、怕困难的心理原因,教师要及时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当他们畏难胆怯时,要给予帮助和鼓励;当他们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当他们失败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问题 策略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笔者在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进行反思回顾时,发现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只有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提高我们的音乐教育质量。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改实施以来,音乐教育又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本人还是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观念问题
尽管新课改搞得红红火火,但从现实的音乐教育来看,部分领导和老师以及学生个人都对音乐教育存在着偏见。因此,音乐教育仍然摆脱不掉在学校里的副科地位,老师们在教育观念上对音乐教育认识也不是很到位,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因循守旧,不愿变革,这些教育观念都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教学方法问题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走近音乐,并养成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习惯,促进学生终身音乐学习。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教学,而教学方法则起着关键作用。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很多音乐老师仍沿用传统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第二,音乐老师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上把握不好度,不能充分发挥出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作用。
3.满足不了学生兴趣需求问题
当前教材中的很多音乐作品,虽然大多数都是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很难满足这些90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需求,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种教学满足不了学生了兴趣需求,自然学生在音乐课中也就很难得到快乐和音乐的享受。这也成为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改革当前初中音乐教育问题的策略
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早解决,才能进一步推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几点策略:
1.转变对音乐教学的观念
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必须重新对音乐进行认识,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开展为契机,转变观念,充分体现音乐教育教学在学校发展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立足于音乐学科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紧紧围绕学科性质和价值把培养音乐兴趣、爱好、学习音乐的态度,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和情趣,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扩大文化视野等作为重要的方面构建素质教育式的音乐教育。
2.完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
首先,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要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音乐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改变我们以前传统教学中单纯地满足于课堂教学的老方法和老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社会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并且鼓励音乐创新,教学中应努力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敢于求疑。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师的辛苦教学说到底还要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此外,我们还要把握好使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的“度”。在音乐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教材的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势,合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避免滥用对音乐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
3.发挥音乐优势向学生进行美育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发挥音乐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向学生进行美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让学生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此外,我们还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力争让学生们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发展审美想像,丰富审美情感,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开发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兴趣需求
由于当前音乐教材中的很多作品不能满足学生对音乐兴趣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音乐老师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有利契机,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适当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删、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调查,了解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喜爱程度,将教材中学生不喜欢的一些作品删减,同时对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一些网络上,以及明星新推出的一些流行歌曲,但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的,符合初中生身心特点的一些音乐作品进行开发利用,搬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这样通过有效开发利用音乐资源,将教材与课外音乐资源整合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音乐作为初中阶段学生们的一门必修课程,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找出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的功能和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初中音乐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春艳.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简介[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聂小春.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新[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4(B12).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创新
初中思想政治课担负着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好思想政治课对初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高尚道德的培养,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初中学生在脱离小学阶段的培养教育后,进入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和智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两个特点不可忽视:一是矛盾性,突出表现为既向往成熟又偏于幼稚的思想迷茫状态;二是可塑性,即初中生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中,在叛逆的同时又极度渴望得到一个参照的标准。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本身任务和初中学生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切人点―把看似枯燥无味的道德理论教育讲活,在传输思想道德理论的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教好、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呢?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一、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前提是整体把握课程的内容特色
要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讲活初中思想政治课,首先必须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整体有着深刻的把握和了解。纵观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我们大概可以将其分成三个渐进的教育过程(本文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例):初一阶段主要注重学生自身的成长教育,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初二阶段学习内容有所深化,逐渐深入到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构建;初三阶段在初中二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爱国情操。力求初步确定学生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三个渐进的教育过程基本上与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相m应,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要求我们必须依据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授课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具体方法
要想摆脱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初中思想政治课变得更有活力。就必须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而学生主动精神的调动和授课教师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则呈现出一种“正相关效应”。依据笔者多年的经验,要想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角色创新
做好“导演”与“演员”角色的定位。要想让中学思想政治课活跃起来,就必须做到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是一堂好的政治课。“要让政治课真正地生动、鲜活起来,教师如何作好导演,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都找到自己的角色,并扮演好角色,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在初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定位好自己与学生的角色关系:老师是导演,主要负责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要做好两点:一是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灵光一现的智慧火花,并给予积极评价,从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更加积极地投入所应扮演的角色,强化课堂的愉悦氛围;二是教师要时刻注意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探索和创造,哪怕是在学生出现标新立异式的观念时也不要去打击。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星星点点的智慧之花”并不是总会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引导、创造。如果说“发现闪光点”是教师课堂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的话。那么“创造闪光点”就是评价一个教师能否教活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标准。
(二)收放自如
善于把握课堂活跃度。随着学生们创新自觉性的提高和创新自信心的增强,活跃的课堂气氛显然并不难以营造。但是,课堂气氛的活跃只说明学生们摆脱了枯燥无味的学习状态,并不等同于学生们完成了思想政治课程所要求的学习任务,掌握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精髓。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政治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为了提高课堂活跃度,教师可以对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式的观念不予打压。但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既要表扬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与个性,又要善意地指出其思想中的不足,避免因为一些调皮孩子的起哄而造成课堂本身的混乱。
(三)讲解创新
初中思想政治课之所以让人感觉枯燥乏味,与有的初中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只是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思路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初中思想政治课本身除了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以外,大多数知识都是可以和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从中可以看出,理论联系实践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也许有的教师会反问,我在讲课过程中也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每堂课也都注意讲解范例,但是课堂气氛并没有多少好转,这是为什么?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有新意。
三、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原则
上面提到的四个具体的方法并不是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仅有的方法,但它可以为初中老师教好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此外,我也阅读了许多同仁写的文章,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借鉴他们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并没有固定的法则可以遵循。但是要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有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立足实际,灵活运用。依据前面我们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总体分析和把握,显然我们可以意识到,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轻松,有着较多的自由的活动时间,因而对他们的授课要加大“角色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比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要进行中考,时间相对紧张,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注意在“讲解创新和收放自如”上多下功夫。总之,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可以创新出更多的课堂教学方法,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程,让初中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一门必修课。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生;教育
“三观”就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和智力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两个特点:一是叛逆性,突出表现为既向往成熟又偏于幼稚的思想状态;二是可塑性,在叛逆的同时又极度渴望心灵中出现“英雄式”的偶像。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本身任务和初中学生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点,提升思想品德课教育效果。
一、探寻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导入“三观”
首先,必须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整体有着深刻地把握和了解。纵观思想品德课的教材,我们大概可以将其分成三个渐进的教育过程:七年级阶段主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养成教育,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世界观初识;八年级阶段学习内容有所深化,逐渐深入到学生人生观的培养和构建;九年级阶段在初中二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力求初步形成学生的价值观。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三个渐进的教育过程基本上与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相适应,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们必须依据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授课的方法和技巧。
二、构建教学模式,健全人格融入“三观”
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来设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是实现人格培养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可以寓于教学过程之中,也应该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重点。实践证明,忽视“三观”教育,忽视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可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如果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没有明确的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的意识,教学过程的展开也不能突出人格培养的特色,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人格塑造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思想品德课要实现人格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努力把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同学校社会开展的一系列课外德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就会形成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合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思想品德课教学脱离现实的社会生活,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就不可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讲究教学方法,品德意识深入“三观”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的教学方式,可以选择形象生动,贴近社会的现实事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给他们广阔的空间,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收集、整理资料。通过接触和了解,让他们谈各自的看法,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明辨是非。
采用“直观教学法”,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引导。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就要力求避免单纯的抽象论述。在教学实践中要尽可能使用多媒体、图片、幻灯、影视、实物等教学辅助手段,尤其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做人道理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着眼于人格教育,点评讲解作画龙点睛式的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议论,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