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心理教案

幼儿园心理教案

时间:2023-05-28 09:24: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心理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心理教案

第1篇

一、 从教师自身做起营造一种温暖的气氛

首先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例如:教师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性情多变,固执偏激等,都可能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第二,对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幼儿人格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教师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不论美或丑,无论聪明或愚钝,充分接纳、尊重幼儿。

二、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开始,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幼儿,对幼儿在园一天的表现,教师应该适时的指导。对爱发脾气、稍有不顺心就哭闹的幼儿应及时引导、帮助并与家长沟通找出更好的更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办法教育幼儿。

三、改善心理教育环境,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为幼儿心理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环境。

可以说,由于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成长,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力潜能也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先天聪慧,口齿伶俐,有的幼儿活泼开朗,爱好广泛,有的幼儿则孤僻保守,不善言谈,教师应细心观察记录,了解幼儿,用心接纳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爱,关心和呵护,作为教师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当中,以严谨、细腻、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并要预防幼儿抵触情绪的产生。

2、给幼儿以尊重和必要的自由空间,为幼儿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身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幼儿,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幼儿能否身心愉悦的投入教育活动中去,关键在于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严格的限制、过分的责骂都会严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幼儿丧失自信心,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及必要的自由空间可以很好的维持师生关系,让幼儿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3、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心理发展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更好的成长服务的,应该使每个幼儿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被理解,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的喜悦,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环境,幼儿才能无忧无虑的快乐成长。

四、以科研促改革,实施幼儿健康心理教育

我园自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以来,坚持学一点,用一点,做一点,总结一点,不仅在幼儿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思路拓宽在宏观领域,在管理方式、教师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完善,逐步走出了一条切合本园特色的科研改革之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小结为:

1、成立课题组,酝酿课题。制订目标,目标是实施的纲领,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总目标,课题组成员每人制定子课题目标,并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步骤,以使课题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多出成果。

2、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学习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问题行为为矫治措施。学习了《让幼儿心理保教走进每个园所、家庭》、《领会[纲要]精神,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等有关文章。其中重点学习《纲要》、《指南》等文章,转变教育理念。向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技能。比如,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实施途径和方法等问题,教师必须在理论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疏导幼儿心理上的问题,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互结合,选择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的教育形式和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游戏,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自我心理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更好的实施教育工作,奠定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组织教师设计“心理健康活动”方案,并汇编成“心理健康活动教案集”,探索采用心理辅导方式纠正幼儿不健康心理,并促进幼儿更健康地成长。

五、家园携手,共育幼儿

家园共育幼儿,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由于幼儿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生活场所中,因此,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培养就得不到衔接,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幼儿就会出现“两面性”的倾向。这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另外有些家长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一味地欣赏鼓励孩子,造成幼儿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老师纠正幼儿不良习惯的严格要求也当成不尊重孩子,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1、向家长宣传“理性”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客服溺爱孩子的心理。

2、真诚的向家长提供有关家教方面的书刊。

第2篇

  幼儿园老师培训心得感悟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也曾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前苏联教育家娜·康·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以前,我只是略微知晓这些名言名句。但是现在,当我真正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我才懂得了其中的深意与内涵。

  20xx年7月19日至7月21日,新余市20xx年新教师入职培训在新余四中开班,来自新余市的新教师集聚于此,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经过3天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在本次培训中,听了有关教师职业专题报告后,使我对教师作的基本内涵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认识到了教师责任的重大艰巨,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要具备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含辛茹苦,默默耕耘."要爱生如子",时时为学生着想,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处处用真情去打动学生.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先进的理念,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夫和业务水平,有敏捷的思维和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召力.对学生要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开导的话,实在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冷淡的话,伤人的话,威胁的话.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阐释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这是从德行卓越的角度来阐释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从人格魅力的角度来阐释老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从潜移默化产生影响的角度来阐释老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从身教的角度来阐释老师......作为一名老师,不仅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更需要专业的业务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新型的教育理念以及不竭的创新意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塑造年青一代正确的价值观和美好的心灵。

  在本次培训中,还贯穿一个中心,那就是对新教师的鼓励.一是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二是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三是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四是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弄潮儿.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也许,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只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就能取得好的开端,而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幼儿园老师培训心得感悟

  20xx年3月23日,在教育局的关心与爱护下,在园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阳光幼儿园进行了幼儿园保育员岗位培训,全区各幼儿园都派员参加了这次培训会。经过一天的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作为一名保育员,我很高兴能够胜任这个工作。虽然只是一天的培训,但通过学习与培训还是引起了我的深思:怎么做好一名幼儿保育教师呢?怎么样照顾每一个孩子?怎么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在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回家看了一些保育的书籍及其儿童成长方面的书籍,我悟出了我认为“宽严结合”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沟通合作”是幼儿安全的保障。现将培训后的心得记录如下:

  首先,要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点滴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树立起“一切为孩子”的崇高思想。

  其次,在生活中对孩子要奉献我无私的“爱”,因为“爱”是幼儿园教育的前提和核心。我坚持用“细心、耐心、爱心、热心”对待孩子,我把每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从心底里关心爱护他们,努力做到对他们的生活照顾更多、更细。我以亲切的语调、温暖的拥抱、细致的照料、友善的笑容来吸引幼儿。

  从开始进园起就要努力营造舒适干净的环境以迎接小天使们的到来,早上第一次见到幼儿开始,我们就是细心的观察每个幼儿的穿着与精神状态,一旦有不正常的现象,立刻引起注意加以防范,平时发现幼儿有小的失误与过错,当耐心说理不责骂他们,对每一个幼儿

  都要有爱心,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特别是体弱幼儿更当给予更多的关怀。在小孩进餐时,也就从进餐的各个环节加以重视:如偏食的幼儿,要注意纠正;进餐时间与速度上要不紧不慢;进餐的.量上不宜过饱等等。当幼儿午休起床时就及时加衣与梳洗,同时还要看看有没有小朋友把大小便弄到了身上或床上。

  再次,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上对幼儿要从“严”要求,“严”其实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负责任的“爱”。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如果我们不严格要求,而是放任自流,就会给孩子们养成一些恶习,甚至误人子弟。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可以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当然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我们班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相信如果和其他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少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

  最后,加强“沟通与合作”也非常重要:保育员与老师沟通合作,能使幼儿在每个时间点上得到大人们的关爱与保护,能使保育员与老师更全面的了解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更好的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遏制一些不良现象。

  保育员与幼儿沟通合作,能使幼儿更愿意听保育员的话,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幼儿把保育员当成朋友,他才会把自己一些想说的话想做的事说出来。这对幼儿心理教育至关重要,也对安全也是的一种保障。

  时间在幼儿的成长中过去了,对于我个人,要学习的东西、知识还有很多,无论是教育还是保育,都是我学习的目标。要把好的方面坚持住,不够的地方像别人学习,把别人身上的精华吸取过来,使自己成为德育、教育、保育都合格的保育员。

  幼儿园老师培训心得感悟

  为期三天的短暂培训拉下了帷幕,在这三天中,不管是讲解哪个领域的老师,我都反复地从他们口中听到一个关键词:《指南》。在《指南》背景下思考幼儿园的教学设计,是与过去有所差别的,首先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到幼儿本身,而不是活动本身,因此我觉得课程的设计要比教学活动的设计更加的重要。

  有如黄芳老师在活动中问我们:“你知道下周的活动是什么吗?”我的一个反应就是我下周要上什么课,其实这是不对的,教学活动是独立的,如果只关注到教学活动,而不考虑课程整体,对幼儿来说这样的教学没有整体性可言,是断层的。在现有的主题活动背景下,我们应该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寻求适合幼儿的课程。

  1、转化自身理念,从本本到人本。首先,教师的理念转化很重要,过去我们关注的是教案上写的是什么,就上什么。这样的活动开展起来并不一定适合幼儿,导致幼儿难以理解和接受,《指南》中指出,我们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关注幼儿的需要。也就是说,在我们制定课程的时候,不能只从教案出发,而是要考虑到幼儿需要什么,备课关注的是活动的目标,而我们更应该关注到活动的过程——课程设计。

  2、统筹一周活动,合理安排内容。对于过去一周的活动,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把相关的五大领域课程进行填充,而缺少思考在这个主题中幼儿已经拥有的经验有哪些,还需要哪些,幼儿感兴趣的是哪些。因此在计划一周活动时,我们显得很生硬,而在实施一周计划时,更加发现许多的活动前后颠倒,有的活动根本没有进行的必要,而有的活动却缺少开展的时间。因此,在备课之前我们应该针对相关主题的课程进行研讨,讨论一整周里我们要提供幼儿哪些活动,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获得成长。而这一系列的活动首先应该是具有递进性和趣味性的。

第3篇

【关键词】新教师;专业发展困惑;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2-0018-06

【作者简介】马天宇(1979-),女,上海人,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助理教研员,硕士。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我国第四次生育高峰的到来,新办幼儿园的数量急速增加,幼儿园新教师的人数也持续攀升。有效帮助幼儿园新教师适应工作并加速其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量的研究表明[1][2][3],教师职业生涯的头几年是她们从事教学专业工作的关键期,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在角色适应、教育行为以及人际环境等方面存在不适应。如果这些问题和困惑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仅关系到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定位,甚至影响其职业发展生涯。本研究调查入职1年~5年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发展困惑现状,分析困惑的类型及形成原因,揭示困惑解决关键期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来源

本研究对象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入职1年~5年的幼儿园教师,考虑到样本的多样性,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法,共回收有效问卷357份。调查对象中教龄1年的占12.8%,教龄2年的占24.2%,教龄3年的占23.5%,教龄4年的占21.6%,教龄5年的占17.9%;女教师占98.6%,男教师占1.4%;大专教师占42.6%,本科教师占56.9%,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0.8%;学前教育背景占69.7%,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占30.3%;教师所在的幼儿园的类型中,市示范幼儿园占8.1%,区示范幼儿园占13.4%,一级幼儿园占39.8%,二级及以下幼儿园占38.7%;公办幼儿园占98.6%,民办幼儿园占1.4%。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国内外对幼儿园新手教师的研究内容[4],采用自编的“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发展困惑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第一步,调查者设计开放性问卷收集新教师存在的困惑(实施前测);第二步,对开放性问卷中涉及新教师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完善问卷;第三步实施正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专业困惑和困惑解决方式三大类,其中教师专业困惑分为教育教学、日常班级管理、专业技能、科研反思和人际关系五个领域。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问卷中的每一题目进行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并对类别资料做进一步卡方检验。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新教师专业发展困惑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困扰新教师的问题有理论层面的,如把握教育教学前沿理论,进行教育科研方面的,但更多的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包括具体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效果达成,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引导,对幼儿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教学资源的获得等(参见表1)。

1. 教育教学方面

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依次是:独立设计集体教学活动(如设计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把握重难点)占8.4%;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幼儿自发生成的资源与预设活动内容有机结合,积极有效地互动占7.3%;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占7.3%;观察、支持、引导孩子游戏占5.6%,教学效果的达成(如目标达成、儿童经验提升)2.5%,组织幼儿开展户外(室内)体育活动占2%。

经卡方检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幼儿自发生成的资源与预设活动内容有机结合并积极有效地互动这方面,不同学历的教师有显著差异,专科教师的困难更大9.3%;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有显著差异,民办幼儿园困难更大。

经卡方检验,在观察、支持、引导孩子游戏方面,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有显著差异(p=0.026

笔者在课堂观察和访谈过程中发现,新教师在集体教学方面对教材的选择、理解和解读能力明显较弱,主要表现为无从下手、随意性大、教师们习惯于找现成的教案,甚至刻意回避需要准备教具的教学内容,有的一味完成教案的实施,缺乏对幼儿的观察与回应。

2. 专业技能方面

新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困难依次是:进行环境创设、教具制作、材料投放占5.6%;歌唱、绘画、舞蹈、钢琴、手工等专业技能技巧方面占3.9%,

在进行环境创设、教具制作、材料投放方面,男女教师之间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2

在歌唱、绘画、舞蹈、钢琴、手工等专业技能技巧方面,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在这方面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0

3. 日常班级管理方面

新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方面的困难依次是:帮助个别幼儿很好地融入集体占6.4%,处理幼儿的突发事件占2.2%,把握班级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占2%,班级常规方面和一日活动组织占1.1%,在幼儿生活习惯养成占1.1%。经卡方检验,男女教师在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方面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0

4. 科研反思等方面

新教师在科研反思方面困惑是:把握教育教学前沿理论,进行教育科研占17.4%,撰写案头资料(工作计划、案例、反思)占2.8%。

5. 人际关系方面

新教师的人际困惑相对较小,调查发现,94.1%的教师能与幼儿园的搭班老师和其他同事和谐地合作共事,91%的教师认为自己能赢得孩子的喜爱,84.9%的教师认为自己能与领导良好沟通赢得信任,其中最难的是与不同家长的沟通(46.8%)。这说明新教师在工作中能处理好与不同群体的关系,这样的生态关系圈不会给他们的专业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有意思的是,不同教龄的新教师与领导良好沟通有显著差异(p=0.042

不同专业背景的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第一专业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的困难更大一些。可能是因为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强,在与家长交流、社区沟通方面展现了明显的优势。

调查数据显示,新教师时常会体验到挫败感、低成就感,有一成以上教师觉得自己的专业水平不符合当前的需要(非常不符占2.8%,基本不符合占7.3%),一般符合的占5.3%,基本符合占61.1%,非常符合的占23.5%。笔者在随机访谈中了解到新教师在工作之前认为幼儿教师整天和孩子在一起,应该很轻松很快乐,可实际上幼儿园每天的工作紧张而忙碌。另外在我国以知识本位为主的教师职前培养模式下,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并不能全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使新教师普遍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产生怀疑,工作热情减弱,甚至感到现实与理想有显著差异。

近七成的教师认为目前的工作负担比较重,有7.3%的教师在平衡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问题较大。工作负担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在同样的工作量下,不同教师的感受不一。经卡方检验,不同教龄教师工作负担有显著差异(p=0.39

(二) 新教师希望的专业困惑解决方式

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凭借自身能力去解决问题,需要师傅引领、同伴互助、专家点拨等方式帮助解决教学实践中难题。利用幼儿园现有的资源(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具有方便性、即时性、经济性的特点,而借助幼儿园外部资源(如专家带教、外出观摩、专业机构培训等),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精力(如路途奔波)。当优质资源稀缺时,新教师的需求往往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调查显示,新教师最希望解决困惑的方式是:80.7%希望得到师傅、专家的带教指导;79%希望外出观摩学习优秀教师教学活动、聆听专家报告;77.3%希望教研组同伴互助、集体备课和经验分享;68.3%希望参加培训机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64.4%希望参加学历提升;62.5%希望按需要自学教育和儿童发展的专业知识;60.5%希望获得交流展示的机会平台(如开公开课、做项目);59.7%希望参加教育科研活动;59.4%希望制定并践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对“外出观摩学习优秀教师教学活动、聆听专家报告”,不同教龄教师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入职年限短的教师外出学习的意愿最低(入职1年的90.0%,入职2年的98.4%,入职3年的96.4%,入职4年的100%,入职5年的98.4%)。笔者以为,入职1年的新教师需要在幼儿园环境中熟悉教学规范,频繁外出学习可能会分散精力,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工作;不同级别幼儿园的教师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3

对“得到师傅专家的带教指导”,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0

对“获得交流展示平台”,不同性质幼儿园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3

对“参加教育科研活动需求”,不同级别幼儿园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1

对“参加培训机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不同级别幼儿园有极其显著地差异(p=0.001

对“参加学历提升”,不同学历教师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7

对于“教研组同伴互助、集体备课和经验分享”和“按需要自学教育和儿童发展的专业知识”,不同类型的教师没有显著差异。

(三) 对新教师专业困惑和解决方式的分析

1. 不同教龄教师的困惑分析

由表2可见,新教师入职第1年是求生期,需要解决的主要困惑是:初步适应教育教学环境,达成教学效果,掌握教学技巧,获得教学资源和把握班级管理;入职2年~5年进入探索期,在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后,开始关注教育现象背后的原因,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并开始静下心来观察个别儿童需求。新教师困惑呈现出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趋势。

2. 不同教龄教师希望的困惑解决方式分析

由表3(见上页)可见,3年以下教龄的新教师期望得师傅专家的指导,4年以上新教师对师傅的依赖性降低,更希望走出幼儿园观摩优秀活动。入职第一年的教师由于经验的缺乏,更喜欢接受式(师傅带教、观摩、培训)的支持方式,而第二年后则偏好参与互动式的支持(比如教研组活动)等。参加培训机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始终是教师困惑解决的重要方式,但其对新教师教学方法和技能提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及在幼儿园内开展的师徒带教和教研组同伴互助。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开始关注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标志其开始走向专业成熟。

四、讨论和建议

(一)对幼儿园新教师困惑解决关键期的建议

美国学者布什(R・N・Bush)认为,“一个教师头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他今后能够成就的效能水平有重要影响, 对支配他以后40多年的教学生涯的教学态度有重要影响, 而且决定他能否在教学领域持续教下去”。研究显示[5],新教师在第一教学年更关注基本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 在第二教学年则对学科教学方法关注更多。笔者建议,新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有所侧重地解决困惑:

1. 幼儿园新教师可以在短期内胜任教学实务

入职3个月至1年新教师处于懵懂期,往往觉得自己有很多困惑,解决重点应该放在熟悉幼儿园的职业环境、践行幼儿园一日流程、撰写班务计划等资料、熟悉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行为(教学用语、教态和站位)、建立课堂秩序、创设环境、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等教学实务上。

2. 教育实践智慧需要长期养成

2年~5年教龄的教师基本明确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强势与弱势,可以独立设计教学活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生成回应机智、达成教学目标、敏锐地观察支持与引导孩子、把握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琴棋书画等专业技能、开展教育科研等。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长期困扰新教师的难题,缺乏在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实践性知识是导致这一困惑的最关键因素。随着教师生活经验的丰富、知识面的拓展,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加深,对设计学习活动和指导幼儿学习也会逐步得心应手。

根据新教师的特点,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和幼儿园可以规划新教师课程培养体系,对入职1年的教师,研修重点可以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学秩序建立、家园沟通、环境材料创设 、班务计划撰写等;对入职2年~5年的教师,研修重点可以在集体教学活动教材解读与选择、师幼互动策略、突发事件应对、儿童观察与分析、对教育现象的思考研究等。

(二)对幼儿园新教师主要困惑及解决方式的建议

1. 对于集体教学活动设计、实施、效果达成的建议

设计与教学活动, 是每位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也是幼儿园评价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本文的研究,集体教学活动表现出受重视程度高但提升难度大的特点,在解决此困惑时需要层层递进、有步骤、有规划的实现发展目标。

(1)师傅带教并进行过程评价:对3年教龄以下的教师,幼儿园为其配备若干名在教学方面有特长的骨干教师进行带教,新教师观摩并模仿师傅的的活动;师傅手把手面对面地帮助新教师设计教学活动计划,通过观察新教师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 指出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新教师自我反思并行为跟进:新教师通过观察、模仿优秀教师的活动,分析其中的优势与不足,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及时反思自己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过程的组织和开展、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等情况,提升教育机智和回应技能。

(3)幼儿园集体研讨并诊断新教师发展重点:教研组的教师共同对新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观察与反思,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研讨并反复推敲,优化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还可以通过调研,专业诊断新教师在集体教学中优势和不足,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帮助其扬长避短。

(4)新教师外出观摩并改善教学。为3年教龄以上教师多提供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这些观摩不是简单移植优秀教师所设计的一些外在的、可以直观感知的活动形式和教学资源,而是根据他人成功的经验来优化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让自己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 对日常班级管理的建议

班级管理工作复杂而艰巨,需要幼儿教师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

(1)入职前,幼儿园利用开学前假期进行短期培训,明确幼儿园的规章制度,理清幼儿教师必须做的事情,从问题出发提出具体操作办法和实用的解决方案,引导新教师明确工作的方向。也可以通过观摩成熟型教师的半日活动,了解班级管理的操作策略,确保开学后幼儿园班级活动正常开展。

(2)针对新教师不敢在业务学习活动中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的现象,组成5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青年教师自主讨论班级秩序建立策略、突发事件处理等班级管理问题,共同反思问题解决方式,相互取长补短。

3. 对获得丰富教育资源的建议

(1)幼儿园加大经费投入,购买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相应的幼儿操作学具、丰富的教具以减轻教师自制教玩具的工作负担,让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观察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的游戏、学习与生活。

(2) 建立教育资源库。幼儿园各年级和班级之间应加强联系,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以合作研究的方式收集、积累多媒体课件、教材资源、操作材料、教育案例、外出学习记录等资料,在教学中合作备课、相互交流并共享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3)幼儿园可以加强与社区、家庭、其他幼儿园的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整合幼儿园周围社区的各种社会机构、设施设备以及人员的教育资源。

4. 对于把握教育教学前沿理论,进行教育科研的建议

研究表明,有效的专业成长应建立在学校或班级的基础上,与教师的课堂直接教学相关,应以教师为本位,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所教的课程。[6]

(1)新教师反思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思考教育行为背后的意义,经由对“片段”或“事件”背后隐含的问题的反思,将反思的结果用于改进未来的实践,从而提升教学智慧。

(2)幼儿园可以设立园级课题,鼓励新教师以教室为研究场所,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内容,从教师熟悉而擅长的日常工作出发,在教学中探究,在探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3)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开设一系列的关于教育理论和科研的课程,指导新教师通过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

5. 对于心理困惑的建议

相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新教师的心理适应表现得更为隐蔽,但对于其职业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1)新教师需克服体力上的疲劳感、压力感、和人际关系烦恼,不断调试心理,妥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与幼儿互动、同事合作和领导沟通中熟悉幼儿园的工作环境,逐渐建立归属感,只有在不断的研究、适应、变化中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寻找工作的乐趣,发挥自己的真正价值。

(2)自上而下的评价考核往往是新教师工作中主要压力源,幼儿园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职初适应缓冲期,采用发展式评价模式,在新教师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工作难度、降低考核标准、肯定新教师的点滴进步,以减轻新教师的外在压力。

(3)区县教师进修学院加强对新教师心理援助,通过开展公益性心理健康咨询、培训、讲座、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给予新教师支持和建议,帮助其度过“求生期”。

【参考文献】

[1] [美]丽莲・凯兹.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上海市闸北区芷江中路幼儿园课题组.幼儿园职初教师职业适应的支持策略研究[J].幼儿教育导读(教师版),2010,(09).

[3] 李拉.初任教师成长的四个关键词[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7/8):56-57.

[4]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组编.上海市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 赵建玲.美国康涅狄格州《新教师支持与培训计划》初探[J].世界教育信息,2005,(11):33.

第4篇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怎样设计教学、为什么设计教学以及怎样确保实际进行的教学能高效地带领学生达到学习目标(Sanne Dijkstra,2001)。“教学设计理论能够就如何更好地帮助人们学习和发展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的指导”(Reigeluth ,1999)。本文将对国内外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有所启示。

一、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

最早,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将教学设计看作是一个艺术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师角色的一个部分。20世纪60一80年代,教学设计开始形或专门领域。狄克和凯里(Dick&Carey)提出的系统观的教学设计模型是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在这一时期,还有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如加涅的学习条件论、梅里尔的成分显示理论、瑞戈鲁斯的精细加工理论等等。这些教学设计模式都强调了以某种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同时突出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程序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则整合了不同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者从各种理论中借鉴了科学原则,融合于其它各种信息之中,并且把它们用于符合人的需要(van,Paten,1989)。在这一时期,日渐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是由儿童与他们所处环境之间复杂的互动决定的,成人的责任是把儿童放在一个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构建新认知的环境中——即创造一个与儿童目前认知状态相匹配的环境,推动儿童学习与成长。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模式。主要有:R.Schank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T.Bransford的抛锚式教学设计;S.Dijkstra和T.van merrienboer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及J.van merrienboer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等等。它们强调通过社会性互动来形成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的构建,强调提供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任务,对真实性学习任务的强调帮助学习者整合了知识、技能和态度来完成有效行为(Merrill,2002;Reigeluth,1999;van Merrienboer&Kirschner,2001)。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起步较迟,最初,教学设计只是等同于教案,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对国外教学设计理论的介绍和引进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开始了更加专门性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或自己的特色,并提出了一些教学设计模式,如整合课程教学设计(徐银燕2003),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杨晓娟我2000)等,还有一些学者进开了具体活动设计的研究,如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范蔚,2003)、我2000)等,建构主义理论下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开发和设计(严蔷薇,2003)等等。

二、教学设计要素的研究

一般来讲,教学设计包括教育活动背景分析、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策略设计和教育活动评价设计这四大要素。

1.背景分析

分析教学任务或内容在设计教学时是至关重要的,哈希姆(Yusup Hashim)和加涅指出,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可以揭示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层级,并据此决定教学顺序。加涅同时还指出,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从重点目标开始,自上而下地确定各个层级作为先决条件的过渡目标。刘焱(1999)认为,在设计活动时,要研究与分析教材的教育价值,识别教材的课程潜能,这种识别能力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依赖于工作经验和对活动情境的感受,依赖于儿童观和教育观。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是进行教育活动背景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一些研究者指出,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先前经验、背景以及个性特征是极其重要的,必须确定学生在教学开始前应该掌握的特定技能。瑞吉欧教育模式也告诉我们,任何方案的进行必须首先设立目标并评估幼儿与方案相关的知识和兴趣,然后才能协助幼儿设立一个适当的情境。以使幼儿能从一开始就参与问题的探索。

2.目标设计

哈希姆(Yusup Hashim)等人指出,要根据对教学任务所作的分析来设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的目标要从使能目标到终点目标逐级排序。其他研究者(Posner&Rudnitsky,2001;Yelon。1996;靳玉乐、胡志金,1997)也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是具体明确的,如果目标的陈述过于抽象化、概括化。在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时就会遇到困难。

此外,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有研究者(陈英,2001)从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角度指出,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贯彻幼儿园科学教育三层次目标,即陈述过于抽象化、概括化。在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时就会遇到困难。

此外,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有研究者(陈英,2001)从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角度指出,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贯彻幼儿园科学教育三层次目标,即科学知识和经验、科学方法和智力技能、情感和态度三人层次。因此,即便是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也不立该仅仅局限于一个领域,而是要促进幼儿其他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

3.教学策略设计

一些研究者(Walter Dick&Lou Carey,1978)指出,教师在正式教学活动开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对学习教材的动机水平。教师可以采用漫画、色彩卡片、讲小故事、演示等手段吸引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加涅也指出,动机是使学习者从事学习任务,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特定学习目标上的一种力量.是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盛群力(1998)指出,教学材料是教学策略具体化的载体,借助教学材料向学生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教师实现个别化教学的理念。顾长明(2001)认为。设计有结构的材料包括选材和组合两个方面,选材就是选取那些能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材料,组合时则将选取的材料进行科学地安排和使用。也有研究者(蔡迎旗、沈立明,1998)指出,材料是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正是通过感知操作材料进行学习,材料的多寡与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材料的提供不能单调无趣,也不能够花样品种太多或过分新奇精巧。

此外。Walter Dick&Lou Carey(1978)还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考虑必要的补充活动,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丰富的扩充学习材料,又向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补救矫正的学习材料。

4.教学评价设计

有研究者(加涅;Walter Dick&Lotl Carev)指出,教学设计者和教师都需要以个别学生或团体的成绩来决定教学的成功程度,编制的测验题应该同提出的教学目标一一对应,教学目标可用来确定大多数测验学生的情境。

Walter Dick&Lou Carey认为要在教学设计这一步骤中编制测验而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确定大多数测验学生的情境。

Walter Dick&Lou Carey认为要在教学设计这一步骤中编制测验而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去做,这样可以避免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或教师对教学效果的估计而不是依据教学内容来编制测验情境,同时,编制的测验题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现有的发展水平并为下一步骤中的教学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三、对幼几园教育话动设计的启示

1.教育活动设计应是教师设计与儿童生成的结合

Allen,K.E.和Hart,B.(1984)指出,在早期教育机构中,教师计划的活动有其特殊的作用:儿童所需要的有些学习是难以通过儿童为中心的经验而获得的,家长和教师的文化将决定活动内容的组成。这种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设计一直以来在学前教育领域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应反映以儿童为中心的倾向,使得课程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儿童“生成性”。

尽管这两种倾向的教育活动设计出发点各有侧重,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教师要灵活、弹性地面对教育活动,当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时,大胆打破以前的计划,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来调整设计。但是,强调活动的生成性并非完全抛弃了预先的计划,教师应该在自己原有活动设计的基础上,以预先的计划为起点,渗透儿童生成的思想,做到预成与生成的有机结合。

2.教育活动设计应精心考虑各个要素

第5篇

(一)撤并学校所带来的生员素质参差不齐

进几年来由于学生逐年减少农村小学就实行撤并学校,撤并学校后个别村已经不再设立学校,有的村设立了教学点,家长就把学生送到临近村六年制小学或者乡镇中心小学、县城小学,由于各小学和教学点的生源素质不同,致使送到六年制小学的生源也是参差不齐,同时还把一部分学困生留给了教学点,这样就会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一定的难度。

(二)农村小学学前教育质量不高

近年来,由于受条件和师资的影响,农村幼儿生源少,部分学校根本没有开设幼儿园的条件,都是把接近入学年龄的收为一个班,有的还和一年级学生混合编在一起。也没有专业教师去教,所有的科目都由一个老师负责。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农村也出现了一部分民办幼儿园。但是这一部分民办幼儿园教学环境差,教学设施都达不到要求,幼儿教师大部分不是专业老师。有的民办幼儿园为了节省资金,把小班、中班、大班合编一起,由一个老师负责所有幼儿的一日常规教学活动。再加上这些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人员也不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对幼儿园的管理不认真,这样造成了优质教育资源浪费,精细化管理跟不上,从而也影响着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农村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大部分学习好的学生不断走向城市

这几年来,农村绝大部分学生家长常年在外务工,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或外婆家里。这样留守儿童就越来越多,致使这些孩子缺少亲情,缺少父母的管理教育和督促,从小就养成一些坏习惯,有的大手大脚的花钱,有的甚至玩手机,上网打游戏、抽烟、喝酒、赌博、还有的逃学等。这些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现如今一部分家长对好的教育资源的认可也越来越高,再加上农村基层偏远,小学与乡镇中心小学和县城小学相比,教育教学质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样会使大部分学习好的学生不断的走向城市,随父母到外地学校就读。这样一来,农村小学好学生就越来越少,从此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距离也越拉越大,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农村家庭教育力度不大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学校、家庭、社会是分不开的,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如今,农村孩子的家长赚钱的步子越来越大,对孩子们的成长从来都不闻不问,他们认为从上幼儿园起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完成教育任务了,与家长没有如何关系了。如果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他们对孩子的具体管理教育缺少监督,农村小学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样一来孩子从小养成了许多坏习惯。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缺少耐心、细心和爱心,孩子犯了错误就打,不会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和帮助。因此,家庭教育也直接影响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五)教师的专业素质低,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不强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的综合性更强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不思进取,教学方法陈旧,理念渗透不够,教法研究不足,学法指导不强,课堂效率不高。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老师,对新课程理念学习不够,仍然采用“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的多,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来,这样的也直接影响教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提升农村教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要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从现实情况来说,就是要加快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来说,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必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去抓,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想办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针对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就要制定出一些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学业绩考核》《教师出勤量化考核制度》《学生作业批阅量化考核制度》等。并把所有制度考核经过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选模和职称晋升等直接挂钩。对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

(二)深化课堂改革,加强教法、学法

指导,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想使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就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格局,转化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以学代讲,变讲为导,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来,同时还可以用多样的自主探究方式的学习方法,调动积极性,但在教学改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法指导,要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突出学科特点,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基础知识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在备课和上课、作业辅导上下功夫。数学要注意不要就教材教教材,它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便变化较大,因此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到举一反三,精讲多练。另外,要重视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有利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能及时改正。我认为学校一定要安排月考,月考试题不宜太难。侧重本月所学知识的基础。同时通过月考测试,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定出不同的提高目标,让学生能做得到够得着,这样使学生既不失学习的信心又能充满进步的信心。

(三)加强野学困生冶的辅导

要想提升教学质量,一定要求每位老师在分析教情和学情的前提下,对每个学困生建立档案,并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对学困生做到有问题就补,给每人一次提高锻炼的机会。同时让学困生消除心理因素,要耐心辅导,分层教学,让学困生能吃饱并能消化掉。采用培优促差、一帮一的方法,让每个学困生都有进步。

(四)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学习要积极推进教师的继续教育,健全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制度,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学会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加强中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尽快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在老教师的帮扶下使新上岗的教师尽快熟悉业务,学校校长、主管教学业务的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帮带活动。具体落实写好一份教案,上好一堂汇报课,管理好一个班级,出一张好试卷,帮助一名贫困学生,写出一手好字,要求教师苦练基本功,学校把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当重点工作来抓,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教学骨干,使各年级、各学科都有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

(五)抓实农村小学教研活动

第6篇

2、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熟悉适应幼儿园工作;

3、了解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一般特点,实习幼儿园教师及保育员工作,培养初步的幼教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习能把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中。

二、实习内容

第一周为见习期:观察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境;了解师幼、幼幼、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情况;熟悉幼儿一日活动安排;观察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学习经验;

第二三四周实施教育活动,组织幼儿游戏与运动。整个过程不断与带班老师交流以学习经验,完善效果;在活动中观察揣摩幼儿心理、行为特征,针对个性差异与之互动;组织的活动涉及音乐、语言、社会、自然、健康五大领域;

每周进行实结,填写专业实习周志;

另外还协助保育员老师日常工作,初步组织幼儿的日常活动;

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参与为迎接六一的有关道具制作。

三、实结

在省直保育院实习一个月,对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所认识。时间不长,但对我们实践能力的提高,理论知识的充实,以及个人对幼教事业的认识都有很大促进作用。

通过实习,我更直接地接触幼儿园日常工作,更直接地与幼儿接触,这对于我们幼教学习者来说,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方面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充实作用,更促使我们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通过亲自带班实施教育活动,组织游戏与运动,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该有多大的教育机智。这也是指导我今后学习的方向标。

通过实习,我感觉各方面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这也有赖于指导老师与幼儿园带班老师的批评指导,提出很多受用的宝贵意见。例如,在组织活动方面,在与幼儿交流方面,在独立实施教育活动方面,在处理幼儿“小矛盾”方面,等等。这些都是很具体、很细致的进步。虽然实习让我体会了工作的艰辛,但也有乐趣,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所以心理很踏实。

在实习期间,欣喜自己取得了成绩。虽然每天都会碰到不同的情况,要处理一些新的小问题,但每一天,我都在提高,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是你的成绩,因为你又多了几十分钟的经验。的确,时间越往后,处理有关问题就越娴熟,不像开始时那样盲目。

一个月的实习,与幼儿园的零距离接触,让我体会到这份事业的崇高,也使自己一些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变的具体、深刻。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园丁”,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啊,我还要继续努力。在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校运会的报名与训练班主任与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开动员大会,一起与学生训练。告诉他们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们:在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二、奖惩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六十二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③谁都会犯错误,但不是谁都会改正错误,受惩罚不要紧,要紧的是改正错误,关键不是惩罚,关键是接受教训,改正错误。

三、主题班会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在第一周的周五我主持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这也是我主持的第一次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安全教育与新学期新打算”。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安全常识。例如,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交通安全,地震、台风来袭需要注意哪些等等,他们都回答的头头是道。班会的另一个要点是“新学期新打算”,让一些学生上讲台说出他们上学期的不足之处和这学期的计划。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学期初就定下新学期的大体计划,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以下是我实习的一点心得。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巩固练习”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第一是预备阶段。先熟悉实习班级的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学习情况(通过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矫正。在班级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矫正需要。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差距甚大,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需要大量的计划时间。如果教师是矫正活动的唯一帮助来源的话,那么管理上的困难将会拖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从而降低它的效能。如果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则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经验显示,在同伴辅导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小组成员得益最大。这即是说,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非浅。

近年来,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种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成果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强调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轴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说建立起了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了几次小组讨论学生就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作细致的组织工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小组之间的活动情况组织有效的交流,以此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当我们不断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它所起的作用就会充分地显现出来。还应指出,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实上,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强调个体责任。其出发点乃是强调在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互配实施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以上介绍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我个人认为是可行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来演示几何教学中的图形,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几何中的性质、定理、判定等命题。从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掌握有关的计算机知识,制作教学课件,并把它应用在课堂上。

在实习中,我还只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一共上了八节代数课,还有a、b班的练习课,觉得还是a班的效果好。课堂上若学生对我的提问有所反应的话,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因此,在课堂上必须注意学生的反应,即时对他们的疑问鞒鼋獯穑?股峡文谌菽芄话词蓖瓿伞?/p>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学习成绩优秀,但这总是老师的一厢情愿。我认为,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确立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听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第7篇

1培养独立从事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能力。忠诚教育事业,献身于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2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

3解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一般特点。培养初步的幼教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习能把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中。

二、实习内容

班级环境;解师幼、幼幼、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情况;熟悉幼儿一日活动安排;观察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第一周为见习期:观察幼儿园环境。学习经验;

组织幼儿游戏与运动。整个过程不断与带班老师交流以学习经验,第二三四周实施教育活动。完善效果;活动中观察揣摩幼儿心理、行为特征,针对个性差异与之互动;组织的活动涉及音乐、语言、社会、自然、健康五大领域;

填写专业实习周志每周进行实结。;

初步组织幼儿的日常活动另外还协助保育员老师日常工作。;

参与班级环境创设。

三、实结

对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所认识。时间不长,省直保育院实习一个月。但对我实践能力的提高,理论知识的充实,以及个人对幼教事业的认识都有很大促进作用。

更直接地接触幼儿园日常工作,通过实习。更直接地与幼儿接触,这对于我幼教学习者来说,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方面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充实作用,更促使我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通过亲自带班实施教育活动,组织游戏与运动,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该有多大的教育机智。这也是指导我今后学习的方向标。

感觉各方面的能力有很大提高,通过实习。这也有赖于指导老师与幼儿园带班老师的批评指导,提出很多受用的宝贵意见。例如,组织活动方面,与幼儿交流方面,独立实施教育活动方面,处理幼儿“小矛盾”方面,等等。这些都是很具体、很细致的进步。虽然实习让我体会了工作的艰辛,但也有乐趣,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所以心理很踏实。

欣喜自己取得了成绩。虽然每天都会碰到不同的情况,实习期间。要处理一些新的小问题,但每一天,都在提高,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是成绩,因为你又多了几十分钟的经验。确,时间越往后,处理有关问题就越娴熟,不像开始时那样盲目。

与幼儿园的零距离接触,一个月的实习。让我体会到这份事业的崇高,也使自己一些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变的具体、深刻。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要做好一名优秀的园丁”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啊,还要继续努力。实习期间,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

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

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校运会的报名与训练班主任与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开动员大会,一起与学生训练。告诉他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我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如何对待竞争,否有参与意识,否全身心投入了否能做到问心无愧。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教育效果。

二、奖惩适当。

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很多时候我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对他宽容增加了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六十二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认为当我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②惩罚的目的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③谁都会犯错误,但不是谁都会改正错误,受惩罚不要紧,要紧的改正错误,关键不是惩罚,关键是接受教训,改正错误。

三、主题班会

第一周的周五我主持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这也是主持的第一次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安全教育与新学期新打算”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安全常识。例如,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交通安全,地震、台风来袭需要注意哪些等等,都回答的头头是道。班会的另一个要点是新学期新打算”让一些学生上讲台说出他上学期的不足之处和这学期的计划。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学期初就定下新学期的大体计划,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以下是实习的一点心得。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巩固练习”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学习情况(通过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后,第一是预备阶段。先熟悉实习班级的情况。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矫正。班级教学中,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系统。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矫正需要。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差距甚大,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需要大量的计划时间。如果教师是矫正活动的唯一帮助来源的话,那么管理上的困难将会拖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从而降低它效能。如果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则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经验显示,同伴辅导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小组成员得益最大。这即是说,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非浅。

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近年来。各种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成果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强调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轴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要求学生们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上进行了几次小组讨论学生就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需要说明的并不是说建立起了学习小组。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作细致的组织工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对小组之间的活动情况组织有效的交流,以此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当我不断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所起的作用就会充分地显现出来。还应指出,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实上,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强调个体责任。其出发点乃是强调在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互配实施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个人认为是可行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上介绍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又能调动他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来演示几何教学中的图形,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几何中的性质、定理、判定等命题。从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必须掌握有关的计算机知识,制作教学课件,并把它应用在课堂上。

还只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实习中。一共上了八节代数课,还有AB班的练习课,觉得还是A班的效果好。课堂上若学生对我提问有所反应的话,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因此,课堂上必须注意学生的反应,即时对他疑问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学习成绩优秀,但这总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认为,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原因,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确立教学内容。

后进生听占的比例较大,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第8篇

高职师范顶岗实习模式构建实践能力是高职学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实习实训课程的开设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密切校企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不断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时间应在半年以上。

顶岗实习是一项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实现共赢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与职业相关的技能、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培养职业认同和归属感,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有助于高职院校弥补资金短缺、校内实践教学薄弱的不足,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进行课程改革和调整;有助于实习单位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实习学校通过岗位考察招募到优秀的新员工。

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一、高职师范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现实困境

在顶岗实习活动中,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者的角色和生态环境都有较大改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对顶岗实习带来的变化难以完全适应。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面临三大改变:一是时间和空间的改变。顶岗实习中学生的时间观念从以课时为单位变为以工时为单位,工作时间延长,对学生的意志力要求较高;学生生活空间从“大学课堂”改变为“小学或幼儿园”,陌生的生活环境中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产生适应障碍,甚至对新环境产生恐慌心理。二是身份角色的改变。学生的身份变成了学生兼员工的双重身份,既要遵守大学的规章制度,服从大学的监督管理,又要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按单位的纪律要求、任务标准、工作流程从事相关活动,这就使学生感觉很疲惫,有些学生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三是学习内容的改变。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阅读力、记忆力、理解力等学习能力起主要作用,而在实习岗位主要从事的是教育和教学活动,更多的依靠实践能力、创造力,这种学习内容与方式的改变,也使学生无所适从,对失败的恐惧使学生不敢动手,更谈不到创造,缺少成就感。

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中主要面临两大难题:首先,缺少足够的与培养目标一致的高质量的实习岗位;其次,由于学生实习点比较分散,加之实习管理教师数量有限,学校管理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也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处理遇到的困难,使学校对顶岗实习的管理流于形式。

小学和幼儿园对接收实习生存在顾虑,即担心影响教学进度更害怕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接收顶岗实习生的热情和积极性。由于缺乏统一的实习生指导规范,指导标准不一致,有些实习指导教师碍于情面,不愿严格管理,有时为了省心省力,让实习生做一些教学辅的工作,不肯让实习生登讲台,实习生感觉自己像是打小工,使顶岗实习的质量受到影响。

二、“三四二”顶岗实习模式的构建

顶岗实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实习机制、实习环节、实习过程进行认真策划和准备。2012年11月,教育部《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其中指出:学校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提高教育质量。将戴明循环引入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构建科学高效的顶岗实习模式,是顶岗实习有序开展,保证质量的重要举措。

戴明循环又称PDCA循环,是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统计学家戴明于上世纪60年代初创立,被认为是质量活动所应遵循的科学工作程序。根据戴明循环的内容和特征,结合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内容和特点,我们在实践中尝试构建“三四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其中“三”代表顶岗实习中院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位一体,“四”指顶岗实习管理的四个阶段,“二”是学生顶岗实习的两大核心任务。实践证明“三四二”模式可以更好的对顶岗实习进行管理,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1.院校、用人单位、学生三位一体,保障顶岗实习顺利开展

顶岗实习是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复杂的活动,只有三方都充满热情全力以赴投入,及时沟通交流,才能使顶岗实习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满意效果。以前联系实是高职院校一头热,实习单位较冷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与小学和幼儿园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小学和幼儿园作为基地接收实习生,我们师范学院的教师则不定期深入实习基地帮助他们开展教研和科研工作,同时聘请一部分优秀的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作为教法指导教师参与高职院校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实习单位的积极性。学生的主动性也是实习成功的关键。在实习前,通过实习动员使学生正确认识顶岗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树立正确的实习观;通过成功案例分享,充分意识到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工作经验、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的价值,并能将其融入个人的职业规划,以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习工作中。

2.抓好计划、实施、总结、处理四个阶段,促进顶岗实习有效进行

按照戴明循环,我们将初等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也划分为四个阶段:计划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

计划准备阶段是整个顶岗实习成功的基础。我们通过不断尝试,将准备阶段的任务确定为四项:学校根据培养计划积极与实习基地联系,安排确定相应的顶岗实习岗位,双方共同组建顶岗实习指导委员会,通过分析研究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订可行的顶岗实习方案;确定院校方与实习单位方的指导教师,明确各自的指导内容与工作职责,划分实习小组并安排学生与指导教师面对面沟通实习准备情况;在院校内开展顶岗实习动员,邀请以前的毕业生回学校现身说法,指出顶岗实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以及实习生应做好哪些准备,发放实习指导手册,使学生了解顶岗实习的意义、任务以及纪律要求、考核内容、考核方法等;最后由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就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时间、工作待遇、安全职责等进行约定,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是顶岗实习的核心,实施阶段的管理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1)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生共同进驻实习单位,全程指导。以前学生到实习单位后,在陌生的工作环境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不熟悉,不敢或不好意思求助,以致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实习。我们在学生实习时,安排任课教师、辅导员等校内指导教师带队将学生送至实习岗位,并与学生共同在实习单位工作,帮助学生熟悉环境,解决困难,消除实习恐惧,保证了实习顺利进行。(2)建立考勤制度,保证学生按时到岗实习,足量完成实习任务。(3)实习指导教师每天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部分实习生在最初批改作业时不会给分,担心分数与指导教师所给分数差距太大,指导教师发现后认真的讲解制定评分标准的原则、注意事项,指导实习生反复练习,使实习生批改作业不再小心翼翼,有些甚至能为学生写评语。还有些实习生课堂提问后对学生的回答不敢做出判断,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指导他们通过阅读扩大知识面,提高教学自信。(4)制定“听课、观摩――分析、研讨、评课――试讲――上课――反思、评课――再试讲――上课”教学实习流程,学生的教案也要经过实习小组评议,实习指导教师签字后才能实施。经过反复训练,实习生逐步从不会教、不敢教到会教、善教,最终实现创造性的教。(5)实习生每天写工作日志。学生在实习单位忙碌一天,有什么收获若不及时总结,很可能就流失在时光中了。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写实习工作日志,将实习中的感悟、遇到的困难、美好的瞬间都记录下来,将自己实习中的进步记录下来,真切感受到自己在实习中的成长,增强实习的成就感。(6)定期组织顶岗实习学生分小组开展交流座谈,就实习中的技术问题进行研讨,分享实习中的经验、教训,实现共同提高。

顶岗实习的检查是顶岗实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检查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开展学生自查,实习小组互查,指导教师巡查,实习单位和院校抽查,在实习中和实习末还安排两次大型检查,对学生的整体实习效果以及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总结,客观地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活动做出评价。

处理阶段是顶岗实习的重要延伸,是实习效果的扩展。高职院校根据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以及用人单位的前沿动态、发展方向合理调整课程计划,使培养目标更符合社会需求,同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实习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在初等教育专业顶岗实习中,我们发现实习学校缺乏书法教师,小学生对动漫作品很感兴趣,但学校指导教师不足,实习结束后,我院邀请有关家进行研讨,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增设了美工、书法等课程,使毕业生更符合小学教育需要。检查中发现实习指导教师写实习评语有随意化倾向,认真的教师能对实习生的态度、知识、能力等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价,有些指导教师却只有寥寥数语。我们经过认真分析,制定了实习生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使实习评价更加规范。实习结束后,实习生要提交实结,召开实习汇报会。通过总结,客观认识自身优势,找出工作中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3.重视两大核心任务,提高育人水平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以“准员工”的身份工作,是由学生向员工转变的过程,接受实习单位文化熏陶,认同并融入团队,是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据调查,接受实习学生的企业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各有侧重,但最为关注的是学生的态度,他们希望实习生能安心本职工作,对企业忠诚,有责任感。在顶岗实习中,我们重视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等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考评,使之成为合格的职业人。初等教育专业的一位学生进小学实习后,指导教师安排她批改作业、制作教具、出校园宣传展板、帮助小学生出板报,她感觉自己很受累,认为指导教师不愿做这些事才派给自己,满腹牢骚,态度消极,应付差事。指导教师及时与她谈心,通过耐心讲解,终于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工作在职业成长中的价值,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还多次受到实习学校的表扬。在顶岗实习中我们要求学生静下心、扑下身,肯吃苦,耐得住寂寞,逐步磨练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品格,为成为一个优秀员工奠定思想基础。

顶岗实习时的教学任务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实践技能的培养。一方面,学校继续重视学生理论水平的提升,结合实习安排好相应课程的教学,采用远程网络教学、自学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智力负荷,同时将部分教法课程拿到实习单位,通过实习岗位现场教学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思考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为毕业后适应岗位需求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学生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帮带下,通过项目驱动、任务驱动,依靠导师的示范或样本式的传递,认真效仿,用心体悟,不断尝试,反复操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具备了初步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基本能够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我院2010级初等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经过半年的顶岗实习,有80%以上的学生与实习小学和幼儿园签订了就业协议,实现了优先、优质就业。

实践证明,只有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实习学生共同努力,落实目标责任,强化实习过程管理,才能使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性,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2012,11.

[3]王琳.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4]万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

[5]李志东.浅析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状及对策.商业经济,2012,(02).

第9篇

作为一名教师,做好学期工作计划,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开展工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一)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共38名幼儿,其中有5名为新生。我班幼儿整体思维较活跃,大多数幼儿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动作发展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动手能力比较均衡;交往能力良好,具备解决小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敢于在老师或到集体面前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在语言表达中幼儿的词汇还不够丰富,完整性还不强,大多数幼儿还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教育教学工作

1、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幼儿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能从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愉快,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幼儿看图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文具,能运用材料改装或制作简单的玩具。

3、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努力,有始有终;能与人商量来解决纠纷,在活动中乐意合作、轮流、分享;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和评价同伴行为的能力.

三、家长工作

1、热情接待家长,不定期地与家长联系,共同协商育儿经验。同时认真收集家长反馈意见,虚心采纳合理建议。

2、积极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及各类大型活动。

3、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向家长汇报或保持电话联系,如有生病未返园的幼儿,坚持电话追踪问候。幼儿园的工作虽然很琐碎,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并用我们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换取每个家长的放心。

四、安全工作

本学期我继续跟车,跟车安全可想而知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接送车老师一定要坐在后面,一律不允许幼儿在车上打,闹,跑。战。把手头伸出窗外;幼儿上车后,老师要对幼儿进行检查,以防幼儿带危险物品上车;幼儿在离园时,要注意查清人数,尽量不出现漏掉现象。做好和每个班老师沟通交流,做好签到记录。

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二)

新学期开始了,本学期我和老师共同步入小班的生活。我们本着同一个目标: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愉快地生活,全面发展成为会学习、会思考、会交往、有创造性的新一代儿童。以“尊敬幼儿、尊敬家长、一切以幼儿利益为优先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制定出以下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及工作重点

本学期我们将重点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音乐素质的培养。在工作中加强个别幼儿的指导,通过把主题探究活动与日常的保教工作结合起来,让幼儿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幼儿发展目标

(一)健康领域

⒈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情绪基本愉快。

⒉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独立喝水、进餐、洗手、入厕,学习穿脱简单的衣裤、鞋。

⒊了解简单的卫生知识,愿意接受健康检查,认识五官懂得保护。

⒋愿意和同伴参加体育活动,发展走、跑、跳、钻、攀爬等动作。

(二)语言领域

⒈学习普通话,乐意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与需求,学习用普通话与人交流。

⒉学习安静地听他人讲话,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并按其行动。

⒊喜欢念儿歌、听故事、看表演、看图书等,学习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三)社会领域

⒈愿意上幼儿园,能参加幼儿园的活动,愿意亲近老师或熟悉的成人。

⒉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尝试学习分享等待,体验其中的快乐。

⒊在成人启发下学习关注他人明显的情绪表现,学习关心他人。乐意招呼熟悉的人,学习求助和感谢。

⒋学习在性别、外形等外在特征上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⒌学习接受老师的建议和批示,学习在集体生活中遵守基本规则。

(四)科学领域

⒈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物。

⒉乐意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的物品、现象,了解物品颜色、大小、形状等明显特征。

⒊喜欢操作、摆弄。

⒋亲近大自然,喜爱与学习爱护周围的植物。

(五)艺术领域

⒈在成人引导下,能逐渐注意和亲近周围环境中熟悉的诸如花草树木,小动物等美的事物,并产生愉悦的情绪。

⒉喜欢听音乐,能借助动作,语言等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材料和工具进行美术活动,学习用画、剪、贴、撕、提等技能。

⒋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学习用身体动作自由地进行歌表演、做律动,喜欢打击乐活动,学习和老师、同伴一起做音乐游戏。

三、教育教学工作

⒈做好新生入园的情绪安抚工作。由于大部分孩子第一次入园,因此他们会产生哭闹、不愿来园的情绪,我们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开学前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接待孩子入园,召开家长会,介绍班级情况,让家长填写一份幼儿家庭生活调查表,使家长、教师、孩子三者之间能尽快熟悉,减轻孩子来园的消极情绪。

(2)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舒适、有趣的教室环境

(3)教师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消除他们的陌生感。

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做到生活有序。

(1)认识自己的标记;

(2)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3)能安静午睡,不吵醒别人;

(4)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能学习自己吃饭等。

⒊培养良好的学习常规。

(1)愿意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注意力集中;

(2)爱护幼儿园的玩具,不与人争抢;

(3)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将玩具归类收好;

(4)学习看书的正确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前阅读习惯。

⒋深入实践园本课程,将主题探究活动与区域活动结合进行,从他们的兴趣入手,让孩子主动学习,从而获取各方面的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⒌注重活动区活动的计划,做到学习有序。在活动时,教师将加强对孩子的观察与记录,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孩子。

⒍丰富幼儿一日生活,充分利用每天的音乐活动和文学活动时间,丰富音乐活动和语言活动的形式。

四、卫生保健工作

小班的卫生保健工作非常重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园里的要求认真实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在工作中加强对幼儿的生活照顾,将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给幼儿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活动环境,坚决杜绝传染病的流行,照顾好生病的孩子,定时定量给幼儿喂药,保证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与此同时,坚持每天的户外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幼儿生理与心理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在本学期的保健工作中,增强保育员的教育意识,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提高保育员的参与意识和配班意识,真正做到保教合一。

五、家长工作

在本学期的家长工作,我班重点以“尊重家长”为原则,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我班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以填写调查表、家访、约访、电话、接送时的交谈等形式,了解每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家长的需求和是否愿意参加班上的活动。

(2)按时更换家长园地内容,让家长及时了解本班教学活动内容,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并不断向家长提供新的幼教信息。

(3)鼓励家长积极参加亲子活动,参与助教,发挥家长的作用。

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三)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任教高二理科229C和文科227C、230C、231C。理科班虽有部分学生基础稍好,但文科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很差,逻辑思维能力有待于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了解他们,与他们多沟通,给他们以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物理兴趣;另一方面要抓住课堂这块主要阵地,讲究技巧和趣味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以后高考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理科班完成选修3—1和选修3—2,文科班完成选修1—1、1—2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习必备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达到学生能力增强的目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外布置的习题,能做其他参考书上的部分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物理,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教材分析

新物理课程标准改变了原有物理课程的模式,在高一学习了物理必修1和必修2两本教材,这两本主要在于基础的学习。现在到了高二了,对于理科选修的物理3系列,这个系列的强调的是要求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以及在于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在物理选修3-1整本书中,主要研究的是电学与磁学,可以说是整个物理学中比较难的,它与必修模块中的内容紧密的联系的在一起。在选修3-2中,主要是对选修3-1进行了加深,将电学与磁_系在一起,形成了电磁学,其次对电流也进行了加深,还加上了现在比较热门的传感器。

五、教学策略

针对本年级的总体成绩,主要在于重点打好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1、精讲精练

a、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楚。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点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是课改的要求,其次,把握好进度,切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

b、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的效率获得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是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

2、及时的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在上课及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3、继续深入开展课改活动。

六、进度安排

第一章静电场10课时

第二章恒定电流12课时

第三章磁场7课时

第四章电磁感应8课时

第五章交变电流6课时

机动5课时

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四)

一、教材分析

必修2中只学习了几个有限的有机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选修课程要丰富代表物的类型,增加新的物质——醛。其次,每一类有机物中,必修仅仅研究简单的代表物的性质,选修课程要丰富学生对一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类别。例如烃的教学,一定要能够举出多种烃的代表物的名称,以及其在自然、生活生产中是否真实的存在,掌握其应用,再例如酸,必修仅仅学习乙醇性质,还应了解其他常见醇、酚以及其物理性质、用途以及一元醇的简单命名。

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分类、组成和存在的认识从代表物上升到类别。也就是,不应该一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就奔着化学反应去,然后就拘泥于典型有机化合物身上。

二、从认识水平、能力和深度的层面。

对于同样一个反应,在必修阶段只是感性的了解这个反应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发生,反应有什么现象;到了选修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描述的阶段,而要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进行分析和解释:基于官能团水平,学生需要了解在反应当中官能团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了什么。

2.能够实现化学性质的预测:不仅能分析给定的事实,还应该对化学性质有预测性。对于给定的反应物能分析出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反应产生何种产物。

3.明确结构信息:在预测反应的产物的基础上,能明确指出反应的部位,以及原子间结合方式,重组形式,应该基于官能团和化学键,要求学生了解官能团的内部结构。例如羟基的氢氧键是能够断裂的,羟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是连接在碳原子上的,而碳氧键是可以断裂,进一步,还可能了解这个原子的成键环境。这样就要求建立化学键的认识,极性、饱和性等。

因此,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认识应上升到用官能团的结构及化学键变化来解释、预测反应水平。

三、从合成物质层面:

选修阶段要从碳骨架上官能团的转化来认识化学反应,这也就是从转化与合成角度认识认识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反应前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能够顺推,逆推。

二教学目标任务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考内容的重点选考部分。它是为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共设置了三个主题: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烃

2.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3.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在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引导下,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应达到的发展目标,整个体系由三个目标纬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和针对部分学生的)构成。体现了“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科学教育为大众”等教育理念;完善了课程目标的维度;实现了与课程结构的对应。

了解化学课程的总目标体系,对教师合理、全面的设计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并将其体现于教学目标中。《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安排于高中二年级,是在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物”的认识基础上拓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更有系统、有层次加深认知程度。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设置在于学习有机化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广泛的存在于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及生产、研究的各个领域。基于此设置意图,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更关注学生较高层次的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教学目标中就加大关注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理论知识、实践活动、生活经验的相互关系的联系和应用。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一)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有机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开展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真实的感受到世界的进步与化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认真学习也许下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人就是他,从而学生们就不会认为他们每天学

习的知识都是与生活毫无联系,将来都用不上的东西,也就不会觉得乏味无趣了,兴趣是的老师。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教师教学中要围绕这一主线对各类有机化合物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虽然有机化合物种类多,数目巨大,但有规律可遁,有方法可用,并不是生搬硬套,主要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例如:讲到乙炔时,因为之前讲过乙稀,老师可以引导让同学们自己推测出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通过实验让学生能自行得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区别,重点认识到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加成、氧化、聚合反应。得出乙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总就出乙炔的用途。通过乙炔的讲解的,得出炔烃因为都含有所以碳碳三键性质与乙炔相似。

(三)是要重视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立体化学知识在有机化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这方面知识涉及较多。在教材中,出现了大量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如果准确掌握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由于学习此模块之前学生未学习过《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其中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模象直观手段。

(四)重视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总结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学生自己能做的实验一定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做,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总结实验的规律,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我也常常提醒同学们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思维的严谨性。

比如做乙醛的银镜反应时,银氨溶液的配置,用何种加热方式,反应中注意的事项,反应后试管的洗涤方法等,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论证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五)充分了解学生,事半功倍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部分存在着如下缺陷:

1.对各类主要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主要性质和反应掌握不牢,容易混淆。

2.知识网络化程度差,对大型推断题没有思路,不能很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的应用。

3.书写方程式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四、优差生辅导计划

对后进生的辅导方面,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三好生”更为重要、更有价值。我要按照成绩排出了化学后进生和较差生的名单,对于较差生,主要是利用课堂时间多提问,多加注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化学成绩,而对于差生,我则决定利用课后给他们经常补课,经常给他们布置一点任务,利用课前上课的几分钟检查。每天给他们一点任务,完成后大加赞扬,不完成的哪怕留到晚自习结束也要当天过掉。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并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测测清”: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三步。并积极检查.把当天的功课在当天解决。周周有总结。在测试中检查出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再及时把进行讲解和解决。利用辅导时间,加强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教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五)

一、指导思想

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物理教学质量。

以全国课程改革精神和我校创建示范性高中为动力,以区、校教学教研计划为指导,团结奋斗,发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科组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改、全面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任务目标

1、具有前瞻性:

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既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既强调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开发,又重视动力、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注重学法的指导,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突出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应在计划中吸纳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对教学内容体系重新审视和梳理。摒弃那些与课标不相符的陈旧的认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放在首位。在计划安排设计上,贯彻新课标理念,试题使用角度新颖,形式活泼,力求凸现时代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打通课本与社会、生活的壁垒,为学生提供一个联系实际、自主探究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实用性

计划与新课标教材配套,内容的编排与教学实际,教学程序吻合,力求成为本组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4、讲求科学性

要求计划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正确处理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力争巩固课本知识的前提下,加大培养力度,所选题材力求开放,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又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形成。

5、全面高效性

计划将高考考纲的精髓融于其中,力求以高考大纲为纲,全面列出高考基础知识点,高考要点和高考应试技巧,使学生学有方向,练有目的,考有依据,在有间尽可能多地扩大知识容量,在下学期学习中先入一步。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学习新教材:每个教师要认真钻研新教材,掌握其体系,把握其规律,找出新旧教材的区别,运用新教材的资料进行教学,切实做到:备课有底,教学有数,指导有法。

2、探索新教法:传统的教法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与新教材、新高考、新目标不适应的地方,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吸取传统教法的精华,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势,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新教法。当堂训练的精华,用多种辅助手段和设备进行教学、做好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法教学。

3、加强对物理作业的指导: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强调解题过程,物理思路清晰、书写格式规范,做好章节过关题,这是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过程。

4、注重教学研究,集体备课。备课前,先进行集中交流,取众人之长,分析好教材;个人再根据本班实际,作适当调整,写好教案;.相互间进行课堂观摩,交流意见。真诚的协作,也有利于提高全校学生的物理成绩。另外做到:①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听一节课;②每周向组(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教学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真实问题;④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④每学期制作一定课件。

5、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是高考的难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做完后利用实验课件回放巩固,加深印象。

第10篇

一、背景意义

2012年宁波市教育局把教师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第一战略资源,重点推出了覆盖青年教师的“曙光工程”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骨干队伍的“卓越工程”。其中,“曙光工程”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实施,以校为主开展,全面覆盖全大市3万余青年教师,具体包括岗位成长计划、师资交流计划、学历提升计划、职业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促进计划,以及中职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实践计划。这一工程旨在帮助每一位青年教师在成长道路上打好基础、起好步,找准目标,快速提升。

宁波市教育局“曙光工程”的推出,为教师培训机构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宁海县教育局在执行《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曙光工程”和“卓越工程”的若干意见》精神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逐渐构建出了一条凸显“曙光工程”特色的新教师培养体系。

二、三大实践

(一)实施“雏鹰工程”,提高新教师“专业适应力”

为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并顺利通过一年试用期的考核,宁海县教育局每年都对通过公开招考被录取的新聘任教师实施为期一年的“雏鹰工程”入职培训,以提高新教师“专业适应力”,缩短新教师的角色转换期。“雏鹰工程”采用“集中培训—岗位实践—考核评定”的培训模式。

1.以集中培训为基础,注重教师素养的养成

在集中培训阶段,为了让新聘任的教师具备基本的教师素养,我们进行了多项内容的培训。(1)师德教育。做法有三:一是举行新教师宣誓仪式,让他们以庄严的誓词来坚定做好一名教师的决心;二是让教龄为3~4年的教师现身说法;三是延请权威的获得“省优秀班主任”称号的教师来作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的经验。(2)如何面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新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后,马上就会面对学生。因此,非常有必要让新教师知道学生是各种各样的,学生的情况是复杂的。我们选择了娄亚文主编的《爱满天下——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创新与实践》一书作为培训教材。(3)课堂一般流程。我们选择了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通用篇)作为基准流程。同时,我们还聘请了不同学科的名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段的新教师进行分班辅导,使他们了解各自学科教学的一般流程,能够心底踏实地走向讲台。这一系列的集中专题培训,使新教师获得了基本的教师素养,为他们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实在的帮助。

2.以岗位实践为重点,突出教学常规的提升

在新教师进入工作后的一学年里,我们要求新教师在岗位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常规,使自己成为一名初步合格、符合教育教学一般规范的教师。在备课、教案撰写、上课、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考试、实验、教学质量分析、教研活动等教学常规方面,我们规定了新教师必须达到的一般要求。例如在备课上,新教师要做到“五备”: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与教材的内在联系,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具体意见,提出落实“双基”“双力”的具体办法;备学生——考虑学生知识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预测并掌握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内容时易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备教法——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备德育——教学过程力争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注意素质能力培养,渗透道德教育;备作业——围绕授课内容精选练习题,教材上的练习题教师自己要先做一遍。对于其他的教学常规,同样要做到明确、精要。在一个学年的岗位实践时间里,我们还借助基地学校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使新教师基本掌握教学常规,快速地走上轨道。

3.以考核评定为手段,促成教师角色的认同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以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包括学员听课评课制度、阶段性考核和结业考核制度、组班教师和讲课教师工作情况调查问卷制度,以及新教师、指导教师帮带职责等有关规章制度。二是做好评价与考核。内容包括听课20节,上汇报课4节和完成“7个1”作业(即教学设计1份,教学案例分析1份,学生作业分析1份,试卷设计1份,读书笔记1份,爱心体验日记1份和培训总结1份)。组班教师要经常下乡调研,做到“3个1”:听好1堂学员汇报课;会同新教师的指导教师评好1堂汇报课;开好1个由基层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参加的座谈会。培训结束时,先由学员、指导教师、基层学校领导对新教师进行多元评价,再由师训处对学员的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产生考核等级。最后,由县教育局审核验收。“雏鹰工程”的实施有力提高了新教师的专业适应力,同时也为新教师下一阶段的专业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启动“123”工程,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胜任力”

“雏鹰工程”实施之后,我们对新聘任教师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尽管大部分新教师能适应自己的教学岗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新教师的专业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加快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从2008年暑期开始,宁海县教育局启动了“新教师素质过关‘123’工程”,以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胜任力”,对象为见习期满后3年教龄以内的中小幼在职专任教师。

1.以特色课程为载体,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在“123”工程 的培训中,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宁海县教育局在了解教师情况和需求的基础上,特别设计了以“新教师素质过关培训”为主题、以提高新教师“一画二字三能力(一画即教学简笔画;二字即钢笔字和粉笔字;三能力即课堂教学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偶发事件应对能力)”为目的的培训课程。然后,由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教师编写了新教师培养专用教材《走向明天》,内容包括“一字二画三能力”三大部分。在编写教材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与之相应的专题讲座,并选定了具有专业特长、富有教学经验的授课教师。然后,每位授课教师都分别作了五大板块内容的专题试讲和演练。专题讲座与教材《走向明天》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它以拓展知识、提高技能、促进提升为目的,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做到既针对新教师的困惑,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

2.以校本研修为依托,凸显技能训练的实践性

除了一系列的专题性培训外,校本培训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校本培训的重点培训内容为“三能力”。 能力一——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教材每节内容中都设计了“活动与实践”,至少选择2次活动,让新教师从活动交流中体验和感悟。能力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请学校领导或导师向新教师介绍“如何处理教师工作中碰到的人际关系问题”;组织一次“教师人际关系面面观”的讨论活动,重点让新教师把平常碰到的与同事、学生、家长以及领导、社区之间比较难处理的关系摆出来,再共同商讨处理的办法。能力三——偶发事件应对能力:在新教师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学校组织辅导,重点学习“校园偶发事件处理的应对方法”中的教学类部分,安排2次活动;搜集本人遇到的或本校发生的偶发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校园偶发事件处理典型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校本培训学校在校本研修计划的制定、导师的确定、摸底测试、培训过程的记录、过程的考核、培训的总结等方面都要建立专项档案。

3.以自修自练为手段,培养教师成长的自觉性

自修自练是由新教师本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练习计划,明确努力方向,练习计划由学校负责审核、检查与考核。新教师自修自练内容为“一画二字”,时间在7~8月。一画——教学简笔画:导师指导、督促新教师自主开展教学简笔画的练习,在一学年时间内每人至少完成80张(大小为8开,下同),其中物品类15张、植物类15张、风景类10张、动物类17张、人物类18张、学科课堂教学类5张;每人上2节运用教学简笔画的公开课,并组织讨论评课。二字——钢笔字和粉笔字:在导师的辅导、督促下,每人完成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单字、字词、篇段等练习一学年内不少于120张(小学、幼儿园教师以正楷为主);粉笔字除每天上课认真书写外,每周在办公室展示不少于2小黑板(每板20字左右)。

在完成以上系列培训的基础上,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及时组织书面能力测试,对合格等级以上者发给培训合格证书及相应学分,对考核不过关的教师则转入下一期重修。同时,举行综合素质竞赛,对竞赛优胜者予以表彰奖励。“123”工程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新教师的专业胜任力,而如何促使新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成长,则成为我们下一步思考的课题。

(三)实施“苗子”工程,提高新教师的“专业成熟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和宁海县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与规划,2011年9月,宁海县教育局在总结“123”工程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三年一轮回的新教师培养“苗子”工程,对象为“123”工程后教龄在5年内的中小幼专任教师。

1.明确定位,提高培训项目的吸引力

“苗子”工程的培养目标是旨在经过三年培训,使学员的基本素质、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使参训教师快速成长为县市级学科骨干或名教师的后备力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员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此,我们把“苗子”工程定位为新教师培养中的高端项目,对“苗子工程”学员的选拔制定了严格的条件和程序。参加“苗子工程”的培训对象必须是已参加过“123”工程培训并已取得结业证书且年龄未满28周岁的优秀年轻教师。选拔的方式:由教师个人、学校根据条件自荐或推荐,经过书面测试和导师面试,然后依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目前,符合条件的第一批“苗子”学员共有80人,涉及中小幼学校8个学科。

2.创新模式,形成培训资源的合作力

在培训中,我们采用了“导师+基地”的模式。每门学科由一位特级教师或名优教师作为首席导师,再挑选市、县名师、骨干教师3~5名,建立一个捆绑式的导师团,并把首席导师所在学校定为理论研修和实践培训的主要基地。在这个过程中,首席导师和师训机构教师不但负责对学员的理论引导,更负责落实学员的教学实践活动,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促进培训实效。为确保培训取得成功,培训工程建立了由县教育局领导、县师资培训中心(教师进修学校)主管,首席导师分班组织实施和学员所在学校有力配合的培训管理机制。教育局明确规定导师在培训期间不得外出,要全力以赴地投身到“苗子工程”的培训中去,并规定了培训结束后的考核方法与奖励办法。

3.强化过程,激发学员参训的驱动力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理论引领—观摩学习—实践反思—教学展示”的培训流程。每次培训,学员都先听导师的示范课或讲座,了解各种课型的教学步骤,接着观看教学录像剖析教学案例,然后选择适当的内容分组上诊断课。在自行实践时,导师要求学员按学习小组集体备课,独立制作课件,抓阄上课。课后进行诊断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继续上提高课。最后集体讨论,分析小结。在培训的过程中,考核也贯穿其中。学员完成全部培训内容和规定学时的学习后,才有资格参加考核。考核采用县、校两级联合的方式进行,按照考核办法,每位学员必须完成发展规划、课堂 展示、教学设计、教研论文、读书报告以及岗位实践考评等8项规定的学习任务。成绩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给予相应学时的学分。

三、成效分析

宁海县培养新教师的三大举措具有递进性、阶梯性的特点,也遵循了新教师成长的规律,在实施过程中创新机制,成效斐然,凸显了“曙光工程”的实施质量。

(一)确保了中小幼新教师的健康快速成长

新教师不仅顺利融入了新的教育环境,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而且在师德观念上对本职工作形成了新的价值取向。特别是通过首席导师制培养出来的中小幼优秀“苗子”教师,他们已经在校本研修和区域研训共同体的平台上起到了示范和辐射的作用,正在成为各自学科的一颗颗新星。

(二)构建了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第11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办法规定: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作好安排。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心理健康课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之一,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大多由承担心理健康课的兼职或专职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比较集中或突出的问题和需要自主设计活动开展教学。心理健康课教具作为课堂重要的工具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一、心理健康课教具与传统学科教具的差异分析

心理健康课教具多由心理教师根据活动设计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与传统学科的教具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课教具以活动为导向,传统学科教具则以知识为导向。以数学教学中“圆的周长”为例,教师多采用圆形实物、测量软尺、直尺等作为教具;以物理、化学等学科为例,实验工具固定性较强,教师一般不需要费尽心思自主选择。尽管近年来传统学科教具逐渐表现出多样性和特色化,但多以知识作支撑,变化不大,主要是表现形式的差异。因此,传统学科教具选择的统一性和固定性减少了教学设计的难度。而心理健康课教具则主要以教学需要的活动为导向,活动多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前提进行选择和设计,相对传统学科,心理健康课的教具选择空间更大,对教师的自主性要求更高。这增加了教具选择和设计的难度。

二、目前国内关于教具研究的现状分析

从学段来看,目前国内对教具的研究以幼儿园和小学居多,主要原因在于幼儿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学科来看,数学、物理、化学等需要动手操作的学科居多。从关注点来看,对教具的设计制作关注较多,针对教具的使用和功能多是笼统探讨,很少从教具的准备(包括设计制作)、发放(时间、顺序、方式等)和回收的完整过程进行探讨。心理健康课上的教具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而且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参与完整的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

三、心理健康课教具的教育价值探讨

(一)细致用心准备教具,保证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教具的准备能够体现教师的做事风格和习惯,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笔者执教的三年级学业发展辅导心理课“我的学习好习惯”中,需要为学生准备纸质红蓝苹果,给每个学生发放4个蓝苹果和4个红苹果,这样每个班级需要的蓝红苹果加起来320个,加上要准备多余的苹果,一共有400多个,数量比较多。为了保证分苹果的有序性和高效性,笔者在上课之前抽出时间,用回形针将4红4蓝苹果固定在一起,多余的苹果分别用几个回形针固定。上课过程中,笔者执教的班级在分发教具的时候速度非常快,节约了时间,同时增加了主题分享和升华的机会。教师对教具的准备态度和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学开展,更重要的是学生会从教师的做事风格和习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笔者认为,教师权威是保证学生自觉学习的前提,教师权威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知识权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学识渊博;第二种是处事权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行为处事的利落细致;第三种是人格权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强大的人格魅力。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教师应该在教具的准备中细致用心地设计安排,让学生在教师的处事权威中受到积极的引导,在学习、做事过程中学会自觉地、细致有序地、高效有速地进行安排。

(二)巧妙有序发放教具,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心理健康课具有自己的学科独特性,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心理课教具多为教师自制或需要学生在课堂过程中完成,教具制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第二,心理课教具的种类多样,尤其是小学心理课。第三,心理课教具的发放有一定要求,一般会根据活动的开展有序地分发教具。在笔者执教的四年级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心理课“我的身份牌”中,教具为四张纸卡,分别是“我的自画像”“我眼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我的与众不同”。教案设计要求教具制作的过程便是课堂展开的过程,最后需要用彩色丝带将四张纸卡连结在一起。由于教具较多,教具发放的要求就相对提高。本次课上过两次,第一次,有的教师把所有的教具一起发放,结果学生都忙碌于系彩色丝带,玩纸卡,根本没有用心讨论对自己的认识,有几个比较细心的女生一直在关注自己打的蝴蝶结是不是好看,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教学时,我们决定将纸卡按照顺序发放,最后发放彩色丝带,给大家统一的时间,将本次活动的收获连结在一起,教学效果提高很多。教具发放的时间、顺序、方式需要教师巧妙设计,才能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三)把握时机回收教具,保证课堂管理的高效化

教具参与课堂可能只是某个教学环节的需要,但是教具在整个课堂上都有可能受到学生的关注,尤其是符合学生好奇心理、探究心理的教具。很多教师经常会忽略教具的回收,认为需要教具的环节或活动结束之后,可以直接切入下一个环节,而且回收教具也会占用课堂时间。在笔者执教的四年级社会性发展辅导“学会沟通”的课堂上,笔者采用了“撕纸游戏”作为热身活动:学生们闭上眼睛,不能说话,把长方形的纸两次对折之后,将一个角撕掉,然后将这个角的对角撕掉,最后展开图形,观察手中的纸张样子是否一样。本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主动沟通的重要性。热身游戏之后开展主体活动,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回收使用后的纸张,不少学生一直在“玩纸”。小学生很喜欢用纸撕成各种形状的东西来玩,而且还会在同学之间继续比较差异,说话现象比较多,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教具在规定的教学环节使用之后,由于没有及时回收起到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具的使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课堂管理的角度看,教具的回收有着潜在的教育价值。

第12篇

关键词:本科生;学习效果;年轻教师;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28-02

孩子能上大学是多数中国家长对子女抱有的最大希望。学生要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学习,在人数众多的高考大军中,成绩优异者脱颖而出,走入了大学的殿堂,实现了家长和自己的愿望,可谓皆大欢喜。新生入校,带着憧憬和自豪开始了与从前迥异的大学生活。由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巨大转变,对部分学生来说,没了学习压力,少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管,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大学时间过半的时候,蓦然回首,才发现在大学似乎“什么都没学到”,这是大部分学生的相似感觉,也是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本文找到了原因,提出改变的方法和对策,对于教师如何教和学生怎么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造成的原因

1.学习环境的变化。就目前我国学生接受教育的时期而言,可以高考为分水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小学、中学至高中阶段,第二阶段是高考后上大学阶段。70年代,我国形成了以“晚、稀、少”为主要内容的人口政策。它改变了一般家庭生育积年所形成的早婚、早育、多育的社会习性,构成我国现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蓝本,是中国现代人口政策的奠基之作。人口政策的施行,使中国家庭的人口数量锐减,子女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和期望值较过去大大提升,加之子女数量减少后的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提升了家庭的教育投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式教育文化在中华大地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父母尽其所能倾注了财力、物力和精力,用于孩子的物质生活和教育。始自幼儿园,自由自在的幼年时代即告结束,开始了艰辛的学习历程。父母在“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指导下,让孩子的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在时间上,采取了十分严格的监管,学生的厌学情绪十分浓重,学习上奴隶特征明显。进入大学后,面临陌生的环境,大部分学生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一下子进入一个开放式、自由式、交流式的全新学习环境,学生全身心都得到了放松,部分同学满足和陶醉于高考的胜利,整日无所事事。再加上学生本身自觉性、自控力和觉悟较差,散漫、懒惰、被动的学习态度随处可见。

2.学生态度的转变。考入大学,除了学习时间之外,有充足的时间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因此,人际交往由原来的相对狭窄的熟人社会转变为更广泛的生人社会。面对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群,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会发生改变,甚至对自己目前的大学生活产生质疑,由此大大影响了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认为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另外,学习压力和新集体人才济济造成的自卑感,缺少新的学习目标和动力空虚感,现实与理想之间巨大落差的失望感,独自离家异地求学造成的孤独感等,使得学生心理上对学习本身产生了相对消极的态度。

3.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导。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学阶段,主要提倡主动式、启发式的学习。课堂上,老师的授课时间大大减少,但是讲授的信息量却大大增加。学生应该课前主动查看和阅读相关信息,建立大致的框架体系,才能在课堂上跟得上老师的进度,查缺补漏,全面系统地掌握新知识。和之前的教学方式相比,大学教育方式更加强调研究型的主动学习模式。据调查,自20世纪末,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大幅度提高,学生数量成倍增加,大学师资严重短缺。目前,讲台的上的主力军是应急补充进来的年轻教师。按照常规,进入大学的年轻教师要经过一两年的助教期,此间要帮助主讲教师整理教案、批改作业、指导试验等。而现实的情况是,课程多,学生多,根本没有时间让年轻教师对所要承担的课程做完整充分的授前准备,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把握,疲于完成教学任务,照本宣科,平淡无味,无法做到引人入胜,甚至引人入睡。由于对教学内容的不熟悉、行不成系统、没吃透,课堂上注重的是自己授课内容的衔接,无法顾及对内容的深入剖析和拓展,也无法做到一般知识和重点、要点、难点的区分。如在《草产品学》授课过程中的课堂提问交流环节,问及有关植物性饲料蛋白质的含量范围,牧草和作物能够良好生长的土壤pH值和土壤的全盐含量范围,适宜植物生长土壤水分,以及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形成1克干物质需要多少水的参与等问题时,几乎百分百的同学表情茫然。课程结束后,学生不知道哪些是应该一般了解的,哪些是应作为重点掌握的,哪些是作为常识必须牢记的。这说明,教师缺乏岗前培训,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导致教师授课中缺乏自信,条理不清,重点不突出。

二、改变现状的方法和措施

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走进高校的新生,面临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环境上的巨大变化,做好这项工作,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调整好心态,客观全面认识自己。指导学生学会全面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更要正视存在的不足。以健康、科学的方式面对大学生活,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二是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进入大学,意味着独立走向社会,独自面对生活。部分学生一时无法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因此,应该及时引导学生,使之改变和调整过去一味依赖父母、老师的旧观念,摒弃学习上的奴隶思想,学会独自应对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保证自己身心健康全面成长。三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及时适应陌生的大学生活,而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交流、深入了解,做到生活和学习上的双重引导。除了交流知识,帮助学习,更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使其快乐生活。让学生理智严肃对待感情,遵守道德规范,正确处理恋爱关系中的问题,避免走极端导致的不当行为。四是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面对这个知识大爆炸、信息急速膨胀的时代,大学生更应该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形成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科学理念。加强自身要求,形成自己主导为主,交流互动为辅的学习方式,不但学习课本知识,更要加强素质教育,做到全面学习,拓宽知识面,开扩眼界。摆脱陈旧的墨守成规,及时吸收和借鉴新型理念,走在知识的最前沿。虚心好学,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善于从身边发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师岗前培训。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高效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解决师资缺乏问题,年轻教师不断走进教师队伍,这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是高等学校在我国新的社会变革时期生存、发展、壮大所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教师走进高校后,面临新的工作、生活环境,需要适应。为人之师身份转变,有一系列新的问题,有待学习和解决。通过对新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等知识,较好地掌握所承担课程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逐步把新教师培养成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后继教师。新教师岗前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的重要措施。新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高校新教师培训的起点,是使新教师较快达到岗位职责要求的一项基本职业培训和重要环节,对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形成、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保证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就应该站在时展的高度,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汤兆云.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3,(3).

[2]周伯平.江波.大学环境变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新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

[3]薛军,施雨辰.大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的粗糙集分析[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7,(9).

[4]浦文红.浅析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