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的教研能力

教师的教研能力

时间:2023-05-28 09:24: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的教研能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的教研能力

第1篇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教研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教师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这门课的教学中该如何提高教研能力呢?我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谈点看法:

一、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教研

不少教师认为搞教研就是写学术论文、教学专著等,其实不然,教研存在不同的层次和方向,作为基层教师,应该多关注日常教学各环节的落实,在教学中形成学科模块、章节……

二、赛课

课堂仍然是教师发展教学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实行轮流赛课,是学校一直要坚持的方法。人人讲公开课,组内讲优质课,全校讲观摩课,每期都要进行,而且每次讲课要求每讲必说,每听必评,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营造出积极参与听讲评课活动。通过赛课,使一些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发展的带头人,使一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在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思考的是如何革新赛课的方式,让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如何完善赛课的评价机制,使我们赛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教学反思

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反思犹如一面镜子,它能够把我们在教学中的优点与缺点清楚地反映出来,使我们有取长补短的机会。反思是一种心灵的自我谈话,是和自己的心进行斗争。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反思自己、认识自我。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没有反思,反思是一种智慧,它是纠正以前错误以利将来更好工作的关键步骤。

总之,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手段有很多,需要我们因校制宜,合理运用,实用的、适用的就是最好的。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葫芦套学校)

第2篇

【关键词】交叉学科 科研创新 电子科学与技术 人才培养

1 引言

交叉学科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发生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间理论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的、独立的知识体系的学科。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是产生创新的沃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

河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粮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机械与储运、粮食经济为特色,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农学等7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我校的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专业,为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新专业进一步完善了专业知识结构,加强电子信息基础、重视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研究开发与设计能力的全面培养,为培养高水平和高素质的高级工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 交叉融合学习,促进学科发展

2010年4月,河南工业大学首届教师专业知识交叉融合学习班开班。共设5个系列专业知识讲座,涵盖粮油、土建、信息、经济等多个方向,由我校相关专业领域教学一线的教授主讲。迄今已经开办多场讲座。举办学科交叉研讨与培训班,是我校探索教师培养工作新途径的一次积极尝试,通过研讨和培训,促进相关专业教师了解不同学科的发展态势与需要,把基础理论与自身原有专业知识、学科研究思路相结合,挖掘科研深度,创造高水平教研成果。是我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不同专业的研究状况及发展态势,开阔学术视野,拓展学术思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为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搭建良好的平台。

就电子科学与技术而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本专业内涵,使传统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如信息学科、材料学科、能源学科、自动化学科和仪器仪表学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相互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以本校主设专业为例,电子测量技术在粮食检测、食品加工、仓储、化工等方面的应用,电子通讯设备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都很值得研究,加强各学科间的沟通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交叉融合学科学习班结束后,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广泛。信息学院与粮油食品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土建学院分别在仪器检测、图像处理、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学院在讲座时,就专业交叉方面、本专业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一一列出,激起广大教师浓厚的兴趣。一系列科研课题相应设立,在学校特色粮油食品方面,分别就地沟油、矿物油电子检测设备、黄曲霉素检测及图像数据处理、粮食储藏过程虫害检测、霉变检测、粮仓温度控制等方面成立跨学科课题组。

3 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学生只有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才有可能创新。因此,在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时应尽可能通过教学和科研实践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引导和指导他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尽可能运用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开阔他们的视野。教学的过程是各系教师知识综合、汇流并更新的过程。专题讲授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并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方法。而渗透式的方法不讲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它允许跳跃,这是研究前沿学科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结构上侧重于本校的特色专业,打破原以学科专业或系所为独立研究单位的格局,有机地进行学科间的交叉。

在教师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时,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断调整各门课程的学时比重,其专业面向不仅要适应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密切相关的行业,也要适应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边缘或交叉行业,使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交叉学科方面的创新。所以相对宽厚的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知识面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其专业面向不仅要适应与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密切相关的行业,也要适应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边缘或交叉行业。所以,加强基础是拓宽专业面向的前提。以交叉研究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又反过来促进交叉研究的运用。

如何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笔者总结几点建议:

(1)成立团队,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利用学校学科齐全、以特色学科为依托的特点,在优化学科结构的同时,成立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团队,建立一批跨学科的研究中心。时代呼唤团队合作,团队合作精神在科研中是必须的。创新型人才一定有着强烈的团队意识和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创新目标的过程是在多学科交叉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优势条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跨专业导师组(导师团队)来联合指导一个学生团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经,各个学科专业发挥特长,所需各专业资料相对齐全,容易形成完整的科研项目与方向。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借助信息技术发展交叉学科,改造传统的理论学科,开拓新的学科领域。导师培训要制度化和专业化。导师是人才培养之本,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通过专业性培训不断强化以培养人才为导向、以项目为手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各学科积极交流人才培养技巧。鼓励学科交叉团队建立,建立导师组联合指导机制。学科交叉成绩往往难以立竿见影,团队攻关更需要经费支持。建立专门基金从财力上支持交叉合作研究,改建导师制度,鼓励多导师联合挂名培养综合创新型人才。

(3)培养人才,促进教师教研双收

要成立团队,就要求教师首先刻苦进行创新型学习,全面掌握相关学科动态,主动了解与课题目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线索。各高校为此搭建技术、科研平台,改善研究条件,加快师资队伍培养,促进学科发展。只有有了坚强的后盾,强健的师资力量,才能更好的丰富学科内容,准确定位研究方向。只有教师自身的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因此,改善研究条件,培养了创新性人才,为学生的就业也创造了条件,同时提高了教师素质,给教师科研创造了基础和方向。

4 结束语

早在河南工业大学交叉学科班开办前,我院电子系教师已经成立了电子制作小组,电子检测仪器研究小组等。小组成员从电子系大三、大四年级学生中选取,采取自愿兴趣报名或任课老师举荐的方式。目前已经完成包括“基于SOPC的智能隔离式安全栅研究”、“基于专家知识农作物培养人工温室控制系统”、“移动式粮仓测温装置”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锻炼了能力。相应改革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已为学生开出。我们将继续完善前进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努力提高自己,力争多学科结合,突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葛朝阳,夏文莉,杜尧舜.关于学科交叉与创新研究的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 2002年第10期,60-61

【2】 陈景春. 学科融合:合并高校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 No.2 2005,140-142

第3篇

关键词:园本教研;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21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121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最早的启蒙教师,对幼儿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需要。园本教研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幼儿教师教学水平必不可少的环节。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根据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展开研讨,最终目的是帮助幼儿教师学会研究,学会思考,改善教育行为,促进专业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幼儿园必须要建立以园为本的教研体系,深化幼儿教育体制改革,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确保园本教研有序开展。下面主要探究通过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职业操守,为园本教研奠定基础

幼儿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要想园本教研有序进行,必须要提高幼儿教师的重视程度,转变幼儿教师的落后观念,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理想,让幼儿教师从内心热爱幼儿教育,为园本教研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要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以有效的教研活动为依托,做好德、才、智、思、学五个方面的工作,为幼儿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园通过不懈努力,开展了自上而下的园本教研活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效果,尤其是“创新教育”在幼儿园的探索和研究,使幼儿园取得了发展与提升的动力。在教研活动中,我园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构建和谐平等的学习关系,营造开放高效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园逐步摸索出了一种以园本教研为途径、以互助交流为主要方式的教研模式,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更新教育理念,吸收新颖的教育理论

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育需求,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园本培训活动内容的实效性,提升和促进教师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观察和解读能力,我园积极开展以“园本教研为主,以互助交流为辅”的教研模式,让每位教师都能够得到启迪和进步,创设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的幼儿园文化。如我园开展了“借鉴学习故事,发现儿童的力量”专题培训活动,活动邀请县教研室教研员参加。采用交流互动、案例呈现等方式,和教师们共同探讨“学习故事”的基本结构、“学习故事”的关键要素等。本次培训活动让教师对“学习故事”有了新的认识,也给了大家很多的启示,为提高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水平迈出了新的一步。我园在日常教研工作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业务园长“一言堂”的模式,给每位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教师真正成为培训的主体。在教研活动后还要求教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书写教研心得体会,加深教师对相关教育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促进教师专业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逐步提高。

三、开展实践操作,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

园本教研要实现理论讲述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从而更好地提高保教质量,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如今,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的实践研究,能够给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的新方法,锻炼教师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应主动参与教研,使园本教研成为一种常规的保障,在观念上认可和接受,才能真正发挥园本教研的作用。我园定期聘请有专长的教师、骨干进行教学引路,让教师在欣赏的过程中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借鉴。我园还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研讨活动,鼓励执教者设计新颖的课例和高效的教学环节,让观摩者开阔视野、去粗取精,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我园在教研活动中还组织教师就某一教学活动谈谈自己的想法,并设想:“如果你来执教,你会怎样做?”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使教师找到了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执教能力。

四、结合教学实际,探求多元的教研形式

幼儿园在进行园本教研活动时,应该制定明确的教研制度,保障教师的培训权利,使教师知道自己所应承担的角色和责任,提升园本教研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幼儿园还要结合办园的实际和教学情况,积极探究多元化的教研内容,丰富教师的教研活动,拓宽教师的教研范畴,使教师不断获得自我发展机会,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园经常用到的教研形式有案例分析教研和同课异构教研。案例分析教研是大家围绕同一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和提炼,通过组内互动研讨和实践的方式,使方法策略的获得更为大家所接受与认可,避免了“一言堂”或者“片面化”的倾向,能够有力激发教师更好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同课异构教研是教师针对某一个教学问题,以同一教学内容的课例为载体,进行不同风格的设计与实施,从而使教学方案更加完善,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五、成立教师团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成立教师团队也是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关键。通过教师团队学习,可以让每位教师找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积极获取有益于自身的教学经验,打开自己的教学思路,深入探讨教学难题。我园为搭建科学化的教师成长平台,现拥有多个学习团队,如“青年教师学习团队”“骨干教师学习团队”“美育工作教研团队”等。这些团队满足了不同教师的需求,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师团队里,教师可以面对面的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可以对工作中的想法和建议进行讨论,可以通过心理小游戏来缓解工作压力等等,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工作和教研,提升了主动实践和探索反思的能力,有效促进了专业化成长。

在今后的征程上,我们将继续改进,不断创新,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促进全园教师保教工作能力的提高,为使我园成为高质量的品牌幼儿园而努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 园本教研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30-02

一、构筑园级教研网络,园本教研的前提保障

我县的园本教研策略研究课题启动后,首先完善组织领导体系,统筹规划落实,县里分片区进行管理。幼儿园成立以园长为核心的园级教研网络,并确立了园长是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各园园长亲自组织参与每一次的园本教研活动,以此来保障每次园本教研工作的切实开展。如:有的幼儿园建立了以园长为主导,业务园长负责、教研组参与的三级体系,并强化教研组长的责任,形成年龄组联手捆绑式的教研管理模式;有的幼儿园成立了年段教研组、主副班教研组,领域学科教研组多层级教研组……这样一种园本教研网络的构建,让幼儿园中的每位教师找准定位,明确了各自在教研活动中的目标,转变了传统教研组的职能,形成一个“至下而上”与“至上而下”相结合的教研格局,实现全员参与、全程互动,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园长的亲自参与,提高了教师们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工作的前提保障。

二、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园本教研的必要措施

园本教研作为幼儿园推进课程改革发展进程的战略制高点,其重要性是促进幼儿教师自我发展,它是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的桥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力途径,必须以专业理论为支撑的。教师们已经有了较丰富的实际经验,但是要更上一层楼的话,是需要理论来支持和指引的。如果没有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很多错误的观念和教学行为得不到及时澄清和纠正。基于这一点,要求各园对教师的理论学习做好计划,采取教师自学与定期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习的有效性,通过搭、思、导三个途径,实现教师的理论学习。

搭――搭建学习平台。由县、片区围合一些专业理论的目录平台,有关于儿童学前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基础学科知识书籍;有包含学前教育专家专著、名师经验集的书籍;还有一些最前沿的幼教理论文汇、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文汇,让教师们在这平台中有计划、有目的取读。

思――思考所学知识。教师们针对安排好的专题分类做好笔记,整理出自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思考认识,逐步形成初步的框架。在每次教研时间进行交流与分享,促进教师对这些专业理论知识达成共性的认识,并允许保存一些个性的见解。

导――引导理解知识。这对某一理论,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通过情境小故事、案例诊断等媒介,促进教师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进一步解释教育理论,深入浅出地让教师理解、吸纳、掌握教育理论知识,为园本教研的深层次展开储备能量。

三、立足问题展开教研,园本教研的有效途径

我们在推进园本教研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小问题,真现象,实研究”的原则,各园寻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变为课题进行研讨。寻找出适合自己园所的最为优化的园本教研策略 ,较为有效地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并以此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活动设计集智式教研。有的幼儿园针对无效课堂的问题,采用一课多研、同课异构等方式来改变教学思维定式的现状,通过集智,将不同层次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或从不同角度设计的教学活动展示出来,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具材料,促成有效课堂的生成。从而打开教师们设计教学活动的思路,解除无效课堂的困惑,提高教师们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评议活动问题式教研。有的幼儿园针对教师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弱的问题,采用评议活动问题式的教研。在每周教研之前,先抛出一个问题,教师们针对这个问题学习相关的理论与经验,接着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去听一节常规课,之后围绕这个问题,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评议与讨论,并要求教师在教研之后归纳整理,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此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感悟式教研。有的幼儿园立足教师自我反思、发现问题能力差的问题,展开课后反思感悟式教研。教师在一周的执教活动中,选择一个案例在教研活动时进行反思感悟式评说。大家通过对案例和反思的内容进行诊断,帮助或肯定他人对所发生的事例形成正确的判断。不仅帮助教师建立自信心,而且为教师们在教研之时做到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打好基础。

在我县园本教研实践研究中,得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收获,特别是实验基地园真正意识到园本教研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园本教研、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教研组长独立设计与组织教研的水平得到提高,整个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有很大的起色。

1.园本教研意识显著增强

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打破教研孤军作战的局面。通过园本教研让教师明白学习是一个共同体,营造了民主、平等、开放、合作的教研氛围,打破了一般教师没有话语权的局面,从“说”做起,创设“说”的机会,尊重“说”的权利,培植“说”的勇气,锻炼“说”的智慧。教师有了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空间,园本教研有了“研”的基础。

2.教研氛围空前浓厚

园本教研的开展,变过去关注教师的“教”为研究教师的“教”与“学”,让教师从主观内需角度接纳园本教研,践行园本教研,并努力追求园本教研的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裕权,林伟.国内外中小学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10)

第5篇

关键词:片区联动 调研 计划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学习活动。如如何制定适合本园的教研计划,教研活动的内容选择,确定研究的切入点等。园与园之间敞开大门,进行了互动的园际教研活动学习。在这一学期指导教研的学习中,使我进一步学习了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了自己。每一次教研活动后我学会了反思,不断对每次的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梳理经验和问题,再次有效地进行调整、补充,不仅提升了自己指导教研活动的能力,也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下面,我就谈谈指导联动园探讨园本教研模式活动的情况。

一、对互动园园本教研现状进行调研

为了避免指导教研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与互动园的课题组成员密切联系,深入调查了解互动园的园本教研现状。具体情况是:教师流动性大,教研基础薄弱,教研活动的开展得不到保证;教师缺乏参加教研的积极性;教研工作形式化,形式单一;教研成果短效等。根据互动园的实际情况从某一领域逐渐入手研究比较利于形成特色,发挥出特色的教育。而从现在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和落后的教育以及儿童观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培养幼儿的目标上,重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可以自由的来培养。所以,我确定以美术教育为载体,以引导为教育的切入点,尝试园本课程教研的研究和探讨,以此来提升互动园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及专业水平的发展。

二、指导联动园教研负责人制定适宜计划

根据互动园的教研现状,在制定课题计划前,我指导联动园的课题组教师了解园内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现状,在园长的带领下根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遇到的困难,共同讨论制定教研中要帮助教师解决的问题,确定教研的活动主题及内容:制定目标和教研形式,在教研的目标下根据各年龄段的实际情况,再有效制定自己的教研内容与形式。当制定好计划之后,我及时和他们进行对话沟通交流,确保教研计划有针对性和适宜性,促进课题组长能掌握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研讨的方法,提高了教研组长制定教研计划的能力。适宜的教研计划为教研组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保证。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多样的教研形式可以调动教师自主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作为互动园的指导教师,我根据每次的教研目标、内容充分做好准备,并在教研的形式上深入思考。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我积极听取教研组长在组织教研活动时的困惑,根据教研组长的需要选择了教研活动的备课方法、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为本学期指导的重点。

首先,指导教研组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有专家引领的“请进来,走出去”的教研、“群体学习”式教研、参与式讨论、骨干教师引领的教研和对比式教研等。

其次,“以点带面”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如在正式的片区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自培,骨干教师辐射,鼓励全体一线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现场观摩,利用“一课多研”的有效形式,进行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系列研讨,进行多次互动教研。共同研究改善教学的方法,靠集体智慧,缩短教师间的认识、教学技能的差异。如教研组围绕“教师如何预设和组织有价值的集体教学活动”展开了实践研究,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根据幼儿已有经验预设活动目标、选择内容,提升了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组织有价值的集体活动的能力。

四、让对比式教研走进常态下的教育现场

在研究中,我们不免发现不少幼儿园的研究方案是比较空泛。为什么方案是空泛的?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对实践的广泛了解和透彻分析,对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到底和《纲要》有哪些差距,差距又表现在哪里,究其原因何在,教师的困惑和困难又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没有仔细分析。另外,我们还发现一些幼儿园存在着“研究是研究,实践归实践”,“只在教研活动时搞研究”等问题,从而造成研究与实践相脱节,研究不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实践中困惑的问题,不能为改进教育实践服务。

在以后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反馈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园本教研一定要从实践中来,教学研究的问题必须是实践中的真问题。这样研究的结果才会有针对性,才会具体有用,教师才会喜欢研究。两个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还引导本园课题组教师就两位教师不同的引导方式展开讨论,对比分析两种方式的优、缺点,以探讨适宜的教学方式。在座的专家及各园教师现场观摩了她们的研讨过程。专家们以两个美术活动为例,就对比研讨中如何抓住“对比点”展开教研做了具体的指导。通过对比式的研讨,使教师们懂得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选择适宜的引导方式。由于我们所追求的是教育实践研究的真实性,创造了促进教师发展的自然、平和,回归教育常态的研究环境,所以便于发现真实问题,便于解决教师的实践困惑。

第6篇

浙江省富阳市鹿山街道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成立于2009年,是由附属在中心小学的小规模中心幼儿园和撤并当地10余所民办幼儿园合并而成的。创园伊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资历、学历不合格,师资水平严重滞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希望从活动型教师提升为研究型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那么,如何让本园教师快速健康地发展起来,成为研究型好老师,更好地为幼儿园服务?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 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本园教研制度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虽然在幼儿园建立之后有一些关于教研制度的文字说明,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只是一些表面摆设。制度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而设立,对教研活动正常有效开展发挥不了作用;而且教研制度单一,像教师教科研工作常规、教科研奖励、新教师培养、年级组长竞聘、骨干教师培养、教师外出学习等等都没有相应的细化制度。这样的教研制度对幼儿园教研活动发挥不了保障作用。

3. 内容较空洞,缺乏实际。像许多时下幼儿园一样,虽然有教研活动,但都为了教研而教研,对实际的保教工作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只是认为幼儿园上等级应该开展教研活动或者认为大家都在搞教研,我们不能落后也应该搞教研,所以就拿一些比较显眼的、时下比较流行的题目来做研究,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而对身边的小事、实际真正需要解决的事情却没有作为教研的素材。试列举老师们研究的一些命题:“幼儿园和家长的合作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幼儿合作能力”……试想,部分教师上课弹琴、唱歌都把握不好,还有相当部分教师上课的基本框架都实施不下来,怎么去搞这么高层次的研讨活动。其实,这种教研看上去开展得很热闹,透过现象看本质,往往是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过后收效不大,甚至一无所获,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幼儿园的发展起不到多大作用。

二、提高园本教研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2. 建立教研群体,领头雁示范。有效的教研群体是实现有效教研的主要载体,而一个有效教研群体的建立,首先需要有教研组长、年段组长等这些“领头雁”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执行力,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选好每个年级组的教研组长。本园原来担任教研组长的是非公教师,学历和自身的能力比较薄弱,教研意识不强,不能较好地胜任其职责。开学初,我园从竞聘条件、竞聘程序、竞聘办法等各个环节都做了周密细致的策划。首先,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推选出三位能力业务较强的教师来担任小、中、大三个段的教研组长。其次,通过园长办公会议,帮助她们规划好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明确教研目标、内容和方法,并和他们一起深入了解组内每位教师的情况:各年段教师存在哪些方面的欠缺,是知识结构不合理,还是实践经验不丰富;是教材把握不准,还是课堂管理的问题;是专业技能不过关还是工作态度不到位等等。最后,指导每一位教师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委派部分教师和教研组长赴杭州、上海等地参加业务培训,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能更好地引领教师们主动参加教科研活动,开展教学研讨。

3. 做好“征求疑惑”,以“释疑解惑”。园本教研是以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或困惑问题是基于问题情境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因此,先“征求疑惑”后“释疑解惑”,使园本教研立足于教学教育,它既是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目的,也是强有力的抓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调查后发现,教师特别是本园的代课教师和年轻教师不懂得提出疑问,或者说不懂得寻找真正有意义的“教学疑难问题”。其原因在于不知道如何将教学中碰到的实际疑惑概括提升为有研讨价值并有推广价值的主题。为此,笔者通过跟踪观察,发放“教学问题策略记录表”,通过开展座谈、讨论等形式,征集到许多来源于教学一线的疑难和棘手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以分门别类:“哪些问题是立即可以解决的”、&l dquo;哪些问题是教师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决而又棘手的问题”,把园本研究的范围具体化、细致化。比如,针对每学期开学初大家都对教室环境创设感到棘手、缺乏新意的困惑,我们就进行了“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我们希望教师通过环境布置,提高环境的创设能力和把握能力。教师在布置环境过程中,我们园务班子和年级组长不断地进班观察、指导,切实解决教师碰到的实际问题。一段时间过后,年级组长把教师碰到的问题都集中汇总,然后在教师会议上做全园性的培训,并开设《让孩子在与环境互动中快乐成长——幼儿园环境创设浅谈》的讲座,把教师的一些问题直接展开,针对问题提供策略支持。教师反响这样的园本教研基于实际,能使她们学到不少教学实践本领。有了研讨和策略支持这一园本教研环节,我们趁热打铁,开展了教室环境评比和年级组公共环境评比,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评比当中,目的是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及时反思。当然,成绩已经不重要了,教研的效果已经达到了。很多老师感叹说:“我们的环境真的大变样了!原来我也可以这么能干!”显然,教师对自己有信心了。教师成长了,教学研究的欲望和信心就增强了。

常规性教研就是我们各段常规性的教研活动,放在每单周的二、三、四,这样既保证了教师们集体参加教研活动,又克服了人手不够的困难。常规性教研的内容系列学习《幼儿园保教指南》,要求年级段针对自己段的年龄特点按照《保教指南》上的意见系统地学习,边学习边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内化,明白一日保教工作正确的做法,并通过平时的教养笔记、学习笔记、观察记录等总结、反思、再生成。

通过落实常规教研,深入主题教研,我们切身地感受到,每个教师接受新的园本教研需要一段时间,毕竟改变一种习惯改变是一种痛苦,我们设立简单可行的操作程序去加以具体地引领,让教师尝到园本教研的甜头,不断总结,不断修正,从而使每位参与教师都得以提高和发展,体现教学、教研与科研结合。

三、一点反思

当然,本园的教研活动还只是刚刚起步,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只是“走在园本教研”的路上,现有的一些成果我们也只是初具雏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也有诸多困惑。比如,教师们重实践、轻反思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们教研的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反思能力不强;教师间合意识不强、团队精神不能较好体现等等。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还是需要我们在管理、教师实践过程中积累并逐步改革。

第7篇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动手的情感和能力,并注重过程、优化学法、培养发现、鼓励创新。然而,要达此目的并非易事,不仅需要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教研员及学生从理念上认识、观念上更新,使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教研员恰当的角色定位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能,并积极探索、潜心研究和勇于实践。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勇于创新。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以及如何获取新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研员要指导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努力适应学生学习方式,探究最佳的教学方式和行为。然而,要达此目的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教师、教研员和学生三者间的共同合作。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活动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文本,学生的成长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视野。故,仅仅靠教师的教学是不行的。我们只有通过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寻求新的教研取向,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我们应该认识到,教研员不重视教研就是失职,学校不重视教研,教学就失去生命力,教研工作必须与新课程改革同行。 

在这浩瀚如烟而五彩缤纷的信息时代,教研工作的重要与价值更加凸现出来。教研员已被推到风口浪头,教研员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带头人,应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教研员不仅应该善于收集信息,还应善于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以全面提高自己能“研”善“研”能力,认真探索、研究和实践,真正使教研工作取得实效。应提倡“教研员可以是教师,教师也可以是教研员”的工作方式,并应挖掘各种积极因素全员动员,形成万马齐腾、千帆竞发的态势,才能促使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行和积极推进。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教研员职能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新课程改革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但这种理念必须转化为先进的教学行为才有意义和价值。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优秀教学效果的获得,主要靠教学实践来落实和实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研员应该是探究者、实践者、指导者和引导者。故,教研员应该熟练掌握新课程教学的理论、策略、原则和方法,并能进一步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理出方案、实施操作等。教研员既是“技术员”、“施工员”,又是“监工员”,其担当的角色有多重性,而几“员”间命脉相关,生死共存。教研员应该是一专多能的“全能型”和“复合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研员应该是“万精油”。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研工作质量和效益,才能真正实现“以研促教”。 

2、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动手的情感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并通过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真正实现“变教为导”、“教是为了不教”,实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展,最终成为有用之人的目标。而教研工作就是要以此为目的,优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最终成为完整的、有用的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教研员也是教师,是培养和引导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和引路人。 

3、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和支配下,加强理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也是教研员提高业务能力的必经之路和“加油站”。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而这种实践也很难获得成功。教研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把握新课改理念,反复研读新课改理论和有关的教育文献的方式,并不断将之用于实践。同时,还应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的理论学习培训,采取“自培”与“他培”,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才能为搞好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尽职尽责;还应积极寻求有利的条件,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探寻出有效的教研方法,从而促使教研工作顺利开展,以确保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教研工作有实效。 

 

二、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与教研员职能 

 

1、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就是教研员实践的过程。其过程特点主要是学习理论——把握导向——探寻规律——研究教材——理出目标——了解学生——注重教法——实施操作以及命题评价这样几个环节。教研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故,教研员要不断提升自我,并不定期、不间断地与一线教师交朋友,共同探究,寻求径路。教师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在与之交流时,教研员要有亲和力,应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使教师愿与之接近。同时,还应具有审视力、观察力和洞察力,适时与教师交流,为教师垂范。既能为人之师、做人之“范”,又能拜人为师、以人为“范”。从新课程实施的过程看,教研员应该扮演“学用型”和“开放型”角色,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具有全能意识,担当全程引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职能。 

2、过去的教研员往往只“研”不“教”,教研员深入一线调研,与教师了解得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认定主要看一份试卷上的勾叉,看表册上排名的位置。教研员的工作程序是进校——听课——指导——命题——考试,然后,又是看最后的结果——成绩,缺乏一个最基本的而又最重要的环节——交流。而教研员从未认真反思过这样的恰当性、合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是否合符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评价观,合符新课程改革理念,致使学生大多成为高分低能而只能盛水的“容器”,这样,学生的能力从何而谈?学生怎能成为完整的人,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学法创新、教师的教法创新,但教研员的“研”法更应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施行获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应提倡“研”“教”一体的教研模式,既是教研员又是教师。新课程改革迫使教研员必须率先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并应充当“领头羊”,而其职责迫使也必须是“领头羊”,且必须领好“头”。教研员只有知难而上,才可以一边通过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实践,又一边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使“研”“教”自成一家、两全其美。应探寻教研方式多样化,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3、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平常与教师或学生交流,还是课堂的示范教学,都要求教研员既要有理论的讲述能力,又要有实践的操作能力,才能发挥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就是教研员实践、教师教学和优化学生学法并教化学生成材的过程。教研员必须经常与教师共同研讨、研究,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不断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又用以指导实践。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从而找出不足,寻求到有效方法,才能达到使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进而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目的。学生最终才会成为对人民、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都有用之人。教研员也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但其培养的方式与教师不同,更多的是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和对教师的指导来达成。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教研员的工作,教研员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 

4、教研员的职能要求教研员应该是一个教学能手,是教师的一面旗帜,是教师的引领者,是教师的典范和楷模。因此,首先教研员必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并经常深入课堂实践,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学。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教师交流、实践、推广,为教师示范,替教师解难,真正发挥教研员的职能作用,从而实现真正的“以研促教”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使教研工作尽显本色。 

5、现在,教研员不再是传统的“闭门造车”的研究者,而应是实实在在的开放的探究者、拓荒者。教研员应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研究出有价值的成果进行推广和实践。现在和过去的一段时期里,教研员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有不务正业之嫌,说白了仍是“打杂”,真正从事教学研究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做好教研工作确实很难。而要一时改变这多年就形成的常规也是不可能的。但,作为教研员不能守株待兔,坐享其成。教研员应该有清醒的头脑,并注意合理、紧凑地安排时间,否则要想真正干好教研工作也是不可能的,取得优异成绩更是天方夜谭。教研员职能要求教研员不仅应懂得业务。还应为自己创设用武环境,才能立于新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才能发挥其职能作用,才能有效和高效地做好教研工作。 

总之,新课程改革迫使教研员必须转变角色,应重新审视自我的职能,给自己恰当地定位。并应认真细致地审视自己的教研行为,将自己宏观的研究与微观的思考相整合,既要有更多、更高、更实的理论思考与提升,又要有更多、更具体、更细致的操作与实践。并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以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研究出更多的、有价值的教研成果,并积极实践和推广,才能有效和高效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 园本教研 问题 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188-02

园本教研是服务幼儿园发展,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重视。然而,对于园本教研的内涵及特点的认识,教师们看法各异,在具体的实践中取得的成效也差异较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体会,就这一问题做以下探讨与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一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溯源及特点

1.何谓园本教研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研究,着眼于幼儿园的发展需求,从幼儿园的现实情况出发,对有关幼儿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及园区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教育教学研究。

2.园本教研的特点

首先,园本教研是幼儿园的自主研究,园本教研体现出了极大的自主性;其次,园本教研提倡教研的多元与开放;再次,园本教研强调教研制度的规范与保障。园本教研组织管理规范体现在注重从制度上保证教研活动的落实,如明确的分工、明确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内容选择上都注意了整体性、计划性。

二 现阶段幼儿园园本教研中遭遇的困境及原因

由于园本教研在我国的实践时间还不长,也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幼儿园在开展园本教研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对这些主要的难题做以下归纳与总结,并对其原因进行探究。

1.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不足

影响教师研究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能力、教研态度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但现阶段的现实情况是,多数幼儿教师存在着理论知识贫乏和科研能力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客观上幼儿教师工作繁忙,难以集中精力进行科研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幼儿教师职前理论学习不够,还与后期在职继续教育和培训的不足有密切关系。

2.专家的专业引领的缺失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开展,需要专业引领和外力的支持。但在实践中发现,这方面的工作与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与各园的实际情况有密切关系,如幼儿园的领导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与教研活动开展的形式方面的不足有直接关系。如多数园外专业研究者引领的教研活动,主要以讲座、参与听课研讨两种形式,体现出了诸多方面的局限性。

3.难以突出幼儿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

园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模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园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影响,造成一些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够。究其原因,与教师个人教学思想上对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批判性继承的精神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在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方面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园本教研是管理者、骨干教师的事情,从而放弃了自身的主体地位。

4.园本教研难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推动幼儿教学的科学化发展,是园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将园本教研和教学实践结合得非常好。很多时候表现出这二者的隔离,教研归教研,教学归教学。笔者认为,园本教研活动应建立在教师平时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之上,活动的开展,应切合实际地进行经验交流和成果分享,如此才能体现园本教研活动的意义。

三 改善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幼儿园园本教研中遇到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幼儿园园本教研。

1.建立园本教研制度,完善园本教研激励机制

建立适合本园的教学常规,完善相应的教研制度是园本教研制度执行的前提,是园本教研有效实施的保障,因此,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各种园本教研工作制度,并促其不断走向规范化。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广大教师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职责,使教师开展园本教研有章可循。特别是要完善公平合理的评价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园本教研的积极性始终处于一种高昂的态势。

2.结合实际,探索适合本园园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式

开展园本教研工作,是在明确的、具体的教研目标指引下的活动。因此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幼儿发展状况、师资状况、以往教研活动情况等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剖析,确定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或关键问题,以此确定一学期的教研目标。在此基础上,围绕教研目标,探索本园园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式。为此,教研计划中的活动安排应围绕教研目标,体现教研内容的针对性、教研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3.挖掘资源,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需要对相关资源充分挖掘与有效利用。幼儿教师理论功底薄弱是其进行教研的最大障碍之一。幼儿园把专家学者“请进来”为幼儿教师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要求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高专业引领的质量。

4.加强教师的教学反思,奠定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基础

教育教学活动经验积累和教学反思的沉淀,是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基础。教师平时教学中的教学反思是通过园本教研活动来进行交流与分享,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如果缺乏教学反思,园本教研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好习惯,通过不断地总结、体会和感悟,来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园本教研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开展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难题与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广大幼儿园工作者汇聚力量,发挥自己的才智,积极探索出适合本园的园本教研之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工作,在实现自身业务素养提高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第9篇

关键词:教研活动 教学工作 有效性 实践

教研是提高幼儿园教学水平的有效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有效的教研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更快的成长。什么样的教研是最有效的?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我认为只要能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促进其发展,提高专业素质,就是行之有效的。下面就我园教研活动开展的经验,谈谈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一、全面树立教研意识。

(一)提高教师对教研的认识

有效的教学研究是实施新《纲要》的迫切需要,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需要。通过教研,加强理论学习的指导,用先进教育理念支撑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融为一体,使教研过程成为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高的过程,帮助教师尽快地、较好地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让教研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

(二)制定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并全力实施

大军事家孙武曾说:“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即是说无论办什么事情,都应事先有个打算或安排。有了教研计划,我们的教研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使大家协调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教研计划的制定要遵照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计划,立足本园实际,立足课堂,以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教研计划本身又是对教学工作进度和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对教师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

教研计划制定后,要引领教师切实实施。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用实践考察教学计划的合理性,为教师提供好的方法和建议,并实现创新和突破。

(三)科学制定并完善幼儿园教研制度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教研活动只有形成制度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为了保障我园的教研工作顺利展开,幼儿园制定了教研组活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听评课制度、星级班级检查评比制度、教研评价制度等常规制度等,各制度操作简单但行之有效,便于形成教研氛围、教研习惯。

二、构建有效教研网络

说到教研,许多人对教研的感觉似乎有一个误区,认为教研活动就应该是几个甚至更多人的集体活动。实际我认为,这只是教研活动的常见形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两个教师在聊天的过程中,经常会不自觉地讨论起自己的教学,这种实时教研似乎更常见。为了有效地提高教研效果,我园采用了如下做法:

1.同年级组教研,增强年级组教研能力

同年级组教研,是我园教研活动常用形式。

对于相同问题的讨论,我想,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同年级组的教师。他们对所教教材有比别人更多的理解,有相同的实践过程,也许更有着相同的发现,相同的问题困惑,就像同龄人之间一样,更容易沟通。

2.同班组教研,增强平行班组的教研能力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幼儿在园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年龄段:第一年龄段(3~4岁)、第二年龄段(4~5年级)、第三年龄段(5~6年级)。即分为小班、中班、大班。

结合我园实际情况,为了使教研活动更有效,以平行班为单位展开的教研活动,是我园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

由于有着相同的学段目标,在教研中,同年领段的教师从“老、中、青”三个角度、三个层次给予各年龄段目标以不同的解读,丰富了目标的内涵,促使同一年龄段班级的教师们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同样的内容,该如何铺垫孕伏?该如何拓展创新?在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这些讨论无疑是教师教学活动最有利的指导,达到了同年龄段不同班级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3.小中大不同班级级之间纵向教研,共同提高

小中大不同班级之间纵向教研,即全园教师集体教研,是我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

4.抓好教研组长,增强教研服务能力

校本教研活动质量的高低,必须紧紧抓住教研组长这一关键环节。教研组长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还应该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引领者。一名优秀的教研组长必须具备: 影响力、向心力、领导力、推动力与感召力。教研组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增强教研服务能力。

三、开展有效的、符合幼儿园实际的教研活动

(一)以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让教研切实为教师服务。

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这是教研最丰富的研究源泉。不断地解决教学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是教研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推动教学研究的动力。

(二)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注重实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教学实践既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平台和土壤,更是检验教学研究的一把尺子。教师的教研所得要通过课堂实践来体现。因此,我们的教研活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更关注教师的课堂。

课例研究有多种形式,我园开展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效果很好。

1.一课多人,同课异构

相同的课题,不同的构思,更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体现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及教学机智,促进课堂优势互补,互相启发,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多人上一课”,循环跟进

指教研组共同备课,执教教师根据备好的内容制定教案,初次上课,反思评课,教研组再次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再次由执教教师上课,其他教师观摩,循环反复,不断进步,直至最优化。

四、注重反思积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在教研活动中,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教研集体,都获得了丰富的教研资料,如果我们能将这些资料不断积累下来,那将是一笔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对于教师,在积累的基础上吸收运用并内化,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对于我们的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1.从教学反思到课堂实践,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

教学反思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创新的思维常常源于反思之中。教师要随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并根据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每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从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方面自我剖析,辨伪存真,逐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2.从问题到课题,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既是教研活动的重点,也是我们教研课题的第一手资料。如何从问题提升到研究课题,是我们教研工作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引导教师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比较,发现和抓住重要问题,从而提升为教研课题是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又一体现。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6-0032-04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各地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国家有关部门还实施了“中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中西部地区农村闲置校舍改建项目”“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等,以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农村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的确有较大改善。然而,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村学前教育需要下大力气加强师资培训。值得注意的是,当下许多农村幼儿园将园本教研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朱家雄指出,园本教研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的范式能有效回应儿童生成的低结构课程和教育活动。园本教研背景下,教师关注对创生课程的反思,在反思、对话过程中提出新问题,从而获得个人化的默会性知识。〔1〕但是,目前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对此,本研究选取四川省某县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了四川省某县6所乡镇小学附设幼儿园为研究对象。据了解,该县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每个乡镇建好一所中心幼儿园”的设想。随着乡镇幼儿园的新建、改建与扩建,幼儿园教师的需求量也日渐增大。近两年来,该县通过多种形式招聘,共新进教师120余名。目前,该县幼儿园教师队伍主要由中小学转岗教师、幼教专业毕业的熟手教师和新手教师组成。

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对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研究:(1)园本教研开展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2)园长、教师对园本教研的认识。(3)园本教研内容的选择。(4)园本教研的组织形式。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开展现状

1.园本教研的组织

从调查的6所幼儿园来看,园本教研的主持人主要由园长、教研管理人员或年级组长担任;园本教研有分年级组或不分组别全园统一进行两种组织形式;园本教研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态化的。

2.园本教研的形式

调查得知,这些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形式主要是组织公开教学活动,其次是主题研讨。

3.园本教研的目的

调查发现,有些幼儿园并没有真正把园本教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而是仅把它作为迎合上级验收评估的手段,某些管理人员并没有在园本教研活动中认真引导教师去发现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个别幼儿园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数量,等等。

(二)问题分析

1.存在对园本教研误读的现象

从6所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形式来看,有的幼儿园存在误读园本教研的问题,如错误地将集中学习教育文件、传达上级指示、制订常规活动方案等也视作园本教研。例如,A幼儿园某次园本教研记录如下:“迎新活动安排:1.请新生家长带着孩子作自我介绍。2.教师介绍师资情况。3.亲子游戏。4.带家长、孩子参观幼儿园。”B幼儿园某次园本教研记录如下:“教研组长安排近期工作:1.拟订学期计划。2.收集各班幼儿情况。”很明显,这两所幼儿园将幼儿园的常规活动也视作园本教研了。根据朱家雄的研究,园本教研与幼儿园教研是有区别的,园本教研的实施要点是以个体(或群体儿童)和教育事件为案例,通过对话反思,让教师发现新问题,建构属于个人的独特的默会性知识。〔2〕

2.选题与农村日常保教实际相分离

研究者观察发现,园本教研的一些选题脱离农村幼儿园保教活动实际,研究的问题不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问题,而是幼儿园管理者认为应该研究的问题。一些园长热衷于从书本、杂志上选取园本教研的主题,或是以自己参加培训时了解到的某个新理论为园本教研主题。园本教研活动的进程安排也大多相似:一位教师提出话题,其他教师泛泛而谈,简单讨论后,另外一位教师再提出一个话题,大家讨论后,又转向另一个话题……总的来说,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化倾向。

3.园本教研组织缺乏专业性

以下是被调查农村幼儿园的两次园本教研记录:

案例1:主题——一日生活中幼儿常规的培养

过程记录:

主持人:班级环境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和教师所组织的一日生活活动的质量,那么一日生活中该怎么培养幼儿呢,请各位老师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段老师: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举例:食堂排队买饭)。

王老师:根据幼儿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制订一日生活常规。

……

主持人:各位老师说的都有道理,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需要榜样示范,包括同伴相互影响和教师的引导。谢谢大家的参与,今天的研讨就到这里。

案例2:主题——如何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记录:

主持人: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幼儿复述的能力、对话的能力、大胆表达的能力等,在幼儿园怎样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呢?

康老师: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敢说、想说、会说。教师要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

唐老师:与幼儿开展主题谈话,根据幼儿知识经验围绕观察对象等来选择谈话主题,教师可围绕事物主要特征提问。

郭老师:引导幼儿讲述,看图讲述、拼图讲述、绘画讲述、听音乐讲述、排列图片讲述、看展览讲述等都可以。

杨老师: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如故事、儿歌等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主持人: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幼儿会有惊人的发展,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

分析以上记录与深入现场观察可发现,第一,园本教研主持人的主持不够专业:一是主持人完全掌控话语权,整个活动以主持人讲述、点评为主,带有指令性;二是主持人通常在开始时简单引入,抛出讨论话题,结尾对活动稍加总结或提出自己的观点,中间由教师自己讨论,过程中没有引导,研讨活动浮于表面,缺乏针对实际的剖析;三是有的主持人不作任何总结或点评,教师讨论后,研讨活动便草草结束。第二,园本教研活动缺乏教师的反思与追踪。研究者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在园本教研活动结束后,不会对本次园本教研活动所分析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以及将有关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一些教师参加过园本教研后就“不了了之”了。事实上,园本教研是“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循环的过程,教师只有主动借助这一“循环”才有可能实现自我专业成长。第三,园本教研成果展示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一些园长在接受访谈时表示,他们希望园本教研的成果最好以论文形式发表,至少也要每次都做好记录以方便上级检查。第四,园本教研活动组织缺乏层次性,多数幼儿园只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就是全园教师一起参与,而不会根据教师发展水平的不同分组分主题进行。

三、相关思考

(一)立足实践,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和开展园本教研

幼儿园园本教研不同于幼儿园教研,它更关注在不确定的情景下,面对不同儿童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3〕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明白,并非所有的研讨活动都是园本教研。园本教研强调从教育实际出发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构建独特的默会性知识。〔4〕只有能满足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的学习和研究,才称得上是园本教研。在开展园本教研时,教师一定要立足于自身教学实践,挖掘和提炼问题。一般而言,找准问题有四步:收集、整理、归类和提炼。例如,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抓住关键事件,活动后要积极反思,并在下一次活动中注意解决之前存在的问题,如果出现新的问题,则要继续反思、实践。通过“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的不断循环,实现专业成长。

(二)健全机制,多形式开展园本教研

园本教研的开展需要从政府管理部门到幼儿园都形成一定的机制作为保障。首先,政府应设立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专项资金,保证园本教研以及一般教研活动都能顺利开展。例如,安排经费鼓励农村幼儿园教师走出去学习或组织专家到幼儿园实地指导。相关管理部门还应深入农村幼儿园开展调研,提供符合农村幼儿园实际的教师在职培训。其次,幼儿园内部应细化园本教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可以制订园本教研常规管理制度、园本教研评价体系、教师专业学习制度、常规教研模式等。园本教研常规管理制度应对园本教研的时间、地点以及各类参与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园本教研有章可循。园本教研宜设立多元评价标准,注重过程评价、现场评价,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让教师感受到在园本教研中的成长,让园本教研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幼儿园管理者可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制度,引导教师针对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或帮助教师分析检查进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幼儿园应根据本园实际及教师发展水平探索符合本园及本园教师的多层面、多形式的立体交叉式园本教研模式,鼓励教师采取案例分析式、互动式、辩论式等形式开展园本教研;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园本教研,鼓励教师按不同入职年限、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组成不同的园本教研小组,等等。

(三)加强培训,尤其是提升关键角色——园本教研主持人的专业水平

主持人是园本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活动中起穿针引线作用。主持人担负着把握教研方向、教研重点和研讨节奏,引导教师对话、思维碰撞、积极参与,对研讨中的观点进行概括、总结和提升等重要责任。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组织与设计策划能力以及对教研现场的整体掌控能力等直接影响到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效果。园本教研活动中,主持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引导教师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主持人可以根据研讨主题,拟出系列题目,引导教师围绕主题进行研讨,也可利用现场观摩的公开教学活动、案例材料等,让教师展开研讨。在活动过程中,主持人应鼓励教师各抒己见。第二,主持人应适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引导。比如,有些教师会提出一些大而空泛的问题,对此,主持人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不断追问等方法促使其明确问题,从而引导教师深入讨论。园本教研探讨的某些问题可能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得以解决的,主持人可鼓励教师带着问题进一步研究,日后再进行研讨。第三,主持人应学会适时调整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节奏。当一个问题的讨论趋于清晰时,主持人应及时小结、提升,并自然导入下一个问题;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讨论跑题等现象,主持人应及时调整,以确保园本教研活动的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2〕〔4〕朱家雄.幼儿园教育:理论的错读、误用与实践的纠结、无奈(三)〔J〕.幼儿教育,2013,581(5):4-5.

〔3〕朱家雄.幼儿园原本教研再议〔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6):6-8.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Kindergarten-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Kindergarten in Rural Areas and Thinking: Based on the Survey of 6 Kindergartens in Sichuan Rural Areas

Wen Xin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Nanchong, Nanchong, 637000)

第11篇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基于培训和教研的行动研究,提高了农村化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探索出法库县在“培训模式上集中面授与远程教学相结合,迁移方法上网络教研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培养问题,一些国内教育技术一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研究。吴忠良的《参与式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者培训模式探索》,对集中面授培训进行了研究尸一乔爱玲和工楠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新探》,不但对面授培训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同时关注了培训后的实践尸郭的《从一门网络培训课程到“虚拟”教师培训学院》,对远程培训的教学平台和远程培训做了详尽的介绍与研究;柯清超的《面向混合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对面授培训和远程培训的结合进行了详尽而深人的研究。但他们研究的结果所依据的环境和条件与我县的信息技术环境及教师的技术能力基础、教育理念基础不同,为适应我县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还须进一步研究以下两个问题:农村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模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迁移方法。

二、问题的研究

我县是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试点县,按省市的部署,试点县在2008年年底要完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全员培训任务。针对需要研究的培训模式和迁移方法两个问题,我们将研究过程分为课程培训、实践指导、分析总结三步。首先,按一定的培训模式完成课程培训;其次,被培训完的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教研员深人课堂指导或通过网上指导,组织课堂教学观摩,进行点评互评,教师反思总结等等,以达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迁移的目的;第三,对“培训模式的行动研究、迁移方法的行动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1.培训模式的行动研究

按照上级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可采取远程网络培训的方式,可采取以县为单位的集中面授的培训方式,也可采取以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方式。根据我县的各中小学校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水平胜任不了培训要求的实际情况,我县不适合以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方式,所以我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可采取远程网络培训模式或到县教师进修学校集中面授的培训模式。

(1)集中面授的培训模式

按照“培训人员以教研员为主、技术人员为辅,学员按学科组班”的组织方式,采用何克抗教授编写的教材,将全县化学教师集中在教师进修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里进行面授模式的培训,50课时完成培训任务。

调查访谈:经过面授培训后,学员们反映,培训的内容多,强度大,在短暂的50课时培训时间内很难掌握;基层学校领导反映,每个教师都有满负荷的工作量,参加连续的集中面授培训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而且到县里接受集中面授培训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反思改进:如果完全按面授方式进行培训,除了存在工学矛盾、增加学员负担外,还存在培训效率低的问题。按上级部署,我县应在2008年底完成教师的全员培训任务,如果为了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问题而只在寒暑假进行培训,根本完不成培训任务,因此应尝试远程网络培训模式。

(2)远程网络的培训模式

2007年暑期,市教育城域网光纤宽带已经联通我县每个乡镇的中小学.在硬件设施上我县具备了远程培训的必要条件,因此开始了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远程网络培训。由化学教研员和电教馆的技术人员为远程培训的辅导教师,采用祝智庭教授编写的教材,被培训教师利用各个乡镇初中的网络多媒体教室进行自主远程学习,学习时间为两个月。

调研访谈:远程培训后培训者反映,远程学习的组织和监控很难,学员对整个培训过程不清楚,对如何进行远程学习的方法不明白,技术问题是阻碍教师学习的重要因素,碰到一点技术问题就会停止远程在线学习,从培训的实际情况看,我县农村化学教师还不具备独立远程学习的技术基础。

反思改进:远程网络培训虽然具有打破时空限制、解决工学矛盾、经济方便高效等优势,但农村化学教师的基础和培训教师的远程辅导能力与开展远程培训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应尝试面授与远程结合的培训模式。

(3)集中面授与远程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要求:首先,培训教师将学员集中到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面授,划分学习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完成课程中技能操作领域的学习;同时对学员进行远程在线自主学习、讨论、协作、完成和提交作业的方法指导;然后学员回到工作岗位边工作边参加网上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利用双休日进行集中面授,工作日被培训教师在进行正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抽出时间参加远程在线培训,学习时间为一个月。

调研与思考:面授与远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集中了面授与远程培训的优势:面授可以充分发挥培训者的作用,便于组织和监控培训过程;远程培训可以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培训效率,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缓解学员的学习压力,同时培养培训者的远程辅导能力。

2.迁移方法的行动研究

2008年底,我县基本完成了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经培训后的教师回到教学第一线,将培训所得应用于教学实践,实现从学习教育技术到应用教育技术的迁移。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使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巩固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化学教研员精心设计了一组基于教研活动的行动研究。

(1)通过传统教研,提高个别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化学教研员深人学校,将一个化学教师的一节课作为研究对象,让这个教师按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的要求拟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再面对教研员以说课的形式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研员听后进行评价、指导,教师根据教研员的评价指导修改“教学设计”,再用修改了的“教学设计”上课,教研员深人课堂听课后再和上课教师共同探讨,再提出改进的指导意见,教师再综合自己的反思和教研员的指导进一步修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2)通过网络教研,提高更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通过“十五”、“十一五”期间教师信息技术的中、高级培训,同时由于市光纤宽带到校工程的竣工,我县网络教研的条件已经具备。为发挥我县全体化学教师的集体智慧,化学教研员组织全体化学教师进行网络教研的探索,以此提高更多化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具体程序是:每个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到学科论坛上,请教研员和其他同行提出修改意见,教研员和其他同行将自己的“意见”通过论坛或邮箱发表出来或发给相应的教师,教师将他人意见综合,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用修改了的“教学设计”上课并进行“课堂实录”,将“课堂实录”和修改了的“教学设计”再上传到论坛上,再请学科同行和教研员给予评价,教研员和学科同行观看后给予评价并上传到论坛或以邮件形式发给上课教师。通过这样多次的网上同伴互评,更多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分析与结论

1.分析

(1)关于培训模式的分析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学会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并将所学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现在中小学教学是以班级授课为基本模式的,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在同一教室内进行的。如果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采取班级授课的模式,培训教师在班级环境下用讲授与在线结合、主导与主体并重的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被培训的教师亲身体验在同一教室内讲授与在线结合、主导与主体并重的教学模式,就更容易将培训中所学的新的教学模式迁移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完全采用远程培训的方式,被培训者将不能亲身体会在同一教室里以新的教学方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将培训所学迁移到教学实践中去不利。因此,即使具备远程培训的条件,在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也不该完全采用远程培训,而应该以面授和远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用大部分课时远程培训以提高培训效率和效益,小部分课时在同一教室集中面授,让学员感受班级授课制下如何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的设计和教学,为将培训所学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2)关于迁移方法的分析

通过从传统教研到网络教研来提高教师的教学一设计能力,用的都是基于教研的行动研究的方法。基于传统教研的行动研究的方法,解决的是个别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问题;基于网络教研的行动研究的方法,解决的是更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问题。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是需要长时间总结实现的,是提高速度较慢的方法;用基于传统教研的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通过教师本身和教研员共同研讨总结实现的,是比靠自身努力提高更快的方法;用基于网络教研的行动研究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通过教师本身和教研员及学科同行共同研讨、反思、总结实现的,因此是更科学更有效率的方法。

第12篇

一、结合网络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教学高效进行的保障。因此,在追求教学效率的同时,学校和教师要重视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讨论等形式进行语文教研。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校和初中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注重教研活动,为了活动的方便快捷,可结合网络进行,让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听课、评课、讨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研,每个教师都能够畅所欲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对讲课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广泛接纳教师提出的观点,可以使教师能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在网络教研形式下,为语文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直观、互动的交流平台,使教师在民主、自由的教研氛围中进行讨论和分享,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借助网络学习优秀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网络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找到很多教学课件,对这些课件进行研究,可以学习其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课件进行上传,通过网络上的教师分析讨论,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网络教研,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拓宽了教师的学习途径,让他们通过网络平台接触到更多优秀教师。网络教研不受地点的限制,教师不仅可以和同一学校的教师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学课件,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优秀教师进行教学讨论。通过教学讨论,让教师掌握了更多的有效教学经验,他们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教学能高效进行,教师的业务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能力

在网络教研活动开展的同时,要针对语文教师队伍进行培训,针对教研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教学问题进行指导,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运用学到的教学经验,不断通过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初中语文优质教育的构建。

1.对教师进行教学的系统培训。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学校需要组织教师进行系统培训,邀请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教学专题讲座,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抓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讨论,使教师能拓宽思路,找到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在系统培训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网络的重要作用,让专家和优秀教师对学校教师进行网上远程指导和培训,通过教师培训,让本校教师能有效地、直接地选择教学方法为自己所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加强教学实践培训。只有把教师掌握的教学经验和学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把这些收获转化成教学能力,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实践培训时,可以把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成研究课题,让教师在研究课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录制视频课件,上传到网络上,请初中语文教师和有关专家进行点评。在网上进行专题教学点评,可以让教师收集到更多的改进意见。

3.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跟随信息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初中语文教学论坛等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的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可以让语文教师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浓厚的教研和学习氛围,让他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