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新技能培训

创新技能培训

时间:2023-05-28 09:2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新技能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新技能培训

第1篇

论文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针对新的技能要求改革原有的培养方式,提出建立职前技能培训、入职技能辅导、在职技能提高一体化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目前要实现一体化的教师技能培训目标,应从教师终身发展、专业发展的角度,统一规划教育教学,建立三个阶段相互连结的教师技能培训的目的要求、内容方式与措施体系,使三个阶段形成有机结合、系统连贯的整体。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无疑需要教师的配合,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技能的发挥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职业技能将发生重大变化。”

新的教学要求需要建立新的技能培养模式,根据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可以建立教师职前技能培训、人职技能辅导、在职技能提高一体化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职前、人职、职后技能培训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上。

一、教师的职前技能培训

1.教师职前技能培训的目的要求。培训目的主要是使师范生掌握终身学习与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首先是解决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能上岗的问题,培训重点是让师范生在掌握教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思想方法基础上,掌握作为未来教师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结合学科教育进行专业教学技能培训。其次,这一阶段技能培训虽不是试图一次性培养出成熟的教师,但应为教师职业技能发展全程提供支持。“按照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不应把教学技能培训单纯作为教会未来教师讲课的技术来看待,而应将其放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整体任务中来认识。”

2.教师职前技能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从内容上来说:一是使师范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这里的知识结构,既包括语言文学、教育与心理学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及自然科学知识等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也包括程序性、技能性知识的学习,即教育教学技能,含教育智慧、教学策略等;既包括向书本学知识,也包括向社会、向他人甚至向学生学习,还包含了一种终身不断吸收知识、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二是给师范生常规技能培训注人新的内容。教师技能培训的新取向不能完全否定原有的技能培训,如“导人技能”、“教学语言技能”等,但我们必须给这些常规技能培训注人新的内容,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三是对师范生进行新技能的先期培训。实施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些新技能,新技能的形成往往需要复杂的过程,师范生在校期间不可能全部掌握,但可、以对其中的部分技能进行先期培训,为他们今后的技能提高做准备。

从方式上来说,要遵循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依据技能形成的阶段特点来确定培训方式。我们认为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定向阶段,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及观看有关技能示范。用教学示范为技能的学习定向,使他们对教学技能进行直观的感知。同时通过讨论、练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对技能产生较深刻的认识。二是模仿阶段,模仿是师范生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示范为样板,按照技能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心理模仿,然后根据技能要求,选择适当教学内容,做出实践计划,写出教案;再在微格教学设定的情景中进行实践活动,使师范生形成正确、规范的教学技能。应该注意的是,在实践活动后要及时提供反馈,使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行为得到纠正,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三是整合阶段,每个教学技能都由多个要素构成,学生不仅要对某一技能的认知达到初步内化,还要与已学过的教学技能结合起来,逐步明确技能间的联系,使多种教学技能的应用实现有机结合,形成系统的技能结构。四是熟练阶段,经过教学技能的综合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趋于稳定。这个阶段重在使学生通过技能运用理解各种教学技能的教学意义,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能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并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有所创新

3、教师职前技能培训的措施。目前,在师范院校可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评价方式来保证技能培训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加强基础课,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可以增强适应性,为实施新课程奠定基础。其次要扩展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要引进适应创新教育需要的先进教育思想,对陈旧的教学内容作较大幅度的删减。再次要减少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实践指导课。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技能培训,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实践课,既包括课堂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选修课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为他们将来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打下基础。

当然,评价方式也有待改进。首先应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着眼点,改革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应适当增加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比例,考试的方式方法也应多样化、综合化。同时,要加强实习实践环节,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定办法和标准。

二、教师的入职技能辅导

人职技能辅导就是新教师从受聘上岗到转正前这一段时期所接受的技能指导和训练,是使新教师更快进人学校文化系统扮演职业角色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教师人职教育制度,加强新教师的人职技能辅导,是当前教师教育的一项最为紧迫的任务。

1.教师入职技能辅导的目的要求。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了解和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综合运用已经形成的技能。为了使新教师的人职技能培训成为沟通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主要途径,人职技能培训需要在教师上岗初期,将培训和见习结合,以便适应新的环境,解决“上好岗”的问题。新教师的人职技能培训并不单纯是为了适应工作,更关键的是为将来的技能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应该重视学科课堂教学的技能规范,注重具体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有选择地吸收辅导教师的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教师入职技能辅导的内容和方式。从内容上来说,新教师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相关文件,要进一步学习掌握课堂教学的规范和技能,尤其要熟悉教育教学所必需的特定技能的运用,如课堂管理、提问、备课、评估、视听设备等方面的技能训练,还要增强学科的教材分析与教学研究,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从方式上来说,主要有四种:一为带教方式,即新教师在中学实际工作中以有经验的教师为师傅,学习课堂教学的规范和技能;二为集中培训方式,即第一年集中在教师培训机构中,由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学人员传授教学常规和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在这一年中花大部分时间在中学,用一部分时间在教师教育机构接受理论培训;三为实践研究方式,即在实践中探究所遇到的理论问题;四为合作方式,即由教师培训机构、大学和中学合作,以中学为基地进行新教师的上岗培训。

3、教师入职技能辅导的措施。首先要选择与培养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学校应对辅导教师进行严格的选择,并根据新教师的特点来为他们确定辅导教师。学校应与大学、教师培训机构或校际的教师发展中心进行全面合作,培养有能力带教的辅导教师。其次要规范开展带教活动。“辅导教师对新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观察和评价,双方共同参与的讨论、研究等活动的经常性和制度化,正是带教质量的最重要操作保障。”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适当减轻辅导教师和新教师日常工作量,保证带教双方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共同工作和活动。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将新教师人职教育纳人教师资格和任用制度,使之成为获取教师资格及胜任教学岗位的必备条件;将教师培训进修的权力下放到学校一级,将新教师技能培训纳人教师继续教育范畴;提高高级教师评聘的资格条件,加强“名师”工程的建设,将教师培养当作取得高级教师与名师资格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三、教师的在职技能提高

1.教师在职技能提高的目的要求。在职技能提高的目的是使教师的职业技能随教育教学要求的变化而更新。这一阶段,“教师继续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实践,不断反思、总结和补充完善,技能向熟练化、技巧化发展”。对在职教师的技能培训,要求适当淡化理论讲授,强化技能提高与更新。既要注意提高“教”的技能,又要加强指导学生“学”的技能;既要具备自我完善与创新的技能,又要具有指导学生探究与创新的技能。总之,对在职教师的技能培训应在较广范围内进行。在当前形势下,应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于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中,创造宽松、宽容的环境,激励人人参与在职教师的技能培训。

2.教师在职技能提高的内容方法。从内容上来说,一是帮助教师在实践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理解掌握教育理论新知识。当前,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结合实践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发展新技能。二是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将形成的技能与学科教学各要素整合。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新技能,在师范院校期间已进行了先期培训,但新技能不是单纯的操作技术,而是一种综合的技能,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技能,是与课堂、教材、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技能。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对新技能和学科教学各要素进行整合。三是引导教师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索形成新的技能。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常常要面对新对象、面临新问题,这既增加了教师教育教学的难度,也给了教师较大的自主性,为教师恰当地补充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创造性地支配各种因素提供了可能。在培训时,可引导教师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创造性地使用和发展新技能。

从方式上来说,当前可以推行这样一些培训方式:一是“培训机构本位”式,即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轮流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学校或机构参加技能培训。二是“研训一体”式,即技能培训与学科教学研究紧密结合。通过各学科的研究学会培训各地区的学科带头人和协调人,然后通过这些人对一般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工作。三是“校本培训”式。即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形式有假期短训班、校际之间的观摩与交流、反思性教学等。四是“现代媒体本位”式。这是一种以现代传媒技术代替教师课堂面授的教育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既方便教师的教学,又有利于教师的在职进修。具体培训的方式应注意多样化,如可以利用微格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可以利用典型示范,还可以把训练延展到课外。在训练内容安排上也要多样化,如说课、经验交流、课外分析等,同时,应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于教学技能培训中,如注重调查、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方法的培训。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农村增收为核心,走“城乡统筹,稳定规模,突出培训,打造品牌,强化服务,提升质效”的路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打造建筑、缝纫、电子电工、数控、矿山采掘、酒店服务六大品牌,调整转移输出结构,拓展劳务就业空间,提高就地转移比重,创新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增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团省委《关于集中力量做好20__年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20__年,组织3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见习基地和培训基地各6个。

三、工作措施

1、健全机制,明确责任

一是下发关于开展20__年农村青年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及工作措施,把工作任务细化到各个区县团委。二是将农村青年培训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使目标、督查、考核一体化。三是建立农村青年培训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把农村青年培训工作落实到牵头部门、责任部门。

2、建立见习和培训基地

(1)依托12个__市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培训基地。以四川天寿药业、四川金甲经营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为载体,以生产车间为平台,对农村青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2)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培训基地。依托__市“农村青年创业之星”创办的泸县玉龙养殖有限公司、泸县银海巨桉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青年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3)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培训基地。充分发挥__职业教育发达的优势,对农村青年进行缝纫、计算机、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转移率。

3、围绕品牌抓技能培训

围绕“五大品牌”和__优势行业抓技能培训。按照“就业带培训,培训促就业”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按照市场需求,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一是开展订单式培训。采取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按工业园区需要组织培训,重点打造建筑、缝纫、电子电工、酒店服务、家政服务五大培训品牌。二是围绕__工业主导产业开展培训。围绕酒业、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矿山开采、港口运输等主导产业,按企业需求组织开展培训。三是开展新生劳动力就业前培训。在中考、高考结束后集中对学生进行培训。

4、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

一是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行动。结合__“四个四”发展战略、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拓展就业空间,开发岗位,帮助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二是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行动。争取把失业返乡农民工纳入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开展新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培训质效,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三是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行动。积极争取对失业返乡农民工,积极鼓励其创业,在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3篇

职业技能竞赛是供电企业进行人才培养的关键平台,能够很好的促进员工的创新能力,营造出重视职业技能的大环境,这对于企业进行员工教育培训的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来将企业的技能要求进行明确,使员工能够更好的结合公司实际需要来进行技能培养,提高企业教育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还会有新技艺、新方法不断地出现,对那些好方法、好技能的推广使用,也可以有效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价值。

二、做好职业技能竞赛的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需要从企业和员工两个方面进行。企业方面要为竞赛的开展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从上到下的重视,对于竞赛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做好赛前的培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员工方面的积极参与是竞赛开展的重要基础,业余时间认真积极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高效训练,才能在竞赛上大显身手。

1.竞赛团队的组建从不同的部门推荐和选拔出优秀的参赛选手,培训师可以是之前参加过竞赛的有经验的专业技能人员,也可以是相关技术专业的带头人,企业也可以从外面聘请资深培训师进行授课。专业高效的竞赛团队是整个竞赛开展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技能团队的组建,来提高团队的竞赛实力。

2.培训方案的制定岗位规范及职业水平都是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内容,竞赛的目的是增进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并促进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这种以竞赛形式展开的考核和比武是离不开一个科学的竞赛方案,它指导着整个竞赛各项工作的开展。对竞赛方案进行认真的研读,根据其要求制定出好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应该包括理论和技能两个方面。理论上要对项目要求和侧重点、培训课程和目的、职责分工等进行明确。技能方面,不但要配合理论方案,还要结合竞赛方案来进行设备及场地的安排。

3.培训基地的建设培训基地的建设一定要立足长远,专业化程度高、设施齐全的培训基地才能很好的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而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的开展。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要将培训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实践与各种传授方法相结合,借助案例分析、实地演练、模拟训练、研讨等形式来实现高效的培训效果。

4.培训方式的选择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应该将独立自学和集中培训很好的结合起来,而在技能的培训上,要将分项和分组两种方式很好的结合起来。好的培训方式对于学员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帮助他们理顺思与学、学与工的关系。此外,多数的技能竞赛都有标准的作业流程和题库,勤动手、多思考、及时的考核和评价,对于学员在较短时间内的突破有着重要意义。

5.提高培训时间利用率竞赛前的培训时间对每位参赛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能够很好的将工学矛盾处理好,将工作、竞赛和生活进行有机协调。这就要求学员必须要高效利用培训的时间,使培训的效果达到最佳。

三、供电企业在技能竞赛方面的探索

1.处理好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供电企业应该组织员工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及考核,实现每个人都参与培训,每个人都经历考核,人人都有考核成绩,并从所有的员工中筛选出优秀的人员进行集训并参加竞赛。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是要实现全员参与、人人学习、集体进步,提高整体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2.积极推广新技能和技术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发现的新技能和技术只有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才能将其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每一项专业技能比赛结束后,竞赛的主办单位或培训部门都要全面的总结该比赛的工作,客观合理的评价参赛者的技能及知识水平,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和将来努力的方向,为后续的竞赛积攒宝贵的经验。

3.创新员工的培养各个岗位定期的标准化考核,对每个岗位所有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检验。考核成绩要与每个员工的绩效、先进等结合起来,以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创新人员的培养还需要企业或培训单位为其提供更完善的、多通道的发展体系,健全人才成长机制。激励员工岗位成才,为创新人才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和环境,使企业的职业技能人才的发展更加的畅通。

4.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职业技能竞赛的根本是文化的竞争,有限的物质奖励是远不及工作环境、企业的价值和地位、相互之间的信任、成长空间等激励作用长久,这些是企业进步的精神及发展上的源动力。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是由外及里的,只有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才会协调个人的需要、发展和目标与企业相一致,进而促进形成企业优秀的竞赛文化和企业文化。企业应该通过企业的发展、人文关怀、文化、爱心等来留住员工,在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和阶段都要重视员工的长远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凝聚力[3]。

四、职业技能竞赛的影响

1.竞赛对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化职业技能大赛吸引了大批的供电企业员工参与到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去,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工作岗位对于人才及专业技能的要求,也使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明确、规格更加明晰、培养方向更加确定,使得人才培养模式更具企业特色。

2.为员工创建了终身学习的平台职业技能竞赛的举办使得员工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让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中能够得到定期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更好的提升自己,也让真正的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职业技能竞赛的举办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创新和进步的积极性,对于提高供电企业整体的专业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五、总结

第4篇

一、明确培训目的,充分认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重要性。

(1)我知道,教育要发展就必须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教育大业,人才为本;科教兴国,关键在人。当前国内教育发展形势使得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所学校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才。

(2)我经过为期一周的技能培训知道了新课程理念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养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通过这次技能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现课改不仅是给学生一杯水的问题,而是学生如何得到这一杯水的问题,如果老师总觉得自己有“一满桶水”的学问,势必造成学生就是被动的接受者,老师是绝与者,这样的教学必然是“满堂灌”式的,新的课程标准将学生放到了主体地位,学生所得的知识多数情况下应该是自己主动探索结果。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教,假如教师自己占用了课堂的全部时间分析讲解,一点也不给学生留下自我活动的时间,学生怎么享受成功?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而且一切为了学生,直至把课堂也全“主给学生,给学生以尊严,以鼓励,以方法,以胆量,以热情,以成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周的学习中,上课教师所讲的内容与播放的案例无疑证实了这一点。

(3)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说到底政治上靠得住、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是关键,我知道这次技能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4)当今社会,惟有比别人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势必丧失竞争优势。我知道形势迫切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

二、善于学习实践,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工夫。

1.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学习本身就是自我充电、自我提高的过程。重视学习、善于学生是一个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多读一些书,多思考一些问题,多增长一些知识,从而提高增强新形势下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平时,要虚心学习他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要敞开心胸,向他人学习、借监,善于和敢于向与观点不一致的人学习,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营造一个有利于自身进步的良好环境。

二、是学习重在应用,通过这次技能培训,我把学到的东西“见于文章”,这不仅是达到学习目的前一半,还要“施之事业”,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是更重要的后一半,我不仅要能论事,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各项工作做成、做实、把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三、中以这次学习为新的起点。不断探索。“学不可以已”,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学以致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学习上的不断进步,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否则,事业的进步也将是无源之水,正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道理。

第5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培训;培训模式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培训现状

高校后勤员工的培训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培训方面还存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1.对培训的认识不足。表现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上进心,知识结构陈旧,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次人才,存在不愿意参加培训、不能参加培训和不会培训的问题。

2.培训方法相对落后。对远期的人力资源需求缺乏清晰的脉络认知,因此,培训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缺乏针对性与前瞻性。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普遍力量薄弱,基本上仅由办公室兼管,管理手段简单、陈旧,平时工作注重在员工招聘、日常考勤等事务性操作层面。

3.狭隘的实用主义思想严重,缺乏充足的培训经费投入。长期以来,高校后勤不将人力当成资本,关干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意识淡薄,人力资本运营过程存在一些缺陷。很多高校后勤仅仅把对员工培训和开发看成是一种成本支出,一谈成本控制,往往首先砍掉员工培训和开发费用,只重人才使用,不重视培训提高。

4.针对培训的激励机制不健全,考评体系不规范。部分后勤领导鼓励员工提升学历层次,参与培训,但对经过培训、学成后的员工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员工培训前和培训后在待遇、福利、晋级、岗位的调换和选择方面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员工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二、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培训模式探索

1.培训的战略管理。根据后勤的发展和服务学校的要求,建设三支基本队伍,一是技术工人队伍,二是专业技术队伍,三是管理干部队伍。其主要办法有两种:一种是靠引进,另一种就是靠自己培养。

2.培训的难点和重点。在高校后勤职工中,培训的难点主要表现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上的复杂性和难易性,表现在职工对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漠视和根深蒂固的抵抗,表现在由于文化基础不高带来培训上的困难等。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和提高思想认识是后勤的长期任务,其复杂性和难易性是高校事业单位传承下来的事业制属性,职工身份的优越性,传统的拨款运行方式和以封闭稳定的校内市场为独享收益性等,导致在思想上没有动力感和紧迫感,思想认识上很难提高,把职工统一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益管理模式和输出满意服务的认识高度非常艰难。

3.培训的计划管理。人力培训战略的实施及成功必须有完善的计划来予以保证。后勤人力资源培训一般应在本年度制定下年度的整体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门在汇总整理的基础上制订下一年度后勤整体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可分为各部门必须参加的专业培训课程以及一些公共培训课程。

4.员工培训的实施管理。好的计划必须要靠好的实施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培训的反馈和及时跟踪,对未按计划实施培训的部门应予以警告,并对其主管在绩效考核时予以扣分等处罚。考核的结果必须与年终分配挂钩,参加培训人员必须出席签字,培训后必须进行有效考核,签到单、考核结果等交人力资源部备查。

三、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培训的层次及要求

1.对于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在未来的竞争中将扮演越来越重的角色,这对管理人员素质及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后勤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首先要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

(1)提高管理水平是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核心:高校后勤应对担任中层管理人员和后备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训练,重点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注重培训学习和管理实践相结合,使培训更具实效性。

(2)激发创新能力是培训中层管理人员的关键:高校后勤必须将管理人员的选拔工作引入竞争机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管理人员。择优汰劣,选拔一批有创新意识,热爱管理工作,具有扎实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人参加管理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新意识是进行管理创新的必备条件,是创新行为发生和持续的重要因索。高校后勤应经常通过项目目标管理实践来锻炼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通过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提出新的管理目标,使创新意识付诸于行动来提高和发展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以增强管理实效。

(3)实行职称挂钩,持证上岗是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的推动力:逐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独立职称系列,改变原有并入其他职称系列的做法。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按照学历水平、专业类别、工作年限、岗位级别等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的三个等级并根据三个等级的职责特点,确定具体的考核指标、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任职条件提出一定要求,区分责任大小、社会责任性强弱、事关公共利益疏密、专业技术才能高低,确定并实行执业准入控制,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持有人力资源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未取得专业证书者不能从事相应工作。

2.对于基层一线员工的培训――加强技能:高校后勤具有服务业的劳动力密集型特点,大量的一线员工每天为广大的师生提供面对面的服务,一线员工服务技能的水平直接体现后勤整体的服务水平。所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一线员工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准确把握培训需求,明确“训――用”结合的技能培训目标,人才是后勤服务工作的第一资源,一批具有热练的操作技能,高超服务手艺的员工同管理人员一样是后勤战线的宝贵人才。而人才的成长很大部分要靠长期的培养,因此高校后勤的技能培训必须紧紧围绕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这个中心目标,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目标,抓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有效使用各个环节,提高员工队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建立和完善培训质量标准体系,促进培训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高: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加强技能培训项目的统筹规划管理,建立完善培训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标准应该有科学性、专业性和适应性,应包括质量方针、质量要素和培训质量保证程序,应包括培训方案的前期设计与开发、培训考核和效果评估反馈等各项工作,明确培训各环节应完成的活动和检验方法,具体包括做什么、由谁做、做到什么程度、评价标准是什么。

(3)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技能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抓好高校后勤技能培训工作,必须建立与高校后勤改革的未来目标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包括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员工竞聘上岗制度等,使员工的切身利益与后勤总体利益紧密配合起来。增强员工上岗靠竞争、竞争靠技能、技能靠培训的意识,使技能成为竞争上岗和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使收入分配倾向于责任重、风险大、贡献大、技能要求高的岗位。充分体现技能培训――业绩考核――工作岗位――收入待遇一体化机制,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员工岗位动态考核机制。

(4)更新技能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完善培训方式:员工的技能培训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培训内容和培训的方式是关键。培训内容要围绕高校后勤技术提高、技术改造、设备升级,针对生产运行的难点和薄弱环节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技能大赛检验集中学习和阶段培训的效果,逐步完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索质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整个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配电网;培训管理;团队

2009年6月,在公司“大营销”体制改革启动之后,华北电网廊坊供电公司配电中心正式成立,专业负责廊坊直供区域内10千伏配电网络的规划、基建、技改大修、运行检修、配网调度以及市区低压配电网的运行检修、急修任务。成立之初的配电中心共有干部职工177人,设有配网调度班、保护直流班、带电作业班、综合管理班、线路运行(检修)班等17个班组。人员全部来源于改革之前的各个基层单位,个人素质、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承担保障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任务艰巨。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一、廊坊城市配电网概况

截至2010年底,配电中心管辖10kv开闭站25座;电缆分接箱245座;柱上开关397台;10千伏出线261条,线路总长度2743km(架空裸导线1297km,绝缘架空导线495km,电缆线路951km);配电变压器1097台;0.4千伏线路2589km,其中架空线路2092km,电缆线路497km。配网线路绝缘化率52.71%,电缆化率34.67%,拉手线路比例42.53%,开关无油化率达到100%。

二、配电中心人员结构分析

年龄方面,配电中心35周岁以下人员65人,占配电中心总人数的36.7%;35~45周岁61人,占总人数的34.5%;45周岁以上51人,占总人数的28.8%。生产一线员工占总人数的80%,且45岁以上员工主要集中在基层一线。随着现代化手段的不断应用,生产一线人员不能适应岗位要求、不能胜任工作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年轻员工实践经验相对较少,亟需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实践来提高工作能力。

知识构成方面,配电中心大专以上学历(含后续学历)占中心人数的36.2%,大专以下学历113人,占63.8%。尤其是35周岁到45周岁年龄段内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职称方面,配电中心有工程师13人,助理工程师33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4人,高级工52人,缺乏高级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将影响工作效率,影响配电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

随着配电网精益化、标准化的需要,生产一线员工与电网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电网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上来;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管理岗位上来。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势在必行。在岗人员需要通过学习、培训、实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以提高配电中心整体队伍素质,适应打造坚强配网、实现“四好”配网工作目标的需求。

三、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为适应配电网的发展需求,配电中心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围绕“我与企业共发展”培训主题,提出建立健全培训机构,运用多种形式加大职工培训力度,使职工在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精神风貌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使配电中心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

1.健全机构,理顺教育培训流程

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发展之本。先进的配电网技术需要高素质的职工来掌握和使用。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取决于企业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配电中心自2010年初提出“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岗位技能”的培训方针。建立培训组织机构,负责培训、考核的管理工作,使配电中心的培训工作日趋制度化和规范化,培训和考试均有计划、有档案、有成绩、有考核、有总结。职工的培训学习观念与学习状态也有了明显变化,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逐步适应配电网发展要求提供了保证。

在公司培训中心的指导下,配电中心于2010年初认真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以及实施措施,建立培训项目负责制。保证培训项目开班前有计划、有申请,开班中有记录、有考核,开班后有报道、有测评。健全职工培训、考核台帐。2010年度,配电中心计划内培训项目25个,完成率100%;参加华北电网公司组织的培训项目16期;参加设备厂家组织的新设备新技术学习班8期;积极组织参加普调考和技能鉴定工作;认真做好带电作业兼职培训师工作;圆满完成配电线路实训基地建设与配电线路专业技术比武。

2.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开展培训

2010年,配电中心结合重点工作和职工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职工教育培训。有计划地进行了基础理论知识、安全教育、专业技术、信息系统应用、自动化建设、智能电网、企业管理、消防等培训活动。

(1)安全培训。安全意识薄弱、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都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配电中心加强了全体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春检、秋检前的《安规》、“两票”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中心领导亲自授课,严肃培训、考试纪律,培训成绩纳入月度绩效考核,使每位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进而做到“我能够安全”。职工安全思想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从源头堵住事故隐患,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技术与技能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扎实做好一线员工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入职和转岗员工。采取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交叉培训的方式,使员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上岗。针对所有在岗员工进行的在岗培训主要包括本岗位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知识。专门制定相应的岗位培训计划,按照“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专业、班组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现场实操、定期测评、技术比武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员工的学习动力。

(3)新技术与新技能培训。随着配电网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要使员工适应新形势要求,就必须加强对员工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的不断学习。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配电中心组织以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拓展为重点,紧密围绕生产实际,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取得明显效果。通过培训学习,先后完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建设、配电综合应用平台设计、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

(4)融入中心,开展实践活动。配电中心在40天时间组织5次配网春季检修会战,配合主网停电对21条10千伏出线进行清扫检修。在完成检修任务、保障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2010年4月中旬启动“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月”活动。配电员工走进“三场”(商场、广场、施工现场)、走进农村集市开展用电宣传,发放5000余份《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册》。在汛期及夏季大负荷到来之前,协调地方政府解决树线矛盾,清理树障5300余棵,保障了线路的安全运行。5月启动“安全宣传月”活动。采取安全宣传“赶大集”、安全警示片连环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宣传与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5)素质提升拓展培训。团队战斗力与凝聚力是高素质、高绩效职工队伍的核心,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0年配电中心分两期组织全员参加素质提升拓展培训。通过相应的项目设计,让员工通过富有挑战性、充满激情的项目活动,磨练意志和毅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及应变能力,加强团队协作沟通和信息交流,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

四、培训工作亮点

1.建设实训基地,搭建培训平台

配电中心把总经理在2010年初职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方案策划、设计审核、材料准备、现场施工等各工序严格按照建设方案有序进行。在基地施工安装现场,配电青年员工把基地建设作为检验与提升专业技能的良机自觉加班加点,仅用一周时间就建设完成。速度快、标准高,得到公司领导的好评。新建成的实训基地在10月下旬举办的配电线路专业技术比武实操中得到首次应用,为提升配网作业队伍专业技能提供了高质量训练平台。

2.设立“迎迎课堂”,打造培训品牌

配电中心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设立“迎迎课堂”,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师作用。先后组织开展了管理时间、有效沟通、信息写作、系统应用、智能电网知识等多项培训,多角度、多形式提升全员素质,打造配电中心学习品牌。积极引导一线员工立足本职开展“五小”创新创效活动。2010年,配电中心有4项“五小”活动成果、2项合理化建议被推荐到网公司参评,有4项管理创新、5项qc成果被推荐到公司参评。市区运行班专责工白庆永研制的带电安装10千伏线路驱鸟器等两项工具在华北电网公司“五小”创新创效活动推进会上获得好评,白庆永同志也被推荐为河北省“金牌工人”,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五、实施效果

通过强化培训体系建设,配电队伍团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员工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营销体制改革的“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管理效果得到初步显现。

配电网运行平稳。未发生人身伤亡事故、设备事故,未发生误操作、误调度事故,未发生人员责任交通事故、火灾事故;供电可靠率rs-1完成99.934%,比预控指标高0.0229个百分点,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v用完成99.77%,比预控指标高0.03个百分点;完成带电作业119次,节省8630时·户数,增加供电量101万千瓦时;圆满完成“省运会”、“城博会”及“热气球节”等重大活动保电任务;圆满完成新奥高尔夫智能小区建设任务。总之,全面完成各项绩效考核责任目标。

六、2011年培训重点工作

认真落实网公司营销部务虚会议精神,做好基层调研,发挥专业主管优势,认真做好2011年培训规划,确保切实可行。

梳理规范学习培训制度,完善培训机制建设,确保培训工作运转常态化。

积极利用配电实训基地平台,不断提升员工专业技能水平。

持续开展“迎迎课堂”,创新培训形式,推进企业文化、班组文化落地,打造配电中心学习培训品牌。

围绕创先争优活动,持续推进班组建设。通过开展教育培训,促进配电职工岗位成才,提高配电作业水平。

第7篇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百如;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组长董华及省属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启动仪式。

张百如庄重宣布:2016―2020年全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启动!

董华在启动仪式上讲话,他指出:“十二五”时期,全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发挥各级工会“穿针引线”作用,动员我省百万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以职工技术协作活动为载体,以技能提升活动为抓手,以技能大赛活动为牵引,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广泛开展了贴近职工、贴近企业、贴近社会的技术攻关、革新改造、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才艺展示、树先评优、成果展览等系列活动,培养、输送和储备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云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增效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组织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洪流,为十三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和投入重点放在企业上,鼓励和支持企业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创新体制改革,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构筑创新产业体系。职工是实施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主力军。要充分尊重职工首创精神,鼓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活动;注重培育“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以职工的全员创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生命力在“活动”,凝聚力在“活动”。十三五时期,要在继续抓实技能培训活动的基础上,用活技能竞赛活动这个平台,用好名师带徒活动这个载体,重点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推进全省工业化进程对职工创新能力、技能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用创新的思维提升活动内涵,用改革的理念拓展活动外延,用发展的要求深化活动效果,使我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永葆生机和活力,在推动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中展示作为。

当前,我省正处在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不仅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技术型、知识型、创新型人才队伍,为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职工人才保障。要广泛开展“首席员工”、“技术带头人”、“金牌工人”等评选活动,打造知识就是“金钥匙”,技术就是“金饭碗”的“金”字理念,倡导职工走岗位成才之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技能人才也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观念。要构建技能培训载体,坚持把基础培训与岗位培训、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学习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切实加强岗位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创业技能培训,推动职工技能素质的普遍提高。要构建名师带徒载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新型学徒制度,不断规范名师带徒活动的形式、内容、期限、责任、奖励等具体措施,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搭建职工成长成才的“立交桥”。要着力建设一批具备良好实训条件、实现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就业推荐一体化的职工技能培训基地,提升职工人才培养平台。要不断规范职工创新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创建命名活动,着力把“一室一站”建设成为企业解决生产一线重点、难点问题的攻关队、培训一线职工人才的大课堂、职工吸取知识增强技能的资源库、创新思维技术改造的试验台、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助推器,不断提升职工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

要认真组织“云岭工匠”选树活动。要面向全省各行各业,选树二十名具有突出工艺专长、掌握高超技能、体现领军作用、做出突出贡献的“云岭工匠”,用1 0年时间,培养选树1000名“云岭工匠”,发挥“云岭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云岭工匠”品牌效应,打造一支与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要求相适应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要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技术技能大赛,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让拥有绝招、绝技和绝活,高超技术、技能和技艺的一流技术工人脱颖而出。使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要深化“创新成果”评选活动。要围绕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开发,着眼于解决企业生产技术中的难点问题,把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与建设创新型企业、节约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四技”、“五小”、“六个一活动”(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学一门新技术、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攻克一项技术难关、参与一项革新发明、传授一门技艺、提高一个技术等级)等群众性技术协作、技能提升和技术创新活动。认真做好全省职工创新成果的选树工作,充分展示职工的创新成果和水平,大力营造尊重科学、崇尚技能、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职工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激情和热情,着力把云烟、云锡、云铜、云药、云酒、云糖等云南品牌更加富有时代特色、云南特点、世界品质,在推进全省工业化进程中彰显工人阶级的主力军风采。

启动仪式由省总工会副主席潘红伟主持。

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们为获得云南省第二届职工创新成果奖颁奖。

昆明市第7水质净化厂职工刘然代表参赛职工宣读倡议书。他号召全省广大职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三五。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新理念,胸怀全局、立足本职、争创一流,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始终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积极参与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主动承担起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在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中充分展示工人阶级主力军风采。

第8篇

1.企业员工尤其是一线工人十分渴望有机会参加培训和各种提升素质的活动。数据显示:(1)职工整体文化程度有明显提高,其中:初中以下的占9%、高中(中专、技校、职高)的占51%、大专的占27%、本科以上的占13%;(2)大多数企业能定期开展职工培训,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87%,职工对培训的满意率较高,其中:非常满意的占16%、基本满意的占81%、不满意的占2%、非常不满意的占1%;(3)职工对企业素质工程建设作用的认知一般,其中:认为很有作用的占调查总数的12%、有作用占32%、一般占36%、作用不明显占11%,没有作用占7%、说不清楚占2%;(4)对企业关爱职工的认知度相对集中,其中排在前三名的是:工资收入少、子女入托入学难、看病就医难;(5)职工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是:技术技能培训占24%、提升创新能力占21%、文化学习占17%、提升团结协作能力占13%、理论政策学习占10%。由此可见,提升技术技能、创新能力排在了职工需求的前列。

近两年,我们联合工会通过素质工程建设,特别是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职工创新工作室以及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较好地满足了职工的素质提升需求。越来越多的女职工开始注重自身文化水平、劳动技能等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产品的更新,使职业的更替速度加快,职工面临着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的巨大压力。问卷调查中“您在企业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其中要求“参加技能培训”的占71%,可见,职工对参加培训的需求强烈,并十分关注教育培训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梯度。在调研中,我们听到在职工中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最大的福利就是培训”。

3.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职工的文化和技术素质高低不齐,部分职工业务擅长单一,且不愿涉及其他领域。增加了培训的难度。二是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对职工的思想和认识影响越来越大。调研数据显示,参加旅游、开展文体活动、找同事、朋友聊天这三种方式依次排在职工闲暇时间的前三位,职工了解信息渠道排在首位的就是网络,绝大部分的职工拥有微博微信,开放的网络在为职工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对工会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提出了新的要求,妇联在面对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力和网络舆情方面的应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是妇联关注女职工、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亟需面对的问题。三是有的企业对提升职工素质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经费保障,人力和场地支持方面显得不足,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得少,有的很单调。

近年来我们以打造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镇建有2个女劳模工作室和22个以女科技人员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我们以加快企业、产业工人转型发展为目标,以机械制造向智慧创造转变为导向,以劳模创新工作室、百家职工科技创新工作室为有效载体,进一步强化创新理念、提升创新服务,形成了“精英创新领先,群众创新并重,创新成效凸显”的良好局面,加快了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职工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2011年率先在__集团、__等知名大企业集团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2013年又在全镇开展了“百家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推行名师带徒制度,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培养和聚集优秀人才,助推了全镇经济转型发展。

一是培育创新理念,推进创新建设。我们多次深入企业调研,组织基层组织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广泛开展创新大轮训,帮助每一位员工掌握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激发创新意识,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同时邀请专家举办了职工创新专题培训。

二是开展创新培训,提升职工能力。__集团工会实施职业飞翔计划,着力构筑雏鹰、精鹰、雄鹰人才梯队。“雏鹰计划”,旨在通过引进、招募名校大学生,并对专业能力强、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每年招收大学应届毕业生50人,经过入职培训、拓展训练后分配至各个岗位,并实施“导师带徒”制度,帮助大学生尽快成长,使大学生迅速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同时,入职一年以后,将甄选出德才兼备者纳入“__集团战略人才库”进

行长期学习和培养,作为公司高素质人才梯队培养对象;“精鹰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各部门、车间有进一步培养有潜质的管理干部、技术骨干、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负责人;“雄鹰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为公司的战略扩张作准备。与苏州大学、东华大学联合开办了服装艺术与设计、纺织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smba培训班。__集团工会实施凤凰计划,成立凤凰商学院,构筑创新创优的蓄水池。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创新成效。我们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各企业也建立信息库,为优秀员工、技术人才建立档案,储备人才;将参与“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创效作为对职工表彰奖励、晋职晋升、培训深造的重要依据,对有重大贡献的职工给予重奖并上报上级工会。再次,建立人才培训机制。走金领、白领、蓝领多层次人才成长发展路子。__集团、__集团等企业先后创办了mba高层次管理人才培训班,拓展企业管理创新的人才队伍;坚持不懈强化创新团队与企业、院所的融合对接,走共同创新发展之路,每年举办创新创优技能大赛,发现培育企业蓝领工程师队伍。

第9篇

关键词:闵行区;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21-0036-03

近年来,随着闵行区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促进就业越来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作为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职业技能培训对推动闵行区的劳动力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闵行区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情况

闵行区是上海重要的装备制造业、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拥有较为健全的行业门类,二、三产业较为发达。作为中心城区拓展区,闵行区确定了打造“航天闵行”品牌、建设具有新型辅城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区的功能定位,航天产业将成为闵行新一轮发展的亮点之一,并将着力提升航天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总体研发水平,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新材料等航天民用技术,加快形成以航天、光电子、微电子、现代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闵行区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企业及各大工业区对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在逐年增加。根据闵行区2007年培训情况的调查。培训需求量较大的职业有中式烹调师、维修电工、创业培训、数控机床工、计算机操作员、汽车配件销售员、物业管理员等。

目前,闵行区有培训机构42家,全区设有培训项目涉及10大类型,共103个专业。办学层次主要以中、高级为主,具有高级工以上培训资质的有10家培训机构。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求,闵行区培训机构和专业数量逐年在增加。培训层次也不断在提升,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为切实推进农民工的就业,闵行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区域性政府补贴培训,结合实际增加了补贴金额和项目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失业、协保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征地劳动力等人员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竞争力,并推动青年通过职业见习提高职业能力,帮助本地农民工通过培训来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闵行区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农民工培训是闵行区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部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是拓宽就业渠道、挖掘就业潜力、促进就业的重要条件。目前。闵行区职业技能培训相比过去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总的来看,农民工培训“冷、散、僵”的情况,在许多培训机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所以,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势在必行,且非常紧迫。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从认识层面看,突出反映在一个“冷”字。一方面。各培训机构工作进展不平衡。培训质量有很大差异。有些培训机构对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没有把技能培训工作放在应有位置。有的培训机构在开展培训项目时,纯粹为了完成培训指标而培训。缺乏全局观念和为农民工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学习意识较为淡薄。培训需求不如预期的大,很多人不愿意参加培训,有的是无所谓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畏难情绪。由于文化层次低,常年不重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对岗位要求的技能培训存在畏难心理;第二,动力不足。随着闵行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员前来创业,从而使本区农民依靠房租收入,就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对参加培训、考证书、找工作的吸引力不强;已务工的,参不参加培训工资变化不大,很难一下子看到眼前利益,因此缺乏培训的动力;第三,企业培训积极性不高。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工流动频繁,很难真正融入企业,企业认为搞培训就会相应增加其成本,而通过劳动力市场可直接找到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很多企业对参与农民工培训意愿不强。

从管理层面看,突出反映在一个“散”字。一是多头管理。有的培训机构由教育部门主管,有的培训机构则由劳动部门负责,缺乏一个协调沟通的平台,在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方面,显得较为类同,缺乏特色,培训机构难有错位发展;二是培训资源缺乏整合和充分利用。目前,闵行区拥有中等教育机构9家,高等教育机构4家,各类培训机构20多家。从本区培训现状来看,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总体分布不均,其中,高校对于组织社会化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部分高校只向校内学生开展培训,有的行业举办的培训机构也主要以企业内职工培训为主,对社会培训的开放性不够,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培训机构内部管理参差不齐。由于办学主体不一,支撑其市场运作的基础力量各不相同,有的依靠现有的高等专业院校,有的归属于集团或公司。有的则是纯私人投资经营。由于管理的理念不同,在师资、课程的建设和硬件配套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各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及其培训质量参差不一。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部分民办培训机构因为规模较小,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加之整体素质不高等,造成其内部管理不够规范。

从操作层面看,突出反映在一个“僵”字。一是培训专业与就业结合不够紧密,滞后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航天闵行的功能定位,对闵行区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闵行区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近几年发展较快,培训专业不断增加,培训层次也逐步提升,但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全区培训专业绝大部分仍局限在传统的服务业和制造业领域,现代物流、会展服务、广告设计师、包装设计师、模具制造工、中央空调工、数控机床维修工等紧缺项目的培训十分缺乏,可见,职业技能培训与促进就业还不够非常紧密:二是培训方式灵活性不强。目前培训班开设的课程大多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模式为主,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足,形式比较单调。尽管有的培训采用了上门培训、转移培训、订单培训等方式,但实践显示,这些还远未能满足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农民工培训仍体现了传统培训的特点,培训教师与学员之间缺乏互动,教学以理论课为主,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是很高。致使培训工作比较被动,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三是培训后续服务单一。当前,闵行区各镇、街道、工业区为了劳动力的推介服务,建立了职介所、劳动力市场等。但目前所做的工作主要还是把培训后的劳动力介绍到企业等单位工作,而对后续的劳动合同、养老保险等解决后顾之忧方面的涉及甚少。

三、加强闵行区职业技能培训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加强和完善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完善齐

抓共管农民工培训的领导体制。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搞好农民工培训的意义和紧迫性,加强规划领导、加强组织管理、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多部门联合齐抓共管的农民工培训领导机制。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二是建议统一培训规划,整合政策资源。针对培训机构管理“散”的现状,建议在保持体系、部门和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将分散在劳动、农业、教育等职能部门的培训计划统一纳入区劳动力就业和培训规划,统筹安排政策补助,或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培训机构实现双赢的局面;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要把加强职业培训作为预防失业、稳定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舆论工具和宣传媒体,大力宣传职业培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择业观。切实转变观念,从“要我培训”转化为“我要培训”。积极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职业培训工作,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完善扶持政策和管理机制。积极争取市、区两级政府和其它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职业培训工作的支持,特别是争取提高对某些行业特有工种及高技能人才的补贴标准,不断培育发展闵行区的职业培训市场。同时,对外来农民工培训须制定统一的政策及补贴标准,尽早规划。以便各区县尽早安排。确保培训质量。

当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培训经费专款专用的监督指导,清理整顿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规范培训市场。与培训项目、时间和培训后的职业转移情况相结合,确定补助对象和补助金额。同时,逐步建立起对培训机构的督导管理的长效机制,为培训市场保驾护航。

第三,不断拓展培训内涵。目前。全区培训主要集中在与传统第二、三产业密切相关的项目上,随着闵行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的区域功能的定位。对技能型人才的类型和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培训项目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闵行区着力“以市场引导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为原则,不断拓展培训内涵。在保持原有培训专业或项目优势的基础上,各培训机构要深入细致开展市场调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变化、用工单位需求和农民工的愿望,以需定培,科学确定培训对象、培训规模和培训内容,尤其要注重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采用订单、定向、委托等培训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培训模式。促进农民工培训有效增量。

第四。加强培训机构建设。目前。全区有42家培训机构承担着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在农民工转岗转业过程中充当了主力军的作用。但有很多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有的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十分有限,有的培训机构办学规范性不足。因此,除需要努力完善培训机构资质的认定机制外,还需要大力整合培训资源,建设示范性的培训基地。对一些不具备资质无法承担培训工作的培训机构予以整合或撤并,同时根据全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打破区域招生的界限,建设一批能承担长期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的职业培训机构,为此。要重点加强教学场地、实验设施等硬件资源建设,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优势合理设置专业,开发特色课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质量自控制度、跟踪服务措施等。培训机构只有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创立品牌培训,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发展。

第10篇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经济转型有两层含义,一是产业要升级,要采取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道路。二是劳动力素质要提高,要符合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的要求。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转变观念,提升“培训”的战略地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培训的地位不高,其重要性无法凸显,因为大而全,小而全式的企业学校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的技术、管理、文化、市场、经营特色,每个企业必须处理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环境,要把本企业各项生产要素形成生存合力和战略竞争力,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完成。因此,企业家首先要考虑,培训不是企业的附庸,而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一个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市场经济对员工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每个员工在本企业工作能力的形成,人际沟通、企业文化的适应,应对外部市场的挑战能力都必经过企业不断的培训。

在经济转型时期,总书记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争当锐意改革创新的先锋,争当推动科学发展的楷模,把自己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出来;要积极投身自主创新实践,围绕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立足本职岗位,丰富科技知识,提高劳动技能,争创一流业绩,把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为推动科学发展积极献计出力。

由此可见经济转型需要丰富科技知识的劳动者,提高劳动力素质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作为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一定要牢记总书记教导,搞好职工培训提高职工技能,使企业跟上时代的步伐。

但是目前企业在职业培训上与企业转型期的内在要求存在很大的的差距,使职工的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求,为了使职工的素质的提升跟上快速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加大职工培训力度,以便缩短企业在职业培训上与企业转型期的内在要求存在的差距,构筑起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经济转型中保持争创优势,使企业与时代同步快速发展。

职业培训与企业的内在要求存在差距。虽然我们的企业在职业培训上在人力物力投入很大,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不难看到许多企业职工教育的发展与企业转型期的内在要求,在思想认知、科技技能要求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在于:一是部分干部和职工在思想认识上,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缺少学习的紧迫感、主动性。二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职工文化层次比例悬殊,职工对自身素质的提高重视程度不够,自觉学习及接受培训的意愿不强。三是基层单位重生产轻培训,认为技术工人参加培训会影响生产,派去参加培训班的常常是一些“专职学习员”或骨干,绝大多数技术工人没有学习机会。四是在培训方法、内容上跟不上现代企业科学创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五是在培训格局上,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格局尚未形成,从而抑制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生机和活力。以上的诸多原因造成职业培训上与经济转型期企业的内在要求的差距。

如何缩短培训与企业的内在要求的差距:第一,从管理层到全体员工必须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把培训工作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继续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的投资力度和管理力度,强化培训管理,充分发挥职工培训部门的主导作用,建立起与各级单位负责人业绩挂钩的奖罚制度,齐抓共管,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首先逐步建立健全岗位培训、转岗培训、技能培训等制度,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现代管理方式,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其次,应建立起一套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真正相结合的用人制度,以调动工人主动接受培训的积极性。第三,在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技术工人培训需求情况与工人的文化水平、技术等级、年龄等相关因素,制定既能适应企业发展,又能满足个人需求的科学的、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使其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协调,增强学习的紧迫感、主动性。第四,转型经济需要创新人才,对单一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少,而对复合型、多功能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职工教育必须由单一性、狭窄性、专业性转变为多样性广泛性。要特别注重对职工进行第二、三技能培训,以此培养一些“一专多能”的科学技术型人才,尤其是针对部分文化水平较高,比较年轻、技术等级较高、上进心强、有抱负的人进行着重培养。第五,选用与企业科学技术相适应的新的、创新型培训教材;采用灵活机动培训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职工的操作技能。第六,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展培训的思路,推动学习型、创新性组织新格局的建设。

在经济转型时期,面临新时期所给予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保持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使企业职业培训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才能为企业造就出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丰富科技知识的劳动者,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职工队伍,构筑起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长春房地集团)

第11篇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重要性;常见问题;对策

国务院2006年的《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建议》中提出,要在2020年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确保同期内我国气象事业整体实力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近,其它领域还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所以提升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不仅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对稳定我国国际地位也十分重要。

1实施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重要性

天气及气候变化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气象观测借助合理技术手段获取相关气象要素数据信息,之后对数据信息分析融合得到全面天气状况,结合相关技术对各项业务深入研究,促进气象观测工作顺利进行。全方位持续性的气象观测可提升气象灾害应对能力,预测未来时段影响,对于认识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积极作用。

2县级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常见问题

2.1气象观测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当前,基层气象部门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水平还不高,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时预报预警能力不足,致使防灾减灾服务工作不到位,造成的灾害损失较大,下一步要加强业务能力的提升。

2.2专业人员缺乏

基层气象部门业务人员虽然也都达到了本科学历,但是大多是在职人员又进修的,缺少专业气象人员,尤其是具备气象、计算机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不能带动整体队伍素质的提升。

2.3测报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一部分工作人员认为只要业务无错情就算完成了工作,没有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由于现在大多台站可以无人值守,因此工作中存在着懈怠现象,甚至有些人员随意性较强。

3提升县级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对策

3.1加强员工技术方面的培训

结合气象部门实际,积极组织业务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将实践操作与业务基础知识结合,并结合培训内容制定完善的考评指标体系,奖罚分明,培养综合能力高、可塑性强的员工。

3.2培养一批专业的观测队伍

尽快在县级气象部门建立一支技术性强、综合能力高的观测队伍。在综合气象观测工作中涉及有现代化的观测仪器设备,需要要懂得新技能和操作知识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规范化操作,进一步提升县级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效率。除了要做好底层员工的技能培训外,还要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要在基层气象部门中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会,选取经验丰富和技术操作能力较强的员工在交流会中发表自己的心得体验,为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奠定基础。

3.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升县级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是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气象观测是一项较为细致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员工有足够的耐心,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将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工作落到实处。对于从事气象工作的领导和职工来说,应根据《气象职业道德》中的相关规范,对气象事业的性质进行详细了解。履行国家赋予的社会职能,树立起责任意识,通过不断学习,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水平得到质的提升,进而达到提高县级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的目的。管理人员应做好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引导工作人员树立起科学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提升县级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水平。

3.4不断完善管理机制

对基层气象部门来说,应根据本台站的实际情况,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综合气象业务管理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建立起涵盖公共气象服务、气象监测、气象预报预警、综合气象保障等气象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气象业务流程,确保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质量得到提升。在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中应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对相关的考核制度和考核管理办法不断进行更新。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工作中表现优秀且业务开展较好的工作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而对于工作懒散且业务开展表现较差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并通报批评,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业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交接班的过程中,测报人员应对所有的观测仪器设备进行详细检查,确保观测仪器设备可以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庆庆.县级综合观测业务工作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5(19).

第1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会队伍;建设

一、电力企业财会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公司部分财会人员长期从事单一岗位,而各岗位工作专业性较强,如其他岗位与本职工作有交叉,则不能很快掌握该业务,缺乏跨专业岗位培养经历,财会人员总结归纳、积极思考、政策解读、形势研判等综合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二)财会人员职业规划目标不明确

由于财务工作专业性强、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缺乏规范的职业指导和清晰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目标不明朗,需要进一步加强财会人员的成长指导,拓展财务人员的成长空间。

(三)财会人员岗位压力与困惑较大

财务工作业务量大、报表和财务指标时间节点强,要求财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岗位专业需求。除此之外,财务人员还要面对系统内专业调考、竞赛、会计职称、继续教育等考试,工学矛盾尖锐,给工作增添了压力。这样,财务人员就很难兼顾好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协调性,如此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的主客观因素就会造成会计人员工作重压局面的出现。

二、财务集约化、信息化对公司财会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首先,财会人员要掌握精湛的业务技能。随着财务集约化、信息化的持续推进,财会人员的工作不能只满足于记账、算账、报账,需要从单一的会计核算向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角色转换,财会人员必须掌握精湛的业务技能和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更好的提供嗜返男畔,对未来形势作出合理的预测,向公司领导提供可行的实施方案,参与决策、实施监控、改善经营、提高效率,更多地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来。

其次,财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随着会计信息对社会的影响日益重要和明显,人们对财务工作十分关注,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有了更新、更严格的要求。遵纪守法、操守诚信、坚持准则、客观公正、保守秘密、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优质服务已成为公司对财会人员的基本要求。

再次,财会人员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随着集约化工作的深入,业、财融合的推进,财务人员和业务部门沟通协调的工作不断增加,与业务部门的协调将直接影响财务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外部如税务等部门,也需要财务人员加强沟通,因此提高财务人员沟通协调能力显得很有必要。

最后,财会人员要善于学习吸收。有关国家各项会计准则的制度出台、计算机应用在财务工作中的普及和财务管理软件的广泛使用,以及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管理办法,都要求财会人员加强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和工具,在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同时,财会人员要不断向其他单位学习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电力企业财会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创建学习型财会队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全面的专业和良好的业务技能,就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当前各项新准则、新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尤其显得重要。因此应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后续教育、技能培训、现场观摩、知识讲座、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不断地为财务人员创造学习的机会,实现由账务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由手工方式向网络化、规范化转变,培养精细管理和创新思维。

(二)完善管理体制,创建制度型财会队伍

从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工作质量、业绩效果等方面制定考核办法,根据不同岗位进行指标量化,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按制度进行考评,从而杜绝“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和“干好干坏领导说了算”的现象,使每个财务人员都要有压力,从而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重视人才培养,创建忠诚型财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