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预防交通事故预案

预防交通事故预案

时间:2023-05-28 09:2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预防交通事故预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预防交通事故预案

第1篇

关键词: 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 频发原因 特点 预防对策

近几年来,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道路交通事故呈现上升态势。例如,2010年10月16日晚,河北省李启铭在河北大学醉酒驾车肇事,并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事件被报道后,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在一个视频网站上有一段名为“2006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部分交通事故”的4分钟视频,该视频记录了华科校园内的十多个十字路口,从2006年到2009年3年间发生的35起大小车祸。[1]河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发生的交通事故只是冰山一角,如何预防大学校园内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怎样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的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第5项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同时,《交通安全法》对“道路”的含义也做了解释,即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道路,还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从道路交通事故的概念分析,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道路交通事故在地域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在高校单位管辖范围,并且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发生在该区域的交通事故与一般的交通事故没有差异;另一部分属于在高校单位管辖范围,但不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如在校园内一些特定路段有“校外车辆禁止入内”的标牌,发生在该特定区域的道路交通事故叫“道路”外交通事故,根据《交通安全法》第77条的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

二、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

道路交通是由人、车、路、交通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当大学校园内的这几个要素没有协调发展时就会发生冲突,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一)车的因素。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与社会的开放与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许多私家轿车已经步入高校教师家庭,学生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很多,开汽车上学也已不再是新闻。这使校园内人流量、车流量成倍增长,致使大学校园内的交通环境日益复杂。

(二)路的因素。大学校园道路建设缺少人性化设计:一般大学校园内的道路通常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道没有进行隔离,交叉路口没有信号灯管控,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有缺少或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大学校园的停车场规划也不尽如人意。

(三)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因素。许多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认为在大学校园内的交通环境是比较安全的,因而缺少了对自己交通行为的约束。在这种不安全交通心理的支配下,许多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大学校园里注意力不集中。例如,行人边走路边看书边听MP3,或者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人在随机的位置任意穿越马路现象严重,行人的异常行为比较多。交通行为细节决定交通安全,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交通行为,却往往蕴涵着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四)机动车驾驶人因素。由于大学校园内没有交通警察的现场指挥,没有非现场执法设备进行监督,此外,许多大学校园内道路的基础道路安全设施设置不合理或者缺失,在缺少交通警察监督和管理的情况下,造成许多机动车驾驶人放松了安全驾驶的警惕性,有盲目侥幸心理,超速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在大学校园内比比皆是,因此导致交通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

三、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分析

(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侧面相撞、同向刮擦的交通事故形态居多。

(二)无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路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平面交叉路口是道路网络的基本节点,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汇集着各种不同流向的交通流,致使交叉口的交通非常错综复杂。[2]当两股不同流向的交通流同时通过交叉路口时,就会产生交通冲突,这是产生交通事故的根源之一。

(三)当事人主观过错造成的交通事故多。主要包括:疏忽大意、过于自信、操作不当,或是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行驶、突然靠边停车、车辆行经交叉路口超速行驶没有观察t望等。

四、预防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一)进行大学校园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慢行交通(Non-motorized Traffic)通常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转移动力的交通。[3]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学校园内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的规划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混合交通严重,造成大学校园交通事故频发。对大学校园内步行和自行车系统进行的规划包括:第一,要注意在空间上对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进行隔离,同时注意自行车道的宽度设计;第二,注意校园内交叉路口的交通组织与规划。在交叉路口要预防交通事故,涉及到交通规划设计、出行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只有将各个方面配合起来,才能达到预防交通事故的目的;第三,设计满足行人通行要求的人行道;第四,科学设置行人交通安全设施,例如,加强设置行人过街指示标志,必要时采取机动车道路封闭设施;第五,合理规划非机动车停车场。

(二)加强大学校园机动车管理。

1.加强大学校园机动车停车秩序管理。

第一,要合理利用经济杠杆适当设置收费停车场;第二,重点进行大学校园内饭店、宾馆、学术会议中心等对外开放部门的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停车场规划应与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协调一致,提高停车场的使用效率;第三,加强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的交通管理,防止出现交通混乱。

2.加强大学校园机动车行驶秩序管理。

第一,合理控制机动车行驶速度。例如:《上海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2007年1月22日实施)第11条规定:“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须限速行驶,出入校门限速为5公里,校本部道路限速为20公里,延长和嘉定校区道路限速为10公里。”

第二,严格控制校外车辆随意进入校园。对教师车辆、部分走读学生车辆和学校有业务往来的车辆要办理校园车辆通行证或经过校方许可后方能进入校园;划分社会机动车完全禁止进入区域范围;对校园内使用机动车(包括学校的通勤车等公务车)情况进行摸底备案,利用校园内的监控设备等对大学校园机动车的各类违法行为或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抄告制度,并与教师和其他职工评先进等挂钩。

第三,制定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各高校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制定相关的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第四,联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校园内机动车使用者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三)强化大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通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改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4]高校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知识包括人身安全方面的教育需求比较高,但目前高校相关部门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思路,对交通安全管理也缺少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由于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交通事故的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大学生,因此有必要强化大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在高校设立大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专门管理结构。

在高校设立大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委员会的负责人由高校的校长或副校长兼任,该机构负责高校园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设计与改造,停车场的规划与建设,高校道路交通安全方面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监管,协调高校具体的教学部门对课程的设置、教师的聘任进行考核和评价。

2.单独设立或开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课程。

高校应当及时开设《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课程,有条件的还可开发相关的网络课程,将其设置为选修课或必修课,课程将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育内容,而是从大学生的交通安全需求出发,科学分析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积极研发和开展具有特色的模拟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推广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贴近于大学生实际。

3.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师资建设。

普通高校的教师一般对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认识不深,对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的分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现象,致使授课内容缺少针对性。所以,有必要加强普通高校教师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授课水平的警察、公安院校交通安全方面的教官进行双向交流,从而实现师资共享。

4.广泛发动大学生反对交通陋习,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文明行动劝导活动,做新时代交通文明的先锋。

(四)加强校园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排查与分析。

大学校园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形成往往是人、车、路、交通环境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高校负责交通安全的管理部门要组织或聘请专门人员对校园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进行认真的排查与分析,及时对校园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成因进行鉴别并对其进行改善,重点对校园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人、车、道路和交通条件、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校园周边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反思自身在预防校园交通事故的管理措施方面是否科学和合理,进而制订预防对策和防范措施,例如,对于已发生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应在其上游根据事故成因或安全隐患类型设置相应的警告标志或者有针对性的禁令标志,以便机动车驾驶人提前作好防范;[5]或者在大学校园内增设减速垄和减速带,以降低大学校园内机动车的车速;或者采取设置阻车器、路障、道路反光镜等措施,从而达到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目的。

(五)编制校园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一套完整的高校校园应急预案一般包括总预案和专项预案。总预案是阐明应急整体框架结构及应急的基本原则;专项预案是根据总预案的要求,在危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事故的种类、现场区域位置等因素,确定的子预案。[6]高校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可以作为高校校园预案的专项预案进行编制,编制时要注意具有可操作性。

我国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因此,研究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的规律及特点,科学地预防和控制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是政府、高校相关的管理机构和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谐构筑梦想,平安造就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为构建和谐的高校交通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网.网络视频曝光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内3年35起车祸[J].http:///xwzx/shgj/gdxw/201004/21/t20100421_21304735.shtml.

[2]徐晓慧,王德章主编.道路交通控制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37.

[3]李晔.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刊,2008,3.

[4]杨钧,李江平,王京等.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219.

第2篇

关键词:GIS;WebGIS;路网影响;交通事故;交通预案

DOIDOI:10.11907/rjdk.161922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0011503

0引言

近年来,随着车辆保有量和高速公路里程数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数量不断攀升,与一般交通事故相比,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危害程度更大、损失严重,若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二次事故及严重交通拥堵,因此必须有效合理地处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降低事故影响,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目前,国内外科研机构针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事故黑点、事故紧急交通组织等作出了很多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但是它们或是针对交通事故信息系统,侧重分析交通事故成因、评价事故等级和探索事故空间分布等,而未能对交通事故影响进行预测分析显示,或是针对交通事故管理系统,遇到突发事件时进行交通信息采集、和诱导,而对交通管控的范围和程度未作深入分析研究,不能针对事故特性提出科学有效的交通组织方案,并针对事故影响范围及时进行紧急交通组织。因此,将交通事故影响和交通组织管理进行深度整合,将事故发生后的损失降到最低显得尤为重要[1]。

1基于GIS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预测系统

基于GIS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预测系统在获取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基本信息(事故地点、事故类型、车流量等)的情况下,通过既定模型计算出其对周边道路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黑点的预案基础上快速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其采用SuperMap Deskpro作为

交通地理数据处理平台,SuperMap Objects作为交通事故路网影响预测及黑点智能鉴别的开发平台,Super Map 作为交通事故影响范围及管制信息的网络地图平台,VISSIM作为交通仿真优化平台。

1.1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预测

以下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预测分为事故延迟时间、路网影响范围两部分进行研究。

事故延迟时间预测是整个交通事故影响预测的基础,为路网影响范围提供依据。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延迟时间是个不可控制的变量,它不仅取决于交通事故本身的类型,还依赖于事故路段的交通状况,很难进行精确预测。因此,借用华南理工大学刘伟铭教授的决策树法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延迟时间预测进行研究,通过对大量精准的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基本能反映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延迟时间的预测决策树:车辆相撞(45min)、撞上物体(52min)、车辆故障(55min)、人员受伤(59min)、车辆起火(68min)、人员死亡(111min)[2]。

交通波模型是运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将交通密度的变化简化、抽象为交通波。交通波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两种不同交通状况的转化过程,当车流的交通密度发生变化,将会产生交通波,通过对交通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的分析,得出交通三参数与排队长度的关系。由交通事件引起的交通拥堵蔓延过程中所体现的车流波称为集结波,拥堵蔓延速度即波速。在交通波理论基础上,考虑驾驶行为及道路物理属性的影响,建立拥堵蔓延速度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由交通事件引起的道路拥堵蔓延特性[3]。

路网影响范围预测是通过建立事故条件下的交通波模型,基于事故延迟时间预测事故对交通流的影响,并根据构建的交通波模型计算出事故发生后可能的最大排队长度和达到最大排队长度所需的时间[4]。基于交通波模型对交通事故下道路拥堵的蔓延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广州市各等级道路的拥堵蔓延速度时变规律数据库,结合SuperMap GIS平台中路网的各路段属性以及路段之间的连接性信息,输入交通事件发生路段、交通事故类型、发生时段、影响时间,使道路拥堵在GIS地图上按照既定步长以一定速率向上游方向蔓延,得到直观的拥堵蔓延规律图谱,以此作为交通预案制作的部分条件。

1.2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交通组织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范围按照影响程度可划分为保护区和缓冲区,一般将事故现场及为保护事故现场而设置的警戒过渡区称为保护区,将事故保护区的边界到事故上游影响范围边界称为缓冲区。保护区、缓冲区两者的交通组织方式根据不同路网环境与天气情况、不同路段及事故本身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交通组织方案。

保护区的交通组织方式如下:一是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拉警戒线或采用其它警用设施,如反光桶、反光锥对现场进行封闭,并由交警在事故现场维持秩序,疏导交通;二是过渡区管制,过度区长度由行车速度决定。缓冲区可采取的交通组织方式有排队等待、交通诱导、交通控制或利用对向车道。根据事故占用车道、车流密度、通行能力和交通量之间的关系等对控制区交通组织措施进行决策,一般情况下可利用主线及进口匝道前的可变情报板显示交通拥堵信息。当事故时间较长或事故上游交通量远远大于事故路段通行能力时,需要采取交通控制措施从事故点上游可分流的出口分流,并利用无线电广播事故信息及解决方案[1]。

1.3基于GIS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智能鉴别

根据高速公路近1~3年的道路交通事故进行事故黑点(路段)智能鉴别,对所有的交通事故黑点制作交通事故预案库,为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快速响应和处理打下基础。

1.4基于WebGIS的交通事故影响范围及交通管制信息

基于WebGIS的交通事故影响范围及交通管制信息流程如下:用户访问交通事故影响范围及交通管制信息网站客户端,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如果请求需要地图服务,Web服务器将地图服务转移到GIS服务器,由GIS服务器处理该请求并产生相应结果,最后以地图切片或数据流的方式回传给客户端程序[67]。

2系统功能模块

基于GIS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预测系统主要提供以下功能:①交通信息功能:包括基于WebGIS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范围、交通管制信息、高速公路及周边主干道实时路况查询等;②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智能鉴别:根据最近1~3年的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通过GIS缓冲和叠置分析,根据交通事故的当量死亡人数,智能鉴别事故黑点;③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范围预测:输入交通事件发生路段、交通事故类型、发生时段、影响时间,使道路拥堵在GIS地图上按照既定步长以一定速率向上游方向蔓延,从而得到直观的拥堵蔓延规律图谱;④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预案组织及仿真:根据不同区域,结合不同路网环境与天气情况及事故本身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交通组织方案,根据事发地点及交通事故情况不同,设置不同参数,输出仿真视频并优化。

3系统整体架构

基于GIS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预测系统整体架构分为以下3个结构层次,如图1所示,包括:①应用服务层。主要面向公众提供交通事故影响范围及交通管制信息服务,并面向管理者提供交通事故仿真分析;②服务提供层。主要采用SuperMap Objects作为交通事故路网影响预测及黑点智能鉴别开发平台,采用Super Map 平台交通事故影响范围相关地图信息,VISSIM作为交通仿真优化平台;③数据服务层。采用Oracle等数据库管理和提供GIS-T地理数据信息和道路交通事故相关信息。

图1平台总体架构

4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进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预测时,根据影响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将影响过程进行更详细的划分,以便得出更准确的预测;在进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组织时,将交通事故影响区域进行更详细的划分,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紧急交通组织,控制事故蔓延[8]。

5结语

基于GIS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预测系统,先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行精准预测,然后针对

不同影响区域及影响程度给出不同的交通组织措施[9],建立庞大的交通组织预案库,包括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黑点(路段)发生事故后不同影响区域及不同影响程度的预案。将交通事故影响和交通组织管理进行深度整合,针对事故特性提出科学有效的交通组织方案,针对事故影响范围及时进行紧急交通组织,疏导交通,以预防二次事故发生,并利用VISSIM对交通事故的影响进行仿真优化,从而提高了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促进高速公路管理迈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任其亮.时空路网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决策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2]张晶晶.路网环境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传播分析[D].西安:长安大学, 2010.

[3]郝媛,徐天东,孙立军.城市快速路常发通拥挤分析[J].交通与计算机,2007(2):9194.

[4]臧华,彭国雄.高速道路异常状况下车辆排队长度的预测模型[J].交通与计算机,2003,21(3): 112.

[5]张广新.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智能排查系统地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6]李少伟,宋洁华.基于的交通信息实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0(9):338342.

[7]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Super Map 2008开发手册[M].北京:Super Map Press, 2008.

第3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形势,总结经验,安排部署年的工作。刚才,大队长通报了我区年及近期的道路交通安全情况,客观的分析了存在问题,并对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

今天,我们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的年度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状,是我们面对日益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所做的一个新的尝试,希望大家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围绕做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道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交通安全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我区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不仅关系到国家与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到全区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形象。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和乌海市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一系列精神上来,并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克服畏难情绪、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消除那种只说不干、纸上谈兵的不良作风,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稳定的关系,集中精力抓好交通安全工作,坚决把道路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压下去,防止和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年我区发生的交通事故来看,事故四项指数三降一升,全年未发生特大交通事故,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基本稳定。但从全区各类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的绝对数和今年以来我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甚至是相当严峻的。年,我区发生交通事故68起,死亡14人,伤22人,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0%和175%,特别是今年年初在世纪大道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死亡3人、伤2人。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一定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兴一方经济、保一方安全、保一路平安”的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坚决把交通事故预防好、控制好,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着力解决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

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仅靠公安交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联合行动,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我们今天的会议,参加的部门和单位很多,大家的主要工作职责也并不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但也间接或直接地肩负着宣传、教育、监督、审核等各方面的责任。今天,我们以这样的规模和方式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就是要把过去由公安交警一家管交通安全向各部门各尽其职、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方向转变,尽快构筑起全社会综合治理交通安全的工作格局。特别是今天会上签订责任状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一定要切实担负起本辖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安全责任,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紧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议,认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大力开展各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投入,切实消除事故隐患,努力提高本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做好新形势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必须准确把握交通安全形势,抓住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逐项整治,逐一突破。当前,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概括地讲,主要集中在交通安全宣传、交通事故黑点治理、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交通安全源头监督管理这四个方面。对此,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研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同时,各部门、各单位之间也要加强协调,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组织联合整治。对一时无法完成整改的,必须落实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安监部门要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整改措施不到位、隐患没有彻底消除的要责令重新整改;对整改工作不力或工作难度较大的,要组织有关人员蹲点、督办,直至问题解决。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逐步建立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为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组织机构,明确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初步建立起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齐抓共管”的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机制。今后,要紧紧围绕人、车、路、环境的综合治理,尽快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并落实相关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必须认真落实事故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今后,凡因事故预防措施落实不力,工作严重失职,酿成特大交通事故的,要坚决追究相关单位责任;对于不负责任,,构成违法违纪的工作人员和领导要从严依法处理。通过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力度,彻底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落实不下去、严不起来”的问题。安监部门要积极配合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做好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对已经发生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要按照求实原则,抓紧调查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对事故责任人查处不力、责任追究不到位的有关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对已查明原因的典型事故及处理情况,要及时公开报道,以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要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业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制定整改措施,举一反三,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并加强对整改措施、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事故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同志们,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刻不容缓。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尽职尽责,紧密配合,狠抓落实,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切实把道路交通事故降下来,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4篇

摘要:本文以晋济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为例,利用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对该事故进行了致因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推广到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致因分析中,进行了隧道交通量与事故特征分析,并采取本质安全化方法,从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角度出发,针对致因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致因理论

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的数量和长度迅速增大,尤其是特长隧道及隧道群不断涌现。目前,我国出现了20多座长度超过6 km的特长公路隧道,且大部分还处于建设中,如浙江省的苍岭隧道(7605 m)、括苍山隧道(7930 m)和双峰隧道(6186 m)、甘肃省的大坪里隧道(12 300 m)以及四川省的泥巴山隧道(10000 m)。.隧道在缩短行车距离、提高车速、保护环境诸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同时也暴露出由于交通事故而引发的安全问题。隧道由于其道路和交通环境的特殊性,成为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因此,获取有效的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基础数据,分析隧道交通事故的特点,研究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避免特大、重大恶通事故,对公路隧道防灾及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事故介绍

2014年3月1日14时45分许,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的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内,两辆运输甲醇的铰接列车追尾相撞,前车甲醇泄漏起火燃烧,隧道内滞留的另外两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和31辆煤炭运输车等车辆被引燃引爆,造成40人死亡、12人受伤和42辆车烧毁,直接经济损失8197万元。

事故发生在晋济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网二连浩特至广州主干线山西晋城段)山西晋城至河南济源方向的岩后隧道内K9+605.305处。该隧道为左右分离式,事发隧道(右洞)长786.875米,隧道进口段(K9+574.125至K10+265.319)位于直线上,出口段(K10+265.319至K10+361)位于半径为835米的平曲线上,隧道纵坡为2.2%。隧道建筑限界为净宽9.75米,限高5米,隧道内轮廓采用半径为5.29米的单心圆曲墙式断面。隧道围岩属二、三、四类,采用复合式衬砌,路面铺装为4厘米加6厘米改性沥青混凝土。

隧道内设有人行横洞一处(右线里程桩号为K10+000.000),与隧道左洞相通,长35米,宽2.4米,用于维修、养护和消防救援;人行横洞两端设计可开启的钢质卷闸门,隧道正常运营时关闭。岩后隧道左右洞均采用自然通风;隧道内每50米设置一组消防箱,内置4具手提式灭火器。

3. 事故致因分析

3.1 直接原因

晋E23504/晋E2932旖陆恿谐翟谒淼滥谧肺苍HC2923/豫H085J挂铰接列车,造成前车甲醇泄漏,后车发生电气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进而引燃泄漏的甲醇。

1)两车追尾的原因:晋E23504/晋E2932挂铰接列车在进入隧道后,驾驶员未及时发现停在前方的豫HC2932/豫H085J挂铰接列车,距前车仅五六米时才采取制动措施;晋E23504牵引车准牵引总质量(37.6吨),小于晋E2932挂罐式半挂车的整备质量与运输甲醇质量之和(38.34吨),存在超载行为,影响刹车制动。

2)车辆起火燃烧的原因:追尾造成豫H085J挂半挂车的罐体下方主卸料管与罐体焊缝处撕裂,该罐体未按标准规定安装紧急切断阀,造成甲醇泄漏;晋E23504车发动机舱内高压油泵向后位移,启动机正极多股铜芯线绝缘层破损,导线与输油泵输油管管头空心螺栓发生电气短路,引燃该导线绝缘层及周围可燃物,进而引燃泄漏的甲醇。

3.2 间接原因

1)晋济高速公路煤焦管理站违规设置指挥岗加重了车辆拥堵。

2)湖北东特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河北昌骅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

3)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高速公路管理和拥堵信息处置不到位。

4.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4.1驾驶人的因素

环境的适应:由于车辆刚进入隧道时,驾驶员突然由明处进入暗处,眼睛大约需要7至8秒钟的适应时间,即暗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驾驶员眼睛的灵敏度十分低,几乎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同样,当车辆驶出隧道口时,环境明暗的再次变化,驾驶员又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驾驶习惯:多数司机进隧道不开灯。记者做过调查,仔细观察进入隧道里面的车辆开启灯光的频率,在大约10 分钟时间内,发现有6辆车行驶到隧道口时没有开启灯光,而是在进入之后才将灯光开启。隧道里面的照明昏暗,警示标志牌也很少,由此给过往的司机行车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2物的因素

其一是雨水,下雨导致地面湿滑。

其二是长途大货车驾驶员为了减少长时间行驶对车辆的损耗,行驶过程中不断利用冷水给车辆部件和轮胎降温,隧道内空间有限,空气流通有限,使得隧道内路面水难以蒸发,加上长年积累在路面的油渍,导致路面长期保持湿润,大大降低了路面的摩擦系数。

5.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防范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预防本文采取了本质安全化方法,主要从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高速公路隧道特殊性要求设计单位充分研究安全问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与地方主管部门配合,进行必要的安全设计,保证设计与道路安全紧密结合,使设计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保养,提高车辆零部件的可靠性。

(2)提高系统的抗灾能力:针对隧道火灾及其他交通事故,应建立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应急控制预案。预案应根据发生的不同交通事故类型,规定不同人员(隧道管理人员、消防救援人员、医护人员等)的应急处理过程、救援路线,以及隧道内机电和监控系统的反应策略,并积极、合理地引导交通。控制预案、事故救援以及机电系统应快速、整体实施联动响应。

(3)减少人的失误:在特殊路段更合理地设置明显的警示牌和标志;加强安全法规宣传和对驾驶员的教育。

(4)加强监督检查:营运管理单位应结合以往交通事故经验,加强路段及隧道的监控,将监控系统与交通警察监控系统联合,限制超速、超载。

参考文献:

[1]张玉春, 何川, 兴,等.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性及其防范措施[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9, 44(5):776-781.

[2]马壮林, 邵春福, 李霞.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9, 33(6):52-55.

[3]夏锋.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4(3):91-91.

第5篇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分析交通事故控制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1、简述我国道路交通事故近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也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计,交通事故起数从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2002年的77万多起,年均增长6.3%。死亡人数由5万人上升到10.9万人,年均增长5%。2004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77万起,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92万人,受伤45.1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7.7亿元。2004年全国特大恶性道路交通事故大幅上升,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群死群伤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55起,造成852人死亡、877人受伤。2000年至2004年,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40起左右。

2、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偶然发生的。因此,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最主要的是分析人、车、路、环境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

2.1人的因素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车―路―交通环境构成的体系中,车辆由人驾驶,道路由人使用,交通环境要有人的管理。因此,对交通安全的研究应对人以足够的重视。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统计数据表明,超速行驶、客货运输、无证低龄驾驶、夜间行驶成为马路四大“杀手”。

2.2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运行工具。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车辆制动失灵、制动不良、机件失灵、灯光失效和车辆装载超高、超宽、超载、货物绑扎不牢固等,都是酿成交通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据我国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知,制动系和转向系故障是车辆因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现有运行车辆中有50%左右属于机构失调、带病运行,特别是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更为严重。这些都构成了交通事故的机械隐患。

2.3道路因素

道路交通的安全取决于交通过程中人、车、路、环境之间是否保持协调。近几年,由于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增长速度,而我国低等级公路还比较多,道路狭窄或破损,大部分道路未设中央分隔带和路边两侧护拦,警告、禁止、指示等标志数量不足、标线不清晰不规范,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因此,除了前两个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以及交通环境作为构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道路建设和养护质量需进一步提高,从道路问题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尽可能的减少不良道路引发事故的隐患。

2.4环境因素

交通环境主要是指天气状况、道路安全设施、噪声污染以及道路交通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驾驶员行车的工作状况,不仅受道路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到道路交通环境的影响。

第一,交通量的影响。在影响驾驶员行车的诸多交通因素中,交通量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交通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心理紧张程度,也影响着交通事故率的高低。因此,在行车中,妥善掌握行车速度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环节。

第二,交通混杂程度与行车速度的影响。我国的道路多为双车道混合式交通,由于各种机动车在一条道路上行驶,其动力性不同、行车速度相差很大,特别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差异更大。我国的混合交通和交通混杂程度严重是交通事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交通信息特征的影响。汽车是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行驶的,行车过程中,驾驶员总是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从不断变化着的交通环境中获得信息,并通过对他们的识别、分析、判断和选择,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交通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改善交通环境,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来调节道路的安全保证与驾驶员安全感之间的关系,使其转向有利于交通安全的组合。

3、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人、车、路、环境四个要素是解决道路交通事故高发问题的关键环节。要从根本上降低和防止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伤亡和经济损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3.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减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因素中,人是处在核心地位的。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讲,要从预防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做起,要从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和对全社会人员的安全教育做起。

①对驾驶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驾驶员定期学习交通法规;学习机动车的新技术、新操作技能、机械理论,包括对驾驶员定期进行的理论考核、操纵考核和车辆审验都可以归纳到这个范围内。从驾驶员来说,具有良好的思想、心理、技术素质的驾驶员,就可以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②对全社会人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是教育部门要坚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从孩子抓起,将之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并在中考、高考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二是利用一切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对全社会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加强和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的观念。具有高度安全意识和懂得交通法规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也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2加强车辆维护,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良好的车辆技术性能是保证安全驾驶的物质基础。目前,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汽车安全检测制度和基于检测的车辆维修制度外,驾驶员日常应勤于保养、维护车辆,出车前应彻底检查转向系和制动系,认真做好车辆的日常修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车况良好,杜绝带病车上路行驶,严把车辆技术性能关。近年来,各汽车制造厂陆续推出了各种新型安全装置,如车载防撞系统、注意力不集中的报警系统、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视觉警报系统等。这些安全装置的应用使车辆进一步实现了智能化,能对驾驶员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3.3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严格按照(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交通标志、标线以及各种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和提高道路通行环境,夜间易出事的路段应增设“凸起路标”和照明设备。交通管理部门应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查处违章车辆,排除事故隐患,并按有关法规从严管理。在事故多发路段,以及在桥梁、急转弯、立交桥、匝道等路面复杂、积水地点设置警告牌。在雨、雾、雪天等灾害气候条件下应制定交通管制预案,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导好车辆通行;在城市道路,应实现人车分流,进行合理的交通渠化,科学的控制道路的进、出口;在交通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的路段,可以通过限制交通流量的方法来保证交通安全,同时路段的管理者在流量调整阶段,向车辆分流信息,提供最佳绕行路线。

4、结束语

交通事故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动态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并不是人、车、路、环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单独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预防交通事故,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人的交通教育、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和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等四方面综合考虑来建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 参考文献 】

第6篇

[关键词] 突发事件;院前急救;特点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48-03

近年来,随着SARS、甲型流感、各种中毒、核辐射与泄露、地震与海啸等影响国内、国际公众健康与安全的公共突发事件的频频爆发,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对此倍加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深圳市急救中心记录的2007~2011年院前突发事件的特点、趋势进行分析,为加强深圳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深圳市急救中心120调度系统数据库。

1.2 突发事件分类

突发事件可分为交通事故、斗殴、中毒、火灾、塌方、凶杀、爆炸、其他等8类。

1.3 突发事件的分级

深圳市急救中心对突发事件分为一般、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共五级统计,群体伤亡3例以上(含3例)9例以下(含9例)的突发事件为一般突发事件;10例以上(含10例)29例以下(含29例)群体伤亡的突发事件为四级突发事件;群体伤亡30例以上(含30例)49例以下(含49例)的突发事件为三级突发事件;群体伤亡50例以上(含50例)99例以下(含99例)的突发事件为二级突发事件;超过100例以上(含100例)的群体伤亡事件为一级突发事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2 深圳市2007~2011年度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

2.3 深圳市2007~2011年度突发事件的分级统计

3 讨论

3.1 深圳市突发事件院前急救特点

不同地区的人口构成、交通状况、地理和气象特点不同,其突发事件伤病员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北京市2000年~2005年突发事件类型前三位是交通事故、外伤事件、CO中毒[1],广东中山市2006年~2010年突发事件类型前3位为交通事故、外伤事件、火灾[2],广州市2001年~2011年突发事件类型前3位是交通事故、斗殴、火灾[3]。深圳市作为连接国内、国际的窗口城市,其流动人口数量庞大、人员密度居全国之首、平均年龄最低、出入境人员频繁、工厂林立、城中村密集,是我国发生突发事件的高危地区。本调查发现深圳突发事件前3位交通事故、斗殴和中毒,而交通事故、斗殴是深圳市最主要的两个类型,该两类事件数量、伤亡总人数均最高,而就死亡人数排序而言,前3位是交通事故、火灾和斗殴,这些均与上述深圳的城市特点密切相关。从趋势来看,交通事故和斗殴事件数量、伤亡人数、死亡人数从

2007~2010年均呈下降趋势,但2011年开始有所抬头,这反映了2007~2010年间交通安全措施特别是酒后驾驶处罚措施以及城市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成效,2011年的回升态势可能是与深圳流动人口和车辆数量的急剧增长有关。与广州的报道[3]相似,深圳的突发事件以一般大型事件为主(伤亡310人),占94.33%。

3.2 本调查对深圳市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启示

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事件现场综合的救援措施的科学实施和跨部门的合作,而且更需要常态下的减灾和准备工作,正如王一镗教授提出,灾害医学的发展应该依照“三七”理念:三分救援,七分自救;三分急救,七分预防;三分处置,七分预防;三分战时,七分平时;三分业务,七分管理;三分研究,七分教育[4]。

3.2.1 预案体系的建立 以上数据表明,深圳突发事件谱前四位交通事故、斗殴、中毒和火灾占绝大多数(95.78%),且以伤亡3~9人的一般大型事故为主,因此应根据此特点制定各种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预案体系,并应以此预案进行反复演练,通过切实加强预案的执行力度规范突发事件的处置。

3.2.2 公众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 5年的突发事件数量、伤亡人数和死亡人数发展趋势反映一方面政府整治措施的成效,另一方面公众的灾害意识也有所增强。但从多次大型事故案例表明,目前市民所接受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仍是比较有限的,如2008年9月20日深圳龙岗舞王俱乐部特大火灾,火灾导致44例死亡,59例受伤,市民安全意识、急救知识匮乏是主要原因之一:火灾发生后15 min才接到现场拨打120求救;俱乐部有3个安全出口,观众仅选择正门逃生;场内无人引导撤离;火灾发生后不知道利用场内大量酒水自救,低身逃生[5]。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多种公共宣传和培训方式普及各种常见突发事件的预防和自救互救知识,如通过媒体宣传、社区和企业培训等方式。

3.2.3 创伤急救的加强 从5年数据可以看出,除了中毒(伤亡人数占10.97%),其他突发事件类型均导致创伤(伤亡人数占89.03%),而且创伤多发生在青壮年,其潜在寿命丧失年数远大于其他疾病,因此创伤急救应该成为院前急救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包括深圳在内的大多数地区比较均未开展创伤基础生命支持培训;院前-院内衔接状况不理想;创伤救治定点医院的建立和评价尚未完善,这些均可能导致“创伤白金10 min和黄金1 h”的延迟从而是致残率和死亡率上升,故应该成为目前深圳创伤救治体系急需完善的问题[6]。

3.2.4 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不管是平时还是战时,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离不开其他部门的协助。在以往突发事件的处置中,急救人员与现场消防人员、民警、交警沟通和合作不够,各部门间工作的衔接不够顺畅,导致事故处置效率不高。平时,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也比较有限。令人鼓舞的是,深圳市近2年来在与交警部门的合作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10年开始通过评审筛选确定了第一批57家交通事故定点收治医院,2011年通过评审增加了12家交通事故定点收治医院,提高了交通事故伤员的收治医疗质量;2013年1月开始经过与深圳交警局的反复沟通,深圳市急救中心陆续在救护车上安装行车记录仪(“黑匣子”),既能够24小时抓拍“霸道车”和让道车,也能够清晰记录医护人员抢救病人情况,以便发生医疗纠纷时作为证据,深圳市交警局同时启动了紧急立法,待条件成熟后,“黑匣子”拍下的视频将作为处罚不让道或申报核销因让道而违章的依据,深圳市急救反应时间的实质性提速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樊琨,王雪里红,吴贵苹,等.北京市突发事件中成批伤病的特点及救治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9):698-700.

[2] 郑伟华.中山市突发紧急医疗救援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3):263-265.

[3] 林仪,陈晓辉,江慧琳,等.广州市2001年至2010年突发院前急救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6):661-664.

[4] 王一镗.发展我国灾难医学必须遵循的若干理念[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2):1243-1244.

[5] 吕传柱,公保才旦.紧急医疗救援报告[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160-162.

第7篇

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确保全州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好转,现就我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严密工作部署

时值州庆、中秋、国庆佳节,我州也将进入冬季,气候环境多变,通行条件恶劣,道路交通事故易发,特别是中秋、国庆将至,人流、物流、车流剧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县、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汲取渠县“9·15”重大交通事故的深刻教训,充分认识加强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遏制和减少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应急预案,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强化对道路交通安全各个环节的督促检查,切实做好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严防因雨雾冰雪天气造成大面积交通拥堵,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气象部门要及时预测和掌握我州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向公众灾害天气预警信息。

二、突出重点,加大整改治理力度

(一)强化国、省道保畅工作。公安交警部门要科学部署力量,严格执法,进一步强化路面管控,切实加强对过往车辆的检查力度和巡查密度,加大对违法行驶等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从严查处危及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和影响道路畅通的突出问题,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真正形成严管态势,确保车辆在限定速度范围内行驶。要加强警力配置,及时快速处置因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因素造成的交通堵塞,确保国道、省道安全、畅通、有序。国道、省道沿线乡镇政府要加强与公安、交通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共同做好国、省道的交通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二)强化县、乡道路管控工作。各县、各乡镇政府要认真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职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上路检查,加强对乡村道路的路面管控;要严格落实不具备安全行驶条件的道路严禁营运车辆通行的措施,加强对夜间禁行路段的巡查力度;要配合公安部门加强对雨雾冰雪天气条件下主要干线公路、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易发路段的监管与疏导,做好险要路段上积雪、暗冰等隐患的排除工作,严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三)强化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交通、公路、建设、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桥梁、道路边坡、路沿、标志标线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次集中排查。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要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确保及时消除隐患。公安交警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及道路交通状况,加强对事故易发路段的安全监控,提前做好应对冰雪天气、确保道路通行安全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升道路通行安全条件。

(四)强化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要针对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特点,扎实开展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集中行动,依法加强对“三超”(超速、超员、超载)、“三驾”(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违章驾驶)、“三车”(营运客车、农用车、接送学生车)、“三危”(危险路段、危货运输车辆、危险天气行车),以及建筑“三车”(运料车、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的防范和查处,不断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水平。

三、狠抓源头,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交通、公安、安监等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依法督促道路交通运输企业、道路施工单位、建筑施工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教育,特别要针对雨雾冰雪天气对驾驶人行车产生的心理影响和变化特点,集中开展一次雨雾冰雪天气安全行车知识教育培训,增强驾驶人在雨雾冰雪天气下行车的安全意识,提高驾驶技能,规范运输和施工作业行为;要严格落实车辆技术检测制度,认真做好车辆的日常保养维护和出车前的安全例检工作,重点加强对车辆方向、制动、灯光、雨刮、轮胎和配备防滑链情况的检查,严禁车辆带病上路;要完善内部调度管理制度,及时掌握雨雾冰雪天气变化情况,加强天气变化预警,并根据运输线路状况,严格运输线路控制。

四、加强宣传,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公安交警部门要通过电视、报刊等形式,及时、准确地恶劣天气交通信息和交通管制信息,引导驾驶人合理选择行车路线。交通部门要在客运场站等场所开展宣传提示,提示驾驶人安全出行的注意事项。交通运输企业要采取设置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标语、横幅,摆放宣传展板,播放交通事故警示光盘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交通安全宣传氛围。

第8篇

关键词:交通事故;教学事故

基金项目:大理大学博士启动基金(grant no. KYBS201104)

G206

一、教学事故的特点

教学事故一般是指教师上课及监考的时候,出现迟到、早退及旷课等违反教学纪律的情况。作为高校教师,遵守教学纪律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学事故确实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比如,有些高校规定,一旦被认定为教学事故,不管教学事故的等级如何,均无缘当年的职称评定,可能当学期的奖励性工资也拿不到。基于这样的压力,教师们在教学一线是兢兢业业,唯恐出现教学事故,影响自己的前程。因此对于教学事故的正确认定,对高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偶尔也会遇到涉及迟到、早退及旷课,违反教学纪律的突发性事件如交通事故等。那么是不是,凡是出现迟到、早退及旷课等违反教学纪律的现象,都应该认定为教学事故呢?对于不同情况发生的迟到、早退及旷课现象可否区分对待?本文就教学突发事件与教学事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二、交通事故与教学突发事件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多校区现象普遍存在。不管是位于东部发达地区的高等学校,还是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等学校,都存在一校两校区或多校区现象。随着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发展,福利分房的政策已经在各高校中普遍取消,高校教师很少能在校内住宿,往往住的地方距离学校比较远。这样为了方便,教师们开私家车上班下班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如此一来,上班路上遇到一些刮刮碰碰的交通事故在所难免。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不管事故多大,对于赶时间上班的教师,那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处理起来麻烦,或可能涉及上课迟到等。

对于突发性事件,如校车晚点及突发通事故等等,由于有些高校相关法规没有相应的细则,涉及这些突发性事件,往往会出现一些自由裁定的现象,相关教师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教学事故。

教学突发事件,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然性的、教师本身意料之外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事件。不管教学突发事件发生在教师或者是学生身上,常常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1]。轻的突发事件可影响教师讲课,例如,上课时,有学生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大声说话,扰乱正常的课堂纪律,影响教师讲课过程[2]。严重的突发事件可导致学生损伤或死亡。例如,游泳课时出现溺水[3],化学课操作上,发生意料之外的一些损伤[4][5]。这些教学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意外事件。对于这些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学突发事件,应该从学校、任课教师及学生层面加强防范。学校应该细化相关实践教学的标准并加强实习操作的监管力度,任课教师要强化自己作为任课教师的责任及安全意识。学校要开展涉及安全的教学课程,教学前,应该重点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纪律教育等相关课程的预防措施[1]。实施对学生预防教育与加强教师课堂监管并进的管理办法。

三、教师遇到交通事故时,如何避免被界定为教学事故

而发生在教师身上的教学突发事件,研究比较少。有些学校相关部门处理起来显得简单化,认为迟到、早退及旷课就是教学事故。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缺少人性化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方案。这些涉及交通事故的突发性事件,应该给予认定为教学突发事件;而如果被认定为教学事故,对教师会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出交通事故了,相关领导不来看望就算了,还落了个教学事故。

涉及交通问题造成的迟到现象,主要有新生开学典礼和老生的毕业典礼校车晚点,或者教师上班路上出交通事故造成迟到、旷课现象。这些,教师自身是无法避免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细化相关法规,形成一些应急方案,如,多部门联合讨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人事处等参与处理,层层把关,建立有效的教学事故申诉途径。

另一方面,教师在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如交通事故时,要学会保留相关证据。交通事故,一般有两种基本的处理办法,一种是交通警察或保险公司相关理赔人员到场处理的,这是比较好处理的办法,因为这种处理办法的交通事故,一般都会有交通警察或者保险公司出具的相关处理证明。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当没有交通警察或保险公司相关理赔人员到场的,是通过当事双方之间协商而采用简易的处理办法解决的交通事故的,当事教师应该拍摄相关视频及图片,并保留相关视频及图片资料。只有保留了这些相关的视频及图片资料,才能为日后教学管理部门认定教学事故与否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一些学者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仅仅学会课堂教学及课前备课还是不够的,还要具备相关的心理素质并不断学习和积累一些保存相关事故痕迹资料的经验,以利于应对各种可能会导致教学突发性事件的发生[6]。对于这些如交通事故的教学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实际上也是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的真正考验[7],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共同面对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陈楚杰,潘华峰,严艳,等. 医学实践教学突发事件防控.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5(04): 82-85.

[2] 肖永春. 运用教育智慧,化解教育尴尬――回应《教育的时机》. 思想理论教育. 2009(02): 90-91.

[3] 郁晶晶. 论高校体育教学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机制. 体育科研. 2015(01): 100-103.

[4] 苏贺新. 大学生社实践活动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探究. 东方企业文化. 2014(15): 174.

[5] 任太花. “观察领悟”胜于“死记硬背”――记一节初中化学课堂突发事件处理.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S1): 46-48.

[6] 孔建华. 浅谈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2(07): 11-12.

[7] 秦秀芳. 教学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探究. 成功(教育). 2013(01): 194.

第9篇

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起,造成×××人死亡、×××人受伤。道路交通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也关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各有关部门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贯彻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切实做好预防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努力实现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三下降”的目标。

一、加强路面交通管控,从严查处交通违法行为

进一步加强道路通行秩序管理。公安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超速、客车超员、货车和拖拉机违法载客等交通违法行为和危险化学品运输及无牌无证车辆的整治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警力和科技手段加强路面交通监控。要主动与交通部门沟通协作,了解和掌握客运班次通过本辖区的时间和行驶路线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部署警力。在客运主要线路特别是跨省长途客运线路、重点旅游线路,要严格检查客运车辆特别是×××座以上客运车辆乘载和驾驶人驾驶时间等情况并做好登记,及时发现和纠正客车特别是长途客车超员、超速行驶、驾驶人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从严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以事故多发路段和交通要道为重点,对危及行车安全的超速行驶、超载超员和货车、拖拉机违法载客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公安部门要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从重处罚,做到违法行为不消除不放行。对行驶速度超过规定时速50的,一律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对严重超员的,要责成驾驶人转运超员乘车人,并承担转运费用。对在路面执法过程中发现的客运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公安部门除依法严格处罚以外,还要向交通部门通报交通违法等情况。对一年内累计×××次超员或×××次超员50以上的,交通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其所属运输企业,责令企业对其进行再教育、调离岗位、解聘等处理。

充分发动群众,加强对客运驾驶人违法(请登陆政法秘书网)行为的监督。通过设立监督电话、发放安全监督卡等方式,鼓励乘客对车辆行驶途中超员载客、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和货车、拖拉机违法载客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向公安或交通部门举报,查实后对驾驶人依法处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二、加强客运安全管理,落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对大型客车驾驶人的资格管理。报考大型客车准驾车型的驾驶人,不得有在造成人员死亡的交通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记录,并且具备中型客车或者大型货车以上准驾车型驾龄5年以上,且在申请前最近连续×××个记分周期内没有满分记录;或者具备牵引车准驾车型驾龄2年以上,且在申请前最近×××个记分周期内没有满分记录。

加强对长途客运车辆驾驶人从业资格管理。严格审查申请客运经营驾驶人的安全驾驶经历,对近3年有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的驾驶人,一律不得准许参加从业资格考试。对已经取得从业资格、在记分周期内交通违法记满12分,或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客运驾驶人,所属运输企业应对其调离岗位,不允许其继续从事长途客运。同时,运输企业要加强对从业资格经历不满1年客运驾驶人的管理,认真做好对所属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工作。

督促客运企业、客运场站严格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组织客运企业对×××座以上客运车辆的运营安全状况集中进行定期全面检查,重点做好对出站客运车辆载客、车辆制动、轮胎及安全设备如安全门、灭火器等安全技术状况的安全检查工作,对不合格的客运车辆绝不允许上路行驶。督促客运场站做好客运车辆安全例检工作,防止危险品进站上车,杜绝超员客车出站上路。

推行长途客运车辆及驾驶人档案管理制度。交通、公安部门要掌握辖区长途客运企业、营运线路、客运车辆、驾驶人等情况,逐车逐人落实责任,对客运车辆的营运线路、车辆安全状况、驾驶人从业资格、安全驾驶等情况进行定期核查,督促其按时参加审验、检验和维护。

严格客运线路审批。对经常发生交通事故或安全制度不落实的客运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指导;逾期仍未改正的,应当依法吊销其相应的经营许可。对夜间(22时至6时)途经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的客运班线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要求的,交通部门不得批准开行客运班线。

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客运驾驶人驾驶行为的监督管理。积极引导运输企业对营运载客汽车安装使用汽车行驶记录仪或g等技术装备,加大对客运车辆及驾驶人运行过程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并制止驾驶人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和违规经营等行为,及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建立健全客运企业安全制度落实情况检查机制。交通部门要会同安全监管、公安部门定期对

客运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安全投入和教育培训、车辆及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交通运输单位,要停业整顿,限期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要予以取缔。督促客运企业加大对包车客运、超长班线客运的安全管理力度。

规范客运车辆安全设施配置,提高客运车辆驾乘人员防范能力。研究客车车内灭火器的选用型号、配置标准、摆放位置以及车内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等,制定或修改相关标准。在客运车辆驾驶人培训和考试中增加防灾、救灾等相关内容;督促指导道路客运企业,参照航空安全的有关规定,在客运车辆上增加安全乘车、灭火器位置、逃生路线等提示标语,发车前由客运从业人员向乘客讲授安全乘车知识、逃生基本要领。

三、加大对事故多发路段的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道路通行安全条件

交通部门要结合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的整治力度,确保按时完成全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重点实施路段的治理工作。同时,按国家有关标准,完善

一、二级国省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上的的限速标志、让行标志和指路标志。公安部门要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施工绕行路段的交通疏导工作,维护良好的通行秩序。

四、深化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进一步提高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围绕“关爱生命、安全出行”这个主题,不断丰富宣传内容,掀起宣传,增强宣传效果,使公众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和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手段,深入到乡村、社区、单位和学校,深入到客运场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宣传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使交通安全宣传渗透到社会的每个方面。

交通、公安、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对运输企业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售票员、安全员等进行经常性的交通安全教育,观看交通安全宣传光盘、挂图,通报全国及本地客运车辆交通事故情况,提醒行车安全注意事项等。

要根据客运车辆驾驶人和乘客等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选择、制作有针对性的宣传材料,提高交通安全宣传的有效性。对驾驶人以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为主,辅以典型事故案例,教育驾驶人依法营运、安全驾驶;对乘客以宣传文明乘车

、安全出行为主,鼓励乘客监督和举报客运车辆超速、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自觉抵制乘坐违法营运车辆。

对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运输企业,除严肃追究责任人和相关领导责任外,还要及时公开报导,利用媒体和社会舆论进行监督。

五、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网络

加强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研究,通过政策优惠、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方便农民出行。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相互协调,统筹安排好农村客运班线及班次,切实解决好集市日、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时期农民、农村学生的出行问题,从源头上杜绝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拖拉机违法载人现象。同时,推广使用适合农村实际的安全、经济、实用型客车,保证农民出行安全。

六、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

建立客运驾驶人交通肇事、交通违法情况定期抄告制度。公安部门定期将客运驾驶人交通违法情况、交通肇事情况通报给所属运输企业和当地交通、安全监管部门。对交通肇事多、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多的运输企业,交通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于整改不到位的,要停业整顿。安全监管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告发生交通事故、交通违法行为较多的运输企业名单。

建立新审批客运线路通报制度。交通部门要将新审批的客运线路特别是跨省长途客运线路及班次、停靠站点等情况,通报给公安部门。

建立特大事故责任倒查情况通报制度。对在交通管理或运输管理工作中存在不按规定履行职责、不严格执法,以及对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的人员,除应按规定严格追究其责任外,还应将对责任人员的处理情况分别在公安、交通系统进行通报,增强公安交警和交通运管人员的自律意识。

第10篇

一、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秋冬季节是火灾和道路交通事故多发期,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时刻绷紧消防和道路交通安全这根弦。要细化并落实工作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并带队督促检查。公安消防、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定。对因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措施不到位、隐患整改不到位而发生重特大火灾和道路交通事故的,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制度,依法严肃追究责任领导、直接责任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全面开展安全检查,切实强化管控措施。“十一”黄金周即将到来,消防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各乡镇街道、市安委办及市直各有关单位要立即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工作大检查。重点检查商场市场、宾馆饭店、歌舞娱乐、网吧等公众聚集场所,各类大型仓库、易燃易爆场所,学校、医院、幼儿园等重点单位、部位和薄弱环节,以及道路交通运输企业特别是客运企业、危险路段和县乡道路等。对查出的隐患,要限期整治,一抓到底。

三、注重事故源头预防,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单位要针对国庆期间人流、物流、车流量大、举办活动多等特点,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车站、商场、集市、社区、村镇等宣传阵地,利用新闻报道、手机短信、悬挂标语横幅等载体,大力宣传消防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普及安全常识、防范方法、自救措施和逃生技能,做到广泛覆盖,深入人心。要重点加强对驾驶员和农村群众的宣传教育,把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等消防知识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送到广大村民、居民和驾驶员手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消防和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从源头上预防火灾和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切实加强值班备勤,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各乡镇街道、市直各有关单位要完善秋季、国庆期间消防和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健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应急值守。公安消防部门要做好灭火、救援各项准备,确保一旦发生火灾和重大事故险情,能够迅速扑救;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要加大路面监控力度,集中治理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要加强应急处置和雾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应急联动,确保一旦出现恶劣天气,能快速出警、施救,快速处置、疏通,全力减少一般事故、严防重大事故、杜绝特大事故。

第11篇

*年暑期旅游高峰即将来临。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逐渐进入休假期,出游人数即将大幅增长。按照以往的规律,旅游安全事故也进入高发时段。5月以来,全国旅游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主要涉及水上旅游、道路交通等方面,旅游安全工作不容忽视。为将暑期旅游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部署暑期旅游安全工作

暑期是道路交通事故、涉水旅游事故和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暑期旅游安全保障,认真按照《关于开展*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安监总政法[*]75号)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本地区安全生产月相关活动。要结合以往暑期旅游应急工作经验和本地区特点,做好旅游突发公共事件的趋势预测、防范预警、应急处置、善后处理和经验总结。要按照道路交通事故、涉水旅游事故、食物中毒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要求,加强预案演练和人员培训,保证应急处理程序可行、渠道通畅、运转正常。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面向公众、旅游接待单位的旅游安全宣传、教育和引导。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要紧密配合、上下联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旅游安全保障工作落实到位,为游客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暑期旅游环境。

二、做好重点领域安全保障工作

各级旅游部门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在认真排查本地区暑期旅游安全隐患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加强旅游安全保障工作。

(一)涉水旅游

涉水事故是暑期旅游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中溺水和水上交通事故是造成游客死伤的最主要因素。各地要高度重视水上旅游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涉水旅游项目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开展漂流、游艇、潜水、水上滑翔等高风险项目的景区要做好对游客的安全提示和教育;要加强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配备充足的抢险、救生设备;要重视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景区的应急救援水平和协调保障能力,保证景区安全运营;要针对今年气候变化异常,部分地区灾害性气候多发的特点,密切关注气象、海洋预报以及滑坡、水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制定应对措施,并针对汛期的到来,实时做好预警预报和防汛度汛工作。

(二)旅游交通

入夏以后,旅游交通事故将进入高发期。各地旅游部门要按照道路交通组织和管理的要求,加强旅游交通安全的组织和引导。一是要与公安、交通、保险等部门紧密联合,切实加强对旅游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规范旅游车租赁行业,严查旅游车辆公司违规运营等危及游客安全的行为,并在车况维护、安全驾驶、应急处置、保险救援等方面加强联合监管和引导;二是要督促旅行社选择有资质、车况好、管理严、信誉佳、服务优的旅游汽车公司接待旅游团队。特别是团队人数较多、跨省际的旅游团队用车,一定要保证交通安全;三是要联合路政、消防、高速公路管理、医疗等部门,针对暑期交通运输的特点,加强旅游线路沿线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对自驾游的交通、安全及服务导示系统建设,加强车辆遇险的抢险救援工作,强化重点路段的安全保障措施。四是要加强宣传和信息,引导游客规避恶劣天气等不良影响,营造平安、和谐、畅通的旅游道路交通环境。

(三)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

暑期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要汲取2006年暑期发生的37名团队客人食物中毒事件的教训,安排团队一定要到卫生、清洁、管理好的饭店餐馆用餐,食物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要教育提示游客避免到街边摊点用餐,特别要提醒到海边旅游游客,注意海鲜类食品的卫生安全。各地旅游部门要充分重视旅游餐饮,联合卫生、检疫等部门,加强对旅游团队和接待单位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增强游客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要提高警惕,密切关注禽流感等疫病动态。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要关注境外流行病情况,按需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理卫生突发事件。

三、加强旅游安全监督和检查

1、各地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提升游客旅游安全意识为目标,采取主动措施做好旅游公共服务工作。将政府公共服务与旅游行业安全生产紧密结合。

2、要组织安监、交通、卫生等有关部门,酌情开展暑期旅游安全的监督检查,注重日常监管,落实值班和事故上报制度。

第12篇

关键词 行车安全;预防对策;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084-02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工作一贯坚持的方针,行车安全预防预控工作是安全管理的主要途径,预防预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它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只有做好此项工作,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因此,预防预控工作,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做好行车安全管理的预防预控工作,是目前安全管理人员探讨和最关心的问题。要想做好行车安全管理的预防预控工作,必须首先找出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只有这样,预防预控工作才有针对性,结合实际专业运输单位的实际情况,浅谈一下我们的看法。

1 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提起行车安全,人们自然会将它与交通事故联系在一起,对于某一起交通事故来说,乍看起来似乎是偶然的。然而,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因此,某一起具体的交通事故必有它的必然性,必然性必须从人、车、路三方面进行分析。对运输企业来说,路是客观因素,我们这里不做探讨,仅对人(驾驶员)、车两个因素进行分析。

1.1 人的因素

人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交通安全的关键在于人,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国内外的交通事故统计表明,有80%―85%的事故是由人造成的,包括驾驶员的驾驶失误、酒后驾车、麻痹大意和违章行驶等;还包括行人和骑自行车人不遵守交通法规等,但从总体来看,关键还是在于驾驶员,因为相对于骑自行车人和行人来说,机动车驾驶员是交通强者,骑自行车和行人是交通弱者。因此,在交通安全中,人的因素主要是驾驶员的行为。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与资料分析,因驾驶员失误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约70%,因此人(驾驶员)是道路交通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预防预控工作的主体。

1.2 车的因素

交通安全的第二大要素是车,在这里。车主要是指机动车。据国内外交通统计资料表明,由于车辆本身因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在工业发达国家占5%左右,在发展中国家占10%左右。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车辆造成的事故,主要是由车辆的机械故障造成的,包括制动失灵或不合格,转向失灵或不合格,轮胎脱出或爆裂,灯光损坏、灯光眩目、连接失效等。目前由于都实行了单车承包,歇人不歇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因车况不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大幅上升,因此车也是预防预控工作的主要对象。

2 抓住安全管理工作重点,针对性地做好行车安全管理的预防预控对策

通过对影响行车安全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预防预控工作主要是做好人(驾驶员)与车的管理以及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2.1 做好对人(驾驶员)预防预控工作

1)教育驾驶员必须确立高度的安全责任感。一个驾驶员,必须真正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重任,头脑里必须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第一、谨慎操作”的职业道德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并要逐步确立起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具有安全责任感的驾驶员会时时刻刻注意安全行车。有人说:“常在河上走;哪有不湿鞋”。其实不然。只要真正把人的生命安危放在心中;始终有一种责任感,安全行车是可以做到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2)教育驾驶员认真学习交通法规,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安全制度,力争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认真学习交通法规,掌握基本精神,熟知,法规内容。不学法、就不懂法,不懂法、怎么用法、守法呢?交通法规是机动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的行为规则,必须掌握它、熟悉它。二是严格要求,遵章守纪,遂步形成遵纪守法的道德习惯。每一名机动车驾驶员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处处、时时刻刻都要认真执行法规,一丝不苟。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自觉地按交通法规办事。出现了违章情况,要主动纠正,即使没有造成恶果,也不能原谅自己,这样久而久之;遵守交通法规就成为一种道德习惯了。三是杜绝侥幸心理。例如在运输任务急的时候,驾驶员就可能疲劳开车,认为自己只要注意点安全,就不会出事。安全行车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往往就是在万分之一时出了事,有的老驾驶员开了一辈子安全车,临到退休时因违章出了事。所以一定要杜绝侥幸心理,严禁违章驾车;

3)认真执行安全教育制度,加大教育力度,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特别要做好季节性(恶劣天气、雨、雪、雾天)行车安全常识的教育;

4)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竞赛活动,引入竞争机制,营造安全生产良好气氛;

5)要根据驾驶员年龄,驾车年限分别进行教育培训,提高驾驶员的操作水平,对驾驶员进行分类排队,认真排查找出三类驾驶员进行重点教育培训;

6)严格把关,认真做好驾驶员上岗前的两级考核,杜绝无上岗证驾车现象;

7)对肇事驾驶员的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对肇事驾驶员的教育要纵到底、横到边;

8)安全管理人员要坚持早送晚迎,两车以上执行任务实行干部跟车上路制度,开好出车前的班前会和收车后的班后会,让驾驶员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

9)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对优秀者重奖,对违章者重罚;

10)与驾驶员签订安全合同,落实安全责任制。

2.2 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做好预防预控工作

1)加强机修管理,提高维修质量,确保车辆技术状况完好。由于车辆技术状况、道路状况及驾驶员操作等原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故障,影响车辆正常运行,造成行车晚点,有的甚至造成机械事故。因而驾驶员要加强车辆维护。以确保车辆能正常运行。驾必须加强车辆日常维护,增强责任心,爱车例保,做好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车辆检查工作。提高车辆完好率,同时,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2)坚持车辆回场检验制度,检验人员一定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绝不允许病车上路,落实例检人员责任制和追究制;

3)安全、机动等部门要定期做好车辆的安全大检查工作,对车辆制动、转向、灯光、轮胎、传动,消防器材等技术性能进行检查,严格把关,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及时修复,确保运行车辆完好率达到100%,坚持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

2.3 突出风险管理,强化过程预防预控

把风险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长期性、持续性开展风险辩识、控制工作。一是在继续坚持已识别岗位、过程、场所三位一体风险的预知性教育的同时,组织驾驶员进行新增风险的辨识、讨论,并制定控制措施。二是风险管理随生产实际延伸推进,对不同区块、不同路段开展新增风险的识别。三是根据季节特点,及时制定下发《春季HSE提示》、《夏季HSE提示》、《雨季交通安全管理特别措施》,预防因季节变化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四是明确A级危险源,形成A级危险源风险管理方案和关键过程风险削减控制卡、岗位风险识别削减控制卡以及应急救援预案。五是针对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难点,开展动态风险管理工作。对主要行驶路段进行了风险识别、评价,形成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动态风险管理方案,并深入开展了学习、培训、考核和监督实施工作。六是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

严格交通安全管理的“十二项制度”,即:路单制度、车辆“四交一封”制度、车辆出场检查制度、车辆回场检验制度、车辆维修保养制度、道路维修及预警制度、车辆HSE资源配置制度、司驾人员安全教育及培训制度、特殊天气(状况)下的派车制度、路查路检及安全检查制度、劳动纪律、考核兑现制度。特别是在节假日和特殊气候期间,组织驾驶员召开座谈会,学习各项制度和规范,严格落实“三交一封”等制度,确保了交通安全。同时及时开展了路段风险识别,对驾驶员进行了风险预知性教育,做到了警觉性驾驶。

2.4 狠抓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日常生产的预防预控

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灵活性、多样性的办法,如组织职工观看《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案例》,组织职工安全考试,召开职工安全教育大会,下发职工教育安全学习材料(如《驾驶员冬季安全行车必读》),做到驾驶员人手一份;利用先进通讯手段,发送了手机安全短信,提醒驾驶员全行车。有效地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素质。

根据形势要求,进行大胆创新。在总结前几年安全管理经验的同时,要通过实例对驾驶员教育,引起对安全行车的高度重视。同时,根据人员技能状况,积极组织驾驶员参加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培训活动,加强对司驾人员每日的安全教育,落实每周安全会、每周安全集中培训和每月的安全考试交通安全分析会,积极引导和培养驾驶员树立“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思想,围绕人、车、路三要素,组织交通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奖金考核兑现,使每位师傅吸取事故教训,受到安全警示,增强车辆驾驶中的警觉性驾驶及预防性驾驶;通过深刻反思事故教训,转变全员安全观念,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安全素质,规范安全行为。

总之,只有做好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驾驶员管理,提高驾驶员安全素质,加强车辆管理,保证维修质量,严格过程控制,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加大车辆安全检查力度,确保车辆技术状况完好,做到人人抓安全,人人管安全,这样才能将行车安全管理工作做的更好,提前预防行车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