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24: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合同能源管理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举措的逐步实施及新型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原有粗放式、高耗能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将逐步被集约式、节能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替代。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成为首先加以考虑的问题。“合同能源管理”(EPC)机制的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内涵
第一个应用“合同能源管理”这个概念的是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当时他为了推销他的蒸汽机,给客户以下承诺:“我们免费提供你蒸汽机并安装和调试,同时给你提供5年的服务。我们向你保证,蒸汽机可以替代马匹作同样的工作,机器中燃煤的费用,比你用马匹和及其饲料更加节省。我们唯一想得到的报酬就是:节省下来的金额的三分之一。”很快他的机器得到了推广。同时,“合同能源管理”这一概念也产生了,它是技术革新的产物。
ESCO(Energy Service Company),中文名为节能服务公司,又称能源管理公司,在中国又称为EMC(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公司。EMCo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或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并获得利润,滚动发展。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公司是在7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由于第二次能源危机的发生,有些能源供应公用事业公司为降低兴建电厂的压力,提出需量管理概念,并配合种种诱因,希望用户能采用较高效率的设备。同时能源服务公司也利用这些诱因推展业务,本身投资或成立能源服务公司来服务他们自己的用户,并在业务中逐渐使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在西方国家,特别在工业领域及其能源供给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有非常多的专业公司从事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最主要的是附属于能源供给公司(例如供电公司,供热公司等)的节能服务公司,其次是专业能源承包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在一些方面的技术很强,主要在工业供热,供冷,高压蒸汽等方面提供服务)。
二、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
(一)合同能源管理起步效果明显
1998年,国家经贸委和世界银行及全球环境基金开始在中国合作开展节能促进项目,选择了北京、辽宁、山东等三个省市进行节能服务试点,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探索在中国将节能减排引入市场化的长效机制。自此,拉开了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序幕。该项目的目标是引进、示范、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立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以达到以下目的:第一,克服市场障碍,促使各类节能项目的普遍实施,提高中国的能源效率,减少C02及其它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全球及地区的环境;第二,推广节能新机制,组建各种类型的新的节能服务公司,形成中国的节能产业;第三,吸引各类投资者,向节能项目进行商业性投资,促使节能产业的迅速发展。该项目的内容:一期支持成立3个示范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国家级的节能信息传播中心,为项目提供技术援助;二期在一期示范成功的基础上建立更多的、各种类型的节能服务公司,并为他们的组建、运营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使中国节能产业的形成。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3家示范ESCO资产从组建时的7,440万元增至7.3亿元,增长了近10倍;节能投资逐年稳步增长,3家ESCO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累计为客户实施了475个节能项目,投资总额达13.3亿元,获得净收益4.8亿元,而客户的净收益则为ESCO的8~10倍。
(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迅猛
为延续项目I期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应用,建立可持续发展、适应市场要求的ESCO项目运作体系,给予新ESCO公司技术援助并增强其市场融资能力,WB/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Ⅱ期于2003年11月正式启动,至2009年底结束。项目Ⅱ期的起动,标志着中国ESCO产业进入了发展阶段。项目Ⅱ期的主要内容:开展ESCO服务;成立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对中国ESCO进行节能技术援助和咨询、“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培训和节能信息传播;实施ESCO融资担保计划:增加ESCO从国内银行获得商业贷款机会,使ESCO的能效项目投资最大化。
在此背景下,节能服务产业近年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统计,自2003年以来,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17.67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587.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9.33%。其中工业、建筑和交通对节能服务的需求分别约为63%、33%和4%,而工业领域的节能需求主要集中在冶金、建材、火电和石化等领域,其中电机系统是最主要的节能环节。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投资额从2003年的8.5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16.70亿元和2008年的195.32亿元及2009年的195.32亿元。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从2007年底的229家增长到2009年底的502家。2008-2009年,节能服务产业为国家节约实现年节能1235.12万吨标准煤和1757.9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96.85万吨和1,133.85万吨。
(三)合同能源管理前景大好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已由原来的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缓慢推动推广阶段发展到现在的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快速发展阶段。合同能源管理涉及的行业已经由传统的工业和建筑领域向港口运营、多媒体教育等新兴市场延伸。如2010年签订合同的天津空港经济区的江森自控节能服务公司,属于多媒体行业的博大伟业的电脑系统节能项目,宁波阳光集团的阳光海湾低碳旅游项目等。
“十一五”早期,我国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公司还只有76家,到“十一五”末,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公司已经达到了782家。据《“十一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将从782家发展到2500家,节能服务产业将实现总产值3000亿元。
三、合同能源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从EMC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可以部分看出我国节能减排力度欠缺的原因。该模式上世纪末引入国内,至今在我国并未实现大规模的应用,归结起来,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制约:
(一)融资困难
由于需要事先垫付所有投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必须以充足的资金为前提。但是,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如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不能形成有效的可抵押资产;绝大部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为中小企业,处于成长期,自身财务数据尚有欠缺,在银行贷款审核过程中信用评级较低。
为了解决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难问题,首先,银行业应从业务创新的角度,加大力度参与合同管理融资业务,如2011年底,宝钢集团旗下两大新兴业务板块宝钢能源、宝钢建筑与浦发银行合作,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创新业务模式进行融资,浦发银行基于宝钢节能减排提供一系列金融产品,包括与宝钢合作了EPC买断保理业务,即针对宝钢未来收益权提供保理业务,买断企业的应收账款。银行可根据节能单位的具体情况,将重大耗能企业的应收账款,即远期收益变现融资就是一种创新举措。此外,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的会员单位之间资金合作也能够在企业间形成互补优势。一些传统的融资方式,像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客户融资、融资租赁也可以组合使用,从而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
(二)税负过重
合同能源管理免税政策衔接不当,是“营改增”带来的首要问题。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1〕111号),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服务收入应按照研发和技术服务改征增值税。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按照“营改增”试点政策,节能服务公司仍可就该服务享受有关增值税税收优惠,即取得的增值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增值税。但是“营改增”后,节能服务公司的客户会要求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是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此类前后政策的衔接不当导致企业难以取舍,无法真正享受到税收优惠。
为了解决税赋给合同能源管理带来的障碍,2010年4月2日国发办[2010]25号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专门对税收出台了优惠政策,但鉴于保护环境,节能减排项目应该有更多大力度的税收优惠。
(三)信用缺失
目前,我国企业的信誉环境尚待改进,无论是节能服务公司还是耗能企业,都存在这个问题。企业怀疑节能服务公司的承诺是否是真的;节能服务公司怀疑客户能否真正按合同分享节能效益。由于节能服务公司投资的不是独立项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运行依附在客户身上,由于自身没有主动权,因此节能服务公司风险很大,往往是项目已经实施了,等到向客户分享节能效益时,对方却以种种理由拒绝付款。同时,节能服务公司面对的往往是一些需要通过节能改造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较差的企业,进一步加大了节能服务公司分享节能效益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赵乾明等.合同能源管理专题分析,国金证券研究报告,2010.
[2]谢仲华.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J].中国能源,2006(06).
[3]Franceseo Ciampe,王金,陈小仙.第三方融资与能源合同——有效利用能源的综合金融管理方法[J].能源工程,2004(01).
[4]吴刚.美国合同能源管理(EPC)市场发展现状[J].上海节能,2005(04).
[5]杨蕾,陈静春.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探索,2001(03).
[6]陈志昂.论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职能[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05).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运营商;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26
1.运营商合同能源管理的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通信运营商也借此战略发展机遇大力开展通信机房、基站的建设,截止2015年底仅中国移动的基站数量就超过50万个。如此大规模的网络无论在维护成本还是在能源消耗方面都是非常惊人的,因此如何能够降低网络的运维成本和能源消耗,保持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承担发展绿色经济的社会责任,成为相关管理人员及学者不断探索的议题之一。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以节省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由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服务,节能服务公司提供技术、运维管理,用能单位以节能收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双方合作共赢。用能单位能够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能服务公司能够利用节能技术获取利润。
仅从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上来讲,通信运营商非常适用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对于运营商而言,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的节能技术和维护资源可以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节能效益分享又可以降低运营商的能耗成本,因此运营商能够减少庞大的网络维护成本支出的同时履行绿色经济发展的责任,完成国资委节能减排的考核指标。对于节能服务公司而言,不仅可以获取节能效益分享还能够从政府部门获得节能服务补贴及税收福利,与运营商一起实现合作共赢。
多位学者专家在各类期刊论文中也对相关模式进行了探讨,鲁奇璞等在《浅谈合同能源管理模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中提出节能量计算的参考,同时提出节能服务行业不成熟、项目的融资、不符合相应维护规范等问题和风险;唐为民等在《合同能源管理(EPC)在通信行I应用的实践与风险》中提出通信行业在基站中适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并且在节能量计算、财务处理等方面提出一些解决办法;董智勇等在《石化行业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中介绍了在石化行业中合同能源管理的一些困境,如体制多、融资难度大、技术水平低等,同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但是他们提出的理论都缺少在运营商内真正的实践应用。
2.运营商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困境
(1)思想观念上存在疑虑。按照企业理论的定义,节能服务公司也一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因此对于运营商这类传统经济思维的公司来说,会担心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效益方面弄虚作假,毕竟节能服务公司初期要投入设备,后期要投入运维资源,运营商在其中坐享其成,这种模式的公司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并不多见。
(2)管理操作性上没有先例。由于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运营商的收入规模一直维持在较高的等级,因此运营商的传统建设模式都是通过自筹资金的投资模式建设通信网络设施,当网络设备的资金由其他公司投资建设时,设备在资产归属性确认方面就存在问题,现有运营商的资产管理办法中缺少对此类设备归属的明确定义。同时在传统的预算管理办法内也缺少节能效益分享等此类科目的定义及付款方式。
(3)节能技术上存在担忧。目前在通信行业内的节能应用产品种类颇多,但是缺少实力雄厚规模较大的公司,节能产品的节能效果也因使用环境不同或者后期运行老化等因素大打折扣,因此运营商对适用于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技术的选择存在一定担忧。
(4)运营风险上存在顾虑。按照传统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运营风险,因为一旦节能效益低于投入,节能服务公司就可能无法生存。但是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性是运营的最重要环节,因此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是否会对网络运行安全造成影响也是运营商的较大顾虑之一。
3.运营商合同能源管理的困境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的种种顾虑,通信运营商通过积极的实践试点,探索一些解决方式。
(1)对于思想观念上的疑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共享经济的模式变得不再陌生,Uber应用就是典型的使用方和服务方双方的合作共赢的模式;同时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也将“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列为十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之一,因此现阶段的运营商正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各类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应用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思想观念上的疑虑也在逐渐淡化。
(2)对于目前的财务管理、流程管控方面的障碍,运营商也可实践一些解决方案,如资产处理方面,可以先开展试点,试点结束后以零元购置或赠送的方式将资产纳入运营商管理范围,对于费用预算与账务处理方面,可以由财务部门在电费用预算中单独立一个预算项目,进行节能效益分享费用的支付,具体的支付过程由管理部门核实一定时间内的节电数据后,将预算申请通过采购请示方式送公司领导审批,后续在管理系统中提交订单支付。
(3)对于节能技术方面的担忧目前随着节能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实践的检验逐渐淡化,经过近几年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运营商在节能技术应用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经验,目前来看节能效益较好的方式都是针对空调的节能技术,毕竟空调等配套设备耗电越少说明能源利用率越高,运营商可以积极选择节电率较高的节能技术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
(4)对于网络安全的影响顾虑可以通过分场景应用节能减排技术解决。如对于网络安全影响重大的核心节点通信机楼,只适合采用在其他领域较为成熟的节能技术。确保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过程中不影响网络安全,目前最为合适的应用即为磁悬浮空调主机,因为经过十多年的技术发展,在酒店、冷库等多个领域磁悬浮空调主机应用非常广泛,稳定性和可靠性都经过实践检验。对于通信基站而言网络安全性影响就会小很多,即使一个通信基站出现故障,影响也是很小一部分人群,同时由于无线信号覆盖特性,多数用户还可以通过其他基站获得信号,因此可以综合地域、环境采用多种节能技术,如贵州等室内外温差大空气洁净度高的省份可以使用智能通风系统,对于南方空调常年运行的省份使用精确送风系统。
4.运营商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案例
(1)应用技术:基站精确送风技术方案;原理是基站空调精确送风技术改变了基站传统的冷却方式,将冷量通过有效的系统布局和末端设计,更有针对性地对需要冷却的设备进行冷却,不仅可改善被冷却对象的工作温度环境,而且节能效果显著。
(2)节能效益分享方案:根据预期节能效益,节能服务公司项目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财务成本、系统安装成本,5年的系统维护成本等)为依据,双方协商,具体的分期分享比例见表1。
(3)节能付款流程约定:根据节能量的计算及合同约定的节能效益分享比例,结合运营商现有的财务管理流程,约定付款流程如图2。
(4)合同中其他约定:包括节能量测量的约定、日常巡检工作约定、工程施工和验收工作约定等。合同中要强调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及节能量虚假测试的严惩。
(5)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营半年时的效益如表2所示。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 项目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背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一)合同能源管理产生的背景
着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在能源需求量同供给量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大的过程中,能源成本费用逐渐提升,这就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要求企业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在能源方面的消耗,研究出能源高效利用的对策。在此背景下,合同能源管理的引入势在必行。通过新型的能源利用途径―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企业能够将能源的效用和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以此来节约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全球环境基金在合同能源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也逐渐实现了对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研究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中国拥有相对先进的技术,具备了实施节能项目的条件,这些项目预期对环境及经济效益的改善均有极大的帮助。然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落实状况不佳,我国也致力于解决阻碍节能项目推进问题的处理工作中。经讨论认为原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节能管理体系,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需要引进和推广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于是,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于1998年12月开始实施。
(二)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能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和不合理利用问题严峻,如何最大限度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的一项首要任务。合同能源管理备受我国的关注,政府部门也纷纷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范围和规模。二十一世纪初期,国家就正式将合同能源管理列入重要议程,之后出台了新的能源法、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方案,规范了能源的利用状况,为合同能源管理的有效推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于2010年实施,由此我国逐渐加大了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方面的投资,对该项目有关的营业税、增值税及所得税予以减免,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都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运用奠定了基础。作为一种高效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在 “十三五”期间也发挥很大的节能作用。
二、合同能源管理定义及商务模式
(一)合同能源管理定义
就合同能源管理的定义进行分析,可以将其解释为:能源利用企业、节能服务公司二者之间通过一种契约合作的途径,设置节能目的来开展相关节能项目。其中节能服务公司必须要向能源利用企业提供有效的节能管理服务,实现契约中规定的节能目的,同时后者也需要向前者支付一定的费用,该管理模式本质上属于一种节能服务机制。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商务模式
1、节能效益分享型
该类型的合同能源管理商务模式主要指的是节能服务公司应承担融资的职责,其同使用能源的公司要根据契约中的比例对最终的节能效益进行共享。
2、节能量保证型
节能量保证型,节能服务公司保证客户在能源使用方面的消耗(包括资金、消耗量等形式)要达到一定的节约程度,在节约程度需要通过百分比体现出来。在这种类型的合同能源管理商务模式中,能源使用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可以结合实际状况选取融资方。
3、能源费用托管型
合同能源管理的第三种商务模式就是能源费用托管型,能源使用公司的能源系统的运维都需要节能服务公司来实施,并承包能源费用。如合同实施后,如果实际能源使用状况达到契约规定,公司要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能源节约余额,若超出规定,则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费用支出。
三、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风险分析
(一)项目、风险、风险管理的概念
项目:组织资源的整合,以创造前所未有的某项事务,而该项事务将在组织策略的设计上提供性能能力,项目有明显的生命周期,它开始于一个想法,通过设计、工程、制造或构建,并通过项目所有的人使用而产生。广义而言,“项目”指一个特殊而有一定限度的任务,由一群相互关连性的工作所共同组合起来的任务,而该任务是以获得特殊结果或圆满达成某种成就为目标。
风险:指某一危险事件发生的机率,它是已经存在的危险情况,虽然可通过防范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但未必能完全消除可能带来的损失。然而,大多数的风险是可以预测的,例如台风和地震等天然灾祸,积极而有效的防范至少可减轻其损害。
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对风险的分析,包括发现潜在的危险、风险评估、了解显现的意义、以及沟通危机信息的方法。如果一种实体或行动会导致伤害,那么就存在着危机;万一危险已经发生,其严重性如何,就需要事先估量;在各种防范措施下,这种危险可接受的程度如何,值得关切的程度怎样等等。另外,危险信息的传播与沟通,常常有助于增进认知和达成共识。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项目风险
1、客户风险
一些客户的信用度较低,不能按照规定的期限来履行合同义务或付款,国内的信用监管体制不完善。
来自客户的运营风险,部分客户如果存在运营不合理的问题,经营效益较差,无法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范围,这就导致节能改造设备负荷较低,节能效果会大打折扣。如客户有其他重大问题停业或关闭,会使节能服务公司遭受损失。
客户卷入法律纠纷而发生的风险,致使节能服务公司遭受损失。
合同风险,合同订得不完善,对一些细节规定得不够详尽有纠纷风险。
2、项目自身风险
金融和财务风险,能否如期获得银行贷款、利率变化、财务风险、考虑不周使测算项目节能效益有误。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选择节能技术成熟、具先进性的技术。
设备原材料采购风险,所安装的设备能否正常运行,不出问题。
工程施工风险也是项目自身风险之一,主要指的是分包商未能在规定期限内高效完成任务,或存在质量问题、或拖延期限。
节能量风险,节能服务公司也存在未详细计算项目节能量的问题,导致实际节能量比预期低,节能服务公司无法收回成本。
能源价格风险,利益分成也会因为能源成本的变动而出现改变。
投资回报风险,确定分成比例、回报期、政策变化、客户支付能力等。
3、降低风险的方法
首先要对客户进行详尽了解客观评价,包括客户信用情况、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一般来说,公司注册资本较大、经营时间长的公司,说明其实力较强;客户的股东是很有实力的大公司,客户风险会小。同时,还要了解客户的主营业务,企业重视其主营业务,风险会小;了解客户的财务情况,获利能力分析,银行负债及偿债能力等。客户重大事项,如有无法律官司纠纷等。
我们要多渠道收集客户信息,选择有信用、资金链良好的客户,尽可能签一份完善的合同,用成熟的技术降低设备和技术风险、降低财务风险。
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例分析
北辰时代大厦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是我所在的单位于2013年实施完工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2014年获评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评选的“优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并于2015年5月通过了节能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奖励资助金的考核评定。
北辰时代大厦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实施单位为北京格林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业主为北京世邦魏理仕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本项目采用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项目总投资为112万元,项目资金全部由节能服务公司支付。合同期限为七年六个月,自2012年11月开始,至2019年9月止;项目的建设期为自2012年11月5日至2013年1月6日止;节能效益分享期的起始日为2013年5月1日,效益分享期为35个月(自2013年5月1日始,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的7个制冷期)。
效益分享的比例和方式:
效益分享期物业管理公司分享比例% 节能服务公司分享比例%
2013-5至2013-9 10% 90%
2014-5至2014-9 20% 80%
2015-5至2015-9 30% 70%
2016-5至2016-9 40% 60%
2017-5至2017-9 50% 50%
2018-5至2018-9 60% 40%
2019-5至2019-9 70% 30%
合计 40% 60%
本项目的技术原理是增加CC能效控制中央站及冷源能效控制设备,加载节能控制程序,通过新增传感器采集实时运行数据反馈至能效控制设备,能效控制设备根据内置专利程序对相应负载设备实施启停控制及连续调节控制,使冷源系统跟踪整体负荷变化进行实时、动态调节,确保制冷系统效率最高、能量损耗最低。
本项目改造设备为:开利离心制冷主机4台、低区一级冷冻水泵3台、冷却水塔3台、冷却塔3组。
项目的年节能量计算:节能收益 = 节电量 × 电价
电价的确定:电价 = 核算年度5-10月北辰时代大厦支付供电部门电费合计
核算年度5-10月北辰时代大厦用电量合计
节电量确定:节电量 = 节能改造后用电量 ×节能率
1-节能率
本项目“改后用电量”每年通过抄表记录,三方共同确认。节能量的折标准煤系数:1万kWh = 3.3吨标煤,经计算该项目年节能量约为51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为170万吨标煤。年节能收益,商业用电为1-1.3元/kWh,一年节能效益为50万元左右。
项目(设备)所有权归属/转移,本合同到期并且物业管理公司付清本合同下全部款项之前,本项目下的所有安装的设备、设施和仪器等财产的所有权属于节能服务公司。本合同顺利履行完毕之后,该项财产的所有权将无偿转让给北辰时代大厦,节能服务公司应保证该项目财产的正常运行。
我司承接此项目前,对客户进行了充分了解分析、包括技术与工程部现场考察、市场销售部与客户沟通。在引入该套风险管理计划的初期,部分同事对于该标准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不足之处,对此,我司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沟通和咨询,为各个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管道,使意见和问题能源源不断的反馈到最高层,在新的风险萌芽之际,就把其纳入风险登记表,从而真正做到了防范未然。
【关键词】照明节能;绿色建筑;城市发展;合同能源管理;EMC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期,特别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近10年来,每一个城市的建筑面积都迅速的扩展了好几倍。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建设用地紧缺、污染排放增多、能源和资源消耗严重等大量涌现,能源消耗巨大,能源利用效率低,对环境影响突出——比如现阶段最突出的阴霾天气、水源污染等,这些都导致全社会保护生态的意识迅速增强。
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许多城市不再过分追求过快过大的建设思路,积极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要把城市建造得更加干净、更加美丽、更加生态环保。许多城市都将节能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内容。
节能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并成为了政府重要的战略举措,因为能源供应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2009年北京市提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口号,这就是当前政府深刻认识到必须转变城市发展模式而提出的应对战略。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及政策支持
所谓的绿色建筑就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城市建筑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居住、工作、休闲娱乐的主要活动场所。推进建筑节能,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把城市建筑建设得更加节能环保,建设得更加舒适宜居,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市建设,转变城市的建设模式,破解资源瓶颈,正是体现了倡导城市节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然需求,终将会为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增添光彩。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城市节能的应用,与发达国家有着显著的不同。中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而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期之后的后工业时期开始绿色建筑和城市节能的进程。因此中国的绿色建筑和城市节能建设具有边发展边推广节能的特点。
从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以来,节能建筑的体系开始慢慢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直到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才将绿色建筑逐渐确定为发展方向。绿色建筑的概念进入中国后,在2004年建设部举办了“绿色建筑创新奖”,这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从这个时间算起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9年我国政府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概念。2012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又在2013年的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中转发了发展改革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2009年贵州省出台《贵州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北京、上海等十三个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的评价标准和办法。从上述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来看,绿色建筑是当前国内外未来建筑发展的共识,它将会是未来政策导向的重中之重。
三、照明节能在城市绿色建筑中的位置
一个能源消耗巨大的建筑,无论它有多么的时尚和豪华,都不是绿色建筑。
一个没有照明的建筑,是一个不适用的建筑。
一个没有照明的城市,是一个毫无美感的城市
照明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中之重,照明节能是城市节能的革命性领域,是引领城市节能的先行者。
城市照明分家用照明、商场照明、酒店照明、机场照明、道路照明、场馆照明等。照明节能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必经之路,照明节能更是节约资源四项内容中的重要一环。
发达国家照明用电消耗的比重已经占到总用电量的25%,中国照明用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也已经达到12%以上,并在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递增。
以201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为例:
全国全社会用电量 49591亿kW.h
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219亿kW.h
如果城乡居名生活用电中有一半是照明用电,这部分照明用电全都更换为LED或者太阳能等高效节能的照明产品,按照节电率50%计算,每年就能节约电量1555亿kW.h左右,大略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的发电量(三峡工程多年平均年发电量846.8亿kW.h)。
所以城市照明节能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必由之路,也是倡导低碳生活的必由之路。
四、新技术在照明节能中的应用情况及实现措施
现有节能新技术大概有如下几种:
使用高效光源,降低使用光源的功率,从而降低能耗,比如用LED灯代替荧光灯等。
使用低功耗照明电器,比如用扼流圈式整流器代替电感式整流器等。
使用高效率灯具,比如增强光罩透光率、反射率,相同条件下增强照度。
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代替原有照明用电。
使用光感、遥控等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比如根据纬度的不同设置自动开关灯时间,减少手工开关灯时间出现的大白天还在亮灯的情况。
照明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现场环境、使用效果等,避免照度浪费。
上述各种新技术的使用均有现成的案例,效果突出,但集成使用节能技术还在初级应用阶段。例如将节能产品、节能设计方案、节能管理应用等打包节能的方式还只是零星的在一些点应用,如果能大规模推广应用,将会取得更明显的节能效果。
照明节能的实现措施有以下三种:
1、照明设计节能——对空间的照明方式重新规划,合理的调配照度需求,达到节能。
2、照明产品节能——应用新型的照明产品和先进的照明技术,比如应用LED产品、太阳能光伏产品等达到节能。
3、管理节能——就是在利用低能耗照明产品的同时,集成光控、遥感等科技,再辅之以计量监测、无线数据交换、集中控制、数据处理、远程监控软件等技术和产品,实现了能耗系统在科技节能的基础上达到管理的二次节能,并将分散的数据,通过无线移动网络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准确的对数据进行统计、存储,并形成详细的用电档案,在方便相关人员查看实时能耗等数值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在上述三种节能措施中管理节能的变化最大,即使产品和设计都达到了节能目标,但管理跟不上,也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将上述两种措施实现的节能又浪费掉了。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显著的案例,通过优化设计和应用节能产品,项目节能率达到了50%以上,但实际使用中发现节能率只有30%左右,20%的差距出现在哪里呢?经过分析和检测,发现线路老化损耗一部分,手工管理中提前开灯,延后关灯等又浪费一部分,造成实际节电率达不到设计节电率的情况发生。
五、能耗基数的确定是实现管理节能的基础
一个小局部的点即使没有准确的能耗数据也影响不大,但一个区域、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准确的能耗数据,节能将无从下手。因为能源应用广泛,各个行业、各个区域用能情况都不一样,拿照明来说,分家用照明、商场照明、酒店照明、机场照明、道路照明、场馆照明等,如果不根据各种照明的情况使用符合这种照明的节能措施,将无法达到节能的目的。就像现在有些地方推行的免费用节能灯具更换家庭原有白炽灯等的方法,虽然达到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但从整个区域来看,节能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每个家庭都会从最经济的角度去使用照明灯具,绝不会无端的浪费,加之不用掏钱就能领取到免费的灯具,大家并不珍惜,所以设备人为损坏严重。商场照明、机场照明、道路照明、场馆照明等才是节能的重点方向,这些地方用电量大,用电时间长,如果使用综合节能措施,节能效果最明显。所以能耗平台的搭建势在必行。
当前,在数据孤岛丛生的情况下,对自己能耗家底的统计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清楚自己的能耗现状,就不能有的放矢,就会像上述所说的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
当前社会能耗数据的现状是:
无数据状态——粗放式的能源管理
只有总的能耗数据(月账单、年账单)
对工艺及设施的能耗数据不了解
缺乏有效的能源管理机制
有数据但缺乏数据管理和分析——基本能源管理
传统的人工抄表,并对抄表数据进行汇总、制表
简单的抄表和电力监测系统
缺乏对海量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
能源管理系统——建立高效的能源管理体系
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对能源用量、能耗成本进行分摊
生成各种关键能耗指标
根据系统的分析数据进行需求管理
利用能源管理系统发现浪费
利用能源管理系统进行绩效考核
所以将能耗数据电子化,搭建一个城市能耗计量平台需要形成共识,数据本身不产生价值,数据只有通过分析才能产生价值。但数据的电子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效的城市能耗计量平台的搭建,形成城市自己的能源消耗终端数据,能将城市的能源消耗透明的展示出来,能定量描述区域内能耗的具体情况,如能耗发展变化趋势、不同行业的用能情况、不同功能建筑的用能情况、不同季节和时点的用能情况、甚至于不同终端的用能情况都能完整清晰的展现出来。这个数据平台的搭建是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这样的平台搭建还处在无意识状态,都是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搭建,成片区域的平台搭建还处于理论的状态。
城市能耗计量平台的一般模式是通过网络搭建一个无线的能源计量平台,这个平台主要借助无线移动通信网络,通过安装在现场的无线传输终端,读取各配电箱中的数字式电能表的数据,实时传输到能源计量平台,实现了能耗的分散采集、集中管理和耗能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主要功能和特点:
1、规范和加强能源管理,从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模式到科学的能源管理模式。
2、发现系统中能源使用过程中浪费的情况。
3、生成各种用能需要的能源经济性指标,例如:单位产量能耗,单位面积能耗,单位销售额能耗等等。
4、帮助用能单位建立能耗基准线。
5、帮助用能单位管理生产或运行各个环节的能耗。
6、发现设备及生产管理中低效的环节。
7、对节能措施产生的节能效果进行测量和验证。
8、分析各种变量对能耗的影响,如天气、运营时间、产量等。
9、和用能单位的ERP系统(如SAP、Oracle等系统)对接,为用户提供各种能耗指标。
只要能上网的地方,任何相关方都可以登录这个计量平台适时察看历史能耗数据、现实能耗数据等,还能知道平台中的开灯情况,哪里灯具有损坏都能及时的反应出来。
城市能源数据平台是摸清能耗家底的利器,是指导节能方向的灯塔,是节能管理的中枢。
在这方面也有具体的应用案例:
1、机场照明节能案例:山西省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航站楼照明节能改造
2、公路照明节能案例:北京市京通快速路道路照明及收费站照明节能改造
3、物业小区照明节能案例:新疆乌鲁木齐某物业小区道路照明节能改造
这些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引入社会资金,在节能的同时,达到多赢的目的。他们合作的模式是EMC模式,就是所谓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就是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者技术,它是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这是一种在国际上成功运用的节能融资新模式。客户不需要承担节能实施的资金、技术及风险,就可以更快的降低能源成本,获得实施节能后带来的收益,并可以获取EMC公司提供的设备。分享期一般为5到8年,节能服务公司和业主的分享比例一般为8:2,合作目标一般为在满足原有照度甚至照度略有提高的基础上降低能耗,实现节能,节能率以照明为例一般不低于60%,它具有如下优势:
1、业主零投资,没有资金和技术风险,固定资产折旧转移到节能服务公司,合同到期后免费赠送给业主,节约能源后全部的利润归入业主方。
2、节能效益高,节能率在50%以上,业主分享节约能耗的收益时间长,效益收益在15年左右。项目实施完成见到节能效益后才与客户一起分享节能成果,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
3、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享受政府节能减排补贴。
4、新产品性能稳定,降低维护频率,减少了维护人员,运行维护费用降低,适应环境能力更强,运用最先进的电子监控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5、改善客户现金流,将有限资金投资在更优先的地方。
6、使客户内部管理更科学,可以获得专业节能咨询和能源管理经验,提升内部管理的科学性,将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建立绿色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六、合同能源管理技术在城市节能及管理中的前景
在照明合同能源管理的平台上未来还可以将水、电、气、油等数据集成进来,形成一个大数据,再利用云技术,将全国的水、电、气、油都汇入这个大网络,让企业、城市、国家的各层管理者都明晰自己的能耗家底,耗能方向,有的放矢地实现节能的目标。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经指出,绿色建筑这场建筑界的革命既有可能助推我国走向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同时,也给城市规划和建筑界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未来的前景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耀眼和灿烂。
建成“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也将给投资界带来巨大机会。我们准备好了吗?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城市道路照明节能措施及新技术 姚梦明 邓云塘
持续的阴霾天气,雾锁北京。在伦敦通过节能减排甩掉“雾都”之称后,如今北京又得此封号。2011年9月在全球1082个城市中,北京空气质量排在了1035位。不容忽视的是,中国能源消耗总量占到了全球的15%左右,为世界第二能源消费大国,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2.8倍。
环境的持续恶劣,让以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为主题的绿色更加坚定的成为一个皆大欢喜的生意。近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及环保产业发展指明方向,目前国家环保“十二五”规划、减排目标责任书已相继实施,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有效需求大幅扩容。无论是环境的要求、政策的推动,还是资本的青睐,都标志着“绿色”产业将迎来空前的市场机遇。
而对于这场以绿色为名的商业游戏中,谁提前掌握其中的游戏法则,谁就赢得了未来。但是根据《首席财务官》杂志对业内人士及CFO的采访发现,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所需努力的绝不是最后1公里。
绿色“钱”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采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日本相比,在GDP增长相同的情况下,能源消费量是其4倍之多。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自然资源最低的国家之一,缺油少气,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同时又产生了大量环境污染,开采过程中造成水资源浪费,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开始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节能华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EO何宁有超过20年的投资经验,曾担任摩根丹士利国际银行(中国)董事长等职位,是一位资深投资银行家。他对节能环保的关注不仅止于经济领域,还延伸到生活之中。“从人们生活的角度来讲,也已经到了一个不能再等的阶段。”对此,中德环保(中德环保科技股份公司的简称)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王久华也持相同的观点,通过发展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等措施来重塑我们的生存环境刻不容缓。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曾晓东认为,“对于非常突出的工业黑色之路,在工业发展初期不可避免,但是现在世界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这种严重违背科学的黑色发展――违背时代进步的发展,必须抛弃。”
王久华表示,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相辅相成,发展新能源不能只停留在光伏、风电、生物质等几个简单的概念,从更广义的环保角度来看,应涵盖各行各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公众的参与,更需要企业和政府的互动,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
而实际上政策的互动已经明显。近些年我国在环保领域的支持力度正逐渐加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绿色产业作为一个巨大的综合性产业集群,既覆盖传统产业经济的上、中、下游,也包括各种新能源的发展,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作为高速成长的行业,蕴藏着丰富的投资回报,节能环保行业板块近三年均跑赢了A股平均市盈率,即便在股市低迷的现状下仍然有较好的形势,保持平均20倍到30倍的市盈率。据悉“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行业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在未来五年达到4万亿元到5万亿元的市场规模,投资额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00%以上。另一方面,国家同样也加大了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日前由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制定的《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已经出台,旨在加快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作为投资界的代表,何宁表示,绿色的前景值得期待。
美好背后的过热
2011年10月,我国首部《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正式,预计到2050年,我国风电装机将达10亿千瓦,满足17%的国内电力需求。在宏伟目标的背后,国家政策导向也开始控制地方风电过热发展的节奏,明确收回了地方对风电项目的审批权。预计到2020年后,国内现行的风力发电补贴政策将逐步取消、退出。
此次风电政策的转向,印证了国内存在已久的尽管绿色已经成为一个主流认可,但却到处存在过热的现象。以风电行业为例,“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业发展迅猛,风电装机连续五年实现翻番,20lO年我国累计风电装机44733兆瓦,超跃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装机国。在迅猛的“中国速度”背后,风电行业产能过剩、价格恶性竞争、研发能力不足、设备质量难以保证并网等一系列问题却集中喷发。而光伏太阳能等行业早已在几年之前就被质疑过热和产能过剩。
对此有专家指出,“低端过热,高端不足”是当下过热的实质。绿色能源作为长远目标和未来主流,并没有出现泡沫化。但在短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地方规划的缺陷,急于求成,造成了局部的泡沫。以太阳能产业为例,之前美国已经开始研发第二代太阳能,即薄膜技术,而中国还在大力生产第一代太阳能,这就造成了某些项目的不足和某些项目的过剩。而且在国内太阳能电和风电并网都是难题的情况下,一拥而上的项目的确造成了一定的泡沫。
对于新能源过剩的问题,王久华认为,表面上现阶段似乎存在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但深究起来,还是中国能源格局存在缺陷。一方面新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则是季节性电荒现象由来已久。如果转变思维,在国有的国家骨干电网“发电、输电和售电”一统天下的格局之外,制定特殊政策支持新能源发电项目将起到拾遗补缺作用,很多难题则可迎刃而解。例如在偏远地区和东部沿海频繁出现季节性拉闸限电的地区,鼓励支持新能源电厂通过分布式自主发电和售电,这不但能解决电力紧张,也可解决太阳能和风电等新能源项目过于集中在西部地区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处在高速发展期,但严重滞后、产业布局分散、重复建设、集中度低等顽疾仍不可忽视。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例,行业集中度不足8%,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行业集中度。投中集团分析师李玲认为就此,国家风电政策的转变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势必加大行业的整合力度,部分规模较小、过度依赖补贴实现增长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
其实在过剩和过热背后,技术也是一个“七寸”。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节能灯生产国,约占全球产量的1/3,但主要生产的是中低端产品以及为国外代工生产产品。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一直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滞后,大多数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仿造、和购买国外技术或设备。没有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欧美节能环保企业的科技投入占收入的15%到20%,而国内高新技术企业投入平均仅为2%,而且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种技术上的弱势也使得国内节能环保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整体处于国际分工中下游。
这一特点同样存在于新能源企业当中。李玲表示,目前国内风能变流器市场
主要依赖进口,ABB、Converteam、美国超导等国外品牌占据国内风能变流器主要市场份额,内资企业占比仅5%左右。“从风电产业链看,高技术零部件,特别是风电变流器存在一定投资机会。”
在“绿色”这一潜力无限的领域,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华新能源商会储能专委会理事长俞振华对此举例表示,目前中国1/3的风力发电无法接入电网,如何解决现在全球存在的风电入网难题,大容量储能技术将是未来电网提高运营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储能电池是储能技术的一个新兴领域。但即使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容量成熟储能电池技术的公司也极少。国内开始关注电力储能是近三年的事,但这方面目前还缺乏各方面的实质支持。俞振华对未来充满信心,他预计六七年之后,当技术突破的时候,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大时代会如约而至。但他强调为此政府必须扶植,而企业也需进行真正的技术攻关。
绿色的尴尬
2011年9月,晶科能源污染事件让头顶着“清洁、绿色”多重光环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快速成长的道路上再一次遭遇尴尬。
如果说晶科能源的“污染门”是一次由于雨水造成的“偶然”,但是这次事件确实让一直隐藏在“绿色”外衣背后的污染问题被社会重新思考。新能源产业转化成的能源的确是绿色的,但是在转换的过程中,其设备制造、原材料提炼等过程绝不会是零污染的。
光伏产业的“绿色”含义在于光伏电池可以产生“绿色电力”,也就是说,在产品的应用环节是节能环保的。但光伏电池的生产过程、其原材料多晶硅的生产过程,正如国务院所表述那样,“多晶硅是信息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基础材料,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
长久以来,“两头在外”一直是中国光伏产业的痼疾,即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市场和产品应用市场都在国外。中国目前已拥有世界最大的光伏产能,且是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根据数据,201 1年全球前10光伏电池生产商中有八家来自中国。但世界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在欧洲(德国第一,意大利其次)。这就意味着,真正享受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之利的,依然是欧美和日本,而我国大多“享受”的则是污染这一过程。
虽然从2009年开始,中国就启动了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金太阳工程等项目,并于2011年出台了光伏上网电价政策,以期启动国内应用市场,把环境效益留在国内,但目前光伏产品仍有90%以上出口到海外。从企业角度而言,这则是个非常被动的局面,受制于欧洲市场的反应。2011年欧洲多国削减光伏补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提出“双反”调查,中国的光伏企业的寒冬至今没有解冻迹象。
当然虽然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的确不容忽视,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也不可因噎废食,所以政府、行业、企业都应该用整个生命周期内带来的能效改善作为产业发展的判断标准。目前政府已经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对于光伏发电的应用留在国内,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提升技术、重视污染则成为重中之重。引进合同能源管理
2010年我国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更多的资金支持、税收扶持。合同能源管理(EPC)始自1970年代的西方,是基于市场机制的全球主流节能模式。合同能源管理的精髓在于,由节能服务公司先期投入资金和设备,待节能见效后再由用能方和节能服务方分享节能成果。这相当于原本必交的电费钱,省下之后成了用能企业的利润,还养活了专事节能服务的大批公司。从1996年开始,财政部与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合作实施了“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引入,从用能企业方面来说是节能投资费用化,在不增加企业负债的前提下完成了节能任务,降低了运行成本;而从节能公司来看,则要实现能效资产资本化。”麦迪逊绿色增长集团总经理陈阳对合同能源管理十分看好,在这种方式中,用能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均是受益者。而其也被认为是当前用能企业CFO、CEO们最好的节能投资模式之一。据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将从“十一五”末期的782家发展到2500家,节能服务产业将实现总产值3000万元。根据国家发改委对GDP单位能耗下降指标的要求,“十二五”期间预计节能产业每年需要刚性投入6000亿元,而实际上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年项目投资额不到总需求的1/10。
中国坐拥全球最大的节能服务市场。陈阳却认为,中国虽然实行了10多年的合同能源管理,同欧美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美国的金融体系与节能产业可以实现无缝对接。而在目前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中,这种非担保型的项目融资得不到银行的支持。中国本土企业的商业信用缺失,可能导致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节能模式在中国无法推广。陈阳表示,节能服务企业的CFO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充分结合自身企业的技术资源和业务体系,在节能项目的开发初期就充分参与项目合同的风险结构和利益结构设计,把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所形成的能效资产资本化,充分运用售后回租,定向信托计划,能效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在做好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的同时再辅以股权、股市融资等手段。
打通资本通道
作为一家德国主板上市公司,中德环保除了通过海外资本市场融资之外,还利用绿色信贷的概念,从中国国内银行目前偏紧的银根中分得一杯羹,以项目融资贷款来支持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据王久华介绍,中德环保早在2009年就制定了双核心的企业战略,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积极的实施“由设备生产商,向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商,总承包商和运营商转型”。而在转型之初,包括银行及一些地方政府并不看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最终中德环保通过各种风险评估,还是坚持了垃圾焚烧发电这个既属于环保行业又是新能源行业的战略方向,同时“绿色”的标签也为公司在资本上的衔接增加了法码。
但是王久华坦言,绿色企业的CFO并不好做。这一点得到了普能公司前CFO李健的认同。“在风险犹存、市场低迷的今天,作为对外融资窗口的CFO,要善于运用各种信息和资源,让众多投资者了解今天虽不赚钱却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储能等新能源技术,解决新能源企业融资难的难题。而对内CFO则是一个剂,正确引导和执行公司的发展战略,为重要的项目进行两个以上的预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我国金融机构与节能环保企业的“对接”一直存在障碍。“以节能服务公司为例,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时,需要预先垫付资金,随着实施项目的增多,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如果没有融资支持,公司发展就会难以为继。”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曙光说,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初期通常规模较小,自有资产不足,往往因为缺乏抵押物、担保物而得不到银行贷款。
因此突破传统投资模式,利用资本市场,更大规模地筹集社会资金成为解决之道。
俞振华表示,在中国现有环境下,能源行业基本依靠国有,在中国寻找能够支持民企的风险投资是个艰难的过程。对此上海开元清洁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极为赞同,但他从开元自身的经验总结认为企业也未必需要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VC或PE的身上,“关键是找好每个项目的盈利点,即使没有资本追逐也能很好生存。”
中节能华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管理的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前身是200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发改委10大产业基金之一的西部水务产业投资基金,以西部的水务和污水治理项目投资为主要方向,2010年中节能成为控股股东。中节能是国内唯一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中央企业,它的加入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力量,扩大了投资项目范围。何宁表示,“与中节能主营业务优势的对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提升基金的综合增值服务能力,除了为被投资企业提供资金之外,还可以在产品、技术、发展战略、管理方式上提供帮助。”
关键词:低碳城市建设,建筑区域,能源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低碳城市概念的引入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人口数约占全球总数的六成。随着城市人口的持续暴增和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张,能源的过度消耗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城市面临的通病,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随之产生的温室气体给予了城市巨大的发展难题,环境环境已开始渐渐制约了城市的生活水平。城市工业生产和生活交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的对自然生态产生了严重破坏。因此,在保障人类美好生活的同时,城市应该重视环境和资源的和谐相处,通过建设低碳城市,实现向低能耗、低碳型城市转型。
城市作为碳排放最密集的地区,如何使其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和谐发展就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为达成这一目标,“低碳城市”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低碳城市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提高市民低碳生活理念,在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改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节能减排的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城市的的要点主要有两点:首先以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前提;其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 CO 排放量。
二、我国发展低碳城市的意义
在国际上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我国走低碳城市兴建之路已成为大势所趋。
2.1 发展低碳城市益于完善我国能源结构
在我国能源结构不断的调整与优化的同时,煤炭仍占据了我国一次性能源利用的2/3,燃煤发电仍占电力总结构的八成以上,使煤炭在短期内仍是我国未来的主要能源。煤炭燃烧中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气候环境严重恶化,使我国在实现国际提倡的“低碳”理念的同时显得步履维艰。国际治理环境问题方面,通过制定全球性公约对各国提出具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对排放量的限制使各国为保自身发展力争碳排放权。倘若我国不顺应国际趋势,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际能源供给及碳排放的相关限制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2.2 发展低碳城市益于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
我国是资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除了来自煤炭等能源的生产消耗外,还有来自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燃料能源和钢筋、水泥等建筑用材将大范围应用于基础设施的建造,此类消耗是我国进行城市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投人,也是我国城市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因此,我国大力发展低碳城市建设,降低基础设施的碳排放强度,将会大大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以针对由此可能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
2.3 发展低碳城市益于我国科技能力的创新
我国科研创新能力一直是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使我国由高碳向低碳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面临巨大挑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着重实施“市场换技术”等政策以吸取国际先进科技,但很多外国公司却在占领高科技产品市场之后,阻碍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相互交流。在此情况下我国不得不进行自主创新以开发新技术,近年来,可再生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收集储存等高科技研发项目已纳入我国“973计划”、“863计划”等科技计划当中。政府大力创新科技水平,必会实现我国在低碳领域的大跨步发展。
三、建筑区域能源规划的定义和意义
3.1建筑区域能源规划的定义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是指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境保护和降低碳排量的原则,以综合资源规划原理为出发点,对所开发区域的建成环境能源系统进行关键技术研究与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发展规划以及城市能源供应规划相协调。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是“综合资源规划法”理论(Integrated Resource Planning, IRP) 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具体应用和体现,其核心是改变过去单纯以增加资源供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方式,通过提高需求侧的能源利用率,将节约的资源作为替代能源,提高供给。
3.2区域建筑能源规划的意义
⑴ 针对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具有低能量密度和产能不连续的特点,通过区域层面的统筹规划,利用同时使用系数和负荷参差率,实现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的供给均衡;
⑵ 将建筑能源规划和减碳规划融入区域规划体系,有利于在区域范围内实现节能减碳的规模效应,并实现碳排量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
⑶ 根据综合资源规划法(IRP),基于需求侧管理理论,将区域内节约的建筑能源资源化,并作为虚拟能源和无碳的替代能源,降低区域开发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使用中的比例。
四、建筑区域能源规划的技术路线图
根据“综合资源规划法”理论,将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分成几个步骤:区域建筑能源规划目标制定、评估区域可利用能源资源量、建筑能源的负荷预测、确定能源系统和技术方案(能源站方案)、区域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和环境影响评价。
4.1目标制定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制定目标通常包括两种方法:标准评比法和实质性技术指标。定性技术评估的标准评比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但是此方法准确性差,缺少详实的数据支撑评估结果。
通过目标可行性研究和环境评价等规划程序,按建筑类型,分别确定单位建筑能耗基准值与单位建筑碳排量基准值,并作为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定量技术评估的依据,这是理论界建筑能源研究的主要方向。
4.2评估区域可利用能源量
区域内的能源通常分为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低品位能源。对所有能源进行综合的系统性定量分析,是区域建筑能源规划的前提。
常规能源包括电力、天然气、石油、燃煤等;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低品位能源包括发电厂余热、土壤蓄热、江河湖海的温差能、地铁排热回收、工厂废热回收、垃圾焚烧、污水温差能、免费冷源等。
4.3建筑能源的负荷预测
以往建筑能源预测采用传统的负荷指标估算法,往往估值偏高,造成大量的设备冗余和浪费。而区域建筑能源预测,应该采用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即不同建筑类型,应设定不同的人口密度和使用时段情景,同时考虑系统的峰荷、腰荷和基荷,估算出区域的典型负荷曲线以及情景负荷的出现概率,叠加给出区域能源的总负荷。
4.4区域能源系统配置方案
根据区域内可利用资源量和建筑能源负荷的预测,编制区域能源整体配置技术方案,其核心即区域能源站的建设及运营模式。能源站的建设,应考虑经济性指标(运行管理费、投资回报、能源价格)、技术性指标、碳排放指标、能效指标(设备能效、输送能效、末端使用能效以及损失)、环境影响指标(热污染、热岛效应、噪声)等因素,并确定能源站的规模及位置。
区域能源站一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进行建设及运营管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又称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提供能源服务,是以赢利为目的、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专业化服务公司。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诊断、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运行、维护和管理一整套的系统化服务,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
五、结语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建设低碳城市,进行建筑区域能源规划,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上海可鲁系统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鲁)就是一家致力于工业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创新的工业物联网融合平台(DIASI),为企业用户提供业界领先的SCADA解决方案、创新的物联网应用信息集成解决方案以及物联网运营服务。其“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能源管理服务系统”获得了上海市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初步成果。
可鲁总裁林苑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畅谈了可鲁在工业物联网一路走来的历程,以及对产业发展的见解。
可鲁缘何定位于工业物联网?
最初林苑与自己的初创团队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一代,更新的一代。但后来逐渐发现,其实很多内容以及在做的事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物联网,而里面的实质就是“两化融合”。
林苑:物联网的起源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种自动化,运用某种自动控制的程序手段实现所谓的智能。上世纪80年代开设了工业自动化学科,而IT、计算机等信息化学科又是单独各成一家。这样一来,就把物联网拦腰砍断,腰以上称为信息化,腰以下称为自动化。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信息化里代表它最大成就的是互联网技术,而在自动化里面原来是没有互联网概念的。就“通信协议”这一概念来说,信息化和自动化两方对其都有各自不同的释义。
看到这一现状,可鲁想做的就是怎么样把这两个层面打通,把身体的上半身和下半身连接起来。就像一个人,脑子再好但是脚不会走,凭借自己永远也到不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同样,脚会走脑子不会思考,永远也做不了更多更好的事情。
工业互联网就是要把IT技术应用到工业现场去。以前工业现场的做法非常死板,数据需要采集,就布设很多采集点,因为没有“路由”的概念,甚至都没有形成局域网络,只是在一个通讯中心或是控制中心里,用点表的方式,一对一地进行采集。一旦一个点出了问题,或是需要增减采集点,那么全部的点表都要重新做,这导致效率低,耗时耗材,更新改造也很麻烦,对管理也不方便。因此怎样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怎样即时追踪,特别是设法实现广域大范围系统及设备的远程维护,这些都是以前没有的,也就是我们想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工业物联网上能做什么?
可鲁在业内较早提出工业物联网理念,针对工业领域物联网共性技术特点,研究开发了基于万能协议转换技术的物联网应用网关平台(DAP)和基于虚拟数据仓库技术的海量异构信息融合平台(UIB)及其关键基础设施软件(工业实时数据库、资产数据库、流媒体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等)。
林苑:可鲁的特点和优势之一在于,实现了对通信协议进行自由组态。在工业现场,不同厂家设备的通信协议都是不同的。可鲁通过自行研发的“万能协议转换技术”,将各种不同的工业通讯协议转换统一起来,让工业控制系统融合于工业互联网之中形成了有着实质意义的工业物联网系统的组成部分。
可鲁最早的产品就叫做“嵌入式通讯服务器”,2004年10月,第一批成品服务器最先运用到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在九龙半岛的90个变电站,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远程化管理。
2007年“中石油油气管线远程监控与远程维护系统”在陕京线落地使用,全长2000多公里,贯通陕西榆林至北京,该项目构建了示范系统,成功树立了全球第一个工业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的商业应用实例,它最大的特点在于首次将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
2008年公司顺利完成了北京电力公司奥运临时供电通讯系统,实现监控组网,为北京鸟巢、水立方等奥运体育场馆提供服务;2009年,实现几十个厂家设备监控系统的组网,保障了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供电项目;2011年沪宁高铁全线车站联入远维网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正在筹建中的能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基本完成先导阶段的技术方案及商业模式策划和试点。
物联网时代有何影响?
林苑对物联网的定义是,怎么样用经济实惠的手段,使人们能够享受到过去要花费数倍财力才能够享受到的高端服务。他认为关键问题就是经济性,就是成本,这也就是物联网发展要寻找的商业模式。
林苑:2007年油气管道远维系统的应用,可鲁把经济性、便利性、可靠性三点结合在一起。2008年又在应用中增加了安全性。于是相当于网络终端警察的新产品“远程维护终端”诞生了。这就使得原来的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在安全性方面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等级。
也是在这一年,可鲁的工业物联网概念已经成型,我们想要做的就是让高效更加高效,让便利更加便利,让经济性进一步提高。其核心问题就是怎样实现工业数据的融合。所以我们开始研发数据融合平台。慢慢发现,要做到数据融合,不是软件专家能完成的事,也不是电子信息专家能完成的事,它实际上是要倚靠数学家才有可能完成的事。
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建立数学模型,但是怎么样自动建立模型,这就是基于模式驱动的人工智能。一旦成功,自动建模就能突显出很强的经济性,而且如果实现了上下贯通,行业内外互通,今后将会对软件行业的传统生产模式构成威胁和挑战。以后不再需要每做一件事就开发一个软件,一套系统,只要是流程性的事件,都能用模式复用和转化生成来解决。
物联网数据运营商要做什么?
物联网时代,是分工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主要市场规模是由运营规模构成的,这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相似。有了基于模式驱动的工业物联网数据融合平台,可以使构建物联网运营系统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可鲁把自己定位成物联网数据平台产品的供应商,其产品也包括了物联网数据运营服务。
林苑:在行业公共应用领域,我们针对国家热点领域,联合电信运营商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充分发挥物联网共性融合平台的技术优势,努力为业内提供领先的物联网数据运营服务。我们建立的物联网数据融合平台,服务对象首先是物联网业务运营商,能源、交通、环保等很多行业都有相应的业务运营商。
我们针对用能单位和企业节能减排服务建设运营的EM+公共服务平台,不仅为政府实施宏观能源管理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和方便的手段,其独立第三方特点,还能为多家节能服务商实施大型连锁卖场、酒店和大型耗能设施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提供准确的计量和高效的运维服务。
一、引言
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显示,旅游业对世界碳排放负有5%的责任,且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以每年2.5% 的速度增长。该报告指出住宿业是旅游业节能减排的重点,以这样的速度发展至2035年,来自住宿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由2005年的284Mt(106吨)增长到728Mt[1]。伴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省旅游业日益繁盛,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海南省的星级酒店犹如雨后春笋,截至2012年末,海南省共有星级酒店237家。Beatriz(2010)等研究表明建筑能耗占世界总能耗的40%,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直接产生的CO2占到了世界总排放量的32%,同时木材、水等原料的消耗以及垃圾的处理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间接碳排放[2]。另外,为了追求舒适,酒店在经营中存在着大量的铺张浪费现象,能源和物质消耗上日益增加。据统计,四星级酒店平均每平方米建筑所消耗的电能是普通民用建筑的20倍,人均用水量是普通居民生活用水的5-8倍;酒店客人平均每天产生的垃圾是当地居民普通生产的3-10倍[3],酒店业的高能耗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优质的环境是海南省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海南旅游业若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低碳发展。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业的低碳化发展势在必行。
目前,国外学者对酒店低碳化发展的研究侧重于定量研究和案例分析。吴(2010)等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新加坡29家星级酒店的碳排放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显示选取每平方米产生的二氧化碳为衡量指标更有意义[4]。阿比特丽丝等利用生命周期理论,通过测算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废弃物等,对巴利亚里岛上酒店为进行调查发现电力消耗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5]。世明和博内特对香港16家酒店能源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酒店能源消耗主要是由电力消耗来决定的,提出了酒店业亟须建立能源管理项目[6]。在酒店低碳化发展的实现路径方面,LallS从政策角度提出政府征收碳税是促使酒店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7]。Beccali(2009)等利用“三步法”对西西里岛的酒店进行能耗分析,并且指出酒店的节能改造需要各相关利益方的合作[8]。泰勒等认为英国酒店可以通过使用成熟的技术使英国酒店在2030年减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9]。
2010年国内学术界对酒店低碳化的研究才开始大幅升温,但大多局限于对低碳酒店的概念辨析、低碳酒店案例分析以及酒店低碳化的发展措施等方面的定性分析,定量研究的文章则几乎没有,鲜有从政府视角进行的研究。
本文希望通过对海南省星级酒店低碳化发展激励因素的研究,达到以下目的:第一,判断影响海南省酒店业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重要因素和相关因素;第二,以调研分析结果为依据,构建海南省酒店业低碳化发展的激励政策框架体系;第三,为政府关于酒店业相关低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二、激励政策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评估
(一)问卷的确定
本文的问卷主要参照了魏卫(2010)等的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指标体系[10],同时结合了Ali(2008)等对约旦的酒店管理层对酒店进行节能改造意愿的问卷中的相关选项[11],初步筛选各项指标,在咨询有关专家学者和酒店高管的意见基础上,结合海南酒店的实际情况,确定出16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见表1),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该问卷由酒店的基本情况和酒店低碳化发展的16个影响因素两部分组成。影响因素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尺度进行测量,其中1表示“完全不同意”,2表示“不太同意”,3表示“不清楚”,4表示“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
(二)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本次调研于2013年1月―2013年3月进行,以海南省的部分星级酒店为调查对象,向130名中高层管理者发放问卷,最终回收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04份,有效率86.7%。本次抽样调查样本在地域上,覆盖了海南省的15个市,占海南省全部地级市的83.3%(见图1)。
在酒店构成上,以三星级以上酒店为主,包含四个星级类别的酒店,表2为管理者在星级酒店的分布比例。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调研所选的样本能够基本代表海南省星级酒店的情况。
(三)数据分析
1.频数分析。本文使用SPSS17.0软件对16个因素进行频数分析(见表3)。根据被调查者对调查影响因素的共同度进行筛选,由频数分析可知,因素F1、F2、F3、F7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的共同度小于50%,说明酒店管理层的共同认可度低,予以删除。
2.因子分析。为了更加准确的得出海南酒店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本文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降维,从而简化现有因素的结构,使得出的结论更直观、有效[12]。
(1)因子检验
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对剩余的12个指标的合适性进行检验(见表4)。
KMO值介于0和1之间,越接近1,说明变量之间的共同因子越多,原有变量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原假设为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如果Sig值拒绝原假设表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12]。由表4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本研究的KM
O值为0.686;Bartlett的球形度值为330.421,并且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达到了显著(Sig=0.000)。因此,这12个指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公因子提取
选取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提取法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得到12个因素的解释总方差(见表5)和旋转成分矩阵(见表6)。
由表5可知,前四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为64.237%,对原有变量总方差具备了一定的解释能力,故提取前4个因子作为主因子。由表6可以看出,每一成分只有在少数几个因素上的因子载荷较大,因此可以根据表5将被调查者意见汇总为4大类(见表7)。
3.综合分析。结合因子分析和频数分析得出的结果,将每一类主因子中的各因素频数求平均,便可得到各类别频率汇总表。
由表8可知,第三类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的共同度为73.7%,大于70%,所以确定为关键因素;第二类和第四类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的共同度介于60%和70%之间,因此确定为重要因素;第一类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的共同度介于50%和60%之间,说明管理者对这一类因素的意见相差较大,因此确定为相关因素。表9为海南省酒店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一览表。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影响海南省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政府的惩罚力度、国家的财政政策和政府的立法情况三项,反映了政府在酒店低碳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政府政策的共同度达到了73.7%,在所有因素中是最高的,这说明政府在酒店业低碳化发展方面起着主导作用,酒店的低碳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对酒店能源浪费的惩罚力度不够”的共同度高达83.6%,意味着政府需要加强奖惩机制设计,并且在制定针对酒店低碳化发展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加强新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充分发挥低碳法律、法规应起到的作用,从法律和制度两个层面将低碳酒店的建设制度化和标准化。另外,“国家财政政策没有吸引力,很难调动酒店的积极性”一项的共同度也达到了80.8%,排第二位。这一方面反映了海南省在鼓励酒店低碳化发展中并未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作用;另一方面说明国家财税政策在调动酒店的积极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税收的作用,在信贷、税收和财政方面制定经济激励政策,建立起良好的碳交易平台,利用市场机制激励酒店的低碳化发展。
经济因素和信息交流的共同度分别达到了64.0%和62.5%,是海南省酒店业低碳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因素中“对酒店建筑的低碳改造工作量大、成本高、短期内效益不明显”的共同度高达73.0%,由此可见酒店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在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只是把重点放在低碳发展上,还会综合考虑低碳投资回收期的长短、进行低碳改造的便利程度等因素来进行选择,只有当低碳发展的的成本利润率远远高于非低碳发展的成本利润率时,才能调动酒店低碳化发展的积极性;反之,酒店则不愿意进行低碳改造和低碳生产。由此可见,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效益是影响酒店选择的重要因素,政府需要对其发展进行经济扶持。因此政府需要在低碳酒店的推行过程中设立支持低碳酒店发展的专项基金,在加大补偿力度的同时保证财政补贴的落实到位,有效减少酒店低碳化发展过程中的外部不经济性。
外在环境由人才环境和市场环境共同组成。“酒店低碳和节能管理专业的人才匮乏”的单项认同度为62.5%,说明酒店在低碳化发展的初期已经意识到低碳人才的严重匮乏所导致的酒店在节能管理制度上存在严重漏洞,人才匮乏也已经成为制约酒店低碳化发展的瓶颈。因此酒店应该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校、酒店以及相关单位联合起来,尽快培养出能够指导酒店进行低碳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另外,酒店业低碳化发展的市场环境不成熟也严重的制约了酒店低碳化的发展。调查研究发现69.3%的酒店管理者认为“市场上低碳酒店太少,缺乏竞争与引导”,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积极扶持低碳酒店的发展,树立低碳酒店典范,对低碳酒店的成功案例进行宣传,为其他酒店提供经验与指导。此外,市场上低碳设备的缺乏、融资渠道少等因素都严重地阻碍了酒店低碳化的步伐。因此,政府一方面需要优化酒店低碳化发展的市场环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酒店低碳化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需要制定酒店低碳化发展的金融和信贷机制,为酒店的低碳化发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因此,本文将针对酒店低碳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政府主导型的激励政策体系。
三、政府主导型的激励政策体系构建
面对以生态牺牲为代价的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酒店低碳化发展的外部性显露无疑[13]。对于这种负的外部性,完全依靠市场是难以消除的。因此构建政府主导型的激励政策体系来引导酒店的行为,以纠正这种外部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在低碳化发展的过程中酒店因得不到一定程度的补偿而采取逆向选择行为,政府应该在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信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建立起良好的碳交易平台,利用市场机制激励酒店的低碳化发展(见图2)。
(一)财税激励政策
1.设立低碳酒店专项基金。针对目前低碳技术或设备购买成本高的问题,政府需要在低碳酒店的推行过程中设立支持低碳酒店发展的专项基金,在加大补偿力度的同时保证财政补贴的落实到位,有效减少酒店低碳化发展过程中的外部不经济性。海南省可以借鉴山东省财政厅对酒店使用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财政补贴办法,对酒店的低碳改造给与补贴[14]。首先,政府可以根据酒店的规模以及发展现状设置低碳改造补贴的最高金额(同一家酒店可以申请改造的项目和次数不限,但是用于改造的总金额不得超过政府规定的上限)。其次,政府对提出申请的酒店进行调研,并对低碳改造中使用的设备、技术与工艺的科学性和低碳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审核。最后,对通过审核的低碳项目,政府可以根据酒店的总投资量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现金补贴。
2.基于税收的奖惩激励机制。政府的惩罚力度和财税政策是影响酒店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且酒店管理人员的共同度达到了70%以上。因此,海南省政府在激励酒店低碳化发展方面,必须不断地开辟新的思路,对低碳项目实行低碳补贴的同时,建立奖惩分明的税收制度,强化税收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分类征收酒店的所得税:低碳化发展的酒店可以获得税收优惠,高耗能、高排放的酒店所缴纳的所得税则要远远高于低碳酒店;酒店低碳设备的购买也可实施类似的税收政策,从而鼓励酒店使用低碳节能设备。另一方面,加快建立绿色“GDP”评价体系,根据海南省酒店的发展情况规定酒店的碳减排任务,如果企业能完成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则对其免征碳税;超额完成则给予相应的奖励;若不能完成任务,则对其征收碳税。同时,对酒店的非节能项目和高污染项目征收重税。这些征收的碳税必须全部投入低碳酒店专项基金反哺给酒店业,或者以补贴的形式返还给低碳酒店的消费者。
(二)金融激励政策
调查研究发现,“低碳技术和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的成本高”是影响酒店低碳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给予的优惠和补贴只解决很小的一部分资金问题,酒店进行低碳改造的大部分资金还需要自己筹集。针对酒店管理层反应的“酒店低碳化发展融资比较困难,融资渠道少”等资金问题,非常有必要提出合同能源管理和低碳信贷来拓宽酒店的融资渠道。
1.合同能源管理。近年来,合同能源管理(EMC)已经成为国内外酒店业实施节能管理成效最明显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在我国,金陵连锁酒店2009年就应用了“合同能源管理”,并且在这一新的市场机制的帮助下,金陵集团在走低碳化道路的同时获得的了良好的经济收益[15]。合同能源管理是依据节能服务公司与自愿进行节能改造的酒店签订的节能服务合同,由节能公司提供项目投资、设计、施工、监测管理等综合帮助酒店进行节能改造,通过分享酒店的节能效益收回投资并获取回报的一种新型市场化节能机制[16]。合同能源管理最显著的特点是节能服务公司在承担了节能项目投资的同时,还提供专业化的综合服务,不但缓解了酒店的经济压力,还解决的酒店低碳专业人才匮乏的难题。因此,政府应该鼓励酒店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2.低碳信贷。在深度访谈中了解到,酒店融资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追求短期流动性[17],然而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对酒店建筑的低碳改造工作量大、成本高、短期内效益不明显”,故酒店很难通过向银行贷款完成自身的低碳改造与发展。为了更好地配合酒店的财税政策,为酒店的低碳化发展扫清障碍,政府一方面可以出面担保表示对酒店低碳项目的支持,另一方面还需要完善制度安排,借鉴绿色信贷的思想,鼓励“低碳信贷”的发放,建立统一长效的信贷机制[18]。低碳信贷是专门针对酒店低碳化发展融资需求的运作模式,可以看做是绿色信贷在碳减排领域的实际应用。其具体实施过程与绿色信贷类似: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以及激励下,商业银行对申请低碳改造的酒店进行审核,并按照国家标准向符合低碳改造要求的项目发放贷款[19]。
(三)市场政策
酒店业低碳化发展的市场环境不成熟也严重的制约了酒店低碳化的发展。调查研究发现69.3%的酒店管理者认为“市场上低碳酒店太少,缺乏竞争与引导”,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优化酒店低碳化发展的市场环境,充分利用碳交易机制和酒店之间的清洁发展机制调动酒店低碳化发展的积极性(见图3)。
1.酒店清洁发展机制。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中唯一一个涉及到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机制。《京都议定书》规定,清洁发展机制是指允许附件1缔约方在非附件1缔约方开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并根据这些项目产生的减排数额获得“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来抵减本国的减排义务[20]。清洁发展机制既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了低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和资金缺乏等问题,又使发达国家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在《京都议定书》上的承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合作达到减排目标和发展的“双赢”机制。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的思路,可以解决“市场上低碳酒店太少,缺乏竞争与引导”的这一经济问题。
在酒店低碳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酒店在建筑规模、接待能力、低碳节能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其完成政府所规定的碳减排任务的能力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政府可以借鉴清洁发展机制的运行原理,开展酒店清洁发展机制(见图4)。按照酒店的经济收入状况为其分配碳减排量(H酒店为经济效益好,较发达的酒店;L酒店为经济效益低,不太发达的酒店;同时H酒店的减排任务要高于L酒店的减排任务),允许H酒店为L酒店提供资金或技术支持帮助其开展低碳项目,并且可以用这些项目的减排数额抵减自身的减排任务。
2.酒店碳交易机制。所谓碳交易就是把碳排放权和减排量额度当作稀缺资源,利用市场机制解决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减排问题,也就是说CO2的排放权作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21]。随着碳交易的提出与在国际市场上的盛行,碳交易机制作为规范碳交易市场的一种制度也随之产生[22]。针对“市场上低碳酒店太少,缺乏竞争与引导等问题”,海南省政府可以专门针对酒店建立碳交易平台,允许超额完成减排任务的酒店,将超额完成减排量以贸易方式转让给未能完成减排任务的酒店。通过碳交易市场机制的调节不仅可以达到酒店碳排放额的合理配置,还能够利用市场的竞价机制及利益驱动,激励酒店积极开展碳减排活动。酒店自身也通过碳交易达到了利润最大和降低排放量的双赢效果。从而缓解了调研结果中由于“酒店建筑的低碳改造工作量大、成本高、短期内效益不明显”而导致酒店低碳化发展的积极性低这一问题。
(四)完善政府监督机制
政府对酒店的碳排放情况进行科学的计量、统计和分析是酒店低碳化发展的量化管理基础。海南省应尽快建立低碳测试系统和酒店标准化低碳化的管理系统,对酒店进行碳排放的核算,并将之纳入到酒店的运营成本之中,对酒店进行约束。在酒店的经营管理管理过程中根据低碳测试系统的结果进行低碳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惩,加强监督与考核。与此同时,强化公众监督机制,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建立多渠道监督体系。
(五)人才培养政策
关键词:节能超市 节能减排 节能公司 节能发展 综合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073—02
1 简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跃进,众多节能公司如雨后春笋,洒满金地。并且单一化的节能公司,也在慢慢的增加节能技术的种类。节能事业未来的竞争,必然将会是综合节能技术和实力的比拼。
于是,笔者预测,“节能超市”将会是节能发展的未来。
笔者提出的所谓“节能超市”这一概念,就是指某公司基本上具有国内外比较成熟的节能技术,可以对一个工厂进行节能总承包,这样的话,客户就不需要每一种节能都选择不同的节能公司了。当然,“节能超市”公司不一定全部掌握了这些节能技术,可以以掌握某一种或几种节能技术为基础和支柱,其他的节能技术寻找相关的节能公司双方长期稳定合作。甚至,可以是这一家节能公司没有掌握任何一种节能技术,但是每一种节能技术都有固定的长期合作节能公司,就像“苏宁”“家乐福”等超市一样,它们都不生产产品,但是把产品都集中到它们这里来销售,让客户可以购买到所需要的产品。
技术服务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
2 节能事业发展现状
笔者从2006年开始进入节能行业,研究节能技术,从项目检测技术员到技术总监,已有6年多的经历。迄今为止,比较成熟的节能种类有:循环水节能技术、变频、余热回收、节能灯、节能锅炉、水轮机改造、功率因素补偿、流道涂层增效技术等,这些节能技术,基本上都可以采用现在比较流行的EPC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商务合作。
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外称ESCO,在国内简称EMC。EPC合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和优势是:不需要客户投资,设备及技术投资全部由节能公司负责,客户用节约的费用,支付给节能公司做投资收益,合同期满后,所有的节能设备及节能效果归客户所有。这种合作方式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了,并且能被大多数公司接受。
在发达国家,节能服务公司(EMC)是在7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北美和欧洲,EMC早就成为了成熟并且被客户接受的企业。
我国的节能事业的发展,90年代才引进EMC能源合同管理模式,2005年后,循环水系统流体输送技术改造日益成熟,并且通过EPC模式,慢慢的被客户所接受和认可。流体输送循环水系统,随着循环水系统节能改造的日益成熟,EMC和EPC才真正的开始被人们所熟悉和认识。
现在的大多数节能公司,其节能技术大部分都比较单一,少数节能公司在原有节能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节能方式,比如有些循环水系统节能改造公司A,找了一些余热回收公司B长期合作,合同以A节能公司的名义签订,但是余热回收项目交给B公司完成,A公司以向B公司买断或者拿提成。这种节能公司之间的合作方式,现在慢慢地成熟了,并且将来会越来越多。
3 节能事业发展的未来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笔者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等三大产业将是今后的重点发展领域。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未来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
因此,国家肯定会有很大的力度支持节能公司的发胀和壮大,尤其是节能型的集团公司,甚至包括在上市阶段的支持。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1)节能产业。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重点是高效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仪器设备;节能产品重点是高效节能家用电器与办公设备、高效照明产品、节能汽车、新型节能建材;节能服务重点是推行EP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2)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制造、再生资源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3)环保产业。环保技术和装备重点是先进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监测设备;环保产品重点是环保材料、环保药剂;环保服务重点是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的市场化、社会化,完善提升融资、咨询、评价等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的重点工程是围绕重点领域确定的工作方向,《规划》提出了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城市矿产”示范工程、再制造产业化工程、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等工程,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规划》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1)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如研究制定鼓励余热余压发电的价格政策,对能源消耗超过限额标准的实行惩罚性电价,研究制定燃煤电厂脱硝电价政策,完善污水垃圾收费制度,优先保障环保设施用地等。
(2)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安排中央财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完善节能、节水、环保、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选择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等。
(3)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收费权质押贷款,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等,支持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
(4)完善进出口政策,通过完善出口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政策,鼓励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出口,对外援助优先安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节能环保项目,建立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区,对用于制造大型节能环保设备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研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等。
(5)强化技术支撑,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目录,设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组建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关键技术研究。
(6)完善法规标准,建立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逐步提高重点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催生促进作用。
(7)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法、落实责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规划》指出,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形成合力,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环境保护部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分解落实;同时,将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
因此,可以看出,笔者们国家对中国的节能和环保的支持力度有多大,将会由鼓励,变成强制节能环保,因此,节能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节能事业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每一种节能技术都会越来越成熟,客户的选择性也越来越多,竞争将会更加残酷,节能公司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选择的要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节能公司将不会从事单一的节能技术,越来越多的节能公司必将互相合作,互学技术,最终,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的节能公司综合了几乎市场上所有的成熟的节能技术,将会引领节能技术的脚步。
山东科灵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由于发展需要,于2015年8月17日变更登记为“山东科灵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原科灵空调的所有业务由“科灵节能”继续经营,原公司签订的合同继续有效。山东科灵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坐落在美丽的“风筝之都”——潍坊,公司集空调产品生产、系统集成、合同能源管理及投资管理于一体,致力于地热利用、工业余热回收、温差发电等新能源领域,着力于中央空调的系统研发与生产,总资产3亿多元,年销售额5亿元,正积极筹备创业板上市。
克莱门特冷水机组系统节能应用会议顺利召开
日前,克莱门特捷联中央空调冷水机组系统节能应用会议在北京朝阳区亮马河会议中心顺利举行。克莱门特邀请了众多来自各单位建设公司的项目经理参与此次会议,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会议伊始,公司营销副总裁卫宇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克莱门特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历史及全球各个工厂的研发、生产及产品销售状况,让每一位来参加的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克莱门特。末端产品经理向在场嘉宾介绍了克莱门特高端的“行家”系列组合式空调机组,为整套
的节能解决方案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莱恩末端产品中标石家庄汗蒸时代项目
近日,莱恩中央空调河北市场再传捷报,经过了层层严苛的筛选与考核,莱恩中央空调再次凭借着系统的设计方案、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突出的性价比从众多竞争厂家中脱颖而出,成功中得石家庄桥西区汗蒸时代项目。此项目空调末端全部采用莱恩设备,包括风机盘管、组合式空调机组、热回收新风机组等设备,汗蒸时代项目将是莱恩在河北的又一力作。莱恩中央空调20余年专注于中央空调行业,为每一位用户真诚的提供售前、售中、售后一站式的贴心服务,一直是莱恩不懈的追求。
格瑞德水源热泵中标国家游泳训练基地项目
近日,山东格瑞德在青海多巴国家训练基地游泳馆的水源热泵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并得到国家游泳队领导及训练基地领导的一致好评。游泳馆改造项目为青海省体育局重点项目,严酷的高原环境对公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项目选用格瑞德水源热泵与风机盘管等产品,使游泳馆室内温度达到27 ℃,游泳池水温达到28~29 ℃。此次青藏高原首例水源热泵工程的成功,标志着山东格瑞德在高海拔高寒地区水源热泵项目实现零的突破,为今后水源热泵项目在高原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博世热力技术技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继5月份在青岛、兰州两个城市成功举行“2015博世热力技术冷凝式燃气采暖热水炉技术研讨会”后,博世热力技术再次出发,走进首都北京。以“绿色、智能、环保”为主题,同来自北京多家知名设计院的30名专家、设计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冷凝式燃气采暖热水炉技术的革新与应用。专家们表示,此次博世冷凝式燃气采暖热水炉欧洲至臻系列是一款颠覆性的产品和供暖概念,不仅设计思路新颖,同时该产品细致诠释了博世为用户打造绿色节能供暖模式的最优方案,彰显博世“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理念。
变频产品进入爆发增长期
余热余压利用迎来拐点
当前股价:元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37和2.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97%和44.20%;实现每股收益0.80元。公司业绩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连续保持高增长态势。由于SVC和SVG的市场覆盖面互有重合,在SVG大幅增长10倍后SVC订单与上年基本持平。另外因为SVG设备本身具备谐波抑制功能,产品的放量对传统FC销售形成一定影响。高压变频调速设备的订单增速符合我们对行业的整体预期。余热余压发电业务新增订单继续增长,信力筑正在手未完成订单接近8亿元。我们预计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公司SVC、SVG等无功补偿设备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在高压变频器领域,10MVA特大功率设备募投项目投产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公司光伏逆变器在销售方面与无锡尚德合作,预计今年将实现销售超过1亿元。
柔性输电业务蓬勃发展
目前公司在无功补偿方面的主要产品有SVC、SVG以及配套滤波设备。SVC通过降压变压器并入系统,由于阀的控制作用,SVC将产生谐波电流,因此为了降低SVC对系统的谐波污染,产品一般配套设有滤波器。而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是基于瞬时无功功率概念和补偿原理,采用IGBT、GTO等全可控功率元件构成的换相交流器。与SVC相比,其调节速度更快,调节范围更宽,欠压条件下的无功调节能力更强。
公司的无功补偿设备作为传统业务自上市以来保持较高速度增长,2007、2008年同比增长均超过45%,2009年无功补偿及滤波设备同比增长27%。由于受到市场参与者增加的影响,产品毛利率呈逐渐下滑趋势,目前保持在52%左右。就未来产品市场需求来看,我们认为市场长期增长潜力可观。我国2009年发电装机容量约为8.7亿kW,根据行业的一般规律需要无功容量约4.4亿kVar。假设其中20%配备SVC,10年完成装备,则年均市场容量为0.09亿kVar。到2015年,预计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3.5亿kW,以此推算“十二五”期间无功容量需求为0.48亿kVar,年均0.096亿kVar。综合上述存量市场和新增市场,以160元/kVar计算,无功补偿设备年均市场容量约为29亿元。若考虑部分采用最为先进的SVG产品,则市场容量可达到年均34-36亿元。
另外,公司已经涉足无功补偿设备元器件电抗器的生产环节,2011年产能将达到5000台/套。由于电抗器的市场需求量较大,且供货周期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产品的生产进度和交货时间。电抗器的自产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有助于改善公司无功补偿产品的毛利率水平。
变频产品进入爆发增长期
由于变频调速可以使电机获得更高的效率,减少电能的消耗,因此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变频器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国家《电动机调速技术产业化途径与对策的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发电总量的66%消耗在电动机上,据此计算,2009年我国电动机耗能约2.4万亿kWh。以其中8%做装配变频器节能改造、平均节电20%计算,2009年节电潜力约为400亿kWh。针对不同的电机设备变频器可以广泛应用于风机、压缩机、挤压机、泵以及其他电力驱动的工业领域。随着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用户对变频器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几年设备市场增长率在50%以上。根据预测,未来几年高压变频器行业增速仍将保持在40-50%的水平,预计到2012年市场容量可达到150亿元。
公司抓住行业市场发展的机遇,其变频调速产品销售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07-2009年分别同比增长148%、286%和173%,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由于公司产品结构侧重于高端变频(四象限、大容量),因此该项业务毛利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太阳能光伏组件直接发电形式为非线性直流点,必须通过直、交流逆变实现电网接入或带动负载。光伏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功率部件占总成本的10-15%,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就整个光伏行业而言,随着国内政策的推动,预计到2020年光伏逆变器总需求量将至少达到18.6GW,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而2008年全国光伏逆变器产量约为25MW,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国内光伏逆变器市场的集中度较高,2009年合肥阳光电源的市场占有率约为63%,此外SMA、Satcon等国际厂商也是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公司的光伏逆变器产品已经实现产业化,预计业务规模在4000万元左右。公司若能凭借其突出的电力电子技术实力,打入新能源领域并在光伏逆变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则该业务的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余热余压利用迎来拐点
合同能源管理(EMC)是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基于市场运作的节能服务机制。EMC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节能服务,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收益。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EMC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种节能产业(国际简称ESCO),而在我国目前还属于新兴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
公司在2009年进入余热余压节能发电市场,其业务模式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凭借在工业节能领域的前期市场培育,公司的该项业务拓展迅速,2009年实现收入1.2亿元,2010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93%。我们认为EMC模式是加快节能设备、技术普及应用的有效手段,也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EMC前期投资的资金需求量大、收益回款期较长等不利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公司的现金流压力,尤其是在业务保持较高速度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对资金的占用量也逐年累积递增。我们分析,在资金量一定的情况下,EMC项目在经历最初1-2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将回归到一个相对平缓的增长模式,以收益回款对冲所需的初期投资,从而缓解资金压力。
盈利预测
何为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勖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十三五”推进领域及重点
全面推进:从城镇扩展到农村,从单位建筑扩展到城市街区(社区)等区域单元,从规划、设计、建造扩展到运行管理,从节能绿色建筑扩展到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把节能及绿色发展理念延伸至建筑全领域、全过程及全产业链。
推进重点:建筑整体及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标准提升、高性能绿色建筑发展、既有建筑节能及舒适度改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主要目标
(一)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区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建筑节能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现阶段先进水平。
(二)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重超过40%。
(三)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亿平方米,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
主要任务
(一)加快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及执行质量。修订城镇新建建筑相关节能设计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环节的节能性能;强化工程各方主体建筑节能质量责任,探索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保险制度;对超高超限公共建筑项目,实行节能专项论证制度;加强建筑节能材料、部品、产品的质量管理。
(二)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量质齐升。实施建筑全领域绿色倍增行动;严格控制建筑节能标准执行质量;实施建筑全产业链绿色供给行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龙头企业;完善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标准及技术体系。积极发展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建筑结构体系。积极引导绿色施工。推广绿色物业管理模式。
(三)稳步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水平。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断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开展公共建筑节能重点城市建设,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市场化改造模式。
(四)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质量。
(五)积极推进农村建筑节能。积极引导节能绿色农房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建筑用能结构调整。
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激励政策体系,研究对超低能耗建筑、高性能绿色建筑项目在土地转让、开工许可等审批环节设置绿色通道。
(二)强化市场机制创新。鼓励咨询服务公司为建筑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引导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运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将满足条件的项目纳入绿色信贷支持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