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合同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合同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时间:2023-05-28 09:24: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合同规范化管理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合同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监理资料 规范管理 途径

监理资料涉及到的内容与范围极为广泛,监理资料既包括项目内部的监理规划、监理日记、监理月报等,也包括外部设计的审报表等。这些资料广泛性、动态性、真实性以及时效性等特点,对其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对其规范管理问题的探究有着极其关键的现实意义。

一、监理资料规范管理的意义

一方面,良好的监理资料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控制目标涵盖内容较多,如投资、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监督、施工安全管理、合同管理等。建立人员在对工程建设目标进行管理时需要将监理资料作为一切工作展开的客观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工程建设相关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监理行业也因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何对资料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对工程建设来说具有极大的意义。具体来说,资料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越高,建立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就越高,监理中的很多问题也将得到有效的解决;相反,如果资料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较低,那么就会极大的降低建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甚至影响工程建设。所以,对监理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另一方面,建立资料可以作为相关的证据留存。近年来项目工程越来越多,但是其质量却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何界定事故的责任与原因是事故处理中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而监理资料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经过规范管理的监理资料将具有真实性与完整性,因此它可以全面的表现出建立工作的自身价值。在工程建设中监理资料是重要的依据,可用于对工程进行评估与检验,帮助做好结算以及合同争议调处等工作。具有规范性与合理性的监理资料能够反映出项目建设情况,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监理人员需要将资料与设施检验情况、工程进度情况、工程款支付情况、工程审批情况、工程巡检情况等详细的记录下来,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事故等也均需进行全面的记录。在工程建设或工程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监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之前工作中的文字、图片记录对问题与矛盾进行分析,并将问题解决。

二、监理资料规范管理的途径

(一)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

为了提高监理工作的规范性,应当首先提升监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使其认识到对监理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的现实意义。监理人员应当提高意识,认识到监理资料是对自身工作情况的体现,而自身的工作也会影响到监理资料的质量。在实际的工作中监理人员应当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并将监理结果完整、及时的记录下来,并做好整理,后期工程项目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将这些资料作为证据使用。监理部门应当定期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识,提升他们对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为监理资料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相关的资料管理制度

我国现有GB/T50328-2001等关于监理资料管理的相关标准,能够为资料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基本的规范与依据,但是这些标准并不够具体,很多条目难以完全适用于监理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针对这种情况,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资料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提出的相关标准,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资料管理制度,其中应当详细标明如何进行资料的收集、记录、整理、编制、装订、保管、查阅等工作,从而提高资料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提高资料的有效利用率。除此之外,监理单位还应当针对资料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责任制,明确各方责任,所有的监理资料整理完毕后都需要相关负责人签字,保证一旦有问题发生,可以及时找到对应的负责人将问题妥善解决。通常情况下,监理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是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需要发挥自身的领导与协调作用,组织基层人员有效展开工作,合理分配职责,一些较小的工程项目可以安排兼职资料员,即资料员在进行资料的管理之外还可以负责一些其它的简单工作,而较大的工程项目则应当安排专人负责资料管理,即除资料管理外,不再负责其它工作,以保证工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三)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监督与考核

高素质的资料管理人员是资料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首先监理单位应当对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以及工作的能力与素质,一方面可以请相关专家开展培训讲座,交流经验,而另一方面则可以让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制度讲解,使其了解资料管理工作的程序与意义。其次,管理人员应当对资料员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与考核,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对于工作态度不认真、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要进行二次培训或适当的惩罚,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工作严谨、态度认真的员工则应当予以一定的奖励,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监理人员与资料管理人员需定期进行工作经验总结与交流,找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保证监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结语

监理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既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也影响着监理工作的质量,在矛盾发生时,具有规范性的监理资料还可用作证据以判定责任方,因而监理单位需对这一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监理单位应当首先提升监理人员的意识,保证资料收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为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其次应当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与责任制度,为资料管理提供制度上的基本保障;最后应当对资料员的素质与能力进行关注,为其提供培训的机会,并加强监督与考核。

参考文献:

[1]庞志平.规范监理资料管理的体会[J].山西建筑,2011,(02).

[2]陆静.如何规范监理资料管理之我见[J].才智,2012,(05).

第2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经济合同 管理措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各行各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革,都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对内容管理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传媒集团的业务范围比较广,包括:传告传媒、互联网科技、影视投资、金融管理和休闲体育等方面,业务范围逐渐扩展,针对管理内容的多样性,在实践阶段必须落实有效的规范处理形式,满足合同管理的各项要求。

一、传媒集团经济合同管理现状

(一)所属机构管理混乱

集团发展中对不同的所属部门有不同的要求,由于下属的项目部比较多,包括:广告传媒部、策划部、人力资源管理部以及财务部等,因此需要对各个所属结构进行精细化管理,满足管理机制的整体要求。但是在实践阶段存在所属结构管理不合理的现象,部分项目缺乏有效的规划设计形式,增加整体管理难度。如果出现所属结构管理混乱的现象,必然导致合同项目流于形式。

(二)前期项目审核不合理

在签订合同前,需要了解对方是否具备主体资格,合同必须保证公平性和合理性。但是在传媒集团的经济合同审核阶段,存在前期项目评估不合理的现象,部分不具备资质的集团参与到活动中,最终导致签订的合同无效。前期项目的审核显得至关重要,缺乏完善的审核机制,必然会增加合同管理风险,甚至对集团的经济效益造成损失。

(三)法律机制约束不到位

传媒集团的经济合同起到明显的职业性作用,在合同签订之前需要考虑到法律形式的具体要求,确定有效的约束管理形式。但是实践阶段存在法律及时不健全的现象,项目负责人自身业务能力不足,习惯于使用对方主体提供的格式签订合同,部分工作人员则没有及时对项目进行检查就在合同上签字,导致合同评审流于形式。如果在履行合同的阶段,双方存在争议,无法按照约定履行合同,则无法根据合同要求,获得充分的索赔,增加了经济损失。

(四)合同资料管理失效

传媒集团的合同管理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能及时对各项内容进行有效的约束。因此在实践阶段需要做好跟踪处理工作,及时对建设项目进行诊断。此外随着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工作人员的法律防范意识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具体管理中如果存在合同资料失效的现象,物资采购以及设备的租赁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最终导致合同失去原有的意义。

(五)项目法律风险大

传媒集团项目部承担合同的签订工作,在签订前需要做好风险调查工作,考虑到所属项目的具体要求,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但是在履行阶段,需要对合同项目进行变更的时候,由于部分条例是口头约定的,没有按照项目条例履行,事后对方不承认,如果没有其他有力的证据,则会导致没有理论依据,项目部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项目部在合同管理和履行的阶段,如果忽视了对项目部门所属职责的有效划分,必然对后续管理造成影响。

二、集团经济合同的规范化管理措施

考虑到集团经济合同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以现有的职责体系为例,做好不同阶段项目管理工作。以下将对集团经济合同的规范化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一)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传媒集团的各项管理职责比较特殊,针对不同项目的特殊性,工作人员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当前在合同处理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纠纷的情况,企业外部形象受到影响,因此可以从实际情况入手,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时对各项条例进行对比分析。集团可以借助自身改革发展时机,结合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合同管理的评审、签约和履行等程序的管理。分公司要对自身业务项目进行分析,按照合同机制的后续执行要求,进行动态管理,最终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二)提升工作人员管理意识

传媒集团在经济合同管理中可以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同时提倡全员管理形式。总公司和分公司需要了解规范化系统的要求,以责任考核形式为基础,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分公司在所属指标划分阶段,要采用层层管理和层层加压的形式,项目负责人、经营人员和合同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分工,对法律变革形式进行分析。此外开展合同法律法规教育,通过企业内部媒体造势,宣传合同法和建筑法,通过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强化全员

诚信意识。

(三)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传媒集团要建立有效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对各项活动进行分析。考虑到规范经营活动的要求,要提升经济效益,防范各种风险,起到维护自身权益的目的。针对职责划分不明确以及岗位要求不明的现象,可以开展组织管理形式,对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处理,按照具体要求落实管理制度。在内部管理中涉及到科技形式的应用、品牌策划、影视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因素,要对各类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数据为支撑,最终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四)落实合同考察工作

传媒集团作为我国新型产业集团,其发展前景比较乐观,整体管理阶段,涉及到的内容有很多,但是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在管理阶段会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增加后续管理难度,在前期必须做好基础考察工作。包括对方的经济能力,集团内部管理形式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只有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践中,才能保证项目的有效性,避免出现严重的风险。如果合同包括附属条件,双方应在主合同中明确本合同的所有有效附件,经加盖双方印章后方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五)完善最后审核程序

律师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涉及到的法律条款进行有效的处理,传媒集团在后续发展中会遇到很多风险,因此为了保证条例符合法律框架的基础要求,需要做好最后的审核工作。该环节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扩展执行力度,以绩效考核体系为基础,做好后续的跟踪管理,直到完整归档。同时传媒集团要根据不同项目的属性要求,制定出符合本集团发展的不要版本的合同,将关键注意事项纳入到合同中,最终保证集团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很多经济主体出现了改变。传媒集团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以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基础,结合行业性质和企业发展特点,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传媒企业要采用规范化管理的形式,构建项目合同管理防线,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减少消极因素的影响。项目负责人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从集团的经济效益入手,对合同进行有序的管理,完善管理章程,最终保证合同管理的有效性,促进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文杰.医疗集团经济合同的规范管理[J].医疗装备,2012,(01).

[2]张健,黄爱萍,白莎琳,刘冰,仇玉敏.公立医院对经济合同的规范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11,(15).

第3篇

个别工商组织推行的零缺陷管理或全面质量管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已经显得不够通用和规范,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1988年由国际标准组织推行的ISO9000系列的质量认证体系,融合零缺陷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理念,成为保障质量管理更加规范的国际化标准。ISO9000实施的是已经具有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质量国家标准,它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而不是某一具体产品。该体系认证在市场上标志着质量,国际购买者往往会坚持要求其固定供应商获得这种认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严格的程序及考核要求,按照系列分为ISO9001、ISO9002、ISO9003和ISO9004等,依照不同行业设立,但制定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三个通用文件是其核心。其中ISO9001标准的用途是:当合同要求进行设计,并对产品性能要求有原则规定或有待制定,只有当供货方充分证实了其设计、开发、安装和服务的能力时,才能相信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应要求供货方按ISO9001提供质量保障。该质量体系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与尊重。因而,只要企业通过考核达到ISO9000质量体系并严格按照这一体系的要求去做,其产品质量就是可靠的,其服务就是值得信赖的。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代表着规范化管理的方向,迅速从工商业领域推广到其他领域。在用企业精神、市场原则改革政府组织的新公共管理理念影响下,规范化管理的思想以及成功经验也开始推广到公共管理领域,国外许多公共机构如医院、学校、非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也开始推行规范化管理。在我国,2000年9月深圳市国税局蛇口分局通过了ISO9001税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后河北省地税局也开始学习深圳的经验,在基层机构进行ISO9001体系试点建设。

综合起来,规范化管理的特点就是程序性管理、标准化管理、质量控制,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

二、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的含义

应当说,在政府组织内部推行规范化管理还是一件新鲜事物。尽管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一些好的经验,但是理论上的探讨还不够充分,因此有必要对政府组织推行规范化管理的含义及其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规范化管理是对政府行为的一种约束或自律。政府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显著特质,诚如美国学者斯蒂格利茨所说:“第一,政府是一种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性的组织;第二,政府拥有其他经济组织所不具备的强制力。”这两个特性,决定了政府行动必须受到约束。约束的形式多种多样,法律和社会舆论是对政府的外在约束,或政府他律,而规范化管理则是政府的自身约束,或政府自律。推行政府规范化管理能够有助于消除政府失灵。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将工商组织的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公共机构,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方,按照工商管理的原则和理念,向社会公众作为公共服务的需求方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政府规范化管理应运而生。在80年代,我国曾经在政府管理中大力推行过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MBO)。实践证明,目标管理比起规范化管理有许多不足。由于目标管理强调终极结果,容易导致政府行为短期化弊端,而规范化管理强调的是过程结果,能够促使政府持续不断地改进管理质量与效率,因此规范化管理更符合政府组织的特性。

政府规范化管理就是按程序办事。所谓规范化,就是政府按照事先的规定行动,这种规定实际上就是程序。简言之,政府按程序办事,就是规范化管理。政府组织本身就是依照程序建立和运行的,但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和信息不对称,政府组织并没有完全按照程序办事,主观随意性、长官意志以及以职谋私等现象大量存在,以致出现许多不规范行为,严重的还发生犯罪行为。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就可以大量减少这种不规范行为和犯罪行为,最终提高政府服务社会公众的质量与效率。推行政府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增强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提高管理质量。应当将这个目的作为统帅政府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不能为规范而规范,以致走向规范化管理的消极面,搞形式主义。

规范化管理要有制度和考核标准。规范化是一个制度建立和强化考核标准的过程。一般说来,制度建立的依据是法规和惯例。法规比较明确,也容易执行。在建立具体的规章制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与现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法规条文相冲突。而惯例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且从行为结果上看具有利弊双重性特点。过去在没有规范化管理要求的时候,实际工作也按照许多工作惯例来运作,并取得成效。因此,政府规范化管理应力求将惯例趋利避害,将好的惯例转化成制度安排,将不好的惯例通过制度安排革除。有了制度,还需要对制度执行的情况进行考核,为此就需要设立独立的考核标准以及考核机构。首先,标准应是指标化、量化和可操作的。而且标准起着导向的作用,需要下功夫来设计一套标准体系。ISO9000引入公共组织,就是一种标准体系的建立。除ISO9000以外,还可以根据各个机构的实际情况设立其他标准化体系。其后,对运行情况需要有外在的独立机构对政府组织进行考核。政府同级组织或上下级组织之间由于形成了一定的利益共同性,比较难以做到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考核容易流于形式。目前在这方面的工

作尚未真正制度化,任重而道远。

三、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的难点及解决

全面推行政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也有一定难度,这与政府组织的自身特性和承担功能有关。政府是非生产性组织,非营利组织,因此在理解政府管理质量、管理效率方面与工商组织有许多不同,这直接影响政府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的设立。政府的行为绩效应当不同于工商组织绩效,不能以政府机构取得的收益当作考核标准,或政府基层组织不能只是以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作为考核标准,而应以社会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数量及质量的满意程度作为绩效考核标准。进一步说,由于政府面对的社会经济事务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因此不是所有的政府行为都能够走程序,实行规范化管理。实事求是地说,政府规范化管理不是万能的。

推行规范化管理在实践中会遇到两个突出的矛盾:第一,政府行为合法与合理悖论问题。要么政府行为合法但不合理,比如事事都要按照程序办结果导致不合理行为的发生;要么政府行为合理但不合法,比如为了便利服务对象的需求,省去繁琐的办事程序,结果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规。到底以哪种标尺来规范政府行为,没有统一意见,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一是依据现行法规来规范政府行为,如火车站内厕所收费;以改革精神来合理规范政府行为,如对娱乐、休闲场所服务人员征收个人所得税。第二,工作讲求实际效率和办事遵从程序形式的矛盾。应当说,一个好的制度安排可以将效率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制度形式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在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可能事事都提前考虑,特殊情况时时出现,需要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因此,刻板地遵循已有的制度规定,也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进一步说,制度是由人创造的,并由人去遵守。而人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在规范化管理中也要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留出空间。21世纪的最新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由于这种理念的传播,使得许多具有创新特性的工商企业开始推行弹性工作制以及创立学习型管理组织。作为侧重程序性管理的政府组织,当然不可能照搬这种弹性工作制,必须推行规范化管理。但是政府组织也会遇到如何处理效率与形式的矛盾,为此,需要上级关注来自基层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做法,及时地将一些不符合惯例或已有规定的做法纳入到制度创新中。不能忘记,规范化管理的终极目的,还是提高政府组织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效率。

建立政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可以考虑以下做法。

1.建立具有可操作法和可检验性的制度。ISO9000是一个可供选择的制度,但是需要有相关条件的具备和落实。毕竟,按照ISO9000的要求,需要制定比较繁琐的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三个通用文件,许多政府机构还不具备制定这三类文件的条件。美国学者詹姆斯·Q·威尔逊将政府组织机构分成四种类型:付出和成果二者都能观察得到的生产型机构;可以观察到付出但观察不到成果的程序型机构;可以观察到成果但观察不到付出的工艺型机构;付出和成果二者都观察不到的应付型机构。显然,只有生产型和程序型的政府组织才具备条件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于其他类型的政府组织实施有效管理就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一般说来在我国,窗口服务性的政府机构可以参照服务业的ISO9000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政策制定和调控性的政府机构主要围绕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相应的规范化管理制度。

2.细化制度,责任量化到人。政府组织都多多少少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是缺乏实施细则,就使得既有制度不能落实。实际部门的经验比较看重领导的重视,以及抓落实就是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实际上制度细化和责任量化到人也能起到落实的作用。为了将制度细化和责任量化到人,需要有一套考核政府组织管理绩效的指标体系。但目前国内对政府组织的管理绩效及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还比较粗糙和不具体,今后这应是政府组织理论研究需要突破的难题。

3.尽快建立独立的政府业绩考核机构。对政府组织行为是否规范,从根本上讲不能由政府组织自身说了算,而应当由政府提供服务的受益方社会各界来评价。目前我国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及其考评主要是来自政府自身的努力,这是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政府做出的积极努力,值得高度评价。但是从长远看,对政府行为的规范化约束应当是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自律和社会他律。实现社会他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相对独立的政府业绩考核机构。

4.强化政府信息的透明度。政府规范化管理固然是政府内部的事情,但是由于与服务的对象社会公众有直接联系,因此需要将政府规范化管理的相关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相关服务的质量要求和标准,这样从外部增加了一条对政府规范化管理的督促和检查渠道。实际上,政府规范化管理的最终受益者是社会公众,让这些受益者了解政府规范化管理制定规定,会更加有利于政府行为的规范化。

5.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个人修养与管理素质。制度再好,也需要人去执行。因此政府管理人员的个人修养和管理素质对完成规范化管理有重要意义。搞ISO9000,首先需要人人掌握相关规定和知识,通过学习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管理的自觉性。

6.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推进政府规范化管理,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的需要。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将加快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本身就需要有规范化的信息输入与输出,同时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的电子政府可以满足政府改革的多种目的和要求。因此,把电子政务纳入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的构成要素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应当从这个角度审视政府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对电子政务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快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2]刘瑞.政府经济管理行为分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3]D.S.皮尤.组织理论精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CarHeyel.TheEncyclopediaOfManagement[M].VanNostrandErinholdCompany,NewYork,Cincinnati,Toronto,London,Melbourne,

1982.

第4篇

[关键词] 医疗设备 使用管理 规范化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进入了医院,拥有大型的高技术含量的医疗设备已成为医院等级和医疗水平评定的重要依据。据有关资料统计,医疗设备已占医院固定资产的50%以上。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故障次数,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诊断的准确率,从而实现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将成为医院设备规范化管理的主要目标。

1 医疗设备使用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医院必然要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中去,因此也必须用市场经济这个杠杆管理医院,科学化和规范化地管理医院,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而医院的设备又是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使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国有资产升值,这是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的重要内容。

2 合理安排设备的采购计划

医院的装备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遵守经济与实用两个原则。所谓经济就是不摊大求洋,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减轻国家和病人的经济负担;实用就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与水平采购设备,使其能发挥全部功能、满足需要,尽力提高设备的使用周期。

采购者应结合实际临床工作,根据科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使用人员的素质,本着“适用、先进、合理”的原则,认真制定设备的年度购置计划和中长期的装备计划,把好选型论证关,不盲目攀比,不追求高、精、尖的技术装备。采购前应做好调研和考察,因为现在的大型装备除了标准的配置外,提供了许多选购件,做好调研与考察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 加强设备使用中的管理和维护

设备使用中的管理和维护是临床使用管理的核心,医疗设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对提高医疗水平,促进临床各学科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分析,是加强使用管理的有效方法,其作用是通过效益分析使医院领导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为医院领导干部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使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设备功能的开发,现代医疗设备大多为多学科、高技术的结晶,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熟悉掌握和正确使用需要一定时间,使用应不断总结经验。一般为了创效益,设备调试后即投入运行,很少人去研究其深层次的开发和运用。同型号的设备在不同的医院,不同的人手里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很多人只满足于简单的应用,时间一长,先进的功能成了落后的技术,这种隐形浪费,并不少见。要提高医生和医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应做到:①建立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技术考核指标,明确责任,建立责任人制度。②实行专管专用,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使用率。③合理使用设备,建立定期保养制度,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设备的磨损,降低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④建立责任操作,责任维护。⑤建立巡回检查制度,杜绝带病运行。⑥加强设备使用环境的检查。

维修保养是提高设备完好率的关键,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制度,进行科学有序的维修保养,才能保证设备有较高的完好率。目前,由于诸多原因造成医院维修队伍的滞后,维修保障能力不足,贵重设备大多由厂商和销售公司实施维修服务,增加设备的停机时间造成经济损失,使维修费用失控增加成本,因此必须加强现有医院设备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一是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医学文化素养,建立工程人员的引进淘汰和培养机制,做好技术人员之间技术经验交流。二是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正确使用,严格管理。三是突出预防性维修,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延长设备的无故障时间。四是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对厂家未能提供维修手册和图纸的设备可通过因特网与厂家工程师进行远程诊断,在其指导下排除故障。

此外,由于医疗设备维修涉及的学科较多,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通过不同的继续教育方法,通过维修人员之间经常性的技术交流,鼓励和支持维修人员学习新技术,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

4 规范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管理好医疗设备档案是提高医疗装备使用率和完好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医院设备档案管理应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

医院的设备档案内容包括:申购书、论证书、医疗设备生产许可证、购置合同书、产品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仪器登记表、维修记录、监测记录、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以及最终的报废表。设备档案可发挥一定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表现在:①妥善保管购置前的论证书及购置合同书,若发生商务纠纷,可避免无谓损失;②设备不同阶段的使用率可以为成本核算提供依据,追踪厂家产品质量提供数据;③产品说明书及操作维修手册的统一管理可以为设备的功能开发、使用和维护带来方便;④维修记录既可方便日后工作查询,保证零部件补充,也可判断昂贵设备保修期过后厂方保修价的合理性;⑤监测记录可如实反映设备的实际工作状况以帮助了解设备的性能,进行技术比较,测算出设备的老化程度等指标,使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第5篇

关键词:合同 规范化 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就要签订合同,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合同体现着,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所以,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1.合同管理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

2.合同管理的规范化

2.1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合同既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纽带,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有许多是在合同的立项、订立和履行中发生的。合同管理首先要尽可能的发现签订某宗合同隐藏的风险。通过规范的合同管理,加强合同中立项的审查以慎重决策减少无利益投资;加强合同订立的管理可以减少合同订立过程中因个人疏漏产生的风险;加强合同履行中的控制可以保障合同利益得以更为及时、安全的实现;加强合同的备案与存档可以督促有关机构与人员更谨慎执行合同事务,防止风险。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最大范围内确保收益的实现。

2.2 提升企业形象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信用,企业形象竞争。规范的合同管理毫无疑问的将使接触企业的人感受到合同管理中体现出的企业管理的规范与秩序,工作的严谨与守信,较高的法律意识和员工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竞争力,赢得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通过在合同管理制度中规定合同变更、解除的程序及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严格履行已生效的合同,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商业信用及形象。

2.3 创造经济效益

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创造经济利益,一次重大的交易失败、频发的交易失误会造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甚至一蹶不振。合同管理通过控制随意的决策,通过对合对方的准确分析判断,通过科学的谈判对策,通过对合同条款的的合理设计,通过对履行过程中集体问题的妥善处理,通过合法合理的纠纷解决程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提高诚信经营的意识,提高企业诚信的知名度、信誉度,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加强合同管理是争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3.加强规范化合同管理的途径

3.1 强化法律风险意识,规范合同管理。

合同纠纷的大量增加是对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重大考验。要进一步强化合同规范化管理,规范合同审查标准,提高合同审查质量。就要提高企业强烈的法律风险意识,但法律风险事前是可防可控的,要抓紧强化防范工作。以合同管理作为企业防范内部法律风险的重点和突破口,利用“合同管理”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有效地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并净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针对合同履行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违约纠纷事件,及时采取要求对方提供抵押担保、第三人保证、提高客户保证金等多种保全手段,尽量减少因违约造成的企业损失。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合同管理。

建立、健全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活动定型化、条文化、制度化,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责任,使之在合同管理中互相支持和配合,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扯皮或失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合同管理体制应当从整体上进行规范,明确管理的范围、管理的部门、管理的人员、管理的职责、管理的程序和管理的具体要求、处罚奖励标准。

(1)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从合同签订到履行完毕的全过程,制订一套比较完善而严密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例如,在签订合同时,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对合同条款要认真推敲,防止发生歧义和误解,对资金数额巨大、工程承包、产权交易等重要的抵押合同和生产经营合同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办理抵押登记手续,以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完备性。

(2)企业合同管理要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企业应当独立设置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全权负责单位的法律事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制度。例如,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会签和审批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监督检查制度、合同纠纷调处制度、合同归档制度等一整套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管理制度。配合合同专项管理部门,起到法律咨询、合同评审、履约监督和组织仲裁、诉讼的作用。

3.3 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规范合同管理。

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合同管理面广线长,法律要求严格,专业性强,因此要求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规模和需要,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机构或配备一定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目前,大部分企业合同管理由企业法律顾问室负责,中小型企业一般由财务、审计或供销部门指定专人兼管,由专人分门别类建立档案,集中保管,才能保证合同的严肃性、完整性。这样使企业合同订立、履行整个过程有人专管,并经常进行检查、过问及把关。同时制订合同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并定期检查合同管理执行情况,对违反合同管理要求的人员进行处罚,对执行合同好的人员进行奖励。这是保证企业合同管理目标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企业合同管理逐步科学化、法制化的重要保证。

4结束语

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规范化、制度化是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相应要求。完善、规范的合同管理,能够使企业形成一种自然的工作机制,形成程序化的制度管理,各负其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俊培.公共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6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招投标;规范化管理;问题;措施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管理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健全。在当前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招投标制度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实现了良性竞争,而且进一步规范了建筑市场的循序,实现了工程项目成本的降低及工程质量的提升。而且在招投标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竞标中取得优势,则会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实力,通过应用各种各种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这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实现招标投管理的规范化。

1 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1.1 投标方利用不正当手段中标

在当前工程项目损毁投标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利用不正当手段竞标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还呈现出越演越烈的趋势。部分投标方在竞标过程中投机取巧,通过走后门、拉关系、贿赂招标方人员等获得中标资格,对于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不重视。另外,在当前招投标工作中,还存在部分资质低的企业通过支持一定的报酬来利用高资质企业的资质来参与招标,或是与其他企业进行恶意串通,以此来恶意抬高标价,从而达到中标的目的,这不仅影响了招投标的公平、公正性,而且中标后后续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1.2 招投标过程缺少监督管理

针对于招投标活动的范围、方式和程序等我国已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和约束,但在实际招投标活动中,以情代法和以权代法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暗箱操作、明招暗定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工程项目甚至没有开展公开招标。这些问题的存在普遍反映了当前招投标工作缺乏监管。而且招投标过程中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监督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也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发,不利于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1.3 缺少资格预审环节

当前在许多招投标活动中,不仅对投标方资格预审为严格,部分资格预审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投标方资格预审机制不健全,在具体预审过程中工作缺乏有效性,预审过程较为粗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手段,这就导致一些不具备资格的施工企业中标,这对后续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整体工程的质量都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2 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严格审查,规范招标文件编制

(1)认真进行标前审查。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工程招投标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做好标前审查工作,强化标前审查监管工作,从源头上强化控制。将投标前的审查工作和中标后的跟踪监管工作都纲入到招投标工作范围中来,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来深入开展各项审查工作,并进一步对标后跟踪和管理工作进行完善,从源头上规范招投标的管理。

(2)严格拟定合同计价方式。由于合同计价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招投标工作中,要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宜的合同计价方式,提高招投标工作的高效性。通常情况下,固定和可调价格合同、成本和酬金合同等作为经常使用的合同计价方式,但具体采用何种计价方式,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确定,并对采用的合同计价方式在合同中进行详细说明。

(3)规范招标文件编制过程。在招投标活动开展过程中,评标时需要以招标文件作为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投标方签订合同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在招标文件制定过程中,严格依照相关规定来对招标文件的具体内容进行规范,进一步对招宋募的各个细节进行完善,确保招标文件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2.2 做好标后跟踪管理,确保合同得到履行

(1)强化标后管理措施。投标人在招标完成后还要强化标后施工过程的监管,可以说招标只是阶段性的工作,标后管理对于施工质量更为关键。部分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成本的节约,存在擅自对施工作业流程进行更改的情况,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不按照施工图纸进行。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需要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严格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进一步强化对施工质量管理。

(2)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其明确了投标方在工程施工中的任务及细节性事务。投标方制定投标报价和编制底标都是以工程量清单为依据,并且以此签订合同,制定工程计划,完善工程细节,办理竣工结算等。工程量清单可以影响工程建设成效,决定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3)定期检查合同履行状况。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合同履行状况,通过多种方法,全面地检查工程施工状况,检查施工工程进度、设备状况、工程质量、有无工程变跟及支付款项情况等,检查招投标是否有规避或者违反规定的行为,监督项目部成员责任落实情况及工作执行情况。

2.3 加强对招标机构的管理

在招投标活动开展过程中,招标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招标机构的监管,加快招标机构市场化的运行,严格审查招标机构的各项管理事务、等级评价和考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诚信等,督促招标机构强化自身的建设,并配备高素质专业人才,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从而保证招标活动的规范性。另外,为了有效地提高监管的水平,还要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努力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2.4 增强企业诚实守信理念

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也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竣的挑战。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打造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将诚信体现出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坚持诚信经营、严格自律,并建立诚信奖惩制度来鼓励员工的诚实守信行为,构建诚信保障体系,增强企业的诚信理念,从而促进整个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

3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招投标作为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工程项目的质量乃至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对工程投投标管理进行规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确保招投标制度的有效贯彻执行,为建筑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佳.浅议工程招投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A].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5).

第7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招标;档案管理;措施

民办高校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各类教育教学设备投入不断增加,民办高校招标采购工作内容日趋增多。民办高校招标采购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任务目标实现的前提。在招标采购的过程中,招标档案积累的数量逐步增多,科学、合理的做好招标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保证招标采购工作规范开展、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做好招标档案规范化管理,是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式,是衡量民办高校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招标档案作为民办高校招标活动的重要历史记录,是民办高校各项招标采购活动的真实反映,在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招标档案规范化管理是民办高校必须要给予充分重视的内容。

一、民办高校招标档案管理的现状

招标档案是招标项目具体实施及验收执行的依据,是对招标项目完整、真实的历史记录,是不断完善民办高校招标体制、实现招标采购工作规范化的重要环节。虽然很多民办高校都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招标采购制度,并建立了相应的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缺乏具体实施的机制,对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各民办高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自身实际,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并形成自身的档案管理体制。但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真空,在制度层面不健全,招标采购部门与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在招标采购档案材料移交归档时,经常出现档案材料不全的问题,这为日后的档案管理、查阅、利用带来很多问题,没有实现档案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很多民办高校负责招标采购工作的人员是兼职,对招标采购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的搜集、整理、归档工作不熟悉,容易造成档案材料的丢失。因此,从制度层面完善招标采购工作内容,强调招标采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形成相应的问责机制,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真实、有效。

(二)招标采购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招标采购工作本身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从采购申请提出、招标文件的制作发售、招标会召开、招标项目的评议确定、合同签订、合同执行、合同内容验收、招标采购项目材料的整理归档等,涉及诸多方面,这就对招标采购档案管理人员提出较高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但要对招标采购的各项制度、程序、实施方式等熟悉掌握,而且要具备坚实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档案管理的各项要求。但是,目前很多民办高校招标采购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兼职从事此项工作,没有固定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招标采购档案的管理工作,部分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学历较低,专业水平有限,这给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工作产生较大的困难,没有形成招标采购档案规范化管理模式,档案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无法充分发挥档案的历史鉴证的作用。重视招标采购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民办高校适应我国高校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民办高校自身档案管理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招标采购档案管理手段有待完善

招标采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每一项采购都会形成大量的纸质档案材料。每一项采购发售的招标文件都具有时效性,要求投标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容做出投标的响应,这些都是通过纸质材料进行反映,保证招标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得以实现。但纸质档案材料的保管在现实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保管年限问题,由于纸张在经过长时间保管后,容易出现字迹模糊、纸张断裂、粉碎的现象,会出现重要数据、资料丢失的可能。因此,必须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保证招标采购档案材料完整有效,同时提高查阅效率。

二、民办高校招标采购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制度

民办高校招标采购档案内容主要涉及学校货物、工程、服务三大类,要保证招标采购档案管理的科学、规范、有效,必须健全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制度,从学校层面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内容,从具体业务部门层面完善相应的招标采购档案管理措施,对不同层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予以明确;健全相应的监管、安全保密、奖惩等制度,形成有效的问责机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责任感,实现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操作,确保招标采购档案材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提高招标采购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

招标采购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档案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而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工作又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管理工作,要求从事管理的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服务、责任意识。

首先,要有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业务能力的高低是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论是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还是具体招标采购业务部门,都要重视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以此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要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做好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档案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提高业务技能,既要掌握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要熟悉、掌握有关招标采购的业务知识,具备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能力。

再次,具有较强的工作服务、责任意识。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要积极主动的做好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不论是档案材料的搜集、整理、装订、归档,还是档案材料的借阅、保管工作,都要严格按照相应制度执行。同时,又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确保招标采购档案材料的安全。

三、结语

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细致繁琐的工作,是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重要历史鉴证内容之一,对学校的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招标采购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招标采购专业知识、技能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出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建议,对工作认真负责,保证招标采购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燕.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

[2]赵淑琴.论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要求[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0)

[3]程灿华.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建设与管理[J].梧州学院学报,2008(6)

[4]赵丽华.浅谈高校档案管理创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

[5]王亚军.浅议招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招标,2006,(37)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79-02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财政向高等院校不断增加财政性资金投入,一部分用于人力资源成本的支出,另一部分用于采购各种科研、教学仪器设备、建本建设工程和其他有关服务类项目等。而用于各种为教学和科研采购的资金占资金总额的比重,往往远大于培养人才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大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到高职院校政府采购领域。怎样才能规范高职院校政府采购工作中各个有关方面的行为,怎样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有序,从而提高财政性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在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校政府采购制度的不断改革深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在实施政府采购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1.采购预算管理不严格。政府采购预算是部门年度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制订年度采购计划的前提和依据。高职院校每年都是在下半年开始编制下一年度的财务预算,然后根据本校的财务预算编制下一年度的政府采购计划。高职院校政府采购预算基本都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因为高职院校的各基层单位往往对采购预算工作不太重视,也不配合,一般不会对采购项目进行立项前的可行性调研,只会对预算比较大的重要项目才会进行有关调研和考察,致使采购预算准确性不强,随着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对所需设备的采购规模、时效性、技术含量、种类等的要求更加高强。所以,不可能提前一年就能向采购部门提供准确而详尽的采购计划。高职院校还有一个特殊性,就是无法提前一年预知和明确招生情况和专业设置,因而不能保证下一年度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因缺少采购项目的前期市场调研,高职院校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存在盲目估算和预见性不强,从而出现采购预算在执行中的严重超标或较大结余。这样势必造成在采购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影响了高职院校政府采购预算的正常运行。再者,高职院校的各二级学院和各职能部门,因为种种原因随意改变采购计划,导致采购部门无法按采购预算安排采购资金,使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完全脱节,这样采购预算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和作用。

2.立项采购前论证不充分。由于各有关部门在制订采购计划时,没有进行必要的立项前的市场调研,而高职院校采购部门只负责根据各有关部门的采购计划安排本年度的采购任务,这样在没有得到前期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必然造成采购的诸多浪费:一是过量采购,少数使用部门在立项采购前,没有做好本部门对设备的需求量调查,就盲目申请采购设备,结果设备采购到货时,因超量采购而积压库房,使得本可以用于采购其他教学和科研设备的资金严重浪费;二是超前采购,有的教学使用部门,在相关专业还没有确定开设之前就急于申请采购相关的教学和科研设备,而真正的相关专业开设时,这些设备已经因淘汰过时,或老化破旧而不能使用,造成无法挽回的浪费;三是重复采购,一些使用部门只顾本部门的工作需要,就申请设备采购,而高职院校的采购部门在制定年度采购预算时缺少对全校所有设备的调查了解,没有摸清家底,没有做到全校“一盘棋”,没有做到所有设备全校统筹调配使用,因而造成重复采购。

3.没有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政府采购制度。高职院校虽然执行的是《政府采购法》,但在实际采购工作中却没有完全适合高职院校的采购工作制度,使得各高职院校在采购工作中各施其政,各自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政府采购的具体实施细则,造成高职院校采购工作管理混乱。目前,各高职院校除了限额以上的采购项目必须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实施采购外,其他采购项目都是根据自己制定的政府采购的具体实施细则进行采购工作的。因此,为了规范和约束高职院校的政府采购工作,就必须制定统一的适合高职院校的政府采购制度。

4.政府采购环节复杂。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时常会因为教学和科研项目的需要,急需购买高精尖端的精密仪器和设备,有些还必须从国外进口,时间急,任务紧,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是预算和计划外的采购项目,涉及到调整计划,增加预算,必须层层申报,获批后,如果通过政府采购程序,环节复杂,手续繁多,然后再采用政府采购必须的公开招标方式,上网招标信息,招标顺利的话,到签订合同,到货验收,最快也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就是政府采购环节复杂,需要走程序的时间和采购需要的时间过长,完全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紧急需求。

二、高职院校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策略研究

要实现高职院校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管理,就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管理程序,从制度上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1.加强采购预算管理。首先,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年度采购预算的编制,因为年度采购预算是高职院校实施采购工作的唯一依据。编制预算前,要分清轻重缓急,对拟采购的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强化采购预算的约束力,对于未列入年度采购预算的项目,坚决不予采购。其次,在编制年度采购预算过程中,既要显示采购预算的约束力,又要考虑采购预算的可操作性,因为在采购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如果遇到教学科研急需上马的项目,需要采购必需的仪器设备,这时就需要及时调整采购预算或追加预算,调整预算前,由学校采购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调整预算时必须严格、规范地按照审批制度和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2.重视立项采购前的调研和论证。第一,高职院校采购管理部门要建立全校资产配置的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动态管理,随时全面掌握和了解全校的设备资产配置情况。这样,在各二级学院和各职能部门申报采购项目时就可以及时了解所申报采购项目的现有配置情况,进行全校统一调配使用,避免重复采购,如确认为新增项目,则实施采购。第二,高职院校采购管理部门对于申报采购新增专业相关设备的项目,应及时与有关使用部门联系沟通,分析确认该新增专业是否确实可行,在没有确定开设新专业之前,不要盲目提前实施采购项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三,高职院校采购管理部门在实施年度采购计划之前,应该与全校各二级学院和各职能部门一起调研和论证,哪些项目是本年度必须采购的,哪些项目是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存放场地或可有可无的,可暂缓采购的,分清轻重缓急。以此,合理配置资源,达到资金使用的最高效益。

3.建立健全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政府采购制度。提高高职院校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就是必须建立健全适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应以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其本身的特殊性,制定符合高等院校要求,又适合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实际的政府采购规章制度,并在高职院校内部成立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设置招投标采购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采购的职能部门、执行监管的监察审计部门,各部门各尽其责,相互制约,使高职院校的政府采购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在阳光下进行,努力做到科学择优、依法采购。

4.简化采购环节。首先,在不违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严格执行有关政府采购程序、服从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尽量简化采购环节,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要做到这些:一是要简化采购立项申请到受理到组织实施到合同签署到组织验收等一系列工作的中间环节,尽量减少各环节之间的等待时间。二是在走采购流程的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要相互协调、互相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政府采购工作在规范、快速的情况下高效运行。三是高职院校在进行政府采购过程中,以公开招标为主要方式,但也要根据采购项目的具体情况、特殊要求,灵活地选择采购方式,在获得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后,可以适当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和竞争性磋商等采购方式。对于被列入“网上商城采购目录”的设备,可以采用新增的采购模式网上商城采购。这样,既减少了采购环节,缩短了采购时间,提高了政府采购效率,又大大减少了采购费用,完全实现了政府采购在阳光、高效下运行。

第9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

现代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化速度逐步加快,市政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项目,其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市政工程被建设和应用。为了能够促进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就要优化建设方案和措施,提升市政监理水平,能够更好地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符合标准。从目前市政监理具体状况作出分析,其规范化管理中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无法解决,这就导致了整体水平比较低,严重限制了市政工程领域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进步也存在不利影响。

1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中的主要不足之处

市政工程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极大地促进了市政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可以更好地保证市政工程建设水平得以提升,为了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应该全面建设工程监理体系。当前我国的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有着一系列的问题无法解决,严重阻碍了市政工程质量的提升,给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1.1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不规范

市政工程要想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就必须要监理完善的管理体系。当前的高速发展时期,市政工程项目在建设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一方面,市政工程建设阶段,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工作流程缺乏规范性,管理也比较落后,很多先进管理措施没有应用到实践中,极大地限制了工程的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市政工程建设阶段,建设部门很多都是政府直接下派,建设单位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施工资质也不能达到要求,导致了工程建设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建设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而过度追赶工期,设计图纸不合格或者存在没有出具的条件下,导致了施工环节存在很多问题。还有些市政工程单位人才匮乏,没有技术进行人员招聘,导致人才缺口较大,极大地影响市政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1.2市政工程技术标准不规范

市政工程在实践实施阶段,要科学合理地应用先进施工技术,以达到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标准要求,这是当前的现场监理管理规范化控制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中,技术标准不规范的问题比较普遍。一方面,市政工程的建设施工环节,没有根据实际需要来形成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有些人员甚至没有掌握足够的技术就开展施工,导致施工现场随意性非常大,而很多人员没有了解设计方案的基础,按照自己的经验开展施工,导致了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问题,严重地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也会导致技术不规范。另一方面,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中,技术交底没有有效地进行,导致技术体系建设不完善,也没有充分了解技术难点和重点,盲目施工。有些人员在遇到问题后不能技术采取措施,导致现场施工混乱,严重阻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1.3监理现场的内容不全面

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环节,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以提升工程的质量水平,要全面实施现场监督管理制度,要优化监理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促进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当前的市政工程项目实施环节,虽然实施了工程监理,但是监理内容确是不完善的,导致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一方面,工程监理主要是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没有有效地实现材料、进度、成本等方面的控制,导致监理效果比较差,严重影响工程的总体水平。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在市政工程实施阶段,以高高在上的姿势进行管理,过多地干预监理工作,造成很多工作存在严重的问题。有些监理单位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业务、提升自身经济效益,按照业主、建设单位随意更改监理结果,造成了监理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市政工程的质量。

2市政工程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市政工程的建设施工环节,应该逐步的优化监督管理体系,可以提升监理水平,要加强现场规范管理,促进监理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得市政工程的建设总体质量满足要求。

2.1监理完善的管理体系,设置合理的监理机构

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环节,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应该加强监理管理,优化监理措施,必须要结合管理的需要来构建完善的监理管理体系,做好现场的管理和控制,能够根据现场管理设置监理机构。一方面,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环节,要积极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要明确合理的管理体系和标准,积极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对于复杂性非常高的市政工程来说,其包含的部门比较多,各个部门都有着不同的职能,同时也有大量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参与其中,这就需要优化与协调各个部门的人员,使得人们都能够按照标准开展工作,以更好地提升建设工程的总体水平。另一方面,市政工程的建设施工阶段,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考虑到项目的具体特点,以更好的设定监理组织机构,合理的设置相关工作人员。

2.2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组织开展工程监理,落实技术交底

全面的落实各项市政工程的质量水平,就要明确具体的监理规范管理制度,应该组织开展技术标准监理工作,落实各项技术交底工作。一方面,市政工程实施环节,应该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的要求,根据项目的特性出发来进行,明确具体的实施方案,保证所有项目都能够按照要求来组织进行,以提升技术实施的效果。另一方面,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环节,要对现场进行全面的规范化管理,按照标准组织进行技术交底。通过加强人员的培训、教育等工作,来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

2.3合理的确定监理工作内容,制定监理实施方案

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环节,要从工程的整体角度出发来实现质量的优化,可以提升建设标准和要求,形成科学合理的监理管理体系,能够使得各项监理工作顺利的进行,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来组织落实监理工作,然后明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理工作方案,以促进市政工程的规范化管理。一方面,在市政工程实施环节,应该制定出监理工作的标准和内容,所有的工期、成本、材料等方面都在监理工程的管理范围内,以保证监理工作效果达标。另一方面,市政工程项目的监理现场规范化管理阶段,能够更好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理管理方案,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2.4落实人员岗位职责,做好监理工作质量考核与管理

任何制度、程序与标准的实施,都要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所有监理人员都必须要掌握这些标准和规定,以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公司或者项目部应该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评价管理,要及时发现监理工作中的缺陷和问题。监理单位应该配合建设单位来进行人员的培训,以促进人员素质的提升,必须要按照要求进行目标与绩效的考核,考核的结果与人员的福利待遇、奖金等直接联系起来,以促进管理规范化水平的提升,所有人员也具备较高的积极性,能够开展规范化的管理。

2.5加强施工监理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

市政工程的实施现场复杂程度非常高,且施工工期非常长,监理单位应该实施必要的精细化管理措施,一是要监理人员进入到现场进行严格管理,审查设计图纸,如果存在问题,要及时的沟通和处理。二是在现场设置样板工程,同时应该评比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组织现场严密的检查和控制,切实提升工程的质量水平。三是要按照工程设计方案和技术标准,合理地设置实验室,以组织开展各项质量检查工作。四是对于现场监理发现的不合格部分,要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告知相关单位进行停工整改,符合要求后才能再次开展施工。

2.6确保现场监督工作合规,监督过程规范化管理

项目监理部门成立后,监管者应当根据法律要求,合规合理化的依照各种条例和一些相关的设计文件来进行,包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及有关规定领导全体成员,从一开始就做好现场监理。施工前的准备,在施工的过程以及竣工后的验收,需要符合管理和监督的要求。规划监督作为指导现场监督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尤其应纳入安全监督,建筑节能,房屋建筑质量常见故障的预防和控制,并作为房屋检查监督规则作为现场监督一份专业或一级操作文件,根据监督计划和现场的复杂性,对监督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制定。做好对整个过程的预控工作,现场监督这个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同样也是为有效管理和控制项目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和通过针对性专门设计的策划,根据图纸,设计公开,监理公开等的联合审查,达到预控效果。我们要求现场监督人员要“四”勤奋,也就是腿眼嘴手比较勤快。这意味着他们应该更频繁地去现场,发现更多的问题,并经常提醒建筑公司,通知承包商如果出现质量上和安全上有隐患的情况,加以改正。以消除萌芽中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2.7规范现场监督管理,树立现场监督部门的形象

我公司对现场监督部门提出了统一的形象建设要求,公司在《关于监督部门现场办公室规范化管理》中,在各部门要求的公告中做;监督办公室门应有明显的监督,由公司的“监督人员职责”,“监督程序流程图”挂在墙上。将员工组成表,项目图像进度图,考勤表,公司的质量要求和目的要求展示在墙上,整齐地放置文件夹、数据框、图纸和文具,并定期打扫。在服装要求上面,总监要佩戴监管的徽章和统一的安全帽,服装也要穿工作服,这以上均是江苏省统一的要求。评估的内容之一都有对总监的服装上面的要求。因为监理工作是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过程的每个项目的跟进,以及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处理。

2.8加强现场监督部门的检查,监督和评估

为确保现场监督工作能达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应加强对现场监督部门的检查、监督和评估,由公司质量保证部门组成的检查组实施每个项目的月度检查制度。它主要检查项目实体的质量,安全情况,监督文件和其他项目监督指标的控制情况,并评估现场监督工作。公司检查组对现场监督部门的评估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监督单位、建设部门、施工方、投资控制、进度、质量、实现行监督责任、其他方面。公司质量保证部门每月都会报告公司内部的评估情况,并要求每个项目监理部门从各自的项目中吸取教训,并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公司将月度考核与监事处处长和各级监事的绩效挂钩,以此作为人才选拔、晋升、提薪和公司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10篇

【关键词】 信息系统工程 工程技术资料 资料归档 资料管理

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指的是从项目立项前准备阶段到项目竣工投产验收期间形成的相关信息。可以根据信息系统工程的各个阶段的划分而将其技术资料划分为立项文件、合同与规划文书、实施文件、竣工文件、维护文件、技术文件等六部分文档[1]。

一、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的作用和影响

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质量,也会影响到系统的后期维护工作[2]。

(1)工程档案的基础,履行合同的行为。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各阶段所产生的工程信息,经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维护、使用和管理所形成的工程技术资料是工程档案的基础。对于投资方来说,判断一个信息系统工程成功的标准,必然通过档案验收。同时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签订时一般会列出需交付的文档清单,对工程技术资料规范化的归档和管理是合同履行能力的重要表现。(2)工程质量的见证。信息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新、科技含量高、涉及范围广以及从业人员素质高、年轻化、流动快等工程自身特点。这就反映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比其它工程更加的困难复杂,它不仅包括物理平台的建设,而且包括软件系统的集成等,一套完善的技术资料文档将是工程施工质量及完成程度的重要凭证。此外,及时将技术资料归档,还可以防止发生因人员变动而造成工程技术实施中断等麻烦,确保了工程档案资料的系统性。(3)系统运维的原始信息及持续改进的依据。信息系统建成后的运维支持工作将是左右信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环节。工程技术资料是运维工程的重要参考指南,在建立运行维护组织、理清维护对象及资源的运维管理起到良好支撑,而且此资料也是为系统进行改进和功能拓展时的技术依据。(4)有利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原则中的应急原则和灾难恢复原则指出,信息系统工程中要有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并需进行必要的演练,同时越重要的信息系统,应当越重视灾难恢复。在对不可预见性事件进行处理时,对工程信息的掌握会使处理的难度降低,而如果信息不全,或是在事件中遭到损毁,这就会为系统的重建、恢复工作带来阻力。所以,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与维护同等重要。

二、技术资料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在信息系统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相关负责人对技术资料的管理不够重视,如有些资料员认为对技术资料的采集和储存是不重要的,而采取不作为行为,这样就会造成技术资料不完整;(2)已收集的技术资料借阅、保存、移交等程序不科学,在对资料进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应按照一定标准进行;(3)资料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影响对项目实时情况的掌握;(4)各部门对技术资料的管理不统一、不协调,造成资料统一归档时出现问题,或是使得技术资料移交后,接受方无法利用其真正价值等。

三、对技术资料管理的建议

(1)正视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在工作动员会议、部门会议和工作检查过程中,管理部门应向从基层到高层的相关人员告知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达成共识[3]。(2)规范技术资料管理制度。首先确定工程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层次,绘制简明的层次图表,明确各部门的技术资料管理职责,且指定专人管理资料,明确岗位职责。其次,工程部应督促参建各单位严格遵守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办法。第三,在管理制度中,应明确工程技术资料的归档范围,同时应明确对资料的收集、分类、组卷、编号,及案卷的整理、编目、排架和保管等职责。(3)建立技术资料审核机制。在工程项目的开始实施前,应建立技术资料审核机制,档案管理部门应编制工程技术档案归案责任划分表,工程部应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参建单位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并采取考核或经济惩罚手段,确保技术资料归档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总结:在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中,技术资料对于项目的交付使用与运行维护都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够为后续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在对技术资料的管理上,不但要提高相关人员对技术资料的重视,还要在组织制度上加强规范化管理,使资料管理真正转化为企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黄艺.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管理工作的思考[J]. 城建档案,2010,12(15):7-8

第11篇

企业法制建设的关键在于将法制建设引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规范企业经营生产的每一个过程,把企业经营活动带入法制轨道。企业法制建设完善的过程就是将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变成间接管理,将单纯生产型企业转变成自主生产型企业,让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生产活动都能够有法可依。企业的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国家主要通过经济和法律两种手段对企业进行管理。大部分的经济手段是由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确定的,即使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也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实现。所以,对于企业发展来讲,依法经营是企业经营的根本;对于国家来讲,完善企业的法制建设是践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方式。企业的法制建设是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规范职工行为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的法制建设对于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法制建设。企业的法制建设首先要规范企业管理者、经理和职工的行为,为企业的各级领导以及员工提供准则,杜绝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完善企业的法制建设还应该规范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完善企业内部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有利于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制度。企业的法制建设贯彻的越彻底,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规范化发展。

二、企业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

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致使企业不能自主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因为不明白什么是担保,而将自己的企业为他人做担保,很多企业因为担保而被认定有连带责任,不仅需要为被担保者弥补损失还很有可能让自己的企业濒临破产。经济法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合同法》就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业务员的思想较为守旧,习惯于按照传统的规矩办事,凭借老关系进行业务的沟通,根本没有按照正规程序签订业务合同和办理相关手续的观念,不考虑相关法律对企业业务的规定。这种仅凭借关系而建立的业务往来,一旦出现货物质量问题或者货款没有按时到账的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受到法律的保护。即使企业的管理人员想要对方,但是由于没有合同、没有相关手续作为证据,根本没有办法得到合理的赔偿。如果不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来签订合同,对于对方的经济情况、信誉状况以及经营内容等不了解,而盲目的签订合同,就有可能出现预付给对方货款,到期未得到货款,但是已支付的预付款无法收回的状况。

(二)不会使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许多企业在经济来往的过程中出现经济纠纷,他们不了解法院以及仲裁机构的作用,有的怕得罪对方以后无法进行合作,或者由于时间较长超出了的期限,只能忍气吞声,归根到底企业出现这些事故的原因就是企业不懂得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就存在着许多违法乱纪的行为。例如做假账、收受回扣等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危害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并且违反了《生产质量法》。对于这些现象。大部分企业在发现后都只是进行警告、罚款或开除,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法律进行惩处,这也是导致这些违法乱纪行为屡见不鲜的原因。

三、完善企业法制建设的有效措施

企业的法制建设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完善企业的法制建设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一)完善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要想加强企业的法制建设,首先市场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于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对于法制上缺少的内容进行立法,以确保企业各项独立的经济活动都有法可依。

(二)理顺政府的职能

企业走向市场,政府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能所在,减少政府对于企业发展的干涉。政府部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宏观控制,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监督力度,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避免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挂钩。

(三)重视执法及监督部门的工作,规范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

完善企业的法制建设不仅需要规范企业自身的行为,还需要执法监督部门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执法机关在执法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法律制度进行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的透明度,杜绝现象的发生。只有执法和监督部门依法办事,才能真正做到规范企业行为,帮助企业完善法制建设,让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的保护,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四、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政府采购 预算编制 法律环境 监督体系

一、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政府采购的状况分析来看,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相对落后,采购活动缺乏计划性

主要表现在:①、政府采购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尤其是对采购预算的管理,还有待提高。由于我国政府编制采购预算中还缺乏较为详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使得目前很多单位对政府采购预算资金的运用存在较大的误区,导致有关部门不能及时有效的实施其管理和监督的职责;②、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没有从全局出发,随意性、盲目性较大,整个预算编制看起来不仅粗糙,而且很多细节问题都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了政府采购预算活动的顺利进行;③、在对政府采购资金的分配上,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并非财政的集中调配方式,而是随意的进行资金的处置,从整个采购预算资金的使用分析来看,问题较多,缺乏严密性。总之,政府采购中对于预算编制中出现的问题,既增加了政府采购部门的工作量,又影响了其工作效率,浪费了资金资源,因此,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2、政府采购缺乏一个完善先进的法制环境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政府采购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从目前我国在采购方面的法律环境分析来看,还存在着较多问题。比如说,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都还处在低层次阶段,没有引起有关立法部门的重视,很多法律法规都只是部门规章,其作用也只局限于指导意义;另外,从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状况分析来看,我国政府采购的相关立法还存在着立法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各地区个部门均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地区特点而颁发了一些法律法规,相对统一的法律法规则较为缺乏,导致各地区的法规文件缺乏一个完整的政策和法律依据。总的来说,从政府采购的法律环境来看,建立和完善其法律法规环境,对于完善政府采购,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此问题也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政府采购缺乏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

政府采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和程序,其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应该具备切实有效的监督效力,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分析来看,我国政府采购还存在着监督主客体不明确,监督措施不完善以及监督机制还存在着弊端等问题。尽管《政府采购法》中明确的规定了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的主管部门,但是在政府采购的市场中,其监督主体却与其不相统一,尽管目前的法律中规定了财政部门的监督权力和职责,但是对于具体的如何进行监督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说明,导致对政府采购的监督权力没有得到切实的发挥和运用。

二、完善政府采购的相关对策

针对上述讲到了关于目前政府采购中出现的问题,对如何完善政府采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我国目前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

完善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要求财务部门不仅要参与制定相关的采购政策和措施,同时还要切实参与到政府采购的管理当中,让财务部门的监督管理权得到实际的实行;同时,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完善还需要解决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改进其财务管理的具体操作办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开展各项活动,财务部门应该实行采购资金的直接支付,即根据各事业单位所提交的采购证明或者合同,直接由财务部门想供货方提交货款,取消繁复的层级上报程序,这样不仅提高了财务监管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对各事业单位的采购的预算管理,完善了预算编制体系。

2、完善政府采购的法律环境,加强政府采购的规范化管理

政府采购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在现行的《政府采购法》、《合同法》等根本大法的前提下,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办法相关的实施条例或规章条例等法规,为政府采购提供完善的、详细的、明确的指导和规定,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的法律环境,规范各级部门的采购行为;同时,作为政府采购的各级部门,无论是事业单位、相关的财政部门还是供货商等,均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健全各单位的内部约束机制,做到内外结合,实现真正的规范化、次序化、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