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28: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发展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节能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一样,都是为人们提供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是,绿色建筑在设计和建设时会更多的考虑到环境因素,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浪费,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被提出,被支持,并逐渐成为建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它的兴起,预示着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坚定决心,也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它所带来的广阔前景是显而易见的。
1、绿色建筑的含义
绿色建筑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立体化绿化屋顶式花园,而是指在进行基础项目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危害,降低资源消耗,节能环保,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对绿色建筑进行选址和布局时,要尽可能的达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天然能源,为居民营造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1]。绿色建筑不仅仅与减少能源的消耗有关系,而且与其他很多方面也有重大关系:如淡水消耗、废气排放,减少对汽车的依赖,降低资源浪费等。
2、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优势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过程中,建筑量大,建筑要求高,再加上我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多样化,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2.1. 节能潜力方面的潜力巨大
我国既有建筑已经达到了四百多亿平方米,与此同时,每年新增的建筑量在十六亿到二十亿之间。但我国有将近百分之九十五的建筑属于高消耗建筑,在同等的室温条件下,单位面积消耗是那些发达国家的两至三倍。如果我们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加大力度,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2发展绿色建筑的效益高
根据相关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要达到同等的节能效率,建筑方面比工业方面的投入要小。另外,相比欧美国家而言,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所用的成本较低。保护环境应对气候的变化是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宗旨[2]。这样就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3建筑技术的发展日臻成熟
相关的调查数据表明,高能效照明技术实际上是所有国家在进行温室气体方面采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从节能量这方面来说,全面改进寒冷地区采用的分区供暖形式,实行分户供热的计量方式,在气候温暖的地区提高制冷和通风效能。
2.4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有利于绿色和建筑的推行。
我国的建筑设计与气候息息相关。例如,陕北地区就巧妙的结合黄土的地点建立了窑洞,通风效果好,冬暖夏凉。云南的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地区,气候湿热,且蚊虫芜杂,当地结合这些特点,设计出了竹楼,造型典雅别致,里面清爽舒适。这些地区的差异性造就了建筑的差异性,也出现了多种建筑文化。
3.发展绿色建筑的对策
3.1转变建筑设计双方的理念。
很多企业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考虑到的是节减成本,获取最大效益,这种设计理念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因素。随着绿色建筑的理念提出,很多的企业和施工单位也应该转变其价值观和核心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和创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同时吸取国内外优秀的案例,建立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另外,在进行绿色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我国国情,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运用可持续能源,降低污染程度。在保证节能的同时还要从客户的立场和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一个舒适健康清雅的生存空间[3]。
3.2加强对于市场施工的监督
施工阶段是将纸质设计生成实物的阶段,也是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阶段。这一阶段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为此,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时,必须加强现场监督和指导。一是尽可能的缩小施工场地的占据面积,避免对施工现场造成破坏。二是积极地推行新能源,新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较少污染浪费。三是施工单位应严格的按照国家或者是该行业的法律法规进行施工。选择符合标准的材料,严禁偷工减料,以免造成危险。另外,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减少颗粒,粉尘,噪音对附近居民和过往行人的影响[4]。
3.3积极地采用先进技术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建筑行业科技含量比较低,大多数施工单位都是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不管是在技术设备方面还是施工流程上和世界上先进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我国的企业要想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行业征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完善技术装备,力求在太阳能风能以及建筑的发电系统方面有大突破。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因此,发展绿色建筑也就成为大势所趋。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可以综合的利用资源,而且为保护全球环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5]。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型的,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4、结语
现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如何在加快城市化步伐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预计到的是,在未来的日子里,绿色建筑将成为全世界人类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当吸取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精髓,并结合当代建筑的要求和特点,不断的更新完善技术设备,实现理想的居住环境。同时,绿色建筑的发展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鼓励和支持,建立一个系统的规范法则,不仅仅为具体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会调动投资者、开发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在我们国家建立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项意义重大又非常急切的任务。可以说,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出现,不仅仅是建筑行业的变革,更是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它顺应了世界经济方式转变的浪潮。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孙书明,李伟清,马容.浅析我国绿色建筑大发展现状及趋势.山西建筑[J].2010(5).
[2].仇保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建设科技[J].2011(06).
[3].郭晏磷.浅谈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J].建设科技.2012
关键词 节能建筑 现状 前景
一、什么是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英文名称是energy-savingbuilding。设计和建造采用节能型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建筑物;在此类建筑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二、节能建筑的特点
节能建筑的特点有很多,我这里就找几个非常实用的几个特点来给大家介绍。首先它消耗的资源少,在建造节能建筑的时候建造所需要的材料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这样来说这些建筑材料将来还可以循环利用,节省了资源。要求在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屋顶、外墙、门窗等)中使用绿色建材作为保温、隔热材料以节约能源。这一方面可以减少基本建筑材料的用量,减轻围护结构的自重,而且在保证建筑物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可以大幅度节能降耗。其次是减少了环境污染,现在拆迁过程中往往是飞尘漫天,原来的建筑材料如砖块、预制板、水泥柱等等都无法再利用只能用车拉走运到郊区等地方直接倒掉,这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还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节能建筑采用的材料多是可循环再利用而且是低污染的耗材这样就能保证不浪费资源也同时保护环境。最后是节能建筑的高性能,节能建筑采用的材料多是一些新兴的高技术材料,结构用材具有足够强度、耐久性、围护结构、保温、防水等性能,给人类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空间。
三、节能建筑的现状
现阶段,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国家高出2~3倍。仅以建筑供暖为例,北京市在执行建筑节能设计前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32瓦/平方米,执行节能标准后,平均为21瓦/平方米,而相同气候条件的芬兰平均能耗仅为11瓦/平方米。因建筑能耗高,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我国每年新增的建筑总量大约20亿平方米,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2008年底,全国城乡既有建筑面积已超过420亿平方米,其中按采暖建筑节能标准建造的只占5%左右,且限于少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我国住宅能耗是同类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而且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建建筑达到节能标准的仅不足20%。根据建设部提出的“十一五”建筑节能目标,到2010年,我国城镇建筑要达到节能50%的目标,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要达到65%的目标;大城市要完成对25%的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到2020年要完成对大部分城镇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筑节能就是采取保温、隔热、密封等措施,让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煤、电等能源的消耗,节能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围护,尽量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以获得理想建筑节能效果。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组织管理不力,法规配套不全,我国的节能工作虽然已搞了十几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颁布施行也有几年时间,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相应的节能工作组织机构及相关责任单位,导致建筑节能进行缓慢。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我国比发达国家在节能建筑发展方面至少落后几十年,节能建筑设计、施工尚未系统化、标准化,相关规范还很不健全。建筑构造设计和结构设计还有待研究,施工技术有待广泛推广。建筑从业人员的节能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施工人员大多数都是农民工,节能意识较为淡薄,专业素质不是很高。一些业内人士对节能建筑也持有一种怀疑和观望的态度。怕出风问题担责任。
四、节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目前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能耗居高不下,建筑节能仍处于发达国家初级阶段的现状,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建筑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因此,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将在克服诸多困难中逐步前进,只要加快技术、组织及政策方面的措施落实,在不久的将来,建筑节能定能结出丰硕之果,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的节能水平。首先技能建筑是贯彻国家及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思路,根据各国的发展得出是世界潮流的走向,我们也应该顺应潮流,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应该让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将在克服诸多困难中逐步前进,,只要加快技术、组织及政策方面的措施落实,在不久的将来,建筑节能定能结出丰硕之果,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的节能水平。其次,我国现在的节能建筑多还是依附于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支持,相信在不就得将来一定能出台一系列的相关的法律政策和相关的监管制度等等,能够为节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稳定发展空间。这也是符合现在我国的需要。最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住房货币化政策的实施,购房消费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人们改善建筑热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因此,南方地区建筑节能的工作也将得到推广。这也将大大推动节能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业贤.我国建筑节能发展初探[J].安徽建筑,2011(05).
[2]李英,董华.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和节能措施[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
[3]林海燕.值得关注的建筑节能问题[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2.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前景;施工管理
前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大众对于生活品质与物质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不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使得社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环境负担。作为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建筑行业的发展给环境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要满足和谐社会的建设需求,就必须使自然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达到平衡的状态,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进行绿色化的发展,才能够满足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建筑施工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建筑行业绿色化发展。笔者选择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前景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1、绿色建筑与施工的特点分析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就是对有限的自然能源与社会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减少单位施工量中的能耗,减少建筑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大众生活影响。在最低的能源消耗基础之上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一般来讲,绿色建筑与施工具有以下几点特点:
第一,传统的建筑结构较为封闭,在设计理论方案希望与自然环境进行完全的隔离,这就使得传统的建筑环境对于居住者的健康产生不利用影响。而绿色建筑将建筑物的施工与自然的发展进行联系,将建筑物的内部与外部进行联通,使建筑物室内的环境可以进行自然调节。
第二,传统的建筑物是一种商品,建筑物的形式会根据社会大众的想法进行设计。在施工过程当中也不会注意到环境资源的破坏与利用效率,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过度地指化生产。但是,绿色建筑与施工则是一种资源,在最小的能源消耗的基础之上进行生态利用,在许多领域获得综合性利益。
第三,传统的建筑会出现建筑设计与生产的标准化,建筑形式过于单一,虽然南北建筑风格有较大差别,但这也就是全国的建筑形式基本样本。而绿色建筑与施工加强对本地建筑材料的利用,建筑的形式与当地的气候与自然资源有很大关系,建筑物的形式会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四,传统的建筑物只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建筑物当地的环境负责,这与绿色建筑与施工有着本质性的差异。绿色建筑与施工,在建筑的合理使用年限之内,为居住者提供健康的环境,保证居住者可以高效使用建筑空间。在最后,绿色建筑会与自然共生,减少建筑物对于资源的需求,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五,传统的建筑物的能耗较大,建筑物的建设很有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但环保型建筑物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量损耗,更有一些环保型建筑物能够自己产生可利用的再生资源。
2、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前景分析
环保型建筑物的工程发展是构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建筑的关键。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已经被更多的人接受。开展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是许多建筑工程企业的研究重点。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在当代社会具有大好的发展前景,下面,我们就来对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
2.1建筑工程企业管理者思想观念的科学化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会将绿色建筑作为自己的建设目标,将绿色施工作为自己的实践任务。企业最高管理者在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过程当中,会不断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对绿色建筑与施工的发展进行理论基础的奠基。更多的绿色发展战略会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发展指导文件。在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过程当中,建筑施工企业要引导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一场“绿色革命”。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者会直接参与到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改革工作当中,建立起明确的绿色施工管理与指导部门,监督与管理绿色施工工作。专职的绿色施工人员会成为一种新兴职位,促进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
2.2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升级优化
在《绿色施工导则》当中,对于绿色施工的施工管理工作具有明确的规定。在开展绿色工程的施工之时,施工管理工作需要包括许多内容。比如说组织管理工作,规划管理工作以及实施管理与诱人管理等等。在施工管理的过程当中,施工工程的管理者会成为关键,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基础。施工企业应当以施工管理人员为核心,对各个部门与相关人员进行调动,明确绿色施工的管理体系,制定出符合施工实际情况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是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只有建立了明确的管理体系,才能使管理制度得提到,管理方案的合理程度提高。动态管理是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要方法,从施工的整体对工程施工进行管理,基中包括对施工设计、施工准备工作、施工材料的采购工作以及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等等。另外,绿色建筑施工的管理人员还要从工程的特点出发,对绿色施工进行大力宣传,使每一位建筑施工的参与者都能了解绿色施工的含义。在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中,绿色建筑与施工的知识培训活动也会越发丰富,宣传力度的提高会使每一位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具有绿色意识,施工氛围得以绿色化。
2.3能源利用绿色化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对能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是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发展的必然。一般来讲,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会用到天然气、煤与电、汽油与柴油等多种能源。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能源结构进行工,保证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绿色建筑与施工现场的能源浪费问题十分重要。
在电能使用绿色化发现,建筑施工的用电量会得到控制,施工现场的办公室以及机械设备的电源需要及时进行切断。在施工现场与建筑物当中要尽可能安装低能与节能的电器设备。施工管理者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使电能得到度地指。其次,在设备的应用方面。要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使设备长期保持在正规的运行状态,加强设备的使用效率,促进建筑施工效率的加强。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发展的绿色化已经在为必然。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不仅是建筑行业自身的需求,更是社会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希望建筑行业的相关人士认识到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重要性,从实际出发,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绿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牧.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J].中外建筑.2010(09):63-65
[2]. 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09):75-77
关键词: 民用建筑 空调 发展前景 能源
1 我国宏观经济和城市民用建筑的发展情景设定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具体部署,即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
这个宏伟的发展目标必然对我国经济的各个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1.1 经济结构
在今后15年中,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第三产业增长迅速,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将出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2020年为13.6%;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2020年为42.9~46%;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2020年为41%~43%,2050年51%~56%。
1.2 按名义汇率计算的GDP
按照我国总体经济战略规划,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88万亿元RMB,2020年达到26.82万亿元RMB。两个阶段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1%和4.14%。需要指出,近年以过度投资拉动的超常规增长使得资本形成所积累的一系列低效率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重复建设形成的无效资本、大量库存积压、国际反倾销对我国企业的打压、企业利润率的下降,以及高速发展对资源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将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因素。
1.3 人口
预计我国人口总规模为:2010年14亿左右;2020年15亿左右。
1.4 人均GDP
人民币的汇率政策正在调整,人民币不再紧盯美元。因此,今后我国的GDP统计必然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购买力平价(PPP)标准。如果按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2003年人均GDP(按PPP计算)已经达到4990美元,已经超过当年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4320美元),这显然是高估了。而如果参照中等收入国家购买力平价计算所得人均GDP比名义汇率计算所得高出1.9倍的比例计算,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分别达到2932和4104美元,2020年我国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1.5 城市化
我国城市化水平从由1985年的22%上升到2004年的41.8%,城市化速度是世界同期的两倍。但2000年世界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7%,其中中等发达国家为50%,高收入国家为79%。从世界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率从36%提高到60%属于加速期,因此,中国的城市化率还将不断提高。如果按1985~2004年间城市化率的平均增长速度计算,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在50%以上。而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当在60%左右(58.7%)。
1.6 房屋建设
截至2003年底,全国城镇房屋建筑总面积达140.91亿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89.11亿m2,占房屋建筑面积的比重为63.24%。
根据建设部小康社会居住目标,可以分析得到2010年和2020年的建筑面积。
表1 我国城市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预测 城市化水平 %
城镇人口总数 亿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m2
城镇住宅建筑总面积 亿m2
城镇人均公共建筑面积 m2
【关键词】 保温隔热现状分析 发展前景
我国传统建筑保温性能普遍较低,绝大多数属于高能耗建筑,以多层建筑为例,外墙的单位建筑面积耗能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外窗、门窗空气渗透率等耗能指标也高出数倍。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实施和相关标准、规范的颁布,建筑保温隔热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和应用,我国建筑保温隔热技术取得长足进步,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生产和技术体系,推动了建筑保温隔热技术的发展。
一、 屋面
建筑物屋面暴露在外,直接受风吹、日晒、雨淋、和雪盖的考验,
表面温度变化大。据统计,屋面的能耗损失达到结构总能耗损失的9%~10%,为保证建筑室内冬暖夏凉,在屋顶结构层上、防水层下需设置保温隔热层。
我国在屋面保温隔热方面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上世纪50~60年代,屋面保温主要是干铺炉渣、焦渣或水淬矿渣,在现浇保温层方面主要采用石灰炉渣,在块状保温材料方面,仅少量采用了泡沫混凝土预制块。上世纪70~80年代,屋面保温层出现了现浇水泥珍珠岩,现浇水泥蛭石保温层,水泥作为胶结材与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制成的预制块及岩棉板等保温材料。上世纪80年以代后,重量轻、热导小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泡沫玻璃块材料等屋面保温材料问世。目前,在整体现浇屋面保温工程中主要采用了硬泡聚氨酯保温层,而铺砌工艺中板块状保温材料多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XPS)加气混凝土块、硬泡聚氨酯塑料等。
未来建筑节能的要求逐步提高,屋面保温材料会以高效轻质材料为主,使用硬泡聚氨酯保温材料(现浇或铺砌)将会成为屋面保温的发展方向。
二、 门窗
随着先进地区和城市率先实施建筑节能率达到65%的第三步节能标准,应该采用气密性良好的更为先进、高效的节能门窗(包括单元、阳台和户门);目前,我国已经能够自己生产各类门和窗户,包括所需要的主要门窗框型材、玻璃、门芯板品种,性能也基本满足需要。
最初,在我国盛行单层窗,玻璃门和玻璃窗都是单层玻璃的,防风但散热率很高,之后发展为双层玻璃窗。在后来出现了镀膜玻璃,这种窗采用低散射镀膜,保温隔热性能优良。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门窗的节能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建筑节能的发展对门窗的节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批美观、节能产品相继问世,其中以PVC加木芯组合成高级节能门窗、断桥铝合金节能窗、PVC中空玻璃节能窗等品种表现尤为突出。
三、 墙体
我国传统墙体材料以烧结黏土制品为主,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分阶段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逐渐推广新型墙体结构及材料。本世纪初才真正对建筑墙体强制进行节能设计。我国外墙保温隔热技术作为建筑节能事业的一个主要技术组成部分,正在朝着:性能高中低档搭配,材料多种、性能多样,能分别适合我国北方寒冷干燥气候和南方温暖潮湿的房屋工程特点方向发展。
1. 外保温
所谓外墙外保温,是指在垂直外墙的外表面上施工保温层。此种保温体系可用于新建建筑墙体,也可用于既有建筑外墙的改造。外墙外保温因具有可以避免热桥、保护墙体材料、不占用室内使用面积等特点,成为国内外建筑墙体节能的首选方法之一。
外墙外保温系统上世纪40年代起源于瑞瑞典和德国,多年的实际应用和全球不同气候条件下场时间的考验,证明外墙外保温技术是一项值得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的节能新技术。如今,外墙外保温建筑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种建筑墙体节能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等级的提高,高效节能的外墙保温体系在未来会得到更大发展,从模塑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挤塑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到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系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解决其有机物易燃的问题是今后这一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
2. 内保温
我国外墙内保温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建筑内保温就是墙体结构内侧敷设一层保温材料,并在保温材料表层作保护层及饰面。所用保温材料最初主要为岩棉板、水泥膨胀珍珠岩板、充气石膏板或保温砂浆等。
墙体内保温体系施工难度不大,价格便宜、技术成熟,施工技术及检验标准是比较完善的。但内保温会占据室内面积,在北方地区易由于冷热桥而引起结露现象等缺点,逐渐被外墙外保温所取代。
3. 夹心保温
夹心保温墙体是将墙体分为承重和保护部分,中间留一定的空隙,把保温材料(如聚苯、膨胀珍珠岩等,也可不填材料做成空气层)放在两片墙体中间,并在内、外侧墙中间设置拉接件,形成夹心保温复合墙体。夹心保温墙体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中,19世纪后期,美国开始出现这种墙体。现在夹心保温墙提是发达国家早已普遍应用并具有完整的设计和构造规定,应用已经很成熟。
我国对于夹心保温墙体的应用及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且应用较少。目前,在我国这种墙体主要有两种结构体系:多孔砖夹心墙体和混凝土砌块夹心墙体。两种结构体系中均为中央留有空隙,填充保温材料,所用保温材料有聚苯板、岩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等,也可不填材料做成空气层。夹心保温墙体不占用室内使用面积,但易产生热桥,且施工难度大,限制了这一体系的发展。
4. 自保温
墙体自保温体系指的是以单一墙体材料即能满足现有节能要求的外墙保温体系。一般多应用于非承重墙体,是一种依靠墙体材料自身较高的热阻和热惰性来满足节能指标要求,不需要在外侧或内侧复合保温层的一种节能体系
墙体自保温体系在我国发展较晚,该技术近几年才开始受到行业的关注。
目前,自保温墙体材料有以下几种: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砌块、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蒸压(养)砖、复合墙体等。其中。轻集混凝土小型砌块是以发泡多孔颗粒为骨料的混凝土砌块,常用的轻质骨料有轻质陶粒、膨胀珍珠岩、膨胀硅石、矿渣加膨胀珍珠岩等。
国内墙体自保温体系中加气混凝土砌块使用最为广泛。自保温砌块随着技术的发展,保温材料逐渐由发泡混凝土代替有机保温材料,使用自保温墙体具有无机化特点。而墙体自保温技术的发展受到配套材料发展不完善的限制,如抹面砂浆抗裂性能差,墙体开裂现象严重等,影响其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四、 地面
我国传统建筑中地面保温隔热不受重视,应用较少,随着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及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采暖建筑地面的保温隔热也逐渐受到重视,严寒地区及寒冷地区铺设地面保温隔热层日渐普遍。由于地面具有承重作用,一般作为地面保温层材料在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同时,还应满足强度等要求。
传统的地面保温中常用地面下铺设碎砖、灰土作为保温层。目前在建筑地面保温隔热工程中除铺设一定厚度的保温隔热材料外,面层还有用珍珠岩砂浆面层或用各种木地板作为保温隔热面层。
相对建筑其他部位的保温隔热技术而言,地面保温隔热较易现实。未来建筑地面保温会更强调高效节能与强度性能相结合,如硬泡聚氨酯、挤塑型聚苯板、轻集料混凝土等材料会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关键词】:太阳能;建筑;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E
太阳能建筑在中国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最初的太阳能建筑为我国五六十年代的太阳房,主要采用被动技术,通过被动设计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现在,太阳能技术除被动技术外,还发展了主动技术,这主要表现在太阳能光热利用和太阳能光电利用两个方面。光热利用主要是用于采暖和制冷,根据利用温度的高低分为高温利用、中温利用和低温利用。工程供热主要是太阳能高温利用,日常的生活热水供应主要是低温利用。太阳能光电技术主要是利用单晶硅或多晶硅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一般用于航天飞机、空间站或边远地区。太阳能建筑的光电利用,主要是用来实现太阳能照明。
第一代太阳能建筑建于2002年,已运行3年多,总体运行很好,我们从中积累了大量数据;第二代为超级节能示范楼,2005年建成,用于接待VIP客人的客房,大量应用了太阳能和其它新能源;第三代太阳能建筑刚刚起步,在建中的皇明太阳能新总部大楼可以视为这一代的代表。
一、第一代太阳能建筑―初具雏形
2002年在山东德州的皇明科技园区,矗立起一栋栋外形独特的太阳能建筑,这是中国现代太阳能建筑发展的雏形。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太阳能从单纯的生活热水利用逐步发展成为绿色生态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太阳能的有效利用需要与系统的建筑节能设计、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等优化组合,才能实现建筑耗能的结构调整,提高利用太阳能的保证率,为住宅提供采暖、制冷和生活用水,营造低能耗、高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在一个四面透风的建筑中利用太阳能是毫无意义的。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这代建筑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在房屋的屋面和立面安装排放整齐的太阳能集热器,为建筑提供热水和采暖。在这代建筑中,还采用了太阳能遮阳、太阳能除湿空调以及太阳能游泳池等技术。其中,太阳能凉亭,太阳能水幕喷泉和太阳能墙等产品,由于同时具备了美观性与艺术性,收到了节能与美观的双重效果。
太阳能墙可以使一整面墙吸收太阳热能,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吸热器,成为冬季重要的热源。太阳墙由西山墙上大量的真空管组成,夏季将热量送到假山下的鹅卵石进行蓄热,冬季再将这些热能送入室内进行采暖。
太阳能凉亭兼具功能性和艺术性,既可以生产热水又可以产生电能,夏季还可以纳凉休闲,三位功能一体化。
二、第二代太阳能建筑―综合利用
在第一代太阳能建筑的基础上,第二代太阳能建筑在设计上提出了:天地结合互补,开源节流并重的理念。所谓天与地的结合就是既应用天上的太阳能,同时也应用地下的地热能,即土壤源。通过综合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开源指的是尽量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节流就是做好建筑的维护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能量的负荷。
这代建筑的能源供给来自于三个方面: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电系统和地源热泵辅助系统。其中太阳能光热系统提供生活热水和采暖,太阳能光伏发电用于生活用电和设备用能,当其不足时,系统将自动切换至城市电网。
在外墙保温措施方面,通过利用曲板屋顶夏季防晒、合理的防热桥设计、外卷帘遮阳系统、屋面外墙隔热等措施,使建筑具有极好的保温隔热能力,这使太阳能供暖制冷的效率大大提高,其在能耗中所占的比例也大大增加。
在这代建筑中,更加注重除太阳能系统外的一些节能技术和手段的利用,如太阳能预处理和置换式新风送风系统利用及建筑智能控制系统的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建筑物不同人群或功能区对新风量和对温度的不同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要求、最高效利用能源;在室外地下埋风道,利用土壤中的热能对新风进行冬季预热、夏季预冷处理,并结合置换式新风送风系统对回风中的热能回收,使送入建筑内的新风更舒适。
皇明公司2004年开始建造的“超级节能示范楼”就是这代太阳能建筑的代表。该建筑的总建筑节能率在90%以上。以下为该超级节能示范楼的一些主要特点及所采用的技术:
(1)超级外墙/屋面隔热系统:外墙K
(2)外窗隔热系统:K
(3)卷帘外遮阳系统;
(4)低温辐射地板采暖/制冷系统;
(5)新风预处理系统;
(6)绿色照明和光导管技术;
(7)能量储存和回收系统;
(8)智能建筑控制系统;
另外,此建筑也更加注重了太阳能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结合,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需求,还从建筑美学的角度迎合了人们的美学需要。如:太阳能飘板集热器、跟踪式光电圆盘系统、遮阳电池板等。
集热管镶嵌在波浪型的屋顶飘板上,既造型美观又有实用功能;双轴自动跟踪光电圆盘系统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功能;具有遮阳功能电池板阵列在夏季具有明显的遮阳功能,有利于降低夏季室内制冷的负荷。
三、第三代太阳能建筑――科技创新
第三代太阳能建筑在二代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如高性能维护结构的使用和先进的蓄能方法等。目前这类建筑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不少科研机构和设计机构正在研究探索。皇明太阳能正在建设的总部大楼是这一代的代表。
该建筑是为2010年在德州举办世界太阳城而准备的,建筑面积5万m2,集热器的面积为5000m2.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这个项目的太阳能利用是最到位的,具体表现在:利用被动技术,实现主体建筑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良好的外维护结构,使采暖和制冷的负荷控制在每平方米30W;高效节能的热交换新风系统,节能效率达到65%~70%;能源梯级利用。利用地板采暖或制冷的回水,为空气进行预热处理。在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最大化方面主要表现在:生活热水和游泳馆的利用达到100%;采暖达到60%~70%;太阳能与吸收式热泵相结合进行制冷,达到40%.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设计过程中,应用了国际上流行的“能量平衡三重法”作为指导原则,即:尽量减少建筑能源需求;尽量提升可再生能源提供率以及尽量提高传统能源使用效率。此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绿色节能建筑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建筑主体方面,采用了自然通风及采光技术、良好的护结构、高效节能的热交换新风系统以及能源梯级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上,其在生活热水的供应、太阳能泳池和太阳能采暖系统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同时将太阳能与吸收式热泵相结合实现了制冷的需求。
其他节能技术的应用,该建筑利用太阳能结合滞水层跨季节蓄能技术,实现了太阳能春、夏、秋季的跨季节蓄能,达到四季用能平衡,实现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滞水层系统是利用沙、砂砾热容量大,稳定性好的特点,用地下水进行跨季节蓄能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在滞水层设置蓄能井(冷井和热井)、室内终端设备和太阳能收集器储存能量。这样,从每年4月份到10月份,就可以把冬天贮存的冷量由冷井中提取出来,直接供给建筑物的制冷空调使用,同时把太阳能收集器所获得的热量注入到热井中,从11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把夏天贮存在热井中的热能提出来,直接作为建筑物内采暖使用,把供暖回水经过风冷后注入到冷井中。系统就这样循环运行。利用该技术直接提供制冷和供暖,提供率可达30% 。
在围护结构上,建筑采用了高效节能的温屏玻璃,具有隔热,隔音和防霜露三大特点。
另外,在该建筑中也应用了新的被称之为BIPV的光电结构,该产品是我们国内自行开发生产出来的一种新产品。归纳其特点如下:
特色“美”――彰显建筑与环境之美。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的突破性技术,能够实现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可用于制作窗户、瓦等建筑用品,既可作为窗户采光用,又可用于发电,实用与环保一举两得,还可根据需要透过一定比例的光线,能够刻上各种标识及图案,让建筑更美;
“大”突破――可制造全玻璃幕墙的“光伏大厦”。最大功率跃升至600W,可以将组件做到更大的尺寸,使透明电池组件大规模应用于高层建筑物成为可能,镀膜、焊接、封边3个关键环节均为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高”性能――超一流的技术指标。按国际标准设计,并经过充分的试验论证,确保组件的高质量、高性能,采用优质单晶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高、机械强度高,能经受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冲击、震动和其他应力,并具有优良的防腐、防风、防水和防雹能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发展前景
工程造价软件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施工造价进行管理的软件,能够有效缩短造价管理的时间,并且提高有效性,实现数字化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将造价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使得造价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目前,我国造价管理软件已经愈趋成熟,我们应积极对造价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建筑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现状
1.1有效提高计算速度
在工程造价中,数据的收集、计算与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的工程造价中,一般采用手工计算的方法,需要使用非常复杂的公式,计算量非常大,一旦在计算的某个环节出现错误,将会影响整个计算结果,造价人员必须按照公式重新计算,使得造价控制的全过程非常繁琐、复杂。而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能够在软件中内置计算公式,造价人员只需要将数据输入进去,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结论,使得计算速度大大提升。
1.2计算精确度更高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当前在计算精确度和准确度上都有了一定成都的提升,并且造价人员的工作能力、操作流程也更加规范,如果优秀的造价人员与高新造价软件相结合,将使计算精确度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钢筋计算软件中,造价人员只要按照图纸的标注输入钢筋信息,并合理布置节点构造模式,软件就能完成高精度的计算。
1.3实现造价信息化管理
传统的工程造价,有很多数据都是纸质的文档,不利于保存,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将造价信息实现电子化,能够更加便捷地储存、修改和编辑。当前,也有很多造价软件能够进行网上询价,从而更加快速、便于管理。
2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我国在建筑行业的投资不断增加,建筑工程的规模逐步增大,使用的材料和技术也更加复杂,给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造价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传统造价管理使用的是人力来进行计算,不仅在工作方法上存在着漏洞,并且计算速度也有所限制,无法快速、全面地对招投标的价格控制或者对报价编制。为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很多造价团队开展了团队合作,使造价人员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合理利用资源,从而能够满足工程建设快速发展步伐对工程造价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工程造价软件的出现恰恰满足了造价人员的需求。造价软件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造价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非常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企业建立完整的工程资料库,便于进行各种历史资料的保存、整理与分析,从而为造价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资料;能快速、准确地完成工料分析任务、进行人、材、机的价差调整,实现实时动态的造价管理。造价软件作为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基础业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3建筑工程造价软件的发展前景
由于造价软件在当前实现了广泛应用,并且不断升级和进步,其未来发展趋势重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都应用了网络技术,并且工程造价软件的特征也逐步向着网络化、平台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网络技术的特征越来越接近,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工程造价管理需求。很多城市和地区已经开始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使得造价软件的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使其能够渗透在工程项目的评估、预决算、造价管理等多个环节之中,确保信息和资源的质量,使项目造价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为项目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3.2向着系统审核的方向发展
从当前造价软件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对于通过计算机来进行造价管理已经十分成熟,并且能够借助工具的力量实现对工程项目的预算与调整。但是,当前的造价软件系统中,依然无法自动实现对工程造价的预算和调整,因此,在未来,审核功能将是工程造价软件系统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造价系统本身来说,审核功能有利于系统对各种项目信息的处理,能够在保障运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正向和逆向的推理,从而对工程造价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探索,能够实现更具针对性的工程造价管理。
3.3向着信息集成的方向发展
在造价软件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搜集和整合,使得造价人员通过对软件的使用,就可以对建筑市场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对人才市场进行了解,更能够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有效提高工程造价的效率。在未来,造价软件的集成化将更加突出,解决造价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4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软件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也为造价人员提供了得力工具。我们可以相信,在未来,工程造价软件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实现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吴晓波.建筑信息模型(BIM)与工程项目造价知识数据的关联及应用研究[D].深圳大学,2016.
[2]李菲.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3]崔晓东.基于XML的工程造价数据标准的实现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
【关键词】同层排水;障碍;设计要点
【Abstract】Development of building technology with the drainage layer of ceramic sanitary drainage development is the trend, which has been advancing in the direction irreversible, but the game resulted in the emergence of a variety of interests with the drainage layer for various types of programs, or become a drainage layer on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obstacl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ts basic aspects of classification and various forms of barriers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with the drainage layer technologies analyzed in detail.
【Key words】With the drainage layer;Barriers;Design elements
1. 引言
随着商品房物权明晰化和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同层排水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其推进的方向已经不可逆转。但是由于技术及应用程度等问题造成了各种类型的同层排水方案。有些方案看起来合理但实施起来成本较低,应用问题频现,反而成了同层排水技术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2. 建筑同层排水的概述
2.1 同层排水的概念。
同层排水系统是建筑室内排水中一种新型的排水方式,它是排水领域中的一次革命,尤其适用于住宅建筑。同层排水是指卫生间内卫生器具排水管(排污横管和水支管)均不穿越楼板进入他户。在同楼层内平面施工敷设,使得污水及废弃物的排放达到或超过同类和其他排水方式,顺利进入排水总管(主排污立管),一旦发生需要疏通清理的情况,在本层套内就能解决该问题,简称同层安装,也叫同层排水[3]。
2.2 同层排水的优点。
同层排水技术即上排水敷设方式,其特点为排水横管安装在本层楼板上方,卫生洁具的排水支立管不穿越楼板,只有排水主立管穿越楼板,管道的检修维护在本层内解决。同层排水与传统的排水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2.1 住宅商品化的产权清晰,避免了排水管道在需要清通维修时对下层住户的影响和造成楼下住户内的吊顶破坏,一切维修活动均在本层的私人空间内解决,这样户户之间界限分明清晰。
2.2.2 从根本上杜绝由于排水管穿越楼板造成的渗漏。穿越楼板的排水管安装后的封堵施工,在工程实践中,由于施工过程人为因素影响很大,且管材与混凝土之间,热胀冷缩的差异造成的影响以及防水材料的老化,极有可能造成卫生间的渗漏问题,采用同层排水后,排水支管不需穿越楼板,只要对卫生间地坪进行整体防水处理即可,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渗漏的产生。
2.2.3 卫生间的布置更具个性化。传统的住宅排水各楼层的卫生间基本是上下对齐排水支管的位置一旦确定,就基本不能移动,而采用同层排水后,卫生器具的平面布局不受排水位置的限制,使得平面布置更加灵活,个性化的要求得到充分体现。
2.2.4 传统的下排水,楼上的用户在使用时的水流噪音直接传至楼下,采用同层排水横管在楼上,使水流噪音得以消除,有效地避免了邻里间的相互干扰,为住户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居家环境。
3. 建筑同层排水的障碍分析
对于下排式同层排水,水从地面上进入回填层的风险明显比隔层排水的漏水的风险高得多。由于国家的防水质量保证标准是5年,而地面又很难每5年做一次防水。数年之后,随着温度的变化造成地面的热胀冷缩,地面上的水还是有可能沿管壁进入回填层内。当这种情况发生之后,建筑积水有可能出现下述情况:
(1)楼板不能够阻止积水的下渗进入到下一层住户,导致天花板漏水。
(2)积水在回填层内达到一定的高度后,便会进入其它功能的房间,例如卧室和客厅等的地面装饰层下面,然后在墙壁毛细管力的作用下沿墙润湿,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3)积水进入回填层后,被二次排水系统排出。由此可见,如果下排式同层排水在回填层内产生了积水,需要进行维修,困难往往是巨大的,问题将是灾难性的。由卫生洁具下排式同层排水的应用而产生的问题,在这几年已经日益突出,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非常多的困扰,也给同层排水技术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成为同层排水发展道路上的障碍[1]。
4. 隐蔽式安装系统同层排水技术设计要点
(1)应采用污废水合流系统。卫生器具应尽量布置在同一侧墙面上,当不能做到时,也应布置在相邻墙面。当卫生器具既不能布置同一侧墙面又不能布置在相邻墙面时,则可分别采用隐蔽式安装系统。隐蔽式安装系统能与任何品牌的卫生器具配套,但大便器应采用挂壁式坐式大便器。其冲洗水箱应采用隐蔽式水箱。按照我国现行政策,坐式大便器应采用节水型,冲洗水箱的冲洗水量应小于等于6L,用两档冲洗。
(2)为减小墙体的厚度,冲洗水箱应采用扁薄形或超薄型隐蔽式水箱。隐蔽式安装系统的隐蔽式支架应为轻钢结构,隐蔽式支架按固定方式不同,可分为与墙体固定、与楼板固定和与地面固定三种,支架可与原墙体连成一体,也可悬空安装。隐蔽式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当支架受力时,其变形应不损坏饰面材料。卫生器具排水支管宜分别独立接入排水立管,并应尽量减少横管长度,以改善排水管系内水力工况。当污废水合流时,接入排水立管的横管,废水管宜在污水管的上方。
(3)排水横管应充分保证充满度,横管坡度不宜过大,坐式大便器的排出管管径宜为90mm以保证其充满度。排水管材宜采用聚乙烯管,接口采用熔焊处理,以改善水力工况,减少水流噪声和节省空间尺寸。排水管管件应与管材相配套,不同管径连接时应采用有跌落的变径接头,并充分强调存水弯的作用,保证存水弯水封深度。
(4)在冲洗水箱前端应填充泡沫塑料垫片,以有效防止墙面结露。在安装墙面装饰材料前,增垫消音层,大便器和净身盆则增设隔音板。隐蔽式支架与结构体连接部位和管道固定支架均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噪声和减少噪声的固体传递。施工间歇管道敞口处应加封堵。不设地漏或少设地漏,当必须设置地漏时应采用既符合功能要求而高度较矮的新型地漏。不得将给水管管件用于排水管系。隐蔽式水箱应采用吹塑成型工艺生产。水管系采用正确的计算方法,使设计秒流量符合实际排水情况。
5. 同层排水安装方式探究
同层排水安装方式旨在同层排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卫生间布局,合理的敷设管道,达到有效的排水排污标准的安装方式。
(1)降板:具体做法是卫生间的结构楼板局部下沉300mm作为管道敷设空间。下沉楼板采用现浇砼并做好防水层,按设计标高和坡度沿楼板敷设给、排水管道,并用水泥焦渣等轻质材料填实作为垫层,垫层上用水泥砂浆找平后再做防水层和层面。01SJ914图集指出,采用这种方式时,应该使用一种叫“多功能专利地漏”的管配件。现有的降板通常是指卫生间的一次防水层面,低于客厅毛坯层面。用数据来区分有:350mm,450mm不等。TTC同层降板为:200mm,同比降板为350mm,450mm等方式净空高度可提高200mm~300mm,少回填200mm~300mm。回填量小、密实度有保证,省工省料,土建综合成本小,堵漏维修方便,卫生间无须吊顶,增加了整体净空高度,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楼体的承载负荷。
(2)墙排,俗称“管道井”墙体内管道排水。是指卫生间洁具后方砌一堵假墙,形成一定的宽度的布置管道的专用空间,排水支管不穿越楼板在假墙内敷设、安装,在同一楼层内与主管相连接。墙排水方式要求卫生洁具选用悬挂式洗脸盆、后排水式坐便器。该方式达到了卫生、美观、整洁的要求。其不足之处是:卫生器具的选择余地比较小,地漏难以设置,造价高,管道维修比较难。
(3)垫层式:指垫高卫生间地面的垫层法,这种方式采用的不多,原因是容易产生“内水外溢”。在老房改选中不得已的情况下偶尔采用。新的工程由于其施工难度大,费工费料,影响美观,增加楼体的承载负荷。现已不再使用了。
6. 结束语
现代人重视饮水健康,各种净水设备层出不穷,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排水的重要性,认为这不需要多高的技术。实际上,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随着商品房市场的成熟以及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同层排水作为能够划清户界、真正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大幅度改善住宅和建筑排水方式的一项技术,将成为未来建筑领域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郑元斌.同层排水技术比较与分析[J].甘肃科技,2011(08):117.
[2] 俞红波.浅谈住宅卫生间同层排水设计[J].给水排水,2012(9):74~76.
1我国当代绿色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认识
1.1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解片面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绿色建筑的界定的理解并不全面,主要内容都是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情况,运用相关的原理知识,例如:建筑学与绿色学等,科学安排建筑和诸多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将建筑物和附近环境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功能,同时也具有节能、减少污染、延长使用寿命的优势。然而,由于人们只是片面的认为流绿色建筑只是在建筑物的四周加上一些绿化植物,也或者是在建筑物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也有些人认为建筑物具有简单的节能功能便是绿色建筑等。
1.2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不够深入
由于我国基本国情的特殊性,在参照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当前,在实际生活中,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并不全面。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极其常见,这样一来,对绿色建筑研究也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对农村绿色建筑的研究是少之又少。但是,对城市绿色建筑的研究只局限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中。在实际生活中,农村地区因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须对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加以详细研究。再加上,因绿色建筑设计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例如:绿色学、建筑学、环境学等,所以,专业性较强,内容较多。然而,各个学科之间联系却不紧密,研究不够深入,这样一来,直接对绿色建筑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
1.3缺乏绿色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
绿色建筑行业的兴起引起了建筑行业的高度重视,在建筑行业出现了对于绿色建筑行业不同的见解,进一步巩固了绿色建筑的理论基础,更加有利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应用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人们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解是比较片面的,一般都是对绿色理论与建筑设计理论加以阐述,重点是对西方发达国家一些比较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经验的阐述,缺少对绿色建筑设计实践性研究。
2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中所发挥的优势
2.1减少对于环境和能源的破坏
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我国的多数城市在建设中,建筑设计出现重规模而忽视环保的问题。城市建筑设计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就会导致环境保护的破坏,还会加大能源的浪费。随着城市发展向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加入一些绿色设计元素,会极大的减少居民生产和生活对于环境和能源的破坏,最终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切实提高。
2.2可以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要想冲破城市的固有规划和建设的束缚,使城市建筑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推进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保护能源之间的有效统一就要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通过绿色建筑的建设来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3能够保证城市绿色健康的发展
绿色建筑的设计可以实现绿色、环保和节能的有机统一,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实现城市环境和能源资源分布的平衡,就要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严格按照城市发展的全面隋况进行系统设计。作为一名合格的绿色建筑设计,必须能够有效的促进市民的健康,推进教育的不断发展,要在重视城市的绿色环境质量和能源的使用情况下来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
3如何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最大使用率3.1做好建筑的节能设计在建筑建成后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耗,所以应重点从建筑本身来做好节能设计,可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因素,都与建筑的节能效果有很大关系。合理设计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及有效遮阳,提高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对建筑节能有着重大意义。
3.2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还应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钢材、铝材这些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可持续。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应尽可能的选用地方性的材料。4实现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有效途径
4.1加强绿色建筑的实践性
可持续发展意识要求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积极的应用绿色策略,从而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可持续发展意识需要落实于实践之中,从而要求参与绿色建筑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需要予以积极的配合,作为一个复杂的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社区参与者、管理者以及建筑设计的决策者共同参与,从而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4.2高效的实现绿色建筑能源的方面利用
要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即利用最少的能源创造最适宜的建筑。主要从如下几方面人手:
4.2.1合理安排建筑位置。避免绿色敏感区,比如植被、水文等,顺应自然的地理排布,尽可能避免改变原始条件,合理的安排建筑的地理位置,比如朝向以及高度等。
4.2.2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以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建筑设计中所需要优先考虑的能量来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依赖,屋顶的太阳能采集装置以及建筑物布局利用风能等,都成为避免过度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方式。
4.2.3保证能源的高效利用。针对于不可再生能源而言,在建筑设计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保证能源利用的高效率,比如照明装置、自然采光等的布局上,都需要做到科学且合理的原则。
4.2.4舍远求近的利用建筑材料。当地材料成为建筑师们的首选,从而才能避免因远途材料运输造成的能源浪费。
4.2.5循环利用水资源。主要是针对于水资源而言,根据水的清洁等级以及需要的不同,合理的循环利用资源,从而达到真正的环境保护。
4.3客观合理的绿色建筑设计
人作为绿色建筑的主要设计者,首先,针对于温度以及湿度的问题上,在建筑师设计构思时,需要依照人体的要求设计建筑物的朝向以及门窗的尺寸,从而保证阳光的充足,进而调整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其次,针对于通风系统而言,应当以自然的空气循环为主,绿化以及净化空气,进而缩短人与自然的距离。最后,人文理念。主要是针对于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的关怀,即在具体的通道以及休息座位的设计上,应当对特殊人群予以特别的关怀。
4.4保留充足的发展空间
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比如家庭人口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革新等,因而建筑物作为一种使用寿命较长,更换频率较低的产品而言,应当对于未来的变化预留有一定的空间,从而满足未来的改造或者变化的可能性。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智能建筑的特点
1、强大的智能化功能
智能建筑是建筑艺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的完美结晶,它与一般建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拥有强大的智能化功能,如建筑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等。当然,实现这些功能靠的是一系列的自动化设备(硬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与管理程序(软件),将这些硬件和软件通过优化合理的设计、安装,就构成了智能建筑与众不同的智能化系统,它在智能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设备投资比例加大
各类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不尽相同,这与项目总投资额、使用功能要求以及建设标准等有密切关系,智能化系统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大约为20%-30%,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几乎与结构工程的投资相当,而在智能化标准比较高的建筑中,两者已可平分秋色。
3、安装施工任务繁重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智能化系统施工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众多子系统的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工作、各子系统的竣工调试以及中央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不仅内容多,而且工期长、质量要求高。一般而言,智能建筑可能占用总工期的一半,而智能化系统的施工任务则分布在总工期的一半还多的时间里。而且就目前情况看,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及控制系统大部分是国外进口的,技术性强,施工要求高,除需要土建方面的密切配合外,各子系统之间的安装、联网、调试等也需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二、建筑智能化的组成部分
1、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应用于具体的办公专业领域,比如物业、服务、运营等方面,是一种人机交互的系统,涉及人、财、物以及文件处理四个部分,用于向使用者提供自动化办公条件,从而增加工作效率,保证工作顺利、高效的完成,符合现代工作人员对办公条件的要求。建筑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充分保证建筑整体效用水平的提升,是现代科技进步的具体体现。
2、通信自动化
通信自动化涉及到电视、电话、互联网和无线电通信四个重要组成要素,通信自动化是保证建筑受众达到无障碍沟通的重要保证,为用户提供方便舒适便捷的交流渠道,方便建筑用户的使用。建筑智能化的通信自动化系统的质量直接取决于用户对自动化系统功能应用的方便性程度,建筑通信自动化是建筑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
3、设备自动化
建筑是多种设备的集合体,那么设备自动化就体现在建筑各种设备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从而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具体包括供热、通风、消防安全、供配电等方面。设备自动化可以保证建筑环境的优化构建,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建筑受众对建筑本身的要求。
三、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建设而轻视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智能建筑的建设期间,不重视智能建筑施工管理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意识滞后,实际上,由于智能建筑的科技含量较高,相应地,也应该采取知识型管理方式。这就需要在管理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购房者一方面无法接受这种高投入的知识型管理方式,认为收费过于昂贵,但另一方面又要求高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因此,形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对于物业公司而言,要聘用智能建筑专业技术人员,无疑要付出更高的薪水,从盈利的角度来说,显然,大多数的物业公司是难以接受的。他们更愿意招聘一些非专业人士且对薪水的要求较低的,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智能建筑系统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地解决,致使系统无法正常稳定运行,不利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和推广。
2、由于缺乏专业性技术人才
进而不能对智能化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无法准确判断图纸的设计标准及设计质量,对承包商在设计与施工中的投机行为也识别不出。在工程质量方面,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特别对机械设备、产品质量、产品性能和真伪没有科学的检验方法,其次,在安装、检测以及验收等过程之中也缺少一套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当下,注重广告的虚假宣传,而实际上,科技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就导致我们无法综合考虑和优化设计,无法同时满足智能建筑各子系统的功能与系统的集成。
3、在智能建筑专业施工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施工单位虽有一定的施工管理人员,但缺少的是智能建筑系统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因此就缺乏有效的实施能力。智能建筑系统的系统集成问题,虽有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系统调试,但他们对工程管理的了解较少,在智能建筑的施工中难免会遇到难题。我国在建筑智能化的专业施工队伍上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施工资质的审批与审查仍然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致使建筑智能化的专业施工队伍出现混乱的局面。
四、加强建筑智能化管理的措施
1、完善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工程管理模式
加强对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工程的管理,有利于项目总体进展。目前,存在的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工程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工程总承包模式,这种模式中,工程承包商要对所有系统进行深化设计,管理设备供应、管线和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第二,工程总承包安装分包模式,其中,工程承包商将管理系统的深化设计、设备供应、系统调试、系统集成等,然后再进行移交和验收。专业安装公司承担管线、设备的安装,这种模式对于整个建筑工程(包括土建、其它机电设备安装)管道、线缆走向的总体合理布局都是有帮助的,施工起来也会更加便利和顺畅。第三,工程总包管理分包实施模式:系统深化设计和项目管理由总包商负责,实现系统集成,其各子系统设备供应、施工调试由业主直接与分包商签订合同,工程实施由分包商承担,不仅能可降低项目成本,对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很大的帮助。
2、确保建筑智能化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技能
建筑智能化施工队伍不仅包括施工者,项目经理以及技术总监对工程的施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说要确保建筑智能化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技能,要综合的考虑各方面人员,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考核,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细分。对于项目经理来说,要具备丰富的弱电系统工程的现场施工经验,这样能够对建筑智能化施工现场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恰当的管理和合理的调度,也能够协调业主以及其他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对于建筑智能化施工的技术总监,需要具备弱电项目的设计的经验,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作为施工者来说,则需要熟知系统工程的特点,并且能够熟知相关的验收标准,同时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保证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对各人员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是保证其素质和技能的关键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也是各人员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
3、加强对智能建筑施工方案的管理力度
在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技能得到提升之后,还需要有高质量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够确保智能建筑的施工质量。为此,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管理,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组织规划以及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完善的编制,要综合的对比各项设计方案,选出最符合实际情况且最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智能建筑设计的整个环节中,需要对房屋的设计、室内外装饰装修的设计进行慎重的考虑,避免在整体施工中遇到不必要的麻烦,这就需要设计者事先进行调查研究,管理者进行细致考虑分析,保证设计方案能够符合施工的具体情况。
4、施工过程中不能够忽视对细节的管理
施工人员不仅要有施工的本领,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有操纵的本领,以便各施工者对于智能工程的实际情况有进一步的全面了解,为其细节管理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对施工的图纸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不放过一个小细节,尤其是要注意对施工布线这一环节的管理。在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施工布线的使用一定要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同时要考虑到各器材的性能和参数标准,看其是够具有兼容性,是否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管理者注重对细节的管理,还需要对细节进行准确的掌握和协调,例如在智能建筑施工中,需要对施工多需要的管道以及管道的预留孔洞等细小的环节也要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往往细节决定成败,因此说在进行会施工管理中,管理者一定要注意对细节的把握。
五、建筑智能化发展前景探讨
建筑智能化应用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实现各项功能,为人们提供便利化、简单化、信息化的生活载体。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筑智能化必将会加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随着智能领域、信息网络技术、家庭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们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探索必将会使建筑智能化各个子系统更加开放和统一,这将势必造成阻碍的技术、人为的因素等逐步击破,未来的智能化建筑也将会朝着更加人性化和高度集成化的方面快速健康发展。
结束语:
在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所需要经历的发展过程还比较漫长。它是建筑的重要部分,正在不断的深化完善,高新技术也正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在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过程中,作为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管理者,必须在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方严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这样才能铸造出建筑智能化的精品工程,唯有如此才能在建筑智能化建设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马树媛.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探究[J].华章,2012(16)
[2]李金福.浅议弱电系统工程在智能建筑中的施工管理[J],2007(19)
[3]王娜.智能建筑交叉学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2(4)
关键词:建筑节能 新型材料 前景
一、发展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的战略意义
在现代化社会,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和社会也更加重视以下几种问题:建筑物使用能耗的降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舒适性的提高,建筑节能工作发展的推进。建筑节能的重要的物质基础是节能新型建材,并在建筑中更合理的采用各种节能新型建材,其一,能提高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效果,以便降低采暖空调能源的损耗;其二,又能很大的改善建筑使用者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所以,大力开发并利用高品质的节能新型建材,不但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更能更好的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建材行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节能新型建材怎样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在品种、质量、规格、系列方面能更好的适应建筑节能的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越来越被认可,所以绿色节能建材理念也越来越被重视。近年来,根据我国具体情况,科技部对绿色节能建材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全面的提出了绿色节能建材相关内容和重点,创立了绿色节能建材的评估体系,建立了绿色节能建材定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过程控制提出了观点,并做出了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指南。 二、新型节能型建材的发展趋势
(一)新型墙体材料。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墙体材料,在房屋建材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绿色建材指引着建材发展的方向,所以发展墙体材料就必须要按照建材绿色化要求,并同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和环境的保护密切结合起来,更好的优化墙体材料产业同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墙体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人与自然更加美好和谐。 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不仅要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要求,更要能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在坚持 “综合利废、市场引导、因地制宜”的原则上,更加充分的利用本地资源,结合利用工业废渣生产墙体材料,加快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步伐。从而能更有利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新型墙体材料在品种上主要有砖、块、板等类型,目前在房地产建筑中运用较多为粘土空心砖、粘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掺废料的粘土砖,不仅降低了施工的难度也提升建筑施工的进度。在上述材料中加气混凝土具有承重和绝热等特点,是目前唯一符合单一材料节能标准的材料,因而成为未来墙体材料的第一选择,发展潜力巨大。另外,用板材做墙体材料是今后墙材发展的趋势。
(二)防水密封材料。防水材料在建筑业和其他相关行业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功能材料,在建材工业中也起着着急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同样需要防水材料达到多品种高品质的要求,在其它行业比如桥梁、隧道、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国防军工等也同样需要高质量的防水密封材料。当前我国建筑防水材料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已经由之前纸胎油毡应用为主转向了沥青油毡、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堵漏和刚性防水材料等产品。相比国外先进国家,目前我国防水材料行业还需要一段发展历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国防水密封材料必然会取得巨大成绩。
(三)墙体隔热材料。发展建筑节能的基础在于发展和创新新型节能建材,其中加快研究和创新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是未来建筑节能的趋势之一。建筑节能材料的开发与墙壁保温技术相辅相成,两者之间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巨大的功效。随着我国建筑工艺的不断进步,当前保温隔热材料在结构上有了较大改变。以往较为常用硬质类保温隔热材料产品之间被泡沫塑料类保温隔热材料产品以及矿物纤维类保温隔热材料产品随替代,成为市建筑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体现出来旺盛的生命力。另外,当前我国在外墙体保温上常用的技术有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有网聚苯颗粒外保温、外表面喷涂泡沫聚氨酯和保温涂料、现浇混凝土复合无网聚苯颗粒外保温等。在以上几种技术中保温涂料具有涂料与保温双重功效,在干燥后会形成一层具备弹性和硬度的保温层,是现代外墙体保温的常用技术。
三、促进节能新型材料的发展的措施
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的运用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向,更是和谐社会以及可持续花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节能新型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关键在于建筑住宅上推广以及技术的突破给用户带来实际的利益,而由于目前我国相关部门没有制定推广节能新型材料推广运用的政策,导致人们对于新兴节能材料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而节能意识却没有提高,因此未来节能新型材料的推广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与引导。认为:新事物的发展需要经过一个出现到认识再到被接受的过程,建筑节能新型材料作为新事物同样如此。而如何缩短这个过程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自身提高对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其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而在全社会开展对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的宣传和引导,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如通过电视公益广告宣传,使新型材料走进公众视野;拍摄墙改和节能专题录像片,使大众认识到其优势;举办墙改和节能成果展览,使民众近距离观察其功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技术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建筑节能新型材料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大众对于其实际带来的好处认识还不够明确。因此,为加快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的运用就必须在自主创新上加大投入,加快技术开发,重点组织开发高性能节能保温新型材料,推进技术与工艺的进步。同时还应加强与国际之间的合作,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加速我国技术研发的脚步。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的推广运用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唯有在相对完善的环境下才能确保新型节能材料得以合理与合法的使用,坚决打击以次充好等违法现象。因此,相关单位要加快研究制定推进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法律法规,同时各基层地方建筑单位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立于完善符合实际需求的法规和实施细则。通过明确的法规以及正确的政策引导,推动建筑节能新型材料更好更快的运用。
(4)建立与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建筑节能新型材料具有科学含量高,技术难度高等特点,为确保其在建筑施工中达到合格标准,保障用户的实际利益,相关技术鉴定以及监督部门和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应共同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的考核验收标准体系。在监管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规范产品技术的市场准入,保障产品的合格率。
四、结语
建设和谐社会应坚持持续化发展的原则,在建筑业发展当中应逐步加大对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的运用。为加快新型材料运用速度,就必须使建筑节能新型材料与提升用户体验以及建筑质量相结合,方可提升其生命力,为社会发展节约更多的资源。发展建筑节能新型材料不仅需要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全社会广大群众提高节能意识,在全社会性质节能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雄.建筑节能技术与节能材料[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6-1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发展
1、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1覆盖面广泛
建筑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四个方面。每个部分又都包含若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对这一系列技术的掌握,在初学阶段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学校开设的相关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土木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广联达、建筑CAD资料员专业管理实务等等。专业的技术人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一些边缘学科有所了解,例如建筑材料学、经济管理学等等,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的总体设计所需的所有技术有所掌握,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的进行规划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实际运作中还需要使用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以便对于所做的设计、施工过程的具体情况有所掌握,根据实际来作出相应调整和规划,使建筑施工过程能够更加合理和完善。
1.2专业性较强
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手段,所有的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培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在实践练习时能够对所需的具体技术做出专业、准确的判断。建筑工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些都不是外行人员可以轻易操作的。建筑工程技术由于涵盖领域非常广泛,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由基础到高端逐步掌握各种工程技术,从而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完善和提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所需要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达到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标准要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所需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也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型人才,即除了拥有本专业所需的各种技术水平并能够解决专业性的技术问题外,还要能够应对各种技术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其他难题。
1.3知识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这一行业的职业标准应该归纳为知识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高等专业教育,并获得相关专业的从业技能证书,才能有资格在这一行业工作。对这一行业所需技术的掌握,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才能深刻理解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涵,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国际领先的技术手段,工作人员更应该能够准确理解各种外语文献或说明书中所提到的各种操作技巧,以实现参考借鉴的目的。
随着现代沟通手段不断发展,远程通信也逐渐进入建筑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于计算机知识也应该有所掌握,以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的现代化操作,从而使工作能够高效、快捷的完成。
1.4更新速度较快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和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不断紧密,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不断的吸收到先进国家的高端技术手段,并引进了许多非常先进的设备、仪器,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发展速度大大提高,技术更新换代也有了质的飞跃。随着我国相关专业人才的不断优化,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会更加显著。
2、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2.1建筑施工基础技术的现状
(1)打桩基础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 由于现代建筑自身的特点,打桩地基基础已经形成了多桩型的模式,能够成桩的建筑施工技术相对以前而言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完善,差不多能够与国际化的建筑打桩技术接轨,混凝土预制桩有对土体扰动严重、噪音也比较大,混凝土灌注桩则不一样,它自身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说在岩层或者任何土体都能够使用、桩长和桩径也能够随意的控制、还能够满足任何承载力要求,混凝土灌注桩的优点使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发展速度也超过了预先水平,不断地加快。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时,桩头颈缩以及虚土的现象也会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因素和问题,及时果断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突发问题,这样才能够确保混凝土灌注桩整体的质量。
(2)建筑深层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现状 建筑施工的基础工程中比较关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建筑深层基坑支护。我国建筑行业在深层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很晚,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比如说基坑支护的测量以及基坑支护的设计、计算。对于深层基坑居民而言,均属于现代信息化防水、支护、施工、监测以及土方挖掘等有效的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深层基坑支护施工的过程较为复杂,也比较系统化。因此,对于深层基坑支护方案和计划的选择要求会比较高,目前,我国的深层基坑支护施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有部分原来只有发达国家才会使用的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钢排桩、地下连续墙等等。我国自发研制出来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主要是逆做拱墙和土钉墙两种技术,却在建筑施工行业起到了不小的效果。
3、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首先,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会使这一专业的教学成果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导致优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的稀缺,在就业市场上,这一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开展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动力,高校做好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使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加稳固的地位。
其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会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过渡。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以及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促使相关专业的人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积极展开对管理学、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的涉猎和学习,以提高自身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种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会成为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趋势。
最后,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会逐渐向国际水平靠近。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在行业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建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一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借鉴和参考,我国建筑行业在自身的技术水平上会有更大的提高,特别是向着国际化水准迈进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3、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自身发展中,会继续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凸显出来,通过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业内良性竞争机制,会使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建筑工程技术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通过高校对这一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和建筑工程技术自身发展的不断完善,这一行业在未来能够在更广泛的空间里促进建筑施工领域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宋宝生. 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与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6)
[2]何邵斌. 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与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J]. 四川建材. 2009(05)
[3]徐子茵,张恒飞. 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较[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