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28: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展示设计概念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美国政府责任署(以下简称GAO)2011年最新修订的《政府审计准则》规定,绩效审计要通过客观的分析为负责监督和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在改进项目经营、减少开支、决策以及加强公共责任方面提供信息。准则明确了绩效审计的目标,具体包括:对项目的效果性、经济性和效率性进行评价;评价内部控制;法律和其它规定的遵循情况;前瞻性分析。美国在绩效审计定义和目标中揭示了对前瞻性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必要性,GAO作为功能比较成熟、富有经验的国家最高审计机关在绩效审计工作中进行了大量的前瞻性分析评价工作。在美国国会决策者慎重的议事过程中,美国政府责任署需要提供有关法律或项目(以下统称议案)的分析信息以更好地服务于国会。国会决策者针对议案,通常会向GAO提出一些需要回答的问题,这其中包括了前瞻性问题。GAO应该关注和评价的前瞻性问题主要包括四种:1.政府对未来需求、开支、结果的计划和预测是否合理、准确,主要评价政府预测时所用假设、数据、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探索更好的方法和技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提出建议。2.国会以及政府的议案未来成功的可能性,主要评价议案实现预设目标的可能性,提出议案改进意见,根据过去的经验判断议案是否有负效应或缺陷,实施前需要关注哪些风险等。3.对未来需求、开支、结果进行预测,即选择适当的定性、定量方法进行预测,并报告预测中的确定和不确定性。4.提出改善以及解决议案中难题的措施。通过对多个议案的分析,主要是考虑成本的大小和成功的可能性来推荐最优议案。其中前两种是审计机关评论其它组织的分析,后两种是审计机关自己所做的分析。为了回答前瞻性问题,GAO在工作中会应用一些有效的审计方法,考虑到问题的复杂程度以及审计成本等因素,审计人员会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对于该前瞻性问题具有全面数据资料和丰富经验时,可能直接用专业的判断就可以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但是当遇到敏感、有争议、影响广泛深远的问题时,审计人员采用系统性的前瞻性方法更能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系统性的前瞻性方法包括了现实的(实验性的测试、试点)、经验的(模拟仿真、预测)、逻辑的(正反面分析、风险评估、系统分析、情境设立、预期分析)、判断性的(德尔菲法、专家意见)和混合的(前瞻性评价综合)方法。前瞻性评价综合法由评价综合法演变而来,但不同于评价综合法,其目的是为了回答前瞻性的问题,评价议案在未来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前瞻性评价综合法是将前瞻性分析融入评价综合中。前瞻性评价综合法要求在需选择的议案中,审计人员通过收集和审阅相关研究文献,从概念和逻辑的角度关注议案是否能起作用;从现实操作的角度关注议案是否可行;当与过去的议案在逻辑和操作方面类似时,从历史经验的角度根据过去议案的结果判断新的议案能否在未来起作用,并且需要考虑过去的情况与未来可能情况的一致程度。
二、前瞻性评价综合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一)前瞻性评价综合法的优点
1.前瞻性评价综合法向决策者提供前瞻性的专业帮助。从国会的角度看,一个议案将要实施前,审计人员应用前瞻性评价综合法可以给予国会决策者专业的帮助,并且让他人对新议案的基本理念和可行性感到信服。从议案角度看,前瞻性评价综合法有助于提供议案前瞻性的信息和提高议案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审计人员应用前瞻性评价综合法可以在新议案实施前帮助国会决策者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促进议案的成功。2.前瞻性评价综合法是系统性的方法,可靠性较强。应用此方法,审计结论具有较强的确定性,不会受人员安排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能够按照确定的程序收集、审阅相关研究文献,并且较为清晰地阐述审计证据和表明议案未来执行中的不确定因素。综上所述,应用该系统性方法更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3.前瞻性评价综合法成本较低。与其它前瞻性方法如实验性的测试等相比,前瞻性评价综合法主要收集、审阅已经有的研究文献,用以评价议案的可行性,因此所需的人力、财力、时间较少,成本较低。
(二)前瞻性评价综合法的缺点
前瞻性评价综合法的适用对象主要是针对未来的议案,它不能解决所有的前瞻性问题,如对政府未来的需求、成本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可能更多地要运用模拟仿真、预测等前瞻性方法。在结果的可靠性方面,前瞻性评价综合法要比试点试验等前瞻性方法稍有逊色。另外,前瞻性评价综合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前瞻性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三)前瞻性评价综合法的适用条件
前瞻性评价综合法既可用于评价单一的议案,也可用于两个及以上备选议案的比较和选择。在评估单一的议案时,确定明晰的评价标准十分关键,同时也比较困难,因为提案在未来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未来的实施过程而非现在订立的目标。另外,评价两个及以上的议案往往会更容易,因为作出相对评价(如哪个更好)比绝对评价(如它每个方面都很好吗?有多好?)更简单。审计工作的客观条件也会决定是否应用前瞻性评价综合法。虽然应用此方法进行审计评价时,所需审计时间通常较短,但也不能马上开展评价工作,开展之前需要一定的准备工作。一般情况下,两个及以上议案的评价至少需要两个审计人员为期三个月的工作,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审计人员有较为充分的时间回顾、综述已发表以及未发表的文献,向技术专家咨询以及对最终信息进行详细透彻的分析。如果这几个议案相当复杂,没有相关充分的研究文献,或者大部分研究文献因未发表较难收集时,通常需要更多的审计时间。因此当GAO接到任务时,应该尽早开展工作,如果时间紧迫,则不适用此方法。另外,在应用前瞻性评价综合法回答某一前瞻性问题时,如果这个前瞻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则在短时间内针对同一个前瞻性问题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议案,这会引起逻辑上的或其它方面的一些问题,导致前瞻性评价综合法不再适用。但如果这种情况是在开展前瞻性评价工作过程中出现,审计人员应避免审计范围的扩大,或者要求延长审计时间。前瞻性评价综合法是否适用于绩效审计工作还受到其它很多因素影响,具体情况见表1。
三、前瞻性评价综合法的一般步骤
前瞻性评价综合法包括三个阶段六个步骤:第一阶段定义问题和选择评价对象;第二阶段进行概念分析、操作分析和测试模型;第三阶段是列示结果。
(一)定义问题
定义问题是应用前瞻性评价综合法的第一步,由GAO审计人员与客户(提出前瞻性问题的人)充分交流意见,明确议案所关注前瞻性问题的范围和性质,以及判断议案是否偏离预设目标。定义问题这一步骤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工作的范围,并且为确定最终审计建议的适用范围等奠定基础。这一步骤之所以不可或缺,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不同的人对于某一看似确定的问题会作出不同的定义,而且对于相同内容的议案,其目标也会大相径庭。比如,许多议案旨在提供粮食补助、推广营养教育和进行身体检查。这其中有些议案致力于解决低收入女性和少女妈妈可能出现新生儿体重偏轻的问题;另外一些议案旨在促进学龄前儿童身高与体重的正常增长。具体的定义问题需要经历四个步骤,见图1。
(二)选择评价对象
选择评价对象这一步骤由审计人员与客户共同参与,鉴于议案的提出者已经确保议案是有用的,为了进一步保证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审计人员并不提出新的议案,而是在满足预设目标的已有议案中进行选择。但是并不是所有议案都适用前瞻性评价综合法。选择评价对象这一步骤需要达到两个目标:第一,筛选出不适用前瞻性评价综合法的议案。比如有些议案不稳定,处在频繁的变化中,或者与以前GAO评价过的议案类似,应用现有知识就可以确定议案未来成功的可能性。第二,对于适用此方法的议案,需要进一步选择最佳的评价思路。最佳的评价思路包括对议案各种因素的考虑,这些因素包括客户的特定利益,各项议案在成本、目标群体、政府措施(监管、税务政策、补助金等方面)上的差异。例如,美国国会曾提出给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的议案,众多议案在成本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成本主要受公共费用、环境条件、护理的持续时间等因素影响。一些议案每年要花费数百万元,有些可能达数十亿元。对这些议案的选择体现了对各因素的考虑,也进一步确定了选择评价对象的标准,这有助于明确审计工作范围,防止审计资源的浪费。当备选的议案都无效时,审计人员可以依据已经有的研究文献和审计证据来完善可选议案。如果之前的研究不能支持现有的可选议案,但前瞻性问题的复杂程度在合理范围内,则审计人员会选择处于最切合实际的研究范围之内的议案。具体的选择评价对象这一步骤需要经历四个过程,见图2。
(三)概念分析
概念分析这一步骤由审计人员实施,旨在揭示议案的内在逻辑,即在理论层面上分析备选议案能否在未来可行并且有效。具体来说,概念分析就是识别议案的假设、理念、价值和理论基础。对议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通过绘制图表清晰地展示该议案的概念模型,并确保审计人员对概念模型的介绍是准确和完整的。概念模型用来回答这些问题:议案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或者说议案要采取哪些行动?)这些行动预期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审计人员同时也可以与议案的提出者和相关学者进行沟通来获取有用的信息,确保概念模型是正确的。之所以在定义问题、选择评价对象后实施概念分析,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一,通过概念分析帮助审计人员建立如何选择研究文献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找寻与备选议案在假设、理念等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研究文献。第二,进行概念分析有助于从逻辑上识别可能导致议案未来不可行的原因。总之,这一步骤确定了需要收集和审阅的研究文献,并且识别了议案逻辑上存在的缺陷,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四)操作分析
操作分析是对议案内容的进一步分析。其重要性和作用与概念分析一样,即有助于找出需要审阅的研究文献,并且从操作层面上找出可能导致议案不可行的因素,最终提高审计效率。操作分析通过对议案内容的细致分析,确定议案实现预设目标的过程,运用绘制图表的方法表示操作模型,以验证对议案具体操作步骤的解释是准确和完整的。操作模型主要用来回答这些问题:议案服务对象是谁?由什么部门提供服务?需要怎样的财务、实施环境或限制条件?操作模型确定了议案受益目标群体、服务的提供者、资金的来源和数目等操作性问题。最后,审计人员可以与议案的提出者和相关学者进行访谈交流,确保操作模型是正确的。
(五)测试模型
测试模型包括两个子步骤:第一,确定概念模型和操作模型中需要深入测试的核心假设,概念模型和操作模型包含很多假设和步骤,但面面俱到地分析并不高效,因此审计人员需要与客户以及相关学者交流信息,共同选择能体现不同议案本质区别的关键假设和步骤进行深入测试。第二,审计人员收集研究文献作为审计证据,他们需要评估审计证据的质量,最后将审计证据与关键假设对比,找出矛盾冲突之处,并用图表表示出来,从而确定议案未来成功的可能性。这一环节需要应用评价综合法,即对评价性研究成果进行综合。但需要注意的是,与一般应用评价综合法不同,这里评价综合对象是由概念模型、操作模型的相关假设、步骤和客户认为的重要程度确定的,并且只针对所选的关键假设进行评价综合。测试模型这一步骤最终实现了三合一的分析(概念分析、操作分析和经验分析),使审计结论和建议更为可靠。概念分析和操作分析揭示了逻辑中和操作中存在的缺陷,而测试模型这一过程直接将与研究文献相违背的关键假设暴露出来,这将作为评价议案是否可行的重要依据。如果相关的研究文献表明关键假设在过去实施的议案中是成立的,而且新议案的条件与过去的议案类似的话,则新议案在未来很有可能成功,反之亦然。当概念分析、操作分析和检测模型这三个步骤得出的结果相同,那么审计人员最终得出的审计结论会更加可靠。如果结果不同,那么在出现分歧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分析。最后,根据未来和过去的相似程度,确定结论的可靠性。当未来和过去的情况在主要方面相似时,审计人员使用前瞻性评价综合法判断的准确性更高;当未来与过去或现在的状况不同时,尽管审计人员仍可以明确地指出在这种情况下,这项议案更有可能或更无可能发挥作用,但这个结论的可靠性必然会降低。
(六)列示结果
为了使报告阅读者理解前瞻性评价综合法的实施过程和结果,并且提高审计结论的可信度,审计人员需要列示议案具体的评价过程和结果。列示结果这一步骤要求清晰明了地将概念模型、操作模型、关键假设与审计证据的对比情况揭示出来,主要是通过绘制图表、列示必要的技术说明附件来完成。
四、前瞻性评价综合法在美国绩效审计中的应用
在美国,通常情况下,审计评价方法更多地用于议案的事后审计,事前审计的应用相对较少。前瞻性评价综合法作为前瞻性方法的一种,应用频率没有评价综合法、案例研究法等审计评价方法高。为了进一步探讨前瞻性评价综合法在美国绩效审计中的应用,在此以GAO在1986年7月帮助国会选择少女怀孕议案的具体案例来阐述。①
(一)案例背景
1983年,在20岁以下美国少女中,据统计有100万人怀孕,其中50万人分娩。虽然少女的分娩率总体下降了,但是少女怀孕的比例在逐年提高。针对这个严峻的社会现象,美国国会在1986年提出了很多相关议案。为了在众多的议案中选择正确的议案,国会向GAO提出了两个问题:(1)政府已经采取的措施效果如何?(2)现有关于少女怀孕的研究成果中哪些可以用于制定正确的政策?
(二)审计步骤
1.定义问题审计人员在定义问题时主要关注两方面:(1)怀孕少女这一群体的具体定义。审计人员认为少女怀孕本身不构成一个问题,因为政策制定者并不关注20岁以下全部的少女,他们主要关注缺乏物资支持的少女以及分娩给未婚贫穷妈妈和孩子带来的身体伤害和社会不良影响。审计人员通过与客户沟通交流,共同决定将以上两个内容都纳入审计评价,即审计人员要同时评价未婚妈妈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一问题会造成的影响。幸运的是,有关少女怀孕的研究文献通常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内容。大多数研究文献将这两个方面的信息均包含在内。(2)对少女的界定。很显然,18岁以下的一定属于少女。但有些人认为应该是25岁以下,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是20岁以下。最后,审计人员通过与客户的讨论,一致决定将少女的年龄范围限定在20岁以下。2.选择评价对象对22项关于少女怀孕的议案逐个进行详细的评价将耗费过多的审计时间,因此审计人员如何从中选择适当的评价对象显得尤为重要。审计人员对22项议案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包括议案的目标群体、提供的服务和行政管理安排,这样便于揭示各个议案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审计人员发现,大多数的议案都建议提供全国性的少女怀孕援助计划,但是各个援助计划提供的服务范围、目标群体、行政管理结构和资金安排有所不同。在与客户详谈后,审计人员决定将选择的重点放在各议案关键的不同之处上,最终选择了两个在关键方面存在显著不同的议案。第一个议案的目标群体是20岁以下怀孕少女和未成年父母,其提供的服务较为灵活,同时配备的行政管理结构相对简单。第二个议案的目标群体更为广泛,25岁以下经济困难的女性也包括在内,同时提供的服务相对规范,配备的行政管理结构较为复杂。这两个议案都指出了如何预防少女怀孕和具体的援助内容。3.概念分析为了评价这两个议案的可行性,审计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首先设计了概念模型,其中第二个议案有两个方案,因此一共有三个概念模型。从GAO的审计报告中可以找到每个议案对应的概念模型,从概念模型中可以看出第一个议案旨在减少再次意外怀孕的情况,第二个议案旨在帮助年轻妈妈完成学业、实现就业,避免她们一直依赖政府的救济金。由于模型较多,在此只展示第一个议案的概念模型,见图3。4.操作模型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又设计了每个议案的操作模型。操作模型偏向于详细描绘议案具体实施过程,其别关注行政管理体制。在此展示第一个议案的操作模型,意在与上述图3对应,具体见图4。5.测试模型(1)估计目标群体规模。搞清楚新议案的目标群体很重要,这样能够帮助审计人员估算议案需要的资金,而资金数量是判断议案是否可行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审计人员寻找具有相同或相似目标群体的已实施议案,通过审阅相关研究文献来估算新议案的目标群体。遗憾的是,在这个案例中,审计人员发现已实施议案的目标群体并没有涵盖全部的怀孕少女或未成年父母。因此审计人员结合了国家健康统计中心的信息和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估算。(2)查找研究文献。审计人员对近期发表的所有研究文献进行查询,这些文献主要是评价避免再次意外怀孕的议案和向怀孕少女与年轻母亲提供援助的议案。查询的范围包括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并与相关专家进行沟通以获得所有与研究有关的信息。(3)评估每个审计证据的质量。审计人员在审阅研究文献时,需要对将成为审计证据的资料进行质量评估。主要关注这些文献中研究调查的样本规模是否恰当、数据收集是否规范、统计方法是否正确等。(4)综合评估审计证据的整体质量。单个审计证据的质量评估较容易,将研究文献中所有审计证据综合起来进行质量评估较难。这次在关于少女怀孕的研究中,审计人员通过质疑来判断审计证据的整体质量。(5)检验评价得出的结论的可靠性。通过重复评价或者让不同的审计人员评价来确保最终得出的审计评价结论是可靠的。6.列示结果审计人员运用表格的形式将收集到的类似研究的评价结果表示出来,同时概念模型和操作模型都应列示。在这个案例中,审计人员发现评价结果并没有明显的倾向于这两个议案中的某一个,当然此类现象在应用前瞻性评价综合法中并不常见。如1987年关于美国医疗照顾计划的两个议案中,①应用前瞻性评价综合法,审计人员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审计建议。
五、前瞻性评价综合法对我国绩效审计的启示
(一)提高审计机关前瞻能力
21世纪,我们处于一个发展迅猛的全球化时代,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中国。如今,中国正面临着转型,这更需要国家政府具有全局观念和前瞻能力。2007年,美国前审计长沃克在南京审计学院做了一场题为《提高政府绩效增强政府问责和前瞻能力》的演讲,其中提到“应该有更多的最高审计机关在自己的能力结构中增加一个新功能。这个新功能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帮助政府官员了解哪些政府计划和政策行之有效,哪些计划和政策不起作用;第二是为政府官员提供处理关键性、正在出现的问题的前瞻能力。这种提供信息和超前思想的能力应该成为传统审计职责的补充,使其更加完善(沃克,2007)。”沃克审计长在这次讲话中充分说明了审计机关帮助政府提高前瞻能力的重要性。在我国,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免疫系统”理论,表明从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进程的功能出发,作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审计应突出“预防”这一功能。“预防”就是要尽早感受风险,发挥预警作用,这已经体现了审计应当发挥前瞻功能的要求。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绩效审计应该逐步提高对决策者的支持,为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审计机关可以根据业务的特点,借鉴美国绩效审计的经验,丰富实际工作中所用的审计方法,合理选择前瞻性方法,前瞻性评价综合法作为前瞻性方法中的一种,在其适用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效果。
(二)完善国家审计的法律授权
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确立了绩效审计的合法地位,但是在审计机关能否对人大代表的议案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进行审计方面,法律并没有授权,使得审计机关无法充分地发挥前瞻能力。当然,审计机关这项职能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行政型的审计体制。在现行的行政型审计体制下,审计机关仍可以在提供前瞻信息方面有所作为。比如在政府修订重大政策前,审计机关可以运用前瞻性评价综合法对其可行性、成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给予决策者有用的前瞻信息。这可以极大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滥用。实际上我国审计机关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如浙江省审计厅开展的就业及其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专项审计调查,就是在相关政策制定前审计机关发挥前瞻能力的重要体现。
(三)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应用前瞻性评价综合法的前提是具有充足的研究文献,因此我们应该提倡有关政府机构和学术机构等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通过对典型问题、情况、事件的深入调查,经过分析、综合,揭示出客观规律的书面报告。纯粹的理论研究是必要的,但是调查研究更为关键,只有通过实地调查,才能了解过去决策的执行情况、具体影响,时刻与群众密切联系,为新决策提供宝贵意见,把握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发展趋势。将前瞻性评价综合法建立在正确、充实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审计人员最终得出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将更为可靠。
(四)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86—01
高中物理教学,最基本的一项内容就是如何讲清物理概念,让学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而运用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引入物理概念教学的八种方法。
一、实验法
大多数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透过现象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的。实验使学生易于进入教学情境,给学生留下鲜明印象,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我在讲述“超重与失重”时,让学生在弹簧秤下挂上钩码,静止时在指针下卡一块小纸片并记下示数,当提着弹簧秤加速上升时指针会把小纸片推到下方,此时发现弹簧秤示数增大了;在弹簧秤加速下降时其读数减小。通过对这两种现象的观察,再给学生讲解超重、失重两个概念,学生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二、类比法
类比是从事科学研究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在物理学中,有不少概念是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因此,针对这类物理概念的教学,其最佳方法就是用类比法进行引入教学,让学生借助类比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新概念。例如,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方法相类比,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将电流类比于水流,建立电流概念;将电压类比于水压,建立电压概念。
三、设疑法
设疑如同悬念一样,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经过学生积极思维之后得出的概念能让学生经久不忘。引入“全反射”概念时,将一束光线从光密媒质(水或玻璃)中斜射到光疏媒质(空气)中,然后慢慢地增大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为什么折射光线不存在了呢?反射光的强度为什么加强了呢?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找到一句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这一现象。这时再引导学生抓住本质下定义,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全反射”的概念。
四、连接法
物理概念大多数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新概念的建立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概念。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已有旧知识的作用进而引入新概念,这是物理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在引入“能量”这个概念时,我先沿用初中时学过的一些粗浅定义:一个物体能够对外界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了能量。在此基础上,讨论怎样定量确定能量的变化问题,从而得出用“做功的多少来确定能量变化的多少”这样一个基本认识,再通过列举事例进行分析进而引入“能量”的概念。
五、激趣法
心理学家认为: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便会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去探索新知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与变化现象。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引入概念时应注意结合有趣的物理现象,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引入“电磁感应”概念时,简要介绍法拉第其人及其在物理学上的杰出贡献等事迹,以激发学生学习该概念的兴趣。除了利用物理史料激趣外,在概念引入前,设计一些趣味实验,展示一些奇妙现象,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新概念的引入。
六、外延法
物理学中,越是抽象的概念,学生越难理解。因此,这样的概念在教学时最好从其外延开始引入。只有这样,学生才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可逐步提高归纳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对于力的概念的引入,首先从人对物体到物体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等作用的外延开始,去总结归纳力的概念,这样一来学生更易于接受。
七、实例法
不少物理概念是通过剖析实际生产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分析其现象抓住其本质而归纳得出的。在引入“冲量与动量”概念时,我以开动的汽车为例,说明汽车获得一定速度不仅同它受到的牵引力有关,而且还同力的作用时间有关,然后由“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揭示出速度的变化跟力的作用时间的本质联系,由此引入“冲量与动量”的概念。这样的引入,除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外,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两个概念间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明确“冲量”的效果是使物体获得动量。
八、直接法
摘要:本文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的内涵及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结合多年的科研工作,将结构设计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渗透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通过分析设计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的方法和途径,结构概念及耐久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的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可持续发展;实践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96-02
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观念开始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现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1987年,联合国首次提出并定义了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现代人类要求,又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形式”。
一、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内涵
何为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浙江大学金伟良教授等认为[1]:工程结构的完整周期应该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老化及废除各个阶段。可持续发展工程Y构就是要求结构在设计中涵盖上述各个环节,并体现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社会文化可持续性。从上述定义表述可以看出,结构设计涵盖多个环节就是要求设计中不仅应考虑施工完成后的结构状态,还应考虑到使用及老化等各个阶段结构抵御随机外荷载作用的能力;不仅应考虑到结构一次投资建造的费用,还应考虑到后续维修,加固,改造等的费用,不仅应考虑当前的利益、还应考虑后期的风险。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也是我国基础设施的主导结构。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加,特别是对水泥和钢材需求增长更为迅速。水泥、钢材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建筑材料,其生产、建造及使用过程中,一方面不断消耗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对环境施加各种负面影响。如生产水泥所需的石灰石、黏土及用作混凝土集料的砂石开采,会占用耕地,破坏植被;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等的生产、运输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能源消耗的同时向大气、土壤和水中排放CO2、粉尘、噪音、废液及固体废物等。当对环境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反过来,环境也会给人类的生活、生产过程带来严重的影响。如大量CO2的排放不仅加剧温室效应,它还和SO2与NOx一道形成酸雨危害农作物及植被,加速材料和构件性能劣化的速度,缩短结构的使用寿命,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等。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结构设计理论教学中的渗透
结构设计理论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构建设计计算的理论基础,是平衡结构安全与经济的科学依据,也是能否设计出具有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的关键所在。目前结构设计理论所采用的基于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现行设计法),主要以满足结构承载能力和刚度条件为设计要求,并主要针对施工完成后的结构状态,对结构性能退化及耐久性等问题未作充分的考虑[2]。按照这样的理论方法所设计的结构,尤其是一些恶劣环境条件的港口、码头、桥梁等结构,经过实践检验发现,许多都出现了使用性能差、耐久性低、服务寿命短等问题。为此,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予以维修、加固甚至拆除重建等。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及资源浪费,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不符。为了将可持续发展设计的理念传授给学生,笔者立足于现行结构设计规范和教材,首先对现行设计理论、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学生掌握了现行设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科研工作及最新研究成果,逐步引入结构可持续发展设计的理念,即结构全寿命设计的理念,让学生明白结构全寿命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需要从结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老化及废除的各个环节综合考虑结构的整体性能,才能使其达到最优或优化。然后从结构设计目标、材料性能、经济指标等多方面对比分析现行结构设计与全寿命设计的区别,如全寿命设计相对于现行结构设计而言,除了需考虑结构的安全、经济、耐久目标外,还需要考虑用户的满意、社会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
四、加强结构概念分析,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意识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持续性涉及结构整个寿命期内消耗的资源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确保结构安全可靠性能的基础上,提高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利用率、减小材料的消耗量,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在多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笔者通过归纳、总结、强化结构概念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提高材料利用率来设计截面型式、结构型式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的目标。例如,在分析受弯构件截面型式选择过程中,从材料效用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分析,矩形截面梁由于截面存在应变梯度,靠近中性轴的材料应力水平很低,于是将靠近中性轴附近的材料部分去除,就形成了T形、I字形、箱形等截面形式,在不减小构件承载力的情况下,可以增大跨越能力,节省混凝土材料的用量,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去比较截面型式的优劣,也明白了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通常不会做成圆形截面的道理。
同样在分析结构形式演变过程中,对于矩形截面梁,因为梁的弯矩沿梁长一般是变化的,这样对等截面梁来说,大部分区段应力水平均较低。由于梁截面应变梯度的存在,只有当构件是轴心受力时,材料利用率才可能增大,于是产生了拱结构及合理拱轴线的概念,但由于拱结构曲线构造的复杂性,使设计和施工都比较费劲,于是又出现了平面桁架形式。平面桁架可以理解为“淘空”的梁,即将梁中多余材料去除,既经济,又可降低自重,故桁架的上弦相应于梁的受压边,下弦相应于受拉钢筋。在平面桁架的设计过程中,应努力增加其平面外的刚度提供平面外约束(增加支撑),若将这些平面外的支撑再连接成桁架,就会使平面格架变为平面交叉桁架,最后发展为空间网架。
五、结构耐久性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结构在可能引起其性能变化的各种作用(荷载、环境、材料内部因素等)下,在预计的使用年限和适当的维修条件下,结构能够长期抵御性能劣化的能力[3]。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混凝土结构是经久耐用的,然而,近几十年的工程实践和研究表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耐久性不足将导致结构性能退化,安全可靠性能降低,增加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维护、维修加固费用及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显然,结构的耐久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何在传授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设计耐久、长寿命的混凝土结构,是任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建造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的需要。然而,在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科书和教学内容中,仅个别章节提到了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且缺乏细致深入的分析和相关的耐久性设计方法。鉴于此,笔者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过程中,收集了部分典型耐久性劣化现象的实际工程图片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耐久性不足对结构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及加强结构耐久性设计的重要性。
六、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人类社会正面临着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危机。设计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是缓解上述危机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设计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的方法和途径,结构概念及耐久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的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伟良,钟小平.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体系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2,14(3):100-107.
摘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信息化由专业术语演变为大众用语;在观念世界里,人们对生活的看法也在经历着由科技进步而激发的大震荡。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发展,让信息化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来得迅猛。在这种情况下也使得其参与性、互动性增强,公众的参与增多。也使得艺术形式冲破传统的束缚,出现了更多的演变及创新。
关键词:信息化;计算机;转变;影响
当今企业的生存环境与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全球化趋势,另一个是电子商务的出现。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计算机、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将给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几乎对任何信息都能进行数字化处理,因而具有成本低、易传输、高保真、有利于再创造等优势;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形成网络化的信息高速公路,从而打破传统的时空观,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再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极大的容量,因而可以产生巨大的存储能力和极快的处理功能,当其在网络中运作时则会成为一种革命性工具;最后,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高的宽带,从而为信息洪流提供必要的快速通道。作为人类信息器官的扩展,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同步前进,并不断发生着革命性突破。
1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对设计的影响
1.1数字化的介入首先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方式
由于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和绘图专家Coreldraw以及动画经典3DMAXS等的普及应用,使得传统绘画中,用笔的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国画,用笔是非常重要的技巧,而且用笔的方法几乎是全部,这些在数字化的今天显得有些苍白。
1.2选择性,方式的转变
由于大部分作品的创作也是为数字化服务的。因为数字化的艺术不仅局限在静态画面了,动态的和各种质感颜色的都可以表现出来。人的大脑被解放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力,传播方式当然就有了巨大的变革。
如果你的作品受到大家的欢迎,可以一夜之间让全世界数亿的网民看到欣赏方式,由原来的经典欣赏细细品位变成了快餐式的文化打开即看,看了即关,而且可选择的非常多。
1.3对设计的影响
电脑技术给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电脑设计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全球化经济和立体化的商业竞争,用电脑技术表现同时也是方式的创新。
2数字化艺术在设计上的优越性
2.1随机性
艺术创作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生产。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创作,是一种以笔为主要媒介,由人独立完成的(即使有合作,也是人与人的合作),有目的的创造活动。而计算机绘图是把计算机绘图系统当做一支“笔”,利用计算机彩色图形显示系统所提供的“菜单”进行创作,并用高技术来管理,将计算机当做一个创作伙伴,这种在人机对话、密切配合、共同思维情况下产生的作品,因其随机性,结果有时是出人意料的,会具有极其独特的风格。
2.2简洁性
简洁是重要的科学与艺术原则。自然界的状态往往是不规则的,如云雾、山脉、海岸、水流等形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而出现的分形艺术能够帮助我们分析、理解和高度概括自然界一切难以描绘的复杂物象,将艺术简洁化,使艺术达到更高境界。
2.3虚拟性
虚拟性是将不可见的事物视觉化,它是艺术的本性和基本功能之一。从古到今,艺术形式都以塑造完美的虚拟世界、“制造”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幻想世界、感受令人向往的虚拟环境中的真实等为最高追求。而数字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虚拟化,它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具革命性的生存方式,使创作者融入艺术创作环境之中成为可能。
2.4作为技术手段来说
技法方面讲,数字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工具,它给设计的制作过程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在传统设计教育中,教学一直沿用以表现技能为基础、技法训练为中心的原则,从概念构思、图形设计到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学习是在具有了一定的绘画技能以及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设计创作则以手工为主要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数字化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它利用计算机彩色图形显示系统所提供的“菜单”进行创作,不仅声图并茂、存储量大、展示快捷、图像逼真,而且实时设计、随意编辑、修改、调控、复制和制作各种特技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设计的速度,使学生能够集中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工作。
2.5从观念上讲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
1概述
计量经济学是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关于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方法论课程。学生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掌握数据分析与建立回归模型的方法,为学习专业课程和创作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独立学院是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层次决定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比普通公办高校相对较弱。因此,就计量经济学课程而言,优化教学方式对提升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阈限概念(ThresholdConcepts),是指理解一个学科理论的关键概念。学生在理解阈限概念的基础上才可以把握学科理论并不断进步[1]。基于阈限概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就是要识别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以此设计教学方式。
本文将在分析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基于阈限概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注意事项,并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应用统计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分析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
2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阈限概念分析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运用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本科阶段的初级层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计量经济学数据、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估计量的理论,异方差、序列相关等[2]。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将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具体可归结为以下3组概念:
第一,回归假设。回归假设是为分析回归结果引入的合情合理的假设,在不同数量的假设下能够得到回归系数估计量的不同性质。回归假设是整个回归方法的基础,一切回归有关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都和回归假设紧密相关,同时违反回归假设的情形也是计量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点,因此回归假设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一。
第二,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评价估计量的基本标准,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回归理论的核心,整个初级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最终都归结为回归系数估计量的这3个性质,同时,这3个性质又与回归假设紧密相关,故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二。
第三,异方差。异方差是违背回归同方差假设时的回归结果表现,无论对于横截面数据还是时间序列数据,异方差的出现是回归分析的常态,因此对于异方差的检验和修正是初级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金融实证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故异方差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三。
以上三个阈限概念是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关键,同时在概念上具有紧密的联系,下文将基于此探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3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注意事项
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学方式主要强调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和实践,因此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总体原则仍立足于阈限概念的理解与实际运用,具体地,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了突出3大阈限概念,在首节导论课即向大家提出3大阈限概念,在介绍回归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时,详细的说明每个假设的用途,使学生理解每个假设的目的和本质,进而在回归估计量三个性质的教学中把握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具体条件,并明确理解异方差这一违反假设的情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充分的时间介绍三大阈限概念及其联系,从而建构整个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体系。
第二,运用软件展示阈限概念的具体应用。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应完全从应用性角度出发,运用软件展示计量经济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对于3大阈限概念,可用40%左右的时间解释概念产生的原因与本质,而60%左右的时间结合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解决具体的回归分析建模和假设检验问题。
第三,通过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强化阈限概念的综合运用。撰写实证性的学术论文是进行计量经济学方法综合训练的较好途径之一,可以通过让学生从选择题目开始,通过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进行可能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检验和修正等等来感受计量经济学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写作论文的方式加以体现,然后交流讨论,以深化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
计量经济学教学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设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也是我国建立最早、最有名的独立学院之一。计量经济学课程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以提高学生建立回归模型能力为教学目标,基于Eviews软件进行教学,每周教学学时为理论(教师讲授)与上级实验(学生练习)各2学时,特别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因此,研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对研究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为传统的初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师在讲授回归假设时着重解释回归假设的设立目的与合理性,并通过软件讲解回归假设的验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回归假设。在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教学中,通过详细分析三个性质所依据的不同假设,使学生理解三个性质所应具备的条件从而掌握线性回归估计量理论。特别地,专门安排约10学时左右的实验课进行计量经济学论文撰写与分析的交流,要求学生自选题目,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并检验异方差、序列相关以及模型设定问题,写作小论文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为评价教学效果,选取2010级学生1个教学班共24人进行满分为5分的教学满意度打分,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全部项目的满意度均达到97%以上,总体平均满意度超过99%。由此可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应用统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非常成功。
5结论
回归假设、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和异方差是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三大阈限概念。基于阈限概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在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运用软件展示阈限概念的具体应用以及通过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强化阈限概念的综合运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阈限概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方式对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及学生满意度。
参考文献:
[1]Meyer,J.H.F.and Land, R.:Threshold Concepts and Troublesome Knowledge: Linkages to Ways of Thinking and Practising,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 Theory and Practice Ten Years On Oxford: Oxford Centre for Staff and Learning Development (OCSLD),2003:412-424.
[2]杰弗里·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地理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智力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136-02
多元智能理论是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川针对传统智能认为智能只是解答智力测验试题的能力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观点,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是与教学内容沟通的手段或媒体。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合更多的智能活动,有效调动不同智能倾向学生的兴奋点,发挥优势智力,带动弱势智力。多元智力理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注重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智能。
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以往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做法。
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素材,改变以往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做法,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也要注意现实生活中地理教学材料的积累。教材是师生互动的“中介”和“桥梁”,教材因为要适应各地统一的普遍性,从而舍弃了具体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此教师在教材面前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者,而需要对教材适当“剪辑”和“加工”:变换原图和原例;适当地调整编排顺序;联系热点或生活实际。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可持续发展”教学中,可以大胆放弃教材的活动材料,以广西的具体事例作为案例,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层层设问,循循善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完成任务,达成目标。
二、充分利用动静图片,培养学生读图地理思维能力。
善于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识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位置以及相关事项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再以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养、锻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也锻炼他们的胆识和合作能力。
三、加强实物演示和模型建立,丰富感性认识。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通过运用地理模型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地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例如,分析太阳日和行星日的区别时:可以把自己当作地球,一个同学做太阳,另一个同学做远方的一颗恒星,地球相对远方的恒星是不动的,而绕着太阳做公转,演示这一过程,让学生能够感性了解,为什么太阳日长于行星日?哪个才是真正的地球自转周期?
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尽量设计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
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尽量设计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如《天气系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系统的讲解锋面的形成、类型及形成的天气,有的教师为提高学生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演示。但这种教学行为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用同样的方法来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不利于学生发展。多元智能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了用多元的途径来学习天气系统的情景,学生自主选用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方式去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张扬个性,发展个性。
五、精心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享受“角色游戏”,改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几乎任何学科领域都可以被转变成“角色游戏”,“角色游戏”在语言基础上添加动作,是传授信息,也是发展人际交流、自知自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工具。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角色游戏”这一教学策略,精心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真的动起来,改被动接受和封闭读书型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传统地理教学存在的弊端之一: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消极被动地接受学习,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遏制人的思维和智力,破坏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改革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即我们改被动接受和封闭读书型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六、积极组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目前的现状:学生每天单调的学习,思维面窄,视野不开阔。而地理学科的课程观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督促学生注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结合课本,在一定主题下,尽可能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布置学生考察、调查、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搜集等,并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评价是很必要的。应注重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使地理从“课本知识”回到学生的“生活知识”,拓展学生思维,大胆展开想象,转变角度,突破思维定势,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例如,上“自然灾害”时,可以布置学生分组,按要求收集有关中国或者广西的自然灾害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书本、报纸、知情人……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对灾害现象的了解,然后在课堂以组为单位,展示各组完成的结果,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评比,并归纳总结自然灾害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危害、防御措施等,老师在其中是一个普通的参与者,有补充的权利,学生在较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完成课堂学习。总之,只要教师能深入学生、深入生活、善于发现、精于设计,就能使课堂生机无限,也能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当代室内设计;继承;发展
0.引言
传统建筑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并且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追寻与探索一直是建筑行业的永恒话题。立足于传统建筑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室内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是当今建筑行业的一种新潮流。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中国建筑行业的理论知识也可以现代室内设计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因而挖掘传统建筑文化实现其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是值得探讨和分析的话题。
1.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分析
1.1传统建筑文化的概念分析
“传统文化”是我国建筑界也是世界建筑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但是实际上很多建筑行业的相关人士都对这一概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传统文化就是指具有积淀和传统机制的相对于现代文化具有较大的稳定性的文化体。传统建筑文化不仅包含了历史上沿袭下来的知识、风俗、思想等而且包含了当时的生活和精神文化在内。传统文化不仅局限在思想意识的范畴,而且外在包含了物质的及其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 的文化体。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传统机制,通过他的传承作用,历史文化才可以得到延续并为人所了解最终得到其相应的尊重。因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任何文化都是在传统文化上的继承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而来的。
建筑文化是整个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因而它具有文化的一切内涵与特征,他不仅表现为文化的形式也表现为文化的载体。传统建筑文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与现代建筑文化相对而言的,是经过历时的变迁而遗留下来的保存在建筑中的具有精神内涵的建筑形式,它同样具有精神性和物质性。
1.2现代室内设计的概念分析
现代建筑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现代室内设计,现代室内设计是从现代建筑领域分离出来的新学科。这个学科同样与它相关的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与它相联系的学科有建筑学、艺术学等,其中联系最紧密的要数建筑学。由于它与以上学科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而它在理论上其学科特性就表现为交叉学科的特征。
目前建筑界的专家虽然都各自对室内设计的定义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但是综合来看其具有一定的共性。台湾的一个知名设计家对室内设计的定义是:室内设计是人文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主要指建筑内部的空间的改造和完善。总的来说就是塑造一个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室内生活环境。张绮曼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定义是室内设计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把握,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功能,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创造出适合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建筑内部环境。张清平在其论文中对室内设计的定义是舍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设计师的构思对建筑内部进行重新的组合,并运用一定的手段产生某种视觉和心理效应。综合以上几种观点可以看出现代室内设计是以建筑内部空间为核心,运用现代的建筑手段达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1.3现代室内设计与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
第一,室内设计离不开建筑,建筑是室内设计得以开展的基础,没有了建筑室内设计就无从谈起,因而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细化与发展。
第二,室内设计以人为设计中心,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这个需要在空间性质上表现的较为突出,因而室内设计的核心是空间性质。第三,室内设计的性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和环境的物质功能,因而它所表现出的特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室内设计中空间功能的满足,建筑的内部环境主要是为了满足人需要,因而人的需要就得从空间中定义,如果本来室内环境比较大经过设计有了一定的缩小这个设计就比较失败。二是室内设计所体现的精神特征。室内空间传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还需满足人们的审美和文化认同需。
传统建筑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在文化表现方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现代室内设计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因而它就表现为一定的发展性。因而现代室内设计在表现传统文化时候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2.近代对传统建筑风格的继承
2.1“中国式”建筑
“中国式”建筑的核心也就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主要是土木结构。对这个结构开始继承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是我国最早的对古代传统建筑的继承。此时的继承主要是在形式方面进行“复兴”。当时的流行做法就是建筑师利用娴熟的建筑风格对中国的传统建筑进行模仿,最后组合成与传统建筑相似的建筑。
2.2“中国固有式”建筑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就有建筑家主张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来设计建筑的风格。中国建筑主要着眼于“固有式”并把这看做是一个发扬我国建筑方式和风格的重要途径。此时的建筑家们都比较热衷于“中体西用”,事实证明这种设计理念表明他们在吸收了西方建筑风格的基础上逐渐发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2.3传统文化下建筑的民族形式
重庆西南大礼堂是这个形式的代表。这个大礼堂的设计方案采用是民族形式,基本上效仿了清式建筑特征,这个建筑之所以具有代表性是因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大礼堂落成的年代“大屋顶”是席卷中国的思潮,曾经超过自发产生的现代建筑思潮。因为当时的百废待兴,建筑界尤其如此,虽然盛行了各种建筑风格,但是最受欢迎的确是“民族形式”。
3.现代室内设计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方面的原则
3.1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建筑的革命》一书中对建筑的生命是这样论述的:“龟、贝的壳是有生命的,随着年龄的长大壳也长大。可是很多人只看见了壳而忘记了生命。建筑却不是空壳而是生命的壳,生命的皮肤。”室内设计就是站在壳的生命立场上,通过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所建立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随着时代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的需要会发生变化,室内设计的内容也会发生变化。传统建筑文化是为了满足古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随着人们不如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都发生了改变,其中有些文化特征势必不适用人类的需要,因此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应该剔除其中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部分,保存对现代生活有意义的部分,使之符合现代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3.2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文化基因
从生物学角度看基因控制着遗传的每个细节,如果遗传中基因发生改变,生物的身体就会发生改变,生物生活的外部条件的改变都会迫使生物的基因发生突变以此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否则遗传只能被淘汰而不会长久的保持下来。建筑文化的遗传同生物遗传具有一样的轨迹,当建筑文化中的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发生改变时,建筑文化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传统建筑文化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外部传统,主要指的是已经形成的建筑的形式特征。二是,内部传统。主要包括人民的价值观、审美取向等。正是建筑文化的内部传统控制着建筑文化遗传的基因,话句话说也就是它形成了传统文化区别与其他建筑文化的标志。内部文化传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性对稳定的部分:第一,一个民族和地区的宗教和哲学文化,这些是贯穿民族血脉的精髓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第二,建筑所在的自然条件,一个建筑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第三,人们的生活习惯,一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往往是某个地区人们生活习惯的反映。第四,审美意识。一个建筑如果不符合当人们的审美意识,那么它是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的。这些相对稳定的东西决定了传统文化在遗传方面的基因。
这一原则就要求室内设计师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时必须保持理智的头脑,不能忘记实设计的根本原则和目标。为了达到与当时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从而提炼出一种“精神场所”。这个场所就是传统文化的基因所在,室内设计在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传承时要对其基本不断进行新的排列和组合,在传承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变迁。
3.3满足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
现代区别与古代的最大特征就是工具的使用,因而现代工具的使用是划分现代与古代的显著标志。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有的工具,并且人类史也因其具有代表性的工具成为文明的象征。也就是这些工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改造自然的手段,因而建筑形式也是由当时的生活方式和技术水平所决定。
因而现代室内设计要表达现代的生活方式就必须要考虑当今的科学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才能反映一定的时代性质。
3.4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文化心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审美,如果一个东西不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需要那么它是不会为人所肯定,从而得到传承的。因而任何一种文化要想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满足当时人们的审美需要。
现代人的审美心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心理;另一方面具有时代特性的审美心理。现代文化具有一定的外源性,究其根源是因为现代人们普遍崇尚西方文明,因而就成了人们在欣赏传统建筑的同时需要一种现代审美的心理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审美需要是与传统的建筑文化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室内设计的核心就在于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现代室内设计必须要将审美的文化心理与传统的审美文化心理相结合。
4.实例分析
在这一部分我们以安徽的某个酒文化博物馆为例来进行分析。这家酒文化博物馆附属与一个较大的酒厂建设的目的就是展示该酒厂的酒文化。因而该建筑在设计时应该考虑两方面的需要一是满足陈列的需要;二是表现该酒厂的酒文化。该博物馆在设计时候才用了当地居民建筑的基本细胞“天井”,这个空间布局形式比较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天井处的墙体为了增加展览的采光效果才用了玻璃墙体。玻璃墙直接连接到一个水池之中与外界相通,外面的天气在屋内可以一览无余,并可以感受到雨雪天气。在夏季的时候,水池中的水位放低,从而可以让屋内的空气流通速度加快,因而天井充当了加速空气流程的媒介。在冬季的时候,将水池中的水位抬高,可以让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阻隔从而起到保温和隔热的效果。该建筑在继承皖风的时候没有忘记文化的基因,尊重了基因的性质充分体现了皖南的历史传统,并对此加以改进和补充从而可以体现本酒厂的酒文化的悠久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建筑风格。另外,该博物馆也满足了当地据居民的审美需要,当地人比较喜欢天井,该建筑不仅采用了天井,并且将天井的功能扩大,起到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交流的作用。注意应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该天井在设计时充分应用了现代的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天井中水位的人为上升和下降。
5.结语
当今社会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建筑行业中新的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风格不断涌向,虽然出现了千千万万的建筑样式,但是无论其如何变化都不能割裂与历史的联系。当代室内设计在发展的环境下仍然尊新传统文化的基因,从而为其增添了实用和传承功能,具有一定的民族风格。
【参考文献】
[1]张亚峰.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2,17(1):34-36.
[2]王焱.浅析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J].中国科技纵横,2010,3(9):94-96.
【关键词】智能化社区、家居智能化
1.前言
以信息为主要特征的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各种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地球逐步成为随时实现资源共享的地球村。未来学家沃尔夫・伦森曾说,人类在经过农耕、工业、电气化等时代后,将进入关注梦想、精神和生活情趣的新社会。未来的生活环境,将在智能化的辅助下表现得更加完美和舒适。
显然,在科技进步的道路上,家居智能化便是新时代科技在每个普通人身边最直接的体现。
2.智能化社区及家居智能化概念分析
2001年,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办公室提出一个关于智能化小区的基本本概念:“利用4C(即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自控和IC卡),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的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集成,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这仅仅是一个现阶段的基本概念,在用户的自身体验中,智能化社区或家居智能化更直接的感受,是对所在居住环境的全方位掌握。
比如:家电设备可以定时开关,灯光、窗帘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进行自动开关;家中安防设备可以根据设定进行布防警戒,如果发生警情,报警信号会直接送到小区的安防管理中心与用户的手机,物业立即前往处理,并向业主告知处理结果;如果需要在外面控制家中的空调或热水在主人到家前提前工作,则手机或指定电脑便可完成。一切生活便利尽在掌握。
而智能化社区不仅体现在单个家庭的家居智能化的实现,更重要的是打造全方位的交流互动的社区生活。它不仅体现在业主意见的及时传达,物业处理的快速性有效性,也更多的让物业传递更多的咨询和服务。比如每月费用的详单可以发送到每个业主,小区的大事小情都可以在业主家中的终端上滚动显示。更高级别的交流还可以集成小区周边的商户信息,与商户签订服务入网协议,可以让业主在家足不出户便能预定服务,或购买商品。物业依此合作方式向商户收取一定费用,便可稳定有效的将服务延续下去。
3.智能化社区及家居智能化的案例解析
智能化社区与家居智能化的实现程度,目前在国内还未到达国人理想的水平。大多数小区项目都是选择部分功能进行建设,并以业主的家居智能化作为建设重点。智能化社区尚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模式。
当前的家居智能化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对讲、门禁、安防、灯光、窗帘、空调、电器、背景音乐等方面,并采用互联网、局域网络、无线载波等各种连接、布线的形式将系统集成起来。
每个公司产品定位不一样,对家居智能化的投入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家居智能化在现阶段,初期的一次性投资比较大。这就决定了开发商需要选择最具性价比、业主感受最优的项目进行投资。以某一大型房地产公司的家居智能化方案进行分析:
(1) 灯光的控制:灯光控制的设计及实现,需要选择特定的控制软件,甚至控制设备,造价也比较高,选择均个性化程度较高。如统一标准既昂贵也浪费。
(2) 电器的控制:主要控制对象:客厅及主卧的电视、音响;全屋空调;车库门(别墅);窗帘;新风。可实现:
(a)在总控及卧室分控均能一键开闭客厅及卧室的电视、音响。
(b)空调:温度控制器为智能恒温型,可设为“有人、无人、夜间”几种模式,也就是说程序设定时,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温度设定和自动模式之间的转换,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免去人员操作。
(3) 车库门控制:多种不同的门机控制。当红外被阻断时,自动完全打开门,同进打开车库内灯光。离家模式时,除关闭所有电器外,同时打开车库门系统。
(4) 其他安防报警设备的信号接入,报警,警情传递至小区中央安防控制室等。
(5) 集成形式:总线建设,建立通道,将屋内各控制主机、设备终端都连接起来。室内网络、电话、电视、AV音响均可共享该总线通道,节省、快捷。屋内控制主机通过光纤宽带与小区的中心控制室相连。
在这个概念方案当中,客户对灯光、窗帘的智能控制感受最为明显。这也是大部分的开放商愿意投资展示的功能。但我们需要认清在这些华丽的功能背后,其实还有许多的未确定性。相关终端设备的适应性、配合性,决定了这些功能实施的成败,为了这些功能需要特定的设备的特性。
比如:窗帘控制,需要明确窗帘的面积及重量,层数,才能选择合适的窗帘控制器的马达。如果业主的窗帘选择个性化且重量大于设计值,则这个功能是无法实现的。而且这个马达属于易损部件,交付后的维护和更换,是物业比较棘手的问题。
又如车库门控制:自动车库门产品现阶段成熟且品种众多,自动识别功能也能强大。不需要集成在室内终端内了。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实现家居智能化还比较低。尽管我国智能家居有了初步发展,但远不如想象中的乐观。工程本身的实际内容有诸多问题:工程建设水平不高、工程质量不能满足系统要求、建筑结构域系统的实现相悖、智能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等,甚至有的工程完全是跟风而上,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家居智能化的建设要求。
4.家居智能化在我国的应用
目前国内大型的房地产上在智能家居的开发建设上,主要是一些简单体验感强的功能。参看国内的一些相关案例:
北京凤凰城公寓:配置灯光控制+窗帘控制
上海高尔夫玫瑰园别墅:配置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网络远程控制
杭州桃花源别墅:配置灯光控制+窗帘控制+场景设置+感应控制
深圳水榭涟山庄:灯光控制+窗帘控制
我国的家居智能化主要使用在高档住房中,像普通的住房和公共设施都没有实现,这与其造价和建筑的使用功能紧密相关。在设施使用中还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相关的数据收集和管理设施,由于种种限制,我国家居智能化建设受到了限制,但是在未来的建设中,智能化建设会随着周边产品的完善而逐步走进中国普通百姓家里。
5.总结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资源节约、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时代。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居住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国际技术发展趋势。虽然家居智能化在我国现状只是一个初步实现阶段,但是以现在已有的经验为借鉴,我国的家居智能化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飞速发展,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智能化社区和智能化家居产业链。受益的不仅是开发商,同时作为使用者的我们也会在使用获得更多的方便和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能够将通信、安防、文化、管理等一系列复杂要求结合起来,我国智能化的内涵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轶钢.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应用的新亮点[J].中国科技财富,2011(7): 87-81
[2]朱新宁.浅谈家居智能化[J]. 中国科技纵横,2009(12):236-236
当今企业的生存环境与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全球化趋势,另一个是电子商务的出现。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计算机、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将给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几乎对任何信息都能进行数字化处理,因而具有成本低、易传输、高保真、有利于再创造等优势;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形成网络化的信息高速公路,从而打破传统的时空观,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再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极大的容量,因而可以产生巨大的存储能力和极快的处理功能,当其在网络中运作时则会成为一种革命性工具;最后,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高的宽带,从而为信息洪流提供必要的快速通道。作为人类信息器官的扩展,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同步前进,并不断发生着革命性突破。
1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对设计的影响
1.1数字化的介入首先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方式
由于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和绘图专家Coreldraw以及动画经典3DMAXS等的普及应用,使得传统绘画中,用笔的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国画,用笔是非常重要的技巧,而且用笔的方法几乎是全部,这些在数字化的今天显得有些苍白。
1.2选择性,方式的转变
由于大部分作品的创作也是为数字化服务的。因为数字化的艺术不仅局限在静态画面了,动态的和各种质感颜色的都可以表现出来。人的大脑被解放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力,传播方式当然就有了巨大的变革。
如果你的作品受到大家的欢迎,可以一夜之间让全世界数亿的网民看到欣赏方式,由原来的经典欣赏细细品位变成了快餐式的文化打开即看,看了即关,而且可选择的非常多。
1.3对设计的影响
电脑技术给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电脑设计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全球化经济和立体化的商业竞争,用电脑技术表现同时也是方式的创新。
2数字化艺术在设计上的优越性
2.1随机性
艺术创作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生产。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创作,是一种以笔为主要媒介,由人独立完成的(即使有合作,也是人与人的合作),有目的的创造活动。而计算机绘图是把计算机绘图系统当做一支“笔”,利用计算机彩色图形显示系统所提供的“菜单”进行创作,并用高技术来管理,将计算机当做一个创作伙伴,这种在人机对话、密切配合、共同思维情况下产生的作品,因其随机性,结果有时是出人意料的,会具有极其独特的风格。
2.2简洁性
简洁是重要的科学与艺术原则。自然界的状态往往是不规则的,如云雾、山脉、海岸、水流等形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而出现的分形艺术能够帮助我们分析、理解和高度概括自然界一切难以描绘的复杂物象,将艺术简洁化,使艺术达到更高境界。
2.3虚拟性
虚拟性是将不可见的事物视觉化,它是艺术的本性和基本功能之一。从古到今,艺术形式都以塑造完美的虚拟世界、“制造”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幻想世界、感受令人向往的虚拟环境中的真实等为最高追求。而数字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虚拟化,它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具革命性的生存方式,使创作者融入艺术创作环境之中成为可能。
2.4作为技术手段来说
技法方面讲,数字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工具,它给设计的制作过程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在传统设计教育中,教学一直沿用以表现技能为基础、技法训练为中心的原则,从概念构思、图形设计到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学习是在具有了一定的绘画技能以及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设计创作则以手工为主要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数字化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它利用计算机彩色图形显示系统所提供的“菜单”进行创作,不仅声图并茂、存储量大、展示快捷、图像逼真,而且实时设计、随意编辑、修改、调控、复制和制作各种特技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设计的速度,使学生能够集中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工作。
2.5从观念上讲
数字化早已超越了作为设计工具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手绘的速度,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视觉效果、新的表达方式及新的欣赏标准。
数字化媒介因其构造物体的方式、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以及传统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人与图像之间的交互优势,使我们的设计思维能力得到了延伸,使得我们的设计触点更为广泛,设计思路更为大胆。
可见,数字化艺术为发挥人的艺术潜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艺术创造要经过相当艰苦的训练过程,在基本功的培养上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数字化对艺术的介入,以高技术代替了大量的技法,缩短了艺术创作手段的训练,使创作方法越来越简便,可在重新组合中表现出新的感觉,这就使更多的人都能独立实现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地展现自己的艺术构思,艺术创作从此走进大众生活。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这一切应用的前提是要拥有较好的专业及艺术素养,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数字化只可做为表现技术创新的手段,最根本的还是人。
【关键词】大学英语;泛在网络;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翻转课堂
0 引言
英语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一直都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师一直不断地对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变革。“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课上老师教、课下同学巩固和复习,它要求课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方法来学习新内容,课上老师为学生答疑,协助学生巩固和复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因此广受大家的喜爱[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学习相关内容,这为“翻转课堂”中学生课下学习阶段提供了新的学习资源平台,因此如何建设好基于泛在学习资源的共享平台,成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重中之重。
1 核心概念分析
1.1 泛在网络
泛在网络中的“泛在”指的是网络的时域性,即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连接网络。随着目前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技术发展,目前无论任何人都能通过合适的移动终端连接网络,从而获取所需信息。泛在网络为师生提供了一种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学习技术支持[2]。
1.2 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
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是指基于泛在网络的一种能够共享的学习资源平台。这些学习资源包括:课程的学习、记录、评价,知识资源本体,资源推荐,学习方法等等。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上,同学们不仅可以搜索需要学习的知识,还能够通过学习评价等内容进行检测,最后还可以借助于相关推荐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学习资源共享平台还应该支持学生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存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另外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上的学习记录能够及时找到自己之前的学习进度;学习工具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学习相关知识时需要用到的相关工具,例如英语词典、汉语词典等。该平台必须实现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通过合适的终端都能够使用。
1.3 “翻转课堂”
图1 翻转课堂概念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上学习、课下讨论”,而“翻转课堂”恰恰相反,它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通过观看视频或听音频等方法学习相关知识,课堂上由老师协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这种教学模式的一大优点就是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情景进行学习。
“翻转课堂”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加快捷简便的复习检测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整体结构如图1。
2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基础
2.1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技术保障和资源支持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技术保障是目前飞速发展的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目前随着手机APP的迅速兴起,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3],再加上微博、微信的迅速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快速了解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微时代的到来,为建设基于泛在学习资源的共享平台提供了可能。而泛在网络的发展,更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环境。基于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不仅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还能够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4]。同时此平台上的学习资源方便教师实时进化和更新,而传统课本更新换代不仅需要的时间长,过程也会更加繁琐复杂。所有以上这些优势,都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提供了一种技术保障和资源支持。
2.2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结构图
上面已经讲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所以“翻转课堂”的构建必须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基于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如图2。
图2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结构图
3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是基于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其基本流程应该满足:学生课前观看视频、学习新知识、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学生课中通过老师的协助和答疑做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课下整体回顾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并通过总结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加深自己的理解。
3.1 课前学习环节的设计
3.1.1 设计与制作大学英语预设性学习资源
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应该提高包括至少预设性、形成性、关联性和泛化性这四种学习资源。其中预设性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制作应该以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为基础,本大纲必须满足科学、系统和个性化的要求;在明确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之后,构建出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最后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文化素养等提出学生必须满足的教学要求。在明确了以上内容之后,对大学英语的预设性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和制作。这种预设性学习资源可以以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似呈现给学生。
3.1.2 设计课前练习活动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学习新知识,并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快捷简便的复习检测方法,这种检测方法就是指课前的练习活动。老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相关预设性学习资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课前练习活动。首先,这种练习活动必须能够满足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其次,练习活动以预设性学习资源为基础,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去完成;最后,把这种练习活动上传到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上,方便每一个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使用。
3.1.3 观看课程教学视频
上述两个方面是教师需要完成的,而观看课程教学视频,是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完成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指导学生观看不同的教学视频。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能够随时随地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同时同学之间可以借助于校内网、微博、微信、QQ等手段进行学习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体验。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学习记录版块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通过学习评价版块及时的进行检测学习效果,而这些学习进度和学习评价信息将生成“形成性学习资源”,同学们通过对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上“形成性资源”的查阅,能够及时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会方便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教师通过对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上“形成性资源”的查阅,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老师对学生的监督督促。
3.1.4 开展课前练习活动
上面已经讲过,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上,老师设计制作了很多课前练习活动。学生在观看完教学视频后,应该及时完成这些课前练习活动,并通过这些练习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及时弥补这些不足。
3.2 课堂学习活动环节的设计
3.2.1 提出课堂探究问题,综合评价课前学习情况
首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在课下的学习情况,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然后老师根据学生自己反应的学习情况和课前练习活动等情况,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通过以上两个步骤,营造一个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氛围。
3.2.2 独立探索,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课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之后,老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探索,依靠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课上,老师可以通过不同手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分组,让同学们进行组内讨论、各抒己见,有助于同学们在吸收了其他同学的见解之后,提出新的见解和办法。只有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2.3 成果展示与交流
同学们通过分组,组内充分讨论之后,选择一个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本组的讨论学习成果,并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展示和交流的形式可以是辩论会、演讲、比赛等等。通过成果展示与交流,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对其更加全面的理解。同时,老师也可以选择利用视频或音频记录整个成果展示和交流过程,并上传到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上,学生和老师都可以查阅这些音频或视频资料。
3.2.4 评价与反馈
课堂的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小组讨论等全部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翻转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以及个人时间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所以“翻转课堂”的评价也必须是全方位多维度的。
【参考文献】
[1]陈坤.地方高校微课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2]吴斐,罗胜杰.卓越计划下科技英语教材编写原则探析[J].教育评论,2014(2).
关键词:概念教学;淡化;浅化;深化;跨越
概念是学习知识的基石,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前提。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其进行判断、推理、实践的过程,以及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过程。因此,概念及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结合几年计算机基础教学体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浅谈对概念教学的认识:在概念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概念教学中针对不同内容应该采取的对策。
1在概念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概念教学,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
1.1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在引入新的知识前,要仔细研究讲授内容,安排复习学生熟悉的知识,并适当引用实例,从而引出新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作为背景的前提下轻松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中,而避免因突然提出的生涩概念给学生带来困惑,适当展示新概念背景可以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以学习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
例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数制的概念是比较重要的,在引入这个概念前,先设计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广泛使用的是十进制数,有时也会遇到其他进制数,那么请同学列举你遇到的都有哪些进制数?”,同学的答案很丰富:钟表上的六十进制数,买手套、袜子等会遇到十二进制数,还有用筷子时,够两只就称其为一双,称其为二进制数等,抓住这个机会,我提出问题:计算机中采用的就是二进制数,那么它是一种什么概念,它与我们熟悉的十进制数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领域我们还会遇到什么不同数制?
由于有了同学们已经熟知的十进制数为基础,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引入就显得很自然了,在介绍完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转换的方法后,依次类推出十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就显得容易掌握,在听到同学长长的“吁”声中,我看到一张张或满足或恍然大悟的脸,知道数值这个难题已经被解决掉了。数制、基数、位权、数码这几个概念不在是枯燥难懂的。
1.2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
我们在进行办公软件Office2000的教学过程中就格外注意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办公软件这一课程主要由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模块组成,在讲第一个Word模块时,我就为后面的模块学习打下了基础,让他们明白这三个模块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思想是相类似的。所以在详细介绍Word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后,我就引导同学借用Word摸块的操作方法去自学Excel、PowerPoint模块的内容,然后给以总结、比较。这样的安排使得同学们加强了印象,并能将所学的旧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减轻学习难度。
1.3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学习新的知识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然后才能正确的进行应用,所以我们在引入新概念时一定要注意排除摸棱两可、含混不清的现象,强调容易引起学生误解的部分。
比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我们要介绍两个概念,“文档”、“文件”,许多同学认为这就是一个问题,两种说法,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讲解时能和好的把握两者的区别,然后加以强调。文档是由应用程序所创建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也是包含文件格式和所有内容的文件,他被赋予一个文件名存储在磁盘中就是一个文件。文件指的是一组信息的集合,它可以是文档、或者说是文档的超级。二者可以说是一种包容关系而不是同学认为的一个概念两种说法。
1.4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所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引入实例,介绍背景,引申概念的外延。
1.5运用新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强,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及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在用概念判别命题的真伪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用概念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1.6析错解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是指思维严谨而不疏漏,能准确地辨别和判断,善于觅错、纠错,以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和审视思维的活动。
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编写代码操作总找不到感觉,经常是出了错找不到原因,纠正过后还是屡次再犯,针对这一现象,我仔细寻找、思考他们出错的原因在于只重视模仿,却不曾深入理解,编写代码出错找不到原因是因为设计思路不成熟,思维不够严谨造成程序结构不清晰,出了错误也无从查找,更别说辨别与判断。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建立清晰的结构化编程思想,用正确、严谨的语言进行表述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优化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概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记住概念,会用概念去解题,还应让学生了解概念建立的合理性.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通过启迪和引导,使学生参与到分析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开发。2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掌握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
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作为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概念教学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
概念的系统性和发展性与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成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要切实把握概念教学的要求。
2.1.1明确概念教学的整体要求,作为基础知识核心的概念,教学时应达到如下的要求:
(1)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
(2)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概念;
(3)使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概念;
2.1.2把握好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
为了加强概念教学,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概念的系统,摸清概念发展的脉络。概念是逐步发展的,而且诸概念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同的概念具体要求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也有差别。
在把握阶段性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每一个教学阶段,概念都应该是确定的,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概念混乱的现象。
(2)当一个教学阶段完成以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指出概念是发展的,不断变化的。
(3)当概念发展后,教师不但指出原来概念与发展后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以便学生掌握,而且还应引导学生对有关概念进行研究,注意其发展变化。
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搞清概念之间的顺序,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既要注意教学的阶段性,不能把后面的要求提到前面,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又要注意教学的连续性,教前面的概念要留有余地,为后继教学打下埋伏。从而处理好掌握概念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2.2加强直观教学,处理好具体与抽象的矛盾
>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操作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以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必须加强直观,以解决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2.3遵循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组织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
2.3.1概念的引入要注重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
2.3.2概念的理解要注重正反例证的辨析,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1)剖析概念中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
(2)辨析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
(3)变换本质属性的叙述或表达方式
(4)对近似的概念及时加以对比辨析
2.3.3重视概念的运用,发挥概念的作用
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的途径有:
(1)自举实例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
(3)运用于生活实践
2.3.4概念之间的比较分类,深化概念3概念教学中针对不同内容应该采取的对策
对概念的要求,一般有“知是非”、“明因果”、“会应用”三个层次。考虑到学生可接受性、教材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概念,对不同的学生都应有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对策:
3.1对待那些枯燥、难理解的概念采取淡化的对策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也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必须能像书本概念那样完整表述出来,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这样的概念教学模式:通过一步步严密的程序教学,一步步的概括,然后按照书本总结出这句严密、枯燥、抽象的话语。
在介绍字符编码过程时涉及到ASCII码、国标码、区位码、汉字内码、汉字字型码几个概念,由于同学们日常很少接触到这样的说法,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上课时我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告诉同学这些编码就是字符在不同需要下的几种表现形式,并以典型的实例来说明这些编码的特点,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同学有了比较形象的印象后再进一步归纳这些编码的定义,同学们虽然不能按书上的描述去表述这些概念,但其中的含义已经清楚了,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3.2对于抽象的概念应采取浅化的对策
在一些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概念,尽管教材给出了准确的定义,但是,这些定义的表述,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而这些概念往往又是非常的重要,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又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网络基础教学中有关网络拓扑结构这样的内容如果完全按照书上给出的理论介绍,则学生很难比较、分析出其中的优、缺点,为了能形象的有一个整体概念,应该进行“浅化”的方法进行处理。努力使抽象的概念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只要用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的效果要比强行灌输的效果好得多。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三种:环形、星形、总线形。我们不妨给出三种拓扑结构图纸,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按图组建出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分析各种结构的特点以及优、缺点,找出弥补缺点措施,这样学生就有了真实的认识,能根据各种实际需要设计组网方案。
3.3对于学生由于当时认知能力难以接受的概念采取跨越的对策
概念教学除了关注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外,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当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概念的抽象存在矛盾的时候,这时的概念教学,除了“浅化”之外,另一种处理方法,就是跨越。也就是回避,暂时不给概念下定义。
例如,在有关程序设计语言这一部分涉及到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以及这三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对于没有任何编写程序经验的学生来说,如果按照书上的理论进行教学,只能达到让学生生搬硬套的记住结论而不能真正的理解或者是造成一些错误的认识。那么,我们就可以适当的避免一些理论的介入而有选择的给出一些结论。如汇编语言部分只需要让学生知道它就是一种助记符是机器语言到高级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度就可以,过与具体的介绍反而让学生难以接受。
3.4对于那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应采取深化的对策
对一些容易导致学生理解上似是而非的概念,或是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概念教学的时候,应该深化处理,必须让学生充分体验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够科学、准确地表述。概念“深化”处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变教为学”、“变指导为自我探索”、“变单纯讲解为应用深化”等。
概念是组成数学知识的基石,概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但概念又比较抽象,面对认知水平有限的学生不宜直接出现概念,教师如何抓住概念特点,合理调控课堂,通过循序渐进的推理过程,让学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发展推理能力的同时获得对概念的正确理解。
例如,人教版六下《正比例》一课,如何让学生感受正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以及利用正比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正比例相关概念的理解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比例概念,教师设计了三个情境。
1.六个相同的杯子,在杯中加入不同高度的水的情境图。
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情境图。
请将表格填写完整,并想一想:你能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
3.商店商品销售情境图。
请将表格填写完整,并想一想:你能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
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对于刚接触这个概念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有些困难。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设计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表格的填写。第一个表格,学生会在求底面积的过程发现因为六个杯子完全一样,它的底面积是固定的,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减少,体积也相应减少,并初步认识比值一定。第二个表格,教师没有出现直接让学生求速度的表格,但是学生要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先求出速度,从而发现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路程增加,时间也相应增加。第三个表格,学生会在完成前两个的基础上发现花生的单价是固定的。当学生完成三个表格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与分析,从而师生一起归纳得出结论:它们的商一定,也就是比值一定,这样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可以说,以上三道题是正比例关系里比较典型的题目,同时又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概念的时候并非通过简单的求比值,而是精心设计了三个情境图,让学生在计算、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什么是正比例,推理过程一环紧扣一环,这个过程并不是师生一问一答所能达到的。
二、紧扣概念的发现过程,有效进行推理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中,四则运算的概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管是整数四则运算、小数四则运算,还是分数四则运算都离不开运算法则,离不开简便算法。简便算法是四则运算里面较难的内容,不少学生面对一些能简便运算题目时不懂得方法,导致效率低下,甚至产生错误。要学好简便算法,运算定律是最基础的知识,如何让学生有效获得运算定律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思维?下面以乘法分配律的推理过程教学为例阐述如何让运算定律学得扎实、有效。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要学习的这个运算定律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获得。大家有信心吗?
情境展示:一件上衣33元,一条裤子17元,买3套这样的衣服应付多少钱?(请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尝试计算。
生■:我先算出一套服装的钱33+17=50(元),然后用50×3=150(元)。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引导学生说出综合算式:(33+17)×3=150(元)。
生■:我用的方法是33+33+33+17+17+17=150(元)。
生■:我先算出三件上衣的钱33×3=99元,三条裤子的钱17×3=51元,然后用99+51=150(元)。
教师板书:33×3+17×3=150(元)。
生■:我用的方法是33+17+33+17+33+17=150(元)。
生■: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的想法是一样的,而第一种和第四种是一样的。但是第一种和第三种比较简单,因为如果买的数量多,用加法算就慢了。
接下来,教师再出示植树情境图:学校开展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中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在上一题的铺垫下,学生列式的速度明显快了,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并板书:
25×4+25×2=150?摇?摇(4+2)×25=150
教师指着黑板上并列的两题,问:你能从算式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的目光都集中在算式上,认真地探寻着答案,渐渐地举起了小手,有些学生开始和前后桌交流起来……此时,教师并没有指名让学生起来回答。
师:你们真的发现了这些算式中隐含的规律。请与你的前后桌交流下,好吗?
生:我发现第1题买的上衣和裤子的数量一样,第2题不管是挖坑、种树,还是抬水、浇树都是25个小组,所以可以将相同的数拿到括号外面,然后让不同的数先进行相加再乘以相同的那个数。
师:是不是所有这样的情况都这样处理,你能试着举出例子对你们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简便计算中最重要的一个定律,同时,简便计算还会延伸出许多变形题目,如3?郾79+3?郾79×9?郾9,55?郾89×100?郾1等,这类题目所用到的原理全部来自乘法分配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快速记住乘法分配律不难,但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个概念就难了。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将探究答案强加给学生,也不是采用引导式的问答教学,而是通过精心设计两个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自己猜想,然后让学生举例验证,最后再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教师只作为引导者,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让学生在逐步推理过程中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重视概念的运用过程,有效进行推理
推理过程既存在于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还存在于概念的运用过程。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概念,灵活运用概念,就需要学生将概念同实践运用相联系,使学生在运用概念分析解决问题时全面理解概念的意义,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推理过程对实践的作用。
有效运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推理发展的高级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应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概念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