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19: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连锁经营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物美等为代表的民营连锁企业在港上市以来,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连锁企业正成为风险投资者的注资乐土,即使在金融危机之下,连锁行业依旧备受资本青睐,湘鄂情、谭木匠、361度、利邦以及探路者等连锁企业都在2009年成功上市,打开资本市场大门。
截至2010上半年中国特许经营连锁120强中, 零售、餐饮酒店和服务类企业分别为52家、31家和37家,分布在59个细分业态。相比2008的特许经营连锁120强, 120强新增的20家特许企业,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和服务业,零售业以生产加工企业自建零售渠道为主,服务业中新增了美容、养生、商务服务, 如商贸行业、快消行业、图文制作。可以说,具有一定连锁概念的企业都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从餐饮连锁、酒店连锁、到美容连锁、教育连锁、家电连锁、服装连锁、家居连锁等,风险投资几乎无处不在。
连锁经营业投资回暖
从2007年起,中国连锁经营类企业创投市场投资案例逐渐增多。纵横合力(EZCapital)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连锁经营类企业共披露23起财务投资案例,涉及金额53.96亿元人民币。2010年上半年,中国连锁经营类企业共披露10起财务投资案例,涉及金额30.32亿元人民币。相比2008年,投资规模下跌幅度较大。
2010年中国仍然处于经济危机和复苏并存的阶段,VC/PE投资机构由于对未来的经济走势不确定性的判断和已经投资项目受冲击,纷纷放缓了投资速度,国内零售连锁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状况明显好于其他行业。贝恩资本以18.0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5.88亿元)投资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的优势稳居连锁经营投资规模位居第一位。
投资行业分类
连锁经营类企业的投资案例主要涉及餐饮旅游、建筑行业、教育产业、快消行业、商贸行业、文体娱乐、医疗健康和制造行业8个行业领域。按行业分类,商贸行业和教育产业获得投资事件最多,分别占总投资事件的36%和30%。
从行业分类融资金额来看,商贸行业类连锁经营企业所获已披露财务投资金额最高33.69亿元人民币,占所有连锁经营企业所获投资额的62%,其次是制造行业10.05亿元人民币,占19%,再次是教育产业 6.06亿元人民币,占11%。
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连锁类企业发生了7起战略性的投资事件,主要集中在餐饮旅游和商贸零售行业,涉及金额最大的为百盛集团斥资4.93亿港元收购小肥羊有限公司19.99%的股份事件。2010年上半年中国创投市场连锁类企业发生了3起战略性的投资事件,主要集中在餐饮旅游和商贸行业,其中,雅戈尔集团以68,800.00亿元人民币投资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高居战略投资榜首。
在VC/PE投资机构纷纷放缓投资速度的情况下,2010年国内餐饮连锁企业的私募股权融资状况,与其他行业相比仍然红火,依然是VC/PE投资机构关注的行业之一。这表明VC/PE投资机构看好餐饮食品行业的抗周期性,餐饮连锁企业在经济低谷时期同样具有投资价值,是很好的投资目标。
广东省在80年代中期就对连锁经营业进行大胆尝试,经过多年实践,连锁商业已成为广东省的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根据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最新的《广东连锁经营发展报告》显示,广东省连锁经营业态涵盖购物中心、百货公司、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等,覆盖百货、食品、医药品、家电、珠宝、服饰、餐饮、家居建材、通讯产品、美容美發、汽车分销、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法律顾问、管理咨询、展览、物流、房地产等行业。仅广东连锁五十强企业,全年销售规模就达到4112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4%,门店总数73552间。可见,连锁经营业的多元化发展将创造广阔的就业前景,提供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
与行业迅速发展相匹配的是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连锁经营业的人才数量远远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不足,基层店长稀缺,物流等一线操作环节人才严重不足,刚毕业的就业人员岗位能力不足,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鉴于此,笔者认为研究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对于培养连锁经营业管理人才,解决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近年来许多职业院校纷纷开设该专业,为企业输送相关人才,但是企业普遍觉得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比较欠缺,实践能力不强,这与该专业的专业建设存在问题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专业定位模糊
经管专业的学生经常会对自己的专业感到困惑,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感觉自己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不精通,也不知道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许多职校学生在根本不了解经管专业的情况下选择该专业,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是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调剂过来的。可见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普及面不广,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该专业主要是向连锁经营企业输送各种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由于该行业的多元化特点,其岗位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模糊的专业定位导致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就业时往往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尴尬境地。据统计,许多经管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基本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大部分从事与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工作。
2.课程设置专业特征不明显,缺乏核心专业课程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一门涉及市场营销、门店营运、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物流、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这个“综合性”使专业课程设置陷入“大杂烩”的误区,认为这个专业就应该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会。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多以营销理论课和管理课程为主,连锁经营类的核心课程并未被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授课以理论传授为主,连锁经营特色并不突出,培养的学生与一般的营销专业学生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懂得一些营销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对连锁经营企业并不熟悉。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兼具专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3.缺乏必要的硬件投入
传统的“有教室就能授课”的观念已不适应中职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教学理念。特别是对于强调实践性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室里凭着老师一张嘴是办不到的,需要实验室、实训基地以及现代化的模拟实训软件的投入。目前,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缺乏系统的校内实训场所、模拟实验室和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制运行不通畅,急待加强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4.师资结构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不设置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只有高职高专和中职院校设置该专业,导致没有优秀的师资力量输入。并且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起步较晚,该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来自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具备连锁经营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学活动容易脱离岗位实际,陷入从书本到书本的“空对空”境地,从而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在技能上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三、对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建议
针对以上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以职业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实践相对接为出发点,根据就业和创业双线并行的理念,对中职学校连锁经营与管理的专业建设提出四点建议。
1.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明专业发展的总体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目的是培养出具备行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促动下的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不同地区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是不同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因地制宜,从区域内的行业特点出发,避免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脱节,为企业培养相关人才。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建立在对连锁经营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区域内的有效资源,了解连锁经营业运营特点和工作细分,了解区域连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期望,了解已毕业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从而确保人才培养方案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该专业的总体发展指明方向。
2.细分行业业态,划分工作岗位,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把握专业发展的核心环节
连锁专业人才培养几乎面向全行业和全领域,课程设置涵盖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会计、物流等绝大部分管理类课程,学生学而不精,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就目前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而言,连锁经营专业学生供不应求,人才培养定位不需要求多求全,辐射所有领域和行业。应先做好行业业态细分,抓住行业的共性,才能更好地界定连锁专业就业岗位,并根据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从而打造出连锁专业的特色。
广东省连锁经营业态虽然涵盖面广,但对这些行业的工作领域进行分析,一般可细分为三个区域,即连锁门店、配送中心和连锁总部,每一区域对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可根据该工作岗位的特点,把握该岗位的核心工作任务,设置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是进入行业发展的“敲门砖”,在能力培养的同时,应鼓励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培养模式。结合以上分析,对经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具体见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表。
对该专业中职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分析,大致有三种。一些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就读于职校,是希望拥有一技之长,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一部分思想活跃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好,抗风险意识和情商比较高,他们更倾向于毕业后自主创业;潮汕地区有许多家族企业,这些学生家族中已有一定规模的连锁门店,选择该专业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家族事业。
2009年国家商务部指出,加盟连锁创业的成功率高达80%。无论是自主开店还是加盟开店,连锁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都更具优势。为了保证连锁专业的系统性发展,应根据就业创业双线并行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学生职业发展方向,理論联系实际,设置专业实践项目和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认识能力,提高专业应用能力,提前进行社会适应性教育,为毕业后的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经管专业的专业实践项目和课程体系见专业实践项目表和课程体系图。
4.校企转变观念,实现深度融合,推进专业发展的时代性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创新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要实现校企深度融合,首先必须找准企业的利益诉求点。对于连锁专业来说,学校可依托内部市场和人才两大资源,联合企业开设实训门店或建立创业孵化园,校企双方共建共管。企业可以借此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营业额,提前抢占人才资源。学校则可以缓释因独立投资在资金以及经营等方面的压力,实现连锁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岗位化”和专业实践项目的“体验化”,同时提高师资水平。
校企双方转变观念,是实现校企融合的保证。学校要理解企业的盈利诉求,尽量按照市场规律经营管理门店,还要注意维护和提高企业的形象。企业也要让渡一部分商业利益,把培养人才视为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有双方换位思考,增进理解,才能找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盈利的平衡点。
时间: 4月25日
地点:鼎龙国际酒店
形式:讲座+参观
人数:70人
在后危机时代与通胀的双重压力下,中国连锁零售行业受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影响正在进入新一轮扩张的快车道,同时也在新一轮扩张中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和弥补影响自身发展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连锁零售企业进一步增强自身物流系统能力,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已经为大多数企业所认同。
4月25日,在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和华南物流经理人俱乐部携手Infor(北京恩富软件)和摩托罗拉中国有限公司在广州召开“创新型连锁零售行业最佳物流实践,连锁零售业与物流业对接畅享会”。同期,举行了“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仓储与配送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仪式。
如今连锁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已发展成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广东省作为中国连锁经营业较早起步,也是连锁经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物流业与连锁经营这两个新兴的行业必须抓住当前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建立良好的对接机制。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产服务处张燕副处长表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连锁经营企业已经从原来的粗放经营逐步转向品牌化,集约化和精细化经营。”她指出,“连锁零售业建立透明的、高效的、全程监控的供应链已经面临着迫切的要求。”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孙雄会长认为,“连锁零售经营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后台服务方向存在的共性问题,应该合作开展实质性的对接服务。”全球顶尖的连锁零售企业都有着强大的物流(配送)能力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例如沃尔玛、麦德龙、宜家。”
连锁企业在经营模式的创新实则是在向更加精准的经营模式演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相关技术的支持。会上,全球零售物流两个领域拥有领先经验的Infor及MOTO分别对连锁零售物流运作中关键技术支持做了专题演讲。在商品同质化和经营模式趋同的背景下,供应链的竞争将成为连锁零售业竞争的根本出发点。
会后,华南物流经理人俱乐部率与会代表参观了SPAR广东会员――东莞嘉荣超市配送中心。作为极具代表性的连锁业物流配送中心,东莞嘉荣SPAR超市被誉为“本土零售商建仓的得意之作”。
SPAR的广东会员东莞嘉荣超市有限公司首期投资2亿元,在东莞建立了一个华南目前最大的(总面积近14万平方米)零售物流基地。总体规划分为办公区、常温仓、低温仓、中央厨房、码头区五大部分。光是常温区,其建设的SKU就达8100个,设置的最大吞吐量为10万箱/天。
关键词:连锁经营;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011-02
1 连锁经营的优势
1.1 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连锁经营企业在市场中选择合适的地理区域开设分店,以扩大市场覆盖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增加企业产品销售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而可以实现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这也是连锁经营最吸引人的优势。
1.2 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的连锁经营可以将优秀的管理制度、方法、经验迅速有效地在各分店内贯彻实施,从而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根据各分店的实际情况选择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经营战略,不断地改革与创新营销方式与方法,使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这些都大大加强了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为企业赢得了发展空间。
1.3 物流管理优势
连锁经营的物流管理将企业的采购、仓储、流通、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集成为一个整体系统,为企业物流的合理化提供了基础。物流合理化可以压缩产品库存,降低物流费用,减少商品的销售成本。同时,连锁经营的物流管理优势可以为企业产品进入市场赢得时间,从而迅速占领市场空间。
2 连锁经营发展现状和问题
2.1 我国连锁经营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连锁经营产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近30年时间的发展,超市成为我国连锁经营的主力军。从1994年起,我国连锁超市的年平均增长率就一直保持在50%以上。有数据表明,大中型连锁超市企业销售规模逐年递增,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但是,高速发展也使得竞争进入了白热化。国际零售业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等的加入,推进了我国市场国际化的程度,给我国的连锁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规模较小的连锁企业随时都有被兼并收购的可能。
2.2 我国连锁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思想落后,缺乏现代连锁经营意识和整体战略意识。
我国许多连锁企业的连锁经营管理缺乏知识化,运作不规范,表现为缺少市场竞争和整体战略意识。企业决策者的连锁意识还比较落后,还属于粗放型经营方式,只顾扩张,不计成本。另外,连锁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管理人才的缺乏都制约了连锁企业的发展。
(2)资金短缺,店铺建设缓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连锁经营努力通过规模经济取得效益,若店铺较少,则通过集中进货和统一管理带来的价格优势和成本降低都无从实现,从而难以获取规模效益。连锁经营的九个统一:统一店名、统一店貌、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宣传需要较多的资金,企业在起步阶段难以承受,致使店铺开设缓慢。由于资金和店铺的制约,企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3)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落后。
配送中心是连锁企业的核心,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营运效率和效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是连锁经营的两大特色,也是连锁经营的规模优势。我国连锁企业与国外企业自动化、现代化的配送相比有很大差距。这种状况导致配送效率低下,而配送过程中的物耗和物流成本极高。
(4)相关政策法律不够完善。
连锁经营在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健全的法律保障。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是保证连锁经营顺利发展的重要影响条件。我国的地方保护主义、地区分割、行业垄断现象严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亟需政策支持。同时,我国的市场监管机制和税收机制给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影响了连锁企业扩大经营的积极性。
(5)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系统中最重要的职能部门之一。其任务除了大批量采购适销对路的商品外,就是保证适时适地地将商品送达到每个成员店。当前我国城市交通状况落后,运力严重不足,导致配送中心难以尽职尽责。给连锁经营集中供货和快速分拨带来困难。同时,我国连锁经营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发展落后,自动化、电子化程度低,通讯设施不够发达,致使分店无法及时向总部发送市场信息,总部也不能及时对分店进行业务指导。信息管理系统的缺乏,制约了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连锁经营的健康发展需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发展连锁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为连锁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 我国连锁经营业发展对策分析
3.1 学习国外企业经验,培养连锁经营人才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素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连锁经营的特殊性,对从业人员的连锁经营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学习与掌握西方先进的营销理念和经营管理手段,提高连锁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国际通行标准为基础,紧密结合我国市场和企业特点,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单纯化”的原则,规范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总而言之,要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培养和造就一批批连锁经营的专门人才,以保证和促进我国连锁经营的顺利、持续发展。
3.2 合理布局经营网点,建立现代化配送中心
连锁企业门店在进行布局时,首先应考虑利用已经存在的营业场所和设施。建立健全现代化配送体系,保障物流畅通。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在连锁企业规模比较小、每店货运量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社会化配送。就是将原来由许多连锁配送系统或厂家分别向分散在某个地区的连锁店铺送货,改为先将许多厂家的商品集中到社会化配送中心,心将商品按要送往的各个店铺进行分拣、配货,然后统一向各店铺送货。在连锁经营已初具规模的企业,可建立本企业的配送中心。
3.3 发挥国家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
据了解,连锁经营在发达国家几乎都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如日本从70年代初期开始,政府对自由连镂的发展给予税收、利率、设备更新、营业场所选择等多方面的扶持。发展连锁业是一个渐进过程,从我国连锁业目前面临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条件来看,亟需从政策、法规资金和财政方面给与支持。因此,政府应尽快出台一些相应政策,扶持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其中,除了应大力改革财税体制,消除行政壁垒、行业壁垒,为发展连锁经营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外,还应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与此同时,抓紧制订连锁经营的法规和服务规范,努力与国际惯例接轨,特别是尽快从我国实际出发制订连锁经营的标准、管理条例等法规,除国家立法外,地方也可以在自己权限内制订相应的法规条例,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法规。
3.4 建立现代化连锁信息支持系统
然而,冷静地审视和分析一下我国农资行业的发展现状,便不难发现在农资连锁经营的实践中还有不少风险因素存在,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积累尚未充足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国家的农资产业政策缺乏前瞻性和约束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薄弱以及农资市场监管职能长期缺失等因素,使得农资产业进入门槛大幅度降低,农资生产企业数量激增、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这是导致农资企业恶性竞争和市场流通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
恶性竞争和混乱的市场流通秩序不仅让不法投机者有机可乘,还严重地制约了业内正规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规模扩张速度,使得产业内资源整合难度加大,无法孕育出经营能力和资本实力异常突出的名牌农资生产企业和企业集团。
产业资本的严重不足,直接制约了单一农资生产企业开展农资连锁经营的规模扩张效率,短期内加大其生产经营成本,影响主业的健康发展,放大财务风险。
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有的农资流通企业由于体制和经营素质两大因素的影响,自身无法实现原始商业资本的积累,反而因为经营不善和银行债务负担过重而纷纷陷入实质性破产的境地,系统内自下而上的分崩离析更使得其市场地位每况愈下、不足挂齿。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而诞生的新兴农资流通主体虽然拥有经营机制、技术咨询和服务等诸多优势,然而仍然受到来自现行管理体制和自身经营素质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取得农资流通主渠道的地位,血淋淋的原始商业资本积累过程才刚刚开始,其经营力量的极度分散和实力弱小是不争的事实。
行业外的商业资本虽然拥有一定数量上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其缺乏行业背景和农村市场的经营经验,面对诺大而分散的农村市场开发难度,其发展前途并不被业内企业看好,因而无法得到农资生产企业的足够支持和配合,相对于可能支付的巨大进货成本而言,其商业资本并不足够雄厚。
现存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严重不足以及融资渠道受限,将无法使连锁经营规模做大,没有规模的连锁经营则无法实现通过大规模采购降低营销成本获得规模效益的连锁经营目的。
连锁经营对企业基础管理和创新经营素质提出严峻挑战
由于国内农资生产流通秩序的长期混乱,导致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手段和竞争层次普遍不高,无法带动整个产业经营管理素质的大幅度提升。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整体素质的两大要素,我国绝大多数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在基础管理和创新经营方面与其它许多行业相比显得十分落后。
从现状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农资生产经营企业都急需进行组织管理体系再造、生产经营业务流程再造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再造,这些基础管理的瓶颈不得到尽快解决,其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便难以确立,怎么能够适应现代连锁经营业态对业务管理和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呢?
在落后的基础管理平台上,企业很难谈得上创新经营,没有经营上的创新,企业则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这早已是铁的法则。中国市场不同于外国市场,农村市场不同于城市市场,农资市场不同于其它产品市场,当起源于西方的现代连锁经营模式面对中国的农村的农资的崭新市场和现有农资流通渠道的顽强挑战时,没有很高水平的创新经营能力将很难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
缺乏可资借用的强势连锁品牌
连锁经营本质上是资本和品牌的规模扩张游戏,在没有现存强势经营品牌的情况下,依靠连锁经营方式来建立品牌是一种风险极大的冒险行为。
纵观我国农资行业内的大小企业,尚没有一家具备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三度俱佳的品牌资源优势,就连在一定区域内的三度俱佳品牌也几乎不存在。
要建立和拥有一个强势品牌,不仅需要有雄厚的资本实力来支撑,更需要用一流的管理、创新的经营、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一以贯之地为品牌注入极具价值的丰富内涵。这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长期积累才能实现。
没有强势品牌的连锁经营,将会面临来自加盟者和顾客的双重信任压力,并进而转化为高成本和高风险。而仅仅靠资本实力和连锁形式想要确立起一个品牌的知名度的确可能,但缺乏丰富内涵的一个知名品牌并不能够确保它能最终被顾客所接受。
农资产品的特点加大了连锁经营的管理难度
农资产品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仅是种子、化肥和农药,还有农机具、农膜等其它农用生产资料,具有明显的品种多、规格多、占地大、不易陈列和码放、技术含量高、季节性强、地域性强、易损易坏、售后服务麻烦等特点。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将给连锁经营中的货品管理、仓储、运输、陈列、销售、服务等业务环节带来很多挑战,如果不能进行恰当高效的管理,也将会出人意料地加大经营成本增加经营风险。
连锁经营将为我们带来什么
有人说,农资连锁经营是大势所趋;也有人说,不出五年,连锁经营将革命性地改变现有农资流通格局。人们出于种种目的,对农资连锁经营寄予了无比的厚望,希望通过连锁经营方式彻底改变目前这种混乱的经营局面,给农资生产企业提供一个可以放心托付的分销渠道选择,还农资市场一片湛蓝的天空。真会这样吗?
应该说,在中国大地上,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培育和开拓出一个成熟的农村市场,是无数营销人的一个伟大梦想,但残酷的现实却让我们不得不真实面对。
【关键词】 连锁经营企业 会计核算 直营连锁 特许连锁 自愿连锁
连锁经营企业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将众多分散的、经营同类商品或者提供同类服务的零售企业进行集中,由总部进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各个零售企业进行相对独立的销售,提高整体的品牌效应和规模经济,进而达到收益共享的目的。
根据总部对各零售企业的控制程度不同,连锁经营企业分为不同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也有多种组织形式,本文将根据连锁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同,探讨他们各自适应的会计核算方式,并分析在进行具体的工作中应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一、连锁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
根据总部与各零售企业的控制关系,可以将连锁经营企业分为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愿连锁等形式。
1、直营连锁
这种连锁方式又称为正规连锁,是连锁经营企业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其他的组织大多是从这种方式演化而来的。直营连锁的总部对零售企业的控制力度较高,各门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在总部的控制下进行运营、流通的。
2、特许连锁
这种连锁方式又称为加盟连锁,即各零售企业是以加盟店的方式与总部达成契约进行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肯德基、麦当劳。在这种连锁方式下,总部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建立连锁经营体系,并将其丰富的技术经验传授给各加盟店,相应的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这种契约关系的组织形式就是特许经营。
3、自愿连锁
自愿连锁又称为自由连锁,是指在龙头企业的统领下,各零售企业通过资源加盟的方式组成经营联合体。顾名思义,在这种连锁形式下,各加盟店的经营自较大,经营的收益和成本属于自愿连锁企业的所有者,仅仅使用的系统运作技术和龙头企业的品牌等专有信息。
二、不同连锁经营形式的会计核算方式的选取
根据企业的规模、经营范围以及总部对各零售企业的控制程度的不同,连锁经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独立核算方式和统一核算方式。
1、独立核算和统一核算方式
(1)独立核算方式。这种会计核算方式的核算主体分别是总部和各零售企业,前者进行部分统一的会计核算,后者进行相对独立的会计核算。在这种会计核算方式下,总部和零售企业都要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首先,总部对各零售店进行投资而具有经济关系,总部将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各零售店在收到投资时将其作为“实收资本”进行会计记录。其次,在经营过程中,总部负责所有商品的采购、配送工作,总部按内部商品价格进行结算,并根据配送数量和价格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是普通发票;各零售店根据发票内容相应的增加存货。最后,在月末时,各零售店要计算并结转当期经营成果,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上缴利润;总部根据各零售店的财务报告和上缴利润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2)统一核算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会计核算主体是总部。总部通过将零售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汇总,实行统一的会计核算。总部会计机构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会对基层的零售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考核,根据经营业绩相应地确定他们的劳动报酬,并设立备用金制度,其额度根据各零售企业的需要而定。各零售企业实行报账制,并没有单独设立会计机构,只需要设立一名会计人员,负责对零售企业的业务活动设置部分会计账簿,并核算本部门的营业收入和营业费用,将收入上缴总部,发放员工工资,并负责本部门备用的使用、保管工作。总部对本企业的所有经济资源和经营活动拥有控制权,对商品进行统一的采购和配送,在商品配送时,总部和各零售企业不需要进行增值税的计算,只需对库存商品的明细科目进行调整。各零售企业将开展经营活动的全部收入上缴总部,总部根据各零售企业的经营情况编制个别会计报表。
2、连锁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选择
(1)直营连锁形式下的连锁经营企业适合采用统一核算方式。连锁企业的总部对各零售企业的控制力度较大,负责分店所有的资产、负债和经营损益。直营连锁企业实行集中核算制,即采用统一的会计核算方式,有助于总部更好地对各零售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在具体实践中,直营连锁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有两种模式:一是“总部—门店”方式。这种方式是指所有零售门店的账目全部并入总部账目,零售门店只是设置相应的辅助账目,以便于定期与总部进行账目的核对。这种模式适应于处于同一地区或者城市、企业结构较为简单的直营连锁企业。二是“总部—地区总部—门店”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地区总部将管辖内的所有门店的账目进行汇总,编制该地区的账目。各零售门店建立辅助账目,方便定期与地区总部进行账目核对。只有在年度末,企业总部才会将所有的地区总部的会计报表进行合并,编制合并报表。在整个经营过程中,总部对各零售门店的资产、负债和损益实现电算化管理,商品在企业内部的转移按照进货价格进行核算。
(2)特许连锁方式下的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采用独立核算方式。特许连锁方式下,各加盟店具备法人资格,但需要向其特许者即总部支付与生产经营相关的特许权使用费,并计入管理费用。特许者将收到的特许权使用费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由于加盟店不需要总部进行投资,所以其利润也不需要向总部上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盟店有能力、也有必要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
(3)自愿连锁方式下的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采用独立核算方式。自愿连锁的各个零售门店保留原有的资本所有权,具有很大的经营自。按照协议支付给总部相应的服务费用,并计入管理费用。总部收到该费用后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总部与各零售门店的商品转移按照独立核算的企业进行进销存的账务处理。
三、连锁经营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
连锁企业的会计核算时,根据总部与零售门店的关系不同,应该从商品配送、费用分摊、分店间商品往来和利润计算、上缴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处理。
1、商品配送的核算
总部对直营店进行商品配送,相当于商品在同一企业内部的转移,并没有实现商品的销售,因此,这种情况下,总部不能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只能将商品的存货明细进行调整,会计核算仍按成本价格计算。总部对加盟店和自愿连锁的零售企业进行配送,属于商品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转移,即总部实现了商品销售,因此,总部应该按照收入确认进行会计核算,计价模式应该按照协议的规定进行处理。
2、总部与分店的费用分摊
总部与分店的费用的发生与会计处理可能不一致。有些分店经营费用,分店并不记录,而是由总部记录。比如,分店如果是总部的直营店,其固定资产记录在总部的账簿中,相应的折旧也由总部进行核算。总部收到分店的收入后,将净收益用分店的折旧费用进行冲减并入账,这导致了分店账面净收益由于缺少折旧费用的冲减而偏高。与折旧性质类似的坏账费用也有同样的效果。以此类推,如果总店将某笔费用分配给分店负担,也做上述处理,即用分店上报的净收益减去其应负担的总店记录的费用,作为分店的净收益,总店将这些费用分担给分店一部分,能够真实反映总部和分店的真实经营业绩。
3、分店间往来核算
如果总部下设多处分店,并且这些分店有直营店、加盟店、自愿连锁店等不同的形式,那么在分店之间商品转移就需要总部进行统一的调度和控制,会计核算也通过总店进行,而不是分店之间相互以对方的名义记账。如果分店的资产调出,就借记“总店往来”科目,贷记有关资产类科目;如果分店调入资产,应借记有关资产类科目,贷记“总店往来”科目。相应的,为了与分店的账目记录保持一致,总部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直营店之间的商品转移处理比较简单,而加盟店和自愿连锁店由于性质的特殊性,在进行商品调拨时应注意商品所有权的问题,其中自愿连锁店的处理同加盟店。
(1)加盟店之间商品调拨的会计核算。由于加盟店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的产权不属于总部,可以进行独立的经济活动,因此加盟店之间的商品调拨不需要总部进行会计记录。但是,加盟店之间的商品调拨应该服从于总部的安排和监控,防止没有总部允许的私自调拨商品的情况。总部为这种商品的余缺进行调剂、商品运输和货款的结算提供了方便,虽然不需要进行商品调拨的会计记录,但是应该在财务上反映商品调拨的方向和数量、额度等内容。
(2)加盟店与直营店间商品调拨的会计核算。加盟店与直营店之间的商品调拨性质相同,但商品转移的方向相反。直营店向加盟店调拨商品时,相当于连锁企业的商品销售,连锁企业按照收入确认进行会计核算。反之,加盟店向连锁店调拨商品,实质上是加盟店的商品退回,连锁企业应该将原来已经确认的销售收入进行冲销。
4、分店利润计算及上缴
(1)在月末时,分店应该计算并结算当月已销产品的进销差价,即借记“商品成本差异”科目,贷记“商品销售成本”科目。而加盟店的利润不上缴总部,故总部不作会计处理。对于直营店的利润,总部收到后做会计处理,并生成合并报表,在结算时不做会计分录。
(2)月末分店结转利润。分店与一般企业的结转利润处理方法类似,借记“商品销售收入”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等科目。总店不做分录。
(3)分店计算应将利润上缴总部。直营店应计算利润并将利润上缴总店。分店上缴利润时应做会计分录如下:借记“利润分配—应交分店利润”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总店利润”科目。总部收到分店上缴的利润时,做会计分录: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分店利润”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将整个企业的利润进行汇总核算。
【参考文献】
[1] 骆进仁: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几点思考[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5).
[2] 孔令飞:私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34).
关键词:亳州市;农村连锁经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240-03
1 引言
“三农”问题是全国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影响国家全局的重要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并将农村现代商业模式列为新农村建设当中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2月,商务部启动以连锁经营为载体,以安徽省等作为首批试点省份,在全国农村构建现代流通网络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本文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代表,研究分析中小城市农村连锁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关解决思路。
自商务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亳州市农村连锁经营形势发展迅猛,各种品牌专卖店海尔、荣事达、豪爵、速派奇等大力发展,盖胜祥超市,金色华联超市,盖福祥药房作为本土连锁经营企业在亳州市农村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
2 连锁经营在亳州市农村发展的背景
2.1国家政策导向
中央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多个文件以政策层面引导连锁经营在农村的发展,如:在2005年2月,国家商务部推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并要求以连锁经营构筑现代农村商业流通网络;2009年商务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通知》,要求2009年,在全国新建和改造15万家农家店和100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2012年财政部、商务部联合下发的《关于2012年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把2012年作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强网促优年,继续建设“万村千乡”农家店,进一步提高网点覆盖率。
2.2拉动内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的打击,因此拓展农村市场,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可起到拉动农村市场需求的作用。为减少亳州市经济增长对外贸出口的依赖和金融危机对我过经济的冲击,就需要在城市消费品市场越来越饱和的今天大力拓展农村市场,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加速经济增长。
2.3提高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亳州市本土零售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还要面多国外企业乃至国际零售巨头的竞争,这些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就开始跑马圈地,现在在我国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站稳脚跟以后,就把目光瞄准我国的中小城市甚至我国的农村市场。对于亳州市来说也不例外,最近几年肯德基、麦当劳、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企业已经开始在亳州市安营扎寨,但其在亳州市的成熟运转尚需一段时日,还无暇顾及亳州市的农村市场,这就给当地的本土企业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因此本土企业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获得较好发展空间就需把握好本次竞争机遇,让企业进入农村,开展好农村的连锁经营,继而实现企业的经营利润。
2.4连锁经营在亳州市农村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自2006年,国家取消对农民征收农业税后,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很多农民脱贫致富,收入不断增加,另外农民在消费时还可享受一些补贴:如农民在购买家电时可享受家电下乡补贴,购买汽车时可享受汽车下乡补贴等。另外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农村道路、通信、水电等基建设也不断完善。最后受到各种信息渠道的影响,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他们对商品质量和服务方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在亳州市农村实施连锁经营极具现实可能性。
3 连锁经营在亳州市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在政府相关的税收,银行贷款等优惠政策的帮助下,连锁经营在亳州市农村的发展取得初步成果,但也遇到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3.1基层政府对连锁经营在农村的支持力度不够
很多地方政府认为连锁经营在农村的发展像在城市发展一样,属于企业自身的事情,与政府无关,但实践证明:连锁经营在农村的发展政府不能缺席。由于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和经济发展的滞后性,使得连锁经营在农村发展面临很多显示的问题,如农村物流体系较为落后,无法适应现代连锁企业发展,农村的购买力分散,基础设施还较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制约连锁经营在农村的发展。自2005年商务部推出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之后,财务部、建设部、发改委、全国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单位都在各自的管辖范围之内做出了最大的优惠政策保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相对于这些,很多基层政府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3.2连锁经营业态结构不合理
农村的连锁经营发展相对于城市的来说,规模较小,经营层次偏低,各种连锁零售业态的密集度也远远低于城市水平,受到资金和管理水平制约,大多数零售企业仍然实施个体经营,农村市场的连锁经营方式的存在主要体现在超级市场,对于购买力较分分散的农村市场,企业就一窝蜂的在集镇上发展连锁超市,认为超市才能实现连锁经营,而没能真能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发展农村连锁经营业态。
3.3连锁经营企业照搬照抄城市的经营模式
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时没有经过市场调研和规划,忽略农村市场的消费分散,购买力低等特殊性,盲目的开店,片面地追求开店的数量,盲目的在农村复制城市经营的商品和服务,制定着农村居民接受不了的跟城市连锁企业统一的价格和促销策略,像在城市里经营一样只提供生活消费品,增加了在农村来经营的难度。如:在农村市场销售的家用电器的款式,性能和结构方面还跟城市里经营的家用电器一样,这样就导致农村消费者无法购买;农村市场除了需要一般的生活消费品之外还需要大量的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城市里的购买力较强,因此零食适合采用大包装,但是在农村,购买力较低,孩子是零食的主要消费者,那些大包装的零食在农村市场就会遭到冷落等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连锁经营在农村的发展。
3.4缺乏现代连锁经营管理人才
现在亳州市农村经营的连锁经营企业很多还是靠传统的手工管理,仍未使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这就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致使管理水平较为低下。连锁经营企业在城市发展的时候就受到“人才瓶颈”的制约,经常因为工资低,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原因致使员工流失严重,很难适应连锁企业的发展。这种现象在亳州市农村表现的尤其严重,亳州市是一个以中药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农村劳动力在家里种植药材,农闲时期农村劳动力还可以到一些制药厂务工,这些收入往往高于在连锁企业的收入。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难度较大,要求的技术水平较高,就需要一些熟悉现代企业管理,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的人员。
4 亳州市农村连锁经营发展思路
4.1加大基层政府扶持力度
在农村连锁经营发展过程中,连锁企业应居于主体地位,政府应能在自己的能力和管辖范围内支持连锁经营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积极引导农民的消费观念,使农民更多的了解商品的质量,并树立商品安全意识,向农民大力宣传假冒伪劣产品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农民在购物时应选择那些有充分质量保证的超市。政府还应对连锁经营企业在信贷、税收、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与一定的倾斜,以解决连锁经营企业在亳州市农村发展的资金制约,还可以协助成立农村连锁经营协会,为企业提供连锁经营相关的管理、信息等方面的指导。为企业在亳州市农村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检查和监督,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农村市场,净化市场环境,树立连锁经营企业的品牌形象。各级政府应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如;修建农村公路的,可以方便完善农村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系统,从而降低配送成本;改造农村电网,为连锁经营在亳州市农村的发发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改善农村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改造,随着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还会增加农村市场对厨房用品、卫生间用具、通讯产品的需求。政府还应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并在农村大力宣传,使在亳州市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的企业真正享受到各项优惠政策,提高连锁经营企业在亳州市农村发展的积极性,真正推动亳州市农村连锁经营的发展。
4.2促进各种连锁经营业态全面发展
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优质的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的销售可以解决农民对农产品销售问题的后顾之忧,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就会带动农村日用消费品的销售。亳州市农村连锁经营应围绕农村日常消费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和农产品的销售三个方面的内容发展,并把以上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亳州市在发展农村连锁经营时可以有效地统筹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网络,策划农产品收购网络和日常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已达到规模产业,促进亳州市连锁经营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快农资店在亳州市农村的连锁经营发展。运用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股份合作等运营方式加快农业生产资料销售企业在亳州市乡镇和村庄的建设,例如:农药、化肥、果苗、中药材种子、农业器械、农用车等农村需求较明显,针对以上需求情况,可以在亳州市农村成立一些专业的农资店。第二,构建农产品购销网络。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一条龙的购销网络。通过成立一些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业合作社,培育一批农产品运输和配送企业,建立一些有亳州区域特色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如:苔干交易市场、地产中药材交易市场、蔬菜交易市场。第三,继续推进日常消费品在亳州市农村的连锁经营发展。日常消费品的连锁经营在亳州市农村市场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应利用国家的利好政策在已经形成的农村日常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和物流配送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和提升其连锁经营水平,并进一步向农村扩张和辐射,还可在生活较富裕的村庄、农村的公路边、车站、医院、学校等场所附近建设以生活必需品为主的营业时间长,终年无休的便利店,也可以在一些大的集市上发展一些以批量销售为主,设备简陋的仓储式商店,从而真正使连锁经营深入农村市场。
4.3坚持走农村特色的连锁经营发展之路
众多的专家学者都认为农村人口数量多,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但是我们也深知:农村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他不同于城市市场,那些在农村连锁经营发展过程中直接复制城市市场经验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农村市场较城市市场而言,购买力较分散,人口密度低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连锁经营企业在农村的发展。如城市居民收入较高,对品牌比较看重,但品牌知名度的高低对农村消费者来说是不是决定是否购买的关键性因素,农村消费者更多的是喜欢那些商品质量较好,包装相对简单,价格相对来说较便宜的商品。亳州市金色华联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给我们介绍到,开在农村连锁经营的超市货架上最好能销售一些小包装的生活日用品和一些简单包装的食品,或者是连锁企业的自由品牌商品,因此连锁经营企业联合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生产一些适合农村市场消费特点的商品也应成为连锁经营企业发展中关注的问题之一。农村消费者相对于城市消费者来说身份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农村消费者既是连锁企业的直接消费者,又是农副产品的生产者,因此连锁企业可以为农村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商品或服务,如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农村消费者消费的工业品,还可以提供科学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还可以帮助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就要求连锁经营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应熟悉当地的市场环境,连锁经营企业在农村发展之前就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市场环境,包括消费者数量、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竞争者经营情况等相关的影响因素,以确定能否开办连锁经营企业、开店的地址、开店的规模、经营商品或服务的范围、价格的制定以及促销方案的策划等。因此亳州市农村在发展连锁经营时就要区别于城市市场,坚持走农村特色的连锁经营发展道路。
4.4加强对连锁经营人才的培养
为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就需要培养一些懂得电脑操作,连锁经营管理,现代推销艺术的不同学历层次的,在人才招聘上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第一,与当地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较成熟的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同培养适合企业亳州市农村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这种方式招聘的员工一般有较好的职业素养,懂得现代管理方式,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第二,从连锁企业总部选派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到农村直营店里任店长,这种招聘方式可使店长在管理直营店的同时定期对周边农村的连锁店进行指导;第三,在当地招聘一些基层工作人员,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掌握劳动技能,这种方式招聘的人员不仅方便工作还可以起到在当地宣传连锁企业的作用。另外连锁企业应注意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层及中层管理人才的培养,适时组织管理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连锁经营企业总部还应加大对分店和加盟店的监督和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
一、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塑供销合作社形象的战略举措。年初我们结合区域、交通、人口密度、农村购买力状况等客观现实和供销社企业的自身条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明确了发展数量、建设布局、工程标准、管理模式、推进措施。20*年启动建设的乡镇超市5处。店子供销超市:由店子供销社投资180万元,在店子镇供销社驻地新建超市一处,建筑面积2765平方米。湖滨供销超市、社区服务中心:由湖滨供销社投资200万元,在西闸老村委院新建超市一处,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超市南侧是占地13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超市北侧是占地8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为西闸村民提供购物、科技、医疗、法律咨询、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等综合。目前,两处超市和一处社区服务中心选址已定,拆迁工作已经完成,预计20*年9月1日竣工,10月1日正式营业。*、*、*三处乡镇超市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之中。
二、完善农资连锁经营
为进一步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资经营中的主渠道作用,推进我县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更好的为“三农”服务,与县工商局联合,成立博兴县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协会。以*中心社生资市场为依托,由县供销社成立博兴县兴农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建设农资连锁配送中心20处,整合系统内180家农资经营店,吸引社会上更多的经营门店加盟,成立农资连锁经营基本网络。引导有经营实力的农资经营单位加盟经营服务网络,对连锁经营网络范围内的化肥、农药、农地膜等主要农资商品实行“统一配送、连锁经营”。在农资连锁经营网点的设置上,本着“合理布局、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每个村都有经营网点的网络格局,选择有经营实力、诚实守信的经营户加盟连锁。三个月来共发展农资加盟店120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加大投入,完善软件硬件。为确保协会舒畅、高效运转,我们起草了《博兴县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协会章程》,对协会管理、会员责任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协会规范运作提供了基础保障;先后
制定《博兴县农资商品监督巡查制度》、《博兴县农资商品备案制度》等制度,确定协会内部及会员管理规程,规范了协会运作的软件。从有效发挥协会职能入手,专门设置了化验室、样品档案室等,协会投资6万元购买了化验设备、留样器材、微机、打码机、验码机等,为协会开展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保障。
2、备案管理,严格形式审查。在指导农资经营企业健全落实“帐
票卡书”管理制度的同时,按照章程规定,协会必须对批发企业购进
农资(化肥)的十类材料予以备案。包括生产企业营业执照、生产许可
证、产品合格者、生产企业商标注册或商标使用许可证、进货发票、
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书、购销合同、购进数量等,备案材料齐全发放《农
资商品备案证明,截止目前,协会已备案化肥76批次。
3、贴标入市,严格质量把关。协会化验室工作人员依据《农资
商品备案证明》,按照抽样检验操作规程,现场提取农资样品,进行
初检,建立农资商品档案,对初检合格的农资商品,协会打印条码标识,工作人员现场贴标,确立入市资格准予流通;对初检不合格农资商品,及时送法定机构检验,检验合格的,贴标入市;复检仍不合格,在监督退回生产企业的同时,及时通报工商部门,对流通环节同类农资和生产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对名优企业的国家免检农资产品,协会确认备案材料齐全无误后,免于初检,贴标入市。截止目前,已抽检化肥61批次,涉及化肥35000余吨;对初检涉嫌不合格的一个批次化肥送检,法定检测合格后入市经营;11批次国家免检企业农资产品备案材料齐全后,直接贴标入市。
4、强化工商行政监管执法。协助县工商局分别农资经营业户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监管。一是协会稽查大队强化日常监管。对农资配送中心,坚持没有举报不检查;对备案贴标农资,属地工商所使用条码识别器,以确认条码与备案信息是否一致为重点,进行一般检查;对未备案贴标农资,突出五查五看管理,即:重点查证照,看有无经营资格;查质量,看许可证、批准文号、保质期;查包装,看有无仿冒;查广告,看是否存在虚假宣传;查登记,看进销制度是否健全。二是开展专项整治。结合春耕备播、夏种秋收等重点季节,以种子、化肥、农药及农机具为重点,适时开展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共开展专项整治7次,检查农资经营业户312户(次),取缔无照经营农资业户26户,对13家农资挂靠经营业户进行了规范。三是查办大要案件。根据举报电话和日常监管发现的案源,今年已对11起涉及案件进行了查处。
关键词:高职;连锁经营管理;改革与发展
一、连锁经营行业发展面临新的变革
1.新业态下的发展契机
大部分人特别是刚入校的高职新生对连锁经营第一印象是“做超市的”,至今这种观念依然深入人心。不可否认,超市是连锁经营发展中最有特色,且最为成功的,但这仅仅是一种业态,不能完全代表连锁经营的商业经营模式。自2013年以来,超市业态的新开店数量、毛利率、利润率等经营指标,都显示超市经营进入一个缓慢下降的周期,而便利店、各种专业店则成为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新欢,成为零售领域中新的增长点。2015年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报告中指出:“2015年,各业态的销售增幅分化明显。增长最快的是专业专卖店,增幅达到16.1%,便利店的销售增幅达到15.2%,超市的销售增幅为4.1%,百货店的销售增幅为-0.7%。”
2.成本压力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升
近几年,零售企业对经营业绩的评价中,除传统的开店数、毛利率、利润率外,将人均劳效、坪效等指标引入评价体系,原因将在于连锁零售行业人工、房租持续上涨,中国连锁经营行业最初快速发展的两大天然优势逐渐消失。成本压力带来开店放缓,用工减少。2015年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报告中指出:“为缓解人工成本上涨压力,企业通过优化组织结构等手段减员增效。2015年,百强企业正式用工人数下降3.1%。报送数据的企业中,56%的企业用工数增幅低于门店增幅,25%的企业用工数降幅大于门店的降幅”。用工数量的下降,人工成本增加,从侧面反映出连锁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也将进一步提升,引入“人均劳效”这个指标就是要看每个人工是否能发挥出最大效用,毕竟人工成本在上升,那么每个人的效率就必须提高。
3.企业在创新中获取发展潜力
在经济增长放缓、竞争加剧、成本上涨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下,不同连锁零售企业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创新、变革获得未来生存发展的潜力。有的拥抱互联网,通过网上零售、跨境电商来获取新的销售渠道;有的积极进行企业内部管理改革与升级,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提高管理效率来推动企业整体发展;有的则转变传统门店销售的思想观念,着重提升消费者门店体验感,加紧对传统实体门店的升级改造,通过引入多种支付手段、改造门店内部环境、提升服务品质来吸引更多客源。但无论何种变革都需要不同类型的零售人才创新,实操才能实现。因此,即使由于成本原因,零售企业用工人数在下降,但对于具有创新思维的零售人才的需求依然是巨大的。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及困境
现实连锁零售行业的变革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带来了新的变化,但现阶段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与现实需求之间却面临一些困境。
1.人才培养目标单一
超市经营人才仍是许多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单位、学生顶岗实习等方面的选择都偏向于超市经营。而在就业过程中,招聘企业经营超市的毕竟是少数,更多是其他类型的零售企业或服务业,导致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同时,学生的就业选择也更趋向于其他零售商业。
2.学生专业认识不足
学生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认识不足,大多数人仍停留在超市层面,因此其专业认同感较低。由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服从学校的教学实践安排,热衷于打工、学车等非专业学习事务。在毕业时,这些问题可能转化为学生工作态度与企业期望之间的差距。
3.顶岗实习操作困难
目前,专业实践集中于“理论+顶岗实践”,也就是学生在校内集中学习理论知识,通过校内实训课程掌握一定信息化系统、商务活动的能力,而更多的实践技能则通过集中顶岗实习来实现。但这种模式在操作中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学校与企业之间目标不一致,学校希望学生能多学技能,多轮岗,而企业则关注经营,二者之间很难调和;其次,学生固有的观念导致他们不喜欢学校安排的实践,许多学生甚至认为打工比实习更有意义,因此在实习阶段需要指导教师不断引导。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方向
1.小型门店经营
近年来连锁行业发展趋势变化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从单一的超市经营人才培养转变为新业态环境下小型门店创新型经营人才培养。在课程内容上不在单一讲解超市的经营与发展,应将便利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经营作为主体,特别是要随时关注现实中成功的小型门店经营案例,提升学生对专业发展的认识。毕竟,与超市、百货等大规模经营业态相比,小规模新型门店的成功更能增强学生在今后创业、就业的信心,进而使学生关注专业学习,提升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学校应积极扩大校企合作企业类型,多与新业态、新模式的零售企业开展合作,且这类企业正处于扩张期,也需要与院校开展专业合作。教学方法上,不局限于课堂、教室,而应引导学生走出去,通过网络资源、现实经营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2.创新创业教育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多面向零售业,现阶段零售业面临巨大变革,小规模创新型门店大量出现,其中很多都是初次创业者针对市场需求开发的。另外,新一代的高大学生职业规划不再局限于某个企业既定的岗位,更多地偏向于如何用创业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同时,连锁零售企业为了突破现有经营、管理瓶颈,也需要具有创新意识、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必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除了在大学阶段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在就业阶段为其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外,更要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创业知识,在校内构建创业环境,在教师培养上趋向创业型。
3.校园零售实训环境
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环节比较关注门店经营技能,主要是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校内模拟信息化系统和商务模拟活动进行培养,比较忽视连锁企业中高层管理能力、策划能力、整体协调布局能力。由于顶岗实习时间、合作企业实习任务安排等原因,这些能力很难在此环节中实现。因此,学校要利用现有的校园设施条件,结合创新创业,构建校园零售实训环境。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小规模的零售社区,不同类型的零售业态在这里为学生提供商业服务。学校管理层可以从政策支持、专业教育、创业指导三个层面引导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将一部分校园商业服务功能承担起来。比如,在校园开一间小店,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熟悉整个商业零售流程,培养其市场调查、门店选址、门店布局、营销策划、门店经营服务等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5中国连锁经营年鉴[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6.
[2]吴秀奎.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开设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7).
[3]潘茜茜.构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立交桥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6,34(2).
内容摘要:在新时期,市场交易媒介发生的变化使得农村零售业的经营环境更趋复杂。基于物流、信息以及资金等的竞争,如何构建农村零售业与供应商、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链、发展战略以及经营战略等,不断适应现代网络发展的特点,成为农村零售业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探讨了我国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现状、类型等问题,深入分析了在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中其经营战略与选择,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村 零售业 连锁经营 战略
问题的提出
在新时期,基于物流、信息以及资金等的竞争,如何构建农村零售业与供应、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链、发展战略以及经营战略等,不断适应现代网络发展的特点,成为农村零售业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以知识、网络等为特征的电子商务应用日益广泛,而市场交易媒介的发生的变化促使农村零售业的经营环境更趋复杂,也导致其经营面临无经验可循的难题。在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选择结合农村零售业实际的经营战略,不仅可以帮助我国农村零售业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且可以找到合适的顾客或供应商,还可以为农村零售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提供渠道。此外,现代电子商务本身既可以改变农村零售业原有的经营结构,又可以帮助农村零售业在发展价值链、经营战略等寻找到新的机遇。由此可见,选择符合我国农村零售业自身实际的经营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本文探讨了我国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现状、类型等问题,深入分析了在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中其经营战略与选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
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现状
据统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村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城镇化水平增速平均每年达到了0.63%。在我国,多数农村的零售连锁经营几乎为空白,因而零售业在商品流通、营销模式以及经营策略等方面亟待提高。我国的农村人口达到9.5亿之多,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但是,农村社会消费零售额仅为全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40%左右。所以,相对而言,来自城市的竞争更为激烈,而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前景广阔。2005年3月,商务部制定了《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农村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正式启动,也由此大大加快了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全面发展。
2012年,我国连锁零售企业总计实现销售额3.76万亿元,比2008年的2.05万亿元增长了83.41%;门店总数达到18.62万个,比2008年的16.85万个增长了10.5%;年末从业人数279.88万人,比2008年增长了24.3%(见图1)。由此可知,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由于网点的快速扩张、规模效应的增强以及其他业务收入的大幅增加和赢利水平逐步提高,其经营业绩表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还对推动零售业连锁经营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等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类型
(一)横向一体化
所谓横向一体化战略,亦称为企业内部价值链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所有权控制价值链或其多个关键的环节,包括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等,以不断降低企业价值链的不确定性,进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发展能力。一般情况下,我国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横向一体化战略的形成,首先要考虑其发展经营目标与任务,这是因为价值链和经营策略就是其竞争优势之一。而其竞争优势,则直接来源于其内部的发展经营能力,其中包括生产技术、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合理程度、经营管理、员工意识以及生产能力等。由此可见,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竞争优势是横向一体化价值链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横向一体化战略主要强调其内部价值系统功能整合和共享资源,不断优化生产、经营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来突出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新时期,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需要根据科技信息,准确识别价值链的内在联系,科学设定绩效衡量系统,把价值链上的行为绩效与既定目标进行比较,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并随着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修正或调整自身的发展目标。
(二)纵向一体化
所谓纵向一体化战略,亦称为企业外部价值链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而采取的发展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侧重于合作方之间的协作配合,其主要考虑在生产、经营和销售等外部活动联为一体时,如何适应并渗透到快熟变化的市场中去。在新的时期,电子商务日趋完善,为了争夺消费者(即顾客),合作各方都展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一般都不只是涉及合作方,且广泛存在于所有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之间,并且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增值环节。这也就意味着,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范围不仅在于自身的资源,而且还应延伸到供应商以及顾客当中,还意味着企业创造的价值必须通过外部串联,吸纳新参与者进入。这样,纵向一体化由此产生。纵向一体化战略的核心,就是充分利用我国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外部资源,并通过利用价值链上的外部资源对企业价值最终增值产生影响。可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必须要站在战略的高度,通盘考虑如何利用外部资源,不断降低经营成本,并充分利用竞争对手以及市场需求逐步调整自身的价值与结构。
(三)战略联盟
所谓价值链战略联盟,就是一种集成的企业价值链。其主要是基于合作、双赢的经营理念,聚合企业价值链系统中企业内部、外部的资源,发挥彼此在企业价值链上的核心优势,进而获得企业价值的共同增值。在新时期,网络为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带来了高效运行的环境与条件,也为其提供了进行价值链上组织协作与产品交换的良好机遇。反之,战略联盟也适应了电子商务环境开放性的特征,在资源、人员、技术、物流以及安全等资源利用方面,打破了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局限,把外部资源,如供应、制造、销售以及顾客等都纳入了其价值链中。由此可见,共同受益是战略联盟的目标,其以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为核心,供应、制造、销售、顾客以及内部资源共同构成了价值链网络,在该网络中,人们追求竞争中的合作。
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方式
(一)支付方式
从图2中可以看出,支付方式占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33.3%。而支付方式安全与否,不仅是电子商务网站的薄弱环节,而且也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较为重要的问题。对此,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采用了在市场环境中进行交易的支付方式。一般情况下,商家只能看得到订单的具体数据,而对于付款的数目则需要现场了解。这样,有效保证了支付交易以及付款信息安全。此外,有的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采用了网络在线支付方式,如支付宝、财付通、易宝、首信易支付、贝宝等,还可以采用货到以后再支付款项方式等,满足不同客户的具体需求。
(二)物流配送
健全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对于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尤为重要。但是,这却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由于缺乏相对独立和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使得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很难保证物流配送的质量,也无法对售后服务等进行有效的监督监管。这样,就为交易欺诈等不良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由图2可知,物流配送占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42.2%,表明了物流配送方式在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都采取一些积极的策略措施,努力探索解决物流配送的有关问题,如跨地区同业联盟、与物流公司合作等,取得积极的成效,大大提高了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质量与效率。
(三)盈利模式
由图2可以看出,盈利模式占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24.1%。而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盈利,主要依靠直接销售和连锁经营,并通过压低制造商(或零售商)的价格,在采购价与销售价之间赚取差价。此外,还有一定数额的广告、流通等环节的收入。
新时期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战略联盟新选择
(一)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选择战略联盟的原因
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选择战略联盟,主要原因是其在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仅仅有销售、售后服务等部分,其本身并没有从事商品研究、开发、生产以及配送等过程。即,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除办公室等固定资产之外,所拥有的资源几乎都属于外部资源,而其自身的实体资源并不多。如2012年,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3.76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83.41%。但是,进行一项商品的交易活动,一般都需要有多种资源的组合及参与才能完成。实际上,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实体资源作为必要的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当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在与消费者进行商品交易的时候,就需要同价值链上的其它企业之间进行交换、取得资源等活动,并把所获得的资源进一步转换为自身的资源及客户需要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把商品完整地配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因此,当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实施战略联盟行为以后,便可以视为是一种资源交换和转换的行为过程。更确切地说,网络消费者在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时,关心的是该产品组合是否能够满足其需求。而对于该产品组合则不是太关心。所以,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通过实施战略联盟进行资源交换和转换行为,进而不断构建起适当的运作机制,进一步进行整合资源,不断降低经营成本以及逐步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二)战略联盟对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促进作用
战略联盟对于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与作用。这是因为,战略联盟不仅打破了过去串行的传统工作方式,而且使得其与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其他主体集合于同一平台,共同分享市场及客户信息,为电子商务主体协同工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不断提高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及其他企业间的合作效率,大大提升了经营质量与效率。总而言之,战略联盟策略使得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在市场领域的战略性合作中,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市场交易活动,从而节约了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各种费用。而且建立联盟组织,还有利于提高联盟双方对不确定性市场环境的反应能力,进一步降低了由此所带来的交易风险。战略联盟可以利用组织化的潜在优势,降低市场交易活动的费用。另外,战略联盟鼓励合作方共同分享目标、标准及处理问题的方式,促进了协作配合,有效地战略联盟可以大大地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总之,战略联盟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处于价值链上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进行协调、共享,重组技术、信息、资金以及市场资源,可以产生协作配合的良好效应。且战略联盟也可以使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在同等价格上为农户提供更高的、更优的价值,赢得农户的信赖与忠诚,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行业间的价格竞争,使联盟内各企业不断提高自身优势。因此,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选择战略联盟的经营策略,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苗志娟.我国农村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时代经贸,2012(5)
2.段圣贤.我国发展连锁经营业的SWOT分析[J].物流科技,2012(4)
论文摘要: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的主流模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与房地产的关系,甚至创造出“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本文基于连锁经营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背景及应用,以期使连锁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展现了其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现代商业的主流模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了与房地产的关系,不但在房地产的经营中广泛采取了连锁经营的方式,而且在连锁商业中,房地产经营已成为连锁企业的主要收入渠道,麦当劳公司的收入90%来自于房地产经营,我国发展最快的大型连锁商业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均通过房地产辅助其扩张,甚至创造出了“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因此,连锁经营中的房地产战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连锁经营的概念及特征
(一)连锁经营的概念
一般认为,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价格,在多处同样命名的店铺里,出售某一种(或某一类、某一品牌)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这种经营模式即称之为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是商业制度的创新,被誉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自1859年美国出现第一家连锁企业——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后,连锁经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欧美国家,连锁经营占到整个零售商业的60%-70%,销售额占90%。美国连锁大王“沃尔玛”公司,其销售额已连续七年超过美国通用和微软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名。
(二)连锁经营的特征
标准化。标准化即指经营的商品、服务、企业整体形象的统一而标准化。连锁企业拥有统一的企业名、企业徽,统一的建筑形式、统一的店堂陈列、统一的广告宣传、统一的服饰等。连锁企业经营的商品具有同类性,服务的水平和风格也完全相同,从而树立了统一的企业形象。
专业化。专业化是指连锁企业的商品采购、储存、配送、销售及经营决策等职能的相互分离而专业化。连锁企业对业务活动进行了详细分工,甚至每个人的职责都趋向专业化,使其职责分明,各负其责。通过业务活动的专业化,从而保证了连锁经营各项活动的决策正确以及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集中化。分工越细的体系就越需要集中化管理。连锁企业实行集中决策和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即销售计划与经营战略、店铺选址、员工教育、商品采购等,均由总部负责;广告及信息也都由总部控制,形成一整套的决策管理体系。连锁分店负责商品销售及提供服务。通过集中管理,实现连锁企业的统一经营。
简单化。连锁企业在业务操作规范上化繁为简,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连锁企业岗位职责明确,业务操作规范简单而好记,容易掌握,从而保证了连锁企业服务的标准化和工作的高效率。
规模化。规模化是指连锁企业在销售网络上、商品采购、商品配送、企业人员培训、销售广告等各种经营资源方面的规模化利用。连锁企业必须是若干个企业(店铺)联合而成的,形成规模经营,单个企业不能称之为连锁经营。如沃尔玛全球有4000多家分店,麦当劳有30000多家分店。连锁企业通过大量采购,从而降低商品进货价格,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统一管理、标准化经营,使各分店商誉共享、经营管理技术共享,降低了经营费用;数量众多的销售网络,大大增强了销售能力。规模化为连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所以,连锁经营从本质上看,是把独立、分散的商业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覆盖面很广的大规模销售体系。它是现代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理论在商业领域里的运用。连锁经营这一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以其自身的特点,发挥着巨大的“魔力”,掀起了现代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背景
(一)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本质要求
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开店即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以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连锁企业只有不断开新店,才能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降低进货成本和管理费用,发挥规模效益,取得快速发展。
而开新店,首先就要确定开店的业态,即要开一个什么类型的店、经营什么、以什么方式经营?开一个与原有连锁经营体系相同的店还是开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店?零售商业的业态有很多种,分为便利店、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等18种。但从总体上分为有店铺经营和无店铺经营两种业态。有无营业场所和营业场所的规模、结构不同,则连锁分店的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商品销售方式、服务功能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连锁企业开新店,首先必须确定开店的经营业态,以确定连锁企业的经营目标。
就目前世界范围零售业态的分布来看,有店铺经营是零售经营的主要业态选择。显然,店铺的开发和建设是有店铺零售店的首要任务。铺面规模、结构会影响连锁经营的规模、商品结构和经营方式以及服务方式;铺面建设资金的占用量会影响连锁经营体系流动资金的使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铺面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会影响连锁分店的开业时间是否正常和连锁体系的开店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而店铺的开发和建设就是连锁店的房地产开发,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从本质上讲就是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选址战略。连锁企业的选址战略,就是要确定店铺的选址标准、开新店的条件、商业区选择、商圈调查、商圈市场评价,从而确定恰当的业态、优越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营业面积、有利的商业和购买环境,使店能够经营成功。而这一切,正是商业房地产开发的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符合了连锁经营的要求,才能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便利条件,如果商业房地产开发不符合连锁经营的要求,店铺选址不当、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规模过大或过小、购买力不足、交通不便、同业竞争过于激烈等等,都会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致命的影响。因此,选址是连锁经营成功的秘诀,选址战略是连锁经营的重要战略。而连锁经营选址战略从根本上讲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网络战略。营业网点多、销售规模大是连锁经营的最大优势。连锁经营必须开发许多的网点、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具有规模效益,发挥规模优势。而规模的扩大,仅仅依靠扩大经营范围和商业促销已经不能奏效,只有依靠网点的增加,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顾客市场上,不断增加新网点,扩大销售网络才能实现。因此,连锁经营实质上是网络经营战略。不断地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市场上选址、店铺设计、建设及装修、开业,这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
连锁经营的资本运营战略。美国贸易法规定:连锁店是至少有在一家总店控制下的10家以上的经营相同业务的分店。英国则认为,连锁店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标准:单一所有,即一个公司或一个合伙店或单个业主所有;集中领导,统一管理;设立的店要相同;有10个以上成员店。日本“连锁店协会”则规定“连锁店是在全国拥有11家以上的商店,每年销售额不少于10亿日元零售额的店”。
从以上世界各国连锁经营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连锁经营是规模化的经营,通过规模经营来获取规模效益。连锁经营是商业资本集中、垄断和扩张的产物。而其中,房地产是其最大的资本。因此,连锁经营战略首先是房地产资本运营战略,其房地产运作的好,连锁经营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其房地产运作的不好,将导致整个连锁经营体系的失败。
(二)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实践背景
1.为了推进连锁事业的发展,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房地产开发是连锁经营的先决条件,没有经营场地无法开展经营。而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本,用于土地购置、店铺建设和店堂装修,少则上百万,多则上亿元。而且连锁店要不断的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或吸收加盟店,以扩大规模获得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了减少资金压力,有些连锁企业不是自己买地开发,而是采取租用的方式获得经营场地,甚至与地产商合作经营。而对于更多的加盟商来说,他们往往既缺加盟金、更缺建房款,正是资金的困难限制了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为了推进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也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加盟店只需缴纳少量的房租就可开业。麦当劳就是借此方式而实现了加盟店的迅速扩张。
2.房地产的稀缺迫使连锁企业必须开展房地产经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土地成为稀缺和珍贵资源,地价飞涨,土地竞争十分激烈。连锁店为了开新店,纷纷在各个城市圈地布点。但是,由于土地竞争激烈,好的地块早已拿不到,即使是拿到了,拿地成本也很高。而零售商业又十分强调在城市商业中心、人口稠密地区、交通便利地区开店,这些地区往往是城市土地资源最少、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因此拿地成本就最高,甚至是天价土地。再加上不断上涨的建筑材料费、人工费等,使得开店的成本越来越高,经营收益弥补不了涨价的损失,企业无法承受。在我国每年递增5%至10%的房租成本,已成为企业开店的最大难题。这就迫使连锁企业不得不考虑房地产开发的问题,考虑如何才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较好的位置和良好的经营环境。
另外,房地产价格的快速的增值保值性,迫使(或者说是吸引)连锁企业开始考虑投资房地产业。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连锁企业自己开店的需要,而且还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消除地价的上涨、增加房租收益,增加连锁店的总收益。房地产高达20%-30%的毛利率,使商业地产成为商业资本又一个很好的投资选择。
这也是很多连锁商业与房地产经营联合的主要原因,许多连锁店同时成立房地产公司,许多房地产公司也同时经营连锁商业,“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在商业和地产界已开始流行。麦当劳的快速扩涨就主要依靠麦当劳房地产公司的运作,我国国美集团也拥有鹏润房地产公司。如果没有房地产运作的支持,国美电器要实现2003年后连续四年的利润暴涨和国美股票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
3.零售经营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零售店获得经营场地的方式有两种,自建开发或租赁经营。自建开发,往往得不到好的地块,或拿地的成本过高,影响连锁企业的开店步伐和经营收益。通过租用经营可以找到好的位置(因已经有房地产公司先抢到好的地块进行了商业开发),但由于房租上涨过快,经营利润会被涨租吞掉;并且无法对店铺进行改造,租房的结构、布局甚至水电设施,都会对连锁经营的商品构成及经营方式带来很大的限制。因此,是自建开发还是租赁经营,必须与连锁经营的整体战略联系在一起考虑。而商业房地产的开发也必须与商品经营的需要相结合。我国商业地产空置率高达30%,商铺销售后期经营不佳,其主要原因就是地产商脱离了商业经营的需要,单纯搞房地产开发,商铺的规模、结构不适应商业经营的需要造成的。所以,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必然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必须与商品经营相结合。
房地产战略在连锁经营中的应用
美国的麦当劳(Mcdonalds)原来只是卖快餐的,但当它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制造快餐的程序、店面摆设的规则、店铺选址的秘诀,并最终利用麦当劳的牌子以特许经营的方法扩张时,麦当劳在很大程度上已变成了一家经营房地产的店。麦当劳总部如今基本上不具体经营快餐业务,而更多地分析哪个地段是一个城市将来人流最旺的地方。论证完毕后,就买下看中的地块并建立快餐店,然后寻找特许经营的合作伙伴,将快餐店租给他们经营,向他们收取特许经营费和这块商业旺地的铺租。只要承租的加盟者能够生存,麦当劳至少可以在房地产上赚取40%的利润,而且随着物价上涨,麦当劳的租金只涨不跌。
以租赁为主的房地产经营成为麦当劳主要的盈利模式。由于加盟者一般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3万美元的土地费用和4万美元的建筑费用,也常无力争取贷款,麦当劳公司就负责代加盟商寻找合适的开店地址,并长期以低价承租或购进土地和房屋,然后将店面出租给各加盟店,获取其中的差额。这是麦当劳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实质是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为实施房地产策略而成立的公司)用各加盟店的钱买下房地产,然后再把它租给出钱的加盟店。这种房地产经营策略,实际上是把第一债权人的权利转让给了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以使它能具备从银行取得贷款的资格。这既解决了加盟者开店的资金困难,又增加了麦当劳公司的收入,同时,通过控制房地产,更有利于麦当劳加强对受许人的管理。资料表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麦当劳的近万家餐馆中,有60%的房地产权属于麦当劳总部,另40%是由总部出面向当地房地产主承租的,使麦当劳成为全美价值最高的零售房地产公司,仅在帐面上,就值41亿美元。麦当劳收入的1/3来自直营店,其余来自加盟店,其中,房地产收入占这部分收入的90%,由此,房地产收入成为麦当劳的主要收入。如今,麦当劳有30000家快餐厅,其收入就可想而知了。
麦当劳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分店,在北京东单大街与长安街接口处的黄金地段。20世纪80年代末麦当劳进驻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土地可以转化为资本,后来王府井的改造使麦当劳仅因拆迁而得到大笔的土地补偿,此时人们才知道麦当劳投资房地产眼光的犀利。
其实,在地产中淘金的非地产企业,远不止麦当劳一家。如世界第一、第二大零售连锁商业沃尔玛和家乐福,以及国美、苏宁等国内的很多品牌零售店,其实就是商业用房的最大房东,因为这些店是一个知名品牌,同时它要的商业用房的量很大,所以他可以用一个很低的价格租到房子,如沃尔玛的租金就比其他中小零售商低20%-80%。由于沃尔玛是一个品牌,对地段的商业前景有较专业的分析,所以可以用比较高的价格把店铺分成很多块租给小业主,租金差价就是这些店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因而,这些零售店不仅仅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赚取利润,而且以自己的方式经营房地产赚取巨额利润。
目前,我国连锁业的发展正处在快速扩张,遭遇国外跨国连锁集团的渗透,竞争激烈和地价飞速上涨,经营成本过高的不利环境下。连锁经营中的房地产战略,给我国连锁企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有利于困境突围的经营之道。
参考文献:
1.李晋源.从一到无限——连锁店的经营与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王吉芳.连锁经营管理教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成都地区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连锁经营模式。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商业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势,然后又具体分析了成都地区商业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现阶段所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即: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培训机制不够健全,影响了企业的扩展与上升两点,并据此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希望能够对连锁经营与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科学结合有所启发。
关键词 商业健身俱乐部 经营模式 连锁经营 成都
近些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开始逐渐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产生了健康投资的观念。而商业健身俱乐部,作为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偿健身服务的盈利性机构,则恰好满足了现阶段我国居民健康投资的需求。所以,近几年我国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数量也开始逐年增长,同时连锁经营的模式也开始在健身俱乐部的运营管理活动中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鉴于此,为了加深对于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模式的认识,实现连锁经营模式与健身俱乐部的高效结合,本文就以成都地区为切入点,针对成都地区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连锁经营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商业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模式的主要优势
首先,有助于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连锁经营模式中,特许总部并不拥有加盟店的所有权,所以,总部不需要拥有很大的资产,就可以利用加盟店的集资能力,在多个地区和城市迅速的形成连锁网络,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其次,有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获得。由于在采取连锁经营的模式时,企业可以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以及统一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制作等方式来降低俱乐部的成本投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最后,有助于俱乐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通常来说,采用连锁经营模式的健身俱乐部,其管理模式与其它类型健身俱乐部的管理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能够通过给予各加盟店支持服务的方式来实现紧密型和标准化的管理,其中包括了市场调研、人员培训、销售策略等多个方面,而这无疑对于俱乐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二、成都地区商业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
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连锁经营模式,简单来说,实际上就是企业以低成本投入、快速扩张来占领市场,获取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对于这种经营方式而言,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是其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实现商业自动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商业健身连锁企业的高效率与合理分工后健身俱乐部运作的标准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实现了物流流程、信息流流程以及管理流流程和作业流流程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运作和以上各个环节相互之间衔接的标准化设计,才能够确保商业健身连锁企业的统一控制管理的实现。但是,在针对成都地区的商业健身俱乐部进行走访和调查时却发现,现阶段,成都地区部分采用连锁经营模式的商业健身俱乐部,却存在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状况,这些企业在发展之初往往是较为理想的,但是,随着俱乐部的不断扩张,运作的复杂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管理控制的难度也会相应的提升。所以,在组织程度较低、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很多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管理混乱的问题,并因此影响到了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机制不够健全,影响了企业的扩展与上升
上文所分析的,成都地区商业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所面临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实际上与培训机制不够健全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商业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需要大批优秀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来发展连锁经营业务,同时还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练员和会籍顾问来开展具体的业务工作,而要满足商业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上述的人员需求,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培训机制来开展人员培训工作。然而,现阶段成都地区商业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却普遍缺乏健全的培训机制,以至于影响了企业的扩展与上升。
三、成都地区商业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模式的应用建议
首先,强化俱乐部的规范化管理。为了改变成都地区商业健身俱乐部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状况,就必须要注意强化俱乐部的规范化管理工作,通过将规范化、标准化贯穿于从决策到具体运作的各个环节,来提高俱乐部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的发展提高。在强化俱乐部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八个统一”,即:统一采购与配送、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俱乐部标识、统一经营策略、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宣传推广方案以及统一结算和统一服务规范,只有做到了上述的“八个统一”才能够确保商业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过程中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实现。
其次,要注意建立健全人员培训机制。通过建立健全人员培训机制,确保员工统一培训活动的科学组织和定期开展,如:岗前培训、服务培训、运营管理培训等等,以此来全面提升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商业健身俱乐部连锁经营提供优秀的人才保障。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项目编号:XXTYCY2015D0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