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外媒体

国外媒体

时间:2023-05-29 17:19: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外媒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外媒体

第1篇

华尔街日报:收紧政策三步曲――严贷、加息、人民币升值

《华尔街日报》12月6日刊文称,中国2008年将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中国官方立场少见的重大转变,这表示,需要做更多工作来防范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中所蕴藏的通胀和过热风险的共识已经形成。

目前采取何种方式来收紧政策还不得而知,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更直接地对银行放贷行为进行控制将是措施之一。最近几周央行一直在推行一项更严格的贷款监督机制,以确保各商业银行2008年能严格遵守以往常常被忽略的贷款额度限制。

如果通货膨胀形势不出现缓解,中国有可能会进一步加息。目前3.87%的基准存款利率已低于通货膨胀率,这意味着人们将钱存入银行会赔钱。

许多经济学家还预测中国2008年会允许人民币以更快的速度升值,从而帮助遏制通货膨胀。虽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007年已上升了5.5%,但其作用迄今为止却并不明显,原因是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也出现了大幅下跌。

英国《金融时报》:建筑业投资升温促使经济“从紧”

英国《金融时报》2007年12月6日刊文称,中国政府已将货币政策由“稳健”调整为“从紧”,这再度表明,政府担心目前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会进一步加速。中央政府越来越担心,在建筑业热潮升温的背景下,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投资也会再度升温。

文章援引北京咨询公司龙洲经讯的数据表明,在2004至2006年间,因信贷紧缩和限制性土地政策,建筑业的增长略显萎缩,但在2007年和2008年,势必将再次呈现25%的年增速。在政府发展经济适用房的决心推动下,出现了新一轮的繁荣。

路透社:对股市短期影响不大加息空间有限更多依靠人民币升值

路透社2007年12月6日刊文称,在5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将从“稳健”转向“从紧”的消息后,沪深股市并没有作出太过激烈的反应。上证综合指数在早盘交易结束时仅微跌了不到20点,这种“镇定自若”的表现让投资者和分析师感到十分意外。

文章援引分析人士观点说,“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中国政府决心将物价上涨和信贷大规模扩张置于控制之下,表明未来将会有更多“紧缩性”调控政策出台。

雷曼兄弟投资公司在一份预测性报告中说,中国央行2008年会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到2008年底存款准备金率将提高到17%的惊人水平。报告中说,即使宣布“货币政策从紧”,中国央行也不太可能改变实际利率为负的状况,因为中国加息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中国“货币政策转向从紧”将更多地依靠人民币升值的方式实现。预计,2008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的累计升值幅度将超过7%。

美国彭博社:或进一步提利率人民币升值有望加速

美国彭博社2007年12月5日刊文称,中国计划于2008年实施一项“从紧”的货币政策,这表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政府可能进一步提高利率和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的速度。

文章称,中国政府改变了其最近几个月来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一变化突出表明,政府在2007年连续五次提高利率后未能冷却这一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长了11.5%,通货膨胀率创10年来最高,股指在2007年翻了一番。

文章援引瑞士信贷集团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陶冬的观点称:“中国需要实施更有力的货币政策,包括继续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胀,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并给资产价格降温。”

第2篇

作者:王琨双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传统的教学方法问题分析

传统教学的特点就是以时间为线索,对人物的出生背景、代表作品、写作风格进行记忆,而且如果课程设置比较少的话,每星期一次课,半个学期就让学生掌握英美文学的全部内容,这样是绝对谈不上文学赏析的。事实、历史的不断罗列,只能让学生感到疲倦和乏味,有的时候甚至出现对事实的混淆,感觉上学了很多东西,但其实没有对任何一个作家有深刻的研究,甚至等到学完了全部内容,连一本经典原著都没有读过。在最后的考核当中,也只是对一些作家、作品进行记忆性的考核,根本不能反映出一个学生是否通过英美文学这门课程的学习,真正提高了文学素养和语言的运用水平。针对英美文学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如下:由于传统教学方式能够利用的工具只有黑板和粉笔,因此,英美文学这一类原本画面感很强的课程最终只能体现在黑板和教材中,教师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能起到的作用很小,学生主要依靠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则或多或少丧失了在学生中的威信,这种方法也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英美文学具有两面性,它既罗列了数不清的作家和作品,堆积了大量的信息,同时又包含了很深厚的文学色彩,为了体现英美文学课程的文学性和生动性,教师需要一种生动的手段去体现课程的特点,否则,文学便成为了停留在纸片上的文字,学生也很难通过单纯的文字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制作课件、查找网络资料也是学习的过程。对于教授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师,特别是以前没有接触多媒体和网络的教师,他们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主要来自于自己在学生时代学习的内容以及多年来积累的知识,但许多文学类作品的评论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的,因此教师的知识也需要不断的补充,掌握前沿的一些理论和看法,这对于文学修养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学生可以使用的资料主要是教材和练习册,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评论一部文学作品,学生往往只从有限的资料出发,思路得不到扩展,评论的内容也相对狭隘。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学生可以搜索到很多资料,了解不同的思路和评论,对于学习英美文学课程十分有益。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的四个主要特征为:集成性、可控性、交互性和数字化,借助于这些特性,人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文学、声音、图像、视频,而是主动地进行检索、提高和回答,这种特点远远超过了普通书籍和录像带的内容,因此被广泛使用于教育领域中。多媒体的技术构成包括:音频技术、视频技术、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大容量光学存储技术、超文本和超媒体链接技术、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六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多媒体CAI应用、多媒体创作系统、多媒体核心系统、多媒体输入\输出控制接口、多媒体实时压缩和解压缩、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多媒体的内容丰富,它将视频、文字、音频等传统课本无法涵盖的内容汇集一体,对于以往只能用口头或文字描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将其动态地展现给学生。特别是对于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一些原声资料、文学作品、背景介绍等内容,通过视频或音频展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生动形象地了解授课内容。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能供教师使用的工具主要就是黑板、教材和练习册,多媒体教学却有效地解决了这个信息量不足的问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功能的不断强大,它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因此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容量和极大的共享性,它在教育领域中的优势体现得更为突出。多媒体可以营造优美、高效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更有灵活性、实效性,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多媒体因其便捷、高交互性的特点,能有效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节约了上课记笔记的时间。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无形中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多媒体教学可以合理地将色彩、声音、动画及视频进行统一,色彩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压力,缓解紧张的情绪;文字可以用来突出课程的主题,增加课件的美感;动画可以将静态的文字动态化,增加文学作品的生动性;图片和影音则可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给人美的享受,这些方法都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的活力。根据以上对当前高校英美文学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并结合英美文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和多媒体技术综合思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将其应用于英美文学的教学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课件也非常便于资料的归类整理和信息综合储存,如果将其与光盘或局域网结合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多媒体课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课件的展示,可以将书面上的文字形成丰富的图像、视频等。下面就介绍一下笔者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和步骤。如今的课件制作主要使用PPT软件,这种软件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多媒体辅助英美文学课程的要求。(1)授课提纲:主要是对课程的简要介绍和学习者的学习目标,针对不同单元的课程内容,学生在课前就可以通过课件对授课内容有大体的了解,课件制作完成后可以定期更新和整理,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整。(2)背景资料:选取权威资料作为背景知识,可以在网上下载大量的图片信息,同时用网络视频作为辅助。(3)作家和作品:可以制成模块,将作家的年龄、性别、国籍以及作品的年代、文体、特点进行分类,并搭配电影、视频片段或图片资料进行展示。(4)代表作选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亦可将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放在课件中,供学生在课上探讨,用以扩大知识面;也可以针对难懂的句子,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集思广义,充分思考。(5)测试:通过不断地收集和整理,将课程中重点的内容整理为一个通用的资料库或测试库,并定期更新,用于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6)文学评论:针对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7)相关网站:不定期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网站,但要保证所介绍的是高质量的网站,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8)为了保证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任课教师可以把介绍英美文学概况的录像或纪录片分成几部分,在下课前几分钟,给同学们放映与这堂课内容相关的录像,以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都能从中受益,且效果十分明显。首先,教师可以把自己备课的资料和多年总结的一些重点放到课件中,学生便可以清楚地了解上课要学习的内容、重要信息以及对知识的应用,以这种方式,教师每一次备课便可以对原有的课件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适时地更新和替换原有的资料,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课件,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其次,图片和视频这类辅助工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课本内容比较枯燥,但学生对图片和视频更加感兴趣,这就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并使文字资料变得更加生动。最后,多媒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丰富了资料,也增强了学生感官上的享受,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课本内容和多媒体内容的比例,从而使课本从原来的主体成为新式课堂的辅助资料。这种由多媒体主导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水平也会得到促进,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手段,也是革命性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

虽然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的教学,但有些教师由于对多媒体的理解欠缺或理解不深,往往会使多媒体的应用进入一个误区,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个好的教学课件,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料,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它的准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英美文学这样的课程又没有现成可用的课件,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积极性。(2)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时会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屏障,由于它取代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而一旦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使老师由原来的主动式教学变成了由电脑控制的被动式教学,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最终就沦为了“黑板搬家”。(3)对于那些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接受较慢的教师来说,在制作课件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对于如何用课件来辅助教学没有深层次的理解,片面追求收集信息的量,使课件成为一种信息的堆加,在课件操作方面也略显生疏,不但不能有效发挥课件的作用,反而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分散了学生的精力。(4)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教师还不能够准确地理解多媒体在教学中应该发挥的功能,及扮演怎样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它只是传统板书的代替品,有的教师会把教案中的内容直接拷贝到课件中,这种方法只是最基本的一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而并不能将这种方法发展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方法,学生对课件的过度依赖也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一大问题,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中,学生会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记笔记,这无形上也是一种帮助学生加强记忆的方法,但是,多媒体的应用有时不但没能帮助学生学习,反而降低了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许多学生认为只要把课件拷贝下来,就可以重现老师上课的内容,所以即便是注意力不集中或逃课,也不会对学习有什么影响,因此,这种过度依赖反而降低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如何有效并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或制作课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5)课件的内容的选择也是十分关键的,有的教师为了用课件或视频吸引学生,会在课件中加上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虽然学生的注意力被有效集中了,但往往课上应该强调的重点没有得到有效的讲解,因此,虽然内容新颖但却偏离了教学目标,这种做法对学生的学习不利,是一种不负责的做法,过分地强调炫丽的图片、视频和画面,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课堂的教学环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解决以上的问题,要实现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将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和应用技巧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研究,并加强语言教师的实践训练,为基础较弱的老师提供适当的培训,将双方的知识融合并整合,使带有实践教学思想的创意设计与计算机的高新技术有机结合,从而打造既富有创意又能吸引学生的教学课件,从而丰富语言教学的课堂。

多媒体辅助英美文学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对多媒体技术的熟练应用毫无疑问可以极大丰富和生动英美文学课堂,但是,如何才能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任课教师的一大难题,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但要对专业知识方面有深刻的理解,并能熟练地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学校也应适当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方面的培训,从而使专业教师可以轻松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能指导专业学生如何上网获取有效的相关资料;除此之外,还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搜集相关方面的多媒体资料。制作生动的教学课件对于教学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求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符合课堂氛围的模板,并具有极高的创造性,真正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课堂。在用课件进行演示型教学的的过程中,师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互式的探讨。例如,可以上网查找一些国外的网站,通过超链接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并能通过网络媒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例如,可以通过电子信箱,检查学生对课上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课后的预习情况,还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换学习心德,尽量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美文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制作好的教学软件或课件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制作人员首先要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PowerPoint软件,其次要了解课程授课的提纲和重点内容,并将其有机合理地体现在课件中。对软件的使用或许成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最需要学习和提高的部分,这对从事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教辅人员在理论上和技能上的巨大挑战,同时,也需要将原有理论与先进的课件制作思路相结合。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课件的制作,使教师能够逐渐充分、有效、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软件。在英美文学这门课程中,通过多媒体可以将授课内容动态地展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一些原声的资料、文学作品、背景介绍等通过视频或音频展现给学生,这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生动形象地了解授课内容。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功能不断强大,它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因此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容量和极大的共享性,它在教育领域中的优势体现得更为突出。

小结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方面拥有先天性的优势,文章主要探讨了它在英美文学这门课程中应用的可能性以及方法,基于英美文学课程及其内容的特殊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枯燥的课本内容变成丰富的动态演示。但多媒体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同时对教师的技术水平及备课过程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无论是英美文学课程或是其它语言课程,都不应盲目地将多媒体理解为使用课件来代替黑板,而应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来恰当使用多媒体手段,并提高自身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解与实践。多媒体辅助英美文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它突破了文学课上单向传输信息的教学方式,通过多通道对学生进行信息输入。多媒体教学方法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利用声音、图像等立体展现形式将内容呈现给学生,这种感官的刺激远远比教师单纯讲解更为生动和有效。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西方文化,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将异国文化更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方法还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它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了有效释放,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课堂学习的内容,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果,加深课堂学习的印象。尽管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在使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及误区,例如,片面追求收集信息的量,内容新颖但却偏离了教学目标,在制作课件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对于如何用课件来辅助教学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对课件的过度依赖,视频资料特别是英文的视频资料比较难以获取等等,总而言之,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化对于辅助方式的理解,以及教学效果的监督,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加强,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如果对这种教学手段没有科学的认识,多数的课件及其它的多媒体辅助手段都会流于形式,而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英美文学课堂凭借其自身的特点给了多媒体方法广阔的应用发展空间,科学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方法可以提升英美文学的教学效果。

第3篇

    当前,我国还处于劳动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出口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随着知识、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趋势。其中媒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它不仅可以将国内的信息穿透国界,向全球辐射,实现国际贸易市场的拓展,同时也能够在政府的主导下,实现媒体在国际贸易中的形象宣传、政策推动,为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强劲的舆论氛围。但是,应当看到,媒体是一柄“双刃剑”,它能够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助力,也将产生消极作用。

    1.积极影响

    (1)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中文媒体所占比例较低,一般为英文媒体,因此,我国国内经济环境,对外贸易政策,以及企业发展的情况、市场情况等,很多国外贸易商知道的并不多,而他们主要通过贸易实践了解我国的情况。因此,发挥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非常重要。近些年来,我国重视利用媒体进行国际贸易的信息传播,意在传播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介绍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向国外开放市场信息,吸引了很多贸易企业的注意力,对推动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宣传平台。同时,我国很多企业也注重在海外媒体宣传我国的经济贸易信息,利用国外本土媒体宣传我国的产品,使得我国产品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关注。虽然在海外媒体的宣传成本较高,但也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媒体良好的信息交流,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发展中,经济信息的不对称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瓶颈。而各国媒体通过信息交流的方式,可以打破这种瓶颈,实现贸易双方或多方面的了解和互信。近些年来,我国媒体在经济信息方面,大量转载国外经济信息,为国内客户了解国际市场需求,明晰国际贸易政策,关注国际贸易动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仅如此,国外的媒体也关注国内的信息报道,他们往往将国内各种媒体的经济信息报道,经过不间断的信息梳理,向本国民众传播。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国内媒体与国外媒体两手,实现传播合作,信息共享的越来越多,以经济信息的合作、共赢为基调的国际媒体合作格局正在形成,这种媒体的合作,打破了传统的信息闭塞,信息滞后的弊端,推动了媒体发展的国际化,也使国际经济贸易信息的流动与传播更加便捷,从而推动了国际经济贸易企业的信息传递。

    (3)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解决国际贸易争端。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在全球中的贸易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贸易量的扩大引起了贸易摩擦的增多,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触动了很多国家的利益。因此,当今一些西方国家,为了争夺国际贸易中的强势地位,无端挑起国际贸易纠纷,对我国贸易企业不断进行贸易骚扰和贸易制裁。面对这种境遇,一方面,要规范我们的贸易行为,注重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谈判、沟通的手段,利用国际贸易法规维护我国的贸易权益。同时,为了争得世界人民的支持,我国还要在舆论宣传上,开诚布公地将贸易纠纷中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国内外的民众,为我国的贸易谈判和贸易争端的解决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坚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依法维权,尤其是通过国际媒体宣传我国的贸易政策和企业正当的贸易行为,必然会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会获得良好的国际贸易发展的舆论环境。

    2.消极作用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重视舆论宣传作用,同时,国外一些非法势力甚至是敌对势力,也在利用媒体,肆意歪曲我国贸易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是一些国家,利用我国媒体弱势的地位,在宣传报道中歪曲实施,蛊惑人心,在国际社会中破坏我国的国际贸易形象。形形的歪曲报道,不实报道甚至是“中国”的报道,充斥着国际媒体舆论环境,这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极坏的影响,激起了国外一些民众的恐慌,这种误解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阻碍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公平竞争和正常发展。

    二、应充分重视媒体的作用与影响,在国际经济贸易中采取应对策略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经济贸易全球化、一体化成为现实,各国间的经济成为休戚与共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对于我国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争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应当看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产生着阻碍作用。其中媒体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和舆论工具,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必须充分利用它,趋利避害,使媒体为我国贸易发展所用,推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具体来说,当前,应当充分利用媒体,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1.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宣传阵地作用,为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际贸易中外部环境的营造,可以通过外交途径,增进国与国之间的了解、互信来实现,同时,也要重视发挥媒体的作用。我国要加强媒体建设,加强国内媒体与国外媒体的沟通,充分将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企业经营发展态势,尤其是要把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向国际社会展示。要从树立我国企业品牌和影响力出发,经过精心的媒体策划,向国外消费者传播本国的经营理念。要通过媒体向国外客商展示我国对外贸易中公平、遵守贸易规则的理念和决心,通过媒体向世界人民传递中国人民的信誉和决心。

第4篇

样本选取

2008年4月2日,奥运火炬开始了国外传递,在近一个月经由19个国外城市后,于4月30日在胡志明市完成了国外城市的传递,整个传递过程历经风波,在巴黎、伦敦、旧金山、德里、首尔等地不同程度地遭受干扰。

西方主流媒体对北京奥运圣火国外传递,依据自己的新闻框架做了相应的报道。从西方媒体的总体报道情况来看,有一部分是比较尊重事实的,但是,存在偏见甚至不够真实的地方甚多,这其中包括原本受到众多中国年轻人信任甚至崇拜的美国有线电视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为揭示中西方媒体建构新闻框架的差异性,我们通过关键词(Olympic torch)搜索,对4月1日~30日一个月时间里,CNN、BBC以及新华网关于奥运圣火传递的报道进行了搜集。获得容量分别为:58篇(CNN)、102篇(BBC)及209篇(新华网)。

圣火国外传递报道的框架分析

加姆桑认为框架定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指界限,包含了取舍的意思,代表了取材范围,根据议题构造,可以确定出大众传媒要建构什么样的包裹,即确定“报道什么”的任务。另一类是架构――人们以此来解释外在世界,根据外在世界的真实存在,经过心理再造真实的架构过程。作为动词,架构主要解决的是选择和凸显,框架一件事,其实就是把需要的部分挑选出来,在报道别处理,以体现意义解释、归因推论和道德评估。①可以确定大众传媒如何建构包裹,即解决“如何报道”的任务。

议题设置分析。我们将中西方媒体对圣火在国外传递的369篇报道内容按21项议题进行分类,并统计各媒体议题的选择和强调情况,依据统计结果判断中西方媒体分别偏重于奥运圣火国外传递的哪些方面。

在全部21项议题中,CNN和BBC的新闻报道涉及14项议题。其中,CNN和BBC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中国的人权记录状况”、“圣火国外传递过程并不顺利”、“‘’势力破坏圣火传递是合理的示威活动”、“火炬传递示威活动显示了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等几个议题。这种强调表现了西方媒体对奥运火炬传递所持有的态度和立场:中国没有妥善处理好包括问题在内的人权等问题,致使圣火传递并不顺利,圣火传递的“和谐之旅”也异化成为“冲突之旅”,西方可以通过圣火传递体育事件的泛政治化,使崛起的中国蒙羞,从而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

其中,CNN和BBC围绕“圣火国外传递过程并不顺利”设置的议题共74项,占25.8%。BBC甚至评论说“体育被认为能提供让世界各地人们聚集在一起的能量,但是到目前为止,北京奥运圣火却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着愤怒的挑衅和分裂活动”,②暗示圣火不能顺利传递是因为等方面存在问题。两家媒体还对圣火未来的全球之旅表示了悲观论调,认为“火炬传递未来已受到质疑”。

在涉及中国政府的议题中,两家媒体设置了“人权记录状况”、“‘镇压’‘示威’活动影响了圣火传递”和“圣火传递示威活动显示了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危机’”议题102项,占35.5%。CNN还以“圣火传递:公共关系的噩梦”为题,引述英、美等七家西方媒体报道,把阻挠圣火传递的责任都推给了中国政府。

新华网在北京奥运圣火传递的专题报道中,设置了“奥运圣火的‘和谐之旅’”、“参加火炬接力的选手都支持中国奥运会”和“海外华人支持火炬传递的举动”等8个议题,把关注点投向了火炬手和参与圣火传递的每一个人。其中,“奥运圣火‘和谐之旅’”的议题67项,占34.5%,强调了奥运圣火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海内外华人、留学生的保护下,圆满完成了它的“和谐之旅”。

报道方式分析。中西方主流媒体在报道方式上的主客观差异,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传递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托的实在性信息,还是仅仅表述一些缺乏事实建构的认知性材料。西方媒体在建构新闻框架时,一般通过新闻事实巧妙地反映出媒体的立意倾向,这一报道方式为世人所接受和模仿,这也正是西方媒体控制着当今世界新闻话语权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对比分析奥运圣火国外传递中西方媒体报道方式与新闻框架之间的联系。

西方媒体重视“新闻统治”的政治建构。“新闻统治”是新闻与政治融合极端形态的一种表述。③奥运圣火传递只是体育事件,西方媒体却通过政治、文化、体育和社会等报道类型的选择和组合,通过或明或暗的政治倾向性,形成特有的舆论形态。从CNN、BBC的报道类型可以看出,CNN关于圣火国外传递的58篇报道样本中,涉及政治话题的32篇,占55.2%;BBC关于圣火国外传递的102篇报道样本中,涉及政治话题的58篇,占56.9%。这两家媒体在新闻类型的组合上,涉及政治话题的报道样本均在50%以上,把体育事件政治化的目的不言而喻。新华网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专题报道共209篇,除了涉及文化娱乐的23篇及社会治安话题的8篇,其余报道均采用体育话题。

新闻信源的使用。新闻信源的使用可以判断媒体的建构倾向,在奥运圣火国外传递中,火炬手及圣火运行团队无疑是信源采用的主体,西方媒体却避开了这一确定信源,而大量采用抵制北京奥运会的负面信源,统计显示,CNN和BBC分别采用了56条、95条抵制北京奥运会的人士作为信源,各占40%和47.8%(见表一)。西方媒体甚至还采用了现场干扰圣火传递的“”等不法分子作为信源。

表一的统计也显示,新华网大量采用了火炬手及火炬运行团队作为信源,占全部信源的47.3%,此外,海外见证和护卫圣火的华人、留学生团体的信源74个,占25%。看得出,这样的信源选择更符合体育新闻框架的建构。

研究结论与探讨

综合前面CNN、BBC和新华网对奥运圣火国外传递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西方媒体在建构框架时,在议题设置和报道方式上相差很大,以此作为研究基点,本文总结出如下几个结论:

第一,西方主流媒体把圣火传递这个毫无政治意义的事,作为“热点新闻”大炒特炒,糅进了强烈的西方政治倾向。

第二,西方媒体的全球话语权使其“圣火国外传递框架”产生了社会情景互动,影响到火炬后续传递议程。当西方媒体关于圣火传递的负面信息大量出现时,各种相继出现在圣火传递城市,企图复制在巴黎、伦敦等地阻挠圣火传递的“成功经验”。具体表现为,伦敦和巴黎的火炬传递受到“”分子和干扰后,旧金山的传递开始缩短和改变线路,这也导致印度尼西亚等国缩短了原定的火炬传递路线。

第三,国内媒体应该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有影响力的媒介框架,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北京奥运圣火的全球之旅,中国人向西方世界带去了交流的诚意,却没有带去自己的声音。当奥运圣火传递受到“”和干扰时,西方媒体大篇幅地连续报道影响了西方民众的判断,诋毁中国的“他观形象”,中国的对外传播只能做出低调回应。

不过客观正义的声音总能得到有效传播。残疾人火炬手金晶受到“”分子攻击后,新华网先后发表了多篇报道,谴责破坏圣火的行径。对于这一事实,CNN与BBC开始并没有理睬,但随着网络等媒体在西方世界的渗透,特别是网络上的抗议声音的不断增加,西方舆论开始对媒体的涉华报道提出质疑,西方主流媒体对圣火传递报道的调子也有所转变,BBC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七天,在“家乐福面临中国抵制”一文中,压题图片选择了在互联网上已广泛流传的“金晶保护火炬”的照片;CNN也在报道中提到“一位残疾火炬手被袭击引起了中国人的愤怒”这一事实。这一转变表明:西方主流媒体对圣火传递的许多歪曲报道不得人心,而中国媒体也只有更加自信地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才能让世界更多地听到中国的真实声音。

注 释:

①张洪忠:《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关系探讨》,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cademic_xsjd_viev.jsp?Id=1518,2006年7月。

②《Huq tells of torch grab’shock’》,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7333360.stm.

③唐志君:《论当代西方媒体与政治的融合》,《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1)。

第5篇

高效沟通是关键

每一个公关人都应当是深谙“沟通之道”的行家里手。对于服务“驻扎”中国多年的那些知名国外客户来说,我们在沟通交流上无疑相当简单,电话、邮件,甚至可以登门。而那些与我们相隔半球的外国本土公司,虽然也可以con-call,也可以发邮件,但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困扰的时差问题。以恒瑞行不久前服务的美国硅谷Prvsm公司为例,美国当地时间下午6点恰恰是北京时间上午9点,客户的下班时间是我们的上班时间,最开始沿用传统使用con-call、邮件都让双方感到身心疲惫,而且沟通效率低直接影响工作进度。

为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解决沟通上存在的低效问题,我们大胆跟客户建议采用目前全球流行的即时通讯工具——Skype,这样我们在家中就可以和客户进行随时沟通、及时确认一些重要的内容,只在文字资料提交时用邮件形式。这一临时动议,让双方都备感轻松、愉快,整个沟通环节也走向了良性轨道。

流程规范是基础

规范的流程使复杂、琐碎的事务链条由繁变简。国外客户在媒体公关上比我们有着更深的理解,同样对于服务的公关公司也有着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对于中国本土的公关公司来说,“高专业性与高敬业度”的双重呈现显得更加重要。而事先制定出一套详细、规范的工作流程非常有必要。

清晰的工作流程可以让项目组的每一位成员都一目了然并责任到人。首先按项目推进划分四大流程模块:1)媒体的邀请与确认;2)专访前的资料准备;3)现场专访的各个环节把控;4)后续工作的完成。这样一来,以往操作时碎片化的工作得到了统一数理,在专业流程的指引下,即使刚入行的媒介人员也会因项目而陕速成长。

接下来,每个流程中的内容要进行细化。例如,媒体邀请中的二次确认环节,最大程度地保证到会率。而专访前的各项准备中,包括专访Q/A、新闻稿等文字资料不疏漏外,提前确认场地位置以及与客户专访前的沟通不可或缺。另外,如遇在大型展会中进行媒体专访,要特别设置专人引领,以保证客户及媒体的准时到达。依照流程细项进行一一核对、检查,保证了整个项目实施的圆满完成。

执行细节是态度

“细节是魔鬼”,细节决定成败。在我们做到高效沟通、规范流程后还不能忽略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而公关人的专业性高低就体现在这些看似细微的“小事儿”中。

首先,项目组人员无论是客户接口、媒介还是撰稿都应当对国外客户想要在媒体专访中重点传达的信息有深入了解和领悟。面对枯燥的产品说明书要做到消化、吸收,对其中的疑惑点要及时与客户积极沟通,保证专访稿件的准确、到位、有的放矢。

第6篇

根据现有数据,目前国外自媒体就用户数量而言,依次为Facebook、YouTube、Google+、Twitter和LinkedIn等,Facebook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在Facebook上搜索“北京旅游”等关键词时,相关媒体的用户关注度不高,而与之对应的国内社交网站是新浪微博,当在新浪微博中搜索“纽约旅行”时,有相关议程设置及特定的话题讨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总阅读量在300万以上。一些国外主流媒体如“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新浪官方微博,截止到2016年11月11日,粉丝多达1831万人,微博日更新量多达43条,微博活跃度高,传播效果显著。可以窥见,北京利用新媒体社交账号推广自身形象跟国外比还略显薄弱,因此,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一、精准定位策略

北京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主要还是一种城市文化的传播,它涵盖面广,包括良好的北京政府形象、丰富多元的市民形象、博大精深的北京文化艺术等,这些都能够帮助中国从各个角度构建一个立体的首都形象。北京的传统文化如皇家建筑、美食文化、民俗京味和戏曲文化对国际受众来说是魅力十足的,这些都是对外传播中需要多加利用的文化符号。不同文化内容有不同的受众,因此,应针对特定的目标受众提供特定的信息,做好受众细分。国外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官方微博经常会有各种商业资讯方面的专家针对当前经济热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这种方式塑造了一个有着全球资讯、商业财经、精英意识的大国经济形象,精准定位策略应用的恰到好处。同样,对于北京城市形象,在做好受众细分的前提下,全面推出有关北京各种特色包括京味美食、戏曲、服装、旅游等相关的公众账号,才能全面展现真实的北京。在对读者群情况了解的基础上,设定多种板块,进行信息的准确投放,并突出不同官方账号的各自特点,这样才能实现品牌化。

二、本土化策略

国际传播大多是跨文化交流,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收者大多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因此要实现信息的顺利传播,就必须消除文化壁垒,避免排他性。首先,实现内容的本土化。北京城市形象塑造在新闻内容的选取上,除了融入北京元素,还需要将受众的品位和惯有的思维方式作为新闻价值的考量因素。成功走入中国媒体市场的“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官方微博在2009年10月23日推出的新版块“中国实时报”,其很多微博都具有“中国味儿”,如《直面房奴生活电视剧〈蜗居〉走红》《奥巴马自撑雨伞引中国人注目》《迪拜危机重创温州炒房团》,微博内容与中国读者解读新闻的视角、取向很贴近。比如“奥巴马访华”,没有进行带有政治性的描述,而是取一条细微的生活细节“自撑雨伞”,再比如“绣花枕头”等词的出现,中国元素很显著,因此我们应借鉴这种方式,在内容时做好本土化。其次,人员本土化。当地人会对本土的文化背景、受众的喜好或者习惯有着更为精准的把握,对本地的市场和文化都会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培养有跨国企业管理经验的本土经理人,可以带领团队更好地进行本土化战略,这实际上也起到一种公共外交的作用,有助北京文化成功走出去。

三、主题报道策略

清晰的主题定位,是从一个高度上决定该媒体价值取向的关键,有了清晰的主题定位,才能更好地抓住受众群体,否则,会让受众始终处于茫然状态。因此,北京在宣传文化特征时,应该有自己明确的主题定位。如对北京整体定位可以设置专有主题如“北京欢迎你”等,根据各个分账号内容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媒体账号主题。北京媒体外公众账号在相关的涉京报道中,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报道策略,以此试图改善北京乃至中国形象“被塑造”“被误读”“被扭曲”的局面。在叙事话语方面,要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讲好北京文化。例如,如果有受众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北京雾霾天气的现象,我们在坦然接受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不妨有自信地自我解嘲一番,也有助于消除国外受众对中国以及中国媒体的刻板印象。只有站在一个全球性媒体的高度,保持公正客观性,对其他地域没有偏见,才能更好地传播北京文化。

四、贴近性策略

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是指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利益上的接近点。国外官方媒体在新浪微博中展现国内民众对“南海总裁决”这一事件的反应时,让中国普通民众出现在视频中,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展开,一方面赋予了人情味,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贴近性,极易使读者产生共鸣,传播效果显著。因此,北京在国外社交媒体建立各类官方账号时,可以加入采访海外游客相关板块等来体现贴近性。如针对在华短暂停留的海外旅居者的特性,可以通过专业团队对其进行采访,并将采访中一些有趣的、真实的北京印象或者提高北京形象的建议以视频形式放在相关账号上,以此来增加海外受众参与度,提高受众黏性,从而提高受众关注度。此外,可以通过点赞、转发和评论来获知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受众对中华文化认知上的差异,看是否存在文化的误读,分析文化误读的原因,分析北京形象传播的预设点和现实看法的差异,由此评测北京文化符号传播的效果,找出海外受众对哪些北京文化符号的反应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及时做到信息交互,以便针对不同的海外受众传播不同的北京文化符号。

五、矩阵联动策略

第7篇

外宣“三贴近”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早已为对外传播工作者所熟知,体现了对内容生产的原则要求,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另外,从传播的角度分析,新媒体时代下或许还应该有新的“传播三贴近”:贴近国外受众的阅读方式,贴近国外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贴近国外受众的互动意愿。当浅阅读(浏览式、碎片化、跳跃性)、屏幕阅读(电脑屏幕、移动终端、手机屏幕等)、多媒体阅读日益成为主流,需要因应读者阅读习惯和方式的变化趋势,整合包装多种形态的内容产品;当互联网上的信息不断爆炸式增长,搜索引擎、社会化网站、内容整合运营平台越来越成为重要的信息获取通道,需要在传播渠道上不断创新,以期实现更高的直接接触率和阅读率;当内容消费者同时也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博客、微博、维基、视频分享、社交网站等WEB2.0应用不断涌现,读者的互动意愿持续提升,如何满足读者参与、分享、传播的互动需求成为必须研究的新课题。

首先,要持续进行网站的搜索引擎优化(SEO,SearchEngineOptimization)和运营推广工作。在网站运营推广方面,对外媒体网站仍需要更多地向专业的互联网公司学习,借鉴他们在吸引用户、留住用户方面的实践经验,其中,搜索引擎优化(SEO)就是这样一套实用的工具。SEO是根据搜索引擎工作原理以及读者使用搜索引擎的习惯,对网站技术框架、主题内容、关键词设定、内外部相关链接等方面进行优化,使网站对读者及搜索引擎更加友好,文章在搜索结果中排名更加靠前,从而吸引读者进行访问阅读的一个系统工程。对互联网企业,SEO早已成为常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甚至有服务公司专门为各类网站提供SEO服务。

关键词设定是SEO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仅以此为例。读者在搜索引擎中通过输入一个或多个关键词查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ChinaTibet”,什么样的文章在搜索结果中会排名靠前呢?一是网页的关键词设定要包含这两个词;二是文章标题中要尽量包含这两个词;三是摘要和正文中要尽量多使用关键词并进行了加粗处理;四是文章内容要和关键词高度相关;五是尽量将关键词与内外部文章进行链接;六是尽量多做一些包含这些关键词的“相关文章”;七是尽量为文章做好配图,配图说明也包含相应的关键词。这就要求经常性地分析境外搜索引擎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分析海外读者的搜索习惯,有针对性地设定文章的关键词组合,从而提高传播效果。

其次,要善于利用新兴的社会化媒体(SocialMedia),开展渗透式传播。社会化媒体最大的特点是赋予了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特征,最常见的社会化媒体是博客和微博客(如Twitter)、维基(如Wiki)、博客及视频分享(如Youmbe)、论坛(各种BBS)、社交网络(如Facebook、MySpace)和内容社区(如Flickr)。Twitter的注册用户数已达近6000万,美国地区月独立用户访问量为2500万:Facebook的用户总量超过2.5亿,仅美国地区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就达到9000万;Youtube用户数在今年年初已超过1亿,社会化媒体之热可见一斑。

社会化媒体优化(SMO,SocialMedia Opamizalion)是近期专家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用于指导如何在网站建设和信息传播过程中更好地利用社会媒体产生影响。SMO的具体做法包括在网站中增加RSS(ReallySimpleSyndicaton)功能、建立博客、融入Flickr照片共享社区或YouTube视频社区、优化内容提供等。在某种意义上,SEO可以理解为Webl,0时代的优化技术,SMO则是Web2:0时代的传播和营销利器。

2008年,在拉萨“3・14”事件发生后不久,流量最大的视频互动网站YouTube出现一部视频短片《TibetWAS,IS,and ALWAYS WILL BE apartofChina》。这段视频长7分钟,由一位普通加拿大华裔学生制作,使用了大量的视频片断、图片和文字,论述是中国的一部分,谴责分裂者的暴行。该视频在三天之内点击量接近120万次,各种语言的评论逾7.2万条,有力地反击了西方媒体的负面报道。

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可以称作是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的胜利,在大选过程中,奥巴马团队除了建立官方网站外,在最热门、最聚集人气的15个社会化媒体网站(包括Facebook、Twitter、YouTube、Flickr、Digg等)上树立了奥巴马的化身或者频道,让选民在自己最常用的互联网应用中就能接触到奥巴马的信息并与其他支持者建立联系与互动。与此相关的是,从2009年5月1日起,白宫网站开始将其上信息同步发送到Facebook和Myspace,1天之内,Facebook上有10万名网民加入成为“粉丝”,有23万名网民注册成为白宫Twitter博客的“追随者”,由此可见,社会化媒体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产生了何等的影响。

在对外传播中,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呢?以上两个例子给我们很多启示:一要充分了解社会化媒体,学习其应用方法和运作技巧;二是要组织专门的力量去应用国外的社会化媒体,在国外主流社会化媒体中建立自己的外宣“阵地”,组织起自己的交流网络,利用SMO技术改善自身的网络建设;三是探索开展渗透式传播,集中制作大量符合“三贴近”要求的内容产品,在社会化媒体中主动进行推广、,与网民共享、互动,将中国真实的声音直接传递到国外受众面前。社会化媒体为渗透式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是在西方主流媒体中传递中国主流价伯观的有效通道。

第三,要建立超越Web2.0的交互式传播模式。继Web2.0时代的社会化媒体之后,近期又出现了一批超越传统2.0模式的互联网应用,如Aardvark、Answers等。这些应用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工具,将人、信息聚合到一起,网民不仅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查找相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人际网络查找和询问任何可能的信息和答案。以Aardvark为例,这是一个基于IM(InstantMessaging,即时

通信)客户端的问答暇务及平台,支持Google Talk、AIM和MSN等即时通信服务。任何―个人者阿以通过Aardvark问答平台,询问任何问题,而Aardvark通过注册用户数据库寻找有能力回答该问题的人群,将问题分发给这些人,等待回答,当有人回答之后,便将答案及时回复给提问的人。

在对外传播领域,可以利用类似技术,以资源整合和内容协作为依托,建立一个面向全球网民的大型问答服务平台(可称为“中国知道”或“中国问答”),为全球网民提供有关中国的即时问答服务,通过与网民的实时互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式传播。

利用交互式传播平台可以将全国外宣机构、对外媒体和服务机构、对外传播专家学者等互联起来,即时回答网民提出的各种问题,该平台应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问答服务页面,包括网页问答工具、IM问答工具和手机客户端问答工具,网民可通过这些工具进行提问和答案获取。二是处理分发中心,负责汇集来自全球的提问,并负责进行语言转换和问题分发,同时将问题到问答服务网站上。当相关机构或个人提交答案之后,由处理分发中心负责翻译成不同文字,并将翻译过的答案回复给提问人。三是分布在各部门的回复客户端,各部门利用该客户端浏览收集来自全球的问题,并通过该客户端进行回复。同时,处理分发中心负责对各类答案进行归纳整理,将有价值的问题汇聚成知识库(有关中国问题的百科全书),基于该知识库,实现有价值信息的二次传播。

第8篇

一、预则立,主动策划占先机

11日下午,在《湖北日报》月度例会上,大家分析会议的重要性,并提出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向外交部提出采访外长等申请,争取在报道方面有一些“自选性动作”的想法,并就具体的采访思路和做法做了计划,要求派出强将精兵,全力以赴打好此战役。

政宣部迅速统筹安排,一方面向省外办提出报道计划,一方面选择精兵强将参加报道。同时与相关部门协调,使此次会议所有程序报道放在一版,自选动作报道充分做出特色。

由于策划到位,准备充分,尽管本次三国外长会晤活动内容丰富,时间安排紧凑,从14日晚6点30分到15日下午2点30分,一共举行了双边会谈、三方会晤、记者见面会等近10项活动,给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前方记者积极与省外侨办和外交部新闻司的同志沟通,掌握报道口径,联系送审稿件,对每一场重要公开活动都进行了准确报道。夜班编辑精心排版,对会见当日的6篇稿件和3张图片妥善安排,整个版面既稳重大气,又美观疏朗,体现了党报的权威性和导向性。

二、扩影响,外事报道争出彩

此次三国外长会谈报道,本报除完成外交部规定的报道任务外,还结合实际,对省委省政府宴请活动、三国外长共同会见记者、专访杨洁篪外长以及杨外长看望省外侨办干部进行了报道,并拍摄到杨外长阅读《湖北日报》的照片,给集团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中、俄、印同为G20和“金砖国家”成员,三国外长会晤规格高、影响大。俄、印外长都是首次来汉,杨外长也是时隔17年第二次来汉,他们对湖北、武汉的印象如何?湖北、武汉在对外开放中如何有更大作为?外交部能否为湖北的对外交往提出“锦囊妙计”?这些读者关心感兴趣的问题,成为本报在策划“自选动作”时的重点。

本报记者通过省外侨办积极向外交部争取,促成杨外长接受省市媒体联合采访。采访中,杨外长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详细介绍了本次会晤选址武汉的原因、中俄印三国合作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作用以及近年来中国外交的新亮点。他还特别介绍了俄、印外长对湖北、武汉的观感和积极评价。采访结束后,外交部委托本报记者负责整理采访内容。当晚,新闻司的几位同志、杨外长秘书和本报记者一起反复斟酌修改稿件,写成《外交部要进一步推动湖北对外交往》作为通稿向省市媒体。

杨外长非常重视这次会谈报道,外交部新闻司同志请记者次日送《湖北日报》到宾馆给外长看。新闻司的同志还对本报主动提出采访杨外长的要求给予肯定,说杨外长接受地方媒体采访也是本次会晤的一大亮点,并表示要把采访通稿放到外交部网站上。

第二天一早,记者带着报纸赶到宾馆,向杨外长介绍本报的报道。杨外长看了非常高兴,和本报记者亲切交谈,认为本报的报道充分、准确,二版接受采访的照片发得好,并欣然同意拍摄读报照片。杨外长还对省市媒体关于三国外长会晤的多方面报道表示感谢。随后,杨外长看望了省外侨办干部,即席发表了2000多字的讲话,本报摘要作了独家报道,并为省外侨办提供了完整的录音和文字资料,受到外办领导的肯定和感谢。17日,杨外长阅读本报的图片和看望了省外侨办干部独家报在本报一版显著位置刊登,并送到北京供外交部留存。中俄印三国外长会晤整体战役性报道圆满完成。

第9篇

关键词:多媒体设计专业;就业工作;团队就业

一、背景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都在举办多媒体设计类的相关专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中韩合作多媒体设计学院办学至今已有8年时间了,其学生工作也刚独立2年,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深入,其受教育者在就业时的一些优势和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如何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一直是高校教育中的热点问题。针对多媒体专业类学生的培养,可以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就业工作的细分方向。

二、目前的就业模式

据笔者的调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韩合作多媒体学院的学生培养模式除了在教学上是与韩国合作以外,其余的学生工作还都是模仿学校其他理工类学院的形式。学生往往在大四才会接触到就业的问题。而多媒体专业有其特殊的从业特点,是否能有更为适合这个专业的就业工作方式,下文将试着分析。

中韩合作多媒体设计学院学生的就业优势:

1.多媒体的行业特点

在国内看来,多媒体行业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新兴行业。目前,我国需要大批量的多媒体设计人才来从事多媒体产品的生产,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科技娱乐需求和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虽然多媒体作品有着互动性强、娱乐性高、便于使用的特点。但其制作的流程确是相当复杂的。以三维动画片为例,其大致制作流程可以分为:

提出创意 编写剧本 原画设定 三维建模 制作贴图 绑定骨骼 制作动作 灯光模拟 渲染镜头 后期合成 剪辑影片 成品输出

而游戏制作的流程,也比较相近,大致可以分为:

创意部分:提出创意、编写剧本

美工部分:人物设定、场景设定、油泥模型、三维建模、UI设计、制作贴图、骨骼动画、导入引擎

程序部分:编写程序、测试游戏、修改代码等

在国外,上图中的每个工作流程都至少对应着一种工作岗位。例如“原画设定”就可以分为“人物设定师”、“场景设定师”、“概念设计师”等,而“三维建模”则对应着“建模师”,“灯光模拟”则对应着“灯光师”等。可以看得出,多媒体作品的参与制作人员众多,而且多媒体制作是一项团队协作性很强的工作,在这个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若是出错,都将影响到最后成片的质量,从而影响影片的观赏性。

2.多元化的就业方向

据笔者调查,目前多媒体设计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去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从事专业工作

通过四年的专业培养,大部分学生都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并且掌握了扎实的多媒体技术。由于该行业的工资收入也较高,所以学生愿意继续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根据对历届毕业生的就业面统计,在专业工作方面,他们的就业方面广泛分部在:广告公司、媒体文化传播公司、电影制作公司、电视制作公司、游戏公司、音像出版等单位,从事高端多媒体设计工作。

2.2出国留学,继续深造

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大量的接触了国外业界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而且很多国外合作高校都有设置相关硕士点,故有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且学生自己也想继续学习的,会选择出国留学,继续深造。

2.3参加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支援西部计划

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具备了出国的经历,见识到了国外相对经济发达地区的面貌。并且也意识到我国仍有大部分地区的经济还不发达。在国家的号召下,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会选择参与国家建设的就业行动。

3.关于团队就业模式的思考

前文提到过,由于多媒体专业的特性,多媒体作品通常是由团队来完成的。所以笔者也在思考团队就业这个模式。

概括的说,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从外教老师处学到了较为先进的制作技术和理念,并且在这四年的学习中,学生与周围同学的磨合也非常重要。因为在四年的学习中,他们找到了自己专业的发展方向。如果在学生毕业时推行团队就业,从公司的角度来讲,能够减少员工工作时的磨合期。从学生自己的角度来讲,与自己熟悉的伙伴工作,能够轻车熟路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则更能提高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数量。

第10篇

[关键词]电视媒体;文化旅游;对外传播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逐步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不仅成为了一种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也成为了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作为信息传播的主导性传统媒介,电视媒体一直都肩负着宣传文化,传播文明的责任和使命。然而,在多种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下,如何在继续积极发挥电视媒体在河南文化旅游对外传播中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有效地和新媒体相互合作,多维度全方位地把中原文化旅游对外传播出去,提高中原文化的国际认知度,吸引外国受众,带动文化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就成了亟须解决的紧要问题。

二、电视媒体与对外传播

电视媒体以电视为宣传载体而进行信息传播,并与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户外媒体和手机媒体共称为六大媒体。其因信息传播及时迅速,传播覆盖面广,受众人群多样化,节目互动性强等优势特点而成为全球公认的一种传统信息传播媒介。虽然近年来受到新媒体例如手机、网络等的冲击,但是,电视媒体依然以它强大的优势引领着媒体宣传的主流。

对外传播旨在通过信息交流向译入语文化国家增进了解,促进合作,并创造一个有利于本国的国际环境,取得更有利于本国的国际支持与合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媒体在对外传播视域下通过卫星电视,主要是通过通讯卫星向国内外观众发挥传播媒介的作用。电视跨国传播在帮助树立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因此,发展卫星电视成为许多国家提高对外传播实力的重要途径和渠道,而电视媒体的对外跨国传播对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日益突显。由于电视是运用画面、声音、语言等符号编辑制作成节目,借助电子技术及设备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工具,因此通过电视媒介对文化旅游进行宣传与传播具有很强的可利用价值。

三、电视媒体与中原文化旅游对外传播的优势与不足

河南电视媒体一直在传统文化这方面下功夫,近年来打造出一系列《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等精品栏目。河南电视台国际频道于2014年开播,信号受众遍及国内外,由此在普通媒体传播的功能上附着了对外宣传的功能,成为中原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目前省电视台有《旅游》、《旅游总动员》等旅游栏目,与此同时“心灵故乡,老家河南”的广告宣传片在央视国际频道定期播放,深深抓住了中原文化的根髓,起到很好的文化宣传作用。

众所周知,入境游水平是衡量一个地方旅游实力的重要指标,然而,如果与其他省市旅游业进行横向比较的话,我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还相对处于劣势,尤其是入境游这一方面。调查显示,河南旅游资源的外宣主要以国内外主流汉语媒体为传播渠道,外语媒体鲜为其有。国外主流媒体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媒体对河南旅游文化的报道,美国、英国等国家主流媒体从未提及河南文化;功夫、戏剧、餐饮等河南主流文化在报刊上偶有见得,还是转自香港、澳门的媒体。由此可见,河南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电视媒体在外宣层面的传播作用有待于深化。

四、提升路径分析

(一)政策扶持、加大投资

文化旅游业是推动区域经济的强大支撑力量,所以,政府部门要提高媒体宣传意识,务必要加大文化旅游业的宣传,提高文化旅游业的对外传播力度。政府应积极出台扶持及优惠政策,适当加大电视媒体对外传播的资金投入,改善设备条件,提高拍摄质量,为创办出更好的文化精品栏目,向国外传播中原文化提供强大的物力人力支持。同时,还应该放宽政策,鼓励文化旅游产业园或者文化产业公司与电视媒体交流合作,企业提供资金,媒体提供宣传,以此达到共赢。

(二)强化人才,提升素质

一个具有创新精神、朝气蓬勃、专业过硬、沟通合作的对外传播人才队伍将是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的主力军。没有优良的对外传播人才制作团队,就不会有领先的栏目创办理念以及与国际接轨的优良栏目制作精品。因此,媒体人需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熟知西方文化,透彻西方人的心理特征,具备和西方人文化对话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媒体人的业务培训和对外出国深造,从栏目设置、节目内容、节目编排与包装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强化其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性及创新性。同时,要注重交流与学习,团结与合作;再次,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还应该不断提高节目制作的科技化水平和增加节目制作的科技含量;同时,要加强对外传播人才的外语水平,提高实际外语应用能力;最后,优化我省对外传播人才的培养方案,建立我省对外传播人才的引进机制、奖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以便更好地发挥对外宣传作用。

(三)渠道多元,传播发散

文化旅游传播应该多元化。首先,应该加强国内外电视媒体的互动与合作,特别是入驻西方国家享有文化主体话语权的主流媒体,尽可能地在主流媒体中呈现河南文化的报道和宣传;其次,在省电视媒体的主导牵引下,跟全球互联网上各大知名旅游网站洽谈合作,在它们的主页上凸显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对中原文化进行外宣介绍,同时也把境外旅游资源在我们的网站,以此达到双赢合作;再次,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介迅速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的面前,电视媒体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与新媒体传播平台广泛合作融合。比如借助微博微信、手机平台等的传播优势,和Twitter,Facebook等影响力广的境外媒体交流平台向境外推介河南文化旅游资源。

(四)强化交流,促进合作

中央电视台的5种外语频道以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及阿拉伯语同时向国内外传播我国的经济文化,构建了中国文化国际化的沟通平台。虽然我省没有外语频道可以直接宣传中原文化,带动旅游经济,但是,我省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央视的国际频道平台,利用央视国际频道广博的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间接对我省中原文化进行推广。因此,我省电视媒体应该长期加强与央视国际频道的合作与交流,增加央视国际频道对我省文化旅游相关节目和内容的报道和宣传。另外,我省电视媒体也要加强与兄弟省电视媒体的学习与合作,可以联合制作一些具有文化影响力的栏目,或是让中原文化的元素更多地体现到其他省市的电视栏目中。比如:前段时间《奔跑吧,兄弟》摄制组来到洛阳录制节目就是对中原文化旅游一次很好的宣传和推广。再次,也要加强与地方电视台及地方旅游企业集团的沟通合作,深挖地域文化内涵,共同策划一些有利于当地文化推广的栏目和宣传报道。

(五)文化调适,品质提升

目前河南省国际频道除了播出一些本土精品栏目,比如《梨园春》、《武林风》等以外,还引进了一些其他央视和省级卫视的优秀栏目,比如东方卫视新闻类《看东方》,央视生活类《消费主张》以及科教类《记录中国》等。但是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目内容在欣赏品味方面不符合西方受众的要求。因此,国内文化的传播应该充分考虑外国受众的认知习惯,在表现形式和欣赏度方面应该做出适当的调适,应适当附加国外受众的所在国文化特征和手法引进,挖掘出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共性点和不同点,关注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异,进而带动受众对中原文化进行全面了解和领悟。另外,国际频道对中原文化旅游的宣传报道还应该更加深入。除了播出相关的广告宣传片以外,还应该增加或创办一些有关文化旅游的栏目。目前文化体验旅游十分火热,我省很多文化旅游区也都开展了相应的体验旅游模式,因此,如何通过电视媒体让更多的国外受众了解和产生亲身体验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产生来中原旅游的冲动,确实是需要电视媒体人,尤其是对外传播者认真思考的问题和挑战。

(六)引优推优,走出国门

首先,要定期去外省优秀电视台观摩学习,学习兄弟电视台优秀的办台思路及先进思想。其次,除了向国内优秀兄弟台学习,同时也要走出国门,去国外媒体参观访问,引进先进的栏目制作理念以及科学技术。最后,除了学习与交流以外,还要加强与境外媒体的合作与互动,尤其是与掌握国际话语权的主流媒体合作。大家都知道美国电影《阿凡达》给其外景地张家界所带来的无比巨大的国际旅游市场影响力,因此,拥有人文气息的文化旅游大省河南也应该加强与国外的合作与互动,积极创造和国外电影、纪录片等的合作机会,以此提高我省文化旅游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我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兴旺发展,实现我省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第11篇

近年来,我国重点新闻网站逐渐成为主流媒体运用新媒介技术开展对外传播的重要力量。英语版本的频道或网站已经成为重点新闻网站的标准配置。如国际在线拥有数十个外语频道,其语言和国家覆盖的全面程度在全球网站中都非常罕见。此外,中国网(9种外语)、人民网(8种)、新华网(6种)、央视网(5种)等都形成了多语种的对外传播渠道。

在中央政策支持与各网站自身不断努力下,重点新闻网站的传播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仅以目前较受全球网站公认的流量统计机构Alexa的数据为例,2014年1月1日,人民网全球月均流量排名第56位,光明网排名83位,新华网排名86位,超过了《纽约时报》等网站,在全球传统媒体所办网站中名列前茅,在我国主流媒体运用新媒介技术参与全球传播竞争中初现锋芒。

我国主流媒体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迅速、广泛的优势,在全球重大事件的报道中频频现身、发声,增强了国际事件报道的参与感和存在感。在日本3・11地震中,中央电视台在当地租借直升机飞赴灾区报道,将实时影像通过网络传回国内,新华社记者边在灾区采访边利用个人微博账户,更加直接地向国内受众介绍灾情,人民网日本公司的记者三赴灾区,不仅通过人民网发回大量灾区一手信息,还为灾民带去援助物资。近年来,在利比亚、埃及国内动乱的现场、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中、达沃斯等全球论坛上,都有中国记者的身影,他们通过网络媒体让更多的受众从中国视角看到了正在发生的国际时事。客观报道,积极发声,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朝鲜半岛、等问题上,主流媒体利用各种新兴传播手段对外发出中国的声音。如2013年人民网英文频道翻译并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关于朝鲜问题的评论后,该文立即获得近十万来自境外的点击。

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是近年网络发展的新趋势。国内主流媒体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利用。2012年7月,《人民日报》在新浪微博的法人账号开始运行。以此为标志,在与全球媒体、舆论机构的同台竞技中,我国主流媒体逐渐在新浪微博上立稳脚跟,改变了其舆论格局和话语力量对比。截至2014年1月1日,“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在新浪微博的账号分别拥有1300多万和1100多万粉丝。另“环球时报”、“这里是美国”、“人民网”、“新华视点”等主流媒体运作的账号在影响力和人气两个方面都表现不俗。此外,各主流新闻网站的外文频道还利用多语种在微博平台上信息,对外推广自身频道。这些账号所的内容常常被国外媒体翻译并加以引用,成为有关中国报道的重要信息源。

在积累了国内社交媒体运作的经验后,中国一些主流媒体还参与到全球社交平台账号运作中。如《中国日报》和人民网在脸谱(Facebook)上的账号至2014年1月累积“赞数(被关注数)”超过40万,《中国日报》在推特(Twitter)账号的被关注数超过20万,在亚洲媒体的账号中处于领先。

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潮流,人民网与日本电信运营商合作,在其本土发行中文和日文双语的手机报,成为移动化对外传播的一种有益探索。目前已有主流新闻媒体尝试利用微信订阅账号和境外移动社交产品(如Line等)在海外的移动互联网上加大推广力度。

传统主流媒体结合转企改制、借助新媒介特点,不断创新,让对外传播体制更为灵活,贴近对象国本土需求,提升传播效果。如一些主流新闻网站与国外公司合作生产对外传播产品,品种也并不局限新闻一类。另外一些网站摸索本土化生存模式,在境外注册公司,雇佣国外本地工作人员,在境外从事对外传播工作,业已积累了大量经验。

特点

在近几年主流媒体利用新媒介进行对外传播的实践中,体现出了以下一些特点:

1.从传统媒体的网络延伸到多种形式立体发展。

1997年《人民日报》网络版上线,既是国内主流媒体走上新媒介发展之路的开始,也是利用新媒介进行对外传播的发端。在初期发展中,各个媒体虽然都建立了网站,但其主要内容都是传统媒体产品的数字化延伸,在内容形态、分类标准上都与其传统媒体的母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展现形式上也主要以图文为主。

近年来,随着网络传播技术和形态的发展,传统媒体对新媒介的应用正朝着立体化发展。传播内容从单一的图文发展出音频、视频、互动内容等多个种类。除了在自身网站外,还积极“走出去”,在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扩散。语种上,越来越多元化。每个媒体在网络时代都形成一个对外传播的方阵。全媒体、媒体融合、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潮流在新媒介对外传播中都有明显体现。

2.从国际传播的“我说你听”逐渐变为全球传播的多层次互动。

我国主流媒体利用新媒介进行传播的初期,仍然是强调“我说你听”、目标明确的国际传播模式,主要从一国角度向另一国发声,少有互动与反馈。但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跨境传播不再是简单的国对国的传播,更多的是一国媒体与另一国受众、各类组织、机构直接交流,既要“请你听我说”,更要“我也听你说”,交流更加多层次,同时也更加复杂。境外一些媒体借助互联网与中国用户互动,在中国国内培养撰稿人,传递符合其意图的文章和观点,树立其自身品牌。我国主流媒体除了要想办法把代表中国的声音用更加人际的方式传递给海外用户,而且还要想方设法与国内用户互动,对境外媒体散布的消息去伪存真,取得国内用户的信任。因此,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史无前例地密切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

3.对外传播阵地无限前移,“缓冲地带”已经消失。

全球传播时代,时间与空间急剧压缩。我国主流媒体顺应潮流发展,在境外媒体不断渗入我国舆论空间的同时,也在想尽办法将对外传播阵地前移,在对方的空间里进行采访报道,在对方的社交平台上活动,充分利用对方的本土资源,既让对方感受到中国媒体的存在,又让全球受众体验到国际重大事件中国媒体所带来的现场感。在社交媒体与移动互联网交织的新时代,理论上,全球受众关注的是哪家媒体能够用最快捷手段带来最新、最全、最生动的报道,而不会首先顾及这是由哪家媒体来报的。此种情况下,中国主流媒体与国外媒体都形成了竞争关系。以往靠国境和时差形成的物理“缓冲地带”已经在融化之中。全球各地的媒体虽然无法让受众去相信他们播发的任何一条消息,但却可以用其报道吸引受众,进而培养起他们使用该媒体的习惯。

问题

我国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介技术发展对外传播已经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对外宣传存在的老问题以及对新形势、新技术不适应而诞生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可以被概括为下面三对矛盾:

1.“全”与“好”

新媒介形态不断翻新,为了与时俱进、满足用户需求,主流媒体强调人有我有、人无我有,在语种、新媒介产品、覆盖范围上求大求全,但却忽略了对这些产品的经营和关注。如同一座大型的超市,货架很多,但架子上的货品稀稀落落,难以聚拢人气,无法帮助国外用户形成明确的关注点,更无法形成互动。与此同时,我国从事对外传播的人才相对缺乏,他们的精力被消耗在填补各个空间内容上,疲于奔命,无法形成对某个国际问题或对外传播领域的专业积累,限制了他们在国际问题上的判断力和说服力,以及对传播形态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少主流媒体的对外传播网站转载内容过多,栏目更新不及时,甚至被荒废。当一个栏目都被其编辑置之脑后的时候,怎么能指望外国用户会主动找到并喜欢上它呢?所以,要兼顾“全”、“好”,必须有效率地加大向对外传播部门的投入。在人力和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先有重点地把某个语种或栏目的对外传播做好,再向“全面”发展。

2.“多”与“少”

对外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表现,理应作为战略资源被高度重视。但重视方式不恰当,也会让“软实力”变得僵硬而无法施展。例如,在主流媒体利用新媒介进行对外传播中,仍然存在多个“婆婆”共管现象。特别是一些媒体走出去后,要按对方国家的社会、文化方式运作,但因为管理多过放权,凡事要向多个部门请示,要么造成“贻误战机”,要么形成“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违规操作。此外,各媒体在发展对外传播时,往往采用项目制,相比以往无规划的对外传播固然是个进步,但是也造成一些问题,如各媒体只关注自身项目与完成时限,无法跳出视野限制,从更长远、合作的角度来思考项目建设。所以,我国从事对外传播的媒体不少,但横向合作很少,也部分造成了新媒体对外传播内容数量多,但特色少的现状。互联网是一个融合平台,讲求合力和协同效应,各搞各的显然与之不相适应。

3.“快”与“慢“

新媒介技术不仅让信息传递加速,也让传播形态迭代速度加快。即刻新闻即刻报(Now News Now)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国主流媒体借助网络正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新闻媒体仍有待加强。《人民日报》副总编马利曾形容互联网时代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哪个媒体最快、最全新闻,全球受众在该事件上就会依赖这家媒体的报道。而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有时某个发生在中国的新闻事件已被外媒讲得人人皆知,并通过互联网转回“内销”时,我国媒体仍然还没有发声。在网络技术更新上也是如此,把论坛做得像新闻页面,把微博做得像论坛,移动应用不动,社交媒体无交往,这些现象在新媒体对外传播中仍然可见。在快的节奏中,有些事情显得当慢又不慢。对外传播人才不是学校生产出来的,而是在对外传播一线的实践中慢慢培养出来的。日本外国记者俱乐部中常常可以看到驻日十年以上的外国老记者,他们会用网络发新闻、写评论,甚至会玩推特。如此“新瓶装老酒”值得羡慕。我国连续驻扎一国超过五年的记者不多,新媒体让驻外部门流动更加频繁。而多年驻外的记者又不大擅长使用互联网进行报道。所以在新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对外传播也应有“慢”的思考,以更长远的眼光酝酿一坛坛“老酒”。

建议

通过以上对近年来我国主流媒体利用新媒介对外传播新情况的列举和新特点、新问题的分析,要促进对外传播事业更好发展,可从“互”、“动”、“微”、“细”四个方面入手。

“互”,即把握互联网传播交互的特点,对外传播中既要做好与国外用户、机构的互动,也要做好与对内传播的互动,更要加强不同媒体间在新媒介领域的互通有无。媒体在利用新媒介技术传播时,要擅长用人际传播的方式进行沟通,使自身的形象更加个人化和具有亲和力。从事对外传播的主流媒体要把对外和对内看成一盘棋,战略上二者不存在绝对的分别。各个媒体应该跳出一己的格局与视野,真正思考全球范围内的本国利益,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动”,既指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对外传播,也指要“走出去”、“请进来”,更加灵活地发展对外传播。移动互联网让人们随时接受信息,也让人们随时随地发送信息,网随人走,也给对外传播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媒体不仅更加直接地触及国外用户,用户上传的信息也成为丰富对外传播网站内容的资源。同时,移动互联网更便于用户信息采集,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成为对外传播最精准的指引。国外一些媒体已经利用移动与社交网络渗入我国社会。我国媒体也可以效仿其法,深入对方社会,利用当地资源,提升我国对外传播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跨媒体合作 传统媒体 信息 资源

跨媒体合作是我国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跨媒体合作不仅能在媒体间建立良好的竞争环境,还能保证传统媒体在新生媒体冲击下,整合各媒体间的信息、人才资源,从而促进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鉴于我国跨媒体合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足和有待发展的巨大空间,应大力发展跨媒体合作,以繁荣我国的信息传播业,促进我国传媒业更快的发展。

一、提高对跨媒体合作的认知,改变传统经营理念

跨媒体合作作为一种经营方式,已经深深地渗入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经营管理中,并发挥了巨大的效应。西方国家跨媒体合作的成功案例,这对于我国媒介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宝贵的经验。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加上市场的开放,以跨媒体合作的方式加大自身力量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媒介若想要得以长久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对跨媒体合作的认知,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

提高对跨媒体合作的认知,首先应该从媒介经营管理层面入手,对跨媒体合作的概念和优势有一个清晰准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研究国内外成功跨媒体合作案例,以吸收其宝贵的经验。同时,对于已有的失败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避免我国跨媒体在合作的道路上重蹈覆辙。有了对跨媒体合作的认知之后,就要依据分析研究逐步改变我国现有的经营管理理念,将跨媒体合作的观念植入日常的经营管理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并在实践中根据我国现状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充分发挥跨媒体合作优势,实现强强联合

有了先进的理念,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将理念应用于实践中。跨媒体合作有着覆盖广、传播快、资源利用率高和风险低等优势,如果将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必能给我国的传媒业带来巨大的发展。

充分发挥跨媒体合作优势,实现强强联合,是我国传媒业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这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探索所证实。强势媒体间的联合,不仅能提升自身媒体所占的市场份额,同时能从更多方面吸引受众,达到传播效果。我国传媒业已经开始有这样的尝试,其中楚天都市报和腾讯网的合作便是一例。在这样合作中,双方都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楚天都市报在和腾讯网合作之后,解决了报纸地域限制、版面不足、信息量有限、时间受到制约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向全国其他地方的受众传播了湖北省内的信息;而腾讯网也在合作中得到了更多的信息来源和广告客源,可谓一举两得。

有了国内外的成功案例,我们更应该清楚的意识到跨媒体合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跨媒体合作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会使我们的媒体在合作中达到双赢、多赢,最终实现媒体共赢。

三、引进国外先进经验技术、设备和人才,提高媒体技术水平

任何一种媒体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技术和人才的支持,而其中硬件设备的质量和水平是媒体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国媒体在技术和设备上和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一点从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来。除此之外,作为软件的人员配备,我国也有所欠缺。我国目前媒体从业人员素质除极个别强势媒体外普遍不高,这就造成了我国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一些诸如宣传角度不佳、节目编排不精、策划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因此,要是实现跨媒体合作,促进我国传媒业水平的发展,仅靠理念和实践是不够的,还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技术、设备和人才,使我们国家在信息传播上,不仅能传播,还要传播好,传播得精,这需要硬件和软件共同的支持。

四、从媒介产品和媒介管理方面突破行业壁垒

行业壁垒是我们在实现跨媒体合作路途上遇到的又一难题。流于形式的跨媒体合作本身就失去了跨媒体合作的目的和意义。集团内部各自为战的问题只要一天不解决,跨媒体合作的真正目的就一天不能达成。要突破行业壁垒首先要实现信息共享,这里所指的信息共享不仅是在内容上的共享,更是在编辑策划上的共享。由于不同媒体有着固有的内容模式,所以在合作之初会表现出不能很好地融合的现象,这样的合作其实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媒体间内容上的共通和共享,只有媒介产品的生产上有所改观,才能谈及跨媒体合作的发展和未来。

其次,不同媒体经营管理方式上的不同也是造成行业壁垒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解决了媒介产品不融合的前提下,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媒介经营管理。经营管理方式历来都是因媒体而异的,如何在两个原本没有联系的媒体之间建立互通,共同进行管理是突破行业壁垒的一个重要课题。这要求媒介的经营管理层有大局意识,从整体出发,求大同存小异,一切以媒体的共赢为最终目的,而非固守已有的经营发展模式,造成跨媒体合作的不协调,最终损害双方甚至多方的利益。

五、增强自身实力,减少外来资金带来的风险

国外传媒业看准国内潜力巨大的传媒市场,在我国跨媒体经营的最初阶段投入大量资金,希望能在中国市场内获得丰厚的利润。外来资金虽然给跨媒体经营带来更多的运营资本,可是同时也威胁着国内媒体的生存发展,给我国跨媒体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国外媒体依托其强大的技术与资金实力对我国传媒业构成了强有力的威胁,由于我国已经加入WTO以及各种政策的原因,我们无法拒绝外来资本的进入,能做的就只有增加媒体自身实力,提高传媒制作的技术水平。当媒体拥有不依赖外力帮助也可以生产高质量传媒产品的强大技术,自然就可以减少外来资金所带来的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跨媒体经营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国跨媒体经营的发展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我国跨媒体合作目前尚存在很多不足和有待发展的巨大空间,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跨媒体经营,成为我国传媒业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