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斧声烛影

斧声烛影

时间:2023-05-29 17:19: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斧声烛影,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急召二弟晋王光义入宫,屏退旁人,兄弟密谈。在外守候的太监远远望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那情景就像是一场模模糊糊的“皮影戏”。

大约30个小时之后,二十一日凌晨,太祖驾崩,晋王即位,这就是宋太宗。十九日的兄弟密会成了太祖生前最后一次有记录的活动。宋太祖明明有两个儿子,却把皇位传给了弟弟,实在有悖常情。这让人们对那场模糊的皮影戏有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解释。

宋朝官方的解释是“佳话版”的:太祖召见晋王,是预感大限将至,要把江山社稷托付给他。晋王诚惶诚恐,一再谦让,最终勉强受命。太祖所言“好为之”,意思是“好好干”。但是,很多人更愿意相信“阴谋论”的解释:太祖发现晋王图谋不轨,召来训诫。晋王极力否认。激动之下,太祖将手中柱斧砸出,怒吼“你干的好事!”柱斧是太祖手边爱物,玉质,重击足以致人死命。柱斧戳地,猛然有声。

太祖死后,宋皇后立即派宦官王继恩去传召太祖的小儿子德芳。然而,王继恩召来的却是晋王。宋皇后见到晋王,脱口而出说:“吾母子的性命,就都托付给官家了。”——“官家”是宋朝宫中对皇帝的专用称呼。这样看来,宋皇后对太祖的死并无准备,而晋王却早有预谋,恐怕还是“阴谋论”的剧情更加可靠。

大宋王朝最高权力的第一次交接开了个坏头。就算我们相信“佳话版”的解释,“兄终弟及”也显然不如“父死子继”来得稳定。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宋太宗有责任恢复“父死子继”的华夏传统。然而,此事必须从长计议。太宗的当务之急是恢复上层的稳定。

为了把“佳话”做足,太宗把三弟廷美摆到了开封尹的位置上——这正是当年大哥匡胤安排他坐的位子,又宣布三兄弟的儿子都是“皇子”,还给了太祖的两个儿子德昭、德芳跟廷美一样的皇室最高待遇。于是乎,不管是“别有用心”,还是“美好愿景”,开封的政治观察家把太祖、太宗的传位佳话发展成了一个复杂的“三传约”:老大传老二,这是一传;老二传老三,这是二传;老三再传给老大的儿子,这是三传。刚刚解决了自身即位合法性的太宗,又面临着新问题——如何从“三传约”中解套。

“解套”的开端是一个悲惨的偶然事件——979年,太宗即位的第四年,太祖的长子德昭自杀。这一年,太宗打了两场大仗。第一场,打太原,跟割据政权北汉打,宋朝完胜。第二场,打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跟契丹人打,宋朝惨败。太宗跟卫队失散,下落不明,北征大军群龙无首。混乱之中,有人提议要拥立先帝长子德昭。正争执之际,太宗脚上带着箭伤、脸色惨白铁青地坐着驴车回来了。这场风波在太宗的心上留下了一道难看的疤。

979年的这两仗,前边打太原是胜了的,胜了就应该论功行赏。然而太宗却迟迟不赏。德昭看不过眼,好心提醒。没想到太宗却勃然大怒,甩了一句狠话:“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赏,也不晚!”这句话断送了德昭的性命。

德昭的意外自杀给了太宗一个邪恶的提示——如果廷美和德芳也像德昭一样死了,“三传约”不就自动作废了吗?两年之后,德芳“寝疾薨”,因病医治无效死亡。太祖一系两位最有潜力的皇位竞争者消失了。德芳死后,太祖的老部下、前任宰相赵普挺身而出,表示反对传弟,支持传子,主动提出愿为马前卒,搞掉廷美。廷美受到谋反指控,被赶出开封,赶到洛阳,最终死在了流放地房州(湖北房县)。

德昭、德芳和廷美悉数死亡,“三传约”自动失效,太宗解套成功,可以名正言顺地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宋朝的皇位继承顺利地摆脱了兄终弟及的不确定性,回归了更为稳定的父死子继原则。而有关“斧声烛影”的“阴谋”与“佳话”却一直流传到今天。

第2篇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月·中秋月----[明]徐有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中秋------[唐]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满江红·小住京华------[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宋]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_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宋]史达祖

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境。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忧心耿耿。对风鹊残枝,露_荒井。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

醉落魄·丙寅中秋-------[宋]郭应祥

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素娥阅尽今和古。何妨小驻听吾语。当年弄影婆娑舞。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

满江红·中秋寄远-----[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常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洞仙歌·中秋------[宋]向子湮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何处飞来大明镜。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清]查慎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送魏八------[唐]高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宋]曾几

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明时谅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宋]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折桂令·中秋-----[元]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唐]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中秋玩月------[明]佚名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中秋月------[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对月------[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阳关曲·中秋月------[宋]苏轼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琵琶仙·中秋-------[清]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宋]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水调歌头·中秋-----[宋]米芾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宋]刘过

第3篇

那年我十三岁,师父三十岁。

我师父姓武,武术的武。师父给我起名叫武兰笙。我和师父住在一个叫落霓窟的山谷,那里有一座百年的古庙。

古庙里只有一扇柴门,两个和尚,一个是师父,一个就是我。

我周岁的时候被一个老人送上山来,身上除了一件衣裳之外,别无他物。我师父把我抱回古庙的时候,我听见一声老人的哭泣和半声乌鸦的叫声。

我师父说,你始终是个不祥之物。

我说我不是物,我是人。

师父有些恼怒地说,劈柴去。

我从小生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山谷,没有朋友,没有伙伴。更别说是一个小女孩。我记得我十岁那年,师父带我下山化缘,才在一个热闹的小镇上遇到过鼻梁下挂着鼻涕哭泣的小姑娘,我师父问她,为什么哭。姑娘抽噎着说,她的鞋子掉进了沟里,再也寻找不着。

我师父转过头来,说,兰笙,把鞋子脱下来。

我把草鞋脱下来,递给师父。

师父蹲下身来,把鞋子套在了小姑娘的脚上,然后就拉着赤脚的我走了。

从那天起,我再也不喜欢师父转过头来对我说话的样子。

我把柴禾劈得爆响,那杉木在阳光的暴晒下经斧后格外清脆,我特别喜欢听到它在我手下破裂的是声音,因此,我劈柴的时候汗流浃背,却总是面带微笑。

师父说,你长大了。你始终是个不祥之物。

我不再顶嘴,我高高举起斧头,拼命地劈斫,让柴屑往师父的脸上飞去。

师父终于念念有词地走开,一个人去了菜园子摘菜去了。

今天吃茄子吧。师父远远地说。

“茄子好,茄子好,茄子煮粥是个宝,吃了长生且不老。”师父哼哼唧唧地一路唱去,只留下~个清瘦的身影拖着长长的僧袍在黄瓜架下飘摆。

我轻轻地将一根桃木楔子夹在柴木破裂处,一斧下去,破一为二。

师父不经常唱歌,师父唱起歌来就会抓起布袋子大摇大摆朝山下走去。

师父从来不教我唱歌,师父唱歌只在两个时候,一个是生气的时候,一个是高兴的时候。我曾经在对师父不讨厌的时候问过他,为什么要出家当和尚。

师父说,你不会明白。

我继续问,师父师父,你为什么不在山下娶老婆。

师父说,你不会明白。

我继续问,师父师父,山下的人说你是老秃驴。

师父说,滚。

师父在说完这句滚之后,就一个人走开,自言自语地往山下面去,这个时候,也就是我最自由的时候,我会一个人跑到菜园 子里去,去瓜棚菜叶下,去寻找清脆的小黄瓜吃,拨开带有细刺的藤叶,捧三五根就朝井池走去,洗净了寨嘴里,十分清甜。

师父不在古庙的日子很多,早出晚归的,说是去化点粥米回来,可等他回山的时候我早已经睡熟,第二日晨起淘米时,竟发现缸里的米有减无增。

师父不在的时候,我却是最为畅快的,我不需要坐在枯燥的庙堂内装模做样地打坐,念着些我自己都不明白的经文。我喜欢一个人爬到树上,去看天上的云朵,那云啊可真是奇妙,平日里不怎么留意的话,实在不会注意它原来也是个顽皮的东西。就说是在夏日里的午后吧,明明是晴朗的一片,瓦蓝的头顶连一丝云也没有,你真是盼来盼去寻它不着,正欲合眼入梦时,那怪物又如一阵凉风,突然就从天而来,挂在树枝之上。看着看着,它就变成了棉花,散落在无边无际的高空。看着看着,它变成了炊烟,被拉得无限细长,像极了煮粥时锅里泛起的那些波纹。

师父不在,我最畅快的不仅仅是爬树,更让人开心的是,我可以去古庙千步之外的那片竹林,那里竹叶铺满了山沟,我完全可以躺在上面,就像躺在厚厚的棉花上一样,十分舒服。我还伐了一棵小兰竹,截成三段,一截做成了笛子,一截做成了蛐蛐笼子,另一截最长的被我带回了灶房,当作了吹火筒,

我最喜欢用的是那笛子,我听见过师父用这种竹子做的东西吹…很悦耳的声音来,那声音在夜里听来格外揪心。但是,那种揪心又让人听了很喜欢,摆脱不了。

我不会吹,可是我能吹出断断续续的声音来,这声音让我惊喜,这声音惊起过一群飞鸟,惊落过几颗菜地的红辣椒,也惊得古庙周围的瘌蛤蟆在夜里不停地叫嚣。

夜里一个人,吹着吹着我自己有时候会很害怕,庙堂里的蜡烛总是在这个时候不停地摇摆,那烛影在地上和屋顶不断跳跃,是被风刮过的麦子,不全是:是被风掀起的衣襟,也不全是。那种影影绰绰的感觉,让只有深夜陪伴的我异常害怕。

师父总是存天刚刚亮的时候回来,回来的时候身上带着一种莫名的气味,那种气味让我的胃有些难受。

我胃难受的时候会憎恨师父,憎恨这种人不配当师父,夜半把徒弟一个人丢在山由,自己到山下寻快活去,

寻什么快活呢?我也不清楚。总之那些常上山进香的香客总会偷偷地指着师父的背影说,看,就是他,那老秃驴。

我一直纳闷,为什么说师父是老秃驴呢。难道师父在山下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我很想走上前去问问究竟,可是每当我向他们走去的时候,他们却先于我的脚步而退离。

我脚步跟上去的时候,还没迈出门槛,就听见师父的声音从我背后传来,劈柴去。

我十三岁了,我偶而会和师父顶嘴,师父的话我有些可以不听,师父叫我做的事情我有时候也可以不做,因为师父自己都会忘记他所说过的话和要求我做的事情。

比如这时,师父叫我劈柴去;其实早已无柴可劈。我点头奔了出去,拿起笛子,朝柴门跑去,

那些上山进香的人常常会带上自家的小孩,祈求上天保佑他们健康平安。我呢,常常是坐在门口收领香客进献物品。季节好的时候,果粮成熟,那时便是我和师父一饱口福的时节,山下的果子和食品会以各种面貌出现,我们只管储存好,保守点说可吃上一个月

我从来不会吝惜那些被人送来的吃货,遇到甜美的,我一个不留,趁新鲜赶紧吞嚼,直到有一天,那个小姑娘的到来。

我一眼就认出她了。

那个在三年前穿了我鞋子的小姑娘,

小姑娘迈步进柴门的一刹那,我呆了,竟有如此大的一双眼睛,水汪汪的,像方才刚哭过却被家长哄得破涕为笑的样子,十分可爱、

我一直望着她看,都忘记了登记献品的数量和施主,我提着笔的手僵在半空,眼睛好似被一双筷子给撑住了,怎么也拉不下来。

那小姑娘见我瞪她,转过来对我笑,我赶紧低头,拿起笔继续誊写名帖。低头归低头,可眼角的余光还是相当上管用的,我看见她被一个中年妇女牵着手,一步一步地走进我身边,再一步一步地走出了我的视线。

师父说过,和尚是不能对着女孩看三眼的。我数了数,我看了她足足有十多眼了,偷看的还不算。我知道我此刻很不安,感觉像犯了什么错,可是究竟是什么错,我自己都不清楚。

师父一个接一个地跟他们打招呼,然后吩咐我做好斋饭,一会请大家一起吃。我应了,就闪身去了灶房,拿起那一截吹火筒,自顾地忙开了。模模糊糊

之中,听见庙堂的木鱼响了起来。我知道师父这一念义将是好半天了。

我一个人闷闷地烧火煮米,没有想到身后早已站立着一个人。

“哥哥,我帮你添柴禾吧。火旺些,做饭会快一些”分明是个小姑娘的声音。

我转过头,看见她的手里正抱着一把杂草和杉树皮

“不用了,你一边坐着,我自己来。”我很不客气地命令她放下柴草。

“那我帮你洗菜吧。哥哥。”我说我不是你的哥哥我叫武兰笙。

自从我的鞋子被她穿去之后,我一直耿耿于怀,从未忘记。小姑娘也许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讨厌她。她的样子突然很委屈,憋红了脸,再逗一下就准会哭的,,

我终于点头,答应她伸手帮忙的建议。我说,你把这南瓜洗干净吧。她很开心,腾腾地就迈开步子,抱着瓜就准备朝井池走去。

师父说,你在干什么。煮个饭这么慢。

“老秃驴。”我不知道师父什么时候到了灶房里,我见他如此口气,顿时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党跟他这么顶一嘴。

很显然,师父一下就表现…很吃惊的神情。这种神情维持了大概不到呼吸三口气的工夫,师父立马拉长了脸对我吼道:“大逆不道。”

师父很激动,而那小姑娘的一只脚还在里面,外面那只脚不知道该收回还是继续带动后一只脚前进。我看着就挺想发笑,可是师父在旁边被我气得发抖,我终究是没笑出来。

“再过一个时辰还做不好,看我不把你当柴劈、”我默不作声,冲着那小姑娘笑了起来。

小姑娘也许从没见过小和尚与老和尚吵架,因此很好奇,好奇的同时,毕竟是小孩子,捂着嘴就笑着出去了,

师父见小姑娘已离去,四周并无他人,就径直大踏步近来,一把揪了我的耳廓子,用力一旋,把我疼得跳了起来。

“小秃驴。”师父扔过来一句。

“老秃驴。”我还给,他一句。

“劈柴去。”大概有施主在外唤他,寻他去解卦,老秃驴愤愤地走了。

“老秃驴。”我留在那里,揉着耳朵,嘴里偷偷地骂道、

这词听得多了,请恕我当时还真不知道这“老秃驴”究竟为哪般意思,只隐约听过有施主这么说过他,开始我以为是表扬师父大慈大悲,谁知后来听的次数多了,还见得说这话的人情绪很不平和,我感觉是那种被谁踩了脚而不好声张所以口里念了一句“混蛋”而已。

我师父还是经常午后下山,有几次还是夜半下山,我真不明白他这么频频下山是去做什么,,我没问他。每次我碰到他,最想说的是三个字:老秃驴!

师父和我见面就会吵,甚至有时候他会举起地上的木柴棒,做出要敲我的样子。可是我一点都不怕,这种架势我见的多了。他最多只会暗暗瞄准,把柴棒扔在离我大概r步远的地方。然后狠狠地再扔下一句:劈柴去。

然而,有一次,他真的把那柴棒敲在了我的头顶,顿时,我感觉头上长了个什么东西,迅速发胀发热,我心想,我的头此刻一定不是秃的了吧。

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坠忽然失去了主意和还口的冲动,呆立在那里,嘴巴里再也说不出那三个字来。

那次以后,师父竞再也没有回古庙来。

师父不在家的第十天,有一群人执着火把夜半上山,把庙门敲得山响。我起身执了蜡烛来开门,门一开,只见一群汉子像潮水般涌进来,见是我一把把我推开,口中喊着“那老秃驴出来”,我心想坏事了,师父肯定是凶多吉少了。

突然,有个人把一把柴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

那老秃驴呢?

那老秃驴下山,一直没回来。我吞吞吐吐地说。

“搜!”那群人涌进了庙堂和师父的卧房,我站在门口,只听见里面乒乒乓乓地响。

我转过身去,拾起滚落在一旁的门闩,呆立在一旁,无奈地听着庙堂里的瓷器和木器被砸碎的声音。

那群人走后,我回到庙堂。地上堆满了所有能被砸碎的东西,还有一些不能被砸碎但是被刀棍劈砍的印记,都回不了原来的样子了,都回不去了。

师父回不来了。我内心在这一刻却异常平静。我似乎早已知道这是迟早会来的。只是,我一直在平静地等待着它的发生和到来。

我记得有一次那小姑娘在柴房里和我说过一句:“你的师父不是个好东西。”

我问,那我师父是个什么东西?

小姑娘说:“兰笙。你赶快离开你师父吧。”

不行啊,他是我师父。我离开了他就活不了。我毫不在意地说。

那小姑娘想再说什么的时候,我已经抱起吹火筒卖力地使唤上了。

古庙被毁坏以后,落霓窟变得无比落寞,就连太阳都没平日里那般灿烂了。

山下再也没有人来进香了,我吃光了古庙里所有能吃的东西,又吃了七天菜园子里的瓜果,实在是没有可吃的东西了,我背起我的笛子和吹火筒,准备下山去。

我来到镇上的时候,那里的人没有一个愿意用以前的那种目光看我,他们就像打量一只落魄的野狗一样看着我,似乎还没有看野狗的那种神情了。因为即使是一只外来的野狗,他们也会兴奋地评论这狗的肥和瘦,然后兴高采烈地去各自准备稻草和酒食,那晚的闲汉子们准是一醉方休。

然而,现在。我竟是如此的瘦弱和让人讨厌。他们实在没有给我一个任何留恋的眼神,一直用冰冷目光送我远离。

我走在这冰冷的道路上,再也寻找不到一个可以称之为熟悉的面孔。

我走着,走着,就有一只家狗向我跑来,追着我要咬我的裤腿不放,我不知道这是它们故意的还是天意,我根本没有力气踢它一腿,我实在没有了气力。我觉得很难过,现在连一只狗也要来欺负我。

我取出长长的吹火筒,正准备给它一下的时候,忽然,从一个门里钻出一个熟悉的小面孔来,是那个小姑娘。

她唤回去了那只小狗,冲着我喊:“兰笙,过来。”

我有气无力地走过去,站在她面前,我说:“我饿。”

小姑娘从背后伸出一只拳头来,展开,我看见一个桃子出现在眼前。吃吧,她说。

我接过去,三口下去,便从嘴里吐出一个光滑的硬核来。

我说,我谢谢你,我不会忘记你的。

我说,我去外地,我回来一定娶你。

我说,我师父说过,当女孩对男孩好时,男孩一定要娶你女孩做老婆。 我说―― 我还没说完,那小姑娘就把门“啪”地关上了,我只好转身,这时却听见门里传出一个声音来:“小秃驴。”

“兰笙,你和你师父一样,是秃驴。”

我苦笑了一下,我师父以前说会给我镇上最美好的名号。原来就是这一“小秃驴”啊。

我再苦笑了一下,就走开了,我走啊走,走在夕阳西下的小镇上,走在人人闭门的小镇上,走在冰冷却炎热的小镇上。

师父在很久以前跟我说过,他说他要去云游四方了,不过不能带我去。

我问师父带谁去。

师父说,你不会明白的。

我继续问师父,山下的人说你是花和尚。

师父说,那是他们不明白。

我想了想,最后对师父说,师父,你带着你的女人滚吧,我不怪你。

师父说,乖。

我想,这一切的一切其实是我自己造成的,我怎么可以在那么小的年龄帮师父做出这个大逆不道的决定呢?

我怎么可以以一个小和尚的身份对一个老和尚说,带着你的女人,滚。

我怎么可以学师父的模样,对一个小姑娘说,我会娶你。

这个世界,从此再无人冲我吼道:“劈柴去。”

师父不在家,我早已无柴可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