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

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

时间:2022-03-30 21:45: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

第1篇

一、财政体制与养老保险体制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1.“条块分割”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有效管理难以形成,基金安全受到威胁。

我国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在转轨时期衍生而来的社保体制上带有明显弊病,社保相关部门各自管理和支配一种基金,不能形成社保基金总体的统筹协调。基金的分散管理,其收、支、余归各部门,可以给部门带来一定的利益,使得部门为了既得利益不愿将基金管理权上交实行统筹协调。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上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在实践中带来一系统列矛盾:①县、市、省级的统筹和部门统筹,都是局部统筹,容易出现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保险和支付水平结余资金的悬殊差别,使客观上因生产力差距产生的分配不公得不到有力的调节,难以有效地体现社会保险的互济性。②多家分管,自成体系,规范性差并且机构重叠,造成人力、物力的很大浪费,增加管理成本费用开支。③监督制约薄弱,结余资金不同程度地存在挪用和浪费现象,出现了用养老保险金谋求部门利益和管理者个人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一些地方和部门擅自动用结余资金用于城市建设,甚至盖办公楼、宿舍和从事房地产与证券投资,造成一些投资难以收回的状况,更谈不上保值增值。④极不利于实现社会化管理。由于各部门实行的社会保险的制度、标准、政策不一样,同一保险项目,缴费和待遇水平有较大差异,造成苦乐不均和相互攀比,无法形成统一的社会化管理制度和方式。

2.养老保险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支付危机。

(1)部门分别管理下的社会保险缴费缺乏硬约束和法律保障,保险费欠交严重。现行社会保险筹资方式主要是采取部门的规章或政府的条例形式,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力量,约束性大打折扣。如有些企业单位采用各种手段逃避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或隐瞒工资总额,或少报在职职工人数,或转移银行账户,少缴或拖欠不缴,甚至以新办企业为理由拒缴,而行政法规往往对上述行为缺乏追究的力量。

(2)低统筹水平下的高替代率加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负担。从世界各国来看,养老金的替代率水平通常不超过60%,也有的国家以缴费年限的长短来决定替代率水平。我国现行养老保障替代率大约平均在80%左右,1999年普调30%的基本工资,对离退休人员提高15%~30%的养老金标准,又把替代率提高到90%左右,这无疑加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负担。

(3)转制时期的“老人”和“中人”养老制度变化带来的养老保险债务,加剧了养老保险支付困难。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过程中,一部分已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和一部分已参加一定时期工作的中年职工,他们在过去或长或短的时期内未能按新制度的缴费规定积累养老基金,其退休后的养老金,将全部或部分地依靠后人的缴费或政府的补助来承担。但是在建立“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制度下,“新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只有社会统筹部分可以充当弥补“老人”和“中人”养老金欠账的财力,而“个人账户”部分如果也用来弥补养老金欠账,只是矛盾后移,同样会出现“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

养老保险收不抵支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老工业城市,退休职工占在职职工人数的比例较高,老龄化的问题比较突出,所承担的养老金支出任务较重,而近几年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益滑坡,因需求不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使企业养老金的收缴出现困难,从而造成养老保险的收不抵支。另一种情况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或者是一些市场不景气的行业如煤炭、纺织行业,因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较差、亏损严重,使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发生困难,而支出负担不能减下来,使养老保险支付困难提前到来。

3.政府财政尚未建立支持养老保险制度的常规渠道。

任何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都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支持,通常有税收优惠、预算管理、财政补助和财务会计制度管理手段。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着手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至今已有十多年时间,虽然政府财政参与了养老保险财务会计制度管理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但至今尚未出台支持养老保险制度的税收优惠办法和财政补助办法,也未编制社会保障预算,以致财政对包括养老保险收支在内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职能严重缺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长期处于县、市、省级地方政府的分散管理之中,上下互不通气,各级收支的真实性如何,结余资金多少,结余资金怎样使用的,没有一家权威机构能说得清楚;出现了部分地区和行业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状况。面对这种过早出现的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问题,财政被迫充当“救火队”,常规渠道尚未形成,应急职能已先启动。中央财政及国家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在无法详细审查各地收不抵支的原因及真实性的情况下,1998年以来连续给予地方上百亿元的养老保险补助。显然这种缺乏审查程序的财政补助,客观上助长了一些地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虚假性。

二、几点建议

1.社保体系中应强调政府财政的支持作用,完善政府管理体制。

国家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参与和提供者,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由于近年来世界很多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发生了危机,因此有不少学者对政府在社会保障中所起的作用表示质疑,甚至否定了政府的作用,而一味强调市场在社保体系中的作用。虽然市场在社会保险基金运作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但从我国的现状来看,现阶段国家还是社保体系的最重要主体(特别是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纯市场行为对于我国很难发挥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社会保障基金体系中应当强调政府的支持。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支出占到政府财政支出的20%~30%,它是以政府雄厚的财政实力(通常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5%~50%)为基础的。我国尽管目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还较低,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分配体制的理顺,国家财政实力会逐步增强,用于支持社会保障的支出能力也应逐步增强。

在强调政府财政的支持作用的同时,还要明确政府需要管理的范围,即主要指社会统筹的社会保障部分。而且统一管理本身也有如何完善管理体制的问题。如果只强调集中,不同时做好管理,不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也会出现问题甚至更严重的新问题。社会保障不可能完全由政府来承担,也没必要完全让政府来承担。在由社会解决的部分,在非基本养老保险部分,或者说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其他养老保险部分,应实行多条腿走路,鼓励开展竞争,并将竞争引向有序的制度化建设。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真正解决社会保险制度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2.建立养老保障财政补助制度,弥补养老保险隐性债务。

财政补助也是普遍运用的财政支持手段,几乎所有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都离不开政府财政定期或不定期的补贴,以弥补养老保险收入的不足。之所以要建立养老保险财政补助制度,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存在;二是由于人口日益老龄化趋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需求不断增大。如果没有政府财政的支持,养老保险制度难以渡过支付危机,甚至可能导致社会保障体系的瓦解。

关于养老保险财政补助的资金来源,从国外的情况看,有的国家不论养老保险是否出现债务,总是从政府财政支出中安排固定比例的预算资金充实养老保险基金,有的国家则是在养老保险出现财政亏空时给予临时性补助。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尚处于转制阶段,存在巨额隐性债务,弥补这些债务要多渠道筹资: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从财政支出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弥补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据专家测算,如果连续20~25年每年从财政支出中拿出5%的资金用于养老保险补助,就能基本解决隐性债务的补偿问题。二是与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结合起来,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充实养老保险基金。这可以通过产权市场出售、转让部分企业的国有资产,也可以通过国有股上市流通出让部分股权或将部分股权收益划出,充实养老保险基金。三是发行部分认可债券和彩票,充实养老保险基金。

3.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资金规范的财政预算管理。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保证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提高对基本养老支出的需要,又不能超越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选择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模型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将基本养老基金纳入政府的预算管理是为了确保养老基金管理的效率和使用的安全。预算管理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基金预算,将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事业的财务状况放在政府公共预算之外,以基金的形式反映;二是将社会保障资金纳入预算内,同政府其他收支混为一体,政府担负起全部社会保障事业的责任;三是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将一般税收收入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和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编制内容全面的社会保障预算。其中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是把来自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和来自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的收支合为一体,全面反映社会保障资金收支情况、结余资金投资及调剂基金的使用情况,体现国家社会保障的总水平,因而它优于其他形式的预算管理。

(1)养老基金的收支管理,包括养老基金筹集和支付的管理。管理内容包括:企业单位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是否及时和足额入库;政府安排的养老保险补助是否到位;养老金支付标准是否符合制度和政策规定。应定期编制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周转计划。

(2)结余基金的投资管理。主要是对养老保险结余基金投资方向和投资预期收益率和可能的风险进行控制,实现保值增值。具体的投资决策应交给基金投资管理机构。有关方面要监督投资运营的过程,防止违规的高风险操作,对结余基金的投向在预算上反映。

第2篇

1.1单一林权模式我国森林资源的控制权基本上属于国有或集体所有,这种林业产权结构的单一性,造成了部分森林资源的低利用率。

1.2采育不平衡,利用率低近年来,我国虽在森林覆盖率及森林积蓄量上采取多种措施,但我国的人均绿化面积还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部分地区数据显示森林的面积还在不断减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年采伐量远远高于森林年更新量;另一方面是采伐森林的利用效率低下。

1.3缺乏有力监管林业资源管理不够和不到位,也造成了森林资源的浪费。在林业资源的使用上,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在森林使用上钻了法律空子,造成大量的人为破坏。

2做好林业管理的措施

2.1转变林业观念,发展生态林业首先需要转变旧的林业发展思想,把安全林业建设、文明林业建设和生态林业建设统筹为发展林业的战略思想。其次需要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改变传统的“林业发展经济”的旧思想,改变传统的“靠山吃山”的陈旧观念,全面树立人类发展生态林业建设新观念。

2.2增强监护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完善的林业建设监管制度是实施可持续林业发展的有力保障。首先实行全面的管理责任制度,采取限额采伐管理责任制度,依靠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加工,完善林业部门的监管制度;其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采伐超限额、毁林造房屋等行为,坚决杜绝乱砍滥伐现象,走林业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完善管护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并且责任到人,达到对林区监督和管理的目的。

2.3加强林业资源培育森林资源是发展当代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林木生产的周期长、易破坏、恢复难的特点,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森林资源是发展林业的基础和物质基础,如果想要保证林业健康稳定地进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及时对采伐后的林区进行规范的林苗培育,及时扩大森林资源的覆盖率,并且提高林业的质量。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优化林业结构,发展生态林业林业产业结构能否优化,极大关系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它在满足当代人类林业资源需求的同时,也能保护好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有针对性的开展林业工作。如采用科学管理模式,以林为主,同时结合农业,多种经营的林业发展管理模式。又如建立经济果林或苗木基地、采用林花结合、苗草结合和果林结合以及其他多种形式,使造林规模化和多样化,同时有效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3.2科技兴林,提高林业竞争力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实现林业资源的永续发展,就必须依靠高科技。利用高新科技,开展对良种壮苗和优良树种结构培育,提高培育造林的质量,以信息技术和现代的生物技术为主导,充分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着重改善现有的林业资源技术,并且改进与之相关的技术整合、集成和配套等。充分全面地利用科技的进步,转变传统的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来发展经济模式观念,提高林业科技总体水平和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依靠科技,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再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3不断深化林业的体制改革对林权制度进行深化改革时,必须坚持“谁有、谁造、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充分激发和调动林权所有者的热情和积极性,精简程序从而促进林权证的办理和发放工作。同时在林权明确的的基础上,尽量地放宽树木、森林和林地的使用权,允许人们依法进行对其合理的转让和流转。以科技为核心,通过实践对旧林业体制进行改革,并建立全新的林业科技体制,使林业的管理工作更合理、现代、精确和科学,不断促进林业工作的规范化进行和顺利开展,进而不断提高林业的生产力。

4结语

第3篇

高层建筑设计中尺度的确难以把握,因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很容易根据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高层建筑物的体量巨大,远远超出人的尺度。二是高层建筑物不同于日常用品,在建筑中有许多要素不是单纯根据功能这一方面的因素来决定它们的大小和尺寸的,例如门,本来可以略高于人的尺度就可以了,但有的门出于别的考虑设计得很高,这些都会给辨认尺度带来困难。

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视角,和高层建筑使用亲近度,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材料质感的设计都要创造良好的尺度感,把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分为五种主要尺度: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

首先定义一下尺度,所谓的尺度就是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包括建筑形体的长度、宽度、整体与城市、整体与整体、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对行为主体人产生的心理影响。讲到尺度时应注意它与尺寸之间的区别,尺度一般不是指建筑物或要素的真实尺寸,而是表达一种关系及其给人的感觉,尺寸是用度量单位,如:公里、米、尺、厘米等对建筑物或要素的度量,是在量上反映建筑及各构成要素的大小。不同的尺度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尺度使高层建筑显得挺拔或厚重,有的则使高层建筑显得庞大或轻飘,它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由此可见,尺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

1、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外部尺度

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建筑形象的新、奇、特为目标,每栋高层都想表现自己,突出自我,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整个城市显得纷繁无序、生硬,建筑个体外部体量失衡,缺乏亲近感,拒人于千里之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认真仔细推敲,因此,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1城市尺度

高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确定,也应充分地考虑该城市尺度、传统文化,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也改变了原来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有机协调的比例关系,如:上海市,黄浦江可谓是城市一条重要水系,原先具有宽大、雄壮的气势。但由于东方明珠塔的建成,又过于*近黄浦江,其他高层建筑也跟着*近黄浦江建设,使黄浦江的尺度感变小了,失去了原有的雄壮,而改变了老上海的历史与文化,从这一角度讲,东方明珠塔的建成又是一件憾事。

1.2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十分注重的,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的均衡理论有许多种,但都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面对一栋建筑物时,人的本能渴望是能把握该栋建筑物的秩序或规律,如果得到这一点,就会认为这一建筑物容易理解和掌握,若不能得到这一点,人对该建筑物的感知就会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混乱和不安。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1.2.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处理了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个部分尺度的确定,应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系(如把建筑的一层或几层的高度作为参考系),不能每一部分的尺度参考系都不同,这样易使整个建筑含糊、难以把握。

1.2.2高层建筑中各部分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高层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各个主要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尺度等级最高部分为高层建筑的某一整个部分(裙房、主体和顶部),最低部分通常采用层高、开间的尺寸、窗户、阳台等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尺寸,使人们观察该建筑时很容易把握该部分的尺度大小。一般在最高和最低等级之间还有1~2个尺度等级,也不易过多,太多易使建筑造型复杂而难以把握。

第4篇

我们在论文的写作当中引用的内容要按顺序编码标注,要用阿拉伯数字和方括号顺序编码,然后在参考文献表中按文中标注的文献顺势依次排列写作。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参考借鉴。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2):11-12.

[2]伍延基,王计平,曾海洋.无景点旅游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意义田.旅游科学,2008,22(4):28-31.

[3]宋丁.突破中国旅游市场的门票经济瓶颈[J].旅游学刊,2008,23(5):11-12.

[4]陈耀.坚持旅游规划创新,推进”大旅游”统筹发展[J].旅游学刊,2010,25(3):7-8.

[5]郭文.无景点旅游: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及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0,3(5):566-571

[6]谢彦君.在旅游普查实践中用学术的眼光审视目前国标的得失[J].旅游学刊,2005(4):8-9.

[7]谢朝武,黄远水.论旅游地形象策划的参与型组织模式[J].旅游学刊,2002,17(2):30-34.

[8]程遂营.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J].旅游学刊,2006,21(12):9-10.

[9]简玉,峰刘长,生徐钮.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长沙与张家界旅游市场的比较分析[J].旅游论坛,2010,3(6):756-762.

[10]方田红,雷可为.关于我国无景点旅游兴起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11):88-90.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川刘松.休闲旅游理论及实证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8:4-21.

[2]李洪涛.我国自助游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22-24.

[3]李永文.旅游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11.

[4]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6-126.

[5]伏六明.无景点旅游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82一84.

[6]克莱尔.A.冈恩(美),特格特.瓦尔(土).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M].吴必虎,吴冬青,党宁.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_5:4.

[7]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3-115,236-237.

[8]王林伶.银川休闲旅游开发与空间构建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0:1_5-16.

[9]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3-200_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_5:19_5-207.

[10]张景群.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M].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7-8.

[11]张素娟,樊莉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9:17.

[12]丁磊.浅析自助旅游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6,(3):9.

[13]陈秀琼.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理性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8):14-17.

[14]林炎钊.旅游形象设计:我国旅游城市面临的新课题[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1995,(3):53-56.

[15]林捷.互助旅游者交往特征和模式研究一一基于社会基本论的视角[D].广州:中山大学,2009:1-7.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行社经营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69.

[2]王云良.网络互助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3-28.

[3]郭小东.基于旅游心理动机视角的无景点旅游现象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研究生院,2010:31-60.

[4]顾金梅.我国导游薪酬制度的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14-18.

[5]钟丽娟.武汉市无景点旅游者行为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0:26-40.

[6]钟丽娟,钟丽姬,涂建华.无景点旅游下导游的应对措施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5):473-474.

[7]袭金红.服务场景中的“其他顾客”.商场现代化,2009(34),27-28.

[8]姜玲玲.大学生自助旅游体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0.

[9]兰龙耀.邮轮旅游体验分析.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3),77-78.

[10]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杜,2002,320-378.

[11]李晓琴.旅游体验影响因素与动态模型的建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5),609-611.

[12]李祗辉,白讳,马琪,等.体验经济视角下服务场景对顾客满意影响的实证.科技管理研究,2014,34(6),197-200.

[13]金立印.服务接触中的员工沟通行为与顾客响应一一情绪感染视角下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2009(18),28-35.

[14]倏静,张丽华.旅游体验的层次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过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1-43.

[15]王志文.购物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分析--以海南岛为例.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10-12.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作为国有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国有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不足、效益不高,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因素外,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不适应症”的问题。具体来讲,如国有企业在长期运作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企业管理方式难以得到转变,未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管理粗放化,管理水平低下,效益流失严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企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大大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及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1]。因此,通过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及深入改善国有企业管理不佳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随着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的迅速发展及壮大,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格局和环境使得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从需求方面来看,为实现国有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本质上来讲企业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模式等进行根本性的、深层次的改变与改善,是培育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和有效途径。同时通过管理的创新活动,自觉除去各种阻碍企业发展的消极因素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带动和实现企业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以最大化地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有助于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供给方面来看,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和精神的出台,加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等在为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提供了动力支持、物质基础和管理方法理念上的支持等。

二.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如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仍有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对于创新的认识只简单地停留在表面,甚至存在着认识误区,将管理创新工作看作是可有无,忽视管理创新[2];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如决策时主要是依靠个人经验及主观判断,管理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整体不平衡;缺乏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有效机制;缺乏高素质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等等,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创新的不足。在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及管理创新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加大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长期以来,鉴于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给予国有企业诸多的优惠政策和发展优先权等,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和官僚思想,效益观念差,对于主动进行管理创新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缺乏足够的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管理创新首先需在理念上进行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具体来讲,管理理念的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只有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有企业要重塑和增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理念,积极主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观念上的支持。通过管理理念的改变和创新,搅动国有企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企业氛围,给国有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加速国有企业的新陈代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时刻把握时展趋势积极,树立起参与国际化大市场竞争的理念,同时立足于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开阔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和思路。

二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人力资源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和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为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在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需改革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视和加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战略规划。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科学方法深入了解和把握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立起高效科学的激励机制,彻底改变平均主义负面思想的影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3]。另外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管理理念等核心期刊目录。

(二)管理创新应立足实际

企业管理创新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从本质上来讲管理有其内存的逻辑和规律,管理自身最本质最基本的因素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过程。因此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进行调整,通过持久、系统的管理创新活动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二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第三,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发展需求,以及市场要求等,选择适合企业文化特性的管理方式,以形成个性鲜明的管理模式,坚决杜绝单纯模仿某一种管理模式情况的出现。要认真分析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尤其大部分国有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都有待提高,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要紧密结合企业管理的改革工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才能真正以管理的创新带动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另外,要制定和明确切实可行的管理创新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有效指导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多管其下营造有利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

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发挥离不开一个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企业氛围的支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家、管理者及企业员工等才可能做到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地将创新的思想和理念贯穿于工作的任何环节中。一是国有企业管理领导层要重视和鼓励管理的创新工作,以身作则,寓管理创新理念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培育员工追求优秀的价值观和使其具备良好的心智模式,包括健全的心理、优秀的品质及较高的文化素质及合理的能力结构等,激发创新意识理念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三是,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培养和形成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责任感及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认识到管理创新对于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配合和推进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和参与企业的管理[4]。另外,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时所产生的思想碰撞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改变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建立起宽松方便的沟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意识。总之,在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全体员工所认同和认可的企业创新文化和鼓励支持创新的良好企业氛围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

(四)夯实国有企业内部基础管理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不是毫无基础的虚无创新,管理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理念和企业良好氛围的支持,往往需要基于基础管理较好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产生。换句话来讲,如果企业缺乏良好的管理基础,那么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也难以有效开展。因此针对国有企业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需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基础管理,为向更高水平的管理层次迈进和为管理技术、方法创新等提供保障。一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落实股东大会制度,理顺企业内部管理关系。二是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以信息化发展为基础,通过流程再造工作,优化和完善组织结构,逐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及网络化,改变管理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过多的状况,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及对外界的快速反应能力[5]。三是,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关于基本流程、岗位职责、信息收集等的规定,实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尤其是岗位责任制度,形成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格局。

(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有企业在管理技术方面也有了质的突破。管理创新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不断地改进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6]。一是,管理的信息化,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数学模型、计算机程序及数据库等。二是要不断地总结现有的经验和教育,在归纳总结中不断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要给予积极借鉴和吸收。三是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收集、处理的自动化及高效化,及时全面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丰富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四是,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并不断地优化其管理功能,促进企业管理的集约化精细化及信息的共享。

参考文献:

1.李昶.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0,15,12-13.

2.朱新杰.开拓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新局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2-34.

3.孙丽华,张野.谈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16-17.

4.赵玉莲,李立宏.浅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9,4,32.

5.李文国.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3,19-20.

6.张国柱.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9,9-11.

第6篇

计划经济管理论文3200字(一):新形势下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管理目标初探论文

摘要:伴隨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在深入发展,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管理对于目标管理也非常看重,因为目标制定对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通过结合经济发展情况和办公室的特点,在促进办公室经济管理的形式下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节约用水办公室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加强改革力度非常重要。对于办公室来说经济管理是重要方面,必须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例如经济形势和行业的发展倾向,科学合理的对其目标进行制定,保障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管理

第一,其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赢利性为主的企业办公,主要以盈利和公司发展为主要目的。另一种是是非盈利性的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办公室,其主要目的则是为广大群众进行服务,提高国家职能,因此事业办公室包含了教育、管理、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中产生的费用均由国家拨款,因此其财政收入主要是国家,具有较强依赖性。因此这样会降低工作人员的效率和积极性,并且财政支出会给国家带来压力。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也进行相应改变,竞争成为了市场主要形式,所以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工作宗旨应该是更好的为民众谋福利,这样才能保障我国公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新型经济管理方式。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对的管理目标在公益事业方面需求增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需要加大对办公室的发展力度来满足公益事业方面的需求。因此对于非盈利性质办公室的经济管理需要在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非盈利性质办公室是否应该以绩效为主。发达国家的这种办公室一般会将收支平衡作为第一位进行考虑,收入绩效才是其次,也有成本最小化,但是在这些选择中,不论哪个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收益最大。因此西方国家选择这种管理目标更能够实现合理的资源分配。(2)盈利性质的办公室则是应该以绩效成绩考虑为主,除了考虑收支平衡问题以外还需要考虑吧用人成本和管理成本等问题,尽可能的对成本管理投出费用降低,实现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收益的最大化,对其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考虑,这都是盈利性办公室需要考虑的问题所在。

二、是关于绩效问题还是净收入的问题

第一,绩效能够根据办公室的管理目标的特点来实现所想要达到的效果。非盈利性办公室除了重视其本身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还要保证净收入问题。因此,非盈利性办公室以绩效最大化为管理目标更符合现状。而我国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财政拨款由原来大多依靠政府到现在资金来源渠道多样,财政收入、各界捐款、融资都是属于渠道范围。同时该类型办公室还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其资金筹集方式好坏考虑,分析不同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的优缺点和情况,选择合理妥善的融资渠道,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经济管理目标就是应该在较低风险下来得到融资支持。

第二,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需要对资金进行合理利用,实现资金合理配置是当前的根本经济管理目标。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投资包括很多类型,比如投资股权长短、资产的固定型等问题都属于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但是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我国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也在增强,投资项目增多,办公室的工作实力和效率也在增大,利用科研成果进行投资成果显著。但是谈到投资问题不可避免的产生投资成败问题。所以,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需要本着低风险低成本的投资原则进行,以获得收益。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是关于资金投放使用问题。不仅是指其所购得的资产还包括股权交易等。而随着该行业发展脚步的增快,在运营中所产生的所设资金会增加。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经济管理目标不仅能够为其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对于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为此如何实现投资的管理效率化成为了面对的一个重大难题。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必须能够明确其经济管理目标并且制定相关政策,在保证风险和成本的前提下保证办公室能获得巨大效益。

第三,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成本管理是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就以前来讲,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对资金主要采用收支管理,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成本起到控制作用,但是随着时间增长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所谓的经济成本管理也无法实现。同时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和具体业务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不再只是局限于资金管理,而是以绩效经济为主多劳多得,实现绩效增加。同时计划节用水办公室需要对成本管理进行强化工作,因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绩效成绩。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成本核算体系,但是改革不断的深入改变,并且逐步向市场改变,这个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作为我国的医疗教育缴费方,必须增强自己的消费意识,对节约用水办公室等收费的合理水平了解和及时关注,同时学校和医院等都进行了下一步的改革。公众的舆论监督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因此节约用水办公室必须对活动采取的成本和费用确认,了解出现的问题所在和内容,方便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来降低成本,提好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前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中绩效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概念较新并且应用广泛。因此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并且结合成本管理的要求,形成一份完整合理但是考核体系,这个体系之中除了要进行成本的合理预算,还要搜集其中的数据和根本内容,确保核算体系中结果的准确性问题。对于核算体系需要保证严谨的态度,该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减少开支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进一步发挥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智能要求。促进其积极有效的可持续发展[1]。

第四,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分配目标受其性质影响,由于其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因此进行工作分配时只需要考虑对工作人员的工资分配合理,不需要过多考虑效益成本问题。国外的经济管理对性质为非盈利性组织的定义为:第一是投资者不能抱有投资回报的心态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二是不能够进行经济管理时对利润分配像其他企业一样,并且该性质的组织没有所有者权益类似问题的发生。由于对于经济管理分配方面的利润分配问题这种性质的组织并没有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因此并不能为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来提高相关的建议和借鉴。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经济管理分配主要是对其办公室成员和内部人员的收入进行合理分配,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管理。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合理方案,及时了解各部门成员的收入情况问题并进行分配,实施合理的分配措施。同时经济管理要想起到合理的效果还必须对其考核内容和次数进行科学制定,方案要求内容合理才能起到相应效果。但是对于考核管理问题如果次数过多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会给考核工作带来压力和一系列的相应问题。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为了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管理的合理目标,就应该建立相应的合作分配机制,从根本上实现其目标所在,同时还需要对其工作人员的成绩进行综合考核,增强他们的自主积极性实行按劳分配的考核制度,保证分配目标的公正合理性,这样员工不仅能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己,而且还能对于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有着巨大作用[2]。

综上所述,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经济管理问题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计划节约用水经济要想实现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合理规划,在改变自身的前提下结合经济发展形势对其发展目标进行合理规划,来提高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其办公室的绩效问题,使得计划节约用水去办公室的发展不仅适应经济发展形式的要求还能够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计划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经济管理合作社制定相应的计划目标论文

【摘要】社员没有凝聚力社员大部分是农民,单纯朴实,他们的眼光往往都着重于眼前的利益,缺少长远的计划和宏观的观察力度,并且对于风险的承受力也很低,往往很容易就被眼前的利益驱动。另一方面,在这样的一个合作组织中,缺乏高素质的管理者,合作社就没有统一的观念,没有统一的价值理念,大家都各自为自己的利益奋斗,人人各有其利,自然无法团结到一起,一旦有利益冲突,很容易就翻脸了,很难能够冷静长远地思考,和谐解决。

【关键词】合作社;管理

我国的合作社多为基层的生产型合作社,但是这些合作社的专业化程度低,往往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生产,像国外的科技园或者农场区,专门生产一种产品,集约化规模生产,形成一种特色,形成一种文化。没有特色的生产就会混乱,各自生产自己的,也和以前的生产没有什么两样,时间和劳动以及运输成本都没法降低,如何取得更好的收益?产业链不完善一个完善的产业链对于一个合作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供应到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的产业链如果配备不完善,原料的供应商分散,销售市场不稳定不集中,这样必定会增加运输成本,生产不集中,生产的成本就会各自增加,成本减不下去,利益也寥寥无几。

第7篇

技术创新目标责任书【1】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技术创新提升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的任务要求,为确保各项目标完成,特签订如下责任书。

一、安排技术创新提升工程财政专项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并确保足额到位;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不少于3个。

二、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2%;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新增省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达到0.4亿元。

三、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新增市级创新型企业1家;重点产学研结合项目3项;建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6项;专利申请达到90项,其中发明专利达到20项。

四、科技特派员正派人数达到110,大力扩展科技特派员覆盖面,引导科技特派员由种植、养殖向深加工、集约化经营方向延伸。

技术创新目标责任书【2】

创新创效是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为了贯彻落实公司20XX年工作会议提出的效益党建、五抓五强五精理念,为了充分发挥青年在创新创效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物资供应配送中心团支部以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为主题,以开展一项教育、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完善一批创新创效载体、推广一批创新创效成果、培育一批创新创效人才为主要内容,引导物资供应配送中心全体团员、青年在打造建桥国家队标杆企业伟大征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了深入推进物资供应配送中心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物资供应配送中心行政与团支部签订20XX年度青年创新创效目标责任书。内容如下:

一、完成五项主要任务

1、营造创新创效氛围。通过倡议书、宣传橱窗、QQ群讨论交流、物资管理论坛等形式,大力宣传青年创新创效的目的和意义,营造创新创效浓厚的氛围。

2、开展青年素质工程教育。深入开展以学业务知识,获学历文凭、考注册证书,聘技术职称为宗旨和主要内容的青年素质工程教育,用组织行为帮助青年提高素质,奠定创新创效的素质基础。

3、加强业务培训。精心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加物资供应配送中心开展的撰写物资管理论文、QC小组攻关、读书励志、比业务赛水平创效益等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青年物资人员政治素质、职业素养、业务技能。

4、开展物资管理〃青年岗位能手竞赛活动。务实开展青年岗位能手竞赛活动,以内外兼修、供管并重、创先争优的工作方针,引导并激励物资系统青年职工,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争创青年文明号。

5、开展QC攻关活动。结合物资四化管理的需要,针对新材料新工艺以及不断提高现场物资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扎实开展QC攻关活动。

二、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主要目标

1、20XX年,物配中心35岁以下青年有2人及以上参加学历教育、2人及以上参加并通过国家经济师资格考试。

2、选树物资管理〃青年岗位能手。

3、《集团公司物资管理简报》、《中铁大桥物资》及五公司网站、《五桥时空》上每季度累计有3篇关于物资管理方面的宣传报道。

4、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加物配中心开展明星员工劳动竞赛、撰写物资管理论文活动。20XX年,完成物资管理论文5篇以上。

5、在公司20XX年QC成果会上,争取获奖2项。

6、在公司开展的金点子征集活动中,提合理化建议不少于3条。

7、在导师带徒活动中,争取1对师徒获公司表彰。

8、扎实开展争创集团公司青年文明号活动,努力向争创江西省青年文明号迈进。

三、双方责任

1、团支部认真完成以上5项主要任务,实现以上8项工作目标。

2、物资供应配送中心领导班子定期研究共青团工作,为团支部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给予支持帮助。

四、考核形式

采用全年目标分季和年终考核制,即每季度由中心党政联席会议考核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各项指标落实情况,常抓常管;年终由团支部向中心领导班子汇报开展活动情况的书面总结报告,经审核确认后,报经理批准奖励活动经费。

五、活动经费奖励

1、完成了五项主要任务,奖活动经费20XX元。

2、在完成五项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了八项工作目标,奖活动经费3000元。

3、未完成以上任务及目标,则不予以奖励。

以上责任书在20XX年内有效,由签字双方遵守执行。责任书一式四份,由中心行政、团支部各执一份,报送公司团委、中心党支部各一份。

物资供应配送中心经理:______________

签字双方:______________

物配中心团支部书记:______________

签字日期:______________

技术创新目标责任书【3】

一、技术工作岗位目标

项目技术工作是对施工生产中各种技术因素施工调查和场地布置、图纸审核、技术方案、施工指导、质量检验、技术创新、竣工资料、技术总结、技术档案等的合理组织和安排,及时完成公司和相关方(监理方、业主、甲方)的技术工作任务,科学地控制施工成本,协助项目经理安全、优质、低耗、高效地完成公司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管理权限: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做好工程项目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工作,依照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施工行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二、技术工作岗位职责

1、施工准备阶段

(1)参与施工现场实地调查,提交施工场地布置图及临时用地范围。

(2)审核施工图纸,熟悉图纸内容和了解设计意图,复核工程数量、二次设计、设备安装要求、结构尺寸和设计标高,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设计部门,便于进行设计变更。

(3)细化工程安装施工方案,确定需要安装的设备清单,确定主材和辅材清单。

(4)参与由监理单位或甲方统一组织的安装质量检测工作。

(5)协助甲方编制工程开工报告工作。及时提供项目管理人员、材料、机具设备、劳动力进场情况资料。

(6)协助甲方做好进场设备、主材、辅材验收和原材料的试验和各种施工配合比的试验工作及其它技术工作。随机资料必须收集完备,资料不全不予接收。

(7)协助公司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2、项目实施阶段

(1)及时做好需安装设备的安装方案及施工质量工作。

(2)按时完成每一施工工序的施工方案确认工作。

(3)对工程应进行阶段性的复检,联检工作。

(4)对各道施工工序及时向班组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内容包括:

a.施工图纸的部位尺寸和要求设备的安装位置和要求;

b.保证质量及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

c.施工方案和有关的施工操作规定;

(5)及时完成施工记录表与质量检查签证表的编制工作。要求包括:

1)施工记录表与质量检查证表原则上按业主与监理方要求的格式办理。

2)记录表必须填写完整,签字手续完备。

3)质检表及计量资料必须填写完整,签字手续完备。

4)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和甲方检查签认。

(6)编制施工日志(公司规定的表格形式填写)。施工日志是全面反映施工情况的重要依据,一定要逐日记录,妥加保管。其记载的内容包括项目开、竣工日期、当日施工情况、设计变更、质量事故情况及分析处理和处理结果、重要施工决定等,其中甲方、设计和监理单位临时决定改变的问题应有亲笔意见和签字。工程日志必须完整,与施工无关的内容不得记入工程日志中。

(7)每月25日前完成当月的计量资料,及时上报甲方(项目部)。

(8)每月25日将当月完成工程数量情况(电子版的格式)上交公司工程技术部一份。

(9)每周周日将本周完成工程数量情况(电子版的格式)上交公司工程技术部一份。

3、项目收尾阶段

(1)做好收尾工程的技术交底和施工复检工作。

(2)对公司中标项目或甲方合同约定要求编制竣工资料项目在公司工程技术部的监督指导下必须按业主要求认真完成竣工资料的编制和整理。大致包括下列内容:

a.工程结构设计图,隐蔽工程图;

b.工程施工总结;

c.竣工图;

d.竣工工程数量表;

e.施工原始记录(包括施工记录、工程日志、隐蔽工程、设备单试、设备联试、接地试验、绝缘检查、防腐、设备校验、地质资料、测量、试验记录及其它有关文件等);

f.主材材料出厂检查证件试验资料及事故处理报告等;

g.金属结构制品等成品出厂合格证或技术证件;

h.工艺设备、仪表设备、电气设备的产品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和随机附件登记;

i.工程总结(包括工程概况、开、竣工日期、施工经过、施工方法简述、工程质量情况、经验教训等);

j.财务决算资料;(由财务人员完成)

k.验收评定资料;

l.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原有关工程的各种文件、来信、来函等。

(3)竣工资料除上交甲方外,必须交公司工程技术部一份留底。

(4)根据合同规定,工程完工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在竣工文件准备齐全后,向甲方提出竣工报告,由项目部代表公司(或委托施工单位)向合同的甲方提交竣工报告,申请验交。

(5)验交双方应检查全部工程及批准的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设计文件)与施工技术规范及竣工技术资料。当工程质量合格和技术资料齐全后办理交接签字手续。

4、职责履行范围

第8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研究热点;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0.25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物流管理一直是实践领域和学术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经济管理到机械工业、数学和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等,横跨人文社科到理工科学诸多细分领域,涉及现代物流、逆向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国际物流、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和不同类型企业的物流管理优化等众多研究主题。目前,对物流管理的研究状况纷繁复杂,到了亟须梳理与总结的阶段。虽然有少数定性和定量的文献综述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但仍难以从海量的物流管理研究文献中廓清该领域的研究全貌。鉴于此,本文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梳理和剖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可视化的形式将国内近10年物流管理研究概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社会网络分析主要是在共词分析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构建关键词节点和网络,以网络图谱形式揭示研究主题的热点[1]。

1.2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5—2014年核心期刊物流管理论文的高频关键词作为分析载体,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高级检索系统,检索题名或关键词“物流管理”,时间范围为2005—2014年,来源期刊为核心期刊,操作时间为2015年6月9日,检索得到926篇期刊论文,共包含4207个关键词,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教育学等多个学科。

2数据处理

2.1高频关键词选取

为了保证期刊论文关键词的有效性,我们对所获得的4207个关键词进行预处理。首先,将相同或类似的关键词进行去重、合并,如将“中小型企业”汇总到“中小企业”,将“RFID技术”“射频识别”和“无线射频识别”汇总到“RFID”,将“供应链管理”汇总到“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汇总到“人才培养”,将“逆向物流管理”汇总到“逆向物流”,“物流人才”汇总到“物流管理人才”,将“高职”汇总到“高职院校”等;其次,删除没有实际意义的关键词,如“理念”“措施”“实现”“现状”“建议”“探索”等,将关键词简化为2161个。在这些关键词中,本文选择出现大于等于8次的关键词,共45个,占全部关键词2.08%,频次占全部关键词频次的43.71%,将这些关键词作为确定物流管理研究热点的基础,如表1所示。

2.2关键词共词矩阵的构建

基于表1所示的高频关键词,利用相关软件,对45个关键词进行两两共词检索,并统计其在926篇文章中同时出现的频率,构成了一个45×45的共词矩阵。由于原始数据之间共词频率差异较大,本文运用Ochiia系数方法[2]将共词矩阵转换为相关矩阵,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在此不做描述。鉴于共词矩阵中的0值过多会导致相关矩阵中0值过多,统计时容易造成较大误差,因此,用1与相关矩阵数据进行相减,得到表示两个关键词的相异矩阵(部分数据如表2所示)。

2.3社会网络分析

本部分内容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原理,将表2所示的关键词共词矩阵导入Ucinet软件,绘制成社会网络图谱,该图为已进行中心性分析得到的图(见图1)。(1)密度。网络密度体现了网络图中各节点之间的密切程度,数值越接近于1,说明网络联系越紧密。图1的网络密度为0.7192,标准方差为2.7878,表明在物流管理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集聚性。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除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只与GPS有连接外,其他词与靠近中间词之间的连线较多。(2)点度中心度。点度中心度的绝对值大小表示某个关键词与网络中其他词共同出现的频率,频率越高,越有可能是主题研究中的热点[3]。分析显示,供应链、高职院校、逆向物流、物流管理专业、第三方物流等的点度中心度较高,这反映了物流供应链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数据挖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物流、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这几方面研究较薄弱,研究应该更加深入。(3)中间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测量的是节点对整个网络中资源的控制程度[4]。网络的中间中心度为49.81%,其中,供应链、GPS、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逆向物流、物联网和RFID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说明这些关键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中,RFID、物联网、GPS、仓储管理、应急物流和绿色物流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但是点度中心度较低,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关注的焦点。

3研究热点主题探讨

3.1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这一研究主题主要包含“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创新”10个关键词,这些热点词反映了学者们对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研究的重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管理专业目标定位、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其中,实践性教学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表明现阶段我国高职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更加趋向于实践性和创新性。

3.2物流供应链

从社会分析网络图谱可以看出,供应链处于中心的位置,且中心度较高,说明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是近10年来物流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该主题包含“供应链”“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ERP”等高频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是目前企业获取竞争力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随着供应链管理快速发展,物流外包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5]。在物流外包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兴起并不断引起学者和业界关注,成为此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3.3中小企业的农产品物流管理

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中小企业、农产品、管理模式、信息系统、优化、物流配送这几个关键词。由于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效的物流管理模式和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对中小企业、农产品至关重要,可以使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但是现实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煤炭企业和农产品物流管理存在各种问题,如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不规范、信息化程度低等,因此未来关于这一方面研究空间还很大。

3.4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包括“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逆向物流”和“循环经济”,其中包含3个研究热点:绿色物流、循环经济和逆向物流。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发展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践,两者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再制造、再循环与再使用是绿色物流与逆向物流共有的内容[6]。两者的不同在于绿色物流强调所有物流活动尤其是正向物流对环境的影响[7]。

3.5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是由“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物流成本”“信息化”“企业物流”和“物流作业”6个研究角度构成。反映了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广泛用于物流管理,现代物流呈现出信息化、标准化、系统化等发展趋势。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结合,提高了物流企业服务的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3.6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包含“应急物流”“物流系统”“物联网”“电子标签”和“RFID”4个关键词。应急物流提出的目的是追求时间效益的最大化,将损失及不利影响缩小到最小[8],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物流系统至关重要,而物联网技术(RFID、GPS、GIS3)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应急物流中信息化偏低导致的物资配送缓慢、配送车辆路径不合理、物资跟踪丢失等问题,提高应急物流管理的效率。

3.7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只与一个高频关键词GPS有连线,从网络分析中可以看出,该知识点具有较高的接近中心度,远离网络核心,说明它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不同于其他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如李一波介绍了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杨宝森通过XML软件技术构建了跨组织、跨部门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10];张文建介绍了基于B/S模式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其关键技术[11]。

4结语

本文以2005—2014年CNKI收录的物流管理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可视化分析方法,描绘出我国物流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在热点研究方面:供应链、GPS、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逆向物流、物联网和RFID等关键词对其他关键词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影响力,是这一阶段我国物流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供应链是联结这些热点最重要的桥梁。在研究趋势的预测方面,有的高频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联系较少,也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物流管理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目前,国内物流管理研究主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物流供应链、绿色物流、现代物流、应急物流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小企业和农产品物流管理。其中,供应链、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和物联网居于核心地带,与环绕周围的其他的主题一起构成我国物流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

参考文献

[1]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7(6):65-75.

[3]魏瑞斌.社会网络分析在关键词网络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9(9):46-49.

[4]朱庆华,李行亮.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2):179-183.

[5]周永祥.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

[6]RogersDS,Tibben-LembkeR.AnExaminationofReverseLogisticsPractices[J].JournalofBusinessLogistics,2001,22(2):129-148.

[7]DeBritoMP,DekkerR.Aframeworkforreverselogistics[R].ERIMReportSeriesResearchinManagement,ERS-2003-045-LIS,2003.

[8]王宗喜.大力推进我国应急物流建设与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4):37-39.

[9]李一波,张志勇.基于GPS和GIS的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冶金自动化,2005(5):11-15.

[10]杨宝森,刘鲁.基于XML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6):26-27.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保护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保护及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全国各地贯彻落实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实施。而地方高等院校以服务地方文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在这个新课题上应该当仁不让,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是紧迫的,而高校在信息型实践与社会参与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希望各地高校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事业中,发挥大学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职能、人才培养和培训以及重要的文化发展创新作用。”[2]那么,地方高校在保护工作中究竟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应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推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呢?

一、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

(一)人才培养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存在方式是活态的教育管理论文,文化形式与文化空间只有在传承发展中才能保证其鲜活的生命力。”[3]根据这一特点,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除了进行全面的普查、搜集、记录、整理之外,还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而高校汇集了大批的青年学生,他们是传承与创造发展的主体。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他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从事保护工作的能力。这些影响是深刻持久的。学生在毕业后也有可能选择从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而更好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事业添砖加瓦。而在涉及到如何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问题时,一般可以通过如下形式:其一,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或在相近专业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块课程,培养能够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人才;其二,开设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修课。

另外,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可以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同时也可以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专业教师可以组织广大的学生到民间采风,积极调研,参与项目研究。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二)信息资源优势

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资源的掌握和利用是极其重要的。而高校在这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图书馆是大学校园的信息中心,信息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传播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文献资源、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等现实馆藏外,还有虚拟馆藏,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及通讯设备共享馆外大量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教育引导、文化熏陶等功能。另外,图书馆拥有的场地、设备和专业的人员,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中提供展示、宣传的平台。

(三)科研创新优势

高校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传习地,也是高素质人才的云集之地,长期以来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上走在前面,起步较早。高校有志于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一直笔耕不辍,申报科研项目,积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上作努力,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是其他部门难以媲美的。高校对外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各高校间也互相配合,资源共享教育管理论文,这样,无形中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发展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地方高校经费稳定,组织有序,往往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中心,具有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在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力量,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举办学术研讨会,设立研究机构,创办刊物展示研究成果,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活动有一定的优势。

二、充分发挥优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潮州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同时也培育了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级别,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项。潮州市可以说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的城市。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潮文化的灵魂。潮州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潮州音乐、潮剧、潮绣、潮州木雕、潮州歌册、潮州菜烹饪技艺、潮州铁枝木偶戏、枫溪瓷烧制技艺、茶艺、潮州剪纸……,涉及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种类繁多。但是,大多数项目后继乏人,保护和传承工作日益紧迫。韩山师范学院是潮州市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拥有其它部门不可比拟的优势,作者拟以此高校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设置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韩山师范学院于2011年设置了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陶瓷艺术设计(枫溪瓷烧制技艺)、雕塑艺术设计(潮州木雕)、服装设计(潮绣)、烹饪工艺与营养(潮州菜烹饪技艺)。其中前三个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最后一个是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专业的设置以充分的调研论证为基础,针对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缺乏的状况,学院在师资力量充足、各种条件都已成熟的情况下申报设置这几个专业,并形成“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3+2+2’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构建方案”申报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已获广东省教育厅批准。韩山师范学院根据社会需求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举措,不仅是为自身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尝试,也是培养专业人才,推动地方文化产业教育管理论文,探索使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得到最佳发挥的有效途径。

(二)开设相关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韩山师范学院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意义,很早就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类的课程。例如,美术学专业开设《潮州剪纸》、《潮州木雕》等课程;音乐学专业开设《潮州音乐》、《潮剧欣赏》等课程;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开设《潮菜制作技术》、《潮州小吃》、《潮州茶文化》等课程;同时还开设《潮汕历史文化》、《潮汕民俗研究》等校性选修课。这些课程的开设大受学生欢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地域历史文化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意识,从而为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建立研究机构,大力争取政府支持

1991年,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设立“潮汕文化研究室”,后更名为“潮汕文化研究中心”。2002年,在原有基础上设立“潮学研究所”,定位为学校直属科研机构。2008年,学校与潮州市政府合作成立市校共建了“潮学研究院”,并与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于1991年8月创建的涵盖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民间学术团体)合办了大型学术刊物——《潮学研究》。可以说,韩山师范学院在潮汕文化研究上一直走在前列,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方面。主要有:一批有志于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积极申报课题,如《潮汕民间剪纸的普查和抢救》、《地域文化与潮州民间剪纸》、《正字戏文献抢救、整理及研究》等,孜孜不倦地从事潮汕民间剪纸、正字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抢救和研究工作,并出色完成课题研究,出版发表了大批相关的论文及著作;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举办或参与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积极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交流。例如:2003年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历史人类学讲座系列”;2006年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国地方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几十年来,韩山师范学院以“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四)发挥社团作用,传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山师范学院的社团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有些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的重要阵地。于1987年创建的潮风学社,是韩山师范学院历史最为悠久的社团之一,经常组织社员开展民俗采风、义教、民俗征文比赛等活动教育管理论文,为韩师学子提供一个了解、学习、研究潮汕历史文化的平台;茶艺表演队成立于2008年,社团虽然年轻,但是表现不俗。2010年,我院茶艺表演队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传承人叶汉钟老师的带领下,在亚运会、亚残运会上为世界各地来宾表演了潮州工夫茶、茶艺服务等,展现了传统潮州工夫茶的魅力; “卡通潮剧”是韩山师范学院2005年立项的科研课题项目,它将潮剧与动漫完美结合,为潮剧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潮剧,喜爱潮剧。后在此基础上成立潮动画工作室,现在仍孜孜不倦地为潮剧和潮州童谣的传播作努力。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韩山师范学院作为潮州市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应该主动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义务,不遗余力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奉献力量,同时,也不断地在此过程中构建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彰显百年院校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

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3/001325/132540c.pdf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环境。风险是市场的灵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其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性,企业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各种风险,其中有些风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经营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偶然性等特点。因此,对于企业来讲,要完全消除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有的风险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另一方面来讲,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赢利能力与其抗风险能力是成正比的,没有对于风险的准确认识和把握,从而实现对于风险的主动防范和控制,就难以保障企业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因此,为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全面分析形成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的能力,防患于未然,将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与并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独立主体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其生产经营活动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必然受到其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自然因素等。

首先,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行为的支持。而国家宏观调控相关政策,如国家信贷、银行利率等,尤其是产业、行业政策导向的变化等都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面临重大的改变,对企业的运营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且往往是负面影响,使企业经营遭遇风险,影响其正常运作[1]。

其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急剧变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具不确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替代性产品或服务的出现导致产品销售受阻,影响企业的存货流动率,大大提高了企业存货变现的风险;对正处于衰退时期的产品或服务企业自身必须积极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否则将失去消费者,无法保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采购市场价格变化剧烈将会对于企业原材料的采取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于出现因库存不足而停工待料或影响销售的状况。

第三,各种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如地震、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都极有可能使企业面临巨大的损失。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地区或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波动都或多或少地对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龙源期刊。如2008全球金融海啸中我国许多企业面临倒闭的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二)内部因素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企业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绝大部分源于企业内部,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除了更种不可抗力所导致的风险外,一般都可以通过良好的风险预警和机制进行有效的识别和采取积极的调整措施。因此,对于企业经营风险产生的内部因素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具体来讲,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内部经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风险意识。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风险的认识还明显不到位,只是简单地凭借个人个人的主观判断和经验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主观随意性大,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缺乏全面清晰的把握,风险管理往往是呈间断性的特点,难以保障企业对市场的变化作及时积极的应对[2]。另外,风险管理意识的不足,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缺乏和不健全,根本谈不到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日常化和专业化,导致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始终停留于追求眼前利益的较低层次上。即使成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也难以真正地履行其应有的独立、有效的风险管理职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二是,根据我国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决策失误成了导致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的关键性因素。究其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目标的短视化,只顾眼前利益,无视企业资源条件的限制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决策程序规范化有待强化,决策行为个人色彩浓重,等。

三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及健全是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水平的前提。整体上来看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状况不容乐观,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来看,当前部分企业管理层仍未正确认识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两者未能实现有机结合。

四是,我国企业,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并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必须会危及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如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忽视人力资源要素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造成企业人才的短缺和不足,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员支持。另外,受财务管理水平的限制也使得财务风险成为企业经营风险种类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资本结构不合理、应收账款管理不及时等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风险。

二.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风险与机会并存,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类的风险,经营风险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是核心决策层的风险意识则是企业有效进行经营风险控制的前提。只有经营管理者从思想上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认识到风险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将风险防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整个过程,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预测、识别、判断、控制和处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保障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3]。另外,培育和深化富有特色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既能够有效的整合企业各类资源,为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提供良好的企业氛围,更有利于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

对于企业来讲,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难以准确预测的,企业一定程度上对来自于外部风险是难以实现对其的全面控制。但另一方面,并不等同于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有所作为。为有效应对各类外部风险,可以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密切关注、深入分析,把握其变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对于外部环境及时做出适时的灵活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强化企业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将可能产生的损失降至最低水平。企业要时刻关注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尤其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方面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对政策的变化对企业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及时做好预算;时刻关注竞争对手及市场的变化,对市场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强化企业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注重产销的有机衔接,及时调整策略;另外对于企业目标群体的变化要给予全面关注和把握。

(三)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对于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重点在于对于经营风险的事前预测与防范,将风险遏制在其产生之初。因此,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明确的认识和详细的克服预案,积极做好准备应对措施以将控制风险的进一步扩大。通过相应的诊断工具对于经营风险的各种征兆进行分析、判断,一旦发现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就及时发出警告。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应时刻关注风险预警系统的运作,根据相应的指标,尤其是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准确评估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危害,适时地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龙源期刊。其次,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防范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配合的企业风险防范制度作为支持,实现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及科学化。具体来讲,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资金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形成凡事有章可循、有人负责的良好生产经营秩序,尤其要注意制度规定的可操作性,加强制度落实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企业内控的加强是保障企业经营合法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从企业发展具体实践来看,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健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之一。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完善内控业务流程、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落实企业内控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将内控理念融入企业的日常经常管理过程中[4]。另外,企业财务内控作为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经营风险防范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五)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首先,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最为核心的资料,不论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强化最终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支持,尤其是核心员工的流失、人员的频繁流动等将直接对于企业经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需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与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断地强化员工与企业两者间的合作互利共赢关系。培养起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企业的发展与自身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为推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有效的防止企业的人才危机。

其次,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通过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整体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目的。具体来讲,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工作置于事关企业稳定发展的位置,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分析、预测功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充实的数据支持[5]。同时在负债比例的控制上,在格外注意,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安排和优化调整,避免因财务负担过重影响企业的偿付能力造成财务风险的产生。

第三,在做出相应的决策前,需加强市场调查,对于投资决策的可行性分析进行全面分析,对于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做全盘考虑,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盲目或非理性的决策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

另外,诚信经营,塑造企业良好的商品信誉和品牌形象,也是企业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诚信为本,培育和强化企业的诚信经营理念,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的美誉度。

参考文献:

1.邢春萍.浅析如何发挥财务作用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14-15.

2.姜艳艳.基于财政政策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规避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19,11,21-23.

3.张炳莲.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09,30,12-13.

4.宾爱琪.论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J].学术论坛,2009,10,34-35.

5.丰国金.建立内控制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内江科技,2009,9,29-30.

第11篇

关键词:妇幼保健院绩效 评价 指标体系

一、妇幼保健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及评分值

妇幼保健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医院工作效率、医疗质量管控、预算执行、风险评估、资产营运能力、资源利用效益、成本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病人费用评价、服务综合评价等指标组成。

(一)医院工作效率分析指标(12分)

1、平均每医生门诊人次

平均每医生门诊人次=门诊人次÷平均医生人数

2、平均每医生当期出院人次

平均每医生当期出院人次=当期出院人次÷平均医生人数

3、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病人实际占用床日数÷出院病人数

4、床位使用率

床位使用率=实际占用床日数÷实际开放床日数

5、病床周转次数

病床周转次数=出院病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6、在职职工人均医疗收入水平

在职职工人均医疗收入水平=医疗收入÷平均在职职工人数

(二)医疗质量管控分析指标(14分)

(1)孕妇健康管理率=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在孕期接受5次及以上产前随访服务的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2)儿童系统管理率=年度辖区中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0~6岁儿童数/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数×100%

(3)剖宫率=剖宫产活产数/活产数×100%

(4)孕产妇死亡率=当年孕产妇死亡人数/活产数×10万/10万

(5)婴儿死亡率=当年儿童死亡人数/活产数×1000‰

(6)重大妇幼卫生项目任务完成率=实际完成数/任务数×100%

(7)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期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同期住院病人人数或出院病人数)×100%

(三)预算执行分析指标(6分)

1、预算收入执行率

预算收入执行率=本期实际收入总额÷本期预算收入总额×100%

2、预算支出执行率

预算收入执行率=本期实际支出总额÷本期预算支出总额×100%

3、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

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本期财政项目补助实际支出÷本期财政项目支出补助收入×100%

以上指标反映预算执行管理水平。

(四)风险评估指标(8分)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流动负债

(4)医保结算资金到位率=本期医保结算实际到位金额÷本期医保应结算总额×100%

(五)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指标(6分)

(1)总资产周转率=(医疗收入+其他收入)÷平均总资产

(2)应收医疗款周转天数应收医疗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帐款余额×365÷医疗收入

平均应收医疗款余额=(期初应收医疗款余额+期末应收医疗款余额)÷2

(3)存货周转率=医疗支出中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支出÷平均存货额

(六)成本管理能力分析指标(16分)

(1)门诊收入成本率=每门诊人次支出÷每门诊人次收入×100%

(2)住院收入成本率=每住院人次支出÷每住院人次收入×100%

(3)百元医疗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药品、卫生材料消耗÷(医疗收入+其他收入)×100

(4)人员经费支出比率=人员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

(5)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

(6)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

(7)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支出+卫生材料)÷(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

(8)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药品收入÷医疗收入×100%

(七)资源利用效益分析指标 (8分)

(1)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医疗收入+其他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净额×100

(2)百元专业设备医疗收入=医疗收入÷专业设备平均额×100

(3)设备使用率=设备实际工作量÷设备额定工作量×100%

(4)固定资产收益率=业务收支结余÷平均固定资产×100%

(八)盈利能力指标 (4分)

(1)业务收支结余率=(业务收入-业务支出)÷业务收入×100%

(2)经费自给率=业务收入÷业务支出×100%

(九)持续发展能力指标 (8分)

(1)总资产增长率=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100%

(2)净资产增长率=期末净资产总额÷期初净资产总额×100%

(3)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4)固定资产增长率=期末固定资产总额÷期初固定资产总额×100%

(十)病人费用评价指标 (6分)

(1)门诊人均费用=门诊收入÷门诊诊疗人次

(2)住院人均费用=住院收入÷出院人次

(3)每床日费用=住院收入÷实际占用床日

(十一)服务综合评价指标(12分)

(1)群众满意率

(2)内部管理流程

(3)创科研创新能力

人均科研成果=全年科研成果/职工平均数

人均核心期刊论文数=全年核心期刊论文数/职工平均数

(4)医院长期发展规划

二、妇幼保健医院绩效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分法,按得分评出A、B、C、D、E五个等级。根据妇幼保健院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先给定每个指标的评分值,然后,各项指标的标准比率以本行业平均数为基数,用实际比率除以标准比率,并通过修正指标来计算每个指标的实际得分,求和计算总评分,再按总评分,评定财务状况的等级。

(1)计算各指标的实际得分

每个指标的实际得分=实际比率÷标准比率×评分值

(2)修正值:对每个指标的实际得分进行修正,规定上下限。上限定为评分值的1.5倍,下限定为评分值的0.25倍。

(3)计算总评分值

总评分值=各指标的修正值之和

(4)绩效评级表

三、结束语

随着医改不断深入,“医管分开”管理模式的建立,对医院经营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管理者通过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真实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通过横向比较,反映各妇幼保健院同期绩效水平,发现医院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使医院达到 “优质、高效、低耗”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徐迅.构建公立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07,7(129):12

第12篇

审计论文范文一:现代企业会计审计问题及应对策略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进步,企业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当代审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企业经济活动中最为常见的活动之一。如今,会计审计工作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足、持续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进一步分析会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能够迅速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其经营效益。

一、国内企业会计审计现状及其意义

(一)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基本状况

伴随着国内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控的专业性、综合性不断增强,会计审计对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未能实现合理管控,导致企业处于分离状态,内部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各方权益,设立了会计审计体系。这一机制的建立的根本目的在于监督企业本身的经济行为、监管财务平时的工作状况,进而推动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尽管企业的经营规模继续扩大,同时企业对于会计审计工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各个企业的会计审计体制尚未成熟,和预期的会计审计目标相去甚远,再加上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所以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依旧出现了不少问题。

(二)强化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水平和力度,除了能够帮助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外,也可以推动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经济效益的增加。强化会计审计,令相关人员依据有关制度行事,能够保障企业资金配置的合理性。经由会计审计工作的强化,提早发现企业中有关机制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不断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现阶段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审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要想更好地推动企业进步,保障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力度,就必须要设立会计审计体制。会计审计机制的确立,有利于保障经营管理者及董事会成员积极履行职责、达到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目的。对此,企业需要设立严谨的内部审计体系,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和职业管控双管并立,导致审计机构的职责范围模糊。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监督工具之一,承载着监控企业决策合法、不损害社会和集体利益的职责,而审计体制同管理机制的失衡,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缺失了应有的监管职能,双向性的服务体系令内部审计失去了有效性和独立性。

(二)会计审计独立性的缺失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极强的独立性,不同于其他审计。现在,国内大部分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由决策者进行管控,而审计部门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处处受领导束缚,致使审计机构独立性丧失,也无法合理地审计企业的经济行为,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在此种经营模式下,企业的审计工作难以正常运行,缺少一定的独立性。

(三)会计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国内企业的会计审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不少财务人员缺少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一些法律常识等,难以独立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审计工作。因会计审计工作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每名员工密切相关,它的职能范围也很广,通常要求会计审计人员兼备多种知识储备。而现今的大部分会计审计人员还暂不具备这些能力。

(四)审计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存在着会计审计方法过于陈旧、单一的问题,由于会计审计形式的转变和创新,其由常规的财务审计逐渐向责任审计等方面扩展,然而不少会计审计人员依旧停留在以往的作业模式当中,无法熟练运用相关经验,缺少风险意识等。

三、完善会计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健全内部审计体制

为了更好地体现审计工作的力量,企业应当继续健全内部审计体制。为此,首先必须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对经济行为的监管;其次,可以借助网络科技来搭建企业内部信息平台,令各项资金的配置情况更加明晰,便于企业的资金使用及管理;另外,国家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管力度,增强企业审计部和财务部的联系,保障监督机制的安全有效。

(二)提高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这一点是保障内部审计的重要举措。会计审计是监管企业经济行为的关键对策,更是企业内部制度的构成部分。所以说,审计部门必须具备独立性,才可更好地保障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丰富审计形式

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所在。所以,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会计审计队伍,是保障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基本因素。除了强化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外,还应当加强会计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并组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审计的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审计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束语

综上,当前企业要想增加效益,就必须更加注重会计审计工作,继续深化内部审计制度的改革,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综合实力的增强提供有力保障。

审计论文范文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及其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对内部审计具备充分认识和正确的运用,有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和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前文已述,内部审计是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构成,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有着积极影响。而且,内部审计具有广泛性、独立性、综合性的特点,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预防能力。具体而言,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处:第一,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方向;第二,能够制约企业的不合理之处。首先,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内部管理及经营中的漏洞和问题,积极寻求改革方式方法,有助于企业的综合治理。比如,内部审计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资源使用方法,有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内部控制措施方面,内部审计也能针对制度漏洞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补救措施,提高控制效果。其次,内部审计能够制约企业的不合理之处。主要指企业能够借助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漏洞,从而提出改善建议;能够对企业的不合理之处起到一定的揭示和制约作用,将企业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此外,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够确保企业管理者决策所用信息的可靠性,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不实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三、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内部审计实际是近年来才被企业所重视,尚不完善。不仅如此,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较为薄弱,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通常,在企业中,内部审计岗位往往变动不大,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环境、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都较为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容易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之中感情用事,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尤其是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再者,内部审计不同于企业的其他岗位工作,对专业和技能的要求较强。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财务、审计、税法等专业知识,了解宏观经济政策,还要熟知企业销售、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与步骤。可以说,内部审计人员是高素质高专业性人才。然而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个人素质均不高,难以满足企业审计工作的要求。甚至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非专科出身,而是调任委派,并不具备内部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审计技巧和能力。审计效果难以保证。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较差,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

除了目前我国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之外,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也较差,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审计机构不独立。纵观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当前现状不难发现,在很多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企业的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在关系上从属于企业。不仅如此,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利益甚至要依赖于所审计的经济事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结果也有失客观与公正。第二,审计人员与审计行为不独立。从制度上来讲,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严格依据客观事实,合法合规,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影响,独立的做出合理公允的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应具有充分的独立权利和独立地位。然而现实中,由于审计部门从属于企业,部门与个人利益与所审计的经济业务紧密相关,导致审计人员与审计行为也难以真正独立。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行为难免不会受到管理者的影响。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合规性较差

除上述问题之外,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够规范,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虽然近年来内部审计逐渐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但是内部审计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佳。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引入”,似乎更是一种“跟风行为”。在很多企业中,管理者等相关人员都并未从根本上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有些管理者在概念上对内部审计有所误解,将内部审计简单等同于一种财务管理工作,无视内部审计的要求与程序。“有章不循”、“守制不严”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

四、现阶段我国企业应如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侧重点应有所转移,“经营审计”是未来趋势

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下,现代企业产权机制愈发完善。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要积极采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内部审计作为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构成部门,其作用和功能也应逐渐转变和加强。内部审计的重点应向“经营审计”转移。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主要是财务审计,实际很少涉及内部管理和具体经济业务的各个环节。审计范围也过于狭窄。以上种种已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当前,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经济、效率是重中之重。内部审计也应将其作为侧重点,并以此为依托针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及时挖掘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中的漏洞,探寻有效的改善措施,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

(二)我国企业应积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前文已述,目前,无论是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还是具体的审计工作,独立性都较差,导致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对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应从内部审计程序、审计制度、审计模式等角度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形式”的独立性。实际上,内部审计可以看成企业的一种“自我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内部从属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与企业是一种长期的雇佣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鉴于此,企业管理者应对审计机构赋予不同于其他部门的“权力”,审计机构直接对企业管理者负责。第二,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精神”上的独立性。“精神”上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正直的道德品德、独立的精神状态。既能够独立进行审计工作,具备必须的职业操守和判断力;又能保证审计结果不受他人意志所影响。第三,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法制”上的独立性。法制,既是保障也是约束。法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我国企业应严格依据我国审计法等相关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大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三)我国企业应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之下,电子信息技术逐渐被我国企业所运用。很多企业不仅利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财务工作,很多企业还引入了ERP等数据库管理模式。鉴于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也应重视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审计软件,可以将“自查”作为审计软件的主要功能。相较于人工,审计软件能快、更全面、也更彻底,其能通过“穿行测试”等手段,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问题并予以纠正,以达到完善企业内部管控的目的。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现有财务、ERP等软件,及时搜集和过滤审计数据,并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加工。通过对电子信息系统的运用,确保审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四)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独立性一直都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所强调的重点。既要求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还要求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确定审计范围时不受客观干扰,对企业能够提供指导。笔者认为,这种独立性的要求与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中的沟通技巧紧密相关。唯有内部审计人员与各部门、各人员保持良好关系,妥善处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方能方能使自己的工作被他人认可和支持,最优化的实现内部审计的效果。同时,也才能保证最后所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没有受到干扰与影响。五、结束语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内部审计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无论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其发展、经营、决策等各个方面,内部审计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国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转移其侧重点,向“经营审计”转移;积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唯有如此,方能确保内部审计结果的公允性和独立性,切实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审计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会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2.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4.浅谈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