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19: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精准课堂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精准化训练
一、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与特点
(一)综合性
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各项内容之间,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课堂教学技能的运用受制于课文内容、体裁和中小学生的心智能力等因素。在具體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和中小学生的心智能力,通常要综合运用到两种以上的技能。像导入技能中,往往融入了提问技能、组织教学技能与讲解技能等等,反馈与强化技能又少不了演示技能、变化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支撑。从课堂教学技能的运用情况来看,它富有综合性。
(二)实践性
课堂教学技能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堂技能训练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让师范生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情境中加以运用与实践。1994年的试行大纲规定,训练中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2.有些技能如变化技能、讲解技能、反馈与强化技能及组织教学技能等,不是一次实践就可以获得的,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才能掌握。
(三)个体差异性
师范生的天生禀赋和兴趣爱好各不相通,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练习课堂教学技能时,由于素质和能力不一样,练习效果参差不齐。以组织教学技能的训练为例,有的一次训练就能达到预期目标,有的则要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掌握。因此,课堂技能训练不能采用一刀切的训练模式,要根据师范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实现训练目标。
二、初等教育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精细化训练的必要性
“精细化”的特点是具体化、明确化和有效化。在素质教育新时代,鉴于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分工合作性与个体差异性等特点,为提高训练质量,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师范生加以精细化的训练。
(一)课堂教学技能的特点决定了精细化训练
精细化训练的特点是细致、精准和有效。课堂教学技能具有综合性、选择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点。鉴于初等教育师范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有必要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制定详细的、个性化的训练目标、训练方式和训练时长,以对初等教育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具体、明确和有效的训练;鉴于课堂教学技能的选择性和综合性特点,教师要针对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中小学课文,以小学生的心智特点为依据,对初等教育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加以细致地训练,使训练精准、有效。
(二)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召唤着精细化训练
新时代国家教育部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初等教育师范生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未来教师,除了必须具备学生发展素养外,还须具备过硬的课堂教学技能这一重要的专业核心素养。以往高等师范院校训练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时,采用的是传统的“理论学习———试讲———实习”训练模式,虽然成效不小,但是初等教育师范生个体教学技能的提升参差不齐。主要原因在于训练的粗放性和模糊性。在倡导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有必要采用精细化的训练模式,大幅提升初等教育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夯实他们的专业核心素养,为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储备高素质的教学人才。
三、初等教育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精准化训练的对策
技能训练属于行为主义学习,注重实践性。在对师范生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精准化训练时,要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设计有效的训练对策。
(一)训练目标精准化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目标是训练应该达成的结果。初等教育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有10项,每项又分为很多小类,具有选择性、非唯一性和综合性。为实现训练精细化,达到精准、细致和有效,在进行训练时,首先要将训练目精细化。师范教师应设计分阶段、递进式的训练目标,先是根据课堂教学技能的选择性和非唯一性特点,设计单个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目标。再根据课堂教学的综合性特点,确立综合运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目标。以保障训练效果的精准化。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总体把握教材的脉络体系,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抓住重点,找准难点,还要对本节课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可能卡壳,一旦卡壳如何处理等等,做到精心预设,深思熟虑。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提问精准、讲解透彻,学生才能思维活跃、听得明白、记得牢固,政治课堂才能更为生动活泼、精彩纷呈。
二、适时布置预习,培养良好习惯
学生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基础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开端。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节成功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与学生课前扎实预习分不开的。如果课前没有充分的预习,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也就不能融会贯通,全面透彻地掌握。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应鼓励学生做好预习,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带着问题预习,防止盲目没有目标的预习,并且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及时检查。久而久之,既为教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使高效课堂有了可靠保障,又使学生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
三、营造良好氛围,学生心情舒畅
轻松愉快、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身心舒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这种宽松舒适的环境中,思维活跃,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然得到美的熏陶,乐享文化知识大餐,使课堂教学获取最佳效率。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与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优雅庄重的举止、和颜悦色的神情、循循善诱的讲解等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应当高度关注这些方面,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注重从细微处入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为打造高效政治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改变传统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一)设计精准到位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使高效课堂变成现实。一般来讲,教学设计要注重三个环节。开头应引人入胜,充满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间波澜起伏,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思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智慧的结晶;结尾力求余音未绝,给学生留有悬念和矛盾,让学生充满好奇和期盼,等待下节课的精彩呈现。教学设计还应注重联系实际,力求实效,避免内容空虚,做表面文章。
(二)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自然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政治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做到主人让学生当,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解,答案让学生找,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和智慧,弘扬个性,让学生从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教师撒手不管,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责无旁贷地当好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深入学生之中,适时把握学情,掌控课堂,随时处理解决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三)讲解透彻精准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教师在什么时间讲、讲什么、讲多少是关系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因素,也是新课标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与过去“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式的根本区别所在。当学生有问题而困惑,有疑难而不得其解时,就是讲解的“火候”之时,教师力争讲解透彻精准,就能收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之奇效。这也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
(四)适当合理分层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知道什么学生该学什么内容,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兴趣爱好,力争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制订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切忌搞“一刀切”,认真奉行因材施教原则,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知识,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手段多样
在政治课堂上,除传统的教学方式外,适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使枯燥的政治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活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广泛的兴趣,激活思维,还可以节省时间。
(六)优化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直接关系着课堂的高效与否。精准高效的课堂练习不仅对学生巩固新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而且也是“减负增效”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练习,力争做到梯度分明、针对性强。具体讲,就是学习吃力的学生完成基本题目即可,中等生一般要求会做B组题,优等生可适当拓展,做一些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的C组题或探索题。这样,每个人都能摘取属于自己的“金苹果”,吮吸知识的雨露,品尝知识的甘甜,感悟成功的愉悦,从而萌发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的兴趣,产生向上的动力,保障高效课堂健康有序地顺利开展。
总之,高效的政治课堂,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才能的体现,也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就一定会构建出高效的政治课堂,大面积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让政治课堂绽放出绚丽的芳华。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教学资源
一、微课概述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主要以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为载体,依托于互联网,围绕课堂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微课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精准、简洁,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可控性,适合各个水平的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主要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以内,相对于四十五分钟的整堂课来说,微课时间较短,时间控制也更为精准。以视频形式呈现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画面更生动有趣,创作形式更多样,可以通过动画、模拟等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将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手段紧密地结合,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微课的内容通常涵盖1~2个知识点,主题明确且通常是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课件、练习、测试等。与传统的一节课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相比,微课的教学内容更精准简洁。微课资源容量小且播放形式多样,可在线播放,也可下载到终端设备,实现了移动学习,不受空间限制,并且可随时暂停、随时播放,也可反复播放,满足不同基础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
二、微课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一)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师按教学任务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教师也不能准确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知识点,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初中生心理生理发育还不成熟,课上集中注意力时间在10~20分钟,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很难吸引全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致课堂效果差[1]。微课的应用解决了这些不足。以多种形式设计的微课,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师更有效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师更好地讲解文章,而且可以根据课堂反馈可以做出教学进度的调整,使得教学任务目标明确、张弛有度。并且在每堂课中插入10~20分钟的微课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不同的方式展开教学,使课堂氛围有趣活泼,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使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二)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语文学科是学生的母语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对文章和知识点的理解要求较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来源手中的课本,纸质教材比较传统且形式单一。课文的节选都来自国内外大师的著作,作者人生阅历丰富,文章内容深刻。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较为简单,对文章主旨理解不够深刻,而微课的应用恰好可以对这方面加以补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作为授课的主导,在授课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并加以总结,学生的思路完全被教师主导,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较低。而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工作和生活,都要求人们要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就有,需要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需要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微课通常是对一个或两个知识点讲解,而且是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讨论都应用微课,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
(四)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传承
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惠及无数学生,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普及人数只能以班级为单位,教师精彩的讲解,课堂结束后再无重听的可能,学生遇到听不懂的知识点也不能回顾重新听讲,而微课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点,优秀的课堂讲解以视频等形式保存下来,通过网络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接收到优质的教学资源,甚至可以惠及偏远地区或教育欠发达地区。学生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随时暂停,反复听讲。同时微课的录制更是节省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的制作
微课课题的选取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兴趣是学习的出发点,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接收到的各方面信息越来越多,兴趣也变得广泛。课堂教学和微课的应用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微课的制作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归纳重点难点。微课不需要涵盖课题中的所有知识点,只挑选一到两个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做到问题延伸、课后思考,这样也可以加深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归纳,对教材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属于“无生上课”的授课类型,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做到“精”,教师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精心分析、提取精华、归纳重难点。微课区别于课堂授课,大众式的口头语例如“同学们”“大家”尽量避免,与教学无关的标记、背景、工具等需要删除,以免对听众形成干扰。但涉及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步骤不可随意删减,要尽量做到控制节奏、快慢适当、逻辑思维缜密、容易理解,可加以字幕、注解、标记颜色等方式突出重点,做到以最精准的语言讲解最重要的知识,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微课的授课模式决定了它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也正是微课吸引师生的魅力所在[3]。第一类形式是讲解型,以教师为主导,类似课堂教学,以语言的形式向学生讲解知识点,主题明确、内容精准、语言简练,这种类型是中学微课常用类型。如选取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录制视频,画面主要人物为教师,且尽可能减少干扰型因素,此作为讲解型微课。第二类为演示型,将课本的平面化知识转换为立体式教学,直观感更强,能迅速拉近学生和教材、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通过感官认知更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此类型微课适用于散文、诗歌等内容的教学。第三类是讨论型,与学生有较多的互动,由教师引出话题,学生分组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话题讨论、集思广益、互相交流观点,达到对问题的多方面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同的看问题方式。根据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讨论,在一问一答中巩固知识点,不局限于固定答案,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收货更多的知识。第四类为练习型,知识的传授离不开练习巩固,这一类型适用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通过练习反馈,教师可以准确判断课堂效果以调节教学进度,使学习效率更高。
【关键词】 有效性 课堂教学 精炼 精准 精妙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只能算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我想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个人粗浅的看法。
1 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抓住一个“精”字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效益,完成教学任务并使学生获取最大的收获,就不能离不开教师的讲并讲得精练,就不能离不开老师的练并练得精准,就离不开教师的测并测得精妙。只有老师把握住“精”字,把空余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这样才可以激活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1 老师讲得要精炼。教师要把精力主要集中在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上。而对那些学生易懂的不讲,不讲也能懂的不讲,学生听不懂的不讲。学生看一下书就能明白,就直接练题,老师并没有必要再去浪费时间去讲。要做到这些上新课前,教师应当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要求学生动脑动手,找出知识点、找准重点、难点,简单的内容自学理解、掌握,重点难点内容尽可能思考研究。预习为课堂教学打下了基础,也为教师集中时间讲述重点难点节约了时间,为老师精讲打下了基础。同时教师还精心备课,突出重点。首先是备教材,教师要深刻的理解授课内容,吃透教材,明确教材重点、难点、易错点,根据授课需要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确定详略和取舍。其次是备学生,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经具备哪些背景知识,哪些内容通过学生自读或讨论能够自行解决,哪些内容需要予以一般性指导,哪些内容需要重点指导,哪些内容需要个别指导,使教学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精心设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导入和导出,引导学生去追踪悬念,形成求知氛围。通过对知识点的有效讲授,逐步将课堂推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
1.2 教师练得要精准。课堂练习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好的学习品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必须有而不可忽视的一种学习活动,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课堂练习,是根据当堂所授内容,及时练习巩固,也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小测验、口试,笔试等,让学生相互检查或者教师公布答案,学生自讲。还可以设计出一类乃至几类思维量、运算量适当的变式题,题组题层层深入,逐步拔高。努力促进学生的技能迁移,使学生单一反三,触类旁通。练不等于多练,而是要准确地,有针对性地练习,让练习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有多种形式。
1.3 教师要测得精妙。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检测性课堂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上课即测,能让学生快速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边复习边检测,能使学生及时纠正强调,然后依次循环;分组上黑板检测,能给予每一个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从中找到乐趣;学生自己出题,互测,能让学生在出题过程中学生会思考考察,重新整合每个知识点,思维得到了训练;集中检测,及时反馈纠正,巩固了复习内容,发现问题及时查缺补漏。总之以测代练、以测带学、以测带教、测练学教有机结合。
2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贯穿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
自主探索要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要科学有效,要注意制定规矩,注意小组合作讨论中的声音。小组评价既要与表现来评价又要与是否遵守纪律,按照规定来执行。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效率;课堂容量
近些年来的高中数学试题出现更加新颖灵活的倾向,因此,很多教师将精力放到处理综合题上,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把握,或者是只针对历年来的考试热点进行备考,而不注意学生能力建设,这是课堂教学的错误倾向,我们有必要在策略上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整,防止出现学生应变能力不足的弊病,首先要解决的,则是课堂教学速度与教学准确度的二元偏失问题.
一、用情境激发兴趣
不管是提高教学速度、课堂容量,还是稳固扎实学生知识能力,都应当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用有效问题情境把握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将兴趣点集中在知识点上,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途径.应当强调课堂的趣味性,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趣味数学知识与数学故事,改变学生心中高中数学刻板晦涩的印象;应当强调课堂的现实性,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同生活实际的关联,创设更多应用性较强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数学即生活的意识.应当强调课堂的开放性,适时引导学生改变审视问题的角度,学会发散式思维.应当强调课堂的冲突性,要按照知识点特点、新旧知识关联等差异带领学生走向发现矛盾并解决矛盾的正确道路,使学生在发现矛盾、化解矛盾、再发现矛盾、再化解矛盾的螺旋上升课堂结构中取得更大进步.
二、用内容管理方法
每一堂数学课都有其固定的教学任务,这在大纲中有明确要求,而非教师可以肆意为之的.但是诚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完全可以以本节教学目标为基础,再参考自身能力、学校软硬件条件及学生心理素质,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以使师生双方都能在速度与精准二元维度下灵活互动、游刃有余.教学的方法是丰富的,对于新课来说,传统的讲授法依然有效,而其他方法的辅助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演示手段,给学生提供几何模型的构建过程,比如,让每名学生都用铁丝制定立方体模型,并观察立方体的棱对应关系等.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采取其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单独谈话、教材指导、作业练习等.而很多课堂教学内容,往往可以采取不同的对应方法,即同一内容分别用不同方法给学生以引导.总之,凡是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带动学习积极性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凡是可以将速度与精准二元维度有机结合的方法都可以拿来应用.
三、把握好重点难点的位置
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是固定的,教学重点也是固定的,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以该教学重点为中心进行展开.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确本课重难点,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将重难点内容先列在黑板上.对课堂重难点内容的讲解是本堂数学课的,教师应当采取加重声调、强化手势、重点板书、应用模式、多媒体工具应用等手段,给学生以兴趣点刺激,让学生大脑在此可以保持亢奋状态,对于所学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新知识接受水平.比如,在讲授椭圆这部分知识时,教学重点内容应当是椭圆的概念及标准方程,而难点则是方程化简过程.教师可以从天体的运行轨道讲到圆的直观图,从萝卜切片讲到日晷在地面的投影,让学生能够对椭圆首先产生一个相对直观的印象.而为了使学生对椭圆概念了解得更清楚,教师可以事先预备下细线及钉子,在黑板上根据两个定点画出椭圆,画完之后,再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方法重复绘制.其他学生观察这两次相同的作图过程,总结出作图关键节点.教师再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椭圆的标准概念.如此一来,学生肯定会对这个概念产生很深的印象,达到了认知精准的要求,而因为是采取的形象教学法,虽然未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手段,但学生兴趣点集中,教学速度也是较为理想的.而在接下来的教学难点,即求椭圆标准方程时,学生特别容易遇到化简困难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特点,给出不同级别的提示性语言.教师问:化简包括根号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手段?学生答:两边同时平方.教师问:那么具体如何做呢?是直接平方还是整理完成再平方.学生会对这一问题进行再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加以实践,最终得出直接平方难以化简、整理完成再平方较易解决问题的结合.如此一来,椭圆方程化简的问题得到了良好解决,并且解决了以后可能遇到的双曲线方程化简问题.本节课的思考实践貌似占用了时间、减缓了速度,但却为后续教学带来了方便.
一线教师需当以学生需求为目标,设置更科学的教学情境,处理好教学重点与难点,并按照实际内容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使高中数学课堂既有满足学生发展的容量,又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扎实的知识技能,完成预定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袁智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整合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3).
[2]林志伟.小仓金之助的数学教育思想[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5).
摘 要:随着教育“减负”的呼声不断传来,这种呼声的背后是教育者必须要进行深思和探索的一条“轻负”下的高质量教学之路,就数学课堂而言,打造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减负”具有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性
随着教育“减负”的呼声不断传来,这种呼声的背后是教育者必须要进行深思和探索一条“轻负”下的高质量教学之路,就数学课堂而言,打造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减负”具有价值和意义。从教学实践中,笔者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提升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语言艺术,营造愉悦氛围
一位哲人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被点燃的火把。”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导入语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了解学生的注意力特点,以及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营造友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幽默风趣,让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精神饱满,富于激情。教师的语言运用要做到通俗易懂,形象有趣。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就要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因此,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制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机制,常会在师生之间筑起无法理解的高墙,增加许多无谓的矛盾。同样一个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特级教师的课就很精彩,而有的老师的课却很平淡?原因就在于特级教师的语言魅力上。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制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课堂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清除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数学世界,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意义。创设问题情境,则能够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究。这其中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考虑学生生活的环境,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有难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才能够体现问题的价值,同时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尽量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现实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区域,这样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激发探究欲望,拓展探究空间。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同时化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障碍。例如,针对应用题解题困难的现状,教师将应用题分解成一系列小的问题,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在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的基础上,构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式。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有效性。同时,在问题的而解答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探索,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独立解决问题和预见未知的能力,从而培养了他们探究的习惯。
三、实施精准教学,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所谓精准教学,就是说,数学课堂教学要做到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于训练数学题来说,要精讲精练。所谓精讲,就是在全面把握知识的前提下,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讲主要是对概念、定理、例题、重要习题而言。老师要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在独立的思维活动中探求知识;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定理的题设结论以及他们的变形和应用;积极引导学生挖掘知识中隐含的数学思想。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各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指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不同的巩固练习,使他们学有所得,不断进步。所谓精练,主要指课堂练习设计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课堂作业必须难易适度、课堂作业必须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并且有趣、课堂作业必须具有变化性、多样性、课堂作业量必须适当。要做到精练,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后的练习题、习题和复习题,确定哪些题作为课堂练习之用,哪些题作为例题,哪些题作为课外作业,补充哪些题为宜。对有些题目要加以改造,从而使学生的归纳、发现、探索、验证、反思、拓展等多种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只有通过老师实施精准教学,以学生接受水平和认知特点为基础,变换训练题,并能够对每一题做到深入浅出的描述,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判断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他们的学习才会更有效。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要经过数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对数学多用心,多用情,多用眼。看到学生的差异,分析学生的认知,改造训练题,让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获得数学知识,并能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学习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快乐,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就会实现并良性运转,那么,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这个双重目标就能够实现,“减负”自然会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新思想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课堂教学的“低效”导致学生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自信心降低、焦虑感增强、学习动机淡化等负面影响。“低效课堂”还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操练情景性差,语言活动脱离了真实的情景,学生被动吸收,缺乏实践机会,知识无法内化、技能无从提高。结合平时教学、教研实际,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突出语言实践,彰显课堂精讲
教师的课堂讲述一定要做到精准,集时间优势重点突破课堂中要求必须突破的疑点、难点、要点和考点。这无疑有赖于教师本人课前的精心准备,包括对需要评讲题目的反复构思和有效筛选。同时,教师在课时内能否实现精讲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课堂回归到以生为本。我们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愿意听教师的。为此,教师首先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功能。
从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做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动为中心(activity—centered)的新课堂。因而我们不能把课堂教学视作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应想方设法让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变得“鲜活”起来。教师要树立英语教学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理念,使教材走近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激发学生乐学兴趣,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2.教学进度服从教学效果,课堂注重学有所获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抱怨:课文内容太多,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很多老师觉得如果不进行逐词解释,总是不放心,怕考试考到,学生不知道。长期这种教育使学生丧失了思考和交际的能力。实际上老师应该改变观念,相信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和相互讨论等活动中不断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就像教孩子走路一样,让孩子在做中学。
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不完全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要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英语教师还需自觉处理好授课进度和学生实际学习收获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进度服从效果,看重学习所获。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其水平的提高终究离不开学习者本人的反复领悟。教师的教永远是有限的,学生自觉主动的学才是无限的。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在乎的不是你如何教了多少,而是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关注学生是如何进行思考和学习。共同坚持知识过手落实和知识在学生身上的内化,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教学效果才能经得检验。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首先要突出语言实践,彰显课堂精讲。教师的课堂讲述一定要做到精准,突破课堂中要求必须突破的疑点、难点、要点。这有赖于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包括对需要评讲题目的反复构思和有效筛选。同时,教师在课时内能否实现精讲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课堂回归到以生为本。我们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愿意听教师的。为此,教师首先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功能。其次,教学进度服从教学效果,课堂注重学有所获。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不完全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要提升综合实践互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学习所获。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水平的提高终究离不开学习者本人的反复领悟。教师的教永远是有限的,学生自觉主动的学才是无限的。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在乎的不是你如何教了多少,而是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关注学生是如何进行思考和学习。共同坚持知识过手落实和知识在学生身上的内化,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教学效果才能经得检验。最后,我们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加强教学经验总结。教师的成长过程一定是经验加反思。有效的反思需要我们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方法、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得失”的思考,既可以让自己品尝到教学成功的希望,同时又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补救、调节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会用教材来进行教学,做好对教材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因此,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尝试新思想、新方法,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加强教学经验总结
一个教师成长过程一定是经验加反思。有效的反思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方法、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得失”的思考,既可以让自己品尝到教学成功的希望,同时又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补救、调节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的英语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教师拥有的不再是只有“一桶水”,而应该是“自来水”,还必须是高质量的水,还必须教会让学生自己取水。
参考文献
【1】胡春洞、张思中,《中小学外语教学法》,1996 年;
【2】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科学出版社,1999 年;
【关键词】语言艺术;美术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B
人类的交流主要依靠语言来实现,语言具有艺术性,语言艺术目的就是人类的交流达到最佳的状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技能课,更是一门艺术的课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具有较高的语言艺术造诣,才能较好的完成小学美术的教学。
1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语言特点
1.1美术课堂教学的口头语言
教师通过精美的语言传授知识,是语言艺术的表演者。课堂实践证明,教师精准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吸引学生们陶醉在美的课堂教学之中。美术是一门艺术的科学,因此美术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教师必须注重课堂教学口头语言的科学性,以体现艺术教学的美。在美术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用精准的语言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体现出规范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另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性,教学的语言充满激情,不但具有优美的节奏感,而且富有积极的感彩,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容易吸引让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率。
1.2美术课堂教学的态势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无声语言,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向学生传达着信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手势必然会使学生倍受鼓舞。教师得体的穿着,适度的举止,会让学生感觉亲切,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另外,对美术的专业知识辅助以积极向上的体态语言,对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时常在课堂上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用温和的眼神和手势“说话”,运用端庄大方的姿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吸引学生全神贯注的听课。
1.3美术课堂教学的板书
课堂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一门独特的无声语言艺术,是一种正式的严肃的辅语言。教师具备好的板书在教学中往往具备优势,好的板书能给学生清晰流畅的美感,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艺术体现在示范展示上,要讲究规范,体现形式美。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和形式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设计重点突出,凝练的板书内容,或亲自示范作画的姿态、制作步骤、展示具有代表意义的示范画,让学生过目不忘。在一些实物教学中,教师可将这些实物添画表情,使这些实物变得生动有趣味,一下子就使教学进入,这样不仅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
2小学美术课堂的语言艺术的提高策略
2.1善用导入语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在新课的导入中,如何在简短的时间内,有目的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顺利的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并且进入教学内容的情境是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语在此环节尤为重要,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扣住学生的探究心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进行周思聪的国画《人民和总理》教学时,笔者首先播放了汶川地震时总理探望灾区的视频,让学生进入到令人悲痛又感动的场面。随即,笔者打出当时冒着危险慰问受灾群众的画面,学生触景生情,不由怀念起人民的好总理——。接下来对课堂知识等专业知识的讲解也犹为轻松,让学生在敬仰中欣赏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体会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深情。
2.2巧设问,让语言艺术具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师从提问入手,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在讲授透视知识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具体景物,让孩子们透过教室的窗子向外望,并随机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小的窗户,却容得下大片的景物?”教室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孩子们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激昂陈词。笔者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观察具体景物,并运用实验、演示、直观教具“寓教于趣”,把理论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使学生更好的领会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2.3善评价,让语言艺术具有鼓励性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和学习效果,做不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合理评价,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完美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历,改善了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全都统一成一个标准,而应因人而异。对优生提高标准,优中求新;中差生降低要求,发现其闪光点,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带着这种观点去评价学生的作业,用学生的眼光去解读学生的作业,促进他们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得到自然发展。
2.4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丰富性。
现代多媒体技术对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促使现在的美术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是一味的模仿机械的作业,更多的是通过轻松活波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如教学《恐龙时代》这一课,笔者在《恐龙时代》的主页上设计了相关的恐龙知识、欣赏、师生交流、学生探讨等环节,学生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自己所想了解的内容马上就出现在眼前。看着形态各异,身躯庞大的恐龙,欣赏着远古时代奇特的自然风光,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沉浸在奇幻的感受中,就像坐上了时光穿梭机回到了远古时代,和恐龙作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激发了学生对地球上奥秘的探索,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能否掌握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对一名教师非常重要,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就必须把课讲得生动、形象、有一定的感染力,并带有趣味性、启发性。生动恰当的教学语言艺术会给学生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让学生乐学、好学,使学习变成是一件快乐的事。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教师;高效课堂;游戏组织;巩固练习
高效体育课堂历来是体育教师追求的目标,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育者,我们理应以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广泛汲取先进教育教学思想精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真正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组织好课堂,力求达到高效。什么是高效的体育课堂?如何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呢?高效的体育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我认为,高效的体育课堂必须达到“技、量、笑”。“技”即运动技能。“量”即训练量。“笑”即学生开心地笑。高效课堂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高效。不久前,我有幸参加了庐阳区第五届中小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作为参赛者和一线体育教师,我感受到教师们的授课各具特色,在公开课中,我们体会到了高效体育课堂,也看到了“常态课”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在这次活动中教师都感觉到学生的常规组织能力太弱了。“轻负高效”对其他学科来说确实需要,但我认为,体育学科恰恰相反,我们提倡不减负、要增效,在家庭作业中也要与语数外老师争得一席之地。
体育教学既要满足个别体育特长生的要求,又要发展大部分学生体育的专项能力及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从而使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这是体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体育课堂教学要达到有效、高效,教师必须做到“精讲多练”。高效课堂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持之以恒地抓常规组织
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坚持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自觉行动,以保证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投入体育课教学中。
二、示范讲解要精炼
教师在新授课时可使用示范与讲解教学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讲解时要抓住教材关键,用最精练的语言,把技术动作的概念、要领直观、形象、有层次地讲清楚,使学生一听就懂,便于理解。教师完整的示范更有说服力,如:在蹲踞式跳远的教学中,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在课堂钻研和探讨中把技术动作归纳成“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每次课解决一到两个问题,这些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讲解示范既能使学生易记、易体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游戏组织要精当
游戏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的杀手锏,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设计的体育游戏仅仅使孩子觉得好玩,而与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所要掌握的体育技能无关,游戏活动过于频繁致使课堂教学本末倒置。为此,我们要尽可能选择一些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体育素质的游戏。
四、评价及时精准
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要关注首次输入的正确性,及时掌握学生的运动表现、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及态度意识等,进行及时而精准的评价和错误纠正,以“三个及时”确保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准确性。
五、巩固练习要优化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可以安排自练、互练、小组合练以及采用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拔、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场地布置要合理
场地布置能够有效地节省时间,增加练习次数,达到高效的质量。很多教师都充分利用了挂图、展板、简笔画等教具,供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与自主学练,使学生能够参照和模仿,从而提高自主学练和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在平时的常态课中,我们教师如果能像公开课这样精心设计场地,我想学生练习的效果、课堂的纪律都会更好。
七、独具特色的驾驭课堂能力
每个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的上课特色,公开课中教师能很快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这就是能力,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后能提高学生的效果就是最好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反馈 有效性
课堂反馈是反馈在课堂教学上的延伸和运用,就反馈而言,其是指两方以上的主体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课堂反馈指的是学生就课堂教学内容与老师沟通,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其在加强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教师必须明白何为课堂反馈,课堂反馈的有效性如何体现,以及在现有教学模式背景下如何改进课堂反馈的有效性。
一、课堂反馈的概述
(一)课堂反馈的概念。
课堂反馈是反馈在课堂教学上的延伸和运用,就反馈而言,其是指两方以上的主体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反馈本身有很多含义和解释,包括管理学意义上的认为反馈是关于实际水平和参考水平之间差距信息的汇报;系统论认为的现实表现与理想表现之间的比较说明;教育心理学认为的关于记忆和学习的信息沟通。无论是何种意义上的解释,反馈都说明其是对现实和理性状态下的比较,即为一种差异性信息的沟通。或者说其需要两方面的元素:一是状态的比较,一是状态信息的传递。
因此,课堂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和理想状态下的比较;二是老师通过一定手段主动从学生处获得这种比较的差异性信息。因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无法要求其像工厂的员工一样主动反馈生产信息,只能是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获得,这是反馈在课堂教学上应用的最大特色。
(二)课堂反馈的作用。
课堂反馈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作用是多方面的。课堂反馈有多种形式,不同的形式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如使用最多的口头反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有独到的作用,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及时地减少学生的认知误区等。而书面反馈在实际运用中较少,其对学生某一学习漏洞有更直接的指导和说明,并且比较详细。当前,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像各种网络聊天的平台不断地普及和全民化,许多学校的课堂反馈开始借助这种网络平台开展,也有着一定的作用。不管是怎样的反馈形式,我们确定的是,课堂的积极反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知识的漏洞、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调整教学等。
二、课堂反馈的有效性分析
课堂反馈尽管是一种教学手段,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课堂反馈都是积极的、有效的。积极有效的课堂反馈是具有一些特征的。这里借用两种主要的理论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说明。第一种是克鲁格和德尼斯的理论,他们认为有效的课堂反馈应是及时的、目标明确的反馈,即及时反馈、设置明确的目标并及时改正;他们认为有效的课堂反馈在类型上应是认知、识记型的任务,因为这些任务清晰明了,并且富于挑战性,反馈对学生学习帮助更大。而哈蒂和蒂姆・波利则认为课堂反馈应是有多种类型,包括任务完成情况、任务完成的过程、学生自我心理的变化与调节及个人自我的反馈等几种。这些反馈并不一定都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强调,有所侧重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三、课堂反馈有效性的改进策略
(一)注重学习目标,及时准确反馈。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注重学习目标的指导性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方向性,不至于教学和反馈出现偏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知和识记的任务较多,生字表中需要学生认识的生字较多,这样就应该明确每一天和每一次课堂的学习目标,而不是简单和模糊地“背诵今天所学”这样的目标,而应当精准和明确。比如在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小河与青草》的学习中,需要学生认识的生字包括与、边、能、到、感、谢、岸、紧、得、流,而需要会写的生字包括青、草、对、住、分、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所学生字确定每堂课需要掌握的目标,只有精准的目标才能在反馈过程中得到准确定位,如认知的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能否进行造句;而识记的内容是否记得,能否进行默写等。
(二)注重课堂任务,关注任务过程。
课堂任务或课堂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在没有其他大量阅读作业的背景下,抓住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注重任务过程的分析和解答有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对每一次课堂任务都及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对答案,有效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和知识上的知识漏洞。比如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古诗两首(《望洞庭》)学习中,课后习题为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说一说并写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如何诉说诗句中所描绘的景色,在每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给予夸奖与点评,并补充学生没有关注到的景色。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对诗人在诗句中用词用字的准确性进行描述,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与背诵。
(三)注重情境教学,调节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是一门十分特殊的课程,其不能要求大量背诵,不能要求太多的理解,其更多是一种文化知识的熏陶。因此,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创设许多的情境进行文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更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中《咏华山》一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描述华山风景,或者采用播放视频与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寇准在7岁时用诗句所描绘的华山。因此,在课堂反馈教学中,我们所注重的应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这种氛围的反应。
课堂反馈是一种教学手段,其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是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所导致的必然,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交流。当前教师需要明白课堂反馈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加强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讲”方式;放与收;深层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延续与深化,如果说初中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话,那么高中的历史教学更侧重于教会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以及运用历史的知识去思考当下的社会种种问题。为了更好地达成高中历史课程的这一任务,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笔者所在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学讲”方式,想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盘活课堂氛围,依托“需要层次理论”,建构高中历史课堂的新型运作模式。
高中历史教学在“学讲”方式下,需要重点处理好课堂上“放”与“收”的关系与时机。下面,笔者将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具体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思考。
一、“学讲”方式下对“放”的深层思考
所谓“放”,就是指在教师的掌控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展现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高中历史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颇有吸引力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有着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强烈渴求,以及对种种历史现象深层原因探究的热情。这些都需要历史教师充分地利用起来,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但是这种“放”不是漫无目的的“意识流”式的“放”,也不是“开闸放水”式的“放”。
(1)“放”需要循序渐进。无论何种教学方式的改革,都不能要求一蹴而就。对于学生而言,让学生课堂上唱主角,既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诚惶诚恐,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唱主角,而自己只需要认真听、认真记、认真做作业就行了,现在一下子要变成自己自主学习、认真讨论、认真讲了,学生真的一时难以适应的,也不知如何去做。笔者在历史课堂上第一次运用这种“学讲”方式“放”学生做的时候,学生开始阶段表现得很茫然,不知怎么办才好,即使讨论也是互相对答案而已,根本没有讨论的过程,更谈不上思维的训练。
对于教师来讲,早已习惯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讲授的这套教学流程,现在要把这套教学流程完全颠覆,要学生“上台”,教师“下台”,教师一时很难习惯,更难以掌握这套新的教学流程。行政的强制推行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不能操之过急,要让教师多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体会到“学讲”方式中“放”的必要性、科学性,并见证这种课型给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教师就会自然由强制施行到主动运用。
对于“学讲”方式下的“放”,学生需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才能逐渐习惯和接受,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体会、交流、反思才能更好地运用。所以,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否则只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2)“放”需要任务引领。即使学生、教师逐渐适应并认可了这种教学方式,但是对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放”也不能随意,需要有任务的引领。首先需要教师明确每一节历史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中心任务,上课时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指向中心任务才能不偏离主题。其次需要制订翔实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计划,由一些小问题层层推进,才能归结到中心任务的解决。如在“外交关系的突破”专题,围绕“中国、中美建交和”这一中心任务,设计了层层推进的小问题。没有任务的引领,问题没有层次性,课堂教学中的“放”只能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只能听到到处的“嗡嗡”声,但看不见问题实质性的解决,虽然热闹但杂乱无章。
二、“学讲”方式下对“收”的深层思考
所谓“收”,就是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依据自己的耳闻目睹收集到的信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深化、补充。完全由学生思维自由流动的课堂是无序的,教师适时的介入是必要的,可以随时纠正课堂问题的偏差,使教师的“放”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1)“收”需要择准时机。诚然,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于重难点的认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介入――“收”的时机的选择也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艺术。在“学讲”方式施行之初,教师对于介入的时机经常把握不好,不是过早就是过晚,不能恰到好处,这对于课堂的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有些历史教师较为急躁,耐不住性子,比如在“”专题要求学生依据几段材料分析的局限时,一旦看到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被某一问题卡住,不去想着如何引导启发,而是过早“收”,这不但会使正在进行的课堂流程被打断,也会打击学生探究的热情,更谈不上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了。与之相反,有些教师很有耐心,让学生不断地讨论、再讨论,使课堂既定教学的内容无法完成,长此下去,根本无法完成既定的学期计划。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耳聪目明”,当学生“跳一跳”可以够得到的时候,要再让学生试一下;当学生出现了思维的误区,教师要适时地点一下,“收”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要择准时机,方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而不阻滞。
(2)“收”需要提质增效。不但教师的“收”的时机需要选择,而且“收”的内容也需要精心策划。《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于高中生而言,不但要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人物、现象,而且能够以历史唯物观思考问题,也就是说不但要有知识的进一步积累,更要有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收”,不能是知识的平面总结,而应该是引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化历史知识为现实的能力,运用历史的知识以及对历史知识的深度剖析去分析现实社会。“收”要提质增效,不但要帮助学生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历史问题,而且要会因势利导,把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向深层,促进学生的思维健康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高效课堂的风暴席卷而来,滋润着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心田。高效课堂真正做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体现了师生完美的配合。它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旧貌。但如何为打造高效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彩的导入,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迅速做好听课的心理和知识准备,为进入新课创造有利条件。现阶段小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前常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精神不易于集中,思绪也是分散的。如果教师直接开始平铺直叙地讲课,在开始阶段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后面的教学。这时,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巧妙的方法导入新课,无疑会造成一种新的气氛。
二、巧妙组织课堂,调动学生情绪
著名教育家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可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所以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更要时刻鼓励,帮助他们进步。
三、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准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即确定一组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导航。我们要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在课程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全面、具体、系统地考虑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多维、立体的动态目标,特别要考虑学生年龄段的特点,不可越位,也不可缺位。因此,我们在“定标”时,不仅要看到教材所显现的认知目标,还要明确教材所隐含的能力目标,更要挖掘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目标,这样,课堂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理想课堂能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促进学生们健康的成长,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真正主人,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