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20: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技能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生物课堂 结束技能 有效运用
一堂好课,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开合有度;结尾余音不断,回味无穷。好的结束不仅能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激发、认知上的升华、艺术上的享受,而且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想象,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因此,设计好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巩固知识,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目前,介绍结束技能方面的期刊文章很多,很多一线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对实施结束技能的方法做了较多的论述,但没有从理论的高度来充分地认识和理解结束技能的重要性、艺术性和迫切性,而且介绍有关结束技能的理论书籍也寥寥无几。因此,从理论的高度来探究结束技能在生物课堂里如何具体地实施和有效运用就成为实践的需要。
一、对结束技能的认知
课堂教学的尾声就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表面上是课堂教学的终结,实质上是本课堂的总结、升华和延伸,又是后继课堂的基础和准备。结束技能是教师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时,通过反复强调、概况总结、完成活动等,对所教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巩固和应用,使新知识稳固地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去的一类教学行为。结束技能的基本任务是教师指导学生对知识巩固和应用,促进学生将初步获得的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新认知结构的教学行为的总结和概况,即促进知识的保持,知识的不断分化和融会贯通[1]。
二、结束技能的功能
(一)归纳新知,整合旧知。
我们通常会在一节课的开头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便使学生带着目的和方向来学习。那么,一节课的末尾,就要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以及会理解和运用新知识、整合旧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当中。利用结束技能对新知识进行巩固运用之后,就能逐渐把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的能力。
(二)创设知识联结,导入下节课。
一节课的结束意味着时间上的暂时停顿,但内容方面却是下节课的开始。所以,好的课堂结束就是使学生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能力的课堂艺术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里不仅要联系本课知识,还要为下节课的导入做好积极的准备工作,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结束。
(三)训练学生思维和学习技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结束环节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反思教学效果的最佳时间,故教师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引导和训练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发展和学习技能得到提高。长期有针对性的训练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提高和发展,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四)评价教学效果。
课堂的结束环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而且是教师了解、测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的这一环节,通过细心地察言观色和用心总结,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就能更好地测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了解并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五)总结、反思与进步。
课堂的每一步骤都是教师总结、反思和进步的时间,但课堂的结束环节却是最好的总结和反思环节。只有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充分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才能在接下来的课堂中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和设计教学方法,最终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结束技能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的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课堂教学的“收口”处也是这样,各个教师的结束方法异彩纷呈。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在生物课堂中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评估教学效果法。
在初中阶段生物每周为2课时,时间跨度大,教学内容多,故每一堂课都必须是高效率的,不仅在趣味性上,而且在知识上,都要达到最佳统一,才能高效率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一结课方法技既能让学生学习和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又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到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达到最佳的统一。
(二)总结归纳学习法。
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故在每一节的课堂结尾处,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不仅学会归纳和总结本课的学习知识,而且学会分析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适于学习生物的学习方法,从而才能在实际的学习中学会实际的操作,并能从中受益。
(三)故事趣味法。
长时间平淡的教学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和失去学习的激情,故有心的教师会在课堂的结尾处根据生物课程的特点恰如其分地导入一些充满悬念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小故事,让课堂的结束在流连忘返的故事情境中结束。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在故事的魅力吸引下自主学习下一节的课程知识,而且在无意识的熏陶下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种轻松的学习美感,让他们能自主地进入热爱生物教师,从而热爱学习生物课的轨道,古语“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四)竞赛结果法。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有激情,喜欢冲动和幻想,热爱比赛,思维活跃,喜好活动性思维的课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进度有意识地组织一些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布置下对每一阶段的知识在课外主动地进行自学或预习,然后巧妙利用课堂结束环节,达到不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成效的目的。例如:在《动物的行为》教学中,为了避免形成教师讲,学生听,机械记忆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建构,可采用学生抢答知识的竞赛结课方式,即教师说出动物的不同行为,各组学生按规则抢答该行为属于何种行为。最后优胜组获得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竞赛知识如下:①狮子钻火圈;②牧羊犬帮助牧羊人放牧;③海豚转呼啦圈;④蚂蚁搬家;⑤狗在树边留下标志性气味;⑥婴儿饿了会啼哭;⑦蚕吐丝结茧;⑧小狗一生下来即会吸乳汁。这样的竞赛活动,不仅能使课堂的新知识得到及时的运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节课更有针对性地教学做好铺垫。
(五)“小先生”讲授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任务和表现的机会。故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的结尾之时,利用4—5分钟的时间,抽学生进行“小先生”的讲授比赛活动,给予学生表现自我、激励自我及认识自我的机会。经过教师长时间有意识的课堂训练和培养,久而久之,每节课就会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人人有任务的课堂,就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体地位,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将起到长远的积极引导作用。
(六)美术、音乐结合法。
课堂是教师教学生涯中的每一个细小单元。只有做教育的有心人,不断挖掘生活的元素,不断包装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教学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生物是一门认识身边世界和自身身体的科学,教材上图文并茂。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地理和音乐学科的学习方法,充分把图画和课本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把一些知识点编成美妙的歌诀或绘成栩栩如生的图画,就能达到极好的学习和记忆效果。美术和音乐结合法比较适于生物复习课的运用,不但能促进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来进行学习,而且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让他们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快乐地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例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教学结束时,为结合本节内容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缓解紧张情绪,体现人文情怀,可在学生整理实验用品的同时播放歌曲《深呼吸》,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七)优势聚集互补法。
能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和有效保持,以及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的一切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生物教师应该博采众长,充分学习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充分根据学生和自身的特点,把各科适于生物的学习方法运用于生物课堂的结束环节中,从而丰富生物课堂教学,让生物课堂的结尾达到“课虽尽但意犹长”的至高境界,让有序的生物课堂深入无限的学习世界里,不断拓展和延伸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思变能力,使学生对生物知识具备高度兴趣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四、总结和建议
课堂的结尾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拥有良好的导入,以及精彩的教学组织过程,但没有好的课堂结尾,就是一种极大的遗憾。在课堂的结束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思维火花,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收效良好,回味悠长[1]。教学方法要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理念,学法指导时要做到:导趣,引导学生“乐”学;导思,引导学生“活”学;导法,引导学生“会”学。
参考文献:
[1]林万新.结束技能训练[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14-31.
[2]王永胜,沈雁.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6-117.
关键词: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1-0049-03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一)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有关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很多,主要有认识论、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思想、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圈”模型理论、当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思想理论等。这些理论研究均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感受主动认知和探究协作,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1.体验。“体”,意为亲身经历;“验”,意为考察验证。体验,就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活动来认识感受周围事物。体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更是一个活动过程,是生理和心理、感性和理性、情感和思想等方面的交互运动;体验也是一种实践活动的具体结果,是主体亲历某件事、某项活动并获得相应的认识、技能和情感。
2.体验式教学。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实际的或仿真的学习情境和机会,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整个活动过程,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激励评价作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建构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一种教学形式。
3.实施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探寻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规律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并促进全体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帮助教师确立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践智慧,成为新型教师。从而实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企业乐用”的职业教育生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服务能力。
(三)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1.情境性。实施体验式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处在一个仿真的或真实的职业场景中,激发学生潜在的自主学习的激情。
2.体验性。在学习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参与,亲历学习过程,体验感受学习内容,实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
3.互动性。在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中,学生间需要互助协作、交流研讨、相互借鉴,学生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和点评激励,促进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4.统一性。在整个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互动性形成了知识信息和情感信息的相互交融,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情感、智能的和谐统一。
二、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
(一)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与策略
1.情境创设,情感体验阶段。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相应的教学资源,联系现实,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职业现场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1)情感体验环节。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多媒体再现音像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多种手段,渲染情感,引发共鸣,让学生获得最佳的情感体验。(2)职场体验环节。通过设置仿真或真实的职场工作学习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激发学生产生自主、自觉学习的强烈愿望。(3)明确任务环节。在情境的感染下,教师及时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增强学习的指向性。
2.项目引领,实践体验阶段。
(1)自主与合作学习体验环节。在学习任务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围绕学习任务进行学习、思考、分析、实践,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遇到的某些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引发思维碰撞,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2)教师点拨学习体验环节。在学生自主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学习进展情况,与学生保持必要的信息交流,注意汇总整理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可以进行集体指导,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对缺乏兴趣的学生进行激趣指导,对于缺乏学习信心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解疑指导,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3)检测矫正学习体验环节。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学习所得,去解决或回答问题,以检验学习效果。对于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修正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获得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努力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3.总结评价,升华体验阶段。
学生通过自我实践体验。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引导学生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并能适当地进行拓展学习指导,最后组织评价激励,让学生在总结评价中升华学习体验。
(1)总结归纳体验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组内总结交流的基础上,可引导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进行小组总结交流,组间竞争,实现信息的多向流动,互相借鉴学习经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创先争优的进取精神。教师根据学生总结归纳的情况,可作适当的补充点评激励。
(2)巩固拓展学习环节。根据学生学习领悟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一些巩固性实践题,让学生运用自我建构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可设置些拓展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学习,使知识和技能得到有效迁移,升华学习体验。
(3)评价激励体验环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可设计学习体验评价表,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方式,对学习态度、互助合作精神、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明白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清楚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体验评价的激励作用。
每一次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反思,就教学效果、备课和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比较深入的剖析,提炼教学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措施,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技艺的不断提升。
(二)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体验单
学习体验单是由教师编写的用于学习体验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自主建构的方案。学习体验单应同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架构相对应,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课前预习准备(知识和技能)、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安排、相关课程资源的提示、学习方式方法的点拨、学习测评与矫正、学习内容拓展、学习评价、作业布置等相关内容。编制的学习体验单要根据学习目标,确定适当的学习容量和难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呈现问题,结合课程资源的运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过程中解决遇到的各个问题,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编制学习体验单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过程,编制的学习体验单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做好学习体验单的编写工作。
三、实施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必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按照操作范式,运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并不难,但是如果没有从本质上把握其内涵,而是机械地生搬硬套运用教学模式,则很难实现课堂的高效。因此,实施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更新和提高。教师要认真学习领悟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操作范式,才能自觉地运用这种模式组织教学,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才能在教学中扮演好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者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二是要开发与教学模式相对应的课程资源。要组织编写项目化的教材,建立教材资源;要有相应的教学条件,如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等。三是要建立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机制。实施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大,备课要求高,因此,应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发挥教师集体的教学智慧来有效提高备课质量,并通过个人的二次备课,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四是要灵活教学设计和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教学模式架构作适当的调整,也可将一些教学环节整合起来。如可将“项目引领,实践体验阶段”中每个项目(任务)中的“检测矫正学习体验环节”整合提升为一个学习体验阶段,转变为“检测反馈,交流体验阶段”等。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特点和不同的体验学习阶段,有机融合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多种教法,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相应的体验学习,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
参考文献:
[1]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王海霞.体验式教学浅谈[J].大学教育,2012(2).
[4]高文.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Conducting Experience-oriented Teaching for the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GENG Yi-bo
(Jiangsu Qid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Qidong 226200, Jiangsu Province)
一、教学资料(包括课程教材和辅助资料)
1. 教材是课程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资源。教师一方面要熟悉教学标准,深挖教材,理清教材体系中的纵向联系,另一方面要广学博文,扩大眼界,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重组与整合。为此,教师首先要在备课时要深入课文,理解知识结构,对文本的内涵和外延做深刻的解析,不要盲目照搬照抄参考资料的内容。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和教学环境,在和学生的互动中,掌握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点,基于此来设计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生成自己独特的思想火花。
2. 辅助资料是在教材之外的能帮助完成教学效果的一种资源。它的来源有很多:诸如图书、实验和电教都可以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课内外的教育有机结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收集更加广泛的教学信息;还可以通过生活来了解书本上没有的资源,生活是最丰富的经典。
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教材和教辅资料,将文本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将理性的知识和感性的认识融合在一起。
二、教学设备(包含传统的和现代的)
传统的教学设备是指三尺讲台、一根粉笔和一块黑板,这些虽然是老掉渣的教学仪器,但是在一段时间内,还将是适用的东西,只要教育工作者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基本功,就还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
现代的教学设备是指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出现的可以被教学有效利用的新手段。例如,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等,就可以促使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
软环境特指师生面貌、课堂气氛等,这有赖于师生来共同完成。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
1. 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教育的经典理论和教学时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能否积极地投身到的学习活动中,取决于学生对教师是否信任和尊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2. 授之以渔的学法环境。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法指导,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四、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批改辅导、评价和研究)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然我们也没必要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教,让学生使用怎样的形式学,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这些都要靠我们的教学技能来完成。
1. 教学设计技能包括制订课时计划、撰写教案、了解学生和使用教具的技能。
2. 课堂教学技能包括组织和导入、设疑和提问、板书和讲授、小结和总结运、激发和导引技能。
3. 批改和辅导技能包括作业布置和作业批改技能、课后辅导和个性弥补技能。
4. 评价和研究技能包括命题和评卷、分析和总结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吸取科研成果的技能。
五、课堂教学时间(包括学的时间和教的时间)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依据教学内容、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综合确定的,一般小学为40 分钟,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问题,科学合理的时间分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们必须要:
一、明确指导思想,树立责任意识
新学期开始,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试行》文件精神,要求各学科带头人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比和谐、比干事、比学习、比成果、比创新、比原则、比诚实”的活动。让全体教师明确本学期的努力方向,为我校开展好教研工作打好基础。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1、认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为提高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师积极参加镇小学教研室组织的高效课堂观摩活动,回校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然后教研组成员对全体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逐一听评,对差课、一般课的教师进行了多次听评指导,各位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新的提高。
2、积极组织第二次课堂达标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教师展示自我,相互学习,也是对我校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一次检阅。这次达标活动是在总结我校第一批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每位教师以课堂教学达标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授课水平的平台,最终人人达标,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本次参赛的共4位教师,其中语文3人,数学1人。学无止境,教艺无涯;以课为鉴,得失心知。相信他们的课堂教学会顺利过关。
为促进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每次活动,我们都组织教师进行轮流观摩,写出课堂教学评价表,为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教学论文评选,提高教师教研水平。
我校教师积极开展音乐教学论文、品生(品社)教学论文、信息技术案例、教学设计成果研讨、撰写、评比活动,根据教委要求按时上交各项活动材料。
4、组织示范课,做好引领
为提高广大教师各科课堂教学水平,我们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后,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再指导,安排他们在上示范课,这样的示范课更接近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通过组织示范课,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为落实新课堂教学策略作了保障,既培养锻炼了学科带头人,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早日成为“名师”打下基础。
5、做好教学质量监控,掌握教学质量动态
课程结束后,我们对全校一至六年级进行教学质量抽测,首先对考查学科的检测,针对考察的成绩,教研组人员进行认真的分析,写出总结建议。然后对考试学科的检测,检测结束写出教学质量抽测分析,让每位教师深刻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为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提供依据。
6、抓好常规,做好过程管理
教学常规工作是教师的基本工作,我校认真落实县局提出的常规30条,实行教研组双周对教学的常规业务进行了检查,检在指导教师作业备课,每一次检评,我们都写出检查总结,然后展开教师会进行集体反馈,为教师今后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作以指导。
7、抓好特长生培养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抓好特长生培养培训工作,学期初我们应召开了班主任会议,明确要求各班级重视特长生培养培训工作,并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了特长生培养计划,教研组成员多次了解班主任对特长生发展培养工作。在今年全镇特长生比赛活动中,我校进行了小学生特长比赛,经过层层特长比赛选拔,共有六名学生被选为优秀,他们代表我校获得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六年级学生李洪伟两次参加了县举行的讲故事比赛、数学应用特长比赛活动,并取得全县一等奖的好成绩。
8、扎实开展“蓓蕾读书”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为抓好“蓓蕾读书”活动工程,我们召开了“蓓蕾读书”活动工程推进大会,会上学习了镇教研室制定的蓓蕾读书活动方案,全校语文教师表示按照教研室安排,开展好班级“蓓蕾读书”活动,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每月三篇。并做好学生的读书指导工作,读书笔记的感悟检评工作,学生的手抄报的质量等工作。月末学校开展“古诗背诵、说书名、讲故事、快板、朗诵等”比赛活动,对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进行检查量化。通过蓓蕾读书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各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9、抓好小学生写字、口语、实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我们组织了全校小学生写字、口语、实验操作、信息技术技能测试,评出了前三名学生,并对教师进行了量化积分,及时进行了总结反馈,全校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写字水平、实验技能及信息技术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各项工作及时反馈,及时总结,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做好各项工作,我们每月都进行工作总结并制定下月工作计划,对于某些专项工作,我们在开展过后也要进行及时总结,找出自已的不足和亮点,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学期结束,全校教师都要写出自已一学期的工作总结,查找出自已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沙窝完小,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镇教研室的帮助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与各单位相互协作,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0年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最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方法是课堂教学微技能。
一、理论依据
1.微格教学。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它首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始运用,以后传到英国、澳大利亚以及世界各国。开始的时候比较简单,只是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把师范生实习讲课时的行为录下来,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和同学来评价分析他的教学行为,从而正确地掌握教学技能。由于不是大班讲课,只是少数几个人的研讨,因而称之为微型教学。以后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它的主要特征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将复杂的教学活动分解为各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学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起初是录像机,以后是计算机、多媒体电脑等可以反馈的系统进行教学训练。2.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起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以“学”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促使师生间的课堂结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由“教”转变为“导”。
二、主要作法
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微技能研究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解决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避免有些教师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但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促使教师通过理论的学习,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策略意识不足问题。
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微技能从课堂教学的引导、疏导和指导三个环节探讨微技能的运用。所谓引导是指引导成功语言学习者不断总结、优化认知策略,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教师为他们导航;疏导是指疏导不太成功语言学习者,避免消极的学习策略,教师为他们导法;指导是指指导学习潜能偏低的语言学习者,使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教师为他们导疑。教师还要通过“整合”引导、疏导与指导,对各类学生的自主学习导航、导法、导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现最佳的学习方式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主要类型
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微技能按类型可分为:1.导入技能。要求运用建立情境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2.操练技能。要求根据课堂上所介绍的新语言知识,组织学生用多种方法,对新语言结构进行有效练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新语言的语音、语调及其结构。 3.练习技能。要求根据课程设置的语言,设计不同的练习,组织学生在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中学习运用新语言。 4.提问技能。要求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5.转化技能。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传递技能信息的方式。是变化对学生的刺激,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要求教学充满生气,唤起激情,丰富学习环境,在不同的认知水平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利用各种感官信息传输通道传递信息。其方式有:教态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等。 6.设计、组织课堂活动技能。要求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语言交际场合及情境,设计课堂活动、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流。在活动中学会使用课堂上所教的语言并会用英语进行交流。 7.板书板画技能。板书和板画都属于直观教具的形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它们是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和掌握的重要教学技能。它要求讲究艺术性,还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简洁性。8.强化技能。教师在教学中为鼓励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某种行为而作出的积极反应,即奖励性、鼓励性的反应。9.结束技能。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结束技能不仅广泛地应用于一节新课讲完、一单元学习完、一节课结束时,也经常应用于讲授新的语法、功能等的结尾。
四、研究展望
1.研究目标更明确。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技能是以教学能力综合地表现出来的。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微技能使之形象鲜明、目标明确,可以细致地、反复地观察,易于操作和掌握,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技能。2.教学策略更完善。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微技能研究旨在填补研究空白,增强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实施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的能力。谋求改变传统的课堂中师生教和学的角色、地位关系,促使师生间的课堂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3.课堂教学更实效。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实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是师生学习训练使用英语的主要时空。因为,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师生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训练使用英语,更没有讲英语,用英语的语言环境。因此,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落实课堂教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微技能研究就是丰富和形成教师的策略教学经验,促使或加速学生获得和运用学习策略。提升教学技巧,增添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英语学习的主人。
论文关键词:教材 课堂设计 课堂行为 自我反思
一、与时俱进。适当为教材增加新鲜血液
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以及不同文化层次的学习对象增多应该适当地进行整理和改编。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越南语专业所使用的《会话》教材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内容比较陈旧,而且主攻的也基本是大学教学。中职学生的年龄主要处于l5~1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是最喜欢新鲜事物的阶段对于过于陈旧、呆板和不常接触的事物往往会产生厌烦情绪,所以,现在使用的大部分越南语会话教材并没有得到中职越南语专业学生的注意。其中一些常用语句重重复复,对话设计内容缺乏生动和实用性,跟不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知识前后顺序安排不恰当,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不系统,不衔接,难以理解,而且教材中缺少相应的口语练习作业,让很多学生缺乏课后实践的主动性。针对上述一些问题,中职学校越南语专业应该大力开展校本教材的整编工作,首先,要与时俱进,重新整理挑选课题,如关于通讯这一课题里,除了以前常用的电话、书信和电报之外,还应按现代通讯科技的发展增加传真、电邮、视频等方面的生词和对话内容。一些相近的课题可以合并,如旅游和参观,问时问和问年、月、日等都可合并成为一个课题,便于系统性的学习,避免由于在教材上的重复累赘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其次,在对话内容的设计上要简洁明了并有新意,语言设计要人性化,避免重复呆板冗长的语言,要让学生学起来觉得生动、简单、易懂、好记又实用。如乘搭交通工具这一课题里,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身边出现了许多和以前不一样的交通工具,所以,应当增加关于搭乘新式交通工具时会出现的一些对话内容,不要长期只局限于那些旧的交通工具来设计对话内容。根据与学校合作的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工作内容,适当增加与今后顶岗实习工作相关的教材内容,使教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最后,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在教材里增加课后会话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课后练习切不要让学生照搬教材内容,而是能启发学生温故知新,提高实践应用的灵活性。
二、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因为,它是教师教育思想、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教师创造性的再劳动。传统的备课强调的是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但往往教案只是教材内容和知识教学过程的提纲,它无法适应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全面性需要,所以,创新教学设计势在必行。
对于中职学校越南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设计的创新显得尤为迫切。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越南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延用大学课堂的教学方式,方式方法比较守旧,把过多的知识留给学生自学,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创设活泼、生动、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方面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多数教师忽略了在口语教学中个人情绪对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在中职学校,学生的实践技能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这一点在中职学校越南语教学中得到了明显的反映,用人单位对口语技能的严格要求使得课堂教学设计面临着很多挑战。过去,常常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但是在如今个性化发展的中职学校教育里,除了注重这几点外,中职越南语《会话》课程教学设计创新应该要多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不断挖掘教学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也在发生改变——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中职学校越南语专业学生的技能突出地表现在口语应用技能上,而这一点无形中就要求中职越南语《会话》课程教学目标要有新的方向,除了立足于教材,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口语应用技能外,还应该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融入更多有助于专业技能学习的人性化的教学元素,培养学生说话式的口语技能,而不是背书式的,并且把每一个教学目标反映到每一节课中。
(二)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中职学校越南语专业学生由于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较差,自我创造语言实践环境的能力也是如此,所以,要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越语,如利用网上资源,越南语歌曲及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亲自感受和直接体验越南语及越南语的运用,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所展示的内容。
(三)创建增加情景模拟,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发挥作用,否则改革将成为一种形式。长期的口语教学的经验表明,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自信才造成口语表达时最大的障碍,所以,要帮助学生树立外语口语表达的自信心,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信。情景模拟练习是口语教学中常见的方法,但是由于需要的时间长,学生羞于配合等原因进而使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充分地利用该方法,而过多地让学生朗读和记忆,课堂上学生的口语应用练习就相对少。所以,教师应该用心思考每一个会话课题里包含的丰富的情景模拟空间,把每一课题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分解到情景模拟练习中,针对学生所掌握的越南语设定情景,有难有易,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教师在其中穿针引线,随机点拨。形式要更具开放性,不仅仅是学生自己一个人,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应该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口语练习。
(四)丰富课堂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知识
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进行评价是促进有效教学的良好途径,评价即是肯定也是指导。在口语教学课堂上,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而大部分教师的评价通常就是简单地指出存在的语法或用词错误,忽略了课堂评价的重要性。中职学生是一个需要得到肯定和帮助的学习群体,所以,课堂评价使用得当,对提升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首先,课堂口语练习是学生鼓起勇气认真去做的教学活动,对他们的评价一定要及时或选择恰当的时机,不要让学生觉得不受重视或忽略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次,转换评价主体,不要总采用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应该把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自我评价或别的同学进行评价会有利于学生自我提高和巩固知识。第三,评价应有发展性,除了指出存在的语法或用词错误,并做出指导纠正,还应该意识到口语会话课堂的特点——说话,加入有关语调语速,姿态神情的评价,进一步帮助学生全面进步。而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背或说了就可以了,良好的课堂评价体系不仅仅是教学手段,也是增进师生感情交流的捷径。
三、用教师的课堂行为来为课堂教学加分
教学改革中,常提出要改教材、教学手段,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等,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自身的个体表现来感染引导学生学习却被忽略了。课堂教学是一种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的教育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言和体态的和谐运用。《会话》课程是一门强调实践应用的课程,中职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差不仅仅是因为缺乏自信,脸皮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气氛压抑了他们积极活跃的一面,而改变这一难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新课改要求教师做学生的合作者,不再以知识权威和道德权威的角色出现,所以,教师在组织每一节课堂教学的时候都应当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注意给每一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强化自信。所以,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语调,恰当的肢体语言让学生感觉到你的真诚和亲昵,被教师的情绪所感染,积极配合教师的引导,从而带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紧记课后自我反思,梳理自己的课堂
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累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有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由于中专学校没有升学的压力,使得很多教师在课后疏于自我反思,忘记梳理自己的课堂,进而没有及时发现和总结自身和学生在课堂上所遇到的疑难,放松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会话课堂是个要求互动和交流的课堂,而互动和交流的内容如果没有新意,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是肯定达不到的。课程改革中要求每一个课堂都应该是新的课堂,自我反思就是创新课堂教学的前提和途径,没有自我反思就没有总结,没有总结就没有思考,更不可能有结论和经验可以应用于实践。会话课堂是一个注重细节的课堂,每一个小细节都有提升课堂效果的能量,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而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多进行教学反思,梳理自己的课堂,关注和创新教学细节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精彩。
关键词:职校英语;教学评价;学生;发展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是一门教学艺术,英语教师要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立足素质教育,讲究实效技能,总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和素质。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英语课堂评价,我们要注意到:
一、合理运用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种类、手段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已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我们在评价中常有四种类型。A.起点评估;B.诊断性评估;C.教学评价;D.正式评估。
下面,根据自己上课和听课的体会,谈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口语(Speaking)和写作(Writing)的正确评估。
1.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估
在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中,听说能力的培养最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但近十多年来,“听”“说”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课堂教学中,口语练习活动可给学生提供演练(Rehearsal)的机会,使学生得到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真实感受;口语练习活动给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信息反馈(Feedback),从而使教学相长。
2.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写作过程的评估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更谈不上写作技能、技巧的提高,导致学生丧失对写作的兴趣等。教师要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写作的评价标准,充分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建立学生写作档案等一系列形成性评价手段,加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错误,总结错误原因,最后使错误及时得到矫正。
二、英语课堂中对学生活动过程的有效评价方法
1.小组评价法――培养协作精神
“小组评价法”经常采用分组教学策略,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其次,根据预定目标对各小组的情况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可以由教师指出,也可以是学生个体或组与组之间相互讨论后做出的。最后,让学生运用评价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展相应的能力。如,教师可根据各小组的回答,把每一组创编最好的地方组合起来进行练习,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赏识评价法
教师在赏识评价的同时引导学生再次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将学生的“满足”内化为克服困难的动力。既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又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冷淡、责怪、不适当的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给予赏识性评价,以激励学生通过努力亲身体验到成功的滋味。
3.参与评价法――突出学生主体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在评价过程中体现。“参与评价法”的内涵就是在英语教学中把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纳入评价的范畴。认知心理学对“元认知”的研究表明:自我评价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认真地总结各种学习方法,检查学习活动进行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英语学习。职中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过低,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因此,我们要倡导学生张扬个性,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最棒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这也是我们让学生自我评价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实现知识传授的一个平台。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向学生传递系统知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2]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以“3G通信技术”课程为背景在课堂上引进研究性教学策略。
1.整合知识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有一个深入浅出的学习过程,因此各学科的知识内容的学习都要遵循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本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内容多而杂,原理复杂且实践性强,要在有限的课堂上讲授大量的知识点,并保证学生能够完整地掌握课程的系统知识,就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为了能够合理地整合课程的知识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在授课之前要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掌握课程的系统体系、基础知识内容、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等内容,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在教材选择上,要参考多本相关技术教材,结合本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和技能的要求情况,遵循“宽基础、浅理论、重应用、和需求”的原则进行教材的选取。[3]在基础知识上,以可理解为度,选择能覆盖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材;在理论知识上,不苛求理论公式的推导和证明,注重关键技术,删除脱离生产实际的内容;在技术需求上,以实际应用为主,选择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从基础教学、应用技术、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整合教学内容。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授课内容要遵循“少、精、宽、新”的原则,去除陈旧的内容,添加前沿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简化并精讲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根据课堂内容合理安排学生预习、复习和拓展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2.加强课堂教学过程性、应用性和体验性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授知识理解的过程性、系统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技术的体验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大量的视频、音效、动画、PPT等方式直观展现相关公式的理论推导过程、相关知识点的原理及实现过程,还可以展示相关技术的应用范围、发展状态及技术前景等,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可以采用软件、硬件实物等辅助工具和设备演示系统工作流程、仿真系统工作状态、分析系统仿真结果等,使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运用有一个较全面地认识,直观清晰地了解系统工作原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使用软件或硬件等辅助设备体验设计过程,在学生使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过程中,掌握软硬件等设备的使用方法、系统设计原理及方法等内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加快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完善课堂教学手段的融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单一讲解内容会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在课堂上将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融合。教师可以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和技能技巧,从而改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将三种以上的教学手段相融合,主要的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演示、黑板板书、视频播放、软件仿真、硬件实现等。课堂上要合理分配各种教学手段占用的时间,通过多媒体和视频的演示与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黑板板书的讲解,加深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重视和把握;通过软件和硬件的仿真与实现,加深学生对于系统设计的直观认识与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不断融合,从多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课堂教学的感染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由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中来。
4.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创建教学情景传统的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教学的进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但讲课形式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为了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创建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理解与把握。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穿插讨论发、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法等方法构建有效的教学情景。通过讨论法针对某个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辩论过程中巩固、发现和解决其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调合作能力等。通过演示法,以实物、软件等手段向学生展示系统的发展、原理、设计实现等内容,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看完教师的演示后,可以通过练习法,加强、巩固学生对于实际操作与应用的理解、运用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法,设置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资料的查阅和收集、知识体系的整理、项目任务的设计、项目任务的实现、项目设计的描述与总结等,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引入,在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学生将会发现新的问题,并且会有新的想法。为了更好地拓展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解决遇到的新问题,通过预留思考题等方法,让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资源、书籍查找、相互探讨、论坛访问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增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时测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所传授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如何有效判断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成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对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教学效果的时测性检测,以此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合理调节课堂节奏。为了有效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人从头讲到尾的“一言堂”现象,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保障学生学习的关联性与系统性,提高整体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遵循“提问—总结—布置作业”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时检测与调整。在开始上课的前5~10分钟内可以对上次课的知识点进行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掌握不好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对已学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于疑难问题的理解。在讲课过程中,对讲授的新内容、新知识点、新难点等进行提问,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针对不懂与模糊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讲解,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下课前5~10分钟内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布置作业,根据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总结知识要点,有侧重地加强不理解内容的总结和简要说明,并针对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对于部分知识点出现的不理解、不确定等模糊问题布置课后作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穿插软件或硬件演示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师生活动、学生操作等过程,查看学生在技能应用和实践操作上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讨论、分析、讲解和解决不懂的难点问题和遇到的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应用和相关软硬件设备使用方法的掌握,全方位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研究性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中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化问题,有效地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在高效传输大量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操作与应用技能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
1.转变了教学思想,有效地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主要是学生听教师讲,缺少互动;教材内容单一,照本宣讲,内容枯燥乏味;互动少,不能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进行反馈,教师课堂节奏掌握不均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手脚,所有的这些弊端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备受关注的主体,一切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运行都遵循“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力合作,共同探索,共同交流设计经验,纠正错误认识,提升认知高度,拓展知识体系。
2.落实了教学目标,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上所有行为的设计和实施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因此一切应以学生为中心,即以人人学会作为课堂的教学目标。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问题的回答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及时调整课堂的内容和节奏,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创新能力,使学生心随身动,神随心动,愿意学习、想要学习、学会学习,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流失率,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3.转变了学习方式,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上通过布置任务以及项目驱动法的引入,转变了学生长期以来的预习、听课、复习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加入了小组团队合作模式,使学生不仅可以做到单一的个人独自学习与思考,而且能和团队里的其他同学共同协作,在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质疑、互相帮助、互相探索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升华问题、拓展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保证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质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效度,加深了学生知识的探究深度,有效地促进了课堂的高效性。
4.加强了课堂管理,有效地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引入,使得课堂教学的时间更加紧张。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授课前通过策划制订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方式的引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关键技术和关键问题,直击疑难问题,并进行精讲和点拨,逐步开发学生的潜质和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本着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的态度,适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和进度,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和频率,在有限的时间里既把知识讲到又使学生掌握,从而加强了课堂管理,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
三、总结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57-01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几年的时间,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变化。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的改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重点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业成绩。我觉得在现代化学有效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充分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准备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时间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时间。教学前的准备以及课堂教学后的总结,都应该包含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课前准备。一个有效的备课过程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熟悉学生。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个性。
(2)熟悉教材。 教师对所教的内容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然后在教学内容方面才能运用自如。
2 合理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除了备学生、备教材之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备方法。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教师的讲授、实验、学生的自学、讨论、总结这样几个环节。一个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把每个教学环节精确到每一分钟。
3 恰当的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当今社会多媒体教学手段基本普及。但,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课件呢?我一直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教学中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凡是能够用普通媒体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实验媒体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的。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垂手可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4 关注实验教学的细节
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学习化学的媒介,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学生实验过程中不要怕失败。失败、反常现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探究实验要对学生巧妙的引导,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得到结论与解释、最后进行反思与评价。
5 提高教师对作业的应用能力
作业提供了一个教给学生学习技能的良好机会。它提供给教师和学生思考问题、了解各种学习方法和手段的相对优点、以及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机会。作业完成以后,通过讨论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不同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可以让学生们从中掌握诸多学习技能。对于学生作业,教师要精心批改,并给于适当的评语。做错的作业要及时要求学生订正。这样及时的反馈,才是一个有效的作业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复习过程。
6 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行为艺术
不会说话的教师不是一名好教师。会说话但不懂语言艺术的教师也不是一名好教师。作为化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做到:精当——准确严谨;精炼——言简意赅;精巧——言近旨远;精彩——妙趣横生。
7 注重课后学生自我复习指导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课课清、单元清的好习惯。每次上新课之前要对上节课内容有所复习。每节课结束,要对本堂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单元结束后应该有个单元总结复习。
关键词: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学习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22-02
针对目前一些师范院校在培养艺术艺术师范生教学技能上存在的培养观念落后、技能训练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本文从艺术师范生对学校政策、教师教学以及自身的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解和态度这三个方面编制《艺术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学习状况研究调差问卷》,采取先分层抽样后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三所师范类院校艺术类师范专业(美术类、音乐类、影视类)的217名大四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17份,有效问卷21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将问卷调查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17.0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艺术师范生课堂教学培养的现状加以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对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方式的满意程度
培养方案在艺术师范生的培养上起着宏观指导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在校艺术师范生对学校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方式的满意程度呈现出抛物线的形式,持很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人数比例只有3.2%和1.4%,有26.7%的艺术师范生对学校政策持比较满意的态度,20.7%不满意,47.9%持中立态度。
(二)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看法
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示范性,其课堂教学技能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课堂技能。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9.6%的艺术师范生对自身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持着比较肯定的态度,其中有5.5%的认为其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非常好,34.1%的认为比较好,53.0%的认为一般,仅有7.4%的持否定态度。这说明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师范生课堂教学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艺术师范生对自身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视程度与要求
针对艺术师范生对自身课堂教学技能的发展态度和要求的调查中显示:有88.5%同学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技能表现出重视的态度,其中20.3%的表示非常重视,68.2%的比较重视,只有5.6%的同学持不重视的态度。面对艺术师范生的基本技能“三笔字”的发展情况:有70.0%的同学选择通过自己练习来提高“三笔字”技能,只有小部分同学选择通过参加书法协会或请教书法老师来提高。在基础知识具备的前提下,笔者对加强课堂教学技能实践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95.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其中有66.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有利于日后的教师工作,28.6%的认为有必要,理由是想接触一些能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性知识。针对以上的基本要求和重视程度,在最后进行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掌握好课堂教学技能”的调查中有72.9%表示同意,只有6.0%的学生持不同意的态度。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艺术师范生对学校的培养方案、课程编制和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不是很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在培养方式的满意度调查上只有29.9%的学生对学校关于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方式满意,在课程的设置的调查上只有18.4%的学生认为课程量正好、重点突出,在内容的安排的调查上只有3.2%的学生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适当。这在较大程度上反应出大四艺术师范生对学校与课堂教学技能相关的政策和规定的满意程度不是很乐观。
2.艺术师范生认为任课教师在差异教学的运用和课程考评方式的选择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调查表明,有7.4%的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明显不满意,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有39.6%的学生对其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给出了明显的满意评价。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进一步进行了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差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突出,有53.0%的同学对任课教师的差异教学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其任课老师完全采用大班教学,从来不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习得。不仅如此,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课程的考试方式方面,学生也持比较大的异议,只有18.4%的学生认为其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技能的考试时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查结合适当。
3.艺术师范生认为其自身现有的课堂教学技能尤其是实践技能水平还不够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对艺术师范生自身的课堂教学技能的相关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尽管有88.5%的学生都顺利的通过了“三笔一话”的考核,但与这种有具体评价标准的考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针对没有统一标准的实际技能水平的调查中显示,只有22.1%的学生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较为肯定,只有33.7%的同学认为其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课堂教学技能的学科知识,同样也只有37.8%的学生对自己现有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表示较为满意。总之,师范生认为其自身的课堂教学技能的水平还不够高,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二)建议
1.学校应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技能的相关课程和内容。
调查表明,有95.4%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技能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只有18.4%的学生认为与课堂教学技能相关的课程量正好并且重点突出,仅仅只有3.2%的学生认为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适当。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师范院校应该调整艺术师范生培养的课程计划,特别是对与课堂教学技能相关的课程进行一些调整。既要避免课程数量和内容过多造成的“学习疲劳”,也要避免课程数量和内容过少造成的“学习盲区”。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对艺术师范生的开设两门课堂教学技能的课程,一门通过大班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讲授,一门通过微格教学进行实践技能的锻炼,以更好促进课堂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学习,更有效的促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转化,从而达到提高艺术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水平的目的。
2.提高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树立榜样。
艺术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群体,他们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时刻受到其任课教师的影响,鉴于只有39.6%的艺术师范生认为课堂教学技能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好,学校更应该根据艺术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具体要求对任课教师作出要求。首先可以从教师的选择入手,在课堂教学技能任课教师的选择上应该秉持高标准、高水平、高要求的原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反馈、教师自省、学校督促、奖惩激励等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艺术师范生更高效的学习。
3.通过学习意识的增强、理论知识的完善、实践机会的增加等方式来提高艺术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的过程起着主体的能动作用,对学习的结果起着最直接的影响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7.8%的艺术师范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表示满意,大部分的艺术师范生都希望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可以通过学习氛围陶冶、讲座指导、课程教学的方式增强艺术师范生主动学习意识,使他们对学习保持适当的学习期望和动力,以促进其更高效的学习。在对艺术师范生现有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调查中显示,只有33.7%的学生认为他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知识,有95%的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实践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呢?在理论学习方面,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第一,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的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事半功倍”的掌握理论知识;第二,在对教材的筛选上,选择适合学生现有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的教材;第三,学生要在充分利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通过课外学习扩充阅览量,促进不仅从理论的量上达到较高的水平,更能从质的角度提高理论的涵养。在实践学习方面:第一,学校应该为艺术师范生营造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如在校内增加微格教学的课时、在校外为学生提供实习或见习场所;第二,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以及为学生创造一些学习途径等方式,如组队观看优秀教师的现场观摩教学、推荐优秀教师的教学视屏等方式;第三,学生自身可以通过课外自组学习小组、校外兼职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实践水平。
总之,课堂教学技能对艺术师范生在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职业素养,所以我们应该在认清艺术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在了解社会现有需求的情况下,更好的促进艺术师范生课堂教学的习得,从而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艺术师范生人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卫建国,张海珠.课堂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
[2]胡淑珍,胡清薇.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2).
[3]郭友.大学教师教学技能概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4(3).
关键词:品德教学;评价体系;落实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系统地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培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载体,也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品德课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德育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应重视对小学品德课的评价。
一、科学构建评价体系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对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起着导向与调控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系统的一部分,能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的出发点与归宿。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上述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评价体系构建的四大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关键要促进“两个发展”。一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更要关注学习的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即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再次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要真正体现“以学论教”的思想;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要坚决摒弃那些形式主义的、急功近利的做法,真正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2)多元化原则。多元化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包括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手段多元,包括运用教师课后反思、学生座谈、家长调查、信息化平台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包括对学生学的情况、教师教的情况以及课堂活动几方面进行多维评价。
(3)个性化原则。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德育课程长期以来未找准自己的立足点。与此相应,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大多缺乏德育学科特色。实践证明,那种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特有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即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因此,教学评价必须凸现品德与社会学科个性,其评价标准必须指向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二、准确落实评价
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完整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全局,新课标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三维目标要全面考虑,不可有所偏废,在具体的每节《思想品德》课中教学目标,更要全面完整。
2.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如何发挥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以“学生为中心”,处于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决定课堂性质的首要因素,新课程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结合,倡导合理灵活利用各种课堂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所以在新课堂中教师教学思想应定位为“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我倡导,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你能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设?”学生可从环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强法制建设,兴建生态农业、加强管理和开发,发展旅游业,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多方面来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不仅要在教学思想上“放得开”,而且要在教学行为上“放得下”。
再次,师生互动有效。“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包括教材中的“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课堂上的答问、讨论、填图、作业练习训练等。
课堂教学评价不但要看学生表面的“动”,更要看学生内在的“动”。特别强调的是,这里“动”是教师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使他们的情感、思想一直处于一种跃跃欲试之中,这种“动”才有实效。例如:讲授“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时,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究竟哪个作用更大?”可以把这个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讨论,有的同学认为法律的作用更大,有的同学认为道德的作用更大,同学们争执不休、各抒已见,教师不要急于告诉他们自己的观点,可让他们各自回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安排他们进行辩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又张扬了学生鲜明的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3.看知识掌握情况
一课一得这是我们对一堂课的起码要求,好课要使学生有感悟,要使学生受感动,一桶水和一杯水,不仅体现在学生和教师的知识储备上,更要看学生对这一杯水真正接收程度,还要看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完整掌握本堂课的知识内容,做到融会贯通。
关键词:计算机课堂;计算机教学;优化课堂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是计算机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教学任务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能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实施优化教学就变得很有必要。
一、要精心准备课堂的教学设计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明确这一点,并以此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还要掌控课堂,这三个环节是一条永恒的原则。教师要根据课堂和学生的特点精心备课,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
二、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观察和研究社会生活中引出计算机问题,把教学与生活问题、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产,认识世界,源源不断地提出问题。又通过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于实际中,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保持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到实际中去,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结构上的疑点。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到学有所用,进一步理解、掌握计算机知识。
三、要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人对某一方面有兴趣,就会在这方面下工夫,这方面的智能就容易提高。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也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懂得给学生创设出宽松、愉快的环境,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以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较强的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来指导学习,以便“学”中取“趣”。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并乐意积极开动脑筋,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要充分发挥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有时候会听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我不喜欢这个老师”或者是“我很喜欢这个老师,他讲的课太有意思了。”从学生评价中我们可以反思一个结论:学生在一堂课的收获不仅限于课堂的知识内容,还和教师在课堂上投入的情感有很大的关系。
当教师的叙述与讲解涂上了某种情感色彩时,就常常使学生记忆的印象更强烈、更鲜明,此时教师的情感就成了学生记忆教师所讲内容的强化剂,其作用大大超过空洞的说教。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多数较差,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情感,以情励学显得尤为重要。
五、要注重师生双边互动
教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没有交往和互动,教育活动不可能发生。教师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积极地调整彼此,特别是自己的行为,从而有意识地营造与建构积极、适宜的师生互动,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协调好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在做好“教”的同时,把着重点放在学生“学”的效果上,切忌只顾自己讲解,忽略了学生的掌握理解情况。
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着手:(1)教师在演示讲解时要注意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及时了解学生听讲的情况。(2)教师要在学生自己操作练习时,多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碰到个别的情况可进行个别辅导,如果是有共性的情况可采用集体分析讲解的办法。(3)多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课堂演示,既让学生锻炼了胆识,也提高了他们的技能。
六、要不断进行课堂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存在着许多不完善或是充满意外的情况。往往会顾此失彼,教学实际与想象产生了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反思与总结应包括这几个方面:(1)帮助学生梳理总结课堂知识,让学生学有所得。(2)总结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闪光点和兴奋点,激发学习兴趣。(3)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新的知识,引发教师和学生对下一堂课的思考。(4)反思总结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激发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总结、完善,才能最终得出适用于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应用性强,是目前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计算机教师要针对中职学校的现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探索,还要善于总结与反思,才能不断地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雁飞.“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长治学院学报,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