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望庐山瀑布赏析

望庐山瀑布赏析

时间:2023-05-29 17:20:00

望庐山瀑布赏析

第1篇

1.复习学过的古诗、体会赏析古诗。懂得赏析古诗的方法。

2.培养朗读古诗、吟唱古诗、表演古诗、品评古诗、据诗画图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收集诵读、赏析学过的古诗。

2.多媒体课件制作。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按序出示:“品、评、诵、演、唱、画、赏诗会”)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多首古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开展一次品古诗、评古诗、演古诗、诵古诗、唱古诗、画古诗的赏诗会。

过渡:古代诗人为后人写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请看——

(二)品古诗:

1.媒体出示《登雀颧楼》诗图及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引导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体会。

(1)师: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想要领略到更远、更美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2)师:诗句不仅仅告诉我们登高望远的道理,大家从诗句中还想到些什么或领悟到了什么

生a:我想到诗人登上鹳雀楼,面对辽阔的景色,觉得自己看得还不够远,还想看千里、万里之外看到视力所能达到的尽头,而达到这目的的唯一办法是站到更高的地方去。

生b:我从“欲穷千里目”想到句中包含着诗人许许多多的希望、许许多多的向往,诗人想要达到最高境界;从诗句“更上一层楼”领略到诗人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精神。

3.小结: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努力攀登。

4.诵读:(范读——齐读)

(三)评古诗:

1.媒体出示:磅礴的瀑布声,直泻而下的庐山瀑布图

(1)师:还没看见瀑布,就先闻其声,此声此景,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一诗句来形容

(2)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师:媒体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学生上台操作电脑据图评析: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赞美了庐山瀑布从青翠的山壁中间跌落下来。形容水流用“飞”(媒体加点)来表现出庐山的瀑布凌空而出;用“直”(媒体加点)可见山势很陡。“三千尺”(媒体划出)更是体现了庐山瀑布的高而长。可是这样写诗人还是觉得没有把庐山瀑布的雄伟写够。于是又进一步发挥想象,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云里落下来的。这里不用“真”(媒体出示)而是用“疑”(媒体加点),给人以恍恍惚惚的感觉,使人觉得好像是真的,又好像是假的,进一步写出庐山瀑布的雄伟与奇丽。

(5)教师小结:讲得太精彩了,庐山瀑布雄伟、壮丽,大家一起来赞颂一番。

(6)诵读:(范读——齐读)

2.媒体出示:黄鹂鸣叫、白鹭上青天的《绝句》图

(1)师:从这幅生动的画面中,你想到哪位诗人写的哪一首诗

(2)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绝句》一诗诗句内容。

第2篇

关键词:电教;媒体;古诗;韵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43-01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堪称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丽璀璨的明珠。古诗是一种思想高度凝练,高度集中的文学体裁,意境优美,对仗工整,不仅能使学生开拓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古诗语言讲究对仗、平仄、押韵,文字精炼,讲究对偶,给接触古文甚少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在古诗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手段,在意境中品读古诗韵味,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借电教媒体巧创诗境

古诗所描绘景象离小学生可谓年代久远,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薄,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首先就有了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生也就“乐”学了。

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电教媒体品字析词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

如我在教白居易的《草》时,就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教法这样进行教学:

师:“离离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课件出示草原图,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 “离离”的意思是什么了。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说得对极了!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一个小小多媒体教学设计,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 “离离”的意思,还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说话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三、借电教媒体吟诵诗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借电教媒体想象补白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老师要在学习古诗时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第3篇

李白 唐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迥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注释】:

①卢虚舟:范阳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

②楚狂人:指陆接舆,系楚国狂人,曾狂歌而过孔丘,劝他不要做官。

③二峰:指香炉峰和双剑峰。

【译文】:

我本是楚狂人,唱着凤歌笑孔丘。手里拿着绿玉杖,清晨就辞别了黄鹤楼。寻访五岳找仙人,不畏路程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星旁,九叠云屏就像是锦幕张,山影在鄱阳湖上映出青黛光。石门在山前开,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入云真雄壮。三叠泉水飞泻而下,像银河倒挂一样。香炉峰和瀑布遥遥相望,曲折回旋的山崖、层层叠起的峰峦直插穹苍。山色苍翠,红霞映朝阳,鸟迹看不见,只有吴天寥廓苍茫茫。登上高山,满怀豪情让目光驰骋在天地间,大江悠悠东去不回还。黄云涌出,万里天色变,九条支流,白波滚滚有如流动的雪山。心情真好啊,写出这首《庐山谣》,面对庐山,更使我诗兴发。悠闲中,我对着石镜洗净尘世心,谢公的行迹早就被苍苔填没。我早就服下仙丹再没有尘世情,三丹和积,可说是学道已初成。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捧着莲花去朝拜玉帝。早已约好天神会面在九天之上,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流放夜郎遇赦回来的次年,从汉口来到江西。诗中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主要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那时诗人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本来就象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象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感。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诗人以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为什么到庐山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

以上是第一段,可谓序曲。然后转入第二段,诗人以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先写山景鸟瞰:“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古人认为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庐山一带正是南斗的分野。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北的九叠云屏。三句意谓: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树木青翠,山花烂熳,九叠云屏象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以上是粗绘,写出庐山的雄奇瑰丽;下面,则是细描:“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金阙、三石梁、香炉、瀑布,都是庐山绝景。这四句是从仰视的角度来描写: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和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那里峻崖环绕,峰峦重叠,上凌苍天。接着,笔姿忽又宕起,总摄全景:“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旭日初升,满天红霞与苍翠山色相辉映;山势峻高,连鸟也飞不到;站在峰顶东望吴天,真是寥廓无际。诗人用笔错综变化,迂回别致,层层写来,把山的瑰玮和秀丽,写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然后,诗人登高远眺,以如椽大笔,彩绘长江雄伟气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九道,古谓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条支流。雪山,形容白波汹涌,堆叠如山。这几句意谓:登临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长江浩浩荡荡,直泻东海,一去不返;万里黄云飘浮,天色瞬息变幻;茫茫九派,白波汹涌奔流,浪高如雪山。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何等雄伟,何等壮美!大自然之美激发了大诗人的无限诗情:“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外苍苔没。”石镜,传说在庐山东面有一圆石悬岩,明净能照人形。谢公,南朝宋谢灵运,尝入彭蠡湖口,登庐山,有“攀崖照石镜”诗句(《谢康乐集。入彭蠡湖口》)。李白经过永王璘事件的挫折后,重登庐山,不禁感慨万千。这四句意思是:爱作庐山歌谣,诗兴因庐山而激发。从容自得地照照石镜,心情为之清爽,谢灵运走过的地方,如今已为青苔所覆盖。人生无常,盛事难再。李白不禁油然产生寻仙访道思想,希望超脱现实,以求解决内心的矛盾。

第4篇

1、赏析:这首诗是咏叹庐山风景的奇绝,游览飘然,猛发学道成仙之欲望,并进而邀请同伴。诗分四段。首六句为第一段,是序曲。以楚狂自比,对政治淡漠,透露寻仙访道隐逸之心。

2、“庐山”八句,为第二段,以仰视角度写庐山“瀑布相望”、“银河倒挂”、“翠影映月”、“鸟飞不到”雄奇风光。“登高”八句为第三段,以俯视角度,写长江“茫茫东去”、“黄云万里”、“九派流雪”的雄伟气势,并以谢灵运故事,抒发浮生若萝,盛事难再,寄隐求仙访道,超脱现实的心情。

3、“早服”六句为第四段,想象自己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到达向往的自由仙界。并以卢敖故事,邀卢侍卿同游。全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五岳寻仙不辞远”,可借以作事业追求者的警句。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一、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合辙押韵,字数、句数整齐、均衡。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一、二、四句的“光”、“霜”、“乡”押韵,但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

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一字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游动的景象表现了出来。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目的,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二、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练,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细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的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话语,也一概从略:童子的回答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才能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三、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例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着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而富于生机的“泉池小荷”图。在教学中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作画。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诗意融于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把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

2、师生同画。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同作画,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的画面美,例如,在教《望庐山瀑布》时,先画出诗人李白望瀑布的简笔画。教前两句诗时,让学生画出“香炉峰”、“生紫烟”和“瀑布挂前川”的景象,教后两句诗时,教师在学生画的瀑布上再有力地添上几笔,以突出瀑布的动态和“飞流直下”的气势,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动态美。

3.学生自画。在学生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独立地画出诗意。例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中的“云深”一词不易理解。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所描绘的意境,我让学生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想象自由作画,学生越画兴趣越浓,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四、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面上写庐山,然而,只要我们深入思索,就能悟到这样一个哲理:对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观察、了解,不局限于一隅之见,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根据哲理诗的特点,要使学生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

1.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如李绅的《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它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愤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

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古诗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081-01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让学生跨越时空,实现与诗人的对话,既有利于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富有生命力的诗歌语言,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古诗教学中“如何跨越时空,实现读者与诗人的对话”这一问题谈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读诗兴趣

古诗意蕴深刻,情感丰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学生获取情感体验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它相隔年代久远,时代背景复杂,给学生学诗带来困难。调查表明,小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高,呈递减趋势。越到高年级,对学古诗不感兴趣的比例越高。这样的状况也更容易使教师一不小心就走进古诗教学就是“解释古诗”的误区,课堂教学中采用“问答法”,充满活力的诗歌艺术成了枯燥乏味的理解意思,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性和艺术性,并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陷入两难的境地。因此,如何让学生产生学诗的兴趣显得格外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材众多的古诗中,有不少诗歌描绘的是大自然的秀丽风光,祖国的壮丽山河。对于这类诗歌的学习,应该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激发学诗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创设有效的情境,“先声夺人”。这里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说说如何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

教师在课前播放庐山风光片,让学生欣赏,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看了庐山后的感受,然后教师介绍庐山:庐山是世界级名山,以雄、奇、险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涌鸣雷的清泉飞瀑展示了它无穷的魅力。自东晋以来,诗人们满怀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歌词赋有4000多首。宋代诗人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同庐山瀑布一样千古长流,脍灸人口,家喻户晓。

风光片的播放和充满诗情的介绍,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氛围,零距离地感受了庐山的美,而教师充满深情的介绍,更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奠定了学好古诗的基础,学生读诗也定会诗味盎然,学生不知不觉之中走入李白的世界,开始与这位唐朝最著名的诗人进行文字和思想的交流。

二、重视朗读,品味语言美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多角度、有创意,要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有些课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对于语言凝炼、感情丰富的诗歌,更要把朗读摆在重要的地位,在朗读中感受诗歌语言的美,在朗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在朗读中直指诗人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所以我们的教学要重视古诗的思想感情分析,分析它的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忧国伤时,寄情山水等感情。有人说:“体会了诗歌的情感,才是读懂诗歌的标志。”此话一点也不为过。现结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谈谈朗读的多元性和创造性。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是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绘,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就可以让学生体会祖国河山的壮丽。而诗人笔锋一转,“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样壮丽的河山竟被金兵侵占,从朗读中,学生就能体会诗人的悲愤之情。

其实,这首诗的教学并不一定到此结束。课堂上,我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向南宋统治者诉说这几句诗,还让学生从“遗民”的角度向诗人倾诉这首诗。不同角度,富有创意的朗读,深入理解了诗人的感情,课堂弥漫了诗的芬芳。投入情感地读诗,也读出诗的情感了。

三、拓展延伸,提升文化素养

入选语文课本的诗固然经典美丽,其他的诗作也不乏精彩。我们的家乡浙江新昌,地处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山山水水,飘满诗香。据考证,唐宋以来,有史可查的诗人来新昌、天姥、沃洲寻诗访友的多达400名,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篇章。整个唐王朝,共有130多人的380多首诗歌或直接描绘新昌秀美的风光,或赞誉新昌的风土人情、前贤名士。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孟浩然的《石城诗礼拜》、白居易的《沃洲山禅院》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颂咏新昌山水风光的名篇佳作。在古诗教学中,带领学生诵读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传唱,不妨让学生接着读读“乱泉飞下翠屏中,色黄珍珠巧缀同”,体会一下新昌水帘飞瀑的壮美;吟诵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也让学生读读“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溪边。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以领略沃洲的美丽山水。有效地拓展阅读内容,不仅使学生积累了美丽的诗句,提升了诗歌的文化价值,更让学生增加了对诗人的了解,对家乡的了解,培养了爱家乡,更爱诗歌的情感。

深入挖掘古诗教学资源,让学生跨越时空,与诗人对话,感受古诗的魅力,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让传统的文化瑰宝大放异彩,教师要和学生共同畅游诗的海洋,品尝诗的美味,使诗的课堂魅力无限。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109-01

传统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认为促使学生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词与内容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一贯采用死记硬背的僵化方法促使学生学习,致使学生逐渐认为古诗词学习枯燥无味,提不起继续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很多教师也逐渐重视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为引导学生继承优秀的古文化遗产,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案,加强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

一 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认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成熟,在古诗词教学方面只简单地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要求小学生熟读成诵,学生虽然背得很熟,却不知道诗句的含义,不久后,就忘记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用趣味性的导入来激活新课,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为激起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在讲解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庐山瀑布的视频,在生动形象、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中激发学生对瀑布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与此同时,教师向学生讲解李白游览庐山瀑布的课外小故事以及庐山瀑布独有的特点和地理情况,让学生对庐山瀑布充满好奇之心,促使小学生走进诗的情境,学好诗歌。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二 品读语句,体味诗情

言辞简练、字字精辟是古诗词最大的特点,也是诗人创作诗词对文字仔细推敲的结果。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会一字一句地讲解,导致古诗词失去了其本身的魅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诗词的语句分析,鼓励学生对诗句的个性化理解,品读诗句、体味诗情。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一个“悲”字道出诗人隐藏的情感,是本首诗词的诗眼。因此,教师可以就这个字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陆游在诗中所写的‘悲’是什么?通过这个字你能感受到什么?”这时,学生根据诗歌内容以及之前搜集的资料可以了解到,诗人“悲”是因为此生没能看到祖国统一。学生在学习的感受方面却各有不同,有的说“悲”字体现的是陆游因做亡国奴的悲伤情感,有的说体现诗人不能为祖国效力的遗憾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语句分析,既能避免逐字讲解破坏诗歌魅力的情况出现,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诗歌鉴赏,学会体味诗情,从而提高诗歌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 引导联想,融入意境

创设意境、勾画特有的事物形象是诗歌常用的写作方法,很多古诗歌总是给人语言精譬含蓄、灵动形象的感觉。教师忽略了古诗词的这个特点,便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不能有效促使学生理解所学诗歌。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意境的联想,以此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如在教学李贺的《马诗》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在诗歌中体现的意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大漠中沙尘,像漫天飞舞雪花,而天上的月亮有如冰冷铁钩一样的景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马儿用力向前,踏破清秋的情景,以此让学生理解作者以赞马的方法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促使学生理解所学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贺的命运,深化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四 开展活动,拓展平台

第8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趣味性;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趣味性教学能引起学生

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欲望,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离开趣味性,语文教育将蒙上一层灰彩,失去艺术的魅力,生活将缺少活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趣味性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开展呢?

一、营造良好的趣味性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的时期,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要创设良好的趣味性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如,在学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在屏幕上出现庐山、瀑布、日出、白雾等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庐山瀑布下的画面,进而理解熟悉诗句,而且还拓展了思维。其次,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讲《狼来了》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演放羊娃,一群学生演农夫,有的演羊和狼,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角色中找到乐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也能让学生在扮演中学会一定的道理:人不能一而

再、再而三的撒谎,不然就没有人会相信你,最后造成严重的后果。总之,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兴趣引领学生进行学习。

二、采取多样化的趣味性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局限在课堂上,内容比较死板,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不断丰富趣味性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中享受学习。

1.重视朗读

朗读是开展有效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进行朗读,比如说,诗歌朗诵《长歌行》《早发白帝城》《美丽的彩虹》等,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畅游世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2.以游戏带动学习

小学生正是好动爱玩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可以进行知识抢答比赛,比如说,高兴的反义词是什么?让学生举手发言,回答正确给一朵小红花,回答错误让学生背首诗或者是学青蛙叫之类。也可以进行你画我猜、成语接龙等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一定的知识。此外,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

三、凸显学生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在课堂中多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多开口,积极开动脑筋。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作业设计,从选题、分析、解题、评价等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最后,要拓展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必读书目,比如,《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突出趣味性,让学生在兴趣中获得知识,不断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曹红霞.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趣味性教学[J].读写算,2013(14).

第9篇

关键词:明月山旅游产品;SWOT分析

近年来明月山旅游业发展迅速,游客量和营业收入不断增加。江西省内有井冈山、庐山、婺源等5A级景区,要在这些5A级景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认清自身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开发富有创新性的旅游产品,实现景区的转型发展。笔者将用SWOT分析法对明月山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分析。

1明月山简介

明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与宜春市袁州区交界处,是武功山的支脉,面积130多平方公里,主要由老山、太平山、仰山、玉京山等10余座山峰组成,最高的太平山海拨1735.6米,其山势为半圆形,像半轮月亮挂在空中,明月山这一名称因此而来。明月山由塘家山景区、潭下景区、仰山景区、玉京山景区、太平山景区以及温泉度假区组成。1994年被国家林业部湘西自治州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近年来,在湘西州交通的不断发展完善下,湘西州的文化旅游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湘西州突出打造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品牌打造Y名中外,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方兴未艾。例如先后打造出以凤凰古城、乾州古城为代表的古城旅游产品,以芙蓉镇、浦市为代表的古镇旅游产品,以坐龙峡、猛洞河漂流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产品,以德夯苗寨、边城茶洞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旅游产品,以南方长城、里耶秦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塔卧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产品,以凤凰江山、勾良苗寨为代表的“乡村游”产品。其中,凤凰县被评为全国首批旅游强县;凤凰古城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和代表性的旅游古城,是国家4A级景区之一;猛洞河漂流位居全国六大经典漂流之列。湘西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收入已成为大湘西地区人民群众创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同时,交通的多方面发展提高了游客线路选择的效率,加快了旅途位移的节奏。

但即使是在湘西州交通的迅猛发展下,州交通网仍不是很完善,也对文化旅游带来一定的影响。以湘西州的凤凰古城、芙蓉镇、猛洞河等旅游景点为例,湘西州的通行干线主要以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为主,在通往旅游景点的路途上仅以汽车为主,火车停靠点离旅游景点较远,人们的出行欲望减低,使得文化旅游的发展受到了交通的限制。人们在传统观念里普遍认为文化旅游就是游览历史文化名城、古迹、博物馆、宗教、美术馆、经典艺术品,最多包括民族文化游,感受另一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需求的增加,文化旅游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也说明组织文化旅游活动的形式随之增多,各种商业化的产品也逐渐增加,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受到商业化的影响,文化内涵逐渐降低。随着工业的发展、铁路路段的增设,一方面,出现了新兴城镇,这使得原城镇的人口发生变化;同时,许多湘西地区的青年劳动者离开,出外务工与发展其他的事业,选择新职业,谋求新生活,使得原先的有些城镇出现空城现象,使得许多传统文化得不到好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对湘西地区的文化底蕴造成了伤害。另一方面,部分人认为修建铁路、公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湘西地区自然景观的整体性,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3结语

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的人口结构起一定调节作用,营造着该城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同时交通方便与否以及旅游目的地的人文环境对游客的感受与旅游也有一定的影响。湘西州的交通网络系统正在逐渐完善中,但相对于全国范围内的其他地区,交通质量整体偏低,交通方式单一,道路质量等级较低,交通工具的舒适度不够,交通监控系统及交通信息系统不完善。但在湘西州交通逐步发展的条件下,湘西州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好;湘西州交通的逐步发展逐渐打开了湘西地区的文化旅游市场,推动了湘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把握好交通与文化旅游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性有益处。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5A级景区。2016年该景区共接待游客649.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17%和45.34%。

2优势分析

2.1旅游资源优势

2.1.1罕见的富硒温泉。经过江西省农科院严谨的取样,明月山附近的土壤含硒量高达3.62mg/kg,仅次于全国富硒地区陕西紫阳(土壤平均含硒量3.98mg/kg)。明月山的地热温泉拥有八百多年历史,温泉集中分布在明月山脚下0.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温汤镇,其泉水常年保持在68-72℃之间,含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化合物,泉水每日出水量高达一万三千多吨。如此丰富的温泉资源是国内独一无二的。

2.1.2植物资源丰富。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天然氧吧,明月山有“天然植物王国”的美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至15℃之间,平均降水量为1800至2000mm。这一气候条件为明月山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明月山拥有医学界公认的治癌药红豆杉,世界稀有的中华落叶木莲,明月山特有的全缘叶红山茶、青线柳、南方铁杉等珍稀植物。

2.1.3瀑布景观独特。云谷飞瀑是明月山上最有名的景点之一,有119.18高,3-7米宽,有的地方宽10米,云谷飞瀑全程共五级,分别为云谷飞瀑、玲珑瀑、鱼鳞瀑、玉龙瀑、飞练瀑,是我国少有的长型瀑布之一。我国最有名的黄果树瀑布只有60多米高,黄河壶口瀑布则更短,只有20多米高。瀑布从近120米的狮子岩山倾泻下来,经过四次撞跌,最后倾入水潭中,毛毛细雨,云雾蒙蒙,如入仙境;自古至今就有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并对云谷飞瀑大为赞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最有名的是清朝诗人江为龙写的《云谷飞瀑》。

2.2区位条件好,交通便捷

宜春是浙赣线上的一个国家二级站,列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昆明、长沙、南京等大城市。在航空方面:明月山机场已经建成,有通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的航班。目前省内很多景点都没有旅游专线,如同样作为5A级景区的景德镇古窑。而明月山景区交通便捷,在宜春市区乘坐旅游专线可直达景区。

2.3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

明月山拥有众多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早在两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文帝时期,这里就建有龙王庙,既是全国各地龙王菩萨的发祥地,又是古时闻名遐迩的仰山龙王香火地。唐代慧寂禅师在此创建了佛教禅宗五大宗支之一的伪仰宗,伪仰宗在世界闻名,是古代中国的佛教圣地,印度、日本等海内外僧人曾来这里参观学习、考察山川地貌、交流文化思想,世界各地的游览观光者数不胜数。历史上徐霞客、黄庭坚、韩愈、辛弃疾、朱熹等诗人都到明月山游览过,并写下了“我行宜春野,江山多胜游”等赞美诗句。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为明月山的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游客来此地游览不仅能欣赏秀丽的山水景色,而且其精神世界也会得到升华,丰富精神内涵。

3相对劣势

3.1景区品牌不突出,知名度低

明月山的知名度在国内外都比较低,远不如江西的其他景区,如位于宜春旁边的新余市仙女湖景区,古装爱情神话电视剧《仙女湖之墨仙》在此拍摄,于2013年正月初二在CCTV-1播出,大大促进了仙女湖的旅游I发展,而明月山的知名度远低于它。

3.2城市依托优势不明显

旅游景区的发展与所在城市的知名度、城市特色、城市基础设施等要素是息息相关的,与江西省其他城市比,宜春市的城市特色不鲜明,比如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具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同样作为5A级景区的古窑依托景德镇的城市优势吸引了大量游客;婺源作为中国的最美乡村,其建筑、田园风光等都能充分体现其城市特色,从而其旅游业也能依托城市特色得到快速发展,而明月山却不能利用宜春的城市依托优势发展旅游业。

3.3硒温泉资源利用率低。与省内其他山岳型景区相比,明月山在山势造型上不存在突出优势,但其丰富的硒资源却是世界罕见、全国独一无二的。然而明月山对这一优势的利用率低,如在矿泉水市场中,最高端的当属法国的“依云”矿泉水,市价高达30元一瓶,明月山的温泉水无论是硒元素含量还是其他矿物质含量都与依云矿泉水不分上下,并且富硒温泉水既可以直接饮用又可以直接用来洗浴,而明月山景区却忽视了这一天然优势,未将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4机遇分析

4.1政府大力支持明月山旅游业的发展

景区管委会狠抓硒温泉产品的衍生开发,开发出一系列硒温泉产品的同时,还不断开发与硒温泉相关的温泉娱乐项目,目前,涉及温泉开发利用的30余个项目,涵盖了住宿、餐饮、养生保健、体育娱乐等多个方面,转变了温泉水利用局限于泡澡洗浴的单一利用模式,逐步向疗养、洗浴、饮用、美容等多方面多领域发展,为明月山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4.2独特的旅游资源为明月山旅游提供了飞跃式发展的机会

明月山景区境内山清水秀,旅游资源极具独特性,历史底蕴深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品不断变得多样化,产品结构从单一的观光型模式向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康疗养相结合的产品转化。形成山水观光、民俗采风、礼佛朝圣等不同系列的旅游产品。旅游产业衣食住行、娱乐等基础设施逐渐配套齐全,景区管理能力、管理人员及导游的服务水平、接待水平等大为提高。景区内住宿环境好,有十三家温泉疗养院,能同时容纳两千多人吃住,可满足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等不同收入层次的游客需求。

4.3客源市场丰富

由于硒资源具有防癌抗病的养生功效,当地村民身体健康,明月山周围的村甚至被称为“无癌村”,当地拍摄了《我村无癌》这一纪录片,这一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吸引了众多游客,很多来自上海、北京的游客为了体验富硒温泉的养生功效,特意来此地定居。并且吸引了很多外地客商前来投资置业。

5挑战分析

5.1江西省内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江西省内有庐山、井冈山等山岳型景区,庐山作为中国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遗产,井冈山作为旅游景点,兼具自然与人文优势,这些景区的发展壮大使明月山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

5.2旅游区经济基础较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旅游市场需要更多综合性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游客希望在同一个旅游市场中能获得更多的旅游产品,希望旅游区的消费功能增多等等。但目前明月山开发的均为观光旅游产品,缺少能让游客直接参与、休闲性强的娱乐项目的开发。

第10篇

[关键词]文学旅游资源;经济;开发原则;真实性;遗产体验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I-0138-03

[基金项目]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项目“自然地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批准号:2006J03);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重点项目“信息化影响下的南京市新街口商务区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研究”(批准号:2006802)

[作者简介]万津津,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人口经济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旅游电子商务。(江苏南京210042)

一、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的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较普遍的是从其属性的角度,将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西方国家对旅游资源(Tourist Attrae―tion)的分类常常采用“三分法”,即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人造旅游资源。文学旅游资源从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表中看,属于H人文活动――HB艺术――HBB文学艺术作品。

旅游文学的类别主要包括旅游诗歌、旅游散文、旅游小说和旅游戏剧文学。我国古代旅游文学大致经历了先秦两汉孕育期、魏晋六朝形成期、唐宋元发展期和明清兴盛期四个时期,发展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博大精深,丰富而独特,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无论是名岳大山、关塞洞窟、长江大河、湖潮海岛、溪泉瀑布、亭台楼阁和园林宫殿等都留下了优美的艺术篇章,文化历史和艺术成为目的地形象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学旅游资源特征

旅游既是一种空间现象,又是一种审美活动,即捕捉美感的、富于想像力的高级精神活动。其中文学旅游资源具有充满活力、与众不同的特征。

1 意境美。文学旅游资源具有诗情画意美、景物艺术哲理内涵美、人地关系和谐美和历史沧桑美等特点。不同的文学地,不同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特色的艺术风格和千姿百态的意境美感,能营造特定的景观氛围,对游客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2 抒情性。如古今中外大量以“月”为意象的作品,引请游客神游于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地方感情,挖掘审美意境,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 强烈的季节性。春天的蓬勃、活泼,夏天的热烈、沉稳,秋天的丰硕、萧索,冬天的洁白、冷寂。文学地的文化景观随季节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在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宜以季节、时间的不同而变换,设计好淡、旺季的经营之道等错综复杂的开发模式,从而获得最大的社会文化、经济与环境效益。在这方面,创新、创意策划与设计尤为重要。

4 鲜明的地域性。“文以景生,景以文名”,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将北方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作比较分析,前者显现出的多是一种开阔、粗犷和直率的特点,而后者所彰显的多为精细、柔美和缜密的特点。江南文学以它特有的诗性审美品格与其他区域文学,尤其是与北方文学以伦理叙事为特征的审美品格,形成一种鲜明的对应性与互补性的审美存在。开发者应重视不同区域文学的审美特征开发,设计并开发出与众不同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特种文化旅游产品。

5 多元复杂性。遗产旅游景观应是多元组合的效应,应避免简单地区分文学旅游资源。它是一个领域,包括原文的种类――小说、诗歌、游记等,地图、区域专题研究报告――具有复杂的叠合。如《徐霞客游记》与《洛阳伽蓝记》。对于文学旅游地而言,第一,文学地品质包括文学地特质和文学地基质两大系统的内涵:(1)文学地特质。即文学地与著名作者故事背景等,开发者应开发作者真实的生活与诗歌、散文、小说等的相关故事,并应结合感知价值、乡愁、记忆与象征主义的手法,把这些要素链接起来。(2)文学地基质。即文学地富有魅力的环境,文学地的饭店、旅行社和交通部门等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及旅游线路空间位置,开发者选择的策略是面向游客的需求,吸引游客进入。游客主要体验的是文学地特质,而文学地是获取资源的经济价值。在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上避免单一,宜采用双层复合系统开发模式,以实现利益共同体共赢的繁荣局面。

三、文学旅游资源价值分析

1 经济价值。经济价值对旅游业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多元化的今天。文学地、影视地在旅游中已呈增长趋势。文学旅游能吸引文化游客,文化游客在当地食、住、行、游、购、娱所产生较高的消费,对于减轻目的地贫困具有重要的经济贡献率,能增加目的地尤其是贫穷目的地的经济收入。文学旅游作为与贫穷作斗争的一种潜在工具,还能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因此,开发者应以保护文学遗产为目的,深层次开发文学遗产审美体验,规划一个充满活力和与众不同的文学遗产,促进文学地的总体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同时,应避免以文化为卖点、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行为,谋求长远的能使人民富裕的经济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 文化价值。文学旅游资源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尤为重要。以中国的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宋苏轼的《题西林壁》、徐霞客的《游庐山日记》、陶渊明以庐山作为文化背景创作的《桃花源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以及撰写的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庐山草堂记》等,使庐山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庐山的无形文化价值开发的潜力巨大,应突出文化价值的开发。同时,因庐山文学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地域综合体。所以,应协调好庐山文学景观与自然山水景观的关系。再如:泰山、黄山――中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泰山最著名的游记是清・姚鼐《登泰山记》,文中所写登临山顶到坐观日出的景象,突出“雪与人膝齐”的泰山隆冬景观的特点。徐霞客《游黄山日记》,黄山由此赢得“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崇高赞誉。泰山、黄山具有文化价值和环境价值的双重价值属性。所以,要兼顾自然环境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开发、展示,避免呈现在游客面前的仅是单一的自然景观的局面,或是为开发文化价值、修建旅游基础设施而忽视甚至破坏自然环境景观的做法,力求取得文化价值与自然环境价值的可持续平衡。

3 环境价值。游客需要的是长距离旅行去体验作者与散文、戏剧或诗歌相链接的地方,开展文学遗产体验的高层次活动。游客步入景区内,呼吸作者曾呼吸的空气,试着用当年作

者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直面历史和文学的感情世界。笔者曾对南京夫子庙及秦淮河风光带进行实地踏勘,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夜幕中、灯影里的秦淮河充满无穷的魅力,提高了秦淮河的特种形象,游人如织。环境价值是最基本的文学产品要素,与文化价值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渗透,为考古和旅游提供着很高的显性价值。在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上,首先应考虑保护真实环境,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

四、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1 文学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文学旅游资源作为遗产旅游的组成部分,应以资源――产品――市场为规划程序,其中,市场与产品形成互动,将资源优势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笔者在对宜兴东坡书院考察时发现:亚洲人尤其是日本人对异国文化很感兴趣,Fans对所热爱的文学家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他们对作品熟记在心,不辞辛苦地追寻作者的足迹,体验其生活,而且重游率高。

中国国家旅游局旅游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12月,入境旅游外国人人数(按目的分),以观光休闲为目的的占50.3%,以会议/商务为目的的占26.7%,其他目的的占13.8%,服务员工占8.9%,探亲访友占0.3%。2007年1~12月,入境旅游外国人人数(按年龄、性别分)25 44岁占2007年入境旅游外国人人数的46%,45―64岁的占36%,15―24岁的占8%,65岁以上的占6%,14岁以下的占4%。其中,男游客占63%,女游客占37%。由此可见,以观光休闲或会议/商务为目的,年龄在25―64岁的男游客为人境旅游的主流市场。文学旅游目标市场还应瞄准对旅游资源中文化艺术感兴趣的文化游客,这类游客属于文化素质较高的中、高端市场的人群。中端市场是指对旅游影视、小说等感兴趣的一般文学爱好者。高端市场是指对旅游诗词感兴趣的高层次文学欣赏者。

(2)因地制宜,坚持地域特色。旅游经营者应深入探究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学意境审美特征,不同的风土人情,更应珍视地方的可识别性,不要为眼前的经济利益而随意建造毫无地方特色可言的现代化商业服务设施,避免与地方文脉不符的不伦不类的开发。

(3)高品位建设的原则。这一原则在于提升文学地影响力。具体做法:一是开发者通过广告、媒体的作用,给游客、潜在游客提供包括地方提升标准和形象方面的信息。同时,与该地提供的其他产品取得平衡,并相应地为文学地提供便利的旅游基础服务。二是为旅游提供普遍兴趣和独特兴趣内容的旅游项目,提高游客满意度。基于游客体验的结果,开发者可以提升文学地是否取得成功的科学评价,其主要指标是游客评价旅游是否值得和获得何种体验。重视游客心理体验的结果,是开发商品位文学旅游产品的关键所在。

(4)基于InLemet的“eTourism”开发原则。即游客通过家庭计算机网络系统获知文学旅游系统信息。一般来说,游客掌握的信息越多,决策出行的可能性越大,更多的潜在旅游者将变为现实旅游者。在景区的各入口处与游客活动中心安装电脑触摸屏,在景区地理信息系统中设计文化服务专页,链接该景区所特有的著名作者或文学艺术作品内容等,能使文化游客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同时开发游客喜爱的艺术和智能产品,让他们亲自体验作者当时真实的生活。旅游后,让游客将体验的结果反馈给开发者,使旅游地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得以不断提升。

(5)多元化发展的原则。休闲旅游是对主客双方都有益的、最有潜力的文化旅游项目。这要求目的地具有丰富多样的吸引物,如景区多元化,特别是与文学相结合。采取多层面、多角度开发策略,使文学旅游与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热点旅游相互有机融入,以满足不同思维习惯的游客旅游的多元需求。如杭州休闲旅游与西湖古诗集粹相结合开发的文学旅游线路,为文化游客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景观氛围。

另有,文学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模式。两者的共性在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秋、冬四季的乡村景观与相应的文学作品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如陶渊明的田园诗,“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意境深远,风格独特,艺术价值很高。

文学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模式。如王安石《桂枝香》凸现当时长江南京段优质、纯净和秀丽的原生态环境。而今我们想要体验该诗中的意境美,就会由衷感叹环保与生态旅游的重要性。制订旅游资源保护措施和计算旅游区的承载力,是生态旅游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学景区的开发者应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其真实性,“修旧如故”,不在景区建现代化高层建筑楼群,不布局交通主干道,避免只注重短期经济利益的喧闹、粗俗表演等过热的商业性开发。

2 文学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1)深层次营造艺术氛围。文学旅游资源独具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意境美感,旅游经营者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价值和审美意境挖掘越深入,对游客构成吸引力的内容就越丰富,吸引的水平也越高。以庐山瀑布为例,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情豪迈,把阳光照射下云气缭绕的香炉峰,比作一只紫烟袅袅的香炉,想象奇特,又运用夸张比喻,把直泻而下的瀑布,说成是浩瀚的银河从九天之上跌落下来,异想天开,妙喻生辉,而又形象生动,气势不凡。作品的艺术品位极高,应突出庐山瀑布无形文化价值的开发。这首优秀诗篇是以庐山瀑布这一自然景观为载体的,在文学作品艺术的解读与庐山生态的保护间应取得平衡。

第11篇

徐安全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从第一册至第十二册,都选有古诗。这些古诗都是名家写的名 诗,造诣甚高,风格流派各显特色,从中可见中国文学史上古典诗歌精华之一斑。通过这些古诗教学,可以丰 富和美化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美好的情趣,使之具有初步的鉴赏美的能力。究竟怎样教学古诗呢?我以为可 以运用“赏析法”教古诗。下面略谈一孔之见,与诸君切磋共勉。

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探索诗的意境美。

用“赏析法”教古诗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探索诗的意境美。意,就是诗的思想感情,诗的立 意;境,就是诗的艺术境界。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的统一,就是诗的意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叶圣陶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只有把自己当作“意中人”,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和作者情脉相 通,才能做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在各种境界中所抒发的真情实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进而得到美的享受。

例如第七册《绝句》,是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到成都草堂,怀着喜悦的心情写的。全诗四句, 四幅画面:鹂鸣翠柳、鹭上青天、千年积雪、远帆待发。一句一景,各臻其妙。教学时,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 生思考后回答:每句诗展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让学生披文入境,凭借有关词语,领 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讲读第一句诗,要注意一个“鸣”字,写出了欢欣雀跃之态,呈现了一片生机,这是诗人 在那战乱频仍的年代难得见到的和平景象,于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讲读第二句诗,要注意一个“上”字,表 现白鹭自由欢畅的姿态和扶摇直上的勇敢精神,再次流露出诗人内心喜悦的感情。讲读第三句诗,要着重抓一 个“含”字,表现诗人在观赏到“千秋雪”的美景时,油然而生舒畅的心境。讲读第四句诗,要抓住一个“泊 ”字,诗人想到从此可以飞舟东下,“青春作伴好还乡”了,中兴国家的壮志豪情又有了新的希望,怎不喜上 心头呢!这样,就使学生领会了四句诗构成了一个优美开阔的意境,步步形象地袒露了诗人无比欢畅的情怀。

二、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推敲品赏诗的语言美。

用“赏析法”教古诗,要善于诱导学生咬文爵字,品味语言美。诗人作诗是十分注意锤炼字词句的。教学 时,应从语言入手,注意字斟句酌,推敲揣摩。对于那些关键的传神的体现诗眼的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字词句, 要启发学生细细咀嚼,以探求诗的深层意蕴。

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字里行间回荡着诗人的乡愁情思。笔法洗练,锤炼字句精工巧丽,达到了炉 火纯青的程度。教学时,应着重讨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为什么用“绿”字?用“绿”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对照比较,让学生懂得:诗人经过“到”、“过”、“入”、“满”、“度”、“拂”、“来”、“回 ”、“吹”等十多个字的反复推敲,细细品味,精心筛选,觉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恰当,极富于表 现力。这样通过咬文嚼字,品词品句,学生不仅深悟了全诗浓浓的乡情,而且欣赏了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 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三、引导学生驱遣想像,展开联想。

诗重感情,诗重想像,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像就没有诗。诗歌的语言,尤其是古诗的语言,特别 精炼含蓄,富于想像。因而教学时只有让学生驱遣想像,引起联想,由此及彼,生发开去,才能欣赏到绝胜的 佳景、动力的情思、美妙的旨趣。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豪迈壮观,想像丰富,构思不同凡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美妙奇幻的境界之中: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峰,在红日的映照下,蒸腾着紫 红色的烟霞,飞旋缭绕,飘忽于青山、蓝天之间。一个“生”字,便生动传神地状写出了烟雾升腾的动态,似 乎那飘散萦回的紫烟,是从香炉中生出来的一样,给人以神奇缥缈之感。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如仙境一般的 朦胧,而且涂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平常的瀑布创造了一个不平常的环境。接着展现了香炉峰前瀑布 的雄姿:远远望去,一道瀑布从高山峭壁上奔泻而下,银光闪烁,飞珠泼玉,犹如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 川之间。“挂”字用得极为工妙奇绝,引人遐想。要让学生想像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绘出了瀑布高悬的壮 美形象。其实谁又能将这天然巨物“挂”起来呢?因而这“挂”字也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想像与 赞颂,真是笔力千钧,造语惊人啊!引导学生深入一步想像,诗人挥起巨笔,极力勾勒瀑布的动态美:遥望瀑 布如从云端飞泻直下,凌空而落,真叫人疑心天河从九重云霄飞落了下来!诗人极尽夸张、悬想之能事,一个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个“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飞”一“落”,一“直”一“疑” ,“三千尺”“银河”“九天”,突出了流速之急,水势之猛,源流之高,气魄之大,惊天动地,撼人心魄, 令人神往!更为绝妙的是诗人神思飞驰,想像飞跃,从眼前的奇景想到离奇的神话,进而奇想到像是一条银河 从天而降。这一比喻新奇而又真切,夸张而又自然,手法高妙,出人意料,想像奇特,用语惊人,使得瀑布整 个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意境更为雄奇瑰丽,充分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展开联想,进入意境,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 理,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与愉悦。

四、指导学生反复吟咏,加强感染。

古人吟咏诗句,总是带着感情边读边思,读到兴奋之时,往往手舞足蹈,心潮激荡,可见一首好诗具有极 大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训练。要学生反复诵读,带着感情读, 读出韵味,领悟旨意。

第12篇

关键词:语文古诗多媒体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走进课堂辅助教学,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它对于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组合,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古诗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识素质的提高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古诗的艺术魅力,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从而提高了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一、拓宽意境,激趣引情

古诗很讲究意境及其韵味,因此,我把古诗教学着眼点放在创设情景上,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如古诗《望庐山瀑布》,诗中涉及的许多事物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尤其是一些从未看过瀑布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再现庐山“真面目”,把学生带进庐山瀑布的真实情景中,是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于是,我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时,选择若干个相互连接、前后呼应的镜头,运用多媒体,使远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像。课堂上,我只需通过击键的简单操作,便可以从屏幕上看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景象:高山上笼罩着紫色的云雾,一道瀑布从山顶喷涌而出,水雾蒸腾;瞬间,瀑布飞速沿陡峭高壁落下,飞珠溅玉,气势壮观。还有那轰隆隆的水声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这样,诗中的情景全多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整体上初步体会图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诗句的联系,激起对学习古诗的兴趣。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如有学生需要再看的,只要用鼠标再击键,就可随时欣赏到自己所需的图像。学生可在这些声像的感染下,朗读诗文,逐句体味,感受诗中美的景色,美的语言,从而引感的共鸣。

二、提供感知,启迪思路

古诗的语言凝练、形象且含蓄,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处处闪耀着美的情趣。要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感情,就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顺句子间的关系和词儿的排列顺序;还要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由表及里,因景析情,开拓诗的意境,从而准确地领会诗的思想内容。

为了让学生较容易地理解诗文,我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运用鼠标灵活地拖动诗句的前后位置,且具有判断功能的。学生在理解诗句时,可以任意调换词儿的顺序,如果拖对了词序,屏幕便会显示一个红通通的苹果和一句“您做对了!奖你一个大苹果!”的鼓励语言;如错了,屏幕也会显示“别灰心,请再来!”的文字。如《早发白帝城》的第一行诗“朝辞白帝彩云间”是倒装句,理解时要适当调换上下词序才容易接受,学生只需通过如此操作,就能理顺句子,较容易地理解它的意思,读懂全诗。

对于诗文的赏析,我也不按照陈旧的教学方法逐句讲解,而是通过电脑荧屏画面上的一个个场景,设计一些有趣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联想。如古诗《早发白帝城》的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观看场景去边思考边品味。

(1)“早发白帝城”和“朝辞白帝”有什么异同?

(2)“彩云间”描绘了什么时刻的景色?

(3)图像中的两岸景色,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展现?

(4)第四句中的“轻”明指什么?暗指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电脑荧屏上画面的展现和变换,使他们的感知处在兴奋状态,激发了深入思考的积极性,拓宽了思维的闸门,既抓住了线索,又欣赏了画面,也充分感知了诗所描绘的情景,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以诗句的语言材料为依据,用自己的语言内化诗文,具体描述出诗中的景象,化诗人的思想感情于形象画面的描述之中,进而深刻地领悟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