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

时间:2022-07-22 12:09: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美术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美术教育

第1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史;审美;美感

人类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因为读史使人明鉴,另一方面来说是为了了解文化,利于创新。单就美术教育来讲,假如你什么都不知道,你的作品将缺乏内涵。在学习美术教育史的过程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心灵的跃动,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美,美的涵义,以及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一、沿袭作用

所有的人类文明、文化无一不是经过历代的沿袭发展而来的,中国绘画更是有深远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也是我国最早的原始绘画)到唐代的人物画再到宋代绘画的鼎盛时期,再到今天中华民族百花争艳的绘画局面都继承着历代绘画的精髓。

主要的沿袭有:前面的美术教育方式、机构、画家思想和题材。

简单一点来说:想在当今的美术教育上获得一些成绩,就必须要认真的学习美术教育史,因为只有了解历代诸多大师独特的成长过程、艺术理念、风格区别及技巧表达,经过不断评判思考后才能给出正确的定位,促使今天的美术教育更好地发展,从而避免茫然失措和重复浪费。

二、欣赏与教育并举的作用

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限于培养艺术家,美术教育目的本文认为应该是以培养、提高人类的审美能力和提高人类的整体的文化品位与素质修养为主要目的,具体说来,就是以提高人类的感受、欣赏、鉴别美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美术教育史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卷,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起着前导的作用。在欣赏它的同时它也对我们有教育作用,主要表现在:(1)审美认识作用;(2)教育作用;(3)审美娱乐作用;(4)审美调剂作用。

(1)审美认识作用

学习美术是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在这过程中反映出人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美术学习需要有以上的智力因素,才能准确地把视觉形象反映出来。但同时也需要有学习的意向——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学习美术教育史时我们会因其美术的实用性而提起对美术学习的兴致。再者,我们对实物、挂图、色彩等的欣赏而有感而发引发创作兴趣。

(2)教育作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学习美术可以使人心如止水,使人心旷神怡,使人气质高雅;因此人对美的永无止境的追求可以激发一生的兴趣。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非观,区别美与丑等,都成了美术教育的任务。凡是真正接受美术教育的人,不允许自己有不美的行为,这是美术教育对人产生发自内心去追求美的促进作用。

(3)审美娱乐作用

美术教育是愉快教育,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让人受到美的熏陶。“孔子听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肉味。说明艺术给予人的美感是一种精神愉悦,它高于单纯的生理。”

绘画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儒雅之士附庸风雅之物,许多文人墨客都通过绘画抒发主观情趣,借绘画以自鸣高雅,表现闲情逸趣还提出“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不趋附社会大众审美,纯以自娱等言论。

(4)审美调剂作用

美术教育过程更多地是运用审美的情趣,在中国画里就是讲究诗情画意,并潜移默化地把人带到如诗如画的境地,使人心理节律更趋协调。

美育不但能培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这种美感和人的道德感、理智感有着密切相连。通常人们所说的艺德一致,就是强调人的思想心理素质与艺术水平的一致。只有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才能产生真正美的艺术。而美感的感召力也调节和平衡了人的心理过程,形成人更健全的心理。

三、促进社会创造革新作用

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或多或少存在缺憾。许多事实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指学术上的成功,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成功,这种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

了解过去才能创造未来,了解美术史,就能推断,这个领域目前、将来需要什么。虽然当今美术教育史论已作为一个学科,有其独立性,但是美术教育史论的研究却很难离开美术作品,其实我们现在学习的思想、技法,也是美术史,都是先辈们积累下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所以,美术教育史的学习无处不在……

总之,美术教育和美术教育史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今天的美术教育就是明天的美术教育史。

参考文献:

[1]叶朗.(1985)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

[2]张春兴.(1994)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2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每个少年儿童早期对美术都是很感兴趣的,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例如在七年级上第一课《你、我、他》中要求完成作业是画同桌之间的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会提出要画女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带来的照片中的人物头像,有的甚至提出可否画自己喜爱的宠物玩具等。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女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得更好,要求画自己照片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得更像,要求画宠物玩具的同学可能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不批准,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取闹课堂批评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挫。因此应该给他们自由创作,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让他们产生“阶段性”的成果,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

二、转变观念

我们的美术课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就应付一节课。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首先应突破瓶颈限制,勇于创新。要改革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严重滞后的现状,首先就要提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领导对美术教育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使其明确美术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陶冶学生情操,促使学生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其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从农村教育实际出发,端正艺术教育思想,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科学育人观,并通过各种途径给予足够的重视,使美术课真正成为一门不可取代的必修课。

三、开发美术教学资源

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乡土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事物和活动中,充分感受民族精神,了解民族文化,以此增强对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在更为直观和形象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接受教育。此做法既可丰富和弥补原有教材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适应性不足的特点,又可解决学生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无力购买学具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多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能相应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无论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使美术教学发挥这种促进作用,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了解其特点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建立并完善教师的培养机制

农村美术教师大多是美术爱好者,没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各级部门应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大力吸收毕业于各高校的,受过专业培训的美术专业人才来担任农村美术教学工作。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提升师资水平并以支教的方式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

五、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第3篇

众所周知, 美术这门学科, 有它的两重性。即美和术两个方面,这两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统一整体。美,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即美育,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术,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和绘画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术没有美, 那就会把美术教育当成简单的理论知识和技法、技巧的传授, 学生只是单纯地掌握一些作画技法, 学生必然缺乏按美的规律塑造形体的能力,最终也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光有美而无 术,审美教育也会落空。因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必须是在发 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让他们通过系统的、具体的美术欣赏和绘画造型活动,逐步形成个性的全面发展。由此看来,美术本身蕴涵着审美,美术教育与美育并存,离开美育偏重技巧练就手头上的功夫,其结果是摆脱不了个“僵、板、死气”,而真正的艺术表现力的充实是要靠“整体美感”之磨炼,这才是视觉艺术。

以前 , 我校在教育目标上 , 立足“应试”教育,重在高考分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美术教育如果一切为了高考,就会出现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内容、训练形式等。近二年来,随着“应 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校长到教师,不断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必须本着全面发展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审美创造力的发挥为教育思想,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和创设美的情境,根据学校特色的培养目标,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因此,学校进一步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深化特色教育”的办学思路,实现第二次跨越。教学中,我们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上好美术课,优化教学过程,探索新的教法;坚持开展各项美术教研活动,研究探索美术教育中如何加强美育;坚持开展群众性的艺术活动,参观各类展览,举办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搞好课外兴趣小组,组织各类书画比赛,赴外省写生;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素质教育和美育。

一、充分发挥美术课的主渠道作用, 实施美育

课堂美术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必须寓美育于课堂教学之中。纵观以前学校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审美教育常常被一些教师所忽视,美术鉴赏课有时随意删减或调换,为了确保美术教育的正常实施,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加以克服。首先做到“五有”即:有良好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20名中,高级职称占75% 以上;有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对原来的教学大纲重新修订,以适合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要求;有丰富较完整的教案,定期检查评比:有实施美育的训练课题与作业;有教学主管部门和校长室的常规听课检查记录;有充分的时间上好美术课,不管是美术班特色还是普通班,都保证教学课时。另外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审美教育的横向发展,融美育于其它各育之中,将其它各育渗入美术教育之中。还要适当编写和使用自编教材,把美术教育更好地结合并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建 设和社会实际,更好地培养具有美术知识技能,又具有审美能力的基础人材,为高等艺术学校输送具有一定艺术素质、全面发展的新生。此外,在美术课教学中还要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实行“诱导、激发、创设”三步教学法,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领悟到教学内容之美、教师讲授之美、学习过程之美、绘画作品之美。达到乐学、会学、主动学,心灵手巧,在美的教学环境中去思考、探索和创 造美。

二、充分挖掘美术各教程教材的美育因素 , 实施美育

我们克服以前重三门 ( 素描、水粉、图案)教学内容的不足, 充实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多变, 既有基础训练课又有欣赏课, 既有课堂教学又有课外延伸的兴趣小组,既有纯美术理论技法又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它们都蕴涵着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这样就符合了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如讲到节奏韵律美时是借助于音乐来说明问题,美的比例要联系到数列,基础图案又涉及到生物、地理、风土人情等知识,在主体创作时又联系到文学、历史和德育等 方面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广泛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去发现美、鉴赏美和感受美、 创造美。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实施美育

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开展各种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的艺术活动。进行美的教育不单纯局限于课堂教育之中,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进行审美教育,通过活动可以有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美育。如利用室内外橱窗经常举办小型习作展,利用现代化教育工具进 行主题讲座赏析作品,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美术绘画比赛,摄影比赛,插花比赛等。定期举办湖滨艺术节、参加社会艺术实践, 美术假日新视野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 利用艺术形式去表现美。

四、借用风光美景这个大课堂 , 实施美育

大自然美景极具特色,为美育提供了天然而丰富的素材,是我们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五光十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变化,用心灵去感受和描绘最美好的景物,更有利于审美教育。我们定期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大自然之中,领略自然风光美景,用心去体验它、用笔去描绘它、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它,同时还结合本地与外地自然景观 和名胜古迹的不同,每年一次组织学生赴安徽等地写生,要求学生在 描绘景物时,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史地等,在通过构思构图展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直观形象,培养学生欣赏美和描绘美的能力。在教师指导学生描绘本地风景时,让他们了解家乡的风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家园越变越美好。特别是广阔的农村,那里有肥沃的田野,春夏绿油泊的禾苗,秋天金灿灿丰收的果实。让学生通过写生画、记忆画、创作画展示家乡的巨变,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美的追求。

五、创设优美的环境,结合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优美、舒适、整洁,充满艺术气氛的校园环境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我们根据现有条件为美术特色教育投入财力,设计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先后改造了校内花园、教育楼,建起了功能齐全的美术楼、美术教室、画室、橱窗画廊、陈列室和展览室,还着手建造教育综合实验 大楼,增添了大量的艺术图书和美术教学资料。写生用具、教学设备齐全,为学生提供了优美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条件。通过整洁、艺术气氛浓厚的教学环境,文明向上的班级,对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有很大作用。教师一方面要经常教育学生自己动手去美化学校环境,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用美的心灵去净化周围人际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美育功能。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言行美的教育,在平时的言行、仪表等习惯中, 要引入美的因素。“以美引善 , 以形悦目, 以情感人气”让学生的心灵在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得到“净化”和“升华”,逐渐养成具有审美素质的人。

综上所述,学生在美术教育中重视了审美教育,使学生培养了四个能力,即美的感受力,美的鉴赏力,美的表现力,美的创造力。实 践告诉我们,抓住美术教育这个主阵地进行美育,有助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和发挥特长,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品德、意识、情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艺术人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才能的培养。

作者简介:

第4篇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我们认为:一流的老师教人,二流的老师教知识,三流的老师误人。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决定了他怎样教学。

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个基点上。那么,如何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贯穿这一宗旨呢?我们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童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培养儿童的开放意识。

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采,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东西,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

三、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

儿童美术教育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鉴赏,如讲解大师的作品,带领他们参观好的画展,到郊外观察大自然,讲述优美的童话故事,听音乐等,提高他们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真挚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培养儿童自由、平等的**意识。

好的教师应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们,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性的建议,尊重和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判断力,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气氛,在一种自由的游戏状态中学习和创作。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

五、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兴趣是儿童学画画的基础。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保护和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绝不能轻易地伤害他们的自尊。

六、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

竞赛状态最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老师应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竞争气氛,表扬、奖励成绩优秀的孩子,鼓励、帮助进步较慢的孩子,使他们努力赶上来。适当参加一些美术比赛、展览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参与和竞争意识。

第5篇

一、面向未来、注重完整

在关注绘画技巧和表现力的同时,学生也会对画面的情感和表现力做出评价,也能通过画面去体会品位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直到与自己产生共鸣,就达到了美术教学的目的。如果说绘画课偏重美术专业性,那么手工课就是培养人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所有的手工课都体现着动手动脑、探究合作的特点,例如《舞台布景》一课涉及场景构思、背景设计、道具制作、服装设计、灯光布控等各种艺术手段与方法的综合运用,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品位越来越高,各种形式的演出和晚会也成为了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方面,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多种了解舞台美术设计的渠道,这样每个学生对舞台艺术设计均有不同程度的体会和感受,让学生组成设计小组,首先确立晚会主题,再根据每个人对演出主题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场景空间综合效果的把握与想象,多角度集思广益动手设计搭建一个融可性、美观性、实用性为一体的舞台。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从选主题开始,例如:戏曲舞台要设计成古典风格的,童话剧设计成卡通风格的,演唱会要设计成梦幻风格的,国外的歌剧舞台要设计成西洋风格的等等。制作是学生遇到困难最多的环节,材料的选取、立体道具的绘制制作拼接及牢固性等等。舞台搭建的每个细节都需要周密的思考,无论是选材、设计、制作、评价每一个环节都无一不凝结着学生的智慧与汗水,无一不需要个体与集体的合作,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提升综合能力,对每个人的完整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认为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善于运用自己的视觉去发现美。提高视觉的鉴赏力。这样极大丰富一个人的信息量,对一个人的整体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更能提高人的生活情趣和品质。既影响终生,更受益终生!

二、不断学习,提高质量

美术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美术教师在工作中应通过不断的学习,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短训班、研讨会、公开课、组内研讨等形式,学习研究专业知识及教法,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然而,现在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信息不断的变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我们教师固守的那桶水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那一杯水了,教师的角色要求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学习就不能工作。所以学习贯穿于工作,乃至于人全部生命历程。例如:我们在教学国画这一章节时,组内几位教师根据自身的条件互相学习切磋,利用课后时间在原有基础上苦练一笔一势,同时走访专业画师,虚心求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原有国画技能的基础上每位教师都有大幅度提高,国画课堂上挥洒笔墨,游刃有余,使学生不仅大开眼界而且兴趣浓厚,达到了教师以精湛的技能来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激发了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这种愿望是最宝贵的情感财富,也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所在,情感在活动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活动的动力上,在美术教学中,情感不仅作为活动的动力发生作用,而且是作为处理对象存在的,在处理一幅画的过程中,学生要将喜怒哀乐情感倾注在自己的画中,我在全市美术课大赛中上的《色彩的感觉》一课就体现了情感在美术课上的重要性。比赛在异地举办,上课班级的学生是和我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群体,课堂上,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色彩在每个人的心里有积极和消极的感受,例如红色给我们共同的感觉是热烈、火辣等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兼有烦躁、暴力等消极沉沦的一面。在欣赏评价昨天的时候,发现有个学生的画面主色调是黑色,而且是凌乱无章的线条与色块,这位小作者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勇敢的说出了他内心的痛苦,就是和同学闹矛盾后的孤独感一直在困扰他,他的真诚倾诉让同学很感动,尘封的矛盾顷刻之间化干戈为玉帛,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终身难忘。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情感的表达释放,愉悦了身心的同时,让学生将爱好化作习惯,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教育的成功不过如此!教育调查资料显示,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总是那些知识丰富磅礴、乐观不乏新思想、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现在学生接触世界林林总总,他们已经不喜欢板着面孔的大眼镜,不再需要只有知识的古董,阳光激情活力四射的教师才是他们的最爱。因此我深深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教师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喜爱,才能让学生对你的学科感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才触手可及。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和他们交朋友已经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要素和环节。学习学生心理学,跟上时代步伐,与学生一同学习一同成长不断更新知识是教师的必修课。作为美术教师和各个班级的学生接触的时间不是很多,所以要想和同学尽快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动脑筋想办法。先了解孩子的心里,从外表先打动他们,都说生活是面镜子。你笑他就笑,我说学生也是面镜子,老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整个课堂的情绪,所以多年来我已经形成习惯总是带着笑容走进课堂,面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没有理由不高兴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的脸,微笑回答每一个孩子的问题,让笑声充满课堂,充满每个孩子的心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对美丽的颜色更是感兴趣,所以我很在意自己的外表,让学生更能赏心悦目,从着装上走近他们。学生更喜欢年轻活泼能懂他们的老师,课下经常和学生聊天,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做到知己知彼也是教师作为学习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的终身学习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专业性上,更体现在知识的广泛性、实用性上。美术教材内容广泛,与每个学科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触及生活的各个领域、触及社会的不同方面、触及时空的过去未来、触及灵魂的每个角落。

美术欣赏课有大量的古今中外名家名画、名胜古迹,美景美图的赏析过程中所涉及的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宗教哲学、生态环境。无一不要求教师去了解这些相关的文化背景。教师赏析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名画名胜的情绪情感。以此只有做到才思敏捷、睿智博学才能胜任美术教师。学海无涯愿美术老师能以苦学伴终生无悔于教育事业。

三、面向全体,重视普及

美术教育的目标已经由培养专业人才转变成为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上。教学过程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基本途径,因此重视传授知识的过程,不应把眼光只盯住成绩上,教学的过程是这一活动的重要环节,抓住了这一环节,其他就迎刃而解。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讲解到位,语言精炼有吸引力,重视每个学生知识反馈情况,不应用业艺术教育的模式和要求来看待教学,如重视提高忽略普及,重视比赛忽视教学,重视拔尖人才忽略面向全体,重视艺术教育的比赛结果,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这些都偏离了小学对美术教学的培养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普及即面对课堂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身心发展。

作为美术教育无论是有天赋还是无天赋,都应在课堂上有平等的学习和参与活动的权利,在普及中有提高,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让每个学生既张扬个性又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注意保护学生个性的小火花,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更加自信,把发自内心的感受充分的表现在画面中。比如在教学《我给同学画张像》中,大家可以任意选择同学做为绘画对象,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崇拜的同学,可以选择淘气的、安静的,可以选择漂亮的、有气质的、有特点的等等。只要觉得能画出同学的摸样,能表达出同学的特点就是极其完美的作品,在学生的互评中都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可以评价别人的,也可以评价自己的,大家各抒己见,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学习提高,在评价过程中既普及了绘画知识又学会了友情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促进了情感交流,增进了友谊合作,更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让全体学生都感受到美术教学的文化性、人文性、艺术性、综合性、多样性,让美术课堂教学绽放无与伦比的魅力。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美是每个人的追求,保护并发展每个孩子的天性和对美的追求,使他们成长为有较高艺术品位的人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相信我们今天的努力会赢得未来人们生活的更完美更幸福。

作者:白玉娥单位:齐齐哈尔市龙沙小学

第6篇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代艺术;教学;教育

作者简介:曾明,硕士研究生,北方民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一、民间美术的概述

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上的开始,最早的时间可以考证到6000年以前,那个时候属于新石器时代。一般来讲,民间艺术是指民间的绘画艺术和民间的工艺艺术,主要表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生产方面,人类的任何行动的产生都来源于生产活动,民间美术也不例外,同时民间美术有一定的区域性、群体性、民族性显著特征,表达人们都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不断加深的愿望。民间美术是由广大人民百姓在民间创作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主要想通过这种形式来美化环境,增添民间活动形式,丰富民间活动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表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道德信仰,世世代代的人们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创新,使民间美术更具有民间的艺术特色。民间美术也是组成各个民族,不同文化中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也是现代很多设计灵感的源泉,为现代良好的设计提供了资源。

二、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密切联系

民间美术在现代化教学设计上,表面上看与民间美术和现代化设计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实质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随着现代文明越来越发达,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的教学生似乎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敢于讨论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之间的异同,也是现代文明多样化的一种手段,对于这类问题一些人认为民间艺术形式上过于守旧,太土已经过时了,应该放弃没有任何利用价值;而还有一些人认为现代艺术和民间美术是风牛马不相及;更有一些人认为民间艺术虽然形式上确实宝贵,但是民间艺术的内容很复杂很深厚,资历不够的人不敢触碰民间美术。由于这些观念的影响,就会使一些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盲目崇拜民间美术,设计出来的东西会让大多数人觉得自己看不懂,设计理念不符合我国的民族文化,失去了作品的特色。现代设计上看,设计形式确实给人美的享受,但是从反应成面上看设计理念并不符合传统民间美术的概念。从人的情感上来看现代设计形式不如传统的民间美术能够传递出更加生动、透彻的情感,作为传统的中国艺术,民间美术多采用喜庆的色彩和浮夸的造型,像孩子般增添了特有的魅力,也洋溢着人民百姓的真实感情。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性上有非常大的不同在自我意识和对待事物内在本质的内容方面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正是因为二者存在不同之处,所以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能够优势互补,也使民间美术作品有了更深的文化底蕴使民间艺术变得更永垂不朽。如果我们能在设计的作品中融入其他的元素,就会使我们的作品更能够打入人心,引起共鸣。民间美术是现代设计的起源,他们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中可以找到许多现代艺术设计里的因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可以找到许多民间美术作品的痕迹。在日前的一些现代设计教学中,老师们将传统的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奖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们更能够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结合现代化的形式,将会把民间美术诠释得更加全面。

三、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1.突出教学特点,促使艺术设计更好发展。民间美术是属于民族文化的大概念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是传统与历史的最好证明。正因为民间美术有这么重要的特征,才会使民间美术不能被现代化设计所替代,应该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所以,作为教育机构,在培养教育人才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让学生能够完全了解设计方式、掌握设计技巧,加强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之间的联系。如果将民间美术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去,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又能增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也宣传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当地地方性的文化艺术。例如,在地方文化艺术上,有开封的木板年画安阳的泥泥狗这种文化遗产。但是由于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民间美术没有好好的被利用,有些民间技艺已经失传,没有专门的政府机关对此进行保护措施。现如今,越来越少的人选择从事民间艺术的工作,这种资源的越来越少就会导致许多民间艺术的形式只能学生们在学校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来交接民间艺术,不能从实践的考察中发现民间艺术的真谛,而民间艺术恰巧需要从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找到真谛,作为教育者,应该将系统化的民间艺术教授给学生,不能仅仅从书本方面的知识来满足学生。比如,在讲授民间虎头帽的知识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观看虎头帽制作的视频资料,并且对于虎头帽的色彩和造型方面应该作出一一解释和说明不能一带而过,同时也可以讲述与虎头帽有关的民间传统故事,吸引同学们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理解知识内容,讲述民间艺术的同时也应该将民间艺术与现代化艺术区分开来。在传播民间文化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和民族特色的魅力,正因为如此艺术设计教育问题上应该加强民间美术的地方特色,为现代教育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民间美术和现代化设计的良好结合才会促使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社也蓬勃发展下去。

2.有利于对民间美术的保护和继承发展

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的教育方面不单单的将学生就业作为目的进行教学,还教会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影响学生们的一生的思维方式。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有许多方面的联系,在艺术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我国的民族文化,加大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还要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意识。从民族的角度出发就会找到许多与此相关的教材。目前来看,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面临共同生存的境况。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民间美术的状态,现如今很多民间美术都面临缺失和失传的境遇。其次,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我们十分了解民间美术存在的必要性,教育过程中不能离开传统文化,民间美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适应着现代化的生活,为现代化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而只有将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现代的设计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传统艺术和现代文明提供广阔的宣传平台。将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教学相结合,既能表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传达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内涵,又能为现代化设计提供宝贵的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袁浩鑫,肖宇窗.传承与超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第7篇

(1)学科地位低下、美术认识局限。县级中学中普遍存在着美术教育学科地位低下的问题。受我国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及当前教育体制的影响,社会、学校、家庭都推行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徒有虚名。尤其是在县级中学,天高皇帝远,哪怕上级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开齐上好各门课程,哪怕教育部签发了重视艺术教育的文件,学校往往只是虚与委蛇。在学校、家长甚至学生心中,美术课完全不是修身养性的有效工具,仅是闲时调遣娱乐,仍然属于不折不扣的副科,与音乐、体育并称“小三门”。所以一旦重要考试来袭,美术课程便形同虚设,成了其他课程的补习、复习或自习课,顶多让美术老师到场维持纪律。

(2)教学设备欠缺、教学条件恶劣。从调查来看,大多数县级中学没有专业的美术活动教室,没有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配备相应的写生桌椅、画板、画架、静物器皿、石膏像等教学设备,更别提信息时代下的现代多媒体设备了。部分县级中学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又不待见美术教育,导致在美术教育上的资金投入极为有限。同样的,大部分学生由于家境并不富裕,家里为节省开支,在孩子美术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教学条件的滞后,令美术欣赏、手工制作等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严重制约了美术教育的改革。

(3)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资质不一。调查表明,县级中学对美术教学的轻视,导致美术教师师资力量极为薄弱。大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师未经专业培训,驾驭教材的能力普遍偏低,学生在课堂上只是随笔自由作画或者模仿课本作画,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引导作用几乎没有派上用场。有的中学,甚至存在一师多职现象,没有配备专门的美术教师,而是让能写会画的其他课程老师肩挑两担,由此我们可以预见,该校的美术教育水平高不到哪儿去。教师不够专业、教学过于散漫、学生能力不一,无不成为阻碍美术教学发展的绊脚石。

二、现有条件下如何改善美术教育

当前县级中学中存在的美术教育问题纷乱繁杂,不一而足,以上仅仅是最为明显最为普遍的问题共性。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美术教育的发展还有着漫长的过程。我们知道,影响事物的因素有二,一为主观因素,一为客观因素。中学政治告诉我们,主观原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外因不受个人控制,难以改变,而内因改变全在个人控制下。作为一名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作为一名即将投身于美术教育的从业者,我不才,遵循心的理解,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提出如下改善建议:

(1)营造美术教育的良好外部环境。从客观上来看,美术教育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就是说,美术教育需要得到社会、学校、家庭、教师乃至学生的充分重视。只有在外界重视的基础上,美术教育的其他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①教育部门重视。美术不是简单的“画画”,而是审美教育的主体,它在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审美境界、完善素质教育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论是从学生个体的发展还是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门都应把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纳入到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去,把建立健全美术教育规章制度作为重要工作。

②学校家长重视。县级中学应站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高度来认识学校美术教育,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美术课程,保证美术教育的基本经费投入。一方面积极创造美术教育条件,按照有关部门规定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展览室,配备美术教学及活动器材,确保美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壮大充实美术教师队伍,确保“专人专用、各尽其职”,并定期对美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素质考核。同时开展各种规模的美术教学研究活动,联合外校进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学校美术教师师资力量。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是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家长们应充分意识到美术的重要性,意识到美术除了提升个人审美和综合素质外的更切合实际的社会功用,彻底割除“学习美术”乃“不务正业”的狭隘观念,从而配合并支持学校、教师开展的教育活动。

(2)发挥美术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有二,一是学生,二是教师,其中学生的主体性更强。但美术教育从业者要在现有条件下改善县级中学的美术教育,还得从自己身上苦下功夫。因材施教,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重要教学原则。对于县级中学的美术教师而言,因材施教有着双重含义。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中遵从个体差异性,对美术资质或美术兴趣相对较弱的学生施以倾斜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辅导教育,对美术资质较优或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施以放羊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点拨教育。一方面,合理使用教学评价,要明白中学美术教育并非全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要放低技术标准提高情感标准,充分肯定学生的想象与创作,从而达到鼓励的效果。另一方面,采取寓教于乐的符合孩子心理需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如游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集体创作等等。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带领孩子们亲近自然,描摹生活。

三、结语

第8篇

1.情感享受教育性

由于美术创作行为的外化决定了美术教育具有情感享受教育性。每一件美术作品都凝结了创作者的内在情感,想要评价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就需要看欣赏者在面对美术作品时是否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感觉。简单而言,主要是要看美术作品自身是否能够刺激欣赏者的内在魅力。同时,并不是所有的欣赏者都会懂得欣赏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有的观者并不懂得美术作品的魅力美,因此不同的观赏者其审美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为了使观者能够更好的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非常有必要进行美术教育,特别是需要加强艺术欣赏教育以及美术观念教育。里德曾经说过,除了那些存在精神障碍或者智力愚钝的人,无法接受艺术教育,所有的人都应该接受艺术欣赏训练,因此所有人的内心都有审美冲动。美术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有效的训练努力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养,这实际上也就美术教育的情感享受教育特性。想要有效的欣赏、把握美术作品等典型艺术美,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性知识,同时也需要欣赏者能够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直观感知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能够鉴赏一件美术作品的优劣和内在魅力。比如,学生可能会全面了解一个艺术家的艺术名称、生卒年月、艺术发展历程等,但是他可能无法第一眼准确的识别出这是作者的艺术作品。因此,只有通过有效的教育以及训练才可以使观者更好的享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2.启迪诱创教育性

因为美术本体追求的是大审美价值,因此美术教育也具有启迪诱创的独特教育性质。作为艺术家族中的一员,美术的一个特殊本质就是希望在极度想象活动中来追求美感。罗宾•乔治•科林伍德曾经说过,艺术是一种想象,但是想象本质上属于一种活动,想象不能只是简单地指人的脑海中简单的飘过一些连续的意象,而是应该努力引导想象。美术教育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后应该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整体巧妙的构思,因此美术教育者应该努力引导学生丰富自己想象,并且将想象很好的表达出来。也就是说,美术教育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尽可能宣泄、展示自己独特的内在想法、美术灵感以及美术情感等,同时应该不断激励学生能够在创造美术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出自己的魅力。有的艺术家虽然说艺术是不可以教的,而且相关的实践也证实真正的艺术是教不出来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对于美术学习者而言,美术教育一无是处。这就要求美术教育者能够探索出一种艺术、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能够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3.空间直感教育性

因为美术自身具有视觉直观性、二维空间性、三维空间性等特点,因此也决定了美术教育具有空间直感教育性。美术教育过程中不仅具有一般教育的育人特性,同时也应该向美术学习者强调培养美术灵感,提高对美术形态的直观感受,培养和训练造型感觉能力的重要意义。不管是对于专业美术教育而言,还是专业美术教育而言,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空间直感意识以及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赫伯特•里德曾经在《艺术与社会》这本书中曾经说过,对于艺术家而言,一些天生素质非常重要,一般儿童具备天生素质的话才有可能会成为一名艺术家。但是想要成功的话,美术教育一定要将美术学习者被外界各种因素压抑的或者自身潜在的美术天赋充分挖掘出来。具体而言,美术教育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个体的内在力量引发出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自己的生存环境,使学生能够以独特的美术思维以及艺术认知不断反思自我,然后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进而获得美术创造力量,增强自信心。其次,美术教育者应该引导并且训练学生能够从感性角度上思考、认识美术形态,加强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美术造型的感觉。比如,美术教育者可以让学生通过素描表现手法来描绘正处于毛骨悚然的一个胆小无赖,或者描绘一个风中的动人旋律等。对于美术教育行为而言,美术教育的第一本质就是空间直感教育性,它进一步具体、升华了一般教育的育人性本质。不管是作为美术教育者,还是作为美术学习者,都应该充分、深刻的认识到空间直感教育性这个教育特性,这样才可以准确找到美术学习、研究和欣赏的切入点。美术教育及其本质,是美术教育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美术教育本质是一个立体的结构系统。美术教育具有情感享受教育性、启迪诱创教育性以及空间直感教育性等几大特性,只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美术教育的特性,才可以更好的进行美术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社会化行为,促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梦珠 单位: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第9篇

一、高校美术教育宗旨

高校美术教育应传授先进的艺术文化,培养优秀的美术学者,创造发掘具有天分的艺术人才,充当我国文化建设的先驱者,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奉献力量。然而,一些高校美术教育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越来越趋向于产业化和市场化。美术高校凭着高等的硬件设施和昂贵的学费,成为报考学生认为的“优质”出路。中国的美术高校面临着重重利益矛盾,违背了教育宗旨。

二、教育缺乏全面性,师资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师范类院校的教师部分是从美院毕业的学生,对学生做教育的时候,过于强调“专业性”,不考虑师范类学生的现实情况。这种教学模式偏离了高校美术教育的主体。

三、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我国一些高等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

四、缺乏对理论研究的探索精神

部分美术高校的学生缺乏对世界美术史,尤其是我国传统优秀美术文化的认知,部分学生的专业素质仅停留在掌握一般简单的操作技能的水平。这使他们将来作为美术的教育者或实践者,会是一个艰难挑战。部分学生不做研究探索,个别教师对于这种现象无动于衷。

五、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全面培养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规律模式,其步骤即为学生基础临摹,然后是教师对画法步骤的阶段性的师范,接着是教师对学生传授关于美术教育的专业性常规知识,最后是教师针对性的辅导。在高校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没有机会表达出自身对美术的认知和理解,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作潜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培养。

六、艺术教育观念不准确,审美标准模糊

一些西方文化宣扬他们的艺术教育观念和审美标准,使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领域受到了影响。在我国,部分高等美术院校急功求成,为了能与国际文化接轨,不经过深思熟虑就直接引进一些西方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潮流,将其视为新艺术文化的标准,忽略了我国原本自身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标准。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步伐,使高校美术教育陷入艰难的境况。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化解这个难题呢?美术教育过程就是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高层的审美心理,恢复艺术教育本该有的活力和魅力。美术教育在本质上不同于其他学科文化教育。其中很明显的差异是,学生在学习美术时,要求超脱现有的知识范围,进行创作型思考。美术教育因其独有的特性,前提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作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有创作能力的人的基本权力,对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持以认可的端正态度,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学生的作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从基本稳定的教学内容出发,以储备知识和应用知识为最终目的,但教师不能一味地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框架,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地将学生培养成才,使其能够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做出杰出贡献。

七、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也说明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着乐观的前景。要想高校美术教育有所成就,高校教师必须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多重意义,端正艺术态度,改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优化美术课程的内容,要注重艺术氛围的环境建设。所以,高校适当地对美术教育进行改革,是我国艺术文化实力更上一个台阶的必经之路。

作者:郑跃丽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10篇

走进艺术教育新课程,积极探索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个性,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特殊教育功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浪潮中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资源整合艺术教育,形成自身特色,提高办学品位。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么多年来,我始终觉得陈醉先生的“窗户”不仅明亮,而且总有一种带着冲击性的“光子”透射而出。尽管熟悉往往会抹掉感官印象的棱角,但它丝毫没有削弱我从陈醉目光中所领略的这种特别。反倒是由于熟悉的缘故,每当我遇到“犀利”“穿透力”一类的概念时,总会联想到他那特别的目光。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是枯燥无味的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重点大多注重教会学生画几幅画,而不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就课外活动而言,评价的目光主要聚集在美术作品获得了什么奖,而忽视课外美术教育活动的课程化和训练的过程。这样做既不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又扼杀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甚至望而生畏,如果将美术教育放在一个令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快乐而有趣的过程中,那么美术教育在造就一代新人中就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素质教育离不开艺术教育,美育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他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

美术教育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渗透可以使各学科的教学亦具有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美中育德、美中育智,德、智、美兼收的特点,体现美术教育的独有的功能。一个具有欣赏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换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从中我们看到,减弱客体媒介中所黏附的非审美信息和压抑主体的非审美情感是评价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欣赏材料的选择和教师的讲评是极为重要的。倘若欣赏材料选择不当,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学生鉴赏力尚处于低水平时,让他们欣赏人体艺术,可能就会使教学无法开展。同时,需要教师在课前查阅多方面的史论资料和作品分析的文章,从中总结出普遍性的规范和准则,这样才能使评价标准更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爱因斯坦说,全体民众的完全一致,即便能做到,也是不值得向往的。美术教育实践性和操作性强,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是培养学生美术才能,激发学生美术表现欲和提高学生审美观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的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深远性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彰显着它独特的作用。

美术教育的活动是指学生积极能动地获得美术审美经验的过程,它具有知与行、身体动作与心理感受有机联系的特征,活动充分体现了美术教育的特殊规律。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意识的发展、美术情感的满足与升华都是在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实现的,离开了具体的、鲜活的美术活动,美术教育现代化就成为空谈。因此,美术活动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外国语学校)

第11篇

据我了解,中小学生的必修科目只分为工具学科(语文、数学、外语)和非工具学科。但是,目前社会上、学生的家长乃至学校的各级领导和部分的学科老师却没有这样的意识,其结果是导致在读的中学生往往只重视所谓的“主科”,而忽略了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学习。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漫不经心,上课时马马虎虎,以完成任务。这样发展下去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吗?

为何要提升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与比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教育目标不是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为艺术家,而是通过美术特有的教育形式与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形象、情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心智结构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与个人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有理想有追求的现代国民。

我国现阶段的美术教育目标把美术教育明确规定为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教育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使之具有一定的感受、表现、欣赏美的能力;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掌握一定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另外,弘扬中华民族美术也是目前学校美术教育中重要的内容,此举有利于年轻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达到美术教育的社会目标。

美术是表现美的艺术,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积极的审美能力,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使其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个性新人具有重要作用。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个高度来看,美术教育也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活泼健康地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美术恰恰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一个缺乏美术能力的学生能形成健全的个性、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吗?因此,笔者有必要在此呼吁: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全面发展,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未来人才,我们应该提升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地位与比重。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毋庸置疑,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社会”中,艺术素养将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学领域也将成为宏观文化领域的交汇中心和研究重点。世上没有无根之树,亦没有无源之水,美学素养的培养终究是源于基础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的春天就要来临。面对这样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携手共进,群策群力,全力借助“素质美育”这一支点,将艺术教育的潜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可以憧憬,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必将以其引领时代的风姿与丰硕的教育成果,在世界美术教育史上写下属于我们的光辉篇章。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为了祖国的美术教育事业真正实现质的飞跃,我们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中国美术教育史的研究当中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地“古”为今用,以推动明天的美术教育。祝愿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得以提升的目标早日达成!祝愿中国的美术教育在未来的文化教育领域中展现出应有的光辉!

作者:肖希雯 单位: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第12篇

一、欧洲和日本的美术教育

欧洲的美术教育是普及化教育的模式,是全民参与性的美术教育,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具有良好的美术氛围。比如: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大纲的主题思想自由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很强,他们不用规范的“上课、起立、老师好”,学生也不用规矩的坐在课桌前,学校不重视美术赛事的名次等地与荣誉,美术活动完全是自主发现和创造美和轻松过程,美术活动者得到了心灵和情感的表现,美术课堂是另人想往的地方,自主性美术活动成为学校美术的主导形式。在欧洲,美术作品和展览大都是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像卢浮宫和佛罗伦萨,每天都是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人们把欣赏艺术作品当成浪漫的邂逅。美术的全面性参与促进了美术的蓬勃发展,提高了民族文化的品味,增强了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认知。绘画家、摄影家乃至民众,都对美术与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这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我国的美术教育难以达到这种程度,因为我国建国时间短,改革开放后才是政治、经济、化发展的契机,物质生活难以保障的情况下何以谈及精神生活,基础建设才能决定上层建筑。

众所周知,日本非常重视教育,虽然每年的教育支出只占其GDP的不足4%,但日本的家庭教育观念非常先进,社会参与意识强。对于美术教育,日本提倡个性化发展的理念,他们认为孩子个体差异性发展是培养多元人才的关键,个性化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教师在针对不同孩子的教育时,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鼓励孩子个性化发展,尽管同一个课堂学的知识是一样的,但教师对于孩子的不同表现分别引导,其实这种教育模式源于中国的“因材施教”。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我们不得不认可日本做得很好。中国的教育局限性比较大,由于人口众多,班级人数超标严重,难以施行个性化教育,只能说是尽量合理。甚至包括大学教育,“扩招”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也很难全盘都照顾到,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二、学习西方教育

21世纪是多元发展的社会,教育体系发生了变革性的改进。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就施行了多元综合的艺术教育模式。如在美术教育观念上,多学科多元发展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基本思路,实践性教育大大高于理论性教育的比重,倡导“活教师、活学生、活课堂”,没有束缚的思想观念,随着创新性美术教育的跟进,学生们的美术素养和能力得到提高。

对比一下当时的中国美术教育,长期受到政治思想的禁锢,一味的追求强化记忆和训练,奉行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使得学生们变成了“毫无灵感的机械”。那么,学生们真正知道美术到底是什么含义吗?知道艺术与美的关系吗?知道美术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吗?我想很多学生是很模糊的。艺术是需要灵感和天性的,旧有的美术学习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了,它束缚了孩子的灵性、封锁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以至于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培养”出来的,还有的是单纯为了考试升学,因为文化课要求偏低些,美术成为了制造大学生的工具,这是十分可悲的。我们可以从美国的“DBAE综合美术教育”了解到,美术教育的先导是内涵教育,单一表面的视觉现象只是形式而已。诚然,美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我们与他们还有很大差距。在20世纪末期,人们对美术的意识形态还未真正形成,美术现象比较单一,美术展览等活动也都比较少,欣赏美术作品的人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也就看看“热闹”。美术作为新时展下的文化载体,并没有普及化,也没有展示和接受的氛围。尤其是学校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只是以“副科”的形式出现,为什么呢?是怪学校校长吗?当然不是。是国家的教育体制不科学、不完善导致的,直到现在,国家还是没有出现“能人”,倒出现了“一考定终身”的普遍现象,似乎又走进了八股文考状元的时期,如此发展过来的教育现象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三、我国的素质美术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体系得到逐步完善,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中国推行素质教育也已多年,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远远不够,世界名校排名榜中依然没有我们的名字。美术教育的核心是什么?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美术学科建设的定位是否准确?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一直探讨的课题。中国上个世纪阶段的美术教育相对滞后,首先,受守旧思想的影响较深,教育被视为最严谨的活动。从教师到学生、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法,都很循规蹈矩,缺乏灵活性,如某教师讲课时一时兴起与教学大纲偏离了,被相关部门查出来就是教学事故。条条框框太多,约束性太强,个性化教育难以发展。其次,教学中过于“崇洋”,认为外国的就是先进的,忽略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民族自信。例如,某大学的党委副书记去美国教育考察,回国后便马上召集全校教师开学术报告会,会中,她把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满怀激情的讲述给在座的教师们,说美国的街道好、建设好、文明程度高等等,说到部分时突然冒出一句“还是人家资本主义好!”我就想问一下这个大学的党委副书记,你有党性吗?你是考察还是旅游?你奉行的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吗?个中内涵大家都应该明白。一味的崇洋是盲目庸俗的表现,并不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正面影响。我们的孩子都出国了,海外定居了,国家教育部门不该反思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早在唐朝就建立了世界瞩目的文明,领衔世界的应该是我们。

不可否认,素质教育的推行促进了美术普及化教育的发展,中小学美术也不再轻易当“副科”了,教学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一些学校还给学生配置了专门的画室和画材,大学教育在向世界接轨,美术相关课程也成了大学的公选课。但是,我们的美术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的,比如:教师的专业素质要不断提高,美术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和参与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要明确,要根据时代需要制定可行的教育方法等。这些问题搞不清楚或者缩水执行,将会影响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另外,还要对当下的现代教育手段给以合理运用,美术教育不单是课堂讲书本、画画了,多媒体的发展给美术教育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帮助。美术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科目,在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好的作品在内容、形式和情感表达上都很考究。同时,把美学思想孕育其中,推动社会积极参与,把美术教育系统化、常规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搞好教育是文化强国重要的根本,中国才能成为教育强国,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王宏建 袁宝林.美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