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时间:2023-05-29 17:2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第1篇

关键词:截污纳管;资金;监管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一:建设资金不足,拨付与进度脱节,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我们先回顾一下建设资金的来源。政府按照6000元每户的标准估算总投入。DY市规定:偏远山区乡镇,政府出资90%,村集体自筹10%,其他乡镇街道,市政府出资80%,村集体自筹20%。经测算,6000元每户的标准基本上能完成工程投入,问题就出在村集体自筹这部分。当下的农村集体经济薄弱,自筹难。上面施压,下面只能挖空心思去办。村两委就在施工工艺、材料上做文章,一再缩减工程投入,以期在市政府拨下的费用内完成工程。同时由政府供应的这部分资金因计划超前,预算资金拨付无法提前到位而导致工程资金滞后。按原计划,项目开工即支付30%,完工支付50%,在基层成了一句空话。

建设资金不足对于工程的各方管理主体来说都是硬伤。合同是在假设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条件俱足的情况签订的契约,资金有问题,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单个工程,造价不过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这么小的工程,管道主材是乡镇一级政府采购的,工程中的主材没有利润可赚了。目前的建筑市场,很多工序的人工费按定额计算出来,即便是根据当地信息价调差之后也是亏损的,这就需要材料里面的差价来弥补。像这样的工程是无法吸引专业素质高的施工队,一般都是一些乡村里的活跃分子临时挂靠几家三级资质的建筑企业中标去。对于工程管理来说,工程越大,项目部的管理机构就能做的越完善,技术、质量、安全、材料、资料等各岗位齐备。建议:有多少资金做多少事,不一定要全面铺开,可以分阶段实施,成功后逐步推进。建设工程百年大计,不应在质量标准上降低。现在若不能规范施工,将来势必要花数倍的财力去整改,完全得不偿失。

问题二:工程主材的供应方式不科学,验收环节存在漏洞。

目前我市的污水管道主材采用HDPE波纹管由乡镇街道一级政府采购。市里先招投标,选好入围的品牌六个。乡镇一级采购之前又在这个范围内招标选中一个品牌。那么问题来了,市里选定的品牌其中有几个复检不合格,这样一来供选择的余地更小。全市的在建污水工程只能买剩余的几个复检合格的品牌。经销商因为已经垫付完所有的资金,没钱订货了。此时厂家不收到现金不发货,全省都在做污水工程生意超好。经销商供货不及,导致工程做做停停,误工更厉害。

建议:有两种操作方法。1、管材的品牌很多,市里招投标的时候可以多放进去几个。同时要建立实施过程中的调整机制,万一复检不合格,马上可以根据招投标阶段的各品牌得分高低顺序补充品牌入围。2、划归施工单位采购,加强材料验收的监管。可实行样品验收方法,即:供货前先提供标准样品,材料进场先以样品为验收标准,进场验收合格后再抽样送建筑材料检测所复检,合格后投入使用。

问题三:工程进度目标以及施工组织不科学,缺少大统筹。

截污纳管工程省里目标是5年完成,市里是3年完成,到了我们这里则是2年完成。污水工程施工遍地_花,到处都是工地,许多道路只有半幅通行,上下班高峰期车马如蜗行。工程全面铺开造成监理人员,政府监管人员人手吃紧,无法有效监管。

建议:截污纳管工程的进度目标应该与资金的供应能力以及节奏相匹配,切不可违背科学盲目冒进。项目在市级应有大统筹,到乡镇街道之后可以划分标段,例如几个行政村为合并为一个标段,打包招投标。这样能招到有实力的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方面可以做到分段、有序,利于交通组织。工程打包做大以后,项目部的岗位配置等各方面更容易做到规范配备,各层面的监管压力大大减轻。

问题四: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设计与实际脱节。

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各自为政,导致重复建设,浪费巨大。最近这些年每到下半年,各个乡镇就开始重新铺路。挖出原道路破损的面层,基层未加处理就重新浇筑混凝土,还是原来的15公分厚。然后投入使用后几个月甚至更短又被压坏。道路年年修,年年坏,都是重复建设。这些工程分属不同的部门经管,你方唱罢我登场。道路的面层15公分厚度我相信是规范设计出来的。车辆超载是现实性的普遍的问题。规范设计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客观条件都是理想化的。

建议:道路以及各种地下管道管线工程应科学协调统一协调施工,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客观因素,留足余量。以我所处的镇为例。这次集镇区块雨污水分流是原设计图纸就有的,但是因为资金缺乏,这次只好先做污水管道工程,待以后有资金再做雨水管道。这显然是不科学的,造成道路的重复开挖建设。

结语

第2篇

1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

1.1水环境特点与污染特征

苏州境内河网交织,湖泊众多,全市各级河道有2万多条,大小湖泊有300多个,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2.5%。太湖流域的6个大中型湖泊(湖泊面积≥40km2)中,80%的太湖湖区和50%的淀山湖湖区、阳澄湖和澄湖的全部湖区均在苏州市境内。苏州沿湖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其中,全市7472个农村集居点中有1727个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农村常住人口有48.22万人;位于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区内的农村集居点有586个,农村常住人口为24.64万人。近年来,随着苏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有效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以及农田灌溉退水等对区域河网水系污染以及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与城市生活污染以及工业点源污染相比,农村生活污染特征主要表现为:①污染面广且分散,难以收集;②污染物来源多,水质复杂,除了生活与生产排放的污水外,还包括人畜禽粪便以及生活垃圾堆放渗滤而产生的污水;③排放量增长快,变化幅度大;④处理设施缺乏,污水处理率低。总体而言,苏州市地表水污染属综合型有机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NH3-N、TP、CODMn或COD。

1.2污染源调查

目前,苏州市现有农村户籍人口为357.6万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约85.96万户,共计293.25万人。与城镇相比,苏州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缺乏,零星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也不到位。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自流到地势低洼的河流、湖泊及排水沟渠塘等地表水体中,严重威胁区域乃至太湖流域水环境与生态。根据2008年苏州各区及县级市的农村人口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和阳澄湖一级保护区的分布情况及集居点分布可知,太湖一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在于吴中区和吴江市,其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为1380.0×104、1667.6×104m3/a)及污染物负荷均较大;阳澄湖一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与治理重点在于相城区和常熟市(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为803.0×104、2415.9×104m3/a)。

1.3污水排放体制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设施不健全及相应的管理水平落后等原因,造成了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乃至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的现状。据统计,农村生活源与农业面源占太湖富营养化污染物NH3-N、TP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77%、66%[3]。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与排放直接影响生活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设施的运行效果,苏州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存在三种排放体制,具体见图1。此外,排水系统的平面布置可分为直排式、分散式和集中式。图1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排水体制Fig.1DrainagesystemofruralsewageinSuzhou随着苏州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村庄较为密集的地区可能成为未来集聚化发展的农村社区。因此,其排水系统的规划可适当采用较高标准,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余地和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积极推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即使目前不具备建设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的经济能力,也应从长远规划着眼,先建设污水管网,并为未来雨水管网的建设留有余地,以实现远期逐步向雨污分流制过渡的目标。目前,苏州城镇新区一般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周边农村地区应与城市新区排水系统相协调,采取雨污分流制。对于地下适宜(具有坡度)的地区可考虑排水管网一次规划、分期施工的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即先修建分流制的污水排放系统,而缓建雨水排放系统。

2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实施

2.1常用处理工艺的选择

与城镇相比,苏州农村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分布广而且分散,其生活污水与城市生活污水有所差异。农村用水一般以河水、井水和自来水三者结合使用,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涤、沐浴和部分卫生洁具排水,也包含生产经济活动的排水,水量因地区经济程度的差异而不同。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具有排量小、所含有机物浓度相对偏高、日变化系数大(一般为3.0~5.0)、间歇排放等特点。因此,所选污水处理工艺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宜就近独立处理的方式;同时,污水处理应充分考虑造价低、运行费用少、低能耗或无能耗的工艺;此外,所选工艺应具有运行管理简单和维护方便的特点。苏州农村污水处理独立设施目前所采用的工艺主要有22种,包括地埋式氧化工艺、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SBR、强化SBR、小型XSBR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智能化小型膜生物反应器(KY-M)工艺、气升一体化高效处理工艺、KOT生物处理技术、生物转盘、A/O、地埋式A2/O、复合生物水处理技术、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均流式生态复氧滤床+平流潜行生态湿地组合工艺、海沃特复合生物水处理系统(复合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生态湿地、分散式人工生态湿地床、微动力生化+景观绿地、多介质生态处理技术、人工生态绿地处理系统及A2O+MBR、AO+接触氧化、BAF一体机。可见,苏州各区县农村污水的处理工艺形式多样,多侧重于节约用地、运行费用低和处理高效的一体化系统,通常包含厌氧、好氧工序,强化了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以及采用土地生物处理系统等。此外,根据江苏省建设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2008试行版)》的推荐,适于苏州等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工艺包括“厌氧滤池—氧化塘—生态渠”、“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厌氧—滴滤池—人工湿地”、“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和“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等,这些处理工艺在苏州农村污水处理实践中均有所体现。

2.2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现状

截至2009年底,苏州累计完成476个农村集居点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为农村集居点总数的6.4%,服务人口为26.1万人,为农村常住人口的8.9%。其中,166个集居点(服务人口为10.65万人)采用接管方式进行污水治理,通过敷设污水管网将集居点内的生活污水收集后输送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293个集居点(服务人口为15.20万人)采用建造独立处理设施的方式进行污水治理,通过敷设管网将集居点内的污水集中收集,就地建造独立处理设施进行处理;17个集居点(服务人口为0.28万人)采用分散型人工湿地的方式进行治理。建造的独立设施和人工湿地累计处理规模为2.86×104m3/d,累计投资达2.22亿元。其中,包括太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131个农村集中居住点,服务人口为3.8万人,为区域农村总人口的7.9%。61个集居点采用接管方式,其余70个集居点为独立设施,独立设施处理规模总计为3806m3/d,服务人口为1.8万人。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区完成19个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污水处理,服务人口为1.46万人,占区域内农村总人口的6.1%。12个集居点采用接管方式,其余7个集居点对污水进行收集后采用建造独立设施进行处理,独立设施处理规模为6265m3/d,服务人口为0.53万人。据调查统计、分析与测算,截至2008年苏州通过接管、建造独立设施或分散型人工湿地等污水治理工程,共完成26.1万农村人口的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污染物削减量统计结果见表1。总的来看,苏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无论对于农村集居点或服务人口来说,生活污水处理率均不到10%,远低于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率。因此,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区域水环境刻不容缓。

2.3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综合分析

截至2009年,综合苏州已运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统计得出其中污水处理独立设施的效成本分析和单位成本分析,具体结果见表3和表4。根据调查结果的测算,单位污水处理能力的平均建设投资为1.44万元/(m3•d-1)(根据财政部门统计数据得出),单位人口污水处理的平均建设投资约为1000元/人;从各区/市的具体情况来看,单位处理能力的平均运行费用为245元/(m3•d-1•a),单位人口污水处理的平均运行管理费用约为31元/(人•a)。随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的发展,在设备上要求一体化和系列化,具有结构紧凑、构成简单、易于施工、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以及能够脱氮除磷等特点,这也是目前农村污水治理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因此,发展有较高水力负荷,并具备设备小型化、系列化,以及整合多种生物处理单元和工艺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是当前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最佳适用技术。适合农村地区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工程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处理效果尤其是脱氮除磷效果好且无二次污染的特点。就江苏省范围而言,各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今处于不同的应用阶段,代表性的有净化槽、生物膜法、稳定塘、土地处理系统及其各种组合工艺。苏州各类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综合比较如表5所示。可见,苏州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多采用各种组合工艺,且大部分都采取土地处理作为后续深度脱氮除磷单元,因而占地面积较大。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与净化槽不含土地处理单元,且构筑物设于地下,占地少是其显著优势。在处理出水水质方面,上述处理技术的出水水质均能达到GB18918—2002的二级排放标准。除地下渗滤工艺外,其他工艺均会产生剩余污泥,增加运行和维护成本。净化槽建设成本最高,而且需定期投药和排泥,其运行成本也较高。其他工艺的投资为600~3000元/m3,而且维护管理都较为简便,可以达到无人值守的要求。此外,现今应用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规模一般为5~800m3/d,苏州乃至江苏省其他农村地区的设计应用规模一般在200m3/d以下。苏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综合效益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环境效益,能够削减农村污水排放污染物总量以及改善区域水环境与生态系统,可有效改善太湖流域区域生态环境,有利于区域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高对污染物降解净化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二是经济效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可作为河网的补给水源,其中部分经水系循环后可以作为农田灌溉、环境绿化用水;此外污水经净化后排入河网,能有效调节太湖河网区域生态环境需水平衡,具有间接经济效益。三是社会效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对于逐步恢复太湖流域江南水乡景色意义重大,同时对于江苏乃至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均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其社会效益显著。综上所述,苏州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可以缓解农村生活污染现状,有助于实现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有效降低太湖河网水系的污染程度,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第3篇

关键词:畜牧业;污染防治;治理

中图分类号: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5-0105-03

随着天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津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对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畜产品需求,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均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掌握天津畜牧业发展和污染治理基本情况,特选择代表性区县和有关部门进行了实地调研。设计了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情况调查问卷,调查范围涉及8个区县,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22份;设计了有机肥厂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份;走访了市畜牧局粪污治理办公室、市农业局土肥站、5个区县的粪污治理负责部门、22个养殖场(其中蓟县13家、滨海新区2家、西青2家、静海4家、武清1家)和2个有机肥厂(蓟县1个、西青1个)。

一、天津畜牧业污染防治基本情况

(一)针对规模化养殖场实施粪污治理工程

1.纳入粪污治理工程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占46.9%,畜禽数量占75%左右。2013年天津实施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市级财政投资3.8个亿,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718家河道附近规模养殖场粪污进行综合治理。按计划,2013年治理160家,2014年治理265家,2015年治理293家,在2015年底前全部完成718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粪污治理工程。2013―2015年纳入粪污治理的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46.9%,畜禽养殖数量占规模化畜禽养殖数量的75%左右。在完成河道附近718家规模养殖场治理基础上,水务局河道清理办又选择了河道附近的300家畜禽养殖场,计划于2016年进行污染治理。治理对象以规模养殖户为主,其次是养殖合作社(小区),养殖企业较少。例如,静海粪污治理的69个规模养殖场,养殖户48个、合作社16个、养殖企业5个。但养殖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大,粪污治理力度强,种养结合也较好。

2.治理重点地区为环城四区以外的六个区县,治理畜禽重点为生猪、奶牛、蛋鸡和肉鸡,治理顺序由大牲畜到小畜禽。纳入粪污治理工程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在100家以上的有宁河区、蓟县和武清区,分别有169家、143家和139家;50家以上100家以下的有宝坻区、静海区县、滨海新区,分别有79家、69家和67家;处于环城四区的北辰区、西青区、东丽区和津南区粪污治理的养殖场数量相对较少,分别有30家、19家、2家、1家,这四个区总计52家。治理畜禽种类重点为生猪、奶牛、蛋鸡和肉鸡,涉及的规模化养殖场分别有346家、142家、133家和76家,治理的肉牛和兔子规模化养殖场少,分别有19家和2家。粪污治理顺序上由大牲畜到小畜禽。奶牛是粪污排放最大的牲畜,天津市2013―2015年纳入粪污治理工程的奶牛场142家,占全市151家奶牛养殖场区的94.4%。

3.粪污治理模式为种养结合,其中种养一体占比达98.75%。环保部主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模式有种养一体、生态养殖、循环利用、沼气工程、污水纳管和达标排放六种模式。目前天津没有推行达标排放和污水纳管模式,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模式成本高,例如,达标排放由环保部实行在线监测,养殖企业不易接受和实行。在六种模式中,种养一体是目前天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的最主要模式。纳入粪污治理的71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中实行种养一体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循环利用模式和沼气工程模式的分别为709家、8家、4家和2家,占比分别为98.75%、0.42%、0.56%和0.29%。

在种养一体模式下,根据本地区养殖特点、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按照产生污水的水质水量,天津积极探索不同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模式。奶牛养殖场主要有奶牛牧场循环利用处理模式和奶牛小区的一体化处理模式;生猪养殖场主要有大规模猪场深度处理模式、中等规模猪场生态治理模式和小猪场三级沉淀模式。

粪污治理实行种养一体化模式的养殖场,粪污去向主要是还田。一是堆沤腐熟制肥自用,很多养殖户有一定的承包地,是粪污消纳的场所之一。二是销售。在销售地域上,以当地销售为主,也有少部分售给周边的外地。由于粪便的特点,再考虑运费支出,不易远途运输。据调查,在粪便销往的外地,静海和汉沽主要是河北省,蓟县主要是河北和北京。销售渠道方面,有的直接卖给用户,有的卖给中介。销售后的用途主要是用于设施农业(蔬菜等)、制作有机肥、制作蕈菌栽培基质、制作蚯蚓养殖基质等。

(二)加工成有机肥是畜禽粪污深度资源化的最主要方式

1.目前天津共有47个有机肥厂,年产能50多万吨。天津市有机肥生产起步于1998年,据市土肥站提供的统计资料,截至2013年共有38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年产能为30万吨左右。为促进天津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进一步上水平,2014年天津市畜牧兽医局、财政局重点扶持基础条件好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高标准商品有机肥生产基础设施,打造延伸粪污治理的有效载体和引领商品有机肥发展的行业龙头,有13家有机肥厂获得财政补助,其中,改扩建4个,新建9个,全部建成后年产商品有机肥26万吨。

2.大部分有机肥建有养殖场,粪源自给率高。对2014年财政补助的12个有机肥厂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9个有机肥厂建有养殖场。12个有机肥厂中,粪源完全自给的8个,其中自给量最大的是天津市绿地源有机肥有限公司,达到7万吨,完全外购的3个,其中外购量最大的是天津绿之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到8.8万吨,自给和外购结合的1个,是宁河多多农家畜养殖有限公司,其中自给为2.6万吨,外购为1.4万吨。

(三)粪污治理取得显著生态效益和一定经济效益

天津粪污治理取得一定成效,通过提升养殖场硬件水平,集成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畜禽养殖环境和养殖户生活环境均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效益显著。据对调查问卷结果分析,92份填了生态效益情况的调查样本中,认为治理工程有明显生态效益的89份,占96.74%,认为治理工程没有明显生态效益的5份,占3.26%。粪污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污染排放减量化。据监测数据分析,预计减少重污染废水排放量约200万吨/年,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悬浮物(SS)去除率高达90%,氨氮去除率达到70%,有害物的排放量明显减少。二是水质污染状况好转,地下水污染情况改观。纳入治理工程的718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大都位居于河道旁,通过实施粪污治理工程,有效控制了周边河道水质污染事件高发态势。三是提高空气质量。通过治理,粪便的存储真正达到防渗、防漏、防雨,能有效改善养殖场周围的空气质量。

二、天津市畜牧污染防治的对策

(一)加强粪污治理的全程和全范围服务,特别注重对散养户的服务

1.加强治理设施设备使用和维护方面的培训服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104个规模养殖场,需要服务的有47个,其中需要服务但没有提供的有20个,需要服务又有相应服务的有27家;不需要服务但有服务的有10家,不需要服务又没有服务的有47家。需要提供服务的畜禽种类中生猪、蛋鸡、肉鸡、奶牛和肉牛均有涉及,要求服务的内容大多是治理设施设备使用和维护方面的简单内容。

2.加强畜禽粪污运输销售服务。经过治理的养殖场粪污最终要资源化,回归农田。从使用上看,目前粪污的去向有自用和销售。目前粪污销售的养殖场很多,据对106个养殖场的问卷调查,粪污完全销售和部分销售的养殖场有79个,比例为74.53%(如下表所示)。

为适应粪污通过销售实现资源化的需要,目前在西青等地自发出现了一批年龄在40岁左右的畜禽粪便销售专业户或经销商(俗称粪贩子),每个经销商有各自的粪污收集和贩运范围,养殖户按年、按车或养殖量确定粪便价格,粪贩子从中赚取差价。粪贩子既为寻找到就业机会和增收来源,也为畜禽粪便资源化提供了便利,减轻了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提高了粪便的利用价值,增加了养殖户收入。但因运输工具落后,运输距离较短,一般不超过50公里,路上还易产生渗漏、交通罚款和安全等问题,尤其是一辆车装几个散养户畜禽粪便,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建议加强对粪污运输的支持,例如,配备防渗漏的专用自动装卸车,可以提高畜禽粪便处理的及时性,扩大畜禽粪便的销售半径,增强粪污消纳能力,促进粪污的资源化,减少或避免路途上的渗漏,提高运输人员行驶的安全。

3.加大对散养户粪污处理的服务力度。虽然对散养户在畜禽规模和养殖方面不予支持,但考虑到散养户将存续很长时间和污染点多的实际情况,在粪污治理和资源化方面政府要给予一定支持。一是按国务院“水十条”规定,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二是专门配备服务于散养户的粪污运输工具,减轻散养户粪污的污染和防止畜禽疫病交叉传染;三是为散养户提供环境清洁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例如,在夏季炎热季节对散养户畜禽养殖场所进行集中灭蝇、消毒等环境清洁服务。

4.加强粪便养分综合管理和粪肥施用技术的培训服务。1999年3月美国农业部(USDA)和环保局(USEPA)联合“畜禽养殖国家战略(Unified National Strategy for Animal Feeding Operations)”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制定和实施CNMP,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不强制实施,自愿行动。美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CNMP),由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NRCS)管理,综合考虑农作物对氮或磷的需要量、粪便中氮磷供应量,据农作物养分需要,计算畜禽饲养量,根据畜禽粪便氮磷供应量,确定施肥所用农田面积,使种养真正有机结合。目前,我国江苏等地已在探索粪便养分的综合管理。

实行种养结合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和污染,有利于增加种植业经济效益。但如果畜禽粪便还田利用不当,会造成作物减产,水体污染和公共卫生威胁。要加强对农民施用粪肥技术的培训、指导服务,促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发展农牧结合。

(二)完善和落实粪污治理政策,加强粪污综合治理技术研发,加快区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

1.完善和落实粪污治理政策。一是对粪污治理设施设备严格执行农业用电政策,降低粪污治理的运营成本;二是制定有机肥生产和使用方面政策,参照其他农业生产资料,对有机肥生产企业和施用有机肥的农户给予一定补贴;三是在饲料基地建设项目扶持上,优先考虑有可消纳本场粪污的土地,实现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养殖场;四是加大对牧场沼液还田施肥设备购置方面的投资支持。

2.加强粪污综合治理技术研发。加强粪污治理技术的研发,开发减轻养殖户粪污处理的劳动强度的粪污处理技术和病死畜禽尸体处理无害化、资源化技术。

3.加快区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从生态文明和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国务院办公厅于2014年年底印发了《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依托养殖场、屠宰场、专业合作组织以及乡镇畜牧兽医站等建设病死畜禽收集网点、暂存设施,同时鼓励建设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场。要加快蓟县、宝坻、静海、武清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的建设和相关乡镇区域性收集暂存点的建设。

(三)完善污染防治有关制度和标准,加强对粪污治理的监管

1.制定畜牧业准入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建场必须报批,要获得环境许可。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针对新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加工企业必须达到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现有养殖场工艺、设施不合理的要逐步改造。

2.由环保部门牵头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10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农牧主管部门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环保部门要牵头编制天津畜牧业污染防治规划,明确天津畜牧业污染综合治理率目标和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目标。

3.制定抗生素和有机有害物质使用标准,加强对粪污检测和还田的风险评估。针对畜禽养殖场滥用抗生素和粪污存在有机有害物质等情况,要制定养殖场抗生素和有机有害物质使用标准并加强监管。不同国家的相关机构均提出要强化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2011年11月,欧盟呼吁成员国确保抗生素只能作为处方药,并加强对耐药性病例的追踪和报告。2012年初,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表示,要禁止养殖牛、猪、鸡和火鸡的农场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另外,要加强对粪污检测和还田的风险评估。将畜禽粪便、污水、沼渣、沼液等用作肥料的,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防止有害物质进入农田,污染环境和传播疫病。要出台更为严格的行业标准,加强风险评估。

4.加强污染防治的监管,特别是环保部门的监管。一是加强区县畜牧主管部门对粪污治理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和监管,如环保工程容积、工艺、治理效果等方面技术指导和监管。二是加强环保部门对污染防治的监管。主要是对新建、改扩建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配备情况和粪污治理工程验收合格后的养殖场治理设施利用情况的监管。国务院颁布的“水十条”明确规定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2015年10月的《天津市水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规模化养殖场应当同步建设畜禽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参考文献:

第4篇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

1.1治理资金缺口大,设施建设不到位在城乡二元环保体制下,尽管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在提高,但农村环境治理历史欠账多,资金供给成为首要难题,现有资金供给规模与渠道难以满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求,尤其是分散式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加上农村自然村落分散,集中处理困难,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覆盖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

1.2行政管理主体与权责不清晰,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建设、管理分别有住建、环保、水利三个部门,这种多头管理模式势必会造成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资金使用过于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工艺复杂多样、质量参差不齐,治理效果不明显;二是部门分工不明确,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相互脱节,设施运行不足、停用闲置问题突出;三是省、市、县主管部门不同,难以对地方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地方部门工作业绩无法得到上级的肯定,缺少行政激励和持续性。

1.3处理工程运维与监管体制建设滞后,运行资金缺乏,设施运转率不高在管理理念上,受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供应、运营等传统思路的制约,大部分设施有镇(村)自行运行维护。但由于人力及技术上的限制,以及运维资金得不到保证,设施运行情况及效果不容乐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受村级经济影响,不愿承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及维护费用,运维费用成为的包袱,开开停停,有的甚至弃之不管,造成政府耗费大量资金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闲置、“晒太阳”。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2.1统筹规划,健全制度,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领导一是科学合理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环境保护、城镇体系、镇村布局、国土整治等规划相结合,明确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空间布局与建设时序,并结合实际明确对应的主管部门;二是注重管理的规范化、长效化,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能及运营主体,协同分工,保障运营经费来源及使用,优化运行标准及监管方式、考核办法。

2.2科学分配污水处理资金,拓宽政府和社会资金来源一是要改变农村居民缴纳污水处理费用却不能享受污水治理权利的状况,按照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未覆盖人口比例,从居民生活用水费中抽去污水处理费用,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分散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和监管;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重点资助分散处理设施建设,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公益事业;三是要考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的经常性支出,用于管理人员聘用、水质监测、主管部门行政监督等支出,做到“政策到位、监督到位、资金到位”,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正常开展。

2.3推广设施专业化管护,引导农村环保产业化发展一是按照专业化管护的思路,逐步推广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委托经营模式。初始阶段可以按照“谁建设,谁管护”的原则确定运营单位,并逐步引入资质审查与准入制度;二是通过资质审查和工艺规范,实行“建管一体化”,引导设施建设和管护向技术和实力较强的企业集中,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企业参与设施管护的积极性;三是对于从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企业,给予税收、金融和科技(研发)等政策扶持,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产业化发展。

作者:钱奔徐卫刚单位:张家港市环境保护局

第5篇

1.1水资源紧张,污染结构相对单一

水资源结构单一、地下水超采严重是缺水小城镇的主要特征。海河流域年用水总量达370亿~400亿m3,远高出200亿~300亿m3的水资源总量水平,缺水形势异常严峻。另外,降水严重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统计结果表明2001~2007年间海河流域降水量较多年均值下降116.7%,其中7~9月降水占当年降水总量的64%~80%。为缓解水资源紧张和污染问题,大部分小城镇将超采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仅少量小城镇取过境河道、蓄水塘用于灌溉。因此,水资源短缺是海河流域小城镇水源的重要特征之一。受水资源条件限制,一般缺水小城镇乡镇企业或耗水企业数量有限,工业废水排放量少,对水体污染造成的威胁不突出。尽管部分小城镇存在零散分布的小型作坊,但其产生的废水多数通过自然蒸发,并不直接排入水体。根据课题组对部分小城镇污染物来源解析结果,发现居民生活污水是缺水小城镇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约占华北缺水小城镇水体污染总量的84%~91%,而生活污水中42.8%的NH3—N和52.3%的COD来自于厨房排水,50.7%的TP来自于洗浴用水。因此,居民生活污水是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的主要对象。

1.2管理方式粗放,用水结构不合理

取水设施陈旧,水资源管理落后是华北地区小城镇的普遍特征。水井这种与现代化生活理念及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极不匹配的原始取水设施,仍作为部分缺水小城镇及农村地区的主要取水途径,受污染小城镇地区的供水安全难以保障。在实施了区域供水的中小城镇,仍有部分地区将未经处理的地下水直接配送给居民,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存在较大缺陷。落后的取水策略和设施不仅降低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也增加了面源污染负荷。粗放的水资源开发形式和不合理的用水方式,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是缺水小城镇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小城镇生活用水价格相对低廉,用水方式不规范,水龙头常流,衣物、蔬菜过度冲洗,便池冲洗水量大等浪费现象普遍。另外,传统的小城镇及村镇农灌以漫灌为主,耗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据统计,海河流域农业用水量平均占总用水量的69.85%,工业与生活用水量仅占29.13%。近年来,随着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及激励政策的实施,喷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得以大规模应用,农业用水量逐渐降低,但农灌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仍维持在60%以上,节水灌溉的升级改进与市场推广空间仍较大。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应归因于小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粗放、管理不规范,根源于小城镇水环境宣传教育、管理政策的严重缺失,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

1.3排水设施建设难度大,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排水系统不健全、管网覆盖率低和污水收集难度大,是小城镇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部分学者指出,生活污水是小城镇的最主要污染源,是水体COD、NH3—N的主要来源。污水收集是生活污水处理的前提,而小城镇人口相对稀少,居民相对分散,导致排水管网敷设难度大,污水收集困难。目前中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排水系统的建设工作,这种在城市建设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在中小城镇更加突出。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水环境公共设施及服务水平低,人居环境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统计结果,京津冀地区小城镇平均排水管道密度仅为26m/hm2,38%的小城镇无污水处理设施,总体水平偏低,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污水排放量的1/3,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存在维护管理不善,甚至无管理机制的问题。

1.4污水处理工艺适用性差,设施投资成本高

污水处理工艺适用性差,是制约小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性能及效益发挥的主要因素。受居民生活习惯的影响,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质水量变化大,旅游型小城镇污水水质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但目前很少基于缺水小城镇水质水量问题进行污水处理工艺适用性研究,多数只是照搬大中城市现有污水处理工艺模式,导致设施运行效果不佳、负荷率低,减排效果差。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行费用高、能耗大,是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现实问题。由于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一般不足5000m3/d,无论执行哪种污染物排放标准,其单位水量投资均明显高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越严格,单位水量投资和运行成本越高。

1.5生态环境退化,河塘沼泽化明显

河塘系统是小城镇水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作为小城镇备用水源外,同时承担着受纳与降解污染物的终端任务,是水环境系统质量的最直接体现。从流域水环境系统层面讲,河道也是小城镇与大中城市水环境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而随着大中城市水污染治理效果的日益显现,小城镇区段河道的水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大中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隐患。因此,小城镇河塘环境整治是其水环境治理与新型系统构建的重点所在。河道干枯、河底沼泽化、水体缓流甚至静止、河床被侵占、暗沟众多、土壤盐渍化、生态退化已经成为华北地区小城镇河道的普遍现象,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实际情况。据统计,海河流域43%的河道出现过断水现象,3%的河道常年无水,12.5%的河道断水时间超过2年。在缺水小城镇区域,这些断水的河道往往被用于蓄存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甚至堆放垃圾;即使水量相对充裕的河道,由于污水直排、岸边生活垃圾侵入、淤积底泥污染物释放,水质常年处于劣V类状态,水体富营养化与黑臭现象交替或重叠发生,严重影响景观性状。

1.6水环境整治目标过高,项目可持续性差

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整治实质上就是在现有水环境系统的物理要素、生物结构、功能特征等属性基础上,结合典型适用技术的工程应用、工程实体建设与管理措施的实施,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小城镇新型水环境系统。针对北方缺水小城镇的水环境系统特征以及经济、技术水平相对偏低的情况,水环境系统整治的目标,亦即新型水环境系统的功能定位,应以水环境系统功能的实效性、可持续性为出发点,这是小城镇水环境系统整治的基本问题。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城镇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缺水小城镇新型水环境系统的功能区划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建设、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系统方案应着重体现地方特色、经济适用的特征,工程系统应具有良好可操作性及可接纳性,避免出现因贪大求洋,急功近利导致的水环境工程系统建成后被“晒太阳”现象,给小城镇造成巨大财政压力及社会压力。

2缺水小城镇的水环境治理对策研究

2.1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的总体思路

水环境系统组成要素繁多,结构联系复杂,其科学研究及工程实施是一个系统的科学问题。应基于水环境系统变化的客观规律,结合水环境系统结构及问题特征,对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的技术思路进行总体设计和整体构建,并对关键技术的适用性及其需求做出必要的预测,对典型适用技术进行调研、评估、筛选;从工程实施层面综合考虑系统的功能目标、小城镇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平、技术经济成本与环境效益等限制条件,优选关键技术进行优化集成,提升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整体技术水平,实现更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从工程管理角度对新型水环境系统的功能维护进行综合集成与应用。

2.2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的整体设计

鉴于水环境系统的要素复杂性、结构系统化及功能整体化,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应强调综合整治理念。从水环境系统层面对包括污水处理、水体治理及非常规水源利用在内的子系统进行整体设计,是缺水小城镇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性工作,其成果可作为小城镇水环境综合整治核心技术集成的逻辑基础,为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提供基本依据。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的整体设计应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分析水环境系统内各工程子系统特征及相互间的定性关系,研究各工程子系统界面信息特征及其定量关联,形成适用于小城镇水环境系统功能目标及经济技术水平的技术优化集成体系。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工程可按水源配置、水体环境整治及新型水环境系统功能维护三方面进行设计(见图2)。水源配置由水源开发(包括污水、雨水、浅层微咸地下水及过境水等非常规水源)、水量调蓄与水质控制构成,其中水质控制是关键步骤,直接影响水环境质量。水体环境整治是指以水体为心,对底泥、边坡、景观设施等环境要素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底泥清淤与处置、河床整形与边坡塑造及景观环境构建,其中底泥清淤与处置是水体水质保障的重点措施,也是新型水环境系统质量控制的关键。新型水环境系统功能维护是指缺水小城镇新型水环境系统中水体水质的长效保持及景观系统的日常维护,是水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具备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

2.3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的工程技术集成

2.3.1缺水小城镇污水治理工程技术集成缺水小城镇污水处理应体现以小规模分散式污水处理及强化自然系统集中调蓄与再净化为核心的模式,实质上是强化自然系统净化为主体的集成技术。依据污水分类治理原则,将数量有限的工业废水单独强化预处理或经完整处理符合排放要求后,排入人工湿地等生态净化系统进行深度处理,确保其环境安全性;将数量可观的生活污水首先源分离,区别对待浓度较高的“黑水”及浓度相对较低的“灰水”,将“黑水”同畜禽废水并入厌氧处理系统,改善污水性质,利于后续生物处理,将“灰水”同餐饮废水并入生态净化系统进行深度处理;生物处理系统及生态净化系统出水均并入自然坑塘,进行集中调蓄及再净化,之后由边坡湿地系统输入水体或用于农灌。缺水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路线见图3。缺水小城镇降雨量较少且时间集中,不宜进行规模化收集净化,而宜并入自然坑塘调蓄利用,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可考虑并入生态净化系统进行处理。

2.3.2缺水小城镇水体环境治理工程技术集成由于水环境污染治理历史欠账多,污染物成分复杂,水体流动性差,过境及自有河道水系污染负荷大,华北缺水地区小城镇水体通常呈现缺氧黑臭及富营养化交替的现象。因此,缺水小城镇水体治理的工程技术路线应突出实效性与适用性,强调水环境整治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兼顾地方经济实力与资金投入力度,工程措施要注重长效性及经济性。要区别对待连通水体(过境河道、循环水系)及封闭水体(小型水塘),摸清水体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污染物来源及影响权重。水体治理工程方案既要包括底泥清淤、边坡塑造、水体净化与景观构建等治理工程,也要包括水质长效保持措施。可见,技术路线的实质就是以水体和水环境总体质量为中心和基本出发点,重点关注河道物理结构及基础设施的完整性、水污染物削减及水环境修复的协调性与有序性、水质保持及景观环境建设的融合性与同步性。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总体技术路线见图4。

2.4缺水小城镇新型水环境系统的功能保持策略

缺水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水环境整治的财力有限,尚未建立完善的水环境专项投入机制,环境管理不规范,必将严重影响水环境整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新型水环境系统功能的长效保持。另一方面,我国小城镇水环境政策和管理制度基本空白,即使存在政策文件与制度文本,也未能起到实质性作用。某种意义上讲,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污染成因不仅在于工程设施建设落后,也在于居民生活方式和环保意识差,以及环境政策缺失和管理不到位等方面。因此,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政策与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障,而管理制度的设计与政策的切实贯彻,是取得长期效益的关键。

3小结

第6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生活污水,特别是氮、磷等污染物成为了河流湖泊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农村经济也得到了繁荣发展,农村的水环境治理已逐渐提上议程,而首要解决的便是农村污水的收集与处理。“十一五”末,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达80%[1],农村的污水收集处理亦逐渐起步、积极开展,下面结合长沙等地的工程实践,提出农村直排污水治理的设计思路与对策。

1农村直排污水的特点

农村直排污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住户局部相对集中,整体分散,污水基本直排入河或自然流走,没有有效的污水收集管网;②污水量较小,但变化系数大,早晚比白天大很多夜间排水量很小;③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但污染物浓度不高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

2我国目前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的情况

通过文献调研[2-6],对规模小于1万m3/d的全国各地建设运营的污水分散处理案例进行分析,工艺选择情况如图1。由图1可见,使用频率最高的3种技术为:接触氧化、氧化沟和快速渗滤系统。接触氧化法是生物膜法的一种,氧化沟是应用成熟的人工系统,快速渗滤是成本很低的土地系统。根据文献调研得出,基于自然系统的快速渗滤和人工湿地建设、运行成本较低,其次是基于生物膜法的接触氧化和曝气生物滤池,而基于人工系统的SBR和氧化沟的建设费、运营费都较高,氧化沟的运营成本最高,而SBR的建设成本最高。此外,对于一些国外常用的新技术(如净化槽法和MBR法),虽然处理效果好且运行方便,但是由于其运行费用过高、管理维护技术要求高而未得到普及。

3农村直排污水治理工程的设计对策

3.1收集系统结合农村现状地形、住户相对位置、周边环境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灵活选取、选择最适宜、有效的污水收集系统。结合长沙农村直排的工程实际,针对可以相对集中处理的污水,收集系统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种:(1)管渠收集系统。此种适用于工程区域整体地势较平缓、住户较集中的农村。一般农村每家每户均有粪坑或化粪池,通过管渠对每家每户的出水进行收集,可以保证污水的有效收集和污水浓度。(2)总口截污系统。此种适用于住户相对分散,零散污水排放汇集于自然沟渠后入河的情况。为了减轻管网铺设的难度,减少管网收集系统的造价,可以对自然沟渠进行总口截污,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从而保护了下游河道的水环境。

3.2污水处理系统选择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要符合当地的禀赋结构特点,充分考虑土地、电能、人工这3种资源,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效用最大化。针对农村土地资源相对宽裕,人工技术力量和经济相对薄弱的情况,选择水解池+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为主要的处理工艺。工程流程见图2。水解池为预处理单元,用于降低有机物浓度,以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接触氧化池主要借助片状微生物床的吸附能力和对浮游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天然食物的优势,构建生态体系,提高水体自净功能,并通过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充氧,利用池中片状微生物床上的好氧菌和硝化菌分解有机物和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同时对硝化液作一定的回流进行脱氮。填料选用组合式填料。人工湿地系统可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保证出水达标。人工湿地主要包括地表流、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3种。其中潜流湿地除污效果较好、水力负荷较高、但系统控制较复杂、人工维护要求高,地表流湿地水力负荷较低、占地较大、系统控制简单、维护费用低,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选用地表流人工湿地。

3.3污泥处理处置系统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需要与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统筹考虑,同时,需要考虑到污泥的最终处置。由于本工程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污泥量较少,污泥性质较为稳定,可不进行消化,若采用消化处理,需增加消化池、加热、搅拌和沼气处理利用等一系列构筑物及设备,使投资增加。因此,考虑到工程造价及运行管理等因素,不考虑设消化池,设计污泥慢滤池,并在慢滤池内设有卵石、砂石等对污泥进行渗滤,定期对慢4结语针对长沙等地农村直排污水的特点,结合工程实践,提出管渠及总口截污等收集系统,保障了污水的有效收集;同时提出水解池+接触氧化+地表流人工湿地为主的处理工艺,具有建设费用低、管理维护要求低、处理效果好等优点,符合当地的结构特点。

第7篇

一、实施范围

钱塘江、曹娥江、椒江、灵江在我县境内的干流及其主要支流,重点是东阳江、南江在我县境内的干流。

二、实施目标

"531水污染防治工程"是指:通过污染防治工作,境内主要流域水质一年内初见成效,三年内明显改善,五年内基本达标。按照市政府文件要求,到2011年底,我县境内江流域主要水体要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功能要求;到2015年底,台口断面水体Ⅲ类功能符合率达到80%。

三、实施内容

(一)工业污染防治

1.调整产业结构

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推进以区域环境准入为主导的生产力布局体系建设。完善县制造业发展导向目录,限制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

2.强化工业污染防治监管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快推进工业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实施磷化工艺环保型替代技术应用;督促重点排污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开展水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力度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实施工业废水治理达标工程,对废水超标或超总量工业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有水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实施搬迁或关停。

3.全面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

严格执行新建工业项目必须同步完成污染物减排指标替代置换要求,对超出排放量控制指标的企业,暂不批准新增项目环评文件;根据全市统一部署,逐步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二)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1.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县城污水处理厂水质稳定达标排放,2011年污水收集率不低于75%,2012年底前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60%以上;实施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治理工程;加快云山区块,深泽区块排污管与县城联网工程建设;2012年底前建成尖山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做好冷水、新渥区块污水处理项目前期可研论证工作;鼓励采用无动工厌氧处理、人工湿地处理、微动力处理等技术全面处理集镇、农村生活污水。

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监管。严格执行禁养和限养区规划,关停或搬迁禁养区内所有规模化养殖场。2012年底前,全县新、改和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98%以上,97%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基本实现农牧结合、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率达到88%,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7%。

3.保障城区饮用水安全。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碑设置和保护规定,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开展水源水质常规监测,乡镇饮用水源每季监测一次,行政村集中饮用水源每年监测一次以上;县城饮用水源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施常年连续不间断在线监测。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531水污染防治工程"的领导,县政府成立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领导小组,由县长、分管副县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县督查局、环保局、农办、发改局、经贸局、财政局、国土局、水务局、建设局、规划局、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

2.明确分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如下:

县督查局(考核办):负责组织开展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目标和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工作;将"531水污染防治工程"各项工作目标纳入各镇乡人民政府和各部门领导班子综合考核。

县环保局:负责编制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年度工作计划、目标,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开展工业污染治理、强化治污设施运行监管;实施乡镇流域断面考核,污染生产总量控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监管。

县农办:牵头负责村庄整治建设项目。

县发改局:负责将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有关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进全面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

县经贸局:负责节能降耗和"二高一资"企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编制完善产业导向目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配合相关部门推广环保型磷化工艺的使用。

县财政局:负责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县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筹措和监管。

县国土局:负责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土地指标落实,牵头负责采、制砂行业污染整治。

县建设局:负责组织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治理项目的建设;负责指导实施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工程和污泥无害化处置项目。

县水利局:负责牵头实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程,依法做好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做好生态调水工作,负责占用河道采、制砂场(点)的整治工作。

县规划局:负责县"531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用地规划许可。

县农业局:负责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落实禁养区、限养区相关要求,协助乡镇政府实施禁养区内养殖户搬迁和取缔工作;牵头开展生态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引导散养户集中养殖。

县卫生局:负责对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和医疗废物处置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县工商局:负责依法吊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事业单位(个体户)经营执照。

(二)资金保障

资金投入以企业为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筹措资金。县财政建立"531水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资金,重点对影响面广的示范性、控制性治理工程给予资金补助或以奖代补。

(三)制度保障

1.建立环境质量目标责任考核和河段包干制度。将"531水污染防治工程"各项目标、任务纳入各镇(乡)、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建立乡镇水质交接断面环境质量目标责任考核,县环境监测部门定期对交接断面水质进行监测,各镇(乡)政府负责辖区内水污染综合治理,对水环境质量负责,镇(乡)长为主要责任人。

2.制定企业关停限产制度。依法制定企业关停限产制度,明确工业企业关停限产的响应条件、执行程序、补偿标准、行政诉讼应诉办法等内容。在区域、流域环境质量达不到功能要求时,实施企业废水污染治理全面达标工程,对超标排污企业限期治理;逾期不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停产治理;对无法治理达标企业,实施关停。

第8篇

近年来,黄岩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在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有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优化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着力建设“宜居城区”, 探索形成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一整套工作机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根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特点、难点,按照“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原则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连片推进环境整治,更好地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目前基本完成了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连片整治项目工作计划、长潭水库保护和利用规划、五年绿化行动等规划方案的编制。按照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编制“十二五”期间黄岩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启动了15个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试点。全区重点打造三个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片区),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的要求,一体化规划建设区域性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治污治乱,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区和各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

二、抓投入,出台政策意见,夯实保障基础。黄岩区通过认真梳理,出台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类政策意见。2011年在“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活动中,全区投入环卫作业运行费用5730万元,河道疏浚800万元,截污工程建设投入6610万元,村庄绿化投资2800万元,交通整治15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黄岩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以上。在投入的同时,也加大了保护环境卫生的宣传力度,建立宣传组、志愿者队伍,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运用农民信箱、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媒介对环境整治进行广泛宣传,开辟了“环境整治”专题专栏,加大对环境死角和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形成良好的建设氛围。

三、抓管理,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以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快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黄岩区专门成立“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清洁家园活动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并设立环卫所,负责和落实村级环卫保洁的实施。每个行政村(社区)都建立了一支人员相对稳定的保洁队伍,招聘专职保洁员1091名。在环境整治工程设施建设方面,从设计到施工进行统一管理,实行公开招标,择优方案和施工单位,最后组织各部门及专家进行综合验收,做到严格、规范、质量保证。

根据黄岩区农村的特点,突出整治重点,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始终把水环境治理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近8000万元建设两个污水处理厂,铺设一、二级污水管网。推进“清水河道”工程,今年疏浚河道48.8公里,对32条主要河道进行重点督查,建立上下游联动实施河面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河长制试点工作,全流域开展企业、学校、畜禽养殖场、村居小区、餐饮店等的排污治理。全区在农村集中居住区建成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350多座,并积极探索农村分散式生态湿地处理工艺。加强和完善水系规划,大力指导村级实施畅流工程,让有条件的村级建设成“村中河”、“围村河”等生态景观水系。突破整治难点,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切实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对全区规模化养殖场制定了限期治理方案,建设沼气治理工程。

下阶段,对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有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资金投入多元化。资金问题是解决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的关键,当前,政府投入是环卫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在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过程中,公共财政应当逐年增加农村环卫投资,确保农村公益环卫事业财政先行。与此同时,积极推行多渠道筹措资金,探索建立政府、企业、民间等多元投资新体系。鼓励企业与所在农村实施对口帮扶;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与落后村居开展城村互助,帮助村居建立一条绿色通道或兴办一些环卫基础设施;大力吸引和动员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参与农村环卫建设,积极提倡社会各界以捐赠、资助等形式支持农村环卫事业的发展。

2、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科学化规划体系。坚持因地制宜、民主规划和公开规划,坚持与农村群众的生活设施建设同步配套,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目标和指标,以规划为纲,全面有序地指导农村的环卫建设。通过合理规划,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各项公共环卫设施用地被蚕食,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造成环卫设施选址难、落地难等问题,确保村容整洁。

3、加强公众监督力度。通过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向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为避免公众监管的苍白无力,政府可以通过对个人监督者提供物质奖励、资料保密等方式,减轻公众监管企业或个人破坏环境的成本,以激发群众监督工作的潜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职工、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和群众代表等作为监督员等方式,调动多方力量,形成监管合力,对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指导、评议和督导。 4、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关键在于农村群众素质的提高。通过组织广大家庭开展绿色家庭、清洁家庭创建,号召家庭成员自己动手,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通过组织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文体活动,引导群众革除陋习,倡导科学环保的生活方式;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专题宣传栏目、开展街头咨询宣传等多种形式,营造大范围、高强度的舆论宣传声势,营造出家家参与环保、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5、创新环境整治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将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的轨道上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从根本上减轻污染压力;另一方面要尽量推广和采用新能源、新燃料,有效降低污染指数和污染处理能力,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和发展高效生产、清洁生产,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

第9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治理难题;政策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河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急需减少直接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数量;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生活的质量及所处的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多年来,张家港市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改善,结合康居乡村、美丽村庄及村庄连片整治等行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基础建设。但与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相比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严重滞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空白,治理技术不够成熟,治理资金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张家港市地处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水资源丰富,水面积超过总面积的1/5;全市境内共有大小河道8073条,总长4074.3公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全市常住农村人口40多万,加上绝大部分外来人口暂住在农村,农村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张家港市农村生活污水管理模式为住建部门、环保部门及水利部门多头管理,其中住建部门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接管集中污水处理厂的管理,环保部门负责农村有动力、微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水利部门负责农村生态湿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采用接管城镇生活污水厂、有动力微动力地埋式、生态湿地等方式,处理工艺主要有A/O厌氧好氧法,SBR活性污泥法,CWT-M等工艺。共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90多处,设计处理能力近2万吨,累计接纳农户4万多户约14万人。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

2.1治理资金缺口大,设施建设不到位

在城乡二元环保体制下,尽管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在提高,但农村环境治理历史欠账多,资金供给成为首要难题,现有资金供给规模与渠道难以满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需求,尤其是分散式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加上农村自然村落分散,集中处理困难,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覆盖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

2.2行政管理主体与权责不清晰,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

农村生活污水的建设、管理分别有住建、环保、水利三个部门,这种多头管理模式势必会造成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资金使用过于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工艺复杂多样、质量参差不齐,治理效果不明显;二是部门分工不明确,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相互脱节,设施运行不足、停用闲置问题突出;三是省、市、县主管部门不同,难以对地方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地方部门工作业绩无法得到上级的肯定,缺少行政激励和持续性。

2.3处理工程运维与监管体制建设滞后,运行资金缺乏,设施运转率不高

在管理理念上,受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供应、运营等传统思路的制约,大部分设施有镇(村)自行运行维护。但由于人力及技术上的限制,以及运维资金得不到保证,设施运行情况及效果不容乐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受村级经济影响,不愿承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及维护费用,运维费用成为的包袱,开开停停,有的甚至弃之不管,造成政府耗费大量资金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闲置、“晒太阳”。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3.1统筹规划,健全制度,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领导

一是科学合理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环境保护、城镇体系、镇村布局、国土整治等规划相结合,明确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的空间布局与建设时序,并结合实际明确对应的主管部门;二是注重管理的规范化、长效化,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能及运营主体,协同分工,保障运营经费来源及使用,优化运行标准及监管方式、考核办法。

3.2科学分配污水处理资金,拓宽政府和社会资金来源

一是要改变农村居民缴纳污水处理费用却不能享受污水治理权利的状况,按照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未覆盖人口比例,从居民生活用水费中抽去污水处理费用,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分散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和监管;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重点资助分散处理设施建设,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公益事业;三是要考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的经常性支出,用于管理人员聘用、水质监测、主管部门行政监督等支出,做到“政策到位、监督到位、资金到位”,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正常开展。

3.3推广设施专业化管护,引导农村环保产业化发展

一是按照专业化管护的思路,逐步推广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委托经营模式。初始阶段可以按照“谁建设,谁管护”的原则确定运营单位,并逐步引入资质审查与准入制度;二是通过资质审查和工艺规范,实行“建管一体化”,引导设施建设和管护向技术和实力较强的企业集中,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企业参与设施管护的积极性;三是对于从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企业,给予税收、金融和科技(研发)等政策扶持,提升企业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产业化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梁祝,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河流;工程设计;治理方案;解决问题

1 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治理规划不全面

由于我国的面积比较大,所以中小河流的分布范围较广,为综合规划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水利工程建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方面逐渐完善,在对流域的防洪、灌溉以及水土保持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建议,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中小河流的分布范围较广,流经里程较长,而在管理方面一般都是由地方的河道管理站执行,并且仅对辖区范围内的流域进行管理,由此出现了一条河流分段管理的现象。这种分段管理现象不利于中小河流的整体规划,各自为政导致一条河流的上下游规划不一,在资源开发以及水资源利用方面不够完善。

1.2 资金投入不足

水利工程是我国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其具有公益性和生态性的特点,而一些比较大型的具有影响力的河流都是由中央或者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建设和治理的。但是对于中小河流来讲,主要是由谁受益、谁负责的管理方式,而对于地方财政能力不足的地区来讲,投入到中小河流治理方面的资金有限,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治理存在很大的难度。

1.3 防洪能力较低

从对我国历年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由于中小河流所造成的灾害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占据较大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较低造成的。在很多边远地区,对于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较低,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设防,所以在遭遇大雨或者暴雨的情况下,往往会形成较大的灾害,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农业发展形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4 水资源浪费严重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水资源短缺,很多的河流已经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因为中小河流的分布范围较广,时空不均匀,而在配置方面没有得到优化利用,并且管理模式不科学,所以导致中小河流的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在很多的农村地区,由于节水意识淡薄,所以在农田灌溉方面没有合理利用水资源,造成大量的浪费,不利于河流治理。

1.5 水环境污染严重

在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工农业得到了进步,但是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不合理,导致污水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中小河流的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在农业开发利用方面,由于管理方式不合理,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所以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对于这些污染现象,还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所以水质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不利于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

2 进一步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的有效措施

2.1 统筹兼顾,加强合理规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河流流域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问题日益突出。在规划方面,应按照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中小河流逐条进行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的全面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治理的目标,建设的标准和内容,采取的措施等。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防止一些地区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开发、拦河设障、挤占河道、危害生态,保障中小流域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多元投融,加强执行力度

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水利投入一般是国民生产总值的2%,而我国却不足1%。按照中央与地方权事划分原则,中小河流多属于地方管理,治理资金也以地方投入为主,但由于治理工程投入较大地方财力又不足,没有一点国家补助资金很难拉动起来。国家应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力度,对重要中小河流的治理适当予以补助,加以引导,地方省财政也应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县乡政府投资水利建设的热情。同时,也可以采取治理出的滩地归农民使用,水土保持种植的作物收益归农民等办法,鼓励当地农民投资投劳,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2.3 因地制宜,完善防洪体系

中小河流数量多分布广,对重要中小河流的重点河段应尽快进行治理,针对中小河流所在地区采用不同的措施,逐步完善防洪体系,例如,在具有山区特点的中小河流,因其具有洪水来势猛,流速大的特点,以工程措施为主,采取修建中小水库、淤地坝、堤防护坡等多种形式,但要防止盲目修建堤防,以免抬高洪水位,加重水灾,由山区进入丘陵平原区的中小河流,具有河道宽浅、坡陡流急、游荡性强、洪水陡涨陡落的特点,宜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治理方式,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稳定河道,保护两岸土地资源。同时,要加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以便尽可能地降低洪灾损失。

2.4 完善节水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

首先要加大有关农业节水宣传力度,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中小河流分布于广大的农村,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民仍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效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视农业节水灌溉,要根据中小河流所处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状况,包括水土资源状况,自然和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制定节水灌溉。在工程建设上以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节水增效示范工程为重点,在技术上以普及和推广成熟,适用的节水技术为重点,特别加强推广应用各种改进地面灌溉的新技术。

同时积极示范和应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促进我国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从粗放型农业转向集约型农业,变生态危机为可持续发展。

2.5 重视水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防治水污染是重要的途径,主要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执行。第一,针对工业污水的治理,要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防治,对于污染严重又没有治理价值的企业可以关闭,对于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可以停业整顿,对于新建的企业要从严审批。第二,对农业发展结构进行调整,减少农业污染源的产生,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力度。第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第四,加强水环境的统一管理,改变目前这种条块分割管理的局面,进行水务管理体制改革。

3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建设,而关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地方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协调发展,才能够促进治理工程的顺利进行。我国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农村为目标,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提高人们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识,共同参与到水资源保护工作中来,切实提升中小河流的规划治理工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徐云伟.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J].民营科技,2011(06).

第11篇

1、防洪减灾目标。到2020年,全面提高千亩以上重点圩口防洪能力。__堤防等级由3级提高至2级;__堤防等级由4级提高至2级;__、__、__、__防洪能力达到防御1998年实测最高洪水位;__圩及顺__防洪能力达到防御1954年型洪水位;__圩、__圩、__圩、__圩、__圩、__圩圩堤防洪能力达到防御__坝埂头14.0m洪水位;__沟设计标准5-10年一遇,____沟设计标准达防御1954年型洪水位;主要内河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遇。

2、民生水利目标。到2020年,解决全县95%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现有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9座蓄水5万以上当家塘提升改造加固任务,大幅度降低水库、蓄水工程病险率。加强万亩以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防旱抗旱能力,万亩灌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0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10.0 万亩,恢复灌溉面积 4.0 万亩;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水利血防工作。“十三五”期间,完成300kw以上排涝泵站的更新改造任务。同时积极争取资金对300kw以下集体泵站进行更新改造。积极开展建设“当家塘”建设。计划分年度修复挖扩,其中“十三五”期间挖扩淤积严重的重要塘坝约 1500处。

3、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镇应急水源保障体系,工农业用水基本得到保障,全县年供水能力新增0.2亿m3、达到1.7亿m3左右,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更趋合理。

4、水资源节约保护目标。到2020年,万亩以上重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 6以上,基本实现灌溉用水量零增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城镇污废水处理量、污水处理回用量、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均要迭到国家和省市关规定,地表水质量标准努力实现省政府批准的《__省水功能区划》确定的目标。

5、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目标。到2020年,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城镇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区域为山区和丘陵区,新增治理水土流失生态修复面积50km2,全县水土监测网络基本建立。

根据“十三五”期间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选择部分规模较大、能争取到国家及上级有关部门支持的工程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项目,计划投资27.7亿元,实施十大类项目,全面加强我县各类水利项目建设。

一是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规划投资2830万元,实施戴冲等4座水库及山塘提升项目。

二是主要圩口建设加固,规划投资4.94亿元,实施东__、顺__等14个圩口加固项目及缸窑湖治理工程。

三是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规划投资1.48亿元,治理天门、钟鸣、__等6个乡镇重要河流。

四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投资8240万元,实施全县8个乡镇(11.28万人口)农饮提质增效工程。

五是排灌泵站建设,规划投资8740万元,实施顺__站、__站等10座泵站建设。

六是水土保持建设工程,规划投资0.8亿元,实施闸口冲、龙潭冲等6个流域水土保持建设项目。

七是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规划投资1.3亿元,实施西联、__等5个项目水利配套工程。

八是水利血防工程,规划投资0.5亿元,实施__、__等5个区域血防综合治理项目。

第12篇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及第八次全省环保大会精神,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落实“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为主线,以综合治理××河为重点,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今年7月18日至19日才利民副省长召开××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并对我市进行现场检查指导之后,我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各有关部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在保持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水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水体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我市高度重视××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措施,不断加大结构性污染防治力度,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年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量较20*年下降了11.1%;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地下水水质状况良好,达到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自2003年9月以来,实现了泉水连续三年持续喷涌,创下了1976年出现季节性断流以来持续喷涌时间最长纪录;大明湖达到ⅴ类水质标准;××河水质明显好转,出境断面辛丰庄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浓度分别比20*年下降了57.9%、17.3%和62.5%。

(一)加强领导,精心谋划××河综合整治。我市将××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工作统筹安排,先后编制了《××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创模工作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把××河治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一同谋划,一并实施。今年,我市专门成立了××河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鲍志强同志任组长,先后召开专题会议20多次,研究部署××河综合治理工作。××河综合治理突出“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规划理念,强调功能性、景观性、经济性、时限性、带动性,通过各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构建防洪达标、输水安全、城水和谐、生态良好、交通畅通的××河,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把××河建设成为我市北部城区的清水走廊,带动济南市北部城区的发展。××河纵向综合治理范围为源头睦里闸至济青高速公路桥下,长约31公里;横向治理范围按滨河道路红线、南水北调输水暗渠线、规划河道蓝线、水景线、景观绿线、河道中心线六线控制。其中,按照××河截污治污规划,2007~2008年主要完成××河截污管网及提升泵站的建设,改建水质净化一厂、二厂,新建滩头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确保旱季污水不进入××河;2009~2010年全面整治市区河道,完善污水管网系统和建设中水站,实现××河干、支流所有水体控制断面水质达到ⅴ类标准目标。

(二)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方案、责任、措施、监控四到位。认真贯彻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及第八次全省环保大会精神,根据省政府和市政府签订的《济南市“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目标和要求,我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切实加大治理力度,全力以赴抓好“四个落实”,确保完成“十一五”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一是落实分配方案。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科学引导,支持发展”的原则,在可行性分析基础上,制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分配方案,将总量指标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市直部门及高新区管委会和重点污染源企业,在10月19日召开的第七次全市环保大会上,市政府与各责任单位签订了“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二是落实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各县(市)区政府、市直部门及高新区管委会和重点污染源企业对完成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总量控制任务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年度削减计划,把削减目标和责任落到实处。三是落实削减措施。各责任单位按照依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总量、依靠环保工程减排总量、依靠优化发展降低总量、依靠清洁生产削减总量、依靠“以新带老”消化总量的要求,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污染治理等措施。四是落实总量监控。在各县(市)区跨辖区断面设置监测点位,定期进行监督考核;对重点企业安装废水在线监控设施,有效监管总量控制任务完成情况。

(三)增加投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努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003-2005年共投资1.29亿元,在城区新建设了90公里截污管网,全市污水管网长度已达731公里,目前济南水质净化一厂、二厂实际处理负荷均达到10万吨/日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改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6月已与外商签订协议,年内即可完成改制工作。改制工作完成后的20个月内,项目运营公司将对济南水质净化一厂、二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水质净化一厂增加除磷脱氮功能,两水质净化厂不仅能够满负荷运转,而且出水水质由目前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排放标准提高到一级b标准。建成了处理能力2.5万吨/日的章丘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使××河流域济南段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44.5万吨/日。二是开展城区河道综合整治。2005年完成了护城河、玉绣河一期及工商河一期截污整治工程建设,在玉绣河沿岸建成4座总处理能力为7500吨/日的污水处理站,并全部实现了中水回用,河流水质和滨河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今年实施了工商河、东泺河、西泺河截污整治和玉绣河综合治理引水二期工程,建成截污管道7313米,新建水闸4座,清淤41000立方米,封堵排污口62个,2座10000吨/日和2座2000吨/日的中水处理站正加紧建设,年内即可建成。三是按照“集中处理为主,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考虑污水再生利用。目前,全市已建成小型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项目63个,处理规模达8万吨/日,回用量4.6万吨/日,有效促进了城市污水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四)调整结构,加大流域污染源治理力度。一是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和重点工业的产品结构,加大结构性污染防治力度。关停了19家1万吨以下的废纸造纸企业;对山东酒精总厂等一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了搬迁治理,在采取清洁生产工艺的同时,配套完善了水污染防治设施,污染物产生与排放量大幅下降。二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对全市51家重点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相继建成了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中石化济南分公司、山水集团和济南圣泉化工集团等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有效实现了污染物的源头控制。三是强化了工业污染源的治理。2003年以来我市对××河流域内45家主要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污染因子不能全面达标排放的工业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四是规范重点污水排放企业的排污口建设,目前已完成流域内重点污染企业排污口的普查工作,坚决制止企业的偷排偷放行为。

(五)攻坚破难,认真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由于多种原因,济南裕兴化工总厂外排废水和铬渣堆场对××河的污染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成为城市环境的巨大污染隐患。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环保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市下决心彻底解决裕兴化工总厂的污染问题。一是将铬渣污染防治工作列入全市环保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并加强组织协调,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二是加快整改进度,完成督办任务。今年2月份国家环保总局对裕兴化工总厂铬渣污染问题挂牌督办后,我市建立督办检查制度,做到每天必调度,三天必到现场,每周必有小结,加快了铬渣污染治理步伐。目前该厂已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整改方案,投资1200余万元,修建了雨水收集池、铬渣围挡墙和导流明渠,对铬渣堆场进行了围挡、覆盖,完成了全部整改事项。三是延伸循环链条,突破治理难点。经多方论证考察,促成了济钢和裕兴的合作,今年4月14日,济钢正式通过烧结炼铁方式对铬渣进行处置,为困扰我市多年的铬渣污染问题找到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间废物的循环利用,成功的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资源节约的循环经济之路。目前已处置铬渣1.51万吨,预计2007年底前可全部处置堆存铬渣。四是着眼彻底根治,实行整体搬迁。市政府成立了以杨佩钦副市长为组长,经委、发改委、土地、规划、环保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济南裕兴化工总厂搬迁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搬迁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裕兴化工总厂编制完成了《济南裕兴新厂一期项目建设总体规划》,正在进行搬迁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五是提早谋划裕兴化工总厂搬迁后的土壤修复问题。为确保该厂搬迁后不留隐患,我市正组织专门力量,对裕兴化工总厂土壤污染的种类、范围、强度、数量和土壤修复的技术方案、修复费用等问题进行调研,为下步土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坚持源头控制,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认真贯彻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是在项目审批中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项目;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建设项目坚决拒批。二是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中,把清洁生产标准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引导企业从原材料选用、产品方案、能源资源消耗、污染防治措施等各个环节选用清洁生产技术,并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三是切实抓好“以新带老”,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加环保投入,促进企业对原有污染源进行治理,削减污染物排放量。三年来,全市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2149个,拒批各类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印染、小电镀、小炼油等建设项目60多个;验收各类建设项目407个,新增废水处理能力13970吨/日,削减cod排放量8960吨/年,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的目标。

今年我市按照国家清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要求,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检查各类建设项目459个,检查发现违法项目41个,其中属于国家和省管的14个项目已上报省环保局;属于市管的27个项目全部依法进行了处理。今年三季度又对上半年新开工的14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重点清理,对无环评批复文件的16个建设项目,责令停止建设并全部落实到位。

(七)依法强化监管,严查环境违法行为。近年来,我市相继组织开展了“严查水环境违法行为遏止污染反弹专项行动”、“严查××河流域水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环境安全大检查”等多项执法活动,采取定期检查和巡查相结合、专项检查和普查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加大了监测和现场检查频次,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依法进行了严肃查处,始终保持了对不法排污行为的高压态势。在今年的环保专项行动中,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7101人(次),现场检点排污单位3715家(次),市政府对8家环境违法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对15家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超标排放的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各县(市)区政府也对37家重点环境违法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接受社会的监督,对违法排污企业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八)依靠科技手段,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为进一步加强对××河流域排污单位的监督管理,2005年我市组织开展了废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改造建设工作,首先在××河流域废水排放量占市区废水排放总量60%的10家排污单位安装了11套废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实现了对××河流域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实时监控。今年又对14家重点废水污染源企业下达了安装废水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设施的计划,年底可完成安装工作,并实现联网运行,进一步强化对××河流域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实时监控。

(九)发展生态农业,努力减轻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近年来,我市共认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78个,绿色食品30个,有机食品6个。以喷、滴、管灌、渠道防渗为主要形式推广节水新技术,发挥示范项目的带动效应,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3.33万亩。全市有13个乡镇完成《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近期完成了全市14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状况的摸底调查工作,并制定了污染治理计划,实现畜禽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面源污染,改善××河水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市在××河流域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历史欠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河济南段水质与过去相比虽有好转,但除源头区外,其他河段仍为劣ⅴ类水体,××河综合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二是城市水污染控制基础设施不完善,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收集管网不配套,雨污混排,现有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负荷运行;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和运营市场化程度低。三是结构性污染问题仍然存在,个别企业违法排污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并逐步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济南是××河的发源地。实现“××河变清”的目标,是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今后,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按照《济南市“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实现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

(二)进一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开工建设××河济南段综合治理工程。结合“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的实施,对××河济南段进行全面综合治理,使××河水变清,实现防洪、生态、景观的有效结合,建立起人水和谐的流域生态环境。二是加快市内主要河道截污步伐。在今年工作基础上,2007年完成市区内兴济河、柳行河、全福河部分河段的截污整治工作;2008年完成市区内工商河、东泺河、西泺河、兴济河、柳行河、全福河等六条河道所有河段的截污整治工作;2009年完成腊山河、大辛河的综合整治工作。三是今年完成济南水质净化一厂、二厂改制工作,并使污泥得到无害化处理;加快章丘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年底前竣工投用,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日、中水回用量1万吨/日;2008年底前建成滩头污水处理厂,同时完成污泥处置设施和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四是坚持城市污水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情况,因地制宜,建设区域性污水处理站,以利于中水回用,实现污水资源化。今年年底前,力争完成11个在建的区域性小型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新增中水处理能力3.1万吨/日,全市区域中水处理能力达到11.1万吨/日。

(三)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扶持发展污染小、耗水少、效益高的生态环保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制定重点汇水区禁止、限制、发展产业名录并向社会公布。制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地方性法规和配套政策,体现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完善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引导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继续严把环境保护准入关,大力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责任制、环境影响评价终身负责制,切实加大源头控制力度。对河流没有环境容量、严重缺水和地下水超采的地区,不得新上增加排污总量、影响水环境质量和耗水量高的项目。按照水环境容量和水资源保证能力,对污染源排污量进行分配核定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大力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按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2007年底前,对重点排污企业和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发放排污许可证。2008年底前,完成所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自2009年起,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持证排污。

(五)继续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工业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治理任务的,实施停产治理,对经停产治理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污染严重的企业予以关停。2007年底前,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积极督促裕兴化工总厂全面落实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和省政府提出的搬迁要求。

(六)深入开展严查违法排污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把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专项检查活动引向深入。着重解决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不能稳定达标、超标排污或偷开偷排、严重污染环境、损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不法企业,坚决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实施限期治理、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关闭,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加强宣传和警示教育,达到处理一个、震慑一批、影响一片的效果。建立健全污染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单位主要负责人问责制,对造成环境污染单位的上级分管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几点建议

我市××河综合治理工程是××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整体改善××河水质将产生十分重大的作用。为做好这项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河综合治理工程与南水北调工程密切衔接,同步实施。南水北调输水暗渠自西向东穿越济南市区,目前,渠顶标高偏高,这将对我市北部沿河道路桥梁、市政管线、城市景观等产生不利影响。建议省南水北调工程主管部门采取技术措施,尽量降低渠顶标高;考虑到部分暗渠渠顶与规划道路重合,建议将重合部分按城市道路设计;暗渠的外立面也要尽量考虑城市景观的要求。

二是按照“自求平衡、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指导思想,××河综合治理工程将带动两岸城市建设,通过土地开发收益平衡综合治理工程投入,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建议省里在用地指标以及土地开发政策方面予以支持,并将××河两侧拆迁安置纳入经济适用房计划,同时帮助协调解决高压线迁建等问题。

三是××河综合治理工程不仅将改善我市城市环境,同时对于改善整个××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减轻渤海湾污染以及促进××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积极作用。恳请省政府适当给予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