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8 10:12: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行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各位来宾,同志们:
旗民营企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建筑商会的成立。也是一件盛事,进步的体现,成立将会推动全旗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成立建筑行业商会符合当前我旗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旗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电场、水库、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都为建筑及其相关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前,国内的大环境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政府的管理职能逐渐弱化,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为了增强全旗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为了全旗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成立建筑行业商会是十分有必要的商会承担着行业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等任务,企业家们征战商场的利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粘合剂”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今天建筑行业商会的成立,标志着我旗的广大建筑行业企业将不断克服松散和无序状态,由各自为战转向联合作战,由分散活动转向商会统一协调,展现全旗建筑行业企业携手拓展经营的崭新团队形象。下面我就商会工作讲几点意见。
代表旗委、旗政府对旗建筑行业商会的成立表示祝贺,旗建筑行业商会今天成立了并顺利进行了选举。借此机会。对赤峰市工商联领导光临我旗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一、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府职能的不断深化,商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旗的建筑业这几年虽然发展很快,但从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上看,还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小企业偏多,资质偏低,企业科技含量不高,管理经验不足。要实现建筑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大企业的改革力度,加快企业结构调整,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建筑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企业品位和市场竞争实力。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对商会服务的内容、形式都将提出新的要求,商会要与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及时反映行业改革和发展情况,为主管部门科学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商会作为会员单位,会员企业合法权益的代言者,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对话、沟通和联系,反映企业的呼声,努力为改善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为行业的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商会应有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要推进行业发展,切实为会员单位搞好服务。随着政府职能和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原属于政府管理的许多职能逐步交还给市场,转移到商会。因此,商会工作要根据政府职能改革和企业改革的进程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深入基层,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要加强商会自身建设,在积极为企业服务工作上认真探索新思路、新途径,帮助会员企业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全旗建筑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为我旗建筑行业发展办好事,办实事;要进一步加强商会的对外联系和对内交流与合作,既要组织好会员企业间的内部交流合作,又要引导和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空间。
三、做好行业自律,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进一步发挥民间社团、行业组织的提供服务、反映要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把行业自律,行业发展,行业结构调整,行业交流,行业评比等工作做好。同时开展爱国、敬业、守法教育,鼓励广大企业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希望商会会员单位能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努力在规模上,总量上,实力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我相信,建筑行业商会工作在全体会员鼎力支持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进一步发挥服务职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为全旗的建筑业繁荣发展助力,并将以创造性的工作赢得企业的信赖和政府的满意。
谢谢大家!
关键词: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策略
一般而言,建筑行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由建筑项目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两个环节组成。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在企业造价成本控制范围之内,整个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会与建筑项目的实施联系在一起。针对此种情况,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需要着手于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各项弊端因素,对其进行深入化的研究并找出各项弊端的主要矛盾,提出有效成本核算解决策略,进而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概念和现状
(一)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概念
在建筑市场当中,建筑行业项目的成本核算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需完整的记录整个项目施工准备前期一直到工程竣工物资耗费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工程花销[1]。
2.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合理性,建筑行业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在原有成本支付的基础上建立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并严格按照成本核算制度实施成本核算管理,使得建筑行业项目每个环节的费用花销都能与成本核算方案一一对应。其次,为了保证建筑行业项目每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在一个环节施工完毕之后,需要对其成本支出的金额进行确认,避免成本金额过度耗费造成下一施工环节的资金紧缺。
3.应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和成本支出费用记录,一旦发现成本核算出现错误,需及时告知成本核算管理人员,防止由于成本核算错误影响整个建筑行业项目的施工进度。
(二)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现状
根据当下建筑企业现状的研究,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主要涉及六个方面,分别是: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其中成本核算是建筑行业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核心。但是实际的成本核算结果却远远达不到工程预期效果,追根溯源,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便是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且成本核算人员对成本核算的相关要素一知半解。此外,当前建筑行业的成本核算多是指会计核算,但实际的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当中,会计人员因无法掌控建筑项目完整的成本预算资料,因而不能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及成本结算情况,导致工程收入与成本不匹配,并且存在为完成指标人为调节成本的情况,这样子的会计核算根本达不到成本核算的要求,发挥不了成本核算的作用.
二、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影响因素
针对当下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核算问题分析是为了对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实施科学化的有效管理,以此保障整个建筑行业项目的成本造价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针对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分工工程计价成本不符实,影响了整个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此外,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也会因为施工双方合同的变更、施工质量问题造成成本造价的提升,使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缩减。
三、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相关策略
(一)完善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制定成本核算步骤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项目,但是在实际的成本核算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比如,施工各阶段的物资耗费,人力资金耗费以及额外费用的支出,都需要在成本核算中一一详细列举,为建筑企业的成本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但是这一切的先决条件都需要建立科学化的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制度。此外,在成本核算制度完善之后,需要成本核算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核算制度进行建筑行业项目各项物资地成本核算。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规范性,必要情况下可安排相关人员予以监督。首先,以项目经理为首组织一套完整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根据成本预算指标制定出项目成本核算指标,并将核算结果与预算指标进行比较,使其反映出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其次,确定众多成本中影响作用较大的成本,如人\材\机等主要成本的预算指标执行情况,找出影响成本差异的因素,分析得出结论,提高以后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最后,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加以分析后系统保存作为以后项目管理中的参考指标。
(二)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技能
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归根结底是由核算人员进行各项物资花销计算,而成本核算失误多半是由于核算数据错误以及成本核算步骤的遗漏造成。因此,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技能,完善其内在的成本核算知识,既是对成本核算人员的一次技能培训,也是建筑行业项目整体成本核算水平的一次提升。针对成本核算人员核算技能的培训,主要是核算流程的细化、核算要素的认知以及成本核算数据软件的相关操作。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落实,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就能进一步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待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人员对自身专业技能已经熟练掌握之后,建筑行业项目成本的管理人员方可在保障建筑行业项目质量的前提基础下,进行成本压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降低建筑行业项目的成本消耗
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环节,往往出现因小失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核算人员过度注重工程材料、设备的数据核算,忽略了真实物资应用,进而造成建筑行业项目物资耗费不合理的现象。对于此,还需要成本核算人员加强对工程项目成本消耗的监督,对各项工程材料的使用状况进行记录监督,提升工程材料的利用率,以此推动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地稳步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一直是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的建筑行业项目中成本核算效果远远达不到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预期成效。对于建筑行业项目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还需成本核算管理人员进行成本核算问题分析,并实施科学化的成本核算管理,以此保障整个建筑行业项目的成本造价都在可控范围之内,这样一来,也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行业;会计;管理
近些年来,由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加之建筑行业国家特级资质的申报、评审工作中对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及管理工作的要求正在逐年提高,因此,整个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顺应会计管理工作的时展新趋势,在充分了解建筑行业会计核算以及管理工作特点及现状的基础上调整管理工作的思路,大胆进行各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尝试与改革,构建适应时展浪潮的新的会计管理工作框架,从而提高整个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 建筑行业会计的特点
1、建筑行业常用的会计科目相对较少,但却相对集中。在建筑行业会计常用的会计科目中,核算的科目主要集中在成本费用类科目,而收入类科目相对较少。成本费用类科目使用频率较高的一般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及间接费用五部分。
2、分级核算在会计核算中起重要作用。一般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主要分为本部集中管理(集权式,由公司直接编制财务报表)和项目单独管理制(分权式,由公司总部汇总报表)。采用本部集中管理的企业公司就只有一个账套,所有项目的账务都在公司的同一账套中处理,各项目只负责编制项目成本报表并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分权式管理是公司各项目单独开设账套。每个独立的项目都设有单独的银行账号并单独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最后由公司总部汇总各项目的财务报表。
3、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一般以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考核。一般建筑工程造价具有构成组合计价等特点。所谓按构成组合计价,是指一项建设工程是由若干个单项工程组合而成,而每一单项工程又是若干单位工程的组合。所以,建筑工程造价具有按工程组合计价的特点。比如,要确定工程的总造价,则应首先确定单位工程的造价。
4、建筑行业一般都是按在建工程办理工程价款的结算和成本结算。由于建筑行业具有施工周期较长、投入资金数额巨大等特点,因此,对于建筑行业的成品,往往给予某些假定的条件。从理论上来说,建筑业的成品应指在该企业范围内全部竣工,不再需要进行任何施工活动并具有完整使用价值的工程。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的施工周期较长,如果只对具有完整使用价值的房屋、构筑物或其承包的房屋、构筑物的建筑部分或机器设备的安装部分全部竣工才进行核算和结算,就会占用很大一笔流动资金,给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核算和工程价款结算上,对于建筑业成品的含义,也往往给予某些假定的条件,即在技术上达到一定成熟阶段的建筑安装工程,就视为“成品”,又称“已完工程”,并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进度价款的结算。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企业一般会采用定期计算和确认各期已完工程的价款,并与甲方办理结算,及时收回资金的方法进行工程价款的计算和成本结算。
5、建筑行业工程施工成本的结转具有特殊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筑企业成本的结转不再沿袭过去的将结算和收入确认合并在一起进行的方法而是将工程价款结算和收入的确认分开来处理。这样,“工程施工”帐户就能够反映自工程开工以来累计发生的工程成本和合同毛利。 转贴于
6、建筑行业协作关系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同业主、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各专业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等配合完成各阶段任务,会与这些单位发生经济往来,这些都是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因此,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繁琐、复杂。
7、建筑行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建筑行业会计工作人员往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会计核算,因此他们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而且流动性较大,工作地点、场所往往不是固定的。另外,建筑行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一个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的相关的建筑知识,还要具有现场会计核算的工作经验。
二、 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
1、 主管领导的权力过大,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往往得不到保障。现代建筑企业一般采用集团式的管理模式,集团内部的管理层级较多,且较为复杂。会计的核算和管理工作也会相应的采取集中式、分权式或集中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般建筑企业为了加强内部资金的管理工作,都会在集团总部设立财务管理部,负责全集团所有子公司、分公司、事业部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在分公司设财务部,负责分公司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分公司的财务总监由集团总部直接委派,子公司的财务总监可自行招聘,但要报集团总部备案,项目上设立专职的财务核算人员。这样的会计核算及管理模式看似科学、合理、严谨,但是,这些财务工作人员在现实工作中往往要受多重领导的管理。对于最基层的项目上的财务工作人员来说,他在表面上是受集团财务部直接领导,但实际上还要受到项目经理的领导,而项目经理权力过大,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插手项目上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得项目的成本收益核算的失真。各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总监、会计核算人员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各分公司、子公司的领导会为了自身的利益直接授意或者间接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隐瞒公司承接工程的真实成本与收益,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真实收入与利润。而集团的财务负责人也会处于各种目的在集团总的会计核算上做文章,影响整个集团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2、 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给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建筑行业属于经验占主导的行业,故一般建筑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经验比较丰富的会计人员。这些特点虽然有利于他们在日常工作或处理突发性问题是表现的比较得心应手,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有的甚至对于新的会计准则或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等存在抵触情绪;而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强的新人往往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还需要长时间的历练才能完全胜任会计管理工作。有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感不强,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主动或者被动参与会计资料的造假工作,亦或对其他相关人员的造假工作不予制止,造成会计核算资料失真,给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3、 内部管控不利,各类违法违规的会计资料造假活动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制止。虽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多的推广,但落实情况仍不是十分到位,“人治”的因素仍然会起到很多的作用,各种违法违规的会计资料造假活动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纠正,严重的影响了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 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建设
做任何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提高建筑行业会计的管理工作,改变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首先就必须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第一,在招聘的时候,要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原则性较强,有上进心,学习能力较强,同时有具备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的人来担当会计工作。第二,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及时掌握更新会计法规、政策与方法,多搞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与竞赛,对优秀的会计工作者要多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促使建筑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更新会计相关知识。第三,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考核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机制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由于财务核算的特殊性,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企业内控会计监督控制建设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即控制环境、会计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程序。控制环境是指建筑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内控制度及其重要性的整体态度、认知以及行动。具体可包括以下几点: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方式及风格;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权力和职责的划分方法;会计控制系统,是指企业内部用于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经济业务的财务信息系统,通过这些系统,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事项最终都会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控制程序是根据各企业的性质、业务、规模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合理、合法性控制、授权、分权控制、组织规划控制、业务程序批准控制等。加强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预防、及时发现及治理会计舞弊现象,从根本上保证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活动按照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运行,提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3、 加强企业外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一方面,政府的财政、审计、税务部门应建立以判断建筑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合理合法为核心的建筑行业政府监督体制;另一方面建立业务素质高、客观公正、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社会信誉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完善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加强对建筑行业会计行为的监督,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加强内部审计力度,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审计监督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企业内部审计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企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会计活动进行审计和监督;及时发现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参考文献
1、梁文东;;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有关问题的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09年12期
2、孙碧森;;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7期
关键词:建筑行业; 低碳 ;发展现状; 建议
人类生活离不开建筑行业,衣食住行,都依赖于建筑行业,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的建筑也越来越多,生活中的建筑垃圾、建筑堆砌也越来越多,真正属于自然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始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城市污染,尽最大的能力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工作、休闲场所,高效利用城市空间,建筑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场所。
所谓低碳建筑,就是在合理使用工业建筑的周期内,尽量减少工业浪费,不偷工减料,延长使用周期,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尽可能少的排放二氧化碳,保护环境,工业排放二氧化碳已接近其他行业排放的总和,这是人们很少关注的,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低碳已成为不可避免且引起人们重视的话题。
一、发展低碳建筑行业的现状
在当今社会常说的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低碳建筑正好顺应这一发展理念,目前我过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还算光明,可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由于不是现在人们低碳的意识还不那么强烈,导致很多问题都需要解决探讨,同时政府也应制定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更好的实施低碳建筑。我认为要实施低碳需要跟节约型的社会结合起来,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能源,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需要全民参与,只有让大家都有低碳的意识,强低碳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因而政府还需加大对低碳的宣传力度,是人们的日常化生活中时刻注意低碳,才能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一)有利于低碳建筑行业发展的现状
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加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低碳的重要性,低碳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建筑工地也加大对节能材料的使用,加大材料的使用寿命,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国家也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低碳建筑行业的发展,达到最终的低碳、节能、环保的目的,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二)阻碍低碳建筑行业发展的现状
低碳建筑初期,由于是一个新型的课题,投入的资金比较多,且效益短期内看不出来,常常会引起行业内人的怀疑、放弃,没有一个支持下去的动力,所谓的低碳得减少高层楼房的建立,而对于不太发达的中国来说,发展经济也离不开高层的楼房,这样就会有所冲突。
然而,当今社会的低碳建筑,就是要有效的利用资源,节约资源,虽有些具有远见意识的人比较坚持,课并非整个国家的人民都意识到这个观念,而这一部分也是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实现于低碳建筑,所以国家就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实现这一消息的广泛传播。
二、发展低碳建筑行业的意义与建议
(一)发展低碳建筑行业的意义
建筑行业作为工业类行业,消耗能源的总量在其他行业占首位,当然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是否环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行业。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建筑行业,高层的居民大楼,电梯登建筑所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日益明显,各种能源的高效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国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日益匮乏的能源,成为低碳建筑的拦路虎。
同时,建筑行业在建设城市的时候,材料的运输、石油等的使用会大量消耗能源,排放二氧化碳,这些不仅仅会大量消耗日渐减少的能源资源,还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量,与全球所倡导的“节能减排”是相违背的。而我过其他方面的技术又不成熟,工业建造只能依靠原始的能源使用,我国有史一个制造大国,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因而发展低碳建筑行业对于世界、中国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形式。在中国这个大的环境下,实现低碳建筑,既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为我们创造一个好的舒适的生活环境的保证。
(二)建议
1、低碳建筑,需要全民的参与。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教育,提高公民的素质,让低碳建筑这一意识渗入到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慢慢养成低碳的意识,无时无刻不在执行。同时国家高层要以身作则,减少住房的购置,做到有房住就好。
2、面对室内建筑,我们讲求的是舒适,因而我们要因地制宜,减少不必要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合理利用空间,尽量使用环保建筑,讲求生活环境的舒适,在环保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环境的建设,增加环保意识。
【关键词】互联网+ 建筑行业 动态数据 智能终端
1 “互联网+”的发展
国内第三方移动数据服务平台TalkingData于2016年1月20日召开的"全球大数据峰会"上了《2015年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到12.8亿,渐趋饱和……移动终端手机成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连接纽带,智能手机设备占比94.2%……各行业与移动端的融合加速,传统企业与政府机构开始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迈进,传统行业借助移动端拓展业务模式,通过移动终端丰富顾客渠道,通过移动数据了解客户诉求,挖掘更深层次商业价值,政府部门从民生角度切入,可以更好的推进"智慧政务"的转型……生活场景开始广泛触发移动应用的使用,只有超级应用才能充分占领市场……
事实上,3G、4G等移动网络的普及推广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大量使用,都为"移动应用"的推广奠定了基础,"APP"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生活、办公、娱乐不再局限于布线联网环境,不再局限于室内桌前,不再局限于近30年蓬勃发展的PC机应用,渐被移动类网络、终端和应用的迅猛发展追赶替代甚至超越,且迅疾扩展替互联网的疆界和神通。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已度过了注重通讯与社交的萌芽期工具时代和以购物娱乐为主的初步发展期娱乐时代和消费时代,迈入到高速发展期的服务时代。涵盖着"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不仅许多新生产业应运而生,更有传统行业面临着新生和挑战,“互联网+”的概念正是在这片新天地风生水起,促进着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
2 “互联网+”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身处年均工地开工个数万级的大北京,涉及工地人员数以百万计、工料金额更以亿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建筑质量和工地安全,由此而及工程进度和成本,无一不围绕人而达成。而建筑工地人员的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劳动关系不固定,最具鲜活性的工地人员信息通常是散在、缺失、滞后和不可控的。同时建筑工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新技术工艺、新材料设备、新器材不断涌现,基本技能要求和操作技能规范也会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而有所变化。但当前无论普工、技术工人、特种作业人员均缺乏全国统一标准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认证机制。另一方面,建筑工人还要在工作中面临工伤等意外伤害,劳动保障也如雾中看花,乃至基本工资的发放都无从确保。从大中型建筑公司到小的施工队,或多或少皆面临着上述问题中的部分甚至全部。
以新型"互联网+"的管理模式进行完备的精细化管理,进而为工人提供服务和保障。由此带来的管理水平提升、雇工满意度提升、劳动保障的提升和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也是顺利成章了。针对建筑工人管理工作的散在和繁复,建筑工地的人员管理需要从源头做起,而这个源头恰可以从职业培训入手。国家及住建部为进一步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工人利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住建部《关于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人【2015】43号)文件,均对建筑行业职业培训做出了明确规定,已强制要求工人上岗必须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的人员聘用需要持证上岗。
3 “互联网+工地”的应用
经过"互联网+工地"管理模式的探索,此项工作同样可以结合新型技术手段和新式管理模式来实现: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工人上岗的必经环节,培训合格者的合格证书以铭牌形式予以颁发。每个铭牌对应一个在全国建筑行业内唯一、统一编码并统一赋予的编号,即每名培训合格工人都有个编号唯一标识,并记录其身份信息及其相关社会动态数据,形成工人本人在建筑行业服务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统一存储在互联网云端的全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信息库中管理,建筑公司、工地等可通过管理端应用根据权限划分的不同,实时调用有权限访问到的数据进行查询和管理。铭牌上标以识别码,识别码读取设备可读取到铭牌持有者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身份信息,以及医疗信息。个人完整信息仍存放于建筑行业个人资料信息数据库中,通过唯一编码检索,其内容可以包括:基础身份信息、专业技能培训信息,以及结合工地管理的该名工人的工作经历。
在实际应用中,工人的身份铭牌在初次培训通过后获得。之后在参与工程项目后进出工地时,身份铭牌可代替现行的门卡作为工人每天进出工地的凭证,对应门禁设施也同步升级,工地现场只需配备多部带存储卡的二维码识别设备即可,二维码识别设备为可移动终端设备,支持长时间反复移动使用,这样既可节约安装维护门禁设施的场地和费用,又可避免每个工地开工都要重新购置相关设施和相关耗材,同时大大增加灵活性、便捷性。存储卡中的读取数据可按周期导出至数据中心存储。工人在这个工地的出勤、绩效、历次参加技能培训的情况都可记录在个人信息库中。当工人完成工作转换工地时,或是工人换施工队、换工作时,这些信息随工人的身份牌可由新施工队、新团队轻松获取,且其数据可参考性和有效性极高。
身份铭牌除了可以记录专业培训经历和行业内从业经历,在工地用于签到等简单应用,还可将铭牌关联到个人工资卡,工资发放情况也可记录在个人信息库中,借助线上线下联动机制,与电子支付功能结合使用,通过读取铭牌上的二维码,或识别身份信息与身份证结合使用,还可实现诸如:工地内的餐饮、住宿、洗浴、娱乐等消费;更可借此实现劳务实名制,彻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进而享受体检、医疗、保险等保障利,轻松享有公共交通的优惠购票、简捷订票等出行服务。可为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体验,在建筑工人为这个城市做出贡献的同时,能够通过小小的铭牌,也分享到城市生活的多元化智能化服务。
关键词:营改增;重复征税;征税成本
一、背景
今年两会期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自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而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构成,它的营改增也受到了大众的关注,但是因其工程分散,进项不易抵扣,发票管理麻烦等问题也注定了其营改增还有一段路要走。
二、必要性
(一)减少税收成本
众所周知,营业税是由地税局征收,而增值税是由国税部门征收。一直以来国税局和地税局在税收征管权上争分不断。由于其业务庞大,涉及范围过广和“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使在实际增税过程中有时难以区分和判断,所以导致税收较随意和混乱,导致了社会成本的增加。
而实行营改增后,就可以很好解决税收范围不定等问题,大大的减少了税收成本。国家审计署调查发现征税成本占据了税收总收入的8%,大部分的发达国家,这个数据只有1%,而大部分原因则是因为在中国国税地税分开的原因。
(二)减少重复增税
两税并行存在重复增税的问题。营业税的应税企业,在采购环节交了增值税,但是因为他没有在增值税链条之中,所以增值税只能计入成本,并不能抵扣。但是当他销售货物如房屋等时,销售行为是无法获取增值税,但是他却需要以销售的全额缴纳营业税,相当于即缴纳了增值税又缴纳了营业税即构成了重复增税。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加入了增值税链条中来,材料购买等都可以在下一环节中抵扣增值税,避免了重复增税,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
三、可行性
(一)差额纳税
建筑业纳税时采用了差额纳税,即建筑企业将建筑工程分包给施工单位时时,缴纳营业税的是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施工单位的分包款的余额,这种抵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和增值税相同,因此在建筑行业营改增的道路上提供了一定的便捷
(二)试点工作为建筑业营改增提供了经验
我国的营改增实行分步走政策。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等营改增后在普遍情况下税负有一定的减轻,促进了行业的发展。而且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在缴纳营业税,政策,经营方式等各个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所以交通运输业的营改增会给建筑业的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四、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影响――以万科为例
(一)万科集团简介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84年在广东深圳成立,1991年成为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如今注册资本达到110.1亿。
(二)万科集团涉税情况
根据万科近几年年报中的财务信息,公司的税种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以及其他小税种。
(三)“营改增”对万科集团的影响
1、购进建筑材料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
建筑行业在购进建筑材料时,一部分是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而另一部分则不能取得。然而,对于这部分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购进的材料,其会计核算方法与之前一样,但对于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购进的材料在会计核算方法上则有一些变化。
现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其具体的变化:
例:万科购入一批原材料用于A施工项目,共计1000吨,钢材价税合计1170万元,增值税税率17%,款项已付清。
假设这笔业务发生在营改增之前:
借:原材料――钢材1170
贷:银行存款1170
假设这笔业务在营改增之后:
借:原材料――钢材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
贷:银行存款1170
从上述会计处理中可看出,原材料的成本因进项税额的出现而有所改变。营改增之前原材料的成本为1170万元,而在此之后为1000万元,这样大大减低了营业成本。成本下降的幅度,受进项税额抵扣充分程度的影响,增值税实行凭票认证抵扣制度,进项税额抵扣是否充分主要受成本结构及各成本结构中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情况。
五、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进项抵扣
增值税的税率11%,营业税税率5%,所以营改增后税负降低的原因便是增值税可以进项抵扣。但是在建筑业中,进项抵扣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建筑业所需的大量砖石于当地购买,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再者占据30%左右的人工费有一部分来自于散工,这些都无法进项抵扣,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税负不减反增。最后,因为建筑业很多已在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向小规模纳税人等租用的设备,无法进项抵扣,导致税负大大增加。
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就这部分支出的进项抵扣做出相关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部分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支出的抵扣问题,而建筑企业也应当适当选择方式,加大自动化,减少人工的使用,多在能够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企业购买原材料。
(二)甲供材料问题
甲供材料,即工程发包方提供原材料,施工单位仅提供劳务。那么原材料就会记入建筑单位的销项税额,但是单位却无法抵扣他的进项税额。因为购买的原材料的抬头是施工单位,而且发票等都在建设单位,为建筑单位的会计核算带来了很多麻烦。最主要是施工单位因为从成本效益为出发点,所以更少的关注是否能够取得增值税发票。这些都会导致建筑单位税负增加。
所以相关部门不应该再沿用以前的政策,应该直接以发包方和施工单位的交易额为增值税增税额。
六、结束语
大势所归,营改增是无法抵档的进程,我们在营改增的进程中我们应该做到平缓度过,即不造成企业税负的大幅度的上升和下降,也不能让财政收入急剧下降。而我们能否做到中央所说的保证税负不上升,我们就不能完全采用增值税的增税规则,必须针对建筑业得到制定专门的政策,对于不同的方面所采用的抵扣政策都不同。建筑业是一个庞大的行业,他的营改增注定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需要全面协调才能让这条路走得顺畅。(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丹丹.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财务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 万科2011年至2013年年报.
[3] 王梅.营改增对国有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03.
[4] 黄莎莎.我国建筑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问题的探析[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4,06.
走出大学校门,不管你找什么样的工作,你必须先明白:现在建筑设计行业需要具备什么素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基本技能(专业基础)?这两个方面对刚毕业的大学生稳步发展人生的基础才是最最重要的。
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不管你是学什么专业的还是对这个行业感爱好,都得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学习实践才行,又了这些技能条件,不管你到任何一家公司都是靠这些来说话的,你的能力突出,你能举止谦和和有上进心,比什么阅历经验都要可贵!
建筑学还是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分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建筑学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练习,具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l.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2.把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能力;3.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把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沿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4.初步把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常用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公道选用和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5.具有项目前期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的能力,具有建筑美学的修养。进行建筑业可从“五大员”做起建筑行业“五大员”是指预算员、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安全员,这五个是建筑行业各个职能的基础岗位。在国家对该行业实施持证上岗制度以后,越来越多的接受过正规建筑教育的学生通过考试应聘成为“五大员”,并在此基础上成长为行业的高级人才。所以,在这个夸大经验的行业中,“五大员”往往能为应届毕业生敞开大门,成为他们步进行业的“基石”。
预算员:进进门槛高
在建筑工程领域,预算员主要职责有四:第一,把握设计预算和施工预算治理;第二,发包合同控制;第三,索赔治理;第四,工程结算。
这四个职责表明了企业招聘预算员的一般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并持有预算员上岗证,具有工程建造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各类建材及工艺,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熟悉各种相关软件操纵。
预算员需要非常熟悉市场状况及实际施工的工序,所以比其他职位更加夸大工作经验。当然,仍有一些比较大的企业敢于尝试启用新人,然后找师傅带教的方法。
在“五大员”当中,预算员算是门槛最高的一个岗位,收进相对也比较高,大约能达到2500—4000元/月。在建筑行业中,预算员是个好职业,不像施工员、质检员一样整天跑工地,含金量比较高,职业转换相对比较轻易。另外,预算员的职业发展之路很明确—成长为注册造价工程师。截至到年底,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已达7.5万多人,而全国预计需求100万人以上。
“对想进行的人来说,尽快参加预算员考试并拿到证书是求职的最好砝码。”不过,预算员证只有地区的,没有全国性质的。
TIPS:职业发展路径预算员预算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或从事工程预决算的高级咨询师)
施工员:发展远景广泛
顾名思义,施工员主要是解决现场施工题目并给予现场施工职员以指导。由于施工员工作的基础性更强,所以企业往往喜欢招聘一些能够吃苦的应届毕业生,让他们在这个岗位上开始建筑行业的磨练。当然,也有企业对经验要求很严格。
施工员是每个工程项目必备的职位,对人才的需求量特别大。随着经济发展和路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不断深进,再加上个人住房市场的不断发展,可以说施工员有不错的就业远景。
当一个施工员并不难,但当好一个施工员,并从此在建筑行业有好的发展,就需要细细筹划。最初进行,施工员证书是个不错的“敲门砖”;当上施工员以后,要深进施工现场,多看行业规范和建筑图纸;碰上自己不能解决的题目,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请教。总体来看,施工员的工作比较辛劳,薪酬也不高,大约2000元/月左右,但发展路径颇为宽广,从以往的经验看,项目经理、设计师、结构工程师等大都要经历施工员这个阶段的磨练。
TIPS:职业发展路径施工员—工长—标段负责人—项目经理
质检员:工程质量把关人
质检员要代表公司在质检表格上签字,要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复核,还要监视、协助材料员把好材料质量关。可以说,质检员是工程质量的第一个“把关人”。
因此,质检员应该熟悉工程验收规范,对建筑材料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还要业务熟练,人情练达,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质检员的招聘比较倾向于经验丰富的人群。
我国对建筑、路桥施工质量的监管日益规范,质检员几乎成为每个工程必备的职位,就业远景不错。不过,质检员同施工员一样辛劳,薪酬的均匀水平可能还略低于施工员。而且,质检员的职业发展之路不那么明确:一方面,在质检员所在的施工方,项目经理将直接对工程质量负责,而项目经理中质检员出身的并未几;另一方面,工程质量还将由监理方治理,但质检员与监理方工作出发点不同,难以平滑过渡。从以往的经验看,质检员跳出施工单位,进进监理单位的不少。因此,质检员选择在工程质量监视这条专业道路上发展应该不错。
TIPS:职业发展路径质检员项目直接负责人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
材料员:业务治理的重中之重
材料员的工作主要是在保证材料的条件下尽量做到零库存,并对材料进行有效保管。施工是一种附加值较低的行业,在其本钱用度构成中,材料占70%甚至更多,所以材料治理是施工企业业务治理的重中之重,对施工企业的盈亏起着决定性影响。
但材料员这个专门职位并不是很普遍,材料的事往往由项目经理的助手完成。不过,随着家居装修日益盛行,材料员还是“见宠”于很多装修装潢公司。
招聘材料员时,招聘单位最看中的就是他们是否具备物资治理知识和经验,“表面上看,材料员无非是根据项目经理的交代往购置材料,但实质上,采购只是基础环节,一次购置多少,如何保管,如何设立一个好的体系保证快速知道材料的消耗情况,这些才是关键。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了解保管、账表统计和材料本钱核算等物资治理知识”,业内人士如是说。另外,由于把握一定的现金,而且手握材料验收的大权(质检员也应参与),企业对材料员的品德非常看重。
以前,材料员大都未受过专业培训,没有材料治理各环节应该怎么做的概念,只是随着师傅学,学成之后也只能成为材料员。因此,总体上看,材料员的职业发展远景不明,没有明确的职位提升体系。当然,假如是“科班出身”做这个工作,完全可以考虑投考造价师。
TIPS:职业发展路径材料员材料经理—造价工程师
安全员:直指安全工程师
安全员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全面治理工作。安全员的工作就相对单纯一些,主要是执行国家、地方政府的各项安全治理规定,根据这些规定建立项目的安全保证体系和各项安全制度,再监视执行之。安全员的招聘一般要求职者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操纵规程非常熟悉,对现场的安全施工治理、安全用电、临时水电的治理有丰富经验,持有安全员证书。
关键词:城镇化;建筑垃圾;处理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 large number of construction waste will produce. How to properly handle and the use of construction waste has become the ser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s made on the advanced mean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on the disposal of construction waste,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industry waste treatment, processing capacity to enhance our construction waste.
Key words: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waste;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伴随着大量建筑工程的实施,建筑垃圾应运而生,对于这种施工材料的浪费,虽然这种浪费并非有意为之,但是它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出于对能源问题的考虑,还是使得建筑垃圾与建筑耗材一样都变成了建筑工程与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2 建筑垃圾的变废为宝
所谓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物建设、维修以及拆除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这种废弃物往往会占有很大的空间,我国处理方式一般是运输到郊外进行掩埋处理,这不仅会在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灰沙,影响城市环境,还会造成大量的土地浪费现象。
2.1 国外先进的建筑垃圾循环处理办法
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认识比较早,很早就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关于建筑垃圾处理的法律体系。美国政府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其中法案包含了对建筑废弃物的处理规定。法案经历了多次修正得以完善,并在信息的公开化程度、资源的再生利用、科技支持、循环标准等等都给予了明确的规定。上世纪80年代,《超级基金法》审议通过,该法案明确说明,产生具有固体垃圾的企业,要自己污染自己处理,切不可随处丢弃;日本在建筑垃圾的处理方面也有着完善的法律制度,早在1968年左右,日本政府开始关注与建筑垃圾的处理与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给建筑垃圾的处理以法律支持。随后随着垃圾处理的深入,相应的法律也日趋完善,《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上使用规范》、《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推进建筑副产物正确处理纲要》、《建筑工程用资材再资源化》和《由国家来推进采购环保产品》等有关条例)等等相继出台,其中《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 明确的规定,建筑垃圾必须送入特殊的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德国作为最早开展立法工作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初颁布了第一部关于垃圾处理的法律,并历经十年给予完善。时至今日,德国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发到了180多项。它们涉及的内容包含垃圾处理的规定、处理资质的规定、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规定等等。
比较深层次循环利用。对于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不仅仅要考虑循环利用的数量,更要注重循环利用的效率,让废气的建筑垃圾能够高效合理的被重新利用,对自然环境造成更小的压力。更深层次的循环利用是指,根据建筑垃圾的不同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段。美国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应用主要分为三个级别:一是较低级的利用,该级别只是将建筑垃圾进行现场的分拣工作,将铁、木材等分开进行搜集归类,对于彻底无用的废弃物进行回填;二是比较中级的处理,将建筑垃圾经过处理成用于建筑或是道路修建用的再生材料。美国一些大中城市都建有此类的垃圾处理厂,基本能实现城市建筑垃圾的“自产自销”;三是高级别的应用,将建筑垃圾进行更深入的还原处理,例如处理成建筑水泥、沥青等,但是这种处理所占比重较低,十一后建筑垃圾处理努力的方向。日本是个典型的资源缺乏型的国度,因此日本更加注重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日本对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有三原则:一是建筑垃圾尽量原地消化吸收,避免由于运输带来对城市环境的污染——粉尘等;二是尽最大努力将建筑垃圾重利用,在日本建筑垃圾在他们眼中并非垃圾,而是建筑副产品;三是对于那些确一无用处的垃圾要妥善的处理,以免进一步造成环境的污染。对于德国处理垃圾而言,他们比较善于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依据废弃物本身特有的性质,进行分别的加工处理,建成建筑用材料等等。
2.2我国如何推进自己建筑垃圾处理进程
控制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积极推进开发建筑新产品以及建筑新工艺,有效的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要考虑提高建筑的设计使用寿命,这样就可以降低短时间内拆除重建建筑的概率,从而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在设计时要尽量的应用比较环保的建筑材料,这样就可以保证以后在维修或者改造建筑物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量降低,同时有助于对环境的保护。
建筑质量的全程监控。在建筑过程中,要注意坚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绝不允许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及为降低工程成本而对已经进过科学设计的方案进行随意的改动。充分的保证建筑物在以后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使用年限,降低维修率或者进行推倒重建的可能性。建筑整个过程要充分的对现场可以利用的废料进行积极的再利用,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同时直接减少了废料的产生。与此同时,法律法规的健全要积极跟进,充分的给建筑质量以法律形式给予保障。
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对于建筑过程产生的垃圾,能够现场充分利用的就要就地消耗;不能就地利用就要运出场外进行集中处理,按照建筑垃圾的不同类型对其进行分类挑拣。对于那些可以作为原料的废料进行再加工,生成再生材料:对于金属性质的废料要重回炉,加工成各式各样的重生钢材;废弃的木料、木屑等等可以加以收集重利用,制作成合板供低一级建筑用作建筑材料;混凝土形成的废料,可以用作制作各种砖瓦的原料。通过对建筑材料分门别类的处置,实现了由传统的建筑原料到建筑废料向现代的建筑原料到原材料的科学转变,这种转变符合当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要实现建筑行业的节约型,需要政府、环保部门、建筑行业的齐心协力。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建筑行业建筑垃圾处理的扶持力度,必要时由政府出资建设大型的建筑垃圾处理工厂,同时建筑企业也要通过加强对自身建筑材料,建筑过程的监察管理,减少废料的产生。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实现建筑行业的绿化。
研发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以及处理装备。建筑垃圾不同于其他垃圾,它的组成很大一部分都是废弃的混凝土、废弃的钢筋、废弃的砂石等等。放置过程中并不会产生毒害作用,但是闲置时会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土地的浪费。这些废料虽然不需复杂的处理就可以再利用,但是建筑废料的量非常大,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分类、运输等等,因此就需要有大型的处理设备配套。垃圾的回收处理就是将各个设备连在一起形成一条具有垃圾处理功能的工艺线。
目前,我们之所以没有能够将建筑垃圾更充分合理的加以利用主要是因为我们缺少关键的技术以及大型的垃圾处理设备。因此我们要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制,以及大型设备的研发
3小结
综上,建筑垃圾是各种建筑原料的混合物,如果不加处理而直接进行填埋,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造成土地资源大量占用。要实现我国建筑垃圾的循环应用,就必须注意对关键处理技术的研发、法律制度的完善。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创建节约型建筑行业。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有效专利;限制因素;技术创新规划;技术秘密
一、我国建筑行业专利现状分析
(一)我国建筑业有效专利现状。根据2014年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显示:土木工程作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占优势的领域,发明专利有效量32606项,其中国内发明量为25251项,占比77.4%;而维持在十年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技术的领域分布中,土木工程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694项,国内仅占1445项,占比39.1%。可见,建筑业专利申请量少,专利的有效性利用效果欠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知识产权管理环节薄弱。
(二)建筑业施工技术专利类型分析。建筑业的施工技术按其建筑构造形式和基本施工过程可分为:地基处理技术、墙体砌筑技术、结构体系施工技术、楼板预制装配和现浇技术、防水保温与隔热施工技术等。经施工技术专利的相关检索发现,建筑地基构造的受力研究与创新、建筑新材料的性能探索与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与结构设计已成为施工技术方法发明专利的主流。
二、影响建筑施工技术专利申请的限制因素
(一)客观因素。1、专利申请与技术保护观念淡薄。近年来尽管建筑领域专利侵权诉讼有所增加,城市被整体“移植”的现象依然不断上演,侵权的单位依然不断复制,这是因为我国建筑行业技术专利的申请和保护观念淡薄的体现。专利申请意识的缺失使得企业丧失已有的技术优势和权利保障,同时严重影响建筑行业创新力的提升。2、专利申请制度有待改善。我国专利申请制度为先申请制,该制度较为注重保护专利权人的权益,对发明创造者权益的保护相对薄弱。由于专利的创造和发明存在一定的被抄袭和盗用风险,导致专利生产输入量不足,国家整体技术革新步伐减缓。
(二)主观因素。1、专利申请时间的困扰。自专利申请文件递交之日起,发明专利需要2~3年左右授权时间。申请文件经过初步审查后,至申请日起第18个月后发明专利的申请公示于众,申请者可在至申请日起3年内提出实质性审查,由专利局根据其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决定是否授予专利权。2、技术秘密与技术专利申请的思想冲突。技术创新多为方法创新,方法发明专利在建筑施工方面易受侵犯而难被发现;另一方面,如果保持技术秘密的现状,技术方法将不被泄露公开而长期受益,减少外界侵权的困扰。3、权利侵权纠纷的程序繁琐。建筑施工方法专利侵权纠纷存在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侵权行为的多样性、侵权事实的认定和侵权因果关系的判定为施工单位维权的客观性程序因素。施工技术专利侵权行为一般涉及民事的财产纠纷,共同侵权行为是多个单位共同合作的复杂性系统工程,侵权行为难以界定和评估。解决此类专利侵权纠纷程序复杂、耗时长,迫使企业主动放弃或搁浅专利的申请和维权。
三、关于建筑施工企业专利保护的建议
(一)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国际上关于专利保护范围的界定有“中心限定”和“周边限定”两种方法,我国在权利要求上的解释一直采取鉴于两法间的折中主义,采取“等同替代”的原则为主。强化企业管理者的专利保护意识和法律维护途径,有效运用专利范围的界定方法,是保障企业竞争优势和稳定收益,保护自身专利权不受侵犯的客观前提,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规划与政策措施。“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的刺激政策中,应当逐步完善《中国专利奖评奖办法》的评选标准,强化中国专利金奖及中国专利优秀奖的荣誉体现和实力象征,可采用适当的强制措施把建筑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设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三)关于建筑企业专利权的自我管理与保护
1、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明确部门职能分工。企业内部应当设有法律事务部门作为知识产权维护机构,帮助企业完成在专利开发前期准备、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申报程序安排和侵犯专利权益范围初步认定等方面的工作。明确的职能分工和完善的制度安排是提高企业生产和行政效率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与成熟的基本过程。
2、充分体现企业职能发明的优势所在,制定相关奖励制度。职能发明人是指与其所在单位的关系是一种劳动合同关系,在资本主义国家则表现为雇主和雇员的关系。职务发明可集合雇员们的智力劳动和思想方法,凭借集体的智慧设计和创作,如无特殊的合同委托规定专利权归单位所有,是单位主体性优势的体现。此外,适当制定奖励政策和职位评级,以保持企业创造大众化的热情。
仅仅8年时间,中国建筑在世界500强中的名次提升了406位。
在同一时期,中国建筑的营业收入也从1157亿元增至5715亿元,增长了近400%。从营收角度看,中国建筑已然稳居全球建筑行业老大的位置。
新近的2013半年报显示,中国建筑上半年营收3019亿元,净利润为87.8亿元,净利润增长率达22.51%,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中国建筑股份公司总经理官庆说,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央企对标看,上半年中国建筑利润总额在113家央企中排名第八;与同行业央企相比,利润总额、净利润、营业收入和增加值上进一步保持领先,规模效益优势进一步巩固。
建筑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放开的行业之一,也是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目前全国有8万多家建筑公司。在这样一个无垄断资源可倚的过度竞争市场,作为大型央企,中国建筑如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抓大放小,强化高端建筑市场竞争力
8月底在辽宁考察时强调,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
中国建筑能够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正是缘于其完全按市场规律开拓市场,不断进行自我改革,构建适应市场要求的最优产业格局,加强管理模式及商业模式创新,做强做精打造品牌影响力,从而提前实现了企业“一最两跨”(把中国建筑建设成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集团,2015年前跨入世界500强前100强,跨入全球建筑地产集团前3强)的发展战略目标。
中国建筑在海外拥有33个公司及办事处,在与欧美及日本建筑企业的竞争中,中国建筑不但学会了按国际规则参与市场竞争,将先进的管理施工经验及发展模式带回国内,同时其市场份额逐年扩大,累计在境外116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5500多个工程项目。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海外事业部执行总经理李健说,1985年之前,中国建筑在海外以给欧美日企业打工为主,即国外企业揽到工程后,中国建筑以劳务合作和部分工程分包的形式参与施工。1985年,中国建筑在伊拉克拿下了第一个总承包工程,标志着中国建筑以国际承包商的身份开始参与全球建筑市场竞争。
2012年,中国建筑海外业务完成合同额217亿美元,营业额160亿美元。与2002年比,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5.97%和22.51%,已经跻身全球一流总承包商之列。阿联酋迪拜棕榈岛别墅项目、阿尔及利亚松树喜来登酒店以及中标2012年全球最大的公建项目——合同额15亿美元的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表明中国建筑在海外市场以强大的竞争能力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经过30多年的海外市场考验,中国建筑最大的收获是锤炼了一批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迄今中国建筑的高管中70%均具有多年海外征战经验。
在充分分析国内建筑市场现状后,中国建筑提出了“占领高端、兼顾中端、放弃低端”的市场策略,并以营销为突破口,积极推行“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的三大营销策略,严格要求“合同条款差的项目不接,业主资信差的项目不接,低于一定金额的项目不接”。目前承接工程金额底线已提高到2亿元,中建三局等部分子企业已提高到3亿元。
退出中低端市场后,中国建筑集中精力于大项目,每个工程都按出精品的要求严格施工与管理,精品迭出带来集约效应进一步放大,统计显示,全国各省市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地标性建筑中,90%以上由中国建筑承建,中国建筑在房建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已然确立。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华元表示,上世纪80年代中建三局在深圳创造了“三天一层”的深圳速度,90年代承建了深圳地王大厦,进入21世纪后,承建了高度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址工程、606米高的武汉绿地中心等标志性项目,中建三局虽以速度闻名,但更以品质赢得信任。
此外,中国建筑还承建了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世界第二、中国第一、660米高的深圳平安国际金融大厦等重大项目。
中国建筑还将战略合作和大客户营销作为实施“三大”市场策略的重要途径,目前已与81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金额近5000亿元,新签合同中大客户占比不断提高,2012年与大客户签署的合作金额占总合同额的54%。
作为建筑领域的最高奖——鲁班奖,自1987年设立以来,中国建筑共斩获164项,占所颁奖总数的10%,这缘于中国建筑在所属各子企业中强力推行统一版本的《项目管理手册》,要求下属企业管理标准化、项目实施标准化,进而确保了工程质量。
延伸产业链,不断自我改革,构建最优产业格局
如果仅仅定位于一家房屋建筑施工企业,中国建筑也不可能取得今日之成就。
地产是中国建筑旗下一个重要的板块,其子公司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1979年从香港开始涉足房地产业务,而后逐步进入内地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成功打造了“中海地产”品牌。中海地产连续八次蝉联“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品牌”,利润水平连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一,目前市值超过1900亿港元,在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中位列第一。2012年10月,中海地产品牌价值评估达252.77亿元人民币,位居行业第一。
除了地产业务外,中国建筑旗下公司多涉及基础建设、混凝土、钢构、装饰装修等业务,各个二级公司业务较杂,但相对力量不强。中国建筑通过组建基础设施事业部、城市综合建设事业部、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进行横向整合,同时组建8家定位高端市场的专业公司破解内部企业同质化竞争难题。
中国建筑基础设施事业部翟志刚书记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建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虽然起步晚,但占位高,无论是公路、高铁,还是航站楼、水务、地铁领域,中国建筑均已强势介入。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克斯说,八局参与建设了全国24个大型干线机场航站楼,承建了7个全国6万座以上大型体育场。
中国建筑先后承接了哈尔滨-大连高铁客运专线、武广高铁武汉站、京沪高铁南京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在海外承接了横贯刚果(布)的总长500多公里的国家1号公路和连接阿尔及利亚南北部的骨干高速公路等大型基建工程。尤其是承建金融危机后美国推出的首个政府基建工程——超过4亿美元的纽约曼哈顿汉密尔顿大桥项目,成为中国建筑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基建市场的重要标志。
据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绪海介绍,通过整合中国建筑旗下6家装饰公司组建的中建装饰集团今年1-7月份签订合同额116亿元,同比增长12%;营业收入78.12亿元,同比增长13.56%,从规模上看,已经位列中国装饰行业第一,而中建装饰集团的目标是打造行业第一品牌。
此外,中国建筑以集团增资的方式,强化对系统内最优秀的钢结构公司和安装公司的资源投入,目前中建钢构已成为中国钢结构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建安装已成为横跨建筑和石化——规模、效益行业第一的安装企业,而以上市公司“西部建设”为平台的混凝土产业整合完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品混凝土公司。
中国建筑经过不断改革和调整,形成了建筑、地产、基建为业务主体,专业化公司为强力支撑的巨型建筑地产集团,目前地产和基建业务合计占到公司总收入的近30%,专业板块收入超过20%,建筑业务收入占50%,公司业务形态构成均衡、稳定,符合市场发展需求。
整合内外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助力城镇化建设
作为充分竞争行业的一个市场主体,中国建筑在深入研究现代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后,果断将目前以工程承包为主的企业发展模式向“城市综合建设”、“城乡统筹开发”方向转变,借力中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扩大商机。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施政的重点。总理在今年的“两会”记者见面会上表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从2010年以来,中国建筑先后与30多个省、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规模超过4000亿元,总开发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拟开发建设几十个投资达百亿元的城市新型社区。
中国建筑在打造城市新型社区中提供两方面服务:其一是利用中国建筑强大的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四位一体”的能力,为社区建设提供全过程服务;其二,依托中国建筑的品牌优势,在城市综合建设中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培育、引入商业伙伴和产业伙伴,合力打造新型城区。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院长龙卫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千城一面是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的最大问题,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淹没于高楼大厦之中,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着手改变。
2012年6月,四川省遂宁市聘任中建西南院副总建筑师、城市设计研究中心总建筑师刘刚为遂宁市总风貌规划师,这也是中国首位城市总风貌规划师。2013年8月,四川省绵阳市聘任西南院设计七院院长助理王琪担任绵阳市首席建筑师。
合作期间,中建西南院将指导遂宁、绵阳两市重大城市规划、重要片区的城市设计和风貌控制、重点建设项目设计工作,并提供技术咨询和审查意见。这也是中国建筑发挥其专业优势,为地方城市建设发挥了智囊作用。
一、建筑给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给水管道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给水管道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道材料和管件两个方面。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用户对用水需求的要求,建筑给水管道的材料选择已经开始使用新的材料取代传统的钢管,例如经过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和金属复合管等新型材料。给水管道上所使用的阀门,也开始使用新型的材料来替代传统的阀门材质,例如铁壳铜芯和全塑阀门等新型材质。虽然,使用新型的管材和管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污染,提高了居民用水质量。但是,从目前的使用结果来看,新型的管材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新型管材的造价高于传统材质管道(如不锈钢管等);其次,铝塑管缺乏保温性能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给水管道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效果。针对这些新型管材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考虑在住宅建筑中使用多种类型的管材,或是多种类型的管材结合使用。例如,针对住户的室内给水管和室外给水管可以选用不同材料的管道,中等以上的住宅可以采用镀锌钢塑管等优质管材。管材的选用除了依据用户的经济条件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给水管道的使用环境。
(二)地漏的水封问题和解决措施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地漏的顶面标高应低于地面5-10mm,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该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水封被破坏后,可以有效阻止污水管道内的有毒气体进入到住户室内,避免造成污染。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却很少有人提及这一项规定,建设单位为了能够降低成本,通常会使用低廉的地漏,而这种廉价地漏的本身设计就不能满足规定中的要求。而且,给水排水管道内的气压也会呈现出不稳定的变化趋势,这通常会导致水封被破坏,而当水封被破坏后,有毒气体很容易进入到用户室内,直接对住户的生活,尤其是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确保地漏的质量是极有必要的。针对这一问题,施工方首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地漏的选材上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同时,在地漏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进行监督。
(三)二次供水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由于传统的供水管道一般使用的是钢铁等材质,经常会出现因为锈垢导致的水流减少的问题,同时也因此污染了水质。而且,目前所使用的新型管道材质也会因为长期的供水流动和浸泡导致对水质的污染。除此,在目前城市中所采用的三种供水方式(气压、水箱、变频)来看,这三种供水的方式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水源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针对水源二次污染的问题,在设计给水系统时,应该改善管道材质,并有效的改善供水方式。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使用无负压供水设备。该设备可以实现和市政自来水管网直接加压相连,在整个供水过程中省略了蓄水设备,而且该系统的运行是全封闭的,进而可以完全杜绝对水源的二次污染。
二、建筑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排水口位置虽然排水口在整个建筑中所占的面积很小,但是排水口位置的合理布局却直接影响到用户今后的使用。因此,在卫生器具的布置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卫生间的使用面积以及居民的使用习惯,尽量将排水口设置在使用方便而又合理的位置。除此,针对那些高档的住宅建筑,则需要考虑到用户可能会使用淋浴房及桑拿房等的可能性。
(二)地漏安装不符合要求在一些建筑中,容易出现室内地漏的安装高于地面,进而导致积水出现,影响用户的使用;或是地漏过低,则会导致地面不洁净。同时,在室内地面的地漏周边没有形成适当的坡度,则无法有效的排除积水;使用的格栅进水孔的有效面积小于规定的面积,进而导致进水孔被堵塞使屋面积水。针对这些问题,在选择地漏的时候应该遵守以下原则:卫生间不宜采用钟罩式带存水弯地漏;厨房的洗刷处应该设置活动网箱隔渣。
(三)排水管道的噪声污染虽然在排水管道的选材中已经广泛的使用了新型的材质,但是,这些材质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存在着严重的噪声问题。即便是新型的管道,其隔音的性能也不是很好,当管内有水流动时,产生的声音在夜间显得更为明显。而且,水在管道内的流动还会受到流速、管道的材质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而这些噪声也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针对排水管道产生的噪声问题,可以通过为管道增加减压阀门或是通过降低阀门的水压来降低噪声。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安全、美观和噪声等因素,通过优化管道设置路线,尽量减少管道通过距离;在靠近卧室的排水管道应该增加相应的隔音材质。同时,严格按照排水管道的安装规定和要求:排水管道不能穿过卧室;应该单独安装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管道;任何公共给排水立管不得设于住宅套内。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降低排水管道的噪声污染,进而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逐渐完善,极大程度的促进了给水排水工程的发展。虽然,在建筑中给水排水系统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通过在实践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建筑中的给水排水系统必定会越发完善。而且,随着新型建筑材料和给水排水系统相关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建筑行业中,给水排水系统可以使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安全和舒适。
作者:菅晓春单位:吉林油田江南供排水队
在这份被认为是引领未来5年我国工程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里,BIM一词出现了28次。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被誉为是CAD之后的第二次设计革命。但是,BIM不仅仅应用于建筑的设计环节,而是贯穿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制造、施工和管理维护等环节。
价值
珠海歌剧院珠海大剧院位于珠海市香洲湾野狸岛上,临山听海,与繁华城区一桥之隔。其占地面积5768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9000平方米,投资约10.8亿元人民币。大剧院包括大、小两座剧场,呈日月双贝造型,又称“大贝壳”、“小贝壳”,建筑物最大高度90米。作为我国第一座海岛剧院,珠海歌剧院的定位是:高雅的文化艺术殿堂、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其意义不单是建造一座高品质的剧院,而是为珠海这座城市创造一个具有原创性、地域性和艺术性的标志性建筑。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珠海歌剧院项目有两大难点。第一是空间:剧场内复杂的曲面空间结合了声学、舞台照明、空调等各个专业的不同要求,而事实上,观众厅内的复杂曲面不仅是设计意图的表达,同时也要将观众厅设计中的反声板、声扩散体、耳光、面光桥等功能性设施结合到一起。第二是结构:剧院的主体建筑集中在海岛建筑环路的内侧,建筑最高点达到了90米,水平投影长约130米,宽约60米;贝壳除标志性造型外,还要为剧院提供竖向交通空间,此外地震、台风以及潮湿空气的腐蚀和污染是对结构设计的重大挑战。
作为珠海大剧院的设计总承包,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项目团队在设计之初便决定在建筑设计的全生命周期里运用BIM技术为各专业提供精准的可视化模型,在同一个平台下构建综合的信息模型,在加快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避免各团队之间由于沟通问题而产生的失误与返工。
在剧场专项设计过程中,BIM技术可以对舞台设计中的面光、耳光、追光的角度和投射面进行即时的模拟,即减少了工作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τ诠壑谔来说,吊顶板声学设计非常重要,要满足一次反射声的要求,并能够最大限度的扩展观众厅内的混响时间。针对剧场内表皮模型的复杂性,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团队基于Autodesk Revit软件搭建的BIM平台和Odeon声学软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完整的声学模型,模拟并纠正模型的问题,并反馈到设计师手中。在极富挑战性的钢结构设计中,设计团队将钢架模型导入到Autodesk Revit软件中,并与建筑、混凝土结构、设备、电气模型进行合模,最终形成由贝壳的空腹桁架和屋顶面的平面桁架形成巨型框架为主要结构体系。此外,通过Autodesk Revit软件的碰撞检查,设计团队能够在复杂的结构模型中轻松发现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为整个工程争取更多的协调时间,并且在早期控制成本、解决问题。
现实
BIM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最大程度整合项目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且能够确保低故障和安全性;更重要的是,如文章开头所讲,作为工程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BIM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遗憾的是,BIM在我国更多地是处于概念普及阶段,实际应用率很低。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子牛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BIM无法贯穿一个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也就是说无法利用一个数据模型来支撑设计、施工和维护等环节的工作,从而导致BIM价值无法被完全发掘出来;最终的结果就是“业主不认可,BIM无用武之地”。
J i m L y n c h是欧特克(Autodesk)公司工程建设行业产品集团副总裁,而欧特克在BIM领域是标杆式企业,无论理念还是产品都独树一帜。Jim Lynch也认同王子牛理事长的观点,认为在实施BIM中,大部分项目都缺乏一个有效共享和统一部署的策略。他说:“在中国,前些年,BIM应用的瓶颈是大家缺乏意愿,不愿意尝试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现在的瓶颈是各个环节各自为政,相互脱节都有一套自己应用BIM技能的要求。这个瓶颈的突破依赖于市场的持续培养,业主理念意识的不断提高。还有一个瓶颈就是BIM人才的匮乏。与其说BIM是一项新技术还不如说是一种新技能和新工具,而人是技能和工具的载体。也就是说,人才问题是BIM普及的基础。但人才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企业培养,更需要政府的推动和以高校为主的各类教育机构的努力。”
事实上,BIM在我国正面临着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机会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经济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与此同时,建筑业也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到中速增长,经济倒逼建筑业转型。低要素成本驱动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技术创新将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建筑业已逐步开始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正如《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里所指出的:“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而BIM是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原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许溶烈指出:我国建筑业处于转折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本特征的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开启了我国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的新阶段,BIM技术是当代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及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和深度体现,其在建筑工业化、模块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面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建筑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应的现状。
于此同时,企业也越来越重视BIM技术的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