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20: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程学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教学资源;在线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2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s Online Learning System
Liu Tao,Pi Guoqiang,Ma Shigui
(Computer Network Administrative Center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unyi563003,China)
Abstract:Based on campus network,the cours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the college teaching reform.Online learning system can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xisting school teaching resources,and improve their utilization.Online learning,makes the student's study was not limited by time and space,can arous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study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KeyWords:Teaching resources;Online Learning;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一、引言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为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丰富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各高校依托自己的校园网平台,纷纷开发或定制适合自身教学特点和要求的网络教学平台。为整合学校的现有教学资源,挖掘学校的教学潜力,为远程教育奠定基础,通过结合学校办学要求和定位,模拟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和过程,本课题小组开发了一套教学课程在线学习系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课堂在校园网中再现。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同时,结合课件、随堂笔记、在线问答和教学测试进行学习。在线学习系统把传统教学方式和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协作性及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增强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交流。
二、系统设计
(一)系统功能
根据学校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系统设计功能如下:
(1)资源共享。对教学视频、课件、课外阅读材料、测试数据、学习笔记等教学相关材料进行上传和分享。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而且也为学生对课程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2)个性化学习。各专业学生除了对自己专业的必修课程进行规定学习以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要求、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限选、自选和跨专业课程的学习。
(3)学习笔记的编写。在线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即时编写“随堂”笔记,记录下所学内容的知识点、关键点、兴趣点、疑难点等,为深入学习和复习保留第一手材料。
(4)测试评价。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和学习阶段,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在线 学习情况进行测试评价,如章节测试、综合测试、摸底测试、期中测试等等。教师可以课程的测试情况进行教学评价,即时调整教学计划,以及对个别学生做出特殊的教学安排。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测试结果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5)互动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享个人的学习笔记或是对他人公开的学习笔记进行评论,也可以通过系统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学习讨论,从而摆脱单一的在线阅读模式。
(二)系统框架
如图1所示,在线学习系统在设计上分为教学资源管理、在线学习、用户管理三大模块。其中,教学资源管理模块主要适用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采集、上传、管理,及课程在线学习情况的分析。在线学习模块适用于学生在线学习课程,完成在线测试,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在线交流。用户管理适用于管理人员对用户账户进行管理,以及系统的日常维护。
三、系统实现
在系统实现过程中,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开发。B/S模式具有“即传即用”的特点,可以兼容不同的操作系统,方便教师和学生浏览在线教学资源,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管理操作。C/S模式具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能实现复杂的业务流程,主要用于实现教师和管理员用户的一些特定功能需求,如教师课件和教学视频采集、大容量或特定类型文件的FTP上传。
为保障系统安全,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将用户分为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三个类型,如图2所示。其中,教师账户又根据其承担的工作职责不同,分为任课教师用户和教学秘书用户。管理员账户根据其承担管理职责不同,又分为教务管理员用户和系统管理员用户。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账户信息从学校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中导入,任课教师或学生只需通过输入自己的工号或是学号、姓名等信息进行账户激活,就可登录系统。教学秘书和管理员账户需要分配给特定工作人员,每个教研室至少需要一名人员担任教学秘书,教务管理员由教务部门指定相关的教务工作人员担任。不同类型的用户其实现的功能和分配的权限也有所不同。各类型用户实现的功能和分配权限如下:
(1)任课教师:阅览系统中的教学资源,对自己添加的教学资源进行编辑管理,查看自己课程所授班级的信息,编辑在线测试内容并指定可接受测试的对象(如自己所授班级学生或是所有选修自己课程的学生)和测试日期,查看测试结果,管理自己和学生的交流信息,修改个人账户密码,查看个人账户信息,向教务管理员申请修改自己的个人账户信息等。
(2)教学秘书:阅览系统中的教学资源,对所属教研室的课程信息进行编辑管理,采集教研室课程视频,上传教研室课程教学资源并进行编辑管理,查看教研室课程所授班级的信息,编辑教研室课程在线测试内容并指定受测试的对象和测试日期,查看教研室课程测试结果,管理学生对教研室课程的留言,修改个人账户密码,查看教研室及其所属教师账户信息,向教务管理员申请修改教研室及其所属教师信息等。
(3)学生:在线学习必修课程,对选修课程和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选择后按要求进行学习,管理自己的在线学习进程,删除对所选课程(除必修课程外),在线编辑“随堂”笔记并可向指定用户公开,向授课教师发送信息请求答疑,和其他同学进行在线交流,上传学习资源并进行管理,在所学课程版块留言,接受课程测试,查看自己的历次测试结果,对课程进行评价,管理自己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信息,修改个人账户密码,查看个人账户信息,向教务管理员申请修改自己的个人账户信息等。
(4)教务管理员:采集教研室和课程信息,对教研室所设课程信息进行审核管理,采集学生和教师信息,对教师和学生账户进行管理,审核教师和学生修改信息的申请,修改教研室、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重置教师和学生账户密码,阅览系统中的教学资源,查看各门课程的测试及其结果,修改个人账户密码等。
(5)系统管理员:管理系统风格模板,设置系统的各项功能,对用户类型和权限进行管理,重置其他用户密码,查看系统日志及访问记录,备份和恢复数据库,阅览系统中的教学资源,修改个人账户密码等。
四、结束语
以校园网建设为依托,打造课程建设的信息化平台,是校园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课程在线学习系统的实现改善了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变了在多媒体教室播放教学课件和视频的单一形式,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力补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在线学习系统可以极大的提升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缓解某些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和教学资源配置不公平的压力。
参考文献:
[1]皮国强,马诗贵.大学生在线学习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1,9
[2]刘若华,刘芳芳.基于ASP的《数据库原理》在线学习系统的网站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
[3]张海燕.学习型校园网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6,5
vb课程学习心得 篇【1】
我在业余时间喜欢编一些小程序,打发一下寂寞空虚无聊的时间。生活太单调了,也许正是因为此我才喜欢上了VB,虽说学习VB的时间不长,可我从中受益非浅。总结一下它给我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充实生活。业余时间到处游手好闲的身影不见了,没事我肯定一动不动的坐在电脑面前摆弄VB。是啊,想想以前,真是一无是处,一会找A砍大山,一会找B吹牛皮,一会就傻傻的坐在小板登上两眼无光,似是厌倦了红尘。现在生活有了寄托,是VB给了我无穷的快乐,让我乐此不疲。
2、武装头脑。VB是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也算是一项知识含量较高的东东吧(自认为)。我呢,以前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呵呵,大专毕业,英语算是过了三级了。VB语言容易上手,采用的是可视化程序设计。自学了三年多,到现在会单独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了。根据单位实际,我设计了基层管理系统、理论考核系统。基层管理系统虽然还没有在部门推广,可是在我们单位已经用上了,就这我已经知足了。至于理论考核系统,由于单位电脑不够集中,从而夭折。不过,我用集线器连接了3台电脑测试了N次,都没有问题,随机抽题,在线打分公布等功能都能完美实现。啊,这些个人作品我会保存好的,毕竟是学习成果嘛。通过日积月累,感觉脑袋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编程经验及技巧也多了许多。总之,学了就是好,相信以后回到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后也会派上用场的。
3、锻炼意志。编程可不是一项轻松的活,尤其是一个人开发制作软件时,那工作量就多了。没有一定的坐功、细心程度及耐性那是绝对做不到的。有时,把程序做完了需要调试运行,但是就是不能达到自已设计的效果和目的,那你得戴上放大镜找啊找啊,也许就是因为一个符号或一个字母,你就得花上个几个小时,半天,甚至更长。越是这样越不要灰心,应该放松心态,一点一滴的去查。只要有一颗永不退缩的心,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问题所在,最后一定能见到你开心的笑容,也一定能找到成功者的感觉。
4、赢得虚荣。是人都有一颗虚荣心,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肯定、赞美。像我吧,在单位,懂电脑,会编程,会做软件。就这点,单位的领导还蛮喜欢我的。一提到我,“你看人家小杨,电脑精通,还会设计软件,不错的小伙啊!”如果在夸你,你听到了会是什么感受啊,怎一个“美”字了得。
5、增加收入。这个不需我多说了吧,会做软件,卖了就有钱啊。
vb课程学习心得 篇【2】
这学期选修了VB这门学科,想从学习中对计算机有更深刻的认知,也对我大学中的2级考试奠定基础。那么谈谈这学期的学习中对vb的认知和心得体会。
VB全称为Visual Basic,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可视化编程工具MSDN之一,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程序开发工具。VB提供的是可视化的开发环境,我们可以象搭积木一样构建出程序的界面,而且VB提供了丰富的控件组,省去了我们自己写代码实现这些效果的麻烦,这样我们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程序功能的实现上,所以VB学起来简单,用起来方便。因此,我学了vb,并有了如下收获:
1.富业余生活。业余时间到处游手好闲的身影不见了,没事我肯定一动不动的坐在电脑面前摆弄VB。是啊,想想以前,真是一无是处,一会找人砍大山,一会找人打游戏,一会就傻傻的坐在小板登上两眼无光,似是厌倦了红尘。现在生活有了寄托,是VB给了我无穷的快乐,让我乐此不疲。
2、多了一门技术。VB是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也算是一项知识含量较高的东西。采用的是可视化程序设计。学习的这段时间,我明白了万事开头难,刚刚开始,遇到些困难没关系,慢慢来。编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编程的乐趣也正是存在于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每学一点,就赶快把它用到实际的程序中去,自己多学多用多实践,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这就是“学以致用”。多看多练是我独门绝技,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多看------别人的代码,即使看不懂也没关系,可以把这些代码输入到机子里运行,然后根据运行结果去体会程序的思路和用途。
3、锻炼意志。编程可不是一项轻松的活,尤其是一个人开发制作软件时,那工作量就多了。没有一定的坐功、细心程度及耐性那是绝对做不到的。有时,把程序做完了需要调试运行,但是就是不能达到自已设计的效果和目的,那你得戴上放大镜找啊找啊,也许就是因为一个符号或一个字母,你就得花上个几个小时,半天,甚至更长。越是这样越不要灰心,应该放松心态,一点一滴的去查。只要有一颗永不退缩的心,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问题所在,最后一定能见到你开心的笑容,也一定能找到成功者的感觉。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对了VB这种高级语言有了初步的认知,对一些小的程序有了初步的设计方案,能根据要求设计出想要的程序,锻炼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好方法,同时我经常看同学设计好的程序代码,包括教材上的例题程序,然后想想别人为什么这么计就能达到效果,我的设计能不能完成更多的功能,这样优秀了自己,帮助了自己,提高了自身水平,同样,也欣赏了别人,对别人是赞美,对自己是帮助,总而言之,这学期的VB课程让我收获了很多,我对下学期的计算机2级考试很有信心!
vb课程学习心得 篇【3】
一、 学习VB程序设计的方法
(1)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1、要有自信,自强,积极主动学习。
2、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好程序设计的信心
(2)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并适当做些笔记,课后要认真复习消化所学内容,完成作业。
2、VB程序设计的入门学习并不难,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因为程序设计思想就在这时形成的,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也在这个阶段养成。
(3)学习程序设计要注重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
VB程序设计本身并不复杂,翻开一本程序设计学习的书籍,看到的无非就是变量,函数,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概念。但要真正能进行程序设计,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因此,在 程序入门阶段还是应该重视概念的学习。
(4)自己动手编写程序
程序设计入门阶段要经常自己动手抄写或编写一些小程序,亲自动手进行程序设计是创造性思维应用的体现,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好方法。因此一定要多动手编写程序,而且要从小程序开发开始,逐渐提高写程序的能力。
(5)阅读,借签别人设计的好程序
多看别人设计好的程序代码,包括教材上的例题程序。在读懂别人程序后,要想他为什么这么设计能不能将程序修改完成更多的功能 则可以学到别人优秀的东西,帮助自己 提高自身水平。
(6) VB程序设计学习的重点
1、程序设计课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不是听会的,也不是看会的,而是练会的。
2、只有自己动手,编写一些程序,才会有成就感,进而对课程产生兴趣,学起来才比较从容。等你在编写大量程序之后,我想过二级肯定没问题,不过能不能做到真知灼见,运用自如我就不敢说了。
3、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这门课和以往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重点放在思路,算法,编程构思和程序实现上。语句只是表达工具,要求堂上积极思考,尽量当堂学懂,并做到灵活应用。
)上机调试程序应注意的几点:
1、上机前应认真把实验题在用纸上做一做(包括窗体界面设计,事件代码的编写等)
2、每次上机后应总结,把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记录下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3、平时应多抽课余时间多上机调试程序。注意系统的提示信息,遇到问题多问几次为什么。
(6)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1、程序构思要有说明;
2、学会如何调试程序;
3、对运行结果要做正确与否的分析。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赵玉(1976―),女,山东济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应用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E-mail:。
一、引 言
混合学习倡导将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相融合[1]。混合式教学整合了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势,成为稳步推进教学信息化进程中一个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的选择与过程[2]。在有的教学情境中,以集体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面授教学形式更适合;在有的教学情境中,以个别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在线学习形式可能更适合;而在更多情况下,可能需要二者混合使用[3]。何克抗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信息化不能总是敲边鼓、打战,而必须面向这个主阵地打攻坚战[4]。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是班级授课制的必然要求,混合式学习设计是促进学生课外学习、发展学生专业技能的需要[5]。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和中小学都在积极地营造混合学习的教学环境,并鼓励教师将混合学习应用于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中[6]。本文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师范专业必修课程“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混合学习的设计和实施为例,探讨职业技术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混合学习的效果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二、“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
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
“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是职业技术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师范生开设的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该课程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理念,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职业教育课程特点,掌握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方法。
(一)“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混合式学习设计前端分析
1. 课程学习目标
该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有:(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说出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能陈述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步骤。(2)能力目标。通过调研学习,学生能准确分析中职学校课程特点,在调研与分析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学生能撰写一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方案;通过展示与交流学习,学生能学会恰当表达自己,学会正确评价他人。(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协作与探究,学生能加深对中职学校及学生的认识;通过小组协作,学生能逐步提升培养协作意识及团队精神;通过小组交流与分享,学生能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教学系统设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课程,对于学习本课程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该课程直接面向中职学校,与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直接相关,因此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大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协作与探究能力,他们愿意接受在真实情景中协作学习,探讨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另外,他们对网络学习环境也非常适应,腾讯 QQ 是最为流行的网上聊天软件,微博也是他们常用的记录交流分享工具。
3. 混合式学习的环境分析
开展“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混合式学习的外部环境条件包括: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与技能实践环境;基于QQ群、微博、E-mail的学习交流、主题讨论、资源共享以及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环境;行业企业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的学习环境等。协同利用教师、行业专家、学生资源,基于QQ群、微博、E-mail网络环境开展交流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二)“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混合式学习活动与资源设计
1. 教学过程总体设计
实现一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主要完成四大任务:行业情况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分析以及学习情境设计。因此,在“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四大任务,将理论讲解、小组学习以及演示交流穿行。(1)理论讲解,4课时。由教师讲解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理念、热点及趋势,引导学生分析职业教育面临的教育变革,帮助学生及时更新学习观念。教师讲解中职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及操作思路,讲解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分析以及学习情境设计等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2)小组学习,6课时。小组通过网络查阅、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方法获取中职课程的信息,了解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专业中职学生的毕业去向,从他们的工作岗位中了解工作岗位及其特点,并通过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制定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3)演示交流,6课时。每个小组定期交流工作进展、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困难。通过交流,教师和全班同学了解小组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及时为小组工作提供必要帮助。
2.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主要围绕行业情况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分析和学习情境设计四项任务展开。课堂面对面学习活动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小组汇报、交流评价。在线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学生按照教师提示要求及任务要求,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完成在线的个体学习和小组学习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3. 学习资源设计
现有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师的讲义、PPT、收集的部分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案例资料,以及赵志群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一书和严中华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一书。其他相关资源由师生共建共享。
(三)“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混合式学习教学评价设计
1. 学习过程的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参与面对面以及在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效果,采用组内自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主要考查出勤、小组阶段性成果汇报、个人发帖及组织讨论等情况,记入平时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40%。
2. 学习结果的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期末小组总结性成果汇报和课程知识点的笔试,记入期末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60%。课程学习内容的学习水平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五个层次,从这五个层次上进行考试题目的设计。小组总结性成果汇报成绩折合成个人成绩,与笔试成绩各占期末成绩的50%。
3. 学习兴趣与满意度调查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使用问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分析。
三、“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
课程混合式学习实施
根据前述设计方案,笔者于2012―2013第一学期给2010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一班44名学生开设了“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开展了混合式学习教学试验。课程混合式学习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课程导入、学习活动和评价测试等三个阶段。
(一)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主要是面对面学习,由教师介绍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学生需要学习的学习材料和需要完成的任务、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以及课程学习的信息通道等。学生要设计并开发相应的中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从工作过程到课堂教学,需要逐步推进:考虑职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分析的基本思路是: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方法)。开发一门中职课程的思路是:专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二)学习活动
1. 行业情况分析
要完成某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需要学生去对 职业进行探底,做好行业情况分析和工作分析。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相关职业(职位);选取该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单位);分析该职业重要岗位和工作任务,可初步确定其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并对其进行结构划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调查对象之间可以利用面对面、课程实验QQ群、微博等线上线下作多种交流,做好PPT汇报,并提交纸质及电子文档分析报告。
小组第一次汇报,主要针对行业情况分析,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提供基础,全班进行交流评价。教师通过听取汇报提出修改意见及下一步的学习任务。教师指出各小组的共性问题:(1)自身角色定位。要把自己当作中职教师,为自己的学生(中职学生)去了解他的就业环境、就业职位,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2)查找资料途径。寻找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更多地还需要跟相关行业的专家去交流,比如实际中的软件程序员、幼儿园教师。(3)分析思路。本课程的终极目标是每个小组要提交一份一门课程的设计方案。思路是从宏观到微观,从实际工作到课堂,例如厨师、茶艺师。课程的设计方案包括行业分析、学习领域、具体知识点,由泛到细。回答出“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三个问题,方案才是完整的。
2.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在小组做第一次行业情况分析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第二个学习任务: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向学习领域转换,要求给出明确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重点在于如何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到学习领域,如何确定学习领域,如何确定学习情境等,教师重点讲解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相关知识点内容。
小组第二次汇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及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领域的转换。教师点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不够清楚,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领域的转换不够恰当。教师再次强调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三个专业术语。
3. 学习领域分析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习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说明、学业评价方式等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7]。学习领域分析主要是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到学习领域,并按照以上思路对学习领域进行详细描述。
小组第三次汇报,学习领域分析,重点分析一项学习领域的设计内容。教师注意到学生很快进入了课堂教学的设计,但实际上应该先搞清楚学习领域。教师重申本课程的目的是开发一门课程,具体思路是:第一步,从市场、企业看一个具体岗位,知晓它的名称与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第二步,从典型工作任务转换到学习领域,二者内涵一致,但词语表述可以不一致,后者更精炼、更科学;第三步,从学习领域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学习单元做学习情境分析,学习情境(学习单元)积累起来是一门课程(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积累起来是一个专业。
4. 学习情境分析
学习情境也是一个学习单元,是能反映结构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的学习内容,所以既包括工作情景的描述,更包括工作情境中的所用到的方法,如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设计与体现[8]。典型的工作任务是在工作情境中完成的,学习任务相应地是在类似工作情境的学习情境中完成。
小组第四次汇报,期末汇报,以“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为汇报主题,按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逐一汇报,其中重点是分析一项学习情境的内容。
(三)评价测试
1. 课程考核
按前述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中的教学评价设计的方案,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成绩和期末学习结果的评价成绩两大部分组成。
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平时出勤记录、参与面对面学习阶段性汇报方面的评价成绩和在线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成绩。由组内自评及教师评价综合给出,主要记录评价学生线上线下参与混合式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效果。
期末学习结果的评价成绩主要包括期末汇报方面的评价成绩和课程知识的考试成绩。其中,在期末汇报时,每个小组上台陈述小组方案,教师及全班同学为其打分,所得平均分为每个小组的分数,每位成员在小组分数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成员对组内的贡献程度而相应调整得到个人分数。课程知识的考试成绩由卷面考试得来。在课程学习结束后,采用任课教师编制的“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试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掌握程度测试。具体试卷中各试题测验目的与内容的双向细目见表1。
2. 学习兴趣与满意度调查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采用笔者编制的“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分析。此问卷主要是参考Keller课程兴趣调查(Course Interest Survey, CIS)问卷[9]而制定的,CIS在过去的许多研究中被用以测量学生在特定课程中的学习动机和效能[10]。问卷包含了Keller的ACRS模型的四个维度:专注(第1、6、10、12题)、相关(第2、3、9、11题)、信心(第4、13、15题)、满意(第5、7、8、14题)。第16题是开放性的题目,由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进行总体评价。
四、“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学业成绩分析
卷面考试反映了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学习掌握水平,本研究以考试成绩为主来分析学生的学业成绩,结果如下。
(一)测验成绩的统计描述分析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44名学生的测验原始成绩进行统计,得到表2的统计数据。
表2 “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测验描述统计量
利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对44名学生的试题测验原始成绩进行统计,得到图1所示的频次分布图。
由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和频次分布图可以看出,学生整体成绩分布比较合理。
图1 “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测验成绩统计
(二)综合达标程度分析
由表3可知,达标度[11]满足0.75≤T
表3 学生各水平层次的得分率情况及综合达标度
(三)总体特征的统计分析
由图2所示X-S平面分析模型[12]可以知道,学生测验成绩(80.85,7.01)处于第四象限,属于平均水平较高,且相对集中的状态。
图2 X-S平面分析模型――“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测验成绩
五、“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
课程学习兴趣与满意度分析
课程学习结束后,向全部44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问卷42份,有效问卷42份,其中男生9名,女生33名。
(一)师范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与满意度总体情况
在SPSS17.0中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并将15个问题按照四个维度归类,得到表4的分析数据。
根据公式 Fi=∑ajnij/2N [13]得到F值,由表4可知,试验对象对专注、相关、信心、满意四个维度的15个问题项的应答得分率F值均大于0.5,说明他们对本次“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试验的评价非常高,他们对课程的专注度较高,认为课程学习与自身发展相关性较高,对于课程的学习充满信心,并对课程的实施与效果感到满意。
(二)交叉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试验对象对“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学习的兴趣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性别作为自变量与专注、相关、信心与满意四个维度15个因变量一一进行交叉分析。交叉分析的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对课程学习的关注、相关、信心与满意等无显著性差异。即不管男生女生,学生均对本次“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试验的评价非常高,他们对课程的专注度很高,认为课程学习与自身发展相关性很强,对于课程的学习充满信心,并对课程的实施与效果感到满意。
(三)学生反馈
问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总体评价,学生普遍反映较好,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混合式学习提出了建议。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学生甲:通过混合学习模式对“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个模块的知识。包括职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期间有挺多作业,但还是会自发地用心去学习。这个学习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乙:我觉得混合学习模式也算是教育进步的一种体现,学生上网的时间比较多,在线讨论对师生都比较方便,相比于课堂提问,我想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在群上提问,同时其他同学也能了解。不足的地方可能是相比于面对面,在线交流可能出现提问不够精准、回答不够详细的情况。总的来说还是值得推广的,本人也是支持这种混合学习模式的。
学生丙:QQ群上的号召力不是很够,最好是老师能定时提问小组的成员,有些同学虽然进了群,但并没有放心思,可能也不去理会。比如老师提问,“P&T”小组成员在吗?请帮助“开心8”小组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好吗?这样同学们就会更专注了。回答之后老师再做补充或修改。这只是我个人意见,仅供老师参考。
【关键词】工作过程 学习领域 典型零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15-03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job-based field of study curriculum, “a typical machining center CNC machining parts and production implementation of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Specific elabo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design thinking, teaching organizations and arrangem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iculum innovation.
【Key words】Work process Field of study Typical Parts
台州市是全国摩托车生产四大板块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泵阀、电机生产基地。台州企业的特点是大企业少,中小企业在产值和数量上都占绝大多数。同时我校毕业生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为更好的对接地方行业,服务于地方经济,我校的数控专业依托地方制造业的中小企业群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实践。本次开发的课程是《加工中心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及生产实施》。
一、设计理念
《加工中心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及生产实施》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情景化的学习领域课程。[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获得的是关于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进而获得与工作岗位、与工作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获得职业素养的训练。强调学生通过几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获取工作岗位的直接经验。
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2]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整合、工作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整合,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学习领域细化成具体的学习情景。[3]
本课程针对“加工中心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及生产实施”这一典型工作及生产项目,以4个源于企业的加工中心复杂零件为载体,重构了体现“加工中心复杂零件的测绘与造型”、“专用工装夹具的设计与制作”、“加工中心刀具的选用购置制作”、“加工中心复杂零件加工工艺制订”、“加工中心复杂零件的编程调试加工”、“检验方案及规程制订执行”、“车间现场管理”等工作过程性知识和技能体系的学习领域课程。
二、设计思路
《加工中心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及生产实施》是直接针对“设计处或工艺处技术人员”、“数控车间技术负责人”、“数控车间班组长或车间主任(技术+管理)”三个职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上述职业岗位是与多位实践专家的探讨,在对数控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整体化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学生通过前期对制图、材料、刀具、编程、加工工艺、维修等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及数车、数铣实训,测绘、维修、材料实验等单项技能的训练,为本课程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但“加工中心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及生产实施”这一典型工作项目仅靠学生已有的分科知识和单一技能是无法完成的。我们按照企业承接加工业务后的生产实施过程来安排教学过程,学生对几个典型零件的完成过程就是职业能力三要素即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锻炼及形成过程,进而形成前三个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工作能力结构。学习领域课程描述如表1。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由于前述所选择的典型零件教学内容,还应进行符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的组织和安排,即将一个学习领域课程具化为多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
下面以学习情境一为例,说明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具体内容见表3。
四、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
1.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整合,基于生产车间开展实施。
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整合、工作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整合,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学习领域细化成具体的学习情景。学生在本校的加工中心生产车间,在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2.开放式、自主式、协作式学习
在案例项目的驱动下,学生为完成该项任务需主动的寻找各类资料,并把以往学习的专业知识综合起来。在个人无法完成任务时,需寻求他人的帮助或与他人协作。整个学习工作环境是开放的,自由的,在小组学习中,谁提出的方案更合理并获取其他成员的支持,谁的方案就会被采用,并与其它各组展开竞争,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接轨企业标准的成绩评定
企业的项目成果评价兼顾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控制。我们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与此接轨,零件的加工精度仅是其中的一项指标,某一工艺方案的设备、原材料、刀具、夹具、人工及水电的投入成本也是一项指标、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也是一项指标,加工效率也是一项指标。
4.真实体现工学结合与产学合作
作为本课程教学载体的加工中心,复杂零件不仅来自生产企业,而且为本中心承接的加工业务,这为本课程的开发积累了第一手的生产制造经验。我们大量使用工厂里的实际生产图纸及各类工艺卡和产品检验规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广泛接触到工厂里使用的各类技术资料,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缩短适应期打好基础。
5.数控加工技术的训练与车间现场管理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通过一个典型项目几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同时在现场管理(6S、设备、安全、质量检验、班组管理、现代生产管理技术)能力上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我们以5人为一小组(班组),每小组选1名班组长,模拟车间现场进行班组管理。本课程为“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做了很好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F.劳耐尔.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课程预习;小学数学学习;因素;重要性
课前预习不单单是对于数学课程的基础了解,最主要的是培养一种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如果小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培养这种能力,不但会以最快的效率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使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时,在脱离开老师指导,家长的呵护时,能够自主的独立的积极的学习,顺应时代知识不断更新的步伐。
1.发挥好课前预习的作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1利用课前预习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果
例如:教师在安排课后作业时,可以适当安排预习作业,让学生对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大致的了解和认识,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哪些知识点容易理解,自己可以消化。哪些看不懂,需要教师讲解。通过预习学生已经对数学相关章节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做到了心中有数。因此,在听课时,他们就可以在课堂中轻松的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改变以往盲目听课的状态。
1.2利用课前预习带动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增强听课效果。学生在预习中已经看懂了的知识再经过老师进一步讲解,印象会更加深刻,没看懂的不理解的地方自然就成了学生听课的重点,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之下以及课后帮助下,听课质量的提高又会让学生节省学习时间,给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做好基础铺垫,腾出时间再进行下一节数学课的预习,从而形成良性学习的科学循环。
1.3利用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一个班级里,学生除去一部分优秀生以外,大多数的是中差生。他们在普遍反映在数学课时经常感到很吃力,这样长期下去,他们与优生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有的学生甚至会反应,自己对于数学学习已经发展到听课像听“天书”一样的境界,别人都在提高的时候,这些学生连基本的学习兴趣都没有。但是,经过教师开展课前预习教学模式以来,这种情况就大不一样,学生通过预习改变了以往学习数学被动的局面,有的地方学生自己,从而产生可以理解,这一建立起一种自豪感.有的地方尽管还没弄懂,但是带着问题听课能够让这些问题当堂解决。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会有的放矢,积极主动的思考,听课自然不再枯燥无味,而是津津有味,学习的兴趣也会慢慢萌生。
1.4利用课前预习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
在课前预习中,经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亲自探索和思考,学生能切实体会到学习中的苦与乐,体验学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从而进一步磨炼每一个学生磨炼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培养小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细致的学习作风。
2.课前预习相关策略
例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首先要全面的浏览教材,初步了解数学教材相关章节的大概内容和知识框架。并且对于基础的公式进行识记。其次,学生要找出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数学知识的联系点,由点及面,找出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技巧,明白自己忽略的所需的旧知识,并及时补习这些知识.然后要在预习时找出该数学章节的的难点和重点,并把这些疑难点作为学习重点以及作为听课的重点。对与一些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疑难问题用不同的笔划出或记入预习笔记中,方便以后复习强化。
3.课前预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符合教学实际
例如:某些学生为了应付学习任务,在预习过程中不是过粗就是过细.过粗,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求实效,往往是花费了时间却没有得到学习成果;还有一些同学,在预习时面面俱到花话费时间太多,搞得自己筋疲力尽,而且会影响自己的听课效果。还有一些学习太过于严谨的同学,多于学习精益求精,预习时一定要把全部知识点都搞懂,都掌握理解.这样就失去了课前预习的初衷。而一些有学习技巧的同学,就能很好的掌握预习的秘诀,能看懂的都看懂,然后做记录。看了几遍仍不懂的地方,在用不同颜色的比做上标记,然后作为课堂听课的重点去着重理解,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2单一学科科学预习
小学生课业压力也比较大,因此很多学生会出现各科一哄而上,一起预习的现象,例如:很多老师认为初次预习,应该破旗扬学生的预习习惯,因此布置较多科目,他们认为科目太多并不是问题。但是,课前预习应该先选一到两科进行学习试点,等学生有了一定的有了经验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再逐渐扩大到其他学科。
3.3预习不可代替上课
预习不能代替上课的地位。例如:.很多学生认为自己通过预习对数学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认为已经听课没有必要,进而导致自己听课是精力不集中,走神。这就喧宾夺主的不良现象。因为预习是起到辅助上课的作用,是为学生更好的课堂听课服务,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明确不能混淆。
总结
学生只要认识到预习的作用,并且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作用,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就会尝到预习的甜头,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引言
实践教学是机械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都有积极作用,随着国家和学校政策的引导和教学改革的深化,综合性实践课程开始渐渐取代传统实验课,占据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传统的实验课和实践课大都依附于某一门理论课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兼顾设计性实验和实践。而综合性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分离,独立开课,强调对多门理论课程的综合应用,学生在课程中需要利用设计、分析和综合等手段,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制作,测试和改进,得出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原创性的结果,所以综合性实验课程不仅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在分组合作中提升团队意识。近年来,国内高校日益重视对实践课程的改革,并且提出引导学生在实践课程中进行自主学习[1,2]。1981年,HenriHolec[3]提出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该能力包括制定学习目标、计划学习内容、制定学习方法并最终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4]。这些特征与综合性实践课程的要求契合度极高,所以改变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开展综合性实践课程建设的有效方法。然而,综合性实践课同时也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论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本专业在推行综合性实践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进行讨论。
1遇到的问题
1.1综合性实验课的命题问题传统的机械类实验课由于依附于一门理论课,所以一般每个实验只与课程中的一到两个章节挂钩,实验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基本上按照程序进行实验,整个过程较少涉及创新,很多实验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容易造成学生做实验时敷衍了事,走走过场的情况。综合性实验或实践课程综合多门理论课的知识,独立开课,有利于体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然而,目前本专业的综合性实践课大都是2012年培养计划调整之后新开设的课程,从传统实验到综合性实验需要一个过渡期,虽然所有课程都设计了课程大纲,但基本都处在首次开设的状态,因此,综合性实践课的题目设置尚处在摸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1.2实验室的管理问题目前本专业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课通常要求在1周到3周内完成,并没有特定的上课时间,同时参与课程的学生一般为4个班,所以实验室也不可能同时供所有学生同时使用,为了有效完成课程的任务,学生使用实验室必须是分散的,因此,实验室需要做到开放式或者半开放式的管理,但目前本专业专职实验员数量少,因此依靠老师实现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难度很大。1.3师生的角色问题传统的教学老师是主体,通常实验课开始,老师会进行演示,并布置任务,学生再遵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实验,学生在课程中很难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对于综合性实验,笔者认为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辅助作用,如何进行师生关系的转变,让学生在综合性实践课程中真正做到自己设计并解决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索。1.4课程评价方法问题传统的实验课评分大多通过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况来给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很难监管到所有同学,所以难免存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浑水摸鱼或者滥竽充数,又由于实验内容和布置的任务完全相同,体现不出差异性,所以在评分上也很难显出差异,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性实验课程时间分散,老师更难进行监管,所以,如何能在评价方法上体现出学生在工作量和创造性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管是另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
2解决方案
近年来,国内高校日益重要对实践课程的改革,并且提出引导学生在实践课程中进行自主学习。1981年,HenriHole提出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该能力包括制定学习目标、计划学习内容、制定学习方法并最终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些特征与综合性实践课程的要求契合度极高,所以改变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开展综合性实践课程建设的有效方法。本专业在综合性实验课的改革过程中,以部分课程为试点,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采取了多项措施,具体如下:2.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管理机构本专业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委员会,老师则担任委员会的指导职务,委员会成员包括大一到大三三个年级的本专业学生,以形成委员会的传承。委员会负责试点课程的前期组织,帮助老师下达课程任务,参与课程进行过程的监控,并在课程结束后组织老师和学生完成对课程的考核和评价。2.2改革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为了解决实验室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对委员会成员进行培训,在课程进行期间,让专业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实验室的管理,轮流在实验室值班,记录学生对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并敦促学生在使用实验室期间遵守实验室规范。2.3改变老师在课程中的教学地位为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辅助作用,重在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具体来说,老师不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启发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找到解决方法。
3课程试点及课后调研
笔者利用该思路对本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进行了两个学期的试点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该课程要求每组学生利用分配的经费设计并手工制作一台无碳小车,课程课程组织开展详情参见图,在此过程中,老师负责课程的命题、课程进行过程中的指导和答疑、课程考核时的打分,学生成立的管理机构则负责组织课程宣讲会、对实验室的辅助管理、对课程开展的监管,并最终组织答辩会。课程的最终成绩由老师打分(占40%)、比赛结果(占50%)、同学互评(占10%)三部分组成。课后的调查问卷大部分为选择题,小部分需要学生给出回答。两学期共收到有效问卷168份,调查问卷汇总后的结果如表1所示。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论:①相比于传统实验课,超过半数的学生对以无碳小车为主体的综合性实验课表现出更高的兴趣,这说明该课程的设置及组织形式能激发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有约45%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得到提高,这说明我们目前的课程设计依然不够完善,需要在后期继续改进。②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课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这说明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同学们需要主动去复习或者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同时,整部小车需要手工制作和装配,为了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小车各部分的尺寸、制作装配的精度都要保证精确,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能力都提出一定的要求。③在整个课程开展期间,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给予学生一些点拨,不参与具体的方案设计,因此设计、制作、装配的过程都有各小组自己完成,从调研结果也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此表示认同。同时也可以看出,虽然老师参与度较少,但大部分学生仍然认为老师指导足够或基本足够,可见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有信心,通过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改变学生的以往被动接收的学习习惯。④实验室目前提供给学生的以手持工具为主,包括工具套件、手动钻等,有73.1%的同学认为提供的工具能满足或者基本满足自己的要求,不过实际来看,学生会在校外加工厂加工少量复杂零件,因此,调研结果中,很多同学提出需要数控机床、3D打印机、立式钻床等工具。目前,本专业正在筹备学生DIY实验室,计划为学生配备桌面3D打印机、小型数控机床等设备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⑤课程的最后考核由学生组成的管理机构组织完成,在考核前布置好无碳小车的比赛场地。考核成绩由现场比赛成绩、答辩成绩(老师打分)、学生互评成绩组成,以这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看出,学生对最终的考核方式满意度极高,到达了96.2%。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到达91.1%,这一结果表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肯定,但根据前面的其它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我们仍需继续对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具体措施如下:①设计更多有创意的课程题目,优化分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和参与度。②优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例如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和建立网上交流论坛等方式让学生和老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同时让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并自己解决问题。③规划DIY实验室,配备3D打印机、小型数控机床、小型钻床、钳工台等设备和工具,尽量满足学生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的加工需求。④优化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机构,通过宣传、招新、培训等手段提供该组织在本专业学生中的地位和声望和锻炼机构干部的工作能力,并在DIY实验室建成后,让机构参会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
4结束语
论文摘要:网络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课题,将网络自主学习运用到翻译课程教学中,使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学习理论探索新的学习方式,符合当前翻译教学发展趋势,但应注意传统翻译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利弊,更好地整合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关注、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它的普及推动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可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作为教育的第四大革命,基于计算机的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
一、网络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概念是由HenriHolec(1981)正式提出的。9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自主学习源于人本主义,并随着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兴起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新教学理念,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也是目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学者Little(1991)、Benson&Voller(1997)、Cotterall&Crabe(1999)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我国对此也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终身学习能力,不仅使他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步入信息时代,网络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网络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形式多样,为学习活动创建了一个超级信息平台。使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与决策权,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对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积极的影响。提倡网络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主动接受和探究学习;强调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在网络自主学习与合作过程当中的互动: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把握,注重个人的整体发展,构建个体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网络自主学习与翻译教学
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带来的革新是全面的,它的应用对实践创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源泉:用网络教育促进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是国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目标。
将网络自主学习运用到翻译课程教学中来,使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学习理论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完全符合当前翻译教学发展趋势:网络自主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扩大课程资源范围与资源共享,同时带来学生方式的革命:网络自主学习有利于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发挥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习者运用各种资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理念;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评价过程,革新传统的课程评价观和方法。
早在本世纪初,学者们就呼吁翻译教学要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实现翻译教育的信息化,以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人们对多媒体教室网络、计算机辅助技术、语料库等在翻译教学的应用做了有益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翻译课程中广泛采用成为翻译课程的发展趋势之一。翻译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电脑与网络已成为现代译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手段。网络信息资源为翻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资源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翻译困难,从而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网络已成为译者不可或缺的帮手。
然而我国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通过学与教方式变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还不够,尤其是翻译教学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少见。要改变目前翻译教学的落后现状,就应在这一方面进行大力研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优化教学资源、优化发展学生综合翻译能力、有效指导翻译自主学习,即通过网络及网络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充分利用与有效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三、传统翻译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利弊
(一)传统翻译课堂教学利弊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之所以仍有许多学生愿意花钱去上新东方学校而不是在家里自主学习,之所以还有学生去参加英语培训班学习,就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情感因素的影响,Kmshen认为各种情感因素,如缺乏动机,自尊心不强、焦虑等会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心理障碍,从而阻碍学习,教师可以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并使其进步,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注意交易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并将授课与育人相结合等等,这些面对面的师生互动以及课堂教学的人情味和人性化因素是机器所不具备的。
传统的翻译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翻译理论与技巧知识,给学生构建翻译体系的宏观构架,让学生了解翻译体系的脉络与相关实践知识,师生之间可面对面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中能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一定问题,但课堂课程的教授难以因材施教,学生实践、运用机会少,纯理论的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利弊
翻译课堂教学由于课时少,实践机会少等诸多不利翻译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将成为提高翻译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的研究成为翻译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主要是为了顺应翻译学科发展的实际,顺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顺应学生对提高翻译能力和翻译素养的现实需求,在翻译教学上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一种能支撑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网络辅助翻译课程集成了大量的翻译教学资源和设计了较丰富的翻译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自主开展翻译学习,实现因材施教。网络为学生提供海量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记忆功能,避免重复的翻译工作,并通过网络的平行文本进行比照,弥补了中国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不足的缺陷,降低了汉译英的难度,消除了学生惯有的为难情绪,增加译文的地道性;还可利用网络信息,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在传统的翻译练习模式下,很多学生是为老师作翻译,不认真阅读原文、译文粗制滥造,马虎了事:在网络学习下的翻译练习,练习译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网络上,扩大了读者群,学生潜意识中有把练习做得更好的冲动,因此,质量意识逐步地得到了提高。
但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处在虚拟的世界中,学生易出现焦躁、迷茫与失落等情绪,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不能持之以恒地参加网上学习交流活动,在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帮助和指导,缺乏人际交流,学习者难以进行错误分析,也不利于教书育人。
网络自主学习的培养在中国传统说教式教学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主流环境中,是一个挑战。对学生而言,网络学习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途径,但同时又没了依靠。少了竞争,这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是一个考验,同时也对翻译教师提出了考验。
关键词:高中数学 探究式学习 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还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这也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探究式学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开发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已经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更是锻炼个人能力。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从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学生在体验这个过程的同时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随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对于学生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一谈对探究式学习的认识。
一、探究式学习应该具备的数学能力
(一)发现问题的能力
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是从提高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开始的。许多学习在学生数学的过程中,总觉得教师讲解的都会,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就是因为没有发现问题,在教师讲解或者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深入地去探究知识、发掘问题。在探究式学习更是需要这种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发展问题的方法,形成发展问题的习惯。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设疑、质疑、释疑、解疑的过程。只有这样,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也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学最大的改变就是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为学生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再等待教师安排任务要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在探究式学习开展的初期,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学生这种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能够不再依赖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不是放任学生自由开展学习,还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的指导。教师应该为学生做好辅助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应的背景材料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但是不能主动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要注意教师应始终是一个辅助的作用。在提供材料的同时,我们还要告诉学生怎样寻找辅助学习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自己查找辅助学习材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才能得到有效开展。
(三)创新能力
探究式学习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和归纳在探究学习中掌握的数学知识和规律,从而对知识的运用可以更加灵活。这样学生就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多变的数学试题。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通过对习题、例题地分析能够有针对性地完成对这一类题型的掌握,并且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拓宽自己学生的宽度和广度,这也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提高。
(四)应用能力
在数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贮备和各种信息,发现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研究能力。近年来,高考对现实问题的考查,使得数学探究在应用领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数学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把数学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再现给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提出问题,缩小纯粹形式化的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数学源于现实,又应用于现实。”
二、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作为数学探究活动的指导者,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1.教师要对数学,特别是中学数学的来龙去脉有彻底的理解。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学识成为“源头活水”,不断地给学生以启迪、激励、震撼,这样才能使教学洋溢激情,彰显生命力。2.对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有深刻体会,并在探究中渗透。诸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划归与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偶然与必然的思想等等,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用理性思维去只指导实践,获得成功。3.要用数学去解决实践问题。新课程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知识,形成经验。4.经常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问题。特别关心与邻近学科(如物理、化学等)的融合和综合运用。第五,了解一些数学史知识。
(二)作为数学探究活动中的合作者,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无论是探究式学习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都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是师生关系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基础。教师之间互相理解、尊重可以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心理波动。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地选择恰当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以及辅助资料,从而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摘 要】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世界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学习化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灵活自如的学习。
【关键词】化学;学习方法;探讨
学好化学课程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此,我将个人的一些心得和多年摸索出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作一简单介绍,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对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一般应注意:
(1)弄清概念的内涵。所谓概念的内涵是指一个化学概念所包含的主要因素或关键点,弄清了这些关键点,就能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
(2)注意概念的深化。化学课本的编写,因考虑到同学们年龄阶段与可接受性的特点,化学知识内容往往是由浅入深地编排。随着知识的积累,课本中一些概念也就不断深化与发展。因此,我们学习化学概念时,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点。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氧的特质是还原剂。到了高中,就从元素化合价的价态变化来定义。
(3)分析概念的异同。在化学中有些概念之间既有本质不同的一面,又有内在联系的一面。我们学习化学如果只注意某一概念本身,忽略它同其他概念的联系,那就会产生概念模糊或不会具体应用。因此,采取比较法学习概念,可以相异中找出相同点,又从相同中找出相异之处。例如,在溶液浓度中,提出了百分比、摩尔、当量三种溶液浓度,我们必须分析其相同相异及相互联系。
2. 记忆积累,奠定化学基础 不少同学有一种感觉:数学的规律性很强,而化学总感到有些杂乱,要记的东西比较多。其实这并不奇怪,人们从接受启蒙教育开始,就开始学习数学了,从背九九口诀表,到记加减乘除公式,哪一样不需要记忆,到达高中以前已基本完成了知识的原始积累,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用已有的知识进行逻辑思维,去寻找其中的规律;而化学由于初中学得比较晚,而且知识量比较少,内容比较简单,故初中化学大家学得还是比较轻松的,但初中那点化学知识远不能满足高中化学的学习需要,在高中阶段既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又要探寻其中的规律,所以,到了高中以后知识量和知识难度均突然增大了,导致一些刚进入高中的同学,总感到化学要记的东西特别多、特别难,这是正常现象,特别是一些学习习惯不太好,和一些自视聪明又不肯用功去记忆总想走捷径的同学,成绩出现下滑也就不足为奇了。任何一件新事物的出现,只有人们还不了解他的时候,才会感到他是那么的神秘莫测,但如果你努力去接近他,去了解他,去记住他的特征,慢慢地你就会掌握他规律性的东西。同学们要明白:规律的掌握来自知识的积累,而知识的积累又依赖合理的记忆。
当然,记忆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毕竟是高中生了,应该注意记忆方法,学会理解地去记忆,有重点地记忆。
3. 关于元素及化合物的学习 化学课本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多而杂,它们在理化性质方面既存共性,又有特性。因此,我们学习这类化学知识时,只要掌握了性质,其它如存在、制法、用途、应用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重点是要掌握性质。
(1)以理论为主线,明理知性。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一定要以化学基本理论作指导,从理论上寻求答案。加深理解,才易牢记。例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只要我们抓住了结构这条主线;掌握了两个关系,即宏观(物质)一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周期表结构与性质的递变关系;弄清了“位”、“构”、“性”三者的结合,那么,任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均可进行推断,均可理解其奥秘。
(2)以转化关系为线索、沿索导性。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琐碎、头绪繁多。因此在学习呆善于将零散知识点串线结网,把千丝万缕的联系,梳理得井然有序,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拓宽了思路,也增强了自己的归纳分析能力。
(3)以表格形式作归纳,列表辨性。许多物质的组成非常相似,但性质却很不相同,如不注意区别,很容易混淆。例如CO和CO2是碳这一章的重点知识,我们通过列表,既能对知识加深印象,又能找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同类物质尽管有很多相同的性质,但相似之中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我们也可列表进行比较,这样既掌握了共性,也能熟知个别。
4. 关于化学实验的学习 化学实验按实验形式分为演示实验、边学边做实验和分组实验。无论何种形式的实验,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
(1)做到“心中有数”。要预习有关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所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不能做“旁观者”。要注意老师的实验操作,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要积极思考实验中的问题,要争取自己多动手,自己动手做时,要严守操作规范。
(3)学会观察方法。观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合理的程序进行观察。一般的程序是:变化前的观察-变化过程中的观察-变化后的观察。二是比较观察。通过比较,对物质的相似和相异点清晰地加以区别。如比较硫磺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才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要独立填写实验报告,使有关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将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5. 关于化学计算的学习 有关化学计算题,一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审题。要详细分析、理解题意,抓住已知项和未知项,运用所学知识,找出各相关项的内在联系,并进行解题方案的构思。
(2)正确解题。在透彻理解题的基础上,选择简捷方法。解题层次要清楚,量纲关系要一致,计算结果要准确,书写格式要规范,主要应包括:从分析题意得出已知项的关系;列已知;设未知;按关系列出有关算式;计算求解,写答案;演算复核。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的自主性并不是很高。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探讨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课程因素。
关键词:
大学;英语;现状;自主学习;课程因素
1前言
自主学习理论作为当前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受到了各国教育主管机构的重视。我国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针对自主学习理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要求。可以说,近些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对自主学习的实践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有些问题却也同样难以避免,尤其是在师资力量与学生本身素养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中心本位思想形成了严重的冲突。这使得需要研究的课程因素趋于复杂,由此可见,对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课程因素的全面研究已是迫在眉睫。
2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大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二,性别影响;三,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够,态度不端正。
2.1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苏格拉底指出,自主学习指的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于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得到答案的过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却并没有达成这样的意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节省课堂的教学时间大多呈现“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根本没有问题的抛出,进而导致学生没有自我思考以及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的机会,还有一些教师注重了问题的抛出,但是学生却并不进行思考,很多学生对教师已经养成了依赖,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呈现“不爱动脑以及不爱动口”的现象,进而导致自主学习能力的丧失。
2.2性别影响我们都知道,在各个学校的英语专业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女多男少”,个别学校的男女比例甚至呈现女孩儿比男孩儿多20倍甚至是30倍的现象,进而导致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心理,即“女孩儿学习语言的能力比男孩儿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女孩儿学习语言比男孩儿好是因为女孩儿的自律性比较强且女孩儿大都比较勤于张口,而并非与个人的能力有关。
2.3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够,态度不端正我们常说“兴趣的最好的老师”,对于一件事情,只有你对它感兴趣,你才会关注他,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只有喜欢英语,对英语感兴趣,才能激发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学英语的学生都是英语的“粉丝”。他们有的是因为家里希望自己学,有的是因为就业面积广,还有的是因为估的分数正好适合报学校的这个专业,因此,其本身对于英语没有什么兴趣,这就导致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得过且过”的现象,进而导致学习态度的不端正,更别提学习的主动性。
3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方法以及策略
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的现象,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改善:一,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二,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3.1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整个自主学习教学过程的策划者和管理者。因此,若想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先从教师开始下手——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大都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进而抹杀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机会。为了改善现有的教学现状,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正式开始讲解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三个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讨论这三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最后教师从每个小组中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提问。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活动、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2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何谓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效结合,只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不可以的,还得改善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换位体验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做一次老师,由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师负责补充以及纠正。这样一来,学生便需要独立完成教学课件制作、教学问题设置以及教学问题解答的过程,进而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3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正如上文所阐述的,兴趣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该寻找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设置教学法进行导入学习,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由课外拉伸到课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蔡永红多媒体教学法代替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以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目的,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语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教学与小学教学不同,教师没有时间去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也没有精力去督促每一个学生,因此,学生一定要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相信在所有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的现象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环节,进而提升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美英.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李永乐.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林莉兰.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自主模式探索[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情感.
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与继承,其中伴随着情感的撞击与交流。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数学不仅受到认知因素的影响,更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总是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
情感是心理素质的一个方面,是对客观事件所持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情感是人们行动的动因。心理学认为,人是有感情的,感情表露就成为情绪,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人的认识过程,它能促进或阻碍工作记忆、推动操作和问题的解决。我们经常感到;在情绪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反之,情绪低落时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效率极低。
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情感教育,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节控制学生的情绪变化,达到师生知识与情感的相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这一措施,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合理运用教学语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感染性情境等手段,有机、有意、有效地融入情感教育,同时坚持经常在课外辅导并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情绪,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情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是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前提
人们已进入一个计算机网络,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知识不断更新,现代中学生也非常“挑剔”老师,他们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要培养新世纪人才,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素质。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如果学生羡慕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自然激发学生对数学无限热爱和追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能“总吃老本”。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应有广泛的爱好,这样才能和学生广泛接触,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此外有些问题不是数学学科自身就能圆满解决的,也不是教育理论能直接回答的,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总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自身努力学习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切忌因重视情感教育而丢了课本。教学实质上是一门思维的艺术,其中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等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授课时联系我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成就,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教育,通过了解数学先辈们刻苦钻研的作风,富有启发性的治学经验和崇高的思想品格,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习积极性,弘扬民族精神,激活学科魅力,使学生对数学由衷地生情。在备课时,应结合教材把情感因素作为一个方面,写进教案中,并持之以恒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找准情感教育与教材的最佳结合点,用恰当简明的语言,点拔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教育。
规范的教学语言也是教师业务员素质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融入情感因素的工具。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调动情感的工具。对教学语言来讲,不是单纯的口头语言表达,而是多种形式的综合表达。数学教师必须博学多识,才思敏捷,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性强传授知识有条不紊。由于数学教学中符号比较多,教师条理清晰的板书,工整规范的字迹,精心设计的步骤,仪态端庄的举止,都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对学习充满信心,在学知识的同时得到了美的艺术享受。
二、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基础
正如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所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绿叶,才将世界装扮得如此的美丽。”在学生中,有的个性沉着冷静且善于思考,有的解题严谨细致,有的擅长发散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有的擅长逻辑思维,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绘画能力强,有的想象力丰富,有的好标新立异,等等。教育所应该强调的是,了解和关心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培植和发挥,培养其自信心,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培养和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
教师应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在生活上是父母,在学习上是严师,在思想上是朋友,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严师加慈爱,学生对老师产生了良好的情感,就能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对于落后生更应关怀备至,他们往往自卑、矛盾,对老师的言行也非常敏感。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有进步就及时表扬,使他们生活在希望之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决不能讽刺、挖苦、歧视。
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与学生的关系如何。教学经验表明:如果师生关系好,教师的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教师的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教师表扬,学生也可能认为是讽刺;批评学生,有可能认为是报复,在这里批评和表扬就成了教学中的障碍。所以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大部分差生,他们表面上好像失去了做学生的自尊和上进心,其实内心同样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和理解,渴望也能像其他学生一样的学习和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差生创造条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微小的进步给予鼓励,使他们竖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心理学认为,表扬是引导孩子们行为习惯发展最有效的手段。表扬应渗透到教学的每一切环节中,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学生会记忆犹新,有的甚至影响他的一生。比如在学生作业本上加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每次考试后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表扬进步的学生,对落后生提出希望,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勇气和信心。表扬像春风、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像一束阳光暖在学生的心田,成为他们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动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重要条件
现代情感教育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大量实践也证明,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人的想象力,使人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还要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因为,一方面,数学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而且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如果缺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人类世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智慧就很难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创新更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虽然学校数学教育不可能教给学生一生都管用的数学知识,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以及那种铭刻在学生心头的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式将永存,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师生双方情感产生共鸣、思维产生共振时,心灵的碰撞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尽量将数学中抽象的问题熟悉化、生活化、具体化、直观化,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心理学指出“学生听课时情绪亢奋或压抑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作为数学教师,更应该认真钻研教材,用精辟、深刻的数学理论和生动具体的事例来烘托气氛,启发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生就处于积极状态,有使不完的劲头和非要把数学学好的决心和信心,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要创造一个和谐、热烈、紧张的课堂气氛,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使学生从中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重大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热爱的情感。学生学习是富有美感的智力活动,数学是一门美的学科,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给人一种精神力量,数学美是数学的最佳刺激,学生发现体验运用数学会感到震憾人心的力量,形成强烈的认知趋向和身心满足,我们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中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奇异美……。又如公式之美,图象之美、解题之美,黄金分割之美等等,现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展现的分形几何所包含的绚丽缤纷,千姿百态的奇妙图形,真是美不胜收,叹为观止,能不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吗?
四、课外辅导,沟通情感,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疏导情绪,是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重要一环
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就要因材施教,通过课下辅导,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增加师生情感,学生把老师当成真正的良师,课前先到班级和学生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上,课后主动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自习课经常深入班级,使他们有话愿意和老师讲,经常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情绪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考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智力活动中,如果出现消极的情绪,就会阻碍智力水平的正常发挥。相反,情绪愉快的学生在智力活动中往往表现出信心十足,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中学生大多拥有丰富的情绪,需要很好的调节、控制或疏导,从而达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的目标,把消极情绪的阻力作用降低在最低限度。因此,课下帮助中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自我疏导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由此可见,教师除了要在课本上下足功夫以外,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它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情感是数学中的剂和催化剂,让我们师生共同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探索知识的奥秘。有播种,就会有收获。情之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教师付出真爱,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为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情况,我设计了这份调查表,希望通过调查,以便得到真实的数据,谢谢配合!
1、数学学习的自我评估
(1)你认为你的数学成绩在班级里是()A、优B、良C、中D、差
(2)你喜欢做数学作业吗?()
A、很喜欢B、喜欢C、一般D、随大流E、厌烦
(3)你认为自己数学学习努力吗?()
A、很努力B、努力C、一般D、不努力
(4)你认为数学学习重要吗?()
A、很重要B、较重要C、一般D、不重要
2、数学学习的信念
(5)你认为学习数学时()A、模仿与记忆最重要
B、要理解也要记忆,但记忆更重要
C、理解比死记更重要
D、要靠理解不必死记
(6)你学习数学时主要采用(可以多选)()
A、模仿老师讲的例题
B、通过反复练来记忆——“记忆+方法”
C、最好的方法是背公式和法则
D、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求得理解,从一个个例题中概括共同点,归纳思考方法
(7)学习数学要有天生才能和数学头脑()
A、同意B、反对
C、不知道D、有时有,有时无
3、数学学习的动机
(8)你认为自己学习数学是由于(可以多选)()
A、数学很有趣
B、数学对学习其他学科有帮助
C、能让我在生活中思路清晰
D、我要比其他人学得好
E、让老师知道我很聪明
F、学校课程安排不学不行
G、学不好被人瞧不起,显得很笨
(9)你认为你现在对数学()
A、越来越有趣B、越来越烦C、无所谓D、没有变化
4、成功和失败原因分析
(10)学习数学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是数学能力强,数学素质好()
A、对B、有点对C、不对
(11)学习数学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认真努力()
A、很对B、有点对C、不对
(12)细心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原因()
A、赞成B、基本赞成
C、基本反对D、反对
(13)你认为你能自己分析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吗?()
A、能B、大体能
C、基本上弄不清楚D、不知道
(14)学习数学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多选)()
A、主观上不够努力
B、题目太难,运气差
C、老师不关心我
D、老师教得不好
E、自身的数学能力差
F、说不清楚
G、考试时太粗心,不该错的常出错
5、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反思
(15)你的数学老师提问时,如果同学回答不上来,老师通常()
A、立即自己回答
B、通常不自己回答,很可能立即让别人回答
C、会容学生想一想后再答,不会马上找别人回答
(16)你的数学老师上课时,对你来说()
A、课的内容、讲的速度、题目及提问的难度,都正好
B、容量大了,讲的速度快了,难度大了,可降一点
C、还可以讲快一点,讲多一点
(17)你估计一下你上数学课的效率,老师上课的内容()
A、一般,你都能掌握好
B、大部分能掌握
C、大概一半多能掌握
D、感觉有点跟不上趟
参考文献
[1]孙玉艳;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A];探索创新发展[C];2000年
[2]杜玉祥,马晓燕;数学教育实验法示例:“初中数学差生转化”教育实验简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年03期
[3]陶海斌;数学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励[J];中学数学月刊;2000年02期
关键词:微课程 混合学习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116-04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to promote new ways of learning,Such as MOOCs,flipped classroom,they break up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for micro-video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foundation.“Medical Education Technology”traditional teaching have much Elective Students,few hours,the lack of teaching equipment and other issues.In personalized learning theoretical guidance,through curriculum design,micro-video production,teaching practice,feedback evaluation series,teaching activities after class,to explore hybrid learning model is based on micro cours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University.
Key Words:Micro Course;Blended learning;Course Design
微课程是指将原课程内容经过教师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微视频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这些微视频短则30 s,长则不超过20 min,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随着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资源形式备受关注。
“医学教育技术”是一门注重实践培养的课程,在现行教学条件的限制下,课程采用的传统授课+试卷考核的教学模式已严重制约了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需求。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学生通过教师制作微视频的学习,在个人电脑上操作练习,能够解决实践操作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1 “医学教育技术”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
医学教育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技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除了学习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外,还特别注重软件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并且能处理和制作医学图片、医学动画和视频等。从近几年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状况来看,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医学教育技术教材内容滞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的更新换代时间不短缩减,知识不能适时更新,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程是全校公共选修课,选修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同班级学生具有不同的起点,单纯的传统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医学教育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软件操作的章节虽然有多媒体设备的支持,教师通过PPT或者课堂软件演示,但是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在不动手操作的情况下,很难完全掌握,以至于缺乏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2 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学习模式
2.1 教学微视频的概念和特点
微视频,泛指播放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时长一般控制在几秒钟到20 min,并且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平台。教学中的微视频也称作微课,它可以将一门课程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作而来。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某个技能或一门学科的基本内容。主要具有如下优点。
(1)以一个特定的知识点为基本单位,学习内容集中,针对性较强。且每个视频的时间较短(20 min以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2)便于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形式,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视频可以反复播放,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需求。
2.2 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学习模式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在线学习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它的理念和思想很多年前就已经存在。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慕课、微课的出现,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恰当结合传统学习手段和在线学习手段的学习方式的优势,使学习更容易、更便利,从而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
结合微视频的特点和应用优势,采用在线微视频和课堂讲授能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能够解决医学教育技术课程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基于此,该文提出基于微视频的混合教学模式。(如图1)
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学习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前期设计制作、混合教学实施和评价反馈。前期设计制作阶段主要是在分析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课堂讲授和在线学习的内容。在线学习内容设计制作微视频,并上传至校园网络学习平台;课堂讲授部分则以文字、图片形式在网络教学平台展示,以便学生课下巩固学习。
混合实施阶段分为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课堂教学主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理论,介绍软件的基本功能操作,以及学生在线学习要求。在线学习过程学生登录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在该学期课程中,学习该门教师录制好的微课程视频,并在个人电脑上进行软件操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程交流群和同学老师进行交互。学习完成后需要提交作业,并进行学生互评,最后在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和作业情况进行点评。
反馈评价阶段,教师根据网络教学平台数据统计信息,以及该学期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对混合学习模式和微视频进行修改完善,以达到更优的学习效果。
3 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学习在医学教育技术的实践探索
医学教育技术课程在现行授课中存一些问题和阻碍,为解决这些问题,使授课不拘泥于形式,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采用了基于微课程的混合教学实践。
3.1 围绕教学目标,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
“医学教育技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把现代教育技术的概述和教学学习理论归结为一个学习单元,需要学生学习的技术(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分为相应的学习单元。根据章节教学内容,理论性章节通过课堂讲授,操作性强的采用在线学习+课上讨论模式,并通过测试和作品提交方式作为考核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不断地更新发展,教师在技术学习单元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了解技术发展的同时掌握最新技术手段。
3.2 微视频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根据“医学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特点,运用知识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将课程内容分为7个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又由许多个知识点组成,以“PS图像处理技术”模块为例,介绍微视频课程主题单元的设计。(如图2)
由于课程主要是软件操作讲解演练,微视频的制作主要采用录屏的形式,根据微课程的设计构思,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实现操作屏幕的录制以及视频的编辑。
3.3 构建网络自主学习环境
网络学习环境是该研究中支持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环境支撑,是实现基于微视频混合学习的基础。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能够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及时地交流和指导,从而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朝着预期的方向进行。
利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组建课程并关联选修课程学生,以校园在线课程的模式对选修学生进行开放学习。课程平台包括:课程介绍、章节内容、教学资源、参考书籍等信息。学生知识获取主要依靠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上课程“章节内容”教师制作的微课程视频。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统计信息,来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在课堂环节做出教学调整。
3.4 教学效果总结与评价
通过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一方面,学生增加了课程参与度;另一方面,以作品提交形式替代传统试卷考试形式来考核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学习技术操作的积极性。
4 结语
混合学习可以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它延伸了学习者的学习机会,并且支持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是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大学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同时,基于微课程混合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课程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微课程的制作,以及微视频形式选择也需要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
参考文献
[1]彭艳妮,刘清堂,李世强,等.混合式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7):57-60.
[2]白文倩,李文昊,等.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4):42-47.
[3]罗晓岗.影响高校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