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2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项目可行性分析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可行性报告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企业投资新市场,新产品或改变经营策略的依据,是企业内部统一认识的工具,是评估项目风险与回报的最初级文件,是对投资者的第一份承诺书,即使在计划经济年代,可行性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是企业上新项目,向上级要资金的关键文件,但是很多案例告诉我们,企业把项目拿到手之后,可行性报告就失去了意义,项目的结果和成败往往无人负责,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很多国有企业还在沿用老思想、老方法去准备可行性报告,而一些民营企业则根本不去管什么可行性报告,凭感觉做决策,更遗憾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对可行性分析也不重视,可行性报告成了给股东/股民看的
从过去曾经阅读过的几份国内企业的可行性报告来看,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可行性报告强调为什么要上项目,但忽视详尽的实施计划和科学的依据,能否实现目标只能
二是可行性报告中宏观的、模糊的数据多,而微观的、具体的数据少很难分阶段评估其进展,判断其风险,做到实时调整;
三是没有或很少量化的衡量标准和明确的责任分配,成败难辨,责任难分;
四是市场预测过于乐观,对
那么,如何保证可行性分析
首先可行性报告在一个行业,一个企业集团中格式必须一样,即应当有哪些方面,数据格式什么样也是统一的,这样才能统一游戏规则,便于分析和评估,同时准备可行报告的企业也知道该去搜集什么信息,如何去搜集信息,整理数据,准备报告;
其次,可行性报告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假设,包括经济,政治,技术,文化等方面;
二是宏观与微观的市场,用户,竞争信息全部量化,并注明其出处;
三是对结果作出三种预测和投资回报分析,即最佳状况,正常状况,最差状况,如果最差状况可以接受,方能通过;
四是有一个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备,资金落实,设备计划,工作流程,以及
五是对潜在市场变化,潜丰用户变化,潜在竞争形势变化,风险与潜在风险,问题与潜在问题有一个具体的分析和应变措施,把意外情况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
(一)项目资金投资相关事项的可行性分析有待科学化
园区项目工程繁琐,耗时长、投资大、覆盖面广,如果在投资前期对项目的可行性以及资金未来预算情况没有科学的分析,那么就很难实现资金效用最大化,无法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财务基础。从一些地区的园区烂尾工程可以看出,它们大多是由于对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不到位,没有做好投资前期的项目资金预算工作而导致的连锁反映。以河北某省级工业区为例,为了响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盲目扩大园区建设规模,某综合项目的停工引发了一系列配套项目的烂尾工程。
(二)项目资金融资方式方法有待创新
园区建设耗资巨大,资金融资是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要工作。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与完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方式也逐渐多元化。目前,我国产业园区的项目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中长期债券融资、股权融资、BT开发模式等,相较于最初的起步阶段来讲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但是,相对于金融市场上企业之间的融资方式来讲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资金链条出现紧急断裂危险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以及完善的融资体系,那么将会给园区项目资金的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
(三)项目资金日常管理规范性有待加强
项目资金日常管理工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项目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是园区项目建设中最为具体的工作。虽然各地方政府通过规范性文件就园区项目资金管理工作进行了指导性规定,多数园区也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却差强人意。有些园区并没有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管理资金;有些需要经过严格审批的项目支出由于监督力度的薄弱而使得审批制度流于形式;有些项目资金的日常监督只注重事后监督或者事后审计,资金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导致项目资金的流失等。这些不规范的操作看似不严重,但是却给园区项目建设埋下了较大的财务隐患。
(四)项目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园区建设所涉及的项目众多,单纯依靠人工来对项目资金进行管理,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工作效率较低。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努力,很多地区的园区都已经建立起了相关工作的信息平台。比如,早在2007年四川省经委建设产业园区就已经与四川电信携手共同创建了省级平台、园区平台以及企业级平台三级平台,形成了整个园区系统的信息化沟通与管理。就项目资金管理来说,有关日常管理沟通的工作可以通过上述信息平台予以完成,但是就其具体使用状况、项目进度、资金运作分析等各项更为深入的管理工作而言,并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予以支撑,很多工作仍旧需要在会计电算化等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操作。
二、加强园区项目资金管理的具体建议
(一)完善项目资金投资相关事项的可行性分析
1.全视角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园区项目建设中的方向性问题,不全面的分析很可能造成项目资金的浪费,因此园区要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视角分析。以某省级园区项目建设为例,该园区要求所有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必须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并且要求该报告不可以是格式范本所生成的。在园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内容中,主要包括园区项目背景(提出背景、发展状况)、园区市场研究(市场供给、需求、价格、预测、推销等)、园区项目研究(SWOT分析、地块研究、周边规划、定位方向等)、项目投资估算、开发进度、项目财务评价、项目风险评价、项目综合社会、经济、文化等评价。只有通过严密的、全方位的可行性分析,才能为项目资金管理的后期工作奠定最为坚实的基础。当然,上述可行性分析案例并不是唯一标准,具体分析仍旧需要园区结合具体项目予以分析,但是要把握“全面性”这一原则。2.做好项目预算,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项目预算是园区项目前期投资的一个重要工作,也是对项目资金后期管理的一个具体标准。园区应当在结合上述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好项目资金预算工作,并保证预算的科学性。一方面,要全面、细致。即预算要贯穿整个项目工程,并且对项目工程中的一些主体工程进行细致的预算。另一方面,要留有调整余地。园区项目耗资巨大、工程时间较长,突发事件或者不可抗力事件较多,过于死板的预算会延误项目进度、影响项目质量。同时,也要要结合以往经验对预算表的科学性进行分析。
(二)创新项目资金融资方式方法
1.项目资金融资方式的多元化2015年5月,首只中国式产业地产公募REITs被证监会受理,仅享园区的收租权。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完善,诸如房地产信托、联合开发、房地产证券化、售后回买回租、融资租赁、私募股权融资、项目融资、海外融资、夹层融资、建筑商贴息贷款等融资方式逐渐融入到了各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探索这些融资方式在园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对于拓宽项目融资渠道、维持资金链条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园区应当不断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构建融资体系。以联合开发为例,园区项目众多、各个项目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各个项目之间的资金使用状况不一,那么就可以采用联合开发的方式,将某些项目的闲置资金合理运用于某资金链条较为紧张的项目。2.完善项目融资方式方法配套管理制度不同的项目融资方式,其所面临的风险也有所不同。因此,园区在选择项目融资方式时要注意对每一种融资方式的风险评估以及后续的风险应对工作,结合具体项目状况,构建合理的风险指标以及风险预警机制。由于项目存续时间较长,因此要衡量短期、中长期融资的比例,尽可能以中长期融资为主,短期融资则作为项目资金应急方式。同时,要尽可能规范融资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避免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资金流失。
(三)规范项目资金日常管理
1.建立精细化的项目资金日常管理制度园区项目资金的日常管理工作较为繁琐,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可以为资金管理人员提供规范的操作指引,也有助于监督项目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以某省级园区为例,该园区按照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就园区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定了统一的管理制度,但是其管理制度的实施并没有终止于此,而是在此基础上就不同的具体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分别制定详细的、针对性的项目资金日常管理制度,并由项目负责人承担项目资金使用的主要责任。比如,园区配套设施(如花坛、路灯等)项目资金的日常管理相较于某项耗资巨大、耗时较长的工程而言就较为简单,并且项目责任人所承担的责任风险也较小。有些园区按照用途对项目资金进行分别管理、也有些园区按照工程进度对项目资金进行管理,这些方式都是可以结合具体项目情况予以借鉴的。2.建立项目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对园区项目资金日常使用状况的一种强有力的监督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项目资金内部控制活动的具体实施力度。比如,阶段性工程资金拨付的审批制度或者联签制度;有关采购工作岗位的分离制度等。另一方面,要加强项目资金的内部审计,不仅仅是事后审计,更要注重对项目资金使用的事前风险评估以及事中的审计,将违规使用资金的风险尽可能阻止在发生之前。
(四)提高项目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
如上文所述,有关项目资金管理的日常信息沟通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有关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信息化呈现。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其所运用的项目资金管理及控制系统是专门针对苏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特点开发的项目管理协同工作平台。该平台内包括了园区内的所有项目,在主体上有业主、设计、建立、代建、试验检测、监理等单位,并就资金的年度计划管理、招标管理、结算审计、报表统计与数据分析应用、征地动迁、手续审批等管理内容予以呈现,实现了项目建设各方共同使用的多项目资金管理平台。该种自主开发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是值得借鉴的,它不仅可以全面的将项目资金管理信息囊括于其中,还可以在多种主体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与互动,并且对于园区而言具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项目资金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结论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环境日新月异,数据库系统成为当今信息社会重要的支撑技术。而在数据库的开发、设计、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软件工程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张迎新主编的《数据库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3月版)一书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该书内容全面,以“理论够用,实用为主”为原则编写,根据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详细介绍了数据库及其应用。该书内容丰富翔实,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创新性,突出了以实用为原则的特点。全书共分10章,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论、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关系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OU)、创建表、查询、窗体、报表和宏及其应用。全书合理融合了数据库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全书以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为主线,用一个综合的案例贯穿多个章节,构成一个完整的体例。每一章针对案例设计要求,列举大量应用实例,力求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的效果。该书从软件开发的视角看数据库的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使用适当的资源(包括人员,软硬件资源,时间等),通过逻辑设计优化处理模式与数据模型,通过物理设计优化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建立起能满足用户要求、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管理数据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工程技术可以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适用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互操作性等特点的数据库。软件工程有助于提高数据库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减少维护的困难。基于DBS生存期的数据库设计分为5个阶段,其中包括数据库的规划、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一、软件工程技术在规划阶段的作用
进行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是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使用软件工程技术,从技术、可用设备、时间效率、经济效益、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要从操作性以及经济多个方面对数据库进行考察,然后产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其可行性。经过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之后,可以开始确定目标、工作流程和开发计划等。
二、软件工程技术进行数据库系统的需求分析
运用软件工程技术收集、分析整理和评审需求信息,可以保证分析出的数据的准确性。需求分析的目的在于对系统的应用情况做全面详细的调查,深入分析用户活动,收集分析基础数据。充分了解用户对数据和信息处理的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每个功能对数据的需求,以及用户对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等要求。需求分析是整个数据库开发的基础,能否正确了解用户的实际要求,将直接影响系统开发的成败和优劣。
三、软件工程技术用于数据库的概念、逻辑、物理设计
本书介绍了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以及软件工程技术在数据库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设计各个阶段的作用。数据库设计不仅仅是对结构和功能进行设计,还需要从总体上对概念进行严格把控。概念设计是对数据进行抽象与综合处理,运用实体-联系(E-R)图设计数据库概念模型,并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逻辑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一般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将转换得到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向指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转换,并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物理设计可运用软件工程技术进行存储结构设计、存取方法设计、数据库执行程序设计等。总结而言,由于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复杂性,最佳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是反复探寻、逐步求精的过程。应用软件工程技术不仅可以增加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与灵活性,还可以提升其运行效率。通过应用软件工程技术,数据库设计者可以构建更优秀的库结果,符合项目或产品的合格预期,提高设计的成功率。数据库逐渐成为现代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软件工程技术对数据库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本书可以帮助数据库技术人员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实际操作的技能,为今后从事数据管理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对从事软件工程开发的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对于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石油工程造价;工作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石油工程造价是指石油工程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所花费的全部费用总合,或指建设石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其中又可分为广义的造价及狭义的造价两种,前者是指项目的建设成本,即完成一个石油工程项目所需费用的总和,它包括用地取得费用、设计费、工程施工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后者是石油工程的建造费用(或称承包价格)。工程造价的两种含义反映了工程造价的特点,项目建设成本对应的是工程投资费用,而承包价格对应的是工程建造费用。
一、基于石油工程生命周期严格执行工程造价的基本步骤
一是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就是为了取得最佳经济效果,对石油工程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论证,以使决策者做出投资决策的一种方法。投资估算是石油工程项目在可行性分析阶段,依据现有的资料和一定的方法,对石油工程项目的投资费用进行预估。
二是初步设计。在初步设计阶段,必须了解设计要求,并绘制出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及使用分析,有必要时甚至要绘出透视图,使发包者能更了解设计理念,如果方案确定,就可以进人具体设计阶段。设计概算是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通过初步设计施工图,计算工程初步数量及合理单价资料的分析,估算总工程费。
三是具体设计。当初步设计定案后,就可针对项目外观、材料、结构及设备等进行具体设计。在这个阶段各系统的具体空间配置、高程、尺寸、规格等都将被设计出来。该阶段的估算乃从设计施工图及施工规范等资料,进行详细的工程项目分类,评估其合理的单价资料,进行详细预算估算,此时的估算的成本可作为发包预算。
四是招标发包。在具体设计完成后,发包者筹备招标文件,对外公开投标信息或邀请厂商参与投标,各厂商完成初步投标分析评估后,针对施工图规范及合约内容进行了解,并勘查工地以衡量工地状况对施工及工程费用的影响,计算各工程项目的详细工程数量,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投标估算。发包者依据发包预算做最后投标价格及厂商的选定。
五是项目施工。项目施工阶段的目标就是要依据设计图面及施工规范,在预算及时程限制下完成该项目。中标厂商后会依据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及可能产生的损耗,计算可能发生的实计施工数量,并编列工程执行预算,以此作为施工过程的成本控管依据。
六是竣工验收。工程完工验收后,依据施工过程实际发生的数量进行完工结算,如属总价承揽,则结算金额与合约金额的差异就是厂商的盈亏,如为实做实算合约,厂商则赚取定额或比例的利润,结算金额则为与发包者预算的差异。
二、提升工程估算的精细程度
工程估算根据精细程度及工程生命周期等方面差异,估算种类也会有所不同,估算过程受限于信息确定性、时间迫切性及估算目的等需求差异,一般可将估算分为概算估算及明细估算两种。一是概算估算是在工程可行性分析及初步设计阶段时,由于项目能取得的信息非常有限,无法针对工程细目详细编列,仅能利用以往的数据资料、类似的项目方案经验或草图,推估可能的工程成本。由于估算过程考虑的细节并不周全,因此估算结果与实际状况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落差,精确度为±15%-±20%。概算估算又可依信息取得的多寡,分为粗估及概估。二是明细估算,也即当工程具体设计完成后,依据完整的设计施工图及施工规范,详细计算出全部工程的材料、人力、机械设备等各种工程数量,再根据市场行情核算其总价,其估价精确度为±5%-±10%。
三、科学利用工程造价预估方法
(一)定性预估方法。定性预估是靠人的主观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对未来的发展状况做出预测,这种方法比较主观,且简单易行。当历史资料不全或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时,可用该方法。一是个人判断法,也即根据个人的经验、知识和判断能力作出预估判断,整个预估过程从统计资料的分析到最后预估的结论都靠个人经验。个人判断法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容易出现精确度不高的问题,在缺乏预估资料的情况下,常采用这种方法。二是专家会议法,也即由相关专家所组成的会议,针对预估的内容进行讨论,然后归纳整理各专家的意见,得出预估结论的方法。专家会议法具有信自、量大、考虑因素多、提供的方案较充足等优点。但参与的专家中,部分专家的意见容易被权威人±左右,出现一种意见压制另一种意见的情况,甚至不愿公开修正已发表的意见等。
(二)定量预估方法。定量预估是依靠充分的历史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未来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这类方法预测的精确度较高。以下介绍定量预估常用的几种方法。一是因素估价法,也即依据过去类似工程案例,选择成本百分比较显著的工程项目或材料为基准项,再依其估总成本百分比,作为估算参考因素。因素估价法又分为价格比例法、数量比例法。就价格比例法而言,每一工程分成若干主要项目,并统计各项目费用总计,以各工程项目估工程总价的比例为基准,依此比例推算另一类似工程的各项目所需费用。就数量比例法而言,将类似的工程每一单位面积所需主要材料及人工的数量作为比例基准,以推算工程材料人工所需用量。二是参数估价法,也即依据过去类似案例的经验数值来推估造价,又分为单位面积法、单位体积法、单位设备法及指数估价法。单位面积法以工程的施工量乘以与此相似工程的单位造价,即得其工程总价。单位体积法是计算出工程总建设成本,再加土方、基础及附属设备等工程费,即得其工程总价。单位设备法是将工程的单位设备或收容人数,乘以其统计单位造价,以求得全部工程费用。指数估价法是依据已完成的类似工程造价,乘上变动指数,得到工程总价。变动指数的考量是基于两个工程之间因时间、地点、气候、劳动力、运输及环境状况等不同变因所决定的数值,使估算金额能符合现况。
参考文献:
摘要阐述了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概念,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对策。
一、体育资源的主要分类
(一)体育人力资源
是指专门从事体育工作的专业性工作人员,它一般包括体育教练员、运动员、与体育有关的管理人员、与体育有关的科研人员,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锻炼人员以及开展体育活动的辅助人员等。这些体育资源中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面对的是群众体育。像运动员、体育教练员、与体育有关的科研人员、与体育有关的管理人员等都属于竞技体育资源的范畴。
(二)体育设施资源
开展体育活动需要有一定的体育设施资源,体育设施资源一般包括体育运动场地和相应的体育场馆,一定的体育器材设施。在现代社会,人们需要一定的运动场地、场馆和相应的运动器材来满足人们运功的需要。
(三)资金
现在国家对竞技体育资源的投入不断加大,不断提高竞技体育的科技含量。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体育发展的越好,需要投入的资金就越多。现在群众体育的规模也不断加大,体育活动覆盖的层面也是越来越广,伴随着群众体育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对于资金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四)余暇时间
余暇时间是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基本上是在空闲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观看比赛或者参加比赛等,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体育消费,才能促进体育资源的发展,更新与提高。
(五)体育信息
体育信息肯定是与体育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体育,从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客观地反映了体育以及体育中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体育科学词典》中曾经将体育信息定义为:“针对体育运动某种特定的需要及时传递的具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资料。”体育信息主要包括有关合理健身和训练信息、有关政府的法律法规、有运动的开展形式、有关社团的组织管理、有关场地设施的布置是否合理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与传递。
二、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一)人力资源的可行性分析
在高校的体育教师也是也是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体育技能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完全有能力和时间对参与业余锻炼人员指导与组织。实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不仅仅是学校的体育教师可以帮助群众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院校的专业性学生也可以对群众进行体育指导。
(二)学校运动空间的可行性分析
在全国有三分之一的运动场地和体育场馆来源于学校,学校有相当充足的体育资源供学生和体育爱好者进行体育锻炼。在高校,不仅专业的体育场地较为丰富外,其它空旷的场地也非常多,并且环境优美,绿化充分,是休闲体育运动的绝佳场所。学校周围的企业单位中的体育爱好者在余暇时间完全可以到学校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学习到体育老师上课时所讲授的科W文化知识。学校中的空间资源以及体育氛围和体育设施在外界一般是很难比拟的。
(三)可支配时间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的体育教学一般都集中在白天,且在白天室内室外的场地利用率相对较高。但是学生还是要以学业全面发展为重,学校的体育资源在晚上和节假日还是比较空闲的,而这个时间段又恰恰是社会群体锻炼比较多的时间,让社会上A人员也能在锻炼项目需要的场地进行锻炼。学校体育资源在时间支配上与社会共享是可以实现的。
(四)体育信息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在学校,体育教师会教授学生健康、合理、科学的锻炼方式,学生会在第一时间掌握到有关体育的科技信息,让学生有效的进行锻炼。如果社会群众来到学校进行锻炼,必然会向老师与学生学习,从而掌握锻炼的技术要领与技巧,以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三、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对策研究
第一,收费标准要合理,应该体现出高校体育资源的公益性,不能与商业化比较强的私立的体育资源相比较。高校体育场地转变为向社会开放的经营,涉及到开放时间,需要体育场地主管部门协调开放时间、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等问题。
第二,加强与体育主管部门的联系,对场地设施进行更改与替换,排除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第三,与社区居委会合作,帮助他们开展大型的体育运动比赛,给他们办理打折卡,凭卡免费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进行锻炼。
第四,加大宣传,实行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是一件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一项改革。把实施较好的学校作为案例来对群众进行宣传与讲解,转变持消极和反对者的态度,使学校与社会互利共荣,达到一个共同发展的体育资源共享的氛围。
四、结论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可以作为解决我国群众的体育资源不足的重要措施,加大了对学校体育资源的使用。国家应该大力支持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使高校与社会互利共荣,为全民的健身发展贡献力量。高校的人力资源、空间和时间因素都相当充分,都有利于社会共享。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民的健身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春华.对苏州市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
为节省投资,确保效益最大化,我们建议县(区)教育局网上阅卷系统的建设不仅要能够适应区域性统考、抽测和模拟考的应用需要,同时还要能够满足各学校平时考试阅卷的需要,即实现“教育局和下属学校共建的方案。”
二、建设目标
建设教育局应用的网上阅卷系统应达到如下目标:
1.利用网上阅卷系统为教育局组织的各类统考及下属学校日常考试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阅卷与统计分析手段;
2.利用网上阅卷系统提高考试阅卷质量,为教育局及下属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3.利用网上阅卷系统科学、全面及准确的数据分析功能,为教育局及下属学校进行教学诊断和针对性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并达到全面把握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建设模式
从系统的布局方式看,建设模式可以分为两种:
1.“分布式”模式
“分布式”是指根据需要在教育局及下属学校阅卷点部署相对独立系统的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2.“集中式”模式
“集中式”是指在教育局部署一套网上阅卷系统,下属学校通过教育城域网或互联网共享教育局网上阅卷系统的建设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四、可行性分析
根据网上阅卷系统的功能及其应用特点,我们拟从技术、投资、安全及应用几个方面来分析两种模式的可行性。
1.技术可行性
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从纯技术的角度上看,“分布式”与“集中式”在理论上都是可行的。但任何一项技术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必然要与其它技术或条件并存,网上阅卷系统也不例外。若考虑大多数教育局及学校现有的技术与物质条件,两种模式的技术可行性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全面分析这两种模式的技术可行性往往需要结合投资、安全及应用等方面的因素。
2.投资可行性
项目的投资可行性与项目建设目标密切相关,我们对“分布式”与“集中式”的投资可行性分析也是基于预定目标进行的,即:实现全县(区)各类统考、统测的网上阅卷与统计分析;同时确保所属重点或条件具备的学校正常使用网上阅卷系统。
(1)“分布式”投资分析
对于学校独立考试或区域性统考而言,“分布式”系统需要同时处理的数据量都不大(一般单次不超过3万人);存储容量最大的“考生答卷图片”全都采用“本地化”处理,没有远程大数据量传输的要求。
可见,“分布式”系统对服务器、支撑软件及网络环境等要求不高,一般无需购置额外的硬件和软件,也不必大规模改造现有网络,故建设投资较小。
(2)“集中式”投资分析
“集中式”系统必须以全县(区)在校学生和在编教师的最大容量设计,必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存储容量最大的“考生答卷图片”都必须通过网络远程传输,且传输的时间相当集中。
可见,“集中式”系统对服务器、支撑软件及网络环境等要求很高。要使所建系统达到建设目标,需要购置高性能服务器及支撑软件,而且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网络改造,因而建设投资巨大。
3.安全可行性
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系统的生命,不安全或不可靠的系统比没有系统更糟糕。
由于“分布式”系统结构合理、部署简单、维护容易,且没有大数据量远程传输的要求(几乎都是“本地化”处理),因而系统的安全性较好。
而“集中式”系统庞大复杂、牵涉环节多、维护要求高,且经常性需要大数据量远程传输(学校没有“本地化”处理能力),因而系统安全性相对较差。
4.应用可行性
建设系统的目的在于应用,无论是技术上的“不能用”,还是不符合需求的“不愿用”都将是系统建设失败的标志,因此,系统的可应用性是我们检验系统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准。
(1)“分布式”系统的可应用性
技术层面,“分布式”系统具有结构合理、部署简单、维护容易及安全性好等优点,且经过了无数成功案例的验证,其可用性是不容置疑的。
需求层面,“分布式”系统具有既可集中又可分散,既能统一又能独立的优势,决定其可充分满足教育局(共性)和学校(个性)各类考试阅卷与统计分析的需要。
(2)“集中式”系统的可应用性
技术层面,“集中式”系统虽然理论可行,但因其存在系统庞大、部署复杂、牵涉面广、维护困难及安全性差等问题,因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存在难以预见或控制的问题。
需求层面,“集中式”系统即使能解决教育局统考的应用,但却不能很好地满足学校个性化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考试保密性问题得不到解决:由于“集中式”模式的功能应用及数据存储都集中于同一系统,即使可以人为的在系统上设置各种安全措施,但仍然会让学校担心保密性的问题。特别是在学校之间存在竞争的今天,学校对此的顾虑将难以消除。
②自主考试安排难以得到保障:由于采用“集中式”模式需要涉及教育局的人员、设备、系统及网络等诸多方面因素,因而学校能否按计划进行考试阅卷就不可能完全由学校方面决定,学校的自主考试计划将难以确保得到实施。
③考试灵活性受到一定的限制:“集中式”系统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决定了必须对各学校实行统一的编码、控制与管理。而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往往会采用相对灵活的管理,尤其是存在借读生(无学籍)和考生考号经常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集中式”系统必然对学校考试的灵活性造成一定的限制。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判断,“集中式”系统在学校级考试阅卷中应用的可行性不大。
5.支持与服务可行性
网上阅卷系统是一个技术含量高,且与设备、网络密切相关的软件系统。无论是系统的管理、系统维护还是对操作使用者的支持都离不开人,因此,对系统投入运营后的支持与服务投入同样是系统建设必须考虑的因素。
“分布式”系统所具有的优点决定了它无需配置专业维护人员,这不但可避免教育局增加人员编制的问题,也可大幅提高服务的效率。
“集中式”系统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不足必然要求配置专业的维护队伍,增加教育局的人员编制。即便如此,各类应用的支持也难以到位,其服务质量与效率也将受到维护人员数量及素质的影响。
由上述分析可知,无论是从技术、投资或是应用的角度考虑,“分布式”系统都有比“集中式”系统较强的优势,其可行性也高于“集中式”系统。据此,我们认为以“分布式”模式建设网上阅卷系统是目前县(区)教育局与下属学校共建的最佳模式。
【关键词】学以致用 工程经济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实用科学,是工程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与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该学科以土木工程为对象,以经济学为手段,研究土木工程项目或设计施工的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结合土木工程特点,从经济角度对土木工程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政策进行分析、评价、论证和择优。这就意味着学习和应用工程经济学,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和经济学常识。而工程经济学一般开在大二年级,学生的工程学知识缺乏;另一方面,学生到工程单位,一般先从事技术工作,利用工程经济学的机会不多。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未来的应用性,在工程经济中有必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一、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积累
作为工程经济学教师,一般具有一定工程和经济经验,但对于一直身处校园的学生,工程知识和经济常识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切身体会。作为教师应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知识,并利用自己掌握的经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银行存款、住房按揭等。作为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碰到的有关经济学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比如大学生的创业可行性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注重案例教学
目前与工程经济学有关的国家资格考试有:投资咨询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评估师和建造师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最后一门均为案例分析。案例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学生未来实践的需要。
(二)联系银行存贷款进行资金时间价值的教学
大学生现在和未来都会接触存款,若要按揭买房又要接触贷,我们可以讲解资金的时间价值时,从存贷款入手,给学生一个感性知识。具体地讲,介绍目前银行的存款种类和贷款种类,计算三年定期存款终值讲解单利法,计算一年定期约定转存的终值讲解复利法,计算三月定期转存讲解名义年利率。具体授课时,可现要累计计算,然后推导公式。
(三)结合家庭理财进行确定性项目经济分析和方案选择的教学
项目经济分析和方案选择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项目的财务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和择优。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有一定的可支配资金,如何进行保值增值。教师可调查目前常见的几种稳健型投资渠道,比如:存银行、购买国债、购买理财产品、购买保险(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投资股市和投资实业,分析各投资渠道的效益。教师要估算各种投资渠道的经济参数。
(四)结合家庭投资进行不确定项目的分析教学
目前家庭投资除了上述几种稳健性投资渠道外,还可购买房地产、股票、期货、民间借贷、企业债券等,这些渠道都有一定的风险,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某个投资渠道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尤其是概率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如何确定其概率。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甚至部分经济学教师,经济知识很熟,但解决不了自身的家庭理财。
(五)结合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项目可行研究的教学
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和社会稳定等的历史使命。创业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大学生往往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如果利用自有资金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个创业计划进行开放性分析,分析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注重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中的教是主要方面,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必须克服自己的主观片面性,鼓励学生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提出来。不要因为没有正解的答案就拒绝学生提出问题,可能给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其实有些问题本身就没有明确的答案,比如是目前贷款买房出租还是把钱存入银行拿利息,哪一个更好,其中考虑的问题很多,即使是经济学家也不一定有正解答案。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自认为最佳的答案,而不是听信别人。
(二)加强交流与沟通
工程经济学教学应面向社会,面对现实。教师可以采用电子邮箱、QQ、电话等途程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尤其是过去的学生交流能充实教师的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计算机在土木工程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部分工程知识如果要讲细,时间不允许,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获取感性认识,在进行有关复利计算和经济分析时可借助于Excel和MATLAB进行计算。在可行性分析对外部的环境可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分析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人本主义教育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其自我实现的教育目的的必然产物。在教学方法上,人本主义者主张意义学习。第一,人天生有好奇心、求知、发现和探索的欲望,甚至不惜痛苦或危险(如探险者);第二,当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之间的联系被学习者发现时,学习效果最好;第三,对学习者自我结构改变较大的学习,会对学习者构成一种精神威胁,如高考前的复习;第四,学习者认真参与学习过程可以促进学习;第五,学习者整个身心灌注其中的自发学习(即认知和情感均卷入其中的学习)。学习效果最为持久和深入。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也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个人主要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图式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个体所掌握的有意义的知识是在他与知识不断地互动教学中建构起来的。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生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工程经济学的自学不是让学生提前自学教材内容而是根据案例教学和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需要相应的知识,然后让学生从图书馆等渠道学习相关内容,成熟时比如在课程设计阶段可以自己寻找相应资料和知识,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四、改革学习评价模式
试卷考试一般侧重知识的掌握程度,忽略知识的应用能力测试。教师的期终成绩评价中可以加强对应用能力的测试,比如让学生写论文或设计。在我教的学生中有的学生对在校上课时的每节课的成本进行了分析,考虑到了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有学生将来的经济进行了规划,分析了收入的估算,不确定性分析,明确了奋斗目标,划出了努力方向;有学生对过去父母的投入进行了分析,从中领略到父母培养的艰辛。其中有的论文经过教师的修改已发表。
五、结束语
加强工程经济教学改革,是目的是学以致用,而不是熟知工程经济学知识,只有能够利用,才能说掌握了。工程经济学在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需要整合相关教学成果,不断探索课程教学方法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婷华,梁振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冶金教育,2007(1).
[2]马立强.工程经济课程案例教学探讨[J].科学大众,2008(8).
[3]许丹.案例教学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3).
[4]黄有亮,徐向阳,等.工程经济学[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5]陈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2010(5).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创新创业;教学思路
为创造经济的新增长点与持续发展经济增量,创新创业作为很好的解决方案被国家重点扶持和培育。自2015年起,国家对创新创业项目大力扶持,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各项政策支持,孵化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并非追求短期效应,国家战略方针针对的是一个长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追求若干年后有一批成长性较好的创新创业项目来促进国家持续发展。管理会计作为现代管理学与会计学的交叉学科,逐渐发展为自成体系的会计信息系统,经历全球化飞速发展,战略管理被引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战略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前沿研究领域,强调任何规模的组织,其高层管理者均需具备战略思维。培养战略管理思维,对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备选方案的适宜性、可接受性、可行性分析等能力的养成尤为重要。对于任何学科背景的人才,战略高度是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培养复合型人才应具备的战略管理能力也成为必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创新创业的战略思维,应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课题。
1战略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1基础分析为主的管理会计教学。国际管理会计标准及道德规范的出台标志着管理会计进入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主要集中于利用科学管理方法、财务分析方法等进行分析决策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基础的分析方法容易掌握,学习效果短期效益显著,适用于人数较多的课堂教学[1]。高校适用的管理会计教材中战略分析的内容极少,或单独开设一门理论课程战略管理,并未将战略管理与财务结合。经济管理专业主要的分析对象是企业,企业战略的选择与执行需要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对财务进行可行性分析及宏观视角的整体分析。基础分析为主的管理会计教学,无法引导学生站在宏观整体的视角来全面分析企业。1.2大数据智能财务会计教学成为当下高校教学革新的前沿。为避免及减轻数字化时代对财务会计的冲击,高校教育者在不断创新,财务会计教学改革逐渐向大数据会计、智能会计领域探索,积极寻找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的立足点。目前全国有六十余所高校已经开设智能财务会计专业,对大数据与智能财务会计进行先行先试的探索。探索领域集中在应用而非管理决策,注重培养执行能力而思考能力略有欠缺。智能财会的兴起导致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关注弱化,起步较晚使战略管理会计未得到应有的重视。1.3战略管理会计仅为财会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战术、谋略是战略的引申含义,战略管理作为管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是管理学的高级阶段[2],战略高度强调对全局整体的把控,对全局的驾驭力需要对每一组成部分有感知力。其中,战略管理,尤其是站在企业整体角度的战略管理,应当与财务结合,战略管理会计属于财会相关专业应具备的知识储备,以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战略管理会计作为财会相关专业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受重视程度仍然较低。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管理的高度是技术型人才所迫切需要提升的短板,战略管理会计很少作为非财会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1.4战略管理会计课程讲授以理论研究为主高校教育体系中教学主体为专职高校教师,大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同时设置了企业讲师。从业人员在职业中的技术特点是:(1)因企业的行业差异导致具有独特行业特点的职业技术差异;(2。)同行业中不同企业的惯性处理及管理风格,导致虽同处某行业个体的处理差异性明显;(3)经营管理中涉及敏感信息较多,非固定职员不得接触敏感信息,以上几点原因导致企业讲师授课大部分流于形式。高校教师由于其偏向理论研究的特点,理论教学讲授普遍适用的分析方法,没有大量的企业调研经验,导致战略管理会计课程的讲授容易理论化,理论化的讲授对于学科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本科生而言,理解程度有限。
2创新创业培育孵化现状
自2015年创新创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点发展方向,财税及相关促进法规随之出台,国家鼓励开设创新创业项目,这些都提供了扶持培育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土壤,给予创新创业立项项目一定经费支持。本科阶段是一个想法丰富、时间精力充足、试错成本较低的时期,当下本科阶段创新创业项目呈现以下特点。2.1大众创业的氛围尚未形成创业课程开设、创新创业高校比赛举办、省级国家级项目立项支持等政策刺激,开启了创新创业的新阶段,创新创业项目以在校本科大学生为参与主体进行项目申报[3]。在创业大赛组织的筹备过程中,低年级在校大学生因专业知识等尚未形成基本体系,灵感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需要付出较多磨练;高年级在校大学生因无法兼顾学业、执业资格或研究生考试等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时间分配,更多地选择暂时放弃创业的想法,部分学生选择毕业3-5年后创业或直接放弃创业。这导致创新创业课程部分流于形式,有想法的报告较多,无法进展到可行性研究阶段,没有机会转换为实践成果。2.2创新创业项目以技术型人才为主导本科学生因所学专业限制,申请项目以本专业相关领域为主,项目组成员具备专业技能但存在学科背景单一的问题。创业项目从产生想法到孵化成型需要多学科专业背景的团队来共同完成,创新创业项目成员集中于单一专业领域,项目团队中缺少拥有多元化学科知识背景的成员。由于缺少多元化学科背景,项目负责人等缺少整体性思维,未充分评估创新创业的可行性。对相关政策法规了解程度低、宏观经济环境预判经验不足、项目运营等缺少专门的成员负责,拥有奇思妙想但执行力不足,有待构建分工明确的团队。2.3项目成果短期效益显著立项的创新创业项目中实践型创业项目较少,同时实践型创新创业项目大多停留在讨论阶段,实际执行运作的项目凤毛麟角。从立项项目来看,学术科研型立项项目数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科研类项目立项创新创业项目主要参与学生大部分来自大二、大三,以项目周期为2年计算,项目结项时主要参与学生均处于实习期或已经毕业,学术型项目再转化为实践成果需要另一个周期及时间、人力、物力支持,大部分的立项项目选择放弃科研成果转换,无法将项目实践成果持续运行,项目成果长期效益很低,扶助创新创业项目的初衷无法实现。
3创新创业思维引导设想
为增强项目扶持效果,提升项目实际运行比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创新创业思维,促使长期效益显现。3.1培养创新创业主动性思维。创新创业主动性思维是指培养创新创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新创业的各种可能性,同时培养其对团队成员的客观评估、对项目可行性评估的能力。创新创业离不开融资投资,具备战略高度的同时需要进行财务分析,高瞻远瞩也需要脚踏实地,需要管理与技术并行,技术创新由专业技术人员专攻,由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优质管理者来推进执行,战略管理体系、财务数据解读、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价值链分析等是优质管理者需具备的技能。创新创业项目从萌芽至孵化成型均需要主动积极地应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状况。3.2教师转换授课思路。高校教师作为知识讲授者及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各种思想讲授给知识的接受者,战略管理会计培养的不应当仅是掌握基础分析的职业工作者[4],而是应具备战术谋划思维的高级管理人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及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创业实践课程并非是不得不完成的教学任务,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不仅是讲授理论知识[5]。讲授者需要具备大量的实践经验,可尝试用头脑风暴等讨论方式授课。3.3战略管理会计案例库建立。商场中的博弈、关键市场机会的把握与实验研究开发不同,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成长壮大衰落退市,有偶然机会,也具备历史的必然性。见多识广中的“见”在高校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案例教学,涵盖不同创业公司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多案例讲解带给学生多视角分析,实现案例与理论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理论的应用。高校教师作为主要的知识传授者,作为传播的主体,应积极寻找典型案例,对其进行梳理分析及总结评述,案例库的建立不应只是简单介绍某企业的发展过程,其重点应立足于总结评述,以供研讨。同时案例库应通过多国家背景来分析政治民族因素的影响,立足行业背景,结合行业发展及特点等进行分析,应涵盖不同类型组织规模,体现战略管理的艺术性。3.4转换思维培养方式。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骤变,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扎实掌握多学科知识并灵活运用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并可以持续发展经营企业的复合型人才。将技术型人才培养成为军师谋略者,是未来针对创新创业项目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复合型人才除应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外,逻辑性思维、宏观整体性思维也同等重要。培养全系统的思维方式,文科背景需加强思维的逻辑性,理科背景需加强柔性艺术[6]。战略管理会计不应只作为财会专业的专业课程来进行设置,应作为理工类的选修课,战略思维是其综合能力所必备条件之一,初创时期应具备关键技能及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初创期之后的稳定期则战术及计谋方案成为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培养战略思维意识,技术型人才可提升管理能力、企业管理人员可认知管理对象的重要性,从而培养技术型与管理型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探索[J].财会通讯,2012(28):38-40.
[2]刘倩芸,唐世华.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新会计,2020(9):49-52.
[3]黎怡姗,吴大放,刘艳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成因分析[J].高教学刊,2019(9):43-44,47.
[4]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4-7,24.
[5]马永斌,柏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基于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37-140,150.
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LED路灯改造示范工程为例,本示范工程采用勤上大功率LED路灯(隧道灯)对禅城区的5659盏路灯进行改造,项目总投资3600万元,分两期进行。项目于2008年11月开始实施,2009年12月第二期工程实施完毕,全面完成改造。第一期完成926盏高压钠灯的改造;第二期完成5434盏高压钠灯的改造,两期工程实际完成LED路灯改造共6360盏。本项目采用勤上EMC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项目意向确定 2008年,客户(政府)与勤上形成LED路灯改造初步意向。未解决前面提到的LED路灯改造EMC模式应用中的问题,勤上与客户达成一致,首先在样板道路上安装LED路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LED路灯的性能指标、节电率进行测试,计算节能效益,并对结果进行双方确认。通过双方确认的样板路计算的节电率、改造路灯数量和功率、当地电价及其他综合因素,计算出项目改造后形成的节电效益。
项目立项 勤上根据客户路灯改造计划及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的数据,对LED路灯改造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内容包括技术先进性、路灯改造合理配光、项目投资计划、资金来源方式、项目运行机制、项目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等;在可行性报告双方认可后,项目正式立项,勤上公司进一步对路灯改造项目进行规划以及工程设计。
项目融资 勤上根据项目资金需求,联系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对该项目可行性报告和客户财政支付能力进行审核,同时对勤上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品质保证系统、企业资金实力、银行信用状况进行相应考核,确定提供项目融资,然后由勤上、客户与金融机构商定融资的额度及还款方式。
合同签订 与金融机构在各方面取得基本一致后,客户与勤上签订项目合同书,凭项目合同书与金融机构签订融资合同。客户根据项目资金需求和预计的未来节电收益确定融资量、合同期限、还款方式及双方收益比例。本项目采取等额还款方式,合同期共六年,节能效益分享的起始日为项目验收合格后的次月1日,效益的分享期为6年,客户、EMC公司双方按约定比例分享6年的总节能效益,勤上获得正常的灯具收益。
项目实施 客户支付勤上光电LED路灯工程款,LED路灯节能改造项目开始施工、安装与调试,项目按期完成并达到工程质量设计标准。
售后服务 LED路灯投入使用后,勤上公司负责路灯维护工作,客户负责路灯运营和节能监测等工作。勤上对产品寿命做5年免费包换质量保证承诺及保险公司承保,以保证用户及金融机构利益。
节能收益分享 客户将每年的节电收入和节省的维护费收入作为项目总的节能收益。客户与EMC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比例分享节能收益。
EMC应用中的经验和改进措施
在LED路灯改造示范项目应用EMC模式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应用率不高、应用案例相对集中于规模较大的改造项目、应用区域主要集中于发达城市和区域、操作手续繁杂等等。
为加速半导体照明产品的应用推广,加大EMC模式的应用范围,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我们还需作出更大的努力:
政策扶持 产业的振兴发展,产品的推广应用,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应出台更多有利政策,鼓励、扶持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和产品应用,如对LED照明产品的财政补贴、金融机构参与EMC模式操作的信贷利率优惠、半导体产业科技创新扶持政策等等。
加强产品宣传,提高客户产品认知度 由于半导体照明产品的新兴性,客户(政府)对产品认知度不高,尤其是目前半导体照明产品普遍价格较高,客户(政府)的接纳程度更低,这也是制约半导体照明产品市场尤其是大功率LED路灯等室外照明产品市场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大半导体照明产业和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客户产品认知度,加强客户对半导体照明产品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环保等特性的认识以及应用半导体产品对推动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的认识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标准制定 由于半导体照明属于新兴产业,各类标准严重缺失,造成了市场上各类产品良莠不齐、恶性竞争激烈,阻碍了半导体照明产业的良性发展。政府、行业、机构、企业各方面要积极的主导和参与半导体照明各类技术标准,规范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度。
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要积极练好内功,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成本是阻碍半导体照明产品推广的关键因素,只有产品成本下降了,才能有更灵活的商业运营模式和更广阔的市场。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标工作;水平;提升;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招标是指招标人对工程、货物或服务项目,事先公布采购的条件和要求,以一定的方式邀请不特定或一定数量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投标,招标人按照公开规定的程序和条件确定中标人的过程。工程项目招标一般有几种基本形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等。它是我国建筑市场或设备供应走向规范化、完善化的重要举措,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 重要步骤,对控制项目成本、保护相关员工廉政廉洁有着重要意义。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全面提升招标工作的工作水平,而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标之一。
一、基于建设工程生命周期严格执行工程招标的基本步骤
一是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就是为了取得最佳经济效果,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论证,以使决策者做出投资决策的一种方法。投资招标估算是建设工程项目在可行性分析阶段,依据现有的资料和一定的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费用进行预估。
二是初步设计。在初步设计阶段,必须了解设计要求,并绘制出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及使用分析,有必要时甚至要绘出透视图,使发包者能更了解设计理念,如果方案确定,就可以进入具体设计阶段。设计概算是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通过初步设计施工图,计算工程初步数量及合理单价资料的分析,招标估算总工程费。
三是具体设计。当初步设计定案后,就可针对项目外观、材料、结构及设备等进行具体设计。在这个阶段各系统的具体空间配置、高程、尺寸、规格等都将被设计出来。该阶段的招标估算乃从设计施工图及施工规范等资料,进行详细的工程项目分类,评估其合理的单价资料,进行详细预算招标估算,此时的招标估算的成本可作为发包预算。
四是招标发包。在具体设计完成后,发包者筹备招标文件,对外公开投标信息或邀请厂商参与投标,各厂商完成初步投标分析评估后,针对施工图规范及合约内容进行了解,并勘查工地以衡量工地状况对施工及工程费用的影响,计算各工程项目的详细工程数量,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投标招标估算。发包者依据发包预算做最后投标价格及厂商的选定。
五是项目施工。项目施工阶段的目标就是要依据设计图面及施工规范,在预算及时程限制下完成该项目。中标厂商后会依据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及可能产生的损耗,计算可能发生的实计施工数量,并编列工程执行预算,以此作为施工过程的成本控管依据。
六是竣工验收。工程完工验收后,依据施工过程实际发生的数量进行完工结算,如属总价承揽,则结算金额与合约金额的差异就是厂商的盈亏,如为实做实算合约,厂商则赚取定额或比例的利润,结算金额则为与发包者预算的差异。
二、提升工程招标估算的精细程度
工程招标估算根据精细程度及工程生命周期等方面差异,种类也会有所不同,招标估算过程受限于信息确定性、时间迫切性及估算目的等需求差异,一般可将招标估算分为概算估算及明细估算两种。一是概算招标估算是在工程可行性分析及初步设计阶段时,由于项目能取得的信息非常有限,无法针对工程细目详细编列,仅能利用以往的数据资料、类似的项目方案经验或草图,推估可能的工程成本。由于招标估算过程考虑的细节并不周全,因此估算结果与实际状况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落差,精确度为±15%-±20%。概算招标估算又可依信息取得的多寡,分为粗估及概估。二是明细招标估算,也即当工程具体设计完成后,依据完整的设计施工图及施工规范,详细计算出全部工程的材料、人力、机械设备等各种工程数量,再根据市场行情核算其总价,其估价精确度为±5%-±10%。
另外,在建设工程发展的不同阶段中,通常会有许多招标估算和重新估价的步骤。招标估算工作会出现在项目计划的整个执行过程当中,该过程从初步概算到不同的设计阶段再到施工阶段为止。初步成本估算的基础必须和所有未来的估算工作互相比较,而随后的招标估算工作也必须和初步估算值做比较(如:相等或比较小)。然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项目的最终成本都会超过最初的招标估算值。
三、科学利用工程招标预估方法
(一)定性预估方法
定性预估是靠人的主观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对未来的发展状况做出预测,这种方法比较主观,且简单易行。当历史资料不全或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时,可用该方法。一是个人判断法,也即根据个人的经验、知识和判断能力作出预估判断,整个预估过程从统计资料的分析到最后预估的结论都靠个人经验。个人判断法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容易出现精确度不高的问题,在缺乏预估资料的情况下,常采用这种方法。二是专家会议法,也即由相关专家所组成的会议,针对预估的内容进行讨论,然后归纳整理各专家的意见,得出预估结论的方法。专家会议法具有信息量大、考虑因素多、提供的方案较充足等优点。但参与的专家中,部分专家的意见容易被权威人士左右,出现一种意见压制另一种意见的情况,甚至不愿公开修正已发表的意见等。
(二)定量预估方法
定量预估是是依靠充分的历史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未来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这类方法预测的精确度较高。以下介绍定量预估常用的几种方法。一是因素估价法,也即依据过去类似工程案例,选择成本百分比较显著的工程项目或材料为基准项,再依其佔总成本百分比,作为招标估算参考因素。因素估价法又分为价格比例法、数量比例法。就价格比例法而言,每一工程分成若干主要项目,并统计各项目费用总计,以各工程项目佔工程总价的比例为基准,依此比例推算另一类似工程的各项目所需费用。就数量比例法而言,将类似的工程每一单位面积所需主要材料及人工的数量作为比例基准,以推算工程材料人工所需用量。二是参数估价法,也即依据过去类似案例的经验数值来推估造价,又分为单位面积法、单位体积法、单位设备法及指数估价法。单位面积法以工程的施工量乘以与此相似工程的单位造价,即得其工程总价。单位体积法是计算出工程总建设成本,再加土方、基础及附属设备等工程费,即得其工程总价。单位设备法是将工程的单位设备或收容人数,乘以其统计单位造价,以求得全部工程费用。指数估价法是依据已完成的类似工程招标,乘上变动指数,得到工程总价。变动指数的考量是基于两个工程之间因时间、地点、气候、劳动力、运输及环境状况等不同变因所决定的数值,使招标估算金额能符合现况。
参考文献:
[1]黄文宏. 电力工程招标评标方法的几点思考[J].中国工程咨询,2010年第6期.
[2]李坚,董志英.技术标书实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关键词:地源热泵环境系统;环保节能;技术运用;可行性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be combined with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in the energy (Suzhou) us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low-carb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nd for this project are analyzed by using data analysis technology, the feasibility of scheme, to greater economic benefits for the enterprise zone.
Keywords: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of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feasibility
中图分类号:X324
项目工程概况
中节能(苏州)环保科技产业园微碳科研中心项目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中节能(苏州)环保科技产业园内,是产业园的标志性建筑,项目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为12.5m,总建筑面积为5015.18㎡,地上建筑面积为3633.46㎡,主要功能为高科技节能产品的展厅及节能科技研发用房,地下建筑面积为1381.72㎡,建筑功能为设备用房及地下车库。
微碳科研中心建筑冬季供暖、夏季制冷方案设计采用北京恒有源环境系统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地源热泵环境系统。
地源热泵环境系统的简介
地源热泵环境系统首选浅层地能作为建筑供暖替代能源,经地能热泵机组的工作而改变温度,进而实现对建筑物的冬季供暖、夏季制冷、日常提供生活。由三部分组成:能量采集系统、能量提升系统、能量释放系统。能量采集系统为核心,就如同锅炉系统中煤、燃气、油等燃料。能量采集系统以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井技术为核心,采集浅层地能。能量提升系统利用地能热泵,提升低位能量。能量释放系统利用末端装置。
地源热泵环境系统可实现系统与大地之间的换热,利用大地岩土层中的可再生浅层地能。由于较深的地层中在未受干扰的情况下常年保持恒定的温度,与室外气温相比是冬暖夏凉,因此此系统可克服空气源热泵的技术障碍,且效率大大提高。在热泵机组中消耗1kW的电能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即能效比大于4,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替代能源技术。
2008年12月北京恒有源环境系统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地源热泵环境系统获得全国工商联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10月,在北京市节能环保促进会主持召的“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京运行七年以上的恒有源地能热泵环境系统专家评审会”上,专家组对恒有源地能热泵环境系统给予了充分肯定。
本项目应用此地源热泵环境系统方案
1、设计依据
(1)、该项目的设计要求、技术参数。
(2)、地源热泵环境系统技术参数及相关配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风机盘管机组》GB/T19232
《地源热泵冷热源机房设计与施工》06R115
《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
《单井循环换热地源采集井工程技术规范》DB11/T 935-2012
2、设计原则
1)贯彻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的概念。
2)充分考虑系统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即满足使用要求,符合法规,系统运行可靠。
3)综合考虑投资、运行费用,设备的使用寿命等因素,优选系统方案。
4)在系统的可调节性及可操作性方面,合理选配设备容量并配套相应自控设施以保证不同负荷时的可靠调节并达到运行节能之目的。
3、室外设计参数
4、冷热负荷
根据原设计文件,冷热负荷见下表:
5、能量采集系统
地源采集井按结构分为两类:有填砾料采集井和无填砾料采集井,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设计选用有填砾料采集井。
有填砾料采集井在井壁(内径为 D )和井管(外径为 d )之间依次有阻水层、隔离膜、填砾料(包括填砾料中的上、下分隔板)等。井水由置于井管底部负压区的潜水泵抽出,进入热泵机组放热或吸热后,由热泵机组返回进入填砾料的上部正压区内。水流在填砾料的环形空间内向下流动至负压区,透过井管下部的花管部份进入井管,再由潜水泵抽出。
水流在填砾料的环形空间由上向下的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热交换。
示意图如下:
换热量计算:
①冬季地源采集系统取热量计算:
Q=Qh×) =260×)=198.1KW
②夏季地源采集系统散热量计算::
Qc= Qh×)=402×)=479KW
针对项目所在地地质条件,目前项目共设置3口地源采集井满足系统运行需求:
1#井:井深124米,循环水泵循环量30m³/h,水泵扬程59米;
2#井:井深112米,循环水泵循环量30m³/h,水泵扬程59米;
3#井:井深116米,循环水泵循环量30m³/h,水泵扬程59米;
恒有源地源井位置如图所示:
6、能量提升系统
机房选择使用2台YSSR-200B型地源热泵机组,冬季开启1台YSSR-200B机组满足建筑采暖需求,另外1台YSSR-200B机组备用,夏季开启2台YSSR-200B机组满足建筑制冷需求。
YSSR-200B地源热泵工况如下:
制热工况:蒸发器进出水:15/10℃,冷凝器进出水:40/45℃,制热量237kW,输入电功率53.6kW。
制冷工况:蒸发器进出水:12/7℃,冷凝器进出水:25/30℃,制冷量220kW,输入电功率40.7kW。
地源热泵主机特点:
1)、配件精良
①国际品牌的压缩机,保证机组高效运行。
②专利的冷凝器,特殊的流体优化设计,换热效率高。
③世界知名的阀件选型,控制精度高,使用年限长。
2)、节能、环保、品质卓越
①环保安全
机组利用浅层地(热)能,实现供热、制冷;运行过程中没有任何气态、液态和固态污染物排放,是目前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中环保效果最显著、运行最安全可靠的一种。
②节能高效
机组热交换效率高,耗电量少,整机效率高于传统机组20%,在实际使用工况下,机组制冷时的最高性能系数(COP)可达到5.25以上,制热时的性能系数可达4.35以上。
3)、控制系统先进
国际知名品牌的专用热泵控制装置,机组具备各种完善的控制功能和安全保护措施,保障机组高效稳定运行。集中监控和远程监控的接口设计、独特的气候补偿控制、人性化的操作界面使用户充分享受到科技节能、舒适环保的双重收益。
①轻松自如的人机界面,全中文显示。三级密码保护,防止程序和参数被随意更改。
②配备RS485/RS232通讯接口,可实现用户集中监控、远程监控以及系统的智能升级等。
③高效的控制软件,提供系统供回水温控设定,定时控制、程序管理和水泵的联锁控制。
④采用气候补偿控制,可根据室外气温自动调节供水温度,提高机组效率和季节能效比,实现机组系统运行效率最优化,节能效果显著。
⑤诊断功能强,提供故障报警等多项诊断功能,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4)、安全保护功能完备
机组具备有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例如系统高、低压力和超压的保护;压缩机缺相、相序、过载和过热保护;系统防短路保护、防冻保护、水流保护、喷液保护等保护。
5)、结构特点
① 匹配高效换热管的壳管式蒸发器和冷凝器。采用目前最先进的DAE高效蒸发传热管,管内表面的多头螺旋细肋以及螺旋形突起,使换热系数和换热能力大幅度提高。蒸发器内部结构采用流体优化设计,配置高效均液器,解决了系统工质分配的均匀性问题,换热效率较常规的强化换热器提高5%。
②机组避震设计,确保机组低噪声、低震动。压缩机的下面设置弹簧或橡胶减振器,减振效率在85%以上,即振动传递率小于 0.15,降低机组振动及系统振动,降低机组噪声。
机房设备明细表
7、能量释放系统
能量释放装置设于建筑内,通常采用风机盘管系统、地板采暖、全空气系统等供暖制冷。其主要功能是将提升后的能量释放至需冷(热)环境内。本工程根据现场情况采用风机盘管为建筑提供冬季采暖、夏季制冷。
四、应用地源热泵环境系统的经济性
1、初投资分析
产业园微碳科研中心项目方案比对表
2、系统运行费用分析
1)冬季采用恒有源地源热泵环境系统运行分析
(1)、总采暖热负荷:Qr=260kW
(2)、采暖天数:按90天计算,每日运行时间按12小时计算。
(3)、采暖热负荷平均系数: φr1= tn-tpjtn-tw == 0.74
(4)、 采暖年热负荷:Qy= n×n1×Qr×φr= 90×12×260×0.74
=20.78×104kW·h/季
(5)、能量提升消耗的电能:Ny1 = =20.78×104/4.4=4.72×104kW·h/季
(6)、能量采集消耗的电能: Ny2 =90×12×7.5×2×0. 74=1.2×104kW·h/季
(7)、末端循环泵消耗的电能:Ny3 =90×12×(5.5×1+1.1×1)×0.74
=0.53×104kW·h/季
(8)、年总电能消耗量:
Ny= Ny1+ Ny2 + Ny3=(4.72+1.2+0.53)×104 =6.45×104 kW·h/采暖季
(9)、折合每平方米采暖用电量:
Np=6.45×104÷3520=18.3kW·h/m2·采暖季
(10)、运行电费:(按苏州商业电价标准0.86元/kW·h计算)
采暖季运行费用约为:A=0.86×6.45×104=5.5万元/采暖季
折合每m2采暖运行费:A1 = Sp1×Np =0.86×18.3=15.7元/m2·采暖季
2)夏季采用恒有源地源热泵环境系统运行分析
(1)、冷负荷计算: Ql=402kW
(2)、制冷天数:100天,每日运行8小时
(3)、冷负荷平均系数: φl= tpj-tntw-tn== 0.42
(4)、年冷负荷Qy= n×n1×Ql×φl=100×8×402×0.42=13.5×104 kW·h/季
(5)、能量提升消耗的电能:Ny1 = =13.5×104/5.4=2.5×104kW·h/季
(6)、能量采集消耗的电能:Ny2=100×8×2×7.5×0.42=0.5×104kW·h/季
(7)、末端循环泵消耗电能:Ny3=100×8×(5.5×2+1.1)×0.42=0.4×104kW·h/季
(8)、年总电能消耗量:Ny= Ny1+ Ny2 + Ny3=(2.5+0.5+0.4)×104
=3.4×104 kW·h/制冷季
(9)、折合每平方米制冷用电量:Np=3.4×104÷3520=9.7kW·h/m2·制冷季
(10)、运行电费:(按苏州商业电价标准0.86元/kW·h计算)
制冷季运行费用约为:A= 0.86×3.4×104=2.9万元/制冷季
折合每m2制冷运行费A1 = Sp1×Np =0.86×9.7=8.3元/m2·制冷季
5)运行费用汇总
恒有源地源热泵环境系统
五、地缘热泵环境系统在苏州地区应用的可行性
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域的纬度跨度也很大,南北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各地的地下温度也不同,而地源热泵效率和地下温度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地域不同而形成的地下温度不同直接影响到地源热泵的系统制热(冷)性能。由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的主要条件是建筑冬夏季节冷热负荷的均匀性,所以地源热泵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面从不同的方面来讨论苏州地区应用地源热泵的可行性。
1、气候条件的可行性分析
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7℃,1月均温2.5℃。7月均温28℃。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年平均气温为16.1℃;全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8℃,极端最低气温为-8.3℃。夏季时苏州地区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为31.3℃,室内空调计算温度为26℃,温差为6.8℃~11.1℃;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为-0.4℃,室内采暖计算温度为18℃,温差为18.4℃。经全年能耗模拟计算,苏州地区建筑空调冷暖负荷基本相同,故适合在该地区推广地源热泵技术,从而充分发挥地下蓄能的作用。
2、资源条件的可行性分析
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丰富。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乡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5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2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1米)、虞山(262米)、潭山(252米)等。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知,苏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下水及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其土壤层也为良好的蓄能土体。这为苏州市地下水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资源。在地表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充分利用江、河、湖及水库、污水处理厂等地表水系推广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在没有地表水系的地方可以推广地下水源热泵系统。
3、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地源热泵技术已经发展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目前国内地源热泵生产产家众多,产品类型广泛,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地源热泵应用的最大问题在于不同季节冷热负荷的平衡问题,根据苏州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通过建筑能耗模拟计算可知,该地区内建筑物冷热负荷相对比较均衡,因此,在苏州地区非常适合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由于地源热泵有自己的特点,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节约运行费用。另外,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显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方针,从节约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和保护环境这些方面考虑,苏州地区具备合适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因而可以因地制宜的推广地源热泵技术。
4、经济性的可行性分析
地源热泵经济性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初投资、年运行费用等。
1)初投资
和传统空调相比较,地源热泵系统可以代替原来的锅炉加制冷机两套装置或系统,实现对建筑物的供热和制冷,省去了锅炉房和冷却塔,减少初投资,但地源热泵的钻井费和管路铺置费用较高。从总体初投资来看,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与传统空调系统基本相当。
2) 运行费用
当地源热泵COP达到4以上时,其运行能耗比传统空调运行费用低。同时地源热泵系统不需要冷却塔,故冷却塔的运行费用可省去。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节能效果突出,根据文献介绍据美国10年来的统计资料,地源热泵的运行费用(采暖)比空气源热泵空调节约22% ~25%,比燃油、燃煤锅炉运行费用节约40% ~60%。
六、结论
[关键词]软件工程 项目驱动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范会联(1971- ),男,重庆人,长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软件工程、智能信息处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重庆 408100)仲元昌(1968- ),男,四川南充人,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通信与测控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重庆 40003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重庆市教委研究项目“基于RFID的校园安全防范系统研究与设计”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J11130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47-02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软件开发行业人才需要量已经超过30 万人,并仍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其中初级软件开发工程师的需求量就高达20 万人,软件服务外包、3G 研发的人才缺口更大。但让人困惑的是,近年来失业率排在前10 位的专业中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方面每年相当一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招聘不到对口的软件人才,这说明学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500 多所院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培养方式各具特色,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优秀软件开发人员,仍是教学实践中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研究了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及传统教学实践中涉及的普遍问题,提出在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引用基于项目驱动的复合教学式理念,并从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课程特点及教学定位
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从工程意义上讲,包括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等活动的总体;从学科意义上讲,包括与软件开发相关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ACMCC2001 草案把软件工程学分为七大核心专题:软件过程和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测试和评估、软件进化、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工具和环境。为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软件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软件工程课程应设计成一个多层次的课程系列。针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将教学定位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软件生命周期的角度,讲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二是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讲解系统性、规范化的通用开发技术。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应既重视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重视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需求分析、概要和详细设计及软件测试与维护等内容,用软件工程的原则、开发方法与技术实现中、小规模项目的开发与管理,使学生在基础知识与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谈判与沟通能力、创新与发展能力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为将来从事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枯燥、抽象、陈旧。目前的软件工程教材偏向纯理论介绍,主要讲解方法学,从结构化或面向对象的角度讲解软件开发过程的理论知识,缺少案例支撑。大部分学生对软件项目概念的理解是建立在其他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没有软件项目的经验,因而妨碍学生对软件工程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需求变更、过程管理、质量保障等,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以及需求变更的必然性及管理措施。随着软件系统向社会各方面的渗透以及软件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对软件系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对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内容上看,不仅要重视方法,还要重视开发工具与环境;不仅要重视开发过程,更要重视开发过程中的过程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这些知识和技能,不能仅仅依靠书本和课堂教学来获得。
2.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不当。软件工程的实践性很强,教学时一般采用案例教学法,方法的成效取决于选择的案例,案例如果选择不当,则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由于缺少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和管理经验,导致案例的选取要么不贴近学生实际,如机票预订、仓库管理项目,学生缺少实际接触经验,因而理解困难或不感兴趣;要么选择的案例规模较小,如简单的成绩管理系统,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可以直接进行设计和编码,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要么案例前后不连贯,如由于教师缺少实际项目开发经历,导致可行性分析的阶段选用机票预订,需求分析用仓库管理,而设计又选用人事管理等现象,导致学生对软件项目、软件工程没有建立完整的概念,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认识。
3.重讲解、轻讨论,缺乏实战练习。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很强,在传统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讲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理论,或一味分析一些简单案例,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让学生参与教材内容或案例的分析讨论。虽然有实验教学的要求,但一般只停留在组织学生编写软件项目设计文档的单一环节上,由于学生没有进行实际项目的演练,教学效果不理想。尽管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一些情境教学,但仅仅遵循原有理论教学过程模式,并未按典型工作任务模式完成情境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切实加强软件工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至关重要。
三、项目驱动的复合教学模式
复合教学模式是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托分组教学、研讨、协作、活动参与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并融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多样性的教学形式、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而形成的综合性、立体性的教学模式。结合软件工程课程特点,提出“项目驱动的复合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主体,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加项目分析、设计、实现和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激励学生自我认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营造讨论争辩的机会和气氛,并以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思想,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概括或评价等思维活动,将软件工程的分析、设计、实现、管理等各个知识点的讲解融入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项目驱动的复合教学模式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1.学生分组。学生按系统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的角色组成4~5人的开发团队,选举一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并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协调管理等能力。随着教学进度展开,把项目实施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
2.确定项目。项目的确定分为教学案例和演练项目。教学案例是教师用于组织课堂教学讲解的项目,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演练项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小组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自行选择,用于课后同步训练。
3.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整合相关课程中相同知识点使教学内容更加精炼为指导思想,根据市场和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将重要、经典的基本概念、知识点连同相应的技能串联起来讲授和实践。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将软件过程模型、工程管理、需求工程、分析建模、软件设计、软件构造、测试以及软件交付与维护为骨干,融入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相关课程知识,按和J2EE两个方向构建组合式、模块化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为目标,将理论知识融入教学案例的讲解中,通过分析、演绎、推断、归纳,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项目中体现的软件工程领域的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建立教师、学生双向交互的教与学通道,启发学生对软件开发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使其通过积极的思维和讨论获得知识。
4.演练项目的过程管理。演练项目作为课外同步训练项目,教师以需求方与技术顾问的双重身份参与其中。作为需求方,教师针对演练项目提供大致的功能需求,鼓励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调查研究、分析需求和管理需求等活动,学习软件需求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技术顾问,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手段的建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演练项目的实施按项目规划、迭代开发两个阶段组织进行。在项目规划阶段,完成定义项目开发过程模型、定义项目组织结构、分配人员角色、估算项目规模、制订进度计划。迭代开发阶段是由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开发与测试各环节组成的循环逐步求精的过程。整个演练项目的实施要求在规范的、可控的过程中完成,具体保障措施如下:一是明确开发任务并落实到小组的每个成员,由项目负责人填写任务跟踪表,监督任务执行情况,小组各成员通过不同角色的任务分工,共同协作完成项目开发任务;二是实行每周例会制度,保证所有成员在规定时间进行讨论交流;三是将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模块开发、集成测试等关键阶段产品置于配置管理的控制下,并实行阶段评审机制,要求各项目组在完成每个里程碑的任务后,提交相应技术文档,推荐一名代表就该阶段完成工作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小型汇报,并组织学生进行技术评审。
5.演练项目验收。在完成演练项目的开发任务后,由教师组织项目验收讨论会,要求每个小组演示项目成果,从系统背景、团队介绍、采用的技术、系统优势及存在问题等方面汇报,演示系统的各项功能,回答教师和同学的提问,以团队的形式提交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设计文档、项目代码、软件测试文档、软件过程管理文档、每周工作报告以及任务跟踪表等材料。
6.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个方面。理论考核采取开卷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给定案例的分析和设计方案,重点考核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小组成绩根据各小组提交的演练项目结题材料,并结合项目验收汇报情况进行评定;个人成绩根据每周工作报告和任务跟踪表由小组组长和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进行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在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复合式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通过相关知识的组合式、模块化的理论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认知,使其更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具有独立思考和基本的创新能力,在复合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积极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以项目驱动小组协作开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要通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任务跟踪、协作开发、定期讨论、阶段评审和项目验收各个环节的协同工作,达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超,谢坤武,向军.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0(7).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庞雄文.基于实例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0(S1).
[4]温颖,周昕.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