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0 17:5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设计原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UniversalDesign,又称“全方位设计”、“万能设计”),源自于建筑业术语,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RonaldL.Mace提出,即产品和环境的设计不需要调适或特殊设计而能为最广泛的用户去使用。[2]美国1998年通过了《辅助科技法》,其中也对“通用设计”作出了界定:术语“通用设计”意指设计和分发能够为最大范围内不同能力的人们所使用的产品与服务的一种观念或哲学,包括可直接使用(不必借助辅助科技)的产品与服务,以及与辅助科技并用的产品与服务。[3]通用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而不关乎某种具体的设计方法;通用设计是一种设计哲学,不仅仅是科学的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德性上的关怀。
2通用教学设计
通用教学设计(UniversalInstructionalDesign,UID),是指在设计和传达教学时,包括考虑所有学习者潜在需求的一个过程,意味着界定和消除教和学过程中不必要的障碍。它由物理世界中的通用设计和教育领域的教学设计概念融合而来,并把灵活性(flexibility),一致性(consistency),易访问性(accessibility,又译为无障碍),清晰性(explicitness)和支持性(supportiveness)作为其关键特征。它是一个普及的理念——超越了无障碍,思考如何使不同背景和不同学习倾向的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最大化,以及同时实现学习过程中对于特殊调适的需求最小化。[4]从教学过程来看,通用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教和学的设计(UniversalDesignforTeaching和Universaldesignforlearning),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在教学内容、产品的设计,应用和管理过程中或在提供相应服务过程中,要考虑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潜在的教学需求,帮助他们消除教学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必要的障碍。而后者是指在学习内容、产品的设计,应用和管理过程中或在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过程中,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和需求,消除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各种障碍。在《美国国家教育计划(2010)》中“通用学习设计”或“通用教学设计”出现频率近15次,指出:当把个性化学习和通用学习设计原则结合在一起时,那些在很多教育环境被边缘化的学习者(来自低收入社区和少数民族的、英语语言学习者、残障学习者、天才学习者、跨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以及来自农村地区的学习者)也能获得学习的体验。[5]而从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来看,通用教学设计的中心应该是学习者,因此,本文讨论的通用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或等同于)通用学习设计。
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人。使用不同设备上网的用户比例在逐渐提高,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用户占4.8%,各类群体的用户都在逐年增加。[6]庞大的网络用户群,必然造就庞大的网络教育用户群体,而为这个多元化、差异性大、个性化教育需求复杂的群体设计教育内容、传送方法、呈现形式、学习平台,将面对很多复杂的问题,而遵循通用教学设计无疑将解决诸多问题。
1为所有人获取(Access-for-all)1和使所有人获益(Benefit-for-all)
通用教学设计将使更多的人获得网络教育的机会,使更多的人受益,通用教学设计是实现网络教育理想的保障之一。在网络教育过程中,遵循通用教学设计,是对学习者多样性、差异性的一种正确体认,为所有学习者创设平等学习机会,也将让所有学习者受益,也是实现网络教育理想的重要前提。
2是提升网络学习绩效和扩大网络教育规模的根本方法
通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所有学习者融入网络学习环境为己任,不排斥任何潜在的学习者,保障所有学习者的网络教育机会平等;通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升所有学习者的学习绩效为目标,不定位某类学习者群体,保障所有学习者的网络教育过程平等;通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所有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均能获得同等意义上的学习结果,不以分数定等级,保障学习者全方位的发展。因此,通用教学设计既提升了学习者网络学习的绩效,也使更多人获得网络教育的机会,扩大了网络教育的规模。
3能更有效地指导网络教育、全纳教育的实践
网络教育环境不是传统学校环境的隐喻,因此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并不能适应网络教育,而通用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开放的、灵活的、全纳的设计理念,更能适合网络教育过程。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7]全纳教育的理念是融所有学生(包括残疾学生)于同一教学环境之中,在学校教育实践操作中总是存在种种问题,难以令人满意,而在网络教育环境中遵循通用教学设计让所有学习者均能获得同等的学习体验,成为全纳教育实践的理想选项。
4将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提供重要的实现途径
在2012年3月我国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明确将以“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8]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指导方针之一。如何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因此,通用教学设计必须和信息化教育过程相融合。
5为消除数字鸿沟和构建和谐网络教育环境提供支持并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在信息社会中,数字鸿沟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遵循通用教学设计,能够使不同年龄段、不同语言、性别、持不同网络设备、不同网络技能、不同学习基础的学习者均能在网络教育环境中获得知识、技能和体验,从而能够为消除数字鸿沟提供教育支持;通用教学设计的贯彻也将极大地包容所有学习者的群体,将为实现网络教育平等,构建和谐的网络教育环境提供保障;通用教学设计理念的实现也将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三网络教育中通用教学设计践行基本原则
1通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由梅斯提出,并得到了各界的公认。美国北卡罗拉州立大学设计学院通用设计中心对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阐释如下:[9](1)使用的公平性:对于身心能力不同的人,设计应该是有用的和明显的。(2)弹性的使用方法:这种设计涵盖了广泛的个人偏好及能力。(3)简单易学:不论使用者的经验、知识水平、语言技能或注意力水平如何,这种设计的使用都很容易理解。(4)易觉察的指导性的信息:不论周围状况或使用者的感官能力如何,这种设计有效地对使用者传达了必要的信息。(5)容错性:这种设计将危险及因意外或不经意的动作所导致的损害降至最低程度。(6)省力设计:设计可以有效、舒适及不费力地使用。(7)便于使用的体积和空间:不论使用者体型、姿势或移动性如何,设计应提供了适当的大小及空间供操作及使用。通用设计是针对建筑设计或其他产品设计而言的,严格意义上并没有涵盖教育领域。但是教育也是向教育者、学习者提供教学设计的内容、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所以,通用设计理念也可延展至教学设计领域,斯科特(Scott,S.)等人根据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通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见表1)。斯科特提出的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信息、教学交互等方面均有指导性的指向,为教学设计的全纳性(inclusive)实践给出了框架。
2在网络教学中践行通用教学设计原则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主体的多元性,比学校教育或相关培训过程更为复杂。表现在教学人员的多元性(有教师、教学课程的管理者、教学内容和媒体的开发者、在线辅导者等);学习者的多元性(学习偏好、学习风格、原有学习水平层次、年龄段、经验层次、计算机技术能力层次、使用上网设备配置和种类等);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进程安排上与传统教育或培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环境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上与传统教学环境具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在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应用上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内涵是相同的,只是外延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这里对通用设计原则和斯科特的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在网络教育环境中进行了延伸和扩展:(1)使用的公平性: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能够适合各种不同能力的用户
3访问;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同样的易访问的
(accessible)学习内容,或提供相应同等意义上的替代内容;不应把某些学习者排除在网络环境之外;使网络课程设计对所有学习者都具有吸引力。(2)弹性的使用方法: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能适应不同个体的身心状况和各自的偏好(学习偏好和操作倾向);提供多种网络课程的访问途径;能帮助学习者准确而清晰的访问和使用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内容的设计能够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浏览、学习节奏。(3)简单易学:不论学习者的经验、知识、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及当前注意力集中程度如何,网络课程的导航机制应很清晰且容易理解;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与学习者的期待和直觉相符;网络课程内容的设计应适合多种文字语言的学习者;网络课程中应提供必要而充分的指导性和帮信息,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4)易觉察的指导性的信息:无论学习者的周围环境或感官能力如何,学习者都能够有效地理解网络教学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可使用多种方式(图像、声音、触觉)提供必要的教学信息;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信息与非教学信息之间的信噪比要高;网络教学内容信息与非教学信息之间的对比度要高,如前景色和背景色;为感官功能缺失的学习者提供多种辅助技术和必要的技术支撑,以帮助其访问网络课程。(5)容错设计:对于学习者来说,有相当比例的是新手及一些残疾学习者(如手臂残疾者),他们访问网站时,由于技能的陌生或者手臂的灵活性受限,从而导致与网站的交互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误操作。网站的设计应尽量降低意外或不当操作引起的负面影响,允许误操作的返回,或者在发生误操作时给予一定的提示。(6)省力设计:网络教学设计尽量提高学习者访问的效率、访问的舒适度、访问的一致性和访问的简单性。如果是一些网络教学内容本身教学目标需要复杂的操练,则不必考虑这项原则,如软件的模拟操练。(7)便于使用的体积和空间:这里体积和空间既可以是学习者在真实物理环境中的体积和空间,也可以是虚拟学习环境中相关学习对象或操作对象的体积和空间,如图片、操作的菜单和按钮等。因此,一方面要求计算机硬件设备系统能够适应用户的身体能力,另一方面网络学习环境也能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偏好和特殊需求,推送适合学习者的信息。(8)构建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设计应该提供多种的交流方式以便于生生、师生间的交流和讨论,形成一个虚拟学习共同体,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如同步和异步相结合,文本、语音、视频多种媒体中介相结合等。(9)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网络教学设计应该是受欢迎的和全纳的。所有参与教学的主体(设计人员、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学习者等)均以积极的态度为网络教学做贡献,为达成所有人取得同等的学习绩效和学习目标而努力。(10)多元化的网络教学评价:网络教学的评价内容、标准、方法应该多元化,以肯定学习者的成长,促进和加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四网络教育过程中贯以通用教学设计原则的模式
对于教学设计,显然还没有集普遍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教学设计理论。……在教学设计领域,模型往往不是用来使某一教学理论更精确或更完善,而是旨在建立某种教学观念的范例。[11]因此,在不同的理论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型(式)。本文不探讨通用教学设计原则在某一具体网络教学情境中的应用模式,网络教学由于学习理论的多元、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学习偏好多样性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所以网络教学的具体应用模式也丰富多彩,无以大一统。网络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应用通用教学设计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的各要素和各阶段中如何嵌入通用设计原理和原则,提升所有用户对于获得网络学习的体验。任何网络教育过程均由两大支柱组成:网络教育载体和教育教学活动,其中网络教育载体是网络课程、教育网站或课程管理系统平台等,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内容、网络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交互等活动组成。因此在网络教育开发过程中有两条相互交叉的设计线,一条是在网络教学内容、活动、交互等要素的设计中贯以通用教学设计理念和原则(UniversalInstructionalDesign,UID),由学科专家、教学人员、教和学的相关主体共同完成;另一条是在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的设计中贯以通用设计理念和原则(UniversalDesign,UD),主要由软件工程人员、系统设计和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等完成。
1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的设计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其主要载体一般的是网络课程、课程网站或相关系统平台等,这些网站、系统和平台本身属于软件系统,它的开发应当遵循软件工程开发的流程以及通用设计原则,而软件开发流程也多采用ADDIE(Analysis、Design、Develop、Implement、Evaluate)模型,即分析、设计、开发、应用、评价。为了使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具有通用性,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所使用,应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融入通用设计原则。如,导航系统的设计、多媒体元素的设计、超级链接的设计等应嵌入通用设计原则,以使它们具有较高的可用性,为更多的用户所访问。在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0)中就提出了:提供多重的和灵活的信息和知识呈现方法,包括数字书本、专门的软件和网站、文本到语音的应用和屏幕阅读软件。[12]在我国的信息产业部制定的标准《YD/T17612008.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对于网站、网页等网络技术应用给出了无障碍设计目标和方法。[13]在我国《残疾人保障法》(2008修订版)中对于物理环境和信息无障碍环境的设计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如: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国家采取措施,为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创造条件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获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国家和社会研制、开发适合残疾人使用的信息交流技术和产品国家举办的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任职考试,有盲人参加的,应当为盲人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等相关内容。[14]
2网络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交互的设计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除了网络课程、网站、系统平台的设计外,教和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信息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交互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是紧密联系的。在网络教学内容、活动和交互的设计开发流程中,ADDIE模型应用比较广泛,该模型并不涉及具体的教学设计指导理论,应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指导理论,就有着不同的教学隐喻,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水平。在网络教学内容、活动和交互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嵌入网络通用教学设计原则,以使更多的学习者,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达成同意义的学习目标。同样的在美国教育技术计划(2010)指出:应向学生提供多多元的和灵活的、可替代的表达方法来演示他们已经学习的内容,例如采用包括网络概念图和语音转换为文本的程序;提供多元和灵活的联系方法开发不同学习者的兴趣、给他们适宜的挑战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在不同情景(scenarios)或不同内容中学习同一种技能的选择并且增加协作或支架的机会。[15]应当指出的是,两方面的设计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联系,是一个整体进程。尽管设计开发人员是来自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群体,但是在具体的网络教学设计进程中,他们是一个设计共同体,在各自设计的范围内均融入了通用设计理念。
五结束语
校园网是面向全体师生员工的通信信息服务系统,如邮件系统和信息检索,面向管理者的网络办公、科研、设备、财务管理系统、师生员工档案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可谓整个校园运行都离不开网络,所以校园网规划设计尤为重要。
一、网络组网原则
针对校园网特点,组建校园网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与现实性
大型校园网络系统处理的信息量十分庞大,要求计算机网络有很高的工作效率。而且随着教学科研任务的增加,系统面临的任务愈来愈艰巨。所以,设计的网络在技术上必须体现高度先进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将保证处理数据的高效性,保证系统工作的灵活性,保证网络的可靠性,使系统扩展和维护变得简单。在网络构架、硬件设备、传输速率、协议选择、安全控制和虚拟网划分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校园网络系统的先进性。在考虑系统先进性的同时,需要考虑实效、兼顾现实,建设不仅先进而且合适的系统。如果处于规划阶段或基础建设阶段,建议实施分期建设方法,根据目前需要建设第一期工程,但需要为以后建设提供一定的可扩展空间。
2.系统与软件的可靠性
在校园网络系统设计中,很重要一点就是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外界环境或内部条件发生突变时,怎样使系统保持正常工作,或者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是设计校园网络系统时必须考虑的。设计时出于可靠性考虑,可以充分减少或消除因意外或事故造成的网络中断。从网络线路的冗余备份及信息数据的多种备份等方面保证校园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3.系统安全性与保密性
保证系统可靠运行,设计网络时,将从内部访问控制和外部防火墙两方面保证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系统还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系统保密性建设。
4.易管理与维护
大型校园网络系统的节点数目大,分布范围广,通信介质多种多样,采用的网络技术较先进,尤其引入交换式网络和虚拟网之后,网络管理任务加重。如何有效管理好网络运行,是否充分有效利用网络的系统资源等问题就摆在面前。用图形化管理界面和简洁操作方式及合理的网络规划策略,可以提供强大网络管理功能,使网络日常维护和操作变得直观、简便和高效。
5.扩展性
随着教学科研快速发展,校园网络系统为了适应这个变化和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考虑现有网络的平滑过渡,使学校现有陈旧设备尽量保持较好的利用价值;选用产品应具有最佳性价比,应充分考虑未来可能的应用,网络需考虑到扩充性。如果学校规模在不断扩大,用户数在持续增加,要求网络具有很好的扩展性。无论是网络硬件还是系统软件,都可以方便地扩充和升级。
上述系统设计原则将自始至终贯穿整个系统设计和实现。
二、网络的结构分层
设计一个大型校园网络,首先需要划分层次,一般划分为三个层次: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
接入层是为网络用户提供接入点。典型接入层设备就是接入层交换机。接入层大多用的都是二层交换机,采用10Mbps或100Mbps带宽将用户接入网络。采用100Mbps或1000Mbps的链路接入汇聚交换机。为了保证链路的冗余和增加连接带宽,可以与多个汇聚同时连接。
汇聚层位于核心层和接入层之间,一般采用的是三层交换机。校园内一般楼宇较多且比较分散,所以会把整个网络分割成若干区域。在每个区域内,将本区域内的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到该汇聚层的交换机上。汇聚层可以分担核心层的一些工作,减少接入层对核心层的压力。校园网络一般采用的都是三层网络,各楼宇中的布线系统通过光纤接入到汇聚层的交换机上,而汇聚层的交换机设备再通过光纤连接到核心层的交换机上。这样就以核心层为中心组成一个大型星型网络。
核心层是网络中的最高层,使用的是高端交换机。负责为整个大型校园网提供快速交换,需要非常高的网络吞吐量,要有很高的可用性和冗余性。核心层的交换机一般位于网络中心机房,并用网络化方式管理设备及服务器。这些设备的环境要求较高,需要恒温恒湿的无尘环境。它的出口网络是从IPS运营商处的专线接入,为整个校园网提供Internet网络接入。
三、VLAN划分和IP地址分配
VLAN称为虚拟局域网,指在逻辑上将物理的LAN分成不同大小的逻辑子网,每一个逻辑子网就是一个单独的广播域。简单地说,就是将一个大的物理局域网(LAN)在交换机上通过软件划分成若干个小的虚拟的局域网(VLAN)。因为交换机通信的原理就是通过“广播”发现通往的目的MAC地址,以便在交换机内部的MAC数据库建立MAC地址表,而广播不能跨越不同网段。
通过划分VLAN子网,能缩小广播域,避免数据碰撞在大的物理LAN内产生严重后果的可能,也避免广播风暴的产生,提高交换网络的交换效率,保证网络稳定。通过划分VLAN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VLAN被划分不同子网段,因此不能直接通信。必要的通信必须经过路由实现,因此可在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上配置访问列表进行跨子网段的授权访问,从而提高内部网络访问的安全性。为方便网络管理:采用VLAN技术划分校园网络,一个VLAN可以根据部门,或者服务器组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工作站划分为一个逻辑网段。在不改动网络物理连接的情况下可以任意将工作站在子网之间移动,VLAN提供了网段和机构的弹性组合机制。VLAN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网络管理的问题,能实现网络监督与管理的自动化,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网络监控。
【关键词】文字编排 网络课件 认知 界面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060-02
网络课件是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而日益得到重视。在网络课件界面中文字既是信息传达的重要媒介,也是直观的视觉传达要素,在界面中的组织、安排及其艺术处理也是界面设计好坏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虽然近几年开发出了大量的网络教学课件。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课件中文字编排设计原则进行研究的较少,而且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此外,本文对认知心理学在课件界面中文字编排设计中的应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使界面的设计更科学、更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使课件制作人员有章可循,能够制作出高效的网络课件界面。
一 文字在网络课件界面中的作用
在网页界面中,众多构成要素中文字具有最佳的直观传达作用以及最高的明确性。通过设计与编排,文字的存在价值在界面中体现为提高信息的明确程度与可读性,从而获得较好的浏览学习效率。具体来说,文字在界面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适合性
文字与具体文字内容以及界面主题相适应。根据主题内容、欲传达的信息含义和文字所处的环境来确定文字的字体、色彩、形态和表现形式是保证适合性的必要条件。
2.明确性
文字的主要功能在于传达外形特征以便浏览者识别,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文字的点划、横竖、圆弧等结构要素造成文字本身的不可变异,因而在选择时须格外注意,在特别强调信息严格准确的情况下应优先选取易于识别的文字,在进行字体创作时也应保证形态的明确性。
3.易读性
文字的形态及编排设计能够提高界面的易读程度。一般情况下,人的视觉对于过粗、过细的文字形态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识别,不易顺畅浏览。在版式布局中,合理的文字排列与分布会使浏览变得极为愉快,对视觉适宜的文字色彩配置也能够加强界面的易读性。
4.美观性
文字可以通过自身形象的个性与风格给人以美的感受,使界面更加美观。文字形态的变化与统一、文字编排的节奏与韵律、文字体量的对比与和谐,都是达成美观性的表现手法。
5.创新性
文字与界面信息主题需求相配合并进行形态变化,将文字进行创意发挥,产生创造的美感,进而加强界面整体设计效果的创新件,给浏览者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 网络课件界面设计中文字编排设计的原则
网络课件界面中使用的文字除具有信息传达这一基本功能外还应增加它的易读性、明确性,从而使学习者达到较高的浏览效率。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文字编排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遵循对比原则
通过对比可突出主要成分,使界面主要信息一目了然。主要的手法有以下几种:(1)大小对比。大字给人以强有力的视觉感觉,但缺乏纤细和精致感;小字精巧柔和,但力量感不足。(2)粗细对比。字体粗象征强壮、刚劲、沉默,字体细则感觉柔弱、纤细、活泼。粗字体用于表现主要的、核心的内容。(3)明暗对比。明暗对比也称黑白对比,表现为明度高的文字和明度低的文字之间的对比。(4)疏密对比。疏密对比指文字群体之间,以及文字与整体界面之间的对比关系。(5)主从对比。主从对比指文字中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以及标题性文字与说明性文字之间的对比。(6)综合对比。常见的对比手法还有随意与严谨、整齐与杂乱、曲线与直线、水平与垂直、尖锐与圆滑等。
2.统一与协调原则
为了使界面中各种元素协调起来,通常采用的手法是选取同类的造型因素。有相同形态特征的造型因素在界面中反复出现就会形成统一的调子,使整个界面具有整体感,从而达到协调的目的。如字体选用同一字族的不同字体,以相同的字距和行距,选用近似色彩和字号级数,控制近似面积等都是实现界面统一和协调的常用方法。
3.平衡原则
平衡指在界面中合理地安排各个文字群及视觉现象,使浏览者产生稳定可靠的感觉。对称的文字编排形式是获得平衡最基本的手段,但对称的形式显得平淡乏味,没有生命力和趣味感,通常不宜采用。
4.灵活运用视觉运动原则
在界面的文字编排中,依照安排好的结构形式顺序浏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线的引导:通过左右延伸的水干线、上下延伸的垂直线以及具有动感的斜线或弧线来诱导视线。(2)图形的引导:在不同文字群中穿插图形,可起到突出主体文字信息的作用,并引导视线转向说明性文字,视觉流程清楚自然。
三 案例分析
在前面,笔者对网络课件界面版式的原则进行了总结,本部分笔者依照提出的界面文字编排设计原则来分析一个有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方面的网络课件。
1.对比原则
从图1到图4中界面的文字使用了大小对比、粗细对比、疏密对比、主从对比及明暗对比等对比原则。
2.统一与协调原则
该网络课件界面中的文字编排遵循了统一与协调原则,如图1至图4标题文字都使用了大一级的字号并且加粗,说明性文字都使用了易于阅读的宋体,而且每个界面的标题性文字和说明性文字都保持了近似的色彩和字号级数,整个网络课件界面的文字编排比较协调。有相同形态特征的造型因素在界面中反复出现,形成了统一的调子,使整个界面具有整体感。
3.平衡原则
图1中教学目标四个字使用了醒目的黑体,可以有效地吸引学习者的视线,从而注意阅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使用了宋体,我们前面说过宋体刚柔相济,既典雅庄重,又不失韵味灵气,从视觉角度来说,宋体阅读最省目力,不易造成视觉疲劳,具有很好的易读性和识别性。
界面首页左侧的导航字体使用的是圆体,虽然识别性稍弱,但在视觉上给人明亮清新、轻松愉快的感觉,但其识别性弱,故适宜作标题性文字。整个首页界面被文字分为上下左右四个部分,界面上部仅有有限的几个文字,但它使用了粗体,故而并没有不平衡的感觉。整个界面中粗少细多,在平衡方面处理得很好。
图4中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采用的艺术字在这里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使学习者知道这一章的标题,并能活跃界面的气氛,并且艺术字放在右上角也起到了平衡作用,试想如果这几个字没有用大号艺术字体而是用了普通的宋体,界面是不是就会显得左上角很轻,而右下角又过分拥挤。“作业”这两个字也采用了艺术字体,在于提示学习者有作业的存在,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也为浅灰色的下方布局增添了色彩,使上下布局趋于平衡。
4.灵活运用视觉运动原则
在该界面的文字编排中,遵循视觉运动的法则,使一部分文字首先接触学习者的视线然后诱导视线依照课件设计者安排好的结构形式顺序浏览,如图1中通过左右延伸的水平线诱导学习者的视线,图2和图3中使用不同的文字级数来吸引学习者的视线从而达到诱导学习者实现的目的。图4中通过箭头的方向来诱导学习者的视线等。
四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对认知心理学在课件界面中文字编排设计中的应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使界面的设计更科学、更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使课件制作人员有章可循,能够制作出高效的网络课件界面。另外,对于课件的评价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安全体系结构;网络;设计原则;实现方案
伴随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网路安全体系结构的设计极为重要。由于计算机网络拥有多样性的联结形式,而网络自身拥有一定的互联性与开放性,在其终端分布方面存在着不均匀性等特征。这便导致计算机网络在应用期间,极易遭受到黑客的攻击,甚至被一些恶意软件入侵等,这会给使用者带来较大的损失。为此,构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相关概述
在网络安全体系结构设计方面主要分为:定义网络安全策略、分析网络安全需求、网络安全设计以及网络安全实现这四个步骤。这便需要将高级阿全策略与控制作为依据,对安全规范实施形式化的处理,以此来更好的设计与实现系统中执行机制目标。(1)定义网络安全策略。定义网络安全策略主要指:对网络安全策略进行详细的描述,其目的在于为网络安全提供支持与管理[1]。与此同时,还需要与其他领域相结合对网络安全系统进行全面的考虑,如社会机制、通信安全以及操作安全等,将向导手册ISO/IEC作为相关依据,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展开全面的分析,之后通过自然语言来描述所产生的网络安全与控制文档,这便是高级安全策略所在。(2)对网络安全需求进行分析。对网络安全需求的分析,主要是对高级安全策略所实施的形式描述,以此来得到更高形式的安全策略。该种做法有一定的优点存在,如通过对策略之间的冲突检查,消除自然语言对中高级策略较为模糊的描述。
2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设计研究
在网络安全体系结构设计期间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即:(1)在网络安全体系结构设计期间,需要有针对性的构建相应的安全结构体系,并且对于网络系统安全实施相应的保障[2]。对网络安全体系结构进行设计的目的在于,全面的建立网络安全系统,这需要通过某种技术全面的建立网络安全系统。在体系结构中的各层对安全逻辑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对安全需求进行全面的考虑,同时也需要对OSI参考模型中的层级之间的依赖性给予全面的考虑。(2)设计和实现网络安全策略。在设计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期间,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和实现极为重要。设计和实现网络安全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能够定义出一套设计级的安全策略,并将其作为一种框架底层的抽象策略。该种网络安全策略设计和实现与技术执行之间较为接近,计算机网络配置期间,部门与组织之间常常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便对计算机网络提出了不同的安全需求。为此,网络安全拥有一定的动态性特征,相关人员需将调整组织的安全策略作为依据,适当的设计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同时执行安全策略。这不仅是一个过程的体现,同时也是现存文档的形式所在。在需求服务于基础组织方面,能够将企业的升级情况、实现与执行过程充分的体现出来[3]。这与张冀晛,吴中川在《网络安全技术在城市级供电系统数据网中的应用》一文中的观点极为相似。策略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策略实现点、策略决定点以及策略仓库。策略仓库中存在着一切网络目录中的策略信息,它能够全面的描述服务、计算机以及网络用户,同时在专用的数据库上执行相应操作。策略服务器或者策略决定点,主要对网络策略实施抽象操作,确保其能够成为一定的策略控制信息,并且逐渐的向策略执行点传递。策略实现点则需要接受PAPs中的策略,将其作为安全或者相应的网络设备,使其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一切安全组件领域都需要确保能够在安全管理范围内,确保能够构建出更加合理的、安全的网络应用模型。(3)达到网络安全目标。要实现网络安全目标,便需要依靠实现机制来实现。通过安全体系结构中工作站以及服务器上锁运行的网络安全管理,通过使用网络辅助级和网络级的安全,使得应用级的安全能够得以实现。在此期间,需要有特殊的用户作为相应的网络操作者,这些主体拥有较为严格的授权程序与认证,同时还拥有较为全面的功能[4]。为此,必须确保特殊用户的行为以及访问安全,以此才能够提升网络的存活能力,提升网络性能等。网络管理系统越是集中,那么企业在网络安全方面所提出的安全要求就越高。
3总结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与网络用户的使用安全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同时在计算机网络健康发展方面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为此,构建网络安全体系,为相关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网络应用环境,确保网络安全环境能够达到使用者的相关要求。另外,不断的推动网络安全体系构建,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必然要求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春艳,郭轶尊,杨永田,等.基于IP安全体系结构的虚拟专用网[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1,22(6):68~70.
[2]陈晓.电力企业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12):34~56.
[3]张冀晛,吴中川.网络安全技术在城市级供电系统数据网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子工程,2011,09(2):238~243.
关键词:中型医院;网络规划;逻辑结构;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国内医院也正在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在临床医疗和运营管理中的高效利用,进而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真正实现信息惠民,带动医院发展。本文根据当前中型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及一些特点,结合当前最新的网络技术,针对中型医院规划出一套科学合理网络设计方案。
1 中型医院网络系统特点及需求分析
1.1 中型医院网络系统特点
医院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当前的中型医院网络普遍存在以下特点和问题:
(1)网络设备老化,设备性能较差,满足不了当前医院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2)网络单核心,没有核心冗余备份,网络可靠性存在风险。
(3)网络结构缺乏统一规划,设备功能不明确。
(4)网络边界安全设计不全面,只能防范部分网络攻击和病毒。
(5)内网用户接入安全防范薄弱,内网病毒攻击存在严重隐患。
(6)网络出现故障不能快速准确的定位故障。
(7)缺乏统一网管软件。
1.2 建设目标
建设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可稳定有效持续运行,满足医院临床应用业务,安全可靠,能够实时监控和管理维护。
2 设计原则和网络规划
2.1 设计原则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服务行业,对整个网络性能要求相对较高,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网络可靠性原则。网络拓扑应采用稳定可靠的形式,网络结构可使用双链路,双核心交换设备等。
(2)网络实用性原则。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选取合适设备满足医院现有业务应用,提高性价比。
(3)网络可扩展原则。充分考虑未来技术可应用到现有设备和业务发展后在现有网络中添加设备。
(4)网络完整性原则。应实现端到端的,可整合多业务应用,满足全医院的一体化网络。
(5)网络高性能原则。优化线路设计,充分挖掘设备潜力,提高网络及设备的数据转发能力,保证医院整个网络良好运行。
(6)网络可管理原则。选用先进网络管理平台,对网络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监测,维护。
(7)网络安全性原则。制定统一的骨干网安全策略,使数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2 网络规划
结合医院信息点分布,将核心交换机放置于机房,与各服务器等核心业务相连,每个楼栋设置一个汇聚弱电井,配置一台中档交换机,向上与核心交换机相连,向下连接至各楼层,负责整个楼的数据转发处理,每个楼层配置一台或多台低档交换机,负责直接介入楼层信息点。这样可减少布线工作量,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出现故障时,可减小影响区域,便于排查检修。
3 网络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3.1 网络拓扑结构
根据现有的结构和设备,在充分考虑保护原有投资的情况下,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实现典型的树形结构。整个结构规划成三层架构,核心-汇聚-接入。核心和汇聚之间构成全院网络的骨干,并采用双核心、双链路设计,可以确保整个网络的稳定可靠及连续性,确保医院所有应用系统正常运行。每个大楼成为一个汇聚点,包括门诊楼、住院楼和医技楼等。各楼层为接入层,与汇聚层交换机级联。这种规划使全网的整体网络转发性能最高、全网的可扩展性最高。
图1
3.2 核心层设计
由于核心层处于网络中心地位,数据交换量大,在此配备两台H3C S7510E,通过万兆多模光纤连接,采用IRF2技术将其虚拟成一台设备,实现医院网络核心交换机双机互备、负载均衡,汇聚层设备通过千兆单模光纤双上联至两台核心交换机,完成全网的数据转发的和控制。
3.3 汇聚层设计
为了保障各汇聚点的全面可靠性,及大流量数据服务传输需求,各楼通过单汇聚设备H3C S5800使用千兆单模光纤双上联到两台核心交换机,保证链路的可靠,保障各区域的连续稳定性工作。
3.4 接入层设计
接入层选用H3C S3600千兆交换机,可提供较多端口,即插即用,便于维护和管理,通过六类双绞线上连汇聚交换机。
3.5 网络管理设计
采用H3C智能管理中心网管软件,能够对全网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如支持拓扑图自动生成,使管理者对网络链路及设备一目了然,支持端口实时流量统计,防止数据拥塞,可对网络设备实现远程配置和故障检测。
3.6 网络安全设计
为实现全网安全,配置ISA服务器,对入网用户的网络权限进行管理,入网计算机安装网管软件,对U盘、光驱等其它外设使用统一配置,统一管理使用。安装杀毒软件,并有效运作。配置防火墙,制定合适的防护规则。对计算机所安装软件审核,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整体规划效果说明
核心层的双机互备及核心与汇聚之间双链路设计,增强了网络骨干的强壮性。两台核心交换机虚拟化,链路负载均衡技术,最大化利用设备资源,提高数据传输能力,汇聚层和接入层合理放置,减少网络布线。采用智能网管软件,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减少管理维护工作。
本方案选取了成熟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硬件设备及设计线路,提供了智能管理安全设计,兼顾了实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先进性,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以满足中型医院对信息服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葛志军,.某院信息科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药指南,2011(07).
[2]汪鹏,李刚荣.新医改环境下数据化医院建设的思考与展望[J].临床医学工程,2010(08).
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原则
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主要是由技术人员在计算机的制造过程中针对这一功能的设计和改造,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计算机设计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计算机网络稳定性设计技术的提升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以下主要来讨论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原则。
1.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的整体原则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则,首先应该符合的整体原则就是国际性原则,也即对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应该严格按照国际上对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标准类设计,保持与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发展相适应,努力使得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站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更好地为大众和社会服务,最后就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应该要支持各种通讯技术的使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其强大的互联网能力。这些都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的整体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对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首先要满足的原则就是这几个原则。
1.2对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其他的原则
对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除了上述的条件之外还应该满足一下几点,首先是安全性,安全性是保证可靠性的基本条件,而且计算机的智能化发展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保证安全性的原则之下最主要的就是保证计算局数据的安全,由于计算机对于各种信息的处理和分析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储存的,保证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安全最主要的就是保证计算机中各种数据的安全;其次就是对于服务器的选择,服务器是保证计算机网络正常、健康、可靠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服务器的选择必须要有强大冗余容错能力的服务器,对于保证整个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具有重大意义;最后就是对于计算机网络连接的选择,其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重要不言而喻,不仅保证了计算机的网络质量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和使用都有着重大意义,而且还能保证早出现错误时及时对错误产生较快的反应和阻滞,保护用户的数据信息。
2提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从以上的讨论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提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重要性和意义,尽管国内目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已经得到了保证,而且发展迅速,但是仍然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努力为构建一个运行稳定、安全可靠、高效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不懈努力。以下主要来讨论提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希望对于进一步提升国内计算机的服务质量做贡献。
2.1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各项指标
对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判断有一定的指标作为基础依据,其中最主要的几个指标是:网络客户对于网络的投诉频率,对网络服务的满意程度,网络出现故障的频率,网络的运行速度等,这些都是最真实的数据,而且可以很明显地表明计算机网络运行状况和可靠性,提升网络可靠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这些数据指标,使之能更好地为网民服务。将这些指标按照优质网络服务的标准实施安装,最大程度地保证计算机网络可靠性。
2.2提高对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国内的计算机技术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尽管这几年国内的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这样的IT大国,差距就更大了,因此在国内的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借鉴国外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精髓,结合国内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应用,为我国的网络可靠性做出应有的贡献。其次就是紧紧跟随国际发展的趋势,将国际上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相信有了先进的技术一切的发展问题都不是问题,因此跟随国际先进潮流也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建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
2.3对于网络产品的选择
由于目前国内的计算机一级网络技术的很多产品都是从国外购买和引进的,但是介于类似的产品种类繁多,但是功能却差异巨大,在提升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尤其注意对于计算机网络产品的选择,不是每个产品都选择最优质的,而是要看各个产品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争取保证各个产品之间互相协调和搭配能使整个网络的工作效率最高,这就是最优质的计算机网络配件产品。其中这些产品要符合国家对于计算机网络产品的规格要求和标准,均是严格按照计算机网络产品的相关规范生产的,这对于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以及可靠性都有重大意义。此外就是对于这些网络产品的定期检修,保证各个程序都正常、健康运行,这不仅是对用户的负责更是为了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为社会和大众更好地服务。
3小结
1 网络课程特点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有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网络课程主要有如下特点:
1.1 明确的教学目标: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1.2 丰富而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网络课程的内容一定要丰富而具体,应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选取和组织学习内容,不应该是简单的照搬课本。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形式应充分将学科内容特点与网络的共享性好、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1.3 体现使用者特征:网络课程是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开发的,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网络课程的设计在表现形式、内容选取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1.4 良好的交互功能和教学环境:网络课程的交互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为教学反馈提供有效的渠道。
1.5 友好的操作界面:网络课程良好的操作界面和导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课程,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2.1 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网络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网络课程设计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式学习和首创精神。
2.2 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协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基于资源学习的设计原则。网络教育具有利用学习资源的有利条件,网络课程应该是一个以学习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采用引进、合作开发与自建的办法。
2.4 案例学习的设计原则。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各种与网站链接提供大量的学习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观察与分析,掌握操作技能等智力技能与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
2.5 开放性设计原则。在网络课程中,要提供与课题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关的网址,对相同知识从不同侧面多角度描述,促进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综合掌握。
2.6 交互性设计原则。网络课程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非顺序、以超文本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教学材料的选择,以最佳的学习顺序根据导航系统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 网络课程设计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最为流行的学习理论,它包含知识、学习活动、学生和学习环境等,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3.1 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范围规定了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而教学内容的深度规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和能力水平。
3.2 学习环境的设计:网络课程对学习情境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超媒体功能和虚拟技术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完整、真实的虚拟情境,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提供生动、丰富的“真实”学习情境,让学生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
3.3 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网络课程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时,必须详细考虑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从而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量,并且培养学生有效地发现与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3.4 评价系统的设置: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外界传输,而是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而获得的,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4 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模式
4.1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人员构成:为了确保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质量,通常由任课教师、教学设计人员、网络开发人员和学科专家共同来完成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他们之间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形成和维持一种分工与协作的工作关系。
4.2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过程
4.2.1 确定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运用教学设计中的学习需要分析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学生成绩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发现和确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进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这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基础。
4.2.2 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内容组织上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应考虑到知识点间的逻辑结构。
4.2.3 系统设计与技术设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首先要进行功能模块划分,一般应包括学习建议或学习方法指导、教学内容、课堂练习、参考资料、相关网站、课件、导航、讨论等模块,然后确定各模块的功能及使用,在此基础上进行界面和导航设计。
4.2.4 设计的评价与修改:为了提高开发效率,保证开发的有效性,设计完成后应对设计进行评价,并征求有关教师或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优化和修改设计原型。
4.2.5 课程资源设计:教师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信息容量是有限的,若没有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支持,就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不利于促进多面性思考,不能满足众多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网络课程设计应该是一种基于资源型的课程设计,它由课程的主体教学内容和丰富的课程教学(学习)资源组成.
4.2.6 课程的试行与评价修改:网络课程的设计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收集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实际的教学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再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做进一步修订。
【关键词】WCDMA网络;室内分布;规划设计
1.引言
在3G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铺开的同时WCDMA网络技术也日渐成熟,伴随着终端性能的改进和提高,终端价格的日趋合理,数据业务需求快速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WCDMA网络已迈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新阶段。在运营商积累了大量的WCDMA网络建设和运营经验后渐渐意识到WCDMA网络室内分布在3G网络建设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室内覆盖系统以及相关技术越来越引起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和设备制造商的普遍重视。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完善的WCDMA网络室内分布是运营商3G网络建设中的关键。WCDMA网络室内分布可以有效地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外,众所周知,良好的WCDMA网络室内分布可以吸收更多的客户提高企业的收入。
(2)对WCDMA本身而言,增加室内分布系统有利于缓解热点区域通信压力,释放一定容量,并提供更完善的覆盖和业务提供能力。由于WCDMA系统具有自干扰的特性,过多业务的承载不仅引起破损率的上升,同时还会对用户的服务质量提高产生影响,因此增加室内分布有利于通信的负担。
(3)WCDMA网络室内分布符合用户的要求。3G系统70%的业务发生在室内环境,而室外用户的使用量只有30%。3G网络系统的用户主要积聚在室内。
总之,WCDMA网络室内分布是3G网络建设的关键环节。在WCDMA建设初期解决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与建设的时候必须与网络优化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室内信号控制不好会对室外的网络造成严重的干扰。
2.WCDMA网络室内分布规划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室内分布时,站点规划与室外规划要协调统一。对于室内覆盖,必须首先考虑采用室外覆盖通过网络优化达到覆盖目的。根据市场发展形势,从全网的角度出发,根据楼宇的重要性及影响力,分轻重缓急进行工程建设,优先建设那些人流量大、人员层次高、对联通品牌影响比较大的楼宇或隧道WCDMA网络室内分布规划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1)统一性原则
主要是指室内室外站点规划、设计的统一。在建设室内覆盖时要充分考虑室外信号的影响。这种理想的覆盖方式是室内和室外网络统一性的关键,因此,在规划设计中一定要遵循这个原则。
(2)经济性原则
对于一个特定的建筑物而言,有多种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室内覆盖,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单纯地为了以技术上的完善目标来盲目扩大投资,同时也不能为了节省投资而选择并不适合的室内覆盖方案。
(3)差异性原则
由于投资直接着限制网络建设,因此室内覆盖建设不能盲目的扩大,而是要以用户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来制定不同的质量目标。
(4)兼容性原则
这主要是指在室内覆盖规划设计时,最大限度利用已有室内覆盖资源,并进行最合理的改造。
3.WCDMA网络室内分布规划的勘察测试
WCDMA网络室内分布规划勘查测试目前主要包含室内分布系统现有网络的调查、覆盖区域建筑图纸准备、建筑物室内勘查三方面。
(1)室内分布系统现有网络的调查
室内分布系统现有网络的调查主要在室外没有WCDMA基站覆盖室内和室外有WCDMA基站覆盖室内两种情况。针对室外没有WCDMA基站覆盖室内的建筑物,在做调查时一定要注意记录室内GSM室内分布情况。而对于室外已有WCDMA基站覆盖室内的建筑物要记录信号的数量、强度、分布等数据以方便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时作为参考。
(2)覆盖区域建筑图纸准备
室内覆盖其实根本上就是指与室外网络互相配合的问题。其根本设计目标就是在尽可能情况下实现覆盖面积的同时减小与室外网络的相互影响。因此在准备覆盖区域建筑的图纸时要尽可能地获得详细的大楼建筑图纸,包括每个覆盖目标楼层的平面图、各个方向的立面图便于设计传输线路径的同时还要了解建筑物外部的网络分布情况。
(3)建筑物室内勘查
室内勘查主要是为室内覆盖系统的规划设计做好信息搜集工作。在室内勘察时要注意明确建筑物的覆盖范围以及传输线、电源等分布情况。
4.WCDMA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
WCDMA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的目的是实现均匀覆盖,以实现控制覆盖面积,解决与室外网络的配合。关于WCDMA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主要从室内分布系信号源的选取、信号源和分布系统的综合选取以及信号源和有源设备输出功率的综合规划三方面进行考虑。
在确定WCDMA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源的时候要综合考虑系统容量、频谱资源、投入成本、预计效果和收益等多个不确定因素。因为这些不确定因素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而网络质量的好坏直接由这些不确定因素决定。如果系统容量太小直接导致了频率资源大幅度会降低,大大的降低了预计效果和收益。相反如果系统容量太大将会导致所需成本大幅度增加和频率资源的浪费,这样会直接降低预计效果和收益。因此,从系统容量方面合理的选择信号源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所需成本和频率资源,提高预计效果和收益。
覆盖面积、信号源的方式和建筑结构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是在信号源和分布系统的选取时不可或缺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建筑物大致分为微型建筑物、小型建筑物、中型建筑物和大型建筑物四类来进行考虑分析。要针对不同规模的建筑物采用不同的分布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在达到所需覆盖面积的同时又合理地控制成本。
在信号源和有源设备输出功率的综合规划时要注意WCDMA的信号源是宽带信号,它的原理与GSM系统的窄带信号不同,因此WCDMA室内覆盖的信源及有源设备输出功率规划均按导频功率来设计规划。
5.结论
W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建设在目前的运营商3G网络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室内分布系统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工程,它是室内深度覆盖的延深,是3G网络进一步演进的结果。本文针对W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进行分析,全面详细的制定初步规划方案。
在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应该与网络优化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在于根据室内结构选择合适的覆盖信号源和覆盖方式,合理设置切换区域,合理规划频率等。
参考文献
[1]孔繁俊,李荣.WCDMA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要点[J].江西通信技术.
[2]刘文冬.W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和建设[J].北京邮电大学,2010,03.
【关键词】综合;自动化;网络;架构
引言
煤矿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系统是煤矿自动化系统,同通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有机融合,将矿井的生产过程控制、运行与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控制与管理,以实现矿井的优化运行、优化控制与优化管理的系统平台。
煤矿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普及,为煤矿实现安全高效、减员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系统网络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架构是基础,下面对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网络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架构进行分析。
1基本原则
为确保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网络平台的安全、可靠、实用及高效率,进行设计时,其网络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1实时性原则
在监控系统中,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速度要求很高。因此,在进行网络化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到这一点。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的网段采用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减少延迟,提高系统的实时性。
1.2可靠性原则
监控系统对传输网络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因为,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监控计算机所得到的现场信息的正确性以及上层管理系统的命令是否能得以正确执行,进而影响整个监控系统的性能。
1.3开放性原则
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关系到网络系统内不同网段间互连、企业内部网络与外界网络互连的可实现性。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应用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企业与国内外其它企业、市场、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会不断增多,所需信息量和信息的覆盖领域会进一步扩大,网络互连的需求会不断加深。因此,应该选择开放性好、连网方便的网络系统。
1.4实用性原则
网络系统是为满足安全生产过程的监视、控制、管理、调度、决策需要而设置的,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要是设计的基本出发点。网络系统的设计以需求分析作为设计基础,如网络的节点数、节点的地理位置分布,网络的信息量、运行速率、传输能力,以及网络建成之后改建的可扩充性,如网络节点增加、网络扩展等。对底层控制网络,充分考虑为实现控制所必须满足的实时性要求。
1.5先进性原则
当今网络技术发展速度非常迅速,需要尽量选择技术水平高、有发展前途、短期内不会被淘汰的网络系统来组建监控系统的网络。尽量采用国际标准,采用主流技术,方便网络的扩展与升级。另外,作为实用工业网络,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技术的成熟性。
1.6软件资源丰富性原则
在监控系统网络的产品选型时,还考虑到所选系统具备丰富的软件支持,特别是需要功能强、性能好的网络管理软件的支持,以便今后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1.7经济性原则
网络系统设计像任何一项工程设计一样,必须考虑到投资的合理性,如系统的性价比、投入产出比、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在计算机、网路设备、系统软件的产品选型与购置方面,在综合考虑上述几种因素的基础上,尽可能节省投资。
2基本网络架构分析
目前的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系统,普遍采用工业以太环网、控制网和设备网所组成的开放型网络,主要由3个层次结构组成,见附图。
2.1信息层
信息层是整个自动化网络的最高层。目前,它主要采用1000M工业以太网(Ethernet/IP)技术,以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国际协议)+CIP(通用工业协议)作为其传输协议,将服务器、网关、人机接口连接,通过WEB服务器至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现场采集数据和信息进行管理功能。
2.2控制层
控制层是整个自动化网络的中间层,是一个开放型网络。主要使用1000MEthernet/IP网络作为核心环网,连接操作监控站的计算机、各子系统的主控PLC和其它智能控制单元等。
控制层设备,采用高可靠性的智能控制设备进行控制,井下选用具有煤矿防爆合格证和煤安标志的设备,能够适应井下特殊的工作环境和防爆要求。为了保证建立一个冗余、可靠的网络结构,必须考虑各个子系统的控制系统冗余性。对于重要系统或有联锁要求的子系统,采用双智能核心设备。现场采用放射式冗余网络。光环网冗余结构通过建立一个环状的光纤以太网结构来实现网络冗余,减少网络单点,增强整个通信网络在突况下的生存能力。
2.3设备层
设备层是面向现场设备的一层,也是整个自动化网络的最低层。它无需中间的输入/输出系统就可以将现场设备和智能设备直接相连,实现操作者和现场设备之间信息互传,并可实现故障自动诊断。
设备网目前主要使用现场总线Profibus等通信方式,辅以I/O模块,将底层设备直接连接到底层控制器上,进行实时I/O控制和点对点的信息交换,实现入网设备包括:监控下位机、监测单元、远程I/O模块等。
3结语
综上可见,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网络平台建设以实时性、可靠性、开放性、实用性、先进性、软件资源丰富性以及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其基本网络架构主要由信息层、控制层、设备层3个层次结构组成。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的原则和连接技术的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关键词: 网络技术 设计 安全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各个单位的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也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局域网LAN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一种,它指的是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将有限的通信设备互联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广域网简称WAN,是一种地域跨越大的网络,通常包括一个国家或州,主机通过通信子网连接。通信子网的功能是把消息从一台主机传到另有一台主机。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都要具有安全性,安全性是互联网技术中很关键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曾经有许多组织当受到网络安全的威胁时,才开始重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故此,在网络广泛使用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了解网络安全,做好防范措施,做好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因此,我们在设计、规划一个计算机网络时,要从局域网和广域网这2个方面保证安全性和可用性来加以考虑和研究。
1 局域网系统设计的总体原则
我们依据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先进实用性、符合标准性、开放性、灵活可扩充性、安全可靠性的设计原则,以标准化、规范化为前提,开展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
1)开放性原则。只有开放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系统才能够实现多厂家产品的互联,才能实现网络系统同其它单位及其它系统的互联。
2)可扩充性原则。具有良好扩充性的网络系统,可以通过产品升级,采用新技术来扩充现有的网络系统,以减少投资。
3)可靠性原则。网络平台必须具有一定的可靠和容错能力,保障在意外情况下,不中断用户的正常工作。
4)可管理性原则。网络系统应支持SNMP(简单网管协议),便于维护人员通过网管软件随时监视网络的运行状况。
2 广域网接入的设计
目前,广域网的常用接入技术主要有:电话线调制解调器(Modern)、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rn)、ISDN、DDN、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网)、无线微波接入等。
根据目前电信行业的发展状况和计算机室的需求,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3种接入方式:
1)通过校园网接入Internet;
2)运用ADSL技术通过中国公用信息网接入Internet;
3)运用DDN技术通过中国公用信息网接入Internet。
3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
1)结构方面
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网络结构采取了以下措施:物理层上,服务器与交换机的连接采用冗余连接的方法,既可以保证链路上无断点故障,又能均衡网络流量,减少拥塞的发生,使信息传输比较畅通,有效减少数据丢失。网络层安全通过正确设计拓扑结构,将计算机室网络划分为内、外两个网段。一方面通过合理配置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设置地址转换功能,利用路由器充当外部防火墙,防止来自Internet的外部入侵;另一方面,在内、外网段间添加服务器,利用服务器充当内部防火墙,即可以屏蔽计算机室内部网络结构,防止来自Internet的外部入侵,又可以通过正确使用加密模块,防止来自内部的破坏。
2)综合布线方面
应考虑网络布线设计的可靠性。双绞线布线,应保证其与电力导线平行铺设间距大于0.5m,以防止电磁干扰;所布线长度应保证比Hub到工作台实际距离略长,但又不可留的太长,5类线的传输距离为90m,考虑到各种干扰,实际布线长度不应大于75m。
3)电源和消防报警方面
关键字:校园网络; 建设; 策略;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26-001
一、校园网络概述
高校校园网络作为一种在高校应用的局域网,有其特定含义和应用范畴,我们可以将校园网定义为:一种为学校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服务的校园内局域网络环境,且它是建构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之上并与因特网连接的。
二、校园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于校园网络建设来说,其应用是目的,网络环境是基础,网络教学资源是核心,而人员培训与网络维护是保障,评价一个校园网的成功与否,可从下面四个环节(以下简称校园网络四要素)来考虑:网络环境建设、网络畅通保障机制、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应用。因此,一个学校在设计校园网时,也应从这四个环节去考虑,缺一不可。而传统的网络建设只是指网络环境建设这一个环节,忽视了其它几个环节。
目前,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视为实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关键。然而,很多学校对校园网建设的规划不完整,仅停留在底层的硬件环境阶段,所以难免造成今天我们看见的种种问题。
三、校园网络的建设策略
根据校园网络四要素,如果只考虑校园网建设的网络拓扑和如何施工的方案,而不考虑如何建设资源、如何培训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以及如何应用校园网络,那么整个校园网络的建设方案是不完整的。因此,校园网络建设方案应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布线系统和设备选型方案、网络维护管理方案、资源建设方案、人员培训方案、校园网应用方案。
1.校园网络的规划
建设校园网络是一项大型网络工程,其设计是否合理对校园网络的未来发展和产生的效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般应采用“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方针。其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到近期目标,还要为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充留有余地。整个校园网络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必须分步实施,设计中需要考虑各阶段的情况,适应长远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在网络规划时率先考虑的有三个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校园网络建设应当作工程项目来完成,而不是当作研究或实验课题来作。网络应用和服务在整个网络建设中应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只有应用才是网络建设的最终目的,网络基础设施是为最终应用服务的
开放性原则:校园网络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靠标准化实现,使用符合这些标准的计算机系统很容易进行网络互联。为此,必须制定全网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标准。
先进性原则:建设校园网络,尽可能使用具有时代先进水平的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和各种网络应用软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还有几项设计原则是必须考虑的。
2.网络技术选择策略
目前,在传统以太网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网络技术,典型的有:交换式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网和ATM等。不同网络技术的采用将直接影响到校园网络的投资和性能。
3.结构化布线策略
校园网的信息通道是整个校园网的基础,因此,由各种传输介质(光纤、电缆等)、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等一系列设备组成的布线系统就成为整个信息流通的必经之路,一旦通道阻塞,整个校园网就会陷于瘫痪。布线的混乱会埋下事故的隐患。好的布线系统不仅方便日后校园网的维护、检修故障,更有利于未来校园网的扩充和升级。因此,校园网的设计与建设中,要首先考虑校园建筑物地理位置特点,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建设符合标准的布线系统。只要先打好路基,才能修起通畅的高速公路。
4.校园网的资源建设策略
校园网价值的真正体现就在于丰富的软件资源,因此资源的建设尤其重要。校园网的资源包括:(1)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提供各类CAI课件、视频点播资料、教师备课教案、多媒体素材等;(2)图书信息库:提供全面的图书查阅和检索服务;(3)管理信息库:提供全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财务等多项管理信息资源;(4)动态综合信息库:提供校内新闻,问题讨论,师生之间的E-mail交流,常用软件下载等。
5.校园网的维护与保障策略
只有保障校园网的畅通,才能应用校园网为教学服务。校园网的建设完成以后,保障工作成为与资源建设并重的任务。
6.有效应用校园网络的策略
校园网的应用是整个校园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建好的校园网却没人用,这无疑是校园建设的最大失败。无论何人,在网络性能、带宽和资源均有保障的前提下,要有效应用网络,还有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应用网络的兴趣和动机;第二是应用网络的基本技能;第三是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因此,要让管理干部、学科教师和学生都充分使用校园网,可以从培养兴趣及激发动机、培训使用能力和提供充足的时间与机会三方面来考虑。第一,通过合理的机制激发应用校园网络的兴趣和动机。第二,通过多层次培训提高应用校园网络的能力。第三,通过足够的经费投入和合适的管理机制确保应用校园网络的机会和时间。
【关键词】国防;信息化;通信系统;设计
军事准备是国家的发展的保障,部队担负着国家赋予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部队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任务越来越艰巨。如何更好的完成国家赋予的安全使命和任务,是对部队工作新的挑战,是对部队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新的要求。根据任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探讨先进的无线视频传输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结合部队已有的通信装备,总结探讨出一套新的机动通信方案。
一、系统设计需求
1、机动途中的移动音视频传输。在部队开赴目标地域的行进过程中,通过卫星车保持车队指挥员和驻地指挥中心的音视频传输;每一辆车都载有通信基站,可实现车队之间顺畅的语音和视频传播。
2、任务现场的移动音视频传输。在任务处置现场,前方应急人员用车载摄像头或手持DV在现场拍摄高清晰录像及各种数据的同时,自动将数据发送给远方的指挥中心,并自动显示在信息中心的各种显示终端上(如PC等),使后端指挥人员在通过系统提供的语音交互通信功能实时了解前方情况的同时,还能观看到现场即时高清晰录像、监测等数据信息,从而更为精确地把握现场情况,提高远程指挥调度的效率。该系统也可用于日常的巡逻等任务。
3、无线IP语音(数据)传输。实现在固定地域可拨打部队驻地的分机号码。
二、系统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需求的具体情况,我们在设计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先进性原则。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选用先进的网络设备,使网络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
2、开放性原则。网络设计及网络设备选型遵从国际标准及工业标准,使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所提供设备在技术上的兼容性。
3、可伸展性原则。网络设计在充分考虑当前情况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今后较长时期内业务发展的需要,留有充分的升级和扩充的可能性。充分利用现有通讯微波资源,为以后扩充到更高速率提供充分的余地。另一方面,还必须为网络规模的扩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4、安全性原则。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安全性原则,以防止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破坏。贯彻安全性原则体现在以下方面:设备采用的是扩频技术;提供了射频信道的加密;用户可以通过设置自己的网桥或另加独立加密设备实现更高的安全性;网络内部对资源访问的授权、认证、控制以及审计等安全措施:防止网络内部的用户对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和破坏。
5、可靠性原则。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可靠性原则,使网络系统具有很高的可用性。可靠性原则体现在以下方面:选用技术先进、成熟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系统增益储备高;链路的可维护性好;
三、传输设备的选择
该系统的传输设备选用BHU 2.4G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产品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该设备采用当今最主流的微波设备、图像压缩和IP处理等多种技术,实现“4CISR”即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讯(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情报(Information)、监视(Spy)和侦察(Recon)等多种功能设计了“将无线图传技术应用在应急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由于BHU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已经内置集成视频编码模块,所以不必再外接视频编码器,提供BNC、以太网口等,大大方便设备的连接。该前端设备还集成电池供电(多种供电方式),提高了设备的便携性。方便背负、车载、船载、机载。
四、机动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主要着重三个方面的应用:部队开进途中的音视频传输应用、部队在任务地域的音视频传输应用和无线语音、数据传输应用。下面对三个方面的应用方案做一详细介绍。
1、应急移动指挥系统与卫星通信系统的结合应用方案
以“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移动通信系统为基础平台,以2.4G无线通信技术和局域网技术为信息通信手段,以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综合采用C/S、B/S体系结构,实现任务现场信息的实时传输、接收、存储管理、实现现场调度指挥功能。
微波传输系统是车辆之间保持实时网络通信的重要系统,通过车载卫星设备可实现更远距离的实时视频指挥。
各部分组成方案简介如下:1)无线局域网网络部分:由无线网桥及其配套产品组成,完成无线组网,提供最大28M传输带宽;2)视频部分:监控前端:由彩色摄象机等组成接入无线局域网;将监控录象语音数据等连接到无线网络系统中,然后传回到指挥中心,用系统的管理软件集中管理,跟指挥中心实时交互。多路图像可同时观看;3)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全向天线、内置功率放大器、馈线、及通信状态监控计算机组成,安装在车辆上。
该项目主要通过5套BHU SYSTEM 2410移动通信系统,实现移动指挥车和各车辆直接的无线通信网络搭建。为分散在不同演习车的音视频数据及时集中到指挥车提供无线宽带通信连路;指挥车通过车载卫星设备将音视频实时回传到远端的指挥中心。
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单路传输实际带宽最大可达28M,完全满足需求中传输大量数据、多路视频图像和语音的要求。
2、移动指挥车无线音视频数据组网解决方案
以“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移动通信系统为基础平台,以2.4G无线通信技术和局域网技术为信息通信手段,以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综合采用C/S、B/S体系结构,实现事故现场信息的实时传输、接收、存储管理、实现现场调度指挥功能。
根据远程应急指挥和突发事件处置的特点,应急通信系统主要包括:
1)基于BHU SYSTEM 2410 SU的无线通讯前端系统(车载摄像头或手持DV+车载电脑+耳机麦克风,配备前方移动车,由用户自己选购);2)基于BHU SYSTEM 2410 BU的无线通讯中心端系统(配备指挥信息中心);3)基于PC的中心显示终端(可并入指挥信息中心现有显示设备,由用户自己选购);
多基站方式:一个中心点基站的带宽为54M,多个远端点连接后,带宽为共享动态分配。连接过多远端设备后,带宽会有所下降。如果想增加带宽,可通过增加中心基站设备的方法来实现。基站设备可以放置2、3、4、6个或者更多。
3、无线IP语音(数据)传输系统解决方案
应用环境:任何以BHU SYSTEM设备组建的网络中。
技术方案:通过BHU SYSTEM设备组建无线局域网,使用IP语音网关设备实现网络内的IP语音电话功能,使用O口网关与PSTN交换机连接,更可实现分机延长的功能。
实现功能:远距离传输、点对多点、IP网络电话。
所需设备:除了BHU SYSTEM外,还需要IP语音网关,实现分机延长功能则要配备O口网关和IPPBX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