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技管理与研究

科技管理与研究

时间:2023-05-29 17:22: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管理与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技管理与研究

第1篇

科技管理信息化是应用信息技术,开发科技管理信息综合平台,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通过平台对科技信息进行共享和管理,改变科技信息获取、交流、管理的方式,实现科学技术研究、科技信息交流、科技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是实现科研机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各行各业对利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呼声越来越高,科研机构也不例外。然而,全国大部门科研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依然落后于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随着近些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简单的计算机文字、数字统计软件在科研机构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微软的Word和Excel等办公软件,但这些软件只适用于普通的办公应用,面对海量科技管理信息日益复杂的处理需求,简单的计算机办公软件越来越不能满足科技管理人员的使用需求。一些科研机构自行开发或购买了一系列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普遍是针对科技管理的某一领域开发的,例如项目预算管理系统、项目经费执行系统、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等。这些信息系统虽然实现了科技管理子领域信息化,但一方面只能解决科技管理某个子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另外系统本身往往存在很多使用上的不便,更重要是不能通过关联信息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导致科技管理信息的利用不能最大化、最便利化。因此,根据不同科研机构的需求,搭建一个集合科技管理各子领域功能需求、实现科技管理信息互联互通、适合科研机构实际需求的科技管理信息综合平台迫在眉睫。

2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科技管理信息化的投入产出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都需要忍受淘汰旧事物的阵痛、承受创建新事物的投入,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传统的科技管理方法已经根深蒂固,尽管科技管理人员知道目前工作方法的种种弊端,但是改变固有的工作方法还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然而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科技管理工作方式的改变也是时代需求。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时间、资金、人力的投入。平台的搭建无论是作为科研项目的成果,还是财政拨款直接建设,科研机构上级行政部门都需要为此投入资金,根据各科研机构科技管理工作需求的差异以及信息化水平要求的高地,投入资金的规模也不一而同。除此之外,构建科技管理信息综合平台需要前期调研、系统设计、调试运行、使用培训和后期维护,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平台构建技术人员、科研机构各级领导、专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时间和人力是一种无形的投入成本。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产出包括很多方面。随着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科研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全面提高,科研机构的管理和监管大幅提升,实现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实施科研经费全程监督,便于科技信息汇总统计,利于领导监管决策。从而改善科研机构管理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升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机构整体实力。

2.2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效用

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将改善科技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率;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跟踪科研信息的最新进展,科研机构领导可实时查阅本单位科研信息整体情况,实现了信息的动态管理,便于及时决策;通过科技管理信息平台,一方面加强了科研人员之间以及科技管理人员之间信息的交互,另外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实现科研信息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便于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向,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科技管理信息平台不仅便于搜集处理信息,更便于科研人员查询、发表信息,提供透明的交互平台,构建开放的科技管理体系。

3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构想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首先需要对科技管理业务进行抽象,然后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将抽象的科技管理业务重新展现,并且在构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优化科技管理实际业务,打造一个集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梳理业务,找出科研机构共有的科技管理业务,结合本科研机构的实际业务需求,搭建一个集合多个子系统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包含如下4个子系统:

3.1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科研项目是每个科研机构的命脉,管理好科研项目,既可以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多出成果,也可以促进科研机构的长远发展。每个科研项目通常都会经历申请、立项、拨款、研究、验收、鉴定和申报成果等过程,涉及科研机构各个部门的职能[3]。只有各职能部门与项目组之间信息交流通畅,才能保证上述科研过程的稳步进行。该子系统对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拨款、研究、验收、鉴定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对科研机构每个科研项目进行编号,项目组人员将项目进展情况实时录入系统,构建一个科研机构科技项目动态数据库。系统根据项目前期预期与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向项目组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发出通知,便于各部门对项目实施管理,项目组成员与科技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实现高效沟通,最终实现科研项目的自动化管理。

3.2科技成果管理系统

科技成果是科研机构科技工作产出的总称,包含科技奖励、鉴定结果、、软件著作权、行业标准、成果专利等等。面对数量庞大且各具特点的科研成果,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此科技成果管理系统涵盖科研机构所有科研成果的成果类型、获取时间、获得人员、对应项目等信息,根据不同成果类型,获取不同信息内容。实现对科研成果的自动分类、分析统计等功能,实现科技成果管理信息化。

3.3研究生管理系统

国内很多科研机构还承担着培养研究生的工作。研究生管理细致且复杂。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涉及研究生信息、研究生导师信息、研究生培养环节各项工作以及研究生培养信息管理等。针对研究生管理工作的以上特点,本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研究生信息管理、研究生导师信息管理、研究生培养管理、研究生答辩管理、研究生培养信息管理等功能。其中研究生培养管理又分研究生开题、中期管理。系统包含的范围广、内容细,需要梳理研究生培养的工作内容,探寻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搭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管理信息子系统。

3.4外事管理系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国内科研机构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走出去”探索本领域最新科研动态,“引进来”获取本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对外合作已经成为国内科研机构打破固有格局,寻求重大突破的切入点。外事工作也越来越多得收到重视。外事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本科研机构外事信息的构建、管理、分析工作。需要科研机构项目组成员与外事管理人员合作,搭建本机构外事信息数据库,便于外事信息资料的查找、分析和利用。起到对本机构外事工作的辅助作用。、随着发展,科研工作也在实时变化,科技管理工作必须及时满足科研工作变化带来的新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便于修改和更新,以便适应科技管理工作变化的动态需求。

4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4.1确定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范围可大可小、程度可深可浅、时间可长可短。不同科研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个目标,长期也好,短期也罢,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科研机构需要经过充分调研确定通过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达到的预期效果,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阶段性目标,各个击破,最终实现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4.2科技管理信息化数据库的建设

完善系统的科技信息室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数据是信息化建设的源头。不论是否开展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我们都需要加强对科研数据建设的重视。科研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不是所有数据信息都需要保存,根据科技管理对科技活动信息的需求,有取舍的保存这些数据信息,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信息数据库,为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4]。

4.3加强科技管理人员培训

科研机构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实现科技管理信息化最终还是需要科技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具体操作人员的总体知识构成也会影响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因此,在构建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需要对科技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加强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管理方法等内容的学习,扩大科技管理人员知识储备,适应科技管理系统实际操作需求。

4.4适应科技管理信息化的科技管理模式和科技管理规章制度

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对传统科技管理带来改变,不论是内容、方法还是流程都会产生变化。针对科技管理系统带来的变化,对科技管理模式和科技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调整,以便于满足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需求,提高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提升科技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5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企业管理;分析

社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电能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之一。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其中电力企业管理对于整体电能供应的影响较大。在此背景下关于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问题,也引起了较多人群的关注。作者根据此类现状,针对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进行简要的剖析,以盼能为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力企业

电力由发电厂生产,之后由输电线路传输至变电站。再经由输电线路传输至配电站,最终通过配电线路传输至用电单位。当前针对电力设施进行修建、生产电力、收取费用、维护电力系统的企业称之为电力企业。

2 电力企业科技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应用。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方面,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其中科技项目作为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的实施点,整体的发展也较为迅猛。我国电力企业通过对科技项目的不断研究和实践,使得整体的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为电力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 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电力企业科技管理结构问题

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的人员结构可以分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两类。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占据了较多的比重,其中技术人员又分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两类。当前在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的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即为:电力企业科技管理结构问题。此类问题具体的表现形式为,科技管理人员对于技术人员实际工作了解较少,存在外行管理内行的现状。最终造成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出现矛盾,阻碍了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的发展。

3.2 科技管理与创新中的制度冲突问题

当前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关于科技管理与创新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为:科技管理与创新中的制度问题[1]。电力企业在进行科技管理与创新的过程中,前期由于经验较少,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与企业有关制度,产生了较大的冲突。此类现状导致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发展的整体效率较为低下,例如科技管理与创新实施中的项目审批问题。由于企业进行审批过程中的程序较多,造成了审批时间较长,最终对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的发展产生影响。

3.3 科技管理与创新项目发展单一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整体的发展较为迅猛。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科技管理与创新项目发展单一。此类现状下,导致电力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前期发展较好,但在后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由于技术研究的单一性和片面性,针对部分科技项目无法独立推进。技术层面存在了一定的障碍,这也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方面最大的难题之一。

3.4 科技管理与创新人员人才发展计划较弱

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其核心为科技管理与创新人才的发展,人才为其根本的发展动力。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当前针对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方面的人才发展,出现了较多的断层。整体的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人员,普遍年龄较大。人才发展方面存在延续性漏洞,此类现状使得我国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的后期发展,存在了极大的危机。

4 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的措施

4.1 优化电力企业科技管理结构

为了促进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工作的开展,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企业科技管理结构的优化。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缩减合并科技管理部门。减少因工作程序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企业在发展中的资源利用。以此提升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的发展,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4.2 加强电力企业内部资源利用

我国电力企业当前整体科技管理与创新的发展形式较好,但在对外发展方面整体能力还较弱。为了有效地改善此类现状,并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首先应从内部进行改善。加强电力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对于科技管理与创新发展的支持,营造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的氛围。使得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电力企业的对外竞争能力。

4.3 政府部门进行政策激励

科技在发展的过程中,单一由企业或个人进行推动,最终的造成的发展现状都较为缓慢。甚至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面临较多地现实困难。此类现象在电力行业中也出现了较多的案例,例如交流电出现前期与直流电应用产生的理念冲突。因此针对此类现象,为了有效的促进电力企业的科技管理与创新,政府部门应有意识地引导电力企业进行科技管理与创新。针对其创新项目进行一定的政策激励和支持,例如税收优惠,项目补贴等。以此为电力企业的科技管理与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的良好发展。并且改善整体的科研环境,促进电力科研人才培养的良好延续性[2]。

4.4 加快研究成果的落实

当前我国在电力科技方面的研究发展项目较多,部分的研究项目也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成果。但关于实验项目最终的落实以及实践,则出现了周期较长,甚至无法落地的现状。此类现状对于我国电力企业的科技管理,以及电力企业整体的科技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对于电力科技研究人员的研究积极性,也造成了一定的打击。针对此类现状,我国电力企业应加快对研究成果的落实,积极进行研究成果落实项目的实践。以此积累实践研究经验,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最终达到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科技管理与创新发展。

4.5 设立电力企业科技项目研究平台

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发展为主要的核心问题。受限于自身人才等方面的因素,电力企业在科技管理与创新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误区和制度冲突问题。此类现状下,电力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科技项目研究平台的方式,进行科技管理与创新的发展[3]。并在设立的过程中,添加平台奖励机制。针对平台中提供有效建议,或完成相关技术研究的人员,进行物质资金方面的奖励[4]。整体的平台实行开放性,以此扩大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项目的发展,并对于人才发掘方面提供沟通的平台。

4.6 加强市场调研,切合市场发展

电力企业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其对于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因此其在发展技术与创新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市场需求的调研。注重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接轨,针对市场发展中提出的需求,进行技术的革新。以此推动根本技术的发展,最终达到促进电力企业发展的目的。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整体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此类问题电力企业还应从企业机构改革、创新平台构建、优化内部结构、加强市场调研,政府配合政策激励等方面进行。以此提升电力企业的科技管理与创新,并促进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家强,彭玉玲,平莉,等.电力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探析[J].中国商贸,2013(16):107+108.

[2]王家华.以科技创新推进效益岩电的建设[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1):130-131+139.

第3篇

在我国现有科技管理体制下,无论是科技管理模式还是其实现途径都具有不足之处,不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政治经济体制与政府效率都将不断进步,因此也要不断加强科技管理体制、绩效等方面的建设。由此可见,我国科技管理制度的完善、科技管理模式的优化、新型科技管理模式实现途径的探索,都将成为科技管理工作者一定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优化科技管理模式作为一个重要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权衡我国科技管理模式的现状评价、历史变迁、绩效评估、保障机制等众多方面的内容。

2我国科技管理模式的历史变迁及存在的不足

管理的两重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属于生产力范畴,而社会属性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管理两重性对于其发展水平受经济发展水平与制度约束等条件具有决定性作用。众观我国科技管理的发展历程,科技管理依次经历了计划型与政府引导型两种典型的科技管理模式。

2.1我国科技管理模式的历史变迁

2.1.1计划型科技管理模式

计划经济体制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实行,与之相适应的科技管理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型管理模式。该模式下,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制定、分配公共科技资源,高校、科研院所承担具体科研任务都是由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因此在组织结构上呈现出层级性,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以科技部为代表的最高决策层、以各省市科技厅局为代表的执行协调层、具体实施科研任务的高校与科研院所三个层次,层次之间具有行政隶属关系。

2.1.2政府引导型科技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实践,我国科技管理模式的变化很大。国家与地方科技部门之间的关系模式产生重要变迁,逐步建立了互动合作关系;计划经济下政府主导的科技运行机制逐步转变为政府计划指导与市场基础性作用相结合的方式;不只局限于高校与科研机构承担科研项目,企业也逐渐参与进来;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更紧密的关系。我国科技管理模式变迁的过程,可以看到政府基于创新科技管理模式,逐步反应对原有科技管理模式中的失效作用,也充分体现出我国经济转轨的独特之处。

2.2我国科技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目前,尽管我国科技工作成绩斐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的科技管理模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还存在科技管理体制不健全、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实际问题,需要在科技管理模式上实施系统性、全方位地创新。我国科技管理模式的有关制度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部门分割的突出问题。因统筹协调不足导致科技管理工作中产生部门分割现象,使科技资源难以集中形成优势。因部门之间沟通不足,产生科技基础设施重复投资、科技支出不够集中、科技立项分散,对于重点领域的有关项目支持力度不够。二是配置公共科技资源的效率较低。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经费用于科研建设,但由于公共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难以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使不同区域部门的科研机构之间的科技资源不能实现共享。三是科技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科技部门考核科研经费使用成效的手段不足,尚未将科研项目实施效果列入考核指标,科技绩效评估体系不够完善,这对于促进我国科技长远发展不利。四是偏离需求的科技产品供给需要进一步改善。科技产品服务的正外部性对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多数科技产品具有决定作用,目前,科技产品与服务大多由政府部门以政策法规、战略规划等形式下达,指令性较强,对于不同区域执行标准基本相同。因此行政命令式的供给决策机制造成科技产品和服务在供给需求上存在一定差距。

3优化科技管理模式的保障机制

3.1构建利于科技资源优化整合的组织保障机制

根据精简效能原则,对政府部门的科技管理职能进行科学规范,机构设置合理,改变现有科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部门分割现象,构建国家与地方、地方及部门之间的“多中心治理”体制,进一步明确治理体制中各部门的定位,并开展相应的科技协作,统筹协调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今后更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解决由于政策原因导致的科技项目分散问题,发挥科研机构、企业的科技优势,对公共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创造科技资源共享环境,构建公共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利用率。

3.2探索科技主体多元化培育、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

将目前存在的将科研与创新只作为科研机构及高校等部门事物的观念彻底改变,探索多元化创新主体的培育。基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国家科技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增长幅度。采取科技计划、财税、金融等多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对企业予以引导与鼓励,使其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培养引进优秀人才尤其是综合性人才,建立科研创新团队,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主动性,提高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力,积极拓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保证科技成果在研究之初就符合市场所需。逐步转变政府职能,使其在科研领域中的宏观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3.3构建科学评价制度与绩效管理体系

第4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tal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tates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talents rais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talents must play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rea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wer.

关键词: 科技管理人才;素质;科技强国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talents;qual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wer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131-02

0 引言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都在采用新的技术,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进而促进了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现在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还是要依靠科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管理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科技管理人才进行决策、组织、协调和管理这些都很难实现。

1 科技管理人才的历史发展和地位

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科学技术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而高质量的管理为科技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保障。科技发展早期的科学家单纯凭着各自的兴趣和爱好独立进行研究,科学家自己即管理者。随后为了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家开始进行合作式研究,由才华出众的科学技术专家担任科技研究的管理工作,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科技的发展使学科朝着专业化和整体化方向发展,科研规模逐步扩大,科研课题呈现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变得异常复杂,科技研究活动不得不开始由国家出面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而科技研究的管理工作由熟悉科学技术、懂得经济、精通现代管理的专家来担任。自此,科技管理人才成为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队伍,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 科技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2.1 科技管理人才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对任何人才来讲,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个人修养都是必须的,科技管理人才也不例外。科技人才都是某个方面的专家,具备非常强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在这方面,科技管理人才是很难超越,只有在道德素质方面不断提高,虚心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管理工作中才会得到科技人才的积极配合,顺利完成管理工作。

2.2 科技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 不同的人才对知识的需求不同,所需的知识结构也就不同。对于科技管理人才来说,知识结构主要包括:①基础知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度,人才都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现代学科的规模不断扩大,新学科不断涌现,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科技管理人才需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持续的拓宽知识面,丰富的知识能够使科技管理人才提供广阔的视野和较强的思维能力,进而为掌握专业知识奠定基础。②专业知识。作为一名优秀的科技管理人才,在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后,还要掌握渊博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科技管理人才不一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但应对自己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要有更多的涉猎,并且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有大致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业内站稳脚跟,进而发出内行的指令。否则,会因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或者对所管专业知之甚少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③工具性知识。工具性知识对科技管理人才来说,就是解决问题的工具。通常情况下,工具性知识主要包括法律、外语、计算机等。当前,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根据依法治国的思想,熟悉掌握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对于科技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了便利。科技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掌握外语可以了解国外的科技动态以及前沿科技信息,查阅外文资料或者与国外朋友进行沟通交流等。现代化的管理和决策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使用计算机来进行的,科技管理人才也需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2.3 科技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 对科技管理人才来说,不应使自己的头脑成为知识的仓库,而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能力是确保某种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它直接影响活动展开的效率和效果。人的能力主要包括一般能力和专门能力两种。①一般能力。所谓一般能力就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要具备的,如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在实践活动中,各种能力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单独起作用的,他们是一个系统的整体,通过结合在一起,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如果缺乏或丧失某一种能力,其整体功能会受到影响和制约。②专门能力。专门能力主要包括综合分析能力、预见和统筹全局的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应变与决策能力几个方面。1)综合分析能力。对于科学研究工作来说,其本质就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因此要求科技管理人才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开阔的视野,对科技活动的发展动向要保持敏感。能够对纷繁复杂的科技信息进行准确提取,分清主次、轻重缓急,进行相应的综合分析。要有前瞻性眼光,对较好的课题能够及时进行重点扶持,不断为科技工作的发展提出新措施和方法。2)预见和统筹全局的能力。科技管理人才对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的发展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对科技发展战略和科学研究规划提出预测性建议,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结合的趋势有独到的见解。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统筹好分管的工作,通过分析、综合和判断,在不同的工作阶段,能够抓住该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而带动整个问题的解决。3)组织与协调能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科技管理人才要善于将总任务逐层分解,不断细化。为进一步实现决策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对部门、成员进行统筹组织和安排,选择最优的组合方案对各种要素进行管理。在科技活动过程中,组织作为一个综合体,往往由不同部门、不同成员组成。因此,为使一个组织能顺利运行,科技管理人才的协调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协调和组织好人与人、人与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4)应变与决策能力。在实施科技管理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的、意外的事件或情况,尤其是那些需要进行紧急处理的问题,这时,应变能力的重要性就会充分显示出来。需要敏锐的思考力和当机立断的果断,通过快速加工、处理现有信息,发现、提出和分析问题,进而灵活的解决突发问题。决策能力是科技管理人才在管理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在本质上真实地反映了领导能力。科技管理人才为了做出决策,需要具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3 发挥科技管理人才的作用,助力科技强国梦想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出现了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现象。为了在经济、军事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中获胜,发展科技事业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战略决策。而科技事业发展所需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决策等工作又离不开科技管理人才,为此世界各国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培养和造就科技管理人才的力度。因此,我国也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实施人才战略,培养一批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科技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科技强国。进而为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孟东方等.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3,5.

第5篇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等都得到了快速进步,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使得加强高校科技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随着如今高校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从而使得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高校学生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应用精细化管理思想,有利于更好地保证高校科技管理实现开放平等,增强学生管理工作中个管理者之间的互动,更有利于不断扩大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发展空间。

二、精细化管理思想的概念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不断落实管理的责任,从而达到将管理责任进一步的具体化,以更好地做到责任到人,将管理责任明确化,使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做到尽职尽责,保证一次性将工作做到位,做到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并且还要对完成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根据它的特性,将它可以分为具体三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是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第二层次是实现管理的精细化,而第三个层次就是创造管理的个性化,其中精细管理是整个企业或单位,或教育机构,或其他事业单位管理运行过程中的核心工程,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就表现有效运用精细化管理思想,应用相关的文化精华或技术精华作为管理工作的指导,从而实现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

三、如何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

(一)实现管理决策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为了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实现高校科技管理的精细化,各高校首先就必须实现管理决策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可以创建学科综合性相关的研究机构,注重进行高校科研机构的管理创新,但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务虚,必须结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创新[1]。在建设方面也应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要根据时代需求进行学科建设,从而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通过科学的管理决策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立场出发,培养出更多科技方面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为了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各高校要根据本校各科研机构具体的运作情况而从其管理的组织形式到管理人员的配备进行都要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而更好地保证其科技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变得更加畅通,并且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领头作用,进而有利于高校建设起一支梯级发展的科研队伍;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各高校在进行科技管理方面,对于其科技方面的科研机构研究方向的确定要根据其学科的建设方向进行科学调整,从而实现其科研机和与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协调发展,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其高校所具备的科技研究特色和科技科研优势。

(二)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立足专业和科学量化的两大原则

为了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实现高校科技管理的精细化,各高校要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立足专业和科学量化的两大原则,进行科研机构制度化管理,专业化管理,努力实现科研中集人、财、物的科学量化管理,从而有利于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提高他们管理的效率;对科技研究方面的管理,为了更好地实现职责明确,高校可以采用所长负责的体制,使科技研究所所长负责其所内具体的人员配备和相关的资源配置等事务,为了实现责任的具体化和明确化,在职责方面可以由研究所长负责本所的科学研究项目和学术交流项目,自行决定其研究所内研究经费等资源分配事务,以更好地实现科技研究的统筹规划[2]。

(三)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的服务意识、细节意识、系统意识及规则意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实现高校科技管理的精细化,各高校要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的服务意识、细节意识、系统意识及规则意识,在进行科技管理的时候要充分挖掘优秀的人力资源,通过相应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确保科技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管理,为此,各高校可以加大资金的投加力度加强对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从而将大量优秀人才吸引到本校,为打造科研创新团队而壮大人才队伍[3];为了更好地促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各高校必须加强科技学术带头人才队伍的建设,以提高带头人的领头作用更好地带动本校整个高科技人才团队的建设,从而使其在选定科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出重大的原始性创新成果,打造本校科技科研品牌,提高本校科技科研的影响力[4];在科技管理工作方面要树立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更好地提高其科技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其管理的效率,同时使管理人员提高细节意识,注重管理工作中的小细节,防止以小失大,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的系统意识和规则意识,做到统筹全局,以全局为重,同时在管理工作注意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遵循相关规定,同时注重遵守相关规则,从而更好地实现科技管理的规范化[3]。

四、结束语

第6篇

文章首先分析了创新网络的兴起与研究现状,分别从理论性研究与实际应用两方面来进行。其次以自组织创新网络的理论性依据为论述对象,对系统构建流程进行总结。最后重点介绍在创新网络环境中开展科技管理变革的确切方法,帮助提升科技管理效率,减少变革过程中产生的冲突问题。

一、创新网络的兴起与研究脉络

自组织创新网络在制造以及商业服务行业中应用广泛。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创新网络在科技管理中应用范围广,在科技发达的一线城市发展速度快,下面将对这种新型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做出分析。大部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是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来开展管理任务的,虽然网络传播速度存在差异,甚至在一些特定的区域不能够实现网络覆盖,因此在应用网络开展生产任务以及管理时会涉及到创新理念。这也是自组织创新网络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科技管理是企业增大自身规模的必然选择,创新网络技术应用在这一环节中与传统的管理方式出现一些冲突,需要在体系中做出改变。创新网络起步后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由最初的复杂程序简化为如今可以自主编写程序的全新模式。企业在构建网络系统过程中可以借鉴已经投入使用的设计方案,并结合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对方案做出优化处理,既能减少创新设计所用时间,还可以减少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冲突问题。科技自身带有极强的先进性,并且更新周期短,科技管理自然要顺应这一规律及时做出改变。

二、自组织创新网络的基本理论

在各类学科的研究过程中都会涉及到自组织,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将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连接为一个整体,设计具有全生命周期性的运营管理方案。自组织创新网络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是实用性,要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开展设计工作,并对系统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获取系统设计时的各项参数范围,以及优化过程中可以改变的数值。其次是局部功能的强化。创新网络的使用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因此在功能组成上会显示出差异性。自组织创新设计要抓住这一特征,以使用目的为强化对象,确保系统具有可行性。自组织创新系统虽然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中运营,但各系统之间仍要保持相互独立,以此来提升使用过程中的运算速率。系统实现高效运转要排除阻碍因素,并提高网络稳定性,自组织创新理念需要科技管理方式不断进步,将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技术问题事先调控。自组织系统内部由众多功能层组成,规模大小各不相同。施行宏观管理方法的前提下也要针对各系统运营原理进行分层次监管控制。如果科技管理需求有所增加,原有体系中存在明显的落后现象,则应结合新结构对管理制度进行整改,更好的为创新网络所服务。

三、科技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在自组织创新网络的宏观潮流下,科技管理体制需要全面整改。但传统的管理方式应用时间久远,在企业运行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这为体制创新带来了阻碍。自组织本是独立的理论的理论体系,将其应用在科技管理中也是近年提出的最新观点,落实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风险隐患,如果规划阶段不能体现出风险控制能力很难保障创新网络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变革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理论石岩性知识的可行性,创新网络研究已经足够成熟,但多数都局限与理论层面,实践应用较少。政府在对科研单位管理约束时也只是针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来进行,缺少对项目研发建设阶段的有效控制。自组织理念引入后这种管理制度无疑是落后的吗,不能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创新网络研发使用阶段也缺少体系的约束,大部分监管任务都有科研单位内部完成,加深了变革进行时的风险系数。通过上述几方面问题,将科技管理的具体变革方式总结如下:首先是要协调好体系与未来发展方向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掌握好信息时代的发展特征,以科技来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应制定出有效的约束措施,对创新网络设计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在制度约束下科研单位才能积极有效的开展工作,事业单位与民营企业之间也要引入竞争,这样在科技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进步。其次是各单位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尤其是在科技项目的管理中,交流创新网络建设技术可帮助减少运营期间出的风险问题,项目从设计到最终的实施所用时间也能有所减少。将社会主流技术应用在自组织创新网络的建设环节中。缩小单位与市场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的管理方式做出调整,变革任务也因此而完成。应用创新网络技术时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对项目建设情况产生影响。第三,发展创新网络的“基础设施”。对于短期合作而言,需要有作为第三方的专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参与,中介机构要对合作各方的信息充分了解,并以提供担保、沟通各方的知识传递等方式为合作提供便利。比如,国外发展了为区域创新网络服务的“技术基础设施机构”,它包括多种类型的组织,主要功能是促进技术转移、提供R&D基金和创新活动咨询等,为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发展服务。第四,探索大学在创新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机制。近十年来,大学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并未因创新网络兴起而降低,反而有所提高。知识数量的激增和创新速度的加快,更凸显出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政府的科技管理不仅要继续加大对大学科研的支持力度,而且更重要的是探索如何发挥大学在创新网络中的重要作用。第五,科技管理不仅是作为一项职能,更重要的是一个学习过程。不确定性在自组织创新网络中并没有消失,合作创新仍然存在失败的风险,科技管理要在实践中探索多种科研组合,减少创新失败的损失。另外,适应创新网络的多样化要求,科技管理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通过总结创新网络间的差异,为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的科技管理变革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薄弱,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非常低,多数都在申请专利后终结;科技投入强度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种现状无疑会增加科技管理的难度,影响科技管理变革的成效。但是,创新网络的出现为中国科技从模仿跟踪向创新的跨越的转变提供了良好契机,科技管理变革势在必行。否则,中国有可能错过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机遇。

作者:石岩 单位:黑龙江省计算中心

第7篇

关键词:城市;科技体制;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一、深化改革科技管理制度

首先,改革科技计划体制,强化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市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工作程序,明确科技计划决策目标,落实科技计划执行责任,强化科技计划执行的效果评估论证,并对科技计划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尤其对于重大科技项目而言,要加强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绩效考核等关键环节的监控。其次,建立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降低重大科技项目决策风险。市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技术专家、财务审计专家、创新管理专家、市场营销专家等专业人士,定期召开科技研讨会议,让专业人士对本市科技创新与发展出谋划策。同时,成立专家咨询小组,负责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提出专业的咨询意见。再次,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人才评价体制,促使人才资本参与收益分配,调动起科技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此外,积极搭建科技人才发展平台,鼓励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构建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体系

科技金融体系的构建必须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投融资决策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促使社会资源向技术创新领域聚集,从而构建起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体系。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构建:一方面,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作用,建立起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活动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扶持风险投资基金公司的创立,主动学习国际先进的风险资本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市财政部门应针对科技研发与创新设立专项资金和引导基金,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流入到科技投资领域,为拓宽企业科研经费筹集渠道提供有力保障。

三、大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是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策略,应当结合城市的现实需要和发展战略,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平台,提高对优势产业的服务水平,具体包括:首先,建设科技创新信息平台。地方政府应积极建设科技创新信息网,在信息网上及时最新的国家、省、市技术创新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动态、项目动态等信息,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全面掌握科研动态,防止因重复研究造成资源浪费。其次,建立技术研发平台。地方政府应当依托龙头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建设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为全面提升城市科技研发能力提供基础设施条件。再次,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利用科研机构、高校、核心企业的资源,在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业化产业基地等区域内建设公共实验、检测评价、生物医药中试孵化等平台,构建起开放共享、功能齐全的技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技术服务项目。最后,建设企业孵化平台。进一步优化大学生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为高成长性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技术合作、融资投资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创新与改革科技评价机制

(一)完善科技管理工作评价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科技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应创新性地改进科技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在原本以科研成果产出和产业化等指标为考核重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能够客观评价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工作绩效的指标。具体如下:其一,增加科技资源投入与产出评价指标。该指标要从资金、人力、时间等层面出发,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在科技资源投入与产出中的管理行为有效性进行评价。其二,增加产出与影响评价指标。该指标要从直接产出、短期社会影响、间接社会影响、长期社会影响等层面出发,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实施科技管理行为的扩张力进行考核。其三,增加资金使用效率评价指标。该指标要从资金分配的合理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投入产出比等层面出发,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其四,增加组织和管理评价指标。该指标主要对政府科技部门的组织能力、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履行部门职能情况进行考核。

(二)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制

科技成果评价体制是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重要部分,在指导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笔者建议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科技成果评价体制进行改进和完善。首先,建立新的评价标准体系,使其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评价。例如以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为评价标准,对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以是否取得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授权为评价标准,对生产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等。必须注意的是,不得对没有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市场认可的成果进行评价。其次,改革现行科技成果鉴定方式,转变以往以会议鉴定为主的鉴定体制,大力推行检测、函审与应用单位评价相结合的鉴定方式,从而确保鉴定程序和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再次,构建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拓宽科技成果登记和评奖渠道,转变以往只将科技成果鉴定作为唯一评定依据的做法,逐步纳入发明专利证书、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论文、权威机构项目评估报告等评定依据。

结语

总而言之,科技体制是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城市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必须从城市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出发,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在科技体制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市政府的引导作用,逐步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制度、科技金融体系、科技创新平台以及科技评价机制,从而推动城市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争当先锋。

参考文献

[1]傅诚德.科技体制及其改革的若干思考[J].石油科技论坛,2010(06).

[2]黄文琦.张红辉.宁波市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03).

第8篇

【关键词】企业;科技管理;战略;创新;效益

科学技术是一个企业的支柱,正如现代管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彼得·德鲁克所说:“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科技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取得效益、进行长远发展的必要手段。企业科技管理是对企业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合作以及技术转让等进行管理活动的总称,这些方面也是企业科技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科技管理涉及的内容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关键要素却大致只有战略、创新、效益、安全、人本几项。

1、战略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规模化的企业必须要突出战略性,为企业的未来赢得生存发展空间。相对于成熟的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快速诞生又快速消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决策凭经验随意决策的成分较大或者企业行为随意性较强,根本谈不上科学的战略管理”[1]。任何科学技术都是有超前性的,企业科技管理是技术超前性和管理前瞻性的结合。进行科学技术预测、制定规划并组织实施是企业科技管理的第一步。企业要研究、预测好哪些技术是行业领域内未来的发展方向、哪些技术是本企业未来必需的,然后制定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最后是组织力量去实施。企业科技管理要与企业的战略管理结合起来。企业科技管理应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考虑要项,但同时企业科技管理要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框架内进行规划、实施。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将资金、技术、人才等各项要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从战略的角度对这些要素进行整合,优化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促进企业发展。企业科技管理要服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但由于科技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在企业的战略制订与实施、战略规划与决策过程、战略控制与报酬制度、资源配置、竞争战略、合作战略等多个环节中也都必须要考虑科技这一因素。

2、创新

科技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创新。失去了创新性的科技就是“伪科技”,就是古董。人类历史上多少伟大的发明、创造,在今天看来都再通常不过、已经不再具有科技的意义。科技需要在动态中保持创新活力。企业科技管理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的位置。通过企业科技管理要让企业科技具有先进性、让整个企业具有创新能力,从而突破传统束缚、打破现状的局限。企业在具有稳定利润的前提下,为了保持现有的利润,经常会遵从保守的原则,让企业的各种要素遵从现有的发展惯性。比如,一些垄断性的、传统型的企业集团经常会这样做。虽然美国可口可乐的配方至今没有人知晓,但是从企业诞生至今一百多年来配方始终没变。可口可乐公司算是一个独特的例子。一般情况下,企业保持技术惯性时间一久,自身的发展就会出现瓶颈。企业科技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不断打造本企业的创新性。在具体实施上,突出表现为“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开展重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主要的项目有: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设备更新、新产品设计,试制新产品等。这些是贯彻科技创新的途径,也是科技创新的表现。

3、效益

从政府的角度来开,公益是科技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对企业来说,效益才是科技管理的最高目标。在企业科技管理中,要按照企业经营规律和科学技术工作自身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企业科技力量和资源,让科技实力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效益越来越明显。在2011年度颁发的北京科技奖中企业占七成,创造的经济效益明显。例如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获得2011年北京科技奖的“面向无线城市信息应用的融合业务平台”项目取得直接经济效益22.4亿元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依靠资源消耗型的增张已经行不通,依靠科技进步将是企业取得自身发展和良好效益的根本途径。

4、安全

科技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科技上的失误也是最容易导致生产事故的。特别是在从事尖端科技的企业,企业科技管理必须要到位,确保企业不因技术问题出现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2011年的日本核泄漏事故虽然有天灾的成分在里面,但电力公司在核电站上的技术设计与管理方面也是有诸多不足的。比如,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就是核电站抗震能力不足和设备老化所致。②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为因素作祟,不重视技术管理,如果能从技术上采取有力措施,好多重大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企业要依靠科技管理手段,制订和执行技术标准、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健全技术操作规程、做好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5、人本

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人是根本。企业的科技进步需要科技人员的努力,企业的科技管理需要懂得现代企业运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双料管理人员。从根本上说,企业的发展最终是为社会造福,为企业所有员工谋取实际的利益。因而,企业的科技管理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要管理好科技,也要以宏观、全面的视角管理好人,“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管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3]。知识员工与普通员工的管理有很大的差别,这种管理应该是服务和引导为主要的手段,让科技的创造者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来自企业的温暖,感受到自身在企业里的重要性。知识员工的劳动难以形成流水线,要让知识员工发挥出创造性,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就应该给他们更大的自主性。当个人得到个性满足和发展的时候,也正是企业收获最大的时候,企业的科技水平必然也会上一个新台阶。

结论

企业技术管理的内容可以涵盖很多方面,但大致有战略、创新、效益、安全、人本五个关键要素。任何科学技术都是有超前性的,企业科技管理是技术超前性和管理前瞻性的结合。企业科技管理应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考虑要项,但同时企业科技管理要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框架内进行规划、实施。企业科技管理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的位置。通过企业科技管理要让企业科技具有先进性、让整个企业具有创新能力。效益是企业科技管理的最高目标。在企业科技管理中,要让科技实力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企业科技管理必须要到位,确保企业不因技术问题出现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企业的科技管理还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吴晓红,杨旭.浅析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战略管理上的缺失[J].集团经济研究,2007(05)

[2]佘庆东,李龙海.国有大企业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创新体系的构想[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05)

[3]彭川宇.高科技企业知识员工心理契约感知及管理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8 (27)

第9篇

1.1宏观层面科技管理现状

科技发展离不开科技管理体制的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体制的好坏。近些年,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发展迅速,不断革新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科研活动自由度有较大释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1)行政化的科研管理。行政化管理下建立的科技活动管理体制,存在科研活动审批、监管和评价机制相对僵化,有效的科技管理激励机制匮乏,科技资源分散化、碎片化,部门间的联动性非常有限,文件审批程序烦琐,与企业经济联系不紧密,科研项目经费分配不科学等问题。由此导致了科研成效低,严重制约了科研活动的高效推进,更容易滋生学术腐败[2]。2)科技型人才参差不齐。由于对专业技术人员身份、编制等的管理刻板,影响人才流动,致使人才分配不均,使用效率低下。由于地域经济的差异,使得大多数优秀人才涌入发达地区,导致部分欠发达、偏远地区科研高端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科研活动均衡发展和科技创新。3)科技创新缺乏保护。科技创新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头,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我国科技体制对科技创新的保护还需不断加强,科技人员研发的很多新品种、新技术、专利等成果被无偿窃用,很难得到根本的控制,影响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与热情。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进行的保护及其健全的保护措施与科技评价机制、优良的创新环境、对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4)核心科技创新匮乏。核心科技创新问题长期困扰着科技工作者,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研发成果大多数是二次开发和加工,市场竞争力弱。科研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节、科技创新体制对科技成果转化指导性的作用有限、产学研联动性不强等,影响了科技工作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积极性,制约了科研成果与资源价值的充分体现。

1.2微观层面科技管理现状

1)科技管理部门的管理深度不够。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的核心是项目管理,但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立项,而缺乏项目管理的有效联动与监管。一方面,缺少对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价等的有效规划;另一方面,项目管理者、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没有与科研活动有效联系起来,容易产生科技工作者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导致科研活动执行不力,甚至影响项目的研究结果与价值实现。2)科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农业科技管理需要有配套的管理制度来约束与制约,但也不免会有走歪门邪道的科研人员出现。科研项目传统管理中,在项目立项和结题方面很难做到公平、公正的审查,监督弱化,项目检查、审核流于形式,致使项目完成的质量大打折扣,科研成果水平低,未能真正实现科技管理的价值。3)科技管理理念陈旧。创新的理念必将替代落后的理念,这是社会发展的共识,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陈旧落后的管理理念,不仅会影响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而且还会造成科技成果的水平和效益大打折扣。科研工作者往往只注重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却弱化了项目实施期间的管理工作,监督疲于应付,验收把关不严,科技管理缺乏系统性和严谨性。鉴于此,创新管理理念[3],强化科研工作者项目管理的意识很有必要。强化管理意识,深入认识科技管理的实质,是高效地完成科技管理工作的基石。

2新常态下农业科研机构科技管理的意义及重要性

在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科研环境方面,可以通过申请国家五大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等渠道多元化争取项目经费;申报各类科技计划类项目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通过申请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平台和人才建设等,提高科研团队自身研究能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环境的变化,对科技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通过去碎片化,整合优势科研资源,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取得有利位置。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全社会对科技需求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迫切要求增强科技管理的整体效益[4]。由此可见,当前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管理制度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就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基础应用科研项目区别于建设工程项目等相关类型项目,迫切需要科技主导部门针对当前的科技体制和科研机构的管理进行革新,不仅要创新管理理念,还要突破陈旧的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例如,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细化管理理念,主要运用于大规模企业中的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及质量安全管理模式,这样可能更有利于资源的高效整合,给科技工作者甚至全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5]。

3促进农业科技管理适应新常态的建议

3.1制订科研机构科技管理战略规划

随着全国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依然保持不变,承担着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伴随科技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类科研机构间申请科研项目的竞争日益激烈,不管是科研院所还是高校,其重心会侧重于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对科研的管理工作也将更加重视。因此,科研院所、高校或是企业规划一个中长期的科技管理战略很有必要,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对科研工作实行有效规划,颁布实施科学的配套科研管理方案,加大科研管理的力度,为项目的执行提供方向与指导。另外,要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协助科研工作者顺利开展科研活动,兼顾成本控制和科技管理效果。

3.2创新科研机构联动机制

各农业科研机构对科研活动进行管理时,不仅仅针对科研项目自身进行管理,还涵盖对课题经费、科技人员、实施过程等的监管。因此,在对农业项目进行管理时,注重部门间的联动性非常重要。1)创新科学思维。运用科学的思维,坚持正确的决策导向,既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减少重大失误,又可以增强每个管理者在科研活动管理中的责任心,有效强化集体与个人的联动性。2)创新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农业科研机构在项目实施期间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时,要严格按照项目经费预算要求合理使用经费,确保间接经费使用到位,重视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审计与监管,加强培训,提升科技人员对经费开支的认识,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益,为科研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保障。3)创新专家、学术委员会决策制。成立学术委员会对农业科研机构开展科研活动很有必要,邀请具有行业影响力、成果丰硕、经验丰富的专家,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命题、科技前沿动向、科技人才管理以及科技决策等方面的指导作用,探索农业科研机构在科研活动管理中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3.3创建科研活动电子化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科技活动管理的电子信息化管理创新应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6-7]。当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传统的科技管理模式逐渐被电子网络化管理所取代。科研单位可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建立电子信息化的科技管理方式,开发科学的科研活动管理网络系统,通过网络平台不仅可以简单、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各种科研资料,还可完成对项目的申报、立项、审核、评审、验收、考核等一系列流程的管理工作,不仅使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数据质量得到了保证,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又可便利本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的统筹高效管理,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相关资料,最终实现无缝对接。

3.4建立综合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

当前,在农业科技管理活动中,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是非常关键的。国家、省部级各类计划项目要得到高质量的执行、结题,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多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科技人员队伍。农业科技人员是团队探索科技创新的核心主体,因此,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是农业科研机构的重中之重,应培养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队伍,凝心聚力钻研学术。农业科研机构应结合自身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建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对项目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另一方面,鼓励大量综合型人才从事科研工作。在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中,可以通过绩效考核和奖励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自我价值实现的积极性[8];设立有关的资质审查办法,精准选用具备管理与科研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提升科研项目的实施效率;定期开展培训,提升自身研究能力,挖掘其在科研活动中的创新潜能。

3.5探索先进的科技管理模式

科技管理强调的是一个过程,管理内容包括范围、组织、进度、成本、质量和协调等,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成果评价等手段实现项目目标[9]。科研机构要准确预判未来发展趋势,探寻适合自身的先进科技管理模式,紧跟时代的步伐,结合科技命题前沿方向,特别是在面临科技命题难点与热点时,做好系统调研与可行性分析,强化自身的科学研究与管理能力,做到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实现管理与研究活动高效联动。任何一个管理理念、方式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都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逐渐完善,不断更新的科研管理理念、模式终将淘汰陈旧过时的理念、模式,必将为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科技管理水平的提升。

3.6创新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激发创新活力

在规范项目经费使用、严格查处违规使用者的同时,更应深思并解决经费管理办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科研经费存在碎片化、模式化、行政化、功利化倾向等具体问题。掌握创新规律,依照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自有特点,科学地监督管理。例如,有关管理部门应从以前的管理思维中剥离出来,下放项目遴选、立项、验收、评价、奖励等管理权,把项目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等宏观管理作为工作重心,提高公共服务品质[10],既不“失位”也不“越位”;在经费使用配置上,需更加重视科技人员的劳动成果。在经费使用上,既严格监督又给探索创新留足空间,宜宽则宽、宜严则严[11]。

4结语

第10篇

关键字:曹妃甸;科技管理;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E835.8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创新己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成为增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达国家或先进地区在科技管理创新、提升国家或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我国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强调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作用。曹妃甸港作为中国沿海港口的后起之秀,将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将对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并将成为支撑河北省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新兴战略平台[1]。而科技管理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如何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成为推动曹妃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1 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就是管理者根据科技活动的任务及目标,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对科技活动中的人、财、物、组织、信息等各种资源或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充分发挥各种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效用,以便圆满地完成预定的科技目标。

近几年,曹妃甸科技管理工作在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足,分析曹妃甸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技政策支撑力度仍不够强。由于曹妃甸建立时间很短,在很多方面尚未出台统一的科技执行政策,导致各功能区在落实上级政策及执行原科技政策等方面出现问题。第二,科技人才制度不完善。现有的科技人才政策没有形成体系,支持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安家费、补助费等,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养使用”的现象,特别是人才政策没有与科技、经济等其他政策紧密结合。第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曹妃甸虽然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科研机构少,研发实力较弱。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方面系统化、全面化的扶持政策较少,创新资源较为分散,还没有形成网状或者科技研发系统,各功能区科技资源各自为政,配置效率不高,由于缺乏对区内外科技资源集聚和整合手段,因此尚未形成健全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2]。

2 提高曹妃甸科技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

针对曹妃甸现行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基础上,就提高曹妃甸科技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加强技术预见研究,完善科技发展战略

加强技术预见研究能够帮助曹妃甸科技管理部门清楚地界定短期和中长期研究计划,并注重在制定过程中将各种科技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

(1)优势产业继续保持

对于在己取得较好声誉的冶金、电气、化工、陶瓷等优势产业方面,改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参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积极性。

(2)发展新兴特色产业

通过政府连接作用,为企业找准、找好对口单位促进产学研科技合作,以点串线,以线带面,通过发挥龙头企业集聚作用,形成从种、养、殖、加工到流通的一体化产业链,形成一批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生态特色产业集群。

2.创新科技政策体系,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技术创新体系在整个曹妃甸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承担主要作用,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

(1)通过大规模引智建立研发机构

需要运用毗邻京津的优势,利用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特别是要加强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北联合大学等的合作,面向京津开放,通过大规模引智的形式来构筑起曹妃甸自身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2)构建创新联盟和创新集群

利用传统产业优势,构建创新联盟。利用唐山钢铁、煤炭、动车、陶瓷、化工的产业优势,打破企业界限,建立产业创新联盟。使企业能够共享科技成果,增强整个行业的竞争能力。利用开发曹妃甸,唐山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会,大规模的开发循环经济技术、低碳经济技术,为唐山市的资源城市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构建现代制造服务创新企业集群。要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航运与物流服务业企业,提高现代化和智能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服务外包,重点发展业务流程外包、信息技术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积极融人现代物流、金融、制造等服务领域。

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企业集群。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曹妃甸区的特色增长点。首先,依托国家海洋研究机构尽快建设海洋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海洋重点科技创新机构,增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转化能力。其次,重点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形成海洋科技产业增长点。

新能源创新企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缓解我市能源压力,满足市场需求的战略选择。重点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立新能源企业产业集群。

3.加大投资和融资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大政府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通过对科技资金的管理来满足曹妃甸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公共需要,使资源合理配置并发挥其最大效益。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应建立科技投入资金占财政收入比例的稳定增长机制,以制度保障政府体制内的资源分配并充分引导社会资源聚集。为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应集中财力对在曹妃甸经济发展中具有制约和牵制作用的重大项目、重大技术攻关难题、关键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给予重点支持,对于具有曹妃甸地区特色的原始科技创新给予支持,使资金的投入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2)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和风险投资为支持,吸引社会资金和引进外资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制。增强科技投入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探索财政科技投入与金融机构及企业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科技投入机制,运用资本市场促进科技与教育、科技与产业、科技与社会发展、科技与地方特色产业开发、科技与资本、科技开发与基础设施投资在多个层面上对接融合,广泛吸纳境内外各类资本投向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联合推动,共同发展。

(3)破除融资瓶颈

建立统一的科技投融资平台,政府应将财政预算收入、土地收入等有形资产和政府规划、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定价、政府信用等无形资产集中到此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并通过分类、重组等方式发挥其最大效用。依托现有科技金融机构,建立集科技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贷款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投融资机构,面向科技型企业提供包括股权投资、债券投资、投资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一体化的投融资服务。

4.优化科技人才管理,充实社会创新力量

实现科技人才与科技管理目标的协同以及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曹妃甸在今后的科技人才管理中应予以重视的,曹妃甸要围绕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科技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战略资源,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和奖励等环节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形成“本地培养、外地引进、留学归国”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3]。

(1)完善人才培养措施

针对薄弱的基础性研究领域,结合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和重大项目工程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紧缺人才、拔尖人才和高级青年专技人才。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创新和发展,造就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

(2)创新人才引进方式

借鉴深圳经验,推行高端人才全球招聘制度,在欧美发达国家和香港地区等统筹设立海外人才联络处,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各领域的核心领军人才,给予与国际接轨的薪酬待遇。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建“国家级曹妃甸留学生创业园”,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操作性强的措施,吸引国内外科技人员、大学毕业生来曹妃甸创业。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好、保护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拴心、贴心、宽心、舒心的用人环境,使人才“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使曹妃甸成为人才辈出、人才聚集、人才创业之地。

5.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服务科技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研究和转化的中介组织,是由政府和企业建立的服务结构。目前来看,科技服务体系应当首先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目的是为了科技服务提供有效地保证。

(1)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平台

建立开放式、市场化运作的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吸纳国外高端研发机构,中央和地方大院大所、重点高校、龙头企业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多元实施主体参与共建。此外,还应搭建创新资源平台,实现创新信息资源和政务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

(2)探索“产学研”发展新道路

完善契约制度,建立战略联盟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建立技术参股、效益分成、委托研发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利益分享机制;支持和鼓励功能区与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面向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为曹妃甸企业开展长期的战略咨询、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科技服务工作,探索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6.加强科技预警管理,提高管理应变能力

结合公共管理中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在科技管理过程中引入“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做到“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弥补传统科技管理中只强调管理带来的有利状态,“忽视”或“短视”科技管理过程中因诸如社会、经济、科技等外部大环境发展产生的多样性需求以及由内部诸如失误或者低效科技管理行为而带來的不利甚至危险状态,强调事先预控和经常性预防,通过组建科技预警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科技预警措施以及加强科技预警管理研究等,不断优化政府科技管理行为[4]。

(1)建立科技预警组织机构

建议在政府内部建立科技预警管理组织,实现科技应急管理的公共治理。建立由其他政府部门、社会专业团体、企事业单位、媒体甚至个人等参与的对科技管理内部与外部过程进行常规监控、综合监控和危机监控,形成多元主体参与互动的监控网络。

(2)健全科技预警管理政策措施

建立科技预警管理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针对科技预警管理中的“监测、诊断、预控、矫正”四个管理阶段特点和科技预警管理控制性、预见性、警告性、纠错性和免疫性等本质属性,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3)加强科技预警管理研究分析

借助唐山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信息和技术优势,建立其与政府的联动机制,为政府提供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推断等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真实、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晓春.曹妃甸港口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814-817.

2. 李峰.基于国家创新型皿市的唐山市区域科技创新恤系的构建[J]. 科技信息,2012:94-95.

3. 李婷.科技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初步探讨[J]. 科技论坛,103-104.

第11篇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科技管理;创新;平台构建

前言

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爆发之后,物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依据,社会也逐渐发展到一个最新的阶段和最新的模式。因此,社会中存在的所有“物体”在大数据背景下都会成为数据的重要来源。在面对较为庞大的数据时,其整合方式成为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云计算的出现为改善这种情况提供了合理的条件。随着我国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不断出现和使用,人们能够获取的数据逐渐呈现出爆炸式的增加情况,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大数据的阶段,数据所呈现出的特点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大数据下科技管理创新平台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的新特点

现阶段,对于大数据的概念学术界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标准的定义,但却有很多不同的表述。其中,最普遍的一种观点就是“大数据”的概念和“海量数据”与“大规模数据”的概念有着相同之处,但是“大数据”方面其数据的复杂性和出现的速度却远远超出其他两个概念,并且现有的技术处理能力也和其他两个概念不相同。而科学技术管理指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且其中还包括对科学研究整个过程的管理以及对科研人员的管理等。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之下,科学技术的管理也出现了如下新特点。

1.1 科技实验的数据量大、复杂性高

与传统的数据情况相比,随着各种各样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物体都能够成为大数据情况下数据的主要来源,并且对于科学实验来讲,这种情况会产生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数据,而不是抽样的数据。“大数据”作为科学实验中最真实的数据保证,能够有效促进科学实验的快速发展,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却对很多非结构化的数据提出了最新的科学性分析要求,并且提出了很多的挑战。“大数据”时代所呈现出的体量非常大,同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实验数据所呈现出的最新的特点[1]。

1.2 科技设备需求量增加、成本高

随着我国“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对于科学技术的抽样时间逐渐被“大数据”时代的分析情况所取代,同时针对科学技术中相关研究人员来说,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也会更加追求数据所呈现出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为了能够更好地得到越来越多的“大数据”,还需要在数据采集设备以及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采集设备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需求,这一点也会从根本上增加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本。因此,科研人员在研发新技术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经费不足出现研发障碍。

1.3 科技管理多样化

在“大数据”的发展过程中,科技资源和科研人员会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并且科研技术的设备、科研软件的开发以及科学数据的使用等,也能够很好地保证科学技术设备的快速发展,并且会提高科技管理的多样化。此外,“大数据”环境的出现及产生,会对所出现的最新科技研发以及科技发展中主动参与的人员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针对同一种类型的数据所产生的或者对这种应用感兴趣的不同类型的人群都能够对最新的数据产生一定的联系。

1.4 个性化研究需求量加大

在“大数据”时代下,科研主体所呈现出的多样化也会导致数据个性化科研需求的出现。现阶段,很多科技工作者都会在科技的全过程不断地进行研发。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很多研究人员出于自身的爱好和兴趣,逐渐开始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这些人员关注的仅仅是科技研发中的某一个环节,或者是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还有设备的制造等,这种情况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研究者的热情,同时促进科技创新的产生,因此,个性化需求在科技管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2 大数据背景下科技管理创新平台的构建

在大数据阶段,为了能够更好地收集、分析和整理数据的内容,还需要在“大数据”和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终端的基础之上,构建出一个比较完善的科学技术管理的创新平台。同时,在平台的创新过程中,需要把多元化的原则贯穿在始终。因此,还需要从四个维度出发,分别为科学技术战略、科学技术政策以及科学技术的转化和研发等,在这四项内容中,最为关注的就是科学技术的研发平台。因此,在平台的搭建过程中,还需要借助大数据中“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的技术,要保证构建完整体系之后,科学技术管理平台能够实现自主选择的目标。同时,随着“大数据”的到来数据来源会逐渐变得广泛,并且数据也会逐渐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之下,科学技术管理呈现出很多更新的特点,但也给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想要构建最新的科学技术管理创新平台,还需要有效地降低科研成本,这样也能够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3 结束语

根据上述内容能够看出,纵观我国历史的发展,近现代社会中所出现的每一次重要变革都与科学技术的革新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科技是实现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发动机,科学技术管理效果已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重要指引。社会中的变革是没有止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科学技术的管理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变革才能够跟得上时展的脚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大数据”时代到来,科学技术管理的数据来源不断变得深入、复杂和广泛,也逐渐呈现出科学技术资源需求的增加,因此,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特点也呈现出来。要构建多元化的科学技术管理平台,还需要不断对“大数据”时代的科学技术进行改变,这也是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单凤儒.论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者社会资本培育机制创新――以生活为媒介的“双网”渗透培育机制探究[J].中国软科学,2014,6:81-97.

[2]李莉,顾春霞,杨雅楠.大数据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基于消除“隐性壁垒”问题的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

2014,8:63-69.

[3]蔡宁,王节祥,杨大鹏.产业融合背景下平台包络战略选择与竞争优势构建――基于浙报传媒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5:96-109.

[4]郭晋宇,李恩平.大数据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10:

第12篇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突出重点;自主创新,加强合作;完善机制,以人为本,是方法步骤水准创新的本质要求。其工作方法的创新重点,不说要有的放矢,而且要创新思路,找准有效的方法步骤,更重要的是能够有看得见的效果,并克服了以往许多方法上的弊端。方法步骤的水准创新,如表2所示。方法步骤的水准创新,亦是科技管理的基本培育点和着力点。在方法步骤和水准创新中,首先要做到以点带面来构筑水准创新平台,其次要做到分步实施、阶段提升来体现水准,再者要做到全面推进来稳步深入并反映效果。其重心范围的侧重点主要为后面两项。水准创新的效果如何,可以从方法步骤的简便性、适应性、合理性和收效性等几个方面集中反馈体现。在水准创新中,通过工作细化、难易组合和实际要求,提出方法步骤的可行方案和合理评估模式,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提高。工作方法中的方法步骤水准创新,要预先合理规划和布局,做好有关功课,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对具体的实施路径进行有效筛选,找出最佳的行进位置,同时予以深化,以确保采取的每一个方法都有较高的基础水准,实施的每一个步骤都有良好的手段支撑。纵向有序衔接,横向充分协调,分步深入实施、全面平稳推进,是优化进度安排程序的有效途径。在科技管理中,合理的进度安排融合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中,成为思路创新、理念创新的持续动力,并能够凸显自我完善、有机协调的良好功能,藉此推动进度安排的合理、合情与优化。进度安排的理念创新,如表3所示。进度安排的理念创新要满足科技管理实际工作的迫切需要,要在进度安排、理念创新和重心范围上全面衡量,反映成效。其进度的有序安排,要从多角度的考虑范畴做好纵向有序衔接和横向充分协调,以纵向与横向作为一个组合,用多渠道的创新方式做好阶段深入安排,以阶段性作为其重要特征,并按多层次的创新运作做好全程管理的平稳开展,以进度安排的效果作为其考核标准。纵向与横向的重心范围为全过程覆盖,即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可以预计的。阶段与全程的重心范围成为扎实打好每一个阶段的基础,并予以全年深入,以推动全程工作的顺利开展。进度安排的理念创新,需要在全面、规范有序的衡准中予以综合平衡,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把握进度安排的点和面,需要在阶段性的检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构筑起科技管理有序开展的创新平台。

造船企业科技管理的工作方法,管理重心的总体衡准是实施有效工作步骤的重要因素。其中,一个突出的因素是以点带面总体把握。这就要求事先寻找出整个过程控制与工作方法的优化层面,以内而外带动整个科技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要善于抓住重点,切中要害,对科技管理开展的轻重缓急和合理范围的选择能够达到准确、到位和清晰的程度,充分满足科技管理的主次区分、重要性与一般性确定以及水平高低衡准及预计达到的最佳状态,有效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盲目投入及浪费,并对科技管理的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科技管理重心的总体衡准,可以从上到下,形成制度保障,将工作方法水平切实提升。通过积极地承担诸如科研项目中的产品研发、专利申请、成果鉴定与应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大科技管理的开拓层面和力度,并在科技投入和产出、产学研运行机制、成果转化等方面,探索出一种企业科技管理的持续性和发展动力、发展手段和发展方法。科技管理的积极开展和有效开展,产品研发的持续深化,最终能够推动企业船舶产品品种逐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形成一批企业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如沪东中华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已先后成功建造了853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LNG船,以及一批散货船、油轮、储油船和重吊船等。船型不仅覆盖了三大主流船型,而且已经涉足LNG船领域。如今,大型LNG船新产品预研自主设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发的LNG系列船型,将自主设计的船型推向市场,最终中标4艘17.2万m3低速机加再液化系统推进LNG船订单,保持了在该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另外又与中海集装箱运输(香港)有限公司签订了4+2艘1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面对船型多、设计过程复杂、建造难度大等特点,企业科技管理的工作方法更要有的放矢,既要做到以点带面的总体把握,也要做到由表及里的总体深入,以进一步夯实科技管理的基础。在具体内容实施中,科技管理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面到核心,即从表面现象看本质,目标明确,层层深入,以真正体现效果和成果,体现科技管理内在水平。由表及里的总体深入要做到操作性强,方法得当。通过制订方案,论证优化,为由表及里的总体深入创造良好条件。就科技管理在船舶研发上的推进功能来说,力求使研发的产品结构合理、稳固,使企业能够及时掌握有关研发船舶的设计难点和关键技术,以此积累宝贵的经验,提升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由表及里还需要落实相应的保障措施,改变传统的习惯和固有的传统思维,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对工作方法的深入,要同时认真进行研判和仔细分析,并制订周密的计划和进行工作部署。

管理重心的总体衡准,还要在工作方法的具体细化中获得全面支撑,以此形成以点带面的总体把握、由表及里的总体深入和去粗取精的总体细化这三大全程管理重点。如沪东中华率先在国内同行业中推进的“绿色造船”发展理念,由此极大地推动了企业造船技术和科技管理的进步,促进了企业科技管理的深层次推进,以及管理与机制的纵深创新。去粗取精的总体细化,要求从一开始就要在杂乱无章的内容中理出头绪,将各种不够成熟的、不尽合理的、不太能够产生预期效益的管理事项逐一剔除,从而发挥科技管理的最佳水准,取得科技管理的最优成果。从企业科技管理的内在要求来看,其工作方法的去粗取精总体细化,是精细管理、创新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能够更加有效地少走弯路,以避免在问题出现时难以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难以有效进行跟踪管理,难以及时予以考核评估。去粗取精还要在看问题时力求全面透彻,工作力求精细到位,方法力求简便可行,在管理中有效提升自身素质,在应对中有效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使管理针对性有效、方法应用得当、体系规范可循,从而能够较好地把握管理机遇,提高管理效率,满足管理要求。基层船舶企业的科技管理,就科研项目而言,其管理的点和面是全方位的。在申报国家有关部委的科研项目中,要根据下达的申报指南,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和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申报,因此需要事先做些相应的规划和准备,以符合申报指南的范围和要求。在撰写立项建议书时,要做到立意清楚,任务明确,凸显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和路径,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在接下来的任务书、实施方案撰写中还应对开展研究的内容予以进一步细化,同时对经费的使用进行分解,充分满足科研项目研究的各项要素。项目的有序开展和逐步深化,需要按节点进行考核,每季度和半年度填写实施情况表或撰写实施情况报告,年度完成阶段技术总结报告。尤其要注意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如在船舶配套中,通过合理配置和布局,加大研发新产品的力度,促进企业的船舶配套产品升级换代,扩大和储备各种配套品种系列,不断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并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生命力。项目结题需要撰写相应的工作和技术总结报告,其中对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和关键技术应有一个全面阐述,同时提供与项目验收相关的材料,还要提供与项目有关的专利受理、授权及情况等。

船舶企业科技管理的工作方法,要有利于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研发为先导,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为重要出发点,强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同时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实现技术集成再创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充分注意科技管理的工作方法、管理重心实施。在科技管理中,尤其要注重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本文作者:周惠炳工作单位:上海沪东造船油嘴油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