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vb程序设计

vb程序设计

时间:2023-05-29 17:22: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vb程序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vb程序设计

第1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 能力

VB程序设计是大多高校必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我校,VB也针对绝大多数院系开课。但由于课程比较枯燥难学,学生对程序设计畏惧、对程序设计思想不理解等诸多原因,导致VB课程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通过几年的VB基础教学,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基础必须打好

VB是一门面向对象、事件驱动机制的程序设计课程,为了以后能更好、更深入地学习,必须在开始时就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和事件驱动两大特点,这样在后续学习中,学生才能合理地使用合适的对象和事件。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进行详细讲解。比如“一行内容在窗体左、右移动;移动两种方法:手动和自动,当自动时,文字闪烁显示”,程序运行界面如图1所示:

讲解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看清楚题意,看清题目的目的和要求,提示学生找出这个题目中要进行操作的对象是什么,该对象该如何在窗口中体现,对对象的操作是什么。得出的结论是要操作的对象是“一行内容”,可以用一个能够显示文本的控件实现,操作是“左、右移动”。然后运行程序,通过演示程序运行,让学生们找出驱动结果显示的事件是什么。结论是单击“手动”和“自动”按钮,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通过多个简单例题的引导,通过对学生提问,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掌握对象的含义和事件驱动的含义,并能在给出的题目中说出需要添加什么对象,用什么事件来驱动。掌握好了这些,就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机制贯穿始终

VB语言内容繁多,层次性较差,采用“案例引入,上机实践,质疑解惑”的方式,学生即学即练,上手快,兴趣浓,有成就感。以VB的基础内容控件、控件属性、事件和方法为例。单个讲解的话很容易枯燥乏味,学生也难以真正体会其用途。教师应设计一个综合实例,实例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我以学生最经常接触的“登录界面”为例进行了讲解。程序运行界面如图1-4所示:

本实例包含两个窗体,主要涉及窗体、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图片等控件,通过本例可以详细讲解每个控件适合用在什么情况,以及相应属性、事件和方法的使用。由于此例学生经常遇到,所以可以很好地理解,便于掌握。控件外观属性如图1-4设置。

窗体一的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按钮单击事件

Form1.Hide‘窗体一隐藏,hide方法的使用

Form2.Show ‘窗体二显示,shoe方法的使用

End Sub

窗体二的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Form_Load()

Command1.Enabled = False ‘按钮可编辑属性设置,

窗体刚

Command2.Enabled = False 加载时是不可编辑的

Picture1.Picture = LoadPicture(″e:\素材\002.bmp″)

End Sub

Private Sub Text1_KeyPress(KeyAscii As Integer) ‘文本框 接收输入事件

Command1.Enabled = True ‘此时按钮变为可编辑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Picture1.Print ″用户″; Spc(2); Text1.Text; Spc(2); ″登录成功″

Command1.Enabled = False

Command2.Enabled = 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Picture1.Cls

Text1.Text = ″″

Text2.Text = ″″

Text1.SetFocus ‘文本框获得焦点

End Sub

三、问题求解能力的培养

Gagné说过:“教育的中心目标就是教会人们思考,运用他们的理性,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VB的学习重点是程序设计,是用它来编程实现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单纯地靠讲解一些实例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采取的方法是给出初始创意,让学生给出扩展功能及相关功能的解决思路,最终能够转换为程序。仍以上例为例,让学生尽可能补充添加功能,并描述该用何方法,什么结构等等来实现,并以作业的形式交上来,然后课堂上给予总结,上机让学生实现,并给予指导。上例可以添加的功能很多,如输入不能为空,如果为空给出错误提示(分支语句和Msgbox的应用);密码校验功能(分支语句实现);设置输入次数不能超过3次(循环语句实现)等等。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并能够把理论知识同现实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更多问题的处理解决能力,形成了程序设计思维。

对一个题目要求用几种方法来实现,以此提高学生对程序的分析理解和举一反三的综合能力。例如,求1到100之间所有奇数的和。比较容易想到的是用For……Next循环语句实现。要求学生用Do While……Loop和Do……Loop While……来分别实现,学生就必须考虑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各自的语句执行特点、循环次数的控制和退出循环的方法等。这样既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了问题,也对这三种循环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进一步,要求学生求1到N之间所有奇数的和。循环变量的终止值需用变量N来表示,因此需要在程序的前面增加一条定义变量N的语句,还需要使用InputBox语句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将终止值输入给变量N,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和明显提高。

四、抓好上机实践环节

上机是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关键,所以要严格要求。做法是严格上机制度,上机表现直接跟成绩挂钩。学生自主意识较差,如果不明确布置任务,他们就会浑水摸鱼,上机无事可做,所以每次必须要详细分配任务,并且任务要具备趣味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充分调动他们的上机主动性和自我发挥能力。并且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互相帮助,耐心给学生指导,充分利用好每一次上机课。

第2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 odbc ado VB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255-01

1 教材分析

《VB程序设计》是软件专业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科学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ODBC(开放的数据库连接)和ADO(数据库控件)的应用”――是《VB程序设计》第九章“数据库技术”的开篇内容,它是对数据库连接技术的初步认识。数据库技术作为VB程序设计的高级应用,既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并且对后续课程《MIS系统开发》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

2 学情分析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计算机专业二年级学生,经过前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编程能力,熟悉基本控件使用和管理系统界面制作,但对如何利用VB程序设计来管理数据库比较困惑,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3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VB与数据库连接技术,了解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简单的数据交换。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VB和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协作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ODBC数据源设置和ADO数据控件,实现信息注册、登录验证。

教学难点:数据库的连接技术应用―注册、验证。应用数据控件的连接和结果集对象的相关属性设置,访问服务器数据库。

5 教法分析

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注重模拟实际任务,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领的方式,以实例作为知识的载体,由实例引导学生的行为,在对比探究过程中使之主动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

前几章教学介绍基本控件使用、流程控制语句时都曾用到“模拟QQ聊天”这个实例,本章再次采用,便于学生形成系统深入的认识。

6 教学过程设计

6.1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将此前所做QQ聊天程序与实际 “腾讯QQ软件”在功能上进行对比。(2)复习计算机英语中与本节相关单词。

【教师准备】基于SQL环境的QQ数据库及用户表。

6.2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提出问题】有关QQ的提问:“同学们对QQ聊天都不陌生,那么,大家是否知道QQ号是怎么来的?”,“申请QQ号码要填写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到哪里去了?”

【学生交流】学生经过分析得出结论:个人信息放到了腾讯的“数据库服务器”里面。向数据库服务器添加信息可以使用VB数据库连接技术。

【设计目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切入课题,学生主动愉快的开始学习。

6.3教学演示,示范新知

【学生探索】根据教材自主学习,进行系统DSN设置,完成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联接。

【教师提示】注意三点:(1)驱动程序的选择;(2)服务器的选择;(3)数据库的选择

【教师归纳】开放的数据库连接设置和ADO数据控件引用的目的是,搭建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桥梁。

【总结提升】“注册”要按连接数据库――访问数据表――写入数据三步走。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ODBC创建数据源的方法,并结合教师演示模仿体验,理解ADO控件的联接和结果集对象的属性设置等复杂问题,初步掌握个人信息写入数据库服务器的程序编写,完成用户信息注册。

6.4任务驱动,层层深入

任务:编程,将申请资料中的“性别”、“密码”写入数据库。

(选做:“国家”、“省份”数据的写入)

【教师活动】提示学生注意单选按钮取值、密码一致性验证。

【学生活动】编程:将申请资料中的“性别”、“密码”写入数据库。

【教师活动】教师观察、指导、点评。对出现的共性问题,用广播进行示范。

【设计目的】本任务涉及单选按钮取值、密码一致性验证,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避免学生浅表层次的思维活动,加深对数据库连接技术的理解。任务的层次性易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新知,如:本任务中国家、省份的选择这样的下拉列表框给学有余力的同学预留更大的操作空间。

6.5课堂练习,巩固创新

(布置练习:“查看修改个人资料”)

【学生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以快速、准确编写“查看和修改个人资料”程序为题展开竟赛。各组互相交流、评价,展示优秀作品。

【教师活动】教师以一个帮助者、促进者、协商者的角色参与其中,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最后点评,鼓励学生能有所创新地完成任务。

【设计目的】巩固对教学重、难点的的理解掌握,并学会灵活、合理的运用。

6.6课下调查,灵活运用

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数据库的连接技术,并对教学难点数据库的连接验证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布置以下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以便学生将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结合学生手中的国家助学金发放卡,进行自动取款机功能分析调查,分别画出取款、余额查询和密码修改的流程图。

(2)思考:你了解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新生入学登记、图书借阅),能用VB编程实现它的哪些功能?

第3篇

关键词:VB;有效教学;中职

《VB程序设计》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要求比较高。由于中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感觉该课程学得痛苦、怕学,教师也觉得教得辛苦费劲,缺乏应有的教学有效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为提升VB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乐学,根据有效教学理论,进行了一些探究和尝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和内涵

自教学活动诞生以来,人们一直努力探究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0世纪上半叶,西方开展教学科学化运动,尤其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有效教学的概念开始频频出现在英文教育文献中。至20世纪下半叶,有效教学作为教育科学化的产物,演变为一种明确的教学理念和自觉的教育实践[1]。随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变化,有效教学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目前,有效教学被认为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二、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有效教学探索

(一)有效的教学准备

充分的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在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有效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教学准备。

1重视对学生的诊断分析

在有效教学中,尤其应重视对学生的诊断分析。不同班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学习态度和不同的知识储备,在课前准备中应区别对待。举例来说,由于《VB程序设计》课程中有很多属性、方法都是英文,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英文基础薄弱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扫清英文障碍,克服他们的英文畏惧情绪,防止影响后续教学。但有的班级学生学习态度较为端正,能记得老师要求,课后能付出时间去记忆这些英文,对于这种类型的班级学生,只需每次课上稍微提醒复习即可。而有的班级学生个性活泼,不喜欢机械记忆背诵,对于这种类型的班级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游戏,通过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赢得游戏的好胜心,帮助学生掌握VB常见属性、方法的英文。因此,重视对学生的诊断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教学案例应贴近学生生活

目前,中职学生已多为“00后”。“00后”的学生多喜欢自由,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偏爱兴趣学习,对自己周围生活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但目前有些教材仍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固然经典,也有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似乎效果不大。讲解数据类型时可以让学生参考教室所在的教学楼,里面有大小不一的教室,将整个大楼比作计算机的存储空间,不同大小的教室代表了不同的数据类型,类型不同,容纳的人数也不同。给班级分配教室时,需要看班级的人数,防止空间分配浪费或不足。经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说法之后,大多数学生明白了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因此,在教学准备中,可以多动动脑筋,让教学案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二)有效的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上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1运用分层教学,帮助全体学生发展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在同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不同。有句话说“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可是,对于同一个“桃子”,有的学生是站着摘,有的学生是跳着摘,还有的学生甚至跳起来也摘不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层,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例如,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在学习If语句应用时,A类学生须完成分析语句结果题,B类学生要求结合单选控件完成选择并输出结果题,C类学生要求结合复选控件完成选择并输出结果题。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做其中的一类,并鼓励A、B类学生在完成本层次题的基础上完成更高类别题目。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后,每个学生均能有事可做,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教学时也形成了努力上进的氛围,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2缺失部分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谜题之所以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就是因为它们缺失部分信息。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尝试不把全部教学内容合盘托出,故意在内容上留一部分“空白”,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的办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技巧。例如,在教授VB菜单编辑器时,在讲解了利用VB菜单编辑器制作基本菜单后,让学生考虑还见过菜单上有哪些特殊标记,学生只要略作思考,可以找到有的菜单上多级菜单、快捷键、灰色菜单项等标记。这样,既让学生学习到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3适当开展竞赛,激发学习积极性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竞赛存在于人们生活工作的每个角落,促使人们进步,引领人们发展[3]。在竞赛过程中,人们会有更强的获得自我成就的需求,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大为增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开展竞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举例来说,在学习完控件和控制结构后,会开展一个小组竞赛,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个人信息采集系统”的项目,并进行展示比赛。这个项目难度中等,给学生半个月时间准备。教师对学生分组、组内分工、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把关。项目完成期间,学生有问题可以通过询问教师或查找资料进行解决。半个月后,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比赛。从程序的易用性、功能的完整度、汇报组的展示情况、作品完成中期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组间投票点评、教师投票点评,肯定优秀之处,补充不足之处,并对各类优胜组进行奖励。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对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并学以致用,对软件开发有了初步的了解,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整个过程,学生参与度很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并不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更多是让评价起到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评价时,要去除传统的评价方式,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减少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自信[4]。例如,课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VB程序,在教学评价时,可以设计如下奖项:界面设计奖、代码优秀奖、独立思考奖、进步较快奖、展示勇敢奖、回答积极奖等奖项。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收集过程材料,让教学评价能兼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使得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功,激励学生学习。

三、结束语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建立起高效的课堂,为学生发展提高良好的帮助。《VB程序设计》作为一门较难的专业基础课程,更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从而使得VB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琪,谢洵.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教学有效性研究——基于学习者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15(10):83-90.

[2]陈晓端.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和启示[J].比较教学研究,2005(8):56-60.

[3]明庆华,谷木荣.有效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J].中国教育学刊,2015(5):32-36.

第4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实例教学;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12.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9-0000-01

How to Teach the VB Programming

Tao Lei

(Anshu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Anshun561000,China)

Abstract:The VB programming is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research group's high-quality goods curriculum,the author studies the very good this class here the teaching method.Through with prominent teacher's exchange and the self-study,the author discovered that the VB example teaching,is actuates the student to learn this class the key.

Keywords:VB programming;Cases teaching;Task-driven

VB程序设计是一门非常容易上手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只要潜心学习,不难提高编程能力,属于我系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课。但是在教学入门阶段,VB程序设计难免会像所有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一样枯燥、难懂,不容易提起学生兴趣,这样也就无法带领学生继续走下去。本文就实例演示结合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学习。

一、教学以实例为主导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专业中的课程大都是操作性强的课程,比如电脑的安装与维护,一个理论知识掌握良好的学生可能还不如一个电脑城打工一两天的学徒。老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不提供电脑进行实地拆卸和安装练习,那学生是永远学不好这门课程的。在学习VB的过程中也一样,我们以必须结合大量的实例演示,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VB的可视化设计和它的实用性。作为程序语言设计课程,VB这门课程的教材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特别是在VB课程的入门阶段,在理论课程的授课中,教师首先是给学生详细的介绍各个控件,只有知道每个控件各自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以后我们才可以在VB中创造我们自己的程序。然而在控件介绍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理论知识不断堆砌的话,活泼好动的学生们势必厌烦,甚至厌学。虽然教科书在这个部分的实例不多,但老师必须要突破这个框框,设计出和每一个控件有关的有趣实例来开展教学,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实例作为上课开场导入就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学习TEXT的时候,就用一个时隐时现的古诗句做开场,问学生这是怎么做的;学习TIMER的时候,演示一个显示当前时间的条幅,学生一定好奇这是怎么来的。这时候只要稍做讲解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实例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从而有了创作出自己的程序的需求。而当创作过程遇到的还没学到的指令代码后,他们也会主动问老师和自己查询,这也为我的后期教学打下好的基础。

二、练习以实例为中心

学车的人不上车就学不会驾驶,游泳的人不下水也学不会游泳。我们的学生如果不用实际操作例子让他们练习,那么VB的知识只能停留在书本上。VB程序设计的教学安排为每周四到六学时,其中一半是理论讲解课,一半是上机实践操作课。笔者认为上机操作如果不采用贴合实际的例子来训练而只是遵照书本的话,学生学无可用,并且也打击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所以在生活中去寻找例子,在课余时间提炼编程心得是笔者备课的主要内容。比如书本上有一个股票分析系统的训练,因为学生对这方面很生疏,不太了解,笔者就改成班费管理系统,学生们对这块是再熟悉不过的,而且编好系统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所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做完训练非常有成就感,进而很喜欢这门课程。

三、任务驱动法完善教学

当然由于我们学院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差,因此自觉性还不够好,为了监督他们很好的学习、认真的实践,笔者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每次课都留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完全模仿笔者的课堂实例上机操作,以加强对本节课课程内容的理解并熟练这些操作技巧,这项作业因而也比较容易完成,完成后给基本成绩。第二个任务就是做过变化了的生活实例,同学们在做的时候需要举一反三,还要会预习后面的知识,完成后给附加成绩,不同程度的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安排任务。笔者认为虽然学生不可能每个人都对这门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不可能以后都去从事专业的程序设计工作,但是通过这样的任务安排至少大家都会努力去完成任务,不会厌学,弃学,而且一个学期过后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掌握的,并且还有一部分同学通过任务驱动真正踏上了程序设计之路。

以上的几方面是笔者认为的主要教学方法。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同学们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围绕着这个目标,在保证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进而使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这是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采用实例教学实际上就是为了使课堂生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方法不仅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可用,在我们的其他教学中,实例的运用依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在兢兢业业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能够摸索到适宜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不会出现肚子里有水倒不出的尴尬,这也是笔者工作的重心和快乐所在。

参考文献:

[1]倪飞舟.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2010,2(1):1

第5篇

关键字:趣味案例;实例教学;创新思维;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44-01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计算机课程,也是近年来福建省高职单招计算机类指定考核的语言,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传统课程的理论性相比,VB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在实际中应用。过去,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以讲解理论为主,动手实践为辅,经过不断探索改革,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大力提倡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充满成就感和探索精神,借助案例引导,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学习,能够让学生迅速上手并能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拓展知识面,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现在职业教育类的大多数计算机教材都是案例教程,但是,很多教材就是例子的无序堆积,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并不多。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把一些生活实例编写成教学案例运用于VB课程的教学中,并结合案例教学法构建相应的VB案例课件库,同时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的案例拓展环节尝试引入任务驱动模式。下面,就谈谈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模式探索过程。

1.应用趣味案例,激发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乐于参与学习。在上第一堂VB课时,为了迎合学生心理,更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有什么用,能实现什么功能,先不讲理论知识,而是演示一些有趣的实例,如:移动字幕、打地鼠、计算器等实用小程序,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的"新奇",喜欢上程序设计。

"移动字幕"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之一,在学校、超市、街道等,只要有电子显示屏的地方,都会看到移动字幕,用VB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下面就看看它是如何实现的。

对象名称属性属性值图形界面

窗体Form1Caption移动字幕

标签框Label1Caption欢迎光临!

计时器Timer1Interval500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Label1.Left = Label1.Left - 100

End Sub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问:能否将文字显示成彩色或者是让文字实现颜色的不断变化?能否实现文字的来回移动?字幕的移动速度可以调整吗?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更加关注相关知识,勤于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迎合了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在演示"打地鼠"的小游戏时,学生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勇跃尝试,过去,他们玩的都是别人编写的游戏,现在,只要通过学习,自己就能编写游戏,不禁情绪高涨。

2.注重实例教学,提高感性认识

刚接触程序设计的中职学生,对程序设计充满了好奇,而VB中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多,语法又枯燥难记,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学习,学生对这些概念、语法理解困难,要求他们利用事件代码解决实际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案例,以一个个鲜活的具体实例为切入点,在每个例子中适时、适量渗透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地、很自然地去体会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法的应用。

在学习"文本框"的时候,利用学生到银行取钱的经验,设计了一个"密码校验"程序,在文本框中输入密码,3次输入错误,将退出程序。这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事情,学生学习起来既直观又易理解。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将文本框的Password属性由抽象的概念变为形象的应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很快就掌握了它的用法。再如,学习随机函数RND的时候,设计了一个"出题游戏"的例子,让学生随机产生两个整数,来完成一个出题游戏。在完成这个实例的同时,学生想到平时上网经常要求输入校验码,提出能否设计一个"产生校验码"的程序,在鼓励了学生的想法之后,通过学生思考--查找资料--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了这个程序的设计,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

3.案例结合数学,开发创新思维

程序设计语言要求逻辑思维能力强,特别是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面,算法和数学的关系比较紧密。数学是每个人从小就接触、最熟悉的学科之一,而程序设计语言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数学问题。

最常见的数学问题--"求三角形的面积",过去,学生基本上用"底×高/2"来计算,如果只告诉三边长,就无从下手了。用VB来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利用海伦公式 (其中S是半周长),配合IF语句的判断,很快就能求出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如果想让界面更直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标签框提示、文本框输入、MsgBox输出的办法实现。再如,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用下列代码很快就能解决:

方法一:

For i = 1 To 35

If i * 2 + (35 - i) * 4 = 94 Then Print i, 35 - i

Next i

方法二:

For i = 1 To 35

For j = 1 To 35 - i

If i * 2 + j * 4 = 94 And i + j = 35 Then

Print i, j

End If

Next j

Next i

还有很多数学问题,如:"回文数"、"水仙花数"、"完全数"、"哥德巴赫猜想"、"斐波那契数列"等都可以用VB程序很快的求解出来。通过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学生不仅熟悉了语法结构,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还开拓了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设计综合案例,培养程序开发能力

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实践课程设计中,应当重视综合案例、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语法知识如何应用等。学生可以利用已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查缺补漏,总之,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灵活运用的驾驭能力得到提升。

在实践教学中,有一组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发现歌词字幕和歌曲的播放速度不匹配,能不能设计一个字幕播放器,播放音乐的时候让字幕和歌曲播放同步。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后,首先肯定了他们的想法,然后,让学生确定是用什么播放器,引导学生找到存放歌词字幕的文件,搞清楚播放原理;其次,让学生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式,如何去解决;第三,提出设计思路,编写设计提纲;第四,进行程序设计和代码调试;最后,实施应用检测。通过解决这样一个常见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的学籍管理是每个学校都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何实现对学生的学籍管理,在学生学习了基本语法和数据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发一个小型的"学籍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的增、删、改操作和学分的统计,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开发程序的能力。

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永无止境,教学方法有许多,没有固定不变的或者孤立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VB教学探索可以看出"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比较符合VB教学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寻找更适合学生,更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案,同时要巧妙地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着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使学生全心地投入到VB学习中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的能力,使VB课程的教学效率的提高,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谭浩强 袁 玫 薛淑斌编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6篇

【关键词】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们从整体上来理解这段话,它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对学生的关注要从更多的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根据这个原则我在组织有关VB程序设计方面的课堂教学时,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通过观看、模仿、理解、总结、提高五个阶段进行教学。课本中有关VB程序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象大多数教授程序设计的课本一样,一开始介绍诸如算法、流程图的画法、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等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然后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最后介绍VB语言基础、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数组。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考察,这样安排无可非议,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我认为把一些难懂的、晦湿的抽象的东西放在开始来学习有两点弊端,(1)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比较困难;(2)容易伤害同学们学习编程的积极性。受到一些语言知识书籍从介绍一个小实例开始来引入的启发,我决定对本界高一学生开始不讲基本概念,而是和我一起做,在做中由同学们自己在直观上先去体悟这些概念,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再和同学们一起归纳总结。所以在组织本章课堂教学时,我采用了自然过渡、类比等方法,和同学们首先一起探讨了VB软件的打开、程序的建立和保存、软件界面等方面的知识,由同学们自己探索着找出VB操作和以前所学软件的异同点。由于同学们已经学过Word应用软件,对这些相似的操作已非常熟悉,所以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然后,我给出一个求任意两个整数的加法实例,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做:(1)在当前窗体内添加了三个标签、三个文本框和两个命令按钮;(2)按照如下表格设计各对象的属性:

缺省的对象名 设置的对象名 属性名 设置值

Form1 frmadd Caption求和

Label1 lbla Caption输入被加数

Label2 lblb Caption输入加数

Label3 lblc Caption和为:

Text1 txta Text (空白)

Text2 txtb Text (空白)

Text3 txtc Text (空白)

Command1 cmdadd Caption 计算

Command2 cmdend Caption 结束

(3)在命令按钮“cmdadd”上双击鼠标左键,输入如下程序:

txtc.text=val(txta.text)+val(txtb.txt)

关闭程序编辑窗口,回到界面设计界面,在命令按钮“cmdend”上双击鼠标左键,输入如下语句:end

关闭程序编辑窗口,按F5键运行程序。

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教师不用讲解每件事的含义,同学通过完成任务很自然的就会体会出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设置事件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同学归纳总结一下,一切都迎刃而解。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和重视同学们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相反,最终同学们能否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对于其本身能否对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学科结构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外部手段强加给他们的,还是在同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2、注意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加深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有一些概念之间的差别和程序的设计步骤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述,同学们在字面上可以接受,但在理解深度上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能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体验,情况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在书本原有程序的基础上逐渐改变和增加条件的方法来提高同学的综合编程能力。例如,同学们在学习FOR……NEXT循环时,书本内给出了一段求前100项自然岛偷某绦颉U舛纬绦蛟谕学们弄懂FOR……NEXT循环之后,理解起来是并不困难的,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编程能力,我要求同学们对原程序做如下几种变化:

(1)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跳数为2。

(2)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跳数为1。

(3)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任意输入一个自然数n,求1到n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这里第一小题和书本原程序相比难度不大,只要将循环的跳数改为2即可,在模仿的前提下同学们就可以完成。第二小题增加了难度,在编程过程中,需要做两点变化,一要将循环变量的变化范围变为从1到50,二要修改循环语句中的通项,将循环语句变为S=S+2*I。要做到这些变化,需要同学们对for……next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第三小题在第二小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点要求,即循环变量的终止值需用变量n来表示,二需要在程序的前面增加一条定义变量n的语句,三需要使用InputBox语句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将终止值输入给变量n,这三点要求同学们能够把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对刚刚学习编程的高一同学来说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练习同学们的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提高。

3、引导同学们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养成运用动态思维判断程序是否正确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比较多的关注:(1)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程序要求同学们直接写出结果;(2)对于有循环或判断结构的程序,要求同学们根据条件一步步向前走,把循环过程写下来;(3)故意给出一些错误的程序,给同学们设计一些陷阱,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4)让同学们把书本中程序编写错了的地方改正过来。

第7篇

关键词: VB 算法与程序设计 实例教学法 问题驱动法 层层深入法

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关注要从更多地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一、采用实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我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进行案例教学。在VB程序设计中的入门阶段中,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输出程序,模拟在元旦晚会上,随机抽取一位班级幸运同学的学号,赠送小礼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用VB编写程序并不难,从而迎合了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

二、采用问题驱动法,立足实例,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For...Next循环时,书本内给出了一段求1到100之间所有数和的程序。代码如下:

Dim S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S=0

For I=1 to 100

?摇?摇S=S+I

Next I

Print “S=”; S

这段程序在学生弄懂For...Next循环语句之后,理解起来是并不困难的,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我要求学生对原程序条件做如下几种变化:

(1)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2)求1到100之间所有奇数的和;

(3)编程实现S=1*2*3*…*10,即求S=10!;

(4)编程实现S=1!+2!+3!+…+10!。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对刚刚学习编程的学生来说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练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和明显提高。

三、采用逐步渗透,层层深入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程序设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教材在整体设计上,要注意分散难点、合理选材,为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顺序,并注意适时、适量,学以致用地逐步渗透相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比如在for循环语句中,先让学生用单循环语句打印出6个*号。

Dim I as integer

For I=1 to 6

Print "*";

Next i

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行和列的关系,进而分析出变量i(行数)和j(列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双重循环,打印出一个矩形。

Dim i,j as integer

?摇?摇?摇?摇?摇?摇?摇For i=1 to 6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For j=1 to 6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Print "*";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Next j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print

?摇?摇?摇?摇?摇?摇?摇Next i

教完双重循环后,再通过常见的九九乘法表清晰的行列关系,加强学生的认知和掌握。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j As Integer

Dim s As String

s=" "

For i=1 To 9

?摇?摇?摇?摇?摇?摇For j=1 To 9

s=s & Str(i) & "*" & Str(j) & "=" & Str(i*j)

If j>=i Then Exit For

?摇?摇?摇?摇?摇?摇Next j

?摇?摇?摇?摇?摇?摇Print s

?摇?摇?摇?摇?摇?摇Print Chr(13)

?摇?摇?摇?摇?摇?摇s=" "

Next i

End Sub

输完程序后提出: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九九乘法表?在学生进行讨论、回答后,及时分析并给出答案:此例打印的是左下三角。接着提出问题:如何修改程序打印出左上三角,右上三角,右下三角呢?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帮助学生把已学到的内容不断纳入新的内容体系中去,使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四、认真总结,做好归纳

程序设计的教学,一般都是从局部分散地讲,若不归纳总结,则学生难以形成完整、清晰的框架。因此,教学中要及时归纳、做好小结。

在学生学完循环语句后,学生会有困惑,到底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循环语句?对此,我做了如下的归纳和总结:for循环主要用于指定循环变量,并且对于循环变量的每一个值,把循环体执行一次。而Loop循环,事先不知道循环的次数。对两种循环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它们的使用区别在于循环的次数的已知和未知。

及时总结,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融会贯通,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五、结语

信息技术老师应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要以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性操作为主,程序设计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内容”。程序设计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小型的程序员”。教师要培养学生用程序设计的方式进行思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帮助学生成为适应信息化时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卓然.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

[2]龚沛曾,陆慰民,杨志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兴晶,赵万军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视频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兴趣 学生 教材 信息素养 VB编程 任务驱动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35-02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校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选修模块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图像的加工、音视频的简单剪辑、算法与程序的设计等相继纳入到正常教学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了相关应用知识的基础部分,增强了学生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信息的实践能力,循序渐进中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电脑或其它多媒体工具处理信息的自信心和浓厚兴趣,为以后考入大学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着重把近些年讲VB编程时的心得体会做一次总结,算是对自我教学经验的一次提升吧。

在开讲算法与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前,我都会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来源、了解学生以前对编程知识的储备、了解学生对电脑知识的储备、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想学什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等。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我们地处西北偏远山区,这就决定了我们所招收的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甚至没上过信息课,城区的学生相对来说知识储备更充分些,个别IT高手把编程玩的很熟,甚至达到可以独立开发软件的能力了。面对这样的状况,如果不做到心中有数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采取了分层分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难易不等的问题和任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消化理解。我认为要真正讲好这门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才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吃透教师教学用书和教科书中的内容

掌握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知识结构的递进式安排、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学重点及难点的突破方式等。提前做好每学期每一章节的详细教学计划,只有准确把握好教学大纲的要求才能深刻理解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的深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课本知识的潜能。如第一章“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通过“桌面小时钟问题”程序的引入,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步骤,首次体验编程的过程和乐趣,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在理解大纲的基础上才能收放自如的有效教学。

二、培养兴趣使学生自觉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实践,课后加强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由于信息技术课不参加会考和高考的原因,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心理上不重视,来上课时热情很高,但大多数是抱着上网聊天玩游戏的心态,对所学内容不够重视。作为教师想真正上好这门课,首先就要从源头上纠正存在于学生心理上的痼疾――从认识上消除对该课程的误区,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学好VB编程的现实价值。通过展示小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比如演示“中小学校成绩管理系统5.0版”,切实体会到使用程序统计成绩不仅快速准确而且操作简单高效,存储方便容易传播。通过生动实用的举例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该课程确立了浓厚的兴趣和目标,离成功就差一步之遥了。和其它学科一样,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之前的预习显得尤为必要,只有当你提前预习了内心就会产生疑惑,新的问题就会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发生冲突,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思考融化这种知识“冲突”,并最终融入旧的知识体系中。编程时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上机调试程序的过程实质就是检验源代码是否合理、是否合乎语法逻辑。通过一次次的校正代码并得出正确的结果,使学生获得喜悦的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适应老师的讲课风格,紧跟老师设计的任务积极思考、练习,尽量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消化。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还应及时加强练习,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规律,在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并及时完成,老师应加强监督检查。只有多练多记才能熟练领悟编程的技巧,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捷径可走。例如:在讲“用流程图描述算法”时,由于在高一数学中已学过,学生会有种熟悉的感觉,课堂上提出问题“请说出在自动取款机上取钱的过程”,先要求学生用通俗的自然语言表述,再让其他同学补充完善,最后在Word中用简明的流程图来表达,结合讲解特定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并对比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表达的优劣性。课后布置作业――“如何判断闰年”、“举出1000之内的素数”,只有环环相扣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分组教学

开讲前对每个班的同学根据信息储备的程度分为两组安排好座次,各组任命一位流动组长(每周一换)辅助老师教学,可以起到协调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知道学生都爱玩游戏,而“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中文版”恰好是可以用来开发游戏的专业工具之一。所以在每次备课时我会找一些益智趣味的小游戏来吊足学生的胃口,使课堂始终充满着一种兴奋而有序的学习气氛。比如“奥运会奖牌总数统计程序”、“袖珍计算器”、“猜价格游戏”、“小球四壁碰撞程序”、“和电脑打乒乓球的程序”等。一般在开始就展示小游戏的功能及主要涉及到的VB语法知识,在分析实现该程序的算法思路和理解VB语法应用的基础上,把该游戏程序的源代码分发下去,让学生自主探究、调试运行。对一些未学过的类及函数或方法给予解释或自行搜索查看,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原原本本消化这些代码,更要在原基础上有所拓展,因此我有意增加游戏功能来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这种寓教于“玩”的教学方式一旦成为常态,就会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潜力和欲望,会逐渐在微机室形成一种求知学习的文化氛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传统会一届又一届的传承下去。对练习中出现的难点要集思广益,用投影打出来让学生分析讨论并反复调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最后由两个组长分别总结评价。

四、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着力培养编程高手

为了促进特色教育的全面发展,我校成立了“编程爱好者”兴趣小组,由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团队辅导,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每届高一新生开学初期,通过调查筛选出一批对编程感兴趣并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入到学校兴趣小组,在组内实行以老带新的办法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并顺利成长。小组有一套非常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老师每周定期安排三次辅导,讲解VB编程的基础知识或具体软件的任务分析和系统设计方案,其余两次由老师布置任务后学生自主开发。让正常的课堂教学和兴趣小组教学同步进行可以相得益彰,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学生快速成才。把历届一些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把优秀作品推荐参加大赛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五、悉心挖掘教材附带光盘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第9篇

关键词:VB实例教学激发性主动性

作为语言程序设计领域的前沿软件,VB的发展历史已经很久,相关的技术也比较成熟,由于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因此在很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我校也在计算机信息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正是由于社会办学力量的推动和“程序设计”职业的热衷,现在会VB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很多人都局限在“会VB”,而不能灵活的运用,不能用VB完成相应的程序设计,更谈不上从事专业编程工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高职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够吸引同学们努力主动的学习好VB,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虽然我们学生的起点相对来说较低,但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数也是以程序设计操作员为主的,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不仅是使学生熟悉VB的基本概念,而且还要能够熟练的掌握一些程序设计的相关技巧和方法,有一定的程序编写思维能力,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开展的:

一、注重实例教学

对于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我们是不可以只讲理论的,正如当我们学习游泳的时候,如果教练只是告诉我们每个动作的名称但不告诉我们这些动作怎么完成,我们是不可能学会游泳的。那么我们在学习VB的过程中也必须结合大量的实例演示,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VB的可视化设计和它的实用性。

在最初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们必须先要详细的介绍各个控件,只有知道每个控件各自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以后我们才可以在VB中创造我们自己的程序。在控件介绍和程序设计中我们必须通过实例的演示来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各个控件的使用和程序的编写。特别是在程序的编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相关的实例来让学生在感性上得到认识。比如在介绍IF……ELSE选择控制语句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讲解单纯的语句,学生听起来觉得比较枯燥,但笔者首先给同学们演示一个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的登录界面,通过选择控制语句来确定我们在文本框中输入的条件是否为真做出判断,如果为真就登录到我们所需要的另一个界面,否则弹出一个提示信息框。在演示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思维表现得非常活跃,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知识非常有用。在这个时候我们抓住这一特点,首先,讲解实现这一程序的基本思路,提出实现思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程序中讲解新语句的使用方法,总结新语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很快了解了程序设计的整个过程,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编程应用,整个创作过程只用到了简单的选择控制语句,但通过此例的学习学生学会了选择控制语句的使用以及如何设置选择控制语句,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从而创作出自己的程序。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关于VB的实例教材及各种参考书,但是都比较散而且内容也不是很详细,所以在讲解的时候笔者认为必须对实例进行慎重的选取和必要的修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程序结构严谨化

笔者所收集的程序除了强调程序的可靠性以外,还要特别强调程序的结构性,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实例,也需要做到程序结构的严谨化,使之符合大众的思维,但也要突出自己的特点。比如在讲FOR……NEXT等循环语句的时候,一般的都是利用从1累加到另一个固定的数值,来完成我们的循环讲解,这样的语句由于方法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最后的效果也没有什么吸引力可说。因此,笔者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结合利用文本框输入的方式,即在两个文本框中可以输入任何两个数,使之从小的数值累加到另一个较大的数值,这样程序的效果也就更具结构严谨的魅力,同学们的感受也就会完全不同。

2、步骤详细化

因为同学们对新知识的接受,特别象程序设计这样的知识结构,还是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实例,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笔者认为对每一个实例的操作步骤都要详细的板书出来,上机课或是在课余时间学生只要按照程序的操作步骤去做,就可以得到最终的效果,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相关步骤。

3、方法常规化

在讲解的过程中,力求采用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完成每一个实例,尽量采用常规化的语句,避开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方法。比如,在利用文件操作对数据录入以及把录入的所有数据输出时,我们可以避开利用Type语句定义自己的数据类型的使用,因为采用Type语句定义,有多少个字段,就会产生多少个相关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就很难想得到这个成员代表的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这样就把程序复杂化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简单的文本框来进行输入,然后用Input函数输出就轻松完成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还是以游泳为例,不管我们怎么看别人游泳,但自己却不下水实践,我们是永远都学不会游泳的,那么我们在学习VB语言程序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不断的练习、实践。

笔者曾担任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班的该门课程的教学,为每周四学时,其中两学时是笔者的理论讲解课,两学时是上机实践操作课。由于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差,因此自觉性还不够好,为了监督他们很好的学习、认真的实践,笔者每次课都留一次作业,第一次就是完全按照笔者的课堂实例上机操作,以加强对本节课课程内容的理解并熟练这些操作技巧,这项作业是必须要上交的,并作为平时成绩登记。因为这是这门课程中最基本的知识要点和教学要求,虽然学生不可能每个人都对这门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不可能以后都有可能去从事专业的程序设计工作,但是作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笔者希望他们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对于一些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以及常用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至少都能够体现出来。

在最后的综合实训、实践中,笔者结合同学们所学的知识并引进一些课外的知识实例来弥补课本上没有的相关内容。比如,我们利用VB做前台界面的设计,尽量用到所学过的所有控件进行布局、设置,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而用小型的Access数据库做后台数据管理来做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它具备一般的常用功能,即成绩的添加、查询、修改、删除,用户的管理等,虽然这个管理系统程序的设计比较简单,但通过这样一个小型的综合实例,就更加让同学们了解了VB语言程序设计的功能及特点。这是我们VB程序设计教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这样的一个综合实例,才能把同学们零散学到的知识全部的串联起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终于有了一定的成果,他们自己也会感觉很有成就感,也会产生一种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才能更加有信心和目标。

以上的两个方面是笔者认为的主要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使课堂生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虽

然是实例教学,有很多有趣的程序及相关的小动画,但是这样的有趣如果久了,也并不能完全抓住学生的心,因为这些过程进行的场所都是在课堂,课堂生活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单调性,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笔者要求学生在完成自由独立创作这一作业以后要相互交流经验,这种交流我们一般都是在自己班内部进行的,次数多了大家就会觉得似乎还需要加入一些更新的内容,希望与其他班的同学一起探讨学习。为了弥补课堂学习和班内交流的不足,笔者有时间就会将两个班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首先每个班选几个优秀的作品演示给大家看,并向大家介绍创作的技巧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最后笔者会结合最近的学习内容对设计进行一个总的评说。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我们在教学中,实例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在教学中,我们不防在讲解本次课的内容之前,先演示本次课需要用到的实例,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性,这样也就抓住了同学们“人在教室,心也在教室”。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同学们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围绕着这个目标,在保证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进而使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这是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炳文、杨明福、陈定中.全国计算机二级教程VB语言程序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__.4

第10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1

VB Programming Curriculum Teaching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Yang Wentao,Si Yingshuo,Zhang Se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Zhengzhou450046,China)

Abstract: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as a non-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start language.In the learning process,students often feel abstract, boring and difficult,resulting in fear of hardship,impact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on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solve the problem of programming boring hard to understand,to stimulate students to learn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and other issues in depth Investigate.

Keywords:VB;Programming;Teaching method

引言:新时期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面临着重大调整。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中提出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涉及“计算机系统与平台、程序设计与算法、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开发”四个知识领域和“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基础、应用技能”三个层次。

Visual Basic(以下简称VB)程序设计属于第二个知识领域和第二层次。该语言具有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简单易学等特点,对于初学者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特别地,由于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广泛开展,或多或少给高校的此门课程的开展起了铺垫作用,故大部分高校选择Visual Basic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的高级语言。同时,VB程序设计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科目之一。但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和算法思想,因而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有畏难情绪,进入编程状态比较慢。这就要求教师摸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程序的兴趣,进而培养程序分析和设计能力。

一、明确学习目标

大学学习生活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开放性,有些同学在进入大学后会感到茫然,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在VB教学中首先就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完这门课程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他们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让每个同学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可以极大的推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课程的第一堂课老师应该准备充分做好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准备一些有趣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向学生展示,先不讲枯燥的理论,让学生模仿老师操作简单的程序实例。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以后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针对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本教改小组多名教师的教学经验,为学生制定出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它包括三大模块,并循序渐进的加强难度和深度。

(一)基础模块:包括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思想和设计方法、VB开发环境、VB基本语法和程序控制结构、数组、过程以及常用控件的使用。以"够用为度"为原则,弱化实践性不强的细节,强化基础重点知识。

(二)应用模块:主要是窗口设计中的所需对象,包括菜单、图形操作、界面设计和文件操作等内容。

(三)拓展模块:为整个教学内容体系中的提高部分,包括数据库编程技术、多媒体编程技术、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等,使得学生对简单应用系统开发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重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计算机语言VB的教授过程中,采用了问题驱动法、条件迁移法、实例演示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合理综合地使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驱动法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我总结探究,逐步掌握程序的设计步骤、VB教学内容的难点、易错处。条件迁移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书本原有程序为基础,通过改变和增加条件让学生独立对程序进行再分析、再理解、举一反三,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VB课程被安排在多媒体电化教室进行授课,而且VB具有可视化程序开发图形用户界面通过本地窗口、监视窗口以及立即窗口,可以让学生真正观察到程序运行的步骤、变量值的变化、表达式的运算结果等。

实例演示教学法从实例入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VB程序面向对象设计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以VB教学的第一堂课教学为例,主要向学生演示了三个程序。“欢迎学习VB”程序让学生生动地了解了什么是对象、对象三要素、事件驱动机制及VB程序的编程步骤等,简单的实例演示了VB简单、易学等特点,加强学生学好VB的信心。“计算器”程序让学生了解到学会VB能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VBA在PPT中的应用”程序进一步展现了VB语言的实用性,让学生充分了解VB的各种实际应用,引发了学生探索和研究VB深入应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需求。这种实例演示教学打破守旧以知识点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

四、科学评价手段和体系

由于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为此,在学生的评价和考核中采用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一)理论考试。考试内容需把握课程大纲基本要求,体现课程主要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提倡和鼓励开卷考试,试卷内容多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不考死记硬背的内容知识,而是考核学生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上机编程测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写一个简单实用的完整程序,并上机调试通过。教师根据学生编程能力、代码质量、出错情况和程序调试能力等给出一个综合成绩。

对于考试的考题类型,尽量增加题型,增加灵活性。少出只用一种方法,只有一个答案的题目,多出一些综合思考题、分析题、应用题,学生解题时能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分析、比较、融会贯通。最终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由于课程要求的部分重点难以在期末考试中体现,并加大平时考试所占总成绩比例,对有独立见解或创新的学生加鼓励分,奖励有主见、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学生。

五、结束语

教学方法创新永远是教学改革的热点,各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VB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任务驱动、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本文是在多年VB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的考核方式方面对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心得。

参考文献:

[1]蒋延杰."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2010,12:83-84

[2]苟平章,任小康.VisualBasic程序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蓝岚翎.Visual Basic教学方法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4]肖丽,包骏杰,王璐,石熙."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5):523-525

第11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三阶段教学法;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6-0010-03

1 引言

VB程序设计语言因其入门简单、功能强大、应用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发现由于教师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导致很多学生对VB语言感到枯燥难学,学过之后不能独立设计程序。因此,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VB程序设计课的教学质量成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能教好VB程序设计课,笔者根据VB课的特点,摸索出一种以“三阶段教学法”为主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和技巧,使VB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2 什么是“三阶段教学法”

理解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处理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从VB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出发,结合VB语言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VB教材的处理思路。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使用VB语言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能力。VB是一种可视化编程语言,提供了丰富的控件,采用事件驱动的编程方法,使编程更加容易,程序开发不再需要过多地与编写代码打交道,从而可以将更多时间放在程序设计上,放在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及更友好的用户界面上。但是以往教学中基础性实验比重过大,综合性实验比重相对较小,教学始终停留在语言基础层次上。而要想将教材各部分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教学体系,实现VB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有通过综合性练习才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那么怎样合理处理教材呢?

2.1 纵观全面,确定重点

确定教学重点是教师在处理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一项工作,需要统观全局,慎重对待。VB程序设计课程总的来说分程序设计语言和可视化界面设计两部分,教学重点在前一部分,以教授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算法为主线。为此,在整个VB教学中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六部分内容:⑴程序设计基础;⑵常用标准控件;⑶控制结构;⑷数组;⑸过程;⑹数据文件。抓住了这六部分教学内容就抓住了VB课程结构的主要线索。

2.2 整体规划,分阶段教学

重点确定之后,就应考虑如何处理重点。通过对VB教材的整体分析,可把VB程序设计课的教学内容总体上划分三大部分:VB入门知识、简单编程、综合程序设计,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即所谓“三阶段教学法”。“三阶段教学法”就是加大综合性实验比重,明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内容明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同阶段掌握程序设计相应的能力,最终达到VB课程的教学目标。

3 VB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实施方案

3.1 VB入门阶段

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熟悉VB集成开发环境,了解VB中对象的概念和事件驱动程序的基本特性,使学生初步掌握VB编程的基本过程,为下一阶段简单编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为对象的概念、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编程基础和常用控件的使用。具体教学内容涉及VB集成开发环境、常用对象及其操作、编码基础、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和常用控件。

调查表明,大多数VB没有学好的同学都是前几章没掌握好,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该门课程最终学习效果不是很好。究其原因,由于教学内容太多,学生在教学开始阶段很难一下理解这些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将教材前几章内容进行精心剪裁、梳理和调整。比如,窗体的部分属性放到基本控件中讲,记录类型合到数据文件中讲,部分函数揉到第二阶段简单编程中讲。这样调整后,降低了入门难度,突出了本阶段的重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难懂的概念也好理解了。这一阶段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事件驱动机制,加强面向对象编程的思维训练。为了讲清事件驱动的基本概念,要加强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思维训练,通过实例归纳出如下典型事件驱动序列:① 启动应用程序,加载和显示窗体;② 窗体或窗体上的控件接收事件;③ 如果相应的事件过程中存在代码,则执行代码;④ 应用程序等待下一次事件。这样可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事件驱动编程机制,如何设计事件驱动的程序。

(2)重视程序设计基础的学习,打好编程的基本功。程序设计基础介绍构成VB应用程序的基本元素,包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函数、运算符和表达式等。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感觉太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以下教学方式:① 关键概念,问题情境教学。如数据类型(整型变量、单精度变量、双精度变量)、变量作用域(局部变量、窗体/模块变量、全局变量)等一些概念之间的差别,如果只通过教师平铺直叙的讲述,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往往是很肤浅的。如果能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验,情况将会完全是另一个样子。② 基础实验,立即窗口操作。程序设计基础内容多,而课时有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己通过VB窗口来验证命令、函数和表达式,从中掌握一些有趣的技巧,不仅节省了课时,而且记忆深刻。

(3)学习编程,给出样例,完全模仿。这一阶段上机练习重点在界面设计(认识控件),对于编写控件的事件过程代码只要求学生根据样例模仿(完全模仿)做,其原因是入门阶段学生根本没有建立起程序的相关概念,不熟悉相关的编程指令,也就谈不上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变成程序代码。

(4)常用标准控件,分组教学。在VB中常用标准控件一共有20个。如果按教材顺序一个个地讲授,一是课时不够,二是学习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文本框、标签框、列表框和组合框为主,滚动条、计时器为辅,配以命令按钮、复选框和单选按钮,对控件分组,每一组控件组成一个实用教学实例。经过处理后,当再讲授控件的属性、方法、事件过程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控件,还可以从各个具有示范作用的实用教学实例设计过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为下一阶段简单编程积累更多的经验。

3.2 简单编程阶段

这一阶段教学目标为在熟练掌握VB语言的基本语句和了解简单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一定程序阅读能力和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教学重点是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数组,要求熟练掌握各种结构的作用及实现方法,熟练掌握数组的定义方法、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数组的使用。

这个阶段的教学逐渐从可视化界面设计的学习过渡到程序代码的编写。教师容易受到传统面向过程编程思维方法的影响,总是拘泥把程序设计语言和可视化界面设计教学硬性割裂开来,分成互不相干的两部分,未能在教学中体现结构程序设计与对象程序设计有机统一的客观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将程序设计语言和可视化界面设计有机地结合,既可全面了解VB的基本风格,又可提高编程效率和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由于第二阶段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基本理论,更要重视编程思路的引导和编程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中要注重对算法的教学。算法就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程序设计的灵魂。在讲程序设计时,应以算法为核心,先讲算法的概念、算法的描述,并结合教学实例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出程序的算法,再编写代码实现算法的每一步。具体来说,要在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和数组的教学中,强化求和、求阶乘、通项计算、求最大最小值、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判断素数、判断奇偶数、字符串的一般处理、顺序和二分检索法以及数据交换等常用算法的技能训练。

(2)加强学生阅读程序的训练。在刚讲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数组时,就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自行编程,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力不从心。教学实践表明,在第二阶段开始增加程序阅读理解训练是较好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多进行读程序、写运行结果、指出程序的功能等训练,有助于学生从中体会各种语句的使用,积累各种算法设计技巧。在阅读程序的训练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中养成运用动态思维理解程序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待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后,再提出编程的要求。

(3)学习编程,分析引导,给出参考范例,留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半模仿。本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将这一阶段编程的学习分成两步,第一步精讲例题,详细分析其算法,逐一列出解题步骤,给出完整程序;第二步出一些与例题类似,但要求略高的编程问题,让学生(半)模仿完成。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逐步消除对编程的畏惧,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强化了。

3.3 综合编程阶段

该阶段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教学重点为过程和数据文件两部分。具体教学内容涉及过程、键盘与鼠标事件、菜单与对话框、多窗体与环境应用和数据文件等内容。这个阶段教学实施方法:将章节教学和综合复习穿行,课后习题分成基本题和综合题两类,基本题按章节进行设计,综合题从过程和数据文件两部分知识入手,设计难度适当、贯穿全书的练习题。课程经过这样处理后,加大了综合性实验比重,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综合编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为了使综合编程阶段的教学能对全书知识加以整理、系统、归纳、概括,以达到认识的再提高,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编程,从半模仿过渡到独立完成。第一步是“讲解”,对于讲解的综合实例要精选,使它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并且多少适量,难易适度。第二步是“改进”,编选练习题组要紧密结合所讲综合实例精心安排,举出与原题类似,但要求略高,形式多样的实例,如程序填空题、程序改错题、编程题等,让学生练习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程序分析能力。第三步是“创新”,即在完成上述练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练习,独立编写简单的程序。让学生在大量的编程练习中提高编程能力。

(2)编程知识系统化。第一,复习要弥补的知识缺陷,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部分综合题课堂知识不能解决,鼓励学生课外时间上网查询有关的编程资料、经验文章或通过MSDN帮助进行自学。第二,复习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抓住教材精髓。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细化大纲,将可视化界面设计按控件的属性、方法、事件进行列表整理,程序设计语言按数据组织(由常量、变量、数组、记录、文件等构成)、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有求和、求阶乘、文件操作等)、数据处理的逻辑组合(有顺序、选择、循环)进行分类归类串接,使学生从中体会程序设计方法和思想。

(3)经常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随时做好学习心得和经验积累的笔记,及时总结合理、简捷的编程方法和规律,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提高编程能力。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采用“三阶段教学法”,明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俊宇. 浅谈VB程序教学方法[J]. 科技资讯, 2006, (16) : 211-212.

[2] 康丽萍. VB教学的几点体会[J]. 农业网络信息, 2005, (09) : 45-46.

第12篇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VB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法

引言

VB(VisualBasic)是具有面向对象、可视化、事件驱动等特点的程序设计语言[1],因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已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我校给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VB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通过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班级的调研情况

针对我校的中文系、外语系、经管系、政法系、教心系,从学习目的、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共发放280份调查问卷,回收272份,回收率97.1%,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1.2VB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表1的问卷调查结果中,了解到VB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功利性的学习心理较强学生学习VB是因为该课程属于一门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目的是拿到学分。许多学生学习VB,是为了顺利通过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VB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毕业后不会从事编程工作。(2)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较严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出现两极分化,许多学生抱有消极的学习态度,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愿意做笔记,课后不预习不复习。调研结果显示,有15.2%的学生经常完全拷贝其他同学的电子版作业,自己完成与抄袭他人作业相结合来完成的占45.7%。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会产生很大危害,不仅破坏了学术公平性,也会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3)学生不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编写应用程序VB语言包含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数组、过程等内容,知识点较多。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语法规则多且不容易记住,一些算法也很难理解。学生不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编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互动教学不够采用大班上课,学生人数太多;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够,课堂上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VB课程的教学改革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后,从以下几方面对VB程序设计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2.1教书育人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告诫学生功利性的学习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影响,还会对社会的发展有影响。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纸质作业不能抄袭,电子版作业不能复制。从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角度教育学生,让课堂上充满了正能量,鼓励学生成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一个有理想的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他们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出发,尽量找到与其共同的经验或者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学生没有代沟。对学生的关心和鼓励,以及融洽的相处方式,在课堂上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真正地教好学生,首先应该是育人,其次才是传授知识、严谨教学[2]。

2.2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能够及时预测行业的变化,捕捉到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是企业生产与教学改革的桥梁,是培养地方性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关键[3]。根据企业的需求,双师型教师选取实用性强的项目充分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体验了实战感受。在课堂教学中,双师型教师选取与课程联系紧密的、综合性较强的经典案例,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VB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让学生全面认识这门课程。例如,结合实际项目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完成学生成绩的管理功能(查询成绩、添加成绩、修改成绩、删除成绩)、学生学籍的管理功能(查询学籍、添加学籍、修改学籍、删除学籍),加强了学生对实际项目的理解与运用。在实践教学中,双师型教师选取的实验项目结合了社会的实际需求。双师型教师更加熟悉企业中经常遇到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关的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将实践的理念与方法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把学生栽培成当今社会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教师为了成为双师型教师,必须借助一定的途径和方法。例如,从事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水平;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通过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到企业中去锻炼;到先进的兄弟院校参观考察;到国内外更高的学府进修学习等。

2.3实例引出新知识

如果一开始上课,就照本宣科地介绍语法格式,和使用语法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并不会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用这种语法结构,也不会理解使用该语法结构的好处。例如,打印循环变量i=1到i=100的值。如果直接使用循环结构,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使用,也不理解使用它的好处。但是如果先使用顺序结构,学生观察代码发现每一行的前面完全一致,每一行的后面从1变到100,每执行一条语句值增加1。学生发现写了100条功能类似的语句,意识到书写的语句多而繁琐,用顺序结构解决这类问题不合理。这时很自然就引出了另一种结构———循环结构。接下来再介绍for循环的语法格式,解释循环的三要素和执行过程,强调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步长,循环体是需要重复执行的一条或多条语句,循环次数(循环结束的条件)是已知的等相关知识。在课堂上,也可以使用趣味性教学案例[4]来引出新知识。例如,用计时器(Timer)控件实现动画效果。通过介绍电影或电视剧中字幕滚动[5]、天空中小鸟展翅飞翔等案例,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通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趣味性案例,不仅使学生学会了使用计时器控件编写程序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实例引出新知识,不是强迫学生学习新知识,而是自然地说明了使用新知识的好处,从而使学生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互动教学

(1)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眼神、神情,他们的每一个细节变化,都能及时反馈听课效果;教师绝不能一直讲解,否则学生会越来越不喜欢上课,必须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其共同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例如,给出一道思考题,一个学生在计算机上写程序,其他学生在纸上写程序,如果在计算机上写程序的学生遇到困难无法解决,则让其他学生一起讨论程序出错的原因,直到将程序调试正确为止,教师最后做出总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让课堂气氛活跃,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快乐的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对VB课程产生了兴趣。互动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课后与学生互动学生课后也会有很多问题,教师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邮箱等各种交流工具和学生沟通交流。有的学生胆小,不敢面对面交流,通过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仅让胆小的学生和教师之间拉近了距离,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作为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学习;给予学生适当地鼓励,帮助他们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2.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当今社会,学生应聘工作时,用人单位特别看重应聘者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是每一个应聘者必备的基本条件[6]。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论课上,按照学生的座位顺序进行分组,课堂上布置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递交一份纸质作品,教师检查作品后一一做出点评,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成员在学生名单上做记录。在以后的教学中,只要按照这种方式来检查课堂作业,学生就会激烈讨论,并抢着递交完成的作品,都希望老师在点评作品后表扬自己的小组并做记录。每次课堂上学生们都会积极参与,总是能看到学生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验课上,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学生遇到问题先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若小组内无法解决再问老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也可以对学生起到一种引导作用。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一起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本领,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结束语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教学改革后不仅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龚沛曾,杨志强,陆慰民,等.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丁蓉,朱琳.“VB程序设计”课程的创新性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8).

[3]蔡雪峰,毛红斌.“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05(06).

[4]张娟.基于CDIO模式的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2).

[5]龚沛曾,杨志强,陆慰民,等.案例教学法在“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