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规划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

时间:2023-05-29 17:22: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规划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市规划建设

第1篇

关键词:城市; 规划建设; 布局; 生态型

中图分类号: G3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建设也日益成为政绩的象征,引起城市规划建设重改变而非效果,存在盲目追求速度,缺少统筹兼顾的所谓“城市大变样”现象,出现了很多城市陷入盲目无序的城市改造中。

1.1重速度轻规划

为了尽快地完成规划指标,部分城市选择大大缩短规划时间,降低了城市规划应有的协调规控作用。对于城市规划建设而言,由于占地面积广,涉及利益冲突较复杂,人口程度密集,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应当在规划之前充分调研,具体了解城市的地理环境,人员成分,行业分布等等,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耐心统筹的工作,只是简单地看看和了解,是不可能完成一个适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的。

1.2不易于城市生活

一个成功的城市规划建设应当是布局合理,实现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发展的,但是现在部分城市的规划建设缺乏系统性,基础设施的设置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紧急避险设备的建设,基础绿化的布置以及道路交通协调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市民在城市生活中遭遇很多不遍,而且对于城市的环境质量而言,容易遭到遭到污染和破坏,在上下班高峰期极易造成交通堵塞,这都是城市规划不合理带来的后果。

1.3忽视对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体现,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但是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追求高楼大厦,追求道路宽阔,以旧城改造名义对很多文化遗产进行了拆除改建。以北京城市改建为例,很多名人的故居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例如林徽因故居,鲁迅原址等等,被打着开发和改造的名义强行的拆除了,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1.4忽略城乡体制协调

很多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将建设中心放在城市中心,围绕市中心“摊大饼”,致使市中心的吸附力或“向心力”过程过大,无论是绿化还是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一旦脱离市中心,特别是城郊边沿地带,就是显出较大差别,这种形式的城市规划忽视城郊部分的建设管理,造成城乡规划体制分割脱节。

1.5无特色的单一化。

城市规划建设本身应当突出城市的特色,体现城市的文化,但是现在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极为类似,很多城市都将高楼大厦作为城市现代化的象征,而不充分考虑城市突出特色,致使很多基础的设施,例如广场,公路,公园等等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2、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合理规划城市整体布局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多采用“单中心”规划模式,将会带来市中心人口密集,导致环境恶化,资源分配不均,人口密集程度大等弊端,因此建议,城市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采用“多中心”的方案,即确定城市是由多个城区组成,相互之前具有独立地位,但是分工协作,共同构成城市和谐的整体。具体而言,可采用“田”字城、“申”字城、子母城、棋盘城等建筑设计构想,以“田”字城为例,将市中心规划为十字大街,形成四通八达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为商业大厦,行政单位、服务性机构以及居民小区等不具污染性的建筑,可以充分利用竖向空间,在建筑物之后可以规划为公园,绿地,休闲场所,从而保证了市中心本身的绿化面积。在交叉的两条大街延伸路上,分设若干环城街道,街道形成围合,内部相互连通,从而能够便利交通,减少一条道路堵住,整个交通瘫痪的现象。道路与道路之间的空地可以建构为公园,烈士陵园,大型游乐场等绿化面积较大的公共场所,从而可以对道路上车辆造成的空气污染起到一定净化吸收的作用。

2.2维护便捷的交通条件

四通八达的交通干道相当于城市的脉搏,向城市输送动力和资源,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交通道路的便捷和安全性是关系到城市真正现代化的关键。首先对于道路布局,应以市中心为中心呈整体放射状,环形或者井字型设计,便于交通的四通八道。其次,道路宽度应当因地制宜,和周围相关环境相配套,既要便捷交通,也要合理用地,盲目扩道也不利于城市整体规划。最后,在交通指示路标,专用车道,限行标准等设置要明显合理,这样才能各行其道,便于城市交通出行。

2.3设置优良的公共设施

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关系到居民生活的便利、质量和安全,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中,优良的公共设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舒适的公共场所,可以给居民美的享受,成为放松城市压力和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共场所的亲民性应当放在第一位,贴近居民区,商务区,便于市民的休闲交流。其次是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因为公共设施具有普遍性,关系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故而要更具安全性。以城市的排水系统为例,如果城市排水系统设置不好,遭遇大雨或者暴雨就有可能造成人们的出行不便,甚至威胁生命财产的安全,排水系统的设置要以城市以往降水量的最高数为标准,就高不就低。

2.4构建生态化城市

构建生态化城市是指要以因地制宜,重绿化,少污染,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实现城市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构建水城或者山城,突出地方地理环境的特色。重视可循环利用产业的开发,城市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生态化城市就是要充分开发可循环产业的开发,地下水循化系统,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等产业,都有利于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绿化工作要做切实放到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位置。在我国园林规划一向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建议在之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要将绿化工作做到合理有效,切实还城市一个碧水蓝天,而不是单纯的追求“人均绿化率”。

2.5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个城市的灵魂不在于它的当下而是它的历史底蕴。在我国有很多文明古城,沉淀了我们传统的美德和文化,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将城市的文化之美展现给每一位异乡客,而不是撕碎给大家看。这可能面临到新旧城区的冲突,这就要求在规划时注重两者的衔接,或者呼应或者对比,从而更能突出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刘伟,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的新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第1期。

第2篇

关键词:生态型城市;城市规划;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生态型城市和城市生态的建设

1.1 生态型城市

什么是生态型城市?它是指,在城市的建设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将社会发展,经济和自然充分协调。利用自然资源,物质和信息。从而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实现合理的布局。建立生态城市,是解决目前城市化出现问题的一个最好办法,只有建立生态城市,才能使经济发展可持续,才能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好地生活环境。他是一种科学的建设模式。

1.2 城市的生态建设

在建立生态型城市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按照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来进行。运用科学的方式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注重利益原有的生态资源,建立良好的生态型城市。使自然和人类达到和谐发展的状态。建设合理的城市结构。在注重保护生态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护生态文明,我们在改造世界建造城市的同时,应该减少因为改造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使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从而建立一个有序的生态系统,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在建设中,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2 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

2.1 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下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在生态规划中,我们要把城市、乡村、人类、和自然环境当做一个统一的整体。要实现他们的和谐发展。只有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保护得到共同的发展,才可以实现。而我们建立生态城市的最终目的,就是咬是自然和人类生活共同协调发展。最终使城市发展达到可持续。

2.2 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是遵循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调控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生态经济学知识和各种社会、自然的信息与规律,来规划、调节城市各种复杂的系统关系,在现有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而进行的规划。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其目标是:

2.2.1 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人口的数量与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抑制过猛的人口再生产,以减轻环境负荷;土地利用类型与强度要与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生态法则;

2.2.2 城市人工化环境结构内部比例要协调。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城市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结构的建立都需要一定的区域回旋空间。城市生态规划的目的。它是在一定的可接受的人类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使城市的经济、社会系统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城市生态规划应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规划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治理、污染控制和保护,而且把当地的地球物理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多功能、多层次、多目标控制的综合研究与规划,据此进行城市结构调整、规划设计、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规划建设。

3 城市生态建设中城市生态规划的重点

3.1 城市生态和谐度评价

任何城市都是在人工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城市在任何发展时段都存在着人类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生态”而各城市由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技术水平、生态意识等的差异,这种城市中“人类与其周围环境”关系质量的优劣程度可称为城市的“生态和谐度”这种城市生态和谐度应包括三层含义:a.城市人类的健康;b.城市环境的持续;c.两者之间的和谐。

3.2 创建城市生态管理系统

在处理城市生活排出的污染物时,我们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处理。还要加强对城市噪声污染的治理。实现城市环境的良好状态,是人类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

3.3 做好生态功能分区规划

生态功能分区是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是在对城市生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土地适宜性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分析,确定对城市生存、运行和发展具有关键制约作用的生态因子及其所在的空间区域;通过对城市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弹性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的用地性质、建设项目、建设强度等规定、管理和控制的区域;通过对人类聚居地生态健康分析,确定聚居地特殊的自然景观区域或人工建立的模拟自然景观区域。

3.4 加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和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核心作用。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的总称,是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这些森林对于保证城市的发展及补充城市绿地的不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城市生态规划中的注意事项

4.1 注意保留自然景观要素

这里所指的自然景观要素(或称原生的自然景观要素)不仅仅是指山、水等自然景观要素,还应包括历史文物古迹经历了长期的环境演变,这些景观要素无论是对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还是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上,都已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相对的平衡空间,具有很大的生态保留价值不仅如此,在城市生态规划中,把这些原生的自然景观元素与城市现代的景观元素结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这些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可以丰富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同时为新城的居民提供异样的城市空间去休闲、休息或者仅仅就是观赏和回忆自己过去熟悉的文化和环境。

4.2 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他是地球的净化机。它是由地球表面上的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注重对湿地的保护。对已经破坏的湿地要进行积极地修复。

4.3 注意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

城市中不仅要有先进现代化的建筑和工业集散地。还应该有一部分空间作为紧张生活的缓冲。这部分地带可以用于休闲和绿化。我们不能只对城市中那些广场公园作出合理的规划,而对城市周边的环境置之不理。我们应该加大对城市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建立绿化带,使这一地区可以成为城市忙碌氛围的一种缓冲剂。这样可以使城市的建设更加完善,更加整体。而且在与乡村的接壤地带增加合理的建设和规划,对农村建设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协调;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开发;政府体制

斯蒂格利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由此可见,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管理必须关注的焦点。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更使城市化呈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趋势。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必须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在实现该目标的道路上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城市规划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使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点。为此,笔者站在全局发展高度充分认识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针对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城市规划的概况

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研究、城市合理布局与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综合安排、部署的关键,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与管理城市的根本保障。以发展的眼光、科学论证与专家决策作为城市规划实施的前提,以此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起到指导与规范作用,由此可见,城市规划也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伴随城市发展及运行状况的长期调整、不断修订,要求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加强管理措施,实现规划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可行性。为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深入了解、分析其工作的基本内容,如下:(1)城市规划工作所需基本资料研究;(2)城市发展、规模的确定,城市发展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拟定;(3)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合理选择,城市规划结构的确定及城市长远发展方向的充分考虑;(4)原有市区利用的拟定,改建原则、程序、方式的确定;(5)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工程措施及原则、技术方案的确定;(6)按照城市建设计划,进行建设项目近期合理安排。

2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及内容

2.1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

城市规划编制、审批与管理实施所选体制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根据《城市规划法》相关规定,应选取分级管理体制作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主管部门为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2.2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内容

作为一个实践过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包含三个环节,如编制、审批与实施城市规划,利用行政、法制与社会经济等管理方法,可控制、引导与监督城市土地的使用与各项建设活动,并将其向城市规划规范化道路上纳入,以此在城市空间内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四点:(1)编制、审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编制审批为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的主要内容,其中道路交通、给水排水、防洪排涝等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内容;(2)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土地使用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市政工程规划与特定地区规划的实施管理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3)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管理。城建监察、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等为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管理的主要内容;(4)城市规划行业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格管理与规划师执业管理为城市规划行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3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的建议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加大投资,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对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这也是城市建设与管理部门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是处理城市及其邻近区域的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对未来发展预测的学科。其对象主要为城市物质形态部分,如城市产业区域布局、建筑物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设置等。为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应做好以下工作:

3.1加强规划管理,将规划引导作用充分发挥

统筹推进“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在协调发展“三化”中,城镇化推进难度较大。为确保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必须加强规划管理,并将规划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作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是确保城市功能格局有序发展的前提。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应对时代进步要求、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在适度超前基础上,应始终坚持规划时序性、可操作性原则,准确定位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合理界定与设计城区分区功能,更好地将城市总体规划作用体现出来,并确定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转型特点。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应将城市规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加强规划管理中,应做到以下三点:(1)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的城市规划建设原则,确保在规划基础上实施城市建设;(2)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确保规划执行的合法性、规范性;(3)确保规划体系建设的合理性,在城市总体规划认真执行的前提下,应在各类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编制中将规范工作作为重点,在城市服务功能完善中应确保城市规划建设配套的合理性。

3.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开发

为满足城市发展目标,必须加大城市建设与开发力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首先,应完善道路路网、做好市场升级改造与完善城市功能;其次,城市道路绿化面积增加与档次提升,建设园林式小区、园林式庭院等;最后,实行美化城市工程,建设道路亮化工程。通过路桥与绿化广场亮化建设的加强,可对户外广告亮化档次进行有效提升。同时,综合整治与包装城区主次干道临街立面景观。在城市配套功能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应创新建设设计与建筑风格,打造精品、美观工程,以此对城市形象、品味进行有效提升,这也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点。

3.3规范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是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要求,只有保证长效机制构建的科学性,才能确保城市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法制性。“三分建,七分管”为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规划建设作为城市管理的重点,为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应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加以创新,并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以多口管理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向归口管理模式的转变。同时,应确保城市规划综合管理办法的及时制定,为规范管理长效机制构建提供基础保障。数字化城管与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行及高效管理途径的探索。通过城市违章建设、特殊市场、施工工地等内容的综合整治,可为城市居民进行工作生活、发展环境的良好创建,并达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

3.4加强规划实施的部门协调

各个部门应对规划部门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做好衔接和配合城市规划审批工作。根据规定建设项目可获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如建设项目无法获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则建设部门不能进行施工许可证的发放,如规划验收不合格,则产权部门不能进行产权证明的发放。通过各个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可确保城市规划建设依法实施,这也是城市总体规划水平有效提升、城市结构改善及综合协调机制与责任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建设作为城市管理的重点内容,实现规划的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是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为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应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规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内容。同时为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必须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此为城市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宗轶 单位:洛阳市老城区房屋征收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建设;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如今经济飞速发展,使得全世界面临着资源短缺问题与环境问题,这就要求城市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低碳理念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规划就是为了能够正确预见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规划的创新源于现实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尽早发现和预见城市面临的能源问题,不断改革与创新能源使用问题,才能使城市的发展能够适应和应对新的能源挑战。

1、低碳城市发展的意义

1.1 低碳城市发展能够减弱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脆弱性

低碳城市的发展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消耗增多、城市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减小城市的脆弱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妥善解决能源与环境的问题。

1.2 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为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能够为我国新型的城市发展理论和规划理论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有力的支持,这些实践和理论都将成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的知识。其次,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能够为部分城市的发展提供后发的优势,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最后,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促进低碳产业发展,促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催生新的

低碳产业和环保产业,提供新的产业选择,还能够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2.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分析

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其难点是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分别是:发展模式方面、碳预算技术方案方面以及制度设计方面。下面笔者便对这三大方面的难点进行分析。

2.1 发展模式方面的难点

低碳城市的建立涵盖了经济、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具有融合特点的系统工程。在不断提升以及形成过程中,能够具备更优良的驭动力及发展体制。目前,相关研究对低碳城市所存在的体制及发展模式漠不关心,进而只是城市低碳化这一目

标没有明确的发展模式及方向。另外,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类型与功能,并且在定位上也有所不同,所以导致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在选取上常会出现偏差,这样便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大大增加了难度。

2.2 碳预算技术方案方面的难点

对于低碳城市的碳排放测量技术方法、衡量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方案等均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其中,城市碳预算技术方案这一难点表现的尤为突出。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构建一套具有时效性与科学性的城市碳预算技术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这

方面的构建却表现的尤为不足,即使有些城市构建了与城市碳预算技术相关的方案,但是明显存在碳减排动力机制及碳减排成本核算不具完善性的缺陷,进而致使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有效性。

2.3 制度设计方面的难点

关于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制度设计,必须以低碳城市的标准、内容以及发展模式加以明确。要想使这方面的明确更具实效性,还需要配套相应的优化政策,例如:强制性政策、激励性政策以及自愿性政策等。其中,激励性政策的作用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补助、税费以

及投融资方面。由此可见,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制度设计是现状之下的一大难点问题。

3.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需解决的问题探究

对于低碳城市而言,只有充分解决规划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才可显效地发挥“低碳”这一特点,才可进一步落实城市“绿色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

3.1 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

对完善的低碳城市规划体系进行构建,使低碳城市的建设能够获得有效推进。想要得到实现便需要把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这两种理念融会贯通,并和传统的城市规划体系相融合,唯有这样,才可将低碳城市的作用有效地在城市中发挥出来。就现状之下基于城市的发展而言,需将低碳理念有效地归纳进城镇规划编制体系当中去,并且把低碳目标纳入城市规划当中去。另外,还需要充分落实城市总体布局及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以此使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更具全面性与科学性。

3.2 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

从实际情况分析,想要对规划的实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就必须充分重视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能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有实际意义的操作当中。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综合性与单项性相结合。在指标的选择上,需将低碳城市建设的内容涵盖在内,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并具体落实到单项项目当中去。其次,不同的指标应该相对保持独立,并具体明确。在指标的选择上,每一个指标理应能够有效地反映出一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尽量使指标与指标之间避免交叉现象。再则,对指标的定性及定量进行考虑,让二者更具操作性。在指标的选择上,所选指标既需要定性描述,有需要具备可量化特点。最后,所选指标还需具备可参考性与适应性,让城市的低碳功能显得更加全面,更加优越。

3.3 基于城市系统功能的低碳化

对于城市而言,其具体功能是会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的。而且,城市的功能还需与时俱进,进而做出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调整。普遍情况下,城市的功能及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城市经济结构当中的产业结构。在现代社会高要求的发展之下,

城市无疑是发展经济的核心地区,因此城市的功能便会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对于城市的规划必定会参照城市的功能进行。在低碳功能的划分上,需要以低碳经济发展的标准及思想作为参考依据,将城市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考虑进去,进而构建出具有合理规划特点的有机系统。低碳经济功能划分具有很高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低碳化的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对于不同城市低碳目标的落实,需要对城市的特质、分割规模以及相关政策为依据,进一步使低碳发展的方式与城市能够充分融合,以此达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目的。

4.低碳城市规划设计要求

4.1 资源低碳化应用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产业机构存在较大的减排潜力。我国在发展低碳城市中,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缩减化石能源的比重,合理开发应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性能源,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对产业、建筑、交通城镇三类碳排放主体,合理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节能建筑确保达到产业、交通、建筑低碳化发展,从整体上缩减城市碳

排放情况。

4.2 扩大绿源碳汇使用

碳汇就是采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于生物碳库的过程。依照城市规划布局情况,依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固碳效益相关要求,加大森林、耕地、草地的碳汇,科学合理的设置低碳城市人工生态系统。

5. 结语

总而言之,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是一项复杂且难度高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行业、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充分配合才可进行有效部署。在低碳城市的构建中,城市规划必须发挥出显效作用,并在城市规划机制及管理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将低碳理念及方法充分考虑进去,对城市的资源实施节约措施,对城市的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以此让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更具时效性与科学性。所以说,只有完善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的思路,按照科学有效的发展途径进行低碳战略的实施,才能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钱紫华,曹春霞. 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回顾与思考[J]. 重庆建筑,2011,04:1-4.

[2] 胡宏.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J]. 城市建筑,2014,03,25.

[3] 罗巧灵. 胡忆东. 丘永东国际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实践和研究展望[J]. 规划师,2011,05,01.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新趋势,而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必然担负着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特别是中国目前正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如何协调城市化与低碳化、生态化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重视并需认真探讨的问题。因此,规划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让低碳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始终,成为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

1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特征

1.1可操作性

低碳城市的“低碳”是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入点。也相对容易量化衡量,因而也较容易把握和实现。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体系有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低碳经济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生态技术等。

1.2高效性

城市作为一种高度集聚性的人类聚居地,人们的生存途径不同、生活水准不同,故生存竞争激烈。低碳城市的高效性表现在城市的生产、运行和维护成本的低能耗趋于最小化,城市物质与能量得到了最高效的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将大大提高。低碳城市规划内容的高效性主要应体现在城市能源系统的高效率,城市转换系统的高效益和城市流转系统的高效率。

1.3循环性

低碳城市的循环性主要有:①通过自身生态系统的完善。对改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循环起积极的作用;②城市循环的内容全面、完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③城市各个系统以及整体的城市系统的循环速率比较合理、且保持整个城市循环系统平衡;④循环机制明确模式正确;⑤能识别、能解决阻碍城市系统良性循环中出现的问题。低碳城市规划设计就是遵循这几种特征的特性。利用科学的手段,通过原理设计,使其更加系统性,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1.4和谐性

低碳城市的和谐性,一方面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城市结合自然发展;另一方面,低碳城市的和谐性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低碳城市不是仅用自然绿色点缀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人与人关系和谐的社会。

2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现状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了“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等城市称号的规划、认证与审查工作,充分显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国内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008年初,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选定了上海和保定为低碳城市试点,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四川等多个省市也纷纷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的想法和初步计划。

目前,虽有若干低碳城市的试点在围内开展,但我国的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与理论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低碳城市规划发展所需关键技术尚不明晰,以致国内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流于表面、难以深入。而低碳城市的规划发展因缺乏科技支撑也存在盲目性,相关部门也很难进行有效的引导、管理和评价。

3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的主要问题分析

3.1城市规划中缺乏生态环保意识

评价一个城市规划是否合理的重要要素是是否具有生态环保意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城市规划过于注重社会经济效应,忽视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尽管国家对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要求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由于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城市发展导致的污染物的高排放,使得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人民生活水品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给原本越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

3.2城市规划中缺乏公众利益诉求

(1)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作用已经减弱。许多城市规划缺乏延续性和严肃性,一方面,城市规划可能随着政府主管领导的变动而变动;另一方面,有些城市规划的实施进程又滞后于规划的期限。

(2)历史文化建筑等受到严重破坏。为了经济利益,一些城市规划没有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持,使一些城市的历史建筑、城市风貌遭受了灭绝性的毁坏。

(3)城市生态受到破坏,环境污染加剧。比如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地下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4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措施分析

4.1生态主导的政策集成。“生态主导”是指切实改变中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模式,首先保证城市的生态目标,并通过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配套政策来保证生态目标的全面实现。包括需要通过产业政策、公共财税政策、环保政策、交通政策、住房政策、资源与能源使用政策、公众参与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构成的有机集成体系,实现发展目标的统一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协同推进,来确保生态主导的原则不仅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而且在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能发挥实在的作用。

4.2倡导低碳城市理念及低碳城市规划定位。积极倡导低碳城市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实际的城市规划当中,国家倡导整个社会从追求直接的近期的经济利益转向追求间接地长期利益,使人们向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转变,以改变坏的消费方式,从而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同时,低碳约束要求有一个具体的低碳城市的规划定位。低碳城市规划定位应该体现循环发展、生态的思想,设计出合理的用地分区和公共设施布建原则,有目的限制高耗能产业的用地规模。

4.3切合地方发展实际的可操作体系。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既要有长远的瞻望的发展目标,又要立足该地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与建设方案,分步骤地去实现建立生态城市的目标。因此,要特别关注建立切合地方发展实际的可操作体系,即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规划方法、规划方案、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管理体系等都要符合该地的发展现状,切实有效地指导其向生态城市的目标发展。

4.4制定低碳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应全面、系统地理解社会、经济和生态间的相互关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它来衡量城市生态规划态势,并在此评价指标体系下编制低碳城市规划制度,并采用这些指标体系对各城市的低碳规划进行测评,以促进低碳城市的群体出现。

4.5低碳城市规划中要体现绿色城市、节约型城市的特色。低碳城市规划中要充分利用街道,使之可以消解城市废弃物等,使之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方面起到主干作用。城市绿化用植物选择要尽量选用本土的物种,此外还要有耐旱及抗病虫等性能的植物。要树立节约观念,并融入城市规划中去;要从法规上完善对于城市规划的监督,要最大限度地进行能源循环利用,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

5 结 语

低碳城市规划就是依照低碳城市规划理论,通过科学途径,绘制出发展低碳城市的蓝图,又经精心实施,在发展低碳产业、开发低碳能源、发展低碳交通、推广低碳建设等方面全面推动低碳城市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江欣.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规划初探,2009(21).

[2]袁贺.中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与实践解析[J].规划师,2011(5).

第6篇

1.1空气污染

城市空气悬浮物平均浓度达到309微克每立方米,二氧化硫也达到了平均83微克每立方米的浓度,且北方城市受污染程度较南方城市重。污染主要因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消耗能源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而且许多不良企业将包含粉尘、臭氧、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废气直接排放进大气层,严重地污染了城市空气。除此之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常常不能将各部门的建设工作协调一致,导致路、水、电、热、排污、通讯等整修工程接连不断,分别开挖路面,使得城市长时间处于破路挖坑的尴尬局面,严重阻碍了居民生活的畅通,施工所造成的灰尘等悬浮物也污染了空气。

1.2水污染

与空气污染常常联系起来的就是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城市化建设中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扩张,人口、工厂不断增加,相关用水量也随之增加。由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监管工作的缺陷存在,比如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中,严重地污染了城市及周边的水环境。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平均每天将至少一吨的污水直接排放进水体中,我国七大水系十万多条河流中已经有将近一半的水源受到了污染,将近四成水源已不能被饮用,五成的城镇水源低于饮用水标准,九成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我国水污染局面非常严峻。

1.3城市垃圾

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城市垃圾首当其冲。城市垃圾主要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家庭生活垃圾、厨房垃圾、公共场所垃圾及部分建筑垃圾等。据统计,我国目前历年来城市垃圾堆放总量高达70亿吨,且每年以约9%的速度递增,垃圾堆放总面积已达五亿平方米,更有甚者,我国约有七成城市被垃圾包围,这就是所谓的“垃圾包围城市”。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也很低,仅将近七成的垃圾被处理,其中,符合无害化处理标准的不足两成,没有被处理的垃圾数量极大。从以上数据可以充分了解到我国城市垃圾污染之重,垃圾处理的任务之艰巨。

1.4环保意识不强

我国城市现今面临的污染情况大多归于以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多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中只重视经济,严重忽视了生态保护方面,使我国经济很难想可持续性发展转变。且部分官员环保意识不强,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经常实施短期高利润但对环境破坏很大的项目。

2、城市规划建设采取的环境保护策略

如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做好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在城市的实际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经济效益、居民生活便利性、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性等。本文则主要基于以上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相关的环境保护策略进行探讨。

2.1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良好的城市规划应因地制宜,以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为导向,科学合理性为基准,全面的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进行环境保护。在规划之前,应掌握该城市的基本情况,包括环境类:该城市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和生态环境情况等;该城市的人文情况: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情况,如人口、化工厂的数量等。除此之外,也应该进行实时调研,避免信息错误、遗漏等情况。而且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尽量协调各建设部门,做到相关工程一次到位,避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总之,只有良好的城市规划,才能在使用最少资源的情况下,最大地避免污染,保护环境。

2.2严格控制大气污染

控制大气污染首先应做到规划大气排放。规划大气排放应明确目标,在充分了解该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情况下,制定科学、可行性强的目标,符合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当前情况。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的功能区,由目标制定出个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进行合理的大气排放规划。就目前情况而言,改善城市大气污染具有可行性的方法还有改变使用的能源,与传统低效的燃煤方式相比,尽量使用燃烧效率高、污染性小的能源,比如天然气、风能、地热等,在这方面上应注意因地制宜,选择能使当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的能源。其次,应做好城市绿化,保护自然环境不被人为破坏。

2.3严格控制水污染

就当前国情来讲,控制水污染关键是提高净水技术、完善污水处理方式、降低净水成本。只有低成本,企业才可能主动进行污水处理,避免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但技术问题实现时间较长,在此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加大监管力度、限制污水排出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办法辅助治疗水污染问题。2.4合理处理城市垃圾现在的垃圾处理主要有四种方法:回收利用、堆肥处理、焚烧处理及填满处理。对于垃圾,我们提倡尽可能地回收处理,以提高资源的重复使用率。其次是堆肥处理,采用生物降解的方式对有机物进行回收处理,这两种都是绿色的垃圾回收方法,但是难度较大,适用范围较窄。现在大多数还是大多使用焚烧处理和填满处理,但这两种对环境都有一定的破坏,应尽量较少使用。其次就是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问题,由于垃圾处理存在占用面积较大,需要较远的防护距离,对于周边居民的影响也较大等多种不良因素,所以选址时思考长远发展道路,协调处理城市规划和环境卫生规划的相关工作。

2.5培养城市居民的环保素质

加强环保知识普及,宣传生态意识,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价值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素质的培养不仅仅应该是包括各个阶层等的全民环保素质提高,只有这样,人们才会主动保护环境,拒绝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园林绿化;人居环境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日益严重的沙尘暴和沙漠化等现象,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城市规划中也越来越关注城市绿地的重要性。在城市规划中对绿地的关注点不再只是其美学效应,认识到科学合理的对绿地在空间格局、生态类型及斑块群落结构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城市园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化城市经过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在城市的基础设施中是唯一有生命的设施,同时还起着积极作用在维持城市的整体生态平衡方面,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园林规划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措施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虽然我国针对城市园林进行了体重改革并且实施了相关的配套措施,不断提高了园林的发展水平,但是在全国的一些城市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急需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园林绿化工作在城市规划中。

1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化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对环境、绿化问题越来越重视。一个城市可以通过园林绿化来体现其风貌,园林绿化规划建设水平和层次不仅对城市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更是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因此对于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作用不仅要重视,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规划建设园林绿地系统来适应城市的发展。(1)城市要创造人居环境园林绿化是其主要方式。对于当代城市居民向往大自然和返璞归真的愿望城市绿地可以很好的满足,园林绿地场所非常适合人们的户外活动可以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同时还可以提供场所给人们用来锻炼、社交、游憩和娱乐。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园林绿地已经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2)在监测、改善环境和调节气候方面城市园林绿地其中重要作用。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外环境因素就是空气,是不可缺少的,植物不但可以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绿地的绿色空间还可以起到过滤、吸附和阻挡粉尘和烟尘的作用。对于城市污水一些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还可以起到净化作用。对于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园林绿化中的植物也可以通过根系进行吸收净化。在炎热的夏季城市较强的自然气流可以由道路绿化等城市绿色通风走廊引入城市内部,增加城市的通风;同时还可以降低风速而起到防风的作用在冬季。对于环境污染也可以通过敏感植物来检测,从而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理污染问题。(3)城市可以通过园林绿化来增加人文景观。园林绿化的总目标就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园林绿化作为一门学科和建设行业有着艺术内涵、丰富文化的同时还具有优化环境的功能,园林绿化不仅可以用来营造生态环境,也可以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为艺术和文化历史。园林绿化可以使审美价值内涵和人文意识丰富起来,从而使城市的文化特色得以体现。比如,穿行的城市街道两旁椰林夹道就会对南方沿海城市的特有风韵深有体会;如果在白桦掩映的林荫道上徜徉则会对北方城市的风格深有感触。

2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绿化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1)没有完善的绿化行业规范体系。在屋顶绿化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屋顶绿化规范和立体绿化规范等方面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也没有统一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合同。对于地方规范只有北京等几个少数省份发不了,地方规范在很多其他省份并没有,因此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在进行部分绿化监理、养护、设计、规划和建设工作时,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给管理工作。(2)没有广泛推广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绿地率在老城区不高。城市的绿化面貌通过近年来的绿化建设改观很大,但是城市绿化仍然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在中心城区的老城区尤为突出,绿地率很低。人口往往集聚在这一中心区域,对这一区域的绿化进行完善和提高就尤为重要。缺少可绿化土地是目前旧城区最大的绿化难题,这个缺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来弥补,但屋顶绿化建设却是寥寥无几。(3)居住区绿化养护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缺少绿化养护资金。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绿化养护资金,目前仍有政府承担一部分老居住区的绿化养护,一部分居住区的绿化存在无人养护的情况因为没有物业管理,同时在一部分有物业管理的居住区有存在养护费用标准偏低的问题,因此出现了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情况在居住区的绿化养护工作中。因此由业主承担养护经费的养护模式需要逐步进行培养。

3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1)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完善。对于城市绿地应该根据改善环境质量、方便群众游憩、维持生态平衡及美化城市等功能的需要进行合理布局和系统规划。在建设工作中规划是龙头,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绿地工作有新突破的关键。园林装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该结合城市现有的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景观风貌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根据城市的发展现状进行编制,近期发展目标要明确,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城市与自然共存”和生态学原则,建立绿化隔离带实现高标准区域型绿化,将城市组团、生活区与工业区进行隔离,使各区突出独立性。在城市的可以建立大面积的高校农田林网、沿道路或河道的生态环境绿廊等利用周围的滩涂、河道、海滨和水面等,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林地利用郊区的自然景观,使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空间可以不断拓展。(2)对于垂直空间-屋顶绿化的发展途径进行积极探索。在建筑屋顶上实施的绿化只是狭义上的屋顶绿化;从广义上来讲只要是在非渗透性的人工建筑物上所进行的绿化都成为屋顶绿化,其中在建筑物的墙体、裙楼屋顶、露台阳台、空中平台、工厂厂房屋顶、地下大型停车场的屋顶、立交桥等都包括在内,这被称为“立体绿化”或“建筑种植”。因为在建设投入和养护费用上屋顶绿化会比平地绿化高出很高;所以首先对于屋顶绿化的开发指标要求要在政策上明确指出,再者为了调动开发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建立计入绿地率的条文规定来给予鼓励;此外,有政府带头建设若干示范项目。(3)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绿化设计。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根据不同的城市特点,把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突出出来。集中力量营造一批人文景观在城市的繁华街头和主要路口,对城市雕塑、游憩设施和建筑小品要结合城市绿化进行布置突显城市特色,使城市的乡土风情得以展现,提升城市的品位。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在新城区;老城区以绿化改造为主,因其绿化面积有限,把绿化工作做精做细根据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使城市可以展现不同的绿化风格。

4总结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条件,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做好园林绿化规划,促进城市规划建设与园林绿化建设的和谐发展,不断的城市的整体形象,同时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作者:凌静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徐恒.生态园林城市导向下西安市园林绿地建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田艾.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第8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资源;交通;环境保护

在计划经时代,城市规划不合理的情况相当突出,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影响,并且其带来的影响持续时间相当长。特别是改革开发以后很多城市都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各种问题,例如在土地资源的利用、环境的控制以及城市交通等方面都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而这些不仅仅是影响到了城市的发展,还影响到了城市中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此,需要进一步对城市规划进行深入思考。

一、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合理优化城乡空间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速度相当快,因此必须要在城镇体系与城市规划的调控之下对城乡空间进行优化,利用有机疏散与城乡网络化的发展模式,让城镇开局变得更加的密集,形成开放的生态空间,让空间资源能够得到良好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农村拥有广阔的地域,资源相当丰富,相比城市中生态系统保护的较好,可以承接城市的部分功能,分担城市部分职能。例如在周边的部分小乡镇可以发展为城市的卫星城;农村中的部分林地、果园、苗圃以及防护林等等则能够作为城市绿地;部分具有特色的村庄、环境优美的河湖水库以及山丘等等可以开发为城市的休闲度假区域。对于城市中占地较大的仓储等用地则可以合理利用周边农村的废弃荒地。

(二)形成紧凑城市形态,合理规划区域功能

如今世界人口增长非常迅速,世界粮食价格暴涨,这样的情况下从战略发展出发非常有必要保护耕地。因此城市发展必须要避开主要的农田保护区,尽可能的不占用耕地,不能够仅仅是为了城市形态构图的完整性以及土地的易开发性就去占用郊区平坦的农用地,而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如何利用荒坡地、废弃矿场等各种非农用地来作为城市的发展用地。城市形态应该集中紧凑,尽可能的避免规划结构松散、用地布局不紧凑的形态。城市开发不能够四处开发,进行跳跃性的发展,需要从旧城出发,从内往外逐步建设,需要在建成之后才能够开发其他的,采取填充式发展方式,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不能够出现脱离实际情况乱建乱开发的情况,或者是占了地之后不进行开发,使得土地资源浪费。

二、城市环境的保护

(一)开展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开展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环境保护是相当重要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做好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加强对城市自然环境现状的掌握,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这个基础上对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现状进行准确的调查、掌握。同时还需要有效地利用当前城市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城市具体的地理位置、气象以及水文环境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城市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做好功能区划。

(二)做好大气排放规划

当前,很多城市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其落后的燃煤燃烧方式以及汽车尾气是主要的罪魁祸首。因此,从长远来看需要对落后的燃煤方式进行改进,提高燃烧效率,并尽可能地推广使用无污染的或者是少污染的能源。可以采取区域集中供热,通过遏制污染源与污染控制技术创新等多种方式来建立起无烟控制区。对工业布局进行调整,从大气自净规律出发,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控制好污染源,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控制;推广新型能源汽车尽可能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同时还需要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尽可能地选择耐污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树木品种。

(三)加强水污染控制规划

在城市污水处理上技术仍然较为落后,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在资金投入上仍然存在有不足,这些都为污水控制规划以及污水处理效果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为此,对当前城市水污染现状进行有效调查,根据受污染水体的环境容量来计算限制排放量以及排放标准。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变大集中为合理布局,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就近处理,有利使用”为原则,适当采取分散、小型、多级、循环的方法,合理的建设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上,需要将单一的处理工艺改造为综合处理工艺,利用多种技术改善污水处理水平,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政企合作,并逐步从政府为主转为社会为主,确保污水处理收费能够到位,为污水处理提供充足资金。

(四)处理好垃圾

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为了能够适应城市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需要逐步的从被动的末端治理逐步的向源头控制进行转变。从源头上避免固体废弃物与有害物质的产生,如果避免不了,那么就需要减少产生,尽可能做到源头最小化。对于工厂需要采用节能、易回收、可重复制造的材料,并尽可能推出简装商品。采用分类回收实现垃圾资源化,将垃圾变废为宝。利用垃圾来发电,在开展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经济、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采用垃圾焚烧发电或者是垃圾沼气发电的技术。积极推进垃圾管理改革,根据城市情况制定垃圾管理体制。

三、交通资源的节约

(一)优先导向城市用地布局与用地功能减少交通量

城市用地布局对于城市交通有着很大的影响,需要在城市形态与用地布局之中体现出公共交通优先的理念。例如轨道交通与快速交通在城市交通方式中相当节约能源,但是对于客运量规模有要求。因此城市交通布局需要利用汇集形成主干交通,并且在沿线要有高密度人口的居住区来保证客运量充足。当前,很多城市规划强调的是功能分区,将工业区、生活区以及商业区分开,导致交通距离长、联系不方便的情况,居民往返时不仅仅浪费时间也浪费交通能源。因此在用地布局上需要考虑到土地的混合使用,将相互影响并不是很大的不同功能的用地进行有机组合,例如可以将么有污染的工业布置在居住用地的附近等等,并积极构建复合型社区,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交通量,让交通能源得到节约。

(二)改善路网密度,尽可能减少车辆绕行

对新建生活区、生产区,可以适当的减少道路的宽度,大力的增强路网密度。需要将主干道与次干道和支路进行有机结合,让车市的路网密度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对城市现有次干道与支路网少的现状的现状,结合老城区改造等各项工程来强化次干道与支路网建设。利用合理的管理来提高现有城市次干道与支路网的使用率。城外快速通道与城内交通网进行有机衔接,减轻城内交通网压力。

(三)对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的发展进行优先考虑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可以有效的节约城市交通能源,还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需要科学编制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发展规划。需要对交通现状、需求以及发展前景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以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来作为核心,利用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以及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等等,对交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对于所编制的规划需要保障其得到实施。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为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开展城市规划时,需要对城市当前的现状进行有效的调研与分析,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多方考虑城市规划,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城市规划更加的合理,更加的有利于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胡天新,杜澍,李壮.生活质量导向的城市规划:意义与特征[J].国际城市规划,2013,(01):7-10.

第9篇

1、城市规划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大幅度迈进,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中心,城市中收集着大量的人口,但是仅存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这些人口生活的需求,所以,城市的环境和资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特别是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多,很多乡村变为城镇。也正是这样,我国的工业化道路越来越快的发展。经济也就是依靠这些城市支撑。而且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不可缺少的劳动力。但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国因为城镇发展速度过快所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

(1)城市规划中环保意识不强。部分城市、城镇领导环保意识比较淡薄,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够,忽略了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使城市、城镇的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隐患。

(2)城市中的大气质量日益恶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从而将粉尘、臭氧、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排入到大气层中,严重恶化大气质量。我国的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即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水平较高,达到了309微克/立方米的平均浓度;二氧化硫浓度也严重超标,有些城市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相对而言,北方城市比较严重,达到了83 微克/立方米的平均值。大气污染所导致的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更是严重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城市道路下面所布置的管线交叉纵横,存在多头管理,各部门报规划不能协调一致,建设资金独立。

(3)水体污染相当严重。城市人口数量的突飞猛进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水在没有处理好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水体中,严重破坏了水环境。我国城镇平均每天至少要将一亿吨的污水不通过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了污染,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4)垃圾包围城市。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且增长势头不减。

2、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采取的措施

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还有问题的出现。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的紧密关系。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改正,我们已经开始朝着科学规划建设的道路前进。特别是对城市的环境问题,更加大了重视。它是在总体规划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调查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而制定规划体系,借此来达到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目标。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即“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因此,为了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使人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我们就对存在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一下治理的意见。(1)要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准备。这些前期准备包括:1)搜集城市环境的资料比如,城市所在的位置,城市所处位置的气候变化,周围的水资源状况等等。2)对城市的社会状况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做好调查。比如人口数量、GDP等;3)做好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监测大气、水体、噪声的实时情况,并做好记录等;4)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环境规划应该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而编制科学的规划体系,用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2)大气排放规划,就是在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并分析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根据即定的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制定科学的排放规划。目前情况下,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大气污染中,落后的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罪魁祸首,这带来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由此可见,规划的长远有效方式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使燃烧效率提高,尽量使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例如: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采取区域集中供热、改变千家万户的小烟囱的状况,通过遏制污染源和进行创新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有效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一支笔,建设一张图的原则,各部门在敷设管线时要一次到位,否则不允许破路施工,以避免“天天挖沟”现象发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选择耐污性好的树木品种,有效达到植物净化;(3)水污染控制规划是在调查分析水污染现状的前提下,根据受污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限制排放量并计算出排放标准。从国内水污染的情况来看,限制排污量应该从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上着手,实现少废、无废工艺的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利用率,控制污水排放量,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最终做到有效保护水资源;(4)垃圾本身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处理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尽可能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再次是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属厌恶性项目,选址在建成区经常遭到居民强烈反对甚至上访,且与其他市政设施相比,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大、防护距离要求远的特点,城市规划必须与环境卫生规划同步进行,环卫设施规划中对垃圾产生后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用地布置必须结合实际。(5)提高居民自身素质修养,培养人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加强普及、宣传生态意识,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3、结语

通过本文,我们已经了解了城市环境的重要性。我们要在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中,将环境问题列为重点。只有将城市的环境治理好,才能给城市的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才能使经济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采取科学的城市建设方案,保证城市环境良好,提高环境的质量,建立一个环境完好的城市。这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态城市,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1、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建设

1.1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其科学内涵就是倡导社会的文明安全、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1.2城市的生态建设城市的生态建设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其最终目标是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生态城市。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体现在城市生态规划上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原则和整体原则。

2、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

2.1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体现的是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它把城与乡、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天,综合空间、时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之间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2.2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是遵循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调控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其目标是:

2.2.1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

人口的数量与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抑制过猛的人口再生产,以减轻环境负荷;土地利用类型与强度要与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生态法则;

2.2.2城市人工化环境结构内部比例要协调。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城市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结构的建立都需要一定的区域回旋空间。

2.2.3城市生态规划的目的。

它是在一定的可接受的人类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使城市的经济、社会系统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得到不断的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治理、污染控制和保护,而且把当地的地球物理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多功能、多层次、多目标控制的综合研究与规划,据此进行城市结构调整、规划设计、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规划建设。

3、城市生态建设中城市生态规划的重点

3.1城市生态和谐度评价

任何城市都是在人工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城市在任何发展时段都存在着人类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生态”而各城市由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技术水平、生态意识等的差异,这种城市中“人类与其周围环境”关系质量的优劣程度可称为城市的“生态和谐度”这种城市生态和谐度应包括三层含义:(1)城市人类的健康;(2)城市环境的持续;(3)两者之间的和谐。

3.2创建城市生态管理系统

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废渣以及饮食业、屠宰业、农副市场、大众娱乐场所等系统排出的各种废弃物,都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进行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统,能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转系统,以及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的高水平管理系统,是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有力保证。

3.3做好生态功能分区规划

生态功能分区是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是在对城市生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进行生态敏感区、生态控制区、生态功能区等的用地规划。

通过土地适宜性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分析,确定对城市生存、运行和发展具有关键制约作用的生态因子及其所在的空间区域;通过对城市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弹性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的用地性质、建设项目、建设强度等规定、管理和控制的区域;通过对人类聚居地生态健康分析,确定聚居地特殊的自然景观区域或人工建立的模拟自然景观区域""

3.4加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和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核心作用。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的总称,是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这些森林对于保证城市的发展及补充城市绿地的不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城市生态规划中的注意事项

4.1注意保留自然景观要素

这里所指的自然景观要素不仅仅是指山、水等自然景观要素,还应包括历史文物古迹经历了长期的环境演变,这些景观要素无论是对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还是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上,都已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相对的平衡空间,具有很大的生态保留价值不仅如此,在城市生态规划中,把这些原生的自然景观元素与城市现代的景观元素结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这些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可以丰富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同时为新城的居民提供异样的城市空间去休闲、休息或者仅仅就是观赏和回忆自己过去熟悉的文化和环境""

4.2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是地球表面上由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对改善和调节人居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被誉为“自然之肾”,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其生态服务包括: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调节局部小气候,减缓旱涝灾害,净化环境,满足感知需求并成为精神文化的源泉,为公众环境教育提供机会和场所等,所以在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要保护、恢复城市湿地,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而产生环境污染,这对改善城市环境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3注意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

可持续的城市,需要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缓冲空间,来区别和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只注重对城市公共广场、城市公共绿地等进行了组织安排,而对城市边缘地带,特别是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的作用和布局缺乏深入研究在城市生态规划中应对城市的边缘地带用自然的元素去创造一个清楚逻辑的城市系统,使城市和乡村这两个系统非常容易的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

总之:生态城市作为未来的人类聚居地,它的实现是个发展建设的过程,也就离不开规划的指导以切实可行的规划指导当今城市的生态建设,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基础城市生态规划就是以人—自然整体和谐的思想为基础,对城市的结构功能、资源利用、生态关系进行社会、经济和自然的整体协调发展的调控,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第11篇

 对一个城市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的固有含义应是绿色、循环和低碳的城市。通过学习市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研讨会精神,认真体会段喜中等市领导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感到生态城市建设将是我市城市规划建设上台阶、上层次的一次重要契机,也为规划部门加快转变城乡规划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首先,要更新规划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精神,在生态城市规划内涵上加快理念更新,必须要在更新生态环境规划、生态景观规划和生态宜居规划“三个规划”上下功夫。更新生态环境规划理念。重点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特别是加快优化完善产业用地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用地集约利用,最大限度降低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更新生态景观规划理念。重点是改变以往就绿说绿、就水说水的思路,把濮阳的绿地和河湖作为整体统筹把握和规划,并结合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城市文化,坚持以水绿为媒、以文化为魂,把最能体现濮阳城市生态的优美环境规划建设出来。更新生态宜居规划理念。重点是顺应市民呼声,高水平编制城市交通、公共服务、小区配套等专项规划,着力引导城市生活上水平、上品位。

其次,规划要积极应对。一是加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重点是开展以绿色、循环和低碳导向为主的生态城市规划策略研究,加快解决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不明显、形态不紧凑、特色不鲜明、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开发格局,科学规划城乡功能定位,为濮阳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规划技术支撑。二是进一步优化完善主城绿系水系规划,绿系要围绕“三带两环百园”,加大绿系建设步伐,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1000米见林;水系要按照“通”“进”“改”的原则,构建“九河贯城、九湖映城、五泽(湿地)润城”多环成网的城市生态水系,争取5-7年建成为“北方水城、中原绿都、生态宜居”之城,实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三是继续开展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强化对城市建筑轮廓线、滨水岸线的保护规划,细化和提升标志性建筑的规划标准,高标准规划建设若干彰显濮阳特色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四是贯彻以人为本规划理念,深化中心城区公共开放空间、步行交通系统、自行车休闲系统等城市慢生活规划,加大对人性化小尺度步行购物广场、休闲美食街等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引导,创新打造具有典型濮阳特色的城市文化。

第三,要加强部门协作。在近年来城市环境有效改善和市容市貌大提升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凝聚全市各部门、各方面的智慧、力量和资金,促进各类具建设性、策略性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尽快形成强大的工作协作合力,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迅速见到实效。

第12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 建设和管理 措施 发展

城市规划是城市的发展计划,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一、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健康发展的保障

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障。 ①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②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③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低碳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城市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

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完善程度、效率便利程度、环境优美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程度,进而决定了城市形象,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成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三者只有彼此兼顾,互相促进,城市发展才能步入协调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1、完善法制建设。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这样,不仅为政府开展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方便,也为生活在城市的社会公众提供了健全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逐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有效。

2、统一协调发展。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

3、坚持量力而行。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4、引导公众参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

5、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环境保护的整治措施。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设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里,城市规划要求都会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防止各种污染的再次发生。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三、未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发展方向

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1、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2、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3、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和影响关系。城市空间也是“空间”概念中的一种,它不仅是指单纯的城市生活空间,同时还包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在城市中体会到的所有包罗万象的全部感受。

4、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结束语:

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有效控制和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建设保证城市的发展与人、自然的共同发展极为重要。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城市建设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