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评优课方案

高效课堂评优课方案

时间:2023-05-29 17:22:34

高效课堂评优课方案

第1篇

冯碧奎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自2014年8月,市教育局全力启动高效课堂建设以来,我校围绕教育局决策部署,积极观摩、探索、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2015年我校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以课堂打磨为重心,周密部署打磨环节,着力夯实打磨过程,全力抓高效课堂模式建设。2016年以“双争”活动为动力,以“一师一课”为契机、以“小问题”“小策略”的“微课”探索为抓手,举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向纵深发展。以期达到“临模-入模-出模-建模”之目标。

杨业中学不是“高效课堂”首批试点校,现有教学班9个,每个年级3个教学班,学生人356人,教师51人。2014年秋,我们认清形势,在七年级语、数、英三科中试点运用导学案教学,2015年春逐步实行七八年级学科全覆盖,2015年秋,九年级渗透高效模式教学,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高效课堂建设正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现期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加强三个层面建设,开展‘两课’模式研究,争创‘双争’示范学校”。

一、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共同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其中,学校为高效课堂建设提出顶层设计和条件保障,教师参与高效课堂是关键,学生通过高效课堂学有所成是目的。

(一)学校层面:制订科学的制度体系,作好顶层设计与引导。

(1)建章立制,明确职责。为“高效课堂”推进做好顶层设计。不断修定和完善了《杨业中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杨业中学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杨业中学高效课堂推进层级责任细则》、《杨业中学高效课堂常规管理制度》、《杨业中学教师工作评价》、《杨业中学班主任工作评价》、《杨业中学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星分评价表》,《高效课堂合格教师评选标准》,制定了观课、议课、巡课、磨课制度,特别完善了《杨业中学高效课堂巡课制度》,将巡课真正落到实处,行政领导与教师共同巡课,重点巡查“一班一教师一个教学环节”,并作及时记载,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推行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及时整改。在推进工作中,适时进行调整修改,力求有效落实。

(2)加大投入,提供保障。为切实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学校对6个班级的班班通进行了彻底的维修,购买了用于小组展示与评价物品,为教师配备了必用的U盘和导学案类书籍,用于备课组编写导学案和教学信息储存。

(3)强化研讨,落实常规。着力谋划课堂高效,重研讨是中心,抓常规是关键。根据学校实际,成立了高效课堂工作室,对导学案的优化、教师磨课晒课及微课题作指导。同时,在宜昌或本市观摩学习的教师的引领下,练习编写导学案和高效课堂授课模式。并根据《杨业中学高效课堂常规管理制度》的规定,团结协作,狠抓学科研讨等常规工作的落实。如落实巡课奖惩;落实评价激励;落实“认真作业”常规要求。

(二)教师层面:教师参与是高效课堂推进的关键。

一是实实在在,加强理论培训。理论先行,培训跟上。营造氛围,培训充电,为高效课堂提供环境保证和理论导航。

客观地说,我校的高效课堂还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教师对高效课堂建设,在思想上有抵触情绪,为了解决思想问题,学校在逢会必讲“高效课堂”的同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高效课堂推行的必要性和必须性,让老师明白高效课堂改革没有退路,只有坚持实施下去这一条路。也让教师认识到推行高效课堂,犹如奔驰列车,势不可挡。

(1)不断加强师生培训:暑期开始安排领导、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考试。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听过高效课堂的示范课、观摩课,对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不是很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推进过程中少走弯路,我们多次安排教师学习观摩实验、华严、马口、刘隔等校或地区组织的交流活动。组织有经验的老师为其他教师开展电子白板技术培训、电子导学案编写培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为教师积极地投入到高效课堂研究和实践中打下了思想基础,作好了理论准备。

(2)校本研训提升教师的入模能力,落实课堂效率。不断的培训练兵,使师生的思想更加统一,高效课堂的理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和消化,推进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群策群力,全力推进导学案的编写工作。

依托11校资源,已完成七八年级导学案编写工作。除极少数年龄偏大教师外,老师们对导学案使用基本正常。对于导学案的编审用,学校经研究作出硬性规定:(1)学科组每周必须召开1次集体备课研讨会,形成定案,着力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教师必须全员参与研讨;(2)备改检查教师“施教案”,纳入月量化。

(三)学生层面:推行高效课堂,目的在于学生得到发展。

我校制定了“杨业中学学生课堂星分评价表”(每节课发放5颗星)该方案以“自主——合作”两种精神为教育内涵,实行目标引领和捆绑评价,引领并助力学生发展,通过逐层晋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相互管理、合作共进的意识,逐步形成规范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评比的操作方法是日公示、周统计、月评比。经过一年多的高效课堂实践,学生个人、小组、班级间形成了良性竞争,全校形成了全员育人、人人参与管理的氛围,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二、开展“两课”研究,周密部署“打磨课”,探讨高效课堂中的“小问题”、“小策略”,鼓励教师开展“微课”研究。

(一)加强课堂打磨。高效课堂的推进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利用全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高效课堂优质课竞赛,积极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实践。部分教师主动互相听课,并利用课间时间就教学中的问题积极进行探讨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教师上一节高效课堂达标课,教师积极听课、评课,共同提高。同学科组教师积极参与备课、评课,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了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要想课堂真正由有效走向高效,真正由临模走向入模、出模、建模,就必须真抓实干,周密部署好各个打磨环节,确保打磨不走过场。

(1)打磨思想观念。思想决定行动,思想观念不转变,行动就难以跟上。为了切实转变全体领导、教师、学生的思想观念,学区先后多次召开学学校领导座谈会、学校骨干教师座谈会,老教师座谈会,学习宣讲高效课堂理论和教学理念及先进地区、学校(如:宜昌、马口、刘格等)的推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学习宣传市教育局的决策部署和坚定决心,统一思想认识,消除思想顾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全校逐步形成了领导齐心、教师顺心、学生安心推行高效课堂的可喜状况。

(2)打磨教学技能。针对少数领导、教师不会使用电子白板(班班通)上课,不会制作电子表格和PPT,不会下载、传输文件,我们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办法、通过校内与校外、集中与分散、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教师进行了多批次多层次的培训打磨。目前,全校有80%以上的领导、教师基本掌握了电脑、白板的操作技能。教学行为日益规范。

(3)打磨导学案。我校首先依托11校资源,在借鉴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编写。为确保编制质量,我们参考宜昌分黄片区优秀教师所编制的案例,结合市教育局要求,尝试编制学校模板式的导学案。召开各学科编制组长培训会,学习研读,明确要求,分配任务。每周集中安排时间进行集体备课研讨。针对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打磨,修改完善。

(4)打磨课堂教学。根据实践探索以及在巡课、研课、赛课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做好课堂教学打磨尤为重要。我市推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导入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释疑解难、检测反馈、归纳总结等七个环节。其中“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是重中之重的环节,我们在初步打磨的基础上,重点反复打磨发现的问题,确保打磨工作的精细化和实效性,避免打磨走过场。

(5)打磨课堂评价。评价激励是高效课堂的一大抓手,目前学校已试行制定的师生评价激励方案,对学生的评价已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与学生“六会”养成教育相结合;对学生的激励也从单一的发星发赞,评选公示优秀小组、个人的层面转向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趣味物质奖励,组织开展各种奖励性活动,对教师的评价激励已从只重视考评教师个人向重视考评教师团队转变,充分调动了全体师生参与高效课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开展小问题,小策略的“微课”研究。

鼓励全员参与,要求年轻教师与领导率先参与。积极倡导教师从工作实践中适时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或实际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困惑,可以是一份研究案例、一节测评课及、或写出课后的反思、总结,或围绕学校主题选题,将问题细化,结合教学实际来研究,做好过程记载。选题从“小而实”出发,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小而实的问题。教师撰写“三小”成果和反思性小论文,教科室每学期要对微型课题检查考核一次。

三、以“一师一优课”为契机,科学制定双争规划,争创“双争”示范学校。

为深入贯彻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争当高效课堂合格(优秀)教师、争创高效课堂合格(示范)学校”的通知精神,推进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加快学校高效课堂“临模-入模-出模-建模”的进程。科学制定双争规划,争创“双争”示范学校。

1、成立活动管理小组,组建学校课堂打磨考评验收小组。

2、打磨验收项目及标准:课堂教学、导学案编制、打磨及使用,另设考评奖励(“四奖”)。

(1).优秀“三案”奖:鼓励教师编写优秀教案、学案、练案(即“三案”),并逐级上送参评,依获奖等级设奖。

(2).优秀论文奖:激励教师对实践过程中的所惑、所思、所得及时归纳、总结、提炼,积累经验,并形成论文,依获奖或刊发等级设奖。

(3).优秀课件奖:发挥教师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发教育资源,制作精品课件,依获奖等级设奖。

(4).高效课堂奖:组织教师参与“晒课”、优课评选活动,并逐级上送参评,依上送级别或获奖等级设奖。

3、班级建设与班主任工作考核:

(1)看班级文化:班名、班规、班训、公约、组名等体现班级管理特色;班级“学生课堂星分评价表”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及教师教学行为。

(2)看精神风貌:师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师生言行规范,健康文明等。

(3)看小组建设:实行科学分组,体现组内成员合作互助;进行合理分工,明确组员职责;开展系统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关键作用,训练组员技能;确立小组公约,形成人人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定评价办法,激励组员参与,小组成员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形成小组间竞争向上,小组内合作互助的良好氛围。

评价标准为《汉川市中小学高效课堂评价表》。验收达标的在期末发放校级高效课堂打磨验收证书。

4、抓打磨、讲示范、重督查

(一)以“五抓”为突破口

(1)抓评价。

①抓好每周“班级课堂星分评价”工作,督查、督促师生完善课堂教学行为。

②教师课堂评价抓住“活、变、灵”,奖励“新、奇、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③教研组做好教学设计与电子导学设计检查审核工作,督促教师课前准备工作。

(2)抓磨课。

①课堂侧重电子导学的实效性。

②突出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③重视当堂检测达成度与学生的参与度。

(3)抓研讨。

①实行集体备课,重点研讨电子导学的“三明确”设计,教师精讲的设计。

②研讨评价的运用策略。

③研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经验。

(4)抓巡查。

①学校加大日巡堂力度,制定新的日巡堂标准与制度,课堂巡查有针对性,找出教师的精彩与不足,并及时与之交流。

②巡查人员灵活多变,行政领导挂帅巡堂,教师人人都是巡查者,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③巡查结果与教师月考评挂钩,直接影响教师考核结果。

(5)抓分步。 高效课堂打磨活动分四步走。第一轮高效课堂尝试课打磨,第二轮高效课堂研讨课打磨,第三轮高效课堂过关课打磨,第四轮高效课堂展示课打磨。

(二)示范引领,骨干带头,全员参与。

领导带好头,作好任务分工,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领导机制和责任机制。倪厚超,吕相雄、倪喆彦、冯群杰、陈茂堂、陈长金要率先成为校级合格教师。

年轻人率先,2016年6月底:王琦、田丽芳、董良学、谢威、王慧、谢娟、舒荣、涂婷、付义红、袁成良、冯知军率先成为镇合格教师。

(三)加强督查,层级考评,促进常态,巩固打磨成果,不断创新争优。

1、进一步完善课堂打磨考评办法,实行分层多轮课堂打磨。做到有要求就要见实效,有要求就要严格考评。

2、加强督查促常态,巩固改革成果。学校将通过巡课的形式进行不定期巡课或随机推门听课,凡过关教师不合乎验收标准者,一律取消其合格课资格,重新接受打磨。

3、加大过程考评结果运用。教师评模树优,实行示范教师优先制,合格教师准入制,非合格教师将视为不具备相关评先资格。

四、探索及问题:

从汉川开始学习夷陵经验,打造高效课堂之际,我们杨业中学立即着手行动,从学习试点学校教学模式入手,借鉴导学案,探索课堂高效教学。我们的做法是:

1、全力启动:成立专班,制定方案,极力宣传,营造氛围。

2、培训促动:召开学校、学科组、年级组会议,培训带头人。分享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3、示范带动:推行“四课”活动,以议促研。一是示范课引路。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二是评优课激励。开展高效课堂校际教学竞赛,评优激励;三是研讨课提高。围绕主题进行专题研修;四是常态课指导。现场诊断,跟进指导。达到了锻炼一人成长一群的目的。

4、校际互动:学校多次派多人到实验、官备塘、马口、华严、刘隔中学学习、观摩高效课堂模式。

5、竞赛推动:2015年全年,通过校级打磨,推出教师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美术等科目的高效课堂赛课、导学案评比、微课、优课的制作。

总的情况看,采取了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取得了一点成绩:

1、绝大多数教师理念更新。通过外出观摩、观看视频资料,不断的培训与实践,我校近90%教师对高效课堂及其创建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改氛围不断浓厚,中青年教师均能上模式课,部分中老年教师也在尝试新的教法学法,涌现出了一批工作推进骨干。

2、教师教学方式变化明显。导学案的编写及运用,使得精讲精练要求基本落实,教师业务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教与学更有针对性。

3、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通过小组合作模式的运作,一部分学生的能

力在展示、合作、点评中明显提高,课堂教与学自信、效果不断提升,学生行为习惯大有改观,师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竞争意识明显增强。

初步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与观念的更新,取得了一点微小成绩,但问题与困惑也突出:

1、用高效课堂的模式教学,培训了大部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激励了一部分教师,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个别学科教师因年龄偏大和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较低,对高效课堂仍有抵触与怨言。对高效课堂模式教学不能坚持,课改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有形无实的问题仍存在。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与真正意义的高效课堂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学生与教师全员参与,还需一定的时间考验。

2、高效课堂推进中班级文化特色不鲜明,小组建设,学生分层转化,兵带兵效果不明显。

3、相关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完善。评价、督查机制尚未成体系,执行力大打折扣。

4、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发赞评价、如何激励学生讨论探究,还值得教师思考。

5、磨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磨课势必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复反复之弊端,如何克服有待思考。

今后工作打算:

1、进一步营造氛围,制定督查及层级责任评定机制,强化奖惩落实,有序推进高效课堂相关工作。

2、加强小组分工、管理、评价培训,进一步发挥小组功能。

3、结合“一师一优课,一科一名师”工作,落实磨课过关课,加强巡课和

课堂评价与诊断,力行模式课常态化,努力开展微课题研究。

4、加强以“议课”为重点的观课议课等研讨活动,落实教师自培与集中

第2篇

我校根据市局“三展三评”精神和课堂教学有关要求,为了深入推动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丰富学校内涵,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全校开展了“三展三评”课堂教学展示评优活动。

一、活动目的

自主学习课堂展示,评选优质课教师

二、活动主题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质疑、探索、实践、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以小组建设为抓手,把课堂教学的重心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向倾斜,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学习深度融合,构建高效课堂。

三、活动形式

我校教师先后集中学习了市局“三展三评”活动方案、《登封市课堂达标评优活动实施方案》及乡的有关材料,明确了课堂教学展示是思想观念的展示、理论水平的展示、课堂教学的展示,明确了课堂展示活动的指导思想,参加对象,课堂展示的具体要求。其次制定了切合我校实际的课堂展示活动实施方案,领导小组。

今年4月上旬,我校领导小组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堂展示有关材料、内容并开展了校级课堂展示评优活动。校长、教导主任次次会议必到、节节课必听、人人评课必参与,起到了领导又带头的模范作用。同志们也能认真学习,相互讨论,相互听课评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我校应参加课堂展示活动的对象(年龄在40周岁以下参加工作)共有5位教师。我校计划一次完成校级课堂展示。

今年我校分两大科对5位教师进行了校级课堂展示,占应达标教师的60%,课堂展示优秀教师推荐参加乡级课堂展示及市优质课评优活动。

第3篇

城阳二中

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命脉,而课堂教学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将有效教学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研究,学校将11月定为“高效课堂规范月”。为落实本次活动,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实施各年级培养学生指标化、教学工作规范化、教学管理精细化、教研活动科学化为保证,在城阳二中“443”学教合一高效课堂基础上,以城阳区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六学”为手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支撑,切实解决影响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根本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活动目的

1、全面深化教师的课改理念。提高全体教师对高效课堂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改变部分教师对高效课堂思想不重视、行动不落实的问题,积极实践反思,重构、深化个性高效课堂。

2、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充满学习的激情,让思维活跃灵动,语言正确流利,目标达成率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得以展现。

3、促使高效课堂建设出成果、成特色。围绕高效课堂策略,各学科结合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效、轻负、愉悦”的生本课堂,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国家教育理念融入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推出一批有特色的优秀教师和优势学科,实现课堂教学水平的新跨越。

三、领导机构

成立“高效课堂规范月”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规范高效课堂”落实工作。

组长:陈岩

副组长:张式珍 邵杰杨小伟

成员:张瑞云 秦萍 黄爱玲 郑宗来 陈秀玲 王才芬 吴瑞艳 时彦龙 查杏枝 袁萍 秦雪丽 王强

四、“高效课堂规范月”教学的基本要求

1、明确“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设定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为:“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解疑升华、小结反思”,(学生:自学、互学、展学、评学、悟学,教师:导学)基本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科、课型自主变通、组合,形成个性化教学流程。

2、设定导学案及手写教学案标准。

(一)导学案

(1)页眉处从左至右依次注明年级、学科、编号、编写人、审核人、学生姓名、班级、小组、年级发展理念、时间。

(2导学案要有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应采用可检测、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譬如:描述、列举、解释、阐明、设计、撰写等等。

导学案要预习案、探究案、巩固案“三案”齐备;要突出体现“导学”功能,要有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设置、阶梯式的学习内容呈现和有序的学习内容安排,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二)手写教学案

(1)要有体现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

(2)要有清晰、有序、高效的教学设计,课堂提问对象体现计划性、目的性。

(3)要有课堂小结。

3、对课堂教学实施严格管理。

(1)科学引导,情感投入;(2)引导为主,管理为辅;(3)纪律为始,自律为终。

4、重视科学的教学评价。

(1)发展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要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不仅要看到学生现有的水平,还要其潜在的发展可能性,突出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激发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潜能取得成功。(2)导向性原则。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注重把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与学校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使其个性发展目标符合学校和社会的需要。(3)差异性原则。在评价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文化、身心发展基础,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内容和标准,因材施评。(4)激励性原则。评价时,教师应该注重感情的投入,用简短、恰当、热情的话,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不断克服缺点,让学生感到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五、实施高效课堂的落实保障

1、构建科学的“高效课堂”实施工作评价体系。由教务处牵头,制定“高效课堂”实施工作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必须满足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要求。评价积分标准必须在10月30日之前公布并实行。

2、加强课堂教学和自习辅导的监控督查,成立由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年级组联合构成的检查小组,每日逐节课对教师的上课辅导情况进行检查,每周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组织检查,两项检查结果在每周工作简报中公布。坚决杜绝各类课堂教学事故的发生,如出现无故迟到、中途擅自离岗、课堂教学或辅导中玩弄手机、无特殊情况说明而坐着上课、无教案上课、教学准备不充分、如出现以上现象,任课教师必须作出深刻的检查与反思,并限期整改。

3、实施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年级组主任推门听课制度,活动陈岩副校长具体负责,每周至少听课4节。每次听课前5分钟须与上课教师联系。通过随机听课,深入了解教与学的实情,提高指导教学的针对性,每周详细点评一次。对发现低效或无效课,要求执教者整改。

4、做好“高效课堂”的评比奖励。学校将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年级组、优秀班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六、实施步骤

(一)动员阶段(11月1日——11月9日)

传达学校“高效课堂推进月”实施方案,营造活动氛围,强化课改理念。组织再学习“443”课堂教学策略、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开展高效课堂专题学习专项阅读活动。全体任课教师自学阅读有关高效课堂方面的书籍、文章,任课教师每人撰写“高效课堂之我见”材料一份,谈谈自己在高效课堂实践中的做法、认识和体会,字数在800字以上,11月9日前用电子稿传至教务处,学校将择优编印成册,供全体教师交流学习。

(二)推进阶段(11月11日——11月23日)

1、实行课堂开放。活动期间,要把相互听评课等校本教研作为重要内容。领导小组成员听评课不少于20节,任课教师听评课不少于10节,其中听本学科组(备课组)课不少于6节,听其它学科课不少于4节(重点是高效课堂攻关小组成员),所有听课必须进行不同范围内的评课交流,并填写课堂评价表,附在听课记录后面,做好交流记录。每周由教务处集中点评一次。

2、开展课堂打磨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语数英以备课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织,在本组推选一位教师进行课堂录像,然后组织同组教师观看、评课,对录像课进行精细打磨,重点在教材处理、课堂结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目标达成等方面找优点、查不足、促进步,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基本策略。

3、骨干教师同课异构活动。在部分学科中开展骨干教师同上一节课活动,领导小组、攻关小组参与指导。在同一内容的不同设计中,体会课堂设计技巧,体会教无定法的真谛,激活教师思维,构建个性课堂。在比较中感悟彼此的闪光点来丰富自己的教学,交流评析不足,找准原因。

4、优秀教师示范课活动。挑选部分高效课堂加以展示,供教师学习借鉴,既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特色,又在全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示范课活动要求全员参加并认真进行评课,评课过程分为授课教师说设计思路及原因(教材的理解、方法的选择、重难点的处理等等)、教师质疑提问和教师评课三个环节,务求实效。

5、严格常规管理活动。要落实常规管理活动的管理力度,特别是集体备课、听评课、理论学习等。常规环节中,课前重点抓好“教学设计”,课中重点抓好“教学组织”,课后重点抓好“教学反思”,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前延后续”的复合体。

(三)巩固提高阶段(11月24日——11月30日)

主要是针对已形成的高效课堂策略进行再认识、再学习、再完善、再提高。“请进来”,请专家指导,请校外名师授课;“走出去”,组织高效课堂深化小组成员外出学习参观,更好地把握课改方向,进一步完善我校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四)总结阶段(12月10日——12月16日)

一是开展反思提高活动。全体教师要针对“高效课堂规范月”活动展开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理顺自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思想、理念和策略,更好地把握课堂。活动结束后,每位教师要写出对高效课堂的再反思、再理解的材料,字数不少于2000字,将择优同“高效课堂之我见”一起装订成册,进行交流学习。教师通过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是对活动进行总结考核。教导处要形成书面的、详实的、全面的“规范月”活动总结,对“规范月月”活动中表现优异的教研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4篇

一、健全督导评估机构,制定精品课打造规划

健全督导评估机构和制定精品课打造规划,是保障精品课打造的实施和循序渐进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2009年以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主要是依靠委托培训的方法进行,但这种方法只能宏观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很难在每节课的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和教学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提升。2009年改为通过抽查课的督导评估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每月对所有任课教师各随机抽查两节课进行督导评估和面对面点评。这种培训形式效果虽好于前种形式,但对于青年教师的培训而言,仍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此,学校从2010年初开始,采取“抽查评估+打造精品课评估”相结合的督导评估方法,计划用5年时间将各主要学科的主要课程都打造成精品课程,整体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1. 建立督导评估机构,规范督导评估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的规定,学校于2009年2月16日正式健全了教育督导机构,聘请了专职督学,专门负责学校的教学督导评估工作,并安排教务处主任协助督学一起侧重开展教学督导评估工作。明确规定每月对全体授课教师分别进行两次听课抽查评估,每次听课评估后都要面对面与教师交换意见,并由督学每月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集中督导评估通报。学校领导坚持每月专门听取一次教育教学督导评估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督导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并将课堂教学评估结果存档备案,与教师评先、评优和课时费发放挂钩,有力地督促和激发了全体任课教师系统打造精品课程的积极性。

2. 制订精品课评估规划,有计划地打造精品课。对精品课的督导评估工作从2010年初开始,将每月评估每名教师两节抽查课中的一节改为任课教师自荐的精品课。由督导人员指导每名任课教师每月有计划地打造一节包括精品课教案和精品课课件在内的精品课,每年打造10节精品课,计划5年内每人各打造出50节精品课,进而将各主要学科的主要课程,都打造成包括精品课教案和精品课件在内的精品课程。由学校聘任督学和教务处主任每月评估完每名教师一节抽查课和一节自荐精品课后,推荐出1~3名优秀教师做公开示范课,供全体教师学习借鉴,引领大家提升精品课的打造水平。

3. 突出职教特色,紧密结合职教学生实际打造精品课。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成功意识不强等共性特点,紧密联系职教实际进行精品课督导,突出对教书育人的评价,突出对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评价,突出对课堂教学时效性的评价,突出对青年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做出教学督导评估具体规定,实行百分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并将“教书育人、以表为纲、精讲多练、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当堂教学当堂消化”的教学要求写进了课堂听课评估标准。学校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多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激励,实行教、学、做结合,避免满堂灌,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学困生,让学生当堂消化所学重点知识,逐步使98%的学生在随堂检测中都达到及格以上水平,并使20%以上学生达到满分的优秀水平。还要求教师上课时必须带有符合规定的教案,有图文并茂的课件,有必要的演示教具,进一步形成和突出了精品课打造中的职教督导评估特色。

二、制定督导评估标准,系统打造精品课程

科学制定督导评估标准,是系统打造精品课程和循序渐进地提高青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打造精品课,主要内容包括精品课的讲授、精品教案的设计和精品课件的制作;主要内涵包括教学准备(设计精品教案、制作精美课件、准备教鞭教具)、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随堂练习、随堂检测、小结作业)、板书设计(包括书写标题、主板书和副板书)、教学方法(包括教书育人、以表为纲、精讲多练、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当堂教学当堂消化等)、课后反思等。

1. 制订精品课评估标准。精品课评估标准主要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共五个方面内容。二级指标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充实、联系实际、教书育人、教学准备、时间合理、条理清晰、环节完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精讲多练、以表为纲、使用教具、兴趣高涨、能力提高、当堂消化、语言流畅、仪表端庄、板书规范、使用教鞭等23项具体指标。实行百分制,每项指标分值为3、4、5分不等,具体评分时可分为优秀、较好、一般3个档次。优秀为满分,较好减1分,一般减2分,所缺项为0分,用以规范精品课的打造。详见下表:

2. 制订精品课件评估标准。精品课件评估标准均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教学简介、服务教学、界面设计、艺术效果、技术含量共五个方面内容。二级指标包括课题醒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结构完整、科学无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字迹清楚、文图搭配、页面规范、色调协调、条理清晰、新颖精致、导航简洁、媒体应用、动画演示、声音和谐、运行流畅等18项具体指标。实行百分制,每项指标分值为5分和6分不等,具体评分时可分为优秀、较好、一般3个档次。优秀为满分,较好减1分,一般减2分,所缺项为0分,用以规范精品课件的打造。详见下表:

3. 制订精品教案评估标准。精品教案评估标准主要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首页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设计共三个方面内容。二级指标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准备、内容充实、环节完整、时间合理、板书科学、教学反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书育人、以表为纲、精讲多练、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当堂消化等17项具体指标。实行百分制,每项指标分值为5分和6分不等。具体评分时可分为优秀、较好、一般3个档次,优秀为满分,较好减1分,一般减2分,所缺项为0分,用以规范精品课教案的打造。详见下表:

从以上3个精品课评估表可以看出,此评估办法既简单又实用,而且内涵全面丰富,操作简洁方便,特别是教书育人、以表为纲、精讲多练、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当堂教学当堂消化等教学方法的实施,既突出了职教特色,又体现出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估标准中独到的创新性,有利于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便于同类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借鉴。

三、制定奖励政策,激励教师打造精品课程

制定奖励政策,激励教师打造精品课程是系统打造精品课程和循序渐进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学校制订了三个方面的激励政策,用以保证精品课程打造工程的实施。

1. 精品课评估分值与讲课费挂钩,鼓励教师打造好每节精品课。为做好每节精品课、精品教案和精品课件,学校实行每月教学评估成绩与讲课费发放挂钩。即:督导评估分值在90分以上者,基本工作量以外的每节课时费为20元;督导评估分值在85~89分之间者,基本工作量以外的每节课时费为15元;督导评估分值在80~84分之间者,基本工作量以外的每节课时费为13元;督导评估分值在80~60分之间者,基本工作量以外的每节课时费为10元,进一步增强了教师打造精品课的自觉性,提高了每节精品课的打造水平。

2. 精品课打造水平与参赛奖励挂钩,激励教师提升精品课质量。为激励教师尽快提升精品课质量,学校实行了精品课奖励与参赛等级挂钩。即:参加国家、省、市级教学大赛荣获一、二、三等奖者分别给予一定数额的教研经费补助,不仅激发了教师打造精品课的积极性,而且拓宽了教师视野,提高了整体精品课的打造水平。

第5篇

一、问题提出

(一)课程改革的客观诉求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县域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三、课题名称界定及解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假设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策略。

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创新之处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 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 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 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 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技术路线

采用 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六、研究过程及操作策略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二)具体分工序号研究

七、成果预期及呈现方式

1. 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

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三)加强引领,确保实效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

(四)筹措经费,确保运行

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保障经费投入。一是县上投一点,即争取协调加大县级经费投入,确保课题负责人深入学校的各种开销、网络耗材供给、资讯购买和县级层面活动开展;二是片校筹一点,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学校的支持认同,确保参研教师岗位研究和学习培训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协同联片包校人员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确保片区层面展评引领活动常态运行;三是教师挤一点,在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意义、作用的基础上,动员教师不仅要舍得挤出时间和精力投入研修,而且要舍得挤出经费用于岗位研修参考资料订购和网络购买服务的购置,从时空和资讯供给上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持续运行。

第6篇

关键词: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 自主学习 评价

一.问题提出

从昌乐二中学习回来并结合课改专家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我就不停地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学生是人还是工具?2.老师是人还是机器?3.教室是生命的重生场还是屠宰场?答案显然是应该选择前者。毫无疑问,这就会要求我们走在教育最前线的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向新型的、高效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也即是现代教育的革命。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及合作交流呢?我们又怎样做才能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能让少数“优生”“霸占”课堂,也不能让课堂成为你一言,我一语热闹喧嚣的“菜市场”呢?

二.实施过程方面

追随全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并结合本校的现形现状,作为一名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我努力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案导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我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摸索与实践,我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立学习小组

(1)认定学:小组长选拔时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学习成绩要优秀;性格应外向;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自我要求标准要高。本班共39名学生,我根据上一学年的几次考试成绩以及对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整体了解与把关,和几位班干部商讨选定了6名小组组长。(共分6小组,人数分别为6、6、6、7、7、7。)

(2)选分小组成员:分小组选组员时应考虑不同性别、性格、成绩、能力、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等方面的因素,尽量满足动静结合、优劣结合、能力互补等方面的要求,我在选组员时主要遵从以下几条原则进行:

针对学生不同性格的差异性,我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

针对学生性别的差异性,我遵循各组男女生人数尽量均衡化的原则,并且女生与女生组成对子(我班共有13名女生,分为6组每组2人其中有1组3人),男生与男生组成对子。座位安排每组实行面对面,便于交流,每组成员位子的选定尽量做到帮辅效应,合作交流效应,互相监督效应等,这更有利于小组的捆绑管理,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评价。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我遵循人人都是班干部,洒开大网捕鱼的原则。每组先送一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担任总组长(即是(1)中所选定的组长),他要在各方面对本组全面负责。另外每组6人(若只有6个人的组组长应算在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共同商讨自由选择各科课代表恰好6科,属于哪一科的课堂这一科的课代表就要负责主载驾驭课堂,负责了解积累本小组内所有同学的学习状况,发现在自学、讨论、展示、检测及导学案和训练学案的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向老师反馈,并在科研小组会上协助课任教师研究改进课堂和学案的措施。其他5人都是组员都应听从你的安排。在我们班级的小组中,没有人格上的高低,也没有权力的大小,只有职责的不同,小组中的每个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大家都是执行者。这样就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监督、鞭策并激励小组成员,形成团队精神——组魂,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考虑学生的视力、心理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因素,我遵循人人兼顾的原则。每间隔一周,组内对子之间调换座位,每间隔两周组与组之间左右平移调换座位,每间隔六周前三组与后三组整体调换座位。这样安排,几乎每个人都能坐到教室内的各个座位,全班同学都很满意,班主任也就不会为排座位问题而苦恼了。

2.编写与使用导学案

(1)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教材而产生的辅助工具。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导学案的编写应包括的栏目: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与拓展。因此导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据此自主学习的平台。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我们学校在编写导学案时首先就要包括以上栏目并兼顾以下几方面的有效策略:①模式统一,统一有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导学、导学自测、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巩固测评、课后反思与学习笔记等内容。②集大家智慧,备课组长提前一个月安排好主备人编好导学案的初稿,提前三天主备人把已编好的导学案印好发给大家,组内每位老师仔细做一遍并为到备课组活动时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组活动时,先由主备人介绍编写此导学案的整体思路及要达到的意图等,之后全体组员按次序分别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主备人要作好记录,并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改稿。一般情况下,一节课导学案要改稿3~4次才能最终定稿。③注重“瘦身”,每一张导学案的设计思想一定要体现出教方法、教思想,达到知识导学问题化、问题设计层次化,让同学们在做中学并形成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展示真正地起到引领作用。

(3)导学案的使用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课前预习是实现课堂高效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处理大部分内容,能发现问题,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如何预习是用好导学案的关键。我们学校一般都是提前1~2天老师安排学科班长下发空白导学案,学生先独立阅读一遍课本,结合课本及相关资料解决A级内容(导学案中的问题导学部分和导学自测部分),B、C级内容尽量解决(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部分),解决不了的要形成问题,这些问题以及D级内容(导学案中合作探究后的思考、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提升与升华部分)带入学习小组,利用合作学习时间按照老师的分工有侧重地进行研究性学习。老师要做到导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并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在我们的课堂中,导学案就是我们实施高效课堂的指挥棒、路线图,师生只需要掌握住高效课堂的几个环节,沿着导学案的设计路线行走就可以完成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过程。课后学生需要对导学案进行再度整理、纠错完善,老师需要第二次查阅导学案,了解学情,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至真至善!

3.高效课堂操作流程与小组评价

高效课堂是通过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行为加以规范后,课堂实现了低耗高效;高效课堂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阵地进行教学。我们学校的高效课堂采用“五步”——独学、对学、群学、展示、点评与质疑;“三查”——第一查是在独学后;第二查是在对学与群学中;第三查是当堂检测和学生反馈。在这五步三查的每个环节中,每个学生若要求得有价值的生存和发展,更有效地学习、生活,就必须在每一节课中注重思维、方法、习惯的形成,充分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增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生成能力。

为了能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地高效起来,就应该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由传统的评价学生个体改为采取捆绑式评价,评价整个小组。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当然不能忽略,可在组内评价。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小组的竞争机制,营造小组间的竞争氛围;利用学生的差异,“兵教兵,兵练兵”,让每个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人人都做自己该做的事”。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初期,我是这样设置学生小组评价标准的:小组总分=文化科考试平均分×70%+高效课堂综合测评平均分×30%。

(一).文化科考试平均分:依据最近一次阶段考试各小组的实际成绩为准进行计算。

(二).高效课堂综合测评平均分:

1.导学案得分

导学案分为六个等级(),主要由老师根据学生书写的条理性、认真度、准确率几方面给学生进行评价定等级。

导学案得分

2.高效课堂得分

质疑组每提出一个有意义的质疑点给质疑组加6分(或5分),非质疑组每提出一个有意义的质疑点给非质疑组加3分(或2分)。

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初期,为了能让人人参与课堂,我又另补充一条限制:若同一个学生连续两次在课堂中出来展示或点评(质疑除外)要扣该组一分。

高效课堂综合测评记分采用6个组的课代表错位记分:第一组的分由第二组统计,第二组的分由第三组统计,依次下去第六组的分由第一组统计。有评就应有奖惩,奖惩是评价得以运行的有力工具。我们班的奖惩采取如下办法进行,小组总分前3名的组分别发现金50元、30元、20元(奖金由班主任自己提供),第四名的不奖也不罚,最后两名的组我每天检查他们的作业作为惩罚。

三.成功经验方面

1.导学案太多完不成怎么办?

导学案不是传统的作业,没有完成、完不成之说!只有做与没做、做多做少、做得优劣之分。可在预习时解决掉50%的问题,剩下的要形成困惑带入课堂。如果说“做完”了,我们就没有必要再浪费30分钟进行交流和展示了。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可以不做导学案呢?当然不是!如果不做,就等于运动员没训练就参加奥运会,演员没排练就上春晚,既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对同学不负责任,换言之,你希望自己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吗?“人”之所以通过学习与教育成为人,实现其从生物属性到社会属性的升华,就在于有了责任感!所以,“导学案”做的质量越高越好(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在A、B、C、D4四个层次内,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深度探究)。因为课下完成得越好,课上的展示才会越精彩,需要在课上解决的问题就越少,针对性问题的精力投入就更大,课上、课下就都真正高效了!

2.如何实现“课下”高效学习?

首先,你要想到第二天你将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尊重。人们只真正尊重有真才实学的人,靠奇装异服、耍酷斗狠的公子哥是不会获得真正尊重的。

其次,你要想到自己是学习团队的一员,要为团队的荣誉奋斗,决不能因为自己表现差而拖小组后腿。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而社会属性的觉醒就是从团队认可开始的。

第三,要坚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理,只有课前功夫做足,才能享受课上的精彩展示带来的成功与愉悦。

第四,扎实的预习来自“独学”,丰富的预习来自“对学”和“群学”,三种预习方法结合使用,不仅可以收获课下的高效、课上的精彩展示,更能收获终身受益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习惯。

归纳:领到新导学案后,在组长的指导下明确目标、方法和重难点,积极展开自学——通过预习解决A、B级问题,对不能独立解决的C、D级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后可交由小组交流——课上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和展示——用双色笔修整完善导学案——课上的未清问题,按老师要求写在导学案的特定位置,课下在组长或老师的帮助下解决。

3.怎样学习才能实现高效?

新课改中的同学们的学习分两种状态,第一是预习态,第二是展示态。预习是在课下或晚自习或课堂前十分钟完成的。首先,在对目标、方法、重点、难点有比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破题攻关,对下节课做到胸中有数。在进入展示前,你必须使自己处在以下三种状态中:

“!”状态,是指你对有些问题已有充分把握,心中充满了展示的渴望,因为这是你赢得同学敬仰的机会,是你塑造自己光辉形象的资本!

“。”状态,是指你对这些问题已经掌握,感觉不需要再过分投入精力,只需要在“知识超市”上印证一下结论就可以了。此时,你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投向自己最关注的问题,相应地提高对应关注问题的学习资本,从而实现“点穴”一样的功效。“。”状态越多,你在“知识超市”中不需要过分关注的东西就越多,你的课堂学习效率就越高。

“?”状态,是指你和同伴经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手段后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可是你进步的关键、成功的基点,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知识困惑”,这是你在“知识超市”中最需要关注的部分,你一定要像饥饿的工人扑向面包一样扑向这些知识点,在别人展示、对抗、点拨的时候,如饥似渴地将他们收入囊中。当所有的“?”在别人的帮助下都被拉成“!”后,你就成功了。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以案导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模式不能太死板,应根据自己的班级、学科等特点不同、侧重点不一样,因课不同,因人而异,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不应追求绝对的统一。一句话:我们只有相信学生,才能够利用好学生;我们只有利用好了学生,才能够发展学生,我们若是利用好,发展好了学生,我们的课堂自然和谐高效,就成功了!

第7篇

一、引入视频案例研究,创新校本研修模式

在2011年4月,山东省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建业关于课程视频的案例介绍给了我们解除困惑的启发。我校从2011年5月起开始了对“视频案例”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并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初步形成了视频案例研究的校本研修新模式,打破了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提升缓慢的僵局,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缺失和教学能力不足的校本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实施“两课”视频工程,完善“六环节”研究模式

在视频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走过了“常规课”视频案例研究、“引领课”视频研究和“六环节”案例课教学研究模式的三个形成阶段。

1.“常规展示课”视频

随着教育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自2011年上半年,学校借助“教师人手一机”和“班班通”硬件配备的东风,开展了“看自己展示课教学研究”的活动。把数码摄像机应用于课堂录像,实现了由“听自己课”到“看自己课”的转变。“常规展示课”视频工程的实施,使“自主研修”意识悄无声息地浸润到了教师心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主动研修、自我研修的积极性。

2.“名师引领课”视频

在“看自己课”的基础上,我们把“学校名师”评选活动和“名师课堂开放日”活动与视频案例研究相结合,录制“学校名课”。 “引领课”视频工程的实施既给骨干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让教师产生成就感、幸福感,挖掘了专业发展潜力,也使观课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受到启发,开拓了教学思路,积累了成功经验,在全校范围内营建起“比”“学”“赶”“超”的教师专业发展浓厚氛围。

3.“六环节”案例课教学研究新模式

我们将“案例课教学研究”与山东省远程研修模式接轨整合,构建了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视频案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遇到的各种具体事件为研究对象,形成将教师的学习、工作、研究、发展融为一体的“六环节”案例课教学研究新模式:(1)确定课题,执教人备课;(2)执教人说课,同伴研讨并改课;(3)试讲,观课并录像;(4)评课议课(录像),再改课;(5)第二次讲课,观课并录像;(6)再次评课议课(录像),整理资料,并将教学案例、案例纪实、案例资源整合成案例打包。这是一个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自主发展、全员提高的研究过程,教师由单纯的教书匠开始向教研员的角色转变。

三、践行视频案例研究,注入教师专业发展活力

“视频案例”校本研修模式,教给了教师教学研究的方法,唤醒了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赋予了教师研究与成功的快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学校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1.以视频案例研究为契机,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课堂教学的校本研修以听听课、看看录像、评评课为主要形式,对实践层面关注较多,对理论层面的思考较少,难以深层次提升研修活动的质量,视频案例研究使这一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首先,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立竿见影的改变,教学基本功得到了快速夯实。其次,视频案例可以使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上有新的发展,通过研究专题的确立、教学设计的修改、相关理论的学习、专家及同行的剖析、案例问题的思考等,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提高了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质量。

2.以视频案例研究为基点,丰富了资源库建设

我们将“学校名师”的教学经验分学科进行了整理,每学期都评选出优秀视频案例,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学校的资源库,为教师留下专业成长的足迹,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3.以视频案例研究为载体,加强了“草根课题”的研究

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捕捉课堂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确立了自己的草根课题,正是这些草根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加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成长。

4.以视频案例研究为抓手,加快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在制作视频案例的过程中,学校从帮助老师总结教学经验入手,积极挖掘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通过课堂教学实录、个人教学经验介绍和教师点评等程序,把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录制下来,作为成果在各教研组之间观摩、交流,让所有教师学习别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进行视频案例研究与制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学习、全面提高的过程,有效加快了所有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我校依托“视频案例研究”,创新校本研修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考察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现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现象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

1.教案或学案设计无效。农村教师主要有两类:一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另一部分是青年教师。在对待教案或学案的问题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年纪大的教师,大部分学历低、不会利用媒体,或者干脆不会,于是教案或学案自己写或者不写,只是在利用原有的经验积累进行教学。而大部分青年教师不精心设计教案或学案,主要表现为:①抄搬教案或学案。不思考,不甄别。大部分从网上下载,对于内容、教具使用、适宜的教学环境都不考虑,生硬照搬,难以形成自已的教案,教案无实用性和指导性。②教案或学案与授课脱节。有些教师没有吃透教材内容,无法很好的整合教材内容,缺少对学情、教情的分析,加之对教法研究较少,不能合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致使学案或教案在课堂应用不能得心应手。③教学进度与教案学案时间上不一致,教案不能与授课同步。经常是见到的是教学进度超前,教案相对滞后,教案的可操作性无从谈起。

2.课外功夫无效,教学资源挖掘无效。课堂教学,一般功夫在课外。只有课内外功夫做足之后才能谈有效教学。而目前在农村初中,部分教师的课前准备少,教案或学案是现成照抄的。课外功课做得不足,直接导致教学的低效。年纪大的教师无心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暂且不论,而年轻又上进的教师想改变现状,基于经验不足,对钻研教材不深,重难点把握不准,套用、滥用教学方法,滥用多媒体,课程本位缺失。

3.教学方法的设计不科学或无效。教学方法的实施和选用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要求。有些教师为追求课的精致与完美,面面俱到。诸如导入、作者背景、生字难词、感知、体验、分析人物、主题、写法学习、拓展延伸等等环节唯恐漏掉,在上公开课、展示课的教师更是如此。结果是整个教学过程匆忙、节奏过快。结果是大部分的学生跟不上、学不了、记不住,课后根本没有多少收获。要上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准确预测一节课这些学生究竟能掌握多少内容,上课时就只安排多少内容。其次,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要大胆取舍。

4.合作学习方式的无效使用。有的教师滥用或者乱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只图形式,不要实质。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也讨论了,至于讨论的结果怎样,对小组的评价也不关注,不及时鼓励。使小组合作学习有过程,无结果,无实质意义。

二、解决初中语文课堂无效教学现状对策

1.吃透教材,增强教材使用的实效性,抓根本。教材是本,不能游离于本之外。教师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要从整体出发,加强知识间的衔接,注重复习巩固和延伸。在充分认识主次后,上起课来也能得心应手,胸有成竹。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对教材了如指掌,知道教学的重难点,才能有效实施备课、更加合理的设计教学,实现有效教学。

2.扎实备课,让教案或学案具有可操作性。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除传统的教学目标确定外,教师更要力求教案重心放在备学生上、重视学情,必须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讲求时效性,可操作性,做到系统科学。别人的教案或学案,可以学习、借鉴,好的要认真学习,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内化成切合农村初中教学实际的东西,去伪存真,以实用为根本目的。

3.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要使课堂从无效、低效转变为高效,就必须优化课堂结构。一是让学生感到学习轻松。二是还主动权给学生。尝试尽量让学生融入教学过程中,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三是让更多学生自信阳光。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体会集体荣誉感带来的欢乐,能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关注他人的习惯及团队精神。只有这样转变课堂结构,优化环节,才有可能最终达到高效。

4.实施激励评价,强化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每时每刻都要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功能。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

第9篇

一、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课程研究,强化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坚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在加强学校德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方面,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突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实施课程与教育的整合研究。

1.抓好德育课题研究。以在省教育厅立项的“五项德育”专题(东门小学、窑湾小学、当阳桥小学、胡场小学、干溪中小学、烟集中小学、半月镇中学、当阳二高八所学校)和在宜昌教科院立项的廉洁文化课题研究(北门小学、泉州希望小学、官垱小学、双莲小学、慈化小学、坝陵中学、慈化中学、实验中学、双莲中学、当阳一中十所学校)为抓手,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力争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书香校园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德育实践指导等方面取得进展。最近,初中生物还向宜昌申报了德育渗透课题,这是我市首次提出类似课题,希望扎实研究,取得实效。

2.加强时事政治教育。中小学各年级每周在升旗时间安排一次时事教育;每月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思想品德课内安排一课时,进行重大时事教育;每月在班会时间安排一次时事形势报告会。这些工作都要进入备课本或班务、校务日志。

3.做好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教研室分学段组织好,评选准选手。9月-10月15日学校初赛(城区六校:包括机关幼儿园、特殊学校的初赛要求在9月底前完成),10月15-30日市级决赛,11月宜昌赛。教研室各学段要加强学校初赛的指导:小学组9月重点指导城区;10月中上旬指导镇处中心学校;初中、高中组9月底-10月上旬在各校指导;指导中注意发现典型,提取、积累好的素材,做好市级决赛的一切准备。市级决赛的具体时间地点等相关事宜由各个学段另行通知。(详见《当教办》【__】49号文件)

4.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案例的征集与评选。案例要求叙述完整,情节、过程清晰,人物以化名代称。特别好的案例可以不受字数限制。案例以近两年发生的为宜,要有时代特征,与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要求相关(详见网上教育部《中小学法制教育刚要》)。由德育领导牵头,品德教师、班主任等共同完成。报送要求:1.纸质、电子各交一份。通过平台于10月10日前送传,小学送传于张光富,初中送传于王世奉;2.小学以学校为单位,1-6年级各送传1-2份;初中以学校为单位7至9年级各送传1-2份;3.每份案例字数1500字左右(特别好的案例可不受字数限制),A4纸打印。评奖方式:教研室组织专家评选一、二、三等奖。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颁发证书,特别好的案例推荐上送参评。

二、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

1.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课程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深化“以学定教,自主合作”区域性高效课堂特色创建。指导各学校各学科成立实质性的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2.认真实施《当阳市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低效表现及改进策略》,彻底消除低效课堂,努力提高每一堂课的效率。

3.积极准备参加宜昌教科院组织开展的小学高效课堂展评活动,我市宜昌市高效课堂先进单位(包括北门小学)要提前做好准备。

三、构建常态的教研合作与交流机制。

1.探索区域教研联动及校际教研交流机制运行新模式。我市区域教研运行模式是:小学以中心学校为单位成立语、数、外、品等学科中心教研组;初中分东、西、北三个片区成立三个区域教研组;高中以学科为单位成立市域学科中心教研组。

2.做实做好“蹲点联校”活动。通过考察研究,确定一批校长有思想、教师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教科研基地学校。市教研室各学段要以基地学校为平台,抓住课程改革中的共性问题开展研究;市教研室各学科在联系点上要以课题的形式进行专题攻关,引领示范。通过多种举措助推学校整体发展,形成特色,逐步发挥基地学校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

四、以“教学质量提高工程”为重点,开展“聚焦课堂--教研指导校校行”活动。

1.以教学质量监控为抓手,加强集体视导。一学期各学段视导的学校不少于三分之一,编况 通报两期以上,对视导中发现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该出现的问题、出现的严重问题)要定期整改并反馈。

2.加强对薄弱学科、薄弱学校的视导。各学段、各学科在常规教研活动和教学视导工作中,向薄弱学科、薄弱学校倾斜,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小学阶段,语、数、外教育局调考,目前基本上都在重视这三科。体、音、美教育局加强了更专业化的人员配备,这三科要以基础教育阶段为重点,加强研究,加强指导,做到三个“决不允许”:决不允许课时挪用、决不允许课堂上放任自流、决不允许没有校本研究(当然也包括品德、科学等学科)。学校有没有生气?学生有没有灵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三个学科搞得好不好。中间还有一些学科如品德、科学等,不大不小,可有可无,最不被重视、最容易被遗忘。怎样加强这些学科的质量管理?教育局领导正在酝酿新的策略。

3.深入研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通知》精神,切实扭转单纯以考试分数进行评价的倾向。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绿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坚持以发展性评价为基础,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4.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

五、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

1.做好宜昌市三个重点课题所有结题准备工作,随时迎接宜昌市结题验收。发展性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重点课题,目前已有两个课题做好了所有准备,年底能完成结题工作。

2.完善课题备案制度。凡不在本市教科规划办立项的课题(下包括校本、院本课题,上包括宜昌以上正规部门立项的)都要在本办备案。上学期,我们借宜昌教科院统计课题之机,把全市从__年1月至__年5月1日各级各类学校所有在研课题进行了统计,从这次统计的情况看,无论是从数量、质量,还是水平、级别等方面,都较往年有较大进步。全市共有43所学校承担了148项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52项、地市级26项、县市级49项、校级(含院级)16项。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校与校、镇处与镇处、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有的学校不说市级省级就是校级课题就没有一个(已经结题正在申报下一轮课题的除外),这很难让人相信他们会在真教学;二是从这次报送统计表一次性通过率来看,有的学校三番五次才通过。不是错报就是漏报,更有甚者,有的连自己学校有哪些课题?是什么时候哪级部门立项?是哪些老师在研究?等等这些问题竟然一问三不知!这很难让人相信他们会真研究。

这次是我市首次较大规模的统计全市的在研课题情况,凡是上了统计表的都作为备了案。今后对学校、老师这个时间段课题研究情况的考察,将会以本次的统计结果为主要依据。

3.实时清理课题。07年12月30日前所有立项课题至今没有结题的,统一作为自然淘汰,注销立项资格。09年1月1日前立项的课题已到结题时间尚未结题的,若在今年9月30日以前没有递交书面课题结题申请报告的,将通报批评,并撤销其立项资格。现在,还有学校或老师在等上面来人结题验收,过去“要你做”阶段可以这样,现在人家都“我要做”了,你还在等,等到的可能只是通报批评了。这方面的工作请大家广泛宣传,使承担有课题研究任务的学校和老师都明白这些要求。宣传不到位是我们的问题,宣传到位了他们不照办是他们的问题。我们问心无愧!坚决反对、鄙视课题研究上的弄虚作假。

4.做好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的宣传、推荐、申报。时限:__年1月-__年12月;范围:全市教育类单位、学校,教育局机关各科室,包括私立幼儿园等等;成果类型:所有理论性成果、实践性成果、经验型成果、制度性成果,都可以申报参评。过去,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宣传不够,学校和老师的认识程度和重视强度不够,造成有好多有价值的成果没能申报,影响了我市向省、宜昌申报参评的成绩。类似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科研成果评选,是教育类成果评选的最高级别。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已进行到第六届,宜昌教育局已进行到第四届,我市教育局现在是第二届。我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科研成果评选结果,将作为向宜昌、省、国家教育部推荐报送参评的重要依据。(详见当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奖励活动的通知》当教普【__】10号文件)

这方面的工作,详见当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当阳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当教办【20__】42号文件)。

5.学会论文和案例的评选。湖北省教育学会第26次学术论文和__度“课堂特色案例”(教学设计)评选。10月20日前完成。有需要的请联系。电话:3251200

六、进一步推进高中课改。

七、加强内部管理。

有计划地开展系列学术研讨活动,探索教研员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组织以“教研方式的有效性”为主题的教研论坛活动。建立健全常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工作考评,务求管理工作科学、有效,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的内涵,促进高品质教研文化的形成。

附:

1.__年秋季小学月工作安排;

2.__年秋季初中月工作安排。

附件一:

__年秋季小学月工作安排

九月:

1.各学科制定计划;

2.品德、数学学科中心 组长会;

3.品德二、四年级上册新教材培训;

4.美术课题研讨会(草埠湖中心小学、河溶镇中、当阳二高);

5.宜昌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活动;

6.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校级初赛;

7.宜昌“品德教学目标引领下的深度教学”课题实验学校申报;

8.集体视导。

十月:

1.教育厅立项的五项德育专题课题研讨会;

2.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竞赛;

3.省“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中期评估;

4.参加省信息技术优质课观摩活动;

5.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

6.参加全省小学数学青研中心会议;

7.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比武;

8.筹备宜昌市小学音乐优质课竞赛;

9.省级体育课题(半月镇中、当阳二高、当阳一中)中期评估;

10.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中心学校预赛、市级决赛;

11.集体视导。

十一月:

1.派员参加武汉全国首届品德学科优质课一等奖展示观摩会;

2.廉政文化课题研究调研;

3.语文优质课竞赛;

4.宜昌市小学科学课题工作会;

5.省级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课题实验学校接受结题;

6.参加宜昌市小学音乐优质课竞赛;

7.集体视导。

十二月:

1.宜昌市小学数学课题研讨会;

2.书法教学专项检查;

3.宜昌市美术片区课题研讨会;

4.修改各学科单元评估题;

5.期末命题;

6.集体视导。

__年元月:

1.年度“四优”评选;

2.期末考试;

3.期末总结。

附件二:

__年秋季初中月工作安排

九月:

召开初中教科研员会;

召开各学科教研组长会;

“任务型语言测试与初中英语教学相关性研究”实验课题结题;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上教材培训;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培训;

中小学法制教育案例征集与评选;

当阳市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示范课;

省信息技术案例评选

《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课题》实验教师小结第一期实验工作;

《九年级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研究》课题第三期实验工作总结;

参与湖北省“新课标下中学生物德育渗透的策略与评价”实验研究的学校完成开题工作;

宜昌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活动;

全市美术课题研讨会;

“综合利用地方资源高标准开发校本课程”课题立项;

集体视导。

十月: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优质课竞赛;

组织“初中汉字教学研究”课题实验教师外出观摩学习;

初中数学“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第一次研讨会;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讨;

组织教师参加省信息技术优质课竞赛观摩活动;

分析化、生两科__年中会考考试质量,总结工作的经验教训;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研究》课题接受湖北省验收;

开展“找准问题和困难,提升本校教学质量”为主题的化生区域教研工作;

化生两科举行本年度两项展示与评比工作:①“修订教材特点分析与操作方法创新”;②“学科教学质量过程监控与评价”方法;

筹备宜昌市音乐优质课竞赛;

初中历史、地理高效课堂创建工作研讨会;

宜昌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完善课程体系,推动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课题研讨会;

省级体育课题(半月镇中、当阳二高、当阳一中)中期评估;

视导“社区德育模式研究与实验” 课题实验学校;

视导“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化问题研究”课题实验学校;

视导“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课题实验学校;

集体视导。

十一月:

初中数学教师高效课堂优秀课评选;

初中学生数学小论文、数学学习小报评选;

组织教师参加“湖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观摩活动;

“传统文化与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课题过程性视导;

初中英语新教材教学研究课;

组织物理教师赴荆州观摩省物理优质课竞赛;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优质课竞赛;

参加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质课竞赛;

组织化、生学科带头人及部分骨干教师送课示范与帮代互动促进活动;

召开初中生物“新课标下中学生物德育渗透的策略与评价”课题研讨会;

组织全市初中学校派出教师代表赴宜昌参加初中历史、地理高效课堂创建工作总结、研讨会,并高质量完成上交经验材料到宜昌教科院;

参加宜昌市音乐优质课竞赛;

召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化问题研究”课题实验研讨会;

组织教师参加宜昌市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总结与反思暨学科评价研讨会;

政治小报评选;

集体视导。

十二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实验研讨会

化学学科完成“我为提升中考命题质量一个建议”征文工作;

拟发应用化学修订教材(上、下册)与生物七年级修订教材(上、下册)、八年级(上册)应用体会与建议经验集;

宜昌市片区(枝江、当阳、远安)开展美术课题专题会;

淯溪镇校本课程开发督导会;

“初中汉字教学研究”课题迎接宜昌市教科规划办验收;

优秀教科研员、优秀教导室主任、优秀教研组长、优秀教学论文评选;

集体视导。

__年1月:

第10篇

2014.02.27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着力锻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构建高效生态课堂,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现根据我校实际,按照《微山县中小学教师“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契合我校教师“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活动开展的意义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师德修养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开展“比教学”活动,意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引导广大教师把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上,加强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比教学”活动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个是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访万家”活动的目的意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践行教师教育职责,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浓厚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家校携手育人。

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是教学教研“361”活动和“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深化和提高,是开展 “四百”活动的发展与延续,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依照活动要求,要本着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精神、改革创新,抓出成效。

二、活动的主题

1.通过“比教学”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业务切磋,大练基本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通过“比教学”活动,在教师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教学氛围,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访万家”活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践行教师全面育人职责。

4.通过“访万家”活动,继续深化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精神,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

三、活动的目标

组织教师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行动,是加速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是建设精良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比教学”就是比专业素养,比高效课堂,比教学质量的提高;“访万家”就是加强教师职业规范,拉近教师、家长、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办和谐教育。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

四、活动的内容

教师间“比教学”,就是面向全体教师,营造人人热情参与的氛围。从形式上分四个方面,一是比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习题讲评课等。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高效课堂追求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在 “六个一”课堂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求变求新。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出实效:⑴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⑵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交流、教学手段、问题设计六个方面的高效性。⑶提高当堂训练、达标检测、评价的高效性。强化课内当堂达标检测和评价、提高反馈矫正的实效性。二是比教师常规教研。依照县教研室常规教研的“六个一”活动要求,开展好常规教研活动的组织、评比活动;要同时抓好常规的备课、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作业批改等业务活动的过程检查和评价。三是比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向创新型教师转型,依照县研室课题研究的“六个一”要求,开展人人 基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四是比教育教学质量。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每一名教师要把专心教学追求质量提升作为自己的天职。

教师“访万家”活动和“导师制”结合起来,在实现 “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的基础上,开展“访万家”活动。所有的教师全部参与,家访以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教师要对自己包保的学生全覆盖的走访,要有家访记录,有质量包保措施。

五、活动安排

把“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作为长效活动机制,“比、访”的主题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督查小组,抓好“比、访”活动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每一位教师的活动档案。

比教学

1、“比教学”活动要做到校内每学期“比”两次,争取做到“比”的经常化。组织教师“练兵”,即日常的“361”教研活动中,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利用集体备课、集体评课与专业引领,努力做到不让一位教师掉队、落伍,“一个都不能少”。

2、积极参与县教体局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县教师基本功大赛。校内每学年开展教师基本功专项比赛的参与竞争意识,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踊跃参加各种校内活动评选,如优秀论文评选、优秀教学案(课件)评选、优秀小课题研究评选、家访心得评选、优秀教学反思评选、演讲比赛等活动,以此推动“比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访万家

1、召开“访万家”活动动员会,进行家访指导,摸清学生家庭信息,分类整理,制定家访计划,认真填写家访记录,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建立学生家访档案。家访活动结束后,家访后教师要写出一份家访心得体会或访感报告等材料。

2、学校对各位教师家访的督导检查将参照《微山县中小学“访万家”活动评价标准》进行。

六、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活动。学校所有教师都要参与“比教学、访万家”活动。认真开展好本次活动,结合我校实际,成立领导小组,建档立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未做到参与本次活动的教师将定为年度考核不合格。

2.主动提升、夯实基础。学校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及各科新课标的学习与测试,通过说课、讲课、评课、课后反思等专题活动,促进教师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夯实教学基本功。

3.家访面向全体学生,突出重点。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到县教体局安排的以下内容:做到特殊家庭“六回访”、“六必进”、“六知道”、“六不准”(具体内容见《微山县中小学教师“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实施方案》),严于律己,依法执教,认真履职。

校长切实担负起组织和督查责任,抓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带头听课检查,带头走访特殊学生家庭,力所能及地解决教师生活与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把教师“比教学,访万家”活动过程的每一次评比结果量化赋分,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和师德档案,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作为教师评先树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并与教师聘任、绩效工资挂钩。

七、领导小组

组 长:马加志

第11篇

课堂教学改革源于责任

建校之初,学校面临着许多不利情况。一是对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学校知之甚少。二是新组建的教师队伍比例失调,三分之一的教师是来自周边林业局的骨干教师,他们有教学经验但缺乏反思与创新;三分之二的教师是来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有激情和热情但缺乏教学经验。三是生源极差。学校学生都是来自铁力区域没有考上省重点、省示范和市重点高中的考生,对于这些“学困生”,学校教学难度和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四是从地理位置来看,学校西边是铁力一中,东边是马永顺中学,北边是铁力农场中学,学校处在三校夹缝之间。学校能否继续生存下去,是巨大的挑战。源于对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责任,校长刘强带领全体教职工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学校的“1+3”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及理论依据

“1+3”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快乐学习,幸福人生;价值取向是:让每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基本思路是: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建立新型的课堂文化;基本原则是: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预期路径是:“一个中心,两项改革,三个转变”。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两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和学习方式改革。三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课堂师生活动由教师讲解为主向学生学习为主转变;教师的教学设计由以教为中心设计“教案”向以学为中心设计的“导学案”转变。

“1+3”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1”就是自主预习,要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重点抓课前预习,学生以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为线路图,提前进入课程,熟悉知识。学生的预习是基础,没有这个“1”,后面的都是“0”。“3”就是指课堂的三个环节,包括交流研讨、展示提升和效果校验。“交流研讨”是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在完成对学生的预习评价、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侧重引导学生交流预习成果,研讨并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可以增强合作意识,发挥集体智慧,为之后要进行的“展示提升”做准备。“展示提升”是课堂的第二个环节,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和交流的情况,让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在这个环节要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效果校验”是课堂的第三个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个体差异,分别给出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兼顾“学优生”和“待优生”。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措施

在“1+3”课堂教学模式从试点运行到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学校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更新观念,凸显引领功能 全校上下倡导“以人为本、重德崇智、激发潜能、合作创新”的理念,并发挥理念的引导功能,引领每位学生主动、健康、持续发展。

首先,激励学生主动发展。学校视学生为发展的主体,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意识,激活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驱力,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选择的学习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经历,丰富学生实践、感悟、反思的学习体验,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其次,激励学生健康发展。“1+3”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良好自我感知、自我激励、勇于挑战、合作竞争等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为了社会发展和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努力学习。

最后,激励学生持续发展。学校努力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阶段性、差异性,精心呵护和培育学生发展的每一种可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行动研究,注重持续改进 “1+3”课堂教学模式重在把握教与学的规律,调控教与学的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改革过程中,学校倡导行动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

第一是研究“学案导学”的实效性。教师设计“导学案”,在“导”字上下功夫,强化教师整合教材的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注重“三维目标”和学情结合。通过“预习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探究案”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生成问题的能力,通过“检测案”培养学生双基训练的能力。

第二是研究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在“1+3”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环节中,要关注学生交流研讨的针对性,强化学生书写的规范性、点评的科学性、质疑的合理性、生成的及时性,强化教师点拨的精度、追问的广度和释疑的深度。通过“1+3”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课前会预习,课中会交流,展示会点评,质疑会生成,课下会反思。

第三是研究跟进措施的持续性。学校要求教师从“预习、交流、展示、反馈”四个环节入手,确立行动研究专题,以“尝试课”“汇报课”“研讨课”“示范课”“引领课”为载体研究教师课堂行为变化,重点在“改进”上想策略。

第四是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性。课改之初,学校存在很多困惑:老师设计的“导学案”过难或过于简单,学生慢慢失去了使用的兴趣;9个学科同时放到课前预习,学生没有时间完成,效果不理想;课堂讨论走过场、走形式,实质性效果不佳等。针对这些困惑,学校共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首先,学校加大了校本教研的力度,提炼问题,把问题转变成课题,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解决,最终形成学校的论文集和反思集;其次,从教学研究的高度总结课改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最后,请专家到校指导,教师带着问题和困惑外出考察学习,回来后进一步反思、研讨等。

完善机制,追求有序高效 面对生源差的实际学情,要保证“1+3”课堂教学模式有序高效地运行,就必须强化课堂督导、验评、评价的作用。为此,学校完善了日查、周评、月总结等制度,开放课堂,透明教学,并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首先,在教务处实行“361”模式,即3项检查6项制度1项评价。3项检查:检查学生自主预习环节的实效性、检查教师“导学案”批阅的及时性、检查教师“教学案”设计的实用性。6项制度:验评制度、晨会制度、包组制度、包科制度、督导制度、测评制度。1项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

其次,在政教处实行“365”模式。“365”模式的内涵之一是:一年365天,日日有评价,评价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足迹;一年365天,天天有公示,公示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一年365天,时时能自省,自省完善每个学生的高尚人格。“365”模式的内涵之二是:3查6步(部)5评。3查:早、中、晚3次检查;检查的3个主体分别是个人、小组、班级;检查的3个方面包括行为养成、校园美化、学习过程。6个步骤是:部级检查、情况实录、情况核实、督员(政教处有关学生工作监督指导老师)确认、评价反馈、结果公示 ;6个部门指:生活部、纪检部、学习部、宿管部、文体部、宣传部。五评:“12345”评价体系。“1”,即一个中心,坚定不移地以推行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让他们自己执掌评价武器。“2”,即两条主线,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两个主要方面为两条评价主线。“3”,即三个管理层面,分别是学生个人、小组、班级。“4”,即四张表格,分别是个人评价表、逐日评价表、逐周评价表、评价揭示板。所有的评价机制最终落实在四张表格上,优秀个人、优秀小组、优秀班级全部体现在这四张表格上。“5”,是五种激励评价措施:“夏之旅”优秀个人夏令营、“秋之行”优秀小组远足活动、流动红旗表彰班级、优秀三好学生学生干部奖励、“学管会”成员成就感激励。

再次,教研室实行“6制3查1评估”管理模式。“6制”是指教研活动的六种制度,即:集智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反思积累制度、培训提升制度、研究开发制度、年会总结制度。“3查”的含义:一是指检查的3个对象为教师、备课组、教研组;二是指检查的3方面内容为教学计划、教学实况、教学记录。“1评估”是指对教师教研活动的评估。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收获

学校推行“1+3”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育人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自我管理能力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师生收获了幸福与快乐。

学生的收获 第一是更有修养了。通过自主管理的一系列实践,学生变得会合作、有爱心、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第二是更加自信了。经过“1+3”课堂教学模式的锤炼和自主学习理念的熏陶,学生们从开始的或嬉皮笑脸或胆怯畏惧,到现在敢于走上讲台展示自我。第三是更会学习了。课堂上,他们积极研讨,踊跃展示,收获着知识,享受着快乐。第四是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建设和合作学习中,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自主管理能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师的收获 第一是育人理念转变了。教师们逐步实现了教材利用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师生关系从“分等”到“平等”的转变;课堂教学从“设计”到“生成”的转变;教学方法从“灌输”到“对话”的转变。第二是成长步伐加快了。学校采取集体备课、集体研究的做法,使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传播。“教学相长”彰显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功能;“整体联动”消除了老教师的职业倦怠;“青蓝工程”缩短了青年教师成长的进程;“业成于研”促进了教师由“再现型”向“研究型”发展。第三是职业幸福感增强了。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尊严和成就感,教育不再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成为了一项唤醒良知的事业。

学校的收获 经过几年的课改,使得第二中学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四类高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在创新课堂模式、创新管理模式的引领下,学校的师生面貌焕然一新,校园文化色彩纷呈,课堂教学凸显特色,学校管理科学人文,社会认可度也大为提高。特别是学校在课改的舞台上发出了越来越大的声音:2009年12月,学校召开了首届教学年会,铁力区域内10余所初中和高中100余人参加;2010年12月,承办了伊春市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暨第二届教学年会,伊春区域内15所一般高中和铁力区域内10余所初中300余人参加;2011年6月,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全省首批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点学校;2011年11月承担了全省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议;2012年6月加入《中国教师报》名校共同体,成为全国教师培训基地;2012年成功举办了8期“1+3”课堂教学模式培训会,接待了60余所初、高中学校1200余人。

应该说,是课堂教学改革让学校成为了教育观念现代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手段综合化、学生学习主体化、教学管理科学化的特色高中。“1+3”课堂教学模式与其说是一种课堂模式的改革,不如说是教学与课程文化的一场革命,是学校文化的“再造”。在这场革命中,教育的实质得以显现:“使人更像人,使人更高大。”

第12篇

关键词:学案编写;课堂教学;讲评活动

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再提高,乳山市南黄初中对学案导

学、讲评课、课堂基本功训练进行了有机整合,开展了“研、学、比”三位一体教学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总体提升。

一、“研”,就是对学案编写等的研究与研讨

依托级部、学科组这两个平台,我们加强了对学案编写、使用等的研讨和监管。

一是开展学案展评、听评课活动。通过展评、讲课,认真总结各学科组在学案编写、使用中存在的不足,查找问题存在的原因,为今后的改进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是开展深入扎实的教研活动。针对教学中随机出现的一些问题,凭借集体教研这一平台,由学科组长牵头,对随机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是开展研案、磨课活动。各备课组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依靠集体的智慧,对每一节课进行学案研讨、讲课观摩,在实际应用中解决存在的问题,积累优秀的经验。

四是开展优秀学案展评活动。定期组织各学科组开展优秀学案展示、评比活动,并将好的做法在全校进行推行。

二、“学”,就是学习好课堂教学的讲评活动

课堂教学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为此,我们重新整合了听评课的模式。

一是学期初分组召开了教师会,研讨课堂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认清下阶段听评课的侧重点和突破点。汇总教师研讨的问题并进行了剖析、整合。

二是实施了对比借鉴评课模式,重组评课方式。分阶段开展了观摩对比评、同组对比评、自主对比评并把教师反映出的问题分散到各项活动中。

三是加大了评课教研力度,把评课作为集体教研的重要内容,构建了由校长负总责的三级集体教研网络,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效性夯实了基础。

四是开展了校内、校间、专家同课对比活动。以对比借鉴为基础,以集体教研为平台,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把教师的课堂纳入到更加广阔的氛围中进行同课对比,提升了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

五是开展了“精品课堂”展示活动、“校级公开课”评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展示与评选,带动教师不断反省,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把课堂教学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三、“比”,就是开展好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

围绕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教学比武、书画、演讲、课件制作、教具制作等比赛活动。

尤其是在教学比武展示活动中,大家认真钻研教材,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在选定教学内容后,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中用精当的教学语言、丰富的感情投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对课堂内容的探究兴趣,构建了鲜活的生命课堂,让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