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22: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档案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随着我国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项工作都步入信息化的行列,当然,档案管理也不例外。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工作效率,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使档案管理存在着安全隐患。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子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各自的特点,并从中分析他们的异同,进而归纳出两种档案管理模式的利弊。
关键词 电子档案 传统档案 档案管理 利弊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常办公逐渐趋于自动化、网络化和标准化,日常办公几乎属于无纸化,不再需要纸和笔,而是直接在计算机上完成,所以,一般都是电子文件多于纸质文件。随着电子档案的增多,电子档案管理成为必然,如何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以防文件的损坏和丢失,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高效、准确、安全是我们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电子档案的特点
电子档案管理不仅要管理电子信息,还要将电子信息与实体档案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对电子档案的识别、处理,并要求能够在网络上传递。电子档案的特点主要有:第一、信息不能人工识别,传统纸质档案在记录时都是采用人工可识别的符号,而电子档案要通过计算机转换才能够被人识别;第二、信息的存储具有高密度性,节省了存储的空间;第三、信息管理具有方便快捷性,电子信息与载体之间无必然联系,随时可以分离,能够复制存储于不同介质之中,方便进行异地之间的传输和管理,节省时间;第四、方式多样性,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单一的文字记录不同,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记录档案,保持了档案的生动性[1]。 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相同之处
电子档案管理是在传统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电子档案的记录必须要依附于传统档案的真实记录才能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可靠;电子档案管理的原理基本与传统档案管理相同,只不过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其整合,提高了效率;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所包含的内容相同,电子档案管理是对传统档案的信息进行归纳,扩大了信息容量,实现了资源共享,能够快速读取信息。 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不同之处 电子档案在归档时间上不同于传统档案
电子档案的管理能够根据文件完成的时间随时归档,而传统档案管理要在整个过程结束后制定一个标准的表格在规定的时间内归档,在时间上缺少灵活性。由此可见,电子档案随时归档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因时间问题而造成的文件丢失,保证了归档的完整性。 电子档案在归档方式上不同于传统档案
电子档案都是采用编码对其管理,但是由于载体的不固定性和可修改性,很可能造成电子档案的准确性、真实性缺失,而传统档案都是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编目之后,人工归档,保证了文件的真实、安全和完整。因此,在进行电子归档时,必须要随时进行加密和认证,以保证其真实有效。 电子档案在保管方式上不同于传统档案
电子档案的保管主要是以光盘或磁盘为载体,但是这类载体易老化变质,而且在更换介质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文件的可读性,而传统档案的保管需要保证纸质文件不受损坏,在转移的过程中不丢失,对人工的要求比较高[2]。因此,在对电子档案进行保管时,要求有关部门使用统一的格式对档案进行存储和传输,必要的时候可以打印一份纸质档案作为备份。 电子档案的查询方式不同于传统档案
电子档案在查询使用过程中,可以在获得权限之后,登录档案管理中心查阅相关信息,而传统档案在查询过程中,需要先向上级申请,获得批准后通过档案号人工查找,浪费了大量时间,影响了工作效率。 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利弊
采用电子档案管理节省了大量时间,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方便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而且在查询使用中更加方便快捷。除此之外,电子档案管理符合当今社会的低碳环保理念,无纸化办公在节约了资金的同时,减少了树木的采伐,保护了森林资源[3]。
然而,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弊端。由于我国电子档案管理起步晚,在法律监管上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着很多挑战,如何保证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电子档案还存在着易丢失或因时间问题无法读取的问题,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文件予以保护和备份。此外,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背景下,电子信息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各种病毒和黑客威胁着电子文件的安全,这就对管理人员的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要对电子档案采取加密和设置防火墙等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档案管理方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办公的效率,而且有效节约了森林资源,但是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相比还有其不足之处,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档案管理。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推进电子档案的标准化、安全化、准确化管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丹一.对比研究电子档案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利与弊[J].办公室业务,2014(21):88-88.
关键词: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弊端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031-02
档案是知识的宝库与历史的见证,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形成的宝贵历史材料,记录社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对了解历史、查考现实、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政策规划、教人育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一个单位在制定各项改革方案、描绘未来发展蓝图时,都要参考档案资料; 又如学校、单位、企业,通过档案编写史料、举办展览、电教宣传等方式来教育人、感染人,增加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等等。
一、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弊端
(一)主观随意性强
传统人事档案中有“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的规定。这一规定源自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并应用到其他人事档案规定中。对当事人保密的目的一般认为是安全的需要以及方便组织管理,但正是这种高度保密性反而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信息垄断而使“ 组织意见”主观随意性增强。
(二)弄虚作假,以档谋私
在传统管理方式控制下,“以档谋私”现象屡屡出现。欲从行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跳槽的人受到单位扣留档案不放人的“人质档案”现象并不鲜见。部分“弃档族”在进入需要人事档案的单位就业办理调转、报考公务员、考研等时候,也徒叹“档到用时方恨无”。现实中有个别人通过在档案中伪造干部履历、入党材料和专业证书,靠弄虚作假,平步青云走较高级领导岗位; 也有单位个别领导通过档案打击报复,给职工带来极大的伤害。不同形式的虚假档案,“以档谋私”现象的屡屡出现,使档案制度的严肃性、准确性、惟一性屡受挑战。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尚未建立完善,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呈现“弃档族”
过去个人只能对人事档案所决定的命运无条件接受,而在现在这一转轨时期,大量新阶层与流动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它的影响。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 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为管理保存的三四百万份人事档案中,至少有60 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作为60 多万“弃档族”中很多人是“漂”到大城市就业,档案现在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用;有人甚至长期拖欠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档案托管费,且未作补交的打算。调查显示: 有68%的被访者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作用不大,而且越是年轻人和非党员,越是不重视档案。对于流动人员而言,调整档案工资、进行职称评审、提供合同鉴证、办理社会保险和出国政审等人事项目实际上也并不需要。流动人员并不在国有单位,按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给他们定级、晋资可谓是画蛇添足。
(四)在非公企业,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
与部分人自动抛弃档案相应的是许多非公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并不关心人事档案。企业经理通常是采取“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聘用员工。某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的企业占了调查总数的80%。在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情况就不一样了,人事档案在提干过程中“还是相当重要的。”如今,企业必须在市场上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以应对激烈的竞争。但现有的人事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判断某个人的真实才能和准确的客观背景,有些甚至提供了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它已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三是对人事档案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目前,众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去做人才的背景调查,而对人事档案基本上都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用人单位在忽略旧的人事档案的同时,却又发现或多或少需要建立每个人员的新“人事档案”,只不过这份“人事档案”现在有着更多不同的形式: 有的企业是建立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有的企业干脆自己建立在人才中心保管的人事档案之外的“第二人事档案”; 然而这些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所有制市场参与者的大量涌现,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集人才信息与信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又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乃“弃之可惜”。
(五)人事档案管理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
人事档案虽小,但关系到千百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关系到依法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由于传统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牵涉到组织、人事、劳动、档案等多个主管部门,档案的功能则延伸到民政、公安、教育等其他有关部门,特别是由于档案收费管理为政府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带来巨大收益,致使目前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举步维艰,大大落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
二、对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设想
(一)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干部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而且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机关转变职能的需要,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在成立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后,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比较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但这并未改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所以应当进一步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的性质,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相互分离的管理制度
从长远看,我国的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必须明确所有社会组织都具有建立和保管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权利和责任,不管公共部门或三资、民营企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制度和原则下享有人事档案的管理权。为保障流动人员权益和各单位的专有知识信息,非公单位的人事档案应以单位为中心建立,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不得作为个人身份证明随个人在不同单位之间调动。个人到新的单位供职服务,则新的服务单位应重新为其建立档案。个人离职后原单位应在若干年内保留其人事档案。
个人求职或服务的新单位欲了解查阅其原单位的人事档案由本人书面授权,原单位应无偿提供。非经个人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公开、披露个人档案信息。
(三)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作用
档案管理绝不仅仅是单纯保管,而是有一系列服务内容。比如《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为了适应服务人事工作的需要,《规定》还要求“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这些服务内容是今后人事档案管理的很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档案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执行“收支两条线”
为了保证规定落到实处,应当收取少量服务费,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但是要坚决执行“ 收支两条线”,收取的服务费要如数上缴政府财政部门,不得私自截留。“收支两条线”是对行政事业费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则无法执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是不能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因为那样一来,实际就把这项公共服务变成了企业行为。
总之,只有以“ 以人为本”和“ 以民为本”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合理改革,才能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透明、适度开放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充分保障人事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才能解除就业者的后顾之忧,让人们安居乐业,使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在公共平台上实现共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 胡伟. 浅谈人事档案的特点和作用[J]. 科技,2004,(10).
[2] 孙鹏. 人事档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05,(06).
关键词:社会信息化;档案管理;背景
随着网络应用人群的逐步增加及通过网络获得信息的便捷,人们渴望通过快捷的方式获得所需要档案资料的意愿也逐步增强,如何更有效、更便捷、更安全的为人们提供与之生活相密切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功能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使档案信息更有效、更广泛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更为便利的、系统的为社会发展提供便利,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应抛弃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发展传统档案管理与信息化档案管理相结合的档案管理模式,在发展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各系统档案资料的整合,通过以各级综合档案馆为主,各类内部档案管理机构为辅,使档案资料覆盖文化、教育、历史、科技等不同系统、不同行业。本文主要围绕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深入研究档案信息化管理改革的内涵,探明社会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改革的根源,明确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改的路线及策略,促进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及档案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为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效率及服务质量。
一、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档案管理改革的含义
1、档案管理信息化改革第一步就需要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是档案归属于当地所在档案馆或相关档案管理机构内,各档案馆之间信息流通较少,造成了档案信息的蔽塞,不利于发挥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作用,另外也很难为群众服务。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我国县级以上的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只接收所属一级机构的档案和有代表性的二、三级机构的档案,这就造成很多的二级、三级档案无法进馆,从而这些档案很难被群众所检索到,更难被利用到。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数字化的传播手段,结合档案馆、系统内、企业、社会等多方的档案信息资源,以数字档案馆为信息平台,使该平台成为档案信息的汇集,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2、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存储器等软硬件设备构成的数理化档案管理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管理与利用,而忽视传统的实物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等管理职能,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改革,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档案管理机构应在履行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便利的互联网技术,搭建信息平台、信息交流平台,丰富网络档案信息的查询手段,建立不同类别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拓宽服务渠道,满足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同时要注意确保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二、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原因
(一)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力建设网络及通信等基础设施,目前我国网络普及率达到50.3%,过半数中国人已经接入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移动网络的速度也在提高,截至2015年12月,手机网民中通过手机无线上网的比例高达90%。因此公众通过网络所获得信息的方式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二)扩大档案信息利用范围的需要
传统的档案信息查询只能是查询者到档案所在的档案馆或相关资料管理部门查询,在实际的应用中档案的需求者可能与档案所在馆距离非常远,因此不能给档案需求者提供便利的查询、利用条件,档案利用范围非常有限。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改革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实现档案信息的便利化、数字化,同时档案资料在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同样要遵守档案资料保存的保密制度,在数字信息平台所公布的档案信息一定是在保证档案信息资料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网络传输技术将分散在各个档案馆、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档案信息汇集到专门的档案信息查询平台上,便于公众查询、使用。
(三)便于档案资料信息的整合
如何将分散在各地、各部门的档案信息整合到一起,各档案部门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在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同时规范档案资料的分类、效益等。在进行档案资料数字化、信息化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应在保证资料信息的真实性的前提下逐步将档案资料信息化、数字化。传统的档案信息在档案室保管阶段档案的信息是按照问题集中,移交档案馆后按照全卷宗整理,不同部门、机构的档案管理部门按照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档案管理,从而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的档案信息的不流通性。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要求各级、各档案管理部门在符合保密和开放的前提下,根据社会及公众的需要采用以数字化、网络化等形式对各级、各部门的内部档案管理机构的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做到对档案信息的相对集中管理、查询,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的档案信息查询工作。
三、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档案档案管理改革的原则
(一)信息技术应用与档案资料资源整合相协调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各个档案馆的档案资料进行信息整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各类信息的分类统一管理,也有利于加强各档案馆及管理机构之间的联系,建立相关的查询平台,便于公众查询。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间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传递时间越来越短,在此背景下国家档案馆、省档案馆或相关档案管理部门应首先对目前各自的档案保管情况的相关信息进行相互交流,并对如何构建合理的资源平台进行探讨,对各自的档案信息化平台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并使各系统平台之间能够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流,最终达到以点带面,逐渐形成一个档案馆群,形成一个互利共赢的公众服务机构。
(二)择优分类与循序渐进并重
在对档案信息信息化、数字化的分类过程中,档案信息的分类应按照保密程度、公众需求程度、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对于公众与社会需求较大的档案信息资料,应优先对这部分资料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分类,便于公众查询利用。另外,在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分类的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也应该对所有档案资料进行预测,对将来一段时间可能需求量较大的档案信息进行优先分类。在档案资料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明确纸质档案的信息类型,由于档案都是原始数据或信息的最真实凭证,在提供利用时要保障其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区分缓急与先易后难兼顾
档案数字化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查询电子版的档案资料信息可以有效保护原版档案资料,通过查阅电子档案减少对原版资料的查阅次数,从而减少人为的对档案原件的损害。因此在进行数字化档案的初期,就应该先对珍贵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对于原来就是数字化的档案资料,在经过前期的整理、归档鉴定、保管等步骤后,符合保密制度便于向公众开放的数字化信息资料可通过网络上传到相应的查询平台供用户查询、使用。而对于纸质、胶片、声像等档案就需要先进性数字化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就需要各级根据档案信息转换的难易程度分别进行上传,对于较为容易上传的资料,应优先上传。对于不同类别的档案资料要根据其类别逐步实现数字化、信息化。
四、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档案管理改革策略
(一)正确运用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地促进各档案管理部门间的协调发展
就目前来看,各级部门、各系统内的档案管理部门分别属于不同的系统、部门,对档案资料的管理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及特点,在工作中正确、灵活地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有效的协调各部门、系统间的档案交流工作,并可以及时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断健全与完善法律、法规是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改革的的重要保障。
(二)制定统一的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制度及执行标准
在档案资料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初期,难免会出现诸多的问题,究其根源就是大家在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已经建成使用的档案网站中竟然有将近30%的网站无链接。因此,制定统一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是目前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就档案管理也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及执行标准,但制定的各类制度与标准都是其系统内自己的标准,就执行标准来看,各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如果这种情况还继续存在,档案数字化信息的统一管理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制定统一的、规范的管理制度及执行标准不仅有利于档案资料的管理,更有利于促进各部门、单位间档案资料的有效共享利用,从而最终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三)逐步构建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包含高速的网络传输功能、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先进的软硬件设施等,利用各网络站点的信息互联技术将各个站点的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汇总,以国家档案馆和地方综合为整合主体将各部门、单位内的档案资料进行汇总,用户即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信息查询、信息浏览、信息下载等。
(四)提升档案工作者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但要熟练掌握传统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相关信息化知识。如在对电子文件进行资料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掌握数据库及网络知识等,在进行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工作中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应用技术技能,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门,必然要融入到数字化新媒体当中,档案目前也以多种载体形式呈现在大众的面前,无线传输技术、快速扫描技术对档案网络管理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档案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质,在工作中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敢于突破自己,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者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改革势必会经历一个漫长发展的完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与帮助,也需要档案管理部门自身在改革与发展中充分认识信息化档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积极推动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作者:许长春 单位:山东省体育训练结算中心
参考文献:
[1]张锐.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模式,作用绩效与措施对策[J].山西档案2007.
[2]刘洪洲.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管理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1.
组成部分。实施档案管理网络化能够规范档案管理,实现网络管理科学化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管理保障。
关键词:档案管理;网络化;现状;优化措施
0 引言
科技水平发展促进我国社会发展速率进一步提升,加强网络应用广泛程度,促进我国网络应用程度进一步提升,提高档案管理网络化的应用程度。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能够促进档案管理数据分析管理更加科学化、明晰化发展,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实现档案管理准确性。
1 现阶段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
档案管理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的重要管理途径,实施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是促进人力资源可吸毒而管理的重要措施。档案管理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进步不断深入发展,但现阶段我国档案管理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成为我国档案管理发展中的障碍。
一方面表现为档案管理的内容科学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或单位对档案管理依旧采用传统人工管理办法开展档案管理,造成档案管理的内容不科学,资源划分标准不一致,档案形式多样,造成档案管理停滞在传统档案管理层面,档案的内容管理科学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我国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和规范性较低[1],网络应用程度较低。档案管理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直接经济收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档案管理的人员分配和管理上缺少一定的规范性,导致企业档案管理的人员工作积极性较差,管理形式创新能力低,影响企业档案管理,同时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应用水平较低,是企业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程度较低,造成企业人才档案管理与企业总体发展之间出现严重的管理脱节。
2 实施档案管理网络化的措施
2.1 实施档案管理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同步实施
实施档案管理网络化管理应当矜持传统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同步实施。一方面传统档杆管理主要是针对档案管理中“历史遗留问题”中档案残缺不全,档案资源信息程度较低[2],或档案存放时间较长的休息资源进行传统管理措施,保障了档案管理的基础信息性,避免大量的档案录入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近期档案适应网络化管理,进行档案信息数据管理的准确性发展,促进档案管理的效率性和准确性,促进档案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此外,这种传统档案管理与网络管理相结合的法管理措施也增加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避免档案丢失。
2.2 应用网络数据管理手段进行档案管理
实施网络诗句管理手段进行档案管理。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数据化应用程度也进一步提升,实施档案管理自动化软件,结合OA办公自动化和MIS信息管理相结合实施软件管理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3],提高档案管理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提高了档案应用、管理的专业化和信息准确程度,促进我国档案管理程度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我国某企业实施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这种管理措施企业人力资源分配管理的合理程度进一步提高,间接地为企业人发展创造财富。此外,网络化中云盘使用为档杆管理提供了广阔的档案储存空间,不仅增强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档案管理储存空间的问题,节约了档案管理的应用空间。
2.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开展档案管理网络化程度的重要基础保障。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管理水平,促进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程度进一步提升,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人员的专业性。
3 档案管理网络化的优势
3.1 档案信息管理可靠性增强
档案管理网络化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促进资源管理的重要体现,其优势其一档案信息管理的可靠性增强[4],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主要依托互联网档案自动化管理软件和虚拟空间实现档案管理,档案管理系统的登录需要相应账号和管理密码,使档案管理的信息可靠性增强,避免档案资源泄露等信息资源管理不善等问题。
3.2 档案管理的准确性提高
其二,档案管理的准确性提高。档案管理采用网络化管理使档案管理分类采用电子档案自动分类管理,依据档案分类标准进行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管理能够智能化对更新档案进行分类管理,避免了传统档案管理中档案人员对接不当影响档案管理准确性问题。
3.3 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
其三,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网络化管理措施使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的档案管理中解放出来,档案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都逐步实现网络化发展,保障了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提高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例如:某单位对培训人员的档案分配按照培训人员工作管理性质不同,运用电子档案管理将人员档案分发到不同管理部门,提高了单位档案收发和应用的效率性[6]。
3.4 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其四,档案管理实施网络化使档案管理科学性,规范化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量大,管理范围复杂,档案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分配形式进行档案管理,容易造成档案丢失或损坏,影响档案管理的正常进行,造成档案资源管理专业会程度较低,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性;实施档案管理网络化采用电子管理措施实现了档案管理,分配数字化管理,从而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4 结论
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是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于社会资源管理发展中的体现,实现资源应用,管理,分发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性,促进我国资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子直.积极实现由传统档案工作向信息化档案工作的转变――在老档案工作者座谈会上的发言[J].档案学研究,2002,03:8-12.
[2]倪代川,戚颖.档案信息网络传播案例评析――以《档案界》网站及《档案界》电子杂志为例[J].档案管理,2010,05:59-62.
[3]安小米.城市建设文件、档案信息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的理论框架[J].档案学通讯,2004,02:88-92.
1.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转变分析
1.1档案的收集工作分析
以前,档案主要为纸质档案。档案管理人员一般都只负责收集最终档案,同时对档案进行合理归档。而这一过程,往往缺乏对过程和内容的了解。而在新的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将整个档案的创建过程都记录下来。同时,档案资料收集不仅局限于纸质档案,还包括电子档案。
1.2档案的保存工作及过程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档案保存工作,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无论是档案数量,还是档案管理过程都极其复杂,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消耗了大量资金,同时存储与传播利用过程也更加负责。而现阶段,对档案资料需求量逐渐增加,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经营发展需求,只有通过电子信息化建设,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档案保存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管理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往往由于数量复杂,丢失现象严重。而通过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通过对电子档案进行合理归纳整理,档案管理工作也就更加有效、稳定。
1.3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变化分析
传统档案管理主要侧重于具体的档案实体管理。而新的档案管理则对档案管理的设备有了一定要求,电子设备都有一定使用周期和问题,一旦设备出现故障问题,都对档案管理数据产生直接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整个档案数据全部丢失。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做好数据保护与备份、更新工作。传统档案管理大多是手工管理,因此不存在信息非法访问和篡改风险。而电子信息时代,非法访问和使用档案资料也就成为常态问题,因此要做好档案资料的访问权限和访问跟踪工作。档案管理系统一旦遭受病毒入侵,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将会受到极大破坏,病毒将会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因此要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数据库和服务器维护工作。
2.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具体转变分析
在以往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一般都通过秘密等级进行管理。只要对实体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就能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而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则需要主要对电子档案的秘密性做好管理和安全预防。传统档案管理过程中,借阅时首先要办理相关借阅手续,当借阅人对档案资料有一定需求时,还会将档案带走,造成档案资料与档案管理分离这一局面。而在电子化信息时代,通过电子档案信息系统维护和管理,不仅能够有效节省管理人员,同时优化管理过程和管理体系。而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速度和效率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变,更高档案利用率更强,而管理工作的效率也进一步加强。
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对档案管理内容进行优化,还需要有效提升档案自身利用率。而对档案的充分利用,则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的创新和突破。新时期,电子档案在利用过程中,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只用通过简单的信息检索,就能有效查询整个档案内容,整个过程不仅所需时间短,而且不需要进行人工分类,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就能完成。
在信息技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由于时代变化和发展而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档案管理模式不断调整、改革、完善和创新、优化结构,通过采取一系列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让档案资料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应有价值。而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具体转变也是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3.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及模式转变下的具体措施分析
3.1紧密结合发展机遇,推动电子化、信息化管理模式
随着电子化、信息化管理档案工作不断推动,各单位在推动发展档案管理工作进程中,要结合具体需求和信息化发展要求,改变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将档案管理与电子化、信息化紧密结合,从档案的生成到归档处理都有效使用电子化、信息化管理。
3.2变革管理理念,改变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思路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 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内容也逐渐复杂,而想要对这一系列档案资料进行高效管理,就需要转变传统档案管理理念。由于档案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内容复杂,且管理方法单调枯燥,因此,大多数档案管理工作者都有一定抵触情绪,整个档案管理工作思维多倾向于被动思维。这实质上将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想要科学化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就需要培养管理者创新的管理工作意识和管理理念,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3积极完善档案管理机制,不断改革创新,档案管理与发展相适应
信息化时代,档案资料和内容也呈现几何倍增长的趋势。如何在这一形势和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同时,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只有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机制,丰富档案管理形式,加快创新形式,丰富改革内容,从而使得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与发展相适应。此外,档案管理内容和模式的转变,也需要我们改革工作思路,培养符合现阶段档案管理事业所需人才,将档案管理与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
医院档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起到备查的作用,也可以作为相关的依据,是医院从事相关工作的重要工具。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并且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全面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并没有引起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随着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和技术的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得到全新的发展。【1】
一、传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完善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在很多人看来,医院其他部门的工作分工是非常明确的,每个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相关的职员管理制度也比较完善。但是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首先是医院对其不够重视的情况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职权分配不够明确,相关的制度也不够完善并且存在很多的问题。档案管理部门职位分布杂乱且没有严密性,采用的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档案管理上面的问题。
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由其他部门转入的,或者是一些实习生和兼职人员,这样的人员储备存在很大的隐患。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6期2013年第4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首先是这些人员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经验,在档案管理工作上极容易出现错误,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做够的认识,也没有足够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其次是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区别,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流动性相对来说比较大,使得没有稳定的档案管理工作环境;最后医院档案管理是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的,工作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也导致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没有充分利用医院档案。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识里大多认为档案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医院档案进行管理,这种想法比较落后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只注重档案管理的现行在各大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很多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就是将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在这之后就是对其进行管理而没有将其利用起来,而医院档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而且管理只是其基础性的作用,档案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也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2】
二、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21世纪可以说是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医院的管理工作也逐渐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将网络应用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也是以后需要完成的,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也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例如病患的个人资料或者是医院资源的记录情况等,各部门之间的连接可以更快的得到想要的信息,提高医院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医院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医院的档案管理可以说是医院工作信息记录最为全面、真实和准确的地方。因此通过对医院档案的查看可以了解多方面的信息,医院的工作同样需要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医院管理者在做出相关决策的时候可以通过医院档案了解以前的工作信息,并且根据相关资料了解以前发展中的优势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据此为医院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加恰当的决策,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医院的工作是有一些特定的流程的,不同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通过患者就医的相关步骤就可以理解到医院的信息需要在各部门之间进行传递和运用。加强对医院档案的管理,一方面可以加强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让部门之间的工作更加顺利,而在另一方面档案的管理也给患者提供了便利,让患者就医更加方便。两者的结合是有效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有效率的档案管理部工作也可以为医院节省相应的人力物力。
三、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因此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就需要转变档案管理观念,更加重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意识到档案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不管是医院的管理者还是档案管理人员都应该摒弃对档案管理的传统认识。同样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定期的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更好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发展,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建立健全的医院档案管理机制,使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健全的档案管理机制是指导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遵守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有法律法规的支撑。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相对于医院其他部门而言是比较复杂的,也对档案管理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可以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加强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实现档案的真正价值。由于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认识的局限性,使得医院档案的真正价值没有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不断的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断的学习新的理念和手段,除了对档案进行管理之外,也更加重视对医院档案的利用。对于医院档案可以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管理,通过审核之后允许医院的工作人员利用档案进行相关方面研究,实现医院资源的共享,发挥医院档案的各项职能,实现医院档案在医院发展中的价值。
关键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事业单位;应用;风险控制
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应用的主要作用
(一)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符合时展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传统工作形式也在发生改变。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催生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强化信息化建设也已经成为当前许多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档案管理领域同样如此。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工作方式较为落后,工作效率较低,并且随着档案数量的增多,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呈现出逐渐加大的态势,给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1]。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将很好的解决工作质量低下的现状,并且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效率,可以说,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很好的契合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促进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在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目标是储存资料,与此同时,档案中承载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础,通过查询和利用档案工作信息,可以更好的指导下一步工作,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工作体系。通过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可以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档案利用与开发上。通过对档案的总结和梳理,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并且为事业单位主营业务的发展与优化提供建议,实现工作效能总体提升。
(三)节省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大量资源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下,管理质量较低,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较大的空间限制。纸质版的传统档案会占据较大的空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随着人数的增加,会产生大量的档案,如果不进行信息化收集与处理,会严重影响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此外,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档案资料查询与调取等方面,都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
二、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中应用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目标就是发挥档案作用,实现档案资源的利用与流通。要想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水平,就要构建一体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和收集模式中,各部门之间一般各自为政,档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流通,通过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需要信息和资源的时候,可以通过调阅档案的方式,有效整合工作资源[3]。
(二)合理利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资源,提升风险防控质量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开展电子信息建设,既要优化工作流程,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快捷性和便利性,还要实现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检索等方式,发现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找到共性和有指导性的问题,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通过得出有效数字,指导具体的工作过程,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4]。
(三)及时填补事业单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高安全性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随时注意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漏洞,因为档案中涉及许多隐私性的个人资料[5]。所以,为了消除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的风险,保证档案的安全性,一方面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填补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的漏洞,防止档案中的数据被不法分子利用和盗取,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抵御档案风险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抵御能力。
(四)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机械,重复性很强,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不高,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融合,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6]。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档案管理专业,事业单位在引进人才的时候,除了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外,还要注重引进档案管理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等方式,提升事业单位原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在具体的工作中,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档案管理工作与日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要经常性开展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应用意识,提升工作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在利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同时,要对档案信息的安全和风险控制措施给予重点关注,不能一味的追求管理的效率,而忽视档案的安全,应积极制定档案管理的风险防控措施,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有效避免因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漏洞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付冰.电子信息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及风险控制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186.
[2]敏.现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技术化[J].中国信息化,2013(10):20-20.
[3]谷红艳.电子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分析研究[J].东方教育,2014(z2):90-90.
[4]李咏梅.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5(13):163.
1 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信息来源分散复杂
档案资料通常来源较为分散,难免出现各个相关单位或管理部门移交的档案文件出现重叠的情况,在同一主题下的资料整理出现大量无差异化的信息。因此,对于繁杂冗余的大量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的筛选、管理,合理的对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进行选择、发掘,就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通常情况下,囿于传统档案人工处理方式的效率限制,档案信息的筛选和挖掘过程繁琐、主观性强,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1.2 档案管理模式陈旧滞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要。过去的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移交、文件信息汇集、资料报送等操作要求周期长、操作滞后,造成档案信息老化、价值缺失、资料不全甚至无据可查,难以保障当前对档案信息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办公进程,然而在部分档案管理部门,仍然沿用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不足,档案管理流程繁复,造成档案信息服务效率低下。
1.3 人员心态亟待转变
在大力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人员的心态亟待转变。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单位主动性较低,部分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差,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感,难以在实际工作中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无法真正积极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怠于紧跟政策步伐、积极学习新的技能。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甚至在工作中逃避责任、消极工作,难以很好的端正服务心态。这些思想上、专业技能上出现的心态问题,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2.1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今形势的需要,也是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档案资料涉及的所需信息来源广泛、文件内容复杂、档案管理过程复杂繁琐,建设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传统的档案收集、整理以及信息服务,都需要人工方式进行处理。在繁杂冗余的档案文件中,重叠文件、重复资源、需更新信息等等,时刻需要耗费人力进行及时处理,不仅工作量巨大,还极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疏漏或问题。将档案资料转化为电子数据,引入自动化办公流程,建立电子档案管理机制,能够弥传统人工档案管理方式的缺陷。所有档案资料录入至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后,直接通过软件操作进行筛选、整理,档案管理工作完全可以依靠计算机进行操作,且归档清晰明确,整理方便快捷,大大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以及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2.2 简化操作环节,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升
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有助于简化传统档案信息服务的相关环节,为档案使用者提供便利,从而提升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传统的档案借阅管理操作复杂、过程繁琐,往往造成档案使用者的种种不便,影响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背景下,档案使用者可以省却大量中间环节,无须各种手续、证明借阅所需电子档案,还可以通过网络档案管理系统对所需信息进行获取,极大的缩减了办事环节。
3 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
3.1 健全档案管理机制
档案管理工作机制的健全,是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向。首先,要保障档案管理制度与实际工作运行条例的建立和健全。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在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同时,制定相应的电子管理制度,与其他信息化管理条例共同执行,保障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政策落实。同时,档案管理机构应加强各部门的组织配合,形成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积极应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新形式,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对电子档案文件应制定新的政策细则,以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最后,有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绩效评估机制应当予以加强,有意识的提高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占的绩效比例,以鼓励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推进。
3.2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意味着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思想水平要求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清形势、摆正心态,夯实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同时,信息化档案系统的建立,意味着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对新设备、新技能掌握。档案人员应当积极学习相关的软硬件操作方式,熟练把握新的工作流程;深入钻研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各种操作和调试,为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改革和提高提出建议;对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的建立和改革有所了解,将工作细则落实到切实操作中。
加强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和服务热情。?魍车牡蛋腹芾砉ぷ髦校?更加侧重于档案的保管而非档案信息的服务。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文件资料搜集、整理等工作量减轻,纸质档案资料的管理转变为电子档案资源的系统管理,档案信息的服务变得更加重要。档案管理人员应当转变传统的被动服务意识,加强自身思想水平的提高,培养主动热情的服务精神。
3.3 加快数字化建设进程
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建设是保障档案信息建设的基础。只有加快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程度,彩能够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所要求的档案资源共享和档案资料电子化。首先,应当提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为具体工作的开展制定相应的计划方案,同时建立相关监督监管制度。其次,对纸质档案资料的有效录入和数据上传效率应有所提升,保障数字化建设进程。同时对相关电子管理系统予以升级优化,在后台管理和用户使用上使其更加友好便捷。将纸质档案的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并重,完善二者结合管理、相互保障的相关机制。最后,在资源共享上加大力度,各档案管理部分相互配合实施联动,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制度的基础,共同建立数字化档案资源与管理系统,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一、档案管理的机遇
1.丰富技术手段。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提供了多元化的管理手段,传统档案管理以纸质档案为主,通过人工记录、整理、备档等形式完成档案管理过程,但这种档案管理模式对资源的消耗较大,且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尽管如此,传统档案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仍然得不到保证。传统档案管理过度依赖个人经验,且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输入更加便捷,同时可以降低信息管理的难度,管理人员通过检索功能快速查找档案,对档案进行分层管理,提高了档案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增加了档案的存储形式,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准确性。除此之外,档案管理的技术选择平台更加广泛,相关管理机构可以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发档案管理系统,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时效性。
2.拓展服务空间。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种信息呈现爆发式增长,传统档案管理占用的空间很大,且空间成本较高。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具备十分庞大的管理空间,档案管理不再局限于纸质形式,通过数字信息形式将档案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而且计算机系统的存储成本更低。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调阅相关信息,同时可以对档案进行离线管理。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为管理者以及使用者提供远程服务,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服务空间。
3.提高档案时效。现代社会的档案种类很多,这些档案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以项目档案信息为例,项目信息档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很多项目的执行时间较短,如果档案的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则会导致档案失效。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周期较长,已经难以满足档案管理的需求,而互联网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的时效性,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档案管理的敏感度,实现档案的动态跟踪,同时保证了档案管理的交互性与动态性。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将现有的大数据、云处理、数据挖掘技术等进行有机整合,为档案管理开辟新的空间,而这些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从而保证了档案数据的时效性。
二、档案管理的挑战
1.管理模式变革。传统档案管理十分依赖管理人才的个人经验,忽视了档案管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不同于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缺少标准化管理流程,而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需要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式,且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更高,需要管理人员同时具备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同时可以快速适应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
2.管理难度增加。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传统档案的冲击十分剧烈,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信息管理更加标准化,而档案本身也属于一种信息,只是这种信息的差异性与动态性更强。另外,档案数据的增加增加档案管理的难度,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仍然遵循了记录、编档、分类、归档、查阅、修改等工作流程,虽然信息手段已经提高了档案管理的便捷性,但网络数据的保密性却得不到保证,增加了档案信息的泄露风险,除此之外,如果档案信息没有及时备份,可能导致档案遗失。
3.管理意识落后。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需要配套的管理体系,同时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一方面很多传统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存在缺陷,不理解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同时对档案管理的责任感较差,导致管理工作推进困难;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对档案管理的操作能力较差,而且相关单位缺少针对性的培训机制。
三、档案管理的对策
1.提高管理意识。档案管理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系统学科,而且具备较强的理论性与针对性,档案管理与个人、集体、国家等主体具有直接关联。作为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同时掌握多种专业知识,比如电子文件管理、科技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技术、企业档案管理、档案信息查询等。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强化管理意识与责任感,将档案安全与准确性作为工作重点,另外,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对新兴档案管理技术的敏感度。
2.构建管理制度。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打破了传统档案管理的局限性,为档案管理构建了新型框架。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不仅仅依赖技术本身,也需要建立配套的管理体系,根据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构建专门的管理体系,为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建立全称管理体系,实时跟踪档案数据的流向,保证档案数据安全,最大限度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3.增强管理能力。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互联网背景下的档案管理人员已经具备更充实的理论知识,了解档案管理的各个内容,同时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掌握网络检索等基础知识。除此之外,档案管理机构应该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定期培训,帮助档案管理人员理解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的运行流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利用数字化、信息存贮、数据库等技术,将传统纸质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人事档案等转换成数字档案,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传输,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期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效手段。企业档案管理不仅是维护企业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有效证据, 也是反映企业发展、技术、成果、经营、资源及历史概貌的重要资料。首先,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信息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其次,决策的及时正确,管理措施的得当,要靠完整、可靠的信息和快速的综合分析能力来保证。企业档案真实系统地记录了企业以往经营管理中的经验和失误,有利于促进企业组织管理、经营决策的创新。再次,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为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等提供智能化服务。企业档案存储和记忆了企业的各项活动,是企业文化、知识的历史积累。档案信息化可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编著时间,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并提供丰富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知识,提升企业文化。
2.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1建立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针对企业传统档案管理问题现状,企业的档案管理应建立更为高效而有序的档案管理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以及企业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新型高效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应建立担纲管理的信息化模式,从而为企业的档案管理建立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运行的速度较快、运算的精确程度较高,储存信息的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较强,在文件信息的管理上能建立更为有效的模式,从而能建立高效有序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通过计算机的使用实现了文件信息的管理、统计、接受、发送、查找、利用、浏览的模式,从而能建立企业档案管理的有效信息化管理。由此信息化的档案管理能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搜索的利用和管理方式,为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建立了良好的信息的查找和利用方式,也为企业的档案管理和调用建立了有效的方式。使企业的档案管理建立有序又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也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
2.2实现传统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企业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应在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设备的基础之上实现传统纸质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实际上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平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建设建立和电子化的企业档案,通过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实现了对传统档案文件信息载体的转换、实现了企业档案的收集整体、筛选加工,从而建立了电子化的档案形式,方便人们的使用。企业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应在通用的档案管理软件的平台之上,然而当前企业的档案管理软件并未统一和规范,从而为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和系统化带来了相应的阻碍。档案管理软件的难以统一制约了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化进程,随着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的档案管理应建立统一的平台,建立统一的电子档案的管理软件平台,实现传统档案的电子转化模式,从而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便利的平台。
2.3实现信息化档案的网络化。企业传统档案在建立了电子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后还应建立企业档案的共享和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企业传统档案的网络化和共享化,提高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率,也建立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模式。企业还可建立电子档案的数据库,即企业档案库,通过互联网的实现了档案的共享。当前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和网络建设和共享模式,其共享性和服务性较差,难以适应企业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应建立网络化和共享化的企业电子档案,提供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共享模式,从更大程度上减少了电子档案的重复建设,从而建立高效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2.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必须依赖于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努力建设一批德才兼备、精干高效、勇于开拓创新的档案人才队伍,这是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保证,也是档案持续发展的根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即档案计算机管理。要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首先需要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要注意引进招聘一些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来充实档案队伍。为了保证电子时代人类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得以长期保存和利用, 档案管理者还必须学会利用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掌握档案计算机管理及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并学会对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维护。因此,必须对档案工作者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高级理论培训及档案专业教育,使他们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从而促进档案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2.5档案管理系统建立过程中的用户交互模式。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设计一般由专业的设计和管理人员承担,容易造成用户的档案管理系统需求与设计人员的设计不相符合。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完成之后,对系统的整体调整和协调也将比较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档案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造成了资源和时间的浪费。从而企业在档案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建立设计人员和系统用户的交互交流模式,为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和调整奠定良好的交流和信息的发展基础。通过及时的互动交流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3.结语
企业档案的信息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响应国家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档案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课题己被档案界提上日程,加大了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和重视。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极大人财物的投入,要稳扎稳打,任重而道远。
一、现代档案管理体系的特点及优势
所谓现代档案管理体系,主要是指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总结归纳得出的,包括档案资料收集、鉴别、管理、查阅等一系列工作在内的信息化处理方式。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唯一区别在于,现代档案管理引入了信息化技术,可以将纸质文件以电子文档等数据化形式保存起来,并通过相关的机器设备来对其进行管理和使用,实现资源的共享。现代档案管理需要建立一个数字化平台,利用该平台来开展档案管理服务,可为档案使用者获取有效信息提供帮助与方便,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相比,现代档案管理体系更具优势。比如:传统档案管理由于多采用纸质管理方式来保存档案,而纸质档案又很容易被磨损和虫蛀,所以理论上来说,纸质档案的保存时间并不会过长。另外,纸质档案保存还会占据大量的用地空间,不利于人们对档案信息的检索,所以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效果并不算佳。而现代档案管理则可有效克服这些困难,在数字管理平台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长久、有效的保存好档案资料,彻底解决档案的储存难题,减少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纰漏,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二、现代档案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分析
需要清楚的是,尽管我国档案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但在个别企业或单位,部分办公资料的管理仍然采用着传统的纸质管理方式,体现出了数字化档案管理覆盖不全的特点。除此之外,数字平台内部设施配置不全、现代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影响着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所以在新世纪下,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加快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就必须从平台建设与体系完善两个方面着手,切实做好现代档案管理工作。
要使现代档案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健全与完善,就必须从软件的配置管理和软件的优化使用两个方面下手,先确保软件的配置全面,后确保软件的功能完善、性能优越。基于数字化平台下的档案管理,首要应该解决的难题应该是软硬件的配置,保证这些相关的管理软件能够将纸质档案转换成数据形式,成功入库,将企业活动中所形成的资料完整的保存下来;其次,数据入库之后,要对入库的数据进行整合管理,以方便日后检索工作的开展。
三、数字化管理平台下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新世纪以后,档案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与数字化。然而国内各企业、各部门在利用信息化技术来管理档案时,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在深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之后,普遍认为企事业单位在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加强对管理设备、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技术的重视,不断引进新的管理技术、更新管理设备、优化管理体制,促进现代档案管理的长足发展。
1、档案管理手段将继续创新,不断深化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大趋势的推动下,档案管理工作势必受到重要影响,传统档案管理手段将逐渐被业界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全程数字化管理模式,无论是从档案管理理念到档案管理办法,都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步步紧追,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从而适应新的信息环境。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求档案管理工作更为简便、快捷,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在档案编制、统计、调研等诸多管理环节上都将优化改进,实现全自动整合、检索、统计确保多项档案管理业务间的无缝链接,实现云端推送服务和覆盖更为广泛的网络资源共享,这一系列变革,将带动档案管理工作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2、档案管理办法将不断推陈出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信息概念的普及,档案界的学术研究也将出现新理论、新思路,加之档案管理软件的研发层出不穷,档案管理办法势必打破传统一枝独秀的局面,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这种现象有助于业界人士展开深入的讨论,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新产生的档案管理办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成为经得起实践检验、为档案界所推崇的新型管理办法。这种良好的局面将不断循环演变下去,预示着我国档案管理水平走向成熟。
3、档案管理制度将变得更加规范、完善
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融合了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档案设置、档案管理制度确立等多项任务整合的系统性工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求档案管理制度更为规范、完善,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整,能够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业务支撑,纵观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制度,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数字管理平台的笼罩下,还需要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更深层次的规范和调整,使其适应数字信息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加强对电子文档的保存、数据交换、技术鉴定、资源共享等众多业务的规范,这些均是未来档案管理制度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运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29
[中图分类号] F272.7;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046- 02
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应用到各个行业和工作中,成为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其中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也正是如此,我国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档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档案管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部门本位思想的影响,从而让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通过分析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据此提出了当前计算技术在档案管理运用存中在的问题,并对计算机技术充分运用到档案管理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于提升我国档案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对档案的管理收集和存储
在档案管理中,利用计算机的外延设备,可以采用扫描或者手工录入的方法,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从而能够被计算机系统所识别,而且这些电子档案还可以进一步录入到信息数据库之中,为今后的调取和查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为通过数据库系统,还可以有效地对电子档案进行压缩,从而让计算机存储更多的档案信息。另外通过电子形式存储的档案,从流转和备份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只需要一些硬盘或者光盘等存储媒介,就能够备份存储超大数量的电子档案信息,有效地降低了纸质档案对管理空间的要求。有效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
1.2 有利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化
在档案管理中,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由于涉及到的档案种类多元化、数量巨大的限制,管理效率极其低下,往往为了找一份档案资料而耗费很长时间,甚至还会出现档案保管不善引起的档案损毁问题。而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变成电子档案之后,就可以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将这些档案融入到同一个平台下,进行分类管理,还可以根据不同部门的使用,甚至相应的权限,从而对档案进行高效管理。另外基于计算机技术,还可以让档案呈现多媒体特征,结合视频、图像以及文字的综合多媒体元素来丰富档案的信息量,另外通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还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档案的检索,自动入库排架等功能,从而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
1.3 计算机技术能够为档案管理提供较强的技术支持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计算机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非常深入,特别是计算机的处理性能以及存储能力有效的提升,了解决传统档案电子化遭遇的存储困境,另外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研发工作,也为档案管理的集成化以及集成服务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而相关的计算机外延设备技术的出现,也为传统档案电子化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另外计算机技术还实现了客观关系管理系统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统一,从而有助于将档案管理和现代化的管理融为一体,为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总体上是不断进步的,很多档案馆也在大力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 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很多档案馆准备上线信息管理系统时,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档案数据的电子化不到位,甚至还会出现档案数据在电子化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错误问题,特别是一些人员的姓名往往在电子化的过程中就被自然地修改掉。另外一些档案馆的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设备相对陈旧,也不利于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上的应用。如果这些硬件和软件的环境还没有充分做好准备就匆忙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那是很难保障这些信息系统的正常实施。
2.2 档案管理的计算机化还不够充分
很多档案馆虽然建设了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计算机技术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档案馆仅仅将计算机技术当成管理的辅助工具,其核心的管理模式依然是建立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上。其工作的对象依然还是纸质的档案资料,而不是建立在数据库下的多媒体档案数据。那么在这个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优势就不能够有效地体现出来,相反还容易成为档案管理的绊脚石,因为让不少档案管理人员要做重复性的工作,这显然是不利于档案的高效管理。
2.3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
由于从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模式下过度到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档案管理,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要提升,必须要能够适应基于计算机技术下的管理思维和相应的技术支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于计算机的档案管理模式和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变化,而且对于管理人员也需要更高的要求,比如对计算机的操作,管理思维的转变,计算机的安全防范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经验和能力,然而我国手工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长期受限于手工模式的影响,再加上对于新事物新技术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所以造成了很多档案管理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成了一种摆设,并不能够得到深入的应用。
3 促进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深入运用的建议
由于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改变思路深化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就显得非常关键,下面就从3个方面来论述。
3.1 转变观念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现在很多档案管理单位的计算机技术并不是没有使用,而是使用得不够深入,很多工作都停留在表面,这说明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因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是能够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并消灭纸质档案的多种缺陷。不过由于档案管理在计算机管理化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很多工作,如果从思想观念上不够重视,就很难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深入下去。所以要想搞好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首先就需要领导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档案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然后再全力地投入相应的物力、财力以及人力等工作,加大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投入以及软件设施的投入,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从而提升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全面运用。
3.2 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之所以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不愿意选择计算机技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档案管理人员已经适应和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而想要改变这种观念,除了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通过外力来推动,而加强培训显然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手段。通过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能够有效地改变档案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认识程度,并同时能够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消除他们恐惧计算机技术的瓶颈。而加强培训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方面是通过聘请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对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提供日常维护和管理上的支持。另一方面选择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到专业机构进行针对性培训,或者和其他单位进行相互交流,提升管理经验,从而推动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3 重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离不开管理的创新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同样也要依赖于创新。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基于现代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进一步挖掘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优势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在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传统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制度,创建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从而让新的管理制度更好地适应于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也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努力去学习新知识,并且要活用新知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4 结 语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已经是大势所趋,档案管理单位需要在推动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需要深化思想改革,转变观念,从上至下的推动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并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对档案内容进行分类和加工并批量录入到计算机系统,在这过程中要加强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另外要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提升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和体系,从而促进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在标准规范的前提下用好计算机信息技术,提升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栾传晟.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