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媒体新闻

自媒体新闻

时间:2023-05-29 17:22: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媒体新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媒体新闻

第1篇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普及,要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这种一体化不仅体现在媒体所有权和平台的传播方面,而且主要体现在信息的传播方面。这就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使他们的责任更加重要。新闻媒体工作者的责任重大,不只是因为他们制作整合的新闻内容传播范围和覆盖人群广泛,更是因为在当今社会对新闻资讯类的内容阅读已成为大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对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我国的一些媒体代表经常忘记对于媒体的重要性的认识,他们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和个人的职业素养,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在工作中不认真对待,因此在自媒体与融媒体结合下加强新闻编辑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二、自媒体与融媒体的概述

(一)自媒体的定义。百科搜索中对自媒体的解释是这样的:自媒体(外文名:We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它是对于新媒体的一般概念,传播者是私人的、民间的、一般的、独立的,通过现代的、电子的手段,将规范的、非规范的信息传递给不特定的多数人或特定的个人;自媒体的平台有很多很多,如:新浪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和一些其他网络社区等等。(二)融媒体的定义。顾名思义,融媒体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通常是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等。新媒体是一个繁荣的社会平台,而大型V微博等,具有许多特殊优势,却仍然传统媒体没有权威和准确度。这就是为什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始融合的原因。

三、目前新闻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闻传播形式比较单一。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来看,这直接导致信息学的几何倍的疯狂增长,以及信息传播形式的自然丰富。媒体和媒体是无穷无尽的。随着自媒体和财经媒体时代的到来,无处不在的原始信息内容影响着读者的价值观。对于信息辨别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与新媒体形式相比,报纸作为新闻的主要载体,显然,信息传播速度缓慢、听众有限以及通信方式一致等缺点,在大多数媒体中,依旧没有打破内部老旧的通讯模式。(二)新闻内容有重复。目前,新闻内容的读者不仅局限于中老年人,也局限于对信息的方便性、适宜性、时间和空间都没有限制要求较高的广大青少年甚至儿童。但是,它仍然是传统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没有新的理念,内容制作相对落后,使得新闻编辑在媒体整合下很难进步。(三)新闻编辑工作者职业素养不高。一些新闻编辑不知道传播。他们认为,信息仅限于特定的平台和媒体,信息内容直接而简单地传达给读者。他们不知道,在通信过程中,编辑往往通过新闻内容表达他们对读者的主观感情、个人价值观和态度。此外,一些对新闻领域知识不足的读者对新闻编辑了解不够,会直接导致读者产生错觉,即使是自私自利的新闻编辑,也直接吸引了不合理的人的眼睛的标题,获得大量的阅读,方便了低标准和低成本的内容的传播。有害新闻,污染新闻传播环境。

四、自媒体与融媒体结合下对新闻编辑提出的新要求

(一)快速准确的新闻敏感性。在自媒体与综合媒体相结合的背景下,新闻媒体不断丰富和扩大。为了稳定传统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必须提高编辑的专业水平。记者必须非常敏感的新闻。由于信息混乱,信息来源丰富,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但是,要提高电视新闻内容的重要性,为了可靠地评估实际信息的价值,必须选择最新的信息并提高其敏感性。如何提高新闻的敏感性,并要求记者更深入地学习理论,阅读更好的新闻,练习,深入了解真理,了解群众的需要和愿望,使群众写的作品需要。(二)信息的策划能力。为了提高新闻编辑的策划能力,我们需要开始与独家新闻的细节。新闻记者不仅要分类热事件,还要提供深度报道。要想创造一个好的计划,新闻编辑需要对国家不同的政治和法律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仔细的逻辑思考和对新闻材料的详细报道往往更倾向于读者。新闻编辑的规划决定了内容的深度,角度的挖掘,方向的规划和正确的解释信息。这就要求记者遵循国家的政治取向,面向公职部门,将国家政策与人民群众的问题联系起来。他们正确和客观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避免发表极端和片面的言论。同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新闻,兼顾新闻主体和新闻素材的特殊性。(三)新闻编辑的专业性。作为电视新闻编辑的专家,记者在编辑部要有专业的态度,不能遗漏重要信息。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要保证:新闻要素和结构完整,才能有权威性和专业性;自媒体不完整。因此,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新闻信息和新闻稿件,确保电视新闻采编能够达到最高的专业化程度。保持对学习的长期态度,装备科学理论知识,提高道德素质,吸收最佳新闻产品,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处理新闻的程序。(四)新闻采编的思维创新性。在传统的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该主要以政治新闻,人民生活,社会新闻等内容为主,媒体不断发展,编辑的想法也需要实时更新。新闻采编人员要发展思想观念,转变观念,开展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新闻采编人员要更加关注社会形势和热点,寻找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信息,创新采编热门新闻报道。信息传播覆盖范围广,要求报纸编辑对新闻的正确投入进行编写,通过平台大数据的分析资料可以得到某种人对某种新闻的好感程度,针对具体事件写时可以对投稿人的正确内容进行编写。(五)高度的职业操守。随着自媒体与融媒体结合的发展,新闻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利益也日趋复杂。越来越多的人在寻找个人利益,进行违法行为,甚至有记者收受贿赂报道损害,捕捉新闻信息的风吹草动,歪曲事实达到自己的媒体利益。因此,新闻工作者应品德高尚,职业道德高尚,不泄露虚假的信息,遵守新闻的可靠性和客观性原则,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反省人民生活,也要宣传党的思想政治对公众。新闻工作者不应进行有偿或贿赂新闻报。

五、结语

因此,媒体一体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竞争,促进了媒体业的发展。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媒体经常保持专业人员的高质量,不断创新的电视新闻编辑能力,创新带来变化。如果电视新闻的本质深深扎根于群众的头脑中,我们还将创造性地展示各种电视新闻特点,重新提高公众对电视新闻的信心,在繁荣的媒体行业不断促进电视和新闻行业的发展。

作者:叶德宝单位:消费日报社

第2篇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自媒体;新浪微博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我国,从2000年开始被学界关注与探讨。新闻专业主义强调客观性与中立性,是新闻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它也渐渐成为所有新闻工作者内心深处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理想。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在微博等自媒体中,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1 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现状及问题

媒体机构微博已经成为新浪微博平台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以央媒为例,从2010年2月25日《中国之声》率先开通新浪微博开始,央媒的各个载体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几年的时间里,中央的广播、电视、报纸、网站、通讯社都有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并且都会通过微博这一平台新闻。此外,地方各级报纸电视台也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他们在重要新闻事件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下我们将具体讨论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现状及问题。

(一)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的现状

1、报道人员结构变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从事新闻报道的从业人员是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员。而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从业人员身份有了很大改变,庞大的非专业新闻报道人群渐渐涌入。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信息的者,一条新闻的报道者。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及时迅速地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现代化的平台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条140字的微博就是一条新闻消息。

2、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理念变化

自媒体中新闻从业人员身份结构发生了变化,新闻专业主义的两大核心理念在新闻报道的实际操作中也有着明显的变化。

其一是客观性。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有着专门的机构和比较完善的新闻采编管理制度,新闻的客观性有了保证。自媒体时代,新闻发表可以更自由。但是缺乏了专业制度和规范的管理,没有了那么多的严格的采编要求,容易出现片面的、不够客观的甚至是不真实的报道。

其二是独立性。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会受到一些限制。而在自媒体时代,网络环境较为自由,使得新闻媒介的独立性有着较大程度的发挥。尽管互联网中也有一些管理规范如“微信十条”,但由于网络的草根性、及时性、广泛性,并且自媒体中政府监管与传统媒体相比较为宽松,所以说网络中的新闻自由要大于现实生活。

3、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

其一,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受众。微博新闻以受众为中心,它的内容和文风都更加贴近受众的需求。其二,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的表现形式。其三,互动性大大增强,传统的大众传播中反馈环节较为薄弱,而在微博中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微博中受众的意见可以方便快捷地传达给新闻传播者。用户可以通过微博私信或是直接评论向媒体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问题

其一,新闻来源缺失。新闻媒体的官方微博在依靠母体提供大量新闻的同时,还通过同类媒体的官方微博、网友微博等获得新闻线索。但是,很多媒体在利用别人提供的新闻线索的时候不仅不在末尾标准来源或者给出新闻原文链接,甚至连@有时都没有。以下是近期对@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的微博统计:

从表1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央视新闻给出新闻来源的共有12条微博,在27条新闻类微博中占44.4%。而@人民日报给出新闻链接的共有8条微博,在17条新闻类微博中只占47%。是否给出新闻来源是新闻专业主义最基本的要求,作为央媒的代表,@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做的都不好,其他一般的媒体微博的表现可想而知。所以说,在这一点上,我国媒体官方微博还需更加规范。

其二,新闻失实现象较多。微博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信源的增多会对新闻把关增加难度,加上微博新闻追求时效常常缺乏验证环节,因此微博新闻的失实报道现象较多。面对大量混杂的真伪信息,独立求证的态度应该成为自媒体记者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

其三,社会责任感不够。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理应担当社会责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2 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问题的原因

(一)政府的制约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是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媒体与政府的关系,由于政府监管着传统媒体这一母体,自媒体的发展空间势必会受到影响。此外,媒体掌握着重要的社会资源,承担着“下情上达”的职能,媒体要为社会服务,要传播正能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媒体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要受到政府的监管和制约,这样,新闻专业主义中的中立性原则在我国就很难实现。

(二)市场的诱惑

首先,由于网络自媒体的开放性,各种信息能够快速低廉地被复制甚至被修改,这种不需成本的使用信息使得自媒体使用信息不加思考无所顾忌,其中的新闻信息也是鱼龙混杂,真实性不高。其次,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接受一些广告商的贿赂,诋毁其他企业的新闻或者一些虚假新闻。比较著名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事件,以及《新京报》记者陈永洲事件。总之,市场利益的诱惑,也挑战着自媒体的专业主义素养。如何能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坚持客观性、中立性,是在自媒体中坚持新闻专业主义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媒介的自身原因

首先,一些记者的媒介素养需要提高。目前一些媒体微博的运行者多是实习生或非专业人员,他们连基本的告知新闻来源,尊重著作权,客观报道,都知之甚少。其次,媒体和记者生存的压力,也影响着自媒体中新闻专业主义的实践。最后,媒体机构内部缺乏必要的管理,缺乏具体的新闻采集和规章制度,缺乏对自新闻从业人员必要的培训,缺乏严明的奖惩制度。这样下去,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的复杂环境中很难得到发展。

3 新闻专业主义自媒体中的未来

(一)重视自媒体

首先,要重视自媒体,它和传统媒体相比有着很多优势。自媒体时效性强、互动频率高、受众群体广泛、表现形式多样便于媒介融合。其次,自媒体应依托传统媒体这一母体发展,加强与传统媒体的沟通,这是提高自媒体公信力,加强其专业性的重要途径。第三,自媒体的运营不能只靠一个人,重视它就要采用团队运作的方式,制定详细具体的操作规范。团队运作能够防止自媒体信息的过于个人化,群策群力也可以把失误降到最低。

(二)新闻业务方面的提高

在新闻业务方面,传统媒体的自媒体首先应该学会辨别信息真伪,最好的办法就是或转发新闻之前进行核实。其次,媒体微博要注意标明信息出处,因为这不仅是实践新闻专业主义,也是对新闻者自己的保护。一旦出现虚假新闻,可以追溯到源头。第三,新闻选材要以受众为中心,多一些贴近生活的新闻,注意新闻语言的通俗和接近性。

(三)传媒工作者强化专业主义意识

新闻专业主义应当是根植于新闻从业者内心的职业理念。

首先,自媒体新闻从业者应当坚持新闻客观性,客观中立平衡地报道新闻,不因为是在微博发表就掺杂过多的个人感情。其次,自媒体新闻从业者要有独立性,不受任何政治经济利益集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新闻学研究,2002(71).

[2]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芮必峰.描述乎?规范乎?――新闻专业主义之于我国新闻传播实践[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

第3篇

一、传统电视新闻传播与编辑的缺陷分析

自媒体时代是在传统的电视新闻时代逐渐演变过来的,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的一些特点,但更多的是现代元素在里面。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导致关注传统媒体的人越来越少。

(一)传统电视新闻无法第一时间传播信息

新闻最重要的是内容新,也就是能够在第一时间捕获到信息,并将它及时地传播出去,可以让人们及时地看到事情的真实情况。然而,传统的新闻电视需要先进行制作,再传播出去,制作过程有时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这样的新闻已经不是称之为新闻了,只能叫做消息。

(二)传统电视新闻的传播步骤太固化

每天随时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然而电视新闻需要经信息整理好,到固定时间在固定的媒体平台,再将信息传播出去,在时间上太过于固化,传播步骤过于固化,不够灵活多变。

(三)传统电视新闻缺乏群众的积极参与

当人们被赋予某种责任的时候才会对一件事情更为关心,然而传统的电视新闻只是单向地通过屏幕向人们传达着某些信息,没有给人们评论提供交流的机会,缺乏与人们群众的交流与互动,与此同时也不能让社会舆论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信息反馈作用的充分发挥,降低了人们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二、自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传播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简要概括。

(一)自媒体让人们感觉到“生活在别处”

在自媒体时代,手机成了人们生活中必要的传播工具,电视新闻的传播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除了可以借助传统电视媒体传播信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借助手机等传播媒介传播信息。目前,手机是自媒体时代主要的传播交流媒介,人是使用手机的主要操作人,借助手机,人的精神可以在不同场合进行切换,也就出现了类似“生活在别处”的状态。

(二)自媒体时代实现了平民的狂欢

自媒体传播内容在选择上存在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网络恶搞,对电视节目的网络恶搞是对新闻的戏谑式传播,而网络恶搞本身是网民借助互联网炮制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网络恶作剧,这些恶搞本身存在戏虐和狂欢的性质,是对主流文化的颠覆,网络恶搞的主体也趋向于平民化,每个网民都可以借助手机等自媒体手段对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内容进行恶搞,当然,网络恶搞大多没有针对社会现实,大都是个人的无意之举,但是,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网络恶搞行为却经常成为风行一时的网络舆论。

(三)自媒体时代实现了思想的私享

与新媒体时代的博客等向所有受众开放的模式不同,自媒体时代的微信朋友圈在传播方式上更加关注受众的选择,传播者可以通过分组、屏蔽等多种方式实现思想的有选择的私享。以微信朋友圈为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微信用户,用户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将另一个微信用户加入微信朋友圈,有选择地分享自己的思想。

三、自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编辑策略

自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编辑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积极创新编辑理念

自媒体用户在信息的过程中,不会经过类似电视新闻严格的编辑把关过程,传播者自己拥有直接的权,这也使他们的信息更加及时,内容更加丰富,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因为没有经过严格的编辑把关,很多虚假、不规范的信息也呈现在网络上。为此,自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编辑应该创新自己的编辑理念,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提高电视新闻编辑的质量。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不会导致网络编辑的消亡,反而会使其变得更为重要,“麦田”仍需“守望者”,要充分发挥其监督与规范作用。因此,在自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的工作重点转移变得尤为重要。

(二)充分重视舆论的引导

随着自媒体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尤其是信息的传播内容以及新闻评论内容方面,很多重要的新闻信息可能会被自媒体用户曲解,而那些缺乏媒介素养的人可能会偏信一些错误的评论信息,最终形成错误的网络舆论,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另外,在自媒体时代,新闻的者不经过编辑这一环节就直接传播信息,也使得新闻信息的假难辨,由此可见电视新闻编辑的重要性。为此,在自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尤其应该发挥自身的价值,重视对新闻真实性的考察,并着重发现和传播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为了炒作而炒作。对重要的新闻事件还应该挖掘其背后的社会价值,通过深层次、全方位的新闻报道,引导社会舆论走向,为社会大众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净化网络舆论环境。编辑的角色转换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应该从信息的“修补者”变为信息的“深加工者”,去发掘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挖掘其背后的社会涵义,通过这种深层次、全方位的新闻策划,创造出不同于一般网络消息的深度报道,从而引导舆论的走向。

(三)积极采用应用先进技术

在自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素养,创新新闻信息渠道,积极采用应用先进技术,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信息之后,信息者和编辑就完成了“说”的环节,其对于受众的反应不大关注,但是在自媒体时代,仅仅借助传统的电视传播手段传播新闻信息,已无法满足受众的需要,为了改变被动的编辑地位,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借助新的互联网技术平台,设置属于电视新闻媒体的信息平台。比如,通过设置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让受众可以在手机上随时关注电视新闻的更新和情况,以权威及时的新闻信息推送吸引更多的受众,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然而,面对众多的新闻公众号,电视新闻如何在众多新闻公众号中吸引更多的关注,还需要新闻编辑依照受众的信息需要,创新新闻模式,借助电视媒体权威性和真实性较好的优势,不断拓展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以适应自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需要。

(四)增加电视新闻编辑与传播的互动性

改变电视新闻传播的单向性,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让有话要说的群众积极的参与到事情的讨论中来,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与讨论的平台,可以在无形中提高新闻的关注度和新闻对群众的影响力。这种互动体现在观众与媒体之间,观众与观众之间,讨论的过程就是对新闻内容的传播。与此同时,媒体可以对观众的意见进行分析和汇总,然后反馈给社会,让知道大多数人的对某件事的看法,媒体借此机会也可以开阔自己的思路,并且能及时地发现自己在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改正方向。

第4篇

2013年9月13日对全国娱记来说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黑色星期五”。当天19点30分,在完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天后王菲的新浪微博“veggieg”突然如下状态:“这一世,夫妻缘尽至此,我还好,你也保重。”疑为宣布同李亚鹏已结束八年婚姻,短短10分钟内转发量达到惊人的13万左右,所有人都在震惊中追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我刊编辑部迅速反应过来,第一时间撤换已签好的版面,并派出多位记者向圈中各资深人士探听消息,除王菲经纪人陈家瑛未有回复外,其余得到的均是肯定回答,坐实该消息准确性。

20时10分左右,作为驻京记者的我,同本刊资深摄影记者邵欣一起赶到首都国际机场。机场已是人山人海,北京的大小媒体全数到齐,本刊特约摄影风行工作室的镜头也已蓄势待发,我刊编辑部微信群更是响成一片。各位资深记者均动用各种人脉向深入一线的我和邵欣传递消息,如王菲回京的航班号(海航HU7146)、降落的航站楼以及可能会走的通道等等,关于离婚原因的说法也陆续通过记者们从圈中各知情人士处传来。 23点40分,机场广播通知HU7146已降落,几百家媒体摆开阵势,一些记者更是兵分几路......

由于当天晚间北京普遍降雨,电闪雷鸣,王菲所乘坐航班能否到达并顺利降落成为众人心中疑团,其间还一度传言该航班将迫降石家庄或折返飞回乌鲁木齐,飞机降落的航站楼与王菲可能会经过的出口更是众说纷纭。我与其他同行一道用尽方法询问机场工作人员,甚至每降落一架班机就上前询问走出来的机组人员同乘客,均未得到有效信息。到了22时10分,几百家媒体同行围堵在T1航站楼国内到达出口,精神高度紧张,而此时电子屏显示本应于23点10分降落的航班由于天气影响延迟到23点40分到达。

因为时间富余,我便与同行们攀谈起来,了解到不少人对于鹏菲二人婚姻的看法,其后又拨通有过驻疆经历的记者朋友电话,得到关于鹏菲二人的一些碎片化信息,如李亚鹏的出生地就是其微博名“一号立井”,鹏菲二人的离婚地点疑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民政局,以及离婚当天李亚鹏并未回京,而是与朋友们在乌鲁木齐市某商务会馆的“大毡房”中借酒消愁等等;我甚至当场查找到水区民政局的办公村号码,准备次日一早拨打询问(次日由于已是周末,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而本刊微信群中的各位同事也没有停止过努力,经过多方打听,从各个渠道得来的离婚原因开始在群里呈现,“花心说”、“无子说”、“婆媳不和”、“财务危机”等均早于网媒爆出的时间,我更在机场向一些相熟的香港娱记发起私信,互相交换手中信息,发现当时港媒对此亦知之甚少,更因为地域不便而不得不放弃拍摄王菲回京的照片。

23点40分,机场广播通知HU7146已降落,几百家媒体摆开阵势,一些记者更是兵分几路守住机场的各个出口通道及停车场,但迟迟不见王菲身影。此时又有消息称天后临时改乘CA1478,座位号为2A,已晚点近一个半小时,将于0点30分左右降落在T3航站楼,于是一部分媒体转战T3继续蹲守。10分钟后,我从一位HU7146的空乘人员处得到消息,王菲的确已搭乘该航班抵京,但仍未下机,于是媒体继续将T1出口处围堵得水泄不通。

23点55分,同行的摄影记者邵欣接到风行工作室同仁的消息,称王菲已独自一人悄悄从T1航站楼的VIP通道离开,李亚鹏经纪人马葭孤身前往接机,仅有包括风行工作室在内的少数几家媒体抓拍到了二人的独家照片。于是14日凌晨0时15分左右,我随着大部队一道撤离首都机场,开始梳理微信群里所有同事的爆料以及自己从多方获得的资讯。经过整个晚上的仔细总结与区辨,我与我刊卓伟老师一道将鹏菲离婚这一重大突发事件的经过与多方面原因分析连夜写出,与风行拍到的王菲回京照片一道刊发,在周一出刊时成功引起业界轰动,成为我刊处理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的一桩成功案例。

第5篇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指的是借助于数字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卫星、智能终端等渠道,为用户提供展示信息资讯和服务的传播模式。从当前的整体情况来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是相对应的,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是以信息化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为基础,借助于这两项技术的容量大、实时性、交互性等特点,实现跨地域、跨语言的高效传播。

二、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优势

(一)时效性强新媒体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具有超强的时效性,而传统的新闻传播则是依靠每天定点播报的新闻联播,以及定期发放的报纸、期刊等进行传播,极大地阻碍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上远远落后于新媒体技术的传播,而新媒体得益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实时的向大众最新的新闻信息,进行新闻信息的实时传播。上一分钟发生的事情,在下一分钟便会展现在大众面前,极大地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二)互动性高新闻传播最终面向的是广大群众,可以说新闻是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因此新闻传播也要注重广大群众的体验感,增加互动性。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是单向的,广大群众只能通过电视、报纸、周刊等接收到新闻信息,在受众接收到信息时,整个传播过程已经完成,但却无法参与其中进行讨论。而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新闻信息传播时,则可以将传统的单向模式传播,变为双向,受众不仅可以在电视、报刊等看到新闻信息,还能在自己所拥有的智能终端上同步看到新闻信息,并在相应的板块,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同时与他人共同进行讨论,从而让新闻信息深入到广大群众的生活中,加深其对新闻信息的认知和了解。

(三)主体拓宽、内容丰富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新闻信息的传播主要依托于互联网与智能终端设备进行传播,在此基础上,每个人既能成为新闻信息的接受者,也可成为新闻信息的者,进而在拓宽新闻主体的,同时丰富了新闻内容,增加了对受众的吸引力与趣味性。而传统的新闻者,多为报刊编辑、记着、新闻节目等,其的内容也多为时事新闻,难免会让受众觉得枯燥。

三、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

(一)将新闻传播渠道与自媒体相结合自媒体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特殊产物,其随着时间与参与受众的增加,在网络信息的传播与权威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相当高一部分自媒体有着极高的受众粘合性,且能对受众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对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将新闻传播渠道与自媒体相结合,在建立专有的新闻自媒体渠道的同时,与部分自媒体展开活动。例如:当前刚刚过去的七十周年国庆阅兵,除去在各个专业的电视台与网站宣传,也与部分自媒体合作或自发进行宣传,广泛的传播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家对七十周年国庆阅兵的兴趣,同时也让众人意识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这正是新闻传播渠道与自媒体相结合所带来的双赢局面。

(二)提高新闻价值,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凡事有利就有弊,新闻主体的拓宽,使得新闻数量激增,但一些不实或偏激的新闻在未经审核的情况下,迅速在新媒体上传播开来,严重影响了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新闻内容的同质化、低俗化也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新闻的传播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挖掘和传播具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同时保证新闻来源的真实可靠性,避免出现哗众取宠信息的情况。不能为获得点击率,传播虚假新闻,要对新闻的传播进行引导,通过新闻的传播,让广大受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新闻要契合广大群众的阅读习惯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喜好也随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相关的新闻从业者,在编辑或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受众的基本需求,进而将人们的阅读习惯与新闻信息结合起来,便于广大群众进行搜索或寻找,节省时间,增加读者的忠诚度。

第6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也发生了技术性的变革。现今,基于数字技术发展中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使新闻传播进入了全新的数字信息化时代,也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分析,重点研究了数字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新闻传播;影响

一、引言

新闻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在经历了纸质、广播、电视媒体后,近年来,在数字媒体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新闻的传播方式逐渐趋向数字化发展。与此同时,数字媒体以其独有的性质为新闻传播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新闻传播具有重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数字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新闻传播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基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形成了集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于一体的传播媒介。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如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广泛性、普遍性、互动性等信息化发展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新闻传播带来了变革。据《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指出:“认证媒体和自媒体分别占微信公众号类型的25.4%和29.1%。”由此可见,数字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新闻机构通过开设专属的微博、微信平台,以及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收集、反馈和传播,许多媒体机构通过对数字技术的革新应用,进一步实现了新闻传播的跨越性发展,提升了传播的效果。通过分析与研究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发现有以下几种:第一,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应用。据调查显示,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新闻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传播与浏览,如“人大新闻群,傅莹邀请你加入群聊”,这条微信新闻在推出之期,其浏览量达到500万之多。第二,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中可视化新闻的应用。“两微一端”利用数字技术将文本可视化,实现了新闻内容可视化的应用,从而带动了新闻的传播与发展。第三,数字媒体技术的直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直播技术是《人民日报》中“中央厨房”最先推出的新闻传播形式,它将新闻内容与多种媒介综合后在微信上进行传播。据调查显示,这种新闻传播形式有效地提高了新闻的浏览量和阅读量,实现了新闻内容的有效传播。第四,VR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摄影设备科技化的发展,全景摄像机已应用到新闻采集与传播中,实现了新闻信息可观化与清晰化。与此同时,VR数字媒体通过手机VR专题应用,使受众观看到全景式的新闻报道,实现了新闻的“再现”。

三、数字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丰富了传播内容,也优化了新闻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等,同时也加剧了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的透明性和自媒体的考验。(一)使传播效率更高数字媒体中的微信、微博本身所具有的互动性、广泛性、更新快速性,实现了新闻的快速传播。微博、微信简化了新闻工作者在纸质新闻、广播新闻中撰写、修改、报道的过程和内容,新闻工作者用精简的话语将新闻内涵表现出来,尤其是面对突发性新闻时,有利于其实效性、及时性的传播,也有利于新闻工作者的跟踪报道,从而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二)使传播内容更广泛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同类新闻或是同一条报道的不同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向。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以及新闻机构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了同一条新闻的多样性报道。与此同时,由于不同新闻机构对新闻主体报道的侧重点不同,进而使新闻传播具有了个性化的特征。例如,在大数据背景下,一些新闻客户端通过新闻资源的整合报道,使受众在浏览新闻时(如新浪新闻客户端的浏览),当输入关键词或是某一主题时,会出现不同的新闻报道,可以使受众更全面地了解新闻,同时也给予了受众更多的选择。(三)优化了传播媒介数字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新闻传播媒介。针对传统的纸质媒介,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印刷技术,并建立了数字媒体采编业务网,从而提高了新闻采编的速度,缩短了纸质新闻报道的周期,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对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介而言,数字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实现了新闻传播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高了人们的视听率。(四)舆论监督透明化在现今互联网高速发展及其普遍应用的环境下,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新闻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新闻与娱乐、广告、言论之间的“阻隔”,从而使新闻报道日渐趋向娱乐化和趣味性,进而改变了新闻报道的评判原则。与此同时,由于受众的话语权不断得到满足,人们通过数字媒体在微信、微博上针对所传播的新闻给予了有效的回馈,从而对新闻报道作出了规划与调整。此外,媒体机构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开展专题评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受众可以利用自身的数字工具,有效地对新闻进行评选与监督,从而实现新闻舆论监督透明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闻的真实性。(五)来自自媒体的考验数字媒体技术虽然为新闻传播与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革新,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危险,其中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自媒体。所谓的自媒体,就是指受众通过自身所拥有的数字媒体对新闻或信息资源进行传播,受众成了“媒体工作者”,受众的微信、微博成了“传播媒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媒体的新闻传播作用和以往掌握独家新闻资源的优势。目前,“自媒体”已成为媒体行业关注的重点。

四、结语

数字媒体是依附于数字技术而产生与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以其强烈的互动性、广泛性、传播性等特点,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尤其是对现今的新闻传播而言,数字媒体技术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新闻传播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新闻传播已成为相关人员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作者:董艳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第7篇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编辑;新闻整合技巧

1新媒体环境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影响

在我国媒体发展中,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闻媒体的内容传播方式也不断创新,尤其是自媒体的出现,使每个人都成为信息传播者,而这种新媒体环境对传统的电视新闻编辑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应用于在新闻编辑中可快速发现新闻内容中的亮点,通过这些亮点传播新闻内容,而这种快速的新闻传播方式给传统的电视新闻带来了挑战,进而使电视观众接收新闻信息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进步,新媒体中新闻形式的变化,尤其是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的增加,使受众更倾向于碎片化和快节奏的新闻形式,加之新闻内容繁杂,这就要求电视新闻有深度、出精品,坚持电视媒体的新闻专业精神,从而满足观众的需求[1]。

2传统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

电视等传统媒体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电视新闻编辑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其一,在电视新闻编辑中,编辑手段单一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一些传统媒体的新闻编辑手段单一,在对新闻内容的编辑过程中,无法及时将其中的新闻中心内容展示出来,进而无法吸引观众注意力,加之新闻内容在编辑过程中新闻标题模式化,缺乏一定的新鲜感,进而影响电视新闻的编辑水平。其二,新闻内容缺乏时效性也是其不足之处。在电视新闻编辑中,其新闻内容的时效性主要是指新闻内容的及时和简单明了,但是,在一些电视新闻的编辑中,电视新闻传播速度较慢,在电视新闻传播之前,微博以及微信等新媒体已经将其新闻内容传播出来,人们已经对其进行阅读,因此,电视新闻时效性下降,使电视越来越缺乏观众喜爱[2]。

3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整合技巧创新

3.1优化电视新闻编排格式

在电视新闻编辑中,优化电视新闻编排格式,革新编排思路,是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新闻整合技巧的重要切入点。在电视新闻编辑中,一组电视新闻的头条是最能体现新闻编辑想法的编排格式之一,在电视新闻编排中,要确定电视新闻头条不能固守传统编排方式,而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故此,在进行电视新闻编排的过程中需要对电视新闻编排格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借助创新的电视新闻编排格式,对不同的新闻内容进行整合,进而不断丰富电视新闻内容,提高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兴趣,使电视新闻的编辑能够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从而促进电视新闻的发展进步[3]。

3.2提高电视新闻编辑模糊化处理水平

在电视新闻编辑中,提高其模糊化处理水平是其中的要点。在电视新闻传播中,并不是所有都要进行传播,要清楚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部分、运用什么样的技巧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模糊化处理。故此,在电视新闻编辑中,如果遇到实际新闻内容中不确定的地方,但是,该新闻内容又需要进行报道,这时在进行新闻编辑和整合中不能轻易确定与判断,在电视新闻播出中可以借助模糊化处理方式进行传播,这样就可以保障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在电视新闻编辑中,要遵守相关法律和道德,一些电视新闻报道要将不符合法律要求和道德的内容进行模糊化处理,例如,在军事报道中,对于军队的战略部署以及技术装备等要进行模糊化处理,同时,在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中,要对未成年人的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和保护,进而保障新闻报道传播,故此,在电视新闻编辑和整合中,提高其模糊化处理也是要点[4]。

3.3促进新闻信息的艺术传播

在电视新闻编排中,如何促进新闻传播是重要方面,而对新闻信息进行艺术传播是一项重要策略。故此,在电视新闻节目信息编辑中,要加强对新闻标题的编辑,在现今的新媒体发展中,观众大多会被有趣的标题吸引,进而阅读新闻信息,因此,在进行新闻信息传播时,要加强对新闻信息的标题创新,可以借助热点事件对新闻的标题进行编辑,使新闻标题更吸引观众,进而促进新闻信息传播,同时,在电视新闻传播中,要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的新闻随时能够有新鲜事发生,使观众能够不间断地观看电视新闻节目,有效吸引观众在进行新闻的信息传播中,要先了解节目的编排原理,借助宣传心理学以及宣传艺术学等促进新闻信息的艺术传播,故此,在新闻信息的艺术传播中,一方面,要加强新闻的吸引力,新闻的引人注目是最重要的,在进行新闻信息和新闻内容的编辑中,要将其编辑成适应受众心理的新闻,也就是说针对电视媒体来说,其新闻要来自最新的和来自实践现场报答的新闻,这样就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新闻信息的编辑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在现今的社会中,自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快,每个人都是自媒体,而电视新闻受众的胃口越来越挑剔,在进行电视新闻编辑时要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的新闻随时能够有新闻和新鲜事发生,而我们在电视台中经常看到的本台最新消息和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5]。

第8篇

强化新闻的选择解读

随着数字技术、宽带技术、云技术等技术的普及推广,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简单快捷,海量的资讯既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也使得传统媒体应接不暇,甚至造成被淹没之势。“自媒体”打破了时间地理的局限,原本传统媒体的受众成为了新闻源头。2011年“7.23”动车事故最快的信息就是列车上的当事人通过微博发出的,继而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有被撞车内的乘客亲属,有附近的村民百姓,有紧急赶去救援的各路人马,每个人都只看到自己所在点上的情况,许多信息带有强烈的主观判断与个人情绪,汇聚起来可能是一堆难以互相印证的信息碎片,真假难辨,无法呈现事物的真实全貌,这就是“自媒体”最大的弱点,也是传统媒体优势所在及必须继续加强的主要方面。

仍以“7.23”为例。我们看到,电视记者虽然不是第一个发出消息的人,但随后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所做的大量直播报道仍牢牢占据了舆论主阵地,因为只有从主流媒体上获取的信息才被公认为是可信的、权威的。也许电视上播出的信息,观众已经从其他渠道获知了,但他们仍然需要从电视等传统媒体中得到确认、证实。传统主流媒体因此起到了舆论标杆的作用。

当然“自媒体”的兴起也给传统的新闻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以往发生事件,传统媒体可能派出记者到事件的核心现场采访,通过采集核查确认然后进行报道,还原事件,但现在的新闻报道不可能等到所有信息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报道,而必须与事件发展同步,做到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进展,边做边说。比如“遇难人数”就不可能一次准确报出,这在世界范围内突发事故报道中都是通行的。另外,必须同时派出多路记者分兵把守各事故现场、医院、殡仪馆、指挥部等能集中反映事件的新闻点,进行选择报道,特别是重点关注事件当中“人”的命运、个体的命运,使新闻报道更加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除了从海量信息中选择、索引之外,传统媒体更应担负起解读信息、引导舆论的责任。在信息的采集和一般加工已不再是职业记者专利的情况下,传统主流媒体应迅速转向对信息的深度加工以及正面解读,抓新闻的第二落点。一条新闻出来,它意味着什么?会怎么发展?它与我有何关?这些新闻背后潜藏的问号有很多,它需要解读需要说明。这也是为什么电视新闻评论广受欢迎的原因所在。央视设立新闻评论员以来,地方媒体也纷纷跟进,江西电视台最主要的地面频道都市频道也在其主打节目《都市现场》中加入了评论员的角色,就其报道的政策资讯、社会新闻等发表观点,评论是非、引导舆论,很好地改变了民生资讯频道给人的浅、小、轻、碎,一地鸡毛的印象,增加了新闻的深度和力度。

强化新闻的联动融合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联动融合成为必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不可能超然事外,节目联动,形态交融。这种联动融合包括传统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也包括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之间的渗透互利。

首先是传统媒体之间,如何更好地加强央视与省台、省台与省台之间的合作,尤其是新闻节目的资源共享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包括突发事件、公共事件还有各地面频道大量紧贴地皮、生动鲜活的社会新闻,都可以纳入共享平台。

此外,电视与纸质媒体之间也有加强共享的空间,尤其是评论方面,电视媒体可以利用平面媒体的优势。江西电视台2007年开办的一档午间节目《杂志天下》经过4年多的培养,目前走势甚好,收视率排在同时段省级卫视前列。它的创办理念就是将杂志的优势转化为电视节目,杂志内容虽然在时效快捷方面不如电视报纸,更不如网络、微博,但它重在深度解读、独家评说。杂志读者层次相对高端,办杂志的人自然也有不少学界精英,素养深厚,所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办节目,有杂志观点作依托,这档节目其实就是一档社会热点社会事件评论节目。加上主持人富有个性的语言特点,评说风格,一两句话的评论精到犀利,点到为止。笔者认为这也是传统媒体之间成功融合的一个事例。

最后是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之间的融合。这一点其实从新媒体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发生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采用网络文字、视频、博客观点和微博信息、短信投票、网民联线等手段丰富节目形态,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变单向传输为双向互动,多点互动,有利于电视节目形态发展。因此我们不应视“自媒体”为洪水猛兽,除了积极应对更要主动融合。

强化电视品牌建设

面对“自媒体”时代的竞争,传统媒体最重要的还是打造自身专业性,树立权威性,强化品牌节目建设,培养观众忠诚度。无论如何,做强自我才是竞争王道。

江西电视台近几年一直是按这个思路在做,根据江西的特点资源,依据台情实力,稳扎稳打。首先是以新闻立台,把新闻作为龙头来办,江西卫视一直保持100分钟左右的自办新闻播出量,且五档新闻各有侧重,各有分工。《江西新闻联播》以时政为主,重点宣传好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新闻夜航》以社会新闻见长;《杂志天下》点评为优;《社会传真》侧重以新闻专题反映社会热点;早间以资讯服务为主打,目前看结构数量都比较合理。此外,重点打造品牌节目,除已有的《中国红歌会》《传奇故事》外,2011年3月21日江西卫视推出的《金牌调解》广受好评,收视连创新高。《金牌调解》创意源自对当前社会的深入了解与研究。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和各种矛盾的高发期,很多群众通过人民调解,省时、省力,不花钱,就能解决矛盾和纠纷。《金牌调解》利用电视调解这一新形式,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既针对个体矛盾进行调解,又面向广大观众传递法律知识、传播主流价值观,在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同时,倡导文明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因此,《金牌调解》的创办,以精准的眼光、创新的精神、专业的态度服务于广大群众,顺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需求,也为江西电视台成功打造了又一叫好又叫座的品牌节目。

第9篇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的媒介,在过去一直占据人们生活的全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开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各大社交App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仅局限于广播电视,一个小巧的手机或者是一台电脑,人们就可以达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状态。并且,在趣味性上,很多新兴媒体的涌现,使得传统广播电视的收听率、收视率都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广播电视也不必灰心沮丧,因为传统的广播电视依旧是舆论的喉舌,依旧是党与人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是党发声的重要平台,重要渠道。虽然随着生活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媒体在受到各种新型媒体的冲击,但是广播电视的地位永远都在,在这种“互联网+”时代下,就需要审时度势,认清现实,面对竞争也不后怯,认清自身的定位,努力提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能力,使得新闻采编依然能够拥有自己的受众,使得广播电视在“互联网+”时代中与新媒体的竞争依旧处于不败之地,依旧能够稳步前行。接下来就阐述“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特点探析的相关内容。

1 “互联网+”时代下重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必要性

面对竞争压力与生存压力,广播电视更需要意识到自身的处境,意识到“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重视工作,掌握新闻采编技巧,提高新闻采编的质量。接下来就从两个方面让广播电视意识到新闻采编的必要性。

1)拥有机遇。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必要性,也就是进行相应的采编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要拥有整体的互联网机遇。广播电视本身就有着自己的受众,即使没有手机,用现在的网络词汇表达就是,广播电视是本身自带流量的。互联网的出现,自媒体的盛行,整体而言为了流量,一切都是为了流量。网络上的自媒体,努力做大,努力做新内容,为的就是流量,然后拉到更多的投资。所以,广播电视在本身自带流量的前提上,在互联网时代中吸引更多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吸引到平时不太看电视听广播的年轻人,那么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增加自己的流量,这就是拥有一种机遇,而这种机遇就会督促新闻采编工作做得更好。

2)面对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重要性,重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要敢于面对网络新兴媒体、自媒体的挑战。自媒体以不同的特点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受众,自媒体的冲击,使得传统的广播电视的部分观众、听众流失。自媒体也有自己的优越性。所以,广播电视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注重新闻采编的质量,以质量取胜,用好自己的优势,直面挑战,绝不退缩,争取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2 “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

想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相应的工作质量,那么就需要掌握具体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特点,了解“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然后将两者的特点相结合,能够更精准、精确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接下来从两个方面阐述广播电视采编新特点。

1)丰富的信息来源。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仅是广播与电视了,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民众自身可以在网络上消息,既可以是读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来源,很多热点事件能够在一时就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我们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所以就需要通过丰富的信息来源,进行不同层次的筛选,因为只有通过不同层次测筛选,才能够选出与众不同的新闻,更新的速度,大多数的传统媒体是跟不上自媒体的,所以通过丰富的信息来源,挖掘更有深度的内容,这样才能够与各大媒体抗衡,所以丰富的信息来源也是“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之一。

2)多样的信息传播。现在很多群众常常会选择在自己的手机上观看新闻或者是各种各样的资讯,信息接收的渠道变得更广,那么对于广播电视而言,信息传播的方式就变得更多样化了,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第二个新特点就是多样的信息传播,多样的信息传播就更加需要重视新闻采编的质量,只有在保证新闻采编质量的情况下,才能够通过多途径,将新闻播出去,才能够收获到更多更好的效果。

3 “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在“互联网+”时代下,面对各方面的生存压力,广播电视不得不做出新的改变,不得不重新整理相关的新闻业务,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努力奋斗,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合理以及公正,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就要掌握以下5个技巧。

1)从民生视角进行采编。第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需要选好视角,把握好角度,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找到人民大?都普遍重视和关注的内容,选择与民生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够让广播与电视的新闻得到更多的关注。从民生视野进行新闻采编,就需要转变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以自己是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想想自己更关注哪些内容。代入角色,能够让新闻自带“流量”。

2)保证新闻的立意高度。想要在“互联网+”时代下让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内容拥有更多的受众,就需要掌握保障新闻的立意高度这个技巧。在大多数的人的生活里,常常是平平淡淡度过一生的,但是平凡的一生里也会发生很多的小事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进行相应的新闻采编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探索与分析,找到新闻与众不同的地方。传统的广播电视往往是具有一定的正统地位,切莫学习自媒体那种标题党的形式,传播一些低俗的价值观,要时刻保持自己新闻的立意高度,成为众多新兴媒体以及自媒体的模范,永远领导正确的三观。在《一幅刺绣的启示》中,新闻的立意高度可以变成日复一日的努力,才能够有目标完成的那一天,切莫随意终止你的努力。

3)尊重新闻的真实情况。在进行新闻采编时,千万要记住的就是需要尊重新闻的真实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不可为了流量而弄虚作假。在现行的很多自媒体和新兴媒体中,特别是一些八卦新闻,为了更多的流量而撰写不实的新闻,那就是哗众取宠。这种不尊重新闻的情况在传统广播和电视中千万不能出现,千万不能够成为带动谣言发展的第一人,在新闻的采编中注重新闻的真实性,这是始终坚持的第一原则。

4)挖掘新闻的潜在价值。广播电视在进行相应的新闻采编时还需要挖掘新闻的潜在价值。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相比,在速度上可能处于劣势地步。但是广播电视在进行相应的新闻采编时,却是可以忽略新兴媒体的一时热点,可以静下心来去挖掘更有深度的内容,在挖掘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新闻热点事件的关注不应该是一时的,而是需要通过深入了解,做成一个深度访谈,这样与别的媒体相比,广播电视的专业性就有所体现。

5)新闻采访时灵活应对。第五个技巧就是在进行“互联网+”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时需要在新闻采访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在新闻采访时有一条守则就是“七分采访,三分用笔写”,相关的新闻采编人员在进行新闻的采编时需要记住这个原则;然后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还要能够掌握分寸,学会取舍。新闻播放的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及时抓住重点,新闻采编人员也需要掌握重点内容。例如在采访暑假大学生支教活动时,就需要掌握好时间,做好人物的采访安排,在提问题时找好切入点,做好相应的准备,抓住亮点,这样才能够提高收视率,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量。

第10篇

折叠订阅号和推出阅读数,对微信自媒体们来说算是两轮比较大的洗牌。现时,自媒体在微信公共平台的爆发期接近尾声,逐步进入稳定期。这个观点即使算不上是共识,也是很大一部分从业者的看法。毕竟取个好名字,到处扒扒素材,每天花点时间拉拉互推,就看到粉丝蹭蹭蹭往上涨的日子过去了。现在要想白手起家做个新的微信订阅号来达到屌丝逆袭的目的,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即便如此,最近“一条”还是创造了上线一个月累积百万关注者的新传说。可见,当满足一定的条件后,新的自媒体项目还是能做成的。所以,不如讨论下现时搞微信自媒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好?

先说说自媒体类型的问题

大致上,微信订阅号应该说是自媒体的主要形式,现在的微信订阅号可分成4类:

I、媒体型:微博之外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不包括微博),而且这个载体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比公号要大得多。基本上大多数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网络媒体的微信公号都属于此类,微信可以算作是整个媒体运作的一部分。

II、草根型:没有或只有极少数原创内容,大多数内容通过编辑整理某类主题的相关资讯或内容构成。比如“魔鬼销售学”这样的账号,主题明确编辑得当,关注的人质量也不错,但依然是草根的路子。

III、个人型:由个人维护的微信公号,风格印记强烈,内容多为原创。冯大辉的“小道消息”可能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些账号背后大多数融进了记者、博主、专业人士的个人兴趣或者第二产业,也有一些是全情投入当成事业来做的。这些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自己玩的媒体。

IV、团队型:由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的团队共同运营,进行内容创作。这种类型订阅号的背景构成比较复杂,可能是像“罗辑思维”这样商业上完全独立的团队,或者像“新闻哥”这样的在大媒体下相对独立的内容团队或运营团队。

这四类中,I类不属于自媒体的讨论范畴,撇开不谈。集中谈谈II、III、IV这几类的情况。

草根型:市场饱和尽量避开

因为草根型自媒体不需要生产内容,只需要对内容选择有一定的敏感度,所以草根型的自媒体对运营人员的要求略低,可以说是门槛最低的一种自媒体形式。因为这个原因,现在草根型的自媒体是总量最大的自媒体类型,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整个市场的饱和度比较高。举例来说,如果把每个微信订阅号都提取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他的主题,比如“电商”、“健康”等,其中热门度比较高的30个关键词,每个词的背后都对接着过百个微信公共账号。其中有一定影响力的账号,大约占5~10%左右。这样一来仅排名前30的关键词,背后就有上千个草根自媒体在传播相关内容。本身草根自媒体已经具有如此庞大的数量,再加上同主题的账号间的内容有很高的重合度,从用户的信息需求角度来说,确实已经比较饱和了。

现在新出现的草根自媒体,大多数都是一些草根订阅号的运营方在触到运营瓶颈后拓展的新号。通过原有的账号,他们可以为新的账号倒去一部分关注者,解决前1000个关注者的问题。但新一批设立的草根账号的推广速度,并不太值得期待。从我间接控制的一些账号的数据来看,与一年前原始账号的推广速度相比,新一批草根账号的推广速度普遍哟下降30%以上。显然,文摘式的草根账号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触碰到增长瓶颈也会越来越快,所以如果不具备内容生产能力,比起怎么搞的问题,我更倾向于不要搞。至少,不要抱着太大期望来搞。

个人型:作为试金石试试就好

个人运营的微信自媒体,情况相对好一点。互联网一直流传着1:9:90理论,事实上代表内容的1和代表互动的9都是偏大的预估,长尾所占的比例比90还要更长。因此内容相对来说还是具有很大的稀缺性。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内容创造能力,只要有合适的平台总有被挖掘出的一天。比如起点造就了网络文学行业,bilibili挖出了一堆剪片up主,微博让段子手赚地盆满钵满,虎嗅发掘了新的商业科技。

这些内容创造者的才华毋庸置疑,但当这些人都聚集到微信之后,这下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垂直平台的内容编辑其实充当了挖掘机的角色,找对平台做好自己的内容,自然能让别人看到。但当所有人归集到微信这个大一统的大平台后,这个挖掘机和流量通道就不在了,好的内容没了出口,如果运营者又欠缺运营的能力或者积极性,那内容基本就被闷死在自己的微信公号里了。

当然完全闷死的情况还是少数。物以类聚,内容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会让他们之间的关注者交叉,由此达到一定程度的拓展。但内容生产者要同时处理运营、商务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能力足够,精力也是问题。以一个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为核心组成一个2、3人团队,他的效率提升是成倍的。个人自媒体,说到底不过是一个过渡形态,如果内容生产者已经在垂直平台接受过市场的检验,那在微信上稍稍试水后,还是尽快组团地好,绝对好过单刷副本。

团队型:定位+内容+通道=搞定?

由于团队型的自媒体品种比较复杂,养殖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还是直接用例子来做解释吧。

“新闻哥”是一个关注人数极大的微信公号,从阅读数反推其关注人数,大概有200万左右真实用户。他本是腾讯新闻的一个独家栏目,这个栏目主要是把最奇葩、好玩、吸引眼球的新闻找出来整理在一起,或者把一些重要的新闻找出来用搞笑的配图和易于阅读的配文来解读。腾讯新闻将这个栏目单独延伸到了微信端,后来这个栏目就火了。现在“新闻哥”是各个微信排行榜时事类榜单和总榜单的榜首常客。

为什么要用“新闻哥”做例子呢?因为相比于其他榜首常客,比如“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虽然“新闻哥”也有官方背景,但从形态上来说,他是最接近自媒体的一个,可以看作是条件最“完备”的自媒体。

“新闻哥”具备哪些条件?首先是定位。自媒体的定位和草根订阅号的主题,这两者之间看似相似,实际上有本质的差异,差异的背后是内容的生产成本。既有取材成本,也有原创成本。“新闻哥”的定位是时事内容娱乐化的二次编辑,这样的定位本身就很讨巧,是否能被大众认可也很容易验证。而且这个定位一旦确立,就表示“新闻哥”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取材成本极低。此外,基于这些素材的二次编辑,也可以达成低成本的原创。

虽然取巧的定位让“新闻哥”看起来简单。但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本身腾讯新闻在内容制作上的实力就毋容置疑。对于眼球型的娱乐选题,更是驾轻就熟。这种发现新闻和遣词用句间的专业能力依然不是大多数纯草根所具备的。所以虽然定位决定了内容,但内容本身水准的重要性绝对不可能低于定位。

然后就是推广的通道,“新闻哥”当然是通过腾讯新闻客户端来达到推广目的的。不过对自媒体来说,这并非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腾讯新闻客户端只是一个载体,“新闻哥”也没有受到微信的额外照顾,所以如果自媒体能通过内容与外部稳定的流量源达成合作,同样可以将用户引导到个人微信上。除了刚才说的起点、bilibili、虎嗅等,其他内容聚合平台优酷、知乎、猫扑、虎扑,或者像是雷科技这样还在萌芽期的平台都有可能成为稳定的关注导入来源。毕竟一开始就说了,内容还是稀缺的。

有了可复制的定位、高质量的内容和稳定的推广渠道,其实只要肯花精力猛干个翻云覆雨,多多少少都是能有些小成的。当然如果有土豪在背后撑腰,同时对自己的内容有自信,可以学习“一条”直接花钱砸粉丝的做法,初步看来是非常有效的。至少相对于传统的杂志、报纸,“一条”在这上面的投入也不算是太大。

第11篇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如今,电子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成了人与人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许多人还会通过新媒体对新闻内容进行了解与传播,将重要事件或是舆论消息传递给更多的人,这种方法相对于以往的纸质传播,广播等更为便捷。但是若想让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更加大众化及普遍化,就需要对新媒体进行了解,对新闻传播模式进行创新,使新闻能够及时有效地传播。

一、关于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特征

当前背景下的新媒体顺应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人们不用通过大量的时间去完整的阅读信息。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变得零碎,但新媒体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它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娱乐。通过手机获取新闻信息是最便捷的一种方式,如今网络信息的划分越来越详细,人们关注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它满足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心理需求。

(二)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以“新”字作为代表,它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它的传播速度快,信息量较大,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实效性、保存性以及选择性都是最强的,它的语言要素多种多样,带给人们更多的新鲜感以及趣味性。其次,新媒体传播的途径较多,我们使用的QQ、微信、微博上每天都会更新讯息,人们再也不用守在电视机旁等待新闻了。最后,新媒体的互动性强,每条播出的新闻,人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新闻后的网友留言版块分享给更多的人。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新闻的实效性增强

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及优势之一就是新闻的实效性增强。在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报纸,广播以及电视新闻,但报纸的出版或电视新闻的播出时间与人们收到信息的时间存在差异,所以大多数人看到的新闻都是前一天发生的事情,也有一些人看到的新闻已经是经过处理的或是新闻事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总体来说,报纸以及电视新闻的实效性相对较差。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设备连接到互联网获取新闻资讯,从而可以获得实时的信息,提高了新闻的实效性。

(二)新闻的互动性增强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时代,新闻是单向传播的,不具有互动性,人们只作为新闻的接收者,没有办法对接收到的新闻进行评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电子科技产品的进步,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的互动性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在很多新闻下,都留有大面积的空白处让人们进行留言点评,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意见,让读者与读者进行互动,同时也让读者与撰稿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新闻的互动性推动了正确观点的传播和整个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新闻传播的全媒体化

传统媒介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文字、图片和声音,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逐渐走向了全媒体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文字,图片和声音转化为视频和影像呈现出来,这种新闻增加了趣味性,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促进了新闻的广泛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科技产品都成为了新闻传播的媒介,它们与传统的媒介方法相结合,丰富了人们的阅读形式,拓宽了人们的阅读渠道。

(四)新闻传播的全时性

在传统的媒介传播时代,新闻的传播具有一定的频次,人们无法随时随地接收到新闻内容,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具有全时性,任何地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新闻都会传播到互联网上,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内容,这也弥补了传统媒介时代新闻较慢,时间较长等缺陷。

三、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一)将自媒体纳入新闻报道中

自媒体是指民众自己对于娱乐的追求,将自发拍摄的作品传到网络上,争取到较多的点击率和播放效果的微视频,这也是当代背景下时代潮流的一种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可以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开设专门的板块,对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进行跟踪报道,也可以将这类新闻在其他相关板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新闻的价值和人们的关注度,还可以促进自媒体的蓬勃发展。

(二)报道有价值的新闻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内容呈现出了同质化特点,为了使读者的反应更大,新闻的影响更大,部分新闻编辑开始使用某些手段将新闻内容夸张化,导致新闻内容严重失真,影响了新闻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今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要反其道而行,坚持报道的深入性以及真实性,给社会传递更多的真实新闻和正能量。记者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要注重了解新闻事件的整个经过,挖掘出新闻中最值得人们去思考的内容。

(三)新闻与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契合

如今,社会朝着快节奏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新闻的量也逐渐增多,这给人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人们寻找新闻变得困难,新闻的数量增多导致人们不能够了解所有新闻的内容,所以新闻的要与读者阅读习惯相契合,在新闻时,首先要对新闻进行分类,方便读者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其次的新闻内容应简洁明了,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内容;最后在新闻的最底端要附上与上述新闻相关的新闻链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四、总结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这些传播模式将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要对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模式和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只有不断地深入到新闻内容本身,不断地把握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模式的特点,才能找到更具有创新性的新闻传播模式,才能使新闻传播效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袁敬舒.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5(05):57+144.

[2]高颖.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主体[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20.

第12篇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在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传统媒体已经出现逐渐败落的趋势。比如,2013年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2.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负盛名的报纸之一《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旗下的《波士顿环球报》被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贱卖,《新闻周刊》也正式告别了纸质时代。我们已经可以预见未来的报纸终将摆脱纸质时代,最终以电子媒介的形式呈现给受众。我国的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纸媒的衰落越来越明显且迅速,许多传统媒体除了运营自身的专业媒体平台以外,还开辟了网络媒体平台,寻求其他的生存道路。比如我国一些纸媒都开辟了自己的微博号、微信公众号,利用本身已有的受众新闻信息或广告信息,谋得生存之路。

但传统媒体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高质量的新闻仍然要依靠专业的媒体人员,就新闻的专业性来说,传统媒体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传统媒体应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更新信息传播方式,抓住时代变革的契机,以求得更大的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新方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重视的是内容的丰富性和信息的时效性,重视以多种形式展现信息,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相比,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增加了社交要素,重视与网民的沟通,更受受众的欢迎。互联网时代突显并强化了情境的意义,将内容、形式、社交和情境要素结合在一起。在互联网传播方面,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的优势都被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与情境时代为基础的服务,重视感知环境和适配信息。移动互联网基于空间和情境,以满足用户个体偏好为目的,重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的盈利可以利用大数据,创造更加个性化、互动性和可选择性的营销策略,发展更多的盈利手段,顺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在创新方面,新闻传播借助移动互联网可以使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拓展互动空间,丰富资讯内容,与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不仅可以对内容进行创新诠释,还可以创新信息服务方式。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新闻的优势

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在组网上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移动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使用的便捷性、传输的即时性、定位的精准性和数据的移动性和其他层面的独特性,这些优势都是传统互联网不可比拟的。并且,基于移动终端和移动智能产品的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优势更加明显了。

(1)传播的便利性。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有两大特点,方便和快捷。在信息传输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便利性,特别是移动网络和智能产品的普及,使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

(2)信息的实时性。受众使用移动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资讯,这是获取信息的实时性,同样的,终端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信息,实时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

(3)信息传播的融合性。移动互联网不仅可以综合各类信息,还可以组合各类信息传播渠道,利用移动终端和各类通讯产品,比如微博、微信等实时传递文字、语音、图片等综合信息。

(4)信息传播的私密性。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一般为一对一定向传播,具有很强的私密性,能更加精准、高效地传递信息,更好地保密个人信息。

四、移动互联网催生了自媒体

目前,科技发展和革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移动终端设备比如智能手机的普及范围日益扩大,再加上各种通讯工具的产生,自媒体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目前存在新闻传播的五大媒体依次是纸媒、无线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信息,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自媒体的发展非常依赖各类型的媒体,它无法单独存在,但同时又具有传播范围广、精准高效、互动性强等等优势。目前自媒体的发展还不是很强盛,但鉴于手机等移动工具的普及和受众对信息的实效性要求越来越高,自媒体必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