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7:22: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新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才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给人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一旦教育走入误区,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甚至延误人的一生。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目标的传统教育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发展成今天的应试教育,其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出来,即严重压抑人的个性,扼杀人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不能够全面发展,这一切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战略流于形式,而创新教育是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
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已成型理论指导,只是为提高教学效果,自动自觉地对教学、教育过程进行改善、协调。但如果他们的创新是成功的,就可能得到大面积推行,进而由教育理论工作者提炼、概括、上升到理论高度,以充实实际教育理论体系。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理论由纯经验的总结发展到与实践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较完善的体系。可以说,没有教育创新,就没有教育理论的日渐完善、合理与科学。教育理论如同教育事业本身一样,永远不会达到最完美,因为新问题,新情况的不断出现,旧的理论会变得落后,这时就要靠再一次的教育创新才能使教育理论跟上并领先于时代的发展。
当前,教育创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不创新,则落后,为了改变部分教师的保守心态,强化他们的改革与创新意识,必须采取一些措施:
1、利用社会舆论,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大众媒体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因特网已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事物。充分利用这些媒介,可以有效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它的教育作用可以使每一个人联系起来,从而使教师、校长、学校主管部门,家长等都意识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2、利用系统的教育行动,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真正建立起科学、全面、合理的教育创新意识,还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活动,使每一个教师、学生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教育创新的意识,认识到应试教育的不科学性。
另外,师范教育、教师的各种职后教育、培训也要特别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是主要的教育创新主体,而教师又比学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够比较理性的看待教育活动和教育体系。实践证明,大量的教育创新成果出自于教师之手。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
加快教学创新,改革课程实施方式,也就是要通过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的教从单一的“传授式”教学发展为主体性、创造性、开放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从单一的“接受式”、“维持性”学习发展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式学习,从而彻底改变以知识为本、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起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课程实施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主体活动过程,成为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的过程。惟有实行这样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充分体现教育的本质,充分发挥新课程的功能;才能提高学科教学效率。
深化教学改革,加快教学创新,首先必须以哲学的头脑、辩证的观点把握改革的方向,理清改革的思路,抓住改革的重点。在当前,特别要注意正确认识和把握获取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基础性学习与拓展性学习的关系,教学改革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0―0023―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中学校园足球的改革越来越关注。笔者针对我国中学校园足球开展的情况展开针对性的分析,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推进中学校园足球教育创新提供新的参考和借鉴,也能为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一、推进中学足球教育创新的意义
1. 有助于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广开展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可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在运动中强化体质锻炼。足球运动中的传球、接球、变向等都对身体各方面的协调、反应等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属于全身性的运动,其对于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的运转具有帮助作用,有助于新陈代谢的提升。与此同时足球运动还能够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减轻学习负担,全面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 有助于锻炼中学生的意志品质。足球强调全体队员的协同配合,也注重身体对抗,能够帮助学生从小形成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保持强烈的竞争意识永不放弃。并且足球运动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偶然性,针对逆境的把握更加能体现人的精神品质。中学校园足球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和个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一生影响深远。
3. 有助于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足球后备青年人才。当前,我国足球人才的培养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专业的足球俱乐部的形式来发展和培养足球人才,另一种是通过校园足球的形式来培养在校的学生足球人才。校园足球作为其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需要深化发展好,而推广才能够真正培养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
二、影响中学足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1. 足球课程教学方面。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笔者发现当前我国中学真正开设校园足球课程的学校还是非常少的,大多数中学甚至连体育课程都没有开设,更不用说校园足球课程了。对于那些开设了校园足球课程的中学而言,很少学校有专业足球教练参与教学,很多时候都是一些体育方面的本科生在进行课程教学,对于特别专业的技术和动作的教学还是非常欠缺的,这就造成了教学质量不够理想的情况。
2. 政府和学校方面。首先,政府方面对于中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形成官方性的文件要求,更多的是让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开展足球这类体育课程,通常采取的都是不强行要求的办法。这也就对中学没有强制力,也就容易出现情况各异的局面。
其次,学校领导对足球运动的不重视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有的学校领导追求升学率,强调学习成绩,对于其他课程活动采取排斥的态度;有的学校领导强调综合素质教育,也知道足球等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压力的影响或者受到经费上的限制,很难真正让其实施。
三、创新中学足球教育的发展策略
1. 加强中学足球课程建设
(1)统一设计中学足球课程教材,通过教材的指引来推动中学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并且在设计开发教材的时候,可以通过多方调查、听取专家意见的形式,科学化制定教材内容,让其真正落到实处。
(2)丰富足球课程教学形式,对于理论教学有的时候也可以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予以普及和深化,或者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足球的魅力;对于技能教学则可以采取观看现场比赛、视频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从基本做起,打好基础,并且还可以时不时地通^足球对抗赛激励学生进行比赛,让其在竞赛中应用技术动作,提升比赛水平和综合实力。
摘 要:理化实验创新既能使广大师生确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创新性人才,又能加强新课程的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能与通用技术的教学相衔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关键词:理化实验;实验方法;课题研究
一、理化实验创新的内涵
实验创新并不神秘,它是一个始于问题、系于思考、基于实践的过程,创新需要执著的追求,需要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需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怀。同时,认识到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对于实验的改进永无止境,要不断完善。要有“不唯书、大胆改”的创新态度。实验因教学需要而设计,教具由实验需要而研制。实验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那么,教具也应不断完善和创新。
二、掌握实验创新的方法
实验创新的方法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捕捉问题,善于抓住问题去冥思苦想,去想办法解决它。凡是想到的就一定要做到。其实,创新并不难,只要把创新当做搞好工作的抓手,当作极高境界的精神享受,干什么,爱什么,钻研什么的奋斗精神和“遇事不回避,迎难而上”,不断去解决问题,不断去总结经验,就会有所创新,就会有创新的成果。
三、认识实验创新与课题研究的关系
我们许多人认为创新很难,对取得成果更是不可思议。认为没有课题,立不上项,无法去研究。其实问题就是课题,就是研究项目;潜心研究问题,就是对项目的研究;经研究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正是创新。用自己所定的方案去解决问题,一旦问题被解决,就取得了一项研究成果。所以,科研并不难,只要踏实工作,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困难,思维方式会越来越强,创新成果会越来越多,就会有研究不完的课题。总之,只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人人都能搞创新,人人都能搞科研,人人都有课题,都会有成果。所以,“由问题切入课题“的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方式,既搞好了工作,又出了成果,一举两得。这都是我们广大教师认识借鉴与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总之,通过自己多年从事实验教学的经验和进行理化实验创新的经历,我认为理化教师要“面对现实,创造条件,结合理化实验开展通用技术必修课教学”,这样既体现了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又有利于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理化教学离不开实验,而实验教学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实验,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途径
前言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在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各种先进理论和设备以及方法层出不穷,而随着这些理论、方法、设备在管理中的不断应用,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档案管理的发展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就我国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言,传统纯粹依靠手工检索和人工查卷的档案管理已经不能够满足时展企业对档案管理的需要,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手段进行企档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
现代社会,档案为国家政治、经济服务的面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高。社会是档案的源泉,服务社会是档案的归宿,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正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档案管理的创新就是要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与国家体制改革的需要,进行新的有意义的变革和进一步的完善。而这种变革和完善必须是建立在原有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方法和新的概念,运用新知识的力量,以科学技术为依据,探索基于信息时代的管理方面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和新的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档案管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都需要选择突破口,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也需要管理创新。第一,档案管理体制还是沿用原有的模式,管理形式单一,一直以来都是按照纸质文件档案的方法操作,在文件按照文书处理程序整体运行办理完结后的下一年度,将整套的文件材料转入档案部门进行归档,为今后工作查考之用。再或者是按照文献材料对国家、社会、单位以及个人以后的参考价值的重要性进行大概鉴定,对具有保存价值的文献材料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把分散在各个部门及个人手里的文献材料汇集到档案部门集中分类、组合,统一保管存档。再通过编制各类检索工具为以后提供利用。第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目前越来越多的档案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在这种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如何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与档案管理水平跟上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还是步自封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只有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从而推进档案事业更好的发展。档案管理队伍的培养需要深化对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认识,提高辨别能力和处理能力,具有采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档案工作的能力,只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掌握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档案事业的发展。第三,社会发展之快使档案案卷逐年上升,其资源共享的作用凸显出来,服务对象越来越广泛,但技术条件又有限。必须进行档案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2 档案管理的创新措施
2.1 建立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技术标准
当前中国知识产权的问题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规范的档案管理标准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因此技术标准的统一化、规范化,并且国家对于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显得至关重要。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时代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需要。由于现阶段的档案包含范围越来越广泛、复杂,所以档案管理部门必须严格遵守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原则,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及防霉防虫等基础工作都应严格按照有关的规范标准进行。
2.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与素养
(1)对于档案管理这项工作而言,其自身对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与政治素养,但是现实的状况是对这项工作并不是非常重视。因此,应加强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政治素养,认真学习先进思想,着力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与档案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为档案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从素质层面来看,因为这项工作有很多时候牵扯到问题的关键核心,因此档案的管理人员其优秀的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工作中要坚守自身职业的职业道德,并以此来约束自身的各项行为,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对待工作,做到尊重档案、尊重历史,坚持立档和用档的真实可靠性,并恪尽职守,努力强化自身的保密观念,以便保证档案安全。
(3)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专业方面的知识要求比较高,因此熟悉并掌握工作的方法与规律,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利用计算机来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方式向信息化的转变。
(4)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穷,因此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优秀的创新意识,不断开拓创新。档案的管理人员应注重新事物的发现,并在基于对新问题、新方法的研究分析上进行创新,努力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3 信息化服务创新
当前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更是一个全民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档案管理将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创新空间。信息系统的低门槛和便捷,使得用户群越来越多,相对的信息服务的要求也越广。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信息化档案管理有充分的了解,并正确地树立信息服务的理念。
2.4 加强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
(1)应建立明确的档案归档制度,并且责任到人。建立明确的档案归档制度,并积极扎实的落实下去,相关人员积极配合,从而确保档案归档制度贯彻落实。
(2)严格遵循档案管理流程。档案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有管理单位、文件点收和整理、档案分类、档案名称与编号、归档与档案清理、保存期限、档案清理、调卷程序、调卷管理等。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档案管理流程,从而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立并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在进行建立并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时应充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制度。其主要包括档案人员责任制、档案统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制度等。
(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因此需要严谨的管理制度,更需要拟定规范的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各步骤,这样才能减少问题的出现。一是要严格做好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按照上级有关档案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办部门实际,进一步细化规定及有关程序的工作流程,确保“档案资料收集全、整理规范、归档全面”。二是要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对产生的档案资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以及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都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还需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合理科学。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实际,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为出
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简明实用。各项管理制度必须以具有可操作性为前提,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更好地发挥指导和规范作用。三是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总量在急剧的增长,为了更好的帮扶企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水平显得至关重要,在现代企业档案管理中,还要加大对档案管理现代化若干分体的分析研究力度,从而才能够提高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才能够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本文从档案管理的内容出发,对企业档案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然后对如何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档案管理的发展创新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
[1]杨晓红.论档案管理的创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4).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扩散效应;群聚效应
1.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及其必要性
1.1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含义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指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在实现了量的渐进积累之后,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和改变,实现了质的突变飞跃,这一交替演进过程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继承和创新过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一种更有效而尚未被企业采用的新的财务管理方式或方法的引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机制是竞争机制的升华,是把财务管理要素与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诸条件进行新的组合,并引起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创造性的毁灭。在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过程中,一批财务管理能力差的企业被迅速淘汰,其生产要素被财务管理能力强的企业重新组合起来,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组合。
1.2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眼界大大开阔了,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也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还是老一套。过去企业财务管理主要靠人进行计算处理,现在微型计算机可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应用好计算机辅助企业理财,也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
其次,科技革命、管理革命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未来的企业竞争既是科技的竞争,也是管理的竞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地被企业开发利用;而管理也在不断创新,旧的管理模式被淘汰,新的管理模式被确立。企业财务管理如果不能有效地配合科技革命和管理革命,那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要注意科技、管理革命的发展趋势,要适应新的潮流,创造出全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企业引导到成功之路上去。
最后,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企业形式越来越复杂,这也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现在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多变的环境,各种周密计划都有可能失败。过去人们只鼓励成功,不鼓励失败;而现在人们鼓励“失败”,因为“失败”是为了创新。只有那些能不断创新的企业才是有希望的。
2.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效应
2.1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扩散效应
率先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企业会获得短期超额利润,驱动众多的模仿者进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状态,引起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扩散。这种扩散过程是复杂的,既有企业内部的扩散,又有企业之间的扩散,而且扩散过程本身又会引起新的财务管理创新。
2.2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群聚效应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是不均衡的,有时群聚,有时稀疏;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很频繁,而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却缺少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成功,会带来众多企业的效仿,由于其他众多因素的影响,都能诱发财务管理创新的群聚。
2.3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加速效应
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的增多、科学与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紧密结合,以及新的组织管理方式不断应运而生,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从最近几年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变化发展也可以看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加速变化。由于市场越来越变幻莫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加速效应尤为明显。
2.4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更新效应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也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甚至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创新不断被模仿,加上客观上存在创新生命期,这迫使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必须不断地更换,不断地推陈出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行为是没有边际的。一旦企业财务管理停止创新,则意味着企业财务管理开始走向衰败。
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分析
3.1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动力缺乏的原因
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人们常常把企业理财自狭义地理解为资金的经营权,而把财务管理制度创新排斥在企业理财自之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动力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产权关系的不清晰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的低效率,没有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提供足够的刺激。由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对财务管理创新的欲望不是很强,以不变应万变,创新收益如何分配不清楚,必然导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低效率。
(2)政策不配套及“第三者”“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影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只要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能带来较大的预期收益,企业也会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变更现存的财务管理制度。当伴随着这种制度创新产生额外收益时,就客观上要求通过重新界定权利,以确保这部分收益增量归创新者所有。但事实上我们没有相关的配套政策加以保证。许多“第三者”却可以不支付任何代价分享财务管理创新所带来的好处。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都明白,企业搞得越好,“搭便车”吃“唐僧肉”的人越多,而自己所得却增加有限,麻烦倒增加不少,所以他们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3)上级的行政干预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某项财务管理创新方案收益尽管可能很高,但由于得不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实际的财务管理创新活动仍然不可能发生。
3.2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手段
(1)要形成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环境。
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创新的环境中工作,普通的人也可以变成精力旺盛、热情奔放、勇于创新的人;而在那些缺乏创新精神企业里工作的人,人们会变得消沉、混乱,靠运气混日子。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创新的最大障碍是胆怯,胆怯会磨灭想象力和独创精神。为了克服胆怯,需要形成一种环境,允许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失败,提高其胆量,同时鼓励他们学习和探索,增强其学识能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水平。
(2)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制定定量目标。
既然不断加快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步伐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就必须对其进行考核,考核时要注意以下五个主要因素:一是什么才算创新,二是创新带来的影响,三是要统一创新要求,四是要广泛应用创新指标,五是要人人参与。
(3)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
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我们使创新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能力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形成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创新能力是指让大量新的理财思想、理财方法、理财决策不断涌现。好的企业财务管理主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们不断地渴求和探索小而实用的新的理财思想。
3.3 建立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财务管理体系
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的不同,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就是在同一个国家,不同企业的财务管理也会有许多的差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目标之一,它要求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文化条件相适应。企业财务管理不应过分强调国际化,而应适当强调一下国家化、企业化,只有不断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企业特点的财务管理体系,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3.4 财务管理创新与企业财务管理文化
培养优秀的企业财务管理文化对于财务管理创新非常重要。优秀的企业财务管理文化主要表现在理财工作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创新上;强调在理财中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为企业搞活经营创造条件。优秀的企业财务管理文化可以促进财务管理思想的更新,优化财务管理原则与方法,创造出全新的财务管理体系,形成新的财务管理学说。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文化已经把理财活动理性化了,有其相对稳定的管理原则和方法,也有相对僵化的管理理论与程序,这对于企业理财虽有好处,但弊端亦很显著,而优秀的企业财务管理文化对于财务管理创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引导企业财务管理树立起新的价值观,它可以培养出企业新的理财精神,它更注重各种财务关系的协调运转,它本身就以“不断创新”作为生存之本,它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要注意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塑造良好的财务形象。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不仅包括优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建立和健全各种经济责任制,还包括优化企业的经营战略,使企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而这一切需要企业财务管理文化力的作用,这本身也是一个财务管理创新过程。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企业优秀财务管理文化的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否能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是平庸的财务管理与卓越的财务管理的分水岭,也是两种财务文化的分水岭。
关键词:档案管理;四个关系;服务手段;服务领域
档案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的变化,厘清创新与基础的关系,创新与现实的关系,创新与现实的关系,创新与实践的关系 ,切实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用档案事业的加快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的利益服务,为全社会服务,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并加强各项事务管理,促使档案管理现代化。
1 档案工作创新,要解决好四个关系问题
1.1 创新与基础的关系
工作创新不是凭空想象,不是“空中楼阁”,创新必须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建国以来,我国档案工作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作经验,档案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体系,这些基础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创新的根基,因此,创新绝不能抛弃这个基础,要在认真研究、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分析现在和将来的形势,在发展中寻求新的突破。
1.2 创新与现实的关系
工作创新不能脱离实际。当前,档案工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好,档案工作还处于受多种条件限制发展较慢、社会档案意识不强、档案部门工作不到位、档案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状态。创新就要重视现实,面向未来,从实际出发,围绕如何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打好基础、快速发展上求突破。
1.3 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借鉴是创新的阶梯,创新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目的。档案工作创新既要学习本行业专业知识,借鉴本行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又要学习相关专业、其他行业知识,借鉴其他行业和专业创新方法和成功经验。创新要坚持“推陈出新”原则,运用否定之否定认识规律和批判、继承观念,在学习、借鉴中创新。
1.4 创新与实践的关系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但创新绝不能是虚无飘渺的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都要经过实践检验,凡是对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创新,都要大力推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 服务手段创新
(一)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 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三)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四)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五)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 拓展服务领域
(一)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二)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三)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
一、将探究性实验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主动性。在现在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已经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都事先告知学生,这样的实验只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一些规律的验证。这样的实验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只能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观察和了解,并不能掌握,好一些的学生可能会懂得实验的数据处理,完成实验报告,但没办法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的本领,探究实验本质的积极意识,也忽视了对实验方法,实验兴趣,对待实验态度的培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对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动手动脑,要发掘物理实验中巧妙的构思和方法,以不同时期教学实验为依托,拓宽其思路,挖掘其内在联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二、对实验仪器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自制实验仪器,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实验的要求,让学生感受从70年代到现在物理实验的设计改良,让学生学会判断实验的误差问题,从而做到独立思考和设计实验,来领会实验的精髓。
例如:平抛运动实验研究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新课标要求:①设法描绘某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②通过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包括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计算平抛物体的初速度)。基于此,我们可以论自制实验装置来满足上述要求(如右图1),和同类平抛运动实验器相比还具有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实验误差小等优点,可方便地读取坐标数,然后描绘小球作平抛运动的轨迹。避开了在平抛运动的轨迹上量取每隔相等时间钢球所到达的位置的麻烦。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思维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从所提供的物理器材入手,设计试验,或者让学生从所要做的试验入手选择一些可用的器材,这样就不会局限于所提供的一些东西,学生就会学会找一些试验器材的替代品,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好试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对试验的乐趣。
三、对实验目的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提供的实验器材,利用所学知识,稍加改变,便可以做不同的实验,达到不同的实验目的。这对于学生来说,对于器材的分析对比的能力提高了很大的一个层次,激发学生对器材应用的思考,对实验目的的深入了解。这种启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思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中,电流表可以来测量回路中的电流,电压表可以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那能不能用电压表来测量电流,用电流表来测量电压呢?很显然,只要把电压表并一个小电阻,电流表串个大电阻就能达到这要求。
四、改变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灵活变通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高中物理实验过程中,有时候因为提供器材不足,有时候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如果按照原方案实验无法得到结果。这就要求学生能灵活利用掌握的原理知识,改变实验条件,创新实验方案,处理好相关数据,进而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
例如:在 “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如把质量均匀规则的小球换成无规则的石块,石块的半径就无法测量,这样就没法得到摆长,这样还能用来测量重力加速度吗?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单摆长度”的不确定性,实验条件的变化,我们可以把数据的处理进行改变,这样仍能得到准确结果。引导学生设法测出摆线的长度L,并假设石块的有效半径为X,由公式T=2π可得,只要改变几次L的长度,测出对应的T,利用上式联立解方程组,即可求得g;还可以利用作图的方式来进行求解,取不同的摆长L,“描点法”便可求出g。用这两种方法测量得到的结果跟精确测量摆长所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五、多种方式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有很多,例如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等效替代法等等。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中,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有多种形式,处理恰当同样可以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这也是对实验的数据处理的创新。这能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据的能力,认知实验的本质。
例如:在“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我们是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利用三角函数关系表格查询出对应的值,进而算出折射率n。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无法利用三角函数表查得相关数值的话,那怎么得到实验数据来求解n呢?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米尺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中所对应的各边的长度,利用数学几何知识,可求得对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这样便可求得n。
关键词:室内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5-0141-02
室内装饰设计于17世纪游离于建筑没汁之外,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独立发展。室内装饰设计作为专门的一门学科,对室内装饰设计研究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导致室内装饰设计领域一直没有较成型的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实践,大多数的设计实践依靠经验、依靠个人的探索。同时,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创新设计从来都是设计师不遗余力追求的目标。同样的原因,对于室内设汁创新的理论研究还处于非常零散且不系统的状态。
1 室内设计创新的概念
纵观历史上各种风格的兴起和衰败,都表现出人们时刻在追求一种与当时不同的新风格的努力和尝试。正是这种渴望指导人们从多种途径去寻找新灵感的来源。有的从过去传统建筑的权威中寻找新灵感;有的用某种功能的比拟来避开这种权威;有的以理性为依据,依靠对旧构造部件的挑选来获得新意;还有的从其他的艺术门类那里寻找某些新灵感的来源。
1.1 室内设计创新的定义
室内没汁创新是指设计师在室内设计中所进行的具有首创性、价值性,能够生成新成果的能动性活动及其过程。
1.2 室内设计创新的特征
其主要包括新颖性、可行性、价值性和未来性。这里主要介绍新颖性、可行性与价值性。新颖性是指创新在时间上的先进性,形式上的新颖性,代表一种时代的精神。新颖性是室内设计创新最主要的特征,包括下列四方面内容:在艺术匕产生一种新的形式,这利嘶的形式至少在统计上是鲜见的;在技术上表现为采用新的组合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技术创造;倡导一种新的美学观念;赋予某种室内环境以新的意义。可行性是指创新必定针对某一特定目标,解决特定问题。价值性是指创新必定涉及室内设计的终极目标――人文关怀。
2 如何进行室内设计创新
从室内设计的特性来看,室内设计大体上是一种模仿性的工作。室内设计从思维的层面看,实质是设计的规则和组合技能的运用。大脑只能做那些它内在已有的和可以组合的东西。涉及实现功能、经济、文化艺术、形式、技术、材料等方面。可见,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同样需要归零思维。即:忘掉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不受已有成见的束缚,让思维从头开始。
2.1 室内设计创新思维的运用
我们不妨做以下尝试:利用少见的差异方式,由直接的尺度夸张、变异等,获得以前由于经济或技术原因而没有或很少见的形式;利用其他门类中的事物形态作为模仿对象,关键是发现现象内在的构成结构的相似性,并在抽象层次归纳巾操作规则;利用组合的规则,构成因子与不同层面的事物集合相联系,将一种构成因子的事物集合中的个体相替代,并加入到组合过程中,从而生成创新的结果。
2.2 创新思维方式举例
(1)将原词汇的语境改变为相关的但属性差异大的语境。
(2)科技作为下具。丁程技术、材料、人丁环境控制、信息技术等对室内设计均有极大推动作用。
(3)构成模式空间维度的变异,可形成新的形态构成。
(4)利用抽象的几何学关系或单元体组合的规则,在繁杂中增强秩序,将视觉形态控制在人的美感系统所接受的范围。
(5)功能分离,各自有独立性,依不同功能的不同组合产生新的形式。
(6)概念的颠倒与混淆。如空间维度的变异(通过连续、缩放、扭曲、偏转、断裂等方式的综合使用)等等。
(7)“解构”。进行原等级关系的颠倒和打破界线,突破原有系统,打开其封闭的结构,然后对系统全面置换,将分解后的系统的各种因子显现出来,并使原有的因子与外在因子自由组合。使之相互交叉和重叠,产生㈩新的意义组合。
(8)把新的、小的因素放大,并加以充分的认识和利用。任何部位的建筑构件均可看作一种特定空间位置中的有意义形态。如柱头,我们把它看作传统的经典构件,也可以将其变异为现代的构成形态,利用几何图形特别是某种曲线面几何图形作为形态主体是有效的方式。
3 室内设计创新的意义
3.1 现实意义建筑及其室内环境,作为技术与艺术的综合载体,它的发展与各行各业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
知识经济的创新发展也必然直接带动室内创新的发展。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影响着建筑构造和下艺水平,丁业设计的创新发展影响着室内的装饰和陈设,创新的思维更是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影响到人们审美的观念,并最终体现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室内空间的个性特征上。
人大部分的生活体验都是在室内获得的。可以说,室内之于人的健康培养、性格塑造、气质熏陶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室内设计的创新,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的生活需、审美需求,进而顺应人类对生活品质的不断增长的要求。它延续着以往技术成就的结晶,体现着人类最新技术成果的发展,代表着新的审美倾向,并预示着人类生活前进的方向。对室内设计创新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3.2 理论意义将创新研究引入室内设计领域,对子室内设计理论研究和创新学研究领域都有较大的理论意义
(1)对室内设计创新理论的研究是对室内没计理论研究的充实和深化,单纯对于室内设计的原则、机制、没汁方法等的研究,在理论界屡见不鲜。而对室内设计创新的原则、机制、设计方法等的研究则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这将进一步丰富室内设计的研究内容,细化室内设计学科的研究重点。
(2)将创新理论引入建筑与室内没计的研究领域,是对创新理论的丰富和拓展。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不但可以深入了解本学科领域内的知识,而臣可以融会贯通至各相关领域,科学是相通的,艺术是相通的,借用其他领域的知识解决本领域相关问题,是目前理论研究的热门和重点,经实践检验也是积极可行的。创新理论的应用也从最早的由经济学到管理学再到哲学等领域,延伸到建筑学、室内设计学,大大拓宽了创新学的理论内涵。
(3)目前我国对于室内设汁中创新概念和创新意义理解不清,使创新实践陷入了非理性化的主观误区。通过本文的研究。将加速创新的理性化研究进程,填补室内没汁创新理论研究的空白。
(4)方法论的意义。建筑设计方法论是具体指导建筑设计的理论。它与建筑思想共同组成完整的建筑理论。建筑思想的创新是创新设计发生的前提,而设计方法的创新才是创新活动实现的必要条件。对于创新方法的研究和总结应用。将充实和完善以往的设计手法,不是对手法的盲目堆砌。而是一种发散和活用,目标始终指向建筑与室内设汁的终极价值。建筑与室内设计创新方法的研究对于建筑与室内设计方法论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4 结束语
关键词:软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的同时,自然资源供给瓶颈以及相伴生的环境问题正日趋严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以下简称文创)产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战略抉择。作为文创产品出口大国,我国一直是以廉价的要素价格融入世界创意经济的。由于缺少新技术,我们只能充当来样加工的世界车间,始终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加强对传统文创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演艺、娱乐、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等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的提高是后工业化时期中国经济困局下文创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必然方向。
一、 奥斯陆手册与创新的发展
经合组织(OECD)的奥斯陆手册是当前国内外衡量创新的权威标准,TPP创新其实是两件事――一个技术性产品的创新(如一个新产品或新服务因为科研而被开发出来)或一个技术性流程的创新(如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或分配方式,或新的设备或硬件)。近年来,这一定义又将组织创新(例如:改进管理技术,如“综合品质管理”)和营销创新(例如:包装、促销和植入式广告策略)囊括进来。
《奥斯陆手册》(以及与其类似的《弗拉斯卡蒂手册》)中的这些定义对经济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大多数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统计学家、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们提供了创新和创新行为的标准。这些指南至今仍是国家创新调查和国际比较的依据。类似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甚至将这些定义作为对企业享受政府研发税收优惠资格的基础(澳大利亚政府,2008)。
然而遗憾的是,尽管不断的扩展,它们仍不足以覆盖全部的创新活动。事实上信息技术的出现和逐渐下降的农业和制造业就业,以及伴生其间的诸如“服务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和“失重的经济”等术语都反映出现代文创产业交易的是“知识”和“信息”而不仅仅是“物品”。如果仅因为它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创新,可能会忽略一部分越来越重要的软创新活动。这一方面不利于像服务业、文化产业这类软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硬创新的开展和取得成功。因此,把软创新提到战略高度加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 从隐性创新到软创新
1. 隐性创新。以功能为主的依靠科技的创新,与以审美为主的艺术创新原来是沿着各自的发展轨迹进行的,现在人们开始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探讨。人们按照所产生的某种新的意念、主意、灵感去探索、研究、开发,取得“创造性成果”;或是去调查、研究、实践、创作,形成文学、艺术、音乐、电影等作品或者社会科学的新理念、新观点或新方法――这也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过程。现在这类文创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正在增长。
根据联合国UNTCAD2010年创意经济报告统计,我国文创产品出口额由2002年的323.48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848.0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6.92%;进口额则由2002年的29.41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60.78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了13.54%。
毫不夸张的说,2002年至今的十年间,是我国文创产业井喷的时期,无论从出口产品的总量和增速上都远远超出了同期绝大多数产业发展的平均水平。
同样,全球文创产业在2002年~2008年的6年间,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总值由2002年的5 650.99亿美元提高至2008年的11 815.31亿美元,增长了109%。这样的增长趋势已持续了15年之久。
然而,国内外很少有学者关注到文创产业的创新问题,仅有的研究也多在特定行业,特别是像视频游戏业这样技术比较密集的创意行业。影视制作产品有时也会涉及创新问题。开创性的成果来自Miles和Green对英国文创产业中的创新活动很多都是被传统创新测度忽略的“隐性创新”的论证。他们提出了文创产业创新的钻石模型,以及创新与五大文创过程的关联,以观测文创产业与传统意义上的创新实践的隐叉融合。基于这一发现,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NESTA)在有关创新主题报告中命名(NESTA,2007)并提出了“隐性创新”的四种分类。
2. 有关非功能性创新的研究。
(1)形式创新(Formal Innovation)。一些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了非功能性的创新的重要性。Bianchi等人提出“形式创新”(Formal Innovation)的概念,他们认为形式创新关注产品的审美、符号和内容,与时尚、设计产业特别相关。而此类创新的共性在于只改变产品形式而在产品功能和生产方法上没有任何必要的更改。
(2)格调创新(Stylistic Innovation)。Cappetta 等人在对时尚行业(1984-2002)展开了近20年的实证研究后提出“格调创新”(Stylistic Innovation)的概念,关注时尚产品和服务在美学及象征元素上的变迁。Postrel(2004)将这种论点进一步借鉴和超越到时尚、设计产业之外。她提出美学在当今社会日益重要,人们不再只关注产品功能,而是越来越重视产品和服务的外观及感觉。Swan等(2005)也证实了美学在产品需求上的重要性。他们提出在消费者选择上企业识别视觉或美学设计需求的重要性。研究同时展示了产品美学如何影响到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甚至外观与产品功能毫无关联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Hagtvedt等 (2008)也专门谈到视觉艺术对于消费品评价的重大影响。
(3)审美创新(Aesthetic Innovation)。Marzal等(2007)提出“审美创新”(Aesthetic Innovation)的概念,其中包括了设计创新和格调创新。最关键的区分点还是有关审美和功能之间的对比。他们认为很多行业的审美创新会赋予产品新的体验。作为审美创新的结果,新产品被看成完全不同于早期的要被取代的产品。审美创新的关键特点是:在不对产品提供新的功能,不改变产品的使用方式的前提下,利用的新技术或新材料来提高产品的感知价值和满足客户对于品位、社会形象和新颖性的需求。
(4)软创新(Soft Innovation)。Stoneman在2009年NESTA同名报告中提出了“软创新”(Soft Innovation)的概念。报告指出:以往的创新侧重于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技术创新,而且是侧重于产品或过程的功能方面。如果对应地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功能性创新,可称作“硬创新”的话;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日益提高和多样化,精神产品的创新或者物质产品中的精神因素的创新亦即“软创新”被逐渐发现并应加以重视。尽管软创新已经被其他作者贴上了形式、格调或是审美创新的标签。但是通过给所有这些创新一个共同的概念,可以更好地了解潜在的此类活动的总程度。接下来的研究围绕而不限于证明软创新活动确实是数量上有重要意义的以及如何更精确地测量文创产业中的软创新的程度、将软创新的提法引入创新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创产业创新理论内涵、特性、主体与客体、层次,影响因素及创新模式进行深入探索。
3. 软创新对TPP创新的拓展。
(1)定义。基于现存概念不能完全覆盖和捕捉非功能性创新含义,斯通曼提出了软创新的概念。这一概念既涵盖了那些美学设计超越功能需求的产品,也包括了明显的智慧产品和服务(如书籍、艺术或是电脑游戏)。他将这种使产品或服务更具感官体验、美学感染力或更加智能,而非有关功能性能的创新(Stoneman,2010)定义为“软创新”。与TPP不同的是,软创新关注的重点是对产品和服务的美学属性或形式进行创意或象征性的转变,这里的美学不仅仅指视觉美,还包括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多感官体验。它们不符合经合组织对于创新的定义,因为它们不涉及功能变化。这些不在经合组织创新定义框架内的文创活动包含但不局限于:
写作和出版的一本新书。
开发和记录的一个新CD。
写作、排练和分段新剧本。
写作、生产和推出新的电影。
开发和推出一个新的广告。
开发和推出一个新的服装系列。
开发和推出一些新的金融工具。
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新家具。
建筑活动产生新的建筑形式的设计。
机动车辆设计相关活动。
(2)软创新的两种形式。软创新共有两个方面。首先,对于“软创新不是指一般功能特性上的创新,而是强调使产品或服务具有美学或智慧的吸引力方面的创新”,这类软创新产品主要产生于图书、音乐、电影、时尚、艺术、电脑游戏等行业,均为“文创产业”所涵盖的主要产业门类(DCMS,2009)。文创产业的高歌猛进和全球勃兴与其创新研究和统计的相对匮乏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JK罗琳从“哈利・波特”书籍和电影中得到了可观的收入,但她的工作尚未被经济学家认可为一般意义上的创新。因此仅仅在功能创新的基础上考察创新的绩效,显然忽略了文创产业创新的重要贡献。
第二种类型的软创新是功能本位产业中产品和服务的美学创新。尽管此前也有一些相关市场的产品创新研究(Trajtenberg,1990),但功能性的产品的审美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才刚刚开始(Tether,2006;DTI,2005;Cox Review,2005)。这类功能性产业的产品在其美学修改和设计方面有着非功能性的特点,往往围绕着人的视听嗅味触等感官体验展开。如“家具的外形、汽车排气的声音、一餐饭的口味、花园里芬芳的香气以及羊毛地毯的触感”等等。很多这类新产品毫无疑问兼具功能性创新和软创新,例如一辆新款的轿车应当在经济节能、动力持久的技术保障上兼具流线型的外观、安静舒适的驾乘环境和令人喜爱的色彩。精明的企业已经发现了这一现象,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传统文创产业之外的工业企业内创意工作者为什么会大量涌现。(Higgs,2008)
此外,尽管本文试图将软创新与传统TPP创新独立开来,但是软创新并不是硬创新毫不相干。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关系。许多美学的改进和智慧成果正是运用了产品和流程上的最新的科技(硬创新)才得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软硬创新在客户需求端存在相互依赖。如:对高清播放器的需求部分依赖于此类电影影片的数量和质量,音乐作品的感染力也有赖于MP3播放器的展示技术等等。
(3)对产品创新的新看法。在文献中存在两种产品分类的方法:垂直差异化和水平差异化(Tirole,1988)。奥斯陆手册将产品创新定义为新产品变体必须与其他产品是垂直差异化的且必须在功能上进行改进,而其中品质功能降低的新产品系列则不被视为创新。水平差异化的新产品也不被视为创新。
然而本文认为,水平差异化通过提供更多产品种类满足消费者期望,促进经济繁荣,也是一种创新(Dixit & Stiglitz,1977;Brynjolfsson et al.,2003)。垂直差异化不一定需要功能的提高。美学设计的改进或是更多水平差异化变体的涌现以及垂直差异化中新变体通过功能降低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求也都应该视为创新。
(4)创新意义的衡量。奥斯陆手册提供了如何判断创新经济意义的准则。最常见的方法是衡量投入和产出。前者反映创新是否需要更多资本的投入,而后者反映的创新能否有显著的绩效。此外它还提供了评价一种创新是否重要的方法,那就是创新是否带来了显著的功能上的变化,例如技术设计,组件和材料,软件融合,用户友好或其他某些功能特性上的创新。换句话说:功能提升越多,创新意义越大。
然而这个指标不适用于对软创新的考量,软创新的意义在于审美或智能而不是功能。对美学和智能的贡献,也应该被考虑在内。就像美学上的进步一样,科学上的进步也并不是一定会带来明显的市场效益。在艺术界,有些人会说猫王比披头士更重要,或是梵高比安迪沃霍尔更重要。或许可以建立一种内部度量机制,例如对其他同行的影响力,崇拜者的数量,或者拷贝的数量(Galenson, 2005)。但艺术界的此类度量机制从原理上就劣于其在科学界的范本。一些评论家,如Carey (2005)甚至认为,在艺术界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绝对的价值的准绳,也不可能有一个独立的品味的尺度。
(5)研发活动。研发指数是政策制定者手中创新指数的关键标准。40年前,Frascati手册首次提出研发计量的国际标准。最新的第三版专门探讨了评估研发的人力与资金投入的尺度。对R&D的正式定义如下:研究与实验发展包含为拓宽人类智库,包括人类知识、文化与社会,而系统性进行的创造性工作;以及为发展新的应用而对这些知识的使用。这个定义同时包含了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实验性研究。在“人类知识、文化与社会”这句话中,它也包括了人类学和社会科学。
但是,它仍将一部分创新行为排除在了定义之外,手册里还特别提到了区分R&D与其他相似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在R&D活动中会存在明显的新颖性和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因此那些不在科学(包括艺术与社会科学)和技术产品以及流程创新(R&D不包括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上投入的经费,不会被视作R&D支出。因此在纯粹艺术领域上投入的花销(即艺术创新),也不会被定义为R&D。这些因素导致R&D数据会严重低估创新活动的经济规模。
(6)专利。专利申请的活跃度常常被用来衡量TPP创新指数,而专利费用的续缴数据也常被作为创新活动质量的体现。世界各国对于软创新的专利保护各不相同,在英国,只有工业发展上的进步可以申请专利,审美改进所带来的软创新则不可以。在美国,“设计专利”(对应欧洲大陆的“设计权”)被用来保护软创新。
三、 软创新对文创产业创新的意义
文创产业是一个新兴事物,面向文创产业发展的创新评价研究属学科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创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和功能本身,更包含了故事、符号、象征和品牌,包含了人类精神、情感、文化和美学体验的软创新。将“软创新”(Soft Innovation)概念引入文创产业创新评价中,这不仅是对传统创新理论的完善发展,也将是对 我国文创产业的创新研究的方向性指引。
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都是消费者的感受,文创产业中的软创新往往影响着硬创新的开拓方向。在文创产业实践中,产业链的前后两端集中了软创新的智力成果。企业在新产品(或服务)研发设计阶段通过各种类型的硬创新(技术创新)来提品(或服务)的功能价值的同时,更有基于人类集体潜意识、引导大众文化潮流和满足大众消费心理的软创新来提品(或服务)的观念价值。而在新产品市场创新阶段中,同样需要软创新,企业通过目标受众多重消费心理出发建立营销和服务战略,赢得消费者认可,方可实现创意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虽然文创产品在很多情况下具备一定物质形态,但却强调满足消费者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提供一定的知识、体验和娱乐功能,并客观上起着传承文化和沟通情感的作用。因而文创产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软创新对其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蒋婷婷,叶臻,谢富纪.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创意产业竞争力跃迁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2,(4):3-5.
2. Uncatd.Creative Economy Report,2010.
3. Miles I, Green L.Hidden innovation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NESTA Futurlab,2008.
4. Bianchi G, Bortolotti F. On the concept of formal innovation,1996.
5. 程宇宁.创意产业的本质属性探究――从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比较分析看创意产业的特征.商场现代化,2007,(11X):247.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号:13AZD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号:71373158G0307);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论文)立项重点课题。
1、形意之间的造形
以意义为中心而创造的图形,即为意义的图形 ;以图形为前提而感悟或体验出的意义,即为图形的意义。汉字的形的特点是文字设计的一个规律,对文字笔画和结构造型的感悟是对设计规律的一种体验。笔画的粗细、圆韵、尖锐的不同,使文字具有了不同的形体特征,而形体的特征要与所表象的对象的本体特征相符合,这就要以表现对象的意义为中心来创新,从意义中寻找与形的关联,让意义来为文字设计作铺垫,这种行为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意与形是相互联系的,可以从两者中的一个方向来进行造形。如2008年中国奥运会的标志,设计者利用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似与非似的写意手法,运用“京”和“文”的两个汉字,在形的似与非似中进行创形,使其形态是一个奔跑的人形,整个标志既体现了人文奥运的主题之意,也将奥运会的运动的意义显现了出来。
2、联代创形
所谓的联代创形是指利用“联”与“代”的两种方式的创形,所谓“联”是在文字的形中找到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文字自身的,也可以是通过文字的创新而达到的一种整体上的联系;所谓的“代”是一种代替,利用文字与某种指向的对象存在的联系,以其指向的对象来代替其形,如具有“心”的文字,可以用心形来代替,这种联代是一种形与形的联系的创新。在文字中寻找共形,在形的共形中寻找一种联系,利用这种新的联系创造新的形。创形的过程中,利用笔划的相似性得到一种新的形体,这种创形是一种在形与形中的创新构图,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形体,这种形体必须是具有一定艺术审美特点的,即文字的组合必须使新的形体具有美的感觉。
3、以“唯吾知足”的观念对文字设计的形进行开拓与延伸
利用唯吾知足之间具有相同的“口”的元素,以“口”的形作为整个钱币设计的创意点,借用中国古代钱币的形体,以口为中心,互借互用,将各具体的小形――“字”容于圆的大形中,“钱币字”中将文字结合进行了一种简化,这种简化不是一种纯形的,而是在共形中寻求一种符号表象。口在“唯”之左,“吾”之下,“知”之右,“足”之上,唯吾知足之间的这种共形元素的结构特征为其结构的布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种结合在形体上是一种创新,同时,将这种结构与整个钱币的形联系在一起,形与形的结合又达到了一种表象的形态,将意与形完美的融合,观其形知其意,意使形更具记忆点。共形的特点是设计中理性思考的一点,汉字共形的特点在现代文字中是普遍存在的,多数都具有相同的元素,如具有相同的偏旁,具有目字旁的字,具有鱼字旁的字,具有日字旁的字等等,在他们之间有一种类别属性的特点,这就为我们的提供了一种方法,在这种共形中为我们提供一种信息,一种与我们所要传达的信息存在联系的信息,利用这种联系进行设计创新。
“口”字在钱币中不是以文字的符号的形的状态来表现,它突破了这种形的空间的变化,以另外的物质形态来造就“口”这一形态,在文字设计中,我们也可以突破文字固有形态的变化,以各种方式来表现文字固有的形,从具象向抽象转变,从抽象向具象转变,这种转变可以运用于文字设计与创意中,“口”可以用嘴巴具象,山洞的具象,四方的书形等各种物态的符号对其形进行创新体现。文字的形态是由点、线组成,由各种偏旁的组成,以各种具象的形态来代替文字的元素,达到一种美化和新意味的产生。用这种理念来指导文字设计,可以是文字设计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如图所示,利用唯吾知足的口字,用大众汽车的标志来代替,既表现了文字组合的特性,同时也最终传达了品牌的信息,打到了形与意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尹定邦 图形与意义[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1
2.张娴 浅谈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与传统图形的教学[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2003
3.梁东汉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2
关键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商业模式创新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导致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动荡不定,产业价值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有些产业甚至呈现超强竞争的态势。而商业模式创新是塑造新游戏规则的重要途径,戴尔、Zara等公司凭借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从商业模式角度思考企业发展的问题,逐渐受到学者和企业家们的重视。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大事,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对于企业来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综述内容
2.1商业模式的概念
在理论研究中,每位研究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而给出相应的商业模式的概念。Morris等(2003)将商业模式的定义为一种简单的陈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方面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国内的翁君奕(2004)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形态的有意义组合,而每一种有意义的形态组合称为商业模式原型。原磊(2007)在详细分析了国外研究者的概念定义后,认为商业模式的定义是存在逻辑层级关系的。总之,普遍认为新商业模式与过去的模式的相比,往往代表着一种“更好的方法”,而且成功的经营模式还是最适合企业的“最佳方法”(李庆华,2007)。
2.2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与商业模式概念研究状况相仿,对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博兹艾伦汉密尔顿公司的管理咨询顾问 Viseio 和 Patemark 认为,好的商业模式应该由核心观点、经营单元、治理模式、服务项目以及系统联系这五个部分构成。根据Scott M. Shafe(2005)的研究,商业模式的要素归为四大类即战略选择、价值网络、价值创造、价值获得。供应链创新,即改变创造和送达产品价值的方式,主要通过改进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及运营整合来实现;目标客户创新是指企业发现并开发它们营销、销售和分销工作还没触及的细分市场。
2.3决定商业模式设计的因素
商业模式设计过程包括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配置、价值管理等环节。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模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1)价值发现。价值发现是基于企业愿景目标,通过内外部环境的SWOT分析,对企业的战略进行定位,进而利用核心优势创造市场价值的过程。价值发现是建立在客户精准分析上的关注客户、思维创新、合作共赢、资源整合等一系列理念的应用。(2)价值创造。价值创造研究的是价值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商务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3)价值管理。价值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模式、一整套指导原则,是一种以促进组织形成注重内外部业绩和价值创造激励的战略性业绩计量行动。(4)价值配置。价值配置是资源和活动的配置。价值配置是为了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有效配置和协同发展。
总之,环境分析是变革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前提;商业模式变革是企业价值系统为适应环境变化做出的调整,企业要尝试变革其固有的商业模式,才能适应复杂的竞争环境。从这些论述可见,环境因素应该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因此,设计商业模式要考虑顾客、技术、竞争等一些因素。
2.4商业模式创新
从企业价值用度砜矗欧阳锋认为顾客作为企业的最终服务对象以及利润来源,商业模式演进是基于消费观念的转变,即顾客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具有直接相关性;从顾客价值角度来看,Mitchell(2008)提出商业模式创新是以客户满意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所需的服务,顾客的需求直接影响着商业模式创新。因为技术创新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取得商业成功,它没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再伟大的技术创新在商品化之前也不能为企业带来满意的利润,企业必须通过商业模式来实现创新理念和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这样才能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对于商业模式与战略概念之间的关系,目前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其中不乏针锋相对的观点。首先,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异质性特征可以帮助公司获得超额回报;其次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由于存在对手的模仿障碍, 即创新租金不会被竞争耗散掉;第三,商业模式创新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专有性和嵌入性特征、并且是难以交易的;所以由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是可以持续的。
3、评述
3.1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但这些研究总体来看还不成熟,不同研究视角和研究范畴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关,而是相互交叉或各有侧重。所以,有必要对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现有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和述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设想,以丰富和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商业模式要素创新研究对企业的实践更有实际指导意义,但研究者往往强调商业模式某一构成要素的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性考虑不够。这种思维方式可能导致企业在商业模式的某些方面获得了改进,但无法达到商业模式整体创新的目的。学者们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对商业模式创新实施进行了研究,研究视角多样化并取得了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成果。但由于成功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还相对较少,且数据、资料搜集存在困难,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研究仍有许多理论空白需要填补,这是后续研究应该关注的。
3.2研究展望
(1)商业模式创新动力与创新时机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动力研究可以借鉴技术创新动力研究的相关成果,对商业创新动力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对企业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创新时机提供指导。(2)商业模式创新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后续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应该加强案例研究工作,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3)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是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对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进行评估,从而为企业决定是否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选择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以及评价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果提供依据。(作者单位: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Porter,M E. Strategy and the Internet[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1,79(3):62-78.
[2] Stewart, D. W, Zhao, Q. Internet marketing ,business models and public policy[J].Journal of Public Policy&Market-ing,2000,(03).
[3] Amit ,R. ,Zott, C.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6 7).
关键词:设计;创新;创造;构思;谋划
1 设计内容的基本概论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设计发展史,用设计满足人们的需要,用设计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没有创新就谈不上设计,设计是创新的起点,一切创新均是从设计开始的。
人类社会,大千世界,林林总总,多彩多姿。细细分析,设计是无所不在的。设计无所不在,有两层意思,首先在时间上设计是无时不在的从人类开化以来一直绵延至今,时时在进行设计。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造。创新,即离不开设计。人类历史的发展已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时也是设计的发展史。设计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历程。在空间设计上设计是无处不在的,凡是人类活动的生产领域、精神文明领域以及生活领域等都存在设计。用设计满足人们的需要,用设计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用设计推动整个世界的改变。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设计,世界还会如此缤纷灿烂吗?
2 设计的内涵意义
2.1 设计是创新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没有创新就谈不上是设计;设计是创新的起点,一切创新均是从设计开始的,创新不能离开设计。
设计是创新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首先,设计的目标是创造、创新人为事物。创造与创新的共同本质都是具有首创性和新颖性。我们决不能把照搬、照抄的行为看成设计。抄袭和照搬别人的东西,其结果是得到似曾相识的人为事物,是在复制别人曾经创造的人为事物,这是毫无意义的行为,不能称为设计。
其次,在设计的过程中充满了创造性思维活动。其中包括经验思维,用观察与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形象思维,用想象与联想进行创新设计;灵感思维,用过一种突发性顿悟进行创新设计。创造性思维活动在设计中的存在,是设计具有创新性。
最后,设计的结果应该是前所未有的人为事物,这一前所未有的结果,体现了设计的创新性。
2.2 设计是构思
单纯依靠理论计算是无法完成设计的,设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而活跃的构思过程,构思是设计前的思考与酝酿,思索实现人为事物的途径,构建设计创新的框架。古人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并不是说明设计是轻而易举的,而是由苦思冥想后得到的豁然开朗。同时“胸有成竹”也不是讲设计唾手可得。恰恰相反,成功的构思需要对目标的深刻理解,对各种经验充分运用,对事物联想的直觉感受,对各种各样知识广泛地掌握。因此,理论计算很难得到成功的构思,理论计算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只是辅助人们去构思,而不是代替人们去构思。
2.3 设计是谋划
设计的关键是设定具体的目标,要求建立什么样的预设人为事物,然后提出计划和谋略去完成人为事物。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多次采用计谋圆满地完成所定的目标。如空城计设计了心理战,诸葛亮吓退了魏国大将军司马懿;草船借箭利用3天后的漫天大雾,诸葛亮向曹操借得10万多支箭。由此可见,提出巧妙的计谋需要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和善于应变的胆略。
2.4 设计是人为事物的前期工作过程
人类为了未来追求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地创造和创新各种各样的人为事物,其中既包括精神财富也包括物质财富。在创造、创新人为事物之前必须对认为事物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构思人为事物的框架、细化它的实施计划、明确它的实施办法。所有这些过程称之为实现人为事物的前期工作过程。我们称此过程为设计。
从人为事物实现的全过程来看,我们可以粗略地把它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设计阶段:另一个是构建阶段。设计是构建的签到,构建是设计的结果。从设计与构建的相互紧密关系来看,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但从设计是创造、创新的角度来看,设计阶段的工作对于人为事物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作用更为突出。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设计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设计是确定目标、进行全面构思、提出实现人为事物的计谋的具有创造性的前期工作过程。设计不是一般的精神活动,而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创新式思维活动。设计不但无时无刻的改变着人类自己的生活,而且同时也改了人类自身的发展。回顾历史,人类的创新、创造无所不在,处处显露着人类璀璨的设计成果。从某种意义来讲,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设计不断创新的发展史。
参考文献
[1]卞华,罗伟清.2001.创造性思维的原理和方法。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