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滇东南南捞铜钨矿床S-Pb同位素特征

作者:陈智明; 王大鹏; 李山志南捞铜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加里东期

摘要:南捞是近年来滇东南老君山西北部地区新发现的矽卡岩铜钨矿床,由田房、布忙和高井槽等矿段组成,已探明铜钨资源储量均达到中型。为了查明其矿床成因,开展了矿床地质和S-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田房矿段中硫化物以似层状毒砂、脉状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硫化物为主,其中,黄铜矿δ34SCDT值在4.05‰11.02‰之间,呈塔式分布,暗示矿石S以岩浆或深部热液为主,并可能受地壳混染。不同金属矿物Pb同位素差异显著,具多来源特征。田房、布忙矿段中各矿石单矿物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白钨矿,18.41218.761、15.60015.789、38.50439.094;黄铜矿,18.30118.345、15.65215.696、38.48838.564;黄铁矿,17.87118.972、15.41516.037、38.00839.769;毒砂,17.91718.093、15.52415.650、38.00438.283。对比研究表明,矿石与寒武系片岩和大理岩具有不同的Pb同位素组成,与加里东期南捞片麻岩或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有相似分布范围。结合年代学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南捞Cu-W矿床的矿石Pb及其成矿金属物质可能起源于加里东期岩浆作用,其成矿作用与加里东期花岗岩作用更为密切,南捞片麻岩与寒武系的内外接触带附近,尤其是高温矿物组合部位可能是矿化的有利部位,该类矿化在该区找矿潜力巨大。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矿物学报

《矿物学报》(CN:52-1045/P)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矿物学报》旨在及时反映矿物学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向,推动中国国内外矿物学工作者之间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的交流,促进中国矿物学事业的发展,加速矿物学研究成果的应用。

杂志详情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