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千军; 张维; 郑治渊; 孙慕华; 朱毅达比加群酯心房颤动凝血功能
摘要:目的 通过常规凝血指标来监测达比加群酯的抗凝程度,从而指导药物剂量的调整.方法 选择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就诊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56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78.0±6.6)岁,口服达比加群酯110mg,2次/日,监测服药前后凝血功能.结果 (1)患者服药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帆浆凝血酶时间(TT)较服药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服药后TT明显延长组(TT≥ 200 s)与TT轻度延长组(TT< 200 s)比较,2组间服药前后PT、INR、FIB变化值无差异,TT明显延长组服药前后APTT的变化值大于TT轻度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服用达比加群酯后APTT是服药前(1.47±0.40)倍,小于指南推荐的APTT正常范围高值的2倍(本研究中心APTT正常参考范围为28~45 s).结论 APTT可作为评估达比加群酯抗凝强度及调整药物剂量的参考指标.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3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203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