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义春语用讽刺艺术
摘要:《儒林外史》大胆而巧妙地使用用于指称“科举考试中的替考者”的“”一词,以增强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力度,这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尚属首次。同时,《儒林外史》中有两处对于“”的描写,一详一略,一正面一侧面,均旨在揭露科举制度戕害下的黑暗社会和失去道德底线的士阶层。《儒林外史》这种对“”的使用和描段对后世的讽刺小说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进而凸显了其讽刺的艺术性。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3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203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