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环境史研究与“干涉限度差异”理论建构

作者:蓝勇中国环境史环境资源干涉限度差异

摘要:本文认为环境的'改变'绝不等于环境的'破坏',由此提出环境人类'干涉限度差异'命题。区域环境敏感度天然差异决定了人类改变环境干涉限度区域差异,不同生产力背景下的环境'临界线'差异进而使人类干涉环境的程度形成了时间差。历史时期的资源客观上存在'匠化''选择''重建'三种考量过程差异,就会出现主观上资源利用'干涉限度差异'。干涉限度差异表现在历史时期食物资源的利用中的'匠化'程度差异,历史时期燃料、建材资源利用与人类选择取向上的人类的干涉差异;历史时期植物资源与动物资源在重建上回归性差异。为此,中国环境史或历史环境地理学者更应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更应该多储备有关环境、资源的技术知识,更多从事小空间'小生境'的中国环境史或历史环境地理个案研究,更加重视田野考察在中国环境史或者历史环境地理研究中的作用,努力形成中国环境史或历史环境地理的本土话语。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人文

《人文》(CN:61-1005/C)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人文》是我国唯一以“人文”冠名的学术理论刊物。自创刊以来的近半个世纪,它一贯明确倡导彪炳人文精神,传承中华文明,践行学术研究中的学术性、思想性和原创性,以质衡文,出精品,创一流,积极地参与到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进程之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杂志详情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