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勇中国环境史环境资源干涉限度差异
摘要:本文认为环境的'改变'绝不等于环境的'破坏',由此提出环境人类'干涉限度差异'命题。区域环境敏感度天然差异决定了人类改变环境干涉限度区域差异,不同生产力背景下的环境'临界线'差异进而使人类干涉环境的程度形成了时间差。历史时期的资源客观上存在'匠化''选择''重建'三种考量过程差异,就会出现主观上资源利用'干涉限度差异'。干涉限度差异表现在历史时期食物资源的利用中的'匠化'程度差异,历史时期燃料、建材资源利用与人类选择取向上的人类的干涉差异;历史时期植物资源与动物资源在重建上回归性差异。为此,中国环境史或历史环境地理学者更应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更应该多储备有关环境、资源的技术知识,更多从事小空间'小生境'的中国环境史或历史环境地理个案研究,更加重视田野考察在中国环境史或者历史环境地理研究中的作用,努力形成中国环境史或历史环境地理的本土话语。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3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203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