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凤人文精神教育中学物理教学培养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情感体验社会经济教育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迅速,教育的规模急剧扩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重视知识的传授,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情感体验,漠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有较高的知识,但人文素质状况却不乐观。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物理教学除了承担科学教育,同时也应承担一部分人文教育,这是物理教学应有的责任。在浮躁的社会和道德滑坡的大社会背景下,物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更凸显其意义和价值。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通过下面几个途径得以实现。一、教学目标设计要渗透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首先要在教学目标上把所要传达的人文精神具体化,因为课堂所有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进行论述,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对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视,符合现在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客观需求。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解读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人文精神,在尊重物理学科特点的前提下,设计出充满人文精神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来设计:(1)知识与技能: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3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203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