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指导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庄建华眩晕前庭迷路病理学生理学综述

摘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性疾病,本文旨在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阐述其临床特点,首先介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关前庭病理生理学,包括耳石和内淋巴比重及其与半规管空间位置关系、Flourens定律、Ewald第二定律、耳石移动致内淋巴动力学改变、半规管耦联作用、半规管与眼外肌的耦联关系和中枢速度储存机制;其次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剖析眩晕发作特征和眩晕眼震发作机制,水平半规管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差异,手法复位过程中眼震变化规律;最后基于前庭病理生理学,对两种类型耳石的判断、手法复位和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的注意事项提出观点。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CN:12-1363/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以广大神经内、外科临床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以报道神经内、外科及相关学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神经内、外科及相关学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主旨。本刊办刊宗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反映我国神经内、外科临床科研工作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杂志详情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