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波 王军 高翔羽 徐艳 张清林 任漪 王云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动脉导管未闭婴儿早产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时血浆和尿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徐州医学院徐州临床学院儿科新生儿病房收治的生后15 h~10天诊断sPDA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布洛芬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布洛芬组口服布洛芬10 mg/kg,24 h及48 h后再各给予5 mg/kg;对乙酰氨基酚组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5 mg/kg,每6 h一次,共3天。首剂给药后72 h复查超声心动图,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和尿PGE_2水平,观察患儿尿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血浆和尿PGE_2水平相关性。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之Mann-Whitney U法、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布洛芬组43例,对乙酰氨基酚组44例。两组治疗后血浆和尿PGE_2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布洛芬组血浆:(47.3±24.7)比(70.0±35.7)ng/L,对乙酰氨基酚组血浆:(59.9±32.9)比(74.2±35.5)ng/L,布洛芬组尿:(115.4±46.3)比(189.0±62.4)ng/L,对乙酰氨基酚组尿:(139.3±54.0)比(184.4±73.8)ng/L,P〈0.05];对乙酰氨基酚组治疗后血浆和尿PGE_2水平下降幅度[12.6(5.7,19.5)ng/L、(45.0±36.9)ng/L]明显小于布洛芬组[18.5(10.1,33.8)ng/L、(73.5±44.8)ng/L,P=0.031、0.002]。对乙酰氨基酚组动脉导管闭合率与布洛芬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5%比76.7%,P=0.506);虽然对乙酰氨基酚组少尿发生率明显低于布洛芬组(2.3%比1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两组治疗后大便隐血阳性率、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血肌酐、谷丙转氨酶均无明显变化(P〉0.05)。成功组与失败组治疗后血浆和尿PGE_2水平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尿组治疗后血浆和尿PGE_2水平下降幅度[35.0(26.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3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203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