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旭明; 李艳敏; 何小花支气管扩张病原菌红霉素呼吸道疾病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病原菌构成状况及红霉素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接诊的18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口服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CD4^+、CD8^+、T比值CD4^+/CD8^+,肺功能1秒率(FEVl/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预计值百分比(FEVl),咳痰量以及病原菌构成状况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80.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咳痰量均有减少,观察组患者咳痰量为无的患者(82.98%)比例高于对照组(41.49%),观察组患者咳痰量为〈10ml的患者(11.70%)比例低于对照组(31.91%),观察组患者咳痰量为10~100ml的患者(5.32%)比例低于对照组(26.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CD4^+、CD8^+、CD4^+/CD8^+均有改善,观察组CD4^+上升(6.02±0.36)%,高于对照组上升(0.98±O.20)%,观察组CD8^+降低(4.56±0.72)%高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FEVl、FEVl/FVC水平均有上升,观察组FEVl上升(9.55±1.04)%、FEVl/FVC上升(10.26±1.14)%高于对照组FEVl上升(2.63±O.10)%、FEVl/FVC上升(2.20±0.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23.40%)、肺炎克雷伯杆菌(6.38%)、不动杆菌(0.00%)、铜绿假单胞菌(0.00%)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56.39%)、肺炎克雷伯杆菌(17.02%�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3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203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