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4 09:09:05
一、国内三大优秀期刊体系简介——CSSCI、CSCD、中文优秀目前国内有7大优秀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优秀期刊”、
(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优秀期刊”)。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期刊”。
(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优秀期刊”。
(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二、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
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6年)9年数据,来源文献近63万余篇,引文文献409余万篇。该项目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者,CSSCI从来源文献和被引文献两个方面向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信息和各学科学术研究发展的脉搏,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逻辑组配检索,挖掘学科新的生长点,展示实现知识创新的途径。对于社会科学管理者,CSSCI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对于期刊研究与管理者,CSSCI提供多种定量数据: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期刊影响广度、地域分布、半衰期等,通过多种定量指标的分析统计,可为期刊评价、栏目设置、组稿选题等提供科学依据。CSSCI也可为出版社与各学科著作的学术评价提供定量依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7年11月25日在南京召开。会议根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供的各学科期刊的总被引次数、2004-2006三年他引影响因子及其加权值数据,对拟入选CSSCI来源期刊进行了定性评价。经报教育部批准共确定CSSCI(2008-2009)来源期刊528种,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152种(共计680种)、来源集刊86种。
三、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简称CSCD)分为优秀库和扩展库。优秀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优秀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遴选,入选者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此外,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CD)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推选人指定查询库、自然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指定查询库、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申报人指定查询库、自然基金委资助项目后期绩效评估指定查询库、自然基金委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查询库。2007年5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通过ScienceChina网站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优秀库和引文库来源期刊列表(2007年-2008年)”。CSCD优秀期刊736种,扩展期刊346种,英文期刊54种。北京大学在国内最早进行期刊评估的工作,其出版的《中文优秀期刊要目总览》就界定了国内优秀期刊的范围。该书已于1992、1996、2000、2004年出版过四版,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图书情报界、学术界、出版界和科研管理部门对该项研究成果都给予了较高评价,普遍认为它适应了社会需要,为国内外图书情报部门对中文学术期刊的评估和选购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了中文期刊编辑和出版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参考工具书。为了及时反映中文期刊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我们开展了新一版优秀期刊的研究工作。课题组认真总结了前三版的研究经验,对优秀期刊评价的基础理论、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优秀期刊表的学科划分、优秀期刊数量)、评价软件、优秀期刊的作用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评价方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力求使评价结果能更准确地揭示中文期刊的实际情况。
四、本版优秀期刊定量评价
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它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国家奖或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等7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达51种,统计文献量达到943万余篇次(1999至2001年),涉及期刊1万2千种。本版还加大了专家评审力度,18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优秀期刊评审工作。经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800种优秀期刊,分属七大编75个学科类目。该书由各学科优秀期刊表、优秀期刊简介、专业期刊一览表等几部分组成,不仅可以查询学科优秀期刊,还可以检索正在出版的学科专业期刊,是图书情报、新闻出版、科研成果管理等部门和期刊读者的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中文优秀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合编,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成员馆、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和期刊工作者参加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