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期刊知识 科技期刊稿件处理流程优化方法

科技期刊稿件处理流程优化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23 03:22:45

1缩短、控制流程时间节点,稿件进程可追踪

首先,于2007年在系统后台将初审和外审阶段时间分别设置为7、40天,运行稳定并达到预期效果后,于2009年继续设置为3、20天,使三审中前两审的时间严格控制在30天内。采取的措施是:结合系统功能设置过期自动颜色标注和邮件自动催审功能。责任编辑进入系统后对稿件的进展情况一目了然,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追踪控制稿件进程。其次,调整作者单次修改、主审和单次编辑加工的时间,将其分别设置为30、7和15天。这样,线上的总体时间约4个月,全程由同一责任编辑(学科编辑)负责,线下也进行了时间的调整和控制,由当期执行编辑负责,总体控制在4个月左右。采取的措施是:送主审、终审和付印的时间为每月固定的时间点,只能提前,不能延迟,并配以适当的奖惩措施。这样编辑、主任和主编就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稿件处理时限进行把控,达到预期效果。

2调整稿件处理流程设置,提高稿件质量控制和工作效率

2.1线上流程调整

(1)流程源头控制,增加收稿初筛环节。在收稿时对不符合期刊办刊宗旨、写作不规范、经学术不端检测文字重复率过高的稿件不经入库直接退稿,减轻后面责任编辑的初审压力,提高其工作效率。(2)调整外审设置,提高审理公平性。外审实施双盲审制度,并规定责任编辑处理稿件时至少有2个外审专家意见,才能对稿件做出外审结论,提高了同行评议的公平性,保障了录用稿件的学术质量。(3)增加返作者修改次数,并提出不同的修改侧重要求,提高稿件修改质量。一般编辑部都与作者联系修改一次,但由于作者要同时兼顾内容和格式修改,一次修改到位的不多。因此我们进行了2~3次甚至多次的再次修改设置,但每次侧重点不同。一般首次修改在外审之后,侧重对学术质量的审查。主审同意录用的稿件,要求作者再进行一次修改,这次是结合主审意见完善格式。这样经过几次修改返回的稿件更规范,看似环节繁琐,但提高了后面编辑加工环节的效率。(4)增加编辑加工次数,提高稿件规范性。《学报》为综合性学术刊物,日常稿件中图表、公式、符号等内容较多,也是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一次加工不能全部兼顾到,在后面校对时就会出现较多问题,改动也较多。据此,我们将1次编辑加工改为2次,但在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如第1次侧重文字和参考文献,第2次侧重图表、公式及符号,这样不容易遗漏项目,这种方式虽然使编辑加工次数增加了,但编辑的实际工作量并没有额外增加,而且由于针对性更强,编辑加工的稿件质量得到了改善。

2.2线下流程调整

责任编辑完成编辑加工环节后转给当期的执行编辑进行线下工作,流程的调整包括:(1)终审后增加主审环节,提高稿件审查质量。针对终审后稿件发现的问题,为了提高效率,在1校后增加终审环节。流程修改后,主审侧重学术把关,终审在辅助审查学术问题的同时,侧重编辑加工和校对问题的解决。这种方式既对稿件在内容和格式上进行了再次把关,又提高了主编(主任)的工作效率和稿件处理流程的流畅性。(2)返作者校对次数由1次改为2次,降低差错率。目前一般编辑部的做法都是以pdf格式返作者校对1次,但经过后面多个校次及最后的终审后,有些稿件还要做一些改动需及时传达给作者。基于此,我们采取了在定版付印前再将pdf文件返给作者校对一次的做法,这样作者对后期修改内容可进行确认,同时再次校对稿件时还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降低了稿件的差错率,提高了稿件质量。(3)改革排版方式,提高排版工作效率。《学报》编辑部2006年之前的排版工作都由印刷厂完成,受制于印刷厂时间安排和人员变动的影响,排版、校对、改版效率不高。为此我们专门聘请了一位专业排版人员专门负责《学报》的排版、改版工作,这样工作衔接紧密、时间安排灵活,可以实现分批或者单篇排版,对于一些棘手问题也能即时指导解决,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和流程的周转速度。综上,本着缩短流程处理时间、提高稿件质量控制和工作效率的目标,改进流程的各个环节,使流程中稿件进程可追踪,时间可掌控,审理更公平,内容更规范,各环节连接更流畅,工作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