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1 11:52:04
在网络化的大环境下,学术期刊要应对学术内容的维护、推送、评价,以及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等问题;要加快与新媒体融合,实现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创建“互联网+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模式。这些工作都需要专业信息管理人才的参与。因此,学术期刊设立CIO或准CIO岗位是十分必要的。
1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从出版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看,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网络的发展使学术期刊浸润在由其带来的海量信息包围之中,已不能偏居一隅,只能积极参与、应对;新媒体,尤其是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学术期刊必须面对与新媒体融合、创新编辑出版方式的挑战。从编辑出版的工作对象看,传统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并不涉及太多的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性问题,工作对象主要是“文字”。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学术期刊”成为学术期刊媒体发展与创新的新方向,编辑出版人员将不得不越来越多地处理除“文字”以外的“网络”“技术”方面的工作。比如,目前,大多数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单位都配备了“在线编辑出版”系统,建立了期刊网站;稿件的收发、审稿、交流等工作被更多地转移到计算机、网络上来;与作者沟通也经常性地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等途径进行;除了向几大数据库传送数据外,期刊的宣传推广也越来越多地要通过新兴移动平台、大型综合性网站;微信公众号、APP已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的态势,基于媒体融合的“全媒体”出版模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在技术上为出版提供了多种可能。如何运用这些新兴的出版技术,促进学术期刊发展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要创新出版模式,保持长久竞争力,就必须有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术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学术期刊面临着优秀数字出版人才匮乏,传统出版人才对技术有隔膜,新技术人才又对出版把握不准的问题,必须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而设立CIO岗位或是最好的选择。
2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及竞争力的需要
媒体融合、新媒体出版形式并不是对技术手段的简单应用,WEB端、移动端的数据也并非完全是纸版的“拷贝”,需要按照新媒体的特征对原有内容进行加工、整合、重组,以适应不同平台的要求;另外,在多样终端设备并存的情况下,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已变得异常丰富。有调查显示,2015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的58.1%上升了5.9个百分点。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促使学术期刊必须适应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而这个适应、改变过程是原有学术期刊编辑出版人员很难独立完成的,CIO可能成为解决“互联网+”下学术期刊水土不服的一种优选方案:通过充分发挥富有“互联网+”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出版人才”的作用,制订持续吸引客户的网络信息推送方案,吸引更多读者,提高期刊的显示度、关注度、影响力、竞争力;收集、分析、处理学术动态、编辑出版、技术等信息,提供学术期刊模式创新的信息支持,制定出版方针、政策,提高管理水平。
3创新编辑出版模式,实现流程再造的需要
近年来,绝大多数关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模式创新的研究多是基于网络化、数字化、媒体融合的,这必然会涉及到变革的优秀问题———技术。作为传统纸版的文字编辑,显然对这些“技术”缺少更多的了解,大多仍处在应用层面,对涉及更深层面技术问题的出版模式创新来说,难度不小;网络、数字、大数据、云计算、新媒体等等都是学术期刊正在经历和未来将体验更深、应用更广的技术,必须有专业人士来担当起统筹、规划、设计、实现、维护、升级等职责,通过他们为编辑人员普及网络知识、数字化知识,把学术期刊作为一个产品,将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简约和迭代思维、极致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流量思维应用到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的各环节中去,顺利完成编辑出版模式创新及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