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9 09:10:48
各学科专业期刊伴随着学科研究的制度化而诞生,各学科知识的最近进展诉诸文稿(即学术期刊论文,体现学术研究的成果),并以专栏的形式进入期刊,实现本学科及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沟通。期刊作为研究者、作者、编辑等人员精神文化产品的物质载体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作为客体的文稿其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睿智编辑和执著作者都必须特别加以关注与研究的。现实中,更多期刊存在两个典型的问题:一是稿源充足,但质量差。当发表文章于优秀期刊、某些重要期刊或者某某来源期刊作为各高校、科研院所考核、评定职称、申报学位、申请课题的必须条件之一时,涌现出大量的质量鲜有提高、选题重复的平庸之作。受我国几千年“熟人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又会产生出更多的“熟人稿”和“关系稿”。这种现实情况,需要学术期刊编辑能够在鱼龙混杂的海量稿源中“慧眼识珠”。二是专家审稿存在困境。专家自身的学术观点和主观好恶会影响到审稿时的研究和判别,并且专家资源的稀缺导致专家审稿需求和专家审稿供给间的严重失衡。稿源充足但质量差以及专家审稿存在困境的状况倒逼催生了“责任编辑”制。“责任编辑”制,一般来讲,就是在鉴定、筛选文稿的过程中,需要责任编辑科学判断、公正鉴别出有价值的文稿。“责任编辑”制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因为:第一,学术期刊编辑清楚期刊出版、发行、运作等问题,对稿件的判断与期刊的风格、选题、定位相符,能够提高期刊的质量;第二,学术期刊编辑对期刊方向和范围、期刊稿件质量以及发稿率的基本情况都能熟悉掌握,审稿力度可从期刊的角度把握“分寸”;第三,学术期刊编辑间对文稿的直接讨论,使得承担审稿专家职责的编辑对文稿质量更容易做出快速判断。编辑对文稿价值的快速判断,并不是主观和直觉的外在判断,而是建立在好文稿的价值表征之上进行的理性和专业判断。本文从期刊编辑判断文稿价值的形式表征、文稿价值的内容表征及参考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力图为期刊编辑构建一个基本文稿价值判断的框架。
一、文稿价值的形式表征
1.语言的深度加工
编辑对学术期刊文稿的判断就是从文稿的词汇语法解读到语篇的语义,与具体的科研活动的情景相联系,放置在整个学科发展态势和研究现状这个文化语境中发现研究的价值。编辑通过语言对文稿价值的判断可分为两层加工:低层浅度加工,就是对文稿逻辑是否清晰、衔接是否流畅、措辞是否得当、行文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判断,这个层面的判断比较容易;高层深度加工,是将文稿的研究范畴、所用概念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整体的逻辑、话语体系等方面与文稿创作的科研活动相联系,根据文稿表达的研究目的、主题、过程、方法、结论等,解读出学科的规范、学科系统、学科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的话语形式等,判断文稿的学术性、创新性、思想性、规范性。编辑对文稿价值的判断要避免浅度加工,采用深度加工,以确保文稿的质量。文稿的语言要准确、简明、严谨、恰当,又能文笔生动,令人喜闻乐见。
2.撰写的规范性
学术期刊界一般都比较重视学术论文的规范与形式,例如:《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美国现代语言学会出版手册》《美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是闻名于世界的三大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手册,都特别强调参考文献与引文的规范性和必要性。我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等,都对学术论文的规范作出具体的要求。再如我国《教育科学》期刊就在“投稿须知”中对标题序号、参考文献标注规则等规范作出要求和示例。文稿撰写规范会使文稿内容呈现得更加完美。
3.选题的目的性及其命名的纲目性
选题具有明确目的性是文稿有意义、有价值的基本前提。对目的性深度的把握可围绕以下相关问题:撰写本学术论文的动机是什么,本学术论文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本学术论文与已有相关学术论文比较创新在哪里,本学术论文能引起相关读者的阅读兴趣吗,本学术论文能否给其他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启发和参考等等基于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规避文稿成为学术泡沫和垃圾。选题最终由题目进行标志。成功的命题能够达到“纲举目张”的功效,引人注目。有经验的编辑能够从命题快速、准确地判断文章的意图、内容以及结论观点,从而进一步作出是否详细阅读或者研读的准确选择。有价值的文稿题目的每一字、词汇、句都必须考虑到文稿的“关键词”“摘要”等学术信息。
二、文稿价值的内容表征
1.问题意识清晰
学术期刊有价值的文稿必须有清晰的问题意识。文稿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类:一是探讨问题应侧重学科重点、难点问题,聚焦学科问题的实践性和前瞻性。例如,本学术期刊所属研究范围内悬而未决的问题,当前本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前沿问题、研究重点和热点。二是随着学科分类的精细化,不断形成新的学科分支,不断涌现出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的问题。例如:进入《重庆大学学报》“名栏”的“区域开发”的文章、刊登在《嘉兴学院学报》“嘉兴名人与嘉兴文化”中的文章等,都是跨学科专题栏目的文章,研究问题多是相重合的两个或多个学科中存在共同的研究目的和规范、具有严密组织性的问题。三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真问题”,应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和根本目的,或来源于问题丛生的生活世界,或那些源远流长、意涵丰富、地域与民族差异显著的社会文化命题及其急剧变迁过程中迫切需要深入研究与理性解释的现实问题。
2.“三要素”创新
期刊作为一种手段,来推进一门学科知识的增长与发展,那么创新就是期刊学术文稿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正如周淑敏先生所说:学术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构成,通过三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来表达思想、阐明道理,是一种独特的说理性文体。学术文稿作为科学研究的科学记录,通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彰显出逻辑推理和思维过程的严密性。学术文稿在总体和宏观布局以及中观布局、微观结构上都应当或明或暗贯彻论点、论据和论证三方面或者具备其中之一的创新原理。
(1)新论点。指对已有学术观点的超越或者纠正与补充。超越是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现象及其背后规律的认识,并将新认识和新理论实现新的概括与总结。纠正与补充是指通过实践与理论验证,对结论偏颇、论证不全或错误的论断进行修正。新论点的产生来源于新的资料,或者是对已有观点用新的资料佐证,或者用不同的方法去论证。新的论点并不意味着就是真实的、正确的,对论点正误的判断要回复到对研究方法、目标、对象的特殊性和适切性的判断上。
(2)新方法。指研究方法的改进或者研究方向的调整。这对学术问题的突破具有关键性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性质学科的方法不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就存在差异。如果说自然科学是能在“纯粹”的状态下借助显微镜和化学试剂进行的研究,那么人文社会科学因为受人的情感影响,必须借助“抽象能力”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进行研究。以教育领域的研究为例。一般来讲,我国当下的教育研究正在发生实证转向。实证不是忽略理论前提的实证主义。从广义来看,实证研究一般分为两种:将假设作为理论与经验桥梁的量化研究;从故事到理论的质化研究。根据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的苏智欣教授对当代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约翰•古德莱得博士领导的全美教师教育研究(SEE)运用探索研究的混合方法进行的介绍,可以看出尽管一些传统和保守的学者不认同这种方法,但越来越多的重大教育研究项目相继采用这种方法。根据Creswell的定义,这种探究方法是在特定的哲理基础或价值观的指导下,结合使用质性和量性的多种研究方法。用不同方法收集的数据有时会呈现出一些不一致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收集的数据缺乏真实性,而是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这种研究方法虽然不能绝对地说是一种新的方法,但它是在原有方法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被认为是新方法。
(3)新资料。新资料可以形成全新的观点,用新资料佐证新观点可以形成完整的学术文稿。新资料的获取可通过传统和现代数字化等路径。传统的获取途径就是泡图书馆博览群书、博闻强记,收集好的资料。现代信息化手段与博览群书相结合,能发挥助推的作用。人们利用网络获取新资料的主要渠道有:收录中国几乎所有期刊、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国内比较知名的学术网站;国外一些主要学术网站。值得注意的是,文稿撰写者一般是以自己的学术思考和问题意识去引领资料的搜集和加工工作,不是漫无目的式的大海捞针。3.知识性信息鲜明文稿彰显求知本性需要提供较大比例的知识性信息。编辑对知识性信息的真实性和深广度两大特征进行判断,是文稿宏阔与厚重、充实与连续的气象,是文稿价值产生的重要保证。知识性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指文稿的知识信息要么来源于经验的可能,要么来源于世界的真实,要么符合理性的逻辑;文稿知识性信息的深度,是指文稿研究贴近基础性研究领域内的优秀问题,越是基础的基础研究越能迁移到其他专业领域,越能反映出文稿的高深程度;文稿知识性信息的广度,是指文稿呈现出新知识信息和旧知识信息的联系,同时又能反映出研究主体宽广的学术视野。
三、其他相关因素
1.作者的学术信息
较高质量学术期刊的编辑对作者学术信息的考察实属负责任的专业行为。因为作者和文稿不可分离是不争的事实。很多研究人员普遍反映难,但从期刊编辑的立场看,却因巨量文稿不符合期刊的价值要求而耗费大量的精力,对优质文稿求之若渴。因此,有经验的编辑都不会忽略考察文稿撰写者的年龄、学历、专业方向等辅助性信息。这些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对文稿主题的驾驭能力。学术期刊编辑在判断文稿价值时需要注重两类作者:第一,本领域中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和专家。原因有:他们一般能够提升期刊的显示度;学者和专家在本领域的影响有利于学术期刊传播力的增强;学者和专家独有的学术圈有利于拓宽学术期刊的人脉资源;学者和专家因其学术水平和经验使其更容易写出满足读者需求并导引学术方向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第二,潜力作者。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或者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教师,由于社会客观或本人主观的要求,他们非常需要在优秀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但他们往往受到学术研究经验较少、在行业内的学术知名度不高等等因素的制约,使他们的文章很难得在高水平或高知名度的学术期刊上“中标”。但是他们精力充沛,锲而不舍,富有较高的学术热情。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发扬工匠精神,重视这些学术领域的后来者,用心与这些年轻作者沟通。精心雕琢他们的稿件,以培养他们成为学术期刊的重要力量和学术新秀。
2.文稿的参考文献
编辑对文稿参考文献价值的分析能诊断出文稿写作过程的基础和起点。参考文献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一,作为论据论证文稿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其二,作为背景、现状和趋势说明文稿研究主题的新颖性、前沿性、重要性和关注热度。因此,编辑对文稿价值的判断离不开对参考文献内容适当性以及参考文献责任者、出版单位、被引载情况等外部特征的审查。
3.编辑的学术理性
编辑对与意识形态相关的文稿的判断和把握总体上是一个学术理性的过程。意识形态特征在学术文稿中的体现往往是政治标准问题。人文和社会现象与具体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主流价值观存有密切联系。有异于或相悖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文稿,一般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是作者主观推崇的政治观念,姑且不论其学术价值如何,只是与现实社会的逻辑关系,就需要期刊编辑寻找到文稿与现实的平衡点,保持自身的学术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