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期刊知识 科技学术期刊的教育及科普责任

科技学术期刊的教育及科普责任

发布时间:2022-07-26 11:44:58

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不仅在于传播普及科技理念与科技成果,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与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保障科技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正确的传播和使用,促进科学技术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向发展。科技学术期刊的主要任务是反映科技成果、提供科技信息、传播科学知识。多年来,科技学术期刊在提升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所发表的论文大多要求要有专业的创新性、前缘性,也正因于此,读者阅读面较窄。

1科技学术期刊与教育的关系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其要推进科技与教育协同育人,促进科学研究与教学互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结合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科学技术与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元素,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为科技的进步输送大量优秀人才。科技学术期刊作为科学技术的传播载体,有责任为促进教育的发展做出努力与贡献。科技学术期刊具有众多利于促进教育发展的自身优势:科学性和严谨性,学术指导性,较完善的交流平台等。科技学术期刊拥有完整的编委队伍,通常由一群具有高水平的专业领域人才组成。此外,科技学术期刊具有严格的组约稿、审稿机制,其编辑队伍也均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保证了的科学严谨性。在这两点的保障下,期刊发表的论文可以作为专业权威资料供一线教师及广大学生参考学习借鉴。尤其是我国一些知名高校主办的科技学术期刊,完全可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对高校的发展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2科技学术期刊与科普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三章“社会责任”中明确指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该法强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坐着科普宣传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此外,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审读办法中也明确要求科技学术期刊应宣传、普及科技知识,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科普是科技学术期刊不可忽视的责任。众多国内外期刊的实践也证明了科普工作在科技学术期刊出版中的重要意义。国际著名出版集团自然(Nature)旗下的系列期刊均设立了多个内容丰富的非正式栏目,包括:观点、简评、回顾、综述和进展等,这些栏目增强了期刊内容的多样化、互动性和评论性,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最大程度扩大了期刊的读者群。美国《科学》(Science)期刊作为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官方刊物,其主旨是推动学术交流、科学教育以及科技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向美国政府积极提供科技政策咨询。期刊长久以来一直致力于挖掘、发表那些能够激发大众兴趣及广泛关注度的论文,并将它们设为封面文章进行大力推广,由此推动不同专业领域的科学普及,引导公众关注科学进展。由此可见,借助科普元素可以扩大增强科技期刊的受众传播面、增强传播效果,对科技期刊的长远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3科技学术期刊应提倡增加教育与科普元素,完善社会责任

科技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技术转化、人才培养等多种多样的环节,成为整个科学技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主体是科技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一些专业领域的教育类学术期刊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探索期刊的发展策略,其实践结果已卓有成效。其中,《地理教育》在依托学会优质资源、创新栏目设置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生物学通报》通过策划选题、创办特色栏目、服务基础教育等多种方式,调整期刊定位和办刊方针。但这也仅限于科技教育类期刊,大多数国内科技学术期刊为了自身发展,为了能够早日名列“优秀期刊”“百强期刊”,甚至“SCI、EI收录期刊”行列,更多关注于如何吸引高水平的优质稿源、提高论文被引率,将自身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对于期刊服务教育的社会责任则较少涉及,导致我国科技教育研究的发展现状相对欧美国家较为落后,这与我国科技研究水平的发展是极不相称的。

科技教育是一个复杂且独立的研究领域,实现科技教育并不单单是教育类学术期刊的使命与责任,更是全部科技学术期刊需要坚持的办刊理念。同时做好学术传播与学术服务两方面的工作,在不断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基础上,增加办刊育人、强化期刊的服务意识,就是我国科技学术期刊需要完成的教育责任。科技学术期刊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要承担弘扬树立科学精神和服务社会、服务人民需要等社会责任。其中,作者和读者是科技学术期刊的两个服务对象,也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真正优秀的科技学术期刊,不仅应当即使报导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要努力引导科研的发展方向,以及引导读者的关注面,成为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只有这样,科技学术期刊才能真正促进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共同发展,借助发表这些科研成果的过程和方式培养作者以及读者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特别是要拓宽他们的思维创造性,使其成为具有科学探究精神的新时代人才。科技学术期刊不仅要担负起引领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还要担负起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科技期刊的专业性和学术性极强,也正因如此,其传播内容的过于专业化往往使其受众面局限于本学科的专业人员;特别是对于一些高水平学术期刊,由于其所发表文章的专业表达水平较高、内容前缘性较强,即使本学科内的普通专业人员也极少能够获取到论文的优秀内容,成为了真正的“小众媒体”。然而,这种“劣势”如果发挥得当,同样可以转化为“优势”:科技学术期刊可以充分利用其在学科领域的专业优势,以专辑、专栏的形式为大众提供尽可能全面、权威的科普知识,推动科学普及、启发公众的科学兴趣,不断增强科技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我国优秀的专业期刊数量远远超过科普类期刊数量的现状下,科技学术期刊出版科普专刊可以最大程度为公众提供专业知识,拉近大众与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距离。此外,如能借助大众媒体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开拓科技学术期刊的科普属性,或许可以为科技学术期刊拓宽另一条发展道路。由科技学术期刊从专业的角度提供最新的优秀论文成果,采取以学术性和新闻性有机结合的办刊方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将这些成果以科技新闻的形式介绍给大众,借助大众媒体宣传科技学术期刊及研究成果,促进期刊的自身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而言,科技期刊中的科普性文章的重点需要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因此,科普文章应当尽量少用偏僻的科技词汇,以便使不同学术层次的读者均能理解论文的主旨。如必须用时,也应将专业词汇解释清楚,有利于广泛传播,并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这就需要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在策划科普专刊时,选题要着重围绕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等;在文章编辑加工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文章的科学性,更要确保文章的可读性,真正起到科学传播的作用。

总而言之,科技学术期刊不仅仅要努力传播最新的科技研究内容,更要借助发表这些科研成果的过程和方式培养作者以及读者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特别是要拓宽他们的思维创造性,使其成为具有科学探究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在当今科技学术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努力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基石,通过实现科技期刊的教育责任与科普责任,完全可以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从而促进科技学术期刊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