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期刊知识 西部人文社科期刊办刊路径

西部人文社科期刊办刊路径

发布时间:2022-09-01 08:42:17

制约西部人文社科期刊发展瓶颈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西部人文社科期刊办刊层次和办刊水平提升。调研中发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近年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走在了西部人文社科期刊的前列。2016年和2017年期刊复合和综合影响因子均位居全国高校学报首位,创造了西部办刊的奇迹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现象”。因此,通过探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的办刊经验会给西部人文社科期刊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从而有助于寻求一条适合西部人文社科期刊发展的新路径。

一、问题探究办刊新思路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对问题的关注也正是在回应时代的关切。学术发展最终归属是要为治国理政、学术传承进步服务。问题探究的办刊新思路整合了学科无序拼盘模式,精准聚焦问题,通过对问题开展多视角研讨,一方面能够直面社会发展现实,引领学术探讨;另一方面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推进社会善治进程。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秉承了问题探究的办刊新思路,紧跟国家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深入探究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学术研究关切。所谓问题探究办刊思路就是带着问题去找选题,带着问题去组专题,带着问题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有限的学术资源和学术研究兴趣点,通过问题综合方式进行有机联系,通过内涵、特征、瓶颈、进路等一系列探讨,实现对问题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剖析。如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在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后,编辑部敏锐意识到这将可能会成为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的发展构想,带着如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言献策的问题意识,2014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及时约请了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一文,文章发表后被《新华文摘》等权威转载期刊多次转摘。据中国知网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该文已被下载14000余次,被转引423次,创造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论文即年下载和被引频次的双重历史最高纪录。当一些学者还在探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意义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又主动出击开始了寻求新问题的征程。“一带一路”倡议涉及沿线国家众多,难免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因此编辑部提出新的问题那就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我们还有哪些障碍和瓶颈,基于此,2015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积极约请清华大学何茂春教授的《“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和对策》一文,该文刊发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摘,据中国知网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该文已被下载16000余次,被引用81次。以上两篇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考文献,受到政界和学术界高度认可。只有带着问题意识去寻找选题,才能够更加契合我国的发展战略,更能够深入挖掘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内涵,通过问题研究,回应学术关切和社会焦点,更容易聚焦问题,也因此增强了文章可读性,这也为期刊特色的塑造和品牌的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坚持问题探究的办刊新模式应该是西部人文社科期刊发展的新选择。

二、专题策划办刊新出路

具备问题意识是办好期刊的第一步,而专题策划是问题探究基础上的升华、集聚和凝练,也是对时代声音的分解与彰显。专题策划是期刊的生命线,也是期刊特色的重要展示窗口。专题策划是把时代的声音通过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综合,把同一问题的不同视角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专题策划一方面能够集中展开问题探究,形成研究合力;另一方面能够精选问题研究,突出重点、难点和焦点。首先,编辑部需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要具有预见性。但是预见性一定是建立在编辑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控的基础上的。如果人云亦云,或步人后尘,永远不可能有创新。其次,编辑需要对作者有足够的了解,选对作者。选对作者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定要约请长期致力于研究某一专题的专家和学者撰稿。再次,选题策划一定要提前布局,同时一定要有步骤、有计划实施。作为期刊一定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策划,一定要多点开花,成熟一个刊发一个,这样才能保证期刊期期有亮点、篇篇有特色。专题策划是展示一个期刊办刊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如何选取既能够有益于学术发展又能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选题,如何在有限版面上呈现更有价值的选题,需要编辑培养专题策划意识,锻炼专题策划能力。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专题策划走在了全国人文社科期刊的前列,专题策划涵盖了全国和新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既注重理论研究,同时又注重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如近年来组织了“一带一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绿色发展”“文化自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振兴实体经济”“养老问题研究”“经济新常态”等一系列专题策划,受到了专家和学者一致好评。由此可见,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之所以在全国取得较大影响力,其根本在于专题策划上,这一点值得西部人文社科期刊学习和借鉴。

三、“互联网+”融合新进路

“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融合办刊已经成为期刊界耀眼的新星。在这个快速阅读的时代,新媒体已经与读者的生活密不可分。这也造就了期刊发展的一次新的革命。新媒体以其更为便捷的传播方式,更为快速的传播态势,更为精准的传播力量,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种数据获取更加容易。新媒体成为期刊发展的一条新的出路。新媒体融合,主要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思想、文化和力量。这一点对于西部人文社科期刊而言,还与知名期刊存在不小差距。新媒体融合要求硬件和软件都要过关,所谓硬件过关就是坚持内容为王,坚守质量是期刊生命线的办刊宗旨,只有质量过硬才能借助新媒体平台发挥期刊最大影响力。其次是软件过关,所谓软件过关就是在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如何求变、创新。同样是微信公众平台,但是吸引的读者数量千差万别。“微时代”的到来一定要注重内容新与形式美相统一,使得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还能够获得美感。同时软件过关也体现在传播意识主动作为上,期刊要善于经营平台,主动传播、精于传播。在西部人文社科期刊新媒体融合层次整体还不够高的情况下,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率先推出了微信公众号“丝路星空”,后改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每期编辑会第一时间上传学报刊发目录、摘要和关键词,给读者留下第一印象。随后微信平台针对精品稿件进行全文推送,供读者免费下载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还开通了评论功能,完善与读者的互动,在互动中及时了解读者反馈信息,从而使得微信公众号服务更加完善。微信平台从2015年10月开通以来,累积关注用户多达1200余人,吸引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加入,反响强烈。但是我们也要正视现实,西部人文社科期刊新媒体融合还相对滞后,如《探索与争鸣》杂志社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次多达万人,该刊每天都会第一时间推送精品文章全文,而且制作精良,因此每天都会吸引大量专家和学者转发该刊的文章,使得其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这一点值得西部人文社科期刊借鉴。“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媒体融合不仅仅是微出版领域,同时还包括在线优先出版、域出版、平台出版等等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新媒体融合方式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传播知识和文化,这也是西部人文社科期刊应该有的使命和担当。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一定要敢于挑战,打破陈规,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主动出击与新媒体融合,发挥西部人文社科期刊的后发赶超优势,提升西部期刊整体竞争力和美誉度。

四、名栏先行办刊新探路

西部人文社科期刊囿于其与学术共同体优秀团队圈相对较远的现实,因此在整体实力还有待提升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开办名栏,走一条以名栏促名刊的办刊新模式,不失为一种新的思路。对于一本期刊而言,每一个栏目都达到十分出彩显得十分困难,但个别栏目出彩相对容易得多。因此,西部人文社科期刊可以发挥资源优势,走一条名栏先行策略之路,提升期刊影响力。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之所以取得较好成绩,成为西部期刊中的佼佼者,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一直致力于“基本盘”和“重点盘”两盘大菜的烹饪,所谓“基本盘”就是立足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现实,通过对“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问题进行再分解,推出围绕这一目标的十余个新的专题,凸显边疆研究特色。所谓“重点盘”就是集中开展“一带一路”研究,打造期刊成为“一带一路”研究的重镇。之所以推出这两盘菜系,一方面,作为新疆期刊对于新疆社会稳定的感受最为深刻,同时研究新疆学者众多也为期刊提供了优质稿源后盾,许多刊发的论文被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采纳,也充分彰显了新疆期刊的使命担当。另一方面,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秀区,因此作为新疆期刊又具有得天独厚地缘优势,因此打造的这两盘精美菜系,赢得了政界和学术界的一致肯定。在此列举一个依靠名栏助推期刊走进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优秀期刊的案例。陕西渭南师范学院的《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最有特色的栏目是“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由于该期刊抓住了渭南是司马迁的故里这一地理历史渊源,该地云集一大批研究司马迁与《史记》的专家学者,因此,该刊集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合力,全力打造这一栏目,经过不断努力,2014年,该栏目被评为教育部名栏,目前该刊已经成为研究司马迁的学术“重镇”。可见,针对西部人文社科期刊办刊现实,集中优势打造一个名栏带动期刊知名度提升不失为一种新的突破。但是选取名栏一定要因时因地而异,不能盲目追风攀比,一定要与当地文化氛围相称,不可凭空捏造,这样才有研究的基础,也才能在国内学术界站有一席之地。同时在打造名栏过程中,一定要优中选优,避免成为关系稿或人情稿的避风港,建议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栏目顾问,严格把关,确保质量上乘。

五、借力发力办刊新指路

西部人文社科期刊的视野是影响刊物知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留地思想和盆地意识只会使得期刊发展举步维艰。西部人文社科期刊一定要学会借力发力,以他山之石来攻西部人文社科期刊璞玉。所谓借力发力,是在期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不够高的前提下,借助优秀资源来提升自身办刊实力的阶段化措施。由于学术圈的中心远离西部期刊,因此西部人文社科期刊不能故步自封,一定要开眼看世界,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格局和国际思维。借力发力的前提是期刊自身努力。在编辑约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与专家的沟通缺少专业感,在与专家还尚未形成学术对话的能力时,约稿的成功率可想而知。同时西部人文社科期刊应该正视一个现实,那就是国内知名期刊基本都集中在中东部知名科研院所或高校,因此在知名期刊上发表文章也是许多专家的首选,也更能够在学术界产生影响力,这也是西部人文社科期刊约稿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把这个力借好、用好至关重要。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探索出了一条借力发力的办刊新道路。目前,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外稿占比超过80%,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东部知名科研院所或高校的专家和学者,因此办刊层次和水平位居国内前列。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正视本地学术研究现实,很多学科和栏目需要更有实力专家学者支撑的实际,因此约稿成为学报的新常态。作为西部人文社科优秀期刊,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不仅约请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同时十分注重培养青年实力作者,从而为期刊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加上编辑注重约稿的技巧,约请了一大批知名专家的文章,如:胡鞍钢、顾明远、赵汀阳、马戎、贾康、叶小文、张康之、赵华胜、王义桅等一批专家学者长期为学报供稿。借力发力只是期刊走向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期刊迈向名刊的道路最终要靠自己努力,由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再到找精米下锅,最后精米不请自来的良性循环,这才是借力发力的最完美归属。

西部人文社科期刊发展虽然面临瓶颈与障碍,但是如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已经走在了国内期刊界的前列。说明作为西部人文社科期刊,是有能力进入国内一流期刊方阵行列的,但最主要的应该是注重内涵式发展,开阔视野,聚焦优秀办刊理念,带着问题意识和专题策划,通过借力发力创造西部人文社科期刊发展新契机。作为西部人文社科期刊,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一定要抱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决心,学习西部优秀人文社科优秀期刊以及国内外知名期刊的办刊经验和模式,走出一条属于西部人文社科期刊的发展道路,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作贡献,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贡献,为西部人文社科期刊的新崛起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