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期刊知识 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的内容特征

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的内容特征

发布时间:2022-09-26 05:46:48

1期刊内容中西医兼顾,助力医学知识的普及

民国时期,西方医学的发展有目共睹,其已经凭借良好的疗效博得了我国民众的广泛认可,这给我国传统中医药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与西方医学的学术体系相比,传统的中医药学存在诸多问题,也受到了诸多质疑。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期刊并没有刻意回避这一矛盾,多数中医药期刊在内容上往往中西医兼顾,刊发了大量介绍西医知识的文章,如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知识及西医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西医学的理论差异,分析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图汲取西医之长、探寻中医药学发展的出路。例如山西《医学杂志》,设置有“生理、卫生、处方、病理、诊断”等栏目,大量刊载西医学的基础理论内容,注重学术研究、临床技能、科学普及,并翻译了一些西医著作[15],展现了“阐发中医真理,参证西医科学,穷源溯流、融会贯通”的鲜明办刊宗旨。

2关注时事热点,发挥喉舌作用

作为中医药界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期刊不仅注重学术方面的研究和讨论,同时也非常关注时事。多数期刊常设“新闻”和“医讯”类栏目,报道医药界相关新闻;部分期刊没有单独设置此类栏目,但也会在中医药界发生重大事件时进行报道。民国中医药期刊对时事的关注,在“中医存废”之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中医药期刊既是中西医论争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其历史客观的记录者。

3刊学相辅、刊校互动,与中医药学校教育相辅相成

民国时期,中医药学校开始陆续创办,由于推广教育和创办期刊均是出于同一个目的,即谋求中医药学的发展与振兴,因此当时的很多中医教育家,同时也是中医药期刊的创办者或主要撰稿人。办学与办刊往往相辅相成,形成了刊学相辅、刊校互动的模式[18]。很多中医药期刊设置有“教育特载”类栏目,对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学术活动进行介绍,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广作用,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例如《光华医药杂志》专设有“医药教育概况”和“医药教育界消息”等栏目,刊载各地中医药教育机构的情况和新闻,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医药教育的动态概貌;同时,很多中医药期刊设置有“讲义”类栏目,或者出版教材专刊,对中医药院校授课使用的教材或讲义进行刊载,推进了中医药教育的正规化。例如《中医世界》《自强医学月刊》等期刊,均刊载了大量教材相关内容;再者,由于当时的中医药期刊借助国民邮政发行,发行范围可达全国甚至海外,使得利用期刊“刊授”中医药知识、发展中医药学员成为可能。中医药期刊为中医远程教育的推广提供了媒介,而期刊自身也成为了刊授学员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中西医学报》《中医指导录》《铁樵医学月刊》《医界春秋》等刊物都大力推行中医药刊授教育,拓展了中医药教育规模。

4关注读者需求,重视与读者的交流互动

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期刊非常关注读者的需求,重视与读者的沟通,多设置有读者交流类栏目,命名为“问答”“通讯”或“读者园地”等,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方便读者与期刊之间的交流互动。从早期的中医药期刊《医学报》《神州医药学报》,到《医界春秋》《自强医学月刊》,再到后期的《中国医药月刊》《新中华医药月刊》,均设置有此类栏目。此类栏目的主旨是帮助读者答疑解惑,加强期刊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激发读者兴趣,获得读者认可,进一步普及中医药知识。

民国时期,传统中医药学不仅要承受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还要面对西方医学的严重冲击和当局政府的贬低排斥,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阻力,往往难以维持长期稳定的出版,延期出版、停刊、改刊等现象时有发生。受中医药学术整体观念的影响,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期刊仍以综合性期刊为主,专科性期刊极为有限。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由于创办者和撰稿人的勉力坚持,民国时期仍出现了一批办刊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中医药刊物,在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宣传与普及中医药知识、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团结中医药界同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喉舌作用,传播了中医药知识与文化思想,促进了中医学术的交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