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期刊知识 科技论文多次退修的原因及对策

科技论文多次退修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31 10:04:16

1多次退修的表现形式

1.1多次修改规范均不符合期刊要求

国家对出版作品有一系列标准,出版行业、科技出版行业对科技论文的写作有一系列规定,此外,期刊出于对自身定位及发展的需要,也对投稿该刊的文章有相应的规范要求。一般来说,期刊在网站、投稿系统,或者在期刊上的显著位置处,都会有投稿须知等知会作者在投稿时注意,作者只需按照要求写作投稿即可。然而来稿极少做到完全符合规范要求,有的甚至经编辑多次要求修改后仍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1)通篇文字表述啰嗦、冗余,不符合语法甚至词不达意。论文在学术上有发表的价值,但需要大刀阔斧对行文表达及文章结构进行修改。这时候只能退回让作者修改,而一次修改成功的并不多见。(2)某些行内习惯表达与国家标准相悖。有些国家标准已经废弃的变量名称、名词表达,应改用规范用法。但经编辑提出后,有些作者会以“不是习惯用法”“行业内都是这样表达”“往国外投稿时都这样写”等为借口,总是迟迟不改或者修改不到位。而有些图表及结果分析等是根据旧变量得到的,必须由作者本人重新描绘。这样,论文便在编辑和作者间重复往返。(3)作者不重视期刊本身的规范要求。对于出版行业的规范及期刊本身的要求,有些作者会表现出不耐烦,认为“这是编辑的事”,不认真对待。对于全文出现的同类问题,编辑指出一处便改一处,编辑没指出的便不改。编辑退回时,有的作者甚至要求编辑“把所有地方都列清楚”,甚至拒改。而实际上有的同类问题由于数目很多,是难以一一指明的,也没有必要。

1.2多次修改内容均不通过专家审核

论文送外审后,专家要求作者修改后重审,甚至多次修改后还是要求重审,便造成了多次退修的情形。多次退修重审的情况表现在:(1)作者不同意专家的意见,或者根据专家的意见难以修改,但又担心不修改难以通过,因此只做了浅层的修订,修改不充分。(2)作者在第一次修改返回让专家重审时,专家在审核上一次修改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意见,必须再次返回作者修改。(3)作者对专家的意见理解不透彻,导致修改不到位。(4)虽然是双向匿名送审,但有时由于研究圈子的局限性,专家猜测是某位作者,而作者怀疑是自己认识的某位专家出具的意见,以致出现情绪化影响到了论文的修改。笔者曾负责过一篇文章,发现作者几次修改不到位,且修改回复比较含糊,便电话询问。作者认定审稿人为某专家,且是故意刁难,因为他们曾经在课题论证会上讨论过这个问题,言语之中颇有不满。

2多次退修的危害及原因探析

2.1多次退修的危害

对科技论文进行多次退修,体现了对论文的严谨态度及精益求精精神,其本意是好的。但多次退修的背后,也隐藏了一些消极因素,会对期刊造成负面影响,应该引起编辑的注意。多次退修的危害表现在:(1)拖延了稿件的处理时间,降低了稿件的处理效率,影响到了期刊的刊期安排和运作。稿件多次修改不能定稿,这样的稿件多了,刊物会面临无稿件可发的困境。对于一些本来稿源就不多的期刊,更是雪上加霜,刊期临近,只能匆忙定稿,这样反而让错误增多。(2)影响了刊物的权威性。退修的次数多了,作者反而更会不以为然,更不重视论文的修改。觉得反正有编辑把关,这次修改不到位还有下次,给了作者一种“改不改到位肯定都能发表”的错觉,随便应付编辑了事。(3)影响了作者和编辑的和谐关系。修改次数多了,有些作者便会心生厌烦,觉得编辑部过于刻板苛求。如果每次修改的要求不同,更会迁怒于编辑,严重影响到了作者和编辑部的和谐关系,也影响了期刊的声誉。

2.2多次退修的原因探析

多次退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一篇科技论文的发表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编辑、审稿专家和作者,三者关系决定了论文的不同处理结果。

2.2.1审稿专家的原因

审稿专家的学识水平、治学态度和审稿习惯等,是关系到审稿质量的决定因素。如果全面、权威、高度的审稿意见能够把论文提升一个层次,那么作者是心怀感激并能充分配合修改的,作者由此也能从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反之,泛泛而谈、平庸的审改意见,并不能调动作者修改论文的积极性,甚至会产生对抗心理,对修改要求不能切实执行,从而影响修改稿件的质量。

2.2.2编辑的原因

编辑是处理稿件时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有的编辑在传递信息时,并不重视作者对信息的有效接收程度。如没有深入领会论文的内容和专家的审稿意见,只是机械地把专家意见转发给作者,有时会造成专家及作者间的信息理解偏差及冲突;要求过于笼统,作者不好把握;言语含糊不清,作者摸不清编辑的真正意图等。有的编辑不是一次性把意见返回给作者,而是在编辑过程中发现还有问题,分多次发。有的编辑没有全局观念,习惯拿起稿件就改,还美名其曰“编辑意识”,最后是轻重不分,首尾不能相顾。这由于有些编辑没有重视与作者的沟通,对作者也不够尊重,从而影响了沟通的效果。

2.2.3作者的原因

大多数作者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都是很重视的。然而,不同的作者也存在着个体性格及治学态度不同等差异,对修改意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作者急于,也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对修改意见没有细加斟酌考虑,匆匆改完便返回;有的作者不重视编辑提出的规范方面的意见,认为作者只是负责论文的学术内容,而规范应该由编辑全部负责;由团队完成的论文全由学生负责,导师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暇过问,只是挂名等。当然,也有文章本身存在缺陷,确实难以修改的。总之,写作能力有限及思想不重视,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是作者方面存在多次退修的主要原因。

3多次退修问题的应对策略

3.1仔细甄选审稿专家

在选择审稿专家时,必须仔细甄选。在研究领域、治学态度、学科威望等方面审查该专家是否适合审核该篇文章。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编辑部可允许作者推荐审稿专家,并列出需要回避的审稿专家名单,以供编辑参考。设置专家库进行管理,引入评分标准,对专家每次审稿的态度、质量和速度等进行考核评分,并采取动态轮换机制,对得分较低的专家予以淘汰。有的期刊采用编委会审核制,对编委也要有适度的准入标准,每年应该召开编委会,淘汰不合格的编委,补充新编委,以保证编委会的活力。

3.2认真写好退修信

在写退修信之前,必须仔细研读文章,分析专家的审稿意见,并结合期刊的规范要求、文字修改要求等,形成编辑部的修改意见,把所有修改要求都一次性提出。退修信中所述内容,应该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由结构性改动到细枝末节。要求应简洁、易于领会,如切勿有“尽量精简文字”、“尽量用符号表达”等模棱两可的词句。在文内有大量同类问题时,应举例子详细说明。修改要求做到细致、详实、清晰,可借助word文档中的批注功能。在难以用文字完全表达意见时,编辑也可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让作者完全领会编辑部的修改意图。总之,退修信应代表期刊的权威性,也要体现对作者劳动的尊重,能真正发挥沟通的作用。

3.3了解作者,做到因人退修

在退修前,应对作者进行充分的了解。论文的作者是初出茅庐的研究生,还是有丰富论文撰写经验的高职称人员,作者对实验材料的分析总结能力及对文字的掌控运用能力如何,作者是否急于发表等。作者的学历和职称虽然与论文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也能从侧面反映作者的科研能力及论文写作能力。编辑应结合这些因素,从不同侧重点撰写退修信,提醒作者注意,做到有的放矢。应注意的是,虽然有的文章第一作者是高职称人员,但论文的通讯作者却是学生,这时候应该和导师联系,让他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对于思想上不重视规范的作者,应耐心向他说明规范在学术传播中的重要性及作者应该负的责任,认真审核作者回复的修改说明是否到位。

3.4分析问题本质,对症下药

文章多次退修,并非都是在稿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瑕疵。如果补做了实验,或者重新组织了材料,文章改动较大,再次请专家审核,是对期刊负责任的体现。因此,不能武断地认为,多次退修都是消极有害的。编辑必须根据每篇文章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是专家审稿方面的原因,还是编辑和作者的沟通出了问题,抑或是作者方面的原因。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再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