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期刊知识 高职院校学报专家审稿干预对策

高职院校学报专家审稿干预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13 10:12:56

一、专家审稿的重要性

专家审稿是学报“三审”(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中最重要环节,学报的期刊影响力和影响因子能否提升依赖于专家审稿。学报属于综合性的期刊,来稿几乎涉及所有的专业,学报编辑的初审对文章的质量只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来稿更是如此。同时学报目前判断一篇来稿是否存在抄袭,更多是依赖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但检测系统本身也存在不足:一是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只能检测到直接抄袭部分,而对于那些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他人观点的文章则无能为力了;二是目前很多著作、教材没有被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收录,中国知网的检测系统是目前国内收录研究成果最多的,也不能完全能检测出来;三是有些作者能够针对检测系统进行修改使率下降,顺利通过检测。所以文章是否存在抄袭,是否存在学术价值,完全靠学报编辑初审和检测系统判断不准确不全面,最终还是需要该领域的专家去判定。

二、专家审稿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学报办刊时间较短,和国内一些优质期刊相比,在专家审稿这个环节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学报的发展。

(一)审稿专家构成单一、固定,审稿质量难以全面提升

目前,高职院校学报虽然都建立了审稿专家库,但基本上选择本校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作为审稿专家。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高校本身就有许多教学和科研专家,而且涉及所有专业;二是联系沟通方便,包括方便发放审稿费。这种单一的审稿专家队伍的构成使得高职院校学报审稿专家选择范围小,审稿水平难以提升,毕竟高职院校的教师科研学术水平相对偏弱。同时很多高职院校学报审稿专家库多年不更新,有的甚至十多年不更新,即使更新比例也低,究其原因可能是栏目编辑和审稿专家在长期的合作中建立了感情,合作愉快默契,但学术研究的队伍是动态的,新人辈出,优胜劣汰。构成单一、固定的审稿专家队伍,必然会影响学报审稿质量,继而严重影响学报刊发的论文质量,学报的影响因子很难提高,制约着学报办刊质量的提升。

(二)审稿不充分严谨,审稿意见可用性和参考性不强

一般情况下,编辑部在设计的审稿单中均提出了评判标准,即针对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新颖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但在实践中,部分审稿专家没有依照编辑部的审稿标准进行审稿,对可用的稿件也没有具体评价;对修改后可用的稿件没有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对不能采用的稿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给出的审稿意见大多笼统、简单、模糊,针对性不强,有的甚至就是论文的摘要复制一下,然后加上“可用”或者“不宜采用”等标签。这样的审稿意见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准确具体地判断出论文的学术价值,对编辑和主编最终是否录用论文一点参考价值都没有。

(三)审稿的尺度把握不准,制约着论文质量

在审稿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审稿专家审稿的尺度过于宽松,审稿几年几乎没有通不过的,只要编辑送审均能通过;相反有的审稿专家审稿标准过高,送审稿件几乎没有通过。造成这样的状况原因有三:一是专家对学报办刊情况不熟悉,不知道学报发文的具体学术标准,不好把握。二是专家个人的原因。有的专家自视甚高,对学术创新要求高,一般的文章很难通过;有的专家审稿太“仁慈”,觉得作者写一篇论文不容易,能通过尽量通过。三是一些人情稿影响专家审稿尺度的把握。这三种情况均属于不正常的。要么造成学报稿源枯竭,无稿可用;要么影响学报所刊论文的质量,低水平重复。

(四)审稿周期太长,影响学报稿源

国家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著作权人向期刊投稿,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天内未收到录用通知的,可以转投他刊。虽然国家相关法规这样界定审稿周期,但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规定已经不切实际了。目前高职院校学报一般都规定审稿专家审稿的时间为一周(1篇稿件),但在审稿过程中,经常遭遇审稿专家不能及时返回审稿意见。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担负学报审稿任务的大多数专家要么是各专业教学骨干,教学任务、课程和专业建设任务繁重,要么是担任重要的行政职务,行政事务繁忙。二者均认为为学报审稿只是自己的一个次要工作,当教学和行政事务繁忙时,首先被牺牲的就是审稿工作。二是学报办刊经费有限,审一篇稿件一般为30~50元不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家审稿的积极性。因为准确评价一篇文章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和思考,必要时还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所得报酬和付出落差较大。期刊尤其是高职院校学报,如果审稿不及时造成很多危害:一是使那些时效性比较强的稿件失去了时效,学术价值降低;二是给作者投稿的热情泼了冷水,严重影响投稿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优质稿件另投他刊;三是助长了一稿多投的现象,谁快我就发表,浪费很多人力物力。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学报的稿源,没有很好的稿源,提升学报的办刊质量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解决问题的干预对策

(一)遴选审稿专家,助推学报高效发展

1.审稿专家构成多元化。首先,高职院校学报审稿专家库不能都是所依托的院校教师专家,要依照审稿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他高校教师作为审稿专家。最好的途径是和其他高校学报编辑部,但不能仅仅局限在高职院校,协商共享彼此的专家审稿库,如此,就能吸纳很多高校包括一些本科院校专家学者成为高职院校学报的审稿专家。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通过和湖北文理学院学报合作,聘请湖北文理学院研究孟浩然的著名专家王辉斌教授作为语言文学艺术栏目的审稿专家,栏目作者对王辉斌教授审稿意见反响不错,扩大了栏目的知名度。其次,可以考虑和学报所在地社科联、科技局等机构合作聘请一批专家学者充实学报审稿专家库。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多年和襄阳市社科联合作,借助社科联平台和襄阳市社会科学界很多专家进行了合作,比如晋宏忠、魏平柱、陈新剑等都是学报的审稿专家。再次,高职院校学报和其他高校学报不同,刊发的论文不但要有科学性、创新性,更强调职业性和实用性,要能反映行业特色、技术特色的科研成果,表现应用技术和生产过程层面的而非纯粹理论层面的科研成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报要聘请一批企业的技术研发带头人作为学报的审稿人。如此,学报刊发的论文将更贴近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实际,学报能更好地为学院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2.审稿专家动态化。学报审稿专家库建立后,不能一劳永逸,各栏目编辑要依照审稿态度、责任感、时间观念、学术水平等方面对审稿专家进行评价;同时还要依照办刊和学科专业发展的情况,不断地进行更新,淘汰不合格的审稿专家,补充新的血液。这种动态的有效的审稿专家库才是学报学术质量的保障。

(二)强化编辑部自身职能,做好审稿保障工作

1.设计好审稿单。科学地设计好审稿单有助于审稿专家做好审稿工作。编辑部在设计审稿单时要尽量细化,不能太笼统,要尽可能地对审稿提出具体规范的要求。这样的审稿单可以使专家审稿更充分,更具理性和规范性,审稿意见也不容易出现笼统、简单、模糊的情况,针对性会更强。编辑能依照审稿意见更好更快地处理来稿,提高稿件处理的有效性。2.加强编辑部和审稿专家的联系。首先,编辑部要定期召开审稿专家培训会。组织专家学习各级新闻出版部门对期刊的各种最新政策精神和要求;向专家汇报学报办刊过程中各种情况,让专家,尤其是新聘的审稿专家熟悉学报对稿件的要求,了解学报的稿源情况;期刊出版后要及时寄送给所有审稿专家。其次,各栏目的编辑要和审稿专家加强联系,多交流。让专家具体地了解栏目对论文的要求和栏目稿源情况,对专家的审稿意见要及时处理和反馈,做好审稿专家和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3.提升编辑素质。初审编辑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报刊发的论文质量。各栏目编辑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检测一下来稿引用是否超标,格式是否规范,要素是否齐全。栏目编辑要不断地学习,熟悉所负责的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信息,成为一名学者型的编辑。唯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来稿的学术质量,才能准确针对性地送审稿件。在审稿实践中,之所以会出现专家审稿意见没有参考价值,除了其他原因,还有一点就是编辑送审稿件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同行专家”的概念。当今学科门类划分越来越细,“同行专家”概念有了新的内涵:把仅在一、二学科专业相同的同行称为“大同行”,而把在三、四级学科专业相同的同行称之为“小同行”。在审稿中,如果编辑把稿件送给“大同行”专家审稿,审稿意见就会出现笼统空泛,只有选择“小同行”专家审稿,方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审稿意见。

(三)审稿标准的一致性和倾斜性,确保用稿质量和稿源

学报审稿标准必须确保一致性,即质量面前人人平等。校内稿件,为了保证审稿的客观和公平,编辑部要求栏目编辑送审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不能出现把审稿专家推荐的稿件让该审稿专家去审。建立适合学报情况的审稿回避制度,使审稿人审稿时唯一的标准就是稿件的学术水平,排除其他因素对审稿的干扰,如此才能确保审稿的质量。在强调审稿标准的一致性的同时,高职学报要依照自身办刊情况,采取一些倾斜性做法,确保学报稿源和用稿质量,要求审稿专家在处理稿件时,要注意三点倾斜:一是根据学报所处的学术刊物的档次和所依托的主办单位的科研水平来决定稿件录用的标准。高职院校学报处在学报类刊物最低档次,再加上高职办学历史较短,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报审发稿件的标准就不能和其他优质期刊要求完全一致,否则学报就面临无稿可用的局面了。二是对年轻作者的稿件要倾斜,不能把年轻作者的稿件和专家教授放在同一标准下作要求。年轻作者提供的论文一般很难一次达到发表水平,只要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审稿专家就要给予肯定,帮助其反复修改直至能达到学报刊发的水平。帮扶年轻作者成长是学报功能之一。三是对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课程专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文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是高职院校学报特色之所在。

(四)适时提高待遇,调动专家审稿的积极性

编辑部每年要选出一批审稿认真负责、审稿质量高的专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专家的审稿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如果是校内的审稿专家可以向学校建议,对学报评出的优秀审稿专家在学校层面的评先推优、职称评聘、课题申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学报要克服困难,多方筹措,尽可能地逐年提高审稿报酬,最终使那些热爱学报审稿工作的专家学者更愿意为学报办刊质量的提升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报是反映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渠道和阵地。学术质量是学报的生命和灵魂,没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学报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专家审稿是学报提升学术质量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学报要正视专家审稿中所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形成的原因,依照办刊情况,采取适当的干预对策,才能够保证审稿工作的高质而有效,带动学报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促进学报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