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期刊知识 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注意事项

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2-12-30 09:16:25

1.编辑工作者的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道德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底线,它会隐形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来约束我们。道德的驱使才建立了人类的和谐社会,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会群众团体组织。因此,道德素养是任何行业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反观现今社会,做学问的、评奖的、评职称的都需要在学科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能在有名气的、专业的期刊上发表自己的成果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难怪一些人利用个人关系发文章,或者一些期刊不关注文章的内容只关心作者的名气与地位,“无名小卒”的文章传了采稿邮箱很久也没有回音。这种问题看起来很容易理解,发不了专业期刊就只能发普通期刊,但远观专业领域的发展,小意义上磨灭了年轻作者的自信心,大意义上是阻碍了该领域青黄传承的发展。由此可见,编辑工作者应该在专注于自己专业技术能力之前先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才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2.工作中的相关法律问题

法律是维护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各个行业都有维护自己行业的标准。现阶段的大部分工作者还都秉持老一代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力求于做好自己手头上的“分内事”,但对于编辑工作而言,会出现一些例如著作权纠纷等问题,刊没办好,还给自己甚至给单位制造了极大的麻烦甚至损失。部分员工对自己行业的行业标准并不熟知,这就相当于不了解考试规则就盲目答题,成绩可想而知。

3.行业发展问题

现在各个行业在工作中发现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作为小职员就尽自己的本分,认真校对好文字,领导分配什么任务就完成什么任务,任务之外的完全不管,多做就多错,编辑社的未来怎么左右的了?编辑事业的发展更宏远的不敢去想。”因此,这类工作人员既不会耽误时间去高度关注行业专家的研究方向,更不会悉心挖掘有潜力作者的新作,缺少对该工作单位乃至该行业的贡献,对于自己在本行业的能力提升也起到阻滞作用。

4.行业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

创新由探索而来,而探索最需要的就是沟通。文字工作是枯燥而乏味的,若总是自己顾自己的一摊活儿,每个期刊都一味贯彻自己办刊的方针政策,不借鉴、不学习,就不会有进步,就不会产生发展,久而久之,“淘汰”则成为必然。没有交流就不会有取长补短,只会固步自封,牛顿况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索,我们就更应该不放弃沟通,多交流、常走动,相互交换看法。因此,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行业内部的沟通与交流,在沟通中一同探索,在交流中一同进步,才是推动行业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最强武器。

5.编辑工作者对投稿作者缺少引导性

老一代干工作讲求为人民服务,新时代的说法是“每个工作岗位都有其历史使命”。老师的新任务由“把知识塞给学生”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图书馆员的新任务是由“接待读书借书”转变为“引导读者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许多岗位中“引导”的作用越来越大,编辑工作也是一样,一些作者对其学科方向不是很明确的时候,很希望会有一盏指路明灯,为自己照亮方向,有了抓手就不用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太多弯路。而现阶段,由于受知识和职业道德高度等约束,编辑工作者依然欠缺这种能力。面对作者能“应付就应付”,能少交流就少交流。

6.缺少获取新资讯的途径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一系列和网络有关联的产业应运而生,各个行业、岗位的工作条件伴随着发展也产生了许多方面的变化,做编辑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有稿子就在投稿里“矮子拔大个”,那样收录的文章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也不再是单纯的排版与校对,现今社会岗位竞争激烈,各单位都渴望得到“多功能性人才”,而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在前行中成长,书本已经不是我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唯一途径,越是闭塞就越多短板,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7.编辑工作、作者和读者之间缺乏可以交流的平台

很多投过稿的作者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投了稿之后久久没有回信,也有的只回了一封不被采稿的通知,但作为作者,完全不清楚自己作品落选的原因,究竟是质量问题、方向问题亦或是政治问题,但不论是什么问题,作者们还是希望能够有哪怕简单一些的沟通与交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今后想再次投贵刊物的时候都需要注意些什么,采稿的标准及方向究竟是什么。被采了稿的则更需要多与编辑人员沟通,例如:文章要甚至反复修改、稿酬、出刊后的邮寄等后续工作等,沟通起来极其不易。从编辑工作者的角度看,他们既要审稿、校稿又要以一对多地处理好上述的问题,甚至面对一些“大牌”的专家或是工作性质不能及时看手机的作用,交流与沟通的问题就会大大的显现。沟通一出问题就会暴露出很多盲点与漏洞,例如:定稿在即作者还没有及时修改完稿子、有带基金项目的文章由于沟通问题忘了加在文章里、更有甚者定了稿查了重就要出版的时候发现该作者又投了别家刊物。这些问题固然不是细枝末节,应该受到重视。

8.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热忱

公立还是私立指的是工作单位的体质,而工作人员不应该根据工作单位的体质来界定自己的工作性质。作为编辑,面对作者要严格按照标准择优稿件,面对读者也要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任何产品都需要营销与推广,文化产品也是一样,目的不光只有经济效益,更长远来看是希望能够打造有品牌的期刊,这也是作为编辑的工作最终目标。现在的编辑工作者回复问题都很消极,何谈推广、何谈营销。久而久之,刊物的质量令人堪忧。

9.新时代的编辑工作中对“校对”工作的看法

编辑行业中,很多提出质疑“手写原稿已难觅踪迹,传统校对是否成为明日黄花”。可以说整个出版过程中,校对工作是笔者认为最“麻烦”的一个环节,现阶段不少杂志社已经将该环节包给外聘的团队去完成来减少工作量。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可见校对是否校是非;有很多杂志社的校对理念是校对只关注硬性错误,比如错别字、中西文标点、中英文摘要和一些简单的病句,但对文章内容没有过多要求。这样下去,时间久了编辑的校对能力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降低,对编辑工作有不良影响。

10.缺乏高效工作的有力保障

高效工作的有力保障是生存在现今社会像我一样的“俗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了,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除了要报效教育我们的祖国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赚钱过生活。编辑工作能够产生很多的职业病,例如:颈椎病、近视眼、肩周炎、网球肘,严重时还能导致脱发,枯燥文字带来的精神呆滞。这样日积月累,即使身体不出问题,心理上也会缺失积极向上的态度,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积极态度的意义是重大的,几乎可以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编辑工作者的薪资问题应该有所改善。